环境政治学视野下的“雾霾之困”

时间:2019-05-14 16:0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政治学视野下的“雾霾之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政治学视野下的“雾霾之困”》。

第一篇:环境政治学视野下的“雾霾之困”

环境政治学视野下的“雾霾之困”

“十八大”报告关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阐述,不仅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未来蓝图的愿景描绘,更是党和政府向人民群众所作出的庄严政治承诺和面向全国各族人民的绿色政治动员。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建设“美丽中国”还是实现绿色“中国梦”,都需要我们全民上下基于一种崭新政治认知与政治共识的切实行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应只是关涉少部分人的道德高尚举止,而且必须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正确与正当行为。在笔者看来,对这一点的最好注脚就是因2013年春节前后肆虐华东大部分地区的严重雾霾而迅速升温的大众“呼吸关切”。只是这种“雾霾政治学”所包含的哲理或意蕴要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理解,值得更充分的讨论。

(一)毋庸置疑,雾霾在当今中国已远非只是由于工业生产(尤其是能源和原材料的低效利用)和居民消费(比如私家车)等造成的大气污染,即一种有害人体健康的物理与化学现象,还同时呈现为敏感的社会民生问题和发展问题。作为一种社会民生问题,频繁发生的严重污染甚至毒化的天气,已经在明显影响着相关区域特别是大中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大范围内造成了一种公众的“呼吸关切”。网上广泛传播的各种戏说调侃尽管有些言辞尖刻,但归根结底反映的还是人民群众对于自身环境权益的申辩和吁求。作为一种发展问题,越来越多的公众相信,当今中国的环境难题是由发展的阶段性、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共同造成的,也就是一种“发展(本身的)问题”,不能再简单凭借一句“发展中的问题只能依靠进一步发展来解决”加以辩护。1可以明确的是,发展本身并不是目的,更不能简化为经济单向度甚至是GDP指标的扩张扩大,而是应服务服从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正改善;同样,经济增长有着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容限意义上的边界,我们绝不能长期无视这种界限。雾霾频发以及积重难返的江河湖海污染和土壤污染,使越来越多的民众对于狭隘而粗俗的发展观念或举措产生了焦虑或质疑――如果都不能做到“自由的呼吸”,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换句话说,“发展是硬道理”固然没有错,但“有尊严的呼吸”显然是更硬的道理,因为它关乎我们及子孙后代的生存。

雾霾现象作为单纯的环境难题本身并不一定构成政治议题和政治活动,但当它同时成为社会民生问题与发展问题并为公众所主动意识到时,则几乎肯定会演变为一种现实政治,而这正是当下中国所悄然发生着的变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公众倾向于从环境权益和环境参与权利的角度来理解环境难题的性质、成因与解决出路,从而溢生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与政治民主压力;另一方面,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所遭遇的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瓶颈约束,也迫使党和政府必须采取一种具有明确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意涵的发展新思维,从而构成一种日渐强大的倒逼式动力。2正因为如此,可以说,如今的“雾霾议题”及其应对已经演变为一种鲜活生动的“环境政治”。

与我们传统理解的政治不同,“雾霾政治”并不等同于政府(执政党)政治或自上而下的权力政治。事实上,像其他环境难题一样,“雾霾之困”的有效破解将同时取决于如下三个层面上的主体行动:党和政府、企业、个体。其一,党和政府的领导性角色。从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贯彻实施,到人、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规划与战略部署,甚至到环境友好企业和生态个体的培育,都离不开一个强权而高效的“环境国家”。但需要强调的是,一方面,多年来被新自由主义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奉为铁律的“小政府、大社会”似乎并不适用于生态环境议题领域,相反,环境权益与公共产品保障正日益成为国家职权扩张的“话语理由”(或可称之为公民与国家之间不断扩展着的“绿色契约”3);另一方面,绝不能因此就简单地认为,党和政府的强制性权力行使本身或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便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环境难题,包括雾霾或交通拥堵。

其二,企业的主动性角色。从表面上看,过多而密集的高消耗重污染工业企业,至少在现阶段是我国东部地区严重雾霾现象的主因(三大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污染物排放平均水平的5倍),而真正令人忧虑的则是无原则追逐利润背后垄断性的“资本霸权”或“资本逻辑”。但是,环境伦理层面上的谴责与批判代替不了积极出路的探寻。依据“生态现代化”思维与战略1,“雾霾之困”的破解之道是造就一大批代表着中国(世界)未来的绿色企业,从而使工商业从被动的“生态环境破坏者”变成主动的“可持续发展友好伙伴”,而这样一种“华丽转身”的实现,离不开强大的“环境国家”和生态自觉的环境公民社会。

其三,个体的主人翁角色。研究表明2,北京等大城市中雾霾气体或颗粒的贡献率超过1/4来自个体消费。而随着我国逐渐进入一个以内需为主的大众消费社会,可以想见,个体消费对于雾霾天气和其他环境难题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加大。这意味着,离开个体消费理念与风格的实质性绿化,包括雾霾在内的环境难题恐怕很难得到有效解决。正因为如此,欧美学者往往将环境政治称为“私生活政治”(相对于公共领域政治)或“个人政治”(相对于集体政治)3。也就是说,与传统政治不同的是,环境政治的重要指向或“战场”是个体价值观念与生活风格的“深绿”转变,或者说从“资本主义消费世界的汪洋大海”中的渐趋超越和脱离。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环境公民”概念在欧美国家中的一种更主流性阐释是公民(尤其是作为地球和世界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4,而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环境权益与权利。

至少从欧美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撇开其他方面的诸多影响因素不论(比如产业转移和科技进步),一种相对有效或成功的环境政治有赖于上述三个方面要素的有机结合:政府积极引导、企业热情跟进、个体主动参与。正因为如此,包括英国20世纪50年代“伦敦雾”在内的诸多严重环境污染难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后得到了初步克服。反观我国面临着的“雾霾之困”,“十八大”报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宣示和国务院随后推出的重大举措,可以理解为党和政府层面上的“主动应战”,但同样极具挑战性的是,我们如何才能切实促成企业和个体层面上的实质性响应与跟进?客观而言,这方面还存在太多的制度性、机制性难题有待破解,比如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培育引领和对严重畸形化的大众消费文化的规约疏导。鉴于我们独特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党和政府在这些方面无疑担负着不容推卸的设计、引领与践行职责。“勿让雾霾遮望眼”,可以肯定的是,直到“政府、企业、个体”之间形成一种历史性合力之前,目前已变得颇为棘手的“雾霾之困”很难真正转化成中国发展升级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过度依赖政府的行政命令或简单指责个体消费的非理性都是片面之举。

(二)如果上述所论成立,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读与评价过去一年多的“雾霾政治”呢?一方面,不断蔓延与常态化的雾霾天气正在更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传媒舆论和政治氛围,或者说,“雾霾中国”已成为最具大众动员潜能的民生政治议题。如果说2013年10月下旬的那场严重雾霾天气彻底改变了雾霾的京津冀或华东的区域性标签,那么,2014年2月下旬的北京雾霾天气,则在范围、持续时间和强度等方面创下了新的纪录(连续四天达到了北京市的橙色预警级别)。与毫无生机可言的一座座城市相并行的,是一种全社会――从官府到百姓――的“灰色”心态:我们究竟何时和如何才能告别这挥之不去的“雾霾”?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我们应从雾霾中看到什么(虽然网友常说的是很难看清什么,比如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新大楼或天安门城楼),又能够做什么?

另一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大众的政治回应显然尚未达到一种适当的水平。在政府层面上,国务院于2013年9月推出了未来五年左右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相关省份也随之跟进,作出自己的空气污染物削减时刻表“承诺”。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经过多方利益反复较量之后的“政治妥协”(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1),而真正迫使政治高层下决心的恐怕还是同年夏天的那几次雾霾天气,因为夏天就开始出现的雾霾带有太多的不利象征意味。然而,迄今为止的政府应对举措依然存在着两个明显问题:一是如何严格落实各级政府的相关指标承诺,目前的年均削减比例目标仍有不够明确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年后、五年后相关指标未能落实,中央政府将如何惩处相关机构的负责人?二是目前的应对计划仍有着太多的“经济主义”倾向,总量数万亿的治理投资恐怕还有个如何分配使用的问题(且不说如此大规模中央政府投资的区域间公正性与正义性考量)。比如,如果大量用于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升级,那么,未必能够解决当下面临的紧迫问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各级政府不能再简单把雾霾问题归结为一个“发展阶段问题”,同样,各级政府也不能再把治理雾霾简单理解为又一个“发展机遇”。

在民众层面上,迄今为止我们的人民恐怕连真正的“知情人”都算不上,更不用说是治理雾霾的“主动参与者”。据专家解释,2013年10月下旬的东北地区雾霾成因有三个2:气象条件、城市燃煤和秸秆焚烧。第一个原因是最自然但也是最荒唐的理由,也就是所谓的“天气不好”;第二个原因是指我们的生活习惯,但这个习惯好像已很多年了,而这之前似乎并没有听说过雾霾(当然不能说它绝对不存在);第三个原因是农民的“错误”,过去几年是影响飞机起飞,如今则成了影响城市人的生活与生存了。笔者认为,这三个原因好像都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我们那么多的科技专家、那么多的重大攻关项目,难道就弄不清楚这些烟雾从何而来?3而且,即便就是上述这些原因,我们恐怕也要更多地思考气象条件为什么越来越不好,不好的气象条件为什么现在会产生有严重危害性的空中毒雾?煤炭燃烧为什么就不能采取更加洁净的技术和方式?为什么农民非要焚烧那些似乎有着更多用处的秸秆?如此等等。相比之下,更应该谴责的也许是那些在如此雾霾天气中仍在驾驶公车、私车出行的公务员、城市居民?当然,他们心中恐怕也有着说不出的无奈和抱怨。问题是,我们都做不到让老百姓知道现状的严重性与危害,又如何能够要求农民与城市人、公民与政府在雾霾中“同呼吸、共命运”呢?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就像把“雾”、“霾”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组合词使用本身,就多少有些舆论(政治)误导的成分一样,目前的所谓雾霾应对(应急)说得好听些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说得实在些是“自我安慰”(尽管这也许可以增加一些地方官员的政绩,而一线工人群众的确很辛苦,而且有些健康风险)。

就前者而言,雾就像云、雨、雪等一样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现象,而最重要的是,云雾雨雪即使在极端情况下其危害仍是有限的(至少在地理范围上)。而霾则全然不同,它既没有任何意义上的好处,也在很大程度上与自然气候无关,而是我们过度与无序的工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结果。不仅如此,我们都没有听说过月亮上的雾霾,也没有听说欧美(如今)或中东、日本的雾霾,也就是说,雾霾几乎肯定是一种中国现象或中国问题。

就后者来说,我们明明知道,一旦雾霾气象形成,真正有效的办法就只有西北风劲吹,古人多少三面环山的城市选址如今都成了历史性错误,难道城市应该选在“风口浪尖”上?但我们还是采取从停产限产到绿色出行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其实际结果肯定是越来越严重(比如北京这次的PM2.5从最初几天的200左右迅速攀升至接近500),直到冷空气到来。笔者不是说这些措施没有必要,而是说,为什么我们要等到各种级别预警时才采取这些所谓的“严厉措施”?既然这么晚的应对注定是无效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提前采取一些结构性的减排减产应对举措?

按照环境政治学的一般理解,“雾霾政治”当然是一种“新政治”,但这种新政治绝不是从一种与世隔绝的真空中产生出来的。我们的政府在相当程度上依然是一种“旧政府”――在政治意识形态和政策思维的意义上,太多官员仍不愿相信,“自由呼吸”能比“穿衣吃饭”更重要、更难以满足;我们的民众在很大程度上也依然是一种“旧国民”――在利益追求和生活习惯层面上,而当利益追求(同时在手段和道德意义上)降低为一种求生本能时,本来无可争议的生活习惯就可能会成为一种野蛮的力量,至少是与现实需要相对立的力量,就像城市中无处不在的沿街烧烤――北京也只能在严重雾霾天气时才能禁止它。而当“旧政府”与“旧国民”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可能会体现为一种其乐融融的古朴式和谐,但绝不会产生我们期望并迫切需要的绿色政治。

依此而言,当代中国的环境政治还没有演进到一个历史性节点:实施“人民问责”并凝聚我们的国家意志来应对雾霾问题。需要明确的是,上至国务院下至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切实履行自己的大气(生态)质量监管、保障职责,而目前的糟糕状况无疑是一种失职(甚至渎职)表现。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发展与环境的矛盾,超出了地域间经济不平衡带来的利益冲突,而是各级政府综合规划、监管与调控上的制度与能力缺陷,而且,也远不只是一个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而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年来出台的法规、举措虽然数量不少,但力度明显不够,且未能像反腐败那样成为中央高层和社会各界的政治共识――总理在2014年“两会”上发出的“向大气污染宣战”的誓言,与环保部官员今春的雾霾状况与去年相比已有所改善(尽管也许是事实1)的表态,也很容易造成一种不和谐的政治解读。

雾霾总会随着不时到访的冷空气而暂时散去,但可以想见,它不久就会卷土重来,因为它并不会离我们太远。只有持续而强劲的“政治绿风”才会吹走我们心中和天空的“雾霾”,换句话说,我们必须作出一种政治抉择,使国家性应对雾霾成为即将开始的新一轮改革与发展中的“硬任务”。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2014年春河北省公民基于大气污染和雾霾治理不力起诉石家庄市环保局,这一看似平常的行政诉讼事件,其中包含着强烈的环境政治与民主政治意蕴。郇庆治:《发展的“绿化”:中国环境政治的时代主题》,《南风窗》,2012年第2期。郇庆治:《把环境压力变成政治动力》,《人民日报》,2013-04-15(第5版)。郇庆治:《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制度创新》,《学习月刊》,2013年第8期。郇庆治:《生态现代化理论:回顾与展望》,《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1期。史建磊:《研究表明燃煤与机动车是北京雾霾两大“元凶”》,《中国科学报》,2014-03-04。Andrew Dobson, Citizenship and the Environ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2003, pp.51-56.郇庆治:《环境公民权理论与绿色变革》,《文史哲》,2007年第1期。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发布十条措施》,http://,2014-03-08。也许更令人担忧的是,政府与科技部门内部对于雾霾的成因有着明显的“认识分歧”。参见章轲:《环保部、中科院就北京雾霾成因产生分歧》,《第一财经日报》,2014-01-02。

第二篇:环境生态学—雾霾

课程:环境生态学 题目:雾霾天气

学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

说明:1月12日,武汉城区被雾霾笼罩。由于武汉市已连续12天没有雨雪,且风力较弱,污染物难以扩散。来源于汽车尾气、建筑扬尘、工业废气、餐饮排放等污染物聚集,造成严重雾霾天气。(新华社记者 程敏/图)中央电视台《新闻1+1》1月15日报道,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截至14日零时,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站点,检测数据都超过了300,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

雾霾天气导致道路管制、企业停工、机场关闭、港口停运,并使得市民的工作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不仅如此,在多地的医院,患上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在大幅增加。根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做的一个对比,如果环境水平与2010年比,没有明显改善的话,那么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这四座城市,因为PM2.5引发多种疾病造成的过早死的人数,将会达到8500多人,因此产生的经济损失会达到68亿人民币。

雾霾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了如此恶劣的影响,使得民众的身心健康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那么究竟什么是雾霾,雾霾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呢?

其实“雾”并不是一个名词,它是两个概念“雾”和“霾”的统称。但是很多的民众可能不知道——雾是雾,霾是霾,雾和霾的区别十分大。现在就让我们来具体明确一下这两者的概念吧。

雾:

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霾:

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Haze)。

两者的区别:

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组成成分:

虽然“雾”和“霾”是两个不同的现象,但是它们的一些组成成分确实极为相近的,起污染物质的来源也具有极大的重合性。

霞有机碳使大气化,如将这种成的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 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 卡车等。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工业排放出的废气也是一大要素,在2012年全世界燃烧的70万亿吨标准煤中,中国就烧了36万亿吨,占了51%,排放出的废气可想而知。

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机电制造业的工业窑炉与锅炉,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

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雾的来源)雾的成因:

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有效水平能见度1-10KM时称为轻雾。

霾的成因:

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2.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据《南方周末》4月22日的最新报道,2011年北京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500万辆,到2015年,突破700万辆;同样在2011年,我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相当于709艘“辽宁号”航母的状况,这一年中,我国火电占全部发电量的82.54%,几乎全是燃煤的发电。

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雾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实际上,除了上述的一些主要成员外,家庭装修中,室内粉尘弥漫,也会产生粉尘“雾霾”,给业主和装修工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解决方案: 对于雾霾天气该如何根治,这是一个长远的问题,中国巨大的污染物排放量,减排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单一减排手段也绝难奏效,必须在国家层面上立即采用强有力的综合措施,方有成功可能。减少或消除雾霾天气,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大幅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笔者结合各类文献报道及一些自身的见解,总结出了以下几条仅供参考:

1.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1)大力气搞好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近70%,短期难以大幅改变。因此,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为重中之重。

(2)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各地制定煤炭消费总量实施方案,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政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加大考核和监督力度。

(3)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大力发展水电、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加大管输天然气、LNG等进口。

(4)继续控制煤化工发展。煤化工属于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产业,其产生的废水(COD很高)和炉渣极难处理。2.关键是解决煤炭燃烧污染问题

(1)强制要求所有燃煤电厂、燃煤锅炉、煤化工装置安装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在现有大部分独立火电厂已脱硫设施的基础上,将步要求所有独立火电建火电厂、燃煤锅炉以化工装置尽快安装脱硫同时,还将要求所有大煤电厂、燃煤锅炉及煤装置安装脱硝和除尘设

安装进一厂、自及煤设施。型燃化工施。

(2)加快出台火力发电、炼焦、建材、燃煤锅炉等燃煤设施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增设污染物排放指标,进一步严格污染物排放限值。同时,通过在线监测大力加强污染物达标排放检查。

(3)加强脱硫脱硝和除尘等环保设施运行检查,确保相关环保设施正常运行,起到应有作用。

3.加强钢铁、炼油等排放管理

加强钢铁、炼油等行业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监督检查。强制要求钢铁行业烧结机、炼油行业燃煤/燃焦锅炉及催化裂化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源加快建设脱硫脱硝和除尘等环保设施。

4.加大机动车污染治理

(1)尽快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和提前实施下一阶段国家油品质量标准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落实《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2013年底前全面供应国IV车用汽油;2014年底前全面供应国IV车用柴油。

(2)严格加强成品油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车用油品的行为。

(3)加快新车排放标准实施进程。实施国家第IV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适时颁布实施国家第V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鼓励有条件地区提前实施下一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大幅降低新入市汽车尾气排放。未达到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车辆不得生产、销售。2015年前全面淘汰黄标车。

(4)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降低城市道路拥挤,降低尾气排放。5.加强环境污染监管工作(1)各级政府环保部门必须作为,切实担负起严格的环保监管职能,特别是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密切监管。

(2)修订环保法规相关处罚条款,大幅提高惩罚力度,彻底改变过去环保处罚无关痛痒的局面。对于敢于违反相关环保法规的行为,果断加大惩罚力度,大幅提高其违法成本,使其不敢再犯,直至取消经营资质或追究刑事责任。

(3)狠抓环保大案、要案、典型案例。深深刺激和触动违规超标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企业的神经,促使其加快环保治理设施设,努力实现达标排放。

(4)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场所扬尘。如,现场必须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业;施工现场道路、作业区、生活区必须地面硬化;市区施工工地全部使用预拌混和预拌砂浆,杜绝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

施工作进行凝土等。的建(5)控制道路扬尘污染。推行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增加城市道路冲洗保洁频次,切实降低道路积尘负荷;减少道路开挖面积,缩短裸露时间;加强道路两侧绿化,减少裸露地面;所有城市渣土运输车辆实施密闭运输等。

(6)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的重点企业,必须在2014年前向环保部门申领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将明确允许排放污染物的名称、种类、数量、排放方式、治理措施及监测要求,作为总量控制、排污收费、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不得排放污染物。

(7)加快推动排污权交易。针对电力、钢铁、石化、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建立区域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用市场手段降低污染物排放。

自我防护:

虽然我们在短期内没有办法改变这样的雾霾天气,但是我们却可以在生活中学会一些小知识、小技巧来保护我们自身的健康,一下是笔者浏览各大雾霾天气防护文章归纳总结出来的相关tips:

1、雾霾天气少开窗 雾霾天气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太阳出来再开窗通风。

2、外出戴口罩

如果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口罩以棉质口罩最好,因为一些人对无纺布过敏,而棉质口罩一般人都不过敏,而且易清洗。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3、饮食方面(1)多喝桐桔梗茶

桐桔梗茶有清火滤肺尘功能,可以有效的协助人体排出体内积聚的PM2.5颗粒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具体可参考桐桔梗茶的百度百科介绍。

(2)吃清肺食品

木耳除了预防心血管疾病,也能起到清理肠胃的作用 银耳、莲子、百合等,冬季食用这些食物,具 有清肺、润肺和养肺的效果

(3)吃菌类抗过敏,同时还可以煮下南瓜金针菇汤,金针菇和南瓜都有抗过敏的效果(4)多吃些富含维生素、植物化学成分的蔬菜水果,如葡萄、橘子、紫甘蓝、紫薯、番茄等,适量补充维生素D。

冬季雾多、日照少,由于紫外线照足,人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有些人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等现象,必要补充一些维生素D。多吃豆腐、雪梨。炖百合能够达到润肺抗病毒的效果。缺生素A,会使呼吸道上皮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受损,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

(5)饮食清淡多喝水

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

4、最好不出门或晨练

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

射不还会时可雪梨乏维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5、皮肤的深层清洁

人体表面的皮肤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很容易受到雾霾天气的伤害。尤其是在繁华喧嚣十面“霾”伏的都市中,除了随时要应对雾霾危“肌”外,由于建筑施工、汽车尾汽、工业燃料燃烧、燃放烟花爆烛等原因造成悬浮颗粒物多,难免会堵塞在毛孔中形成黑头,造成毛孔阻塞、角质堆积、肌肤起皮等肌所以自我保护的首要措施就是深层肤表层,清洁毛孔。水色盛开土耳于全身置于恒定的高热蒸汽之中,量的排汗散热,肌肤毛细血管充分液循环加快,可将积淤于体内的过废物和乳酸等迅速排出体外,有效霾的颗粒以及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生成的细小物质粘附到肌肤深处。

6、护肤,做隔离霜

出行的时候虽然紫外线比较弱了,但是由于雾霾的到来就让隔离霜派上用场了,出行的时候一定要涂上隔离霜,而且到中午休息的时候还要洗掉隔离再次涂抹,这样既可以减轻肌肤的负担又可以有效的防止雾霾组成物质被肌肤吸收。

7、增加抵抗力

固体颗粒我们可以在肌肤表面阻止,但是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是气体形式的,又加上我们的肌肤毛孔也是供氧呼吸的一部分,所以很难阻止,但是我们会发现给肌肤很好的营养成分,这样让肌肤适当的增加抵抗力,这样不管是什么物质都可以在肌肤内部打包排出来(所以这段时间清洁很重要)。

8、皮肤补水抗霾

一定要做好补水,只有做好补水,肌肤表面的皮脂膜才能高效率的阻止各种对肌肤伤害的环境,所以每次清洁之后首先补水护肤,简单做完之后再是隔离(切记)。

肤问题,清洁肌其浴由通过大扩张,血多脂肪防止雾

第三篇:环境雾霾演讲稿

雾霾笼罩,是危机,亦蕴藏转机

美丽中国,众所期待。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确立了新的目标。如果中华大地被雾霾笼罩,如何看见她的美丽?”当“美丽中国”迅速成为高频词之时,曾有网友如此发问:“雾霾笼罩,是危机,亦蕴藏转机!”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一场覆盖百万平方公里的雾霾,更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前所未有地突显出来。

坚持环保为民,应对雾霾带动深层次污染防治。

面对大范围雾霾天气,多部门紧急行动起来,首先将灾害天气对公众的影响降至最低。1月28日,中央气象台历史上第一次专门针对霾发布了预警;环境保护部及时发布部分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要求各地做好监测预警工作。

对于憧憬美丽中国的人们来说,雾霾是当头一棒,更是一记警钟,公众需要透明的数据,更需要一个澄澈的天空。建立长效机制、全力做好污染物减排,我们还需付出更多努力。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实施“国四”柴油、“国五”汽、柴油标准的时间表,解决长期难以突破的车油不配问题看到了曙光。不仅如此,各地正在积极行动起来,以唤回蓝天为突破口,加紧推进大范围、深层次的污染防治。

推进绿色转型,改变生活和生产方式刻不容缓。

无论在哪里过年,今年春节人们普遍感觉鞭炮声少了。民间的“禁鞭”活动,折射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正从抱怨污染走向自觉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这些意识和行动是建设美丽中国最最需要的。

建设美丽中国,还有更大的拦路虎。除了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也很严峻。2011年,我国GDP占全球的10.48%,却消耗了世界60%的水泥、49%的钢铁和20.3%的能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必须只争朝夕。

实现永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美丽中国什么样?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行,殷实小康但环境退化也不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我们用几十年发展走过发达国家一两百年的工业化之路,也同时积累了人家一两百年遇到的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是要停下发展的脚步,而是要通过转型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与保护并重。

建设既富强又美丽的中国,不仅要增加GDP,也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这就要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虽然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只要我们沿着十八大指明的方向踏实迈进,就一定能早日驱散雾霾,迎来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

第四篇:关于雾霾环境治理的认识

关于雾霾环境保护状况的调查分析 调查背景:

近两年来,雾霾毫无预兆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侵害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伴随着春节的来临,多次出现的雾霾天气,不仅对海陆空各类交通运输造成影响,使很多人不能如期回家过年,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医院里增加了很多病人,更为严重的是,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育和婴幼儿的健康。调查问题: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空气污染?怎样去治理这种污染呢? 调查方法:

为此,我通过上网查资料、询问家长等方法,通过勘察、观察,对此进行调查。调查结果:

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20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与雾相比,霾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同时,灰霾天气时,气压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骤增、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和病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变慢,导致空气中病毒浓度增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很高,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尤其是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雾霾天气是一种空气质量严重恶化的产物,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颗粒大量积聚,特别是PM2.5含量剧增,在很大的空间内造成能见度模糊的一种天气现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济宁和邹城市也先后发布大雾天气橙色预警。而济宁市成为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形成原因:

据气象专家介绍,春节期间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大气层比较稳定;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加上春节期间机动车使用频繁、燃放烟花爆竹等污染颗粒物排放增加,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雾霾天气。

雾霾天气的危害:(调查结果)

1.对人体的危害:由于雾霾中混有大量有毒有害的小颗粒,人在呼吸的时候就随着空气进入呼吸道和肺部,轻者会引起进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重者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疾病。

2.对生产生活的危害:雾霾天气能见度低,给航空、铁路、海运、公路等各类交通运输行业造成严重影响,容易导致交通安全事故,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同时,对建筑物、车辆等固体物具有腐蚀性。建议:

我觉得,防治的重点应放在控制颗粒物排放上;首先是工业排放,需要将重工业企业管理规划,做到节能减、清洁排放。其次城市交通规划及发展公共交通也是减少城市人为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措施。最后政府及媒体应加强环境知识宣传,提高民众对空气污染事件的关注。那么作为我们个人怎么做呢?应该做到:不开车或少开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抽烟或尽量少抽烟;学习雾霾防护知识并向身边人宣传:从自生做起,注意节能环保。

第五篇:浅析如何科学有效的治理雾霾环境

浅析如何科学有效的治理雾霾环境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内城镇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绝大多数地区出现了雾霾,逐步成为了热门个话题,污染了环境。它对人体健康、生产生活、交通安全等方面带来诸多危害,因此,本次研究中我们深入探索了雾霾出现的原因以及其危害,得到一些有效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治理雾霾现象建言献策。

关键词:雾霾

危害

综合防治 引言:

雾,本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气溶胶污染日益严重。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危害民众健康、引发交通事故,进而危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来我国部分地区大都遭受雾霾天气影响,雾霾现象已成为当前的热点焦点问题,中国长江河谷、四川盆地、黄淮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是目前我国存在的4个霾天气比较严重的地区。因此,本文通过对雾霾天气进行研究,指出其含义、原因及危害,提出控制措施,以预防雾霾天气的发生,减少雾霾天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对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一、我国雾霾的概况

(一)我国雾霾的现状

2013年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京津冀、长江三州角等重点地区共计74个城市的SO2、NO2、PM10及PM2.5的年均值、日均值和最大8小时均值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仅有海口、舟山、拉萨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比为4.1%;详细的分析数据可知,SO2年平均浓度大致是40微克/立方米;NO2年平均浓度大致是44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大致是118微克/立方米;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大致是72微克/立方米。对于雾霾的持续时间也进行过调查研究,2013年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比上年增18.3天,创下了历史最高值,中东部地区雾和霾天气经常性的出现,华北中南部至江南北部部分地区雾和霾日数为50-100天,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100天。PM10与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物,在这两个指标上较低的城市达标率表明了我国雾霾污染的范围之广和程度之重。

(二)我国雾霾的危害

雾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可以对我们的眼睛和呼吸道产生影响,导致相关方面的疾病。此外,雾可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无法生存。研究表明,对人体的危害使最大的。目前已有确切证据证明 PM2.5对人类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霾中的颗粒物可导致病人血压升高,而且即使低于健康指导值的污染物也与循环系统疾病及其死亡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此外PM2.5在高空形成的气溶胶可以反射太阳光而且呈暗棕色,降低地球表面温度,使得全球变暖不同。此外PM2.5等颗粒物还参与光化学烟雾的产生,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二、我国雾霾防治雾霾人员支持类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一)雾霾防治雾霾人员支持政策体系不完善

按照国内目前的情况而言,国家显然没有给予雾霾足够的重视和监督,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来治理雾霾,一般认为是以下因素导致的:一是国家过度依赖于重工业,但是往往中工业企业都是大型的龙头企业;二是雾霾本身有相当大部分属于自然固有的现象,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很好的渠道表达;三是传统的计划经济干扰,雾霾现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没有被充分认识,雾霾始终被认为与经济发展的相关不大,而不是关键因素。

(二)我国对雾霾的政策支持存在事实上的不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雾霾制定了大量优惠政策,可是伴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政策被废弃,尽管仍保留了部分优惠政策,可是实际的处理中存在大量的不公平现象。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按照“抓大放小”的政策,有的地方政府给予大型企业集团倾力的帮助,雾霾法律支持体系不完善。从我国的法律体系来看,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明确规范雾霾组织和活动的基本法律虽然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雾霾促进法》,解决了雾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可是对对特殊行业的雾霾进行重点的扶持力度不足,尤其是雾霾外部环境,例如技术交易、信息和雾霾人员管理、资金融通等方面,相关法律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也收效甚微。

(三)雾霾人员支持类政策的主体内容与管理系统不明确

目前的政策体系中,没有相关的制度,缺少对雾霾管理人员的管理,相应的知识产权得到不到保证。究其原因,往往是政府的关注度不够,缺乏资金来推动企业的研发,没有相关的创新能力。在中小企业中,一方面缺乏研发能力和创新人才,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项目的处理,通常都是按照过去的经验和模式,没有创新能力,导致比较落后。特别是进行相关的研发工作时,往往会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没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前进。按照这种模式发展,实现创新很难。

(四)缺乏宽松的政策执行环境和创新的法律环境

1、雾霾人员开发的政策和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落实、整合和完善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配套措施,简化工作程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尤其是针对科技园市企业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雾霾人员政策,基本形成了符合我市发展的雾霾人员政策法规体系和雾霾人员保障体系,但是从实际发展来看,还存在雾霾人员引进、雾霾人员流动、雾霾人员服务、雾霾人员激励等相关政策的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政策配套和有机协调等问题。雾霾人员政策体系仍有待进一步落实和整合,相应的雾霾人员保障体系急需进一步完善。

2、企业创新能力评估机制及雾霾人员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市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来推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化、企业自主创新等工作,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了积极带动和促进作用。但由于缺少一套较为完善的雾霾人员评价体系,许多企业的雾霾人员引进、培养工作不到位,创新能力较弱。

三、我国雾霾防治雾霾人员支持类政策改进对策研究

(一)健全雾霾防治雾霾人员支持类政策,提升政策服务水平和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质量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的力度和强度,建立一个有秩序的市场环境,打造一个全新的竞争平台,帮助企业树立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切实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二是构建一套完整的监督预警体系。强制企业建立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将消费者以及社会的监督作用发挥到最大,整个社会范围内排挤假冒伪劣产品,强制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体系。三是完善政府的奖惩体系,树立企业积极向上的发展理念、四是充分调动有关组织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发展和监督中来,切实推进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生产技术,帮助企业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保证企业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五是树立顾客至上的理念,将质量看做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石,确保企业实现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规范统一的雾霾人员选拔、培养与开发的新机制、新政策

企业尽可能培养雾霾人员,而不是一味引进雾霾人员。企业可以筛选出忠诚度高、心态积极、品德优秀的员工逐步培养,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从业过程、个人规划进行合理的定位、开发和培养。当雾霾人员成型后,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分配,发挥他们的智慧与才华,促使其个人能力快速提升,并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最终实现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双赢。企业自身培养雾霾人员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从基层选拔培养起来的雾霾人员,一是熟悉企业产品,二是如果企业真正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和晋升空间,由于人念旧情,他们的职业稳定性相对较高;

(三)明确雾霾人员支持类政策的主体与各项管理系统

目前,有些国有企业雾霾人员需求意识落后,对于雾霾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还是沿用传统落后的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骤。要想突破现有的用人制度,不仅仅要保留目前的人员编制,更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来引进高素质的雾霾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建立企业自己的文化内涵,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企业来讲,企业文化是其本质的内涵,是企业发展历程中积累下来的文化和经验,可以赋予企业独有的灵魂。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必然的发展方向,给企业赋予新的生命,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策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另外,管理层也要高度重视雾霾人员的理念培养,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进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最坚实的动力;第二、寻求新的方式来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想方设法的找到突破点,吸引各种紧缺性雾霾人员的储备。第三、结合企业目前的现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逐步培养和引进各类雾霾人才,保证企业的人才储备,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营造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和创新的法律环境

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雾霾科研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大学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是我省科技创新创业的主体力量。特别是一些体制内的优秀雾霾科研人员,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对政策导向与市场机会的把握更加准确到位,如果能加入到创业潮中,不仅会大大提高创业成功率,也将成为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目前,我省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渠道比较单一,在科研评价导向上存在较为突出的重理论轻应用、重成果轻效益等现象,对科研产出成果能否及时转化或产生效益的关注度不高。由于成果商品化及市场化条件的不足,企业对这些成果进行“二次开发”的积极性不高。此外,一些拥有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且具有一定创业意向的优秀雾霾科研人员,因担心创业风险过大,不愿轻易走出“书斋”自主创业。

为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创业能量,破除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创业的体制机制约束,《若干措施》提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对经同意离岗的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科研院所在编在岗科技人员在按要求完成岗位职责任务的前提下,可依法利用本人及所在研发团队的科技成果在岗创新创业。这些举措既可消除雾霾科研人员“下海”创业的后顾之忧,也有利于科研与生产、市场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进而提高科技研发和创新的效率。

[1]韩永忠.城市空气污染及对策[J].四川环境,2010,11(1):45-46.[2]王琨,董洪璞N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8(02):71-72.[3]刘伟,韩毓.灰霾天气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判据指标体系建立的探讨[J].中国坏境检测,2010,13(2):23-24.

下载环境政治学视野下的“雾霾之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政治学视野下的“雾霾之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申论:雾霾天气(环境问题)(大全5篇)

    “雾霾”逼近 【背景资料】 新年伊始,中国中东部各地就陆续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一时间,雾霾、PM......

    申论预测之“雾霾天气”(合集五篇)

    2013年山东省考申论预测——C类之“雾霾天气” 2013年山东省考申论预测——C类之“雾霾天气” 一、雾霾介绍 雾霾天气,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

    申论:雾霾天气(环境问题)(五篇范例)

    “雾霾”逼近 【背景资料】 新年伊始,中国中东部各地就陆续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一时间,雾霾、PM......

    如何对雾霾天气进行环境法律应对

    如何对雾霾天气进行环境法律应对 【摘要】如何对雾霾天气进行环境法律应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在即,文章在分析雾霾的成分、危害、成因的基础上,分......

    关于雾霾分析环境与经济学论文[五篇范文]

    在雾霾基础上浅谈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摘要:在今年的一月份,全国大面积出现雾霾天气的现象。而一些有关“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等的重要思......

    雾霾下的露天考试考出了什么

    10月9日,河北省发布霾橙色预警,邯郸有重度霾。网友@路边社爆料称,邯郸市临漳县第五小学,学生在操场上蹲着考试。发帖人为该校一名教师,称露天考试是由于学校设施问题,不想闹这么......

    春节喜庆在烟花爆竹雾霾下黯然无光

    春节喜庆在烟花爆竹灰霾下黯然无光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最传统的节日之一,作为华夏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习俗,燃放烟花爆竹无疑是老百姓表达喜庆、欢快心情的一种形式。......

    民法视角下的雾霾天气研究

    民法视角下的雾霾天气研究 一、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与民法的关系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首先是汽车尾气排放的细颗粒物,包括小型车、公交车、单位班车,以及大型运输货车等。其次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