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的启示(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16:0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岗村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岗村的启示》。

第一篇:小岗村的启示

吴祥钧

作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项活动,我校离休支部组织部分党员于12月10日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参观访问。那天艳阳高照、风和日丽,是冬日里的‘春天’。我们看了小岗村整洁的村容、村貌,远观了大田里新建的成片的塑料大棚。参观了位于村东头的规模不小的《大包干纪念馆》和位于村西头的新建的《小岗村档案馆》。特别是和当年在大包干“生死文书”上签名捺印的18位农民中的严银昌老人作了短暂的座谈。参观的时间虽然不长,只能说是“走马看花”。因为去之前查阅了有关的材料,对小岗村的历史和现实有基本的了解。所以参观时间虽短,也得到了一些启示。主要有下面几点认识。

一、我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是从农业开始的,农业的改革又是从打破当时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大呼隆”生产方式开始的。小岗村的“大包干”,正是对“大呼隆”的改革。于是,小岗村历史地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当年,18户农民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秘密订立契约,偷偷地“分田到户”从事“单干”。他们当然不可能知道自己在书写着改革开放的历史。他们当时只是为避免挨饿而冒死挣扎。可见,改革是逼出来的。可喜的是“大包干”的第一年即取得了丰产,很快解决了长期不能解决的温饱问题。1979年,小岗生产队粮食总产高达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粮食产量总和;油料总产3.5万斤,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当年就上交国家粮食6.5万斤,是自全国合作化23年来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余粮,人均纯收入400元,是1978年22元的18倍。小岗人从此告别了贫穷,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正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这一客观规律的表现,人们遵循客观规律就取得了进步和发展,而‘左’的思潮是违反客观规律的,所以长期来使生产力受到束缚,使人民得不到温饱。

二、“大包干”是群众自发创造的,得到了部分高层领导的支持,而有部分领导是反对的,小岗村‘大包干’后的第一年,中央的有关文件还是‘不准单干’的。这个事实说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领导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遵循客观规律、尊重群众的创造,才能推动历史前进。这也说明改革往往从从下面开始的(从实际出发),但又必须得到上面的认可和支持,才得以推广和发展。改革开放的发展必须上下联动。

三、‘大包干’可以解决温饱,但不能致富。小岗村实行‘大包干’解决温饱后,满足于现状,缺乏二次创业的激情和勇气,多次错过了发展的大好良机,出现了二十年徘徊的局面,当地人称之为“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未过富裕坎”。1979年一年,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绝对增长370多元,增加了17倍;而1980年到1992年,13年净增10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00元;1998年仅1800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再一次证明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道理。农民要致富,必须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多种经营和二、三产业。

四、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是2004年2月作为安徽省第二批优秀年轻党员干部从省财政厅被选派来的。五年来,沈浩吃住在村里,不畏艰苦,不图虚名,开拓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各项工作,小岗村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发展思路逐渐清晰,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发生较大的改观,小岗村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小岗村加快发展的内在潜力和后发优势日益显现。村民人均收入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2007年2月,当三年的选派期即将结束时,发生了小岗村人又一次集体按下红手印挽留沈浩的故事。省委又决定让沈浩作为第三批选派干部继续在小岗村留任三年。2008年4月,在小岗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沈浩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现在的小岗村正在沈浩的带领下,向建设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小岗而努力。这一切,再次证明,任何组织的发展需要一个好的带头人。

五、为了发展多种经营和二、三产业,要求土地集中连片经营。这又是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的要求。小岗村正在按照17届3中全会的要求,对现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流转。我们在村土地流转市场看到每亩土地承包权租赁一年的价格为300元。相信小岗村将会有更快、更好的发展。

六、警惕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小岗村和全国的农村一样,正在积极地流转土地,但是流转后的土地大都将用于搞塑料大棚,培育蘑菇、葡萄等经济作物,或是搞农家乐等休闲场所。很少有集中土地后搞粮食的规模种植。这都是‘非粮化’的表现。至于在流转后的土地上建企业,发展二、三产业,更是‘非农化’了。据中央电视台报导,全国流转后的土地至少有三分之一是‘非粮化’的。这样做,农民的收入可能增加了,但是国家的18亿亩耕地的红线将被冲破,我国的粮食安全将得不到保证。这是个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当然可以对土地的流转加强管理和审批制度等行政措施,也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但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我认为还是要用经济办法,就是要大幅度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提高粮食生产的平均利润率,使之和粮食以外的农业生产的平均利润率持平,并且逐步和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接轨。这才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

第二篇:小岗村心得体会

小岗村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有幸第四次来到了小岗。在中国农村这样一个普通的村庄,先后产生这样两个精神:“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已经说明他并不普通。这次两天的培训学习让我不仅对小岗的两种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体会,更是收获了值得我一生学习回味的东西。我把它大致概括为一下几点:

一、学知识,实践出真知

在来小岗培训之前我对自己的要求,我也基本做到了。通过课程安排的系统学习,让我对培育现代农民精神、现代农业发展、大学生村官创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家庭农场等方面有了全面的学习了解,更是通过现场讨论交流的形式,让我真正感受到创新真实动力和来源。两个多小时,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闫金昌朴实的语言、真实的动机、朴素的追求,让我为之肃然起敬。联系到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改革,我太需要这种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太需要这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太需要这种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了。

二、显真情,做事见韧性

沈浩的房间从不上锁。讲解员告诉我们,在小岗村任职期间,村干部为了能让沈浩可以休息好,在他楼下安了一扇大铁门,沈浩不乐意了,说这不是让我跟咱老百姓把距离拉开了吗?他坚持房门从不上锁,不论白天黑夜,让老百姓可以随时随地的走进他的房间。小岗老百姓也看出来了,这位省城下派的年轻干部跟别人不一样,没官架子,是真心愿意扎根小岗,衷心想为小岗村老百姓解决问题。正是凭借这种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让他和老百姓凝聚到一块儿。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群众的支持,大大的减小了来自内部的阻力,让他在工作中一路披荆斩棘。

遇到困难,创造条件迎难而上。要想富先修路,沈浩来到小岗决心从修路开始,他从省财政厅争取到50万的项目资金,但是在实施招标的过程中,发现承包商的报价均超过这50万预算,如果再从村里拨钱,不是让村里原本贫弱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吗?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同村干部商量后租赁相关器械,买材料,请技术指导,再动员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将修路的工钱派发给他们,自己身先士卒,带领着小岗人搬水泥,扛沙袋,把路修完一结算,只用了30多万,剩下的十几万还修缮了另外两条支路。这次举全村之力不仅修好了路,更“修”齐了老百姓的心。村里的路况好了,老百姓得了实惠,沈浩任劳任怨的高尚品格也感染着每一个小岗人。

三、得认可,群众大褒奖

让人民离不开,是一个干部的最大政绩。听沈浩生前的同事提到,沈浩刚到小岗村的时候,他在当地的同学曾开玩笑和沈浩说,“你一省财政厅的干部,来小岗村挂职,别说能做出什么成绩,只要能在小岗村住上三年,我都佩服你”。沈浩这一待就是六年,在他第一个任期将满之际,村里百姓用按满红手印信留下了他,六年任期即将结束,小岗村人满怀着矛盾与愧疚,再次用红手印挽留沈浩。一方面小岗没有了沈浩,老百姓就失去了发展的“领头羊”,另一方面想到沈浩这些年专心带领小岗人发展,没有余力照顾母亲妻女,愧疚他亏欠家庭太多。没想到,这一留,竟让沈浩永远的留在的小岗。

沈浩深入群众中,心无旁骛的为百姓谋福祉,为小岗村找项目投资,工作过程中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触及当地利益集团。这种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的工作作风和公道正派的一身正气,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指明了方向。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要在基层完成。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应当成为我们的人格追求,我们要用坚持勤奋来弥补自己年轻经验的不足,用坚持原则来保证自己在工作中不被外界干扰,为人民服务,更要全心全意,以实际行动来赢得群众的认可,把群众的认可,当做对自己最大的褒奖。

四、扑下身,才能尽其用

我们在沈浩纪念馆看到了他在集市花5元买的棉鞋,伴随着他走村访户已经泥泞不堪,满是疮痍;看到了他在胡锦涛总书记来小岗考察时才舍得穿的鳄鱼衬衫;看到了在他床头贴着这小岗村所有村民组长的联系号码;看到了他书橱和书桌上一摞摞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书籍。这些鲜活的物件生动的像我们展示了沈浩生前平日工作生活里的点滴。是什么让他坚持扎根基层艰苦岗位,长年累月,毫无怨言?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打造出沈浩锐意进取的钢铁意志,激发着他无私奉献的不竭动力。沈浩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书写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人生。

沈浩离开了我们,但沈浩精神如同一抹绚烂的阳光,始终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要以沈浩书记为榜样,学习他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学习他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他艰苦奋斗,扎根基层的实干作风;学习他团结农民、致富百姓的工作能力。在“十三五”规划期间,继续奋发向上,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的积极建设者,为淮北创新升级、率先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第三篇:小岗村论文

光辉小岗 大有可为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而小岗村则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水平,我校组织了广大学生到小岗村进行了实践教学活动。我们首先来到了大包干纪念馆,重温了小岗人当年率先奋起,掀开中国农村改革第一页的历史。了解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伟大历史过程和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小岗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随后我们一起瞻仰了中国第一书记沈浩的墓地,并到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参观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图片与其生前使用的物品展览。深入了解了沈浩同志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引万民奔小康的感人事迹,真切感受了沈浩同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改革精神;心系基层、为民谋利、公而忘私的崇高品质;牢记宗旨、忠诚于党、锲而不舍的高尚情操。关键词:小岗村;大包干;沈浩精神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2004年,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沈浩同志到小岗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带领全体党员、民众进行新的创业,小岗村又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可以说小岗村一直是走在了时代的前端。借着本学期我们正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机会,以及为了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提高思政理论课教研水平和实际效果。我校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岗村“移动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入了解了小岗村。下面我将从以下三方面来介绍一下小岗村。

一、小岗村的昨天与今天

(一)小岗历史:在大包干中成长

1956~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共产风、浮夸风盛行。凤阳农业生产急剧下降。土地抛荒,荆棘丛生,人畜死亡。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浩劫里,凤阳人再遭劫难,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岗村“移动课堂”实践教学论文

只好“重操旧业”,乞食卖艺,漂泊异乡,1978年,安徽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旱灾,大部分地区十个月没有下雨,全省受灾农田达6000多万亩,有400万人口的地区无法进行秋种。面对天灾人祸,1978年秋,安徽省针对发生的旱灾,及时做出了“借地度荒”的决定。这一重大政策的出台,为小岗生产队推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历史为小岗人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历史让小岗人改写了昨日的纪录。

1978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小岗生产队农民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包干到户。18个农民在一张毛纸上摁下“血手印”,签下生死状,以“大包干”的名义,开始了分田单干,避开了当时颇有争议的“包产到户”的字眼。

而在1979年,中央四号文件明确规定: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禁区面前,政治风险之下,他们坚持了自己的抉择,并得到了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的默许和支持。“承包”的第一年,小岗村就收了13万斤粮食。虽然说,这个数字还赶不上农业集体化时的20万斤产量,但比起刮浮夸风和共产风时的3万斤,已经远远超过了。而且,由于农民改用良种和开垦荒地,小岗村在“承包”的头几年,粮食产量还不断有所增加。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一文中,对大包干责任制作了明确的肯定。从此“包产到户”如星星之火,迅速燃遍了中国的农村大地。

实行了大包干的小岗人,日子逐渐好了起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小岗已经闻名中外,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小岗。

1993年3月8日,小岗村正式宣告成立。

在大包干20周年之际1998年9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莅临小岗村,视察农村的发展情况。

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岗村“移动课堂”实践教学论文

从此,小岗村就像历史的标杆、改革的旗帜一样,深深地标立在华夏大地上。

(二)小刚现状及发展战略:“三步走”战略

尽管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第一村”,但它却是“一夜越过温饱线,20 年未过富裕槛”。1980-1992 年农民收入仅净增100 元,直至1998 年,农民收入才1800 元,远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尽管小岗村位列全国十大名村之一,但就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距离同样位列十大名村的山西大寨村和河南南街村均存在较大差距,更不用说与年产值数百亿元的江苏华西村比了。

为了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小岗在上级党委和政府帮助下,目前正在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小岗村430人,1800亩土地。从2001年起,引进江苏省张家港市长江村200万元资金,形成100亩高科技葡萄示范园。另外,带动全村70%的农户种植葡萄450亩。2003年,上海将新开发的国家专利品种,中国名优猪种——“大明贡猪”投入滁州凤阳,在此建立100万头风味猪生产基地,种猪厂就设在小岗,占地13亩。

第二步,加快设施建设,发展小岗旅游业。小岗村全面加强了道路、通讯、供水、供电、广播电视等基础建设。为了搞好小岗村红色龙头景点建设,占地20亩、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的“大包干纪念馆”,于2004年11月破土动工,并于2005年6月竣工。

第三步,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小岗知名度很高,知名度就是资源,就是财富。现在小岗正在建设占地两平方公里的小岗工业园,招商引资。

除此以外,安徽省拨了一笔款给小岗用于新农村建设。一是建一个农贸市场,这个农贸市场一共有48套房子,400个摊位。二是给小岗村统一盖房子。每个农民自己交4万,国家补贴2万,把钱统一交给村里,由村里盖集资房。

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岗村“移动课堂”实践教学论文

虽然目前小岗这张经济牌打得还不是很好,但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小岗人的品牌意识在不断增强。至少小岗人意识到,外面的企业打着小岗的旗号运营,是需要付一定的品牌费的。目前小岗正在积极地申请“小岗”品牌,争取注册品牌专利权。据悉,计划投资3000万元的小岗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包括五个股东,小岗村以“小岗”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入股,占20%的股份。

小岗村的经营理念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在企业中寻求股份制经营的出路。例如,村里正在计划2007年在小岗村办种猪繁殖场,让农户以土地为要素入股,获得年终分红。

小岗村的农业生产理念也发生变化,他们积极探索农业结构调整之路。2006年5月,在县里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下,小岗村开始尝试进行双孢菇大棚生产。

顶着全国改革第一村的绚丽光环,享受着国家、政府的关爱,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小岗村正在迈出改革的新步伐。

二、小岗村的两种重要精神

(一)认真提炼“大包干”精神,丰富其时代内涵

30年前,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首创农业“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带来了中国农村30年的大变革、大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全面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大包干”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大包干”精神。认真回顾、总结、提炼“大包干”精神,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审视、总结、提炼“大包干”精神的内涵和精髓,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大包干”精神,使之具 4

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岗村“移动课堂”实践教学论文

有新的时代内涵和持续精神活力,成为激励人们破难奋进不竭动力。

“大包干”精神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解放思想、求真务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尊重民意、以人为本,风险共担、诚实守信”。其精髓是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关键是尊重民意、求真务实的民主精神,核心是风险共担、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

“大包干”精神是一种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求我们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困难曲折,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冲破旧的机制、体制的束缚,用创新的意识超越自我,用创新的实践破解难题,用创新的机制争取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大包干”精神是一种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精神。要求我们在探索发展道路和谋划发展战略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制宜,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有敢闯敢试的激情,又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

“大包干”精神是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要求我们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去建设自己的家园,创造美好的生活。

“大包干”精神是一种尊重民意、以人为本的精神。要求我们在制定工作决策时,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尊重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多商量、多沟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大包干”精神是一种风险共担、诚实守信的精神。要求各级干部要敢于负责,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对群众和投资者作出的承诺,立说立行,坚决兑现,以实际行动获得群众信任,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

(二)凭悼沈浩英魂 践行沈浩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岗村“移动课堂”实践教学论文

我们参加了沈浩先进事迹陈列室,通过参观沈浩生前用过的手电筒、闹钟、收音机,其穿过的黄衬衫和旧皮鞋,以及一页页报道过沈浩先进事迹的新闻简报、照片音像,让我们更加客观地真实地了解到沈浩在小岗村的六年工作经历。他在一个极其平凡的岗位上,却默默奉献了自己所拥有的全部能量,把自己的幸福与村民、小岗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沈浩先进事迹陈列室是我们缅怀和纪念沈浩通知的重要场所,它更是党员干部弘扬沈浩精神的教育基地,它时刻提醒我们勿忘这样一个为民的好干部,更提醒我们在当今浮躁的社会背景下勿忘沈浩精神,勿忘一名中共党员应该时刻谨记的使命和责任。

什么是沈浩精神?通过参观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以及观看了沈浩事迹纪录片,我觉得沈浩精神,就是一个党员,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执着的追求;是一个干部,不怕吃苦,呕心沥血,心系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位儿子、一位父亲、一位丈夫,舍小家顾大家,勇于担责,甘于奉献;是村民们为留住他一次又一次按下的红手印;是诚信;是踏实;是朴实无华的品质!

如何学习沈浩精神?身为学生的我,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牢牢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随时准备为国家做贡献,就是学习沈浩精神;身为学生干部的我,任劳任怨,服务同学,协助领导,以身作则起带头表率作用,就是学习沈浩精神;身为党员的我,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认真完成党交给我的各项任务,做好“创先争优”活动,就是学习沈浩精神。

沈浩精神很普通,它就在我们身边;沈浩精神不普通,它不是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能够做到的!首先,学习沈浩精神需要勤奋。“大抵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沈浩勤政为民的事迹,是对“勤勉出政绩”又一次生动注解。作为学生干部的我,应当有一颗为同学服务的心,更重要的是将这种信念贯彻到平时的实践中,以行动 6

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岗村“移动课堂”实践教学论文

诠释奉献,以勤勉诠释责任,不愧对“学生干部”的称号,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其次,学习沈浩精神需要毅力。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下挂职六年,能够做到始终如一地为百姓做实事,这需要难以想象的顽强毅力。只要有一丝的怠慢和松懈,或许小岗村的发展步伐也不像如今之迅速。而我也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克服种种困难,用毅力击败问题,用毅力约束自我,以细心和耐心地态度认真做好学生工作。最后,学习沈浩精神需要态度。沈浩同志从安徽省财政厅工作人员到小岗村书记,其中走村入户,角色转换,俯下身子,一心做好本职工作,需要有随和的心态和与民同乐的精神作支柱。我想,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摆正心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三、小岗村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小岗村的历史意义

小岗村描述的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开始从旧的还在社会主义边缘的初级阶段模式或者说斯大林模式中脱离出来,重新来认识社会主义,更加深入地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开始认识社会主义本身所应该和应有的形式。

由于社会主义是前人没有开创的事业,还由于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从后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就是苏联前身的苏俄,也是在急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资产阶级革命刚刚取得成功,就进行无产阶级的革命,并且取得了胜利,因为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许多社会主义经济需要的过渡形式都没有产生出来,所以,只有从资本主义以前产生的形式中去寻求,经过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用,比如产权合一的公有制,没有发展的资本主义初期的工资形式等等。小岗村模式的出现和推广使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来的产权分离的公有制形式是社会主义应该改造使用的形式,并且使用了。虽然,在这方面还是有待深入认识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岗村“移动课堂”实践教学论文

小岗村模式把公有制的形式推进了,是社会主义开始认识产权分离的公有制是自己需要的公有制形式。

不只是公有制,而且按劳分配也是如此,小岗村使按劳分配由按潜在劳动的按劳分配形式转变成为按凝固劳动或者物化劳动的按劳分配的初级形式上推进了一步。关于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问题,我已经有文章单独地进行了分析,就不在这里进行分析了。

小岗村模式是社会主义的进步。

如果说,改革以前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航船已经推上了码头因而接近了大海的话,那么,小岗村模式就是社会主义的航船已经推下了水,开始了航行,向着社会主义的目标前进。

小岗村开启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篇章!

(二)小岗的现实意义

中国自从1958年以后,粮食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长期中采取了全民大搞农业的方针,但是,不能奏效,农村的经济和生活都长期处于非常困难之中,因而,几乎使所有的人都认为,由于中国的人口太多,粮食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小岗村的出现,中国进行了小岗村模式的改革,变化是迅速的,第一年进行了改革,第二年就大变了样,短短两、三年之后,不但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而且,几度出现了卖粮难的现象,粮票、布票、肉票、糖票、一切与农产品有关的票证都成为历史的文物没有了现实的作用。小岗村模式向人们证明了,生产的发展是靠正确的政策和体制,只有不断的更新政策和经济体制,才是发展生产的根本。

小岗村的改革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中国长期以来没有能够解决的自然经济有了解决的可能。农民涌进了城市,为城市的发展添加了无限的活力,也给农村经济提供了机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购买力的增加,促使城市以更加迅速的速度发展了,也使国民 8

思想政治理论课小岗村“移动课堂”实践教学论文

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

小岗村的改革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不管城市的改革现在已经向前又走出了多远,但是,是在小岗村模式的改革成功的基础之上的,城市开始时从浮动工资、企业承包开始的,浮动工资不过是与效果挂钩,是“联产”,企业承包是产权分离。基础是产权分离的公有制,城市改革的成功与失败都是与此有关系的,并且,最后的成功只不过是能够不能够完善产权分离的公有制制度。

参考文献:

[1] 常伟.小岗村的昨天和今天[J].村委主任,2011(1):1-10.[2]鄢烈山.小岗村的典型意义[J].人民之声,2008 [3] 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 黄冠雄、方伟阳.探秘“小岗之变”[N].新安晚报,2006-03.[5]夏玉润.小岗村与大包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

第四篇:学习小岗村书记沈浩得到的启示

学习小岗村书记沈浩得到的启示

在道德大讲堂上通过对小岗村书记沈浩事迹学习我得到以下启示 :

一、要相信领导,我们国家是有大批沈浩式的领导决心把工作做好的。沈浩未去世前没有大力宣传,这正说明有大批沈浩式的好干部,只有在出现非常状况下沈浩才彰显出来。沈浩是一个内圣外王的好干部,决心做出成绩的好干部。大批沈浩式的好干部他们有同样的精气神,他们把自我价值与社会需求社会价值最大化地相结合,相合和,先有为人民服务的内圣之心,大道大德之心,而后在工作中才会有热情有力量,进而做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切实成绩,尔后才得到广大群众的爱戴。在当前面对钓鱼岛事件等问题时,我们要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起来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二、沈浩给我第二点启示就是领导要相信群众。群众也是有智慧有力量的。在非常时期群众也会展现非常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团结的群众更是有智慧有力量的。沈浩心中装着群众,群众心中就装着他。领导心中有群众,群众心中有领导,领导与群众共谋大业,共同奋斗就是当前最大的道与德。

三、沈浩事迹带给我们的第三点启示,就是我们要爱护领导。为了使沈浩式的好干部更好地工作,我们老研所益寿文摘报要对人民群众的养生益寿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沈浩式的好干部更好更长远的为人民服务,使他们更好地学习掌握运用阴阳之道一张一弛等养生的道理法术。学习工作生活皆要阴阳相合,孤阴不长,孤阳不生,要阴阳相长。要明白大柔非柔,至刚非刚。既要有大包干群众团结一心敢为天之下先的精神,又要学习小岗村书记沈浩舍己为人,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精神。既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要着眼长远,张驰有度。总之明道有德,道即团结力量大之道,敬天爱人之道,内圣外王之道,阴阳相和之道;德就是爱与敬,干部心中装人民,人民中装着干部,建立自我,追求无我,道中有德,德中有道。大道即大德,大德即大道。明天道以明人道,而有大道大德。明大道则有大德,有大德则得大道。大道大德在我们心中永驻。

愿我们道与德合,形与神俱。要唯道集虚,唯道集众,要上善若水,处弱为强。要贵慈谦让,谦退不争,要为而不争,利而不害,要无我无独。平等宽容,贵和有度,要返朴归真,重德修道,抱朴守真,要超越尘世,淡泊名利。以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放眼全国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既要把握当下不负此生,又要看空悟世,用柔处世,持中做事。既要当勤精进,又要常念无常,人生无常,不可虚度,要超越尘世,淡薄名利。要修身治国,修性健身,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要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既要造福一方普渡众生,又要渡人渡己,养生贵和,养性养命。贵和重生,尊道贵德,向更和谐的自我,更和谐的社会前进。

马鞍山市党校路8号《益寿文摘》报社崔海游 编辑

第五篇:关于小岗村的感想

小岗村发展的启示

被誉为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安徽小岗村,是个30年前成名的“明星村”,回顾小岗村30年历史,既有成功也有挫折。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都对新世纪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启迪价值。

小岗村一举成名

30年前小岗村“摁红手印”的一幕,无疑是我国改革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当年的小岗村之变又是如何促成的呢?

首先,上级政策松动壮了小岗人的胆。我国农村工作曾经长期处于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思想的支配之下,1977年,以万里为第一书记的新的安徽省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了后来闻名全国的《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省委六条”),这个文件强调农村一切工作要以生产为中心,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等。这一新政策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安徽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各地听传达的人数之多,情绪之高,为多年来所没有,而且奔走相告,连最偏僻角落里的农民也知道了。“省委六条”下达后,安徽农村普遍加强经营管理,农业生产责任制有了迅速发展,从不联产到联系产量,有些地方搞起了包产到组,凤阳县有的地方搞了大包干到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小岗人更进一步搞起了大包干到户。当时,大包干带头人是这样说服县委书记说的:“我们队在一起干了30年,生产从未搞好过,社员都说,如今上面的政策有点松了,我们分到户干,想找点门路,多收点粮食,也减少国家的麻烦。”可以说,“省委六条”鼓起了小岗人搞大包干的勇气。正如当年的县委书记陈庭元后来所指出得那样:“凤阳大包干正是在„省委六条‟的土壤里萌芽、成长、开花、结果的。”

其次,“大锅饭”体制已经很不得人心。当时人民公社生产“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的弊端,早就在实践中站不住脚了,不待有文化的人去批判,小岗人就用他们的抵制行动和拒绝行为,表达了他们的极大不满。正如万里当时所说得那样:“当前的农业生产力主要是手工工具,靠农民的两只手,而手是脑子指挥的,农民思想不通,没有积极性,手怎么会勤快呢?生产怎么会提高呢?”小岗人在理论上讲不清楚旧体制的弊端,但对旧体制有切身的深刻体会:“搞了人民公社以后,我们就饿肚子了,就没有搞好过。”正因为如此,在实行了一段时间的“包干到组”之后,小岗人仍嫌其有“大呼隆”、“大锅饭”的尾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大包干到户”。

再次,小岗人遇到了开明领导。当年小岗村之变是非常“离经叛道”的,既不符合宪法中规定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也不符合中央文件中的“不要包产到户”的要求,但因为“离”得有道理,“叛”得不反动,所以,在事情被“曝光”后,很幸运地得到了当时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县委书记详细了解了小岗村情况后,对公社领导说:“他们已经穷„灰‟了,还能搞什么资本主义,最多也莫过于多收点粮食,解决吃饭问题。”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当时对小岗人表示:“地委能批准你们干三年,我批准你们干五年。只要能对国家多贡献,社员生活能有改善,干一辈子也不能算„开倒车‟。”并对随行的干部说:“咱们不能再念紧箍咒了。”当年广大农民敢为人先者不在少数,但能够得到领导开明待遇的并不多,所以说小岗人是很幸运的。

成名了,却最终没能富起来

“改革促进发展,发展带来富裕。”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逻辑,在号称改革发源地的小岗村却没能“言之成理”。相反,小岗村曾一度陷入“一步跨过温饱线,二十年未进富裕门”的尴尬。应该说,目前情况正在向好的方面发生变化,但前些年为什么会出现那样一种尴尬局面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小岗村经验实际上是一种“突破”经验,不是“前进”经验。小岗村之盛名,不像大寨村、华西村是经过较长时期干出来的,而是一举“突破”成名。小岗村的伟大贡献是敢于带头突破左倾错误的束缚,找到了农村发展的正确方向,但端正了前进方向,不代表可以自动获得前进的动力。正如万里所说:“包产到户的实现,只是开了个头,也可以说,只是把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打开了一个缺口,创造了活力很强的市场经济的细胞。”在端正了正确方向后,如何高速度推进小岗村在小康道路上前进,小岗村的探索只是千千万万普通探索者之一,并不比其他地方有什么高明之处。小岗村后来的探索与其他很多地方一样,也经历了大量的失败与挫折,创办二三产业屡屡“夭折”,结构调整几经起伏,这本来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有些人以小岗村没有富裕起来的事实,否定小岗村当初“突破”之功,笔者实在不敢苟同的。

第二,外发力量对小岗村的支持没有转化为内生力量。小岗村成名之后,得到了大量外部资源和力量的支持,既有各级政府的诸多“关照”,又有多家企业的慷慨支援,各方面有识之士也没有少给小岗人当参谋出点子,这是其他许多村庄所不具备的,这也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值得吸取的教训是,这些外发力量在小岗村大多没有转化成内生力量。说到底,农村发展应当是以内力为主导,以外力为促进的过程。有外力与没有外力,发展肯定是有差别的,但外力无法取代内力。“内力”是各种有利于村庄发展的因素,包括基层干部和农民内在素质的提高,包括村里既有的宗教、家族、文化积淀等资源的借用。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外力与内力的互动在小岗村并不是很成功,一方面,外发力量对小岗村的推动和转化作用,大多呈现出零散的、浅层次的状态,或者是属于输血式的而不是造血式的;另一方面,小岗人在团结上存在问题,甚至少数人出现以“功臣”自居的不好心态,也制约了小岗村对外力的接收。因而,小岗村拥有的外力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前些年大多没有为小岗村所吸收,或者说外力介入没有使小岗村内力增强,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

第三,小岗村缺乏先富起来的充足条件。小岗村原本就是一个偏僻的小自然村,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并不突出,并不具备如同其他名村那样大发展的条件。小岗村当年“摁手印”时,只是一个20户人家、百十来口人的生产队,地处传统农区深处,距离城镇较远,生产条件非常一般化,也没有大寨那样的石头资源可供开采,用现在的话讲,精英人才也十分缺乏,多年没有涌现过像样的能人大户。这样的一个小村庄,带头跨过温饱线已经功劳很大了,如何引导亿万农民进入富裕门这个大题目,就没必要难为他们了,不能因为小岗村是名村,就指望它的发展成绩比其他地方更突出,这是不切合实际的。

“小岗村”给我们的启示

以史为鉴,不论是小岗村30年前的短暂光辉,还是后来长时间的尴尬,都能为我们今天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教益。

第一,新农村怎么建设,要由群众说了算。任何想当然的、脱离实际的思路,不论说得多么动听,都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都不会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即使是正确的思路,也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否则也不能转化成群众的实际行动。群众无职无权,但他们可以用脚“投票”,他们不理解的东西,他们就不会跟着走。当年小岗人就是这样否定了“大锅饭”的错误政策,虽然高端声音把人民公社描绘得十分美好,但是群众就是不认这个账。我们现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努力避免重演这历史的一幕。新农村建设不论采取什么措施,终究不是在纸上画新农村,必须符合实际情况,特别是必须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有条件先富起来的地方当然可以加大推动力度,条件不具备的地方,硬性推动往往适得其反,群众不认可。必须牢固树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的思想,绝对不应当超越客观条件搞建设。还有一种情况必须注意到,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发展,现在各地发展条件的差异,比刚开始改革时的差异要大得多,这种情况下,尊重群众意愿已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了,而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了,在这个地方符合群众意愿的思路,在其他地方就有可能不符合群众的意愿,决不能用一个地方的群众意愿,否定另一个地方的群众态度。

第二,外发力量的帮助必须转化成内在的动力,才能持久地发挥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有三种力量,一是政府的主导力量,二是群众的主体力量,三是社会各界的支持力量。三种力量的使用,应当是有机的整体,应当有所融合,如果各自为战,效果是最差的。当前,在党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指引下,外部力量对农村的支持无疑是建国以来最有力的,但从实践效果看,成效不尽如人意,除了本身的使用效率需要提高外,对乡村内力的促进和转化作用不明显,是最需要注意的。在农村调查中我们经常看到,大量财政资金资助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不了太多的年头就毁损失修甚至报废了,一个重要原因是乡村内在积极因素没有被调动起来。财政支持资金被挪用是一种“跑冒滴漏”,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乡村内力的增强,也是一种“跑冒滴漏”。很多干部包括下派干部进入乡村,往往热衷于搞看得见的项目,而对提高干群素质,培养干部的组织能力,培养农民“勤奋、自助、合作”的精神,却不愿意多费力,小岗村的教训在许多地方仍在继续重演着。中央十分强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笔者以为:所谓“扎实推进”,最需要用力之处就是对乡村内力的培养。

第三,对新农村建设的各类探索,领导要做“开明人士”。没有领导的开明,就没有“改革第一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然需要我们各级领导以开明的态度对待基层干群的“不听话”,尤其要慎用手中“否决权”,尊重基层干群“自主权”。一项政策措施如果不能在基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不能一味责怪下面“不抓落实”,不能片面认为基层观念落后,应当先自查一下上面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否有问题,是否有缺陷,是否有漏洞。对基层勇于改革创新发生的错误,更不能求全责备、一棍子打死,应当允许改革犯错误,鼓励敢为人先者,彰显敢闯敢试的超人勇气,也就是要按照中央六中全会决定所要求的那样“宽容创新挫折”。我们相信,当年领导开明催生出一个“改革第一村”,今日领导开明可以催生出千千万万个“新农村”。

(此稿原刊登于《中国乡村发现》总第5辑,略有修改)

下载小岗村的启示(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岗村的启示(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小岗村学习心得

    参观小岗村学习心得在电视上看过《永远的忠诚》后,眼中浮现了去小岗村的场景。今年有幸,得以实现,甚是高兴。走进小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听导游说,这条路以前不好......

    小岗村社会实践论文

    安 徽 科 技 学 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移动课堂”至小岗村课程论文 学 期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论文份数 评阅教师 思政教研部概论教研室制......

    小岗村学习心得体会

    党组织部赴小岗村开展学习沈浩精神主题教育年7月11日,在公司党支部带领下,我们26人赴凤阳小岗村参观学习。当天我们一行人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以及到了沈浩纪念馆门前在20......

    小岗村论文感想

    摘要: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我们走进小岗,寻访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源头,重回那个充满改革激情的年代。参观了大包干纪念......

    缅怀小岗村党委书记

    缅怀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同志报告会感想 村基层带头人、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的事迹在央视热播后,漷县村党支部敏锐捕捉这一富有感染力的典型榜样,号召党员干部采用......

    关于小岗村的社会实践报告(汇编)

    关于小岗村的社会实践报告 2012年5月6日,在学校有关部门组织的号召下,为提升学生干部的素质,及锻炼自我社会实践能力,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学院学生干部及干事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来到......

    观小岗村之后感

    观小岗村之后感 十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我们专业所有人前往小岗,去体会拥有独特印记的小岗精神。也确实是这样子,小岗是复杂的,让我难以摸清这个“举国名村”的背后精神面貌。刚下......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调查报告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调查报告 2009年7月份,笔者很荣幸地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的百村调研活动,并能有机会拜访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小岗村。本次调研采取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