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幸福人生的原理
幸福人生的原理
济
群
前言
人类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幸福,并通过各种外在途径找寻。可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人在充分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时,并未找到幸福。原因何在?其一,不知幸福为何物;其二,不了解建立幸福人生的原理。因所作所为恰与幸福背道而驰,所以,尽管人们拼命追求着,幸福却依然遥不可及。
一、何谓幸福
追求幸福,首先要知道,何为幸福。所谓幸福,究竟是一种客观实体,还是一种主观感觉?究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假如不了解幸福的实质,那么,努力的方向又在哪里?
1.幸福并非固定的实体
人们往往以富有、位高、健康、长寿为幸福,以事业成功、婚姻美满、儿女孝顺为幸福,以为得到这些便得到了人生幸福。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幸福并非固定的实体。假如是的话,幸福应该很容易得到,事实上,得到财富、地位的很多,但未必找到了幸福。可见,幸福并非某种客观的固定实体。
2.幸福是相对的
人们往往以为,拥有某种条件才会幸福。其实,世间的幸福是相对的。首先,由于愿望不同,对幸福的要求也往往因人而异。或以有钱为幸福,或以有地位为幸福,或以长寿为幸福,或以健康为幸福,或以成家为幸福,或以独身为幸福,或以居住繁华闹市为幸福,或以常处偏僻乡村为幸福。因为人们的观念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大相径庭。其次,幸福是从比较中产生的。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处境凄凉,遥想过去的美好生活,会从回忆中感到幸福;现在处境顺利,回想过去的痛苦遭遇,会从对比中感到幸福。幸福也会从和他人的比较中产生,自己的生活虽算不上富贵,但比比那些衣食无着的赤贫者,就会感到满足,觉得自己活得很幸福。其三,幸福是一种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如鞋穿在脚上,舒服与否,只有自己知道。
3.幸福由众多因素构成
当我们偏爱某种东西(财富、地位等)时,会以为得到这些东西就是得到幸福。其实,财富、地位等任何一种实体,本身都不具备幸福的实质,只是引发幸福的一种因缘。人生的幸福,是由众多因素构成。中国古代有五福之说,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等,作为幸福人生而言,这些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
4.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幸福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呢?有人以为,生活条件优越就能获得幸福,将幸福视为物质的;有人以为,只要精神愉快就获得幸福,将幸福视为精神的。事实又是如何呢?其实,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幸福需要物质基础,因为凡人总是心随境转,所以,事业成功、衣食无忧等外在环境也是产生幸福的物质基础。但幸福更需要由心感受,只有健康的心境,才有幸福可言。如果心情不好,即使贵为帝王,拥有普天下的权力、地位和财富,依然会活得痛苦不堪。
二、幸福与不幸福
世间由顺境和逆境组成。通常,人们都以健康为幸运,以疾病为不幸;以成功为幸运,以失败为不幸;以富有为幸运,以贫穷为不幸„„对于那些常处顺境的人,人们都会觉得他很幸运,很幸福;反之,对于那些时运不佳的人,人们则会认为他很不幸,很痛苦。然而,有顺境必然有逆境,谁也无法避免。若不能正确看待外在境界,就会被外境所转,失去心灵的独立和自由。
1.平等客观地看待幸福与不幸
既然顺境和逆境是构成社会人生的两个方面,那么它的存在必然是合理的。所以,我们应该正视顺境与逆境的客观存在,就如习惯白天和黑夜的转换,习惯春夏秋冬的自然更替那样。既然顺境和逆境都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当不同境界现前时,我们也不应生起爱嗔之心。
2.痛苦使快乐更快乐,使幸福更幸福
在这个世间,痛苦与快乐是相互依赖的,谁也离不开谁。有些人只要快乐,不要痛苦;只要顺境,不要逆境。可是,假如没有痛苦的对比,我们就感觉不到快乐;假如没有逆境的磨炼,我们就无法体会顺境的可贵,就像长期处于顺境的人,很难对现状生起幸福感。从这个角度来看,痛苦可以使快乐变得更快乐,使幸福变得更幸福。就像大病过后,会使人们对健康格外珍惜;经历贫穷之后,会使人们对富有格外知足。
3.幸运与不幸相互转换
幸运与不幸是相对的,可彼此转换。一方面,幸运会转为不幸,如手握大权是幸运的,但因此以权谋私,干出违法乱纪的行为,却会造成不幸的结局;有父母宠爱的孩子是幸运的,但因过分宠爱而失去独立性,走上社会后往往难以自立,也会造成不幸的后果;生在富有之家是幸运的,但许多富家子弟却因此不知惜福,最终成为浑身恶习的纨绔子弟。另一方面,不幸也会转为幸运,逆境能使人奋发向上,最终大有作为;逆境也能使人反省自身,从而对人生有更深入的认识。至于“因祸得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都说明了幸运与不幸会相互转换。
4.不幸中的幸福,幸福中的不幸
人们因为执著于某一点,才会因此感觉自己幸运或是不幸。喜欢当官的人,会以官运亨通为幸运,以仕途挫折为不幸。希望成家的人,会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为幸运,以形单影只为不幸。但我们要知道,所有的幸运中都包含着不幸。比如家财万贯固然是幸运,但也会因此引起旁人的觊觎乃至绑架;官高位显固然是幸运,但言行却因此受到很多限制;事业辉煌固然是幸运,但往往因此投入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失去很多闲情逸致。同时,所有不幸中也包含着幸运。如果没有名誉、地位,就不会被名誉、地位所累;没有事业、家庭,就不会被事业、家庭所牵制。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说的正是此理。
三、建立幸福人生的方法
人类在无明驱使下,盲目追求幸福,最终却因方法不当而南辕北辙,非但不曾得到幸福,反而招致无尽痛苦。所以说,如果我们想要得到幸福,必须有合理的方法。
1.消除不幸福的因缘
若想建立幸福人生,首先应消除不幸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错误、颠倒的认识,如不信因果而胡作非为,不知无常而执著永恒等。其二,是强烈的我执,以自我为中心来面对世间的一切,或执著自己拥有的一切为我,如执身为我、执名为我、执财富为我等。其三,是贪嗔痴三毒,如果让这些烦恼支配自己的人生,就会害己害人。其四,是不善的行为,由此种下不善之因,招感未来苦果。这些都是造成人生不幸的种种因素。如果我们希望拥有幸福的人生,就应努力消除这些隐患。
2.无所得、不受
有漏的世间,必然存在种种不幸。可是,面对同样的环境,人们却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反应,原因何在?世间的不幸,如果我们在意了,才会对自身构成伤害。反之,如果我们不曾在意、不曾执著,就不会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此外,我们还要摆脱个人情绪,认清人生现实,观诸法空、无所得,从而坦然面对人生的各种变故。
3.广种福田──行善
幸运与不幸,都有其因缘因果。我们想要获得幸福人生,一方面要不种不幸之因,也就是摆脱各种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缘。一方面还要广种幸福之因,多行善事,如修习十善业道等,开发乐果之源,从而使幸福源源不断、无穷无尽。
4.生活简单、思想单纯
现代都市的人们,大多感觉活得很累、很疲惫。因为社会太复杂了,生活太复杂了,人际关系太复杂了。身体的疲惫,充足的睡眠就能解决。但思想复杂带来的精神疲惫,常常使人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人类痛苦有身苦与心苦两大类,相比之下,心理的痛苦和疾病更为普遍。复杂的生活,使人不堪重负;复杂的思想,则使人滋生种种烦恼妄想。所以,我们要使生活变得简单,使思想变得单纯,这样才能过得轻松、自在,才能体会幸福。
5.知足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个人只有当自己觉得幸福时,才是幸福的。如果他自己不觉得幸福,即使拥有再多,即使条件再优越,能说是幸福的人吗?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感?那就是要懂得知足。知足,方能常乐,即使只有极为简单的物质条件,也不会影响幸福本身,像孔子那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而对于贪得无厌的人来说,既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也无法感到满足,也无法因此生起幸福感。
四、结
说
总之,想建立幸福人生,首先要认识什么是幸福;其次要明了其中的因缘因果,从根本上消除造成不幸的原因,并努力培植幸福人生的因缘。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稳定的幸福。
1998年讲于香港志莲净苑
2007年11月修订版
第二篇:生活交流:幸福人生的原理
人类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幸福,可是高度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许多人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依然活得不幸福。这是为什么?
(1)不知幸福为何物;(2)不了解建立幸福人生的原理。因为人类所作所为与幸福人生背道而驰,所以尽管人们拼命追求幸福,但却总是得不到人生的幸福。
一、何谓幸福
人类追求幸福,首先要知道何为幸福。所谓幸福究竟是一种客观实体?抑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幸福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假如不了解幸福的实质,却努力地去追求幸福,岂非太盲目了?
1、幸福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
通常人们以财富、地位、美满的婚姻、长寿、健康、美貌、事业成功、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等为幸福人生的实质,以为得到其中任何一种,便得到了人生的幸福。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幸福并不是某种固定的实体。假如是的话:
(1)幸福应该比较容易得到;
(2)人类一旦得到某种“幸福实体”(如财富、地位等),就意味着得到幸福了,而事实不然;
(3)有财富、地位的人多得很,他们未必过的幸福。由此可见幸福并非某种客观的固定实体。
2、幸福是相对的一般人总是喜欢执著拥有某种条件为幸福,其实世间的幸福是相对的:
(1)人类的愿望不同,对幸福的要求也往往因人而异。或以有钱为幸福、或以有地位为幸福、或以长寿为幸福、或以健康为幸福,或以成家为幸福、或以独身为幸福、或以居住在繁华的闹市为幸福,或以居住在清静的乡村为幸福。因为人们的观念不同,对幸福的境界要求也不一样。
(2)幸福从比较中产生: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处境不好,回忆过去的美好生活,会有幸福感;现在处境好,回想过去的痛苦遭遇,就会觉得现在很幸福。幸福也会从和他人的比较中产生。比如想想自己舒适的生活条件,再看看他人的贫穷,就会感到满足,觉得自己活得很幸福。
(3)幸福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如鞋穿在脚上,舒服与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3、幸福由众多的幸福因素构成当我们偏爱某种东西(财富、地位等)时,以为得到这些东西就是得到幸福。其实,财富、地位等任何一种实体,它本身都不是幸福的实质,只是引发人生幸福的某一种因缘。幸福人生由众多的因素构成,中国古代有五福之说: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等,做为幸福人生而言,这些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4、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幸福是物质的?抑是精神的?有人以为物质条件优越就能活得幸福,这是把幸福看成是物质的;有人以为只要精神愉快就幸福,这是把幸福看成是精神的。其实,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1)凡人心随境转,舒适的环境是产生幸福的基础,如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和谐等,这说明幸福需要物质的基础。
(2)幸福由心感受,只有健康的心境才有幸福可言。心情不好,即使贵为皇帝,拥有天下的权力、地位和财富,依然活得痛苦不堪。
二、幸福与不幸福
世间由顺境和逆境组成。通常人们以健康为幸运,疾病为不幸;成功为幸运,失败为不幸;富有为幸运,贫穷为不幸......生活在顺境中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很幸运,很幸福;相反,有些人时运不佳,遇到逆境,人们就会认为那是不幸,是痛苦。
然而社会或个人总是存在顺境和逆境,有顺境必然有逆境,这是普遍的现象,人类应该正确的认识它。
1、平等而客观的看待幸福与不幸
顺境与逆境既然是构成社会人生的两个方面,那么它的存在必然是合理的。
(1)我们应该正视顺境与逆境的客观存在。就如白天和黑夜、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一样。
(2)在顺境、逆境面前,不应该生起爱嗔之心。
2、痛苦使快乐更快乐,不幸使幸运变得幸福
世间的痛苦与快乐是相互依赖的,谁也离不开谁。有些人只要快乐,不要痛苦;只要顺境,不要逆境。可是假如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没有经历逆境,就无法认识到顺境的可贵,就像长期享有顺境的人,很难生起幸福感。因此,痛苦使快乐更快乐,不幸使幸运变得幸福。就如疾病使健康变得快乐,贫穷使富有变得幸福。
幸运与不幸不是绝对的,会相互转换。
(1)幸运会转为不幸,比如手握大权是幸运的,但以权谋私,干出违法乱纪的行为,却造成不幸的结局;但有父母溺爱的子女是幸运的,但在父母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小孩,走上社会难以独立却是不幸的;生在富有之家是幸运的,但过去许多纨绔子弟,不知珍惜财富,吃喝嫖睹,养成浑身都是恶习却是不幸的。
(2)不幸会转为幸运,如逆境使人奋发向上,将来对社会能大有作为。顺境使人陶醉,忘乎所以;逆境使人清醒,能引起对自身的反思,使人们对人生的认识更有深度。另外因祸得福,塞翁失马,都说明了幸运与不幸会相互转换。
4、不幸中的幸福,幸福中的不幸
人因为偏爱于某一点,才觉得自己幸运或不幸。喜欢当官的人,一旦获得官位,就会觉得幸运;假如没有机会当官,那就是不幸了。希望成家的人,谈上合适的对象,觉得幸运;找不到理想的对象,就觉得不幸。其实
(1)幸运中包含着不幸。比如财富多,担心黑社会绑架;社会地位高,行动不自由;事业做得大,闲功夫就没有了。
(2)不幸中包含着幸运,比如没有地位、名誉,就不会被地位、名誉所累;没有事业,就不会被事业所累;没有家庭,就不会被家庭所累。
三、建立幸福人生的方法
人类在无明的驱使下,盲目地追求幸福,结果得不到幸福,反而引来无尽的痛苦。要想得到幸福,就得有合理的方法。
1、消除不幸福的因缘
建立幸福的人生,首先要消除不幸福的因素。
(1)错误的认识,颠倒的观念:如不信因果,胡作非为;或不了无常,执著永恒等。
(2)强烈的我执:以自我为中心,去面对世间的一切;或执著自己拥有的一切为我,如执身为我、执名为我、执财富为我等。
(3)贪嗔痴:假如让这些烦恼支配自己的人生,就会害已害人。
(4)不善的行为:种不善因,招感苦果。这些都是造成人生不幸福的因素。假如希望拥有幸福的人生,就应该努力地消除它。
有漏的世间,必然会存在种种不幸。可是有时面对同样的环境,人们痛苦的程度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1)世间的不幸,因为你在意了,才会对你构成伤害;假如你不在乎,天大的不幸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2)摆脱个人的情绪,正确认清人生的现实,观诸法空、无所得,就能坦然的面对人生的不幸。
3、广种福田──行善
幸运与不幸,都有它的因缘因果。幸福人生的获得:
(1)不种不幸之因,就是摆脱各种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缘。
(2)广种幸福之因。多行善事,如修十善等,开发生命中幸福快乐的源泉,就能得到无穷无尽的幸福。
4、生活简单、思想单纯
现在的都市人,大多觉得活的很累,原因是什么呢?社会太复杂了,生活太复杂了,心理太复杂了。身体的疲惫,睡上一觉就能解决,如果思想太复杂了,想睡都睡不着。
人类的痛苦有身苦与心苦,身体有痛苦的人只是少数,而心理上存在痛苦的人是普遍的。复杂的社会、复杂的生活,使人活得很累;而复杂的思想,会滋生种种烦恼、妄想。相反生活简单、思想单纯,使人轻松、自在。
5、知足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个人只有当他自己觉得幸福的时候,那才是幸福的;相反他自己不觉得幸福,你能说他幸福吗?获得幸福感,知足是一种廉价的方式。一个贪得无厌的人,既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总是不满足,生不起幸福感;而知足者,却能在极为简单的物质条件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四、结 说
幸福人生的建立,首先要正确地认识什么是幸福;其次要探讨幸运与不幸的因缘因果,一方面从根本上消除造成人生不幸
原因,另一方面努力培植幸福人生的因缘,只有这样才能究竟获得幸福人生的结果。第三篇:建立幸福人生的原理(写写帮整理)
幸福不在别人的眼眸里
一直以来,总是感觉幸福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纵有千般头绪,也不知从何处去了解它。但是,在上过短暂而又深刻的几节课之后,突然发现,原来幸福也是有迹可循的,对幸福这神秘的感觉也多了几分认识。
幸福是什么,这实在是一个好笑的问题。也许,我们思考这问题有多久,上帝就笑了有多久。得索萨曾经给这问题有个貌似完美的答案:幸福是一段旅程,而不是终点。说它完美,是因为人们终于知道幸福的藏身之所了。说它貌似,是因为有太多的人据此追寻幸福,在道路上越走越远,离幸福也越来越远。
在我看来,幸福的藏身之所有千万种可能,他可能在你深深的脑海里,也可能在你浅浅的睡眠里,但就是不会存在别人的眼眸里。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在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以至于我们手握幸福时,却浑然不知。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在网络上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对老人带着孙子去小镇上赶集,他们牵着一头驴,准备到市场把它卖掉。两个人走了一段路,遇见一个路人,这个路人看着祖孙二人说:“有驴子不骑,真是傻瓜透顶!”老人听了觉得有些道理,于是抱起孙子一起骑上驴背,继续赶路。
没走多久,二人又遇到一个农夫,那农夫指责他们说:“你们两个太没有人性了,驴子都被你们压得透不过气了。”
老人听路人这么一说,赶忙从驴背上跳了下来,让孙子一个人骑在驴背上,自己则牵着驴子步行。不久,他们路过一座小茶楼,茶楼的老板是一个老婆婆,正站在外面忙活计。看到二人,那老婆婆道:“这是什么世道啊!小孩子怎么这样不懂事,只顾着自己享受,让老人走路。”
老人一听,觉得老婆婆说的也很有道理,于是就吩咐孙子下来牵驴,自己骑
上去。
走着走着便到了镇上的一条大街,路边的几个妇女见他们过来,便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嗨!这个老人怎么这样狠心,自己倒是很会享受,让小孩子受苦!”
老人听后,脸一下子就红了。心说:“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到底怎么样才对呢?”
老人和孙子一合计,只剩下一个办法了。于是两人用尽了力气,将驴子扛起来行走。这下子路边的人都围上来了:“有驴子不骑,真是傻瓜透顶!”“第一次看见扛着驴子走的人„„”“老头是不是老糊涂了?”
大笑之余,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的事情也许在我们的身上天天发生,尽心尽力的做的一件事,可能仅仅因为别人不经意的眼神就使你否定了自己。很多时候,不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管这个人做不做事,是多做事还是少做事,到底做的是什么事,他都会招来别人的议论和评价。对于这些评价和议论,有些人以之作为行动标准,他们特别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结果行动畏首畏尾,把自己搞得很紧张,总好像为别人活着似的,就如同故事中的老人一样。
可是我们又不是演员,也不是在拍戏,何必要让别人看,何必要在乎别人的评价呢。
明代书画家文征明曾经想画出一幅人见人爱的画。经过数月的辛苦努力,他画好了一幅作品,便拿到街面上去展出。文征明在画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一则文字:如果谁认为这幅画哪里有欠佳之处,请赐教,并在画中标出。等到晚上文征明带着画回去的时候,他发现整幅画都被涂满了标记——每个笔墨都被指出不足。文征明心中十分不悦,感到失望。
第二天,文征明决定换一种方法再去试试。于是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上展出。但这次,他请观赏者将其最欣赏的妙笔做上标记。结果是,一切曾被指责的笔墨,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原来如此!”文征明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做什么,都不要去在乎别人怎么评价,只要有一部分人认可就足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如果我们试图依靠别人的看法生活,那我们就是将自己的生活建立在了一堆沙子上。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而想法也在随时改变。如果有谁想取悦有人那
么只会变得筋疲力尽,并且可能一个人都取悦不了。所以,要想感受到幸福,不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活的潇潇洒洒呢?
首先要从精神上变得强大起来,我是我,别人是别人,别人没时间关注我,我也没时间关注别人,别人不需要我负责,我也不需要对别人负责,我有太多事要做,凭什么我要自我作贱让别人来控制我,难道别人比我自己还重要吗?这样就慢慢地把控制点移到自身内部来,这样就不用一直在意别人的看法。
其次,情绪上自由表达自由渲泄,不卑不亢与别人交往,心理有什么想法极时表达出来,向外泄不要向内压,当你体验到一种轻松时,你会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喜欢这种方式。
最后,行为上要作一些改变,主动交往,主动帮助人,把自己的想法用动表达,学会对抗也学会道歉,要不了多久你就会体验到改变,体验到进步,体验到成长,体验到快乐与自信。
虽然我们可以从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那里找到上述答案,但是在我看来,在意别人的看法说明你很看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这不是什么问题,也无伤大雅!很少有哪个人不在意的!重要的是自己要分清楚,别人在意的那些 是你的优点还是你的缺点,若果是你的缺点,随他们去吧!人活的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不要太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造成紧张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你太在乎其他人怎么看你。而且你会认为他们的评论也都是关于你。但事实上,人们并不像你想的那样对你有过多的想法。认识到自己在别人眼里并不是那么重要,这确实会有点失望,但同时对你来说也是解脱。
所以,从现在起,不要再认为别人很在乎你,也不要迫切希望别人那么在乎 你,更不要在别人的世界里寻找幸福。
所以,当幸福来敲门,不要再看别人的眼色了,大胆的拥抱它,幸福的拥有它。
第四篇:幸福人生
幸福人生讲座
16个春夏秋冬,16载寒窗苦读,刚刚毕业的我面临新的社会生活,正如所有的大学毕业生一样,踌躇满志,锐气十足的想在社会中一展自己的抱负。然而让我想不到的是,才来公司,公司就要我们去参加幸福人生讲座,参加传统文化培训,刚刚毕业的我又要回到课堂,除了有点费解之外,也有点不平,公司需要的是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员工,为什么还非得要去进行传统文化培训?直到去参加文化培训之后,我体会到了公司的苦心,剩下的也只有对公司的感激。
中华传统文化自传承5000年来,中国人世代接受圣人教诲,“仁、义、礼、智、信”一直是为人处世做人的原则信条。但我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都是迂腐的,比如忠君,比如食人之俸,忠人之事,比如事死者,丧三年。然而在通过幸福人生讲座后,我知道了那只是古法,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因为其所传为神,而非表象,新时代的环境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含义。
古云:百善孝为先。中华美德的根本也就是孝之一字。孝分三等,事亲为始,事君为中,立身为终。事亲者,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保障父母的物质生活需要。事君者,是指事业发展。为人子者,应当忠于自己的事业,踏踏实实工作,不要为社会声色犬马所迷惑,让父母安心,放心。立身,乃是指为人子者,应在事业上做出一番成就,以达到光宗耀祖的结果,能让父母以有子若此而骄傲。此三境界,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但我们应尽力去做。很多人认为事亲即为孝,古人有云:孝非养,犬马亦能养,不敬何以有别乎。我们不仅要赡养父母,且要体贴父母,不可招惹他们生气,不然纵使吃的再好,让父母有了心疾,整天忧愁,这也算孝吗?所以,孝顺父母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应该全心体贴到父母的衣食住行以及行其所思,力其所想。
再者,传统文化主家之道让我受益颇深。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要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并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经过传统文化的熏陶,给了我们一份何以持家的答案。家之和谐在于幸福两字的理解。蔡礼旭老师在课程中问了我们三个问题:你是否有把握不得癌症?不离婚?能教育好子女?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能给予肯定的答案。既然都不能,那何以求的幸福之道?在于满足,以有生之年,享有生之福。在家庭中,夫妻相处应市场将心比心,常怀利他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子,应以身教和保持耐心。为人子者应上以事宗庙,下以寄后世。处理好朋友、兄弟、父子、君臣、夫妻五伦关系,做到言语忍,轻财物。这是追求幸福之道的正途。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命由心造,福自我求。一个人能够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关键不在于其能力有多强,而在于其能力能够为公司而发挥几成。公司之所以要我们去参加传统文化培训,不在于其能够强化我们专业知识能力,而在于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刚毕业的大学生尽管满腹经纶,却缺乏正确的事业心与功业心,更多的是接触到社会浅显的厚黑学之类社会人生观。经过传统文化培训以后,我必将时常警醒自己,何以立身,何以成人!当世人为物欲所蒙蔽的时候,却往往忘却了一生的追求所在,舍近取远。如果已将果实摘下来了,还怕找不到果树在哪里吗?
——市场运营中心罗凌峰
第五篇:幸福人生读后感
幸福人生读后感.txt明骚易躲,暗贱难防。佛祖曰:你俩就是大傻B!当白天又一次把黑夜按翻在床上的时候,太阳就出生了我有幸阅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如何经营幸福人生》一书,确实使我受益匪浅。
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中华民族能维系几千年不衰,而未被世界淘汰,无疑是其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是美好的传统教育,它教给我们什么是道?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此之谓道;它教给我们什么是德?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的做人,此之谓德。它也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秘诀。父子——父慈子孝,君臣——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夫妇——男女有别,男主外,女主内,夫妻能各尽本分,兄弟——长幼有序,兄弟姐妹和睦友爱,朋友——人与人之间交往,守信用,进道义。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这五种关系。蔡老师告诉我们顺应五伦之道是做人的根基,如果违背了五伦的自然关系,人就难以立身处事;家庭不和;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国家失去了安定兴盛的人道根本。这些都是简单的道理,却又是人伦大道,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学问。本书就以五伦课题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教育总纲,让我们细细地去领悟其中的真实智慧,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生。
“父慈子孝”:《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职责,要“种下对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的种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确的做人处事态度。”父母教育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宠”。通过几个事例的阅读更使我明白了:教育孩子要慎于开始,从小一定要教对。不要所有的事你一手揽,久而久之,孩子心里会觉得父母替我做的事是应该的。所以宠孩子造成的是不孝,我们应该懂得磨练他,这是历练他一生的本事。爱是要理智,不是情感,情感之后就变宠,就变溺爱。我们应该做给孩子看:看到父母在孝敬自己的爷爷、奶奶,从小教育孩子孝顺长辈,对长辈有礼敬的态度,时时刻刻为长辈着想,它就不会自私,它也不会贪心。这就是要教孩子行孝,自己必先行孝。
父母要懂得如何用慈爱、用智慧来教导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常常关怀体贴父母的需要来尽他的孝道,这样才能和谐发展。
“君臣”关系:“君仁”是指领导人应该仁慈,要处处替别人着想,还要替他的家庭,替他的家人着想。“臣忠”是指下属要忠于领导人,忠于他的本分、他的职责、忠于他的团体。一个家庭,一个团体最怕怕谗言,就是拨弄是非,我们不能去拨弄是非,也不能去听信谗言,要能养成大公无私去做事的度量。也让我发现了一个真理:为人父母、为人老师、为人领导最重要的是什么?要以身作则,这个教育的力量、教化的力量、感化别人的力量特别大。也使我想到为什么教育中经常提到教师随时随地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和表率,这个力量是特别的。以身作则的同时我们也要每天反省自己的决策,作为最小的主任——班主任来说,管理工作决策的正误决定着整个班级的舆论导向,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该大力表扬,要知道什么是错的,该知道廉耻。知荣明耻是班级树立正气的方向,只有知荣明耻了,才可能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育才能达到它真正的目的。
作为“臣”,我更应该学会每天的自我反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不去搬弄是非,毕竟自己已经成人了,想法可以有,但不一定非要说出了,因为这些话有可能会伤害到别人,不利于别人的话尽量不说,不利于别人的事尽量不做,不能用自己的观点去强加于人,以和为贵。包括在处理家庭关系时也应该是同样的道理,记住了这些,才能经营好自己的幸福,难道不是吗?另外,一个千年的礼仪之邦,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礼仪、礼貌。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可能常常一句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的失礼,就会得罪他人。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的阻力。生活当中礼仪处处皆是,因此懂得礼貌待人的人可以减少生活中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我觉得“忠”“信”主要体现在夫妇关系和朋友关系生。曾经学过这样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与真正的朋友交往就如同一杯清水,虽然无色无味,但总能在最关键、你最需要帮助的时侯出现在你的身边,这就是真朋友之间的信义。孔子说过:“人无信不立”。可见“信义”对人交往的重要性。当朋友就要有当朋友的本分,一能够劝谏朋友,当朋友有过失的时候,我们要劝导他,要引导他。二当朋友的本分就要关怀朋友。
蔡老师还讲了许多慎思,明辨,笃行等方面,规划人行为方式,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处事之方。他的处事态度和方法最具影响。
我们生活在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家庭中,处事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就要遵循道义,而不是遵循功利。遵循礼议的人必然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当然除了抓对道义的方向之外,处理事情还要讲求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才能把事情办成功。所谓“行百里路半九十”,这半九十的原因在哪里?在自己的态度和方法不正确,才把事情没有办好。因次许多时候我们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决定了我们成功与否。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可以促进一件好事的进程,转变我们的态度,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全书每一讲都是经典,每一讲都会启迪我们的心智,提升我们做人做事的品位。这本书以我们身边的平常事讲述这部平常的哲理。细节决定成功,我想幸福的人生应该从这些平常小事做起,在小事中体验、感受生活的大道理。在感受中进步,在学习中应用,应用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提升我们的智慧,追求我们自己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