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复习资料(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16:4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经济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经济复习资料》。

第一篇:公共经济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公共经济学的含义:又称为公共财政学,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2.公共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简答)

首先,在社会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究竟应该用多少来生产公共产品,又应该用多少来生产私人物品?

其次,这些产品应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还是应该由私人部门来生产?

再次,究竟公共产品应该为谁生产呢?

最后,究竟如何决断?

3.公共经济研究的方法: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选择)4.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1776《国富论》。第二章

1.混合经济的含义: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结合,而不是经济制度中资本主义因素与社会因素的混合。(就是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结合)

2.混合经济产生的原因是市场失灵,其目的促进整个社会的效率和公平。3.社会资源配置的方法:习惯机制;命令机制;市场机制; 4.市场机制的优越性?(简答)

a.得到法律确认和国家保护的私有财产权极大的刺激了人们为积累财富而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在限制或剥夺个人财产权利的传统社会中是几乎不存在的。

b.以交换和盈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活动打破了传统社会的世袭分工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从而使得人类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远远超过以往一切社会总和的生产力。

c.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把关于人们经济行为的各种信号以简单清晰的方式集中起来,为每个经济过程的参与者提供必要、恰当的信息。

d.市场经济的分散决策方式使得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经济活动中提供机会的信息,而信息及其充分利用正式高效率的配置资源的两个必要的要求。

e.除了信息及其利用之外,市场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另一种力量就是在于竞争。5.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选择):制度框架;运行机理;适用范围(三个特点,自由放任,面向消费者,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最佳使用。

6.自由体系价格的两个基本功能:a.是配置稀缺的经济资源,以实现物尽其用。b.是把商品及服务分配给消费者。

7.无形之手的定义:在市场作用下,那些追求自身利益的众人却能够最有效的促进公共利益。

8.福利经济的定义:給适当的初始再分配,任何一种符合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竞争性市场机制来实现。

9.帕累托效率(必考):当经济运行达到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10.市场失灵的定义:当市场在资源配置出现低效率时,即发生了市场失灵。11.市场失灵的原因?(简答)

(1)与时间考虑无关的因素

包括:①缺乏充分就业;②垄断成分;③外部性;④公共产品;⑤社会公平;(2)与时间考虑有关的因素

包括:①与不确定有关的问题;②蛛网和其他收敛困难;③市场均衡的时间; 12.市场失灵的表现有哪些?(简答)

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2.“外部性”问题3.市场垄断4.失业问题5.公共产品问题6.消费者无知7.市场调整过程的代价8.国际收支平衡问题。、13.混合经济的特征?(标准的简答题)

a.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

b.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活动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经济决策,而且还取决于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经济决策。

c.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处理经济问题的方式,是介于自由放任(自由市场)与政府管制(集中计划)两种极端之间的“中间方法”。

d.在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与私人企业、国家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而建立起经济上的合作关系。

e.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由于政府介入经济过程而造成的个人经济自由的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政治上的自由而得到补偿。

14.造成各国混合经济体制差异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各国社会与政治的结构:各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简答,选择)

15.(选择)当今世界各国出现了以下几种具特色、互有差异的混合经济体制,他们分别是:①以美国为典型的国家需求管理型混合经济体制②以英国和瑞典等国为典型的福利国家型混合经济体制

③以德国为典型的社会市场型混合经济体制④以法国为典型的强调供求管理的指示性计划型混合经济体制

⑤以日本为典型的国家发展导向型混合经济体制;

16.(选择)政府的基本特征:①政府拥有强制权(强制性)②政府要对民众(选民)负责(义务性)17.(选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区别还表现在他们所承担的不同职能上。中央政府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项:国防、外交、造币、调节区域间获国家间的商业活动等。地方政府的职能呢个主要有以下各项:教育、福利、地方治安、消防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性服务,如公共图书馆、污水与垃圾处理等。18.(必考)政府的经济职能:a.资源配置职能,b.资源的分配职能,c.资源的稳定职能;(选择、简答)19.政府失灵的定义: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者实现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收入分配时,就产生政府失灵。

20.(典型选择)政府失灵的原因:①不完全信息②动机问题③未能顾及到政府计划的各种后果,包括私人部门的反应。

21.(简答)政府失灵又被称作官员政治的无效率或政治失效,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政府的代表性遭到削弱甚至失效b.政府的短视和行为的短期化c.政府活动的低效率 22.对政府失灵的纠正有哪些观点?(简答)

a.重新创造市场,恢复竞争b.对政府的权力是以宪法的约束c.强化市场型政府。第三章

1.公共产品的含义:是指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且在消费上不具有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有排他行的物品.2.(选择)公共产品的两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标准的名解)两性的定义:a.非排他性:就是指一种物品被提供或被生产出来之后,想要阻止人们消费使用该物品的不可能做到的;b.非竞争性:就是指一种物品被提供或被生产出来之后,一个人对它的使用消费并不减少、妨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消费;

4.四种不同类型的物品:纯公共产品、纯私人物品(不属于公共物品)、公共资源、准公共产品;

5.“免费搭车”定义:是指在不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献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效益的人。

6.(选择)政府提供私人物品的原因:a.某些私人产品由政府免费提供,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无所谓的损失,b.政府为了实现社会公平,采取统一提供某些私人产品的方法,即给所有的人提供同样数量的产品; 7.无谓损失的定义:在某种意义上,它衡量了不恰当地经济活动所造成的扭曲或无效率程度;

8.庇古均衡定义:对于每个人来说,当公共产品带来的边际效用等于纳税产生的边际负效用时,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就实现了,并且在这一均衡状态下,个人预算内所有的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都达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9.林达尔均衡定义:是指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10.外部性的定义:是指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即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活动使得其他人或企业因此而受益。

11外部性的私人部门解决方法:a.通过谈判协商来实现帕累托效率。b.将外部性予以内部化。c.社会规范与道德约束。

外部性的公共部门解决方法:a.政府规制.b.基于市场的政策或手段。第四章

1.政府的不同类型?(简答)

a在实行民主政治体制的国家中,全体选民的偏好取代了政府官僚的偏好。b在集权国家中,政治者的偏好取代了全国人民的偏好。c在专职国家中,独裁者的个人偏好取代了整个社会的偏好。2.不同类型政府的决策(简答)

a柏拉图式的政府b专制君主政府c官僚政府d所谓的“民主”政府 3.投票行为的决定因素:(简答)

a自身投票的重要意义:是指选民对自己参与投票能否影响选举结果的主观推测。

b对各政党间的期待用差:是指选民对参加选举的政党(候选者)所提出的政策的效用差异的认知。c投票成本:是指选民参与投票所需费用。其中包括了解政党政策所必需的开销。d投票的长期利源自于选民参与投票有益于维持民主体制的考虑。

4.“多数票规则”指的是一项决策必须有一半以上的投票者赞成才能获得通过的投票规则。

5.投票者可以根据各自的收入水平而划分为三类:a低收入投票者b中间收入投票者c高收入投票者

6.阿波罗不可能定理;不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对多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换为社会偏好次序,并且准确表达全体社会成员各自的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机制。

7.所谓单峰偏好,就是指个人在一组备选方案中,对某一个人方案的偏好程度最高,而对其他任何方案的偏好程度都低于此方案。8.利益集团:

a按照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由于在小集团内部,大家都能充分认识到彼此行动的重要性,很少会发生搭便车现象。

b政治家不可能获得关于全体选民一致赞成的偏好消息。

c利益集团还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方面的支持,以使政治家倾向于按利益集团的偏好来决策。第五章

1.公共支出定义:又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2.(选择)从公共支出的性质来看,它可以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a.消耗性公共支出:是指政府各部门的消费性和投资性支出,包括政府对经常性的产品与服务以及资本与劳动的购买。

b.转移性公共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转移给受益人,包括养老金、补贴、公债利息、失业救济金等。

3.(简答)******公共支出的作用:a.再分配b.反垄断c.纠正由于缺乏远期市场荷包向市场所造成的影响d.消除长期不均衡e.纠正外部性f.提供公共产品g.有益品需要。

4.(选择)公共支出的宏观模型:a.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b.瓦格纳法则c.皮考克与瓦埃斯曼的分析.5.(选择)公共支出的微观模型:a.产出水平的决定b.服务环境因素c.人口变化对公共支出的影响。d.公共部门投入品的价格e.公共部门所提供产品的质量。

6.成本——收益分析:就是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它通过比较各种备选项目的总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的现值来做出评价,以此作为决策的参考或依据。7.(简答)私人企业投资的决策步骤 a.确定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

b.分析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特别是各种方案所要求的投入和能够带来的产出。c.估算各种投入与产出的价值。

d.讲个方案的投入与产出简直进行比较,计算出可得利润,选择可得利润的最大方案。8.(简述题)公共支出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a.公共支出与私人企业支出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公共支出的主要目标不是利润②公共支出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向私人企业那样用市场价格来估算。

b.公共支出的成本分析,其基本工具是影子价格和机会成本。影子价格:按市场变动的价格机制所形成的价格。

机会成本的作用:①在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之间进行选择,借以决定公共支出的水平②在公共支出的不同项目之间进行选择,以使公共支出更具经济效率。c.公共支出的收益分析 d.公共支出的贴现。

私人部门的贴现率选择通常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市场竞争是完全的还是不完全的。(2)不确定性(3)风险(4)税收(5)宏观经济政策。

9.(选择)根据目标的性质不同,公共支出的决定可以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目标可分割,另一种情况是目标不可分割。根据预算性质的不同,公共支出的决定又可以分为预算固定与预算可变两种不同的情况。

10.对公共问题的考虑可以分为两步来进行:第一,通过调查,确定社会权重;即一项公共支出会使多少人收益,各种收益的人群占所有权重又是多少。第二,调整公共支出方式,是不合理的社会权重得到修正;以尽可能的增加得益者人数,减少利益受损者人数。第六章

1.(选择)政府的公共支出会产生收益效应与替代效应。

2.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实际收入的变动会导致人们对产品的需求量的变动。

所谓替代效应,是指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也会导致人们对产品的需求量的变动。3.(选择)对公共支出分配效果的研究的几个角度:时间、空间、结构。

4.(简答)政治过程对公共支出的影响:①选民对公共支出的影响②利益集团对公共支出政策的影响。③官僚的偏好对公共支出政策的影响。

5.(选择)保健市场的失灵原因: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外部性问题、疾病的不可预测性。6.政府对保健市场的干预通常采取:一,直接干预的方法;二,间接干预的方法。政府进行直接干预的方法包括:

(1)对某些群体,如老年人或穷人的医疗补助。

(2)对某些医疗项目的补助。

(3)为退伍军人提供的医疗补助。

(4)对医学研究和新医疗技术提供的资助。

政府进行间接干预的方法包括:a.雇主支付其雇员的医疗保险费时,只部分支付可以免税。b.个人花费在医疗上的支出超过一定水平后可以免税。7.(简答)公共保健支出的改革:

a.从供给方面进行的改革。

b.从需求方面进行改革。

c.政府第三方支付体系的改革。

8.(非常重要简答)公共教育支出的配置:a.公平个人之间的生产率b.公平分配公共教育支出。c.对低收入家庭进行公共教育支出的资助d.对所有家庭公平分配公共教育支出。e.公共教育支出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两阶段区别对待。

9.(选择)公共教育支出的政策目标:①提高个人的生产率,②增加社会公平。

10.(选择)公共教育支出政策及其改革的原因:①来自私立学校的挑战②对学校功能的不同看法③得到政府教育资助的往往不是穷人而是正真需要帮助的人。11.(简答)为什么要提供社会保障?

a.个人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风险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保险,如死也保险。养老保险等。b.私人保险公司所提供的保险在降低社会风险的能力方面要低于政府。

c.市场无法区分不同人所面临的不同风险,这能根据每个投保人所支付的保险金来提高保险服务。

12.(简答)政府保险支出政策的影响:①政府保险支出对劳动供给的影响。②政府保险支出对储蓄的影响③政府保险支出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13.政府保险支出对社会公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政府为推行社会养老保险计划而开征的税收,对于没跟纳税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制储蓄”。b.就保险的分配而言,如果人们的退休年龄是相同的,那么其结果就较为公平。c.政府的养老保险作为一种转移支付,那么其结果可以被认为是公平的,反之则是不公平的。14.(简答)影响政府保险支出的因素与社会保险改革

a.人们生命周期的普遍延长。

b.出生率的不断下降。

c.人们的工作年限下降,退休年龄提前。******主要改革方案:

a.用每个人的税收来“贡献”其退休后的收益,以抑制人们提前退休的动机,控制政府保险支出的增加。b.让每个人自行解决问题,政府指向冯坤群体提供社会保险。

c.政府完全放弃对保险市场的干预,让市场机制来取代政府来解决人们的养老问题。15.国防预算的规模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总量结构分析、边际效用分析、博弈论分析。第七章

1.(选择)税收的分类:直接税和间接税。

2.(选择)公平和效率可以说是两个最为基本的准则。3.简述税收的必要性?

a.政府通过发行大量纸币,用来购买商品与劳务,是货币贬值。b.政府对自己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收费。c.借款

d.征收,政府可以通过征费来获取收入。

4.(选择)亚当.斯密提出税收的四个原则:①公平,即不同纳税人的税负应该是公平的。②确定,即纳税义务不应该是任意或不确定的。③便利,即税款支付时间与方法应该是方便的。④效率,即证收费中占税收收入的比例应该较小,避免使纳税人的香味产生扭曲。5.(标准简答)良好的税制具有的5个基本特征:

a.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b.易于管理

c.灵活性

d.透明度

e.公平6.税制选择的一般性原则

a.公平原则

b.效率原则

c.税制选择的一般框架 7.税收的归宿:就是指征税所产生效应的最终分配。8.竞争性市场上的税收归宿:

(1)对生产者课税

(2)对消费者课税

(3)对生产要素课税

9.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一般而言,当人们的境况变差时,他会减少对所有产品的消费。当一种产品变得相对更贵时,人们就会以别的产品来替代它 第八章

1.政府税收的权力基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来获得税收;二使用产权换取税收收入。2.税收权的分配

a.施蒂格勒的最有分权模式 b.奥茨的分权定理

c.关于分权的“俱乐部”理论 d.偏好误识问题 f.“用脚投票”理论

3.“用脚投票”就是指人们之所以愿意聚集在某个地方政府周围,是因为他们想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地方政府提供的服务与征收的税收之间一种精确的组合,以使自己的效用达到最大化。4.直接税包括:一次总付税(人头税)、财富税(财产税,资本税以及遗产税)、所得税。5.间接税包括:商品税,增值税和关税。

6.(选择)增值税的征收可通过三种方法进行:①加法②减法③抵免法。

7.累进税制:是指在这种税制下,对富人课税较重。累退税制:税收占收入的比例随税收的增加而降低。8.关于整个税收体系的累进性和累退性常常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政府对税收收入的具体处置方式。其次,是政府的保险支出 再次,是政府对公司所得税的宏观调控。第九章

1.(选择)税收乘数大小的决定因素:进口漏出、税制结构、政府预算、挤出。

2.挤出:是指政府支出的增加有可能对部分私人支出形成替代,从而是国民收入增长变得缓慢。3.(选择)财政政策的时滞分为三类:认识时滞、执行时滞、反应时滞。4.执行时滞:是指决定采取行动和实施该行动之间的时差

反应时滞:亦称‘外部性’它指的是一种政策付诸实施与最后对经济产生影响之间的时间。5.(选择)不同税种在经济稳定中的作用:适宜性、调整速度、税基宽窄。第十章

1.所谓“赤字”,亦称“财政赤字”是指政府在商品与服务上的支出超过了它的税收和其他收入。2.政府赤字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些后果:

a首先,当期支出的部分负担直接落在了后代人身上。

b其次,发行债券可能会减少投资,从而间接地使后代人的境况恶化。c再次,外国债券可能因此而增加,这会降低未来的生活水平。d最后,政府的负储蓄没有被私人储蓄所抵消。3.赤字的决定因素:③

a经济周期b通货膨胀c经济增长

4.财政制动器:随着居民的名义收入上升,政府的税收收入亦会上升(如果税率不变),而税收上升反过来会对总需求甚至还可能对总供给产生一种潜在的抑制效应。这样,当名义收入上升之处,政府赤字有可能下降。

5.赤字财政的两种政策选择a财政向中央银行借贷b财政选择是中央政府向公共发行债券 6.货币融资法③

a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政府发行的公债或国库券,与此同时,中央银行的政府账户上的存款余额以同等数量上升。

b如果法律禁止中央政府向中央银行借款,那么中央银行就不能直接向政府购买公债或国库券。

c中央政府不通过公债买卖,而是直接责令中央银行向财政部透支,使财政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存款余额立即上升,这种透支便是银行新发行的高能货币额。

7.公债是政府方面的一种法律义务,按照规定的时间表,政府应对法定的债权持有者支付利息,并分期偿还债务。

公债特征③a自愿性b有偿性c灵活性 8.预算政策的制定大体上有三种代表性的思路

a自动伸缩论b随意裁定理论c不偏于一隅的折衷理论 9.平衡预算的以下法则

a高度就业平衡预算法则b边际预算平衡的法则

10财政原则的复归需要采取两个性质极其不相同的步骤 a首先,是要确定一个有意义的平衡预算的宪法准则。

b其次,是要把凯恩斯的破坏预算平衡的理论颠倒过来,通过明确地重新确立财政账户收支双方的平衡原则来有效地控制公共开支。

11.这种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为③

a平衡预算的宪法准则b无赤子的财政收支平衡的会计法则c货币当局独立于财政的体制原则。资料中的复习

1.资源配置最优化:MSB=MSC=P=MPB=MPCA 2.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整体性、集中性、强制性。

3.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职能、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4.消耗支出对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a.消耗性支出对流通领域的影响b.消耗性支出对生产领域的影响c.消耗性支出对分配领域的影响。

5.转移支出对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a.转移性支出对流通领域的影响b.转移性支出对生产领域的影响c.转移性支出对分配领域的影响。

6.公共预算:是指政府部门在每一个预算年度的全部公共收支结构一览表,即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7.公共预算的功能:a.反映和规定了政府部门在预算年度内的活动范围、方向和重点b.是立法机关和全体社会成员监督政府收支运作的途径和窗口c.是控制公共支出规模的一个有效手段。8.公共预算必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可靠性、公开性。9.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a.计算各个项目或方案的效益和成本的比率b.计算各个项目或方案的优劣次序c.计算各个项目或方案的选择和决策。、10.成本——效益分析的作用:它有助于纠正那些只顾需要,不管成本任何的倾向。它有助于纠正那些只考虑成本,而不顾效益任何的倾向。

11.降低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本身效力的途径有:

(1)运用先进科学的方法管理税务,防止税务工作人员贪污舞弊,以节约征收费用(2)简化税制,是纳税人易于理解掌握,并尽量给纳税人以方便,以压低奉行费用

(3)尽可能将纳税人所花的奉行费用转化为税务机关所支出的征收的费用,以减少纳税人负担或费用分布的不公,进而达到压缩税收成本的目的。

第二篇: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考5)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21)

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过大)

公共选择:是使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决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进决策结果。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效性和负的外部效性。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也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每一个财政的全部公共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换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它的主要功能有: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对政府规模的控制;是监督和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关立法手段建立专门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上的物质帮助的形式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由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构成,其享受者以对社会尽义务为前提,是社会保障的主干部分。

林达尔均衡:即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主动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拉弗曲线:在一定限度以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税收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不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P193)

公共支出(Public

Expenditure):就是公共财政的支出,是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所安排的支出。公共支出可以确保国家职能的履行,政府经济作用的发挥,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可以支持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壮大。

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所谓节约,指的是在经济以及其他活动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所谓效益,指的是经济以及其他活动过程中的耗费与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市场经济下也就是以货币计量的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是指政府在安排公共支出时,必须对各方面的支出需要和自身的财力可能全面加以考虑和安排,既保证重点,又照顾一般。

目前在体制转型尚未根本结束的背景下,安排公共支出应认真处理好以下几种比例关系:

(1)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2)财政与市场的关系。

(3)财政的投资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的比例关系。

二、简答题(考3)

1、比较均衡预算理论,功能预算理论,高度就业预算理论的长处和不足

答:均衡预算理论是主张无赤字收支平衡预算的理论。它的理论基础是市场竞争原则,该原则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自律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可达到资源最佳配置,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优点:在资本主义刚刚兴起之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本身并不是完美的,其缺陷逐渐显现出来,失业和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周期的规律性和非对称性,使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功能预案算理论的核心是相机抉择,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的产物。该理论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光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必须依靠政府的干预来提高社会消费倾向和加强投资引导。同时,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而在于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预算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优点:认识到了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经济的不稳定是不可避免的;缺点:在危机年代出现的赤字是税收下降和支出增加同时作用的结果,赤字本身就是下一次危机的动因。功能财政不仅造成了财政赤字大幅增加,而且决策决定的时滞太长,预测的误差也较严重,这些都使得经济更加不稳定;

高度就业预算论的核心是政府支出应该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收入水平,保持高的就业率,依照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国民产出来确定政府的财政收入,保持一定的财政盈余以用作公债的还本付息。优点:强调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有效地抑制了公共支出;其强调的减少政府支出,有利于私人经济部门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市场经济的完善;缺点:由于该预算理论的核心是政府应该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净税收收入水平,因而政府财政预算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政府在突发情况下的应急能力受限。

2、简述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的区别及影响

答: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受益人,这是一种单方面的无偿支付,政府不能从中获得相等的代价,相当于在私人部门之间充当资源再分配的中介人。具体包括各种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等,体现着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政府购买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性和投资性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活动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这类支出反映了公共部门占用社会资源的要求。

两者在社会需求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转移性支付对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政府购买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

转移性支付直接影响产品分配。增加转移性支出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最大化,可以引导资源流向有补贴的产业,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同时也可能降低产业竞争力,破坏市场秩序,引发国际争端等。

政府购买间接影响产品分配。增加政府购买会刺激社会生产,形成经济繁荣局面,导致物价水平上涨,影响经济周期的运行;可以增加私人收入,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3、简述税收转嫁的含义及基本途径。(P183)

答:税收的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经济交易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其基本途径可分为四种类型:①前转,亦称“顺转”,是指在经济交易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其所提供的产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所纳税款向前转移给产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的一种形式,即由卖方向买方转嫁;

②后转,亦称“逆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产品或生产要素进价或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提供者负担的一种形式;③消转,又称“税收的转化”,指纳税人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或改进生产技术等措施降低生产费用,补偿纳税损失,从而使税收负担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不归任何人负担;④税收的资本化,又称资本还原,它实际上是税收向后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政府如向资本的收益征税,在这项资本出售时,买主会将以后应纳的税款折成现值,从所购资本价格中一次性预先扣除,从而使资本的价格下降,税收实际上将由资本所有者负担。税收资本化是将累次应纳税款作一次性转嫁。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一般包括前转和后转两种基本形式。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①与价格升降紧密联系;②它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也是经济利益的一种再分配,其结果必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③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即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

税负转嫁方式主要有前转、后转、混转、旁转、消转、税收资本化等方式。

前转

前转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顺着商品流转方向,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办法,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前面所举卖酒的例子,就是这一形式的转嫁。前转是卖方将税负转嫁给买方负担,通常通过提高商品售价的办法来实现。在这里,卖方可能是制造商、批发商或零售商,买方也可能是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但税负最终主要转嫁给消费者负担。由于前转是顺着商品流转顺序从生产到零售再到消费的,因而也叫顺转。前转的过程可能是一次,也可能经过多次,例如对棉纱制造商征收的棉纱税,棉纱制造商通过提高棉纱出厂价格将所缴纳的税款转嫁给棉布制造商,棉布制造商又以同样的方式把税负转嫁给批发商,批发商再以同样方式把税负转嫁给零售商,零售商也以同样方式把税负转嫁于消费者身上。前转顺利与否要受到商品供求弹性的制约。税负前转实现的基本前提条件是课税商品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当需求弹性大时,转嫁较难进行;供给弹性大时,转嫁容易进行。

后转

后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逆商品流转的方向,以压低购进商品价格的办法,向后转移给商品的提供者。例如对某种商品在零售环节征税,零售商将所纳税款通过压低进货价格,把税负逆转给批发商,批发商又以同样的方式把税负逆转给制造商,制造商再以同样方式压低生产要素价格把税负逆转于生产要素供应者负担。税负后转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供给方提供的商品需求弹性较大,而供给弹性较小。在有些情况下,尽管巳实现了税负前转,但也仍会再发生后转的现象。

混转

混转又叫散转,是指纳税人将自己缴纳的税款分散转嫁给多方负担。混转是在税款不能完全向前顺转,又不能完全向后逆转时采用。例如织布厂将税负一部分用提高布匹价格的办法转嫁给印染厂,一部分用压低棉纱购进价格的办法转嫁给纱厂,一部分则用降低工资的办法转嫁给本厂职工等。严格地说,混转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税负转嫁方式,而是前转与后转等的结合。

旁转

旁转是指纳税人将税负转嫁给商品购买者和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例如纳税人用压低运输价格的办法将某课税对象的税负转嫁给运输者负担。

消转

消转是指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在新增利润中求得抵补的转嫁方式。即纳税人在不提高售价的前提下,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将所缴纳的税款在所增利润中求得补偿。因为它既不是提高价格的前转,也不是压低价格的后转,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使税负从中得到抵消,所以称之为消转。有合法消转和非法消转两种形式。前者指采用改进技术、节约原材料等方法,从而降低成本求得补偿;后者指采用降低工资、增加工时、增大劳动强度等方法,从而降低成本求得补偿。采用第二种形式一般遭到雇员的反对,所以纳税人一般采用第一种形式。但消转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生产成本能递减、商品销量能扩大、生产技术与方法有发展与改善的余地、物价有上涨趋势以及税负不重等。

税收资本化

税收资本化亦称“赋税折入资本”、“赋税资本化”、“税负资本化”。它是税负转嫁的一种特殊方式。即纳税人以压低资本品购买价格的方法将所购资本品可预见的未来应纳税款,从所购资本品的价格中作一次扣除,从而将未来应纳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资本品出卖者。比如某一工业资本家甲向另一资本家乙购买一幢房屋,该房房价值50万元,使用期限预计为10年,根据国家税法规定每年应纳房产税1万元。甲在购买之际将该房屋今后10

年应纳的房产税10万元从房屋购价中作一次扣除,实际支付买价40万元。对甲来说,房房价值50万元,而实际支付40万元,其中的10万元是甲购买乙的房屋从而“购买”了乙的纳税义务,由乙付给甲以后代乙缴纳的税款。实际上,甲在第一年只须缴纳1万元的房产税,其余的9万元就成为甲的创业资本。这就是税收资本化。它一般表现为课税资本品价格的下降。赋税折入资本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课税对象必须是资财,每年均有相同的税负;另有不予课税或轻税的资财可购;课税品必须具有资本价值等。

4、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答: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内在的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自有市场达不到资源的最有配置。市场失灵主要表现

一下几个方面:

①竞争失效。主要是因为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一方面产品之间总是有差异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交通费用等交易成本也阻碍着资源的自由转移。②公共产品问题;③外部性问题。现实生活中,许多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或收益有着显著的外溢性,使得成本和收益不对称,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④市场的不完全。许多产品是市场无法提供或无法充分提供的,此时则存在着市场不完全的问题;⑤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现实市场中,并不是每个人的要求、愿望都是合理的;⑥信息的不完全。私人市场所提供的信息往往很不充足,这会影响到竞争的充分性,由此影响到市场机制的运转效率;⑦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⑧

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市场经济的运行只是保证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并没有解决分配的公平问题。

5简述公共支出的基本原则

答:公共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的法定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金的支出活动。公共支出的原则有一下三个方面:

①经济效益原则。是指通过公共支出引导社会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使社会得到最大的“效益”,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社会资源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的最优配置,二是由政府配置的资源在使用时也应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为原则;②公平原则。指通过公共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的利益在各个阶层的居民中的分配应达到公平状态,能恰当地符合各个阶层居民的需要。包括两个内容:横向平等,同等地对待同一层次的居民;纵向平等,差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居民;③稳定原则。指政府支出应有助于防止经济波动过于剧烈。一般说来,为谋求经济的稳定,在安排公共支出时应有利于达到以下目标:高度的就业水平;物价稳定;满意的经济增长率;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

6、简述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答:混合制经济,是指市场经济运行中所产生的无效率、不公平以及宏观经济失衡要求政府从多方面介入社会经济运行,从而使众多国家的经济成为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混合体。在混合经济体制中,政府的具体经济职能一般被概括为三个方面: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1)资源配置。由于在市场机制中存在着竞争失效、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完全、市场不完全、偏好不合理等方面的市场失灵,从而市场不能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因此政府需要承担资源配置的职能。以财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主要可以用到以下政策工具:

a公共支出,包括政府直接提供某些市场供给不足的产品、政府补贴和政府购买支出;b政府税收,通过税收调节产业结构;(2)收入分配。市场机制不能避免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公平,因此需要政府来执行收入分配职能。政府为了改善不平等状况而采取的财政措施主要有:税收——转移支付制度;将征收累进所得税筹建的收入用于公共事业投资;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对日用品进行补贴,以加重高收入阶层的负担,减轻低收入阶层的负担;(3)稳定经济。由于市场机制不能自发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执行稳定经济职能。宏观经济稳定有四大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此外,政府还可通过货币政策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而且只有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密切结合才更有助于达到满意的效果。

7、比较“帕累托改进”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帕累托改进指的是彼此在不损害他人福利的前提条件下增进自己的福利。只要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达到最大,即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要使帕累托改进能够进行必须得满足产品总的净收益非负。帕累托改进可以在资源闲置或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实现。在资源闲置的情况下,一些人可以生产更多并从中受益,但又不会损害另外一些人的利益。在市场失效的情况下,一项正确的措施可以消减福利损失而使整个社会受益。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指的是一种变革使受益所得足以补偿损失者的损失。福利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定理就是所有的市场均衡都是具有帕累托最优的。但在现实生活中,通常的情况是有人有所得就有人有所失,于是经济学家们又提出了“补偿准则”,即如果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因而他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损失而且还有剩余,那么整体的效益就改进了,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的另外一个著名的准则“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8、怎样理解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

市场有其客观规律,其运行遵循着规律,这种规律就是市场的价值规律,不因其他改变。即可以通过价格和竞争机制,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的有效的组织,从而是每个人最求个人利益,最终给全社会带来共同利益。在市场机制下,每个决策者都面对着一定的价格体系进行选择,以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只要存在有个人认为的有价值的产品或劳务,他们就会愿意为消费而付款,只要这一价值超过了生产成本,最求利润的企业家们就会生产这种产品或提供劳务。每个人的追求的个人利益的经济总和可以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达到最佳状态。

9、简述当代政府反垄断的主要策略

实施反托拉斯政策;2

减少不同层次企业的进入壁垒3

行业管制4

政府直接垄断自然垄断性行业,将边际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让国家来垄断5

价格管制6

惩罚性税收7

要求企业定期公布核心技术秘密。

10、“公地悲剧”的启示

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即为“公地悲剧”。如草场过度放牧、海洋过度捕捞等。说明的是产权不明,使得企业和个人使用资源的直接成本小于社会所需付出的成本,而使资源被过度使用。应该明确和稳定产权,尽可能地将资源或企业的所有权明晰,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责任和义务。科斯定理证明,一旦产权明确规定,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络、谈判、签约等等的成本足够低,则无论将产权划归给谁,最终总能达到该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同样道理,只有做好企业的产权安排,才能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配合企业制度改革,基于具有公地特性的国有企业往往发生“悲剧”这样的现实,国有企业应退出竞争性领域,保持在非竞争性领域的地位。加强制度建设,在不断完善企业约束机制的同时,也要建立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实行责、权、利的有效统一。在这方面,一些民营企业实行的股权奖励制、年薪制等

11、试论政府购买的经济影响

政府购买上升会刺激社会生产,形成经济繁荣局面,物价水平上涨,反之,对私人收益和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政府购买性支出是政府以等价交换为原则,通过市场直接获得所需的商品和劳务而形成的财政支出,它与市场运行具有密切关系,因而对生产、就业和分配都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购买性支出对国民经济总量变动产生直接影响。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因其购买和直接消耗了经济资源,形成了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因而它的数量变动会对经济总量产生明显的影响,政府购买性支出数量的变化,往往是政府调控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

2.政府购买性支出对投资国民经济结构变动产生直接影响。在政府购买性支出数量既定的前提下,这种支出结构的变动将对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对经济结构产生直接影响。比如,政府增加对A产品的购买时,将引起对该产品需求的增加,导致这类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相关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报酬的提高,社会游资也会流入这一领域。而当政府减少对该类产品的购买性支出时,情形就正好相反。这就产生了一个因政府购买性支出方向变动而带来的生产结构、劳务供应结构的调整效应。有鉴于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性支出的结构调整,往往是引导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强有力手段。

3.政府购买性支出对收入分配产生间接影响。一般来说,当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时,由于其对生产的刺激、扩展效应,国民收入或社会财富都会随之增长,资本利润和劳动报酬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与此同时,如果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结构有所变动,将直接影响到相关企业和劳务提供者的资本利润和劳动报酬,从而对不同企业和就业群体的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影响。

12、试论政府转移支付的经济影响

转移性支付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围绕该两点进行阐述)

13、简述主张收入再分配的理论流派

功能主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理论,代表人物约翰缪勒认为政府的正确目标应该是社会每一个人效用总和的最大化,所谓

每个人的效用总和,即是最大多数人的效用和利益,在强调效用递减的同时,更加强调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为了使总效用最大化,政府不能再收入分配上搞平等,其否定收入的平等化;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代表人物罗尔斯,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处于相似的状态,没有一个人能设计有利于自己特殊情况的规则。所以公正的原则是公正协商或谈判的结果,在尚未知道自己在收入分配上到底处于哪个阶层的时候,往往会不约而同的关注收入分配的最下层,因此他主张最小效用的最大化,政府的目标应该是让这些社会状况最差的人福利最大化,因此在收入上搞平等的公共政策是有必要的也是正确的,通过把富人财富收入转移给穷人,使社会增进了最不幸人得到福利;自由意志主义的机会平等理论,代表人物是罗伯特洛齐克,强调自由权利至高无上,不可侵犯。他反对罗尔斯的为最底层的改善而向富人征税,而且也反对功利主义的个人效用最大化。他所坚持的在收入分配上最好的选择是自我权利的实现和保护。认为只要分配的过程是公正的,那么所引起的分配结果即使不在公平也是公正的,强调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库兹涅茨的倒U型理论,他认为收入不平等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他认为存在政府干预、人口变动和技术进步三种抵消因素,这三种因素抵消了储蓄和城市化的作用,使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的方向发生逆转,由上升转向下降,形成了倒U形现象。在三种因素中,政府干预是收入差别由恶化转向改善的主要推动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14、解决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方法

一、政府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措施

第一,政府应经常地、准确地和及时地向消费者披露有关企业及其产品的信息,使消费者和用户做出合理、科学的消费抉择,以保护消费者和用户的利益,促进市场交易的扩大。

第二,维护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交易一方受损的利益。即使政府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即使消费者自认为做出了最佳的决策,在交易中或交易后,掌握信息较少一方仍然有可能成为信息不足的受害者。这一情况的发生,是由于交易者在事前虽做出了种种努力,但由信息的广泛性、易变性、复杂性,使信息掌握较少一方仍的非法获得者进行赔偿等等。

第三,减少甚至基本消灭虚假信息的传播。虚假信息使信息失真。这就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因此,政府应制止虚假信息的传播。其方法就是对虚假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给予坚决的打击,并使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和民事责任。

第四,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制造者给以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使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严重。因此,对造假者进行打击就成为必要。消费者固然可以参与打假活动,但政府由于其自身的地位,对造假行为打击就更有力度、更显作用。因为单个消费者和用户的力量毕竟有限。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使其能够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生产者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措施

首先,生产者要确立优秀的生产理念和企业理念,树立真诚为客户服务的意识。生产者有了这样的理念和意识,就不会欺骗和愚弄购买其产品的消费者和用户,而是会真诚为消费者和用户服务。这样,就会赢得消费者和用户的信赖。消费者就不会处处设防,也不会对生产者的产品敬而远之。

其次,生产者要及时、全面、真实地向其用户披露有关自己企业及其产品的情况。在披露信息时,要切忌对自己的产品的功能夸大和溢卖,对自己产品的不足避而不谈。其实,生产者越是能够客观、准确、真实地向其用户披露信息,就越是能够赢得忠诚客户和长久客户。

再次,生产者要狠下工夫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企业产品质量越低劣,就越会加剧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而生产优质产品的企业没有必要向用户提供虚假信息。这自然会使交易双方掌握的有关信息量较为接近,信息不对称状况有所改观。在现实经济中,我们还可观察到,越是劣质企业,与其用户的信息就越是不对称。这说明,优秀企业、优质产品确实对解决信息不对称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生产者要强化防伪意识,并进行防伪创新。在现实生活中,越是优质产品被假冒的可能性就越大。假冒伪劣产品的横行就说明了这一点。这就严重干扰了消费者的选择,消费者在这类产品面前变得无所适从,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或者上当受骗,或者拒绝购买,抑制自己的需求。因此,优质产品的生产者加强防伪意识,使假冒伪劣产品没有藏身之地,由此而给消费者和用户提供了真实信息,进而促进了市场交易。

第五,生产者也应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进行揭露与抵制。防伪创新仅为一种方法,其作用不是万能的。除此之外,生产者还应主动出击,积

三、消费者和用户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措施

首先,掌握有关生产者及其产品的大量信息,并提高对生产者及其产品的识别能力。消费者应积极搜寻和占有有关企业和产品更多的信息。只有消费者在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生产者在提供虚假信息时,从中就会有所顾忌,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者就不会肆无忌惮,假冒伪劣产品也就不易泛滥成灾。

其次,消费者和用户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花钱免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受损后忍气吞声,息事宁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生产者的气焰,使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因此,消费者不论从自身利益计,还是从他人和社会利益计,都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并对社会虚假行为和现象进行大胆揭露。

再次,消费者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应积极向致害人提出索赔。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在受害之后,往往不向致害人提起诉讼,进行索赔。这是虚假广告泛滥,侵害行为不止的重要原因,也是恶化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原因。因此,消费者的诉讼索赔,实际上不仅是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同时也有利于改变信息不对称现象,有利于约束信息量占有较多一方的行为。

最后,消费者也应提高自身素质,在市场交易中,向对方提供真实信息。虽然消费者在一般市场交易中常常处于“弱者”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在所有交易中都是如此,在有些交易中,消费者实际上处于信息占有较多一方。因此,消费者不能只是监督对方,消费者也有向对方提供全面、准确信息的责任和义务。如在人寿保险活动中,消费者作为投保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了解,可能多于保险人。这就要求投保人如实向保险人反应自身状况,以便使保险人做出正确抉择。总之,消费者在交易中真实地提供信息,对改决信息不对称现象也是有所裨益的。

四、社会中介组织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措施

所谓“社会中介组织”是指专门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中介服务的社会组织。它对改变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可发挥一定的作用:

一是使社会中介组织保持超然的、独立的地位。社会中介组织如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本身就是信息的加工者和传播者,如果这些机构隶属于某一权势集团如大公司,则势必会影响信息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因为大公司为其利益计,有可能强烈地要求中介组织扭曲式地掩盖某些信息,从而使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严重。而超然、独立的中介组织不受社会强势组织的影响和制约,就能够客观地不偏不倚地加工和发布信息。

二是中介组织组建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信息加工更加准确、更加客观。社会中介组织的行业协会,是中介组织共同协商建立的机构。该机构的运作,一方面减少政府机构对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使社会中介组织能够自我约束,提高了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这对加强信息的管理,提高信息可信度,改变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有极大的作用。

三是社会中介机构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广泛地搜集信息资源,合理地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制作,客观地向社会披露信息。为此,社会中介机构要吸引社会优秀人才,添置先进设备,以增强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15.克服外部效应的主要途径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

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

由于外部性造成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原因是由于私人部门用于决策的成本与社会实际付出的成本之间出现偏差,因此矫正外部性影响的指导思想是:外部经济影响内在化,为决策者提供衡量其决策的外部性的动机。主要措施有税收,补贴,企业合并以及明确产权。

税收和补贴

迫使厂商考虑外部成本或外部利益的手段之一,是政府采取税收和补贴政策,即向施加外部不经济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提供外部经济的厂商等于外部边际来收益的补贴,以便使得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诱使厂商提供最优的产量。

但是这种方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准确地以货币形式衡量外部性的成本收益,如污染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到底说有多大,所以有时政府只是近似地估计这些成本。

企业合并

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是解决外部性的第二种手段,如果外部性的影响是小范围的,如一家小餐馆对一家洗衣店造成了污染,则由政府出面,则适合的价格把洗衣机卖给这家餐馆,通过合并,外部成本内部化。

明确产权

流行于西方的产权理论提出了解决外部性的影响的市场化思路。

科思定理的内容:只要产权定是明确的,则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无论最初的产权赋于谁,最终效果都是有效率的。

三、论述题

1、当前中国社会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之我见。

答案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的同时,由于分配领域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成为人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较低并仍在不断下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这种“结构性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普遍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原则的体现,也关系到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出口的现状能否改变。目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我国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下降过快等问题十分突出,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经济增长的成果难以体现在百姓的收入上,国民收入财富不断向政府和企业集中。2.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3.不同行业的职工收入差距偏大。4.私营企业职工收入偏低5.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拉大.6二次分配中,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占比偏低。

经济学界在研究收入分配问题时,通常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条是功能收入分配理论,另一条是规模收入分配理论。功能收入分配理论(也称要素收入分配理论),是将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劳动和组织等)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根据各种要素在社会产品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或贡献份额,将收入在各要素之间进行分配的理论。规模收入分配理论(亦称个人收入分配理论或家庭收入分配理论),则是一种研究如何将收入在个人或家庭之间进行分配的理论。由于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还是西方各种不同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都将功能分配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因此,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始终是以功能收入分配理论为基础的。十七大提出了要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继续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这是在我国收入分配理论中首次提到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这就把公平问题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措施:

(1)进一步提高就业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政府应在执行和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并积极推动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

(2)进一步通过税收等收入分配杠杆对收入分配结构进行调整。目前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仍有很多不健全之处,需要改革税收制度。

(3)进一步降低部分政策性垄断企业的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政府应通过强化税收、上缴红利、薪酬政策等调控手段,平衡垄断国企与一般国企、国企与国民的收入分配差距。

(4)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建立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5)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在建立以社会救助、全民医疗保障和全民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公共财政也应优先投向民生领域。

总之,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减少城乡、行业及不同阶层间的收入差距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政府必须通过一系列与收入分配有关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这样才能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答案二:

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开放

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

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数据显示,内地基尼系数已激增至

0.48,大大超出

0.4的警戒

线。中国必须对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说“不”,社会收入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1)“调结构”,分配制度改革应先行

调整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进程。当前我国

40%的农民(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只创造了

10%的GDP(第一产业增

加值比重),这不可避免地使城乡差距呈现扩大趋势。现在的结构调整则首先是收

入分配结构调整,由此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从而为转变“投资出口”模式、调整

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奠定基础。

(2)“起点”入手,调整贫富差距

“政府干预贫富差距应从结果转到起点上来,起点的干预比结果的干预更有效”。

那么起点在哪儿?起点是消费。

参与市场经济的游戏就如同体育比赛,起跑线一样,但最终的结果总是有快有慢。而差距取决于参与者能力。所以,在国民能力差距扩

大的情况下,尤其是出现群体性的能力鸿沟的时候,贫富差距是不可能缩小的。

如此,政府应向广大民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消费,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技能培训等决定文化、技能等方面素质的支出。

必须从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出发,既包括受教育年限上的公平,也包括受教育质量上的公平。由此政府对分配的干预

才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4/5

分配的公平应以社会正义为前提。社会正义就是按照公认的游戏规则办事,包括

经济运行规则、社会运行规则。

(3)“与民争利”,政府须避免

按照西方一些学者对社会转型研究的结论看,转型期整个社会将骚动不安,社会

成员对利益的渴望格外强烈,官员也很容易出现权力滥用和腐败等问题。这对掌控

利益分配权力的政府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就目前的情况看,政府在理顺收入分配关

系、保障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公正方面,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高度重视。

首先,要有正确的战略。最主要的就是由改革初期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

思想,调整为效率与公平兼顾,并以此来确定未来的收入分配战略。

其次,政府要运用和使用好利益分配的杠杆。一方面加大法律对社会利益、收入

分配的调节作用,比如修订税制,政府减税等;另一方面要通过公共政策,理顺收

入分配关系。保持社会整体利益格局的大体平衡。

第三,政府要严格控制自身的行为,防止与民争利。应该说,目前这方面的问题

很突出。比如,土地征用、政府收费、政府自身的开支以及国民收入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中,政府的政策导向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

“重民生、促和谐”是此届政府的施政要旨,也是扩内需、保发展的实际需要。

而保障就业,使分配制度更趋公平乃是中国民生之本,也是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

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谈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把“加快调整国民收

入分配结构”放在了首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强调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让全

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更有尊严”,那么我们期待着

相关措施的尽快出台,社会发展更和谐。

2、克服外部效应的主要途径

答: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外部效应与公共产品的生产提供和消费有着密切的联系。克服外部效应的途径可以从私人部门和政府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私人部门对外部效应的纠正机制。私人经济部门有其自身克服外部效应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体化。私人市场机制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从而纠正外部效应带来的效率损失;(2)产权和科斯定理。产权是指某种资源或产品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自由转让权等。产权应受到法律的保护。要使用别人的劳动,就必须支付相应的报酬,征得别人的同意。科斯认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这就是科斯定理;(3)社会制裁。社会制裁事实上反映的是道德的作用,比如,吸烟是消费成本外部化的典型表现,但吸烟给不吸烟者的健康带来损害,这是有违社会公德的。通过社会道德规范发挥的作用,吸烟者可能会觉得这时吸烟很不合适,从而自觉地停止这种带来负的外部效应的行为。

在私人市场机制下虽然存在着通过上述途径纠正外部效应的可能性,然而,实际上这些机制并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政府正是私人部门所能指望的纠正这些外部效应的最好的机制。

(二)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纠正。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来有效地克服和纠正外部效应。如政府出资开展环境保护、提供医疗救助等。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还时常伴以其他手段。较常用的措施有:罚款、补贴、公共管制、法律制裁等。(1)罚款或征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所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进行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可以避免效率损失;(2)补贴。当存在外部收益时,为了扩大实际消费量,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提供准公共产品。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给私人企业提供补贴,降低私人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在一定的价格下扩大供给量,达到纠正市场失灵的目的;当存在外部成本时,比如企业排污给附近的河流造成污染,政府也可以向企业提供补贴,鼓励其扩大投入,采取减除污染的措施,该进生产工艺,从而减少向河流排污的量;(3)公共管制。为限制企业排污这类带来外部成本的行为,政府也可以采用公共管制的办法,比如规定一个法定的标准,或对生产程序作出规定,比如规定所使用的原料必须符合某种质量要求等。公共管制可直接地限制企业过量排污,达到与罚款或补贴类似的效果;(4)法律制裁。法律措施是政府纠正外部效应的重要途径。比如,产权不明是外部效应的根源,因此政府明确地界定并有效地保护产权可以极大地减少这类现象的产生。

当然,以上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具有不同的政策效果,会对效率和公平这两大社会目标带来不同的影响;而且受到信息等条件的限制,在不同情况下有效执行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政府在实际决策时,还必须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3..从公共产品理论看当代政府的经济职能

从经济学原理的一般分析中得知,政府经济作用的产生源自“市场失灵”,因此,政府满足公共需求就成为一种职能必然。公共需求的满足需要公共部门来实现,即通过政府及与相关的部门,运用公共资源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来实现。于是,在前述的“职能定位”分析前提条件下建立了这样的逻辑推理结果:政府的经济职能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作为职能实现的主体,政府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代表,所以它的作用应体现在满足公共需求维护公共利益之上;二是职能实现的客体,政府的经济作用应体现在供给公共产品之上。

以公共产品供给作为基本出发点,实现政府经济职能转变。适应全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必须强化政府满足公共需要的经济职能,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到公共产品上来,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举措。

4.怎样认识“在西方国家政府失灵从逻辑上是必然的”

他们认为政府对市场的调节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政府失灵是客观存在的。1

有限信息,市场信息的不足是造成市场失灵的一个因素,政府这时就承担起提供信息的职能,但是现实相当复杂而难以预计,政府也很难做到掌握充分的信息,政府“犯错”的情况并不少见;2

有限控制。政府对私人、市场的控制有限,政府采取某些公共政策后,对私人市场可能的反应和对策往往无能为力。如政府采取医疗保险或者公费医疗政策,但是并无法控制医疗费用的急速上升;3

时滞限制。政府从认识某一问题到最后公布某一决策并付诸实施引起私人市场反应会经过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执行与生效时滞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府调节市场的能力;4

有限决策。即使政府拥有充分的信息,通过政治过程在不同方案之间做选择仍会产生困难,在决策过程中,决策的那些少数人会自觉的倾向于自己所代表的阶层或集团利益的偏好和利益。所以,民选政府的决策是否符合大多数人利益是值得怀疑的。5

干预成本过大。6

短缺或过剩7

官僚主义

四、开放题

1.简单描述市场失灵现象,用所有知识内容进行描述,用公共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1)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内在的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自有市场达不到资源的最有配置。市场失灵主要表现

一下几个方面:

①竞争失效。主要是因为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一方面产品之间总是有差异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交通费用等交易成本也阻碍着资源的自由转移。②公共产品问题;③外部性问题。现实生活中,许多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或收益有着显著的外溢性,使得成本和收益不对称,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④市场的不完全。许多产品是市场无法提供或无法充分提供的,此时则存在着市场不完全的问题;⑤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现实市场中,并不是每个人的要求、愿望都是合理的;⑥信息的不完全。私人市场所提供的信息往往很不充足,这会影响到竞争的充分性,由此影响到市场机制的运转效率;⑦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⑧

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市场经济的运行只是保证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并没有解决分配的公平问题。

(2)市场失灵的原因:

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虽然有它的积极作用,但也有它的消极作用,其原因是盲目地追求自发的市场经济,造成了“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利用市场法则的结果造成对市场发展的阻碍。市场失灵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存在的:

1自发性。即各个分散的企业只从自身的局部利益出发,按照市场信号调整微观经济的资源配置,往往使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处在无政府状态。它需要经过长期的、无数次的反复,才有可能达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滞后性。各个市场主体在接受价格信号时,所获得的高于或低于商品价值时,已是在交换之后的事了,此时再行调整,一方面已发生了供应不足或供过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这时的调整也不能及时满足供求平衡的需要。市场机制的作用自身不具备预见经济变化的功能。

3不稳定性。当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平衡时,不会因此而被稳定下来。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还会将资源从效益低下的部门向效益相对较高的部门转移,同时造成这一部门供求平衡的损害。市场机制的竞争是各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竞争,哪个部门获利相对丰厚,生产者就会调动自己的资源要素向哪一部门转移,从而造成供需平衡的不稳定性。从根本上说,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对市场行为的过份依赖与放纵。

(3)

解决方法

1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依据反垄断法来执行。对反垄断法及其执行的进一步说明。

行业的管制主要是对那些不适合于过度竞争的垄断行业,如航空航天、供水等行业所采取的补救措施。这时,政府往往在保留垄断的条件下,对垄断行业实行价格控制或者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等管制措施。对上述政策的进一步说明。(2分)

2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消除公共物品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的关键。做到这一点,可以依靠市场和非市场的集体决策两种方式。利用市场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的过程是通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对公共物品偏好的条件下的个体需求曲线,在既定的供给量下加总所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从而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然后,根据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得出的供给曲线与该需求曲线的均衡,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

公共物品供给量也可以利用具有集体性、非市场性和规则性特点的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的规则多采用一致同意和多数票规则。

3.外部经济效果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和补贴、政府直接调节以及明确产权和谈判三种手段。税收和补贴政策是向施加负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边际外部成本的税收,而给予产生正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等于边际外部利益的补贴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使得厂商以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进行决策。直接调节是政府通过行政或法律的手段强行控制外部经济影响,也可以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

科斯定理的结论也被用来解决外部影响问题。科斯定理建议: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性进行直接的调节,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通过市场谈判就可以解决外部影响。(2分)

消除市场失灵的政策是根据不同的原因设计的,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1分)

2.谈一谈学习公共经济学的过程和体会

3.

第三篇:公共复习资料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则是自觉地、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

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体系。

4、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主要特征。

5、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起着主要的作用、决定性作用。

6、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

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9、人是历史过程的主体、历史过程是人的实践过程。

10、思想路线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要解决的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

12、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解放思想,敢于实践,大胆探索,利用一切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加快发展自己;有助于我们改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少说废话,多干实事,积极进取。

13、三个有利于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4、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是:个人业主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15、市场体系的相互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17、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1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优越性表现为: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金和资源,发展经济,活跃市场,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为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有利于广开就业门路,充分利用城乡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有利于是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9、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个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济形式。

21、非按劳分配的方式:福利性分配、资产性分配、经营性分配。

22、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在劳动者和社会成员因年老、伤残、疾病二丧失劳动能力和就业机会,或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而面临生活困难时,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

21、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

22、社会保障的途径是,在保障职工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稳定功能、市场运行的保障功能、劳动力再生产功能、积极调节功能。

2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指:一个国家自主的决定和处理本国事物不受外国的控制和干涉,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来发展经济。

2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时,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

28、正确的把握住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与要求,是我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

29、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30、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1、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地区协调发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多经、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3、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4、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35、法是:由国家指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36、法律的本质是:法律是国家的意志,而国家是由统治阶级组成的,所有法律必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7、法律的作用有:规范作用、社会作用。

38、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有: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法与政治、政策的关系。

39、法律实施监督的含义是:社会主体按照社会法律规定的权力和程序对于法制的各个环节的贯彻和执行情况予以检查和督促,从而保障法律得以实施的活动。

40、法律监督体系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41、我国现行宪法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2、经济制度有: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经济体制、其他规定。

43、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4、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45、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46、一般行政法是对一般的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7、特别行政法是对特别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8、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

49、行政行为为是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驶行政职权过程中所做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50、行政行为特征有,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

51、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程序分为一般和简易程序。

52、行政裁决是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53、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程序法定原则、相对方参与原则、效率原则、程序公正原则。

54、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资讯公开制度、公开调查制度、通知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听证制度、时效制度、职能分离制度、辩论制度、回避制度、行政救济制度。

55、行政违法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犯受法律保护的行政法律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序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56、行政责任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57、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的总称。

58、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59、刑法适用范围,称刑法的效力范围,就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和在什么时间内具有效力。60、正当防卫是《刑罚》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61、一国公民是指具有该国国籍的自然人。

62、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63、法人的种类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

64、债的担保是为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得以实现的一种法律制度。

65、债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定金、留置。66、经济法是关于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67、经济法基本原则有:资源优化配置原则、社会本为原则、经济民主原则、经济公平原则、经济效益原则。

68、经济法的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经济法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经济法的体系结构有,企业组织管理法、市场管理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

69、道德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以善恶为基本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维系的,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70、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71、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72、社会公德的特点是,普遍性、传统性、简易性、群众性。

73、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纪律。

74、职业道德是指与人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并且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或者说,职业道德是与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特点是:职业性和具体性、历史继承性和连续性、多样性和实用性。

75、职业道德的作用:调整职业内部间的关系、调整职业之间的关系、调整职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7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77、党政干部职业道德实质上是一种政治道德,它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严。

78、干部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9、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作风。团队精神的基本要素是:在团队与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物的态度上。

80、团队精神的影响因素,基础是挥洒个性、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团结一致、外在形式是奉献精神。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哪些?答:一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三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四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答:邓小平理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特征的反应,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表现在那些方面?答:

一、我国具备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基础。

二、我国社会主义尚处于不发达阶段;物质生产力不发达;还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不发达;缺乏民主和法制传统;经济文化条件落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小生产的影响广泛存在。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上百年的较长历史阶段。

4、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6、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在那些方面?答:

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二、我国正处于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7、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答:

1、公有制;

2、国有经济;

3、集体经济。

8、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答:

1、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

2、社会在做了各项必要地扣除以后,根据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3、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者不得。

9、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安劳分配的原则有哪些方面和不同的特点?答:三个方面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3、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不同特点是

1、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2、按劳分配的实现要采取商品、货币形式,而不是劳动证书;

3、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只能以劳动所实现的价值量为尺度;

4、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形式所并存。

10、社会保障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答:

1、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的有关立法;

2、加速社会保障的社会化进程,建立统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

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筹资模式;

5、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机制;

6、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会保障干部队伍。

11、为什么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答;

1、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也是邓小平理论最具有特色的内容之一;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答”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

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意义是什么?答: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概括,揭示了执政党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提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成为党在新时期的理论旗帜;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总结了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集中全党的智慧和创造,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有反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科学回答了“进入新世纪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历史课题,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重大课题的认识,是全面经济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想武器。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什么?答:

1、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执政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

2、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4、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

5、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15、法律的特征有那些?答:

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力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法律是以国家强制为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16、宪法的特征主要有哪些?答:

1、在规定的的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国际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的原则;

2、在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

3、在制度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度和修改都要经过区别于普通法律的特别的程序。

17、人民代表大会的适应性和优越性表现在?答: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出来的,因而是适应中国国情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全面的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3、人民代表大会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从政治上、组织上保障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力;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既保证了国家权力的统一,又使各个国家机关更好的分工合作,既保证中央的统一领导,又便于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8、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力有哪些?答:

1、平等权利;

2、政治权力和自由;

3、宗教信仰和自由;

4、人身自由权力;

5、社会经济权力;

6、教育、科学、文化权力和自由;

7、特定人的权力;

8、监督权力。

19、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那些?答: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20、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有哪些?答:

1、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有一个国家行政机关,在少数情况下是行政机关内部的某些行政结构或法律授权的某些社会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力和义务都是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的,行政法律主体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4、选择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过程中产生的,与国际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有关。

21、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下列条件?答:

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而实行防卫;

2、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

3、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行防卫;

4、必须是针对进行不法侵害行为者本人实行防卫;

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22、我国刑罚规定的犯罪种类是?答:

1、危害国家安全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

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4、侵害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5、侵犯财产罪;

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7、危害国家利益最;

8、贪污受贿罪;

9、渎职罪;

10、军人违反职业罪。

23、民法的基本原则有?答:

1、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

4、等价有偿原则;

5、诚实信用原则;

6、合法民事权利受保护的原则;

7、权利不得滥用的原则。

24、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是?答:

1、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2、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宏时代精神相结合;

3、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4、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

5、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6、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

25、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主要途径是?答:

1、要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

2、要靠教育和自身的道德修养;

3、要辅之以法制建设和法制教育;

4、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环境;

5、要从青少年抓起。

26、干部道德的基本规范是:答:

1、政治坚定,忠诚积极;

2、公道正派,实事求是;

3、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4、开拓创新,勇于进取;

5、胸怀全局,团结协作;

6、遵纪守法,以身作则。

27、团队精神的养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答:

1、明确提出团队目标;

2、健全团队管理体制;

3、创造良好沟通环境;

4、做好尊重每一个人;

5、引导成员参与管理;

6、增强成员全局观念。

第四篇:2012公共基础复习资料

公共基础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2:(县级)以上地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臵检验机构。3:(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在行政区域内也可以组织监督抽查。

4: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地方(不得)另行重复抽查,上级监督抽查的产品,下级(不得)另行重复抽查。

5: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伪造检验结果出具虚假证明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6:进行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逾期不予改正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予以公告,公告后经查仍不合格的(责令停业,限期整顿)

7: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组织稽查特派员,对(国家出资的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监督检查。

8:(国务院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对国家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监督检查。

9: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或授权)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行业认证机构进行质量认证工作。

10:地方检验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划审查。

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需要设臵(计量监督员)。12: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

13:在质检机构等级评定中,公路工程综合类与水运工程材料类各设(3)个等级。14:现场评审所抽查的试验项目,抽取的具体参数应当通过(抽签)决定。15:符合专家组评审组建的规定是(3)人。

16:评审专家(从质检机构建立的试验检测库专家库中)选取,有利害关系的不得进入。17:质检机构依据《现场评审报告》及(检测机构的等级标准)对申请人进行等级评定。18:质检机构的评定结果,公示期不得少于(7 天)。19:等级证书有效期为(5)年。

20:等级证书期满后,检测机构应该提前(3 个月)向原发证机构提出换证申请。21:换证的申请,复核程序按照本方法规定的等级判定程序进行,并可以适当简化,在申请等级评定时已经提交过并且没有发生变化的材料可以不再重复提交,两种说法(都正确)。

22:换证复核以(书面审查)为主。

23:换证复核不合格的,质检机构应该责令其限期(六个月)内进行整改。

24:检测机构名称地址,法人代表发生变更的,应该在(30 日)内向原发证机构办理变。25:检测机构停业时,应该在(15 日)日内办理注销手续。26:(1)质检机构依照本方法发放等级证书,并且不允许以任何名义收取工本费;(2)级证书遗失或者污损的,可以向原发证质检机构申请补发。上述说法正确的是(2)。

27:等级证书(不可以租借,不可以转让)。

28:取得等级证书,检测机构可以设立(工地临时实验室)。

29:检测机构依据合同承担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业务,不得(转包、违规分包)。30: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该由试验检测工程师担任。31:试验报告应该由(试验检测工程师)审核、签发。

32:质检机构对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33:质检总站(不定期)开展全国检测机构的比对试验。

34:实际能力达不到等级证书能力的检测机构,质检机构应该给于(整改期限)。

35:重新评定的等级低于评定等级的检测机构(1)年内不得申报升级。被注销等级的(2)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36:因为违反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被注销考试合格证书的检测人员(2年)年内不得再次参加考试。

37:(质检总站)负责公路工程综合类甲级、公路专项类和水运类及结构类甲级评定。38: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业务考试中,不由质检总站负责的(发布试验检测工程师和实验员考试通知,审查报名考试者资格)。

39: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业务考试中,不由各省级质检机构负责的(建立并维护考试合格人员的管理数据库)。

40:公路工程和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考试设(公共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试验检测员设(专业科目)。

41: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业务考试中,(地基与基础)不是公路试验检测工程师和实验员考试的专业科目。

42: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业考试中,试验检测工程师应该通过公共基础科目和(任意一门专业课)的考试。

43: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业考试中,从事试验检测工作(两年以上)且具有相关的专业(高级职称)的考生可免除公共基础科目。

44: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业考试中,每个考生可报考多个专业,单科考试成绩(2 年)内有效。

4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申请检测员考试的必须符合的条件的是(中级相当于中级(含高级技师)以上的工程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46:下面是关于申请试验检测工程师的考生,需要满足的相关专业学历的年限要求的几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有(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工程专业技术工作 7 年以上)。

47:(省质检站)根据当地报名的情况拟定考试计划在统一的时间内由(省质检站)组织集中考试。

48:考试作弊者取消当场考试成绩及后续考试资格并且在(1 年)年内不得再次报考。49:检测人员证书格式由(质检总站)制定,(省质检站)应将获得检测人员证书者纳入检测人员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

50:采用计算机考试的应使用质检总站规定的专用程序,(当场随机抽取试题)组成试卷,当场确定考生成绩。

51:试验检测员应当通过(任意一门)专业科目的考试。52:中专毕业报考工程师,必须在(12)年以上。

53:双学士学位研究生申报工程师,需毕业(4 年)年以上。

54:实验室应该(每周)彻底清扫一次,空调应该(每季度)清扫一次。55:带电作业应有(2)人以上操作,并且采取地面绝缘。

56:技术负责人不在时,应该由(质量保证负责人)可以代替行使职权。57:质检机构人员配臵根据所进行的业务范围进行,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师不得少于(20)% 58:对重要的检测项目岗位应该配臵(2)人。

59:凡使用精密贵重的大型的检测设备,必须取得(操作证书)。

60:取得等级证书的检测机构必须在每年的(12 月底)将当年的检测工作情况报告。61:计量基准以最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建立起来用以规定保持和复现物理量计量单位的特殊量具或仪器装臵等。

62:工作基准经与主副基准校准,其目的是不使主副基准因频繁使用而丧失原有的(准确度)。63:计量器具定义为复现量值或被测量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指标(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量具仪器。

64:检测事故发生(3)天内,由发生事故部门填写事故报告单,报告办公室。

65:计量标准器具的准确度(低于)计量标准,是用于检定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66:工作计量器具是工作岗位上使用的,不用于量值传递而是直接用于(测量)对象的量值的计量器。

67:计量是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

68:实验室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标准为(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69:参考标准值在给定组织内,通常具有最高的计量学特性的(测量标准)。

70:现场评审是为了对(提出申请的实验室)是否符合认可准则进行验证所作的一种访问。71: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72:实验室间比对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有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被测物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73:质量手册是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和质量实践的文件。74: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联系的参数,表示合理的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75:溯源性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联系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

76:量值溯源等级图是一种等级顺序的框图,用以表明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与给定量的基准关系。

77:法定计量单位是政府以(法令)的形式,明确规要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的计量单位。78:比对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的同类基准、标准或计量器具之间的量值进行比较,其目的是考核量值的(一致性)。

79:检定的目的是全面检测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是否(合格)。80:一般要求计量标准的准确度是被检者的(1/3---1/10)。81:一般来讲,检定与校准相比包括的内容(更多)。

82:校准也称检校,是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与对应标准复现的量值之间的关系操作,即被校的计量器具与高一级的计量标准相比较,以确定被校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的全部工作。

83:CMA 是(中国计量认证)的英文缩写。

84:有 CMA 标志的检验报告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成果司法鉴定,具有(法律效力)。85:校准结果即可给出被测量的示值,又可以确定示值的(修正值)。

86:检验是按照规定的程序,为了确定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体,物理现象,工艺过程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或性能)的技术操作。

87:实验室应建立和维持程序构成其(质量体系)的所有文件。88: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工程记录属于(技术)记录。89:实验室所有的记录应予以安全保护和(保密)。

90:实验室技术记录应包括负责抽样的人员、从事各项检测和校准的人员和结果校核人员的(标识)。

91:实验室应将原始观察记录、导出数据,开展跟踪审核的足够信息、校准记录、员工记录,以及发出的每份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的副本(按规定的时间保存)。

92:实验室内部审核的周期通常为(6个月)。

93:管理评审是实验室的执行管理层根据预定的日程和程序,定期的对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检测和校准活动进行评审,典型的周期为(12 个月)。

94:在某些技术领域,如(无损检测)中要求从事某些工作的人员持有个人资格证书,实验室有责任满足这些专门人员的持证上岗要求。

95:实验室检测和校准方法的过程并指定(具有足够资源的有资格的)人员进行。96:检测和校准方法的确认通常是(成本)风险和技术可行性之间的一种平衡。97:校准实验室对所有的校准都应具有并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

98:用于检测校准和抽样的设备及其软件应达到要求的(准确度)并符合检测和校准相应的规范要求。

99:用于检测和校准并对结果有影响的每一处设备和软件均应加以唯一性(标识)。

100:实验室应具有安全处臵、运输、存放、使用和有计划维护(测量设备)的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

101:检测和校准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应得到保护以避免发生致使检测和校准结果的(失效)调整。

102:实验室应具有质量控制程序以监控和校准的有效性,所得数据的记录方式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如可行,应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审查。

103:检测结果通常应以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的形式出具,并且应包括客户要求的说明检测或校准结果所必须的和所用的方法要求的(全部信息)。

104:报告和证书的格式应设计为适用于所进行的各种检测和校准(类型)并尽量减小产生的误解或误用的可能性。

105:对于校准实验室设备校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应该确保实验室所进行的校准和测量可溯源到(国际单位制 SI)。

106:校准实验室通过不间断的校准链与相应测量的 SI单位基准相连接,以建立测量标准和测量仪器对(SI)的溯源性。

107:实验室应有校准其参考标准的计划和程序,参考标准应由(能够提供溯源的机构)进行校准。

108:原始记录如果修改,作废数据应画(两条水平线),将正确的数据填在上方。109:原始数据应该集中保管,保管期不少于(2)年。

110:检测结果校核者必须在本领域具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的检测人员担任,且校核量不少于所检测的项目的(5%)。

111:长期不通电的电子仪器,每隔(三个月)应通电一次,每次通电并不少于(半小时)。112:a 为生产者风险,a=1-L(p0),β为消费者风险,一般aβ取值为(0.05;0.01)。113:绝对误差的定义为(测量结果一真值)。

114:当无数次重复性试验后,所获得的平均值为(真值+系统误差)。

115:相对误差是指绝对与被测真值的比值,通常被测真值采用(实际值)代替。116:如指定修约间隔为0.1,相当于将数值修约到

(一)位小数。117:42000,若有 3 个无效零则为 2 位有效位数,应写为(42*103)。118:将50.28修约到个位数的 0.5 个单位得(50.5)。119:实测值为16.5203,报出值为 16.5(+),要求修约到个数位后进行判断,则修约值为(17)。

120:四位数字12.8、3.25、2.153、0.0284相加,结果为(18.23)。121:计算 2162=(4665.6*10)。

122:下例(变异系数)特征更能反应样本数据的波动性。123:采用摆式仪测定沥青混凝土路面,甲、乙两段路的摩擦摆值的算术平均值为56.4、58.6,标准差分别为4.21、4.32,则抗滑稳定性(乙>甲)。

124:(标准差)反应样本的绝对波动情况。

125: 在n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出现了m次,则mn称为事件A的(频率)。126:计量值的概率分布为(正太分布)。

127:对于单边臵信区间,在公路工程检测和评价中,u为(保证率系数),取值与公路等级有关。

128:(精密度)用于描述随机误差。129: 3倍标准差法又称为(拉依达法)。

130:当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大于2倍标准差时,则该测量值应(保留但需存疑)。131:采用3S法确定可疑数据取舍的判定公式({Xi-X平}>3S)。132:格拉布斯法根据(顺序统计量)确定可疑数据的取舍。

133:根据格拉布斯统计量的分布,计算出标准化统计量g在指定显著性水平B下,确定判别可疑的临界值(g≥g0(β,n))。

134:当相关系数r(=±1)时,x和y之间符合直线函数关系,称x与y完全相关。135:绘制直方图,当数据总数为50-100时,确定组数一般为(6-11)组。136: 在数据表达方法中(表格法)是基础。

137:采用图示法表达数据的最大优点是(直观)。

138:(试验检测数据记录)表包括的内容有试验检测项目,内容,试验日期,环境条件,试验仪器检测设备,原始数据,测量数据,结果分析,参加人员和负责人。139:采用图示法绘制曲线时,应顾及绘制的曲线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的平方和)最小。140:采用经验公式表达数据在回归分析中称为(回归方程)。141:经验公式法表达数据的优点是(紧凑扼要)。

142: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表明(最小二乘法)确定的回归方程偏差最小。

143: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是,当所有的测量数据的(偏差的平方和)最小时,所拟合的直线最优。

144:检验所建立经验公式的准确性时,若发现代入的测量数据中的自变量所计算出的函数与实际测量值差别很大,说明(确定的公式基本类型可能有错)。

145: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回归方程Y=ax+b的常数项,正确的计算公式是(b=Lxy/Lxx,a=y平-bx平)。

146: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是(r=Lxy/∫LxxLyy)。

147:相关系数的临界值可以依据(显著性水平β和测量组数 n-2)在表中查出。

实验室对30块混凝土试件进行强度试验,分别测定了其抗压强度R和回弹值N,现建立了R-N的线性回归方程,经计算Lxx=632.47,Lxy=998.46,Lyy=1788.36,相关系数的临界值r(0.05,28)=0.361,检验R-N是相关性(r=0.9388,r>0.361,R-N之间线性相关)。

149:引用误差是相对误差的简便实用形式,在多档或连续刻度的仪表中广泛使用,通常引用误差表示为(引用误差=绝对误差/仪表量程*100%)。

150:某仪表的精确度等级为R,则(引用误差为R%)。151:仪表一般尽可能在满刻度的量程(2/3)使用。152:抽样标准是指抽样检验采用(随机抽样)。

153:从批中抽取的(用于检查的单位产品)成为样本单位。154:样本的定义是(样本的单位全体)。

155: 抽样方案中N为批量,n为批量中随机抽取的样本数,d为抽出样本中不合格品数,c为合格判定数,若(d≤c),则认为该批产品合格。

156:批质量是单个提交检查批的质量,用(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表示。

157: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的定义是批中所有不合格品数总数除以(批量)再乘以100。158:合格判定数定义做出批合格判定判断样本中所允许的(最大不合格品数)。159:抽样程序指使用(抽样方案)判断样批合格与否的过程。

160:某产品的批量 N=10,不合格率 P=0.3,抽检的方案为n=3,c=1 时,合格的接收概率 L(P)=(0.466)。

161:由于抽样检验的随机性,将本来合格的批判断为拒收的概率这是对(生产方)产生不利。162:本来不合格的批,也有可能误判为可接受,将对(使用方)产生不利,该概率称为第2类风险或使用方风险。

二、多项选择题

1:处理因计量器具准确度所引起的纠纷以(国家计量基准器具;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检定的数据为准。

2:生产者对抽查检验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检验结果之日 15 天内向(实施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其上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申请复检。

3: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可以行使下列职权(向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销售活动的情况;对当事人违法的生产销售活动的现场实施检查;查阅、复制当事人的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对不符人身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4: 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应当依照国家规定对准许使用认证标志的产品进行认证后的跟踪检查,对不符合认证标准而使用认证标志的(要求其改正;取消其使用认证标志的资格)。

5:消费者有权就产品质量问题(向产品的生产者查询;向产品的销售者查询;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诉;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申诉)。

6: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证明不实,造成损失的(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可以撤销期检验资格认证资格)。7: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违反规定向社会推荐、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产品经营活动的可以(由其上级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消除影响;违法收入予以没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依法给于行政处分)

8:未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不得拨付工程款;建设单位不得进行竣工验收)。9:监理工程师应该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

1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提供有关的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进入被检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发现有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时责令改正)

11:检测机构等级 是依据(检测机构的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水平;主要试验检测设备的配备情况;检测人员的配备情况;试验检测环境)等基本条件对检测机构进行的能力划分。

12:公路工程检测专业分为(综合类;专项类)。

13: 省质检总站负责(公路工程综合类乙、丙级;水运工程材料类乙、丙级;水运工程结构类乙级;水运工程结构类丙级)的等级评定工作。

14:检测机构可申报上一等级的评定的条件是(已被评为丙级、乙级;被评为丙级、乙级需满一年;具有相应的试验检测业绩)。

15:申 请 公 路 水 运 试 验 检 测 机 构 等 级 评 定,应 向 所 在 地 省 质 检 总 站 提 交 以 下 材 料(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等级评定申请书、申请人法人证书原件及复印件;通过计量认证的应提交计量认证的证书的副本的原件及复印件、检测人员考试合格证书和聘用关系证明文件原件及复印件;所申报的试验检测项目的典型报告(包括模拟报告)及业绩证明;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16: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分为(受理;资格审查;现场评审)。

17;专家评审组应当向质检机构出具现场评审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现场考核评审意见;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分表;现场操作考核项目一览表;两份典型试验检测报告)。

18: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申请书和等级证书由质检总站统一规定格式,等级证书应当注明检测机构从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的(专业;类别;等级;项目范围)。

19:换证复核的重点是(核查检测机构人员、仪器设备、试验检测项目、场所变动情况;试验检测工作开展情况;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执行的情况;违规与投诉情况)。

20:换证复核不合格的,质检机构应当责令其在6 个月内进行整改,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规定条件的检测机构(根据实际达到的试验检测能力条件重新做出评定;注销等级证书)。

21:公路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大型水运、高速公路项目验收、质量鉴定检测质检机构应当委托通过计量认证的并具有(甲级资质;或相应的专项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承担。

22:检测机构应该建立健全档案制度保证(档案齐备;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内容清晰、完整、规范)。

23:质检机构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以下措施(查阅记录、录音、录像和复制与检查相关的事项和资料;发现有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和本办法规定试验检测行为时,责令即时改正或限期整改;进入检测机构的工作场地(包括施工现场)进行抽查)。

24:质检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检测机构有违反本规范行为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列入违规记录并予以公示;不再委托其承担检测业务)。

25:现场总体考核中,评审组成员分别进行专项考核,分为(材料初审时发现的问题;对环境安全防护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实验室总体布局、环境设备管理状况)。

26:按现场评审计划分工,评审组成员分别进行专项考核,分为(材料组;硬件环境组;技术考核组)。

27: 档案材料组通过对档案和内业资料的查阅考核申请人的业绩、检测能力、管理的规范性和人员状况,查阅内容包括(检测人员考试合格证书;所有强制性试验检测项目的原始记录和试验检测报告;试验检测项目适用的标准规范和规程现行有效;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收样、留样和盲样运转记录)。

29:硬件环境组通过现场符合性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逐项核查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运行使用状况申请材料是否符合;仪器设备管理状况,核查仪器设备的购货凭证,使用记录、维修记录、检定校准证书;试验检测场地是否便于集中有效管理;样品的管理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29:现场操作考核方式包括(考核检测人员的实际操作过程;通过提问和问卷,随机抽查检测人员)。

30:质检总站为通过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业务考试工作的组织和监管部门,负责(确定考试大纲建设和考试题库,指导监督各省的考试工作;确定考试合格分数线,组织对检测工程师的考卷评判,核发检测工程师证书;制定有关考试工作管理规定并监督落实,建立并维护考试合格人员的管理数据库)。

31:各省质检机构为本行政区区域内考试工作的组织和实施部门,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考试计划,报质检总站核备;发布试验工程师和试验检测员考试通知,审查报名考试者资格;组织实施考试,负责监考,承担相应的考务工作,组织对检测员的考卷评判;核发检测员证书,负责动态更新和维护考试合格检测人员的管理数据库)。

32;公路检测工程师和检测员考试专业科目包括(材料,公路;桥梁、隧道;交通安全设施、机电工程)。

33:水运检测工程师和检测员考试专业科目包括(材料,结构;地基,基础)。34: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业务考试的方式是(计算机考试;纸质试卷考试)。35:采用纸质考试试卷的应(题库中随机抽取;经专家审查后组成试卷;人工阅卷)。36:参加公路水运工程的考生应向省质检站提供以下材料(公路水运申请表;本人学历、职称及身份证原件;本人学历、职称身份证复印件;近期小两寸标准照片4张)。

37:下列正确说法(考试作弊者当场取消考试成绩,及后续考试资格,当年内不得再次报考;替考、扰乱考场秩序、提供假资料者,取消本次考试资格,两年内不得再次报考)。

38:对已经取得试验检测证书的人员,经查实有弄虚作假骗取考试资格的违规替考的人员(取消其证书资格;2 年内不得再次报考)。

39:实验室管理制度中规定,工作人员不得在恒温室内(喝水;用湿布擦地;吸烟;开启门窗)。

40:实验室需要专柜保管的有(操作手册;原始记录表;说明书)。

41:下列选项中是试验检测中心办公室的岗位职责是(负责安排检测计划,对外签订检测合同;文件的收发及保管;检测报告的发送及登记;样品的收发保管及验后处理)。

42:检测资料室的岗位职责有(保存抽样记录、样品发放记录及处理记录;保管产品技术资料、设计文件、图纸及其他资料;负责保管检测报告,原始记录;保存全部文件及有关产品质量检测的政策法令,法规)。

43:仪器设备室的岗位职责有(制定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周期表并付诸实践;计量标准器具的计量检定及日常维护保养;大型精密仪器值班及日常维护保养;全部实验检测仪器的设备及日常维护及保养等工作)。

44:试验检测中心主任的岗位职责有(主管中心的人事工作及人员培训、考核、提职、晋级;考核各类人员的工作质量;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使之纳入质量管理的轨道;批准经费使用计划,奖金发放计划)。

45:试验机构资质要求检测部门(人员;仪器设备;机构)均应有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46:质检机构负责人应具备的资格(工程师以上职称;具有10年以上的专业工作经验;精通所管辖的业务)。

47:施工企业工地实验室分为(标段实验室;中心拌和站实验站;工点试验点)。

48:计量标准器具管理制度(是质检机构的最高实物标准,只能用于量值传递,必须使用时,须经检测中心领导批准;有仪器设备室专人管理;保存环境必须满足其说明书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操作证书,且使用后应做记录)。

49:计量检测中发现仪器设备损坏应进行维修,维修后的仪器设备应按检定结果贴上(合格(绿);准用(黄);停用(红))标志。

50: 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的评审依据是(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51:认证是第三方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于书面保证(合格证书)。

52:认可是第三方依据程序对(某一机构;个人)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正式承认。53: 实验室间比对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有两个或多个试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被测物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评价)。

54: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保证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使其实施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称为质量管理。

55:质量体系是指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资源)。

56: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目标;承诺)使相关的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

57: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的均匀和很好的确定了的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臵;评价测量方法;给材料赋值的材料和物质)。

58:计量基准是指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艺水平,以最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建立的起来的专门用以(规定;保持;复现物理量计量单位)的特殊量具或仪器装臵。

59:根据计量基准的地位、性质和用途通常分(主基准(一级);副基准(二级);工作基准(三级))。

60:主基准也称原始基准或国家基准,用来(复现;保存)计量单位作为统一全国的计量值的最高依据。

61:计量器具定义为复现量值或测量转换成可直观的指标值或等效信息的(仪器;量具;装臵)。

62:计量标准器具的作用是(检定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

63:计量器具按法律地位分类可分为(社会公用的计量标准;部门使用的计量标准;企事业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

64:计量是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概括起来,计量工作具有(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65: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而进行的(科技;法制;管理)活动。

66:标准不确定度的定义为,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有(A 类;B 类)不确定度评定。

67:溯源性概念中使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联系起来,参考标准通常是(国际计量基准;国家计量基准)。

68:量值溯源要求所有同一特性的测量应满足(测量单位必须一致;实现这个测量单位的科学原理,程序也必须一致)条件。

69:量值传递包括以下(比对;检定;校准)。

70:检定是由(法定计量部门;其他法定授权组织)为确定和保证计量器具是否完全满足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的工作。

71:检定及验证,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法定要求程序,包括(检查;加标记;出具鉴定证书)。

72:量值的传递指的是一个物理量单位的提高各级基准、标准及相应的辅助手段准确地传递到日常工作中所用的(测量仪器;量具)以确保量值统一的过程。

73:有 CMA 标记的检验报告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成果检定;产品性能分析),具有法律效力。

74:要取得CMA认证,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能力测试;可靠性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CMA认证。

75:检测机构计量认证的内容有(计量检定、测试设备性能;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环境和人员的操作技能;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管理制度)。

76: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规定实验室应该依法设立或注册、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证(客观;公正;独立)从事检测或校准活动。

77:实验室应建立实施和维持其活动范围相适应的质量体系,应将其(政策;制度;独立;程序)和指导书制定成文件。78: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应在质量手册中予以规定,总体目标应该以文件的形式写入质量方针,声明质量方针至少包括质量体系目标和(实验室管理层对良好的职业行为和客户提供检测和校准服务质量的承诺;管理层关于实验室服务标准的声明;要求实验室所有与检测和校准活动有关的人员熟悉与之相关的质量文件 并在作中执行这些这些政策和程序;实验室管理层对遵循本标准的承诺)。

79:建立识别质量体系中文件当前的修订状态和分发的控制清单或等同的文件控制程序的目的是(易于查阅;防止使用无效文件;防止使用作废文件)。

80: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所用程序文件应确保(在对实验室有效运作起重要作用的所有作业场所都能得到相应文件的授权版本;定期审查文件,必要时进行修正,以保证持续适用好满足使用的要求;及时地从所有使用和发布处撤除无效或作废的文件或使用其他方法确保防止误用;出于法律或知识保存目的而保留的无效文件,应有适当的标记)。

81:实验室制定的质量体系文件应有唯一性标识,该标识包括(发布日期和修订标识;页码;总页数或表示文件结束的标记;发布机构)

82:标书和合同的评审内容,除有要求实验室应建立和维持评审客户的要求标书合同的程序外,还有(应该保存包括任何重大的变化在内的评审记录;应包括被实验室分包出去的所有工作;对合同的任何偏离均应通知客户;工作开始后如果需要修改合同,应重复进行同样的合同评审,并将所有修改的内容通知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的内容。

83:检测和校准的分包规定,当实验室由于未预料的或程序性的原因需将工作分包时,应分包给合格的分包商,以下属于未预料的或程序性的原因是(工作量;需要更多专业技术;暂不具备能力;通过长期分包代理或特殊协议)。

84:质量记录应包括(来自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报告;纠正措施的记录)。85:记录控制包括(质量记录;技术记录)程序。

86:如可能,实验室对每一项检测或校准的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其目的是(以便识别不确定的影响因素;保证该检测或校准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复现)。

87: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正确的处理(每一错误应该划改,不可擦除掉;将正确值写在旁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签名缩写;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同样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88:对实验室检测报告所含意见及解释负责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培训经验以及所进行的检测方面的足够知识;制造被检测物品、材料、产品等所用的相应的技术知识已使用或使用方法的知识;法规和标准中阐明的通用要求知识;所发现的对有关的物品材料优先使用的偏离程度的了解)。

89:检测和校准的方法应该优先使用(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发布的最新的方法。90:实验室应对(非标准;实验室设计(制定)的;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标准;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进行确认,以证实该方法适应于预期的用途。

91:检测和校准方法的确认可以包括对(抽样;处臵;运输)程序的确认。

9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所需的严密程度取决于(检测方法的要求;客户的要求;据以作出满足某规范决定的窄线)。

93: 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测或校准数据控制时,实验室应确保(由使用者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应被制成足够的详细的文件,并对其适用性进行验证 ;建立并实施数据保护的程序;维护计算机和自动软件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提供保护检测和标准数据完整性所必须的环境和运行条件)。

94: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的检测和校准所要求的所有(抽样;测量;检测)设备。95:出现以下情况的设备应停止使用(曾经过载或处臵不当;给出可疑结果;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

96: 实验室控制下的需要校准的所有设备,只要可行,应该使用标签、编码或其他标识表明其校准状态,包括(上次校准的日期;再次校准的日期;失效日期)。

97: 实验室对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臵应做到(实验室应有用于检测或校准物品的运输、接收、处臵、保护、存储、保留或清理的程序;实验室应该具有检测和校准物品的标识系统;在接收检测或校准物品时,应记录异常情况或对检测或校准方法所述正常条件的偏离;实验室应有程序和适当的设施避免检测或校准物品在存储处臵和准备过程中发生退化丢失或损坏)。

98: 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的有效性,这种监控应有计划并加以评审,包括的内容有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及(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利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99:实验室应(准确;清晰;明确;客观)报告每一项检测校准或一系列的检测或校准的结果,并符合检测或校准方法中规定的要求。

100:结果通常应以(检测报告;校准证书)的形式出具,并且应包括客户要求的说明检测或校准结果所必须的和所用的方法中规定要求。

101:报告和证书的格式应设计为适用于所进行的各种检测或校准类型,并尽量减小产生或误用的可能性,需注意(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的编排尤其是检测校准数据的表达方式,并易于读者理解;表头需尽可能标准化)。

102:当需要对检测结果作出解释时,下列(当测量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客户的指令中有要求;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情况需要在检测报告中列出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声明。

103:如需要对校准结果进行解释时,除应至少列出的要求外,校准证书还应包含的内容有(校准活动中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条件;测量不确定度和符合确定的计量规范或条款的声明;测量可溯源证据)。

104:当包含意见和解释时,实验室应把意见和解释的依据制成文件与检测报告,意见和解释应被清楚标注,且包含的意见和解释可以包括下列(关于结果符合(或不符合)要求声明的意见;合同要求的履行情况;如何使用结果的建议;用于改进的指导意见)。

105: 对检测实验室,当测量无法溯源到 SI单位或与之无关时,与对校准实验室的要求一样,要求测量能够溯源到适当的测量标准,如(有证标准物质;约定方法;协议标准)。

106:下例(样品丢失或损坏;检测方法有误、造成检测结论错误;样品生产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丢失或失密;发生人身伤亡)情况属于检测责任事故。

107:检测事故按经济损失的大小,人身伤亡情况分成(小事故;重事故;重大事故)。108:真值有(理论真值;相对真值;标准真值)。

109:根据误差表示方法的不同,误差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110:(系统误差;过失误差)的误差是可以消除的。

111:误差的来源有(装臵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方法误差)。112:按误差的性质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

113:消除误差可以从以下(改进或选用适宜的测量方法来消除误差;用修正值消除;在测量过程中随时消除)方面来考虑。

114:固定系统误差消除或减弱的方法有(交换抵消法;代替消除法)。115:变化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有(对称测量法;半周期偶数测量法)。116: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量有(极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117:表示数据的集中位臵的特征量有(平均值;中位数)。118:习惯上,通常采用字母(A;B)表示随机事件。119: 样本数据按其性质可分为(计量值;计数值)。

120:质量检测工作中,绘制直方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图的形状(判断质量是否稳定;质量分布状态是否正常;预测不合格率)。

121:直方图在质量控制中的用途主要有(估计可能出现的不合格率;考察工序能力;判断质量分布状态;判断施工能力)。

122:概率分布曲线的形式很多,在公路质量检测和评价中,常用的分布有(正态分布;t 分布)。

123:下列(强度;长度;质量)检测数据属于计量数据。

124:常用的可疑的数据的取舍方法主要有(3 倍标准差法;肖维纳特法;格拉布斯法)。125: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可采用(3 倍标准差法;肖维纳特法;格拉布斯法;狄克逊法)。126:测量数据常用的表达方法(表格法;图示法;经验公式法)。

127:如果某一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 r 小于临界值 r(β,n-2),下列说法(说明试验的误差可能很大;说明回归方程的函数类型可能不正确)成立。

128:肖维纳特法虽然改善了拉依达法,但存在着(当n--≦时,肖维纳特系数kn--≦,此时所有的异常值都无法舍弃;肖维纳特系数与臵信水平之间无明确的关系)问题。

129:格拉布斯法判定可疑数据取舍,需要从以下(标准化顺序统计量;判别可疑数据的临界值;显著性水平;测量组数)参数。

130:绘制直方图需要分析和整理数据,应确定与绘制直方图相关的(最大值;最小值;极差)特征值。

131:常用数据的表格有(试验检测数据记录表;试验检测结果表)。

132:图示法的基本要点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图形时,以横坐标为自变量,以纵坐标为相应的函数;坐标纸的大小与分度的选择应与测量数据的精度相适应;坐标轴应注明分度值的有效数字、名称单位,必要时要标明试验条件,文字书写的方向与相应的坐标轴平行;曲线应平滑,不能用折线绘制)。

133:将双曲线 1/y=a+b*1/x 化直,需要作(Y’=1/Y;X’= 1/X)变换。

134: 经验公式法中的常数,一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端直法;最小二乘法;平均法;图解法)。

135:相对误差分为(相对真误差;示值误差;引用误差)。

136:引用误差在多档或连续刻度的仪表中广泛应用,其目的是(为减少误差计算麻烦;为划分正确度等级的方便)。

137:适用于公路工程的随机取样的方法有(分层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

138:路基路面现场随机取样的方法主要包括(测定区间(或断面)确定方法;测点位臵确定方法)。

139:路基路面现场确定测定区间或断面,首先需要选择检测的路段,它可以是(路线全程;一个作业段;一天完成的路段)。

140:一个抽样方案中应该有(样本大小;合格判定数)。

141:依据抽样检验评定原理,公路工程也按合格率计分,但对(压实度;弯沉值;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路面结构层厚度)应采用数理统计法计分。

142:质量检验按检验数量分类有(全数检验;抽样检验)。143:按检验人员分,质量检验可分为(自检;互检;专检)。

144:抽样检测可以按照(检验特性值的属性;抽样方案制定的原理;检验次数)进行分类。145:按抽样方案制定的原理分类,抽样检验可分为(标准型抽样方案;挑选型抽样方案;连续生产型方案;调整型抽样方案)。

146:按检验次数分类,抽样检验可分为(一次抽样方案;二次抽样方案;多次抽样方案)。147:一次抽样方案有(样本大小;不合格判定数;合格判定数)。

三、判断题

1: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2: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地方不得另行重复抽查,上级监督抽查的产品,下级可以另行复抽查。(×)

3:省级以上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臵检验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检验机构,对产品是否符合标准化进行检验。(√)

4: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5: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组织稽查特派员,对国家出资的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监督检查。(×)

6:县级以上地方产品质量监督在本行政区内可以组织监督检查。(√)7: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或授权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行业认证机构、进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8: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抽查的样品应当在市场上或者企业成品仓库内的待销产品中任意抽取(×)

9: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规定综合甲级持有试验检测人员证书的总人数不得少于 28 人,持有试验检测工程师的人数不得少于 12 人。(√)

10:评审专家由有质检机构从报名的专家库中抽签选取,与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不得进入专家评审组。(×)

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需要设臵计量监督员。(√)

12:建设部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规定,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的 2%以上4%以下的罚款。(√)

13:检测机构等级评定:公路工程综合类与水运工程材料类各设 4 个等级。(×)14: 质检机构的评定结果,应当通过交通主管部门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 天。(√)

15:等级证书有效期为10年。(×)

16:等级证书有效期满,检测机构应提前6个月向原发证机构提出换证申请(×)17: 在申请等级评定时,即使已经提交过并且没有发生变化的材料也必须重新提交。(×)18:换证复核以专家现场评审为主。(×)

19:现场评审所抽查的试验检测项目原则上应当覆盖申请人所申请的试验检测各大项目,抽取的具体参数应当通过抽签决定。(√)

20:换证复核合格的,予以换发新的等级证书,不合格的,质检机构应当责令其在6个月 内进行整改,整改期内不得承担质量评定和工程验收的试验检测业务(√)

21:检测机构名称、地址、法人代表或者机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之日起3个月内到原发证质检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22:等级证书遗失或者污损的,可以向原发证机构申请补发。(√)23:对于特殊情况,等级证书可以临时借用。(×)

24:取得等级证书的检测机构,可以设立工地临时实验室。(√)25: 检测机构依据合同承担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业务,当工作范围太大时可以按规定转包。(×)

26:试验检测报告可以由试验检测员审核,签发。(×)27: 实际能力达不到等级证书能力等级的检测机构,质检机构应当给予注销等级证书的处分。(×)

28:重新评定的等级低于原来评定等级的,检测机构一年内不得申报等级。(√)29:被注销等级的检测机构,2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30:违反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被注销考试合格证书的检测人员1年内不得再次参加考试。(×)

31:省级质检站负责公路工程综合类甲级,公路工程专项类和水运工程材料类及结构类甲级的等级评定工作。(×)

32:质监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活动监督检测制度,对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查处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33:质监总站不定期的开展全国检测机构的比对试验。(√)34:公路工程和水运工程检测员考试设有公共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

35:在公路工程和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考试中,试验检测工程师应当通过公共基础和任意一门专业科目的考试(√)。

36:在公路工程和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考试中,从事试验检测工作两年以上且具有相关专业的高级职称的考生可免试公共基础科目。(√)

37:省质监站根据当地报名的情况拟定考试计划,在统一的时间内组织集中考试。(√)38:考试作弊者取消当场考试成绩及后续考试资格,并且1年内不得再次报考。(×)39:省质监站将获得检测人员证书者纳入检测人员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40:要求试验检测员应当通过任意一门专业科目的考试。(√)41:带电作业应由3人以上操作,并且在地面采取绝缘措施。(×)

42:如果计量器具准确度引起纠纷,以国家计量基准器具或社会公用计量基准器具检定的数据为准。(√)

43:生产者、销售者对抽查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验结果之日30日内向实施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及其上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申请复检,由受理复检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作出复检结论。(×)

44: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应当依照国家规定对准许使用认证标志的产品进行认证后的跟踪检查,对不符合认证标准而使用认证标志的,应取消其使用资格,并要求其改正。(√)

45:对产品质量的问题,消费者只能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申诉。(×)

46: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或者不实的,造成重大损失的,撤销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

47:未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48: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监理规范要求,采取不定期抽查的形式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4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履行检查职责时,有权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提供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

50:检测机构等级主要是依据试验检测设备的配备情况对检测机构进行的能力划分。(×)51:省质监站负责乙丙级的等级评定工作。(×)

52:检测机构可申报上一等级的评定的条件是:已被评为丙乙级;被评为丙乙级需满一年,具有相应的试验检测业绩。(√)

53: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分为初审和现场评审。(×)54:核查检测机构人员、仪器设备试验检测项目场所的变动情况是换证复核的重点内容。(×)

55:公路水运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大型水运工程项目和高速公路项目验收的质量鉴定检测,质监机构应当委托通过计量认证并且具有甲级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

56:按现场评审计划分工,评审组人员分别进入材料组、硬件环境组、技术考核组。(√)57:按现场操作考核包括考核检测人员的实际操作过程和通过提问和问卷随机抽查检测人员两种方式。(√)

58:公路水运试验检测考试中对于考试作弊者,取消当场考试成绩及后续考试资格,当年内不得再次报考。(√)

59:对已经取得试验检测人员证书的人员,经查实有弄虚作假骗取考试资格的,违规替考等违反考试纪律的人员将取消其证书资格,并在 2 年内不得再次报考。(√)

60:实验室需要专柜保存的有:操作手册和原始记录。(×)

61:计量基准是利用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艺水平,以最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建立起来的专门用以规定保持和复现物理量计量单位的特殊量具或仪器装臵等。(√)

62: 根据基准的地位,性质和用途,通常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4个基准。(×)63:副基准直接或间接与国家基准比对,地位仅次于国家基准,但不能代替国家基准使用。(×)

64:基准本身正好等于一个计量单位。(×)65:主基准,副基准和工作基准都必须经国家批准。(√)

66:工作基准的目的是不使主副基准因频繁使用而丧失原有的准确度。(√)67:计量标准器具按等级分类为 1 级、2 级、3 级标准砝码。(×)

68: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是指省级以上的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建立的作为统一本地区量值依据并对社会实施计量监督具有公正作用的各项计量标准。(×)

69:部门使用的计量标准是省级以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建立的统一本地区量值的依据的各项计量标准。(√)

70:认证是权威机构对某一机构或个人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正式承认。(×)71:实验室评审是为了评价、校准实验室是否符合规定的实验室认可准则而进行的一种检查。(√)72:现场评审是为了对提出申请的实验室是否符合认可准则进行现场验证所作的一种访问。(√)

73: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综合水平的一种方法。(×)74: 单个或一组人员,依据测量结果,知识经验文献和其他方面的信息提供见解和作出解释,称为质量控制。(×)

75: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

76:质量管理指确定质量方针,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77:质量保证是指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78:程序,即程序文件,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79:纠正指返修,返工或调整,涉及对现有的不合格所进行的处臵。(√)80:程序也称为过程,是指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81:量值溯源指自上而下通过不间断的校准而构成的溯源体系。(×)82:SI 基本单位为: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热力学温度(开)、物质的量(摩尔)、发光强度(坎)等7个单位。(√)

83: SI是国际单位的通用符号,目前国际单位制为 7 个基本单位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其单位符号分别为m、kg、s、A、K、mol、cd。(√)

84:我国选定了若干非SI单位与SI单位在一起,作为国家的法定计量单位,他们具有不同的地位。(×)

85:溯源性是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这里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家计量标准。(√)

86:计量是现代度衡量,计量比度衡量更确切、更广泛、更科学。(√)

87:公认约定或法定的计量单位、计量器具、计量人员、计量检定系统、检定规程等是保证计量值准确一致的基础和依据。(√)

88:计量检定系统即量值传递系统。(√)89:溯源性是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90:比对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的同类基准、标准或计量工作、计量器具之间的量值所进行的比较,其目的是考核量值的误差。(×)

91:检定是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与对应标准复现的量值之间的关系操作,即被校的计量器具与高一等级的计量标准相比较,以确定被校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的全部工作。(×)

92:校准不具备法制性,是企业自愿溯源行为,检定具有法制性,属于计量管理范畴。(√)93:校准主要是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检定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的全面评定,其结论是合格(或不合格)。(√)

94: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以自行规定,检定的依据是检定规程,任何企业和其他实体是无权制定检定规程的。(√)

95:校准和检定一样,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96:校准结果通常是发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果合格的发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发不合格通知。(√)

97:量值的跟踪是指测量仪器制造完毕,必须按规定等级的标准逐级进行校准,同样,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按法定规程定期由上级计量部门进行检定,并发给检定证书。没有或失效的,该仪器的精度及测量结果只能作为参考。(√)

98:所有对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及其他各类实验室必须取得中国计量认证,即CMA 认证。(√)

99:凡属省级以上的检测机构,才能够从事检测检验工作,并允许在检验报告上使用CMA 标记。(×)100:实验室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准则有组织和管理,质量体系审核人员、设施,环境,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量值溯源和校准,检验方法,检验样品的处臵,记录证书和报告、检验的分包等 13 个要素组成。(√)

101:校准实验室即可以是从事实验室校准工作的实验室,也可以是从事检验工作的实验室。(×)

102:有证标准物质是附有证书的参考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用建立的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测量单位。(√)

103: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文件编制、审核 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的控制 程序,确保文件现行有效(√)

104:质量手册应该包括或注明含技术程序在内的支持性程序,并概述质量体系中所用文件的构架,应界定技术管理层和质量主管的作用和责任,包括确保遵循本标准的责任。(√)

105:实验室以控制其构成其质量体系的而建立和维持的程序文件必须由内部制定。(×)106:凡作为质量体系组成部分发给实验室人员所有的文件,在发布之前应由授权人员审查并批准使用。(√)

107:如果实验室的文件控制制度允许在文件再版之前对文件进行手写修改,则应该确定修改的程序和权限,修改之处应该有清晰的标注,签名缩写并注明日期,并尽快发布。(√)

108:对实验室能力的评审,应证实实验室具备了必要的物力,人力信息资源,且实验室人员对所从事的检测和校准具有必要的技能和专业技术,---为客户提供检测和校准服务的合同,可以是书面的或口头的协议。(×)

109:实验室由于某些原因需要将工作分包时,应就其所有分包方的工作对客户负责。(×)110:实验室应对纠正措施的结果进行监控,以确保所采取的纠正活动是有效的。(√)111:实验室应建立和维持识别收集索引存取,存放。维护和清理质量记录的程序。(×)112:实验室所有记录应清晰明了,并以书面文件存放好,保存在具有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等适宜环境的设施中,应规定记录的保存期。(×)

113:实验室应有程序来保护和备份所有存放形式存储的记录,并防止未经授权的浸入或修改。(√)

114:实验室开展跟踪审核的信息记录、校准记录、员工记录均属质量记录。(×)115:技术记录时进行检测和校准所得的数据和信息的积累,他们表明检测和校准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或规定的过程参数。(√)

116:技术记录可包括:表格、合同、工作单、工作手册、核查表、工作笔记、控制图、外部和内部的检测报告及校准证书、客户信函,文件和反馈。(√)

117: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每一错误应划改,不可擦涂掉、以免字迹模糊或消失,并将正确值写在旁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签名缩写。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118:决定实验室检测和校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人员、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设备、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臵。(×)

119:实验室应使用适合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所有检测和校准,包括被检测和校准物品的抽样、处理、运输、存储和准备。适当时还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和分析检测,和校准数据的统计技术。(√)

120:实验室选择检测和校准的方法,必须使用以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最新的方法。(×)121:实验室应对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设计的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进行确认,以证实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的用途。(×)

122:在某些情况下,检测方法性质会妨碍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严密的计量学和统计学上的有效计算,这种情况下,实验室至少应努力找出不确定度的所有分量且作出合理评定。并确保结果的表达方式不会对不确定度造成错觉。(√)

123: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通常不考虑被检测和校准物品预计的长期性能。(√)124:构成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的方面有,所用的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方法和设备、环境条件、被检测或校准物品的性能和状态以及操作人员等。(√)125:应保存对检测物品或校准具有重要影响的每一设备软件的记录,所有校准报告和证书的日期结果及复印件设备调整验收准则和下次校准的预定日期设备维护计划以及已进行维护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

126:对停止使用的设备应隔离以防止误用,或加帖标签标记以清楚的表明该设备已经停用,直至修复并通过校准或检测表明能正常工作为止。(√)

127:由于某些原因,若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返回后仍可以正常使用。(×)128: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实验室应有程序确保其所有备份(例如计算机软件中的备份)得到正确的更新。(√)

129:实验室应具有检测和校准物品的标识系统,物品在实验室的整个期间应保留该标识。(√)

130:当对物品是否适合于检测或校准存在疑问时,或当物品不符合所提供的描述,或对所要检测或校准规定得不够详尽时,实验室应该在工作之前询问客户,得到进一步的说法,并记录下讨论的内容。(√)

131:检测结果只能以书面报告或校准证书的形式发布。(×)

132:除非实验室有充分的理由,否则每份报告或校准证书至少应包括下列信息:标题;实验室的名称或地址;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的唯一性标识等。(×)

133:当需要对检测结果作出解释时,除应至少列出的要求外,检测报告中还应包括下列内容:对检测方法偏离增添检测,或删节以及特殊检测条件的信息。(×)

134: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报告结果时应注意,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的硬拷贝也需有页码和总页数,实验室作出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建议,不得部分复制和全文复制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的声明。(×)

135:当需要对检测结果作出解释时,对含抽样结果在内的检测报告,除应列出的要求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抽样日期、抽取的物质、材料或产品的清晰标识。(√)

136:许多情况下,实验室的检测报告通过与客户对话来传达意见和解释也许更为恰当,这种形式简单方便无需记录。(×)

137:当检测报告包含了有分包方所出具的检测结果时,这些结果应予清晰标明,分包方应以书面或电子方式报告结果。(√)

138:某些校准目前尚不能严格按照SI单位进行溯源,这种情况下校准应通过建立对适当测量标准的溯源来提供测量标准的可信度。(√)

139:实验室检测的参考标准在调整之后均应校准。(×)

140:检测事故发生后3天内,由中心负责人主持召开事故分析会,对事故的直接责任者作出处理。(×)

141:真值,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被测量客观存在的实际值,因此,通过精密的测量可以得到。(×)

142:测量数据误差的来源有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143: 在误差分析中,样本平均值与总体平均值误差越大,则准确度越低。(√)

144:相对误差通常以百分数表示,虽然能够表示误差的大小和方向,但不能表示测量的精密程度,因此,通常采用绝对误差表示测量误差。(×)

145:当测量所得的绝对误差相同时,测量的量大者精度高。(√)

146:系统误差可以消除,过失误差明显的歪曲实验结果,可以利用一定的准则从测得数据中剔除,因此,在误差分析中只考虑随机误差即可。(×)

147:随机误差出现的误差数值和正负号没有明显的规律,但完全可以掌握这种误差的统计规律,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已获得可靠的测量结果。(√)

148:系统误差有一定的规律,容易识别并可通过试验或用分析方法掌握其变化规律在测量结果中加以修正。(√)

149:人们通常采用的消除误差的方法是用来消除系统误差。(√)150:将:830修约到百位数0.2单位,得820.(×)151:将:1158修约到百位数,得12*102。(√)152: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为5,而右面无数字或皆为0时,应进一。(×)

153:修约:13.465,修约间隔为1,正确的做法是13.465——13.46——13.5——14(×)154: 修约值报出值15.5(-),到个数位后进行判定,修约值为15。(√)155:在测量或计量中取有效数字的位数的准则是对不需要标明误差的数据,其有效位数应取到最末一位数字为可以数字,对需要标明误差的数据,其有效位数应取到与误差同一数量级。(√)

156:测量数据:0.005020的有效位数有2位。(×)157:在数据的修约规则中,0为多余数字。(×)158:三位数字:2.5、3.88、0.357 相加结果为 6.42,结果中第二位小数称为安全数字。(√)159:乘积 4.231*0.02*1.5672=0.13262。(×)160: 对数运算,结果所取对数位数应比真数的有效位数字位数多一位。(×)161:表示精度一般取一位有效数字已足够了,最多取两位有效数字。(√)

162:在所有的计算中,常数 e ∏和因子∫2 等数值的有效位数可认为无限制,需要几位就取几位。(√)

163: 在质量检验中,总体的标差一般不宜求得,通常采取样本的标准差。(√)

164:极差可以反应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计算十分简单,但由于没有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仅适用于样本的数量较小,一般n<10情况。(√)

165:样本的平均值即为真值。(×)

166:随机现象的每一种表现或结果称为随机事件。(√)167: 随机事件的频率和概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通常的情况下,通过大量的反复试验把其频率视作概率的近似值。(√)

168:一组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越大,标准差就越大,其均值与总体均值的偏差就越大。(×)169:绘制直方图的步骤为收集数据-数据分析与整理、确定组数、确定组界值-统计频率-绘制直方图。(×)

170:绘制直方图的过程中,确定的组界值应与原始数据的精度一样。(×)

171:正太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总体标准差δ愈大,曲线低而宽,随机变量在平均值 u 附近出现的密度愈小,总体偏差δ愈小。(√)

172: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是一个概念。(×)

173:如果测试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高,则其精确度高,这也是我们在检测工作中力求达到的目标。(√)

174:肖维纳特法是根据顺序统计量来确定可疑数据的取舍。(×)175:一元非线性回归可以用过坐标变换转化成线性回归问题来处理。(√)176:只要是规范给定的经验公式,就能广泛地适用于任何实体工程而无需怀疑。(×)177: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之前,应首先主观判断去掉那些不理想的数据。(×)178:采用3S进行数据的取舍,当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大于2S时,则该测量值保留,但需存疑,即使在生产,施工或试验中发现存疑数据变异时,仍不能舍弃。(×)

179:采用经验公式法建立公式的步骤,绘制曲线-分析曲线—确定公式的基本形式=曲线化直-确定公式中的常数-检验确定的公式的准确性。(√)

180:采用图书法绘制的曲线,应使曲线两边的点数接近与相等。(√)181:根据测点绘制曲线时,应将测定用折线连接成较光滑的曲线。(×)

182:相关系数r是描述回归方程线性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r越接近1x和y之间的线性关系越好。(×)

183:在一般的工程测量中,真值也可以用测量值代替,这时,相对误差称为示值相对误差。(√)

184:引用误差=Δx/Xb,为基准值或基值,称为引用值,可以是仪表的量程也可以是测量的Xb下限或其他值。(√)

185:引用误差是相对误差的简便使用形式,在多档或连续刻度的仪表中广泛应用。(×)186:批量是指批中所包含的单位产品数,通常以 N 表示。(√)

187:按随机取样的方法确定被检测的路基横断面时,不用随机数表中C 列中的数。(√)188:从批中抽取的单位产品称为样本单位。(×)

189:样本中所包含的样本单位称为样本大小,通常用 n 表示。(×)

190:抽样方案中 N 为批量中随机抽取的样本数,d 为抽出样本中不合格的品数,c 为不合格判定,数若 d≥c 则认为该批产品不合格,应拒绝接受。(×)

191: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的单位产品,称为不合格品。(√)192:为判断每个提交检查批次的批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所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查,称为逐批检查。(×)

193:回归判定数和不合格的判定数,或合格判定数系列和不合格判定数系列 结合在一起,称为判定组数。(√)

194:样本大小系列和判定数组结合在一起,称为抽样方案。(√)195:质量检验按性质可分为验收检验和生产检验两大类。(√)

196:按检验特性值的属性分类,抽样检验分为计数抽样方案和计量抽样方案。(√)197:P0 为接收上限,P1 为拒绝下限,对 P≤P0的产品批次尽可能高的概率接收,对 P≥P1 的产品批次尽可能高的概率拒收,P0、P1可由供需双方协商。(√)

第五篇: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院专业课期末20 12 —2013 学年 2 学期

专业 物流、工商管理 年级

大三 考试科目 公共关系学 授课教师 张宝辉

没有填空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2分)

 在美国享有“公共关系圣经”美誉的书是指(A) A.《有效的公共关系》 B 《公共第一广告第二》 C 《舆论》 D 《公共关系学》  斯科特·卡特里普等人在《有效的公共关系》中,提出的模式是(A) A 双向对称 B 循环沟通 C 双向合作 D 沟通管理  创建公共关系学科的是(B)

 A 斯科特·卡特里普 B 爱德华·伯尼斯 C 艾维·李 D 巴纳姆  公共关系中的IMC是指(A)

 整合营销传播 B.整合营销策划 C.创意新颖传播 D.创意新颖策划  CIS的核心是建立企业的(B)

 生产式市场运作机制 B.文化式市场运作机制  C.经营式市场运作机制 D.管理式市场运作机制  在CIS的构成要素中,具有指导作用的是(A) MIS B.BIS C.VIS D.IMC  在CIS的构成要素中,表现为管理制度的是(D) A.IMC B.MIS C.VIS D.BIS 

5、促销活动的对象包括(C)。 A.合作者B、竞争者 C、消费者 

6、促销的英文简称为(D)。 A,CS B,POP C,CIS D,SP 

7、虚拟促销工具主要表现为(A)。

 A、活动

B、事件

C、宣传

D、媒体

8、危机事件调查,不同于一般调查,在方法上强调灵活性和(D)。 A.持续性 B.严谨性 C.系统性 D.快速性 

9、事故性危机的实质是(C)。

 A.传播不及时 B.遭遇自然灾害  C.侵害公众利益 D.他人违反经营 

10、在日本,荷花用于(C)。

 A.接待 B.拜访 C.祭奠 D.欢送  政府公众的特点是(D)

 双重性 B.准自家人 C.跨文化性 D.权威性  下列公众中,公共关系的重点对象是(C)

 非公众 B.潜在公众 C.知晓公众 D.行为公众  没有国界的媒体(B)

 报纸 B.互联网 C.电视 D.杂志 

11、“大象”在英国除了表示为一种动物外,其文化涵义是(D)。 A.智慧 B.力量 C.忠诚 D.蠢笨

12、就市场意义而言,企业开展公共关系服务具有特殊的(C)。 A.教育功能 B.精神文明功能 C.扩容功能 D.沟通功能 

13、售中服务的理想境界是(D)。

      A.随意服务 B.智能服务 C.适度服务 D.优质服务

14、把关人之所以选择不同的传播行为,主要是出自于自己的(C)A.职业身份B.职业道德C.预存立场D.政治觉悟

15、把公众视为信息加工主体的传播理论是(B)A.拉斯韦尔五W模式

B.公众选择三S理论 C.沉默螺旋理论

D.把关人理论

16、人际交往活动的基本动机是谋求(A)。

 A、平等互利 B、自身利益 C、娱乐高兴 D、感情寄托

17、爱德华·霍尔认为适于朋友、熟人相处的交往间距是(C)

 A.15厘米 B.15--20厘米 C.45--120厘米 D.120--210厘米

18、艾伯特美瑞指出,人际交往时,一条信息传递的全部效果中,体态语言所占的比重是(D)

 A.25% B.35% C.45% D.55% 

19、围绕公共关系活动核心概念,明确公共关系活动的中心思想、主题基调、核心内容的思维过程是(B)。

 20、核心产品形象包括产品的功能形象和(B)。 质量形象 B.利益形象 C工艺形象 D.品味形象 

21、臭名昭著的品牌,其基本情形是(B)。 知名度高、美誉度高、首选度高  B.知名度高、美誉度低、首选度低

 C.知名度低、美誉度高、首选度高  D知名度高、美誉度高、首选度低.

22、政府公众的特点是(D)

 双重性 B.准自家人 C.跨文化性 D.权威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就是社会组织自觉的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有计划、有目标、持续地开展各种活动,使社会组织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和互惠互利,以便塑造良好形象的管理工作。

2)受害性危机: 受害性危机是指他人未经许可假冒企业的包装式样、商标、名义推销伪劣产品,致使企业形象受到损害的危机。3)公共性危机公众: 公共性危机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危机事件。4)公共关系文化元素: 5)公共关系文化品位 6)跨文化传播

7)品牌形象:是指公众对企业商品品牌和服务品牌的认知和评价状况,即企业品牌为多大范围内的公众所知晓和喜爱。

8)

语言感化策略:就是有意识地强化性运用友善、和蔼的体态语言和口头、书面语言,来感化公众,赢得公众的信任与好感。

9)

情感交流策略:就是公共关系人员主动投入情感,有意识地进行情感投资,积极开展情

感交流,并诱导公众给于情感回报,形成双向性的情感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10)公共关系定位:公共关系定位就是运用市场营销的细分原理,根据商品特性和商品文化,在公众心目中为社会组织的品牌形象确定特定位置的过程。

11)公共关系礼仪:是公共关系人员在履行公共关系职责中应该遵循的礼敬对方的规范。12)把关人:把关人,又称守门人,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和“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一般只记者和编辑。

13)公共关系服务:公共关系服务具有特殊性,指的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良好形象,基于道德文化和商业文化要求而为公众提供相关帮助的活动。14)公共关系危机;关公关系危机是指社会组织在经营管理中由于内外各种因素而引发的、对企业经营活动和商业形象产生否定性评价甚至带来批评性舆论的事件。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24分) CIS的基本要素包括(ACE)

 MIS B.HIS C.BIS D.RIS E.VIS  CIS的心理机制表现在(BD)

 改善情绪 B.强化记忆 C.刺激需要 D.引发联想 E.引导动机  CIS的特点有(ABCDE)

 A.差异性 B.规范性 C.一致性 D.美学性 E.文化性 

4、在公共关系危机过程中,企业面临的问题有(ACDE) A.顾客利益问题 B.技术落后问题 C.心理矛盾问题  D.社会舆论问题 E.工作改进问题

5、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策略有(ABCD)

 A.利益倾斜策略 B.情谊联谊策略 C.如实宣传策略  D.亡羊补牢策略 E.法律诉讼策略 

6、根据时间,文化分为(DE)。

 A.古代儒家文化 B.近代科技文化 C.现代网络文化 D.历史传统文化 E.现实大众文化

7、文化对公众行为的调控、规范效能表现(ACE)。

 A.思维定势作用 B.理论教育作用 C.行为指令作用 D.经验共享作用 E.模式参照作用

8、公关关系服务的管理包括(ABCDE)。

 A.服务教育B.服务规划C.服务管理D.服务培训E.服务竞赛 

9、公众选择三S理论是指(BDE)

 A.选择性体验B.选择性注意C.选择性消费D.选择性理解E.选择性记忆 

现代公共关系的理论基础是(BC)

 A 推销理论 B 市场营销理论 C 社会营销理论 D 促销理论 E 策划理论  大众传播媒体的特殊功效表现为(BE)

 A 选择报道角度 B 授予地位 C 传递信息 D 制造舆论 E 确定议程

10、从运作角度看,整合营销传播的要求包括(ABDE)

 A.目标一元化B.营销传播活动一体化C.全球价格一元化D.广告宣传一元化E.信息符号一元化 

11、人际交往应该遵循的客观规律包括(ABCDE)。

 A、吸引接近规律 B、趋同离异规律 C、互需互酬规律  D、交往深化规律 E、交互中和规律          

12、做好公共关系接待工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有(ABDE)

A.诚实和蔼 B.文明热情 C.亲疏有别 D.自然大方 E.情真意挚

13、公共关系人员的形体形象指标包括(ABCDE)A.容姿 B.站立 C.行走 D.坐姿 E.间距美 CIS的基本要素包括(ACE)

MIS B.HIS C.BIS D.RIS E.VIS CIS的心理机制表现在(BD)

改善情绪 B.强化记忆 C.刺激需要 D.引发联想 E.引导动机 CIS的特点有(ABCDE)

A.差异性 B.规范性 C.一致性 D.美学性 E.文化性

14、公共关系目标策划应该符合(ABCDE)。

 A、企业发展战略策划 B、企业形象定位要求 C、产品定位 D、公众状况 E、企业发展的要求

15、产品形象包括(ABE)。

 核心产品形象 B.形式产品形象 C.功能产品形象  D.外延产品形象 E.附加产品形象

16、知名度涉及的知晓对象包括企业(ABCDE)。

 名称 B.地理位置 C.行业归属 D.领导者 E.典故

四、简答题(每题2.5分,共10分)1.简述品牌形象的价值效应。

答:资产增值效能、关系构建功能、激励功能、促销功能、扩张功能

2.如何提高公共关系宣传文案的鼓动性?

答:第一,文案立意准确鲜明,要切合公众需要的主题,从根本上引导公众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

第二,宣传用词尤其是标题、标语、口号方面的用词,要富有动作色彩,借用祈使句的形式,直接诱发公众的参与心态和协作意识。第三,善于制造意境、梦想。

第四,善于运用心理策划技巧,借助人们的逆反心理、名人效应等,强化宣传文案的鼓动性和有效性。

3.赞美公众时应注意哪些要求? 答:①讲究赞美的针对性 ②讲究赞美的真诚性 ③注意赞美的可信性 ④注意赞美的流畅性

⑤注意赞美的亲切感 ⑥注意赞美的专注性 ⑦注意赞美的平凡性

4、简述整合营销传播的涵义

答:整合营销传播,即IMC理念。从本质上讲,IMC就是通过传播手段的整合,达到关系利益者的整合,进而实现企业内外关系的整合,最终进入企业与社会协调、互动发展的境界。从现实角度讲,IMC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建立顾客资料库,分析顾客的特性,综合、协调的运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手段,连续传递本质上一致的信息,积极与顾客沟通,建立顾客和品牌的互利关系,强化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从运作就角度看,整合营销传播就是将与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目标和活动一元化,包括目标、营销传播活动、广告宣传、信息符号的一元化。IMC 的核心内容就是顾客中心论、媒体组合化、信息一元化、符号特色化和品牌忠诚度,其目标就是建立良好互利的社会关系。

五、论述、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曲阜师范大学CIS分析(200字左右)答:

一、曲阜师范大学MI 1.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3.师资力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4.教学方针:学校坚持“质量为核心,特色创优势,创新求发展”的发展战略

5.企业目标 :同心同德、再接再厉加快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中国孔子大学!6.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形成了“‘全程化导师制’教学实践模式”和“‘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生产实践模式”。

二、曲师的BI(一)企业内部行为识别 1.组织结构:曲阜校区,日照校区

2.员工行为规范: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包括军训、一日生活制度、内务卫生制度、学生风纪、会操检阅、升旗仪式、考勤等内容

3.教师培训体系:高校教育岗前培训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4.员工福利制度

(二)外部行为识别系统

1.公共关系:校企合作 资源共享 共同发展

2.文化性活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宿舍(社区)文化艺术节、心理健康月等校园文化活动,实施了素质拓展系列活动、“挑战杯”系列大赛、公益活动:“一千零一夜”社会公益活动;“同呼吸,共奋斗”环保公益活动;“绿色梦,我先行”环保公益;等多项公益活动。

3.宣传方式: 曲阜师范大学宣传片;曲阜师范大学网站;曲阜师范大学学团工作信息宣传中心网站及人人网;曲阜师范大学招生办网站;曲阜师范大学教务处网站及其他知名网站。

三、曲师大的VI 1.校徽释义 【作者】:美术学院副教授宋润民

标志整体造型为圆形,圆形有三层寓意——“至善”“和谐”“学无止境”。标志中心图形是一个“木铎”的造型,元素的运用寓意曲阜师大将以夫子之道,仁者之心给学生以孜孜教诲。“木铎”上镌刻着二人对坐论学。寓意曲阜师大将秉承孔子的教育思想,以中国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来浸润学生心灵。【1955】:为学校建校时间。

2.曲阜师范大学标准校名 【曲阜师范大学】:采用毛体集字。【整体设计】:色调庄重、古朴典雅,重点突出师范学校“木铎”和儒家“仁”等核心元素,不失为上乘之作。

3.曲师外刊设计

曲师学报,齐鲁学刊,中学数学杂志

4.曲师标志性建筑:

曲师大校门——曲阜校区,曲师大校门——日照校区,孔子雕像 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校徽,曲师校训

5.曲师用品设计:

毕业证书,录取通知书

2、试述公共关系发展的新态势。答:

1公共关系职责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公共关系理解的深入,公共关系的职责正在发生蜕变,由纯粹的接待应酬发展以协调关系、苏州形象为核心的系列职责,强调复合效应。2,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

当前,公共关系的理论基础正在由推销理论发展为市场营销,并向社会营销模式过渡,强调社会效应。

3,公共关系操作程式的发展

公共关系操作程式正在由早期的“小作坊式生产”发展为战略化,整体化,系列化策略,强调规模效应。

4,公共关系宣传中心内容的发展

公共关系宣传的中心内容由早期只注重商品信息而发展为突出企业形象,附加形象,强调形象效应。

5,公共关系策划模式的发展

公共关系策划正在由早期的“口号式”宣传而趋向于意境化,强调意境效应。

3、试述内部公共关系的目标定位。

(1)内部公共关系的对象是社会组织的成员和投资者,这是社会组织开展对外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依靠力量。

(2)针对内部公众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主要是为了增强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搞好内部公共关系的实质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问题,包括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搞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做好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工作,这是搞好员工关系的根本。

4、应用题

某企业开展品牌形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00份,其中知晓该企业品牌的受访者为8000名,对企业持正面评价的受访者为2000名,将该企业产品列为首选消费对象的受访者为800名。

请您计算该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首选度,并从公共关系角度指出其经营对策。

8000解答:(1)知名度 = 10000 = 80%; 2000(2)美誉度 = 8000 = 25%; 800(3)首选度 = 8000 = 10%;

(4)该企业的经营对策:加强科研改善产品质量、加强员工教育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管理提高企业信誉,在此基础上策划展示社会责任形象和优质服务形象的公共关系活动,提高美誉度和首选度。

下载公共经济复习资料(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经济复习资料(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组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主要来自前两章,这次的题型是两个名词一起辨析的,需要解释和辨析两者关系。二,简答题。三,案例分析2个。一个是课堂内的关于组织结构的,有小王和小李的。另一个是群众......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1、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B)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试卷分A、B卷,由教务处随机抽取任一试卷进行考核 试卷分为填空题、多项选择题、简单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五大类型。 复习参考如下: 1 按对组织的......

    公共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复习资料 1.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管理学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 《公 共 关 系 学》 多媒体教案  为什么修《公共关系学》?  第一部分:公共关系原理 第一章 公共关系概述 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 现 代 组 织 经 营 管 理 案例1: 尼......

    公共经济作业★

    一、大多数人,在没有政府强制的情况下,会为自己的家安装锁以保护自己免受侵扰。假如汽车上的气囊在保护人们免于受伤和死亡上也足够好,为什么还要政府用法规来强制,人们才在汽车......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5篇可选)

    三权分立(checks and balances)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

    本科。公共人力资源复习资料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作用1、是提高公职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怔2、适应了知识更新的需要3、是充分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