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理趣[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16:3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情理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情理趣》。

第一篇:诗情理趣

诗情理趣

审美

桃源行 钟惺

商山海上半秦民,何独桃源是避秦。满洞仙人一渔子,翻疑渔子是仙人。嫦娥 明边贡

月宫秋冷桂团栾,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下,不知天上忆人间。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怨诗 曹邺

美人如新花,许嫁还独守。岂无青铜镜,终日自疑丑。西施咏

金和

溪水溪花一样春,东施偏让入宫人。自家未必无颜色,错绝当年是效颦。价值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蜜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醒世恒言 冯梦龙

辛勤好似蚕成茧,茧老成丝老命休。又似采花蜂酿蜜,甜头到底被人收!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感事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入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咏史 张裕利

功名富贵尽危机,烹狗藏弓剧可悲。范蠡浮家子胥死,可怜吴越两鸱夷。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别老母

黄景仁

搴帷别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爱情

相思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浪淘沙

白居易

借问江湖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知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望夫山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至,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千秋载,只是当时初望时。韩城行

吴镇(清)

良人远贾妾心哀,秋月春花眼倦开。忍死待郎三十载,归鞍驮得小妾回。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给弄潮儿。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息夫人 王维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明皇与贵妃 袁枚

到底君王负旧盟,江山情重美人轻。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题桃花扇传奇 陈于王(清)

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寄调筝人

苏曼殊

禅心一任蛾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生命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思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对酒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死去犹能化碧涛。历史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回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更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西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悟世 冯梦龙

世事纷纷一局棋,输赢未定两相持。须臾局罢棋收去,毕竟谁赢谁是输? 杂著 元遗山

昨日东周今日秦,咸阳烟火洛阳尘。百年蚁穴蜂衙里,笑煞昆仑顶上人。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如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咏史 韩愈

龙疲虎图川原割,亿万苍生性命存。谁劝君王回马首,真诚一掷赌乾坤!述亡国诗 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竟无一个是男儿!醉歌 汪元量

伯颜丞相吕将军,收了江南不杀人。昨日太皇请茶饭,满朝朱紫尽降臣!

人生境遇

夏日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蚕妇 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读唐人愁诗戏作 陆游

天恐文人未尽才,常教零落在蒿莱。不为千载离骚计,屈子何由泽畔来。聚合与离散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二篇:趣诗汇总

趣诗汇总

(1)·同头诗

同头诗,就是每句诗的开头一字都相同,大致与独韵诗相对称。但独韵诗有的是每句末尾一字都相同,有的则只是用同字作韵而句句都押韵。同头诗在南朝时就已有,后世继有所作。吴承恩《西游记》中就作了“福”、“禄”、“寿”三首诗。现录于此,供大家欣赏。

福诗

福星光耀世尊前,福纳弥深远更绵。福德无疆同地久,福缘有庆与天连。

福田广种年年盛,福海洪深岁岁坚。福满乾坤多福荫,福增无量永周全。

禄诗

禄重如山彩凤鸣,禄随时泰祝长庚。禄添万斛身健康,禄享千钟世太平。

禄俸齐天还永固,禄名似海更澄清。禄思远继多瞻仰,禄爵无边万国荣。

寿诗

寿星献彩对如来,寿域光华自此开。寿果满盘生瑞霭,寿花新采插莲台。

寿诗清雅多奇妙,寿曲调音按美才。寿命延长同日月,寿如山海更悠哉。

《春诗》一·皎然

春日绣衣轻,春台别有情。春烟间草色,春鸟隔花声。

春树乱无次,春山遥得名。春风正飘荡,春瓮莫须倾。

(注:间:夹杂;春瓮:指装着春酒的酒坛)

作者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姓谢,名清昼,是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其诗风也一承其祖,情致闲适,语言简淡。

(2)·绕头诗

此体当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创。其形式为:

一、三两句为三字,二、四两句为七字;

一、二句押一韵,三、四句另押一韵。其中第三句的一、三字为第句三、一字,好比将尾绕到头,故称“绕头诗”。

闲似忙,蝴蝶双双过粉墙;忙似闲,白鹭饥时立小滩。

来似去,潮翻巨浪还西注,去似来,跃马翻身射箭回。

动似静,万倾碧潭澄宝镜;静似动,长桥影逐酒旗送。

悲似乐,送葬之家喧鼓乐;乐似悲,送女之家日日啼。

相传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宴请宾客,席上高朋满座,王安石、秦观、佛印和尚等名人都在其列。

酒喝到兴头,苏轼道:“我来行一酒令:上两句用两字颠倒说,下面用两句诗押韵,分别阐述上两句意思。做不出的罚酒三杯。”说完,即随口吟出上面的第一首,王安石等三人自然不甘心被罚酒,各自吟出了后面三首。

(3)数谜诗

数谜诗:顾名思义就是数字猜谜诗,它以数字谜语,又似趣味数学。它犹如今的一道趣算数题,文字表达采用古典诗可口可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活泼生动。清人徐子云著《算法大成》,其中有这样一首数谜诗: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遭不差争。

三人供食一碗饭,四人同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小小寞湖有新莲,婷婷五寸出水面。孰知狂风荷身轻,忍看素色没波涟。

渔翁偶遇立春早,残卉离根二尺全。借问英才贤学子,荷深几许在当年。

(4)拆字诗

拆字诗,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将合体字拆成独体字,或拆成相关的部件(偏旁加独体字),敷衍成篇。拆字诗与离合诗相近似,但又不尽相同。

(一)龟与鳖

传说苏东坡做官时,一次微服出访,遇到几个当地称霸的乡绅设宴祝寿,便前去拜访。宾客中有两个民愤极大的官僚,一个叫杨贵,一个王笔。他们两人不问来访者是谁,就一起在席间赋起诗来。

王笔云: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杨贵云: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

苏东坡云:一个二字两个一,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注:龟,谐音杨贵的“贵”;鳖:谐音王笔的“笔”。

(二)阿娇诗

苏东坡有一侍女,名叫朝云,非常聪明。她有一次去桥下淘米,被一无奈秀才纠缠,秀才道:

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乔。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

朝云轻篾地一笑,当即答对道:

有女便为粮,无米也念良。去米添个女,添女便是娘。老娘虽爱子,子不敬老娘。

(三)志士诗宋·刘一止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咏黄鹄,志士心未已。

刘一止(1079---1160)字行简,南宋初年有名学者,为官有节有品,博学多才,诗词皆可观,《宋史》有传。这首诗的巧处除第六、八两句外,每句第三字都可拆为前两字,如“明”拆为“日”和“月”、“岚”拆为“山”和“风”等;而第六句则“重”拆为“千里”、第八句“志”拆为“士心”。

(四)行酒令·无名氏

三个朋友在酒馆里喝酒行令。其中一位因罢官失职,闷闷不乐,另一位嘲笑他说:

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了溪边水,添鸟便成鸡。得势猫儿雄似虎,褪毛鸾凤不如鸡。[鸡繁体:奚+鸟]

罢官者听后,不甘示弱,反驳道: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了棋边木,添欠便成欺。鱼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

第三个朋友见他俩争锋相对,担心大家下不了台,就赶紧打圆场说:有水也是湘,无水也是相。去了湘边水,添雨便成霜。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5)字谜诗

字谜诗,是以字为谜底的诗,也称瘦语诗、隐语诗。它的谜面主要是将字形分解,而将谜底隐藏其中。所用诗句多数着眼于字形,有的则兼释字义,有的字谜诗全篇同一谜底;有的则是一句诗一个谜底,全篇组成一句隐语。

(1)、二形一体,四支八头。四八一八,飞泉仰流。[南朝宋]·鲍照

(2)、若教有口便哑,且要无心为恶。中间全没肚肠,外面强生棱角。[宋]·陈亚

(3)、三山自三山,山山甘倒悬。一月复一月,月月还相连。左右排双羽,纵横列二川。阖家都六口,两口不团圆。[元]·无名氏

(4)、半边有毛半边光,半边有味半边香。半边吃的山上草,半边还在水里藏。[清]·无名氏

(5)、下珠帘焚香去卜卦,问苍天,侬的人儿落在谁家?恨王郎全无一点真心话,欲罢不能罢。吾把口来压!论文字交情不差。染成皂难讲一句清白话。分明一对好鸳鸯,却被刀割下。抛得奴力尽手又乏。细思量,口与心俱是假。[清]·弘历

(6)、古月照水水长流,水伴古月度春秋。留得水光昭古月,碧波深处好泛舟。

(7)、李白才字泣鬼神,诗文渊博独超群。四方漫游遍中国,入水捞月是传闻。

(6)联边诗

联边诗,是指诗句中的每个字都用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组成,联缀成章。所谓联边,语本刘思勰《文心雕龙·练字》:“半字同文者也。”

戏题·宋·黄庭坚

逍遥近道边,憩息慰惫懑。晴晖时晦明,谚语谐谠论。

草菜荒蒙茏,室屋壅尘坌。僮仆侍伶侧,泾渭清浊混。

胡凑一首步韵,戏之。贻笑了。

近遂还道远,思想怨愁懑。晚晾昭曝明,诫训读诗论。

菜芥蓝菊茏,室奎坚坌尘,代仁侍候侧,江汉清浊混。

(7)连环诗

连环诗的形式通常排列成圆圈形,字数不限,读的方法很多,一般从圆圈最上边的当中一字起头,然后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每五字或七字一断,即可读成若干首五言诗或七言诗。

壶铭连环回文诗 [清]·无名氏

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

这首连环诗原铭于一把清代同治年间御窑所出的小茶壶上,呈循环圆形。这首诗的读法变化多。可以从任何一个字读起,不论顺读、倒读,都能读成一首五言绝句,这样共可以读成四十首诗,大家不妨试一试!

叠字连环诗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花归去马如飞

赏 酒 暮已时醒微力

这首诗为东坡所作。据冯梦龙《醒世恒言》。这种“叠字连环诗”,读法是:先从某一字读起,每隔二,或三字另起一句,得七绝一首!

连环诗·园丁赞

栽植树成丁材园筑木玉质优高台

连环诗解读:

园丁栽植树成材,植树成材筑玉台。筑玉台高优质木,高优质木园丁栽。

(8)宝塔诗

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宝塔词则称《一七令》。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后来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每句或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形如宝塔,上尖底宽,所以叫宝塔诗。

赋得诗 [唐]·白居易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咏竹诗 [宋]·文同

竹,竹。

森寒,洁绿。

湘江滨,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风律鸣神谷。

月娥巾帔静苒苒,凤女笙竽清蔌蔌。

林间饮酒啐影摇樽,石上围棋清阴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

若论檀栾之操无敌于君,欲图潇洒之姿莫贤二仆。

花,花。

深浅,芬葩。

凝为雪,错为霞。

莺和蝶到,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

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南史所作,题目就叫《花》。它底下大上头小,中间逐层收缩,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这一类诗有个名称,叫“一七体诗”,就是说它从一字一句发展到七字一句,很有规律。这一类诗是诗向词过渡的一种杂体诗。

学诗若登山,上下皆感难。不如栖岩畔,赏景山水间。

绝妙 巧奇

古人爱 今人喜

风花雪月 烟雨江南

碎梦桃蕊岸 弄影芙蓉池

林喧竹语如诉 岩静泉声似泣

清吟颂酷神女醉 骊词赞美仙子迷

刻画七情六欲五味 描写四方三界二气

婉水柔丝润珠玉含泪 豪山刚野猎尘沙卷石

律绝有格偶对排拗音韵 杂乐少规古新回藏叠辞

(9)藏头诗 诗体明辨》:“藏头诗,每句头字皆藏于每句尾字也。”这是说,每句的第一字,都隐藏于前句的末一字。这是利用汉字中合体字多的特点,从前句末一字分离出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次句的首字,所以称为藏头诗或藏头拆字诗。有的不明藏头诗的含义,而把嵌字诗(嵌于首句)当作了藏头诗。

寄贾宣州 [宋]·孔平仲

高会当年喜得曹,日陪宴侃自忘劳。力回天地君应惫,心扶乾坤我尚豪。

豕亥论书非素学,子孙干禄有东皋。十年旧友相知寡,分付长松荫短蒿。

“贾宣州”就是贾易,北宋元佑年间,曾贬官知宣州,《宋史》有传。孔平仲赠他的这首诗,回顾当年两人的交情。每句第一个字,都是上一句末一字的下半部分。如“日”藏于“曹”之下,“力”藏于“劳”之下等。末句末一字“蒿”的下部隐藏了首句第一字“高”,这就是藏头诗的特点。

藏头诗·无名氏

牛郎织女会佳期,月下弹琴又赋诗。寺静惟听钟声响,音停始觉星斗移。

多少黄冠归道观,见几而作尽忘机。几时得到桃源洞,同彼仙人下象棋。

注:第三句末一字“响”应为繁体。此藏头诗不足之处,诗的首句第一字“牛”、末句末一字“棋”都不藏字。

月中健儿赴雅典,八方齐颂拼博志,心怡圣火耀五环,不弃友谊争升旗;

其子赤胆明星灿,山水喝彩谱新诗,寸心更报养母情,青出于蓝待佳期。

(10)嵌字诗

嵌字诗:广义地说,按照修辞“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诗篇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具有意义的一种诗体。

嵌字诗 [明]·施耐庵

【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这首诗出自《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军师吴用为了诱迫卢俊义上山入伙,化装成算命先生,在卢家的墙题下的反诗。诗的每一句第一字合起来,就是“卢(芦)俊义反”四字。后来卢的管家向官府告发,逼得卢俊义不得不上了梁山。

沽酒 [清]·伦文叙

有心披星戴月来,柴门紧闭未曾开。出声高叫惊邻里,卖酒人家快出来。

这首诗的来历是这样的:伦文叙半夜三更去敲一家酒店的门,说要沽酒。店家颇为不悦,有意刁难,就指着对面柴店的招牌,要马上以“有柴出卖”为字首,做一首嵌字诗,不然别想买酒。伦文叙当然是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吟出上面这首诗。

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途 [宋]·苏轼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坠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

高山白早,莹骨冰肌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据说,苏轼自杭州通判任上被召回京,路过润州,知润州的是许仲途,他就在府中设宴招待苏轼。

席间有营伎(官府的倡伎)郑容,请求“落籍”(取消营伎的身份)高莹从良。许仲途让她们把请求的公文拿给苏轼看,苏轼就提笔在公文之后写了这首词。此首词每句的第一字联起来,就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苏轼的意思,当然是批准她们的要求。

注:郑庄:西汉郑当时,字庄,以好客闻名。尊前:宴席上。坠帻:即落帽,潇洒不拘礼仪貌。籍籍:声名显赫。高山句:喻德高者容易年老。莹骨句:虽是年老,但莹骨玉肌,实非年老。用《庄子》语意。

学写一首 桂花清香满名城,林荫苍树广寒深。山外有城城有客,水中飘香香飘人。

(11)一字诗

一字诗:顾名思义就是在诗中出现许多“一”字,而每一个“一”字后面一般都是跟一景一物或一个动作。按诗法论,一诗中出现重字(即一个字重复出现)乃大忌,但作为一种游戏之作,“一字诗也别有趣味。

回船一字诗 [宋]·苏轼

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苏东坡一次要过江访友,谁知来到渡口,却见渡船刚刚驶离。东坡急忙喊那船家,让他回撑几篙,把自己带上。

哪知船上之人都不认识苏东坡这位大诗人,便故意为难他,说是让他即刻应景赋诗一首,且诗中须有十个”一“字,才回船接他。苏大学士略加思索,便脱口吟出了上面这首“一字诗”。

登山一字诗 [明]·唐寅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向云低,万里江天都在望。

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的风流才子。有一天,他乔装改扮成乞丐,出外登山游玩。到了山前,见几个秀才在赋诗,便去凑热闹,说:“我这个乞丐也来作首诗。”

秀才们答应了,唐伯虎在纸上歪歪斜斜地写了“一上”两字,见众秀才哈哈大笑,又在纸上写了“一上”,众秀才见了,更是笑得打跌。

唐伯虎不以为意,说道:“有酒吗?我喝了酒才会作诗。”秀才们忙倒上一杯酒,唐伯虎一口饮完,大叫一声:“好酒!”然后在纸上又写了“又一上”三个字,突然一转身,夺过秀才手中的酒壶,一饮而尽。

众秀才急道:“诗还没作完,怎么把酒喝完了?”唐伯虎道:“急什么?”然后拿起笔来,后面三句一挥而就,众秀才看得目瞪口呆。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杖长竿一寸钩。一上一下一来往,一人独钓一江秋。[清]·纪晓岚

一花一柳一石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一禅寺,一林黄叶一僧归。[清]·何佩玉

一机一茶一醉仙,一蹬论坛一心欢,一朝一夕一大天,一首诗词一甘甜。

《僧道对弈》

一山一水一小庙,一僧一道一盘棋。一胖一瘦一壶茶,一天一夜一和局。(现代)张志真

(12)叠字诗

叠字诗是指诗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所谓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而一个词,也称“重言词”。叠字的恰当动用,可以增加语语言的音节美,增进情感的强度,民歌中用得最多。叠字诗是由诗词叠词以展而来的一种杂体诗。此后,又有叠字词、叠字曲出现。

叠字诗 [唐]·寒山

独坐常忽忽,情怀何悠悠。山腰云缦缦,谷口风飕飕。

猿来树袅袅,鸟入林啾啾。时催鬓飒飒,岁尽老惆惆。

寒山是唐代的诗僧,这首诗写的是“贫士”的身境和心境。

[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叠字曲 [元]·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消魂怎的不消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鬓云松令·叠字词 [清]·吴承勋

掩纹纱,开宝鼎。一树梧桐,一树梧桐影。络纬啼烟秋欲暝。翠玉楼前,翠玉楼前井。

风衾寒,鸳帐冷。好梦无端,好梦无端醒。离别团圆今夜并。愁依阑干,愁依阑干等。

这是极为精彩的一首叠字词。词的主题是思妇的秋怨,上片的时间是黄昏,下片的时间是夜晚。

上片只写黄昏的景色,抒情主人公并没有出场,但她的孤单、寂寞、哀愁,尽在萧索的景色中。

下片写思妇在梦中与丈夫团聚,好梦的来临没有先兆,好梦消散也无缘无故,她只能如往日一样,愁依阑干,苦苦等候。

书怀 [明]·朱权

纷纷雨竹翠森森,点点风花落绿阴。贫恨苦吟穷寞寞,乱愁牵断梦沉沉。

昏昏岭隔重重信,渺渺江如寸寸心。因有事情闲默默,我于疏拙老侵侵。

注:“侵侵”的“侵”字左边部首应是“马”字旁,未找到故以“侵”代之,意为马奔驰的样子,比喻时间即逝。

诗人为了取得音韵哀婉缠绵,在每一句都用了叠字,为了避免由此而产生的重复与拖沓,他细心地把叠字安排在句中不同的位置。此诗不仅仅是叠字诗,而且也是回文诗。

侵侵老拙疏于我,默默闲情事有因。心寸寸如江渺渺,信重重隔岭昏昏。

沉沉梦断牵愁乱,寞寞穷吟苦恨贫。阴绿落花风点点,森森翠竹雨纷纷。

山海天叠字诗·无名氏

渺渺茫茫墨泼天,飘飘拂拂雨如烟。苍苍翠翠山遮寺,白白红红花满川。

整整齐齐沙上雁,来来往往渡头船。行行坐坐看无尽,世世生生作语传。

醒世叠字诗·无名氏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暧暧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修。

传说乾隆有一次召集群臣来为他的「百鹅图」题诗,以此比试谁的学问高。大臣们对著「百鹅图」面面相觑,都不敢争先动笔,只见大学士纪晓岚从容走向前来,翰墨一挥便题诗一首:鹅鹅鹅鹅鹅鹅鹅,一鹅一鹅又一鹅。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诗的前两句运用叠字,描写画中的鹅,生动形象,十分贴切。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他明旨诘问,有可能寓意双关,以此影射那些位居显赫,享受厚禄却不学无术,无所作为的庸臣,如真是这样,可谓针砭入髓,入木三分。

(13)复字诗

复字诗,是在每句诗中重复嵌用同一个字,而且可以复用两三次,可以置于句首,也可以嵌于句中。

嘲柳州柳子厚[唐]·吕温

柳州柳太守,种柳柳江边。柳管依然在,千秋柳拂天。

吕温是唐代的诗人,他是柳宗元(字子厚)的朋友,在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时,他写了这首诗和柳宗元开玩笑。诗题虽说是“嘲”,其实是恭维,末句“千秋柳拂天”,是比喻柳宗元在柳州的德政文章,会永远留在柳州人的心里。全诗围绕着“柳”字做文章,在短短的二十个字中重复了六次,很不容易。

春诗[唐]·无名氏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1991年,在湖南长沙郊区的望城县,发掘了一座唐代的瓷窑,出土了一批唐代的瓷器。其中,有许多酒壶上题有诗,此诗是其一。这二十字的复字诗中,用了八个“春”字,且写得动荡流利开合自如,极见工夫。

清朝纪晓岚随乾隆帝游春时,曾作过一首咏春复字诗:

春光春风春景和,春人路上唱春歌。春日临窗写春字,春闺女子绣春罗。

数名诗,是将从一至十以内的数目字用于诗句中,连贯而成的诗,也称数诗。有的冠于句首,有的嵌入句中;有从一至十顺着数的,也有从十到一倒着数的,还有兼而有之的。

(14)数名诗 数名诗[南朝]·鲍照

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二年从车驾,斋祭甘泉宫。三朝国庆华,休沐还旧邦。

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六乐陈广坐,祖帐扬春风。

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钟。八珍盈雕俎,绮肴纷错重。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

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

现存的数名诗以南朝文学家鲍照的为最早。本诗将一至十的数字按顺序用在每联首句。看似数字游戏,却深寓讽刺意味。出身寒微的鲍照,对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深恶痛绝,豪门子弟轻易得官受宠,平步青云声势显赫;寒门子弟十年苦读,却仕进无门。诗中通过对贵族官宦生活的描写,揭露了门阀制度下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前腔]

十年窗下,遇梅花冻九才开。夫贵妻荣八字安排。敢你七香车稳情载,六宫宣有你朝拜。五花诰封你非分外。论四德,似你那三从结愿谐。二指大泥金报喜,打一轮皂盖飞来。

数名诗[明]·吴承恩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吟雪[清]·纪昀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皆不见。

沁园春·赋二字[清]·蒋春霖

有女同居,燕燕莺莺,才兼艳兼。爱杏花开候,春风似剪;床棋对处,妙弈疑仙。看去双文,配个人儿想见怜。休抛撇,怕形单影只,各自萧然。

鹣鹣。兰夜灯前,算过了、初更漏正添。忆洲分白鹭,水流无迹;台荒铜雀,春锁何年?茧样同宫,鱼般比目,嘉耦宁从怨耦怨。厮相并,莫较长论短,两小生嫌。

这首数名词,它只赋“二”字。但整首词字面上不着一个“二”字,而是将“二”字隐藏在词句的意思中。每句词无论是比喻、描写,还是用前人的诗句,都与“二”有关:如“杏花开候”、“春风似剪”都指农历二月,“算过了初更”说的是二更;“燕燕莺莺”、“鹣鹣兰夜”、“茧样同宫”、“鱼般比目”写成双成对;“洲分白鹭”、“台荒铜雀”则在所化用的原诗句中都含有“二”字。这种写法生动有趣,含而不露,耐人玩味。

数名诗

(1)童蒙争相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2)嘲鸦片烟馆:一进二三堂,床铺四五张。烟灯六七盏,八九十枝枪。(3)抗战时乘木炭汽车: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修理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4)城市塞车:一去二三里,红灯四五回。停车六七次,八九十人催。

(5)卓文君巧复家书:

蜀中才子司马相如去长安,功名在身,在京日久,思家心切。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作为家书,以试其情。卓文君巧妙复之,情深义重,十分感人!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望眼欲穿,百思想,千挂念,万般无奈叫丫环!

万语千言把郎怨,百聊无赖十倚栏干,九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祭祖问苍天,六月三伏他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端阳想起有情白娘子,偏遇无情小许仙,四月枇杷未黄我梳妆懒,三月桃花又被风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15)十字图诗

十字图诗是指诗的排列为“十”字形,读法颇多,但一般居于“十”字中心的那个字在每一句中都会被用到。从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这种“十字图诗”大约曾流传中国西北地区的知识分子中,以此来消遣或斗智。

敦煌十字图诗[唐]·无名氏

日 照 仁 卿 霜 开 僻 文 王

此诗出自敦煌遗书,解读为:

天阴逢白雨,寒路结为霜。日照仁卿相,雨开僻文王。

十字图形诗中心的“霜”字乃是全诗的破读关键,拆开为“雨”、“相”,合为“霜”由此带动全诗的推进。路:当为露;僻:当为辟,开辟。

泉把湾十字图诗[唐]·无名氏 唐

到 西

动 马 人 山 见 日 光 水 流 长

此诗原存于敦煌红山口以南泉把湾一所古庙大殿东间北壁,为著名敦煌学家李正宇先生所录,解读为:

唐到西山水流长,长流水山见日光。光日见山人马动,动马人山西到唐。

(16)联珠诗

联珠诗,又名顶针诗,是用修辞中的顶针格写成的诗。顶针是用前一句或前联的结尾词语,来做后一句或后联的起头,使前后两句头尾蝉联,上下递补。联珠诗最早见于汉乐府,后代多有续作。

平陵东[汉]·无名氏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此诗出自《乐府诗集》,其中用了联珠格,或可看作联珠诗的初级形态。诗篇揭露官府用“绑票”方式,迫害和敲榨善良无辜的百姓。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唐]·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联珠诗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每句蝉联;二是每联(或每小节)前后蝉联;还有一种是每句都吟同一事物,某些词语在句子中重复出现。

拨不断[元]·马致远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题柱虽乘驷马车。且看了长安回去。

这首小令选自《全元散曲》除首尾两句外,都是联珠格。慨叹寒儒虽有仕进之心,题柱之志,却无人赏识。

松月[元]·明本

天有月兮地有松,可堪松月趣无穷。松生金粉月生免,月抱龙珠松化龙。

月照长空松挂衲,松回禅定月当空。老僧笑指松头月,松月何妨一处共。

此诗先自赵翼《陔余丛考》,作者明本,为元代诗僧。这首吟松月诗为联珠体诗中的另一种格式,即每句都吟同一事物,某些词语在句子中重复出现,而不是前后蝉联。

顶针诗[明]·吴承恩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春不荣华冬不枯,云来雾往只如无。

无风摇曳婆娑影,有客欣怜福寿图。图是西山坚节老,清如南国没心夫。

夫因侧听称梁栋,台为横柯作宪乌。

此诗选自《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为唐僧与几位长老在木仙庵的联句诗,前一联的末一字与次联的第一字相同,前后蝉联。

(17)离合诗

离合诗是一种分离、合并字形成字的诗。《沧浪诗话·诗体》:“离合,字相析合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常见的情形是,每四句离合一字。即每次句的第一字与前一句的第一字相犯,分离出一个字,或一个偏旁,或某种笔划,再与后两句分离出的字、偏听、偏旁、笔划,合并成另一个字,故称合离诗。也有六句离合为一个字的。

离合作郡姓名字诗[汉]·孔融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弛张。吕公矶钓,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截,隼逝鹰扬。六翮将奋,羽仪未彰;蛇龙之蛰,俾也可忘。玟璇隐曜,美玉韬光。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前四句的第一句渔字,第二句水字,渔犯水字而去水则存“鱼”字;第三句时(繁体)字第四句有寺字,时犯寺字而去寺,则存“日”字。“鱼”与“日”字合为“鲁”字。“吕公”四句,上联离“口”,下联离“或”字,合为国(繁体)字。以下类推。此诗前四句以“渔父屈节”起兴,接叙姜太公垂钓于渭水之滨,过着隐居生活,后这周王赏识,有如雄鹰展翅,奋发有为。末叙君臣相待,并辔而行。

作离合诗[南朝宋]·谢灵运

古人怨信次,十日眇未央。加我怀缱绻,口脉情亦伤。剧哉归游客,处子忽相忘。

“古人”两句离“口”字,“加我”两句离“力”字,“剧(繁体)哉”两句离“刂”,六句诗离合为一个“别”字。全诗写出了男女离别的场景,可见其匠心独具。

(18)独韵诗

独韵诗,是指诗词中通首用同一字作韵脚,也称福唐体、独木桥体。用同字作韵,堪称奇特。独韵诗少见,独韵词常见。

瑞鹤仙·隐括《醉翁亭记》[宋]·黄庭坚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荒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难,醉翁亭也。

短短一首《瑞鹤仙》,隐括了欧阳修《醉翁亭记》数百字的内容,且保持了原作的艺术风格,十分巧妙。

水龙吟[宋]·辛弃疾

听兮清佩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钦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愧于独处无聊些!冬糟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芬芳,龙团凤片,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予之乐,乐陶陶些!

醉太平[清]·朱守方

邻狗吠声。池鱼跃声。萧萧叶堕阶声。闻空梁鼠声。沉沉鼓声。寥寥磬声。小楼横笛声声。接长街柝声。

(19)翻韵诗

翻韵诗,是将通常的词语颠倒过来,使之每句协韵,所以也称“倒字诗”。内容多寓讽谕之意,诙谐有趣,令人发笑。

赠漳州崔使君乡饮翻韵诗[唐]·黎灌

惯向溪边折柳杨,因循行客到州漳。无端触忤王衙押,不得今朝看饮乡。

本诗每句句尾均应倒过来理解。据说唐人黎灌是位狂士,他游历到福建漳州,常常在酒席上耍酒风,当地举行乡饮那天,招待人唯独不请他,他就写了这首翻韵诗,递交崔刺史,同座的人看了都大笑,崔史君马上派人将他招来。

倒字诗[明]·无名氏

翁仲将来作仲翁,也缘书读少夫工。马金堂玉如何人,只好州苏作判通。

此诗除句尾翻韵外,第二句的“书读”、第三句的“马金堂玉”、第四句中的“州苏”分别是倒字。这位荫生,做苏州监郡,也就是通判,地位仅次于州府长官,此诗讽刺他胸无点墨。

(20)八音诗

八音诗:古代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八音,代表八种乐器。八音诗就是将八音的名称,依序冠于每句之首或每联之首。现存的以[南朝陈]沈炯的五古《八音诗》为最早。

八音诗[南朝陈]·沈炯

金屋贮阿娇,楼阁起迢迢。石头足年少,大道跨河桥。丝桐无缓节,罗绮自飘飘。

竹烟生薄晚,花色乱春朝。匏瓜讵无匹,神女嫁苏韶。土地多妍冶,乡里足尘嚣。

革年未相识,声论动风飚。木桃堪底用,寄以答琼瑶。

八音诗[唐]·权德舆

金谷盛繁华,凉台列簪组。石崇留客醉,绿珠当座舞。丝泪可销骨,冶容竟何补。

竹林谅贤人,满酌无所苦。匏居容宴豆,儒室贵环堵。土鼓与污尊,颐神则为愈。

革道当在早,谦光斯可取。木雁材不材,吾知养生主。

八音歌·赠晁尧民二首[宋]·黄庭坚

金生寒沙中,见别会有时。石上千年柏,材高用苦迟。丝乱犹可理,心乱不可治。

竹斋闻履声,乃是故人来。匏苦只多叶,水深难为涉。土床不安席,象床卧烨烨。

革与井同功,守道非关怯。木直常先阀,樗栎万世叶。

(21)药名诗

药名诗:是在诗词中嵌用中药名,联缀成篇。

药名诗[南朝齐]·王融

重台信严敞,陵泽乃闲荒。石蚕终未茧,垣衣不可裳。

秦芎留近咏,楚蘅摇远翔。韩原结神草,随庭衔夜光。

药名诗始于南朝齐,现存最早的即王融的这首诗。全诗每句诗中都嵌用了一个中药名。(重台、陵泽、石蚕、垣衣、秦芎、楚蘅、神草、夜光[锦草别名])

药名诗[南朝梁]·萧纲 朝风动春草,落日照横塘。重台荡子妾,黄昏独自伤。烛映合欢被,帷飘苏合香。

石墨聊书赋,铅华试作妆。徒令惜萱草,蔓延满空房。

此诗用了十个中药名。横塘:谐音莨菪,又名断肠草。

答鄱阳客·药名诗[唐]·张籍

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

这首诗中共用了五个中药名,除“半夏”为直接嵌用外,地黄、枝子(栀子)、桂心,都是离合前句句首字而成,而“喜君子”则是中药名“使君子”的谐音。

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黄庭坚

1、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牵牛避洗耳,卧著桂枝阴。

2、前湖後湖水,初夏半夏凉。夜阑乡梦破,一雁度衡阳。

3、千里及归鸿,半天河影东。家人森户外,笑拥白头翁。

4、天竺黄卷在,人中白发侵。客至独扫榻,自然同此心。

5、垂空青幕六,一一排风开。石友常思我,预知子能来。

6、幽涧泉石绿,闭门闻啄木。运迤胡奴归,车前挂生鹿。

7、雨如覆盆来,平地没牛膝。回望无夷陵,天南星斗湿。

8、使君子百姓,请雨不旋复。守田意饱满,高壁挂龙骨。

(22)歇后诗

歇后诗,指诗句中引用成语或现成语句,字面上只用前面部分,结尾一字省去,而其本意却在后面省去的一字,故称“歇后”。

歇后诗·无名氏

抛却刑于寡(妻),来看未丧斯(文)。止因四海困(穷),博得七年之(病)。

既折援之以(手),全目请问其(昏)。且过子游子(夏),弃甲曳兵而(奔)。

北诗选自清代独逸窝退士所辑《笑笑录》。全诗实为“抛却妻,来看文,止因穷,博得病,既折手,全目昏,且过夏,弃甲奔。”

明代褚理斋曾为夏五家的塾师,夏五个头很矮,他妻子却长得很高。两人站在一起时,夏五身高只到他妻子的胸部,于是塾师作诗一首相嘲。如下:

夏五先生罔谈彼(短),夏五娘子靡恃已(长)。有时堂前相遇见(面),刚刚撞着果珍李(柰)

(23)数学诗

清人徐子云的《算法大成》中有首数学诗《算来寺内几多僧》,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富有独造的机趣性。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着,算来寺内几多僧。

这首诗虽然谈得使数学运算,但却有文学色彩。首先,它的韵脚造成了上口易记的语势;其次,其已经把人带入了有诗味的想象之中。

山林,古庙,给人感觉深远。有庙必有僧,多少僧?诗中暗示可以算出。这样,人们在学习数学中,同时受到了文学的熏染。(附:僧数为624人)

(24)民谣诗

利用民歌或民谣的形式写作出的诗。

如崔旭的《捕蝗谣》:

捕蝗捕蝗,官隶齐忙,掘地纵火蝗飞扬。官要供给,隶要酒浆,官隶践踏苗已僵。吁嗟乎!蝗未死,苗已僵,捕蝗之蝗甚于蝗!

这首民歌,采用民谣歌体写作,因而轻快、活泼、尖锐,富有谐趣。

诗的前六句是第一部分,以官隶“捕蝗”的结果与造成的危害作比照,揭露官隶对农民的盘剥。

诗人将官隶们捕蝗的结果与造成的危害放在一起,以他们实际所干的勾当拆穿他们表面所打出的旗号,暴露他们的虚伪、丑恶和可笑,这就达到了嘲讽的目的;加之作者又把这种暴露付之于轻松活泼的民谣语言,寄愤慨和轻蔑于嘲弄之中,因而饶有趣味,令人既笑又恨。

诗歌的后四句是第二部分。诗人以“蝗未死”与“苗已僵”的鲜明比照为基础,痛斥官隶是比蝗虫还要可怕的“蝗虫”,比喻以害喻害,把严正之态和取喻之智统一在一起,又一次喷发出令人既恨又笑的喜剧谐趣。

第三篇:理趣诗的鉴赏(定稿)

谈谈理趣诗的鉴赏

我国古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在诗歌的国度里,有一部分是以“理趣”独领风骚的。所谓理趣诗,是指诗歌中含有一定的哲理。一些理趣诗因富含深刻的哲理而流传千古,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诗句人们很小就耳熟能详。以下谈谈理趣诗的鉴赏途径:

一,直陈式说理

即通过议论直接阐明一个道理。例如: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陶渊明《杂诗》

这首诗直接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光阴易逝,时不我待,要惜时勤奋。诗歌直接说理,语言浅显,却寓意深刻。再如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却见解独到,直陈做学问、求知识真挚经验,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二,借用修辞说理

借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把抽象的哲理于形象的修辞表达中。例如: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观书有感》

这两首诗是以喻说理最成功的作品。第一首是说:水塘虽然不大,但因为有活水不断地充实,就能清澈细微地映照出大千世界中不断变幻的天地万物。诗人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保持充实的头脑和清晰的思路,认识社会的新事物,适应社会的新发展。第二首以水涨船行喻出这样一个道理:要善于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在事物的变化过程中,依靠其有利条件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再如: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杜甫《后游》

采用拟人手法,是说山水景胜、花柳姿倩,他们无私心,等待着人们去欣赏,从而引发出大自然是毫无私心的道理;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杜甫《秋野》

仍用拟人,水深,鱼儿自然感到快乐;林茂,鸟儿愿意回来安栖。从中体会到环境影响的重要,说明只有清明政治,百姓方能安居乐业。

三,以物象象征说理

以物象来象征哲理,寓哲理于物境,使意象与哲理融为一体。例如:

翟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刘禹锡《竹枝词》

此诗借瞿塘峡的艰险,抒发对人世的感慨。妙在比兴的运用,用瞿塘之险象征人心之恶,并层层深入,揭示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再如“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等,均是把深刻的哲理溶于诗句中的物象中,表达了新生事物必然代替旧

事物的道理。

四,在生动的景事描写中寄托事理

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景物事件进行艺术捕捉,在诗歌中纯写某种意向意境,再展现某种哲理。例如: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王安石《江上》

此诗王安石晚年辞官闲居于江宁在秋江帆影中获得精神启悟而作。在阴晴莫定的天气变化中,面对秋阴不散的江景,诗人的视野虽然遇到“青山缭绕疑无路”的阻塞,却又在“忽见千帆隐映来”中,变得豁然畅通了。诗人由山光水色的变化体验到某种人生哲学,人们常用它形容由困境步入佳境的一种人生境界,它鼓舞人们在逆境中要自强不息,从而改变人生的际遇,给人以奋进不止的精神力量。因此,此诗是以富有辨证法的思理取胜。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表达的也是这一道理。再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不仅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暗示了以春光为代表的一切美好的有生命力的事物是任何力量阻拦不了的。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叶刚刚露出水面一个小小叶角,早有蜻蜓立在上边。用来比喻新生事物一出现,就为

目光敏锐者所发观。

谈诗歌鉴赏的方法

黄永武先生着《中国诗学.鉴赏篇》,为大、中学生建立一套诗歌鉴赏的初学入门方法,以「读者的悟境、作品的诗境、作者的心境」三方面兼顾并重作标准,深入浅出,很可借镜。现在就依这个尺度,尝试将国文教材中的诗歌选(本文所指的诗歌,泛指诗词曲),作个鸟瞰式的鉴赏。

首先谈读者必须具备的学养与能力,学养越深,能力越强,则读者对作品的领悟体会亦愈高,这是可以靠后天努力达到的,其法有四;其次谈知人论世,最后谈艺术技巧。

一、增广学识,可以提高鉴赏眼光

李白<长干行>:「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渲染刻画舟船经过瞿塘峡的惊险,以表现少妇对丈夫安危的关怀。这个「滟滪堆」,是位于瞿塘峡口的一块礁石,字或作「犹豫堆」、「犹与堆」,较切合原始命名的本意。《蜀外纪》称:「瞿塘,即峡内江水深沉处,滟滪乃一石笋树两峡之中,若青螺盘于波中,宝剑插于镜面。」另外《南史》、《唐国史补》、《一统志》、《太平寰宇记》等书对于此处之险象万生也都有记载,尤以《太平寰宇记》描述最为生动详尽,读之可深入对这四句诗的了解:「滟滪堆周回二十丈,在夔州西南二百步蜀江中心瞿塘峡口。冬水浅,屹然露百余尺;夏水涨,没数十丈。其状如马,舟人不敢近。谚曰:『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鳌,瞿塘行舟绝。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滟滪大如扑,瞿塘不可触。』又曰犹与,言舟子取途不决水脉,故犹与也。」瞿塘峡水流湍急,到滟滪堆由于马蹄形礁石的地势影响,自然形成一股漩涡及乱流。在流速湍急的水面上航行,又遇到漩涡及乱流,舟人到底要走哪条水道才能安全渡过难关,往往因为缺乏把握而犹豫不决,所以叫做「犹豫堆」。后来传说诸葛亮在滟滪石壁上镌刻「对我来」三字,当作导航秘诀:提醒舟船必须对准礁石航行,那么舟船就逐水旁流,可以避祸得安;如果躲避礁石,则被漩涡卷去,触石立碎。我们欣赏<长干行>,如果对于上列书籍知识有充分了解,那么对于诗中那位少妇对丈夫牵挂、担忧、关心、叮咛的情绪,自然会更加体会深刻;同时对李白选择诗材,把握住「最富于孕育性顷刻」,来状写行经船只的惊险,也深致佩服。这些,都必须先储备相当的学养,才可以使自己欣赏的眼光更上一层楼。

又如沈佺期<古意呈乔补阙知之>:「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要懂得这位卢家少妇的相思心态与离愁情结,就必须深入探索「九月寒砧」四个字。尤其对于唐代府兵的出身和制度,必须稍有了解;对于冬衣裁制的时间、过程,征衣送达前线的时限、步骤,也能够确实认知。这就得参考唐朝兵制、唐代张萱《捣练图》(宋徽宗摹本)、北宋《熨练图》壁画、杜甫<捣衣>诗,以及黄永武先生《珍珠船.与君同赏捣衣声》,与其它相关学术数据。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说得好:「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作诗如此,鉴赏诗歌亦然;多储备学识,绝对有助于鉴赏诗歌。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读得多,是杜甫妙绝古今,成百代之宗的重要原因。作诗如此,赏诗亦然。

二、丰富历练,可以深切体会诗境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主要藉塞外漫天盖地的飞雪,来诉说边塞的苦寒。岑参担任边塞幕府多年,以亲身经历、切身体验为基础,从事创作,写胡天风光,自然历历如在眼前。如果我们也跟岑参一样,有塞外大漠生活的经验,那么吟读<白雪歌>,对于诗中所写「雪的早、雪的猛、雪的冰、雪的冻、雪的厚」(黄永武先生《唐诗三百首鉴赏》),必定比常人更加感受真切、体会深刻。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五称:「大抵读古人之书,又必身经其地,身历其险,而后知心惊魄动者,实由于耳闻目见得之,非妄语也。」这的确是经验之谈。

如果你曾经出游在外,经历过一段寥落的旅况,那么就有助于你欣赏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的颔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佩服他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如果你生长在三十年前的乡野,挥别过夕阳,注目过炊烟,那么来欣赏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的颈联:「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你将会赞叹王维描写晚村风光,真的是曲肖此景,妙极自然。如果你会弹琵琶,或者会弹奏乐器,那么欣赏白居易<琵琶行>中,描绘弹奏琵琶的姿态和指法,绘声绘影形容音乐旋律的高下疾徐,对如闻其声的艺术表现,将更体味深切。我们欣赏马致远的<题西湖>套曲,对于西湖止于心向往之,如果我们有多次游览西湖的经验,那么对于马致远所描绘西湖的湖光山色胜迹,春夏秋冬美景,不仅是感同身受,而且是深得我心。清人树(方方土)《书画所见录》说:「不读万卷书,不知道理之渊博;不行万里路,不知天地之广大。」「行万里路」指的是接触实际生活,说的虽然是绘画艺术的创作,其实作诗赏诗何尝不是如此呢?

三、熟谙规律,可以进窥艺术匠心

黄永武先生说:「中国的诗歌,沿袭性特别显著,在用字造意方面,用典脱化,视为当然;在诗法方面,也遵循前人,奉为圭臬。」在因革损益之中,就形成一种创作方面的艺术规律,只要熟谙这些规律,以一例百,触类旁通,自然能透彻了解匠心独运的美妙。

白居易<琵琶行>诗的写作旨趣,宋洪迈《容斋五笔》卷七以为「乐天之意,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尔」。白居易是否借题发挥,以发泄其迁谪之慨?这可以从本诗的篇法着重「详宾略主」、「藉宾形主」加以探究:<琵琶行>全篇详写琵琶女的音乐造诣与不幸遭遇,对于乐天政治失意的哀怨,一点于诗序:「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再点而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三点而称:「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则此篇是白乐天与琵琶女之间,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移情外射,主宾俱化的咏怀之作,殆无可疑。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篇法经营也是如此,王安石的<明妃曲>的篇法设计亦然。推而至于古文义法:欧阳修<泷冈阡表>详记母言以彰父德,《史记.淮阴侯列传》详述蒯通之说辞而略写韩信之心迹,李斯<谏逐客书>详论色乐珠玉而略言宾客,《左传.声子说楚复伍举》,亦详论楚材晋用之四实例而略点伍举之归晋,这种详宾略主,烘云托月之法,不仅是诗法,也是文法,更是填词作曲之法,读者识悟其中三昧,触类而引申之,思过半矣。

又如崔颢<黄鹤楼>诗,严羽《沧浪诗话》推许为唐人七律之第一;辛文房《唐才子传》也载李白登楼见诗搁笔叹赏,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赞其所以为压卷之作,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称本诗:「意得象先,神行语外。」方东树评《今体诗钞》谓:「以文笔行之,一气转折」;俞陛云《诗境浅说》则以为:「神气流注,格高意高」、「托想空灵,寄情高远」;这些评论大致是就意境、作法上说的,虽然略嫌抽象笼统,也提示欣赏的一些线索。另外有一些批评家,别从声律对偶上去评论本诗,元方回《瀛奎律髓》就说:「此诗前四句不拘对偶,气势雄大。李白读之,不敢再题此楼,乃去而赋<登金陵凤凰台>也。」清冯舒也说:「不拘平仄,何况对偶?」许印芳说得更详尽切要:「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盛唐人有此格„„此诗前半虽属古体,却是古律参半„„崔诗首联次联上句皆用古调,下句皆配以拗调。古律相配,方合拗律体裁。前半古律参半,格调甚高。后半若遽接以平调,不能相称,是以三联仍配以拗调。律诗多用拗调,又参用古调,是为变体。作变体诗,须束归正格,变而不失其正,方合体裁,故尾联以平调作收。唐人变体律诗,古法如是。」(并见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所引)方、冯、许三家认为:<黄鹤楼>诗上半完全打破了律诗的格律,极尽错综变化之能事,从而丰富了诗歌的缺陷美:而下半又保存了律诗的整齐美,使两美互相辉映调和。李白看了<黄鹤楼>诗而不肯留题,就因为崔颢已先李白作了破格破律的拗体诗,欲再另作变体律诗以出奇制胜,势已不能,故为之搁笔叹赏而去(参考谢崧《诗词指要》)。纪昀《瀛奎律髓刊误》所谓:「偶尔得之,自成绝调。然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再一临摹,便成窠臼。」所以难能可贵。我们懂得近体诗的格律,才知道什么是变体律诗、破格破律、拗救,也才知道诗句经过拗救破律,可以使声调悦耳动听,句法灵活不板。

以前馆编本高中国文第三册「七言律诗」选曾选了四首所谓的「律诗」,但<黄鹤楼>是破格破律的变体律诗,说已见上;<古意呈乔补阙知之>是乐府诗,因为平仄不协,而且「辽阳」不能对「寒砧」;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则中间两联都失粘,但无损于全诗的整齐美,反而增强了本身声调的谐和美妙,故论者以为足与<黄鹤楼>诗相颉颃,要皆古风,非律诗。王琦注《李太白文集》引田子艺说:「人知李白<凤凰台><鹦鹉州>出于<黄鹤楼>,不知崔颢又出于<龙池篇>:沈诗五龙二池四天,崔诗三黄鹤二去二空二人二悠悠历历萋萋,李诗三凤三凰二台,又三鹦鹉二江三洲二青,四篇机杼一轴,天锦灿然,各用迭字成章,尤奇绝也。」从比较使用迭字的情形,去论述各家诗法的来龙去脉,有助于了解诗人师古点化或别裁创新的艺术匠心。语云:「鸳鸯绣出从他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这是自私的落伍观念!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只要懂得艺术创作的规律,不仅可以自度,而且可以度人,一起抵达诗国的彼岸。

四、知人论世,以探测作者的心境

清代章学诚曾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文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遽论其文也。」(《文史通义.内篇二.文德》)的确,作品为作者平生得失毁誉的反映,更是个人性情襟抱的表现,是诗人繁复的心灵世界的缩影,因此要鉴赏作品,必须先知人论世。孟子说:「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欣赏文学作品,当以孟子此语为座右铭。

黄永武先生认为:要体察作者繁复心境,当从历史知识中去注意「时、地、人」三个要素。就时而言,考察作品的年代,可以推测当时的时事;就地而言,考察作品的地点,可以省察当地的情况;就人而言,考察作者的性向,可以窥见其风格与内心的志趣;考察作者的交游,可以印证其指称及相互的影响。而且,时有穷通,地有广隘,位有荣辱,综合这三者的浮沉冷暖,便是作者一生的际遇,考察这际遇,又可以明白作品整个的思想背景。(《中国诗学.鉴赏篇》)现在就依据这个观点,鉴赏高中国文的诗词曲选:

一般欣赏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或称扬他的雄奇豪放,流宕深沉;或赞赏他的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或肯定他挣脱了情词艳科的束缚,树立了宋词的新风貌。这是美学的鉴赏,自有可取。若要探讨东坡写作这阕词的深微旨趣,就要别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入手。东坡经历「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官到黄州,接受监管,精神上十分苦闷,于是出游黄冈城西的赤鼻矶,此时为宋神宗元丰五年,东坡四十七岁。东坡自幼就胸怀大志,要以「书剑报国」,期望「致君尧舜」,所以安边、御敌、爱国、泽民、经世、济时的思想,时时表现在他的诗文奏议中。虽然遭到变法浪潮的冲击,以及乌台诗案的影响,郁愤感慨之余,仍执意不改其志。作<念奴娇>的前一年秋天,宋廷命高遵裕等兵分五路攻伐西夏,由于骄纵轻敌,故灵州之役损兵折将达三十万人。张舜民因随高遵裕西征败归,遭贬州,元丰五年六月,绕道黄州谒见苏轼,详述宋师败退灵武,一军皆溃的始末(张舜民诗所谓:「十去从军九不回」,「白骨似沙沙似骨」)。东坡悲愤填膺,感慨万千,于是借景抒情而有<赤壁赋>,借题发挥而有<念奴娇>之作。东坡向来关心边防敌患,目睹宋廷将帅萎靡庸懦,于是憧憬英雄豪杰,以斡旋乾坤,扭转世局,三国时代的周瑜,正符合他理想中的英雄形象。周瑜,是一位足智多谋,志在靖难图强的豪杰;赤壁之战中,他更是雄姿英发,闲雅从容地就大破了曹军的英雄。宋朝需要有这样的英雄豪杰,来扭转当前的颓势。因此,东坡在词中的下半阕,用概括、提炼、加工的手法,塑造了一位气势磅礡,指挥若定的英雄周瑜形象。词中的周瑜,不仅是他仰慕的偶像,简直就是安边御敌的救星。借着这阕词,可以看出东坡报国救世之志,不因贬谪而稍改,功名事业之念依然横梗于胸中。晁补之<变离骚叙.下>说:「曹操气吞宇内,楼船浮江,以谓遂无吴矣;而周瑜少年„„一炬以焚之。公谪黄冈,数游赤壁下„„观江涛汹涌,慨然怀古,犹壮瑜事而赋之云。」说的虽是<赤壁赋>,移来解说<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也许更为恰当。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纯从诗学结契上来叙写两人之交情。李白大杜甫十一岁,李白盛享诗名时,杜甫还很年轻。两人志趣相投,行迹和经验也多方面类似,杜甫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明显的受到李白的影响和启迪。杜甫对这位作诗的长辈不仅感情深挚,而且表现无比的欣赏与倾服。现在一千四百四十余首杜诗中,与李白相关的近二十首,其中专门寄赠或怀念李白的有十首:即<赠李白>二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首、<冬日有怀李白>一首、<春日忆李白>一首、<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一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一首、<不见>一首,于此可以寻绎李杜交往的讯息。其中如「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是友情真挚的素描:「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是对才情的惺惺相惜;「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是对才华的推崇与遭遇的同情;「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是对进退得失,成败荣枯的同情了解。我们读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如果能多方参考李杜交游的诗篇,「懂」的层次自然提升。

五、讲究技巧,有助鉴赏作品的诗境

最后谈谈作品所呈现的诗境,即如何通过艺术技巧来鉴赏作品的问题。

艺术技巧,是创造优秀作品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如果没有高超的艺术技巧,就不可能有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的诗;也不会有苏东坡、辛弃疾的词;关汉卿、马致远的戏剧;更绝不会产生《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伟构。艺术技巧分为内容和形式,如果作品不讲究技巧,假如是疏忽格律声色的讲求,那么文学作品的结构、辞采、声律、神韵美,将乏善可陈,不见精彩。艺术的形式美既落空,那就很难将最生动、最圆满的艺术内容表现出来。姚鼐所谓:「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如此,作品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魅力将会大大削弱。所以作品的优劣成败,跟艺术技巧很有关系,是可以断言的。

历来流传的诗话、词话、曲话中,对古代诗词曲家的艺术成就、文学风格,常有精湛的品评,对于各篇佳句也常有贴切深刻的赏鉴,很值得参考。不过,传统的诗词曲话,属于笔记式的杂录,对于作品缺乏系统性的赏析评鉴,而且数据散漫,检寻不易,初学者往往望书兴叹。民国以来,由于西方文学批评的冲击,学者专家逐渐跳脱了传统的方法,而趋向客观分析的美学批评。其中,黄永武先生的《中国诗学》,较受瞩目。对于艺术技巧的欣赏方法,黄先生有《中国诗学.鉴赏篇》、《中国诗学.设计篇》二书,条分缕析,举证翔实,纲举目张,体例大备,而且用专家的材料,写通俗的文字,最便初学,有志鉴赏诗歌者(包括诗词曲),应该参阅。笔者曾参考黄先生诗歌鉴赏的方法与理论,与黄先生合写一部《唐诗三百首鉴赏》(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如果读者对读唐诗有兴趣,不妨翻阅翻阅。

关于鉴赏作品的方法,黄先生已经指出许多途径:内容上大致注重时空的设计、情景的安排,以及情理的调配;形式上则分结构美、辞采美、声律美,以及神韵美的鉴赏。由于条例繁多,举证论说将不胜其烦,此处从略。读者欲知其详,可以参阅黄先生《鉴赏篇》、《设计篇》、《诗与美》诸大作,必定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四篇:高考作文素材—情理

高考作文素材—情理

从哪一头吃香蕉

作者:叶延滨

一个美国在华女投资人说过令我记忆很深的一句话:“我们美国人吃香蕉是从尾巴上剥,中国人总是从尖头上剥,差别很在,但是没有谁一定要改变谁的必要吧?”她的话,给我启发,世界上许多的事,都有与这个“从哪能一头吃香蕉”的问题相似的地方各持一端,也许都有道理呢?

一个人也很难改变剥香蕉的方式,如果已经是一种习惯。一个戒烟的人,他戒了一天烟,难受极了他想:“我才戒了一天,就这么难,天呀,假如我还能活1万天的话,还要受9999天的罪,算了吧!”

这戒烟者是个失败者。换个想法:“我第一天戒烟就成功了,真不错!如我还能活1万天的话,后面的9999天就从成功开始,多好!”这个戒烟者在成就感中,一天天戒掉了烟瘾。

阻碍我们改变剥香蕉方式的原因,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弱智与近视。遇到难事,先试试换个角度去想。这是个最简单的道理:香蕉是可以从两头吃的!

(总313期)能控制的只有风度

作者:潘向黎

一次和朋友们在一块聊天,不知为什么说到同一个问题:人老了是胖好还是瘦好?一种看法认为胖显得臃肿,一定要瘦还能保持一股子精 神;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年纪大了,皮肤就松弛,再一瘦,显得筋筋拉拉,不如胖呢!既保持光洁度,又显得慈祥。

我想说的是:老了胖瘦都不好,只有年轻好。年轻时,环肥燕瘦,各见其好;到老了,胖也不是瘦也无聊。但是谁能不老?我们控制不了时间,控制不了“老”这个严重事态的发展,那么我们只有控制自己面对它时的态度了。保持风度,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有尊严、有美感。

记得看过一部外国老片子,里面的飞机发生故障,往下掉。乘客纷纷暴怒、惊叫、哭喊,只有一个银发的绅士安静地端坐着。空姐对他说:“先生,你真勇敢。”老绅士微笑地回答:“小姐,有时候人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风度。”

(总292期)利息

作者:张丽钧

在一次月考中,一个男生的语文得了59分。他找到我说:“老师,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一分吧,就一分。求您了!”我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把总分给你改成60分–我借给你一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一分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一还十,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十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男生咬了咬牙说:“我借。”结果,在后一次月考中,他语文得了91分,扣掉10分,净剩81分。试问,世界上哪一个高利贷者敢与我比收益?

(总239期)你不能是一只橙子

作者:殷智贤

人与人之间唯一平等的是大家都只有24小时,这24小时用来做什么就是你的生活方式。

有一天,一个居士对我说:我们每天都是在乞讨–向人群乞讨声名,向市场乞讨财富,向爱人乞讨幸福,向保健品乞讨健康„„这种乞讨不见得不成功,但你只有懂得返还、接受和照顾好自身这三件事的轻重,才可能持续不断地“行乞”。

-善于把自己的所有给予他人,令你周围的人获益,人家才可能把自己的所有给你;

善于到位地接受将使你知道即使摘不到苹果,也可以摘到香蕉,你不会一无所获;

照顾好自己起码是不给大家添麻烦,否则你累病了,做错事了,就需要别人出手帮你。而每个人是否运气足够好,还和前两条有关。

你不能是一只橙子,把自己榨干了汁就被人扔掉。你该是一棵果树,春华秋实,年年繁茂。

(总244期)人人与我作者:王鼎钧 别把人家当做猪;但愿自己不是狗。

此联不知出处,作者定是“世间洞明,人情练达”之解人。人在仰视时易低估自己,俯视时易低估别人,得意时易自狂,失意时易自卑。其实人之聪明,谁不如我;我之智慧,亦未必弱于人。

自尊心强者,常忽略别人的自尊之存在,无自尊心者又往往不知别人自尊心之可贵。其实人是万物之灵,你的同类中的每一分子都是不可轻侮的,当然,自己也应该如此。

(总250期)烂铁与珠宝

作者:尤今

一对年过六旬的夫妇,在退休后,为了屋子问题产生分歧而大吵特吵。

妻子要大事装修年代湮远的老屋,而丈夫执意不肯。丈夫意兴阑珊地说:“我们年过半百了,大兴土木,劳命伤财,最多只能住上那么区区一二十年,何苦呢?”

妻子意气高扬地反驳:“正是因为我们只剩下那么区区一二十年,我要把屋子弄得飘飘亮亮得,让每一个日子都过的舒舒服服!”

他们的对话不期而然地使我想期了曾在《读者文摘》上读及的两句话:

“悲观者提醒我们百合属于洋葱科,乐观者则认为洋葱属于百合科。”

当你“自我践踏”地把日子看成破铜烂铁时,你的日子也将是锈迹斑斑,残残缺缺的;但是,当你“珍而重之”地把岁月视为金银珠宝时,那么,你所拥有的每一个日子,都是晶光灿烂的、圆圆满满的。

像上述那对夫妇,对于人生,便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丈夫将晚年看 成是残余得岁月,随便凑合着过,没有目标,没有憧憬,有的,只是消极地等待–等那个永远得约会悄悄来临。然而,妻子呢,却把黄昏岁月看作是人生另一阶段的开始,她要充分利用、尽情地享受;可以预见得是:她的日子,将是熠熠生辉的–夕阳无限好,黄昏又何妨。

(总315期)

要么竭尽全力,要么干脆放弃

作者:汉斯•塞勒

鲍 风译

花费了不知多少心血之后,我把我的第一本书–《[欣赏雨季爱情故事网]生活的压力》压缩到了三百一十四页。它包括了我整整三十年的研究成果。我感到非常自豪,因为它是那么通俗易懂,同时却又那么简洁精炼。编辑看完了这本书,然后说:“不错。不过有两个缺点:第一,太专门化;第二,太长。我们还需要个简短的内容摘要给读者看。”“好吧,我去试试。”我说。

我写了个十页的摘要,编辑说这可以出版,可是还需要一个更短的东西–一个摘要的摘要。我说:“嗯,我不会灰心的。”于是,我回到蒙特利尔,只用了两句话,把它全写出来了。那就是:事可为而不为,谓之懦夫;事不可为而强为,谓之蠢汉。

(总31期)态度

作者:明 达

这是一位92岁高龄、身材娇小但仪态自若并略带几分矜持的女士,每天早晨都在8点钟前穿戴完毕,头发做成时髦的样式,在面部的化 妆也是十分精心完美,而她实际上已经双目失明。她今天要被送进一家养老院。她70岁的丈夫前不久去世了,她不得不住进养老院。

在养老院的大厅耐心等候了数小时,当被告知她的房间已准备就绪时,她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她转动步行器进入电梯,护士对她那小小的房间进行了一番描述,包括挂在窗户上的镶有小圆孔的窗帘。“我真喜欢!”她说道,流露出的热情简直和一个8岁的孩子得到一个新的小狗一样。“琼斯夫人,您还没有看到房间,再等等。”

“这和看不看没有什么关系,”她回答,“快乐是你事先决定好的。我喜欢不喜欢我的房间并不取决于家具是怎样安排的,而在于我怎样安排我的想法。我已经决定喜欢它。”

“这是我每天早晨醒来后做的决定。我可以选择接受变化,并且在种种变化中寻找最佳;我还可以选择担忧,那些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的‘假如’。我可以整天躺在床上琢磨我身体哪些部分不灵,给我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可以从床上起来,对我身体还有许多部位能工作心怀感激。每一天都是一份礼物,只要我睁开眼睛,我就决定不去老想那些已经‘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而是声浪于我已使之发生的事情。”

“我有5条简单易行的快乐法则:

1、心中不存憎恨。

2、脑中不存担忧。

3、生活简单。

4、多点给予。

5、少点期盼。”(总336期)回忆是„„

作者:星有灵犀

回忆是倒后镜里的公路。

坐在驾驶室里,全神贯注地看着前方,不时瞥一下倒后镜,从倒后镜里,可以看到我们走过的路。做在人生的驾驶室里,全神贯注地看着未来,从过去中,可以看到我们走过的人生。

倒后镜是重要的,没有了它的驾驶过程让人心慌;过去也是重要的,没有了它的人生让人空洞。猛烈得多,也常见得多。如果只看过去,不看未来,更让人空洞。未来的障碍比过去的障碍更真实,更值得提防。只看着倒后镜驾驶,一定会把人逼疯。

回忆是倒后镜里的公路,真真实实,却在一步一步离我们远去。前面的路还长,人生还有希望。

回忆,还是偶尔看看?从中吸取一下经验算了。毕竟,我们不能活在回忆中。正如我们不能只看着倒后镜驾驶。

(总304期)幽幽玫瑰香

作者:李中声

罗斯夫人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很爱她的丈夫,丈夫也很爱她.

然而厄运总是不请自来.丈夫在驾车回家的路上,撞上高速公路的护栏,车毁人亡.噩耗传来,罗斯夫人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甚至忘记了流泪,整个人像掉了魂似的.警察告诉她,出事地点是事故多发 地带,那地方有一个急弯,这已是今年第三起车祸了.

没了丈夫,罗斯夫人形影相吊,沉湎在丧夫之痛中难以自拔.三个月后,她慢慢清醒过来,决定要做一点事.

她在丈夫出事的地方开了一大片土地,全部种上玫瑰,她要让玫瑰陪伴丈夫长眠.

第二年春天,玫瑰开放了,一朵朵争奇斗艳,成为高速公路的一道美丽的风景.有的人知道罗斯夫人,有的人不知道,但他们路过此地时都会不自觉地减速,因为他们已看到了玫瑰,已闻到了幽幽玫瑰香.他们愿意在此多停留一会儿.

从此那地方极少再发生车祸.

(总280期)屋檐

作者:陈志宏

在一处古村游览风景区,一帮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清代某五品官遗下的豪宅。古宅形体庞大、精巧别致,给人极大的新鲜感。站在古宅前,游客们心里纳闷:这宅子的屋檐也真怪,怎么做成一个小巧的屋子?导游小姐站在屋檐下,给游客们卖了一个关子。她指着屋檐下那间小巧的屋子,学着某电视节目的语气问道:“大家知道这间小屋子是干什么用的吗?”经这么一吊胃口,大伙的兴趣就来了,纷纷抢答。

有人说:“放鞋子用的。人进屋后,把鞋子脱了搁在这里。”

有人说:“训小孩用的。家里小孩犯错了就把他关在这里,闭门思过。” 有人说:“雨天进门,把伞放在这里。”

有人说:“关鸡的。”

导游小姐抿嘴一笑,无奈地摇摇头,告诉大家:“都没猜对。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遮风挡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

现代人生活舒适了,不知在街上行乞、流浪的人的悲苦,谁还会把他们放在心上?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的同情心渐渐被挤进一处孤独的暗角,我们的悲悯情怀也正一点点丢失。在现实中,人们不会想着为流浪汉做一个能挡风遮雨的屋檐;在心灵里,也没有给社会上的弱者留一个充盈同情与关爱的屋檐。然而,远在清代的人给流浪汉做个屋檐,这何尝不是一种关爱他人、帮扶弱者的情怀呢?人活于世,谁没有一个难处?谁能保证自己不需要他人的帮助?

有能力做屋檐的人,在自己有生之年多做几处吧!没能力,那就在自己的心里搭一个屋檐,心怀天下,悲悯苍生。

(总280期)一捧沙

作者:高兴

一个即将出嫁的女孩,向她的母亲提了一个问题:“妈妈,婚后我该怎样把握爱情呢?”“傻孩子,爱情怎么能把握呢?”母亲诧异道。

“那爱情为什么不能把握呢?”女孩疑惑的追问。

母亲听了女孩的问话,温情地笑了笑,然后慢慢地蹲下,从地上捧起一捧沙子,送到女儿的面前。

女孩发现那捧沙子在母亲的手里,圆圆满满的,没有一点流失,没有 一点撒落。

接着母亲用力将双手握紧,沙子立刻从母亲的指缝间泻落下来。待母亲再把手张开时,原来那捧沙子已所剩无几,其圆圆满满的形状也早已被压的扁扁的,毫无美感而言。

女孩望着母亲手中的沙子,领悟的点点头。

其实,那位母亲是要告诉她的女儿:爱情无需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爱情,反而越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原则,失去彼此之间应该保持的宽容和谅解,爱情也会因此而变成毫无美感的形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永远拥有幸福美满的爱情,那么不妨学着用捧一捧沙的情怀来对待爱情,好好珍惜,好好把握。

(总253期)人生试金石

作者:王鼎钧

两种知己

没有爱人是寂寞的,没有仇人也是寂寞的。培根这句话好大的口气。没有爱人而寂寞是一般常人的感觉,没有仇人而寂寞是稀有的非常之士。爱人,仇人虽是两种相反的人物,其实都属于广义的知己。英雄好汉,或不打不相识,或不相识不打。一世瑜亮,对立到底,但惺惺相惜,余子不在眼内。爱人带给你期望,仇人带给你威胁,两者都产生紧张,驱逐苟安自满。不过,没有爱人,应该找一个;没有仇人,就让他从缺也好。

人分四等 从前上海有一位闻人,把门下宾客分成几类:有本领,没脾气,一等。有本领,有脾气,二等。没本领,没脾气,三等。没本领,有脾气,四等。有本领,没脾气的人是奇花异卉,不可多得。有本领的人多半有个性,别人因敬重他的长处而容妨忍他的短处。没本领而又没脾气的人留之无害,去之不必,还可以在社会上勉强生存。既没本领又难相处的人恐怕早已淘汰,四种中仅存名目罢了。

人缘

我跟某公司董事长做了多年邻居。当他的公司财源茂盛的时候,他的汽车碾扁了别家的小鸡。他的狼犬自由散步,对着邻家的小孩露出可怕的白牙。他修房子把建材堆在邻家门口。坦白地说,他在邻居中间没有什么人缘。后来,他的公司因周转不灵而歇业,我们经常在巷道中相遇,我步行,他也步行。他的脸上有笑容了,他的下巴收起来了,他们家的狼犬拴上链子,他也经常摸一摸邻家孩子的头顶。可是,坦白地说,他仍然没有什么人缘。一天,偶然跟他闲谈,谈到人间恩怨,我随口说:人在失意的时候得罪了人,可以在得意的时候弥补;在得意的时候得罪了人,却不能在失意的时候弥补。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若有所悟。他暂时停止改善公共关系,专心改善公司的业务。终于,公司又生意兴隆通四海,他又有汽车可坐,不过他的座车从此不再按喇叭叫门,并且在雨天减速慢行,小心防止车轮把积水溅到行人身上。他的下巴仍然收起来,仍然有时伸手摸一摸邻家孩子的头顶。后来他搬家了,全体邻居依依不舍送到公路边上,用非常真诚的声音对他喊:再见!靠不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近山的人要有本领吃山,靠近水的人要有本领吃水。本领大,吃得好,吃得多。本领中,吃得少,吃得坏。靠山,本领大可以开矿,本领中只能打柴。靠水,本领大了行轮船,本领中了捞鱼虾。如果什么本领都没有,还不是望洋兴叹。归根结底,吃的是自己的本领。靠山靠水都靠不信,只有自己的本领最真实。你看,“靠”这个字的结构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你依赖他人的念头殊属“非”是。

第五篇:牡丹亭中情理思考研究

内容提要:明代爱情传奇表现出“情”与“理”由冲突到融合的过程。本文拟由《牡丹亭》中人物所表现出扬“情”、扬“理”的变化、剧作家的自述及情节表现模式对“情”表达过程中的耗散,讨论《牡丹亭》乃至晚明爱情传奇所表现出的“情”与“理”决裂之际,又回归于“理”的秩序中的原因,并由此看出汤显祖的精神指向。

关键词:《牡丹亭》;情;理

明代“情”与“理”的冲突一度很激烈。自从朱熹把“情”与“理”尖锐地对立起来以后(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理”便借助于政权力量,构建起一个秩序森严的“理”的世界来统摄宇宙和人世,从而拥有了至尊无上的权威,对人们进行全面压制和禁锢。至明中叶,有志之士不堪其重压,勇敢地在这黑重的厚幕上扯开了一道裂缝,放进一阵新鲜的空气,顿时社会上鼓荡起一股强劲的风暴,冲荡着那令人窒息的气闷。

晚明爱情传奇便烛照出当时的风云激荡,显示出人们对个性自由的呼唤、对作为一个人的感性欲望的渴求、对“情”的热烈礼赞和高扬:“情”对”理”的世界产生了猛烈的冲击。但“情”那奔突的耀眼的火焰没有持续多久,没有烧毁那个“理”的厚幕。而是渐渐地收敛了它的光芒和热量,回缩在那个未被情的火焰烧毁的“理”的厚幕中,从而取得了与“理”的妥协,达成了“情”与“理”的和谐。明中后叶那次一时声势浩大的狂飙思潮最终以复归封建意识而终结,只促成了封建文化结构本身的自我调整。

汤显祖的《牡丹亭》就典型地履践着这一轮回。

明代程朱理学弥漫嚣张,时风浸染,戏曲的风化味极为浓重,“三纲五常”的陈腐说教俯仰皆是。只要读一读《五伦全备记》、《香囊记》、《义侠记》等剧作,就不难发现,当时的传奇作家对负载着封建伦理的理想人格典范的啧啧称赏和竭力摹画,已走到了绝境,那几乎是封建伦理道德的理念图解和化妆表演。

这种恶浊之气当时就遭到人们的反感,所以当有“异端”横出之时,那股静默于水底的潜流便掀起了惊涛骇浪,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潮流。人们的观念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进:把人从神圣的伦理规范和枯燥的理学观念中拉出来,使其置身于鲜活的现实世俗生活中,体味、思索世俗人情和感性欲望的合理意义,充分肯定也积极追求世俗的生活、独立的个体和自由的个性。李贽就公开宣称:“成佛征圣,惟在明心。本心若明,虽一日受千金不为贪,一夜御十女不为淫。”(明周应宾《识小编》引李贽语)这是对当时神圣的理学思想的“亵渎”,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当时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这类赤裸裸的人性论主张,对封建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猛烈冲击。新思想的曙光激发着人们的热情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因此,伴随着对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戏曲创作中也出现了一股浪漫思潮:高张“情”帜,打破传统,反抗秩序,表现出“情”对“理”的反抗。争取自由爱情的斗争是个性解放的第一阵春风。汤显祖的《牡丹亭》就以火一般的热情描写了杜丽娘对自由个性矢志不移的追寻,出生入死,撼人心魄,宣扬真情的神圣和超越生死的力量,典型地高扬起鼓荡于这阵春风中的一面旗帜,表现出“情”对“理”的挑战和反抗。

作为“至情”化身的杜丽娘为了追求美好而纯真的爱情,乞乞以求,一往而深,至出生入死,起死又回生。这一异乎寻常的人生经历,充分展示了对人的感性情欲、自我生命的追求,以及“至情”那超越生死的奔突力量,其表征是对“理”的冲突、反叛。这种追求力量与那“理”的严整秩序是格格不入的。它深刻地展示了爱情作为人的自然本性与束缚人们身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即“情”与“理”的冲突。杜丽娘的冲突对象实质上是“理”所构建的严整社会秩序,是沉淀于社会心理深层的牢固传统意识。应予注意的是,这种“情”与“理”的严重对立、冲突,《牡丹亭》没有在现实人世中予以展现,而是把它放置于一个超越现实人世的怪诞幻境中进行展现,即所谓“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1](《牡丹亭记题词》)。就在这个异乎寻常的过程中展现了“情”与“理”的对立冲突和杜丽娘追求理想的全部“至情”力量。

也正是因为杜丽娘的这种“至情”没有在现实环境中与“理”进行至深至烈的冲突,所以“至情”的呼号一旦从理想的幻境中返回现实人生,就显出手足无措的彷徨与迷惘,最后那于现实中铸造就的根深蒂固的“理”的意念重又于内心深处泛起:

[旦]姑姑,奴家死去三年。为钟情一点,幽契重生。……数日之间,稍觉精神旺相。

[净]好了,秀才三回五次,央俺成亲哩。

[旦]姑姑,这事还早。扬州问过了老相公、老夫人,请个媒人方好。

……

[生]姐姐,俺地窟里扶卿做玉真。

[旦]重生胜过父母亲。

[生]便好今宵成配偶。

[旦]懵腾还自少精神。

[净]起前说精神旺相,则瞒著秀才。

[旦]秀才可记的古书云:“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生]日前虽不是钻穴相窥,早则钻坟而入了。小姐今日又会起书来。

[旦]秀才,比前不同。前夕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1](第36出“婚走”)

为追求理想而冲击“理”的秩序的杜丽娘,在此却明确地维护起那个秩序了。丽娘的行动在幻境与现实两间的反差表现,让我们看到在她反叛行动中脖颈上那隐约晃动的枷锁和前行身影中的拘泥步态。丽娘虽然拥有冲破一切的“至情”力量,最终还是想争取父母对她的婚姻的承认,并鼓励柳梦梅去获取功名富贵,以争得社会规范的支持与承认。此时,那经过了多少努力和追求才获得清醒认识的“情”已彻底地向“理”屈服、回归了。所谓“鬼可虚情,人须实礼”,正反映出杜丽娘的“至情”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气馁。可见,丽娘自身的追求和完善是被圈定在封建秩序所允许的范围内的;她在肯定主体自身的追求和完善的同时,也求助于“理”所构建的社会功能和规范,还未能完全摆脱那个社会所信奉的正统观念和礼义规范。

而且,“鬼可虚情,人须实礼”也反映出杜丽娘面对现实时对自己的“情”的不安。她努力寻找现实秩序规范对其感情的支持,并为此而努力踏上那个社会中一个闺阁女子习惯、稳妥而又安全的道路,如此才能让自己感到心安理得。于是乎,柳、杜的婚姻落入了“奉旨完婚”的熟烂窠臼;个性自由的追求步入了“六宫宣有你朝拜,五花诰封你非分外”[1](第39出“如杭”)的旧途。这种大团圆的情节模式与杜丽娘的人性觉醒及反传统、反模式的爱情追求是极不谐调的。传统的情节模式、大套路——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享,大小登科,一家团圆——是与守规范、喜模式的风气相适应的,也为当时众多作家所喜用。这是同讲究规范、严守法则的传统艺术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的。

中国古典文艺中的赋、诗、词、曲无不有谨严的结构形式,作家只能在这些规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艺术思维方式根源于传统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追求社会关系的秩序化和人伦关系的规范化,思想统一,和而不争,才能有利于巩固政治。审美意识上则倾向于中和之美。理学所构建的等级森严的秩序,也极为关心封建伦常秩序、等级体制的实现[2](《宋明理学片论》)。这种大团圆的情节窠臼客观上间接地表现出对“理”所建构的等级森严秩序的维护。所以,尽管杜丽娘的“至情”锋芒毕露,含茹着激情,却并未超出传统的伦理秩序,以及对这种秩序间接的维护形式。这种“至情” 与规范的格格不入反映出情的冲击在面对现实秩序时的无奈、迷惘,反映出杜丽娘挣脱传统束缚而终又回落于束缚之中的必然心灵轨迹。

“情”的张扬是自由和个性的象征,是充满生命力的、积极的,它强调的是狂飙突进,对秩序的冲击和迸毁。这种情的激扬、狂放与过分的规范森严、整饬一致是不相宜的。自由、热烈、奔放的情的抒发与表现在考虑如何融进严整的表现方式时必然会削弱它的热度和冲击力,所以把这种激荡纳入平稳严整的情节结构模式,就在尖锐对抗冲击中形成了对“理”的缓冲,从而削弱了对“理”的世界的冲击力。可见,这个相对于整个规范来说的偶发变异,是在有序的规范中发生的。在这个极具普遍力量的规范中,“情”的冲击和热度在与那些严整的规范周旋的过程中最终被消耗殆尽。

幻境与现实的对立冲突,是汤显祖对理想的赞美,对现实的挣扎与反抗,但也正是这对立冲突,隐含着汤被“理”深深束缚的心态以及由之而来的困惑。

在汤一生的奋斗过程中,总是一边眷恋着“君恩未报难高隐”[3](p263)(《送王侍御以论耿公归蜀,侍御故吉州人》),吟唱着“云阁寸心终未绝”、“萎蕤意气复何云,径须垂晚立功勋”[3](p333)(《送刘玄子使归》);一边却又不断地感叹“人间惟有遇天难”[3](p527)(《达公忽至》),而要“便作羽毛天外去,虎兄鹰弟亦无多”[3](p788)(《恸世》)。激情与消沉、梦幻与现实的冲突一直未在他心中停止过。他在《牡丹亭》中描写出杜丽娘在虚境和现实两间的巨大矛盾:一方面是丽娘在虚幻世界里任自己的情流飞泻、爱火沸燃;另一方面则是现实中丽娘老成持重、知书识礼的闺秀,“不向人前轻一笑”,还魂之后,谈及与柳的婚姻,念念不忘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耿耿于怀的是夫婿的状元及第。这种矛盾在汤的身上也存在。他在让丽娘为爱情东奔西突的过程中无法为她找到一个更为理想的归宿,只好在现实秩序中为她寻觅一个自己认为合理谐礼的稳妥结局,并由这个安排而心安。杜丽娘那“情”的奔突力量在现实中的无奈处境,包含有汤显祖对其所信仰的“至情”的淡淡幻灭感。而这种幻灭感在他后来的《南柯记》、《邯郸梦》中弥漫尤甚。《南柯记》表达了“不须看尽鱼龙戏,浮世纷纷蚁子群”的人生虚幻观念;《邯郸梦》把人世上的所有“宠辱得丧、生死之情”都归之于梦幻,最后归结于“梦死可醒,真死何及”[5](p1262)(汤显祖《邯郸梦原叙》)的禅家偈语。“二梦”再也没有《牡丹亭》中那充满蓬勃生机的花卉春光,失去了昂扬向上的生命意识了。

更可注意的是,汤显祖在具有了进步的人性观念的同时,头脑中还滞留着很多传统伦理观念。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清晰地表达了他对戏曲功能的观点:

可以合君臣之节,可以浃父子之恩,可以增长幼之睦,可以动夫妇之欢,可以发宾友之仪,可以释怨毒之结,可以已愁愦之疾,可以浑庸鄙之好。然则斯道也,孝子以此事其亲,敬长而娱死;仁人以此奉其尊,享帝而事鬼;老者以此终,少者以此长。外户可以不闭,嗜欲可以少营。人有此声,家有此道,疫疠不作,天下和平。岂非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也哉![3](p1127)

汤显祖在此公开宣称,戏曲应当为完善三纲五常,为维护封建教化服务。他还在《南柯记》中大谈女性的“三从四德”:“夫三从者: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而从子。四德者,妇言、妇德、妇容、妇功。有此三从四德者,可以为贤女子矣。”[4](第5出“宫训”)可见,传统的伦理道德所推崇的节妇义夫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典范。他在打破传统规范,撕扯伦理人格典范的同时,也想树立起一个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和典型,但在现实中一时又找不出。茫然四顾之际,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占了上风,原已模糊的影像又日渐清晰了。于是,当杜丽娘还魂回生后以“鬼可虚情,人须实礼”的原则声明婚姻“必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时,我们又看到了一个遵礼守德的封建贤良女子被一度为汤所恶鄙、冲击的封建伦理规范成功地制造出来了。

“理”所构建的占统治地位的人的观念,极端主张压抑人的自然欲望,扩张人的伦理规范,引导人们在世俗的日常生活中积极寻求自身欲望的合理满足,简言之:以“理”制“情”。这种一成不变的观念与封建专制统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也普遍地、顽固地浸淫着封建时代人们的心理,使得人们的理想人格潜移默化地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形成一个思维定势,就连徐渭、唐寅这样的狂狷之士,也写过节妇诗。由于这种因素的存在,在以情抗理的激烈冲击中,也就时断时续地隐存着不少缓冲地带。所以,“情”与“理”的强烈冲突和尖锐对立,在《牡丹亭》中并未得到长久的持续。就在汤显祖秉持“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3](p1127)的原则构建理义中包含着性情的节妇义夫的过程中;在显示对“情”高度张扬同时也对传统伦理观念心许默认的过程中,杜丽娘也就慢慢地消融在“情”“理”合一的框架中了。三

中国封建社会中以儒学为中心的整个意识形态是一个极具稳定性的有序集合体,它具有极为充分的缓冲性、柔韧性。在较长的历史长河中,从老庄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悖乱、逆反、奇狂的行为和意识,对这个有序的集合体产生了不绝如缕的撞击,但都被这柔韧的集合体慢慢地消融化解。许多狂狷之士终其一生徜徉、拘囿于这个有序严整的集合体中,很多的意识、思潮也就如流星般闪现一时,最终以偶然的变异被消解,取得了和这一集合体的和谐与统一。

封建秩序在注视那些奔发的变异的同时,从未停止过对它们的消融,封建伦理道德继续潜移默化地发散、薰陶乃至积淀于民族心理中,成为人们一种意识的理念模式,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由于这个原因,《牡丹亭》乃至晚明爱情传奇对“情”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也就拖曳着沉重的封建道德的重负;对一种人格的认定和评判,还是没有脱离封建伦理道德的参照系。于是,本应在人的性格中发生冲突的世俗人情和封建理念,在晚明传奇剧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上却获得了完美的和谐与统一。他们也醉心于这些和谐与统一。因为他们于前行路上瞻前顾后的步态中以及对理的妥协中,能让抑制的冲动获得暂时的释放,为情绪的平衡与中和创造条件,从而为能与传统伦理呼应而获得一种放松感和安适感。

这样一来,他们就牺牲了经过多少寻觅和抗争才获得的对“情”的鲜明认识,而去接受了严整模式对情的框定和挤压,如此换来了“情”与“理”的和谐统一。于是出现了“性情者,理义之根柢也”[5](p1357)(陈洪绶《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序》)、“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3](p1127)(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天下之贞女,必天下之情女”[5](p1353)(孟称舜《贞文记题词》)等观点。依此观点,出现了倡人欲而达天理的理想人格典范和众多遵礼守义的节妇义夫。

在这由“情”帜高扬而又渐趋萎缩的过程中,有剧作家由于头脑中难以抹去的传统底色而自我的瓦解和贬抑,也有极其稳定的传统意识的侵蚀和消解。因此,在“情”、“理”一度极烈对立之后,终于融汇为一,这是对封建意识的又一次复归,是以肯定和追求世俗生活、独立自由个性为表征的狂飙突进思潮的失败,是超稳定封建文化结构的自我调整和又一次销融成功。于是,负载着自由、个性等浪漫思潮的《牡丹亭》,在一度濒临与“理”所构建的秩序和意识决裂之际,又重新回到传统的正轨上来了。

但毕竟《牡丹亭》中由“情”所崩发的冲天火焰照亮了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鼓荡起了人性的新鲜空气,让众多呻吟于“理”的桎梏中的人们感到了自己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和生命活力;让迷失于“理”的黑暗中的痛苦灵魂找到栖息之地。“当日困于封建礼教,身受爱情苦恼的青年男女们,一旦看到这种作品,觉得只要情真,梦中可以找安慰,死了可以复活,这对于被封建礼教压制得喘不过气来的青年男女,在这一种作品的艺术感染上,正可疗治他们精神上的创伤,解放他们潜意识中的苦闷。”[6](p1004-1005)

它虽最终被“理”熔解掉,但热切的灵魂从未终止过对这一次人性觉醒呼声的回应①。

注释:

①清代的戴震、谭嗣同曾满怀悲愤地控诉了宋明理学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的历史性的损伤。戊戌以来,从到邹容、宋恕,从陈独秀到吴虞、胡适,从鲁迅到巴金、曹禺,无论是《狂人日记》是《家》,也无论是巴金的《家》还是曹禺的“家”(《雷雨》)……都充满了战斗激情,都是以反理学作为基本主题的。参见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宋明理学片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参考文献:

[1]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3]汤显祖.汤显祖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汤显祖.汤显祖戏曲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2.

[5]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跋集[C].济南:齐鲁书社,1989.

[6]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下载诗情理趣[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情理趣[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标题】:情理交融法(范文大全)

    【标题】:情理交融法[新战士小李连续三次失踪]【主题】:情感管理法【内容】:济南军区某部六连新下连不久的新兵李少阳,第三次神秘地失踪了,连里派出各路人马"追捕逃兵",一天过去了......

    关注时代风云 挥写人事情理

    关注时代风云 挥写人事情理 ——高考作文命题直击当年热点话题的传统与继承 特级教师 李迪明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关注时代风云传统与继承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考作文......

    李白、阮籍和陶渊明三者诗酒之趣异同

    论阮籍、陶渊明和李白的诗酒之趣异同 11级中本1班 2011011114 陈靖文 一、嗜酒与作诗的内在联系(一)阮籍——诗中无酒,诗酒分家。 阮籍爱喝酒,他“嗜酒”“酣饮为常”。但他不似......

    书趣

    书趣记得程颐好象说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书读得越多,也越体会得到其精妙之处。读书之乐,与打球,游泳不同,是一种“静趣”、一种“心趣”。晚上,大家都睡下了,一个......

    暑假趣事儿

    今年我有一大半时间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 那里有一条小道上,地势非常低,每逢下雨天,就会出现很多小水洼,这就为青蛙构成了理想的繁殖场所。从小道经过时总会看到有许多青蛙在......

    对联觅趣

    寻找语言文字的美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职高语文校本课程《对联觅趣》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

    童年趣雪

    童年趣雪◆文/李宗山选自2009-12-17《大庆日报》家在北国雪乡,童年的雪格外的大。一年当中,有六个月能看到雪,那飘飘洒洒的六角雪花,是孩子们的最好伙伴,有了雪,便有了快乐和满足,也......

    读书之趣

    读书之趣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我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