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原理 共产党宣言

时间:2019-05-14 16:1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原理 共产党宣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原理 共产党宣言》。

第一篇: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原理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原理小论文

浙江大学

Copyright As one member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I sincerely hope this will enable you to acquire more time to do whatever you like instead of struggling on useless homework.All the content you can use as you like.I wish you will have a meaningful journey on your college life.——W z h

共产党宣言,从1848到2017

一、背景

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政治著作之一,《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提出的时候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引领着69年后的十月革命,百年后的新中国诞生,以及朝鲜、越南等一系列国家的政权更替。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革命成功的后的不少国家,都因为政治理念与经济发展、社会基本状况的冲突,发生了解体和反革命,还有不少国家的革命成果落入了极少部分人的手中;于此同时,《宣言》里所称呼的“必然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反而在自身的改良下走上了良好的循环,高社会福利与最低程度的剥削,促使北欧等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健康发展。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分析其时代局限性和失误的地方,以正确了解为什么世界的发展格局并不如《宣言》所描述的那样,本该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为何蓬勃发展。

二、正文

(一)生产资料

1.原文引述

开篇《共产党宣言》提出了资本主义走向落寞的原因——生产资料过剩。资本主义扩大了旧世界的影响范围,开辟中国、东印度市场,促使美洲殖民化;它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建立了全球性的新基础。然而,资本主义不断扩大的生产力已经大于资本主义本身所能处理的能力,导致在商业危机下大量财富的浪费,于此同时资本主义处理手段只有扩大商业市场和改善优化原有的市场两种方法。因此,《宣言》得出的结论是,社会革新即将发生。2.分析

从现代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这种说法不无道理,经济危机发生的很大原因,除了人为的经济泡沫以外就是生产资料过剩。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资料是永远不会过剩的,理由在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忽视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力量,换句话说,哲学家马克思的理论缺少了事实基础。

从当时的观点来看,扩大市场仅仅指的是寻找海外未开发的原始社会,将目前已经有的商品推销到那个市场上以赚取利润;经过一段时间,当原始市场饱和后,扩大市场阶段就结束了,进入优化市场阶段。优化市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仅仅只是不同企业相互竞争,并不能实际解决生产资料过剩问题。然而,现在的市场是无限的,新的虚拟市场在不断产生。5年前,在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对于IT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那场著名的烧钱战就发生在那个时候。现在,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开始兴起。2016年10月,李开复来到浙江大学,宣布将会有5-10年人工智能市场繁荣。科技推动着一个又一个市场的诞生,满足人类愈来愈高的需求。过剩的生产资料,将投入一个又一个新兴的市场,促进新的市场发展,然后产生更多的生产资料,投入研发创造再之后的新市场。56年前,阿波罗计划启动,人类走向征服太空的道路。在这之前,太空产业几乎为零。然而到现在,太空产业已经有2万亿美元的规模,并促进太空旅游业等新市场诞生。因此,市场是无限的,虽然现在还是经常发生经济危机,但原因远远不再是生产资料过剩,而是由于贪婪导致的人为经济泡沫。

(二)革命

1.原文引述

资本主义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促使了工人阶级为了自身利益对资产阶级的反抗:糟糕的生活环境、极少的工资导致无产阶级生活的艰难。中产阶级(小工业家、手工业者、农民)是保守的,他们的支持是对于自身利益的坚守,他们倾向于维持自身利益的立场,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因此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无产阶级的赤贫愈发明显。因此革命必然发生。2.分析

马克思的描述和分析是非常正确的,资本家倾向于利益最大化而不关注手下工人的利益。公元十七世纪,橡胶、棉花、制糖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作为支撑,然而恶劣的条件下没有人愿意做这些辛苦的工作,为了促进产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欧美人从非洲进口大量的奴隶,以现在骇人听闻的方式来强迫工作,奴隶的状况相比于后来的无产阶级更是接近于马克思所描述的样子,“一旦少交(橡胶),有时候比利时官员便会把刚果人的手臂砍掉,有时甚至整个村子的人都遭到屠杀”[2]。

然而历史上并没有出现在美洲工作的奴隶们集体发生暴动反抗获取自由甚至推翻国家的故事,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暴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出路。事实上,《共产党宣言》在这里又犯了一个致命错误,解决资本剥削不一定需要采用暴力革命。第二共产国际在恩格斯死后,分裂为两派,走暴力路线的列宁派发展为今天的共产党,但是共产党在1991年丧失了苏维埃政权的控制权;走议会道路、信奉伯恩斯坦主义的右派,演变为当下的社会民族党,建立了北欧高福利制度的国家。

为什么《宣言》的预言又发生了错误,究竟是哪里出现问题?《宣言》中描述道当资本主义剥削到达“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地步时候,革命就会发生。但在欧洲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会力量抬头,迫使资本家联盟和工会坐下来谈判,以解决不断发生的冲突和矛盾。这种现象在今天依旧经常可以看见,哥本哈根铁路系统罢工导致大多数人步行上班的新闻时常见于报端。健康、成熟的社会制度不再会像一两百年前一样承受各种社会震荡,而是以一种平稳的方式不断前行。

(三)共产党人的革命纲领

《共产党宣言》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提出了革命纲领,按照《宣言》的说法,“共产党人宣扬的观点绝不是个人或者团体提出的,而是基于历史原则基础的”。共产党纲领如下:

1、消灭私有制(主要)

2、消灭私有财产

3、废除家庭(子女公共教育、共妻制)

4、消灭国家、民族

有趣的是,虽然是共产党宣言,但是在资本主义的今天、全球化的趋势下,这些目标逐渐实现于资本主义时代。现代企业股份制将企业所有权从个人和家族手中分配到大多数股民手中,北欧高福利制度将私有财产中财富分配不公问题很好得解决,义务教育体系的完善使子女公共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国家民族的影响正越来越小。唯一不符合的是共产党人提出的消灭家庭。如今依旧是一夫一妻制盛行,可能存在微小的反对,但是仍然是社会构建的主体。

关于婚姻制度,D·莫利斯在他的著作里有很好的阐述。相比于其他动物,人类所需要的团队配合更为重要,每个人都在团队里发挥其应尽的作用,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替代所有人。所以婚姻制度上也不会采取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制度,而是采取最公平的一夫一妻制[3]。现在《宣言》提倡废除家庭,很可能与人类内在的结偶心理动机相互矛盾,虽然人类具有高度的适应性,但这种期望能否达成还需要未来的检验。

(四)共产党人的措施

为了实现共产党人的纲领,《宣言》提出了以下措施,有趣的是,这些措施中大多数合理的部分几乎都在资本社会中被实现了,少数不合理的部分估计再过一百年也很难实现。以下是共产党人的措施以及相应的分析。

已经实现的部分:

1.“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随着科技进步,农业工业化,大部分都是机器操作。此外,中国等新农村政策也不断向这方面努力,户口中农业户口和城市户口的差别越来越小,受到的关注也愈来愈低。

2.“征收高额累进税”。除了迪拜等少数足够有钱的国家外,几乎所有国家都都在实施累进税制度,并以北欧五国为代表的国家征收高额的累进个人所得税。社会各国都不断往这方面发展,这点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步实现。

3.“废除继承权”。在美国,继承税高达55%,因此美国成为一个强调个人奋斗的国家。然而,过于强调公平的“废除继承权”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传宗接代心理需求。富人通过海外投资、投资基金会等隐性资产转移的方法,来绕过高额的继承税。虽说违反人类基本心理需求,但是为符合社会更公平合理的发展,这点心理上的牺牲也是必须的。

4.“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这点似乎是所有国家都会采用的做法。5.“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义务教育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中几乎都是很基本的制度。6.“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在中国,基础道路设施都是国家投资建造;在国外,对于很多私人投资的设施在收费上都有严格的国家监管。

还未实现或者不合理的部分:

7.“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营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这点几乎可以算是自称共产主义国家最有特色的制度了。无论是苏维埃还是新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计划经济都是最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1963年,Edward Lorenz提出混沌理论,从原理上否决了计划经济的可行性。混沌理论说明,经济的发展是不可预测,受到很多微小的细节影响,如果仍然以最初计划好的经济方案实施,到最后实施方案往往会和实际情况相差非常大。只有实时调控的市场经济才能解决这种问题。当然,1848年马克思等人并不知道百年后的这种科学,因此犯这种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

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义务劳动需要物质的极大丰富,新中国以及红色高棉在这方面进行过值得敬佩的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

9.“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这点在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实现,银行家的阻碍反而成就了另外一项成就——国家银行变成私有化的产物,无论是美联储和英格兰国家银行都是私有银行,巨大的国家债务偿还的钱都落入银行家手中。第九点算得上是资本主义“罪大恶极”的一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以利滚利为目的的信贷会将资金投入最值得发展的方向,以赚取最高额的利率。然而,信贷集中在国家手中会不可避免的政治影响借贷,而政治,比较糟糕的是,会受到很多社会阴暗面的影响,如人际关系、背后交易。

10.“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囿于思维局限性,地产在当时被认为是很重要的因素。然而现在随着科技产业兴起,地产支出变得不那么重要,也不是主要矛盾所在,因此在当代,根本无所谓地产所有权归于谁,因为土地的价值取决于上面究竟是造科技产业园、经济商业圈,还是仅仅种植稀疏的草莓。因此第十点在当下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由上述分析讨论可知,《共产党宣言》确实如它所宣称的那样,大部分纲领和措施都是基于历史原则的,少部分措施基于当时的视野的局限性,并不能反映客观的社会事实。但是这些纲领措施被无数国家实践后,为后人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促使社会更合理的发展。

(五)《共产党宣言》的贡献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正如《宣言》最后一段所说,《共产党宣言》在全世界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包括苏联、中国、东南亚、中欧等地区一度都是共产党统治,有些现在还是处于共产党统治中。《宣言》用哲学思想影响社会进程,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在整个哲学史上树立一座了不起的丰碑。

三、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共产党宣言[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459-527.[2]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M].林俊宏, 译.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4: 29-37.[3] 德斯蒙德·莫利斯.裸猿[M].何道宽, 译.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223-240.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原理

课程教学指南

注:*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表现、到课率、小论文、单元测试及期中测试。

*答疑可采用网上答疑、电话答疑、当面答疑等,办公室、教室、教师家里均可作为答疑地点。确定后必须事先告诉学生。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原理

上海杉达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社会实践论文题目 学 院 专 业 姓名及学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年 月 日 上海杉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目录 目 录 摘要 正文 调查背景 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 调查过程 调查数据分析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实践活动计划及时间节点 附录二调查问卷访谈提纲 附录三小组成员的分工 附录四小组成员的心得体会 附录五小组成员认可的签名 上海杉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 1 内容摘要 就实践报告产生的过程和主要内容做集中表述包括200字左右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上海杉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正文 2 标 题 调查背景 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 调查过程 调查数据分析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上海杉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附录 3 附录一实践活动计划及时间节点 附录二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含调查问卷样本或访谈实录 附录三小组成员的分工 附录四小组成员的心得体会 主要包括从事实践活动的感想和查找资料后的收获。附录五小组成员认可的签名 对于本次社会实践及报告的书写完成工作本小组全体成员声明如下 我们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完成了所有工作对于报告中所涉及的文献引用都做了明确标注不涉及任何抄袭和作弊行为。小组成员签名 附录社会实践报告的基本要求

一、社会实践环节分组进行。以自愿为原则6-8人为一组组内分工由小组同学商定。

二、要在课程学习结束前1周每个实践小组提交字数不低于2000字的实践报告一份。

三、内容上报告要联系课程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对社会实际情况的考察、分析有自己的结论。

四、实践报告包括电子稿和打印稿文稿的正文字体选用小四宋体1.5倍行距打印稿用A4纸打印。

五、随实践报告或论文一起提交的还必须有两个附件一是每个小组成员在报告撰写过程中的表现和作用二是小组成员在阅读和查找资料时认为最有益的书目及感想、收获。

六、不得抄袭他人成果否则以作弊论处记零分 上海杉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附录 4 附录选题参考

1、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分析如何看待和谐社会中的矛盾。

2、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

3、用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上海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成因。

4、用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讨论大学生如何面对和处理当前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5、如何把握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6、用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讨论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7、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8、用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原理分析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性。

9、探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0、如何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

11、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1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是什么

13、如何评价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4、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5、讨论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16、讨论大学生活中如何才能使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

17、使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人民币汇率问题。

18、使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理论分析美国准备采取的货币宽松政策及其影响。

第四篇:由“共产党宣言”理解马克思主义

由“共产党宣言”理解马克思主义

——读《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有感

读了一个多小时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本来以为这是枯燥的纯理论性的东西,在此之前我也曾质疑自己能否驾驭其中深刻的含义。但是读完之后触动很深,甚至与作者产生了共鸣。结合以前在马基课上读的《共产党宣言》,我想谈谈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

马克思曾经指出:“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我深受感触。想到自己高中曾经读过《欧也妮葛朗台》,欧也妮的父亲,老葛朗台对待亲属的关系就是这样,他对妻子女儿的一言一行、一喜一怒,无不以金钱的得失为转移,最后不仅逼死了老伴,也断送了欧也妮一生的幸福。小说中的吝啬鬼的形象在当时的社会中不是个案,资产阶级就是出于他们对黄金的贪欲而让悭吝毁了他们的个性,使他自己也变成了金钱的奴隶。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还有莫泊桑的小说,其中《我的叔叔于勒》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主要通过“我”一家人在去哲赛尔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划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态情形。因此对于诸如此类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拜金主义以及对于亲情的淡漠,我非常的反感。

但是即使资本主义社会会造成个别人群的性格扭曲和变态心理,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相对于封建社会对于生产力以及人类思想的禁锢,资本主义社会对于科学和世界的发展的贡献已不可小觑。“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即使在发展的今天,那些富足、发达的国家都主要集中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诚然,我们不能因为追求共产主义而否认资本主义做出的巨大贡献,事实上,正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才会不断加深。而很多欧洲国家的改革也证实了:无产阶级在不断与资本家的斗争中逐渐壮大起来,甚至有些还取得了一定的统治权。

那么欧美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消除了阶级矛盾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于其貌似光鲜亮丽、人民富庶的外表,而忽视了它日益严重的阶级矛盾。事实上,如今西方社会推行的一切法令和措施无不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地位,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想要消除社会的弊病,以便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资产阶级不过是要求无产阶级停留在当今社会中,抛弃他们关于这个社会可恶的观念。

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这表明社会生产力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的这种反抗,迫使资本家不得不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质。但是,资产阶级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君主立宪制也好,议会共和制也好,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理想的总资本家。而工人仍然是雇佣劳动者、无产者。因此要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真正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直至共产主义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回顾《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中国的无产阶级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彰显中国的共产党人认真的态度。是他们让我们知道,一切虚假

和掩饰都无济于事,只有通过本质看问题,才能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坚定自己的立场。我想这才是我们大学生在新形式下学习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实际意义。

第五篇:大一马克思主义原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回答。P2-3)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的统一?(、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P14-18)答: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3会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科学回答了社P33)

答: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任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这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关系?(、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p45)

答:矛盾的普遍性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5别?(、如何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P55)

答:两者只见爱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6答: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P77 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7答: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众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8用?、怎样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P123-126

答: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革命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首先,对生存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9答: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如何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P147-148 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11向?、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P207-210

答: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12答: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经济全球化的消极的后果是什么? 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这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13P229、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答: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完善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多能、按劳分配”制度。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火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期历史任务。主义基本特征的诸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表现。

14答:、共产主义的特征是什么?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P258-260 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二、材料分析题

(一)1、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p183

答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窜在这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2经济相结合。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是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P64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时间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时间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时间使认识得以生产和发展。第四,时间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这巨大的指导作用。当然,理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恰恰相反。

(三)1、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P103-108

答:第一,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P97-99

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骑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四)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原理?

一方面,社会总资产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才能正常实现,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只有两大部类的生产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结构上保持一定的比例,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四:联系特征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五:发展的知识点

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旧事物: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

亡的东西

为什么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失去了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因而必然被新事物所代替。② 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腐朽过时的东西,吸收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添加了旧事物中不能容纳的新的内容。③ 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六: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者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者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七: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向各有不同的性质。

八:量变,质变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九:肯定,否定

肯定: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十:意识的作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十一: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章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三:运动的基本规律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四: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论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五: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六: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七: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辨证关系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错误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正确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辨证统一的: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⑵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一:资本的原始积累⑴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⑵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⑴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⑵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⑴ 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⑵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⑶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⑷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四: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⑴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⑵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五: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六: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七: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⑴ 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⑵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八: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九:资本积累

⑴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⑵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⑶∶ v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来表示。

资本对它的需要。

十: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⑴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⑵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在此阶段产业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⑶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⑷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并不是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十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十二:经济危机

实质:经济危机的实质或本质是旧的生产力产能过剩与供给过剩,有效需求饱和与不足

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了经济危机。

十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本质: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工具的阶级本质 ◆第五章 一:垄断

⑴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⑵ 垄断的产生有以下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⑶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二: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讯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五:经济全球化

⑴ 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⑵ 后果: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六: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七: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过渡的资本主义 八: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历史过程 ◆第六章

一:无产阶级革命

⑴ 性质: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⑵ 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

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教训

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三: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四: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1、(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

(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

下载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原理 共产党宣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原理 共产党宣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考课非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本科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一章马恩列......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

    哲学对生活意义的探析 摘要:苏格拉底说:“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我们生来就一直在追寻生活的意义,而哲学让我们不断的思考去获得多彩的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心得体会[合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心得体会 学院:×× 专业:×× 年级:13级3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联系方式:×× 编号:×× 心得体会 经过这次课程的学习,由于老师的生动讲解,让......

    马克思主义原理心得体会

    马克思之一原理的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武汉理工的魏教授,为我们开讲了以我国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和建设为主题的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讲,我很荣幸有这个机会能够亲临......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1002424066 姓名:张迪走出过去,积极面对——观《我们到底知道什么》有感 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一......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案

    一,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充分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

    关于《共产党宣言》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论文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现实意义[论文摘要]160年前,《共产党宣言》作为第一部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著作公开发表。《宣言》进入中国,开始......

    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及三个代表

    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及三个代表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