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东北非局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中东北非局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10年12月17日,由突尼斯一个失业大学生与警察发生的冲突引发了国家骚乱,烧遍了整个突尼斯,本﹒阿里政权下台。更加出人意料的是,突尼斯**,一石激起千层浪,震动了阿拉伯世界,引起了连锁反应,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迫辞职,阿尔及利亚、也门、巴林和利比亚等多国也出现一系列**。中东进入了敏感的政治动荡期。目前北非中东动荡已经持续数月,不仅对阿拉伯世界造成直接和广泛的影响,对国际形势也将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阿拉伯世界由22个国家组成,总面积约142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4亿。阿拉伯世界覆盖北非、中东,盛产石油,扼守地中海重要运输线。阿拉伯世界既自成一体,又与外部世界密切相接。这一地区历来十分复杂,各种内外部因素相互渗透,矛盾交织,宗教组织庞杂,传统的种族宗教冲突始终难以平息,加上近年来恐怖势力以此为基地,可谓是热点密布,一触即发。
此次被外界称之为“茉莉花革命”的突尼斯内乱引发阿拉伯世界的整体动荡,反映了阿拉伯世界所具有的共同性的一面:这些国家发展水平相似、经济结构单一,管理方式不足,政治、经济与社会模式相对封闭和脆弱。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这是当前北非中东**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由此可见,地区内和地区间的相互交往合作的加深,一个国家内部的稳定与发展不单单是国家自己的事情,其对于地区的安全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当前北非中东**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以从偶然性、联系性和有限性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其一是偶然性。诚然,中东北非**有其深刻的国内社会背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事件发生的时间、引发**的直接诱因都具有偶然性,并不是蓄谋已久或外部势力长期策划、设计和控制的结果。看待这一事件不能忽略偶然性因素而单纯强调必然性因素。这对于我们分析事件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影响都至关重要。
其二是联系性。我们不能误用因果,但我们又必须看到那些我们没有足够重视的联系性,对可能产生的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在这里必须强调此次**对非传统安全的影响。首先是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此地并非国际著名产粮区,但却是小麦生产不可缺少的化肥原料磷酸盐的重要产地。北非占有全球57%的磷酸贸易、46%的磷酸盐贸易;其次是石油价格出现重大波动。埃及与其近邻都是传统的产油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主要的石油供应地之一。埃及还拥有苏伊士运河等世界重要的石油通道和物流中心,每天有100多万桶原油从这里通过。自利比亚动荡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超过每桶100美元,达到二年半以来的最高值。第三是有可能对欧洲造成新一轮难民潮。据意大利相关结构估计,中东北非动荡将可能出现一百万难民涌向欧洲邻近国家。第四则是恐怖活动。由于中东北非动荡与政权更迭相关,一些支持恐怖主义或恐怖主义势力、政治组织可能掌权,这将有可能对国际反恐形势直接产生颠覆性影响。伊斯兰教激进派势力也可能由此坐大。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国家间合作。
其三是有限性。此次事件的重要影响不会造成中东政治格局或全球政治格局的根本改变,事件不可能对全球力量格局造成根本性影响,对大国战略调整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对于全球政治或全球治理具有重要影响的G20成员中,虽然有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但没有一个是处于此次**中的国家。
从地区政治格局看,由于埃及穆巴拉克的下台,美国可能会加大与北约中唯一的伊斯兰教国家土耳其的合作,土耳其在这一地区中的地位和影响将会加大。但对于地区稳定的作用仍有待评估。此外,由于中东出现乱局,这一地区出现反美情绪,伊朗内贾德政权稳定程度不降反升。
美国对于中东北非**的政策陷于困境:一方面表示支持,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政策谨慎犹豫。虽然美国在言语上支持中东的民主进程,但由于美国在中东的利益错综复杂,政治后果尚不确定,采取何种具体政策还处于讨论之中。
美国与欧盟北约等组织在对待这一地区局势的军事介入方式以及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等问题上也有分歧。值得注意的是在埃及为期18天的倒穆风暴中,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群众参加示威游行,虽然矛头指向穆巴拉克,但反美反以情绪贯穿其中。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说,反美情绪在埃及浮现,美国的风险是正在失去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中东乱局会对美国总体战略产生影响。美国的中东外交是考验奥巴马外交的关键,是其谋求外交得分的核心地区之一。因此,没有确定把握,奥巴马不会轻易出牌。
美国会投入相当精力做好中东的维稳工作,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中东新秩序的构建。埃及和中东**必将损耗美国的外交资源,牵制美国的精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东亚战略的部署。
但从根本上说,除非中东地区出现了大规模反美行动,否则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总趋势不会改变
第二篇:论中东北非局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论中东北非局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摘要:目前中东北非局势的地区影响和国际影响来看,其巨大的影响力无疑仍处在持续发酵的过程之中,美国中东战略调整势在必行。关键词:中东北非 美国 国际形势
当前,中东北非地区一些国家局势动荡,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美国表现尤其活跃,再次以“支持民主”为由,直接介入该地区事务。国际舆论认为,美国这步“险棋”不仅可能使当地局势更乱,麻烦更多,更不排除引发新的矛盾、冲突和对抗,对国际和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稳定局势不利。
对于当前北非中东**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以从偶然性、联系性和有限性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其一是偶然性。诚然,中东北非**有其深刻的国内社会背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事件发生的时间、引发**的直接诱因都具有偶然性,并不是蓄谋已久或外部势力长期策划、设计和控制的结果。看待这一事件不能忽略偶然性因素而单纯强调必然性因素。这对于我们分析事件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影响都至关重要。
其二是联系性。我们不能误用因果,但我们又必须看到那些我们没有足够重视的联系性,对可能产生的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在这里必须强调此次**对非传统安全的影响。首先是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此地并非国际著名产粮区,但却是小麦生产不可缺少的化肥原料磷酸盐的重要产地。北非占有全球57%的磷酸贸易、46%的磷酸盐贸易;其次是石油价格出现重大波动。埃及与其近邻都是传统的产油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主要的石油供应地之一。埃及还拥有苏伊士运河等世界重要的石油通道和物流中心,每天有100多万桶原油从这里通过。自利比亚动荡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超过每桶100美元,达到二年半以来的最高值。第三是有可能对欧洲造成新一轮难民潮。据意大利相关结构估计,中东北非动荡将可能出现一百万难民涌向欧洲邻近国家。第四则是恐怖活动。由于中东北非动荡与政权更迭相关,一些支持恐怖主义或恐怖主义势力、政治组织可能掌权,这将有可能对国际反恐形势直接产生颠覆性影响。伊斯兰教激进派势力也可能由此坐大。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国家间合作。
其三是有限性。此次事件的重要影响不会造成中东政治格局或全球政治格局的根本改变,事件不可能对全球力量格局造成根本性影响,对大国战略调整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对于全球政治或全球治理具有重要影响的G20成员中,虽然有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但没有一个是处于此次**中的国家。
从地区政治格局看,由于埃及穆巴拉克的下台,美国可能会加大与北约中唯一的伊斯兰教国家土耳其的合作,土耳其在这一地区中的地位和影响将会加大。但对于地区稳定的作用仍有待评估。此外,由于中东出现乱局,这一地区出现反美情绪,伊朗内贾德政权稳定程度不降反升。
美国打着“支持民主”的口号介入中东北非地区事务,终究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的利益。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的所作所为大致有三方面考虑:第一,宣扬、推行美式价值观和政治体制;第二,通过所谓“支持民主”的行动,力图在动荡局势中掌控先机和主动,消解反美力量;第三,通过在中东北非国家扶持新政权力量,维护、巩固美国在该地区的既有利益。美国对于中东北非**的政策陷于困境:一方面表示支持,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政策谨慎犹豫。虽然美国在言语上支持中东的民主进程,但由于美国在中东的利益错综复杂,政治后果尚不确定,采取何种具体政策还处于讨论之中。
美国与欧盟北约等组织在对待这一地区局势的军事介入方式以及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等问题上也有分歧。值得注意的是在埃及为期18天的倒穆风暴中,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群众参加示威游行,虽然矛头指向穆巴拉克,但反美反以情绪贯穿其中。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说,反美情绪在埃及浮现,美国的风险是正在失去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中东乱局会对美国总体战略产生影响。美国的中东外交是考验奥巴马外交的关键,是其谋求外交得分的核心地区之一。因此,没有确定把握,奥巴马不会轻易出牌。
美国会投入相当精力做好中东的维稳工作,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中东新秩序的构建。埃及和中东**必将损耗美国的外交资源,牵制美国的精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东亚战略的部署。但从根本上说,除非中东地区出现了大规模反美行动,否则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总趋势不会改变。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处理国际问题,要本着对国际社会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要遵循公道,坚持公义,尊重主权、领土完整的原则。任何基于私利的外部介入,无论旗号多大,调门多高,都无助于地区和国际的局势稳定。
第三篇:中东北非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这个我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来谈的。非洲和中东政局不稳加剧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原油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经济的通胀态势。通胀是2011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直接取决于通胀形势的发展。中国对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较高,2009年中国原油消费量约为3.8亿吨,进口量约为2亿吨,约占总消费量的54%;2010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提高到了53%,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1%。国际油价的飙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影响较大,这种成本推动型通胀给我国的通胀形势带来很大的压力,将直接加大中国宏观调控的难度,抗通胀博弈成本会进一步上升。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中国抗通胀难度升级。
第四篇:西亚北非局势发展及其对国际关系影响 例题
考试:西亚北非局势发展及其对国际关系影响
您的分数为 58,您未能通过此次的考试,请继续努力!
一、判断题(2分 X 15 = 30 分)1.与欧美国家相比,阿拉伯国家承受全球金融危机的能力更差,而且由于地理上更靠近欧洲国家,受到的危机影响也更加直接。
(1)对
(2)错
2.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海湾国家的统治者曾经采取扩大公有部门、多招公务员的方法来解决就业问题。
(1)对
(2)错
3.埃及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所拥有的资源不相匹配,依然呈显出较为滞后的状态。
(1)对
(2)错
4.2011年2月11日穆巴拉克下台之时,国会曾经承诺三个月内进行议会选举,六个月内进行总统选举。
(1)错
(2)对
5.利比亚对于其国内现代社会的培育明显滞后,不仅无法与西方国家相比,即使在阿拉伯国家当中也是比较落后的。
(1)对
(2)错
6.土耳其模式的“世俗化”有两层含义,一种是制度层面上的“世俗化”,另一种是文化层面上的“世俗化”。
(1)错
(2)对
7.约旦没有穆斯林兄弟会。(1)错
(2)对
8.由于巴林对美国的西亚北非战略极为重要,美国并没有鼓励巴林的反政府运动。
(1)对
(2)错
9.对于美国来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属于激进力量。(1)错
(2)对
10.随着西亚北非地区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其在未来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将受到一定影响。
(1)错
(2)对
11.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万穆斯林人口的国家,其所采取的政策,需要考虑到国内穆斯林人群的感受。(1)对(2)错
12.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给西亚北非地区的国家带来了一时安宁。(1)错
(2)对
13.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人道主义。(1)错
(2)对
14.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自身发展环境的和平与稳定。(1)对
(2)错
15.西亚北非地区政局的不确定性对中国国内稳定的影响较小。(1)对
(2)错
1.约旦等以石油为主要国家财富的国家是由()掌握政权的。
(1)军队(2)国会(3)王室(4)总统
2.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利后开始反思自身制度上的问题,最终决定完全实行()的制度。
(1)“世袭共和”(2)君主世袭(3)社会主义(4)完全西化
3.美国认为西亚和北非地区的()有问题是导致西亚北非地区动荡的主要原因。
(1)政治制度(2)宗教信仰(3)经济体制(4)民族构成
4.穆巴拉克下台之初,有学者认为埃及将走上()的世俗化道路。
(1)阿富汗(2)以色列(3)伊拉克(4)土耳其
5.伊拉克萨达姆的政权垮台之后,其国内出现了政治的()化。
(1)叙利亚(2)黎巴嫩(3)土耳其(4)埃及
6.部分西亚北非国家由于在()方面存在的问题致使本国的国家政权相继发生更迭。
(1)宗教信仰(2)政治现代化(3)文化思想(4)经济体制
7.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也叫()。
(1)法塔赫(2)哈马斯(3)基地(4)埃塔 8.伊朗问题表面上是美国对其核问题的干预,实际上是美国对其()的不满。
(1)伊斯兰政权(2)石油经济体系(3)政教合一体质(4)波斯民族
9.中国认为,()在实践中恰恰是导致西亚北非地区动荡不安的基本原因之一。
(1)以色列模式(2)西方模式(3)伊朗模式(4)土耳其模式
10.2011年3月,西方国家提出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安理会决议,中国()。
(1)未出席(2)投反对票(3)投弃权票(4)投赞成票
三、多选题(4分 X 10 = 40 分)1.西亚北非地区的居民主要是()的后裔及混血后裔。
(1)突厥人(2)波斯人(3)阿拉伯人(4)犹太人
2.美国全国民主基金会的经费来自()。
(1)国会(2)民间捐助(3)联合国(4)企业缴税
3.非洲北部的()等国家地区属于西亚北非的地理政治区域。
(1)突尼斯(2)利比亚(3)阿尔及利亚(4)埃及
4.“哈马斯”的领导人大选成功后,()或是冻结了应该返还给巴勒斯坦的资金,或是冻结了对巴勒斯坦的援助。
(1)欧洲(2)美国(3)阿拉伯联盟(4)以色列
5.与其他的西亚北非国家相比,埃及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
(1)政治发展有较大的示范效应(2)同质化程度较高(3)经济发达(4)种族单一
6.美国对叙利亚的施压更趋严厉的原因是()。
(1)伊朗是美国在西亚北非地区的头号对手(2)叙利亚长期系伊朗的重要盟国(3)伊朗派兵镇压叙利亚的反政府运动(4)叙利亚在地区战略方面与伊朗保持同步
7.在此次“阿拉伯之春”运动中,奥巴马政府采取了重视()的政策。
(1)胡萝卜加大棒(2)经济制裁为主(3)价值观输入(4)地缘政治利益
8.“阿拉伯之春”指的是在()国家发生的一系列运动。
(1)美洲(2)亚洲(3)欧洲(4)阿拉伯
9.中国深信西方模式不能解决西亚北非地区国家的()问题。
(1)经济(2)文化(3)政治(4)环境
10.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要适时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做到()。
(1)统一民族意志(2)发展外部条件(3)创造机遇(4)把握机遇
在线自测
考试:西亚北非局势发展及其对国际关系影响
您的分数为 70,恭喜您通过此次考试,并获得此门课程的学分!
一、判断题(2分 X 15 = 30 分)1.“自由军官组织”运动从根本上解决了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1)错
(2)对
2.相对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发展明显落后于时代。(1)错
(2)对
3.欧洲人按照离欧洲国家距离的远近,将亚洲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1)对
(2)错
4.就现代文明而言,西亚北非地区的人文发展较为落后。(1)错
(2)对
5.“中东与北非”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1)错
(2)对
6.2011年西亚北非地区发生政治危机以后,伊朗认为这是伊斯兰的觉醒,是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延续。
(1)错
(2)对
7.利比亚基本上是一个部落社会。(1)错
(2)对
8.埃及在历次阿拉伯世界战争中有着辉煌的战绩。(1)错
(2)对
9.由于巴林对美国的西亚北非战略极为重要,美国并没有鼓励巴林的反政府运动。
(1)对
(2)错
10.美国对也门的反政府运动采取了乐观其成的政策。(1)对
(2)错
11.由于不同的阿拉伯国家对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不同,因此美国采取的政策也不相同。(1)错(2)对
12.随着西亚北非地区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其在未来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将受到一定影响。
(1)错
(2)对
13.“阿拉伯之春”运动为世人展示了一副充满希望但实则虚幻的前景。(1)对
(2)错
14.当伊拉克和利比亚政权被推翻之后,中国为他们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
(1)对
(2)错
15.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与美国的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
(1)对
(2)错
二、单选题(3分 X 10 = 30 分)1.突尼斯的经济主要依赖的是()。
(1)石油美元(2)旅游业(3)工业(4)商业
2.“阿拉伯之春”运动开始于()年底。
(1)2010(2)1989(3)1998(4)2005
3.20世纪50、60年代,西亚北非地区掀起()的斗争。
(1)反封建(2)信仰自由(3)反倾销
(4)反种族歧视
4.伊朗的宪法监护委员会要按照()裁决国家机构的决议。
(1)伊斯兰法(2)犹太法(3)基督教法(4)印度教法
5.在萨达姆政权时期,伊拉克是由()通过政治高压的方式来进行统治的。
(1)什叶派(2)逊尼派(3)塔拉巴尼派(4)巴尔扎尼派
6.卡塔尔曾举办()的多哈回合贸易谈判。
(1)东非合作论坛(2)亚太经合组织(3)世界银行集团(4)世界贸易组织
7.当今回教世界中,()是主流之外的最大支派。
(1)什叶派(2)逊尼派(3)穆尔吉埃派(4)哈瓦利吉派
8.伊朗90%以上的人口是()。
(1)逊尼派(2)什叶派(3)哈瓦利吉派(4)穆尔吉埃派
9.即使是()这样有一定现代化基础的国家,也不可能顺利实现政治转型。
(1)叙利亚(2)利比亚(3)埃及(4)伊拉克
10.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1)团结(2)统一(3)发展(4)稳定
三、多选题(4分 X 10 = 40 分)1.2011年埃及总统下台之初,一些学者开始预测埃及未来的政治走向,认为埃及可能走()等国的政治道路。
(1)巴基斯坦(2)伊朗(3)巴西(4)土耳其
2.()一直将“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视为恐怖主义组织。
(1)以色列(2)阿富汗(3)美国(4)利比亚
3.西方国家实行()的政治制度。
(1)三权分立(2)多党制(3)民主世袭(4)两党制
4.尽管美国两党在国家债务限额问题上有争论,但他们对于()的认识还是相同的。
(1)自由价值观(2)种族平等(3)民主(4)对外战争
5.关于利比亚战争的起因,如果说是为了石油,那么意大利应该更有发言权,因为()。
(1)意大利是利比亚石油的主要出口对象(2)利比亚针对意大利制造过恐怖袭击(3)意大利是其前宗主国(4)利比亚抬高石油出口价格
6.相对而言,利比亚战争之所以会发生,比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有()。
(1)西方促使“阿拉伯之春”运动继续(2)利比亚在西亚北非国家中的影响力降低(3)法国的政治大国身份需要其发挥突出作用(4)历史原因
7.截止到2011年3月底,“阿拉伯之春”导致()的领导人下台,政府和反政府力量进入停滞、相持阶段。
(1)突尼斯(2)黎巴嫩(3)也门(4)埃及
8.美国将西亚北非地区划分为()等力量。
(1)摇摆势力(2)温和亲美力量(3)激进反美势力(4)中立势力
9.经过第一个十年的积累之后,中国综合国力显著上升,主要体现在()。
(1)外汇储备充足(2)GDP总量位居全球第二(3)市场容量极为广阔(4)边疆争端消除
10.从长远来看,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要善于()。
(1)接受(2)谋势
(3)顺势(4)塑造地区秩序
在线自测
考试:西亚北非局势发展及其对国际关系影响
您的分数为 69,恭喜您通过此次考试,并获得此门课程的学分!
一、判断题(2分 X 15 = 30 分)1.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海湾国家的统治者曾经采取扩大公有部门、多招公务员的方法来解决就业问题。
(1)错
(2)对
2.西亚北非地区的居民多数信仰犹太教。(1)错
(2)对
3.阿拉伯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于旅游业,因此在现行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下,极易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1)错
(2)对
4.真正导致“阿拉伯之春”运动在西亚北非地区扩散开来的国家是黎巴嫩。
(1)错
(2)对
5.2011年,埃及解放广场的运动以及穆罕默德·侯赛因·坦塔维的下台促进了其他国家反政府运动的开展。
(1)错
(2)对
6.2011年2月11日穆巴拉克下台之时,国会曾经承诺三个月内进行议会选举,六个月内进行总统选举。
(1)错
(2)对
7.利比亚基本上是一个部落社会。(1)错
(2)对
8.从长远来看,弱化的阿拉伯周边邻国对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无法构成威胁,符合以色列的国家利益。(1)对(2)错
9.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地造就了一个地区大国,那就是伊朗。
(1)错
(2)对
10.由于国家科技和军事实力的崛起,伊朗已成为了阿拉伯联盟的轮值主席国。
(1)对
(2)错
11.对于美国来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属于激进力量。(1)错
(2)对
12.在21世纪初,也门的半岛电视台因其所在地的特殊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有话语权的媒体之一。
(1)对
(2)错
13.到2011年为止,阿联酋的迪拜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1)对
(2)错
14.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给西亚北非地区的国家带来了一时安宁。(1)错
(2)对
15.在西亚北非地区的问题上,中国起着辅助性的作用。(1)错
(2)对
二、单选题(3分 X 10 = 30 分)1.也门的政治制度为()。
(1)“世袭共和制”(2)君主立宪制(3)君主制(4)民主共和制
2.()以后,由于英国的支持,西亚北非地区成立了许多王朝。
(1)第一次世界大战(2)两伊战争(3)美伊战争(4)第二次世界大战
3.“阿拉伯之春”运动开始于()年底。
(1)2010(2)2005(3)1998(4)1989
4.在西亚北非地区,实行“世袭共和制”的国家存在()的问题。(1)军队权力过大(2)中产阶层对抗政府(3)领导人文化程度不够高(4)领导人长期执掌政权不肯下台
5.“伊朗模式”是一种()。
(1)社会主义制度(2)君主立宪制度(3)政教合一制度(4)“世袭共和”制度
6.伊朗的宪法监护委员会要按照()裁决国家机构的决议。
(1)基督教法(2)犹太法(3)印度教法(4)伊斯兰法
7.()年,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
(1)2003(2)2005(3)2008(4)2000
8.目前,叙利亚反政府运动()。
(1)受到美国的大力打压(2)蓄势待发(3)还未成气候
(4)受到阿拉伯国家联盟默许
9.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仍然抱持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将推广()等价值观作为其西亚北非政策的重要指针和原则。
(1)个人主义(2)民主自由(3)享乐主义(4)世界大同
10.将()两国分开,并通过制造二者间的矛盾来对二者进行平衡,这是英国“分而治之”做法的一个实例。
(1)巴基斯坦和印度(2)黎巴嫩和约旦(3)也门和巴拿马(4)埃及和尼日利亚
三、多选题(4分 X 10 = 40 分)1.非洲北部的()等国家地区属于西亚北非的地理政治区域。
(1)埃及(2)阿尔及利亚(3)突尼斯(4)利比亚
2.西亚北非地区的政治发展总体趋势是()。
(1)破易立难(2)破继而立(3)破难立易(4)破而不立
3.埃及人口中的大多数是()。
(1)基督徒(2)阿拉伯人(3)逊尼派穆斯林(4)佛教徒
4.截止到2011年3月底,“阿拉伯之春”导致()的领导人下台,政府和反政府力量进入停滞、相持阶段。
(1)埃及(2)突尼斯(3)黎巴嫩(4)也门
5.西方国家通常是从()等角度看西亚北非的问题。
(1)人权(2)稳定(3)能源(4)民主
6.中国深信西方模式不能解决西亚北非地区国家的()问题。
(1)经济(2)政治(3)文化(4)环境
7.当美国或西方国家与中国谈到合作时,往往指的是中国应该支持欧美国家对西亚北非地区的()等国进行制裁。
(1)利比亚(2)叙利亚(3)以色列(4)伊朗
8.“阿拉伯之春”指的是一系列以()为主要议题的社会运动。
(1)环境(2)经济(3)民主(4)文化
9.安全形势的恶化使得全球投资者对石油()等环节产生不言而喻的消极影响。
(1)生产(2)使用(3)运输(4)开采
10.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美国有()战略措施。
(1)制裁
(2)人道主义干预(3)离岸平衡(4)遏制
第五篇:论中东北非局势
中东北非问题
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北约打击利比亚、也门内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全世界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聚集到了中东北非地区。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然而,政治动荡并非总是带来新的幸福生活,一些国家或地区反而因此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为了获取石油利益,强行划分了中东北非地区的国界线,埋下了日后长期存在的国与国之间、教派与教派之间的纷争,确立了以资源、劳动力出口为主的殖民地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对抗主导了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埃及等一些国家又形成了依赖外国援助的“乞讨经济”。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一家独大,埃及、沙特、巴林、约旦等国对美国过渡依赖,利用美国提供的支持对抗经济改革的要求。因此,中东北非地区苦难的政治史使其畸形的经济结构长时期延续下来。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东北非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先断裂了,并由经济上的困难引发了政治动荡。但是,正如美国“对外关系协会”主席哈斯所言,埃及的革命成功了,但是革命之前所有问题依然存在,没有一个得到解决。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一个高效的政府,但是埃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产生这样一个政府;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显然埃及何时能拥有社会稳定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
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就经历了三次阿以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和一次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可谓是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极为迫切。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过去三十多年,阿以之间能够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关于在于埃及、沙特等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签署和平协议,达成了一定的妥协。但是,中东政府同以色列妥协了,中东的人民并不认可,政府和人民之间在以色列问题上有相当大的认识落差。可以想象,在政治动荡过程中,中东北非国家的民族情绪会上升,阿以之间的矛盾会突显,阿以和谈将被无限期推迟。与此同时,伊朗的生存环境却获得改善。2003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已经上升。这次动荡中,沙特、巴林等国家的什叶派纷纷走上街头,争取政治地位。一方面,以伊朗为基地的什叶派力量可能加强。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可能拉开同以色列的距离,缓和同伊朗的关系。
外国对中东北非地区的干涉可能加剧,中东人民独立自主的梦想破碎。外国干涉是中东地区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和战火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排除外国干涉也是阿拉伯复兴的前提之一。但是,长期政治动荡却可能引来更严重的外国干预。目前,利比亚处于内战的边缘,要求国际社会军事干预的呼声很高。日前,阿盟已经同意国际社会设立禁飞区,限制卡扎菲政府的军事行动自由。若禁飞区提议最后得以落实,美欧再次继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对中东地区实施军事干涉。美国干涉和中东地区稳定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难解悖论,美国为了获取稳定的石油供给,不断地干预中东政治以维持地区稳定,但是美国的干预却直接导致了地区局势动荡。因为美国对中东事务的长期干预,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才把美国作为首要攻击目标。“9 11”事件后,美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再度深度介入中东事务,结果引发了更大的反美浪潮。此轮中东变局,引发地区权力平衡变化,美国核心利益受损,可能引起新一轮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