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

时间:2019-05-14 16:2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

第一篇:新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

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

指导老师:肖晓燕 学员:樊秀丽

摘要: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追求的是对民族灵魂进行的剖析、改造,使中国人得到合理正常的发展。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祝福》中的祥林嫂尤让人难忘。本文将通过对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及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的分析,探求鲁迅先生作品中所揭示的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从而让人们看到 :妇女要解放自己,获得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幸福,就必须解放社会;只有解放了社会,才能解放自身;要解放社会,首先要唤醒劳苦大众。

关键词:《祝福》

祥林嫂

悲剧命运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鲁迅,毕生追求对民族灵魂的改造,使中国人得到正常合理的发展。在他的涉及女性的小说中,通过一个个在生活中痛苦挣扎的女性的悲剧,揭示残酷的社会现实,挖掘妇女悲剧命运的根源,以唤起民众的觉醒。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先生塑造的最鲜明的女性形象。

一、祥林嫂形象分析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善良、纯洁、坚毅、朴实的人。她和《**》的六斤一样,从小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裹住了双脚还不行,还从思想上毒害她。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她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丈夫祥林死后,在“从一而终”思想的束缚下,她不愿再嫁。为了躲避婆婆的虐待,她逃到鲁四老爷家帮佣,而且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安分耐劳”,她“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于是鲁四老爷留下了她,终于挣得了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她做工毫不懈怠,食物不论,力气不惜;不爱说话,别人问时才回答,而且答的也不多。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即使一天不停地做,她反满足,口角渐渐有了笑影。此时的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拼命干活,只为有口饭吃,有个存身之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

① 1 祥林嫂正是为自己“暂时做稳了奴隶”而满足。可好景不长,没多久,她就被婆婆抓了去像捆猪一样捆着,卖给了山里人。可是她宁可撞香案自杀,也不愿从命。但这种所谓的反抗,只不过是对封建礼教的顺从与奉行,是尚未泯灭的灵魂的垂死挣扎罢了。然而她第二个丈夫又死了,她又成了寡妇。可幸的是她还有个儿子——夫死从子,所以她仍坚守着这脆弱的生的希望。可悲的是这唯一的希望却被狼叼走了,接着“大伯又来收屋,又赶她”,在贺家坳她已无立锥之地,残酷的现实迫使她重新回到鲁四老爷家继续做工。此时站在鲁家堂前的祥林嫂如第一次来时一样,“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上青黄”,不同的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精神,而且不停地向他人述说儿子阿毛被狼叼走的经过:“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她的手脚也没有先前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整日没有笑影。接连的丧夫失子给祥林嫂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她失去了往日的力气和精神,然而她不知道还有更大的灾难等待着她。对于祥林嫂的再次到来,鲁四老爷仍是皱眉,连一直念叨她,“希望她再来”的四婶也踌躇,当鲁家准备祭祀,祥林嫂照旧去分配酒杯和筷子,去取烛台时,四婶慌忙说:“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镇上其他人对她也是冷冷的,在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之后,就拿她寻开心。和祥林嫂一起在鲁四老爷家做工的柳妈专拿祥林嫂额上的伤疤取笑她,并“诡秘的”对她说,“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为了洗去自己一切的耻辱和罪过,摆脱死后被锯的可怕灾难,祥林嫂用积攒了多年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一条让“千人踏,万人跨”的门槛。回来后她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可是,这仍没能“赎了一世的罪名”,在鲁四老爷家祭祖时节,当祥林嫂“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慌忙大声地说:“你放着罢,祥林嫂!”最后,祥林嫂“想做奴隶而不得”,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才四十上下的祥林嫂,头发“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此时的祥林嫂仍然在探寻地狱的有无,其实这人间不正是祥林嫂的地狱吗?是四叔、四婶、柳妈和镇上的其他人,一并剿杀了祥林嫂最后的一线生机——做奴隶的资格。已纯乎是一个乞丐的祥林嫂,如何能抵挡得群起而哄之的阵势,最后带着对生的痛苦,对死的恐惧,在鲁镇的 2 新年祝福声中,在遭受一连串的致命打击、迫害、摧残、凌辱之后,象“尘芥”一样被扫出了世界。

祥林嫂的悲剧揭示了旧社会的无赖,它不仅像嫖客一样淫亵地玩弄着国人的灵魂,还像强盗一样贪婪地掠夺着国人赖以生存的一切。

二、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原因探究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根据生活中的若干真实原型塑造出来的典型,但她比原型更集中更概括,是旧中国农村贫苦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高度典型化的体现。

祥林嫂的悲剧,首先是社会造成的,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封建礼教对农村劳动妇女压迫的深重惨酷。

夫权要祥林嫂守节。在中国封建的“伦常”关系中,妇女的地位最低。封建礼教对妇女提出许多桎梏人性的做人原则,如“三从四德”,“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要妇女保持“贞操”,为丈夫“节烈”。所谓“节”,即丈夫死了,决不再嫁,也不私奔,丈夫死得愈早,家里愈穷,她节得愈好。祥林嫂自幼就被这种愚昧的思想浸染,她已成了“节烈观”的忠实信徒。所以,祥林嫂在她前夫祥林死后,不肯再嫁;被婆婆抓回去逼嫁贺家坳,“在花轿上,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花轿,两个男人和他的小叔子使劲的捺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这是夫权要祥林嫂守节造成的后果。再婚后,丈夫死于伤寒,他又要为后夫守节,只能跟儿子阿毛相依为命。这就是“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中的“一从”:夫死从子。祥林嫂愿为第一个丈夫“守节”,想“从一而终”,未能如愿;第二个丈夫死后,“夫死从子”的封建道德牢牢束缚着她。鲁迅先生通过这一形象告诉人们,旧中国妇女所有的桎梏太多,这正旧中国的家族制度未经改革;而只要这种状况依旧,中国女性的地位就无法改变,所承受的痛苦便永远不会消灭。

族权、夫权不许祥林嫂守节。祥林嫂的前夫祥林比祥林嫂小十岁,丈夫死后,祥林嫂宁可辛勤劳动养活自己也不愿再嫁,所以她逃到鲁镇做工。她全部的希望和渴求,便是要靠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生存的权利。所以当她来到鲁家做工时是“食物不论,力气不惜的„„到年底,扫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却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3 但是好景不长,在鲁家做工不到半年,她婆婆恃凭着族权、夫权的威势,不但把她像逃犯一样抓回去,而且逼她嫁到深山野坳里。因为要用卖她所得的钱,买一个女人给她叔子做老婆。祥林嫂始终没有挣到一个“人的资格”,却像一件赚钱的货物一样被卖掉了。而她在鲁四老爷家做工所得的一千七百五十文工钱,全部落入婆婆手中。再婚后,丈夫死于伤寒,儿子被狼吃了,大伯倚仗族权、夫权收去房子,把她赶出贺家,不顾其生死,任其在社会上流浪。此时的祥林嫂随时都可能像《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一样遭到流氓的调戏,而无法为第二个丈夫守节。

神权利用夫权惩罚祥林嫂的不守节。祥林嫂再嫁虽非自愿,但毕竟是再嫁了,就是“不守节”。“不守节”就是大逆不道,罪孽深重,就要受到惩罚。柳妈因受了封建迷信的影响和毒害,无意之中成了统治者的帮凶,她那有关“阴司”的话——“这种人活着要受苦,死后还要受刑:阎罗王将她锯开,分给前后两个男人”,使祥林嫂精神上蒙受极大的压力,致使她用多年积攒的工钱“捐门槛”赎罪。一年来祥林嫂“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最后多年的血汗钱都落入庙祝的手中。

政权支持族权、夫权不许祥林嫂守节,又要惩罚她的不守节。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是政权的化身,他支持并利用其他三种权利迫害祥林嫂。祥林嫂第一次来鲁镇做工时,他知道她是寡妇后就“皱了皱眉”,不愿留她。但祥林嫂凭着自己的刻苦耐劳、能干,还能分配祭祀用的酒杯和筷子。当他猜到祥林嫂可能是逃出来的时候说“这不好”;当婆婆来清算工钱,准备带祥林嫂回去时,他又说“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当他得知祥林嫂出逃的原因及被捆回后,两次说了同一句话,“可恶!然而„„”。这里的“可恶”可能指祥林嫂出逃,也可能指婆家人把祥林嫂像逃犯一样的抓回,也可能指卫老婆子的“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不过,“然而”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这正说明他支持族权不许祥林嫂守节。当祥林嫂再嫁、再寡又失子,第二次来到鲁镇做工时,她的境遇与前一次就大不一样了,先是四婶踌躇,四叔皱眉,不久四婶不满,四叔告诫,认为她“败坏风俗”,“不干不净”,她不但不能碰那“神圣”的酒杯和筷子,而且成为人们茶余饭后闲谈的笑料;更为甚者,当她到土地庙捐了门槛,神气舒畅、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慌忙大声喝道:“你放着罢,祥林嫂!”一句话彻底的对祥林嫂判了 4 刑,“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来上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此时的祥林嫂所受的打击是何等巨大!就这样勤劳善良的祥林嫂被鲁四老爷代表的地主阶级迫害得精神失常,失去了劳动能力,又被一脚踢开,沦为乞丐,最后倒毙在漫天的大雪中。死后还被鲁四老爷诬蔑为“谬种”,因为他年终要举行酬神祈福的盛举,是要“吉利的”,他嫌恶穷人在这时死去。夫权要她守节,族权不许她守节,政权支持族权,却又联合神权惩罚她的不守节。在“四权”的联合镇压下,祥林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终怀着对生的绝望,对死的恐惧,在别人新年祝福的鞭炮声中死去。她的死是鲁迅对封建四权的彻底批判与否定。

从乡村鲁镇到深山野坳,竟无祥林嫂的栖身之地;从讲理学的老监生鲁四老爷到贪财霸道的大伯、精明强干的婆婆、吃斋念佛的善女人柳妈等,人人被封建思想奴役,处处按封建礼教的标准衡量人,祥林嫂的再次丧夫和失子,不但没有换得他们的安慰和同情,而且专拿她头上的伤疤嘲笑她,奚落她;并把她看成了不祥的象征,鄙视她,唾弃她,一直把她逼到了绝境。祥林嫂之死,远非仅止于贫穷和肉体的折磨,她是死于作为社会舆论的道德谴责和她自己内心对于因不由自主地违反了封建伦理道德(未能从一而终)而产生的一种恐惧感和怀罪感。这说明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于社会,对于人的意识施加影响的力量是何等之巨大。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封建伦理道德不仅使中国妇女在身体上倍受摧残,而且在精神上也深受其毒害。她们虽然承受着不公正的道德规范,但她们本身却“毫无异言”,因为她们的精神上也同她们的身体一样,成了畸形。

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产生也有其自身的原因。从她一系列的反抗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愚昧,她身受封建礼教毒害之深。由于自幼深受封建反动思想文化的毒害,所以祥林嫂本能的以封建文化所规范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处世为人的依据和标准,她虽有所反抗,但也是受封建思想意识的支配的。她第一次逃到鲁镇去做工谋生,这种对族权和夫权的反抗本是正当合理的,但她不懂这是她求生存的权利,她逃走的目的只是为了逃避婆婆的虐待,最后她还是被婆婆劫回去卖掉。她被强迫改嫁时,也拼命反抗,但这是对“从一而终”的恪守,是对封建节烈观的愚忠。最后,她临死时发出究竟有没有灵魂地狱的诘问,虽然表明她对封建神权思想有 5 所怀疑,但她的思想依旧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祥林嫂到死都没有意识到强迫她再嫁的是封建礼教,再嫁后使她无处立身,成为世人眼中“伤风败俗”的“不洁”的女人的还是封建礼教。祥林嫂一系列的挣扎和反抗,是不自觉的,其力量是微弱和苍白的,旧中国封建势力残忍无情,像一张“吃人”的网,将她紧紧包围,使她透不过气,以致走投无路,最终还是被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所吞噬。祥林嫂的最终死去,虽然与自己的愚昧软弱不无关系,但根子还是吃人的封建制度。祥林嫂的不幸正是被封建社会“吃”的结果,鲁迅先生“怒其不争”,就是希望她能丢掉精神包袱,奋起抗争。同时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主要是指下层人民正当的愿望和纯朴的品格被封建主义所毁灭。《祝福》中的祥林嫂正是被毁灭的典型,祥林嫂本是一位善良,勤劳,能干,不屈于命运,而又勇敢抗争的女性。生活在她周围的人,像婆婆、短工、大伯、柳妈、鲁镇的其他人,他们和祥林嫂同属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然而偏又是他们维护着“三纲五常”并用统治阶级的观念审视、责备、折磨着祥林嫂,全把她往死路上逼。鲁迅先生通过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封建思想的强大压力,警醒更多的祥林嫂及其周围的人奋起抗争,扫荡广大农村的封建复辟势力,荡涤思想上、精神上、心理上所受的毒害,改变落后的国民性,提高民族的精神素质,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和礼教,创造一个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三、塑造祥林嫂形象的意义

鲁迅先生在小说创作中常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②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是鲁迅先生根据生活的若干真实原型塑造出来的典型。其一是单妈妈,她是个寡妇,却又有同居的男人;其二是乌石山上看坟的女人,儿子在门口剥豆被马熊拖去吃了;其三是宝姐姐,山里人来抢亲,宝姐姐逃走,失足落水,被捞起带走。由祥林嫂形象,我想起了对鲁迅先生生活有极大影响的少为人知的一位现实生活中的祥林嫂——朱安。她是先生于1906 年收下的母亲送给自己的一份绝不愿意接受的礼物,他们做了一世有名无实的夫妻。当时鲁迅之所以不与朱安离婚,主要顾虑的还是朱安。按绍兴的风俗,一个嫁出去的女人被退回娘家,就会被认为 6 是被“休”了,连寡妇都不如,家人的歧视、舆论的谴责将使她处于极难堪的境地,她家庭的社会地位也将一落千丈,有些性格软弱的女人竟会因此而自杀。鲁迅显然是不忍把不幸的朱安推到这样一个境地的,让一个无罪者作旧习惯的牺牲品。

朱安,作为周家的大太太,嫁入周家几十年,默默无闻地劳作一生,至死也没有得到自己男人的认可,最后和大先生合葬在一起的愿望也没能实现。生,陪着老太太;死,陪着老太太。她连祥林嫂都不如,从没有一点反抗,若说有,也只是微言抗议,向别人诉苦“老太太嫌我没有儿子,大先生终年不同我说话,怎么会生儿子呢?”③寥寥数语,包含了无比沉重的无法言说的痛苦。封建礼教向妇女提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做人原则,别说儿子连女儿都没有的朱安,自然要受到老太太的责备,别人的歧视。她心中的苦楚无处诉说,也无法诉说,只能在大先生的同情中终其一生。这就是那个时代妇女的命运,封建礼教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鲁迅先生无法改变人们的思想,找不到安排朱安的更好办法,只能在满怀内疚与歉意的心境中尽其所能的善待朱安。正是朱安和无数的单妈妈、宝姐姐等女性的不幸遭遇,使鲁迅深味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命运的荒诞,刺激了他与传统彻底决裂,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地反抗封建礼教。鲁迅先生用手中的笔勇敢不屈地战斗,把对封建礼教的痛恨,对深受其害的人们的同情,凝聚成一篇篇令世人警醒的文字,塑造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以期达到“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④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旧社会旧制度的黑暗,表现了封建势力的强大,对妇女压迫的惨重,启示人们反封建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及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进行有效地斗争。

创作总根于爱。⑤人们一提到鲁迅先生,或者不免觉得他稍微有一点过于冷静,过于默视的样子,而其实他是无时不充满着热烈地希望,发挥着丰富的感情的。鲁迅先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思考借助于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以此告诉人们:“我只以为应该不自苟安于目前暂时的位置,而不断的为解放思想,经济等等而战斗。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⑥鲁迅笔下的女性的悲剧,固有其个性的原因,先生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但他着意挖出了造成这悲剧的根源:残酷吃人的封建制度及其思想。鲁迅先生还用尖锐的语言直接揭露了社会现 7 象背后所掩盖的实质。鲁迅先生在他的《我之节烈观》一文中,对封建统治阶级鼓吹的节烈观,进行了猛烈地抨击,指出“表彰节烈”其实是强加给妇女的畸形道德;在《关于女人》一文中,他又是一针见血的指出:“这社会制度把她挤成了各样各式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 他在《而已集·小杂感》中更加明确的指出:“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一个“挤”字、“逼”字写出了妇女在那个社会所处的地位及其遭受的苦难。麻木的灵魂,浸满封建毒素的思想,使她们看不到光明和希望,顺从式的、肤浅而脆弱的个人反抗,在无形的社会重负下,犹如瓮中之鳖,显得笨拙而无济于事。有且只有从思想上唤醒人民,团结起来彻底粉碎旧的社会制度,才能真正救出这些水深火热中的人。

注释:

①鲁迅:《鲁迅作品》

(二),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122页。

吴宏聪 范伯群 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2版,第84②页。

③ 陈丹青:《鲁迅后院的蜗牛》 《读者》,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期(总404期),第24页。

④ 鲁迅:《鲁迅作品》

(五),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53页。

鲁迅:《鲁迅作品》

(三),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294页。

鲁迅:《鲁迅选集》(林贤志评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97页。⑤⑥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作品》(一~七),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2、鲁迅:《鲁迅选集》(林贤志评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6月版。

3、陈丹青:《鲁迅后院的蜗牛》 《读者》,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期(总404期)。

4、朱晓进 唐纪如 主编:《鲁迅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5、吴宏聪 范伯群 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学员联系地址:沛县栖山中学 邮编:221622 电话:***

第二篇:浅析鲁迅《祝福》中祥林嫂悲剧形象

浅析鲁迅《祝福》中祥林嫂悲剧形象

——0905019014 龚韦名

摘要: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祥林嫂被扼杀这一悲剧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揭示达到了异常深刻的程度。

主题词:封建礼教 迷信束缚 悲剧形象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写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这一时期,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封建主义这座大山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下,祥林嫂作为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出现并贯穿全文。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白痴,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

夕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祥林嫂被扼杀这一悲剧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揭示达到了异常深刻的程度。这首先表现在对于在封建礼教和迷信观念影响下的这个病态的社会,可以杀死千百个祥林嫂。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揭露了旧中国“病态社会”中压迫和摧残妇女的“畸形道德”的虚伪性和残酷性,揭露统治着那个社会的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吃人本质。

那个时代的女人,尤其是下层女人,社会地位非常低下,更何况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寡妇。正因如此,鲁四老爷轻视厌恶祥林嫂。鲁镇一些人也嘲笑欺侮祥林嫂。那个时代人们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祥林嫂的婆婆在大儿子已死而没能留后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也要攒钱为小儿子娶一房媳妇以续香火,就把祥林嫂卖掉。最后,由于那个时代鲁镇的人相信封建迷信,柳妈等人连番恐吓她,甚至连“我“这个根本不信鬼的人在那种具有浓重迷信色彩的环境中,回答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时也变得软弱无力,从而加重了末路人的苦痛。封建礼教和迷信是残杀祥林嫂的元凶。封建礼教及迷信思想把祥林嫂往死路上推的人,导致了祥林嫂的肉体和精神遭受到严重摧残,并使她最终沦为乞丐,被活活饿死、冻死、吓死。

祥林嫂悲剧形象的深刻性还在于它揭示了劳动人民如果不摆脱封建礼教与迷信的束缚,打碎这副沉重的精神枷锁,就不能避免悲剧的命运。

在走向绝境的过程中,鲁四老爷自然要负主要责任,他吩咐四婶不让祥林嫂沾碰祭祀用的器具,使祥林嫂的精神支柱完全摧毁。用地狱之类的迷信来恐吓她的柳妈,荐她又合伙抢她的卫老婆子,还有鄙视她、嘲笑她、侮弄她的鲁镇一些人,他们对祥林嫂的死都多少不等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都使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或大或小的打击,从而使她不停地往死路上赶,加速了祥林嫂死亡时刻的到来。即使在最后,祥林嫂还是带着对死后的恐怖离开了人世的。祥林嫂悲剧形象的深刻性还表现在它把问题尖锐地提到“我”以及它把劳动妇女的悲剧和地主阶级的“祝福”进行了强烈对照,把富人过年“祝福”的场景与穷人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昭示出那个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文中有三处极有特色的景物描写,是通过比较、对照来交待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小说首段的开始:“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是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氛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是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是写年底送灶的场景气氛,对鲁镇过年“祝福”前的环境状况进行描写。小说第二段中“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这是鲁镇准备“祝福”时的景况。

小说最后一段中又写:“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这是鲁镇“祝福”时的情境,从以上三处环境气氛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鲁镇旧历年底的送灶——准备祝福——祝福的气氛是步步升浓,而祥林嫂的生活苦痛也是步步加重,最后在“祝福”的爆竹声中死去,这恰恰形成对比。三处环境描写,一面是火光及爆竹的亮和响,一面是天气的坏,雪花的大,越来越大,竟是团团飞舞,两种环境气氛绝然不同,一热一冷,互相呼应,对比鲜明地交待出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具体背景。

最后的一段景物描写,富人在举行盛大的“祝福”仪式,鱼肉人民的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的时候,而孤苦绝望的祥林嫂却无立身之地,只能在冻饿中死去,在那个时代,这就是中国劳苦大众的命运。两相比较,贫富不均,死生不同,社会是多么的不公平!鲁迅正是用比照手法,对当时残酷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抨击,深刻揭露,真是入木三分。

总之,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本质。在它的全部描写中,包含着打碎这个精神枷锁,改变那不合理的社会的强烈呼吁,包含着为此坚持不懈的探索与追求。

参考文献:《祝福》(鲁迅 著)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1世纪出版社)

第三篇: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题目: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五年制专科生毕业论文

作 者: 周 洁 所 在 系 部: 文理系 所 在 班 级: 11(2)指 导 老 师: 鲁天智 上 交 时 间: 2016年6月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教务处

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中文11(2)周洁

摘要:祥林嫂是鲁迅《彷徨》中《祝福》这篇文章的人物。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贫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他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淳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兽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白痴,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就到了“阴间”还是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夕的鞭炮声之中,惨死街头。关键词: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封建迷信;封建思想

《祝福》是鲁迅先生一九二五年间小说合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它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劳动善良妇女为主角,通过祥林嫂的一生悲惨遭遇,反映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的反映了旧社会中无数劳动女性的悲惨命运,肉体受到压榨,揉搓,精神也受到摧残和毒害。祥林嫂是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一、将祥林嫂推向死亡的封建婚姻

祥林嫂是个没有经历过爱情的女人。她的第一个男人祥林比她小十岁,在她二十六岁时候病死了,也就是说,祥林死的时候只有十六岁。第一次婚姻暂不去追究是否有婚实,但肯定是不存在爱情的。

祥林嫂第二个男人贺老六是深山野墺里一个靠力气吃饭的穷苦人。祥林嫂在祥林死后,逃到鲁四老爷家中打工,她的婆婆找到她后趁其不备把她捆绑着卖给了贺老六,换了八十吊钱。祥林嫂先是宁死不从,后因生存所迫,也因了老六的善良厚道,无可奈何地依顺了他,虽然过了两年较之顺心的日子,但很难想象他们之间有过缠绵悱恻的爱情。

在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的封建礼教奴役下的中国劳动妇女,要是死了丈夫,成了“寡妇”,真是天大的不幸的事。鲁四老爷见她“头上扎着白头绳”,又听到卫老婆子说她“死了当家人”,“皱了皱眉”的原因是“讨厌她是个寡妇”。她“大概也就姓卫”,旧社会一个女子姓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事,祥林嫂姓什么,早被人忘记了,“祥林”是丈夫的名字,这个“名字”,说明她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祥林嫂嫁给了这个现在只有十六七岁的又已经死去了的丈夫,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生是人家的人,死是人家的鬼,所以,她的婆家要把她抓回去,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个婆家做事先是鬼鬼祟祟,“远远地看见一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然后是十分强悍野蛮,他们待祥林嫂到河边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躲在白篷船里的两个男人,又是“跳”,又是“抱”,又是“拖”,最后是把祥林嫂“捆了躺在船板上”。他们像对待一只牲畜一样对待祥林嫂。他们为什么敢于这样做呢?这就是那些所谓“三从四德”——封建的“夫权”在支持着他们。

二、将祥林嫂推向死亡的无情冷漠封建社会

在封建思想的控制下,当时社会的每个女性都被灌输了“三从四德人”的思想。在“三从四德”中就有“夫死从子”这一条。而对于祥林嫂来说,她那个短命的儿子的死亡,是给她最致命的一击。在祝福中,讲到祥林嫂那个短命的儿子。“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掏米,米下了锅,要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口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逢人就述说,甚至对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已经反复过无数遍了,才达到那么背诵如流的程度。要知道,这不是一般的诉说,而是在咀嚼自己的痛苦,在一次又一次的咀嚼。而且,这种背诵如流,一字不差的诉说,还表现一种毫无感情变化、麻木迟钝的神态。——这正是深重的苦难所留下的巨大精神创伤。失去了儿子这个唯一的精神支柱,祥林嫂整个人就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因为亲人的变故,虽属不幸;但还不是最难忍受的,失去任何精神支柱而又求取不得,还要接受种种鄙视和冷笑,才是最难忍受的;而悲哀恸哭,有时也不是最痛苦的内心表现,象祥林嫂这样欲哭而泪干,又无感情变化的诉说,难道不是包藏着更深沉的痛苦,更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思索。祥林嫂的亲情,就只体现在了阿毛身上,当阿毛死后,她就真的是一名孤家寡人了!

三、将祥林嫂推向死亡的封建宗法礼教

“祥林嫂所处的年代是一个充满浓厚封建意识的社会,封建思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无不被森严的‘礼教’制度束缚着。封建礼教不但毒害人们的身体,更在他们精神上加以无情的摧残——尤其是封建女性。在这样的社会里,祥林嫂承受了各种各样无情的摧残而不得翻身。这摧残有封建礼教的压力,也有封建礼教下他人的威胁。

(1)“夫权”

封建礼教方面首要的压力便是“夫权”,它要求女子对男子忠贞不贰,始终不渝。祥林嫂虽然只是乡下无知的女性,但她却为那自己都说不清的“夫权”坚守着。当她被婆婆逼迫改嫁时,还“真出格”,而且“实在闹得厉害”,“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这是祥林嫂对婆婆作出的安排的反抗,更是对所谓“夫权的死守”,要从一而终。

(2)“神权”

除了“夫权”,“神权”对祥林嫂的轮番进攻外,造成祥林嫂悲惨命运的便是这“吃人”的人。第一便是封建礼教权力的代表鲁四老爷,鲁四老爷是“讲理学的老监生”,满口的仁义道德,但他“大骂其新党”,思想顽固不化,对待祥林嫂这样的女性只有冷漠、刻薄。在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镇时,“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祥林嫂被抓走后,他也只说了一句“可恶!”完全没有同情的意思。而祥林嫂第二次来时,他“照例皱过眉”,并“暗暗地告诫四婶”。这是封建思想的代表对祥林嫂的漠视。第二则是与祥林嫂一样生活在最底层的人。先是祥林嫂的婆婆凶狠的将她卖掉,给她造成第一轮的伤害。再者就是推荐她的卫老婆子,不同情她的遭遇,反而合伙把她撸去,当祥林嫂被嫁后,竟然称她的婆婆为“精明强干的女人”。还有就是善女人柳妈以及镇上的人,他们把祥林嫂的悲惨故事当做了笑谈,柳妈甚至用“神权”向祥林嫂展开进攻,成为了封建统治阶级施行权力的帮凶。

四、将祥林嫂推向死亡的封建迷信

由于封建伦理和迷信观念的统治,中国劳动人民的痛苦,并不限于生前,更可怕的还是被威胁于死后。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四老爷家打工时,景况就大不如从前了,用现在的话说,第一次得到了四婶的赏识,被重用;第二次经考核后,发现各项聘用标准不合格,特别是她的档案资料上有嫁过两个男人的历史,且克夫克子,是个不洁不祥之人,所以象祭祀这样的重任就不允许她插手了。所谓重用,也不过是多做一些杀鸡宰羊摆放祭品的活儿,既然不要她做了,那不做就不做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换了个不求上进懒散的人,正是求之不得。

但祥林嫂却查找自身原因,想通过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获得别人的认可。更为悲惨的是,祥林嫂想死却不敢死。因为柳嫂对她说过,嫁过两个男人的女人到阴间后,要被两个男人据成两半。当她弄懂了别人对她的嘲笑后,勤俭克己地省下一年的工钱,在庙里捐了一个门槛作自己的替身,让千人踩万人踏,以此洗却她那莫须有的罪孽,从而找回作为员工的尊严。可是她错了,就在她以革新洗面的姿态出现在祭台前时,遭到了主人严厉的呵斥,并将之扫地出门。这个女人自这一刻起,就已经死去了。

祥林嫂在临近死亡的前夕还向人询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她关心人死后的灵魂问题。这是深刻联系着她全部人生经历的思想;罪恶的社会迫使她断绝了对于生的一切留恋和希望,她唯一的可能就是想到死,她想在冥冥之中会见亲人,但又非常害怕见到亲人。因此,人死后灵魂的问题,就不能不成为此时祥林嫂最关切的问题。祥林嫂一生二嫁,在人们的眼中,她是一个污浊的女人,不配敬奉神灵。祥林嫂自然就成了人们眼中的异类,倍受歧视。然而祥林嫂面对这样的现实,仍然对神灵深信不疑。当她倾尽所有“捐了门槛”之后,天真地认为她赎了罪,就会与周围人一样平等自由,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时,祥林嫂唯一的希望也破碎了。

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时,她挣扎她抗争;面对人们的嘲弄、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现了怀疑。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顽强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但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她不但连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争到,反而被吞噬被毁灭了。

祥林嫂,这个悲剧的化身,历尽了尘世间所有的痛苦,带着满心的屈辱与伤害,离开了我们。她的死,我想也是偶然中的一个必然。即使她没有寻死的意愿,即使她还有生存下去的意念,她还是会被社会中那只无情的黑手所杀害。我不知道祥林嫂最终是死于何种原因,我只能揣测,她在闭上眼的最后一刻应该是没有忘记微笑吧。祥林嫂在生活中受尽苦难,受尽嘲讽,在封建礼教冷血的狞笑中步履艰难地走着。这时候,死亡对她来说,已不再是恐惧,或许更像是一种解脱。她死了,我希望,她能在另一个世界了里见到她的儿子。当岁月的蹉跎将两鬓白霜吹进她的头发,我想,她是看到了解脱的光点„„

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被迫害的始终就是女性,在那个男性社会中,女人被看的很低贱。很多的封建迷信都是针对女性的,大多数的女性也都蕴含着封建迷信的思想,她们被封建迷信所压迫,同时又压迫着比她还要弱小的人。中国的发展中,被迫害而死去的女性真的数不胜数,为我们所知的也就是那个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被记录下来的!而更多的就是为我们所不知道的,她们所遭受的痛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在封建社会下的女性我们只能对她们表示同情和惋惜!

鲁迅先生在《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她所体现的是就是在那个时代中一名普通农村妇女的生活常态。她遭受的一切灾难,都是那个社会环境下所有女性遭受的灾难。展示了在那个时代下所有中国妇女所遭受的迫害!死在封建迷信下的中国妇女是在是太多太多,对她们所遭受的迫害我们只能表示同情!

祥林嫂,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封建妇女、一个被封建迷信迫害的妇女,一个出生就注定死亡的悲剧!参考文献:

[1]鲁迅.《彷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06 [2]肖云.议“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3]段小莉;女性:弱势的群体——鲁迅的《祝福》《离婚》和《伤逝》解读;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第四篇:《祝福》中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解析(推荐)

《祝福》中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解析

《祝福》是鲁迅先生写得非常成功的一部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女性走向人生覆灭的全过程。祥林嫂悲剧命运的造成,是多种原因交织的产物。悲剧是对严肃、完美、宏大行为的模仿,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原本勤劳善良,勇于同周围环境、社会制度、命运作抗争的祥林嫂,最终因无法忍受之压力而选择死亡,无疑博得了读者的同情,也给读者以无法诠释的沉重感。

祥林嫂的死亡,是在吃人的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被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压迫和残害而导致的,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小说在纵横交错的对比描述中,给人清晰的主线,深刻的揭示了祥林嫂之死。

一、妇女只能依附于男权而生活

作为一个寡妇,祥林嫂是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的。祥林嫂第一次来鲁四老爷家做佣人时,因其“死了当家人”,“讲理学的老监生”鲁四老爷便“皱了皱眉”,他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由于祥林嫂力气大,“只是顺着限,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因此最终还是被鲁四老爷家“定局”了,而且只用了三天试工期。在鲁四老爷家做活,祥林嫂凭借她优秀女工的品质是受到一段时间的尊重的,但这并不能改变她只能依附男权而生活的命运。丈夫的死去,让她不仅失去了生活的保障,也失去了相对的人生自由,她的婆婆对她有绝对的处置权。她想守节,不被婆婆卖掉,但最终还是难逃厄运。

祥林嫂之所以不肯再嫁,完全是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封建礼教要求女人要从一而终,讲究“守节”。嫁给贺家坳的贺老六后,祥林嫂实际上过得很幸福,她重新找到了可以依附的男权,可以不再受人的歧视。至少在贺老六的保护下,祥林嫂明面上是不受歧视的。在她的新男人贺老六死后,祥林嫂仍然具有可以依附的男权,就是她的儿子阿毛。因而在丈夫死,儿子还活着的情况下,祥林嫂仍然可以自力更生。实际上,若阿毛未死,祥林嫂将其抚养长大,那祥林嫂是很受人尊重的,“寡母抚孤”完全可以销毁封建的“批判锋芒”。但儿子死后,祥林嫂失去了一切男权的依附,也就变得孤苦无依了。她本来是过上很好的日子的,“上头又没有婆婆”、“房子是自家的”,但丈夫儿子的死去,导致了她被大伯赶出屋,变得走投无路。一个女人,如果失去了男权的依附,她是没有丝毫的人生自由和尊严可言的,任何人都可以欺辱她。

二、利益至上的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虽然对人有一套严密的伦理道德的禁锢,但其不失利益至上的准则。祥林嫂为何要逃出来做女工?因为她的婆婆要将她许给别人,说是许给别人,实际上就是出卖。若依封建礼教来说,她的婆婆是万分希望儿媳能够替死去的儿子守节的,但为了给第二个儿子娶媳妇,“精明能干”的婆婆最终还是将儿媳嫁进深山野坳里去了。婆婆在将祥林嫂抓回去的时候,还到鲁四老爷家清算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她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还没有用”,可知,这笔钱都被婆婆侵吞了。

祥林嫂一开始来鲁四老爷家做工时,四婶也是看在她吃苦耐劳的份上才要她的,如果祥林嫂没有给主家带来较多的利益,谁会收留一个受人非议的寡妇呢?在祥林嫂嫁给贺老六后,四婶也常常怀念祥林嫂,只因后来雇佣的女工都不及她,“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不似祥林嫂“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在祥林嫂走投无路来求老主人时,四婶也照旧收留了她。第二次雇佣祥林嫂可能怀有对祥林嫂的同情,但更多的则是对祥林嫂预期价值的认可。待祥林嫂手脚不灵活、记忆力差的事实被发现后,四婶便计划着打发祥林嫂走了。既然祥林嫂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四婶自然是不希望养一个没用而且受人非议的人的。他们也没人管祥林嫂离开主家后如何生活,利益至上的封建礼教让所有人都丧失了同情心,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性。

祥林嫂的悲剧就在于她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她的价值被众人出卖利用,但她自己却得不到自己的价值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她最终的死亡与封建礼教利益至上的本质是密不可分的。

三、封建礼教对妇女精神上的摧残

祥林嫂的死亡,不是简单的“穷死的”,而是精神被摧残到极致引发的悲剧。祥林嫂是一个注重“守节”的女子,因为她明白,如果不“守节”,她就要遭受世俗的眼光。实际上她是渴望新的婚姻生活的,但为了不受世俗的批判,她压抑了自己的正常需求。在婆婆将其嫁到贺家坳时,她是极力反抗的,她一路嚎、骂,拜堂时还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封建礼教完全扭曲了她的人性。但实际上当祥林嫂冲破了礼教束缚时,她反而得到了幸福,她生了一个孩子,娘儿两个都长得胖胖的。在后来柳妈问祥林嫂为何依了贺老六时,祥林嫂只说贺老六力气大,还笑着说“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着。”由此可见祥林嫂回忆那段日子时是开心的,改嫁贺老六反而迎来了祥林嫂短暂的“春天”。但就是因为那段日子是开心的,所以在贺老六和阿毛都死后,祥林嫂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她不但失去了一切与幸福有关的事物,而且也意味着她将成为一个更加受人非议,更加“不祥”的女人。

小说两次叙说四婶对祥林嫂参与祭祀劳动的防范,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残酷压迫。祥林的死、改嫁贺老

六、贺老六的死、阿毛的死都与祥林嫂没有直接关系,祥林嫂却被认为是“败坏风俗”,这无疑会给她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

重新回到鲁镇做女工后,祥林嫂见人就要讲述自己的悲惨命运,叙述阿毛之死,她本来是想对别人倾诉自己的悲惨,以求得别人的同情与安慰。初期确实让她得到许多精神上的慰藉,但后来大家都烦厌和唾弃了她的悲哀,还加以尖酸的嘲讽,便让她失去了唯一可以获得精神快感的途径,反而多了另一种精神负担。人们不但嘲讽她失去阿毛的悲哀,还嘲讽她因为反抗改嫁而撞香案角的悲哀。当悲哀都成为了大家嘲笑讽刺的对象,一个女人,即使有再强的精神承受压力,也是会走向崩溃的边缘的。

四、封建信息的封锁直接导致了祥林嫂的死亡

马丁·路德的价值在于他终止了中世纪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独一地位,他让每一个信徒都可以做出自己对《圣经》的解释,信息的畅达也很快促进了人们思想意识的启蒙。而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直接原因,就是封建信息的封锁。首先柳妈告诉祥林嫂她死后下阴司会被两个男人抢,造成了祥林嫂长期的疑虑和精神困扰,她在山村里从来就不知道人死了还会被阎罗王分开来。由于封建信息的封锁,对于柳妈的话她是深信不疑的,不然她也不会费那么大周折去土地庙里捐一条门槛。捐了门槛她以为可以像柳妈说的那样,“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因而她很开心的把这件事告诉了四婶,希冀着世俗的原谅,希冀着世俗的重新接受。但四婶对祥林嫂参与祭祀劳动的第二次防范让她知道世俗根本没有重新接受她,大家仍然歧视她,所以她陷入了更深的精神苦闷中,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赎了这一世的罪名”。祥林嫂见到“我”时问了三个问题,我的回答让她的精神疑惑得到了确证,她知道她死后会有魂灵,会下地狱,会与自己的家人见面,自然也会被阎罗王分开来分给两个男人。就是在这种未知的恐惧中,在鲁镇的祝福中,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了自己多年来的精神压力。封建信息的封锁让她看不到事件的全局,而片面的将精神寄托陷入一个无法挣脱的死胡同。若柳妈以及“我”的回答让她知道即使她现世有罪,但死后不会遭受惩罚,即使会遭受惩罚,但她现世赎罪仍然可以避免死后遭受惩罚,那么祥林嫂就不会走进精神崩溃的边缘,也自然不会走向祝福的边缘。

第五篇:浅论《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论《祝福》中祥林嫂人物形象 入学批次:201203 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习中心:兰州国际经济专修学院 学生姓名:陈晓红

2014年6月19日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祝福》是鲁迅反映中国农村妇女命运的代表作之一。文中主人公祥林嫂是其笔下最悲苦的女性,在她的身上集中了勤劳、善良、质朴的优良品质,她处于社会的下层,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典型,以致在整个鲁镇都在“祝福”时,她却悲惨地死去,展示了祥林嫂不幸的人生悲剧。

祥林嫂的悲剧不只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时代的悲剧,这个悲剧作为中国劳动妇女特别是寡妇苦难的写照来看,是真实的、深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不幸。社会的悲剧导致了个人的人生悲剧,在那个社会制度不合理的时代,无权无势的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求得生存,可是社会制度的不公,让他们连简单的生存下去都成为奢望。她们再怎么努力挣扎,再怎么反抗,最终换来的还是死亡。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与把握,从而探究形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

二、研究方法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等方法来收集相关资料进而增强对作品主人公的了解,并对其形象进行深刻的研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知名人士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探究和分析;规范分析和引用分析等方法。

三、论文提纲

1、题目

2、摘要

3、关键词

4、目录

5、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部分)

6、致谢辞

7、参考文献

四、写作计划

2014年5月28日—6月11日查阅有关文献拟订论文题目。2014年6月12日—6月27日撰写开题报告,整理已有的参考资料。

2014年6月28日—8月28日根据开题报告,完成正文部分,形成初稿,并提交指导教师进行批阅。

2014年8月29日—9月11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形成定稿。2014年9月12日—9月26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对定稿进行再次完善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舒耘华 《鲁迅小说妇女形象浅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2]、薛艳萍 《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3]、鲁迅 《我的节烈观》1918年

[4]、鲁迅 《关于女人》1933年6月15日《申报月刊》第三卷第六号文 [5]、鲁迅 《坟·灯下漫笔》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年 [6]、鲁迅 《祝福》,《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24年

下载新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祥林嫂的形象

    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一、祥林嫂的形象所揭示的意义 l、祥林嫂形象的典型意义 2、祥林嫂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l、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 2、祥林......

    祥林嫂形象分析

    祥林嫂形象分析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

    祥林嫂形象分析

    祥林嫂:是“反抗”还是“顺从”? ——再探《祝福》的主旨 李斌 祥林嫂的悲剧故事引发了读者的诸多思考,论者往往认为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逼死了祥林嫂,祥林嫂面对各种封......

    《祝福》祥林嫂专题

    用精神分析法对《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进行分析 精神分析理论和批评是20 世纪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提出了“三部人格结构”说,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

    浅析祥林嫂的悲剧主因

    浅析祥林嫂的悲剧的多重原因 学生姓名:朱卫峰 专业:周口电大汉语言文学电话:*** 摘 要:很多读者看完《祝福》之后的第一想法往往是,这又是一个被吃人的社会残害的女子......

    论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及悲剧形成的原因

    目 录 一、祥林嫂人物形象„„„„„„„„„„„„„„„„2 (一)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形象„„„„„„„„„„„2 (二)封建礼教和迷信压迫下的受害者„„„„„„„„2 (三)......

    《祝福》中祥林嫂的“希望”

    《祝福》中祥林嫂的“希望” 广东省潮阳师范学校马晓娜 《祝福》小说,鲁迅先生写出了祥林嫂一生中六次“希望”的产生和破灭的整个过程,在展示这个不幸的过程时用白描的手法刻......

    浅谈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

    浅谈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 【内容摘要】祥林嫂是鲁迅的《祝福》中的女性形象,其形象的典型意义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劳动妇女的经济枷锁和精神摧残,本文从祥林嫂自身、他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