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消防法实施办法》的要义和分析

时间:2019-05-14 16:4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消防法实施办法》的要义和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消防法实施办法》的要义和分析》。

第一篇:广东省《消防法实施办法》的要义和分析

广东省•<消防法>实施办法‣的要义和分析

一、•实施办法‣立法修订的必要性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于1999年11月27日经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1999年12月22日公布实施。•实施办法‣颁布施行近10年来,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消防事业和消防部队建设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

但是,与制定•实施办法‣时市场经济转轨初期的社会背景相比,当前我省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广东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多方面率先发展的大省,但是一些制约消防事业发展的传统和非传统因素仍较突出。

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广东的消防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牢牢把握•消防法‣立法修订的历史机遇,抓住当前消防工作的主要矛盾,破解发展难题,深入推进•实施办法‣立法修订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防部队全面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应上位法衔接的需要。2008年10月28日•消防法‣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2009年5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消防法‣在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监督检查、消防行政许可、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监管、消防行政处罚、火灾预防、火灾事故调查、法律责任追究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改动和调整。我省现行•实施办法‣已与新修订的•消防法‣不相适应,急需进行全方面的重新修订。

(二)与有关法律法规相适应的需要。•实施办法‣颁布实施近10年来,国家和地方立法工作又有了长足进步。•实施办法‣在实体内容和程序上与许多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不相适应,有必要进一步的研究修订。

(三)防范火灾事故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我省消防工作取得明显进步,消防安全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全社会防控火灾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当前我省消防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火灾事故多发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小娱乐、小作坊、小商铺等“三小”场所火灾事故呈高发态势,城市市区和城乡结合地带更是亡人火灾多发区域。为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从立法上明确并落实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规范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行为、强化火灾防范措施、加大对消防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十分迫切而必要。

(四)适应新形势下消防工作机制的需要。一是公安部、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公发„2004‟4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对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促进消防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上述规定在法律层面上缺乏有效的约束力,难以落实。二是现行消防法规消防安全责任不明晰,亟待通过立法进一步强化“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的消防工作原则。三是消防工作社会化程度不高。与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先走一步的发展理念不相称,特别是缺乏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防范火灾风险的规定,不利于发挥市场主体在保障消防安全方面的作用。四是消防安全违法行为追责力度不够。

二、•实施办法‣立法修订的主要过程

总队党委对•实施办法‣修订工作高度重视。早在2004年,就结合广东消防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实施办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有关的立法调研、征求意见等工作,为修订做好初步的立法准备。

2007年,总队正式启动修改•实施办法‣工作,制定了立法修订工作计划和方案,成立专门办公室。2008年,总队党委明确提出要把•实施办法‣立法修订工作作为当前中心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这一届党委班子10年来首要的大事来抓。雷盛武总队长亲自主持并全面启动•实施办法‣立法修订工作。

立法修订期间,总队从全省抽调精干力量负责草案的起草工作,认真开展了立法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共收集美国、欧洲、日本、港澳台地区及全国各地消防法规100余个,通过公安网和互联网收集意见6000多条;先后到珠海、佛山、中山、云浮等省内大部分地市召开各类座谈会、研讨会二百余次,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同时考察了山东、湖北、湖南、上海、青海、宁夏、甘肃等十余个省(市)消防立法工作,吸收借鉴外省市先进立法工作经验。省人大法工委、内司委、省政府法制办、省公安厅法制处提前介入,多次参与并指导•实施办法‣立法修订工作。经历时三年,集思广益,反复修订,近三十次易稿,在省人大、省政府、省公安厅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2009年9月2日,省公安厅将•实施办法‣(修订草案)及相关配套材料正式上报省政府;2010年3月4日,•实施办法‣(修订草案)顺利经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上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6月2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进行第一次审议;7月23日,省十一届人大会常会第二十次会议进行第二次审议并高票通过,并于201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三、•实施办法‣立法修订的指导思想

这次修订•实施办法‣工作是推动和发展我省消防工作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社会防控火灾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修改•实施办法‣的指导思想是: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注重法规的实效性。牢牢把握当前火灾防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破解制约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发展瓶颈的高度出发,注重立法修订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度前瞻性。

(二)以消防安全责任制为重点,着力构建全方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将加强消防安全责任制纳入立法的重要内容,构建权责分明的责任体系。使“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落到实处。

(三)以创新发展为主线,着力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在立法中创新思路、开阔视野,充分发挥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地域和发展优势,大胆借鉴港、澳、台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力求在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市场化上有新突破。

(四)以加强公共消防安全建设为根本,着力夯实消防工作基础。通过立法进一步细化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工作责任,完善经费投入等多方面保障体系,推动消防规划、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进一步夯实我省消防工作基础。

(五)以加大对消防违法违规行为和火灾隐患的整治力度为手段,着力建立行之有效的火灾防控体系。针对消防违法违规行为的突出问题和火灾隐患整治的主要矛盾,设臵行之有效的处罚措施,加大执法追究力度,增强法律威慑力,为我省消防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支持。

(六)以构建完善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为出发点,着力打造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力求解决•消防法‣及有关政府、部门规章在衔接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紧密结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构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满足群众安全需求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

四、•实施办法‣立法修订的主要依据

(一)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

(二)参考依据。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

2、•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06号);

3、•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07号);

4、•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令弟108号);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

6、欧美、日本及港、澳、台和全国省(直辖市、地区)的现行消防法规100余个。

五、•实施办法‣立法修订的主要内容

原•实施办法‣共35条,未分章节,主要是为了贯彻实施原•消防法‣的处罚条款。新修订的•实施办法‣(修订草案)共对应新•消防法‣共设八章72条,并专门增加了“消防安全责任”这一章节,形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法律条文体系。•实施办法‣的修订颁行是广东消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通过这次修订,广东地方消防立法取得重大进展,在现行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内实现了对原•实施办法‣规定的重大突破,在五十二个方面解决了制约消防工作和消防队伍建设的突出矛盾和疑难问题,为广东消防事业进一步走向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开辟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充满活力的消防事业发展道路。

主要体现在:

1.构建权责分明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一是明确基本方针和原则。根据•消防法‣的有关规定,规定了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第三条)

二是突出“消防安全责任”。专门设立了第二章“消防安全责任”,全面明确细化了各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公民、物业服务企业、建设工程施工单位等的消防安全职责,构建权责分明的责任体系,使消防安全责任真正落到实处。(第四条、第五条、第九条至第十九条)

2、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

一是在立法上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第四条第一款)

二是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消防安全委员会,应当定期研究并协调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问题,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第四条第二款)

三是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业务经费和消防设施维护费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第四条第一款)

四是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下级人民政府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施消防安全责任考评。(第九条)

3、进一步明确职责使部门依法监管有法可依。

一是明确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列入年度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市政、通信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消防供水、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等职责。特别是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危险化学品的从业单位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消防安全进行监督管理。这一规定具有重要意义,有效解决困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多年危险化学品的从业单位管辖责任不清的问题,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督管理权责相统一。(第五条第二至五款)

二是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照本办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消防工作。(第五条第六款)

三是规定铁路、交通、民航系统的消防工作,由其设立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工负责。管辖范围不明确的,由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决定。(第六条)

4、在立法上破解了将个体工商户纳入单位范围管理的难题。

根据民法原则,个体工商户不是法人,只能依照公民来实施监管和处罚。而消防法律法规对个人的监督管理规定和处罚条款又很少,这就导致个体工商户(以“三小场所”为主)大量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管和追究。因此,将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纳入单位的管理范围十分必要。我省目前约有此类组织200万家,这些个体工商户领取的是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但规模大、经营场所大、从业人员多,实际上已不符合个体工商户的界定标准,如消防管理不善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所以•实施办法‣在附则规定:“个体工商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消防安全责任参照本办法中的单位进行监督管理:

(一)经营、使用公众聚集场所的;

(二)经营、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经营场所的;

(三)经营、使用建筑面积一百平方米以上或者建筑层数两层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场所的。”(第七十一条)

5、在构建消防安全宣传大格局取得新突破。

一是鼓励、支持个人参加消防志愿者组织,参与消防宣传教育、防范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救助等消防志愿服务活动。(第七条第一款)

二是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第七条第一款)

三是规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在乡村、社区等公共场所设立消防宣传栏和消防安全标识。(第七条第二款)

四是规定广播、电视、报刊、电信、网站等传播媒体应当无偿开展消防安全公益宣传,确保一定的消防公益宣传发布量。(第七条第三款)

五是规定每年十一月九日为全省消防日,每年十一月为全省消防安全宣传月。(第八条)

六是规定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制定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单位应当把消防安全知识纳入职工教育培训内容。进一步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培训,并取得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统一制发的消防安全培训合格证岗位人员。(第三十七条)

6、进一步强化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消防设施是保障社会消防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加强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结合广东现阶段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消防工作发展、消防基础建设、城乡消防规划编制、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队(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以及消防装备等建设进一步做出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设施维护费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应当列入当地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城镇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及时提请当地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增建、改建、配臵或者进行技术改造,并负责维修和管理,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验收和检查;已纳入城乡规划的消防站建设用地,不得擅自改变其用途;各级人民政府和各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需要,组建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等。(第四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

7、进一步完善了消防监督管理制度。

•消防法‣和公安部相关规章在消防监督管理制度设计上存在部分内容要求相抵触和法律衔接有缺陷的地方。为拟补上位法和相关规章的不足,•实施办法‣力求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

一是增设了地下单体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五十米的居住建筑建设工程的消防行政许可。(第二十二条)

二是解决办理施工许可证和消防备案的衔接问题,明确以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是否需要进行消防设计作为建设工程审验或备案的依据。(第二十三条)

三是创新执法理念,从便民角度出发,创设依法申请办理消防安全检查事项变更登记手续的执法新模式。同时明确对被责令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的公众聚集场所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有权撤销原同意其投入使用、营业的消防安全检查决定。(第二十四条)

四是完善室内装修防火材料见证取样、抽样检验以及消防产品的使用和维修情况的监管制度。(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

五是完善了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制度。(第二十七条)

8、进一步规范并完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运行机制。

•消防法‣第三十四条只规定了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但目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尚未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获得相应资质、资格的条件和程序做出规定。致使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设立无法可依、运行无章可循,难以有效推进和开展。•实施办法‣破解了制约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运作、发展的瓶颈和难题,全面规定了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条件和申请程序。为推进我省消防技术服务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二条)

9、进一步明确多产权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划分。

多产权的建筑物或者场所由于涉及多个产权主体,而且有的属于产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分离,容易导致在管理上的互相推诿,在经费投入上相互扯皮,致使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落不到实处,消防设施的配臵和维护不到位,消防安全管理方面产生严重问题。为此,草案在•消防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消防安全管理要求,确保多产权单位各责任主体消防安全责任全面明确和有效落实。(第三十五条)

10、进一步推动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推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通过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既能增强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使经营者切实履行“责任自负”经营管理责任,同时,又能通过运用保险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管理手段,引导保险公司加强对投保单位的消防安全监督和管理,促进投保单位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社会覆盖面,发挥市场经济协调消防安全发展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社会的火灾风险管理水平。因此,草案结合广东实际,对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单位和场所规定应当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并对保险人职责做出了规定。通过这些规定,我省可以进一步探索出消防和保险互惠发展、互为促进的最佳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保险在火灾预防和灾害事故处臵中的作用。(第三十八条)

11、进一步构建部门执法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一是按照国家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的,建设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第三十四条)

二是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行业、本系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本行业、本系统各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整改火灾隐患,保证社会公共消防安全。(第五十三条)

三是人民政府对公安机关书面报告的重大火灾隐患应当在十五日内核实情况,组织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整改。(第五十四条)

四是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消防安全执法联动机制。单位或者场所被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给予责令停产停业处罚的,或者未依法取得批准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依法予以查封、取缔,并给予行政处罚。(第五十六条)

12、率先推进单位消防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将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将火灾隐患、消防违法行为等不良记录纳入单位、个人信用重要内容,从消防社会化进程来看,有利于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建立行业、系统消防安全自律机制,把消防工作融入到社会自治管理中,使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步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良性轨道,促进社会化消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从火灾风险防范上来看,这样有利于分解社会的风险,提高社会主体预防的收益水平,强化社会群体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因此,在深入分析我省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基础上,草案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立法推动消防安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第五十七条)

13、规范了消防组织和灭火救援机制。

一是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普通消防站和特勤消防站。已纳入城乡规划的消防站建设用地,不得擅自改变其用途。(第四十二条)

二是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和各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需要,组建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第四十三条)

三是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定期组织演练。相关单位抢险救援力量应当接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调度,有关单位应当确保消防通信畅通,专职、志愿消防队等当服从调动和指挥参与灭火救援。(第四十六条)

四是分别规定了火灾现场保护措施和灭火救援车辆优先通行权。(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

14、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表现为火灾的不同类型事故的归责部门。根据火灾的起因和类型,建立了表现为火灾的不同类型事故的移送机制,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火灾事故调查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将事故移送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和统计,实现权责相统一。第五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火灾事故调查中发现有下列情形的,应当移送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和事故统计:

(一)有放火嫌疑的,移送公安机关刑侦部门;

(二)车辆在道路上发生火灾事故的,移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三)因爆炸物品爆炸引起火灾事故的,移送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

(四)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臵废弃危险化学品过程中发生火灾事故的,移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五)电力设备、设施因故障引起自身燃烧未蔓延至其他物品的,移送电力主管部门;

(六)发生燃气火灾事故的,移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

15、强化了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一是规定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履行法定职权时的行为规范等。(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

二是针对•消防法‣和•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39号)未对相关行为规定法律责任的情况,规定了人员密集场所室内装修、装饰未使用规定材料,歌舞娱乐场所未做好消防工作,储存可燃物资仓库未按照规定管理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二条、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

三是根据管理实际,对消防设施的全面检测、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违法从事消防技术服务、单位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造成火灾事故等设定了法律责任。(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八条)

四是在不重复上位法规定的基础上,规定了物业服务企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等的法律责任。(第六十条、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九条、第七十条)

第二篇:湖南省消防法实施办法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消防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消防组织,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意识,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本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消防工作。

第四条每年11月9日为本省消防日。

第二章 火灾预防第五条

第五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和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负责组织有关主管部门实施。公共消防设施应当与其他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并加强管理和维护。城市公共消火栓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间距设立,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公共消火栓被损坏时,城市供水部门应当及时修复。单位设立在城市街道的消火栓,统一纳入公共消火栓进行管理和维护。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消防设施和重要消防装备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将消防装备的配置和维护纳入财政预算。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的维护费用在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列支。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资助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

第七条

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必须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者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应当设置在合理的位置,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第八条

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施工。

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时,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不得参加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第九条:建筑工程经消防验收后,建筑物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应当加强对已投入使用的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和更新,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建筑物的防盗门窗等附属设施和大型广告牌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消防安全要求,不得影响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不符合国家消防安全要求的,应当进行改造或者更换。

第十条

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降低消防技术标准或者使用防火性能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以及不合格的装饰、装修材料。

使用安装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电气安装标准,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第十一条

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酒店、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等公众聚集场所使用或者开业前,应当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者开业。营业性场所应当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第十二条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方案,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在举办的四十五日前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公安消防机构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五日内进行现场检查并作出决定,经检查不合格的,不得举办。

第十三条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或者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的规定。销售、储存或者运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储存物品的各类仓库,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配备消防设施、器材,并根据物品火灾危险程度和灭火方法的不同,分类、分库、分垛储存,在醒目处标明物品的名称、性质和灭火方法。

第十五条重点防火区域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或者进行可能引起火灾的爆破、烧窑等明火作业。

第十六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第十七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按照规定配备消防管理人员、消防设施和器材,保持安全疏散通道畅通,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已经设置的,应当 2 限期加以解决;对于暂时确有困难的,应当采取必要的消防安全措施,经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后,可以继续使用。

集贸市场和其他多家使用的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由物业管理单位组织成立防火管理机构,统一实施管理。所在单位或者铺面、摊位经营人员应当学习和掌握消防知识,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第十八条各类建筑物和机动车辆、船舶应当按照国家消防技术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十九条下列人员在上岗前应当具备其岗位所需的消防安全专业知识

1、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专职消防队组成人员;

2、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仓库管理人员;

3、消防工程的设计、施工、维修人员;

4、消防产品检验、维修人员。

从事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工作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二十条公安消防机构依照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规定进行消防审核、验收,应当在国家公安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审核、验收等监督检查不得收取费用。公安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为用户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品牌或者指定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安装单位。

第三章 消防组织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以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组成的消防组织,增强火灾扑救的能力。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乡镇以及村(居)民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或者义务消防队。属于《消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尚未建立公安消防队的县(市),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

第二十二条专职消防队的建立,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由省公安消防机构验收。建立专职消防队所需的人员、经费、装备和器材,由建立单位负责解决。专职消防队接受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统一调度。专职消防队建立后不得随意撤销;确需撤销的,应当报经省公安消防机构同意

第二十三条

各类消防队应当熟悉责任区情况,加强技术和战术训练,保持消防装备和器材的完好,随时做好灭火准备。

第四章 灭火救援

第二十四条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第二十五条

公安消防机构负责统一组织和指挥火灾的现场扑救。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医疗救护等有关单位应当服从火场总指挥员的调遣,协助灭火和救助伤员。

扑救特大火灾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火灾扑救的需要,及时调集有关人员、物资支援灭火。

第二十六条

火灾扑灭后,公安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负责调查和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如实提供火灾事实情况和火灾损失统计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火灾现场。

第二十七条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扑救外单位火灾所损耗的燃料、灭火剂和器材、装备等,依照规定予以补偿。

对因参加扑救火灾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和抚恤。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以及建筑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擅自使用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可以并处工程概算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的罚款,但罚款最高不得超过二十万元。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止举办或者停产停业,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单位有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维修、检测消防设施、器材的单位,违反消防安全技术规定,进行维修、检测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火灾扑灭后,为隐瞒、掩饰起火原因、推卸责任,故意破坏现场或者伪造现场,尚不构成犯罪的,处警告或者二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单位有前款行为的,处警告或者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1、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

2、违法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违反禁令吸烟、使用明火的;

3、阻拦报火警或者谎报火警的;

4、故意阻碍消防车、艇赶赴火灾现场或者扰乱火灾现场秩序的;

5、拒不执行火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灾的;

6、过失引起火灾,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2、埋压、圈占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的,或者损坏和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3、有重大火灾隐患,经公安消防机构通知逾期不改正的

单位有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有第一款第二项所列行为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对逾期不恢复原状的,应当强制拆除或者清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有第一款第三项所列行为、造成重特大火灾事故的,按照火灾直接经济损失的百分之二十处以罚款,但罚款最高不得超过二十万元。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按照《消防法》规定应当给予拘留处罚的,依法予以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对有重大火灾隐患,严重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的营业性场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公安消防机构可以依法采取查封等强制措施

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裁决。对给予拘留的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决定。

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责令停产停业的处罚,由公安消防机构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决定。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七条

公安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消防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失,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

1、对不符合国家建筑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消防设计、建筑工程通过审核、验收的;

2、对应当依法审核、验收的消防设计、建筑工程,故意拖延,不予审核、验收的;

3、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改正的;

4、利用职务为用户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品牌或者指定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的;

5、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2年8月23日湖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湖南省消防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第三篇:广东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发布单位】819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5-11-19 【生效日期】1985-1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九日)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根据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及农牧渔业部、林业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的检疫范围,是指除口岸植物疫以外的全省农、林植物检疫。

第三条 第三条 全省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由省农业厅主管,其执行机构是省植物检疫站及各市(地)、县的植物检疫(植保)站。

全省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由省林业厅主管,其执行机构是省森林植物检疫站及各市(地)森林植物检疫(病虫防治)站。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级农、林植物检疫机构,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植物检疫人员,负责执行检疫任务。

农业植物检疫员条件:具有助理农艺师以上技术职称或中等专业学历,从事植保工作三年以上,经考试合格的人员,由省农业厅审核批准,报农牧渔业部备案,发给农牧渔业部植物检疫员证。

森林植物检疫员条件:具有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或中等林业专业学校毕业,连续从事森保工作三年以上,熟悉业务的技术员,经省林业厅审核批准,报林业部备案,发给广东省森林植物检疫员证。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在农林、科研、种苗繁育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聘请兼职植物检疫员,协助专职植物检疫员执行检疫任务。

各级农、林植物检疫机构,可派植物检疫人员到车站、机场、港口、仓库及其它场所执行现场检疫。植物检疫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穿着检疫制服和佩带检疫标志。受检疫单位或个人应为检疫人员执行任务提供方便,交通运输和邮电部门应支持和协助植检人员执行任务。

第五条 第五条 各级农、林植物检疫机构,应逐步建立健全检疫检验室、检疫苗圃,不断改进检疫手段,提高检疫技术水平。

第六条 第六条 调运农、林植物种子、苗木及其产品和繁殖木材料,均必须接受检疫。

(一)省内调运:调入单位或个人必须事先征得本市(地)或县植物检疫机构的同意,并向调出单位提出检疫要求,调出单位根据其检疫要求,向所在地的植物检疫机构报检,经检疫合格后,由当地植物检疫机构签发植物检疫证书。

(二)调出省外:调出单位或个人按照调入省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的检疫要求,向所在地植物检疫机构报检,经检疫合格后,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由省或市(地)植物检疫机构审核,并签发植物检疫证书。

(三)外省调入:调入单位或个人在调运前要征得所在地的植物检疫机构同意,并由所在地植物检疫机构将检疫对象名单通知调出省进行检疫。调入单位或个人必须取得调出省签发的植物检疫证书,方准调入。

(四)植物检疫证书,按农牧渔业部、林业部制定的式样,由省农业厅、林业厅统一印发,其它证明不能代替。证书一式三份,正本交货主随货单寄运,副本一份交收货单位或个人所在地的植物检疫机构(省间种苗调运寄给调入省植物检疫机构),一份留签证单位备查。

第七条 第七条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应根据农牧渔业部《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林业部《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林产品名单》以及省农业厅《广东省农业植物检疫对象补充名单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补充名单》、省林业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补充名单及林业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和林副、产品》进行检疫。

第八条 第八条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对本地区的植物检疫对象,每隔三至五年应普查一次,对南繁育种基地每年调查一次,并根据调查结棵,编制检疫对象分布至区的资料,报上级植物检疫机构备案。

第九条 第九条 疫区和保护区由省农业厅、林业厅划定和撤销,报省人民政府和农牧渔业部、林业部备案。划定疫区或保护区时,要制定相应的封锁、消灭或保护措施。疫区内应施检疫的植物及其产品,禁止运出疫区,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木材料只限在疫区内种植,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运出疫区的,必须经省植物检疫站批准。

第十条 第十条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对所管辖范围的原种场、良种场、苗圃及其他繁殖基地,要实施产地检疫。任何单位或个人所繁殖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必须事先向当地植物检疫站申请检疫,查明确实不带检疫对象的,发给产地检疫合格证,调运时凭合格证换取植物检疫证书,方能运出。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种苗繁育单位必须有计划地在无植物检疫对象分布地区建立繁育基地;新建的良种场、原种场、苗圃等,在选址以前,应征得当地植物检疫机构同意;对发生检疫对象的良种场、原种场、苗圃等,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封锁,尽快消灭检疫对象,在检疫对象未消灭以前,所繁育的材料需经严格消毒处理,并经植物检疫机构检疫合格,方能调出。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确因特殊需要引进检疫对象在非疫区进行试验、研究,必须征得省植物检疫站同意,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扩散。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严禁在南繁育种基地进行检疫性病虫接种及其他可能危及基地农业生产安全的试验研究。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因实施检疫需要停留车船和货物搬移、开拆、取样、储存、消毒、销毁等活动所需的费用,由托运单位或个人负担。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对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和农、林产品,交通运输、邮政部门一律凭植物防疫证书(正本)在有效期内承运或收寄。到货地点地运输、邮政部门,对未附植物检疫证书的货物,应通知货主补办有关手续。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从国外引种的单位或个人,应和省农、林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填报《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经审核同意后,向口岸动植物检疫所报检,口岸动植物检疫所应将检疫执行实况通知省植物检疫机构。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从国外引进的种子、苗木,引进单位应按照省植物检疫站的要求,在指定地点进行隔离试种,隔离试种的时间,一年生植物不少于一个生育周期,多年生植物一年以上。隔离试种期间,省植物检疫机构和口岸动植物检疫所有权到隔离试种地点检查。经当地植物检疫机构检疫,证明确实不带检疫对象的,方能扩大种植范围。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审批单位和口岸动植物检疫所要及时掌握产地国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治。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农、林行政部门给予表扬或奖励。

(一)在植物检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有重大突破的;

(二)对植物检疫对象的控制、消灭方面有显著成绩的;

(三)在积极宣传和模范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和本实施办法,以及与违犯植物检疫法规等行为作斗争有突出成绩的;

(四)密切配合当地植物检疫机构,认真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和本实施办法成绩显著的。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有下列违反《植物检疫条例》和本实施办法的行为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罚款、没收种苗等繁殖材料、赔偿经济损失或行政处分。

(一)私自引种、调种或伪造、骗取植物检疫证书调运种子、苗木、繁殖材料及其他应施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者;

(二)植物检疫人员或办理托运、邮寄人员,玩忽职守,造成责任事故者,或利用工作之便收受贿赂者;

(三)无理干涉或阻碍植物检疫人中开展正常业务活动,或对植物检疫人员进行打击报复者。

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罚款由当地植物检疫机构执行。罚款限额在人民币三千元以上。罚没款项全部交当地县以上财政部门处理。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对处罚不服者,可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天向,向上一级植物检疫机构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起诉者,处罚决定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可按国家规定收取检疫费,用于发展检疫事业。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解释权属省农业厅和林业厅。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1999.11.27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

(1999年11月27日广东省

专职、义务消防队扑救居民火灾所消耗的费用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参加保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发生火灾时,消耗本条

第五篇:9、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

(1999年11月27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10年7月23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活动。

第三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消防业务经费和消防设施维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各级人民政府的消防安全委员会应当定期研究并协调解决消防工作重大事项,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本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

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应当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列入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予以立项;在审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项目时,应当审查有关公共消防设施的投资计划。

安全生产监督主管部门依法对危险化学品的从业单位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消防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市政、通信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消防供水、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设施完好,水量、水压充足,信息畅通。

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指导、监督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做好消防知识的教育、教学和培训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消防工作。

第六条

铁路、交通、民航系统的消防工作,由其设立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工负责。管辖范围不明确的,由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决定。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鼓励、支持个人参加消防志愿者组织和消防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开展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在公共场所设立消防宣传栏和消防安全标识。广播、电视、报刊、通信、网络等传播媒体应当无偿开展消防安全公益宣传,确保一定的消防公益宣传发布量。

第八条 每年十一月九日为消防日,每年十一月为消防安全宣传月。

第二章 消防安全责任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下一级人民政府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施消防安全责任考评。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消防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消防安全工作的负责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消防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合伙企业中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或者全体合伙人是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

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执行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制定和组织实施消防发展规划,建立、落实、完善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责任制;

(二)组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三)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备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队(站)的装备;

(四)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及时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五)组织扑救火灾;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第十二条

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二)督促本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三)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消防工作;

(四)组织消防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消防工作的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承担火灾扑救工作;

(六)发生火灾时,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灭火救援和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对单位和个人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实施消防行政许可,查处消防违法行为;

(二)参与编制城乡消防规划;

(三)确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并由公安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四)依法开展消防产品监督工作;

(五)开展消防安全宣传,组织消防安全培训,指导消防队伍的建设;

(六)推进消防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消防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七)依法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八)组织灭火救援和依照国家规定参加其他应急救援工作;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第十四条

公安派出所应当在上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指导和监督下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有关单位和场所实施日常消防监督检查;

(二)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三)督促本行政区域内的物业服务企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落实防火、灭火措施;

(四)按照职责范围对消防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五)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火灾事故调查;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范围由省公安机关确定。

第十五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责任:

(一)开展群众性消防工作,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二)制定防火安全公约,健全消防安全制度,督促村民、居民遵守;

(三)开展防火安全检查;

(四)建立志愿消防队,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有条件的可以配备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五)发生火灾时,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灭火救援和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责任。

第十六条 物业服务企业在服务区域内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责任:

(一)保障公共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二)负责管理、维护、保养公共消防设施和器材,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三)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参加消防安全培训和进行消防演练;

(四)根据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队,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开展日常的火灾防范和扑救工作;

(五)对妨碍公共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以及破坏公共消防设施、器材的行为,及时制止;制止无效的,及时报告当地公安派出所。

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民住宅区,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进行消防安全自我管理。

第十七条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由施工单位负责,建设单位协助。

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责任:

(一)保证施工现场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二)按照国家规定配备相应种类、数量的消防器材并确保完好有效;

(三)铺设临时消防供水管道,设置临时消火栓,保证消防水源;

(四)施工现场的办公场所、员工集体宿舍与作业区应当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

施工单位不得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第十八条 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责任:

(一)组织制定、实施本单位消防工作规划;

(二)确保本单位为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三)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组织制定和落实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四)组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五)组织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问题;

(六)保证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使用合格的消防产品,完善消防设施;

(七)支持配合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进行灭火救援应急演练;

(八)发生火灾时,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和扑救;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责任。第十九条

公民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义务:

(一)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维护消防安全;

(二)预防火灾,维护公共消防设施;

(三)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四)发现火灾应当立即报警,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不得谎报火警;

(五)火灾扑灭后,相关人员应当按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与火灾有关的情况;

(六)任何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义务。

第三章 火灾预防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消防规划组织改造供水管网、修建消火栓、消防水池和天然水源取水设施,确保消防用水。

城镇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住房和城乡建设、市政供水、通信以及其他主管部门增建、改建、配置、进行技术改造、维修和管理,由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消防设施、消防装备进行验收和检查。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规划新建、扩建和改建城镇,应当组织规划、消防、市政建设、市政供水等有关部门对城乡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队(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建设进行规划,与其他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同步发展。

第二十二条

地下单体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五十米的居住建筑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文件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并在建设工程竣工后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组织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得施工;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的,禁止投入使用。

第二十三条

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依法不需要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之前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进行抽查。

第二十四条

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火灾风险防范机制,向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经检查不符合要求或者未经检查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

已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依法投入使用、营业的公众聚集场所,变更名称、主要负责人的,应当依法申请办理消防安全检查事项变更登记手续。

对已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依法投入使用、营业的公众聚集场所因消防安全隐患或者消防安全违法行为被责令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撤销原同意其投入使用、营业的消防安全检查决定。

第二十五条

人员密集场所室内装修、装饰,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使用不燃、难燃材料。

装修、装饰施工过程中,室内装修防火材料应当按照国家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见证取样和抽样检验。

第二十六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组织对消防产品的使用和维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者抽查,并将消防产品监督检查或者抽查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建设工程消防竣工验收、备案抽查和消防安全检查时,建设单位应当提供消防产品来源的证明。

第二十七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验收或者备案前,消防设施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检测合格。

建筑消防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和落实消防设施的管理、检查、检测、维修、保养、建档等工作制度,对建筑消防设施、电器设备、电气线路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检测报告存档备查。

第二十八条

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接受委托提供消防技术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负责。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接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取得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二)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相应的检验、检测场地;

(三)具备相应的检验、检测的设施、设备;

(四)具有健全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和消防技术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五)具有相应数量取得消防技术服务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十条

在本省申请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的,应当向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工商营业执照或者工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二)办公场所和检验、检测场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

(三)从事技术服务所需的设施、设备清单和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检验认证资料、出厂合格证;

(四)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五)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和消防技术服务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六)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证明、职称证明和执业资格证书及其名录。第三十一条

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收到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第三十二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执业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交有相应资格的证明资料进行备案。

第三十三条

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以外的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第三十四条

按照国家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的,建设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第三十五条 建筑物或者场所出租使用的,产权单位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场所或者建筑物符合消防安全条件,与使用单位或者承包、承租单位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以书面形式明确各方消防安全责任;未以书面形式明确的,产权单位对公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使用单位或者承包、承租单位对使用的建筑物或者场所的消防安全负责。

第三十六条 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不得设置影响疏散的分隔设施。

第三十七条

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培训:

(一)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二)专职消防队员;

(三)消防工程设计、施工、安装、维修保养、监理人员和消防控制室的管理人员;

(四)从事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装卸工作涉及消防安全的操作人员;

(五)消防产品的检验维修人员;

(六)其他依法需要培训的人员。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制室的管理人员、易燃易爆危险品保管人员应当持有相应的上岗证书。

第三十八条

公众聚集场所的经营管理者和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企业应当健全火灾风险防范机制,保证履行消防安全责任,保障公众安全,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保险人应当在承保前对投保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在保险期间内,及时向投保单位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的书面建议。

第三十九条

人员密集场所应当按照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在明显位置设置疏散示意图或者通过张贴图画、广播、视像等方式,向公众宣传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等方法。

歌舞娱乐场所及其包房内应当设置声音或者视像警报,在火灾发生初期及时播送火灾警报,引导人员安全疏散。

第四十条

禁止在公众聚集场所室内存放或者使用烟花、爆竹以及其他易燃易爆危险品。

第四十一条

管理储存可燃物资仓库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采取消防安全措施,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第四章 消防组织

第四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普通消防站和特勤消防站。已纳入城乡规划的消防站建设用地,不得擅自改变其用途。

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各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需要,组建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

专职消防队的建设和管理,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志愿消防队应当配备一定的消防器材装备,定期进行灭火训练,掌握防火、灭火知识和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增强火灾扑救的能力。

第四十四条

专职消防队的组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专职消防队员办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并为专职消防队员购买必要的商业保险。

第四十五条 对因参加有组织灭火救援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事故发生地或者伤亡人员工作生活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优抚或者安置。

第五章 灭火救援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针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火灾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建立由公安、卫生、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气象等有关单位组成的应急联动机制,定期组织演练。

相关单位抢险救援力量应当接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调度,迅速赶赴灾害现场参与灭火救援。

第四十七条

供水、供电、供气、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有关单位应当设有与公安消防指挥中心连接的专线通信,并确保通信畅通。

第四十八条

火灾扑救工作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统一组织和指挥,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和其他参加火灾扑救的人员应当服从调动和指挥。

第四十九条

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火灾扑救现场警戒范围。

火灾扑灭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根据保护现场的实际需要,划定现场封闭范围,并设置警戒标记;发生火灾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按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必要时,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交由当地公安派出所保护现场。

火灾原因调查完毕,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决定后方可解除现场封闭。

第五十条

赶赴执行火灾扑救或者应急救援任务的消防车、消防艇、抢险救援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其正常功能未受到影响且未造成人员伤亡的,现场处置的交通警察应当先予放行,任务执行完毕后再进行交通事故处理。

第五十一条

火灾扑灭后,受损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报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并提供有关原始票据或者其他证明材料;难以提供证明材料的,应当聘请依法设立的价格鉴证机构出具火灾直接财产损失鉴定意见。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报和证据材料统计火灾直接财产损失;涉及刑事案件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委托依法设立的价格鉴证机构出具火灾直接财产损失鉴定意见。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火灾事故调查中发现有下列情形的,应当移送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和事故统计:

(一)有放火嫌疑的,移送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

(二)车辆在道路上发生火灾事故的,移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三)因爆炸物品爆炸引起火灾事故的,移送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

(四)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过程中发生火灾事故的,移送安全生产监督主管部门;

(五)电力设备、设施因故障引起自身燃烧未蔓延至其他物品的,移送电力主管部门;

(六)发生燃气火灾事故的,移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系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本系统各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整改火灾隐患,保证社会公共消防安全。

第五十四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城乡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设施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或者发现本地区存在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的,应当由公安机关书面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接到报告的人民政府应当在十五日内核实情况,组织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第五十五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火灾事故调查时,可以查阅、复制有关的发票、帐册、凭证、文件、业务函电和收集其他证明资料,对有关人员进行询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进入被检查单位或者火灾事故现场,不得阻碍依法执行公务。

第五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消防安全执法联动机制。单位或者场所被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给予责令停产停业处罚的,或者未依法取得批准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依法予以查封、取缔,并给予行政处罚。

第五十七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通过网络或者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存在严重消防违法行为的单位及其整改情况。

单位或者个人存在严重消防违法行为,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且逾期不改正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依法处理的同时,可以建议有关机构将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违法信息录入企业或者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第五十八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定的职权、程序和时限进行消防行政许可和实施消防监督检查。

第五十九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检举、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及时查处,并将处理结果书面答复检举人、控告人。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 物业服务企业不履行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责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占用、堵塞、封闭公共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或者对妨碍公共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的行为未及时制止和报告的;

(二)对公共消防设施、器材未进行管理、维护、保养或者对破坏公共消防设施、器材的行为未及时制止和报告的。

第六十一条

建设工程施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未履行消防安全责任,或者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处责令停止施工。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人员密集场所未使用不燃、难燃材料,导致产生消防安全隐患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下列情形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责令停产停业:

(一)建筑面积为一千平方米以下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二)建筑面积超过一千平方米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三条

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未对建筑消防设施或者电器设备、电气线路进行全面检测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按照下列情形处以罚款:

(一)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单位的,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二)属于其他单位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四条

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

(一)未取得相应执业资质从事消防技术服务的;

(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进行消防技术服务的。

第六十五条

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有关人员未持证上岗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下列情形处以罚款:

(一)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二)属于其他场所的,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歌舞娱乐场所及其包房内未设置声音或者视像警报,或者人员密集场所未在明显位置设置疏散示意图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按照下列情形处以罚款:

(一)建筑面积为一千平方米以下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二)建筑面积超过一千平方米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管理储存可燃物资仓库未执行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导致产生消防安全隐患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下列情形处以罚款:

(一)建筑面积为一千平方米以上一万平方米以下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二)建筑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第六十八条

单位未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消防安全责任,产生火灾事故,造成严重损失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造成一般火灾事故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二)造成较大火灾事故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三)造成重大火灾事故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

(四)造成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第六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办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导致灭火救援工作受到影响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通报监察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由监察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对其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七十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设工程、场所准予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消防验收合格、消防备案抽查合格、消防安全检查合格;

(二)无故拖延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职责;

(三)利用消防行政许可和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牟取利益;

(四)利用职务关系从事与消防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五)利用职权干扰消防行政许可和消防监督检查工作;

(六)发现火灾隐患未责令并监督有关单位、个人进行整改;或者对火灾隐患单位、个人拒不整改的行为未及时处理;

(七)对危害消防安全的投诉、举报未及时处理;

(八)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

第八章 附 则

第七十一条

个体工商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消防安全责任参照本办法中的单位进行监督管理:

(一)经营、使用公众聚集场所的;

(二)经营、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经营场所的;

(三)经营、使用建筑面积一百平方米以上或者建筑层数两层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场所的。

第七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1999年11月27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广东省《消防法实施办法》的要义和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消防法实施办法》的要义和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东省路政许可实施办法

    广东省路政许可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我省路政许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收费公路管......

    广东省医疗机构管理实施办法

    广东省医疗机构管理实施办法 (1995年12月7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粤府函〔1996]299号修订 , 1998年1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5号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的......

    广东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

    《广东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 第五条 女职工在怀孕和产假期间,所在单位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对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有毒有害作业或从事其他容易引起流产、早产、畸胎的特殊......

    广东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5篇

    广东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第一条 根据《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 制定本办法......

    广东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

    【法规分类号】D422001199901 【标题】广东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1999.11.15 【实施日期】2000.01.01 【失......

    广东省征收超标准排污费实施办法

    广东省征收超标准排污费实施办法 (1990年9月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根据1998年4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36号令修正,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广东省信访条例实施办法五篇范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令 (第112号) 《广东省实施<信访条例>办法》已经2006年7月1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届9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省长 黄华华 二00六年......

    2016广东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全文)5篇

    2016广东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全文) 大家了解《广东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相关内容事项吗?详情大家敬请阅读如下全文内容: 第一条为了切实搞好女职工劳动保护,根据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