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时间:2019-05-14 16:4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第一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王兰兰

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由于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时,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品德教育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决不能在知识讲完以后,来一段“课后语”,另搞一套政治说教。换句话说,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要做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如《雷雨》中对“周朴园”这个人物的塑造,使同学们对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使学生们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了一份明确的领悟。

二、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德育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进行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取决于对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与否,这包括三个方面:

1、结合教材特点要准确。中学语文教材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教师应该从教材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品质教育,切忌牵强附会,无限上纲。如有的课文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笔者认为,就应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的课文赞颂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就教育学生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有的课文描写旧社会人民的悲惨命运,就借此教育学生热爱新中国……

2、把握教材德育内容要准确。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准确地把握德育内容。如讲述《药》,如果只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表达的是鲁迅先生对以华老栓为代表的当时旧中国底层老百姓的愚昧,就没有把握准确课文的德育内容;如果进而启发学生,作品通过对华老栓等人的刻画是为了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意识,这样,课文的德育内容就把握得比较准确了。

3、引导学生的认识要准确。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仍处于较为表面、简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学习《项链》一文时,学生往往提出“玛蒂尔德为什么在丢失项链后没有逃跑呢?”这时就需要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认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把学生从认识的偏差中拉回来,即可以在加深认识中受到教育。

三、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笔者在教学《荷花淀》一文时,让学生们用充满感情的语调去仔细揣摩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解放区劳动妇女的对话,再通过对她们各人所特有的性格分析,让学生们充分领悟到解放区的军民那种坚韧、顽强、乐观的思想境界,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使同学们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个颠簸不破的道理,进而激发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

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还要注意让学生在口诵心悟中受到教育,好的朗诵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诵读、思考、感悟,这可能会收到比单纯讲解更好的效果。例如《雨中等泰山》,通过朗读,泰山的雄、奇、险,便会浮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文章的优美词句中感受到泰山的雄伟风姿,从而能够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把语文课上的品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的良好品德体现在生活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人。所以。除了激发学生情感、动之以情以外,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导之以行。如学习了《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后,笔者引导学生奋发学习建设四化的本领;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教育学生认识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性;学习了《游褒禅山记》,则让学生明白“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催进学生追求“真”的良好品格。把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从而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效果是显著的。

第二篇:高中数学德育论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近年来由于教学任务繁重,过分强调升学率,使得不少任课教师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高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将德育教育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是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现谈谈个人一些作法与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都在细心观察,有意无意地加以仿效。因此教师的品德、精神、举止都应不愧为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势必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交相呼应,起到强化其效果的作用,激励学生以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对待学习。

二、充分利用数学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介绍一些数学史,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思想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刻苦学习,敢于争先,为国争光。例如:关于二项式定理,公元1261年,我国数学家杨辉在他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中提出了著名的“杨辉三角形”,比法国数学家巴期卡(1623—1662)在1653年才开始使用这个“三角形”早四百多年„„,苏步青教授是从放牛娃到著名数学家,他在微分几何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在国际上有威望,他写的《一般空间微分几何》一书,获得国家科学奖。又比如在讲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之前,我先给学生讲述"2008年9月25号晚上9点10分,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一标志我国航天科技取得又一次跨越式胜利的伟大创举,再引入所要讲的课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激励了他们立志为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民族热情„„。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养成深挖掘、勤思考、多联系的好习惯,数学教学中其实有很多题材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废品,体育不好是次品。作为教育工作者观念要创新,树立新的人才观。要培养理想抱负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诚实信用,善于自律,有较强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学业进取心,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不但能勇于接受挑战、参与竞争,而且能关心他人、与人共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专业知识与思想品德、身心素质、能充分发展、和谐统一。

五、利用诸如编拟数学题组等教学手段,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中,利用诸如编拟数学题组等教学手段,适时地将社会变革中敏感的市场经济变化中最显著的内容补充进去,融汇

进教学中,诸如增长率、物价、造价、利润、储蓄、规划、生态平衡、我国发射的神州三号运载火箭的运行轨迹方程等等。数学教学才会具有生命力,才会促使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育工作者应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数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以正确的眼光观之,所拥有的不止是真理。而且是至高无上的美。”当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论 朱春玲

2011/1/11

第三篇: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

五年制高职院校主要为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因此学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活动中引入企业文化,使学生较好地做好走上工作岗位的准备。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的高职语文教学理应承担起这个重任,在教学中融入现代企业文化理念,使学生在毕业上岗后能很快地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迅速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合格生产者。

五年制高职院校特有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要求校园文化要更好地与企业文化特色相结合。五年制高职院校需要培养的是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技术水平的人才。学校与企业若能无缝衔接,必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让学生较为顺利地找到满意的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更加注重与企业文化的结合,用校园文化的学术与企业文化的实践来共同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这也就要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的高职语文教学,应该以校园、企业及其文化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应引进企业的文化内容,形成符合五年制职业院校教育的高职语文教学思想。一、五年制高职语文与企业文化紧密联系的必要性

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成为生产一线的工作者。但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跟踪会发现,现在的毕业生融入企业较为困难,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工作不久就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对岗位的不适应、和同事相处的不适应、对企业的管理不适应等等。于是,跳槽和被辞退的现象频频出现,更不要说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了。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对就职企业文化没有很好地了解,对企业生产管理制度的不理解,不能认同企业的各种理念,也就不能很好地融入企业的大氛围中,很难完成从学生到一个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因此,只有将五年制高职校园的特色文化与企业文化二者密切结合,发展出具有独特魅力和个性的高职校园文化,才能指导学生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受企业欢迎的、能够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高职人才。因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的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就和普高语文教学有了不同的理念和方向,它不仅要传授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在教学中融入校园文化的特色和现代企业文化的理念,更加注重语文的实用性,使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与企业文化中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相结合,使学生的素质、能力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迅速成长为受企业欢迎的合格生产者。二、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其功用

五年制高职院校大都是在原有的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上升格、组合而成,它在很多方面和高中后的高职院校是有区别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是初中毕业后没能升入高中的学生,其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语文功底也比较薄弱,对学习尤其是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根本不感兴趣,所以语文课若是和普高一样单纯地讲解课文知识,是不能吸引学生的,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五年制高职院校偏重理工科等专业,故而学生对人文科学缺乏兴趣和认可,对从小就熟悉的语文文化基础课较为厌倦。使得这门与校园文化紧密联系的基础课在学生心目中可有可无,极不重视,从而失去了很多培养自身能力与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修养的机会。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写也把重点过于集中在经典及一些通用性的文章上,虽然也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但对如何与职业教育结合、如何体现其实用性却有些忽视。并且,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专业,可在教材运用上都是一致的,所以很难将语文与本专业的企业文化特色相结合。也有很多教师认为语文与学生的技能训练关系不大,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无关紧要,他们普遍认为学生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因此对语文课的功用认识不充分;而有部分语文老师自己也对本门功课信心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照本宣科,过多地强调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更没有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企业文化元素,没有把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渗透进来,使得学生缺乏现代企业文化的熏陶,对企业文化知之甚少。实际上五年制高职院校开设语文课,不只是把高中语文知识进行浓缩,而是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应体现出大语文观。高职语文具有“文以载道,以道育人”的功能,能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础的同时,更多地加强学生进入社会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可以把企业的文化元素――价值观、精神、制度、理念逐步地渗入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中,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地、前瞻地接受优异的企业文化的陶冶,促进学生在就业之前就有较好的职业素养,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和社会融入能力,在心理归属及文化归属上更多地打上职业人的烙印,并能在工作后得以固化。

三、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应渗透优秀的企业文化

五年制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建设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和企业文化的发展理念一致,而高职语文教学更是应当承担这个重任。高职语文的教学要渗透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上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既要宏观的把握,又要细节上的体现,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把企业文化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如:高职语文中有一个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每位同学进行口语训练: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我们就把它和到企业应聘结合起来,做成一个在求职现场应聘的自我介绍活动。在准备活动过程中,老师把指导的重点放在如何适应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需求上,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材料做得充分,学生也很有兴趣,这不仅教会了语文知识,也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就业做了铺垫。其次,要把企业文化内涵渗透到高职语文教学中,还可以编辑一些相关的内容来充实高职语文教材。如:企业文化中积极提倡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诚实守信、自觉自律等,在高职语文教材里都有相关的素材,我们在讲解这些课文时,就应联系企业里的一些生动实例,加以补充、拓展,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又可以引导学生去追求并融入到高尚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中去。若能自编一些与企业文化相关的语文教材,则能够让学生更贴近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文化的氛围。再者,高职语文要善于发挥其工具性的作用,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企业文化调整教学重点,使学生学到与自身专业密切相关的语文知识。如:会计专业需要有严谨性,就要求语文教学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计算机专业具有可操作性,就要求学生能够制作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PPT,研究出一些初步的审计方案;外贸专业要有灵活性,就要求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使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地进入角色,得心应手地完成任务,成为合格的职业人。最后,高职语文教学要多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把企业文化放到活动中来,可以采取摹拟多种企业文化形式、创新教学形式等方式,设计符合企业文化理念的“互助、互动、合作、开放”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在这种摹拟的环境中得到实践、锻炼。既重视个体的发挥,又强调合作必要,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既让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又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意识以及沟通能力。当然,若能将高职语文的课堂适当地走进企业,让学生能亲自感受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感受企业文化的精神魅力,那效果则会更佳。

总之,在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渗入企业文化,让学生深刻体会企业文化的内涵、精髓,有利于促使学生树立较高的职业素养,使其思想观念、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符合社会与企业的需要,帮助他们较为顺利地就业,并在工作岗位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基金项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立项研究课题“五年制高职语文实践活动研究”项目编号(GX1209)

参考文献:

[1]邓韶梅.中职语文教学应渗透企业文化[J].现代语文,2013,(07).[2]皇甫新满.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现代企业文化研究[J].学苑教育,2014,(01).[3]孙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元素[J].新课,2014,(11).(仲晓萍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226001)

第四篇:将四史学习融入到工作学习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全体机关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学习“四史”,就是要提醒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通过对“四史”的学习,加深了我对历史的理解,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也懂得了要以史为鉴,加强忧患意识、提高务实精神、明确未来奋斗目标。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四史”学习教育把握方向正确、内容形式创新,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灵活运用了各种载体方法,做到有声有色、入脑入心。作为青年干部,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更好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更好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在新冠状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我时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在心头,加强“四史”学习教育,筑牢社区疫情防线,全力满足居民的需求,更好地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青年公务员,“四史”学习教育是我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通过学习“四史”,我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了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作为一名90后,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享受着革命先烈们打下的胜利果实,是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当前,有时会感到到自己本领恐慌、能力不足,对如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又无从下手。其实,通过学习“四史”便可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再加以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理论指导实践,最终达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加深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和历史必然性的把握,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增强守初心、但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更好战胜前进征程上的困难和挑战。

青年眼里滚烫的星河,是代代相传的薪火;

青年心中大美的山川,是熠熠生辉的祖国。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将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不断自我提高,不负青春不负组织!

第五篇:将语文教学融入生活

将语文教学融入生活

[作者]安阳中心学校 焦晓瑜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关键字] 生活语文 语文学习“终身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 语文化的课外活动。[正文] 陶行知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的确,生活如源泉,教育不能离开生活,语文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这个源泉,因为生活为语文学习与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学不能再局限于教材,满足于单一的课文、课堂教学,要切实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又用语文去装扮生活。

一、引导学生确立语文学习“终身化”的理念。

众所周知,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工作、生活的基础知识,但是一个人在学校毕业后,还要继续学习,不断增长和完善所学知识,才能适应今天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语文是我们的国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所以更应该终身学习。学习语文——使用语文——终身学习——使用语文,这应该是终身的任务。要帮助学生树立走出课堂走出学校也能学语文也要学语文的理念,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二、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语文。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了解一定的生活常识,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情趣,形成高尚的生活理想,积累丰富深刻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受,这样语文学习才有基础,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而这积累来源于对生活每一件小事的记录。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有心人。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做这样的有心人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具体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主题观察活动、调查研究活动、采访身边的名人、出游、实验等,然后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观察日记、实验日记、采访记录;同时要求学生随身携带记录本;还可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并利用班级信息库,发行自己的报纸、杂志或文集,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形成观察生活并随时积累的习惯。

三、提倡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要体现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1、要实施语文口语训练“生活化”。新教材构造的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系统,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口语训练的“生活化”,就是做 到训练应面对生活的实践,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说的内容、说的方法,给学生以充分说的机会,给学生创设语文“生活化”的情境。例如进行语文课堂内的各种朗读和表演实践,可以结合课文中诗歌、散文、剧本、小说的不同语言特色,使课堂教学适当地小品化、朗诵化、音乐化、故事化,从而达到对说的内容、胆量、声音、感觉、姿态等方面进行有系统的训练。另外,要尽量在口语交际课堂上营造日常生活的真实场面,不能为练习而练习,要为实际运用而练习。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课前三分钟演讲的作用,引导学生评论发生在身边、周围的人和事,或评论校园生活。

2、实施作文训练“生活化”的方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是对生活的高度概述。强化作文训练“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作文要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真情实感。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要求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写实感。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口语交际,先让学生亲自观察或亲身体验,然后再进行写作。比如,写某一处景,可让学生亲临现场,边观察,边口述;写一件事,可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或再现当时情景,然后再作文;写一个人,我提倡写身边熟悉的人,可边观察边记录,然后再构思整理成文。所以,我认为作文不一定要在教室里上,教师指导作文也不一定用讲解法,作文课堂也不一定教师说学生听,可以成为舞台、座谈会场等。

3、从教材中理解生活,体验生活。可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比如教学《桂花雨》这一课,安阳没有桂花,更不会知道桂花成“雨”的情景,可以引导学生由本地的花谈起,进而使他们想去了解桂花雨,了解家乡以外的地方,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自己到了开满桂花的地方会怎样,会思念家乡吗?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主题,同时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此外,还可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学《小桥流水人家》这一课,就可联系学生自己所处的农村环境,不仅可帮助理解课文,还可进行爱家乡的教育,一举两得。

四、组织语文化的课外活动。实施课外活动“语文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语文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语文”,调动他们主动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可以开展课外阅读、写作、参观访问、专题研究等活动,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等形式,利用壁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还可以组织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和文学社团。但要注意,课外活动,一定要有鲜明的主题,或是课文内容延伸,或是提高语文能力,或是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且一定要有明确的内容和具体的要求。比如五(3)班举办过的语文趣味活动就设计的非常好,有看动作猜句子,有故事,有笑话,有诗歌朗诵、有词语接龙等,学生兴趣盎然,在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做到从生活中学语文,把语文用于生活。

下载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传统节日融入小学德育教育中来(共5篇)

    将传统节日融入小学德育教育中来 (湖北省广水市八一学校 谭雪莲 ***) 每周一的七点半,我们学校的广播都要准时响起一首气势磅礴的歌,《国歌》。操场上整整齐齐的队伍,......

    将生活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将生活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理论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不能脱离......

    将创新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当中

    将创新融入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能够凝聚人心、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将游戏融入教学

    将游戏融入教学 小学生的英语课堂,特别是中低年级,大多趣味横生。为了符合孩子们活泼的天性和好动的倾向。上课的老师们都会在课堂中加入很多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定稿)

    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 东新小学 田贵红 【内容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当前发展的一种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尝试,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作用,......

    将环保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中

    将环保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中 ——《成长册》“思想道德”篇之教学体会 贵阳市民族中学 龚 玲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她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有的家园。而人类来到地球的同时,也把污......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建功立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的教学工作,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必须结合......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北安市实验中学 李艳阳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简要分析当前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德育渗透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