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生共同发展 成就幸福人生
师生共同发展 成就幸福人生
——海林市第一中学2011年度学校工作汇报
2011年,我校按照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教育工作报告《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提档升级 加快推进教育强市战略》的要求,以特色发展为主题,以提升质量为主线,以“创先争优”为统领,以巩固和发展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果为牵动,以有效教学、高效活动、实效装备、长效机制为要求,秉承学校传统,坚持“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思想,全面开展学校各项工作,下面向各位领导做简要汇报。
第一部分 主要工作
一、思想管理。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发展愿景凝聚,奋斗目标引领,价值观念导向。1.职业道德规范。
主要包括: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德育为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2.发展愿景凝聚。通过强化一中的办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成就幸福人生),引导教师充分认识一中在海林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责任。
一中应该是海林市初中教育和特长高中的主要研究基地;是海林初中和特长高中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阵地;是海林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3.奋斗目标引领。创建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先进学校和牡丹江市级示范性特色高中。4.价值观念导向。包括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学校观。
追求宁静。学校在社会分工中的独特功能要求学校应保持一种宁静的氛围。现在学校的基础设施还是比较齐全的,虽然比照省优秀示范校标准还有些差距,但与一些同类学校相比,还是不错的。因此在硬件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学校就应该努力追求一种可以致远的宁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以传承万代、生生不息的只有自己的文化,而文化的传承是需要宁静的。
在宁静中,学校可以按照自己理想的目标,诗意地前行;在宁静中,老师们可以领着孩子诵读吟唱,幸福地生活;在宁静中,孩子们可以用心去感悟过去、现在和未来,茁壮地成长。2010年,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海林讲学时,为魏芝红副市长题词,内容就是“静能生慧”。在人们过多地关注物质利益、过多地关注办学条件、过多地关注“状元”和前几名的情况下,只有学校,也必须是学校,能承担起“追求宁静”的责任,提醒人们在享受美味的面包时,别忘了生活中还要美丽的水仙花。
崇尚研学。学校应有重视教学研究、关注业务学习与提高的“研学”之风。风气是一种软实力,不见其形,它却可以强壮一个集体,也可以消噬一个团队。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学校的研学之风气是不可或缺的。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吃穿住用行等条件越来越好,难免社会的关注点会向这方面倾斜(车子、房子、票子)。我们不反对教师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更注重的是它能与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和高效的课堂教学及良好的反思意识结合起来,否则老师就不是好老师,学校也不会是好学校。
社会责任。学校作为文化传播与弘扬的主要社会机构,理应承担起弘扬主旋律、坚持主流价值取向的社会责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秉承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抵制各种社会思潮和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学校是大有作为的。海林一中建校已近60年,在林海大地的教育百花园中是鲜艳灿烂的一朵,为海林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海林各项事业突飞猛进的今天,海林一中更应该担当起自己的责任:领风气之先,育栋梁人才,做海林城市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在家庭做孝顺儿女,做慈爱的父母;在社区做文明市民,和睦邻里;在学校做优秀教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风清气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人们生存的必备条件。其中社会环境是由人来掌控的,同时也会反作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人是制造者也是受益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国风、民风、家风,犹如空气之于人,看不见、摸不到,但却影响着人们的生存与健康发展。当我们生活在勤劳节俭、勇敢顽强、善良友爱、公平正义,仁爱宽容„„的氛围当中,无论身心都是有益的,无论国、家都是幸福的。这个氛围,就如同一个“心理场”,浸润着每一个心灵。
学校作为一个社会单位,承载的则是国家与民族赋予的传播文明、培养下一代的光荣使命,风气对于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海林一中的校风是敬师爱生,自强不息;教风是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学风是刻苦奋进,勤学好问。这些风气是一种理想状态,也应是一种日常状态。
教师观。
教书育人。无论是你选择了教师,还是教师选择了你,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作为立足社会的重要依靠,都应该充分认识自己职业的社会责任所在: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绝大多数教师还是能够胜任和完成的。“育人”更重要是“成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觉悟、健全的心理品格、基本的审美能力等等。因此,教师要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长远目光审视教育的本质,那就是“成人在先,成才在后”,既关注学业优秀的孩子,更给予学困生以人文关怀,给他们以尊重、以理解、以宽容、以期待、以信心。
善于学习。广义上讲,任何人都应在一生中善于学习。而作为教师则必须是善于学习的,因为这个职业的特殊使命是培养下一代,培养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的业务能力从某种角度说,影响着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与速度。而社会实践在发展,作为实践总结出来的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因而唯有学习,不断地读书学习,使自己成为博学、善思、爱读的人,才会更好地影响自己的学生,使他们养成爱学的良好品质。
有人说,现在的教师是“最没有知识”的人,因为教师用几年时间就可以把教材用过一遍,然后就是“重复”,如果教师没有“新思想”、“新观念”,抱着教材还是可以“应付”下来的。而那样是相当危险的—于国、于民、于学生。
善于调整。我一直认为能尽快地适应环境要求,适应社会需求,是一个人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而作为教师,则更应具备这种善于调整的能力——只因是教师。顺应教育形势要求,善于接受新事物,支持新课改的精神要求,遵循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也是为师之道、为师之本。只因我们是老师。
淡泊宁静。永恒的不是面包咖啡,精神和理想却能持久地给人以追求和动力。当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社会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出现偏差,以经济效益论高低,精神与价值追求却不可避免地出现缺口。很多优秀的教师,早晨带着朝露来,晚上放学后很晚才回家,生活不是很富有,但工作优秀,人生的价值充分体现,这才是真正的“教师”。有的老师比较注重自身的经济水平,一部分精力用于思考如何“发家致富”,就势必会影响备课与上课质量,减少批改作业与辅导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无暇顾及教学之后的反思与研究,教书育人的责任从何谈起。
学生观:
文明。学生要遵规守纪、举止文明。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孩子们以后的立身之本。学校和教师应认真教育,加强规范与培养,让男孩子成为谦谦君子,让女孩子成为窈窕淑女。
健康。包括身体与心理。先说身体。如果从人的自然性来讲,生命健康是第一位的,否则一切的一切都归于零。所以从长远看,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组织一些常规的、学生喜爱的体育、文艺活动,让孩子们轻松一下疲劳的筋骨,愉悦一下紧张的神经,一定不会影响他们的成长。体育课、间操、眼操、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要坚持好。下学期的师生运动会一定要筹划好,组织好。我们要文化成绩,更要健康身体。我愿意坚守,希望我们坚守。
心理健康。我认为可以包括:自信、坚强、乐观、宽容、勤奋、认真、合作、积极等心理品质。由于民族的心理特点、传统教育的习惯、当前中国家庭子女的结构形式、教师的教育观念、社会评价取向等因素,使得目前学校教育比较注重知识传授,比较倾向成绩评价,比较喜欢发现孩子的“不足”,比较习惯“悉心呵护”„„
我们已经开始注意到,目前情况下孩子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本身已经是进步了。作为学校应继续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强对学生各种心理品质的培育。
亲近自然与社会。中国的孩子善于读书学习,缺乏社会实践,缺乏对自然的亲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整日地在学校里、在课堂上,诵读、分析、归纳、演练、反思。
哲学上讲,实践出真知,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学生在习得大量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的同时,如能辅之以适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走近自然活动,会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乐于探究。常听老师们抱怨:学生不乐意学习,也不会学习。没有老师的督促和安排,就不知道干什么。这个问题当然不应把责任推给哪一位具体的老师,因为传统和习惯使得我们在最初的教育中,强调的是接受、服从,不需要也不能质疑所学知识,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所有问题也尽可以等老师来为你解决。就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样的“保姆式”服务。那么,教
师们就应该从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学习上下功夫,否则教师很累,学生也不爱学,效果不佳。
二、作风管理。
1.继续推行“认真、快、坚守承诺”的工作作风,增强干部整体团结(合则利,分则损。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共同垮台),打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2.加强三风建设。校风:敬师爱生,自强不息;教风: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学风:刻苦奋进,勤学好问。
3.加强教师出勤坐班管理,严格了请假制度,精神面貌不断提振。
三、课程管理。包括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学科、开满学时。大力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今年五月份组织了几个兄弟学校的教学模式研讨课,明年五月份继续组织推进活动,同时我们决定在春学期开始,组织全体教师过关课,下大力气提高教育局倡导的有效教学的落实力度。
2.校本课程。高中的美术课和初中的书法课、舞蹈课。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文化人,帮助孩子亲近社会和自然。多一把尺字衡量学生,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成功,用低成本换取较多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心理素质。
教育方面:安全教育周的板报展评、突发事件的疏散演练、户外远足、校运会、雪地足球赛、篮球赛、拔河比赛、接力赛、跳绳比赛、班级特色文化、校园之星评选、校园广播、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基地活动、法制报告会、海林书协甲骨文书法讲座、《弟子规》课本剧、端午诗会、纪检委庆祝建党90周年翰墨廉风书法笔会等。
教学方面:英语单词过关大赛、数学竞赛、史地生知识竞赛、键盘打字大赛、学生美术作品展、手抄报展、书香校园活动、经典诵读、牡丹江市“邮政杯”中小学生征文大赛、海林市第六届书信感恩大赛、环保主题绘画大赛、汉语言文字大赛、手绘明信片大赛等。
四、制度管理
落实民主管理制度。召开两次教代会,广泛征集教职工对学校重大问题的意见、建议(考勤制度、职评方案、教学常规制度、教学模式推进方案、违规补课处理办法)
落实教师培训学习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国培: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美术、生物、物理、信息技术8人。到哈尔滨、牡丹江、铁力等外地听课、赛课、中考信息会等40人次。即将参加的命题员培训和对培训者的培训共19人。
落实听评课制度。校级领导每年听课平均达80余节、中层听课平均在50余节,教师平均每人32节以上,能及时评课。
落实后勤保障制度。教师自行拆卸和安装绿地护栏300米,栽种松树苗和丁香共300余棵,改造多功能教室,冬季加装防寒塑料布。
落实学校宣传和信息报送制度。今年3月份刚刚改造新建的网站访问量30000多人次,今年校报印制37期,共有师生原创作品194篇。
第二部分 主要成绩
1.中高考。今年高考美术生上线率69%,;音乐生上线率80%;体育生上线率43%。中考我校有186人被重点高中录取。
2.行政表彰奖励。牡丹江市“十一五”期间科研兴教先进单位、“邮政杯”作文大赛组织奖、德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十一五”科研兴教标兵单位、海林市教体局第六届书信大赛组织奖、宣传部2011楹联大赛组织奖、教育系统职工艺术展演最佳组织奖、中小学艺术展演舞蹈二等奖、艺术展演合唱二等奖、第七届速滑比赛三等奖、教育系统教职工运动会团体第三名、教育系统教职工运动会八段锦二等奖、教育系统教职工运动会男女篮球二等奖。
3.提供现场或经验交流。全省青少年健康性格教育现场会、省级学校共青团工作调研现场会、牡丹江市“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现场观摩会、校长研培现场会经验交流、海林市级“十一五”课题结题答辩现场会、海林市学校消防安全疏散演练现场会、海林市新秀、能手、带头人笔试现场、韩国釜山姊妹学校联谊现场会。
4.受检情况。国家园林城检查必检单位、国家体卫艺督导检查迎检单位、牡丹江市普通示范性高中研评迎检、牡丹江市教育局调研检查。
第三部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改革纵深推进不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竞争力,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我们不能满足于形式上的完成,而更需要实质上的推进,这将是我们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2.教职工观念转变不够。学校发展到今天,规模空间已非常有限,下一步面临的将是“质”的提升。如何对待前进中各种各样的问题,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职工思想观念还有待进一步转变。
3.基础管理有待加强。学校的管理制度已基本健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遇到很多问题。一方面要继续修改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的力度,注重工作安排的系统性、连贯性。
4.办学行为还要进一步规范。我校现有在校生 2365人,42个教学班,平均班额56人。个别班级存在大班额现象。
5.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严重。我校在岗教师平均年龄44岁。其中30岁以下没有,30-35岁只有24人。教师职业理想、进取精神、幸福指数不高,职业倦怠严重。这可能也是当前的共性问题。
第四部分 明年工作设想
1.加强队伍建设。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和专业化发展。
2.明确确立省级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目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认真、严格进行自查、整改,不断提高、完善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
3.认真梳理牡丹江市示范性高中研评反馈意见,力争通过回头看复检。
4.启动实施牡丹江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点实验校项目,总结、梳理、提炼我校特长高中多年办学经验,继承和发展特色化办学成果,发挥前瞻、引领、示范作用。
5.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式,汇集典型教学案例和课例,初步形成学校特色、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6.强化学校管理,提升管理文化建设水平,提高执行力。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回顾过去,作为一中人,我们问心无愧,引以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满怀憧憬,激情昂扬。我们懂得,教育不仅承载着每个孩子的命运、每个家庭的
希望、更承载着整个社会的未来。我们愿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为海林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和谐发展,不懈努力,贡献一中的一份力量!
海林市第一中学 2011年 12 月27日
附件:
海林一中教职工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黑龙江省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海林市教育局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为解决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和促进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促进教师绩效为导向,着力构建符合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广大教师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充分发扬民主,增强绩效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和考核结果的公信力,全面考核教职员工的德、能、勤、绩。
二、基本原则
1、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特点。
2、以德为先,注重实绩。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
3、激励先进,促进发展。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4、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
三、考核内容
(一)考勤方面
1、事假
(1)请2小时事假扣2元(每人每周可以有一次短假不扣费,一个月累计四次,按月计算);请半天事假扣4元;请一天事假扣8元。
(2)凡请假超过2小时的采取叠加的方法考核。即:当月内,请假在2小时以内的,前四次按正常情况考核,第五次进行叠加,方法如下:第五次请假,每两小时扣3元,半天扣6元,一天扣10元;第六次请假,每次扣4元,半天扣8元,1天扣12元,但一天因事假扣款最多不得超过12元。
(3)因请假所丢的课要在前一天、当天或后一天补上,丢课每节扣2元。(4)迟到、早退每次扣1元;迟到、早退超过30分钟按旷工半天累计。(5)旷工1天扣20元,不请假离校脱岗按旷工一天处理。
2、病假
(1)无医生诊断书和证明按事假处理。
(2)有医生诊断书和相应的药费收据但不住院的病假不扣病假费;因病住院有住院手续的不扣病假费。代课每节课补2元,代课同时按教务处考核细则加分。
3、其他
无故不参加升旗仪式的,每人次扣2元。无故不参加学校大会、学年例会、班主任会等集体活动的,每人次扣5元。
4、满勤奖
每年设50元的满勤奖励工资。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1)不按时上交班任工作计划、总结、手册、论文等材料,扣1元,不交扣10元。(2)不按规定组织参加班会、团活、班主任会等各种活动的,每次扣1分,不参加扣10元。(3)本班住学校宿舍的学生表现好,每月每人次加2元(政教处以宿舍记录为依据进行公示)。(4)本班学生流失一人次扣50元。(以教务处学期统计为依据,本条自此方案执行之日起实行)。(5)组织班级内部的艺体、读书、演讲、学科竞赛等特色活动,每次加5元。(学年统计为依据)(6)“流动红旗”评比,每获得一面奖励5元。
(三)教学工作方面
(1)不按时上交教务、科研等部门工作计划、总结、教案、听课笔记、作业、论文、业务学习记录表等材料,一次扣2元,不交扣10元以上。
(2)不按时上课,每迟到一次扣1元。
(3)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或将学生逐出课堂,视问题轻重,每次扣10元以上。(4)不按要求出试题或小组公开课,扣10元。
(5)课堂教学组织不力,出现违反课堂常规要求的现象,视问题轻重,每次扣2元以上。
四、组织机构
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督查和管理。组
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相关部门和学年负责人、教职工代表若干名
考核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工作。
主
任:李江海
成员:相关部门和学年负责人、教职工代表若干名
五、实行方式
以上各项考核,每月进行一次汇总统计,年末统一扣除。汇总统计结果每月公示。
六、实行时间 教师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自2010年12月9日起实行。
第二篇:传承红军精神 成就师生幸福
传承红军精神 成就师生幸福
——黄岛区滨海街道中心小学学校文化特色创建方案
一、可行性分析
(一)上达天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予我校深情关怀。
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于2007年由前中央领导李瑞环同志和老革命家亲属倡导发起;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任荣誉理事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任名誉理事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树文任名誉理事长,原海军副司令员赵兴发中将任理事长。
2011年8月,习近平主席题词:‚近期开展的‘捐建希望工程红军小学’工作已有一个好的开端,望继续努力,把实事做实,好事办好‛。
201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名誉理事长李树文、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海军副司令员赵兴发亲临我校举行授旗授牌仪式,标志着青岛市第一所红军小学成立。李肇星、李树文和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理事吴永强向学校捐款25万元,李肇星向学校转赠了500册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著作,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夫人齐心为本次仪式发来贺电并赠送5台电脑,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为学校赠送一套电影放映设备及60部红色经典影片。
2012年 8月24日,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荣誉理事长迟浩田在北戴河接见了全国十所红军小学的优秀师生代表,我校张明叁校长和闫雯同学受到了迟浩田的亲切接见。
2012年10月16日,我校师生参加了‚欢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
全国代表大会闭幕暨习近平同志为红军小学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五周年全国革命老区红军小学优秀学生颁奖仪式‛,我校的张涵同学被评为‚全国红军小学优秀学生‛,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二)下占地利: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具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有利于课程的挖掘、开发。
我校地处城区南端,拥山抱海,每扇窗口都含着山影海景,石门古寺、珠山秀谷、双珠嵌云、天然石佛等享誉省内外的名胜,坐在教室可看可观,是教书育人的理想圣地。这方天地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学校建校已有65年,昔日珠山脚下的山村小学,代代重教兴教的民风淳厚,教师敬业精业的教风延续,培育出很多有用人才,李肇星就是杰出代表。这里是沿海前线,也是亚洲第一大军港的坐落地,在各个历史时期和战争年代,蕴藏着说不完道不尽的为正义大道而斗争的故事,革命传统教育现实资料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包围圈‛。
(三)中通人和: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绝大多数教师敬业爱岗,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红军学校不仅是学校的另一个称谓,更是时代赋予我们找准突破口、确立着力点、不断提高办学育人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崇高使命。‚人是应该有一点精神的‛,红军长征中形成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永久的最宝贵财富。红军精神是民族之魂的体现,历久弥新。新时期更需红军精神,新时期呼唤红军精神。如何让红军精神与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素质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自红军小学命名以来,我们本着‚德育为先、能力为主、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总要求,以‚传承红军精神,成就师生幸福‛为核心理念,确立了‚红军小学文化特色建设研究‛的课题,先后邀请上级相关领导和专家来校举行开题论证会。学校聘请相
关专家做引领顾问,全校师生积极主动参与献智献力,初步取得了如下成果:
1.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把‚传承红军精神,成就师生幸福‛作为核心理念,提出了‚七位一体‛的特色创建新体系,力争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构建。形成了‚以红贯穿七字诀‛,即‚知、颂、传、承、学、思、扬‛。在素养提升目标上达到知行统一十四字要求,即‚明史、致远、养正、怀德、慧智、健体、育美‛,在运作践行中量化细化,突出参照性和形象化,让师生易接受,看得见、摸得着,做有要求,查有尺度,考评有据。围绕‚校园外显文化、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培养、教育教学创新‛,在环境、品行、课程、活动等方面彰显学校文化的‚丰富性、参与性、动态性、传承性、创新性、实用型‛。
2.编写了红色教育教材:我校与胶南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红色教育教材《红星在我心中》于2012年9月出版。该教材由原国家外交部长李肇星题写书名并作序。该教材重点介绍了红军的发展历程和胶南革命历史故事,受到全国红办领导的高度评价。2012年9月29日,胶南市关工委、胶南市教体局在我校举行发行赠书仪式,在全市中小学发行。该教材是我校中高年级地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还积极创办《红星校刊》,以红色教育为主,宣传红军精神,介绍各班开展的红色教育活动,刊登师生红色教育作品。
3.环境文化建设初具规模:我们以红军精神红色资源作为学校软文化承载物,实行意象集合,使之成为核心要素,将特色文化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策划设计。学校大门设计成红军的旗臶,题写红军小学校名,让师生一进门便想起自己是红军小学的一员。学校内建设了一墙、两室、七长廊红色文化宣传阵地,使校园环境力争做到站在校外看‚红得有亮点‛,走进学校看‚红得有韵味‛,走进教室看‚红得有
情趣‛。
一墙是操场墙。将运动项目标识重新命名,与红军精神紧密融合在一起,让红军精神鼓励学生刻苦锻炼,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悟红军精神:即:击剑为‚强敌面前勇亮剑‛,摔跤为‚狭路相逢勇者胜‛,长跑为‚先敌赶到泸定桥‛,漂流为‚金沙勇士搏激流‛,铁人三项为‚万水千山只等闲‛,举重为‚泰山压顶不弯腰‛等等。
两室是红色教育活动室和少先队队室。展示师生参加活动的资料及图片,是师生互相学习的园地。
七长廊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一为知红明史长廊。主要介绍红军的发展历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当地革命斗争等)。二为颂红致远长廊。主要介绍歌颂红军歌曲(词)、文章、诗篇。三为传红养正长廊。主要介绍我校红色教育活动。四为承红怀德长廊。主要引导师生将红军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品行。五为学红慧智长廊。主要引导师生将红军精神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六为思红健体长廊。主要让师生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发扬红军精神。七为扬红育美长廊。通过欣赏涉红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进一步体会红军精神。
二、创建的目标
(一)总目标
以‚传承红军精神,成就师生幸福‛为核心理念,构建‚七位一体‛的学校文化特色创建新体系,让学校的办学水平全面提升、让师生的幸福指数更高、让学校的社会美誉度更强。
(二)具体目标
2014——2015年:构建体系,凸显特色。将‚传承红军精神,成就师生幸福‛的核心理念注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各个层面都要根据学校的总体设计制定出详实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争
取用1-2年的时间把这一特色凸显出来。
2015——2016年:创新内涵,丰富特色。要特别重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重视评价的引领与促动,发挥好每个主体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2016——2017年:提升水平,特色强校。要适时总结特色创建过程中的得与失,适时加强薄弱环节,注意借鉴优秀学校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学校的亮点越来越亮,促进学校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三、创建的措施
(一)用环境来外显:继续完善以传承红军精神为主题的学校环境文化。进一步完善一墙、两室、七长廊红色文化宣传阵地,真正使校园环境做到:站在校外看‚红得有亮点‛,走进学校看‚红得有韵味‛,走进教室看‚红得有情趣‛。在此基础上,为全校学生每人做一身红军服,在升旗仪式、学校重大活动时统一服装。
(二)用课程来内化:构建以传承红军精神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要深入落实《青岛市黄岛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段课程管理的意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课时。在正确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的基础上,按照‚活动即课程、处处有课程‛的理念,加大校本课程开设力度。
1.开发实施好德育课程,打造‚扬红润德‛德育品牌。整体规划好德育课程,做到在内容上系列化,在目标上层次化,在时间上常态化。
一是搞好学科渗透。每学期学校对任课教师提出要求,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语文老师每天至少组织队员读一首红色诗词,每周至少要求队员背诵一首红色诗文,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词朗诵或红色故事演讲会,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
文征文比赛,让红色元素伴随队员成长;音乐老师每期至少教会队员三首红色歌谣,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大型红歌比赛,让红色的声音响遍校园;美术老师结合教学内容,每月组织队员创作一幅反映红色历史的美术作品,每期组织一次红色文化采风活动及作品展览,让红色文化之美覆盖校园;体育老师要在每节课前按照革命军人的标准对队员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等训练,让队员学会坐如钟、行如风、集合排队整齐,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通过这些学科教学,有效地落实红色文化在校园的渗透。
二是细化内容和形式。根据不同年段队员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在一、二年级开展‚识党旗、认党徽‛教育,主要开展‚革命英雄在我心中‛、‚红军的孩子爱祖国‛诗歌朗诵比赛、‚我是小小解说员‛比赛等,让每位队员找到自己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三、四年级中开展‚明党史、感党恩‛教育,主要开展‚小歌手比赛‛、‚爱国歌曲大家唱‛、‚弘扬红军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让每一位队员通过传唱红色革命歌曲,激发队员爱国热情;在五、六年级中开展‚知党恩、跟党走‛教育,通过参观、听革命传统报告、参加‚红军文明小天使‛社会实践活动等,让队员把自己的成长自觉地同爱党、爱国结合起来。
三是开展好德育活动,拓展红色教育外延。(1)邀请老红军给队员作革命传统报告。(2)利用特定节日,如每年清明节组织队员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清明扫墓活动,每年3月5日开展‚清洁你我他、争做文明人‛学雷锋志愿活动,每年建队节组织队员走进学校红色教育陈列馆开展新队员入队宣誓活动,让队员在这些活动中潜移默化,自觉接受红色教育。(3)举办‚小红军‛体验节,让队员铭记历史,好好学习,弘扬长征精神,争做红军传人。每年三月下旬四至六年队员通过远足形式模拟重走长征路,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了红军长征不
怕吃苦,不惧艰难;勇于战斗,无坚不摧;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红军精神。(4)定期组织队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大队员给小队员当导游,义务讲解、解说。(5)开展颇具我校特色的主题观摩队会,学校要求每位中队辅导员每学年至少利用红色资源召开一次主题观摩队会,供年级及全校辅导员观摩,把红色文化教育延伸到课外。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让队员的思想在体验中成长,道德在实践中提高,情感在认知中升华,信念在教育中坚定,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2.突出‚读、写、诵、讲、演‛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读:主要结合学校大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充分利用早晨集中读、课后自主读、回家广泛度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家长的指导、同学的带动下,阅读课内及课外读物。学生在古诗文、经典国学、红色教育等读书内容的阅读过程中陶冶情操,热爱祖国的悠久文化历史和传统文化。学校的图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同时学生有个性的图书更是资源共享的良好途径,学校每个班级设臵‚班级读书角‛。
二写:一是书写活动的开展。学校成立书法兴趣小组,每周定时参加有目的、有组织的书法练习,教师按部就班的从钢笔、毛笔正楷及艺术字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同时,学校积极营造学生喜欢写字的氛围,各班的墙报定期展示小学生的书法作品,每天中午有10分钟的写字时间,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书法比赛,以此提高学生的书写兴趣。
二是培养写作的兴趣。除了在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片段描写等各种训练外,学校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征文活动和手抄报展评,让学生喜欢写作,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诵: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理解文字的能力,我们开展各种各
样的诵读活动。围绕节日,举行诵读活动,学生通过读、唱、跳、演等形式的表达,弘扬国学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我们还在各班级中广泛开展‚诵读中华古诗,做优秀少年‛的活动,通过古诗大擂台活动的开展,增加学生的读诗量。
四讲:为了实现‚课前演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有力途径‛的目标,班级每天下午进行课前10分钟演讲,演讲内容包括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名人故事、身边小事、经典短文、名人小传、唐诗宋词赏析、自己写的大、小作文,口语交际等等,学生轮流演讲,每次都有教师和学生评价,达到了‚低年级学生兴趣意识、中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的心理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五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给学生提供‚理解、表达‛的平台,学校举行课本剧、古诗词表演活动,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组织每一项活动的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他们在表演中享受,在享受中成长。
3.重视艺体课程开发,让学校充满音乐声、唱歌声和运动声。在开足开齐国家艺体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一些具有本校特色的艺体课程。如:成立‚红星之歌‛二胡表演队,多达百人的规模来演奏《红星歌》、《红军小学校歌》、《映山红》等乐曲,宏大震撼的场面可想象在眼前。根据学生兴趣组建各类运动队……
4.注重课程的生成性,多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红星在我心中》是我们学校专门组织教师搜集查阅档案资料、走访老同志,从各种渠道搜集信息,多处寻访革命遗存,通过搜集、整理、编著开发的校本课程教材,我们当然要运用好,要让校本教材成为队员的必读书目,安排专门学时进行讲授。与此同时,我们更要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题目,让学生去探究、去经历、去体验……
(三)用评价来贯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我们要建立以‚红星在我心中‛为主题,以争做‚五星教师、五星少年、五星教研组、五星中队‛为抓手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以此来处理好特色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来贯通教师与学生、外显与内化、客观与主观、被动与主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成就师生的幸福。
在设计学校的评价体系时,我们要遵循如下原则:评价目的要从‚甄别选拔‛转为‚育人为本‛;评价主体要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由‚他评为主‛走向‚自评为主‛;评价对象要从‚唯智育‛转向‚五育‛并举,从‚唯知识‛转向‚重能力‛;评价时空观要从‚课堂教学‛转变为‚全方位学习‛,从注重‚书本知识‛转变为注重‚实践活动‛;评价标准要从注重‚相对标准‛转移到注重‚绝对标准‛与‚个体标准‛的相互结合;评价方法与类别要从定性与定量的‚分离‛走向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评价的反馈与解释要从‚主观臆断‛走向‚辩证全面‛,从‚盖棺定论‛转向‚终身学习‛。我们将以此为依据全面修订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办法。现对‚五星少年‛、‚五星中队‛的评选做如下设想:
1、五星中队评选:各中队根据学校的《队员日常行为管理考评标准》,并结合《小队员守则》、《小队员日常行为规范》依托并灵活运用‚百分竞赛表‛,将中队内不文明现象纳入记录。中队内每周一次量化汇总,并据队员表现情况评选出班级‚五星少年‛,填入中队‚五星少年光荣榜‛,并将结果作为本中队队员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连续四次评为中队‚五星少年‛的队员填写校级‚五星少年‛推荐表,经学校评审小组审核通过,即为本月的校级‚五星少年‛。学校及时给予表彰公示。经学校综合考评被评为‚五星班级‛的中队,本月奖励3个校
级‚五星少年‛名额。
2、五星少年评选:根据学期活动方案,学校从读、写、诵、讲、演五个方面分别制定不同的达标要求,每一项都分为五个达标层次,按照由易到难的标准,分别获取一、二、三、四、五星,学生自主参加五星的争夺,如果五项活动都取得五星,那就获得一颗大星,届时将邀请家长参与由校长亲自颁发‚五星少年‛证书,以此激励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活动。
第三篇:追求智慧教育 成就师生幸福(本站推荐)
追求智慧教育 成就师生幸福
(学校简介)
昌邑市奎聚中学始建于1986年5月,位于昌邑市市政新区,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郁,是全市初中教育的龙头学校。
学校现有教学班21个,1330名学生,102名在岗教职工,专任教师99人,本科学历达标率98%。校园内部布局合理,“教学、活动、生活”三区分立,是昌邑市人民政府表彰的“花园式学校”,潍坊市“绿化美化先进单位”。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发展日新月异。2007年奎聚街道办事处投资近400万建造了3800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内部有投资15余万的仪器室、实验室,规模达到省规范化标准;2008年学校投资26万余元更新办公用电脑和用于多媒体教室建设;2009年投资10余万元建设了高起点的学校图书、阅览室;投资10万余元购进学生比赛用“机器人”;2010年投资40多万元建设了昌邑市初中学校第一个塑胶运动场;2011年又投资16万余元建设“校园班班通”,投资18万元更新学生微机室;投资3万余元更新食堂、宿舍设备,使住校生的食宿条件得以优化。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以轻负担、高质量为主线,学校积极推行“三名”工程,扎实推进潍坊市的“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学校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研究,提炼出了“自主引领式”五步七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为“七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目标呈现,整体把握――问题预设,自主探究――小组交流,互动质疑――问题展示,解答引领,――巩固练习,总结提升――课堂检测,回归系统。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突
出“五步”:第一步:自学;第二步:对学、组学;第三步:组内小展示;第四步:班内大展示;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在和谐、愉悦、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得到自我展示,他们公平交流,合作探究,共享成功。
在昌邑市课堂教学大赛中,我校三名教师获得全市学科大赛第一名的好成绩;五名教师获昌邑市教学能手;两名教师获潍坊市教学能手。一名教师获潍坊市教学成果三等奖,两名教师获昌邑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一名教师获昌邑市教学成果三等奖。学校在昌邑市教育局的课堂改革点评和教学管理点评均名列前茅。山东省级教学能手2人,潍坊市级教学能手28人,昌邑市级教学能手46人;获潍坊市政府成果奖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次,昌邑市级政府成果奖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11人次。连年被评为“昌邑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教师每总有300多篇教科研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和获奖。学校被确立为潍坊市中小学“311”工程“电脑制作特色学校”;被命名为潍坊市“实验教学示范校”和潍坊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示范校”。
学校坚持以“全面发展打基础,个性发展有特长”为办学目标,巧抓契机,搭建平台,积极开展主题化、系列化、个性化、制度化和人文化为主的“五化”教育活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学校特色。学校注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准确定位学校文化,提炼学校精神,打造学校特色,努力建设人文学校、书香学校、和谐学校。我们以“诚笃”为校训,以孔子的“孝悌”、“见贤思齐”、“温故知新”等修身、求知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作为学校突出特色。学校先后开发了校本教材《〈弟子规〉译注》、《于丹〈论语〉心得》
和《航标》,并走进了课堂。旨在学《论语》,聆听圣贤教诲;读故事,感受做人真谛;谈感悟,共创幸福人生。同时把《论语》的译注制成版面挂在教学楼走廊中,充分利用塑胶运动场地的保护网建设为文化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真正达到了“上墙入心”的效果。这样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孕育了新的生机,校园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自1989年开始,学校开展的“四十佳”(十佳中学生、十佳班干部、十佳特长生、十佳孝星)和“百名学雷锋标兵”评选活动,获得“四十佳”称号的学生照片和其人生格言一起制成巨幅照片,悬挂在楼道内的墙壁上,以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学生、鞭策学生,鼓励全体学生发挥特长,获取成功。
学校的大型团体操“祖国你好”获昌邑市表演优秀奖,最近学校又新排练了近五百人的太极拳方队;学校开展了30多个学生社团,一千多名学生参加,学校的星光敬老社获昌邑市优秀社团奖;小天使社获昌邑市“十佳社团”、潍坊市优秀社团;学校被确立为潍坊市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单位”、潍坊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潍坊市“五个一”成长工程示范校、潍坊市个性发展50强学校、德育科研全国“先进实验学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在今年九月二十四日的《现代教育报》上整版报道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奎聚中学全体师生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形势的挑战,我们信心百倍,与时俱进,创先争优,把奎聚中学建成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学校课堂理想化、学生素质优良化的一流学校。
第四篇:打造诗意教育文化 成就师生幸福人生(小编推荐)
打造诗意教育文化 成就师生幸福人生
——中华路小学特色教育工作纪实
前言:
中华路小学坐落在名城镇江之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是一所既有八十多年历史又具现代气息的学校,建校于1928年,始名私立达仁小学,因学校纪律严明、校风优良、办学成绩显著,故被誉为旧镇江“四大名校”之一。1956年,私立达仁小学改为公办中华路小学。镇江市委市政府、润州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学校的建设发展,2000年, 学校“三址合一”(中华路小学本部、中华路二小、荣庆里分部)工程作为镇江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进行我校办学史上规模最大的工程建设。2002年3月28日校园改扩建工程竣工,生均占地面积及办学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任镇江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及区领导参加了新校落成庆典活动,百姓拍手称赞。
八十多年的春华秋实,中华路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多年的厚积薄发中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儿童诗教育、艺术教育等品牌特色,教育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诗歌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江苏省巾帼示范岗、江苏省红旗大队、江苏省优秀少年科学院、镇江市现代化小学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学校已成为师生的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
诗意,生命的追求!像诗中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一种意境、一种感觉、一种优雅。诗意教育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趣相投、和谐共生的文化。中华路小学始终把学校特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规范优质做好常规工作的前提下,努力走“特色立校”之路,提炼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形成学校个性的观念文化,围绕“让每位孩子享受诗意的童年”这一教育观,从引领诗意理念、营造诗意环境、实施诗意管理、培塑诗意教师、打造诗意课堂、建设诗意社团等方面架构起诗意教育文化的基本框架,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丰富诗意文化的内涵,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诗意教育:体现人文关怀,追求幸福人生的教育理念
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事物本身就是一首隽永的诗,诗意的教育更追求对人的尊重,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的尊重,强调人本精神和平等、民主、尊重的学生观。追求诗意的教育就是在追求理想的美的教育。
八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凝练了中华路小学“求真、求美”的校训,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凝聚、提炼、发展自身的价值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为主旋律,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在“成就师生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形成了“新、实、谐、趣”的校风、“善导、严谨”的教风和“自主、实践”的学风。我们以“诗意人生、魅力校园”为文化核心,努力打造和谐校园,造就诗意智慧、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中华园丁,培育诗意言行、学会求知、胸怀理想的中华学子。
师生成长的每一步,都无不接受学校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学校观念文化更是强烈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学校以“和谐教育、诗意人生”为办学价值观,竭力构建观念文化。学校以办学理念为土壤,“生长出”自己的文化核心----“诗意人生、魅力校园”,并用它表达与呈现我们办学的主旨,向师生员工及社会昭告我们的希望与理想、目标与行动。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以“诗意教育”为目标,追求科学育人、情感育人、智慧育人的新境界,关爱每一个学生,细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为孩子积蓄成才的力量,让每位孩子享受诗意的童年;另一方面,学校引导教师努力精心营造诗意教育环境:精心布置校园环境,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组织诗教社团活动,评选“校园小诗人”,创设诗意的学习生活„„在让每位孩子“诗意教育”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地引导每位教师“享受工作”,体验育人之乐和教育工作的幸福感,在成就孩子的同时成就自己。
二、诗意环境:涵养审美情趣,创设优美静雅的育人环境
“诗意的校园是美丽的,美丽的校园才有诗意。”学校尽管地处正在改造之中的老城区,但是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以“高起点、强内涵、抓师资、创特色”为治校方针,努力创设未成年人的健康快乐成长的特色育人环境。
我们的校园庭院小巧精致,处处渗透人文教育底蕴。学校在提出了建设“以儿童诗为底色,晕染魅力中华,构建书香校园”的目标后,重新规划与布局,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布置景点,绿化做到了“春有花、夏有阴、秋有香、冬有绿”,形成轻松、优雅、宜人的学校氛围。庭院入口处草坪上卧放形状圆润美观的景观石,石上刻有“达仁”二字作为对学校历史的缅怀、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勉励、对学生成才的导向,时刻提醒师生牢记“求真、求美”的校训,激励他们用行动去创造文明。庭院中心的“书山石”时刻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自己,奋发拼搏,为将来幸福人生奠定基础。“思乐池”的诠释为:“教化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善凝聚而不散,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善包容而不骄,滋润万物,广济天下;善克难而不懈,百折不回,水滴石穿。”山水则意蕴“仁”、“智”。花坛中的小景点石上,书写着“真、善、美、勤、和、谐、健、乐”等字,是师长希望学生养成的良好品德习惯的无声提醒。庭院西面花圃中央摆放上石凳石桌,供学生学习休憩,见泉而生感,生感而近道,近道而生乐,有乐而幸福,凸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师生观景、品石、读文、思水,徜徉六载,一朝顿悟,在他们的心田里就能悄然播下诗意的种子。
校园走道墙壁文化布置突出以“诗歌美丽童年”为主题的特色诗歌文化圈,有经典儿童诗歌、有经典古诗词、有浅显的古文、有学生自己的作品;教学楼走廊上的学生书画作品,都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空间,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学校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利用校园橱窗、班级软包、电子屏、宣传展牌等进行阵地文化建设,让师生接受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出优良的品格。中华儿童诗社活动阵地色调柔和、诗意浓郁,诗社墙面有中华儿童诗社历史荣誉、辅导老师、优秀作品、社团活动等介绍,小诗人们在这里插上想象的翅膀任诗意的情怀放飞驰骋!走进中华校园,花香、果香、书香,香气氤氲;童趣、诗趣、理趣,趣趣生辉。学校于2010被评为区首批绿化管理先进学校。
为了让校园成为师生幸福人生的共同驿站,在学校环境绿化、美化的基础上,我们倾力打造精神家园,更加注重人文化建设,力求在人际道德关系上体现“自尊、尊人”,在人际心理关系上体现“和谐、真诚”,在人际行为关系上体现“合作、竞争”,营造人文化环境。如评比“星级年级组”、“杨瑞年中队”,强化集体荣誉和合作精神;实施“爱心工程”,以求建立幸福的师生关系、互信的家校关系,形成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局面;创建“党员示范岗”,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引领教师本职岗位创先争优。健康、人文又富有诗意的整体学校文化形态和氛围,让师生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师生都能用诗意的眼光自主审视周围世界,以诗意情怀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关系,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享受充实、美丽的人生。
三、诗意管理:做最好的自己,构建刚柔相济管理文化
教育是一种民主的对话,一种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一种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心灵沟通,一种洋溢诗意的心灵与智慧的交汇。诗意管理、自主管理、精致管理都是我们追求的管理理念。
我校秉承“以人为本,刚柔相济”的原则,落实“管理无大事,细节定成败”,即从大处着眼,勾绘共同愿景;小处着手,在细节中成就事业。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将建设一流工作团队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构设学校发展规划,向教职工和社会清楚地表述学校将来的发展方向、领域目标和工作举措,激励教师做学校需要他们做的事情。同时,我们注重合理配置团队资源,让人各就其位、各尽其才、物尽其用,以评价、评优为杠杆,进行价值导向和水平区分,建立协作竞争机制,促进教职工不断改进行为方式。
第一,重目标,凝聚人。学校规划是构建管理文化的基本纲要。我们在制订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中,注重自下而上,坚持“民主生成”,在教职工共同参与、凝聚共识重生成与实施规划,形成共同的愿景。学校每年的工作目标都由教代会全体教师表决通过;教师发展规划和个人工作目标均由校长室与教师协商确定;期末举行教师目标达成情况述评会,年末开展星级年级组、教研组的评选。引导教师将工作与实现自我价值相联系,把学校“恪尽职守、率先垂范、善学善做、雷厉风行、自动自发、追求完美”的二十四字要求,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了,让厚积笃行,创新超越成为学校的主旋律。第二,重制度,规范人。制度建设是组织发展和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更是构建诗意文化的基础。为此,我们按“合法、合情、合理”的要求,健全完善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编印成册,让学校的各方面工作能及时、清晰地呈现在教师面前,增加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将重要的制度和规范,如“八大承诺”等,张贴于学校最显眼的地方,使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第三,重执行,塑造人。如果没有执行,任何好的计划都是零。为强化执行,我们要求学校的管理团队要践行“四好”。一是计划好。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作精密安排,明确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谁去做,如何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二是布置好。我们要求行政布置工作时一定要简单明了,指令明确,如果任务复杂,可以把工作内容、具体要求、完成时间、责任人及何时检查等做成PPT,到时放映简述即可。三是督查好。校长督查行政,将每周的各项工作分工到人,周末进行完成情况星级评定;行政督查教师,教学和德育两条线值班行政,巡视查看条线人员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沟通,及时整改,月末组织教师百分考核。四是总结好。为了让大家能做好以后的工作,对工作的完成情况要适时进行客观性评价。月末各行政人员都要整体反思条线工作,形成工作总结电子文稿,在校务会议上进行本月工作反馈,并组织行政人员考核,接受教师监督。第四,重氛围,发展人。我们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成果分享,智慧碰撞,引领教师在团队中成长。以校本研训为平台,以“读:主题阅读+集体共读+自由选读;行:集体研讨+课堂实践+多维交流;写:教育博客+案例反思+专业论文;研:省市课题+微型课题+校本研发”为途径,不断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做到文化发展学校,文化浸润教师。
学校于2008、2009连续两学年被评为区第一、第二届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学校。2009年,学校被授予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镇江市第三、第四届“三服务”特色网站学校、区五一文明号称号,学校被评为区艺术教育管理先进学校。2010年,学校通过了镇江市文明单位的复评。
四、诗意教师:焕发职业光彩,打造具归属感的教师团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唯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优质教育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质量,学校内涵发展的过程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一个过程,打造一支高水平具有诗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特色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
我们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打造优秀教师群体”等主题活动为中心,开展了以“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做人民满意教师”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校先进教师”、“十佳青年教师”评选为抓手,坚持通过系列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干部、党员和教师,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下的奋斗目标与任务,也为继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育人意识,规范教育行为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1、学校努力为教师打造“五个平台”:一是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建设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平台。结合形势和教师实际,抓好理论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抓好教师规范;广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抓好典型引路,营造“社会尊师重教,教育回报社会”的氛围。加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和爱校爱生教育,开展“修师德、树师风、铸师魂”主题教育,在教师中实行“热心爱教、文明执教、优质施教、廉洁从教”的“四教承诺”制,坚决纠正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等不正之风,大力宣传先进教师事迹,弘扬精业奉献精神,以“友善、合作、进取”为目标,培育教师团队精神”。2007年至今,已有多位老师赴连云港市灌云县下坊中心小学支教。李晓燕老师获省支教先进教师称号。2011年9月,我们正在筹备与连云港经济开发区猴嘴小学的支教事宜。2011年,市师德标兵、区道德模范余剑菁老师的爱岗敬业的事迹在区内进行了巡回演讲。二是搭建“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同伴互助”的校本培训平台。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制订“三年个人发展计划”,使每位教师明确发展方向,思考成长的有效途经。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特别邀请了专家每周参与学校的语文、数学、少先队等教研活动,有针对性的指导教育教学。注意发挥各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采用学科组集体备课→骨干教师执教→全体教师听课、评议的形式,骨干教师所上的展示课经过反复推敲,充分凸现了课改理念,教师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受到了启发,得到成长。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灵魂,发扬教师团队协作精神,加强群体合作与研讨,通过互助共同提高,促进专业化发展。每天下午,各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及综合学科的教师集中在指定地点进行组内集体备课,集体研讨。集体备课制度加强了教师间的业务研讨,同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2010年学校被评为区校本培训先进学校。三是搭建“国内外参访、访问学者、各级各类培训”等形式的教师外出学习的平台。学校以“三大”活动为抓手,科学合理规划全员培训的工作方案,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学历进修,出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考核规定,开展结对传帮带活动,组织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系列考核活动,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平台,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完善培养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大各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挖掘各级骨干教师后备资源,服务其专业发展发展。2009、2010年,钱芳、田静两位教师分别被派往加拿大和美国进行培训进修。四是通过公开课、评优课、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教师论坛等形式为教师提供的展示平台。本着教师自主参与的原则,每学期各学科都会在期初制定大组教研课和组内研究课计划。学校教导处针对各年级的学科特点,开展组内评优课、课题组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加快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步伐。英语学科的严海燕在省英语评课中获一等奖,语文学科的韦莉萍在省级写字教学赛课中获得一等奖,数学学科的曹阳、童辉、吴香,语文学科的张珺、陈静,美术学科的陈红、体育学科的张翔,音乐学科的严凤云、智慧,科学学科的田家飞、凌荷仙,思品学科的苏丹等教师都曾在市、区的赛课、基本功比赛中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学校语文、数学教研组被评为市优秀教研组、优秀学科群体。五是建设教师终身学习的平台。随着新课程走进课堂,教师肩负推动历史重责,要把握时代的脉博,顺应历史的要求,就要由“知识仓库型”升级为“创新型”老师,以创新教育来促进社会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库、课件、多媒体等越来越多地进入了课堂。学校不仅利用每周集中学习开设了班主任论坛和教学论坛,而且利用丰厚的网络资源,给教师提供了终生学习的平台。学校的图书馆藏书两万多册,整合市区信息网的资源,电子图书存储量达20余万册。教师们可以在其中能自主选取、继续学习最需要的、最适合自己的各种理论,尽情领略着先进的教学模式,学习着名师的实践经验,品尝着各种教育的智慧,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创造新的教育方法,更好地进行教育实践,才能在教育观念与行为上达到新型教师的要求。近几年来,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上的有30余篇,发表于市级以上刊物上的有50篇,在市级以上交流的文章有10余篇,有近四百篇论文在参加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2、积极教育和引导每一个教师做到“五个学会”: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工作本领;学会交流,自觉提高合作能力,将自己成功的经验与其他同事分享;学会共处,保持同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教育教学工作增添活力与动力;学会构建自我,把工作和事业内化为生命和生活的需要,使自身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成长;学会实践,将学习获得的理念、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益。
2009年,学校被评为镇江市“三大”活动先进集体、区慈善爱心单位。
五、诗意课堂:优化教学模式,生成有效合作的灵动课堂 今天的课堂应当是诗化的课堂,充满活力的课堂,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生命成长的沃土,是学生在知识储备增长的情境中以及在彼此欣赏中体验课堂的欢乐,经历生命互动的积极过程。
1、确立自主、有效课堂学习的基本原则。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学校在“十一五”期间,以镇江市教育科学立项课题《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为主课题,开展了针对性的研究,旨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探索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独立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以学定教,发挥其主体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建立基于自主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伴随有效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探讨,我们对有关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梳理、比较和研究。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我校自主学习诗意课堂教学一般模式框架“导入激趣——自主探究——反馈释疑——迁移实践”。
① 导入激趣。上课伊始是学生精力分散期。而创设情境,则可以使学生尽快地将精神集中到课堂学习上,从而为此后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情感基础。用一到两分钟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形成思维的迁移;或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兴趣与求知欲,形成探究问题的内驱力,将学生自然引入学习活动。②自主探究。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示明确的自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引导学生自学的问题。学生主动、独立完成自学问题,发现疑难和困惑,品尝自主探究的乐趣。自主学习是构建诗意课堂的基础性环节,因此特别规定不能少于十分钟。③反馈释疑。“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张扬个性的对话”。自学效果的验证,自学困惑的解决,肯定是独立自学后学生十分期待的问题。十至十五分钟的小组合作和展示,不仅能够对自学情况进行交流,共同解决疑难困惑,还能使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和自信。④迁移实践。学生的思维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有些疑难仅靠他们可能难以解决,这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特别强调要有针对性。要么利用追问的方式循循善诱地把问题简约化、具体化,再次抛给学生解决;要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思维中的不足和障碍,以期“顿悟”。课堂中随机生成的新问题更是师生共同进步的生长点,师生在多样化的交流中,享受思维碰撞的愉悦。同时,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需要,设计分层达标练习,是诗意课堂的关键环节,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对错误问题的展示、印证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最终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各环节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逻辑链条,是环环相扣的。运用四个环节进行长期的训练,还会生成一种反思的品质。于是,孜孜以求的诗意课堂,就在这些环节的层层推进中自然生成了。
我校各学科还根据学科特点进一步细化了自主诗意课堂模式。数学新授课确立的课堂模式: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问难、点拨归纳——灵活应用、拓展创新;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确定为: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品读感悟——展示交流、点拨升华——强化巩固、拓展延伸。英语学习的教学模式:自主预习,明确目标——创设情境,导入主题——自主探究,设疑质疑——合作探究,解惑释疑——分层练习,强化表达——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2009年,学校被评为区现代教育先进学校,同时学校也被定为润州区小学语文教改实验基地。2010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课改先进单位、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试验工作先进集体。学校的多个“十一五”小课题获区一、二、三等奖。
六、诗教活动:塑造诗意少年,孕育独具个性的特色文化
“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我校独具个性的童诗特色文化,是学校诗意文化建设的源头和基石。学校儿童诗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算来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九十年代以后,学校儿童诗教育更是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学校的童诗教育以课程、行为、活动为三大核心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断丰富着童诗特色的内涵。
1.独特的儿童诗教育课。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学校进行了儿童诗的开发与研究,将儿童诗教育纳入课程计划,每班每周安排一节诗教课,定计划、定内容。全校每周推出一位诗教老师上校级公开课,并进行研讨。粗略地估计一下,每个在中华路接受六年小学教育的孩子每周至少有1-2小时的读诗时间,能参加2-3次诗歌活动。六年下来,平均阅读到近千首经典诗作,大多数孩子创作量每学期在十五首以上。几年下来,好多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小诗集。2004年,学校省级重点课题《少先队活动儿童诗化的研究》,顺利结题,此项成果获得省级研究成果评比一等奖。2009年,为了使执教老师能顺利开展童诗教学活动,尽快地加入到诗教研究工作中来,学校组织骨干老师编写了校本教材——《童诗如花》,邀请了著名儿童诗作家圣野、黄亦波指导并题词,并正式列入课程计划。2011年进行了修订出版第二套教材《童诗如画》。全套教材共按年级分为六册,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主题单元阅读和童诗创作技巧双线并行,并融入了丰富的地方乡土资源。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创作和修改童诗的一系列技巧,让孩子们在诵诗、赏诗、写诗的过程中启迪思维,丰富情感,提高素养,接受美的熏陶。学校儿童诗课程与教学真正走上了自觉成长的道路。
2.丰富的养成教育行为。“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我们就读诗,当我们感动的时候,我们就写诗,诗中有善,诗中有真,诗中有美„„”我们结合养成教育、环保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引导学生创作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诗。镇江电视台、《镇江日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学校以诗促文、以诗育人的经验。在习惯养成的路上,我校坚持以“用诗意的语言说话,用诗意的心灵生活”为目标,以“目标引领、分层推进、活动规训、评价激励、研究深化”为主线,形成多元的童诗行为文化。
3.活跃的诗歌社团活动。1997年,学校成立了自己的儿童诗社“中华儿童诗社”,其间汇聚了百来个爱诗的孩童,播撒了儿童诗的种子。儿童诗社的小诗人们可是学校诗歌教育下的佼佼者,也是同学们学习诗歌的领头雁。他们每周定时参加诗社活动,系统地学习诗歌和创作诗歌的方法。每年暑假,小诗人们得以“走出去”,赴宁波、到上海参加全国小诗人夏令营,与国内享有盛名的大诗人手拉手去采风,聆听大诗人圣野、黄亦波、金波的诗歌讲座,获得各种丰富的体验。我读读你的诗,你改改我的诗,社员之间切磋交流,开展 “诗歌沙龙”。“中华儿童诗社”还只是一个刚背起书包的孩子,幼小却朝气蓬勃。全国著名诗人圣野、黄亦波、市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贾叙伦及晚霞诗社的专家、浙江新童谣的组织者都先后到我校,面对面地指导小诗人写诗,观看孩子诗剧表演,欣赏孩子精心制作的诗配画作品。2006年,学校诗歌教育活动受到国家、省、市专家好评,《人民日报》头版曾刊发了学校学生庆祝“世界儿歌日”的活动情况。学生的诗配画作品也在江苏教育网上刊登。
近几年,省市各级各类报刊上,留下他们一首首玲珑小诗,一串串稚言心语。学校学生在《儿童诗》、《中国童诗》、《七彩语文》等杂志上发表了100多首儿童诗。2007年,学校小诗人陶然以一首《母爱在喷发》获全国小诗人夏令营诗歌创作特等奖,该奖为夏令营历史上唯一一个特等奖。学校的诗刊《小贝壳》定期编辑出版,每年发表学生的诗作几百首。2008年12月31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阳光下的蒲公英》一书,在镇江市中华路小学举行首发仪式,这本由我校“中华儿童诗社”社员创作的诗集,共收集了74名学生创作的诗歌,分为美丽校园篇、想象篇、奥运——同一首诗篇、温馨家园篇等四个篇章。
4.诗意的学校茁壮成长。作为有着八十年历史的老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已成为珍珠项链上的一颗明珠。占地不大的校园充溢着浓郁的诗香,别出匠心的环境布置熏陶着每一个学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更是练就了一批批小诗人。
学校儿童诗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定期举办诗歌朗诵,学生的节目个个精彩;学校的红领巾广播每星期都播诵学生的优秀诗作;学校的宣传栏里贴满了学生自己创作的诗配画作品;每个班级的黑板上都开辟了儿童诗专栏;每班都有自己的诗社;学校诗歌考级活动更为诗意的校园增添色彩„„校园里到处是诗的芬芳,诗的光彩,师生每天都在诗的海洋里遨游、成长。
2003年、2006年,学校被江苏省诗词协会、教育学会授予“江苏省校园诗教先进单位”;2009年,在江苏省首届诗歌现场创作比赛中,我校有10人获一等奖;2010年3月,学校诗歌特色教育成果《打造童诗教育品牌,绽放素质教育之花》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年6月,我校参加镇江市“课程故事讲述”比赛,“童诗如花——倾听花朵的语言”获镇江市一等奖;2010年7月,在《中国教育学刊》创刊30周年大会上,我校《诗意溢满校园》参加全国学术经验交流,2011年5月,学校童诗特色教育经验《儿童诗教育特色建设历程》被选编到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编的《首届江苏省小学教育论坛论文集》并参加省经验交流大会„„
结语
童诗教学的美丽牵手,播下了诗的种子; 童诗教育的执着前行,弥漫着诗的芳香; 诗意教育的宏伟构想,诠释着诗的意境。
中华路小学是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一所潜心发展的学校,每一名“中华”人由衷感谢各级领导、专家所给予的关怀与厚爱。学校将以“办镇江市一流的小学”和“省内外知名的特色学校”为愿景,彰显诗意特色,锻造诗意品牌,共建诗意家园。
愿中华路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畅游在诗歌的海洋里,永葆一颗童心„„
第五篇:坚守初心 成就幸福人生
初心是什么?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份纯真,还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那份美好,更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那份勇气,亦或是“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份淡泊,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我的初心是什么?拨开往日记忆,16岁的我子承父业,走进了水文,那时的我还不谙世事。在一个映满朝霞的清晨,带着懵懂与梦想,我收拾起简单的行装,落脚在一个偏僻的水文站。工作的第一天,老站长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水文是水利建设的尖兵,是防汛抗旱的耳目,是江河的卫士,是为民服务的公益事业,对待水文工作一定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在青山河畔,冽冽寒风,炎炎夏日,水文人没日没夜的忙碌着,在暴雨洪水中,顾不上吃饭休息,测流、发报、整理资料……经常彻夜不眠,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岗位,共负使命、各尽其才、各显其能,为取得防汛抗旱胜利和保护江河安澜默默地坚守着。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水文人毫无怨言,甘于清苦,甘于寂寞,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为了水文事业的明天始终坚守初心,始终保持水文人的使命,始终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水文站成长的日子,我慢慢理解了老一辈水文人对水文工作的热爱,理解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着初心,在平凡的岗位做着不平凡的事业。我潜心学习,向书本向实践向老同志学习,立志当好一名水文人,我的初心就是成为老站长那样的水文人,传承好水文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力量。
水文是平凡而又朴实的工作,水文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分寒暑冬夏,常年工作生活在防汛测报的第一线,当初选择做一名水文人,就是选择默默无闻、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记得 2002年8月,正值我在新化水位站担任负责人。新化县发生了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为了向各级领导和群众做好洪水预报服务工作,我有条不紊的部署安排工作,克服困难,全心全意扑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由于人员少,任务重,我连续一个星期夜以继日地工作,忙碌到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饿得实在受不了就吃个方便面,困了,就用冷水洗脸、擦风油精等办法坚守岗位,那次洪水期间向各级领导、新化电视台、新化报社等单位发布水情电话1000余次,答复水情来电2000余个。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水文情报预报准确及时,各部门决策到位为抗洪抢险赢得了时间。当新化县委领导了解到滔滔洪水中的新化水位站自记水位井井身多处严重开裂,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便问在水位自记井上工作的我:“这么危险,你害怕吗?”我坦然一笑,说:“不会害怕,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使命,更是水文人的战场,如果水文人的坚守能够换取全县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那是无比的光荣。”我的话语感动了在场的领导和群众,虽然不是豪言壮语,但却诠释了防汛抗旱、服务社会是水文人的初心,也是水文人的使命。
时光如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虽然没有非凡的阅历,也没有令人炫耀的资本,但有一颗热爱水文的真心,奉献水文的诚心。自从我走进水文的那天起,便深深地爱上了水文,把平淡单调的水文工作干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以本职工作为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水文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情、才智和汗水。我为自己选择了水文事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为自己坚守初心而感到幸福,我将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青春诠释着水文的初心和使命,演绎着水文人的幸福人生。(娄底水文局杨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