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整理
文言文重点词整理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 君谓计将安出:怎么、哪里 死于安乐:安逸 安知鱼之乐:怎么 衣食所安:养 安得广厦千万间:怎么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奔 屠乃奔倚其下:奔跑 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3)比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比至陈,车六七百乘:等到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相比、比较(4)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见识短浅或出身鄙野 肉食者鄙:见识短浅
(5)毕 众妙毕备:全都 群响毕绝:全都 录毕,走送之:完成、结束
毕力平险:尽(6)鞭 捉虾蟆,鞭数十:用鞭子打 北市买长鞭:马鞭
(7)并 并自为其名:并且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并行 并怡然自乐:全都 题名并篆文:连同 并杀两尉:一起,共同 豪杰并起:同时(8)尝 未尝识书具:曾经 尝贻余核舟一:曾经(9)陈 杂然而前陈者:陈列、摆设
(10)称 为之怡然称快:称说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相称 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声称 先帝称之曰能:称赞
(11)城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城墙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城市里 三里之城:城墙
(12)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实在、的确 诚如是:如果、果真 诚宜开张圣听:实在、的确 帝感其诚:诚心(13)从 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学习一狼仍从:跟随 从流飘荡:随着 当余之从师也:跟从学习从民欲也:顺从 民弗从也:听从、顺从 客从外来:介词,相当于“由、自”
(14)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推托 旦辞爷娘去;停数日,辞去:辞别、告别 未尝稍降辞色:言辞(15)殆 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16)但 但当涉猎:只、仅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仅仅
(17)旦 每至晴初霜旦:早晨 旦日,卒中往往语:早晨 欢饮达旦:早晨(18)吊 人皆吊之:安慰 白头吊古风霜里:凭吊、缅怀
(19)道 任重而道远:道路 道渴而死:在路上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谈起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益慕圣贤之道:思想学说 伐无道,诛暴秦:道义、仁政 以咨诹善道:道理 得道者多助:道义、仁政(20)得 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 欲得饮:得到 一狼得骨止:得到 既出,得其船:找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能 忘怀得失:获取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实现、办到 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能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 悠然自得:称心满足 得道者多助:符合,引申为施行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恩惠
(21)度 度已失期:估计 孤不度德量力:衡量 关山度若飞:过、越过
(22)对 唐雎对曰;隆中对:回答、应对 能张目对日;对镜帖花黄:向;朝着 有两人铺毡对坐:彼此相向 对联、题名并篆文:对仗的
(23)顾 相顾惊疑:看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顾野有麦场:看 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
(24)发 一时齐发:发出 朝发白帝:出发 野芳发而幽香:开放 苍颜白发:头发 怀怒未发:显露出来 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 发于声而后喻:表现 夫鹓刍鸟发于南海:起飞(25)伐 伐竹取道:砍伐 伐无道,诛暴秦:讨伐 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
(26)凡 凡所应有:凡是 凡曝沙之鸟:凡是 凡三往,乃见:总共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是(27)反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始一反焉:通“返”,返回
(28)方 余年幼,方出神:正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正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荆之地方五千里:方圆,见方 方七百里,高万仞:方圆,见方
(29)夫 今夫不受之天:那些 其夫呓语:丈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若夫淫雨霏霏:那 嗟夫:语气词 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发语词,不译 夫子何命焉为:先生(30)复 复到舅家问焉:又、再 非复吴下阿蒙:再 复前行:又、再 不敢出一言以复:答复 复立楚国之社稷:恢复 兴复汉室:恢复(31)负 负势竞上:凭借、依靠 负箧曳屣:背着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着
(32)盖 盖一癞虾蟆:原来是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是 盖大苏泛赤壁云:原来是
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大概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大概 盖追先帝之殊遇:表说明原因(33)更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另 室中更无人:再(34)躬 亮躬耕陇亩 :亲自
(35)苟 苟富贵,无相忘:如果 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36)股 两股战战:大腿 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37)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因此、所以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马无故亡而入胡:缘故、原因 此独以跛之故:缘故、原因 故日月星辰移焉:因此、所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从前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楚王问其故:缘故、原因
(38)顾 相顾惊疑:看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顾野有麦场:看 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39)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本来 固以怪之矣:本来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 吾义固不杀人:当然、坚决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固不可彻:顽固、固执(40)观 昂首观之:看、观察 作青云白鹤观:景象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欣赏 天下之伟观也: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41)国 去国怀乡:国都 死国可乎:国事 国险而民附:地势
此用武之国:地方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家
(42)果 果如鹤唳云端:果然 暮而果大亡其财:果然 未果,寻病终:实现 尉果笞广:果然(43)荷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挑、扛 带月荷锄归:挑、扛(44)恒 然数年恒不一见:常常 人恒过:常常(45)户 故外户而不闭:门 月色入户:门
(46)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担心 生于忧患:灾祸 故患有所不辟也:灾祸(47)会 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 每有会意:领会 多会于此:聚会、聚集 会天大雨:适逢、正赶上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会当凌绝顶:应当、必定、终当
(48)或 或凭或立:有的人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置酒而招之:有时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今或闻无罪:有的人
(49)及 及鲁肃过寻阳:等到 及郡下:到达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和 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50)极
初极狭,才通人:非常
南极潇湘:尽 感极而悲者矣:到了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51)疾 不以疾也:快,迅速 必为有窃疾矣:疾病
(52)加 既加冠:加上 大王加惠:给予 于我何加焉:好处 弗敢加也:夸大 而山不加增:更(53)假 乃悟前狼假寐:假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54)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遂与外人间隔:隔开 其间千二百里:中间
虽席地不容间也:有空处 又间令吴广:暗中 又何间焉:参与 时时而间进:间或、有时
(55)见 见藐小之物:看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了解 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 徐庶见先主:拜见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曹刿请见:拜见 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承受,可译为“我”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通“现”,出现(56)竞 沉鳞竞跃:争着 负势竞上:争着
(57)径 少时,一狼径去:径直、直接 能以径寸之木:直径
(58)举 举大计亦死:发动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 管夷吾举于土:被选拔、任用(59)强 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 以弱为强者:强敌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强大、坚强 赏赐百千强:有余
(60)将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将要 晓雾将歇:将要
上使外将兵: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君谓计将安出 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将领。率领 出郭相扶将:扶助、扶持(一说为“助词,不译”)自将磨洗认前朝:拿、拿起
(61)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蒙乃始就学:从事 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62)居 居数月:经过 佛印居右:坐 不可久居:停留 居庙堂之高:位居、处在(63)遽 此何遽不为福乎:就
(64)绝 以为妙绝:极点 群响毕绝:停止、消失 天柱折,地维绝: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 沿溯阻绝:阻断
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天下独绝:独一无二,不能超过 往来而不绝者:断 虽杀臣,不能绝也:穷尽(65)利 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不慕荣利:利禄 利尽南海:物资 天时不如地利:有利的 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66)隶 世隶耕:属于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被奴役的人 隶而从者:随从、附属(67)怜 楚人怜之:爱戴 仍怜故乡水:怜爱、爱惜 可怜白发生:悲叹(68)良 良多趣味:很 此皆良实:好、善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好、善 家富良马:好、优秀的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良好、美好
(69)临 执策而临之:面对 把酒临风:面对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临溪而渔:靠近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近、将要 临表涕零:面对
(70)鳞 沉鳞竞跃:指代鱼 锦鳞游泳:指代鱼 呷浪之鳞:指代鱼 鳞浪层层:像鱼鳞一样 毛羽鳞鬣之间:鱼鳞
(71)名 故又名“鬼市”云:叫做、称为 并自为其名:名字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有仙则名:著名、有名气 名之者谁:命名 死即举大名耳:名声
(72)谋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 是故谋闭而不兴:计谋 陈胜、吴广乃谋曰:谋划 抑亦人谋也:计谋 陛下亦宜自谋:考虑 肉食者谋之:谋划
(73)乃 去后乃至:才 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见渔人,乃大惊:竟然
乃不知有汉:竟然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就是 凡三往,乃见:才 乃下令:于是、就(74)拟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比 撒盐空中差可拟:比拟 也拟泛轻舟:打算(75)女 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 即公大兄无奕女:女儿 ..(76)被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
(77)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期在必醉:期望 度已失期:期限 期年之后:满一年(78)奇 邑人奇之:感到惊奇 明有奇巧人:奇特 长约八分有奇:零头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美的景色 奇山异水:奇异不凡
(79)岂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 岂直五百里哉:何况 将军岂愿见之乎:大概、也许(80)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把„„当作父母。父母 亲旧知其如此:亲戚 亲贤臣,远小人:亲近(81)凭 或凭或立:靠着、倚着 三年多难更凭危:靠着、倚着 暂凭杯酒长精神:凭借(82)卿 卿今当涂掌事:你,君对臣的爱称
(83)穷 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穷冬烈风:尽、深 所识穷乏者:贫穷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84)求 忽啼求之:索求 不求甚解:寻求 安求其能千里也:要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不求闻达于诸侯:追求 莫不有求于王:索求(85)去 太丘舍去:离开 曾不吝情去留:离开
(86)然 尘气莽莽然:„„的样子 父利其然也:这样 泯然众人矣„„的样子
若听茶声然„„的样子 然则北通巫峡:(既然)这样 吴广以为然:正确、对的 然足下卜之鬼乎:但是 虽然,受地于先王:这样 然而不胜者:但是
(87)若 中有楼若者:像 未若柳絮因风起:如,比得上 仿佛若有光:像
若听茶声然:像
兹若人之俦乎:此、这 若为佣耕:你 若士必怒:如果 曾不若孀妻弱子:如,比得上
(88)三 三人行:约数,表多数 船头坐三人:确数,三 士别三日:约数,表多数 大雪三日:确数,三 猿鸣三声泪沾裳:约数,表多数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确数,三 吾日三省吾身:约数,表多数(89)善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擅长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以大易小,甚善:好 与亮友善:友好(90)色 无不变色离席:脸色 天山共色:颜色 未尝稍降辞色:脸色 色愈恭,礼愈至:脸色(91)身 吾日三省吾身:自己 终身行之:一生 身已半入:身体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自己 将军身被坚执锐:亲自 身率益州之众:亲自
(92)甚 急湍甚箭:超过 不求甚解:过分 以大易小,甚善:很、非常 所欲有甚于生者:超过 王之蔽甚矣:厉害、严重
(93)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 射者中,弈者胜:胜利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完 臣不胜受恩感激:能承受 战必胜矣:胜利 高处不胜寒:能承受
(94)施 勿施于人:施加 施八尺屏幛:设置、安放 然后施行:实行(95)时 余忆童稚时: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学而时习之:按时
逾时,楼渐低:时候 不能称前时之闻:时候 一时齐发:时间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时代、朝代 春冬之时:季节 山间之四时也:季节 冻风时作:时常 时人莫之许也:当时 时先主屯新野:当时 天时不如地利:时令 感时花溅泪:时局、时势(96)始 始悟为山市:才 蒙乃始就学:开始 于时冰皮始解:刚刚 余之游将自此始:开始 始龀,跳往助之:才 始一反焉:才(97)使 使之冲烟而飞鸣:让、令 上使外将兵:让、令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出使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假使、如果
(98)是 是知也:这、此 则是无信:表肯定判断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这、此
斯是陋室:表肯定判断 是马也:这、此 是进亦忧:这、此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此(99)市 百里奚举于市:集市 门庭若市: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
(100)书 即书诗四句:写 孤常读书:书籍 答谢中书书:书信 上书谏寡人者:书信(101)孰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谁,哪个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个 孰视之:通“熟”,仔细(102)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相似 属引凄异:连续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瞩”,嘱托 召令徒属曰:部属 忠之属也:类
(103)数 见宫殿数十所:几,几个 层层指数:计算、查点 扶苏以数谏故:多次,屡次 数有功:多次,屡次 广故数言欲亡:多次,屡次
(104)说 诣太守,说如此:讲述 莫说相公痴:谈、谈论 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爱莲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 公输盘不说:通“悦”,愉快、高兴 请说之:解释、说明
(105)私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自己、我(私下里)不宜偏私:有私心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106)俟 俟其欣悦:等待
(107)素 又留蚊于素帐中:未染色的 可以调素琴:不加装饰的 素湍绿潭:白色 吴广素爱人:平素、向来 天下缟素:穿丧服
(108)虽 虽乘奔御风:即使 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故余虽愚:虽然 虽然,受地于先王:即使 虽不能察,必以情:即使
(109)遂 遂不可见:最终、终于 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遂迷:最终、终于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110)汤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媵人持汤沃灌:热水(111)涕 临表涕零:眼泪
(112)徒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步行 徒属皆曰:服徭役的人 免冠徒跣:空着 徒以有先生也:只(113)亡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今亡亦死:逃跑
且秦灭韩亡魏:灭亡 危急存亡:灭亡 国恒亡:灭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114)罔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罔不因势象形:无
(115)危 危楼一座:高 危急存亡之秋:危险、危害 危难之间:危险、危害 三年多难更凭危:高处(116)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隐约约 微斯人:无、没有 土膏微润:微微、稍微 名微而众寡:不显著(117)为 以丛草为林:当作 卒之为众人:成为 为宫室、器皿:刻成 为坻、为屿:形成 或异二者之为:思想行为 山峦为晴雪所洗:被 若为佣耕:是 项燕为楚将:是
为天下唱:给、替 多为用者:被 愚以为营中之事:认为 夫子何命焉为:语气词 此为何若人:是(118)委 相委而去:放弃、丢弃 委而去之:放弃、丢弃
(119)谓 权谓吕蒙曰:对„„说、告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 是谓大同:叫做 太守自谓也:称呼 太守谓谁:是 谓为信然:认为 不可谓仁:叫做
(120)闻 又闻有早行者:听说 余闻之也久:听说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 卒获有所闻:知识、见闻 隔篁竹,闻水声:听到 不求闻达于诸侯:闻名、有名望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121)鲜 陶后鲜有闻:少、很少 无鲜肥滋味之享:味美 鲜妍明媚:鲜艳、美好(122)贤 见贤思齐焉:贤人,德才兼备的人 贤于材人远矣:超出、胜过 选贤与能:贤人 贤能为之用:贤人 亲贤臣:德才兼备的
(123)向 心之所向:朝向、趋向 眈眈相向:对着、朝着 便扶向路:以前、原先 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124)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守信用 讲信修睦:诚信 谓为信然:的确、实在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信义著于四海:信誉、信用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弗敢加也,必以信:真实、实情
(125)行 三人行:行走、走路 终身行之者乎:奉行 一行有五点明处:行列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行 大道之行也:施行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伍
乃行卜:进行 行收兵:行军途中 然后施行:施行、执行 性行淑均:品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伍,合指军队 行拂乱其所为:行为(126)省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127)徐 徐喷以烟:慢慢的 清风徐来:慢慢的
(128)许 高可二黍许:上下、左右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上下、左右 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 时人莫之许也:赞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 曳屋许许声:拟声词(129)寻 寻向所志: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
(130)言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一个字 卿言多务:说 闲静少言:言语、言谈(131)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132)已 死而后已:停止 待君久不至,已去:已经 得为众人而已耶:为止、停止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且壮士不死即已:罢了 然志犹未已:停止 自董卓已来:通“以” 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
(133)异 父异焉:感到惊异 渔人甚异之:感到惊异 属引凄异:怪异、奇特 奇山异水:奇异、奇特
得无异乎:不同 使内外异法也:不同、差异
(134)意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内容 宾客意少舒:心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意图
每有会意:大意、意思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心意、意思 略无慕艳意:心意、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135)益 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香远益清:更加 益慕圣贤之道:更加 有所广益:不同 至于斟酌损益: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136)易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寒暑易节:交换
(137)诣 及郡下,诣太守: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由是先主遂诣亮:拜访
(138)引 下车引之:拉 丁壮者引弦而战:拉 属引凄异:拉长 引喻失义:称引、引用(139)盈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 彼竭我盈:满
(140)逾 逾时,楼渐低:过 不敢稍逾约:超过 老翁逾墙走:越过
(141)余 余闻之也久:我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余的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出的零数 余寒犹厉:剩余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多余 残年余力:残余
(142)与 借旁近与之:给 与蒙论议:和 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能与其奇者:参与、欣赏 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轻寡人与:通“欤”,吗 呼尔而与之:给
(143)欲 己所不欲:想要的 几欲先走:想要 方欲行:将要 夕日欲颓:将要 欲出不得:想要 从民欲:愿望(144)寓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 寓逆旅:寄居
(145)云 其邻人之父亦云:说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说 盖大苏泛赤壁云:助词,无实义 高峰入云:云彩 当窗理云鬓:像云一样(146)愠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恼怒(147)缊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旧的 敝:破旧、破败 ..(148)再 主人日再食:两次 子墨子起,再拜曰:两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第二次(149)造 造饮辄尽:到„„去 为楚造云梯之械:建造
(150)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领悟、理解 是知也:通“智”,智慧,这里指聪明。知而不争:知道、明白 不可谓知类:明白
(151)执 将军身被坚执锐:拿着 鲁直左手执卷末:拿着 执策而临之:拿着(152)至 未至,道渴而死:到 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寡助之至:极点 以至鸟兽、木石:直到 至于夏水襄陵:表示涉及的对象
(153)致 无致书以观:得到 不可屈致也:招致、招引 听妇前致词:表达(154)治 资治通鉴:治理、统治 治经为博士:研究 不效,则治臣之罪:惩办(155)忠 为人谋而不忠乎:尽心尽力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忠诚 志虑忠纯:忠诚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忠诚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156)诸 其西南诸峰;不求闻达于诸侯;愿诸君勿复言:众,各,许多 投诸渤海之尾:“之于”的合音(157)状 不一状:形状、样子 若啸呼状:形状、样子 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象、景状(158)骤 俄而雪骤:急速
(159)走 几欲先走:跑 夸父与日逐走:跑 录毕,走送之:跑
(160)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 东坡现右足:脚 力不足:充分 以中有足乐者:足以(161)卒 卒之为众人:最终、终于 卒获有所闻:最终、终于 卒买鱼烹食:士兵
(162)作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成为 作青云白鹤观:当作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写,创作 百千齐作:发出 其中往来种作:起来,引申为开始工作 盗窃乱贼而不作:产生、兴起 冻风时作:发生 作奸犯科:做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振作 一鼓作气:振作
文言次重点词(120个 了解常用义)
谕 器 图 资 解 殊 否 论 夙 效 慢 彰 子 胡 环 池 喻 兼 相 惠 鼓 专 既 靡 朝 美 且 惩 迂 刑 佐 笞 王 念 苦 次 适 乍 秀 晦 暝 壑 诸 环 偕 旷 一 薄 潜 备 越 谪 尤 可 斗 和 请 质 援 趋 弗 策 等 食 骈 觞 退 辄 犹 窥 焉 俱 履 标 际 步 肃 溯 曦 略 恶 长 修 简 曾 有 夷 矫 类 兴 启 贻 宜 植 蔓 濯 蕃 劳 鸿 斯 规 遣 志 既 语 延 咸 具 悉 缘 黠 寐 隧 暴 瞑 敌 窘 维 扳 谒
其他重要词语(50个 多音节词语)
诚宜开张圣听:扩大 酒酣胸胆尚开张:开阔舒张 怡然称快:安适愉快的样子 黄发垂髫:借代老人孩子 ......明察秋毫:明:眼力;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后来也指能敏锐辨别是非,观察细微,不受蒙蔽。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忽有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人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样以后 ......尊君在不:尊称别人父亲 君(您,尊称对方)与家君(尊称自己父亲)历历:清晰的样子 内集:家庭聚会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 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 稍稍:渐渐的 当涂:当道、当权 博士:古代一种学官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 几何:多少 交通:交错相通 俨然:整齐的样子 鲜美:鲜艳美丽 豁然:宽阔的样子 妻子:妻子儿女
无论:更不必说 问津:问路,访求、探求 白丁:平民。文中指没有学问的人 丝竹:文中指奏乐的声音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明年:第二年 冥冥:天色昏暗
蔚然:茂盛的样子 往往:到处、处处 指目:指指点点,以目示意 妄自菲薄:随便过分看轻自己 所以:用来/ „„的原因 痛恨:痛心遗憾 布衣:平民百姓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万钟:优厚的俸禄 左右:身边/身边的侍从等 面刺:当面批评指责 谤讥:公开指责、劝谏。议论 宾客:客人/以宾客之礼相待 足下:您,敬称对方 亲戚:内外亲属
第二篇:九下文言文重点词语及句子
公输
一、解释重点词语。
1、起于鲁
起:出发,动身
2、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
3、再拜
再: 拜了两次
4、不可谓知类
知类:明白事理
5、然胡不已乎
然:但是; 胡:为什么;
已:停止。
6、胡不见我于王
见:引见
7、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有余
圉通“御”,抵挡。
9、公输盘诎
诎通“屈”,理屈。
10、吾知所以距子矣
所以:用来……的方法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
寇:入侵
12、吾义固不杀人
义:坚持道义
13、请说之
说:解说
之:这件事
14、不可谓仁
仁: 对人亲善,友爱。
15、虽然
虽然:虽然如此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
译: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
译: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5、九设攻城之机变
译: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7、胡不已乎?
译: 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8、此为何若人?
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9、愿借之杀之。
译: 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
10、请献十金
译:请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
1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译: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意思是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
孟子二章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舜发于
发:被任用
2、人恒 过
恒:常;
过:犯过失
3、傅说举于
举:被选拔
4、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所以;大任:重大的责任,担子;
是:这
6、而后作
作:奋起
7、苦其心志
苦:使……痛苦
8、征于色
征:表现
色:脸色
9、劳其筋骨
劳:使……劳累
10、发于声
发:吟咏叹息
11、饿其体肤
饿:使……饥饿
12、而后喻
喻:了解
13、空乏其身 空乏:使……贫困
14、法家拂士
拂:同“弼”
15、乱其所为
乱:使……错乱
16、入则法家拂士
入: 在里面,指国内
17、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用来;
动:使……惊动; 忍:使……坚韧;
18、出则无敌国外患
出:在外面,指国外
19、曾益其所不能
曾:增加,同“增”
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译: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
译: 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译: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
4、行拂乱其所为
译: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6、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重点词语解释
1、地利
利:有利
2、委而去之
委:放弃;
去:离开
3、人和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4、故曰
故:所以
5、七里之郭
郭:外城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以:凭借
7、环而攻之 环:围
8、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巩固
国:国防
9、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是:这是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震慑
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
11、池非不深
池: 护城河
12、亲戚 畔之 亲戚:内亲外戚;
13、畔:通“叛”
14、多助之至
至:极点
15、兵革非不坚利
坚利: 锐利
16、天下顺之
顺:归顺,服从
二、句子翻译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委而去之。译:弃城而逃。
3、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译: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鱼我所欲也
一、重点词语含义
1、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
4、贤者能勿丧耳
勿丧:不丢掉
5、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7、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有什么益处
8、妻妾之奉
奉:侍奉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10、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1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本性,天性
13、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4、何不用也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5、乞人不屑也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
译: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6、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庄子两则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惠子相梁;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相:做宰相;国:国都,京城
2、非梧桐不止;安知鱼之乐
止:栖息;安:怎么
3、于是 鸱得腐鼠
于是:在这时。鸱:猫头鹰。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惠子相梁
译: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曹刿论战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攻打
2、肉食者鄙
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3、又何间焉?
间:参与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指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加:虚报。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为人所信服
福: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
虽:即使。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
克:战胜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振作。
再: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估计。
伏:埋伏。
12、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13、望其旗靡
靡:倒下
14、故逐之 逐:追赶
二、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4、夫战,勇气也。
译: 作战是要靠勇气的。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重点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
有通“又”。
3、朝服衣冠,窥镜。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
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
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议论。
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偶然进谏。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译: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译: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愚公移山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1、方七百里,高万仞。方:指面积,方圆。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
谋:商量。
4、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
汉阴:汉水的南面。
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8、且焉置土石。且:况且。焉,疑问代词。
置:安放。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
反: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2、何苦而不平?
苦:愁。
1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15、年且九十。
且:将近
1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连……都……
损:削减
17、如太行、王屋何?
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18、愚公长息
长息:长叹
19、虽我之死
虽:即使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译: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
译: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
译:你太不聪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译: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
第三篇:课内文言文
八、初中文言文活用词语如摘录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
2、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名词作动词,抽打)《闲情记趣》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骑:动词作名词,指骑马的人。这里指骑马的侦察兵)《使至塞上》
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作动词,指尽兴)《五柳先生传》
6、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意为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公输》
7、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矣。(怪:形容词作动词,意为以……为怪)《陈涉世家》
8、将军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功:名词作动词,意为论功劳)《陈涉世家》
9、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鞭打)《马说》
10、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动用,渗湿或沾湿。)《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
11、望西山,始指异之(异:形容词动用,认为……奇异)《始得西山宴游记》
1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始得西山宴游记》
13、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青:形容词作名词,青山)《始得西山宴游记》
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醉翁亭记》
1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动用,命名,给……取名)《醉翁亭记》
16、饮少辄醉……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动用,取别号)《醉翁亭记》
17、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酿:名词动用,用酿泉水)《醉翁亭记》
18、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名词动用,宴请宾客)《醉翁亭记》
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动用,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苦、劳、饿、空乏、拂乱:使动用法,使……苦、劳、饿、空乏、拂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名词动用,送食物)《观刈麦》
22、宜枉驾顾之(驾:动词作名词,指车、马)《隆中对》
2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
2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词作动词,击鼓)《曹刿论战》
25、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冠:名词作动词,为第一)《上枢密韩太尉书》
26、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辱:意动用法,“以……为辱)《上枢密韩太尉书》
27、且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何为?(志:名词作动词,立志)《上枢密韩太尉书》
九、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2)衣食所安(养)
卑(1)非天质之卑(低下)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备(1)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比(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
(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等到)
鄙(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
(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
(2)上使外将兵(军队)
薄(1)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2)薄暮冥冥(迫近)
策(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
(3)策勋十二传(记录)
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
(2)帝感其诚(诚心)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称,适合)
(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3)流辈皆称其贤(称赞)
辞(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2)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驰(1)愿驰千里足(骑)
(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到)
(4)计将安出(产生)着)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伐无道,诛暴秦(正道,封建
社会认为好 的政治局面)
(4)得道者多助(仁政)
(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告诉)
得(1)既出得其船(寻到,找到)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领会,体 会)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这里是“感 激”的意思)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
(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
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6)二者不能得兼(能够)
(7)余因得遍观群书(得以,能够)
度(1)不教胡马度阴山(度过)
(2)度已失期(揣测,估计)
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正(端头)
(2)不能指其一端(项目)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端
正)
等(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
(2)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
方(1)方七百里(见方)
(2)方以长(长方形)
(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
时候)
发(1)野芳发而幽香(开)
(2)一时齐发(发出)
(3)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
(4)发闾左谪(征发)
(5)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动)
霏(1)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样
子)
奉(1)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
(2)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养)
赋(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文章)
顾(1)顾野有麦场(看)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
访)
(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故(1)公问其故(原因,原故)
(2)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3)故余虽愚(所以)
(4)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5)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样
子)
(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更(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2)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
(3)更上一层楼(再、又)
(4)举杯销愁愁更愁(更加)
固(1)君子固穷(安于)
(2)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4)汝心之固(顽固)
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观赏)
苟(1)苟富贵,毋相忘(如果,假使)
(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
(3)苟无饥渴(或许,表希望)
光(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2)仿佛若有光(光线)
归(1)云归而岩石暝(聚拢)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过(1)过秦汉之故都(经过)
(2)及鲁肃过寻阳(到)
(3)人恒(过犯过失)
(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胜
过),号(1)阴风怒号(呼啸)
(2)号为张楚(定国号)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号令)
(4)故自号曰醉翁也(别号)
和(1)政通人和(和睦,协调)
(2)春和景明(温和,和暖)
患(1)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忧虑)
(2)无冻馁之患(忧患)
(3)为乡人所患(当作祸害、认为……
是祸害)
惠(1)大王加惠(恩惠)
(2)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或(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极(1)南极潇湘(到)
(2)此乐何极(穷尽、尽头)
加(1)而山不加增(更加)
(2)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3)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
间(1)立有间(一会儿)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暗中)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
与)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5)遂与外人间隔从不间断(间隔,隔开,不连接)
见(1)乃入见(拜见)扁鹊见蔡桓公
(2)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通“现”)
(3)见往事也(知道)
借(1)每假借于人(借)
(2)愿借子杀之(依靠)
(3)借第令毋斩(即使)
景(1)春和景明(日光)
(2)四时之景不同(景观,景物)
将(1)出郭相扶将(扶持)
(2)公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在 动词后面,无实义)
(3)上使外将兵(率领,带领)
(4)公将战,曹刿请见(即将)
具(1)未曾识书具(用品)
(2)各具情态(具备)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
(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都)
居(1)面山而居(居住)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在……位置)
(3)居十日(经过,停留)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
举(1)举大计,亦死(发动)
(2)举头望明月(抬头)
(3)百里奚举于市(选择,被任用)
(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
(5)死即举大名耳(传扬)
绝(1)群响毕绝(停,没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
路)
(3)以为妙绝(极)
(4)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5)往来而不绝者(断)
尽(1)林尽水源(尽头)
(2)一食或尽粟一石(完)
(3)利尽南海(全部取得)
(4)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
际(1)横无际涯(边际)
(2)外与于际(接,连接)
就(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2)颓然就醉(接近)
苦(1)何苦而不平(愁)
(2)天下苦秦久矣(对……感到痛
苦)
开(1)连月不开(放晴)
(2)天门中断楚江开(开通,通)
临(1)临溪而渔(来到)
(2)执策而临之(面对)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快要)
名(1)不能名其一处(说出)
(2)名之者谁(命名)
(3)则题名其上(名字)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
强(1)赏赐百千强(有余)
(2)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且(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2)且焉置土石(况且)
(3)存者且偷生(暂且)
去(1)一狼径去(离开)
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
(2)长约八分有奇(多一点)
若(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与
夫连用,作发语词)
(2)曾不若孀妻弱子(比得上)
(3)若为佣耕(你们)
(4)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
(如果)
善(1)岂爱人之善(专长)
(2)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
(3)罗敷善蚕桑(擅长)
少(1)少时(一会儿)
(2)意少舒(稍微)
(3)饮少辄醉(不多)
(4)陈涉少时(年轻)J'
舍(1)屋舍俨然(房屋)
(2)便舍船,从口入(舍弃)
食(1)设酒杀鸡作食(食物)
(2)食不饱,力不足(吃)
(3)食之不以其道(通“饲”,喂养)
虽(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
胜(1)予观夫巴陵胜状(美丽,壮观)
(2)臣不胜受恩感激(经受得住,忍受得住)
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
(2)使于秦(出使)
(3)使子为使(使者)
书(1)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写)
(2)得鱼腹中书(字条)
(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文
件)
(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信)
属(1)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管)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3)属余作文以记之(嘱托)
数(1)又数刀毙之(表多次)
(2)珠可历历数也(计算)
(3)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通(1)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2)政通人和,百废俱新(通达,通顺)
(3)中通外直(贯通)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明
白)
(5)整个(通计一舟)
亡(1)河曲智叟无以应(通“无”)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
亡,死亡)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亡,逃跑)
微(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约)
(3)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
微侧(稍微)
谓(1)谓为信然(说)
(2)谓先主曰(对)
(3)太守谓谁(是)
(4)予谓莲(认为)
(5)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
(6)太守自谓也(命名)
鲜(1)芳草鲜美(鲜艳)
(2)陶后鲜有闻(xiǎn,少)
向(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面向)
信(1)谓为信然(确实)
(2)必以信(信实,对神说实话)
(3)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4)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
张)
修(1)外结好孙权,内修好政理(改
革,治理)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
谢(1)使君谢罗敷(致辞,说话)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告
罪,道歉)
(3)为我谢曰 “明天子在上……”
(致意)
秀(1)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
(2)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行(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走)
(2)行拂乱其所为(做,执行)
(3)皆次当行(行列)
(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
(5)行收兵,比至陈(行军)
寻(1)寻向所志(寻找)
(2)寻病终(不久)
许(1)遂许先帝以以驱驰(答应)
(2)曳屋许许声(拟声词hǔ)
(3)杂然相许(赞同)
(4)高可二黍许(左右)
效(1)恐托付不效(成效)
(2)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
成)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
务)
一(1)而或长烟一空(全、都,一概)
(2)吏呼一何怒(多么)
(3)一时齐发(同一时候)
(4)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一片)
益(1)增益其所不能,(增加)
(2)不治将益深,香远益清(更加)
(3)不治将益深(渐渐)
(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好
处,利益)
遗(2)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留下)
(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ei(给与
的东西)
与(1)呼尔而与之(给,给与)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因(2)余因得遍观群书(于是)
夷(1)船背稍夷(平)
(2)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
(3)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少数民
族)
已(1)骨已尽矣(已经)
(2)死者长已矣(完了、完毕)
(3)且壮士不死即已(算了,罢了)
易(1)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
(2)寒暑易节(交换)
意(1)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态)
(2)宾客意少舒(心情)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打算)
(4)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
有(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或
者)
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
(2)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3)曾贻余核舟一(曾经)
作(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振
作,奋发)
(2)作亭者谁?(制造,建筑)
(3)其中往来种作(耕作,耕种)
(4)一豉作气(振作)
(5)属予作文以记之(写)
指(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
指其一端(手指)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笔
直)
(3)卜者知其指意(用意)
(4)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指
点)志(1)寻向所志(记号)
诸(1)其西南诸峰(许多)
(2)投诸渤海之尾(之于
十、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论语>十则》)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黄生借书说》)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读孟尝君传》)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④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按照”等。
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二、连词
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动词:
译为“认为”。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十一、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
惑)(疑惑)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
击)《狼》
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
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
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
的声音)(2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
记》
2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
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的地方)(同上)
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
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
2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
26、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
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
2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
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
3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
32、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
34、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
35、杂然相许(赞成)(同上)
36、寒暑易节(交换)(同上)
37、虽我之死(即使)(同上)
3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
39、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
40、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
41、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
42、亭亭净植(树立)(同上)
4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4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马)《短
文两篇.三峡》
45、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
46、林寒涧肃(寂静)(同上)
47、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48、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察秋
毫:形容视力好。秋毫:秋天鸟
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49、夏蚊成雷,私拟作群舞空(自己
把它比作)(同上)
50、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愉悦)
58、水尤清洌(清凉)《小潭石记》
59、怡然不动(愣往的样子)(同上)
60、叔尔远逝(忽然)(同上)
61、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同上)
62、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同上)
63、悄怆幽遂(深)(同上)
64、不可久居(停留)(同上)
7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都)《核舟记》
73、其两膝相比者(挨着)(同上)
74、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同
7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
7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道歉)
《唐睢不辱使命》
77、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忙
碌的样子)
7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陈涉世家》
7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80、虽有千里之能(即使)《马说》
8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驱策,用马鞭子打)
82、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始
得西山宴游记》
84、游于是乎始(从此)(同上)
8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醉
翁亭记》
86、云归而岩穴暝(昏暗)(同上)
87、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
88、杂然而前陈者(摆列)
89、若脱笼之鹄(天鹅)《满井游记》
91、委而去之(放弃)(离开)《孟子
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2、域民不民封疆之界(界限,这里
意思是限制)(同上)
9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之间。(被起用)(被举用)
9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验)
(了解)
9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
(规模)《岳阳楼记》
9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同
97、是进亦忧,退亦忧(在朝廷上做
官)(不在朝廷上做官)
十二、初中新课标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1、项为之强 “强”(jiāng)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 “说”(yuè)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同“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 “裁”(cái)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
9、对镜帖花环 “帖”(tiē)通“贴” 《木兰诗》
10、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通“智” 《两小儿辩日》
11、满坐寂然 “坐”(zuò)通“座” 《口技》
12、止有剩骨 “止”(zhǐ)通“只” 《狼》
13、便要还家 “要”(yāo)通“邀” 《桃花源记》
14、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同“又” 《核舟记》
15、诎右臂支船 “诎”(qū)通“屈” 《核舟记》
16、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甫”(fǔ)通“父” 《核舟记》
17、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同“横” 《核舟记》
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jiǎn)通“拣” 《核舟记》
19、荡胸生曾云 “曾”(céng)通“层” 《望岳》
20、略无阙处 “阙”(quē)通“缺” 《三峡》
21、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通“啭” 《与朱元思书》
22、窥谷忘反 “反”(fǎn)通“返” 《与朱元思书》
2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通“饲” 《马说》
24、才美不外见 “见”(xiàn)通“现” 《马说》
25、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通“才” 《马说》
26、其真无马邪 “邪”(yé)通“耶” 《马说》
27、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28、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pī)通“披” 《送东阳马生序》
29、百废具兴 “具”(jù)通“俱” 《岳阳楼记》
30、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通“嘱” 《岳阳楼记》
31、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xiū)同“馐” 《行路难》
32、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zhí)同“值” 《行路难》
33、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適”(zhé)通“谪” 《陈涉世家》
34、为天下唱 “唱”(chàng)通“倡” 《陈涉世家》
35、固以怪之矣 “以”(yǐ)通“已” 《陈涉世家》
36、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pī)通“披” 《陈涉世家》
37、故不错意也 “错”(cuò)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38、仓鹰击于地上 “仓”(chāng)通“苍” 《唐睢不辱使命》
39、是以先帝简拔以 “简”(jiǎn)通“拣” 《出师表》
40、必能裨补阙漏 “阙”(qūe)通“缺” 《出师表》
41、亲戚畔之 “畔”(pàn)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42、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3、困于心,衡于虑 “衡”(héng)通“横”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通“弼”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5、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通“避” 《鱼我所欲也》
4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通“辨” 《鱼我所欲也》
4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dé)通“德” 《鱼我所欲也》
48、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通“向” 《鱼我所欲也》
49、小惠未徧 “徧”(biàn)通“遍” 《曹刿论战》
50、始一反焉 “反”(fǎn)通“返” 《愚公移山》
51、汝之不惠 “惠”(huì)通“慧” 《愚公移山》
5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wǘ)
通“无” 《愚公移山》
53、一厝朔东 “厝”(cuò)通“措” 《愚公移山》
十三、古今异义
鄙: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身份低微,;今义,道德品质十 分恶劣。但: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耳:不习渡水故耳。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方:方七百里。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向或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发:发于声。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故:故使人问之。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
股: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篝火:夜篝火。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感激:由是感激。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
河:山河表里潼关路。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义,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
何苦: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居:①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
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
交通: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开张: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
可以: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虽: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所以: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所以:古义,用来……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
涕:临表涕零。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出师表》
汤:①及其日中如探汤。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②滕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无论:无论魏晋。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牺牲:牺牲玉帛。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
再:一鼓作气,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曹刿论战》
识:默而识之。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论语》十则
走: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木兰诗》
坐:何坐。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坐下”。
晏子故事两篇》
《
第四篇:文言文常用词语整理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高考文言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1.诣:到,去;拜见、进见上级或长辈。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风教,风气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13.折:指斥,责备;佩服,折服;抵销,对换(折过)。
折节:降低身份屈己下人或强自克制。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③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24、干:求,求取。干谒(为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干没:侵吞公私财产
25、移檄: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也指发布文告晓示。
26、抗直:直言抗争。“会真卿以抗直失旨”(《旧唐书·穆宁传》)也指刚直不阿。
27、规:谋求,谋划。“楚之规欲报复”(《旧唐书·穆宁传》)劝勉,如规过劝善。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等。
地方文职:太守、牧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陟使、知州、知府、县令等。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掾: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如:为沛主吏掾(《汉书·萧何传》,注:“正曰掾,副曰属)。”
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等。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除:任命,授职。
授:授给官职。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仕宦:做官,任官职。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
绌、黜:废掉官职。免:罢免。如:免官削爵。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蠲(juan):除去,免除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擢:在原官上提拔。
第1页/(共4页)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迁:一般指提升。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贬:①降职。②降职并外放。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裴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改:改任官职。徙:一般的调动官职。调:变换官职。转:调动官职。
补:补充空缺官职。出:京官外调。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 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请告:请求休假或退休“请告几十旬者数矣”(《旧唐书·穆宁传》)
三、表其他诸方面的
1.表人物个性的:耿(光明)、(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梗(正直)、鲠(直爽,正直)、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诈、阿谀、谄谗、谲(欺诈,玩弄手段)
2.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3.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4.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5.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6.表赞扬的:多(称赞)、嘉(赞美)、称、誉、与(赞许)、许、叹
7.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8.表少数民族的:(南)蛮、(东)夷、(西)戎、)(北)狄
第2页/(共4页)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9.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0.表主管的:知、典、主
11.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2.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庄稼成熟)、熟、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籴、粜、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禀(给予谷物)、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荒、欠收
13.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富足,充足;供给)、足、给(足,丰足)、佚 14.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5.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16.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7.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缯、蚕、桑
18.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19.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屋檐。
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20.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1.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忤:违反,抵触。
牾:逆。
构逆:犯上作乱 22.表揭发的:劾、讦、揭
劾:揭发罪状。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23.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4.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怨、患、疾、恨、怒、诅(诅咒)25.表暗中的:阴、间、密
26.表诬陷的:中:中伤、诬蔑别人 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区分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7.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28.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29.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禁
祚:福;帝王。
践祚:即位。
车驾;帝王乘坐的车,代指帝王。
30.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31.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2.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让:责备,责怪
尤:罪过,过错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33.表宽容的:容、贷(严惩不贷)、恕、宽
34.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5.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36.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案、狱具(罪案已定;刑具)、系狱(囚禁于牢禁)、收、牵累(涉案连累;牵挂拖累)、录(逮捕)、执(拘捕,捉拿)、大辟(死刑)、坐、诛、族灭、贷
第3页/(共4页)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7.表监狱的:囹圄、狱(也可指案件)
38.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9.表告别的:辞、别、谢(另有推辞、道歉之意)
40.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1.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2.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3.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4.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四、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6、忝:愧对,愧为 “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新唐书苏瑰传》)
7、戢:收敛 “削其护卫,王稍戢”(《明史 崔恭传》)
8、款:诚心,恳切。款附,诚心归附。“诱化酋渠,多来款附”(《周书杨摽传》
五、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服除:守丧期满。
哀毁:居丧时因悲哀过度而损害健康 3.用事:掌权,主管;起兵,使用武力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处理政事;听命行事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11.作色:脸上变色,指神情变严肃或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13、涌贵:物价猛涨
14、委曲:事情的经过,底细。“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清史稿循吏二》)也可指屈身折节,如委曲求全。
15、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等方面的问题。“召对中左门”(《明史·尤世威传》)
六、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
2.详、阳,通“佯”
3.蚤,通“早”
4.倍,通“背” 5.禽,通“擒”
6.畔,通“叛”
7.趣,①通“趋”②通“促”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10.责,通“债”
七、表示时间的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不久)、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先前)、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等到)、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或“在„„期间”,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第4页/(共4页)
第五篇:八年级课内文言文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的陶渊明,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2、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文学家,诗人,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为靖节先生,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著有《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五柳先生传》等。
二、重点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顺着)
2、渔人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3、欲穷其林(尽)
4、初极狭,才通人(只,仅仅)
5、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
6、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8、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全,都)
10、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并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11、见渔人,乃大惊(竟)
12、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全,都)
14、问今是何世,乃(竟)不知有汉,无论(更不必说)魏晋
15、此人一一为(给)具(同“俱”,详细地)言所闻
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17、此中人语云:“不足(值得)为(对,向)外人道也。”
18、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沿着)向(原来的)路,处处志(做标记)之
19、及(到了)郡下,诣(晋谒,拜见)太守
20、寻向所志(标志),遂(竟,终于)迷
21、闻之,欣然(高兴的样子)规(打算)往,未果,寻(不久)病终
22、后遂无问津(探访,访求;津,渡口)者
三、通假字
1、具答之(同“俱”,详细地),2、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四、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古义:指色彩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五、重点句子
1、渔人甚异之。渔人对眼前的美丽景色感到很惊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齐整,有肥沃的田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竹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狗的叫声人们彼此都能听到。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向他打听消息。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和外面的人隔离开了。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人(指渔人)一件件地给他们详细地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大家都感叹不已。
9、渔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村里其他人各自再请渔人到他们家去,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对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
1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听说这件事,高兴地打算前往。
12、后遂无问津者。
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六、问题探究
1、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不愿外界干扰破坏桃花源宁静和谐的生活。
2、《桃花源记》中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3、南阳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它的作用是在说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4、文中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和平,人们生活自由快乐。
5、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①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6、文章表达了作者所要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世界?
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
7、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的主旨是什么? 寄托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反映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桃花源记》检测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陋室铭》复习要点
【原文】 《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一、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
1、有仙则名(动词,出名)
2、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3、苔痕上阶绿(长上)
4、无丝竹之乱耳(指奏乐的声音)
5、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
6、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7、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弹奏)
9、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此,这)(品德高尚)
二、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4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仙”和“龙”其实都是暗喻什么人?全文紧扣那一句话来写?(“仙”“龙”都是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全文紧扣“惟吾德馨”这一句话来 写。)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4作者身居陋室,为什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你觉得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情趣?
(①作者身居陋室,但是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也就不感到它简陋了。作者并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陋室不陋。这样的陋室就如“诸葛庐”“子云亭”一样,所以作者最后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②作者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雅生活情趣。)
5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目的)?
(作者用古代名人的屋子与自己的陋室作类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高尚志趣,从而强调陋室不陋。)
6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突出陋室不陋,表开头的“惟吾德馨”相呼应,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
《陋室铭》检测题
默写《陋室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文作者是我国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2.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无丝竹之乱耳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B.①斯是陋室 ②何陋之有 ..C.①可以调素琴 ②素湍绿潭 ..D.①草色入帘青 ②色愈恭,礼愈至 ..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①苔痕上阶绿 ②惟长堤一痕 ..C.①无案牍之劳形 ②罔不因势象形 ..D.①阅金经 ②苏、黄共阅一手卷 ..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___________ 灵:___________ ..②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_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_______________ 白丁:_______________ ....④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爱莲说》复习要点
【全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文学常识】
1、(1),说:古代一种文体,用来阐明道理或主张,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抒发感情。
(2),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2,背诵课文,默写生字
蕃 淤 染 濯 涟 蔓 亵玩 噫 【重点注释】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7、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文: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常考点】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答: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
答: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作者要赞颂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答:写菊和牡丹的目的是衬托莲的高贵品质,写菊是正面衬托,写牡丹是反面衬托。
《爱莲说》检测题
默写《爱莲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我国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蕃()染()濯(蔓()枝()亭亭(亵()宜()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妖())植()
(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四、作者认为莲代表君子,写出下列句子的象征意义
1出淤泥而不染象征:
2“濯清涟而不妖”象征: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
4“香远益清”象征:
五、阅读理解
1、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不同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了他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