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解词总结

时间:2019-05-13 02:1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内文言文解词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内文言文解词总结》。

第一篇:课内文言文解词总结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

《桃花源记》

一、通假字 便要还家 .

二、一词多义

1、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2、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

三、虚词总结

乃:

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

四、重点解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咸来问讯

...

4、并怡然自乐

5、便扶向路

6、诣太守

7、后遂无问津者

......

8、遂迷

9、欣然规往

1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五、古今异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无论魏晋 ......

3、不足为外人道也

4、芳草鲜美 ....

5、仿佛若有光

6、阡陌交通 ....

《爱莲说》《陋室铭》

一、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

5、不蔓不枝

6、香远益清 ....

二、重点解词

1、斯是陋室

2、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

4、无案牍之劳形 ......

5、出淤泥而不染

6、濯清涟而不妖

7、亭亭净植

8、亵玩 .......

9、宜乎众矣

10、陶后鲜有闻 ..

《三峡》

一、通假字

略无阙处

二、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

..

三、一词多义

1、绝:沿溯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

2、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

3、属: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神情与苏黄不属 ...

四、重点解词

1、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

3、或王命急宣

4、沿溯阻绝

.....

5、不以疾也

6、属引凄异

引:

属引: ...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重点解词

1、晓雾将歇

2、夕日欲颓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4、念无与为乐者

5、相与步于中庭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解词

《与朱元思书》

一、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2、窥谷忘反 ..

二、词类活用

1、任意东西

2、猛浪若奔

3、互相轩邈

.....

三、一词多义

2、上:横柯上蔽

负势竞上

3、绝: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4、许:杂然相许

四、重点解词

1、从.流飘荡

《送东阳马生序》

一、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二、词类活用

1、手.自笔.录三、一词多义

1、至:礼愈至.

至.舍

四、虚词总结

以:无从致书以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中有足乐者

以衾拥覆

五、重点解词

1、无从致.书以观

4、或遇其叱咄..

7、缊袍敝.衣

六、古今异义

1、走.送之

3、媵人持汤.沃灌

5、主人日再.食 莫之许

一百许里

先生不知何许人

安陵君其许寡人

2、鸢飞戾.天者

3、经纶..世务者

2、同舍生皆被.锦绣

2、腰.白玉之环

2、若:烨然若.

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之:弗之怠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当余之从师也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援.疑质.

5、俟.其欣悦

6、烨然..若神人

8、媵人持汤沃灌..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4、右备容臭.

《小石潭记》

一、重点字词:

1.水尤清冽: 尤: 冽:

2.可百许头: 可: 许: 3.怡然: 4.俶尔远逝:

5.翕忽: 6.悄怆: 7.隶而从: 8.小生: 二、一词多义: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有()明灭可见()清 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三、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 2.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3.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4.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5.心乐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6.凄神寒骨 形容词使动用法,..

四、古今异义:下列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的是()A.持汤沃灌 B.崔氏二小生 C.主人日再食 D.蒙络摇缀 .....

五、虚词: 以其境过清().

六、文言句式之特殊句式:

1.坐潭上。句,介词。2.斗折蛇行。句,主语。3.全石以为底。句,即。《岳阳楼记》

一、重点解词

1、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 .

5、前人之述备矣 .

3、横无际涯:横 际涯

4、朝晖夕阴 .

6、连月不开

7、浊浪排空

8、薄暮冥冥 ....

12、把酒临风

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微斯人,吾谁与归 .....

二、通假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百废具兴 具 ..

三、一词多义(实词)

1、极: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感极而悲者矣 ...

5、一:一碧万顷 而或长烟一空 ..

四、词类活用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名词作动词 .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方位名词作状语 ..

五、虚词

1、以: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 ..

2、古仁人之心 居庙堂之高 ..

六、特殊句式

1、属予作文以记之 句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句式

9、波澜不惊

10、春和景明

11、翔集 ...《醉翁亭记》 一、一词多义 归:云归而岩穴暝

吾谁与归 ..谓: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 ..秀:佳木秀 蔚然而深秀者 ..乐:心乐之 不知太守乐其乐 ..

二、词类活用:

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之者谁 而不知太守知乐其乐也 ...

三、重点解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7、杂然而前陈.者 810、野芳发..而幽香

《陈涉世家》

一、通假字

1、发闾左谪.戍渔阳

3、固以.怪之矣

二、虚词总结

1、之:辍耕之.垄上

2、为: 士卒多为.用者

3、以:扶苏以.数谏故三、一词多义

1、书:乃丹书帛曰

2、数:扶苏以数谏故

3、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4、将:上使外将兵

5、故:广故数言欲亡

四、词类活用

1、乃丹.书帛曰

4、忿恚..尉

7、法.皆斩

六、重点语句

1、会.天大雨

4、怅.恨久之

7、素.爱人

10、陈胜王.

13、天下苦.秦久矣

16、辍.耕之垄上

19、比.至陈

特殊句式:

1、祭以尉首

2、翼然临.于泉上者

3、饮少辄.

醉、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伛偻.. 提携..、颓然..乎其间

9、树林阴翳.

11、苍颜..

白发

2、为天下唱.

4、将军身披.

坚执锐 怅恨久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为.坛而盟

项燕为.楚将

得鱼腹中书

卒数万人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项燕为楚将

扶苏以数谏故

2、狐.鸣呼曰

3、置人所罾.鱼腹中

5、固以怪.之矣

6、将军身披坚.执锐.

8、死.

国可乎

2、度.已失期

3、念.鬼

5、宜.多应者

6、并.杀两尉

8、徇.蕲以东

9、皆刑.其长吏

1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

12、等.死

14、若.为佣耕

15、苟.富贵

17、宁.有种乎

18、为坛而盟.

20、楚人怜.

2、上使外将兵

3、陈胜者,阳城人也。

五、古今异义

1、今亡亦死

2、又间令吴广

3、比至陈 ...

4、卒中往往语

5、而戍死者十六七

6、楚人怜之 .....《唐雎不辱使命》

第二篇:课内文言文

八、初中文言文活用词语如摘录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

2、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名词作动词,抽打)《闲情记趣》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骑:动词作名词,指骑马的人。这里指骑马的侦察兵)《使至塞上》

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作动词,指尽兴)《五柳先生传》

6、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意为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公输》

7、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矣。(怪:形容词作动词,意为以……为怪)《陈涉世家》

8、将军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功:名词作动词,意为论功劳)《陈涉世家》

9、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鞭打)《马说》

10、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动用,渗湿或沾湿。)《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

11、望西山,始指异之(异:形容词动用,认为……奇异)《始得西山宴游记》

1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始得西山宴游记》

13、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青:形容词作名词,青山)《始得西山宴游记》

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醉翁亭记》

1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动用,命名,给……取名)《醉翁亭记》

16、饮少辄醉……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动用,取别号)《醉翁亭记》

17、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酿:名词动用,用酿泉水)《醉翁亭记》

18、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名词动用,宴请宾客)《醉翁亭记》

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动用,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苦、劳、饿、空乏、拂乱:使动用法,使……苦、劳、饿、空乏、拂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名词动用,送食物)《观刈麦》

22、宜枉驾顾之(驾:动词作名词,指车、马)《隆中对》

2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

2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词作动词,击鼓)《曹刿论战》

25、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冠:名词作动词,为第一)《上枢密韩太尉书》

26、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辱:意动用法,“以……为辱)《上枢密韩太尉书》

27、且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何为?(志:名词作动词,立志)《上枢密韩太尉书》

九、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2)衣食所安(养)

卑(1)非天质之卑(低下)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备(1)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比(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

(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等到)

鄙(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

(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

(2)上使外将兵(军队)

薄(1)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2)薄暮冥冥(迫近)

策(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

(3)策勋十二传(记录)

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

(2)帝感其诚(诚心)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称,适合)

(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3)流辈皆称其贤(称赞)

辞(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2)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驰(1)愿驰千里足(骑)

(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到)

(4)计将安出(产生)着)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伐无道,诛暴秦(正道,封建

社会认为好 的政治局面)

(4)得道者多助(仁政)

(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告诉)

得(1)既出得其船(寻到,找到)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领会,体 会)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这里是“感 激”的意思)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

(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

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6)二者不能得兼(能够)

(7)余因得遍观群书(得以,能够)

度(1)不教胡马度阴山(度过)

(2)度已失期(揣测,估计)

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正(端头)

(2)不能指其一端(项目)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端

正)

等(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

(2)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

方(1)方七百里(见方)

(2)方以长(长方形)

(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

时候)

发(1)野芳发而幽香(开)

(2)一时齐发(发出)

(3)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

(4)发闾左谪(征发)

(5)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动)

霏(1)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样

子)

奉(1)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

(2)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养)

赋(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文章)

顾(1)顾野有麦场(看)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

访)

(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故(1)公问其故(原因,原故)

(2)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3)故余虽愚(所以)

(4)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5)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样

子)

(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更(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2)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

(3)更上一层楼(再、又)

(4)举杯销愁愁更愁(更加)

固(1)君子固穷(安于)

(2)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4)汝心之固(顽固)

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观赏)

苟(1)苟富贵,毋相忘(如果,假使)

(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

(3)苟无饥渴(或许,表希望)

光(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2)仿佛若有光(光线)

归(1)云归而岩石暝(聚拢)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过(1)过秦汉之故都(经过)

(2)及鲁肃过寻阳(到)

(3)人恒(过犯过失)

(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胜

过),号(1)阴风怒号(呼啸)

(2)号为张楚(定国号)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号令)

(4)故自号曰醉翁也(别号)

和(1)政通人和(和睦,协调)

(2)春和景明(温和,和暖)

患(1)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忧虑)

(2)无冻馁之患(忧患)

(3)为乡人所患(当作祸害、认为……

是祸害)

惠(1)大王加惠(恩惠)

(2)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或(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极(1)南极潇湘(到)

(2)此乐何极(穷尽、尽头)

加(1)而山不加增(更加)

(2)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3)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

间(1)立有间(一会儿)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暗中)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

与)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5)遂与外人间隔从不间断(间隔,隔开,不连接)

见(1)乃入见(拜见)扁鹊见蔡桓公

(2)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通“现”)

(3)见往事也(知道)

借(1)每假借于人(借)

(2)愿借子杀之(依靠)

(3)借第令毋斩(即使)

景(1)春和景明(日光)

(2)四时之景不同(景观,景物)

将(1)出郭相扶将(扶持)

(2)公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在 动词后面,无实义)

(3)上使外将兵(率领,带领)

(4)公将战,曹刿请见(即将)

具(1)未曾识书具(用品)

(2)各具情态(具备)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

(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都)

居(1)面山而居(居住)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在……位置)

(3)居十日(经过,停留)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

举(1)举大计,亦死(发动)

(2)举头望明月(抬头)

(3)百里奚举于市(选择,被任用)

(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

(5)死即举大名耳(传扬)

绝(1)群响毕绝(停,没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

路)

(3)以为妙绝(极)

(4)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5)往来而不绝者(断)

尽(1)林尽水源(尽头)

(2)一食或尽粟一石(完)

(3)利尽南海(全部取得)

(4)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

际(1)横无际涯(边际)

(2)外与于际(接,连接)

就(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2)颓然就醉(接近)

苦(1)何苦而不平(愁)

(2)天下苦秦久矣(对……感到痛

苦)

开(1)连月不开(放晴)

(2)天门中断楚江开(开通,通)

临(1)临溪而渔(来到)

(2)执策而临之(面对)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快要)

名(1)不能名其一处(说出)

(2)名之者谁(命名)

(3)则题名其上(名字)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

强(1)赏赐百千强(有余)

(2)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且(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2)且焉置土石(况且)

(3)存者且偷生(暂且)

去(1)一狼径去(离开)

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

(2)长约八分有奇(多一点)

若(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与

夫连用,作发语词)

(2)曾不若孀妻弱子(比得上)

(3)若为佣耕(你们)

(4)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

(如果)

善(1)岂爱人之善(专长)

(2)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

(3)罗敷善蚕桑(擅长)

少(1)少时(一会儿)

(2)意少舒(稍微)

(3)饮少辄醉(不多)

(4)陈涉少时(年轻)J'

舍(1)屋舍俨然(房屋)

(2)便舍船,从口入(舍弃)

食(1)设酒杀鸡作食(食物)

(2)食不饱,力不足(吃)

(3)食之不以其道(通“饲”,喂养)

虽(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

胜(1)予观夫巴陵胜状(美丽,壮观)

(2)臣不胜受恩感激(经受得住,忍受得住)

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

(2)使于秦(出使)

(3)使子为使(使者)

书(1)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写)

(2)得鱼腹中书(字条)

(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文

件)

(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信)

属(1)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管)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3)属余作文以记之(嘱托)

数(1)又数刀毙之(表多次)

(2)珠可历历数也(计算)

(3)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通(1)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2)政通人和,百废俱新(通达,通顺)

(3)中通外直(贯通)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明

白)

(5)整个(通计一舟)

亡(1)河曲智叟无以应(通“无”)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

亡,死亡)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亡,逃跑)

微(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约)

(3)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

微侧(稍微)

谓(1)谓为信然(说)

(2)谓先主曰(对)

(3)太守谓谁(是)

(4)予谓莲(认为)

(5)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

(6)太守自谓也(命名)

鲜(1)芳草鲜美(鲜艳)

(2)陶后鲜有闻(xiǎn,少)

向(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面向)

信(1)谓为信然(确实)

(2)必以信(信实,对神说实话)

(3)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4)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

张)

修(1)外结好孙权,内修好政理(改

革,治理)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

谢(1)使君谢罗敷(致辞,说话)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告

罪,道歉)

(3)为我谢曰 “明天子在上……”

(致意)

秀(1)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

(2)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行(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走)

(2)行拂乱其所为(做,执行)

(3)皆次当行(行列)

(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

(5)行收兵,比至陈(行军)

寻(1)寻向所志(寻找)

(2)寻病终(不久)

许(1)遂许先帝以以驱驰(答应)

(2)曳屋许许声(拟声词hǔ)

(3)杂然相许(赞同)

(4)高可二黍许(左右)

效(1)恐托付不效(成效)

(2)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

成)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

务)

一(1)而或长烟一空(全、都,一概)

(2)吏呼一何怒(多么)

(3)一时齐发(同一时候)

(4)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一片)

益(1)增益其所不能,(增加)

(2)不治将益深,香远益清(更加)

(3)不治将益深(渐渐)

(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好

处,利益)

遗(2)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留下)

(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ei(给与

的东西)

与(1)呼尔而与之(给,给与)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因(2)余因得遍观群书(于是)

夷(1)船背稍夷(平)

(2)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

(3)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少数民

族)

已(1)骨已尽矣(已经)

(2)死者长已矣(完了、完毕)

(3)且壮士不死即已(算了,罢了)

易(1)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

(2)寒暑易节(交换)

意(1)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态)

(2)宾客意少舒(心情)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打算)

(4)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

有(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或

者)

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

(2)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3)曾贻余核舟一(曾经)

作(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振

作,奋发)

(2)作亭者谁?(制造,建筑)

(3)其中往来种作(耕作,耕种)

(4)一豉作气(振作)

(5)属予作文以记之(写)

指(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

指其一端(手指)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笔

直)

(3)卜者知其指意(用意)

(4)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指

点)志(1)寻向所志(记号)

诸(1)其西南诸峰(许多)

(2)投诸渤海之尾(之于

十、文言文虚词用法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论语>十则》)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黄生借书说》)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读孟尝君传》)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④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按照”等。

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二、连词

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动词:

译为“认为”。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十一、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

惑)(疑惑)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

击)《狼》

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

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

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

的声音)(2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

记》

2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

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的地方)(同上)

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

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

2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

26、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

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

2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

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

3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

32、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

34、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

35、杂然相许(赞成)(同上)

36、寒暑易节(交换)(同上)

37、虽我之死(即使)(同上)

3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

39、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

40、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

41、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

42、亭亭净植(树立)(同上)

4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4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马)《短

文两篇.三峡》

45、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

46、林寒涧肃(寂静)(同上)

47、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48、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察秋

毫:形容视力好。秋毫:秋天鸟

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49、夏蚊成雷,私拟作群舞空(自己

把它比作)(同上)

50、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愉悦)

58、水尤清洌(清凉)《小潭石记》

59、怡然不动(愣往的样子)(同上)

60、叔尔远逝(忽然)(同上)

61、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同上)

62、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同上)

63、悄怆幽遂(深)(同上)

64、不可久居(停留)(同上)

7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都)《核舟记》

73、其两膝相比者(挨着)(同上)

74、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同

7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

7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道歉)

《唐睢不辱使命》

77、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忙

碌的样子)

7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陈涉世家》

7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80、虽有千里之能(即使)《马说》

8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驱策,用马鞭子打)

82、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始

得西山宴游记》

84、游于是乎始(从此)(同上)

8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醉

翁亭记》

86、云归而岩穴暝(昏暗)(同上)

87、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

88、杂然而前陈者(摆列)

89、若脱笼之鹄(天鹅)《满井游记》

91、委而去之(放弃)(离开)《孟子

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2、域民不民封疆之界(界限,这里

意思是限制)(同上)

9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之间。(被起用)(被举用)

9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验)

(了解)

9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

(规模)《岳阳楼记》

9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同

97、是进亦忧,退亦忧(在朝廷上做

官)(不在朝廷上做官)

十二、初中新课标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1、项为之强 “强”(jiāng)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 “说”(yuè)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同“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 “裁”(cái)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

9、对镜帖花环 “帖”(tiē)通“贴” 《木兰诗》

10、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通“智” 《两小儿辩日》

11、满坐寂然 “坐”(zuò)通“座” 《口技》

12、止有剩骨 “止”(zhǐ)通“只” 《狼》

13、便要还家 “要”(yāo)通“邀” 《桃花源记》

14、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同“又” 《核舟记》

15、诎右臂支船 “诎”(qū)通“屈” 《核舟记》

16、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甫”(fǔ)通“父” 《核舟记》

17、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同“横” 《核舟记》

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jiǎn)通“拣” 《核舟记》

19、荡胸生曾云 “曾”(céng)通“层” 《望岳》

20、略无阙处 “阙”(quē)通“缺” 《三峡》

21、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通“啭” 《与朱元思书》

22、窥谷忘反 “反”(fǎn)通“返” 《与朱元思书》

2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通“饲” 《马说》

24、才美不外见 “见”(xiàn)通“现” 《马说》

25、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通“才” 《马说》

26、其真无马邪 “邪”(yé)通“耶” 《马说》

27、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28、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pī)通“披” 《送东阳马生序》

29、百废具兴 “具”(jù)通“俱” 《岳阳楼记》

30、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通“嘱” 《岳阳楼记》

31、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xiū)同“馐” 《行路难》

32、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zhí)同“值” 《行路难》

33、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適”(zhé)通“谪” 《陈涉世家》

34、为天下唱 “唱”(chàng)通“倡” 《陈涉世家》

35、固以怪之矣 “以”(yǐ)通“已” 《陈涉世家》

36、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pī)通“披” 《陈涉世家》

37、故不错意也 “错”(cuò)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38、仓鹰击于地上 “仓”(chāng)通“苍” 《唐睢不辱使命》

39、是以先帝简拔以 “简”(jiǎn)通“拣” 《出师表》

40、必能裨补阙漏 “阙”(qūe)通“缺” 《出师表》

41、亲戚畔之 “畔”(pàn)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42、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3、困于心,衡于虑 “衡”(héng)通“横”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通“弼”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5、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通“避” 《鱼我所欲也》

4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通“辨” 《鱼我所欲也》

4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dé)通“德” 《鱼我所欲也》

48、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通“向” 《鱼我所欲也》

49、小惠未徧 “徧”(biàn)通“遍” 《曹刿论战》

50、始一反焉 “反”(fǎn)通“返” 《愚公移山》

51、汝之不惠 “惠”(huì)通“慧” 《愚公移山》

5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wǘ)

通“无” 《愚公移山》

53、一厝朔东 “厝”(cuò)通“措” 《愚公移山》

十三、古今异义

鄙: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身份低微,;今义,道德品质十 分恶劣。但: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耳:不习渡水故耳。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方:方七百里。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向或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发:发于声。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故:故使人问之。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

股: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篝火:夜篝火。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感激:由是感激。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

河:山河表里潼关路。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义,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

何苦: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居:①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

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

交通: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开张: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

可以: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虽: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所以: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所以:古义,用来……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

涕:临表涕零。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出师表》

汤:①及其日中如探汤。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②滕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无论:无论魏晋。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牺牲:牺牲玉帛。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

再:一鼓作气,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曹刿论战》

识:默而识之。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论语》十则

走: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木兰诗》

坐:何坐。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坐下”。

晏子故事两篇》

第三篇:初中必背文言文解词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8.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②惩罚 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②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③ 将要。(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⑤ 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⑥抵挡。(“锐不可当”)

19.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③ 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②敌人(盖以诱敌《狼》)23.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②慰问(人皆吊之)24.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恶:①怎么(恶能无纪)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②总共(凡三往)

29.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分:fēn 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② 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④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否:①同“不”没有(尊君在否)②恶、坏(陟罚臧否)33.夫:①那(予观夫巴陵胜状)②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③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④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①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②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拂①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② 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③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福:①赐福、保佑(神弗福也)②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富:①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②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更: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②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③互相(更相庆)④再、又(更上一层楼)⑤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39.苟:①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②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③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固:①本来(固众人《伤仲永》)②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③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④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⑤

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故:①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②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③原因,缘故(公问其故)④所以,因此(故余虽愚)42.顾:①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②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③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观:①看(予观夫巴陵胜状)②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44.冠:①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②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光:①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②光线(仿佛若有光)46.归:①、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47.过:①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②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③犯过失(人恒过)④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好:①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②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③ 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号:háo ①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②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③ 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④ 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50.还:①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② xuá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51.患:①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②忧患(无冻馁之患)③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52.惠:①恩惠(大王加惠)②同“慧”,聪明(汝之不惠)53.或:①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② 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③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54.极:①尽头、穷尽(此乐何极)②尽、到(南极潇湘)③ 穷尽,动词(尝极东方)④非常、最(初极狭)55.寂:①平静(视端容寂)②寂静(寂寥无人)

56.加:①更加(而山不加增)②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③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57.间:①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②一会儿(立有间)③ 参与(又何间焉)④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⑤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⑥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⑦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⑧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58.见:①同“现”(路转溪头忽见)②引见(胡不见我于王)③ 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④ 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⑤ 知道(见往事耳)⑥ 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59.将:①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②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③将要(公将战)④搀扶(出郭相扶将)⑤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60.角:①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②吹号角(且角且走)61.借:①借(每假借于人)②依*(愿借子杀之)③即使(借第令毋斩)

62.尽:①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② 全部取得(利尽南海)③ 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63.就:①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②完成,达到 ③即使

64.居:①过了(居十日)②停留(不可久居)

65.举:①传扬(死即举大名耳)②发动(举大计亦死)③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④参加(董生举进士)⑤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66.具:①同“俱”,全、都(具答之)②具有(各具情态)67.决:①判断(孔子不能决也)②分别(意难决舍)③断然(故决然舍去)

68.绝:①隔绝 ②极点(以为妙绝《口技》)③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④极高的,陡峭的。

69.开:①散开(日出而林霏开)②放晴(连月不开)③打开(旁开小窗)

70.可:①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71.苦:①苦于(苦秦久矣)②使……苦(苦其心志)③愁(何苦而不平)

72.乐:①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②使……快乐(钟鼓乐之)③乐趣(而不知人之乐)④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73.类:①类似(绝类弥勒)②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74.利:①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②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③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④物资(利尽南海)75.隶:①属于(世隶耕)②跟着(隶而从者)76.良:①真,实在(良多趣味)②善良(此皆良实)

77.临:①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②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③*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④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78.鳞:①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②鱼(呷浪之鳞)

79.令:①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② 让,使。(忿恚尉,令辱之)③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80.妙:①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②奇妙(以为妙绝)

81.名:①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② 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③ 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82.谋:①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②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83.奇:qí ①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②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③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84.骑:①jì,骑兵(骑千余)②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5.前:①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②上前(狼不敢前《狼》)86.强:①强悍(凶强侠气)②有余(赏赐百千强)③勉强(不可强以仕④)力行(慕义强仁)⑤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⑥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7.且:①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清:①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②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9.情:①实情(必以情)②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90.请:①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② 请求(曹刿请见)③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1.穷:①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② 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③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④ 深(穷冬烈风)⑤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2.屈:①委屈(猥自枉屈)②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93.去:①走开,离去(一狼径去)② 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阙:①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②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95.容:①许、让(虽席地不容闲)②神色(视端容寂)③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96.乳:①喂奶(妇抚儿乳《口技》)②奶头(儿含乳啼《口技》)97.善:①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② 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③ 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98.尚:①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②还(而君前途尚可)③尚且

99.少:shǎo ①一会儿(少时)②稍微(意少舒 ③不多(饮少辄醉)④ shào,年轻(陈涉少时)

100.舍:①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②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③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④shě,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101.射:①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②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102.甚:①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②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103.胜:①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② 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③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④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104.施:①shī,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②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105.食:①shí,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②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

106.使:①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②出使(使于秦)③使者(使子为使)107.始:①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②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108.市:①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②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109.恃:①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 ②子何恃而往《为学》)

110.是:①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②代词 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11.适:①往(抱而适市)② 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③舒适(其体不适)

112.书:①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②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③ 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④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113.数:①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② 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③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114.遂:①完成(已遂述数行)②就、于是(遂逐其师)③因而(恐遂汩没)

115.所:①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②“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116.所以:①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② 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③……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17.通:①通过(初极狭,才通人)②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③顺利、顺畅(政通人和)④整个(通计一舟)⑤ 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⑥贯通(中通外直)

118.图:①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②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③ 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119.徒:①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②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120.推:①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②推广(其亦欲推其事)121.屯:①堆积(大雪屯门)②停驻(屯大泽乡)

122.望:①声望(先达德隆望尊)②看见(望桓侯而还走)123.为:①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② 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③ 是(此不为远者小)④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⑤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⑥ 刻有(为人五)⑦ 为了(故不为苟得也)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124.谓:①说(谓为信然)② 对(谓先主曰)③ 是(太守谓谁)④ 认为(予谓莲)

⑤商量(舍人相谓曰)⑥ 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⑦命名(太守自谓也)

125.文:①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②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③彩饰(舍其文轩)

126.闻:①听说(余闻之也久)②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127.下:①攻下、攻克(蕲下)②向下(日光下澈)③往下走(下见小潭)

128.鲜:①鲜艳(芳草鲜美)②xiǎn,少(陶后鲜有闻)129.贤:①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② 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130.相:①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②互相(舍人相谓曰)

131.效:①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② 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132.屑:①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②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133.谢:①请问(使君谢罗敷)②道歉(长跪而谢之)③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134.信:①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②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④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135.行:①品德(性行淑均)②行军(行收兵,比至陈)③ 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④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136.许:①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② 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③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④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137.寻:①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②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138.焉:①哪里(且焉置土石)②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139 艳:①妖艳、艳丽(艳装骑驴)②欣羡(略无慕艳意)140 夷:①平(船背稍夷)②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③ 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141.遗:①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② 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③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已:①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②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③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④ 已经(骨已尽矣)143义:①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②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③ 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144异:①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② 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③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第四篇:八年级课内文言文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的陶渊明,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2、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文学家,诗人,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为靖节先生,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著有《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五柳先生传》等。

二、重点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顺着)

2、渔人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3、欲穷其林(尽)

4、初极狭,才通人(只,仅仅)

5、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

6、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8、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全,都)

10、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并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11、见渔人,乃大惊(竟)

12、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全,都)

14、问今是何世,乃(竟)不知有汉,无论(更不必说)魏晋

15、此人一一为(给)具(同“俱”,详细地)言所闻

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17、此中人语云:“不足(值得)为(对,向)外人道也。”

18、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沿着)向(原来的)路,处处志(做标记)之

19、及(到了)郡下,诣(晋谒,拜见)太守

20、寻向所志(标志),遂(竟,终于)迷

21、闻之,欣然(高兴的样子)规(打算)往,未果,寻(不久)病终

22、后遂无问津(探访,访求;津,渡口)者

三、通假字

1、具答之(同“俱”,详细地),2、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四、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古义:指色彩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五、重点句子

1、渔人甚异之。渔人对眼前的美丽景色感到很惊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齐整,有肥沃的田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竹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狗的叫声人们彼此都能听到。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向他打听消息。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和外面的人隔离开了。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人(指渔人)一件件地给他们详细地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大家都感叹不已。

9、渔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村里其他人各自再请渔人到他们家去,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对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

1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听说这件事,高兴地打算前往。

12、后遂无问津者。

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六、问题探究

1、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不愿外界干扰破坏桃花源宁静和谐的生活。

2、《桃花源记》中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3、南阳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它的作用是在说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4、文中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和平,人们生活自由快乐。

5、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①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6、文章表达了作者所要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世界?

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

7、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的主旨是什么? 寄托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反映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桃花源记》检测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陋室铭》复习要点

【原文】 《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一、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

1、有仙则名(动词,出名)

2、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3、苔痕上阶绿(长上)

4、无丝竹之乱耳(指奏乐的声音)

5、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

6、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7、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弹奏)

9、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此,这)(品德高尚)

二、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4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仙”和“龙”其实都是暗喻什么人?全文紧扣那一句话来写?(“仙”“龙”都是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全文紧扣“惟吾德馨”这一句话来 写。)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4作者身居陋室,为什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你觉得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情趣?

(①作者身居陋室,但是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也就不感到它简陋了。作者并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陋室不陋。这样的陋室就如“诸葛庐”“子云亭”一样,所以作者最后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②作者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雅生活情趣。)

5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目的)?

(作者用古代名人的屋子与自己的陋室作类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高尚志趣,从而强调陋室不陋。)

6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突出陋室不陋,表开头的“惟吾德馨”相呼应,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

《陋室铭》检测题

默写《陋室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文作者是我国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2.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无丝竹之乱耳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B.①斯是陋室 ②何陋之有 ..C.①可以调素琴 ②素湍绿潭 ..D.①草色入帘青 ②色愈恭,礼愈至 ..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①苔痕上阶绿 ②惟长堤一痕 ..C.①无案牍之劳形 ②罔不因势象形 ..D.①阅金经 ②苏、黄共阅一手卷 ..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___________ 灵:___________ ..②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_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_______________ 白丁:_______________ ....④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爱莲说》复习要点

【全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文学常识】

1、(1),说:古代一种文体,用来阐明道理或主张,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抒发感情。

(2),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2,背诵课文,默写生字

蕃 淤 染 濯 涟 蔓 亵玩 噫 【重点注释】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7、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文: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常考点】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答: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

答: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作者要赞颂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答:写菊和牡丹的目的是衬托莲的高贵品质,写菊是正面衬托,写牡丹是反面衬托。

《爱莲说》检测题

默写《爱莲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我国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蕃()染()濯(蔓()枝()亭亭(亵()宜()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妖())植()

(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四、作者认为莲代表君子,写出下列句子的象征意义

1出淤泥而不染象征:

2“濯清涟而不妖”象征: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

4“香远益清”象征:

五、阅读理解

1、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不同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了他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第五篇:《进学解》文言文

[唐]韩愈

【题解】本文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文中通过学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学习、捍卫儒道以及从事文章写作的努力与成就,有力地衬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按本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语,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从“浸沉碛簟钡健巴工异曲”一段,生动表现出他对前人文学艺术特点兼收并蓄的态度。韩愈作为散文家,也很推重汉代杨雄的辞赋。本文的写作即有所借鉴于杨雄的《解嘲》、《解难》等篇,辞采丰富,音节铿锵、对偶工切,允属赋体,然而气势奔放,语言流畅,摆脱了汉赋、骈文中常有的艰涩呆板,堆砌辞藻等缺点。林纾所谓“浓淡疏密相间,错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故应说是韩愈特创的散文赋,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的前驱。文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语句,后代沿用为成语。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拔去凶邪,登崇畯良[3]。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4]。爬罗剔抉,刮垢磨光[5]。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6]。”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7]。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8]。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9]。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10]。补苴罅漏,张皇幽眇[11]。寻坠绪之茫茫[12],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沈浸碛簦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13]。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14]。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15]。跋前踬后,动辄得咎[16]。暂为御史,遂窜南夷[17]。三年博士,冗不见治[18]。命与仇谋,取败几时[19]。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20]?”

先生曰:“吁,子来前[21]!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22]。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23]。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24]。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25]。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26]。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27]?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28]。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29]。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30]。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31]。

——选自东雅堂校刊本《昌黎先生集》

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下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的精进由于勤奋,而荒废由于游荡玩乐;德行的成就由于思考,而败坏由于因循随便。当前圣君与贤臣相遇合,法制健全。拔除凶恶奸邪,晋升英俊善良。具有微小优点的都已录取,称有一技之长的无不任用。搜罗人材,加以甄别、教育、培养,对他们刮去污垢,磨炼得闪闪发光。大概只有侥幸而得选上的,谁说多才多艺而不被高举呢?诸位学生只怕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怕主管部门官吏看不清;只怕德行不能成就,不要怕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

话没有说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我们这些学生侍奉您先生,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先生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着诸子百家的书籍。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探索它深奥的旨意。不知满足地多方面学习,力求有所收获,大的小的都不舍弃。点上灯烛夜以继日,经常这样刻苦用功,一年到头不休息。先生的从事学业可以说勤奋了。抵制、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道家,弥补儒学的缺漏,发扬光大精深微妙的义理。寻找渺茫失落的古代圣人之道的传统,独自广泛搜求、遥远承接。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海;挽回那狂涛怒澜,尽管它们已经倾倒泛滥。先生您对于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心神沉浸在意味浓郁醇厚的书籍里,仔细地品尝咀嚼其中精英华采,写作起文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向上规模取法虞、夏时代的典章,深远博大得无边无际;周代的诰书和殷代的《盘庚》,多么艰涩拗口难读;《春秋》的语言精练准确,《左传》的文辞铺张夸饰;《易经》变化奇妙而有法则,《诗经》思想端正而辞采华美;往下一直到《庄子》、《离骚》,太史公的记录;杨雄、司马相如的创作,同样巧妙而曲调各异。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内容宏大而外表气势奔放,波澜壮阔。先生少年时代就开始懂得学习,敢作敢为,长大之后通达道理,处理各种事情,左的右的,无不合宜。先生的做人,可以说是有成就的了。可是在公的方面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的方面得不到朋友的帮助。前进退后,都发生困难,动一动便惹祸获罪。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治理的成绩。您的命运与敌仇打交道,不时遭受失败。冬天气候还算暖和的日子里,您的儿女们已为缺衣少穿而哭着喊冷;年成丰收而您的夫人却仍为食粮不足而啼说饥饿。您自己的头顶秃了,牙齿缺了,这样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想想这些,倒反而来教训别人干么呢?”

国子先生说:“唉,你到前面来啊!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栱,短椽的,做门臼、门橛、门闩、门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啊。贵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牛尿、马屁菌,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需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啊。提拔人材,公正贤明,选用人材,态度公正。灵巧的人和朴质的人都得引进,有的人谦和而成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成为杰出,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这是宰相的方法啊!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荀況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还是丢官而死在兰陵。这两位大儒,说出话来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优异到进入圣人的境界,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现在你们的先生学习虽然勤劳却不能顺手道统,言论虽然不少却不切合要旨,文章虽然写得出奇却无益于实用,行为虽然有修养却并没有突出于一般人的表现,尚且每月浪费国家的俸钱,每年消耗仓库里的粮食;儿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织布;出门乘着车马,后面跟着仆人,安安稳稳地坐着吃饭。局局促促地按常规行事,眼光狭窄地在旧书里盗窃陈言,东抄西袭。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处罚,也没有被宰相大臣所斥逐,岂不是幸运么?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受到影响。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份的。至于商量财物的有无,计较品级的高低,忘记了自己有多大才能、多少份量和什么相称,指摘官长上司的缺点,这就等于所说的责问工匠的为什么不用小木桩做柱子,批评医师的用菖蒲延年益寿,却想引进他的猪苓啊!

(顾易生)

【注释】

[1]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当时他任国子博士。唐朝时,国子监是设在京都的最高学府,下面有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为教授官。国子学是为高级官员子弟而设的。太学:这里指国子监。唐朝国子监相当于汉朝的太学,古时对官署的称呼常有沿用前代旧称的习惯。[2]治具:治理的工具,主要指法令。《史记·酷吏列传》:“法令者,治之具。”毕:全部。张:指建立、确立。[3]畯:通“俊”。[4]率:都。庸:用。[5]爬:爬梳,整理。抉(jué决):选择。[6]有司:负有专责的部门及其官吏。[7]六艺:指儒家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百家之编:指儒家经典以外各学派的著作。《汉书·艺文志》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另外在《诸子略》中著录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兴起,著书立说,故有“百家争鸣”之称。[8]纂:编集。纂言者,指言论集、理论著作。[9]膏油:油脂,指灯烛。晷(guǐ轨):日影。恒:经常。兀(wù误)兀:辛勤不懈的样子。穷:终、尽。[10]异端:儒家称儒家以外的学说、学派为异端。《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朱熹集注:“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焦循补疏:“异端者,各为一端,彼此互异。”攘(rǎng壤):排除。老:老子,道家的创始人,这里借指道家。[11]苴(jū居):鞋底中垫的草,这里作动词用,是填补的意思。罅(xià下):裂缝。皇:大。幽:深。眇:微小。[12]绪:前人留下的事业,这里指儒家的道统。韩愈《原道》认为,儒家之道从尧舜传到孔子、孟轲,以后就失传了,而他以继承这个传统自居。[13]英、华:都是花的意思,这里指文章中的精华。[14]姚:姒(sì四):相传虞舜姓姚,夏禹姓姒。周诰:《尚书·周书》中有《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等篇。诰是古代一种训诫勉励的文告。殷《盘》、《尚书》的《商诰》中有《盘庚》上、中、下三篇。佶屈:屈曲。聱牙:形容不顺口。《春秋》:鲁国史书,记载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间史事,相传经孔子整理删定,叙述简约而精确,往往一个字中寓有褒贬(表扬和批评)的意思。《左氏》:指《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鲁史官左丘明作,是解释《春秋》的著作,其铺叙详赡,富有文采,颇有夸张之处。《易》:《易经》,古代占卜用书,相传周人所撰。通过八卦的变化来推算自然和人事规律。《诗》:《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西周及春秋前期诗歌三百零五篇。逮:及、到。《庄》:《庄子》,战国时思想家庄周的著作。《骚》:《离骚》。战国时大诗人屈原的长诗。太史:指汉代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也称太史公,著《史记》。子云:汉代文学家杨雄,字子云。相如: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15]见信、见助:被信任、被帮助。“见”在动词前表示被动。[16]跋(bá拔):踩。踬(zhì至):绊。语出《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意思说,狼向前走就踩着颔下的悬肉(胡),后退就绊倒在尾巴上。形容进退都有困难。辄:常常。[17]窜:窜逐,贬谪。南夷:韩愈于贞元十九年(803)授四门博士,次年转监察御史,冬,上书论宫市之弊,触怒德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阳山在今广东,故称南夷。[18]三年博士:韩愈在宪宗元和元年(806)六月至四年任国子博士。一说“三年”当作“三为”。韩愈此文为第三次博士时所作(元和七年二月至八年三月)。冗(rǒng茸):闲散。见:通“现”。表现,显露。[19]几时:不时,不一定什么时候,也即随时。[20]为:语助词,表示疑问、反诘。[21]吁(xū虚):叹词。[22]杗(máng忙):屋梁:桷(jué觉):屋椽。欂栌(bó lú博卢):斗栱,柱顶上承托栋梁的方木。侏(zhū朱)儒:梁上短柱。椳(wēi威):门枢臼。闑(niè聂):门中央所竖的短木,在两扇门相交处。扂(diàn店):门闩之类。楔(xiè屑):门两旁长木柱。[23]玉札:地榆。丹砂:朱砂。赤箭:天麻。青兰:龙兰。以上四种都是名贵药材。牛溲:牛尿,一说为车前草。马勃:马屁菌。以上两种及“败鼓之皮”都是贱价药材。[24]纡(yū迂)馀:委婉从容的样子。妍:美。卓荦(lu落):突出,超群出众。校(jiào较):比较。[25]孟轲好辩:《孟子·滕文公下》载:孟子有好辩的名声,他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意思说:自己因为捍卫圣道,不得不展开辩论。辙(zhé哲):车轮痕迹。[26]荀卿:即荀况,战国后期时儒家大师,时人尊称为卿。曾在齐国做祭酒,被人谗毁,逃到楚国。楚国春申君任他做兰陵(今山东枣庄)令。春申君死后,他也被废,死在兰陵,著有《荀子》。[27]离、绝:都是超越的意思。伦、类:都是“类”的意思,指一般人。[28]繇:通“由”。[29]靡:浪费,消耗。廪(lǐn凛):粮仓。[30]踵(zhǒng肿):脚后跟,这里是跟随的意思。促促:拘谨局促的样子。窥:从小孔、缝隙或隐僻处察看。陈编:古旧的书籍。[31]财贿:财物,这里指俸禄。班资:等级、资格。亡:通“无”。庳(bēi卑):通“卑”,低。前人:指职位在自己前列的人。瑕(xiá侠):玉石上的斑点。疵(cī雌):病。瑕疵,比喻人的缺点。如上文所说“不公”、“不明”。杙(yì亦):小木桩。楹(yíng盈):柱子。訾(zǐ紫):毁谤非议。昌阳:昌蒲。药材名,相传久服可以长寿。豨(xī希)苓:又名猪苓,利尿药。这句意思说:自己小材不宜大用,不应计较待遇的多少、高低,更不该埋怨主管官员的任使有什么问题。

下载课内文言文解词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内文言文解词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词解

    Unit 1 1. genius n. pl: geniuses or genii 天才,创造力/U/ a man of genius 才子 天才人物 /C/ Shakerspear is a genius gift天赋,天才 常用单数:have a genius for tal......

    中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 重点实词: 2、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4、无如:没有像…… 5、加少:更少 7.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8.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9.鼓之:敲......

    课内文言文练习答案

    《小石潭记》【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1、pèi huán yí chù cēn cī xī dǒu qiǎo chuàng cī liáo 2、冽 蔓 缀 澈 3、⑴ 向西走;往西走。⑵ 以……为乐。⑶ 在空中游......

    2015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整理

    文言文重点词整理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 君谓计将安出:怎么、哪里 死于安乐:安逸 安知鱼之乐:怎么 衣食所安:养 安得广厦千万间:怎么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16篇

    《论语》十则孔子 《鱼我所欲也》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曹刿论战》左传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出师表》诸葛亮 《桃花源记》陶潜 《三峡》郦道元 《马说》......

    苏教版课内文言文主旨归纳

    苏教版课内文言文主旨归纳 九年级(上) 《醉翁亭记》:本文以“乐”为主线,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队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岳阳......

    课内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

    (二)课内文言文检测(18分)7、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越国以鄙远,君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