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内文言文复习完整版

2022-03-01 15:3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初中课内文言文复习完整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课内文言文复习完整版》。

初中课内文言文复习完整版

《劝学》理解性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2.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3.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4.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整天学习不如片刻学习):。

5.,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或用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矣”)

6.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

7.强调站得高看得远的句子:。

8.。从反面设喻,告诉我们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就会像螃蟹一样,一事无成。

9.《劝学》中用好马和劣马进行对比,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其表示劣马坚持不懈的句子:。

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1.从正面劝勉人们要学习文化知识后,上升到劝人为“善”的句子是:。

《劝学》理解性默写答案: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7、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重点句子翻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师说》理解性默写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择师的标准是:

,。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7.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答案: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7.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说》重点句子翻译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劝学》《师说》重点实、虚词练习

1、请选择“而”合适的用法填入括号中。

①表并列 ②表转折 ③表顺承 ④表递进 ⑤表修饰 ⑥表假设

(1)惑而不从师(2)

(2)吾从而师之(3)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1)

(5)群聚而笑之(5)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3)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

(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6)

(10)吾尝跂而望矣(5)

(11)蟹六跪而二螯(1)

2、请选择“之”合适的用法填入下列括号中。

①结构助词,的。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指示代词,这。

④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④代词,代指知识和道理

⑤宾语前置的标志 ⑥定语后置的标志

(1)古之学者必有师(1)

(2)人非生而知之者(4)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

(5)郯子之徒(3)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3)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4)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

3、请选择“其”合适的用法填入下列括号中。

①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又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②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

③表揣测、估计。译为“大概”“也许”。

(1)其为惑也(2)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1)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

(4)其皆出于此乎(3)

(5)爱其子(1)

(6)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1)

4、请选择“于”合适的用法填入下列括号中。

①介词,从。②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③表被动。

④介词,对于。⑤介词,向。⑥介词,在。

(1)青,取之于蓝(1)

(2)而青于蓝(2)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

(4)不拘于时(3)

(5)学于余(5)

(6)其闻道也固先乎吾(6)

(7)而耻学于师(5)

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使……更快)

(2)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3)吾师道也(学习)

(4)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老师)

(6)不耻相师(以……为耻)

(7)其身也,则耻师焉(以……为耻)

(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9)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短歌行》理解性默写: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

5、《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

6、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7、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运用典故表明诗人优待贤才的态度)的诗句是:。。

8、《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

9、《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

10、《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

1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

1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既是运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

13、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

答案: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譬如朝露,去日苦多。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5、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8、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9、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10、契阔谈讌,心念旧恩。1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1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1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陶渊明)理解性默写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2.《归园田居》中描写在自家庭院能看到远处的村庄和村庄轻烟袅袅景象的:。

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描写乡村中鸡犬相闻的声音的句子是:。

4.《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5.《归园田居》中“,”两句,写诗人回头想起来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6.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归园田居》中,与这画面相应的诗句是:。。

。。

7.诗人以笼中鸟、池中鱼对故园的怀念自喻,表达回归田园生活愿望的两句:。

答案:1、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3、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5、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6、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理解性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送我至剡溪。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

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揭示入梦原因的句子是。。。。

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9.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10.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11.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

12.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3.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答案: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湖月照我影。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5.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6.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7.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8.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9.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10.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3.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登高》(杜甫)理解性默写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独自登高的处境和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并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并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4.《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答案: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琵琶行》(白居易)理解性默写

1.《琵琶行》中“,”,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琵琶行》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犹豫不决而出场,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

3.《琵琶行》中表现了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整体呈现出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的句子是:。

4.《琵琶行》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

是:。

5.白居易《琵琶行》中,表明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在琵琶声沉咽、暂歇之时表现得更充分、更深沉的句子是:。这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6.《琵琶行》一诗描写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的句子是。

7.《琵琶行》中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

8.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9.《琵琶行》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效果的句子是:。

10.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以月烘托情思是常用笔法。《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借月烘抒发别离之情。

11.《琵琶行》中,是全诗的主旨,也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与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的心意相通的意思相近。

1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两句诗来描写琵琶女当年在京城演奏后大家争相打赏的情景。

13.《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1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 “。”

15.《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感慨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的句子是:。

16.《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夜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的句子是:。

17.《琵琶行》中,写白居易重听琵琶女的弹奏后,泪水沾湿衣襟的句子是: ?。

答案: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4、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6、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8.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9.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0.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1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13.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14.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举酒还独倾。15.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16.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17.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理解性默写: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又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阙中既拍和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公瑾预伏一笔的句子是“,”。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具体描写赤壁雄奇壮阔,体现“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 “,”。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美人烘托了英雄的风姿潇洒、英气勃发。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让不可一世的强敌顿时化为灰烬的句子是“,”。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祭奠江月,让一位襟怀超旷、善于自解安慰的诗人形象浮现在读者眼前。

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8、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答案: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5、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7.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8、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1.当理想遭遇现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辛弃疾在遭遇当权派猜忌,眼看英雄老去,时日无多之时,却仍唱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典明志,至死不渝。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刘裕住过的地方如今却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当年刘裕北伐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南朝宋文帝的惨败,和前面写其父刘裕如虹气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历史遗迹和英雄人物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复存在。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亡国的耻辱。

7.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答案:

1.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赢得仓皇北顾,气吞万里如虎 5.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7.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有七组十四个桑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地愁苦之情。

2.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 句子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感情慢慢融入落花,对花自怜,黯然伤神。

3.在《声声慢》(寻寻觅觅),写出了天气反复无常,同人难以入眠的是:

4.古人有“借酒消愁”一说,词人李清照也不例外。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到词人 欲用酒来打发愁情,没想到还是驱不散晚风带来的寒意的句子是:、。

5.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借大雁表达对故国、亡夫以及家乡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6.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这一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无边无际的孤独和度日如年的煎熬之情。

7.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用黄昏时刻的梧桐和细雨表达自己无垠的愁情的句子,、。

答案: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3、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4、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5、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6、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4.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比喻,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5.写清风明月无竭无尽,任吾享用的句子:,,。

6.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7.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

8.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

9.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

10.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11.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12.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13.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14.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15.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答案: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6.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8.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9.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0.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15.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

1、《登泰山记》中写诸人登泰山途中经历的艰险的两句是“。”

2、姚鼐《登泰山记》中“。”三句写作者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

3、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

4、《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5、在《登泰山记》中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的句子是“ ”。表现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的句子是“ ”。

6、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

7、在《登泰山记》中,“,”这两句写出了太阳从东海中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

8、在《登泰山记》中,“,”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9、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泰山后,介绍山上石头的情况的句子:。。

10、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泰山后,介绍山上树木的情况的句子:,。

11、在《登泰山记》中,“ ”一句通过对比,写出了日观峰附近积雪之厚,照应了前文的“ ”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答案:

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2、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3、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4、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5、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6、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7、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8、绛皓驳色,而皆若偻9、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10、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11、而雪与人膝齐。大风扬积雪击面

《静女》理解性默写:

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

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

3.《静女》中,描写男主人憨厚痴情,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

4.《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

5.《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同时还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的句子是:。

6.《静女》中,点明姑娘与小伙子约会地点的句子是。

答案:

1.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2.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6.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理解性默写: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一幅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自问自答,抒发独自怀远的忧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涉江采芙蓉》中表达主人公与爱人感情深厚却分隔两地,无限忧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虞美人》理解性默写

1.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3.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4.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鹊桥仙》理解性默写:

1.秦观在《鹊桥仙》中表达自己独特的爱情观的是“,”。

2.“ ”显示出织女的手艺精巧绝伦。“ ”是说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

3.词人用“,!”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4.” “既写出了牛郎织女相距之遥远。又突出了两人相思之苦,相见之难。

5.秦观在《鹊桥仙>中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

6.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

答案: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纤云弄巧”“飞星传恨”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4.银汉迢迢暗度 5.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下载初中课内文言文复习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课内文言文复习完整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

    中考考点复习课内文言文

    中考考点复习—文言文阅读一、 课内文言文部分(一) 重点实词举例1、 典型的通假字是知也(知同智,聪明)(《〈论语〉十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的古字,愉快)(《〈论语〉十则》) .日......

    课内文言文

    八、初中文言文活用词语如摘录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2、 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3、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名词作......

    中考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出师表

    中考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 《出师表>》阅览题 命题人:袁秀斌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者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字孔明,政治家、军事家。这篇表文......

    期中复习病句修改和课内文言文

    病句修改训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B......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的陶渊明,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2、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文学家,诗人,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为靖节先生,......

    2017届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108个高频词汇

    2017届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108个高频词汇 字例 字义 例句 出处 1. 固 本来 理固宜然 《过秦论》 坚决 管仲固谏,不听 《史记·齐太公世家》 固然、当然 余固笑而不信也 《石钟......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16篇

    《论语》十则孔子 《鱼我所欲也》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曹刿论战》左传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出师表》诸葛亮 《桃花源记》陶潜 《三峡》郦道元 《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