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呗赞偈--佛教常用仪规

时间:2019-05-14 17:5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梵呗赞偈--佛教常用仪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梵呗赞偈--佛教常用仪规》。

第一篇:梵呗赞偈--佛教常用仪规

五方佛礼赞

东方世界阿佛,唵嘛呢吽,其身青色,唵哑吽,放光明,吽吽唵嘛呢吽,手印执持金刚杵,唵嘛呢吽,众等志心,唵哑吽,称赞礼,吽吽唵嘛呢吽。

南方世界宝生佛,唵嘛呢吽,其身赤色,唵哑吽,放光明,吽吽唵嘛呢吽,手印执持摩尼宝,唵嘛呢吽,众等志心,唵哑吽,称赞礼,吽吽唵嘛呢吽。

西方世界弥陀佛,唵嘛呢吽,其身白色,唵哑吽,放光明,吽吽唵嘛呢吽,手印执持妙莲花,唵嘛呢吽,众等志心,唵哑吽,称赞礼,吽吽唵嘛呢吽。

北方世界成就佛,唵嘛呢吽,其身黑色,唵哑吽,放光明,吽吽唵嘛呢吽,手印执持轮相交,唵嘛呢吽,众等志心,唵哑吽,称赞礼,吽吽唵嘛呢吽。

中央世界毘卢佛,唵嘛呢吽,其身黄色,唵哑吽,放光明,吽吽唵嘛呢吽,手印执持千辐轮,唵嘛呢吽,众等志心,唵哑吽,称赞礼,吽吽唵嘛呢吽。

户唵萨哩干怛他阿夜多,布思必度必哑噜吉干的,你尾的舍不答布拶铭葛萨谟的罗

斯发罗纳三麻哑吽

南无宝昙华菩萨摩诃萨 南无宝昙华菩萨摩诃萨 南无宝昙华菩萨摩诃萨

吉祥偈(唱頌版)

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三宝哀摄受。

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上师哀摄受。

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护法常拥护。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浩浩红莲安足下,弯弯秋月挂眉头,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普陀落伽常入定,随缘赴感靡不周,寻声救苦度群迷,故号名为观自在。

普贤十大愿王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宝鼎赞

宝鼎爇名香 普遍十方

虔诚奉献法中王

端为世界祝和平安地久天长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 佛教音乐歌词大全(梵呗、咒语、赞偈)

《晨叩钟偈》: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证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清净法身?卢遮那佛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峨嵋山银色界大行普贤愿王菩萨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

《暮叩钟偈》:

1. 洪钟初叩,宝偈高吟。上彻天堂,下通地府。2。上祝诸佛菩萨光照乾坤。下资法界众生同入一乘。3。三界四生之内,各免轮回。九幽十类之中。悉离苦海。4。五风十雨。免遭饥馑之年,南无东郊,俱瞻尧舜之日。5。干戈永息,甲马休征。阵败伤亡,俱生净土。6。飞禽走兽,罗网不逢。浪子孤商。早还乡井。7。无边世界,地久天长,远近檀那。增延福寿。8。三门镇靖,佛法常兴,土地龙神,安僧护法。9。父母师长,六亲卷属,历代先亡。同登彼岸。10。南无清静法身毗卢遮那佛。11。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12。南无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13。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14。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15。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16。南无峨眉山银色界大行普贤愿王菩萨。17。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18。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

《赞礼西方》:

赞礼西方,极乐清凉,莲池九品花香。宝树成行,常闻天乐铿锵。阿弥陀佛大放慈光,化导众生无量,降吉祥。现前众等歌扬,愿生安养。现前众等歌扬,同生安养

《莲池海会》:

莲池海会弥陀如来 观音势至坐莲台 接引上金阶大誓宏开 普愿离尘埃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净土文》:

一心皈命 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 慈誓摄我 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依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三皈依》:

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三稽首》:

佛面犹如净满月 亦如千日放光明 圆光普照于十方 喜舍慈悲皆具足

志心信礼 佛陀耶两足尊 三觉圆 万德具 天人调御师 嗡阿? 凡圣大慈父从真界 腾应质 悲化普 竖穷三际时 横遍十方处 震法雷 鸣法鼓 广演权实教 嗡阿? 打开方便路 若皈依 能消灭消灭地狱苦 志心信礼 达摩耶离欲尊 宝藏收 玉函轴 结集于西域 嗡阿? 翻译传东土 祖师宏 贤哲判 成章疏 三乘分顿渐五教定宗趣 鬼神钦 龙天护 导迷标月指 嗡阿? 除热真甘露 若皈依 能消灭 消灭恶鬼苦 志心信礼 僧伽耶众中尊五德师 六和侣 利生为事业 嗡阿? 宏法是家务 避嚣尘 常宴坐 寂静处 遮身服毳衣 充腹采薪薇 钵降龙 锡解虎法灯常遍照 嗡阿? 祖印相传付 若皈依 能消灭 消灭傍生苦

《拜愿》:

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

《悉发菩提心》:

悉发菩提心,莲花遍地生,弟子心朦胧,礼拜观世音,求聪明,拜智慧,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菩萨下云中》:

菩萨下云中,降生净饭王宫。摩耶右胁娩金童,天乐奏长空。目顾四方周七步,指天指地尊雄,九龙吐水沐慈

容,万法得正宗。

《忏悔文》: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华严字母》:

《华严字母赞》:华严字母 众艺亲宣 善财童子得真传 秘密义幽玄 功德无边 唱诵利人天

《一合》:阿 ? ? 翁 乌 ? 哀 医 因 安 音 谙 讴 阿 唱 阿 字时普愿法界众 生入般若波罗蜜门

《二合》:瑟吒 尸张 尸徵 书中 书朱 尸朝 师? 尸知 尸珍 师? 师? 瑟吒 唱 瑟吒 字时普愿法界众生入般若波罗蜜门

《三合》:曷罗多 杭郎当 恒楞登 洪笼东 胡卢都 毫劳刀 奚黎低 贤嶙颠 寒兰单 言林颠 含蓝耽 侯娄兜 唱 曷罗多 字时普愿法界众生入般若波罗蜜门

《总回向》:四十二字妙陀罗 字字包含义理多 梵韵满娑婆 功德大 法界沐恩波 四生九有 同登华藏玄门 八难三途 共入毗卢性海 南无华严海会菩萨

《六字大明咒》:

嗡嘛呢呗美哄

《般若心咒》:

噶雅他嗡,噶帝噶帝,波呐噶帝,波呐桑谟,噶帝,波帝雅,娑诃,噶雅他哄,噶帝噶帝,波呐噶帝,波呐桑谟,噶帝,波帝耶,娑诃

《莲花生大士心咒》:

嗡阿轰 班扎 咕噜 贝玛 希地轰嗡 南谟巴噶瓦帝 桑尔瓦 多尔嘎德牟尼素怛呢 闰恩杂雅 怛阿陀噶打

雅 阿尔哈德桑恩雅桑布达雅 怛雅他 嗡 殊达呢 殊达呢 萨尔瓦阿 巴阿瓦 波殊达呢 素底 叭素底 萨尔瓦 嘎尔嘛 阿瓦忍恩纳叭殊达呢 耶娑

《药师咒》:

那谟薄伽筏帝,裨杀社,窭噜薛琉璃,钵剌婆,喝??也,怛陀揭多耶,阿?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他:?(翁),?杀逝,?杀逝,?杀社,三没揭帝莎诃

《大势至菩萨心咒》:

嗡,巴杂,嘿,嗡,巴杂,詹杂,摩诃噜呵呐?嘿

《大吉祥天女咒》:

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 南无室利摩诃提鼻耶怛你也他奄 波利富流那遮利三曼陀达舍尼罗却 摩诃毗诃罗伽帝三曼陀毗陀尼那伽帝摩诃迦梨波帝波婆迩萨婆嗲 三曼陀修?梨富隶阿夜那达摩帝 摩诃毗鼓毕帝摩诃弥勒帝簸僧?帝 醯帝蓰三博??帝三曼陀阿他 阿耨婆罗尼萨婆诃

《绿度母心咒》:

嗡 达列 度 达列 度列 梭哈

《智慧流星咒》:

嗡 加那阿瓦罗个得萨漫大 萨帕那 锐么巴瓦 萨玛呀 玛哈玛讷 德热德热 市达亚 左拉讷?

《准提咒》:

稽首皈依苏悉帝 头面顶礼七俱胝 我今称赞大准提 唯愿慈悲垂加护 南无飒多喃 三藐三菩陀 俱胝喃 怛侄他 嗡 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

《毗卢遮那佛咒》:

嗡 南谟巴噶瓦帝 桑尔瓦多尔嘎德 牟尼素怛呢 闰恩杂雅 怛阿陀噶打雅 阿尔哈德 桑恩雅桑布达雅 怛雅他 嗡 殊达呢殊达呢 萨尔瓦阿巴阿瓦 波殊达呢 素底 叭素底 萨尔瓦嘎尔嘛阿瓦忍恩纳 叭殊达呢 耶娑诃

《金刚萨垛百字明咒》:

嗡班扎尔萨?萨玛雅嘛、努巴拉雅、班扎尔萨?底诺巴、底叉知桌美巴哇、苏?卡约美巴哇、苏波卡约美巴哇、阿努RA?美巴哇、萨儿哇斯地玛美扎雅叉、萨儿哇嘎嘛苏扎美、则当洗央古噜?、哈哈哈哈?、班嘎哇纳萨尔哇达他嘎达、班扎尔嘛麦母杂、班扎尔巴哇、嘛哈萨玛雅萨?啊

《长寿咒》:

嗡达热都达热都热玛玛阿约布呢亚加纳布种古如梭哈

《阿弥陀佛心咒》: 嗡阿弥德瓦阿依斯德吽啥

《药师心咒》:

喋雅他嗡 贝堪则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喇杂萨目 嘎喋梭哈

《莲师心咒》:

乌金刹土西北隅 莲茎花胚之座上 稀有殊胜成就者 世称名号【莲花生】空行眷属众围绕 我随汝尊而修持 为赐加持祈降临至心顶礼无等上师圆满佛!!莲师心咒:嗡阿? 班则格热班玛斯德

《米拉日巴尊者咒》: 嗡,啊,咕噜哈萨嘛迦

《文殊菩萨心咒》: 嗡 啊 惹 巴 扎 那 底

《药师灌顶真言》:

南谟薄伽伐帝 ?杀社 窭噜薜琉璃 ?喇婆 喝??也 怛他揭哆耶 阿?喝帝三藐三勃陀耶 怛?他 ? ?杀逝 ?杀逝 ?杀社 三没揭帝莎诃

《沐浴真言》:

嗡 底沙底沙 僧伽 娑诃(七遍)

《观音菩萨治病真言》:

嗡,啤噜呐悉,煎都悉哈,弥撒嘛,薛哈,煎都悉悲些那达,啤那雅,梭哈。?,啤噜纳崎,煎都喜好,秘沙妈,靴哈(木),煎都崎悲些那打,啤那鸦,梭哈

《观音灵感真言》:

唵嘛呢叭咪吽。麻曷倪牙纳。积都特巴达。

积特些纳。微达哩葛。萨而斡而塔。

卜哩悉塔葛。纳补啰纳。纳卜哩。

丢忒班纳。喏麻嚧吉。说啰耶娑诃。

观音灵感真言注音:

ōng má ní bā mī hōng。má gé ní yá nà。jī dū tè bā dá。

jī tè xiē nà。wēi dá lǐ gé。sà ér wò ér tǎ。

bǔ lǐ xī tǎ gé。nà bǔ là nà。nà bǔ lǐ。

diū tè bān nà。nuò má lú jí。shuō là yē suō hē。

发音注解:

唵(ōng)嘛(má)呢(ní)叭(bā)咪(mī)吽(hōng):有多种读诵读法,①嗡嘛呢呗(bài)咪(mī)吽;②唵嘛呢啤咩(miē)吽;③嗡马泥悲咩烘;④嗡玛尼贝美吽……唵(ōng)是藏语系佛教的读法。汉语系佛教读(ǎn俺)。

《药师如来心咒》:

噶雅他哄,贝堪则,贝堪则,玛哈贝堪则,喇杂萨谟,嘎喋娑诃

《释迦牟尼心咒》:

在嗡牟尼牟尼 摩诃牟尼耶 娑诃

《大白伞盖心咒》:

吽 吗吗吽呢 梭哈

《普庵咒》:

南无佛驮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普庵祖师菩萨.南无百万火首金刚王菩萨.迦迦迦研界.遮遮遮神惹.吒吒吒怛那.多多多檀那.波波波梵摩.--合尾 摩梵波波波.那檀多多多.那怛吒吒吒.惹神遮遮遮 界研迦迦迦.迦迦迦研界

1、回身-合尾迦迦鸡鸡俱俱鸡.俱鸡俱.兼乔鸡.乔鸡兼.界研迦迦迦.迦迦迦研界回身-合尾 遮遮支支朱朱支.朱支朱.占昭支.昭支占.惹神遮遮遮.遮遮遮神惹 回身-合尾 吒吒知知都都知.都知都.担多知.多知担.那怛吒吒吒.吒吒吒怛那 回身-合尾 多多谛谛多多谛.多谛多.谈多谛.多谛谈.那檀多多多.多多多檀那 回身-合尾 波波悲悲波波悲.波悲波.梵波悲.波悲梵.摩梵波波波.波波波梵摩 咒身-合尾 摩梵波波波.那檀多多多.那怛吒吒吒.惹神遮遮遮 界研迦迦迦.迦迦迦研界

2、回身-合尾迦迦鸡鸡俱俱鸡乔兼.兼兼兼兼兼.验尧倪.尧倪验 界研迦迦迦.迦迦迦研界

回身-合尾 遮遮支支朱朱支昭占.占占占占占.验尧倪.尧倪验惹神遮遮遮.遮遮遮神惹

回身-合尾 吒吒知知都都知多担.担担担担担.喃那呢.那呢喃那怛吒吒吒.吒吒吒怛那 回身-合尾 多多谛

谛多多谛多谈.谈谈谈谈谈.喃那呢.那呢喃那檀多多多.多多多檀那

回身-合尾 波波悲悲波波悲波梵.梵梵梵梵梵.梵摩迷.摩迷梵摩梵波波波.波波波梵摩

咒身-合尾 摩梵波波波.那檀多多多.那怛吒吒吒.惹神遮遮遮 界研迦迦迦.迦迦迦研界

3、回身-合尾迦迦鸡鸡俱俱耶.喻喻喻喻喻喻喻喻喻.界研迦迦迦.迦迦迦研界

回身-合尾 遮遮支支朱朱耶.喻喻喻喻喻喻喻喻喻.惹神遮遮遮.遮遮遮神惹

回身-合尾 吒吒知知都都耶.奴奴奴奴奴奴奴奴奴.那怛吒吒吒.吒吒吒怛那

回身-合尾 多多谛谛多多耶.奴奴奴奴奴奴奴奴奴.那檀多多多.多多多檀那

回身-合尾 波波悲悲波波耶.母母母母母母母母母.摩梵波波波.波波波梵摩

咒身-合尾 摩梵波波波.那檀多多多.那怛吒吒吒.惹神遮遮遮 界研迦迦迦.迦迦迦研界

佛尾.波多吒.遮迦耶.夜阑?.阿瑟吒.萨海吒.漏泸漏泸吒.遮迦夜.挲婆?.无数天龙八部,百万火首金刚.昨日方隅.今日佛地.普庵到此.百无禁忌.《往生咒》:

南无 阿弥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 哆地夜他阿弥利 都婆毗 阿弥利哆 悉耽婆毗 阿弥?哆 毗迦兰帝 阿弥?哆 毗迦兰多 伽弥腻 伽伽那 枳多迦利 莎婆诃

《宝鼎赞》:

宝鼎热名香 普遍十方 虔诚奉献法中王 端为世界祝和平安 地久天长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佛宝赞》:

佛宝赞无穷 功成无量劫中 巍巍丈六紫金容 觉道雪山峰 眉际玉毫光灿烂 照开六道昏蒙 龙华三会愿相逢 演说法真宗(末二句重复)

《炉香赞》:

炉香乍热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献供赞》:

虔诚献香花,智慧灯红焰交加,净瓶杨柳洒堪夸,橄榄共批把。蒙山雀舌茶奉献,酥酡普供养释迦。百宝明珠奉献佛菩萨,衣献法王家;百宝明珠奉献佛菩萨,衣献法王家。南无普供养菩萨摩诃萨

《韦陀赞》:

韦驮天将,菩萨化身,拥护佛法誓弘深。宝杵镇魔军,功德难伦,祈祷副群心。南无普眼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菠萝蜜。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三称)

《莲池赞》:

莲池海会 弥陀如来 观音势至坐莲台 接引上金阶大誓宏开 普愿离尘埃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戒定真香赞》:

戒定真香.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在金炉放.顷刻纷纭,即遍满十方.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药师赞》:

药师佛延寿王 光临水月坛场 悲心救苦降吉祥 免难消灾障 忏悔众等三世罪 愿祈福寿绵长 吉星高照沐恩光 如意保安康吉星高照沐恩光 如意保安康

《弥陀赞》: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 大慈大悲 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赞佛偈》: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浴佛赞》:

菩萨下云中,降生净梵王宫,摩耶右胁娩金童,天乐奏长空,目顾四方周七步,指天指地尊雄。九龙吐水沐慈容,万法得正宗。九龙吐水沐慈容,万法得正宗。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金刚赞》: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 顿忘人法解真空 般若味重重 四句融通 福德叹无穷 南无?园会上佛菩萨(三称)

《杨枝净水赞》:

杨枝净水,遍洒三千, 性空八德利人天, 福寿广增延, 灭罪消愆, 火焰化红莲, 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三称)

《沐浴偈》:

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海。五浊众生离尘垢,同证如来净法身。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八吉祥颂》:

嗡 法界任运自成清净性,十方刹土恒步吉祥云.佛宝法宝贤圣僧三圣,我今皈礼恭迎吉祥临.古佛燃灯能仁释迦尊,吉祥庄严慈氏善名扬.慈中所念诸尊大名士,善巧名称功德超须弥.一切有情于此常恒忆,仰观诸佛方便功德体.于此赞叹吉祥善增长,八大善逝足下头面礼.文殊妙吉祥子金刚手,大悲观音弥勒依怙主.大愿地藏菩萨除盖障,虚空藏萨摩诃普贤尊.优钵金刚白莲及龙树,摩尼宝月宝剑丽日明.吉祥妙宝各各掌中执,八大菩萨足下头面礼.妙宝伞及吉祥金色鱼,如意宝瓶可爱妙莲执.美音海螺圆满吉祥结,不朽宝幢大势剑锋轮.现八瑞相吉祥八宝微,供养十方三世佛喜增.于其自性正念自吉祥,八吉祥女足下头面礼.大梵天王无欲自在天,具千眼及东方持国天.南增长天西方广目天,北多闻王神具各各执.法轮三叉短镖金刚杵,琵琶宝剑宝塔及宝幢.三界善妙吉祥恒增长,八大护世足下头面礼.我等如念于此所做业,魔及一切障难所无余.所愿吉祥如意自然成,一切吉祥圆满吉祥临

《金刚赞》: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 顿忘人法解真空 般若味重重 四句融通 福德叹无穷 南无?园会上佛菩萨(三称)

《沐浴偈》:

我今灌沐诸如来 净智庄严功德海 五浊众生离尘垢 同证如来净法身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供佛仪规(佛教常用仪规)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尤其在大年三十。寺院中所有殿堂都要上供。几乎需要半天的时间。才能最后完成。首先。打板。大众集合于大殿。礼佛三拜后。维那举腔唱炉香赞或戒定真香赞。如果有斋主打斋。斋主随方丈拈香。礼佛。接着。诵持十方诸佛法僧名号。表示一心奉请莅临道场。接受供养。其次。念诵变食真言。甘露水真言。普供养真言。各三遍。通过咒语的力量使上供的物品变成各种美味佳肴。使诸佛。菩萨和诸天鬼神得以受供。此外。还要念诵供养偈。如果是大法会。而且开始唱戒定真香赞。那么最后应该唱虔诚献香花赞。●炉香乍爇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灵山会上佛菩萨〈三称〉

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大行普贤菩萨。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南无护法诸天菩萨。南无伽蓝圣众菩萨。南无历代祖师菩萨。南无大圣紧那罗王菩萨。〈三遍〉 ●变食真言

曩谟萨嚩怛他誐多。嚩嚧枳帝。唵。三跋啰。三跋啰。吽。●甘露水真言

曩谟苏噜婆耶。怛他誐多耶。怛侄他。唵。苏噜。苏噜。钵啰苏噜。钵啰苏噜。娑婆诃。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中奉诸贤圣。下及六道品。等施无差别。随愿皆饱满。令今施者得。无量波罗蜜。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普供养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嚩。袜日啰斛。●天厨妙供赞

天厨妙供。禅悦酥酡。户唵苏噜萨哩嚩。怛他阿誐多。怛你也他。苏噜娑嚩诃。南无禅悦藏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诸佛菩萨圣诞仪轨

正月初一弥勒菩萨圣诞

早上:

一:宝顶赞。

二:念诵早课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称

三:接:

1:弥勒八句赞:

弥勒佛化痴呆,街头上等个人来,手提布袋笑盈腮,张海口畅心怀,三界无安不可住,几时铁树花开,常日稳坐待当来,补处上莲台。

2:接偈:

过去曾作智光仙,大慈三昧妙难宣,庄严南有海岸国,补处上升兜率天,心识圆明十方界,性修功德一时圆,几多内院往生辈,会启龙华授记先。南无兜率内院万德周圆位居补处 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四:绕佛,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

五:拜愿: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六拜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三拜

南无普贤菩萨三拜

南无十方菩萨摩诃萨三拜。

六:国基巩固---

七:三皈依

八: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三称。

九:韦驮赞。

十:跪念回向,我等早殿之功德,消除众生宿现业,世界所有灾难处,水风等灾悉消灭,风调雨顺人向善,迷途知反归大觉,天灾人祸丧生者,皆获超升得安乐。

释迦佛(二月初八出家,十五涅盘)

早殿同初一 十五,唯初八早殿香赞改为“戒定真香”

上午:

一:炉香赞,二:拜八十八佛。

礼佛前观想文:

恭敬肃穆 进入佛前,脚站八字,运气力踩地三四遍,然后运心作观想:八尺佛陀金身放金光,坐在八尺高的金剛宝座上,吾人心口有心炉,点心香。心香飘渺,香云朵朵,供在佛前。香云上有莲花,四边有梅花、兰花、桂花、菊花、牡丹、芍药,玫瑰。種種高贵庄严的花整整齐齐的围绕着。

次再观想:佛前桌上有蜡烛,烛台一对一对,一排一排的光明照耀。空中悬挂庄严的宫灯,亦是一對一對,一排一排的光明照耀。上方天雨蔓陀罗花,以及种种奇妙之花。下方大地以黄金为地,平平坦坦,金光闪耀,一望无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我们眼前,西方三圣在释迦牟尼佛之后。西方三圣之后有层层的彩云和楼阁殿堂。

再观想:吾人头上有圆圆的项光,淡黄色,象月亮。身披袈裟,圆顶方袍,作地藏菩萨比丘相观。左右有父母或祖父母,白发苍苍,满面慈祥,与吾人一同拜。前面有历代祖师,当代高僧,广钦老和尚、印光大师、虚云老和尚、弘一大师、慈舟大师、倓虚大师、通愿老法师等,领导吾人拜。后面是一切众生。有在世的、有故去的,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许多許多,随从吾人一同拜。

或再观想:病院中的病房、走廊、手术室、太平间,人们呻吟,瘦弱,种种病苦。监狱中阴森森,没有一丝光线,脏兮兮,臭秽不堪,满面垢秽的囚犯之苦。许多纠纷现

场,各国议会,法院,人们彼此钩心斗角,争执不休,我相人相对待之苦。以及灾祸现场,火灾、水灾、旱灾、风灾、矿灾、兵灾战场、地震、车祸、自杀、他杀,慘绝人寰,惨不忍睹灾祸之苦。虽然如此,在这多灾多难的世界,花灯初上,人们仍埋没在万丈红尘中,享受幻妄五欲之乐,乐不欲尽。但是,半夜子时以后,人们渐渐又进入无明大梦中,梦中作梦,此时若能午夜梦回,如悉达多太子,午夜猛醒,踰城出家修行便好。否则清晨起来又是上班、议会、开店、耕田、作工、运货,身心劳碌,奔波在生死苦海中,从朝至暮、从月竟年、从生到死,乃至生生世世都是如此。回顾山间清静不宣,瞻仰佛前光明庄严。此时应发庆幸心、难遭难遇心、欢喜心、感谢心、至诚恭敬心。

注:

一:礼佛观想文,代表意义:

供香代表五分法身香,持戒有戒香,修定有定香,开慧有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能自利利他,故名为香。

二:供花代表清净无为的菩提果。

三:莲花代表空有不二,中道第一义谛,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有慈悲普愿众生同生西方,同证菩提,因该果海,果彻因缘。

四:供蜡烛代表定慧,理智的光明,能照破无明烦恼黑暗,而不被无明烦恼所遮。

加持四小咒。

1:嗡 览姆---净法界真言(观想能使尽法界虚空界悉皆清净)

2:嗡 吸林姆---文殊护身咒。

3:嗡 勃鲁姆---大轮一字咒(净心)4:嗡 仆刊姆---净土地 变食真言(大地为黄金 琉璃)

礼三宝文

我弟子某甲,愿与弟子多生现在父母师长,知识檀越,法俗眷属,冤亲债主,乃至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各各得仗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悲智行愿,威神之力,清净三业,分身尘刹,尽未来际,一心顶礼,尽虚空界遍法界微尘刹土中,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诸佛菩萨影现中,我身影现诸佛菩萨前,一心如法归命礼。)嗡 洒尔乏 打他噶打叭达盘达难嗄罗弥(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一切罪障皆忏悔,一切罪根皆忏悔。)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身影现法宝前,一心如法归命礼。)

一心顶礼:

南无大慈大悲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大慈大悲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大慈大悲仟佰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慈大悲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力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南无西方三圣佛菩萨。

南无大慈弥勒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智文殊師利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三:跪念:南无归依金刚上师。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四:拜八十八佛:南无普光佛---

五:跪念: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诸世尊,当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所作重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饿鬼畜生,诸余恶趣,边地下贱,及篾戾车,如是等处,所作罪障,今皆忏悔。

今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我复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于畜生一摶之食,或修净行。所有善根,成就众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较计筹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众罪皆忏悔,诸福尽随喜,及请佛功德,愿成无上智,去来现在佛,与众生最胜,无量功德海,我今归命礼。

所有十方世界中,------

六:赞:八十八佛,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十号证菩提,仗佛慈力,罪障尽消除,南无忏悔师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七:回向,礼忏功德殊胜行---

八:三归依

九:回向:愿消三障诸烦恼---

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六月成道,九月出家)

早殿:

一:戒定真香

二:念诵同常

三:1:唱赞:

菩萨号圆通,降生七宝林中,千手千眼妙真容,端坐普陀宫,楊枊枝头甘露洒,普滋法界薰蒙,千层浪头显神通,光降道场中。2:唱偈: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四:绕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五:拜愿: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

南无阿弥陀佛三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六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拜

六:三归依等后面同早殿

上午诵普门品。1:炉香赞。

2:坐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接开经偈。

3:诵普门品三卷,大悲咒一遍,心经一遍。

4:观音偈。

5:称 南无观世音菩萨数声。6:赞观音文:(敲引磬念)

南无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成妙功德,具大慈悲,于一身心,现千手眼,照见法界,护持众生,令发广大道心,教持圆满神咒,永离恶道,得生佛前,无间重愆,缠身恶疾,莫能救济,悉使消除,三昧辩才,现生求愿,皆令果遂,决定无疑,能使速获三乘,早登佛地,威神之力,叹莫能穷,故我一心,归命顶礼。(大众起立,礼佛三拜)

7:发愿。跪念: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愿我早得智慧眼,愿我速度一切众,愿我早得善方便,愿我速乘般若船,愿我早得越苦海,愿我速得戒定道,愿我早登涅盘山,愿我速会无为舍,愿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枯竭,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8:三归依。

9:唱赞:观音大士,悉号圆通,十二大愿誓宏深,苦海度迷津,救苦寻声,无刹不现身。南无施无畏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10:回向: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二月廿一普贤菩萨圣诞

早上:

一:戒定真香赞。

二:念诵 楞严咒等,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称毕。

三:接

1:普贤八句赞:

普贤行愿深,劝发菩提大心,三贤十地诸圣伦,令见弥陀尊,十大愿王若遵循,利益非佛莫陈,果觉因心相符泯,证清净法身。2:普贤偈:大行菩萨称普賢,重重愿海浩无边,端严示作六牙象,智慧化生七宝莲,一切三昧皆自在,本来妙德尽周圆,宝威如来娑婆化,灵感神通震大千,南无峨嵋山银色界大行普贤王菩萨。

四:绕念:南无普贤王菩萨。

五:拜愿:

本师三拜 文殊三拜 普贤六拜 弥勒三拜 十方菩萨摩诃萨三拜。

六:三归依等后面同早殿。

上午:

一:炉香赞。

二:坐下诵行愿品一卷。

三:称念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圣号。

四:起立回向:诵经功德殊胜行---

五:三归依,次第出堂。

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

早上:

一:戒定真香赞。

二:正常早课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称。

三:接:

1:文殊八句赞:

文殊辅法王,智慧非佛莫量,圆顿教中振玄纲,妙义彻底彰,闻者直下亡情见,达本菩提道场,愿如善财沐恩光,究竟证真常。2:文殊偈:

具大慈心妙吉祥,三世觉母智难量,左持利剑烦恼断,右执青莲德相彰,孔雀神狮共乘驭,毒龙猛兽伏清凉,童行五髻知权现,本是如来欢喜藏。南无清凉山金色世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四:绕念:南无妙吉祥菩萨。

五:拜愿,同上普贤圣诞。

六:三归依等后面同早殿。

上午:

一:炉香赞。

二:大众僧一起长跪,本师三称,修文殊法:

归依发心(三遍):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归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忏悔受戒:

我今归依三宝尊,罪障一切各个悔,有情众善尽随喜,大觉菩提亦能持。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归依,自他益利极成故,菩提心者令生起。

(二)迎请仪轨

迎请佛像入寺仪规

一:迎接,大众到佛像前顶礼三拜,长跪,合掌

和尚云:香花迎,香花请,弟子众等一心奉请,娑婆教主千百亿化身本师释迦牟尼

佛,惟愿不违本誓,哀悯有情,分身现相,降临道场(三请三拜)迎请站前。

上座白:

佛身充徧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

随缘赴感靡不周,慈光摄照入莲位

接称圣号,钟鼓齐鸣,至请佛到殿安置好,(大众随佛至殿)

二:举宝顶赞。

上座白:

皈命世尊无有上,为众依怙大法王,我今如法安圣位,唯愿慈悲哀纳受。

三:赞十佛偈(华严经第十六)

1,迦叶如来具大悲,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2,拘那牟尼见无碍,(下余三句皆同1)

3,迦罗鸠驮如金山,4,毗舍浮佛无三垢,5,尸弃如来离分别,6,毗婆尸佛如满月,7,弗沙明达第一义,8,提舍如来辨无碍,9,波头摩佛净无垢,10,燃灯如来大光明。

四:唱佛宝赞。

五:赞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

六:绕念佛号若千声---

七:三归。

八:赞:菩提树下,不动而升,天王帝释远相迎,敷座已圆成,觉帝扬声,万象悉皆听。

九:回向:请佛功德殊胜行,----

迎请法宝入寺仪规

一:维那呼:大众一起向上排班,礼佛三拜,呼:钟鼓齐鸣,迎请法宝,(请什幺唱什幺)

二:滚引磬,迎请队伍出班。

三:大众随迎请队伍出,口中唱法宝名,请入大殿,队伍唱回来,收板,展具,顶礼,长跪合掌

主者拈香迎请云:香花迎,香花请,弟子众等一心奉请,大乘妙法莲花经,权实教典,离欲眞净,甚深法宝,谨运一心,皈命顶礼。三请三拜。

四:称圣号安置经藏。

五:本师三称,接念大悲咒,十小咒,心经。

六:唱法宝赞。

法宝实难量,如来金口宣扬,龙宫海藏散天香,觉者诵琅涵,玉轴霞条金写字,似排秋雁成行,昔因三藏取来唐,万法为敷扬。

六:供养,八供队伍出班。唱:

遍地香涂鲜妙杂花敷,须弥四周日月顶庄严,以此所缘诸佛佛土现,愿诸众生清净佛刹行。三遍

七:回向:迎请功德殊胜行---

八:三归 九:拜法宝。

迎请法师

一:礼佛三拜,上下引磬

二:迎请法师,队伍依次去法师处,次序为:

一对香盘经书盘,二对双引磬,三对香,四对花,五对幡,六对拜者四人,七对八供八人。

注:一般不太大的迎请,花幡各两人即可。

三:到法师处,向上排班,展具,顶礼法师三拜,起具问讯,末后先行,回到讲堂,香二位侍边,其它人归位。

四:三大磬慢敲,在迎请队伍一一放回花幡等物时 敲完,压磬,举炉香赞,香云盖菩萨滚引磬,顶礼法师三拜,法师上座,唱:遍地香涂„„

八供在唱中间上。

五:法师说,大众请坐,答阿弥陀佛,坐下,维那敲报钟,唱:钟声传三千界内---

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接开经偈,师父拍经堂开讲,讲毕,下课,折小被 六:回向:学法功德殊胜行--师父当中拜三拜。

七:维那呼:礼谢法师三拜,送法师回寮,香盘,经书盘先走,后师父侍者,八供。八:维那呼:礼佛三拜等香经书盘回来,八供人回 来后呼次第出堂。

灵骨(舍利)入塔仪式

一:打犍槌集僧(但请一二十人,在塔前站班,塔前设一供桌,香花罗列,供果齐全)

维那呼:大众一齐向上排班,展具,顶礼三拜,起具,分班。

二: 唱大弥陀赞,主法人拈香,礼拜。维那白云:是上某下某老和尚依法荼毗,三载已过,今乃藏骨入塔,裂百年尘劳之网,入一路涅盘之门,仰凭大众恭谨念诵,资助觉灵。

三:诵经: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七遍,三真言各三遍。

四:主法人说法。接称阿弥陀佛圣号请舍利入塔,接举莲池赞,愿生西方净土中„„

五:维那举:上来念诵,资助往生,唯愿上某下某老和尚,常寂光中无见顶相常圆,娑婆世界有漏尘躯永脱,荼倾三奠,香热一炉,奉送云程,和尚奠灵。

六:维那呼:大众一齐向上排班,展具,顶礼老法师三拜,起具,问讯,分班。

(三)诸戒法仪轨

诵戒偈诵 菩萨戒

南无千花台上卢舍那佛 三称

三聚净戒难得闻,经于无量俱胝劫,读诵受持亦如是,如说修行者更难。

钟声传华藏界内, 佛法扬万亿国中 功勋祈世界和平, 利益报檀那厚德

声闻戒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别解脱戒难得闻, 经于无量俱胝劫, 受持亦如是, 如说修行者更难

钟声传三千界内, 佛法扬万亿国中 功勋祈世界和平, 利益报檀那厚德

虚云老和尚威仪偈

举佛音声慢水流, 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 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 左右回旋半展眸,读诵

威仪动静常如此, 不妄空门作比丘

学戒上课念偈诵

归敬如来是我师, 归敬正法正教体, 现前僧众贤圣等, 直至菩提永归依 和合共住乐无边, 修学法喜满心间, 日日学习正法教, 时时行持不空谈.说欲法

一:与欲,受欲,除了自恣时,云“与欲自恣”,其他一切羯磨皆应云“与欲有罪待忏”.注:本为“与欲清净”,愿老法师改之,若无清净云清净,有欺妄之过故.自己有说欲缘,不能参加羯磨,应找一尼说欲。二人先互顶礼,小礼大,对面长跪,与欲云:

大姊一心念,我某某比丘尼如法僧事,与欲有罪待忏。一说竟。受欲人云:善。与欲答:尔。一拜起立,问讯。若有两种羯磨即须说两次。如诵声闻戒则须两次,一:忏罪羯磨,二:说戒羯磨。

二:若自恣时有说欲缘,不能参加,应找一尼説欲自恣。一説。受欲人云:大姊一心念,我某某比丘尼如法僧事与欲自恣。一説。受欲人云:善。答:尔。

三:僧中传欲:说戒及一切羯磨的传欲文,当僧中作法时,羯磨者先作前方便。当说到不来诸比丘尼说欲及清净,维那答:有。此时传欲人即出位至中间,展具,顶礼三拜,或一拜,长跪合掌云:

大姊僧听,某某比丘尼,我受彼欲,有罪待忏,彼等如法僧事,与欲有罪待忏。一说。若受众多人欲,“彼”后应加“等”字。作羯磨者云:善。传欲人答:尔。起具,问讯,归位。自恣时传欲文:

大姊僧听,某某比丘尼我受彼欲自恣,彼如法僧事,与欲自恣。一说。

受式叉摩那戒法仪规

一:打犍椎集僧已,不来者与欲。

二:维那呼:大众一齐向上排班,闻磬声至诚礼佛三拜,问讯分班。

三:呼:沙弥尼向上排班礼佛三拜。

四:迎请三师如前沙弥尼戒法,大众序坐。

五:维那呼:诸沙弥尼展具闻磬声至诚顶礼和尚三拜,问讯 长跪 合掌。

如是乞云:大姊僧听,我沙弥尼某甲,今从众僧乞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愿众僧与我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慈愍故(三说三叩首)

师云:善。回答:尔。

乞已,维那呼:起立,礼谢大众僧三拜,起具 问讯,末后先行,至眼见耳不闻处。

六:大众僧作羯磨法称量。作前方便答:受二岁学戒羯磨。

大姊僧听,彼沙弥尼某甲今从众僧乞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白如是。

大姊僧听,彼沙弥尼某甲,今从众僧乞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僧今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谁诸大姊忍,僧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三说)。僧已忍,与沙弥尼某甲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七:次当唤沙弥尼来入众,维那呼:诸沙弥尼一齐入堂,向上排班,展具顶礼大众僧三拜,问讯,长跪合掌。

八:和尚尼为说六法名相,某甲谛听,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六法不得犯。

1:不得淫欲法,若式叉摩那行淫欲法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若与染心男子身相触 缺戒,应更与戒,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否?

2:不得偷盗,乃至草叶,若式叉摩那取人五钱若过五钱 若自取 教人取,若自斫 若教人斫,若埋坏色 非式叉摩那 非释种女,若取减五钱缺戒 应更与戒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否?

3:不得故断人命,乃至蚁子,若式叉摩那故自手断人命求刀授与人教死,赞死,若非药墮胎厌祷咒术 自作教人作 非式叉摩那 非释种女,若断畜牲不能变化命者,缺戒应更与戒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否? 4:不得妄语乃至戏笑若式叉摩那不真实非己有自称言,我得上人法,得禅解脱 得三昧正受 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言天来 龙来 鬼来供养我非式叉摩那 非释种女,若於众中故作妄语 缺戒 应更与戒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否?

5:不得非时食 若式叉摩那非时食缺戒 应更与戒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否? 6:不得饮酒 若式叉摩那饮酒缺戒 应更与戒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否?

具学三法分三:

1:学根本法,即:四重。若犯,应灭摈。

2:学六法:若缺,应更与二年羯磨。3:学行法:学一切大尼戒行,若违,须忏。

九:维那呼:诸式叉摩那等一齐起立,闻磬声至诚礼谢大众师父三拜,起具问讯,分班。

十:大众起立,维那举回向偈受戒功德殊胜行---和尚至中礼佛三拜。

十一:再呼:诸式叉摩那一齐向上排班展具 闻磬声至诚礼谢和尚阿舍梨三拜,起具,问讯 分班。

十二:维那呼:大众一齐向上排班,礼佛三拜问讯,送和尚(阿舍梨)回竂(指羯摩教授阿舍梨),送和尚时羯磨教受阿舍梨礼佛三拜。

十三:诸式叉摩那等一齐向上排班,展具闻磬声至诚礼谢大众师三拜,礼佛三拜,起具 问讯 分班。次第出堂。

受沙弥戒仪规

一:集僧於作法处,不来者与欲,受戒人著眼见耳不闻处已,作“法同单白羯磨”,令僧知其得法。

作前方便:问: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作“法同单白羯磨”。

大姊僧听,是某甲从此比丘尼某甲出家,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从比丘尼某甲出家,白如是。

二:唤戒子入堂。维那师呼:诸善男女等一齐向上排班,展具,闻磬声至诚礼佛三

拜,起具,问讯,分班。为首一人执香,随二引礼迎请羯磨教授阿舍梨。二师至法堂先礼佛三拜。

三:维那呼:诸善男女等一齐向上排班,展具,闻磬声至诚顶礼羯磨教授阿舍梨,起具 问讯 分班。为首一人执香,四人随二引礼及二舍梨往和尚处迎请。

四:和尚至门,维那敲三大磬,举香赞。和尚拈香三拜毕升座,二师顶礼和尚三拜,亦升座。

维那呼:上香。

五:诸善男女等一齐向上排班,闻磬声至诚顶礼和尚三拜,长跪合掌。(以下正式开始受戒,详见沙弥尼正范)

六:请师:维那呼:闻磬声至诚礼佛三拜,大众僧序坐,诸沙弥尼顶礼大众僧三拜,长跪合掌云:

大姊一心念,我某甲等今请大姊为沙弥尼十戒和尚,愿大姊为我作沙弥尼十戒和

尚,我依大姊故,得受沙弥尼戒,慈愍故(三请三叩首)。

大姊一心念,我某甲等今请大姊为沙弥尼十戒阿舍梨,愿大姊为我作沙弥尼十戒阿舍梨,我依大姊故,得受沙弥尼戒,慈愍故(如前)。

师云:诸善男女等,汝等既已殷勤申请,我今可尔为汝等作十戒和尚(阿舍梨),精进莫放逸。

戒子答云:依教奉行。

七:请圣:引礼云:汝等一齐起立,闻磬声至诚顶礼三拜,长跪合掌(随师语)

三师云:香花迎,香花请,(众接)弟子某甲等一心奉请:

1: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惟愿不违本誓,慈光摄照,证明受戒(三请三叩首)。

2: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脱木叉,十二分经,权实教典,离欲真境,甚深法宝,谨运一心,归命顶礼(如前)。3: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清净海众,诸大菩萨,律藏会上,优波离尊者,西天东土历代祖师,传南山中诸大律师,中兴律祖慧云馨公大和尚,某某堂上上某下某为和尚,惟愿不违本誓,慈光摄照证明受戒(如前)。

4:光明会上梵释四王,天龙八部,伽兰土地,护戒神王,金刚力士幽显灵祇惟愿不违本誓 监坛受戒(三请三问讯)。

八:忏悔,我弟子某甲,从於无始以至今生毁破三宝,作一阐提,谤大乘经,断学般若 杀害父母,出佛身血,污僧伽兰,破他梵行,焚毁塔寺,盗用僧物,起诸邪见,拔无因果,狎近恶友,违背良师,自作教他见闻随喜,如是等罪无量无边,故於今日,生大惭愧,克诚披露,求哀忏悔,惟愿三宝慈悲摄受,放淨光明,照触我身,诸恶消灭,三障蠲除,复本心源,究竟清净。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三称)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

九:正受沙弥尼十戒三皈得体。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尽形寿归依法,尽形寿归依僧,我今随佛出家,某甲为和尚,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慈愍故。(如是随师三说三叩首,每一拜如法作观)。

十:更加三结作法圆满,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我今随佛出家已,某甲为和尚,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亦如是随师三说三叩首。

十一:宣戒相:

1,尽形寿不杀生是沙弥尼戒能持否?答能持。

2,尽形寿不偷盗是沙弥尼戒能持否?

3,尽形寿不淫欲能持否? 4,尽形寿不妄语能持否?

5,尽形寿不饮酒能持否?

6,尽形寿不著香花蔓香油涂身能持否?

7,尽形寿不歌舞倡伎故往观听能持否?

8,尽形寿不得高广大牀上坐能持否? 9,尽形寿不非时食能持否?

10,尽形寿不得捉生像金银钱宝能持否?

此是沙弥尼十戒尽形寿不得犯。能持否?能持。

注:沙弥法云:应知惭愧善住,奉事师法中不应懈怠放恣,当自慎身口,卑己敬人,常乐持戒,莫新人新事调戏,不应自恃才力复莫轻躁,应知羞耻,不说无定乱言,唯庠序合理。

诵式叉摩那戒仪规

第二篇:佛教梵呗学习方法

篇一:佛教梵呗学习方法

佛教梵呗学习方法所谓的梵呗,是对经偈通过轻幽、柔和、悲悯的心境将它唱诵出来以赞叹三 宝、歌颂佛德的一种声调,此种声调即称为梵呗;梵呗又可称为声呗、赞呗、经 呗、梵曲、梵放、声明等。在印度统称歌咏十二部经,不管长行、偈颂都谓之呗。传来中国之后,将歌咏长行别开为读诵,呗乃专指歌咏赞偈而言,故谓之赞呗。对于学习梵呗、唱诵梵呗,学人自出家起,很是喜欢与好乐,经常向许多法 师学习请问; 自己于梵呗唱诵的过程中对于微妙音韵的表达,虽然是非常的一般,但向法师学习与自己几年摸索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也了解到唱诵赞呗的一些方法 与特点。同时,学人偶而也去过一些小庙和一些丛林,对于大小寺院的赞呗唱腔、音韵等学人还是时有注意的;对于他们之间存在一些唱念差异与节拍的准确与 否,我也有一些想法与建议。在小庙和大寺院之间,他们的唱诵有一个差别;小庙人数较少,法会的气氛 不象丛林那么庄严与高涨,法师在唱诵时或许不那么投入,所以在唱诵赞偈过程 中会倾向快速;在大寺院或丛林里,因为人数多,场面也有很多庄严设备,再加 上丛林有丛林的唱诵规矩,那么,唱腔趋于缓慢而比较规范;虽然如此,一般来 说,两者之间都会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

一、由于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大多数 寺院的唱腔,都渐渐趋向地方化,和原有赞呗的韵味相去较远;

二、因为传统学习梵呗方法少人问津或缺少现代乐理的给予稍作调整,在打击法器过程中,节拍 不很准确,不是铛子‘抢板’,就是大鱼‘拖板’(‘拖板’是指节拍的时间已过才去打 击;‘抢板’:是指节拍时间未到提前打击);这种的情况在一些丛林寺院里犹为 明显。打击板眼“不到位”毛病的出现,就有以下二种状况发生:

一、就唱诵者来说:

1、唱诵不能尽兴,因为“有拖有抢”,在唱诵时就会出现“时快时慢”不流畅 和“南腔北调”不一致的结果。

2、呼吸不好控制,其实,于唱赞过程中,他是一口气一口气的完成的;

3、老是要等待法器的打击,也就是说,这口气喝完,可法器还没有打击,这是“拖板”;

4、一口气唱诵未完,法器早已打过,这是“抢板”;

5、近处听闻,大众唱腔的“起始”并不一致。

二、就打击法器者本身来说:

1、对于板眼可能不太熟悉,2、在唱诵过程中,可能感觉不到那种节奏,3、耳朵没有听闻大众的声音的,或者,大众于唱诵过程中不能给予配合。此些情况的出现,都会给维那及诸唱诵者带来许多的烦恼与不悦。同时,更 是影响并失去梵呗本身美妙声 韵与唱诵者慈悲心声

的流露。要知道,在佛教梵呗内容中,除了“水陆科仪、瑜伽焰口、华严起止仪”等当 中的一些白文须用梵腔或律腔来较大自由的梵唱外,其余的许多赞偈如:四大祝 延、八大赞、华严字母及诸小赞,或弥陀偈、观音偈、药师偈等在唱诵过程中的 节拍,和乐理中所说的‘四四拍’是完全一样的,即每一小节中有四拍;他们强弱 的过程是: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第三拍是次强拍:第四拍是弱拍(强、弱、次强、弱的过程);在打击的过程中,不管有过七星或没过七星,其节拍同 样保持如上所说每小节有四拍的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不管铛子或是大鱼,不允 许出现少许与节拍不合的情况;若频频出现,则视为某师对节拍的掌握还是逊了 点。有鉴于此,为了使佛教传统文化之一的梵呗,得到少许的发扬光大,为了使 佛教梵呗能给佛教的弘法工作带来方便,为了使佛教梵呗更具有欣赏价值、为世 人所爱,给大众带来喜悦;要达到这一目标,那么,对梵呗正确唱诵方法的了解与掌握那必定是重要的。下面学人就将平时跟随诸师所学与自身所体会到的唱 诵、学习梵呗的方法作一简要说明,以资参考:(1)、白文梵唱原则(如水陆科仪、瑜伽焰口、华严起止仪等中白文):

1、熟读白文法:熟读或背诵要梵唱的白文,2、理解文意法:以一定的佛学知识,去理解白文的意思;这样在唱诵过程 中,才能以音声表达出佛教那种慈悲柔和宽广伟大的心声与性格来。

3、字正腔圆法:所唱的文句,咬字必须清晰,所发的声音应该有腔胡调; 不可以含糊其词,起始不分。

4、听从指导法:在学习时,要听从老师的指导,要掌握基础声韵,在没有 十分把握与熟悉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变腔;否则,所唱出来的音韵,还是自己以 前的老套。如学书法,若不听老师的指导,不随顺字帖的一笔一画,竟管学的时 间再长,结果,所写的还是我们以前丑字的翻版。不但没有进步,还锻就一身臭 毛病。

5、长时练习法:只有经过长时的听闻、琢磨、练习,才能体会梵唱的停顿、起始、快慢、高低等原则。(2)、赞偈学习方法:

1、熟背赞偈法:于学习之前将所要唱诵的赞偈词句背熟。

2、摄心听闻法:要认真听闻法师或是音带里的梵呗声韵,记住其唱诵停顿、高低起伏、起承转和等处;于不会唱诵之前,自己尽量不出声或是小声跟唱。

三、节拍点击法(此为传统学习梵呗时准确掌握节拍的重要方法)

(一)、在没过七星时,铛子大部份是两下,大鱼一下(左手当铛子,右手 当大鱼);

1、左手打击一下铛子第一板,然后提手向胸前空点一拍;再以

手打击一下 铛子的第二板,再向胸前空点一拍,此即均匀完成铛子两板两眼的四拍打击过程(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或实击为板,虚点为眼);

2、右手打击一下木鱼的第一拍,然后提手均匀的向胸前(或胸前方)空点三下,此即完成木鱼一板三眼的四拍打击过程。

(二)、若过七星,打击铛子和大鱼的间隔虽然不远而紧挨着,但保持每小 节四拍的原则依然不可改变的。若要准确的掌握节拍,对此法时常的训练应属最为关键。

四、小鼓定板法:即均匀、缓缓地打击小鼓,其用意即使上‘节拍点击法’的 手指能依此板眼和速度去点击。此小鼓即充当‘节拍器’的作用。在集体或个人学习时都应用此方法。

五、手指跟打法:在学习梵呗的过程中,最忌的是‘动口不动手’;所以于学习中,不但要口中‘念念’有词,而且手上要敲得‘笃笃’有声;这是快速掌握梵呗 进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咬字清晰法:唱诵梵呗时,咬字必须清楚,不可含糊不清。诵经礼忏亦 复如是。

七、字韵不变法:于唱诵赞偈词句时,一定要拖原字的尾音,不可以在原字 后面的拖音处加上‘a o e’等杂音次音。

八、唱腔自然法: 维那于起‘南„无’‘卢„香’‘药师佛„’‘戒„定真香’等腔时,一般来说,要依照传统或有旋律地起腔原则而起腔;于起腔时,不可将某处拖地 特别长,或到某处不拖而一带而过;若经常如是,应称此腔为“畸腔”——畸形之 腔,这样的腔韵并不好听。于起腔时,不可起腔过高或过低,过高容易走调,同 时也唱不出悲悯、沉静的心情;过低声音难出或胸闷憋气;故应起‘中音’之腔,因起中音则:高音可降,低沉可就,又可唱出清净柔和、慈善优雅之妙韵。其它 僧众,于唱腔或诵经时,同样要依照传统的唱念法而唱念,不可怪腔怪调,更不 可抢板或拖板。

九、打击法器速度:对于悦众来说,其法器的“起落快慢”必须听从维那的暗 示与指导:维那起长腔时,悦众于打击法器时,必须缓缓而有序的打击;若时间 紧迫时,起快腔时,打击者应轻快的打击;一般来说,不要与维那的心思相违。下面就以‘炉香赞’当中几段赞词为例子,就能更容易的了知上面所说的节拍、板眼与定板等问题。如图所示: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〇 ― 乍 ― ◎ ― ― 熱 ○ ― ― 法 „„ 界 „„炉 „„ 香 说明:

1、“1 2 3 4” 此数字是表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为了避免未拖完节拍 而提前打击法器,或已拖完节拍还没有及时的

或者说,也只有通过对佛学的深入学习与实践,才能自然的流露出此等 愿心;这种心境的产生才是学习梵呗的目的;不可只留恋于梵呗之美妙音韵中。所以学习梵呗的目的是为升华自己的思想情操而更有愿心去学习、修持、弘扬佛 法;通过对三宝的歌颂、赞叹,我们或许能够领悟到人生之苦、空、无常、无我 的真理;同时必能感得以下几种殊胜果报:

1、相貌端严,2、声音美妙,3、语 意易解,4、多人亲附,5、他人爱念,6、往生净土,7、成就菩提。由于梵呗是根源于庄严国土、利乐众生的高尚思想感情出发,于此梵呗声中,就有可能成为 和平的呼声,有可能成为民主的呼声,也有可能成为祝祷世界和平,祝福人民安 乐的呼声。有人提议,学习梵呗用乐谱法学习,虽然用此法或可学习,但乐谱本身毕竟 是局定的,音韵若用乐谱写出来,其乐谱多而复杂,若依谱而学,我想比传统的 学习方法会“失真、呆板”,同时,也唱不出佛法的心声。佛教有佛教“口传心授” 的‘特殊简易’学习方法,所唱出来的的音韵与依乐谱而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适当的参考一些乐理知识那是需要的。理论与实际绝对有太大的差距,有心想学者,一定要亲自跟随会打节拍的法 师实际的去锻练学习;若只是看看这些文字,是绝对的不够的。篇二:如何正确认识梵呗与佛教音乐

法藏法师讲《如何正确认识梵呗与佛教音乐》

2013年01月18日

文/法藏法师

梵呗对于中国的出家人而言,虽然不是一门被刻意强调的出家知能,然而却几乎是所有中国僧伽于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能力。凡是初级佛 学院,几乎无有例外的,一律开有梵呗的课程。寺院道场,每天朝、暮五堂功课固不必说,举凡开讲经大座、打

七、节日法会、信徒应酬等等,无一不用到梵呗。乃 至住茅蓬、公寓的,遇着信施檀越有事,佛法不坏人情,佛事酬唱亦在所难免。再如个人修忏用功、半月诵戒等等,在佛教的传统中,梵呗的运用几乎是无处不在 的。

然而出家这几年来,看到出家人对于梵呗的认知,率多一知半解,甚至认识偏差,因地不正的,亦不在少数。有些人不喜梵呗,坚持“梵呗无用论”或 “非佛本制论”,视一切佛门传统唱诵或仪式等,皆为异端而排斥之。完全无视于经、律之中,佛有开许的明文,以及如法从事梵呗,所产生的功德利益之事实。另 有一些人,为了某些原因,却“特别”喜爱梵呗,因此不免扩大施用。法会、人情、酬对、自行,不但传统梵唱无缺,甚至另作新编,配以乐器??。大肆与声尘相 染,奇声怪唱,吟弄无已,美其名曰:音声佛事。却又无视于佛制不得歌舞观听,乃至箫、笛、吹呗等戒。更有一类藉此而虚应众生,稗贩佛法者,则更是等而下 之,不足论矣。

另一方面,由梵呗所异化出来的所谓“佛教音乐”,近几年来,正随着佛教的兴盛、与社会消费大众的喜爱,而逐渐地风行了起来。在此潮流下,不少出 家人,也投入了消费,甚至创作、演唱的行列当中,他(她)们的理由不外是:佛教音乐嘛!利益众生嘛!听听又无妨??。然而,美音乃坏乱禅定之毒箭,佛陀早 有明训,是不是“佛教”音乐就不会有坏乱禅思的危险呢?而且,利益众生的方法很多,是不是所有的方法出家人都适宜投入?听音乐固然不是什么“大戒”,可是 心神荡漾久了,道心、道行会不会腐蚀??? 数日前南部的友人送来几卷“佛教音乐”带,抽空听些,不禁感触良多。又逢去夏以来,集注《法华忏仪》,内中提及须用梵唱,亦曾为“是不是一定要 梵呗而唱诵?”与道友讨论过,同时也为此而请教过几位老法师。当然,在集注的过程中,自己亦亲自以梵呗之唱诵方式而修习之,这当中也的确累积了不少感触与 想法。此外,在历代的《高僧传》当中,率皆立有“诵经”或“呗唱”一科。可见,梵呗其实在中国不但流传久远,而且在修行、利他与住持佛法上,亦有其特殊的 重要性在。这种事实不但见于中国、日、韩、西藏、南洋、泰国等地,甚至中世纪时的西域诸国,亦有类似的法门存在。凡此种种,再加上其它平日的所见所闻,因 此决定就能力所及,援引经、论的说明,希望就梵呗的产生、利

益与如法从事等,以及如何面对所谓的“佛教音乐”等问题,做一番粗浅的考察与分辨。不尽理想 处,愿教中前辈大德慈悲匡正。

梵呗之名义

梵呗,梵语bhasa,具称为“呗匿”或“婆师”、“婆陟”,略称“呗”。《高僧传》卷十三云:“天竺方俗,凡是歌咏法言,皆称为呗”,今言 “梵呗”乃是华梵并举。又作“赞呗”、“经呗”,因依梵土(印度)之曲谱而咏唱,故称梵呗。读前引云:“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呗”。因 此在中国,梵呗乃是专指以曲调赞咏或歌颂佛德、经法等而言,至于以曲调诵经,则中国古来皆习惯称之为“转读”,而不说是梵呗,此种用法与印度有别。《行事 钞》引《出要律仪》云:“如此郁鞞国语,翻为止断也,又云止息。由是外缘已止、已断,尔时寂静,任为法事也。”(见〈说戒正仪第十〉)又《法华玄赞》四云 :“婆陟,此云赞叹。”由此可知,梵呗具有“赞叹”及“止断”二义,乃是透过吟诵、赞叹佛德或讽咏经法之方式,而达到止断外缘、息却妄心,从而可以进行法 事之目的。

梵呗之成立

佛陀原则上是禁止以婆罗门法之声调读诵经文的,如《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九云:“若作吟咏之声,而授法者,得恶作罪。”又云:“若作婆罗门诵书 节段音韵,而读诵者,得越法罪”。但若以清净梵音,赞叹佛德、歌咏说法,则佛陀并皆许可,同前引云:“若说法时,或为赞叹,于隐屏处作吟讽声诵经,非犯” 又云:“若方言,若国法,随时吟咏为唱导者,斯亦不犯。”《法苑珠林》更引《十诵律》云:“为诸天闻呗心喜,故开呗声也”又引《毘尼母经》云:“佛告诸比 丘,听汝等呗。呗者言说之辞??从修多罗乃至优婆提舍,随意所说十二部经。”又云:“(诸比丘问佛)若欲次第说文,众大文多,恐生疲厌。若略纂集好辞,直 示现义,不知如何???佛即听。诸比丘引经中要言妙辞,直显其义。”由此可知,佛陀已明确地听许比丘,就十二部经中,取其“要言妙辞”,以讽诵的方式而 “直显其义”。此外《高僧传》卷二,亦引鸠摩罗什法师对僧叡言:“天竺国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由此更可了解到,在什大师的时代,歌呗佛、法,已是西域僧伽的重要知能之一。以上,皆是梵呗之所以产生,并流传于教中,乃至佛灭后的西 域诸国之根据。

梵呗之利益与用途

息缘与化他导众二利,则以上共有十三种利益),故自我国有梵呗流行以来,历代各宗 各派皆延用不辍,且迭有创发。

论及梵呗之应用,主要分三方面:一者用于日常朝暮课诵及六时行道当中(上供、过堂等亦属之);二者用于讲经前后及授归、授戒、拔荐、度亡等法会 仪式之中;三者用于道场忏法(正是以天台忏法为代表)的专精修持中。梵呗在这三方面的应用,除了具有摄心息缘、化他导众的使用利益之外,针对修忏当中,之 所以要运用梵呗,考其用意,除了尚有赞咏佛德、知法次第等目的外,最重要的,就是要透过清净梵音的讽诵,引发修忏者内在的忏悔、惭愧与体会、觉悟之心。时 下有人认为:修忏法时,可直诵忏文无妨。此议虽亦无不可,但天台大师之所以要令修忏行人,于必要之处,以梵呗行之,实有其深义在!这是今日欲修习忏法者,乃至欲修学中国佛教者,所不可不知的。

如法梵呗之相貌

梵呗虽具有如上种种功德力用,然而必须以梵音声,如法地讽诵,方能成就如上所说,种种自利利他之利益。《法华经》序品云:“梵音微妙,令人乐 闻”。《华严经》亦云:“演出清净微妙梵音,宣畅最上无上正法,闻者欢喜得净妙道”。然而何者才堪称是梵音微妙呢?《长阿含五阇尼沙经》云:“时梵(天)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其音遍周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 音。”对此梵音之五种特质,大明《三藏法数》有解释云:“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又云:“谓诸梵天,禅定持身,无诸欲行,而其音声端正质直而不邪 曲,是名正直音。??心离欲染,爱乐律仪,而其音声柔和典雅,离诸粗狮,是名和雅音。??不浊曰清,透明曰彻。谓诸梵天戒行清净,心地圆明,而其音声,清 净明彻,是名清彻音。??净行圆满,心光湛寂,而其音声,幽深充满,而不浅陋,是名深满音。??足备曰周,普通曰遍。谓诸梵天心光莹净,普映十方,而其音 声,周遍远闻,而不迫窄,是名周遍远闻音。”

又《法苑珠林》卷三十六,引《梵摩喻经》云:“如来说法声有八种:

一、最好声,二、易了声,三、柔软声,四、和周声,五、尊慧声,六、不误声,七、深妙声,八、不女声。言不漏阙,无得其短者。”此外《大智度论》卷四亦云,佛之梵音具有五种清净的特质:“

一、甚深如雷,二、清彻远播,闻而悦乐,三、入心敬爱,四、谛了易解,五、听者无厌”。以上这些音声特质,乃是佛于因位时,无量世中不恶口、说实言美语、教善语、不谤正法等,所感得之妙相(三十 二相之一)。方能令闻者随其根性而得利益,皆生善心而无杂乱,大小权实皆能谛解,断惑消疑,常爱乐欲闻。

然而,这些毕竟是佛的无上功德,方能圆满致此。至于我等凡夫,当如何以凡夫所能之音声而讽诵经法呢?宋朝赞宁法师有一原则,或可为吾人所把握。谓:“一言蔽之,但有感动龙神,能生物善者,为读诵之正音也”(见《宋高僧传》卷二十六)。然而何谓“正音”呢?既然梵呗于自修的目的,是用来歌赞佛德、吟叹佛法、抒己之诚,以启发悟性;于化他的目的,是用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以导俗入道的,因此其用音自然是为了“集众行香,取其静摄专仰”为目的。在 这样的前题下,梵呗之用音,当然就要以清净、悠远,庄严、肃穆,平雅、和缓,安定心神为高、为尚。尤其不可“淫音婉恋、娇弄颇繁”,如此徒增世俗贪着、推 荡心智,不但达不到梵呗的预期效果,反而有坏乱佛法、令生贪着而与道不应的过失!此外,梵呗之“用音”虽可依以上之原则而行,但是在曲调、旋律与节奏上,又该如何转折引弄,方能达到文显韵幽,清净自他身心,令人天闻皆欢喜的效果呢?梁朝慧皎法师云:“夫音乐感动,自古而然。??故击石拊石,则百兽率舞;箫 韶九成,则凤凰来仪。鸟献且犹致感,况乃人神者哉?”(见《高僧传》卷十三)这是肯定梵呗足以化导人天,感应天地的道理。然而如何方能致此?法师接着有一 段很精彩的说明:“但转读之为懿,贵在声文两得。若唯声而不文,则道心无以得生;若唯文而不声,则俗情无以得入。故经言:‘以微妙音,歌叹佛德’,斯谓也(以上明根本)。而顷世学者,裁得首尾余声,便言擅名当世,经文起尽曾不措怀。或破句以合声,或分文以足韵,岂唯声之不足,亦乃文不成诠。听者唯增恍惚,闻之但益睡眠,使夫八真明珠未揜而曜,百味淳乳不浇而自薄,哀哉!(以上诫过失)若能精达经旨,泂晓音律,三位七声次而无乱,五言四句契而莫爽。其间起掷 荡举,平折放杀,游飞却转,反迭娇弄;动韵则流靡弗穷,张喉则变态无尽。故能炳发八音,光扬七善;壮而不猛、凝而不滞,弱而不野、刚而不锐,清而不扰、浊 而不蔽。谅足以起畅微言、怡养神性,故听声可以娱耳、聆语可以开襟。若然,可谓梵音深妙,令人乐闻者也”(以上明相貌)。由此可知,梵呗看似与修道无关,实则诚如赞宁法师云:“入道之要,三慧(闻、思、修)为门,若取闻持,勿(无)过读诵者矣。何则?始惟据本,本立则道生。??须令广览多闻,复次背文高 唱。??故(法华)经云: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法修行是也。”(见《宋高僧传》卷二十六)事实上,梵呗正是闻慧所依,正与修持有着密切的关系,望有 心行者,不以其通俗而轻视之。

中国梵呗之起源与发展

梵呗虽起源于印度,但由于中国文字以象形为主,音短而促,印度文字则以并音为主,音长而繁,两种语文的差异,以至古来“译文者众,传声盖寡”(《高僧传》卷十三)。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慧皎法师亦曾言:“良田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迫;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辞 长。是故金言(经文)有译,梵响无授。”(见前引)这种情形,尤其是负责翻译经文的古来大德,感触最为深刻。鸠摩罗什大师在对门弟子僧叡,论及西方辞体商 略同异时,即曾感叹:“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见前引卷二)因此,翻译既然无法达到梵呗的效 果,中国佛教欲使用梵呗,除了参考印度佛教之方式外,自行发展适合汉语使用的梵呗,则是必然之道。

关于汉地自行发展梵呗之始,相传起源于曹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山东省东阿县境)时,闻空中有梵天之赞,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而深受感应,遂摹其音律,撰文制音,写为梵呗。然依《法苑珠林》卷三十六记载,约于此同时,亦有康居国人康僧会法师入吴越,从事译经并亦善于梵呗,文云:“传泥洹呗,声制哀雅,擅美当世,音声之学咸取则焉。”故知梵呗之中国化,应有印度音韵之影响在。此后,中国化之梵呗,亦逐渐盛行于南方(植为北方人):齐梁时,南方 佛教兴盛,金陵文宣王萧子良更于永明七年(公元489年)“集京师善声沙门”于一处,专门研讨并创作佛教呗赞音乐,从此确立了以哀婉为主要特征的

“南方梵 呗”风格。到了梁武帝时,由于武帝的崇敬佛法,更利用裁定梁朝雅乐的机会,大量地引入佛教梵乐于其中,将佛教音呗与中国商、周以来之传统音乐的融合,做了 最有力的推动,同时也促成了梵呗的“中国化”转型。而这些佛法色彩浓厚的梁朝雅乐,到了隋朝统一天下后,就顺理成章地被继续延用,而成了中国统一政府的 “华夏正声”了。此一事实,给予中国后来历代的清商乐与宫廷音乐,有了很深远的影响!直至唐朝时,随着俗讲风气的大盛,以及梁武帝时所创建,而一直延续下 来的“无遮大会”、“盂兰盆法会”等大型佛教仪式,早已为当时的佛教,提供了许多新的梵呗使用及弘扬的机会。因此,不但在宫廷中,来自西域佛国的佛教梵 乐,成了当时上流社会的“流行音乐”,同时透过“唱导师”(化俗法师)的深入民间布教,更使得民间亦有了佛教呗乐的流传,梵呗也因此渐盛于民间。此外,当 时的政府,甚至更将梵呗,立为译经道场九种职位之一,其受官方之重视可见一斑。

宋、元以后,由于梵呗及佛教音乐已有了明显的分化(此一“分化”始于唐朝唱导师的推动),使得脱离修道内涵的“佛教音乐”,已正式的出现在民间 艺术当中。同时由于此一艺术表现的深入民间,从而也反过来促成佛教音乐本身,有了进一步“通俗化”的倾向(然而纯正的“梵呗”则大体未变,以其纯由寺院法 会所使用及传承故)。甚至亦藉此分化与通俗化之便,佛教音乐在当时,正从各个方面,全面地影响着中国的说唱音乐、乐器演奏及宋词、元曲的词、曲牌之发展。例如词牌中的《菩萨蛮》、曲牌中的《双调五供养》,乃至七弦琴乐中的《普庵咒》等,皆是明显的例子。再者,继唐代“俗讲”而起的,是宋代的“写卷”,并一 直绵延至明、清,这对于近世多种的戏曲及曲艺音乐,也起了很大的影响。至于纯正的“梵呗”,则在元代,由于“瑜伽施食”的再兴(起于唐代),并配合着藏密 的引入,更使得此类正统梵呗(非佛教音乐),又有了另一层新的发展。相对于此的,宋代则是因为天台忏法大兴之故,有关修忏方面的梵呗,亦得到不少的发展和 应用。

到了明朝,佛教音乐已更加明显地分化为佛教乐曲(包括歌曲及音乐、套曲等)及传统梵呗两个部份。而属于化俗导众的佛教乐曲,更是受到了当时政府 的大力推广,例如明成祖便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颁布御制《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五十卷之多,通令全国佛子习唱,而其中亦有大量当时 流行的南北民间曲调在内(这是佛乐通俗化的又一明证)。此后的清朝两、三百年间,则大抵延着:梵呗继续保存;佛教乐曲则走向进一步与民间融合(吸纳民曲入 佛教仪式中,或输出佛曲入民间乐团里)的两个路线发展。大体上此时的梵呗是倾向衰微,而佛乐则进一步地倾向“异质化”。至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千六百多年来,梵呗在中国发展的大概:由三国时期的草创与独创,到南北朝时期有选择性地融合,到唐、宋时期的定型、繁盛与对外发挥影响力,再到元、明、清以来的极度通俗 化,并逐渐地失去创造力、传承力与保护力,而步向受世俗乐曲混入与异质化的衰微阶段。

为了正本清源,同时也为了避免未来佛教梵呗的衰化和流俗,进而失去佛法自利利他的本意,因此对于“梵呗”已在历史的演变中,分化出佛教音乐“傍 支”的事实,今日之佛子实当有所考察与了解。一方面藉此,得以更正确地把握纯正梵呗的精神与传承,另一方面亦能明白地辨别“梵呗”与“佛教音乐”间的确实 分野,从而才能建立起面对梵呗及佛教音乐时应有的态度。这样的工作,篇三:梵呗d=1350099115 梵呗

分类: 个人日记

日期: 2012-10-13 11:31 界崇法师

所谓的梵呗,是对经偈通过轻幽、柔和、悲悯的心境将它唱诵出来以赞叹三宝、歌颂佛德的一种声调,此种声调即称为梵呗;梵呗又可称为声呗、赞呗、经呗、梵曲、梵放、声明等。在印度统称歌咏十二部经,不管长行、偈颂都谓之呗。传来中国之后,将歌咏长行别开为读诵,呗乃专指歌咏赞偈而言,故谓之赞呗。

对于学习梵呗、唱诵梵呗,学人自出家起,很是喜欢与好乐,经常向许多法师学习请问;自己于梵呗唱诵的过程中对于微妙音韵的表达,虽然是非常的一般,但向法师学习与自己几年摸索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也了解到唱诵赞呗的一些方法与特点。同时,学人偶而也去过一些小庙和一些丛林,对于大小寺院的赞呗唱腔、音韵等学人还是时有注意的;对于他们之间存在一些唱念差异与节拍的准确与否,我也有一些想法与建议。

在小庙和大寺院之间,他们的唱诵有一个差别;小庙人数较少,法会的气氛不象丛林那么庄严与高涨,法师在唱诵时或许不那么投入,所以在唱诵赞偈过程中会倾向快速;在大寺院或丛林里,因为人数多,场面也有很多庄严设备,再加上丛林有丛林的唱诵规矩,那么,唱腔趋于缓慢而比较规范;虽然如此,一般来说,两者之间都会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

一、由于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寺院的唱腔,都渐渐趋向地方化,和原有赞呗的韵味相去较远;

二、因为传统学习梵呗方法少人问津或缺少现代乐理的给予稍作调整,在打击法器过程中,节拍不很准确,不是铛子‘抢板’,就是大鱼‘拖板’(‘拖板’是指节拍的时间已过才去打击;‘抢板’:是指节拍时间未到提前打击);这种的情况在一些丛林寺院里犹为明显。

打击板眼“不到位”毛病的出现,就有以下二种状况发生:

一、就唱诵者来说:

1、唱诵不能尽兴,因为“有拖有抢”,在唱诵时就会出现“时快时慢”不流畅和“南腔北调”不一致的结果。

2、呼吸不好控制,其实,于唱赞过程中,他是一口气一口气的完成的;

3、老是要等待法器的打击,也就是说,这口气喝完,可法器还没有打击,这是“拖板”;

4、一口气唱诵未完,法器早已打过,这是“抢板”;

5、近处听闻,大众唱腔的“起始”并不一致。

二、就打击法器者本身来说:

1、对于板眼可能不太熟悉,2、在唱诵过程中,可能感觉不到那种节奏,3、耳朵没有听闻大众的声音的,或者,大众于唱诵过程中不能给予配合。

此些情况的出现,都会给维那及诸唱诵者带来许多的烦恼与不悦。同时,更是影响并失去梵呗本身美妙声 韵与唱诵者慈悲心声的流露。

要知道,在佛教梵呗内容中,除了“水陆科仪、瑜伽焰口、华严起止仪”等当中的一些白文须用梵腔或律腔来较大自由的梵唱外,其余的许多赞偈如:四大祝延、八大赞、华严字母及诸小赞,或弥陀偈、观音偈、药师偈等在唱诵过程中的节拍,和乐理中所说的‘四四拍’是完全一样的,即每一小节中有四拍;他们强弱的过程是: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第三拍是次强拍:第四拍是弱拍(强、弱、次强、弱的过程);在打击的过程中,不管有过七星或没过七星,其节拍同样保持如上所说每小节有四拍的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不管铛子或是大鱼,不允许出现少许与节拍不合的情况;若频频出现,则视为某师对节拍的掌握还是逊了点。

有鉴于此,为了使佛教传统文化之一的梵呗,得到少许的发扬光大,为了使佛教梵呗能给佛教的弘法工作带来方便,为了使佛教梵呗更具有欣赏价值、为世人所爱,给大众带来喜悦;要达到这一目标,那么,对梵呗正确唱诵方法的了解与掌握那必定是重要的。下面学人就将平时跟随诸师所学与自身所体会到的唱诵、学习梵呗的方法作一简要说明,以资参考:

(1)、白文梵唱原则(如水陆科仪、瑜伽焰口、华严起止仪等中白文):

1、熟读白文法:熟读或背诵要梵唱的白文,2、理解文意法:以一定的佛学知识,去理解白文的意思;这样在唱诵过程中,才能以音声表达出佛教那种慈悲柔和宽广伟大的

心声与性格来。

3、字正腔圆法:所唱的文句,咬字必须清晰,所发的声音应该有腔胡调;不可以含糊其词,起始不分。

4、听从指导法:在学习时,要听从老师的指导,要掌握基础声韵,在没有十分把握与熟悉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变腔;否则,所唱出来的音韵,还是自己以前的老套。如学书法,若不听老师的指导,不随顺字帖的一笔一画,竟管学的时间再长,结果,所写的还是我们以前丑字的翻版。不但没有进步,还锻就一身臭毛病。

5、长时练习法:只有经过长时的听闻、琢磨、练习,才能体会梵唱的停顿、起始、快慢、高低等原则。

(2)、赞偈学习方法:

1、熟背赞偈法:于学习之前将所要唱诵的赞偈词句背熟。

&n

2、摄心听闻法:要认真听闻法师或是音带里的梵呗声韵,记住其唱诵停顿、高低起伏、起承转和等处;于不会唱诵之前,自己尽量不出声或是小声跟唱。

三、节拍点击法(此为传统学习梵呗时准确掌握节拍的重要方法)

(一)、在没过七星时,铛子大部份是两下,大鱼一下(左手当铛子,右手当大鱼);

1、左手打击一下铛子第一板,然后提手向胸前空点一拍;再以手打击一下铛子的第二板,再向胸前空点一拍,此即均匀完成铛子两板两眼的四拍打击过程(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或实击为板,虚点为眼);

2、右手打击一下木鱼的第一拍,然后提手均匀的向胸前(或胸前方)空点三下,此即完成木鱼一板三眼的四拍打击过程。

(二)、若过七星,打击铛子和大鱼的间隔虽然不远而紧挨着,但保持每小节四拍的原则依然不可改变的。

若要准确的掌握节拍,对此法时常的训练应属最为关键。

四、小鼓定板法:即均匀、缓缓地打击小鼓,其用意即使上‘节拍点击法’的手指能依此板眼和速度去点击。此小鼓即充当‘节拍器’的作用。在集体或个人学习时都应用此方法。

五、手指跟打法:在学习梵呗的过程中,最忌的是‘动口不动手’;所以于学习中,不但要口中‘念念’有词,而且手上要敲得‘笃笃’有声;这是快速掌握梵呗进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咬字清晰法:唱诵梵呗时,咬字必须清楚,不可含糊不清。诵经礼忏亦复如是。

七、字韵不变法:于唱诵赞偈词句时,一定要拖原字的尾音,不可以在原字后面的拖音处加上‘a o e’等杂音次音。

八、唱腔自然法:维那于起‘南?无’‘卢?香’‘药师佛?’‘戒?定真香’等腔时,一般来说,要依照传统或有旋律地起腔原则而起腔;于起腔时,不可将某处拖地特别长,或到某处不拖而一带而过;若经常如是,应称此腔为“畸腔”——畸形之腔,这样的腔韵并不好听。于起腔时,不可起腔过高或过低,过高容易走调,同时也唱不出悲悯、沉静的心情;过低声音难出或胸闷憋气;故应起‘中音’之腔,因起中音则:高音可降,低沉可就,又可唱出清净柔和、慈善优雅之妙韵。其它僧众,于唱腔或诵经时,同样要依照传统的唱念法而唱念,不可怪腔怪调,更不可抢板或拖板。

九、打击法器速度:对于悦众来说,其法器的“起落快慢”必须听从维那的暗示与指导:维那起长腔时,悦众于打击法器时,必须缓缓而有序的打击;若时间紧迫时,起快腔时,打击者应轻快的打击;一般来说,不要与维那的心思相违。

下面就以‘炉香赞’当中几段赞词为例子,就能更容易的了知上面所说的节拍、板眼与定板等问题。如图所示: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〇 ― ― ◎ ― ― ○ ― ― ?? 炉 ?? 香 乍 熱 法 界 ?? 说明:

1、“1 2 3 4” 此数字是表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为了避免未拖完节拍而提前打击法器,或已拖完节拍

还没有及时的打击法器而设定一种方便的“数字口令”;也就是说,通过这样均匀的数“数字口令”,能够抑

制 “抢板”与“拖板”的出现。

2、“· · · · · ” 此符号中黑点(· · · ·)是表示:用小鼓或引磬定板时的均匀“板点”;“ ”这两坚是表示小节线,即每一小节中就有四拍。

3、“―

― 〇 ”:这是“铛、鱼”的板眼,为什么铛子“― ― ”两下(两拍)后面还各有一个空格?因为他们后面还各有一拍。为什么鱼“〇 ”一下(一拍)后面还有三个空格呢?因为他后面还有三拍。

以上是没有过“七星”时所打板眼与节拍的情况;下面说明过“七星”时所打板眼与节拍的原则: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〇 -○ ― ― ◎ ― ○ ― ― ○ ―○ —○ —○? 说明: 三角“ ”是表示压馨,这压馨一下也是一拍;所以压馨不能提前也不能延迟,一定要与拍数相合。此过七星的板数、节奏、定板等都和上面没过七星的完全一样。不要以为,到过七星处其速度就要加快或者就要放慢等。

如上所示,未过七星与过七星之间,虽然板数的多少不同,但他们之间的节拍与速度是完全一样的,没有特殊情况下,不可以抢板或者拖板。一旦出现抢板或托板,就失去赞偈的微妙韵味与旋律了。若能掌握如上之节拍,不管我们唱的多慢,都不会感觉劳累或厌恶,因为拍拍相扣,节节不脱,那么,吸气与呼气也都自然畅通。对于如上所说赞等节拍能够把握的很好的话,至于观音偈、弥陀等偈节拍的掌握,那就易如反掌了,在此就不加多说了。

此即传统学习呗赞方法与稍加点滴现代乐理常识的梵唱学习法,若能了解掌握赞偈的节拍,于唱诵时能够很快就进入均匀的节拍感觉中,所唱出来音韵肯定微妙动听,这种标准的唱诵,不管是僧或俗、信与不信大家都欢喜与好乐的,围观的信众也会久久不愿离去,许多社会人士都是在佛教梵呗微妙音韵的启发下而进入佛门的;

祖师大德都认为唱诵梵呗有许多功德︰(1)能知佛德深远,(2)体制文之次第,(3)令舌根清净,(4)得胸藏开通,(5)则处众不惶,(6)乃长命无病。

大多数人通过对赞呗唱诵,都会发现于赞叹三宝、歌颂佛德时,能够自然的流露出以下几种心境:

1、悲愍代众生心,2、景仰佛陀心。

3、清净柔软心,4、止息散乱心,5、慈善和乐心、,6、威仪端严心,7、好乐修学心,8、发大菩提心。这些心境的流露,我们还必须回归、依止佛陀的言教与对经典的学习实践佛法中来;或者说,也只有通过对佛学的深入学习与实践,才能自然的流露出此等愿心;这种心境的产生才是学习梵呗的目的;不可只留恋于梵呗之美妙音韵中。所以学习梵呗的目的是为升华自己的思想情操而更有愿心去学习、修持、弘扬佛法;通过对三宝的歌颂、赞叹,我们或许能够领悟到人生之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同时必能感得以下几种殊胜果报:

1、相貌端严,2、声音美妙,3、语意易解,4、多人亲附,5、他人爱念,6、往生净土,7、成就菩提。由于梵呗是根源于庄严国土、利乐众生的高尚思想感情出发,于此梵呗声中,就有可能成为和平的呼声,有可能成为民主的呼声,也有可能成为祝祷世界和平,祝福人民安乐的呼声。

有人提议,学习梵呗用乐谱法学习,虽然用此法或可学习,但乐谱本身毕竟是局定的,音韵若用乐谱写出来,其乐谱多而复杂,若依谱而学,我想比传统的学习方法会“失真、呆板”,同时,也唱不出佛法的心声。佛教有佛教“口传心授” 的‘特殊简易’学习方法,所唱出来的的音韵与依乐谱而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适当的参考一些乐理知识那是需要的。

理论与实际绝对有太大的差距,有心想学者,一定要亲自跟随会打节拍的法师实际的去锻练学习;若只是

看看这些文字,是绝对的不够的。篇四:梵呗的意义及起源

梵呗的意义及起源

梵呗是佛门中赞咏歌颂佛德的音声。广义而言,从一心至诚的唱颂到欢喜虔敬的伎乐供养,皆属梵呗的范畴。

梵呗有别于世间歌曲,如《长阿含经》中记载,音声具足五种清净,乃名梵音:

一、其音正直。

二、其音和雅。

三、其音清彻。

四、其音深满。

五、周遍远闻。微妙清净的梵音是从清净心、慈悲心中所流露,所以其声和雅、正直、清澈深满、周遍远闻。中国的梵呗,相传起源于三国曹魏时代,陈思王曹植游鱼山,听到空中梵音嘹绕,深受感动,于是摹仿其音节,撰文制音,写为梵呗。至唐代,梵呗渐渐盛行于民间。

梵呗利人天

殊胜的梵呗又名「音声佛事」,能够感通万物、利益人天,和世间上的丝竹、靡靡之音,大相径庭。所以梵呗之声,无论是诵者、闻者皆能获大利益。

(1)能知佛德深远(2)体制文之次第(3)令舌根清净(4)得胸脏开通(5)处众不惶(6)长命无病

《十诵律》云:如听梵呗,其利有五:一者身体不疲,二者不忘所忆,三者心不懈怠,四者音声不坏,五者诸天欢喜。相传昔时有僧讽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天上的天神闻声,长跪合掌恭敬谛听,直待咒文诵完始起身离去。

《百缘经》中记载:在佛世时,舍卫城的人民见佛威仪寂静、百福相好,心大欢喜即作伎乐供养佛陀,发愿而去。佛陀微笑的告诉阿难:「这些人由于作诸伎乐供养佛陀的功德,在未来世一百劫中,不堕恶道,天上人间往返受乐。」

因此,虔诚的唱诵讽咏,不仅清净舌根、清净口业,专注赞佛的恭敬心,更能令意业清净、乃至一念相应顿捐凡情,所以清朝玉琳国师勉励后学早晚课诵宜当恭敬慎重:「凡在报恩者,切莫以课诵出坡为虚应故事。须知无不是佛祖秘密法门,无不是佛祖之总持门,无不是佛祖之不传心要,无不是佛祖之自利利人快捷方式!」

梵呗比丘

《法华经》云:「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贤愚经》记载:一次,波斯匿王率领百万军队行经祇洹精舍时,耳际忽传来一比丘阵阵悠扬悦耳的梵呗声,顿时百万军众象马皆为梵音所摄,犹如入定般,驻足谛听,不肯前进。直至梵音止,百

万军队才如梦初醒。波斯匿王即入精舍问佛因缘,佛告波斯匿王,此梵呗比丘,前世曾持铃供养悬于迦叶佛塔,并发愿来世得能见佛,度脱生死,得好音声,令一切众生莫不乐闻。以此因缘,故今生得值佛出家修行,得铜铃般的殊妙音声,复证阿罗汉果。

由此可知,梵呗意义深远,功德更是不可思议!

梵呗(梵音,作法事时的歌咏赞颂之声)。佛教音乐源于印度,中国汉地佛曲的发展,是由梵呗开始的。梵,是印度语“清净”的意思。呗是印度语“呗匿”的略称,义为赞颂或歌咏。梵呗,亦称赞呗、梵乐、梵音、佛曲、佛乐等,是佛教徒在进行佛事活动时所歌咏的曲调。它是摹仿古印度的梵腔曲调创为新声,用汉语来歌唱的。

说说梵呗清歌

中国汉地佛曲的发展一般来说是由梵呗开始的。“梵”是印度语“梵览摩”之省略,意思是清净;呗是印度语“呗匿”之省略,意思

是赞颂或歌咏。

用汉语唱梵呗,始创于曹魏陈思王曹植,因当时在东阿县的鱼山删治《瑞应本起经》而成,故称“鱼山呗”。此外还有吴国支谦制的“菩

萨连句梵呗”,康僧会传“泥洹呗”等。

史书记载的佛曲、歌赞名目很多,但由于没有可靠的曲谱记载,很难

考定这些曲目的实际立调。

现在一般佛教音乐中所用的南北曲调,有些来自唐宋的音乐,大部分系元明之后的。其中包括大量南曲、北曲、明清俗曲,很值得重视。

中国佛教徒自古以来很重视佛教音乐,认为它能达到“宣唱法理、开导众心”的目的,在集众行香时,可起到“静摄专仰”的这种音乐对于非佛教徒来说,同样可以欣赏,领略佛教文化深邃的含意,产生净

化心灵的效果。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斯里兰卡留学僧威马来拉但尼谈起了佛教音乐。他告诉我:在斯里兰卡,佛教音乐极为普及,家家户户都会唱。每天晚上电台结束广播前都由斯国最著名的女高音唱一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作为一天的告别。说着他轻轻地哼唱了这支歌,曲调优美深沉,令人感动。每天临睡前听着这样的歌,想着这歌词的含意,该是一种多幺美妙的境界,一种多么深沉的

文化啊!【艺术】梵呗·鱼山梵呗·梵呗寺

由于曹植创制梵呗,意义深远,贡献巨大,所以后人有词(《东阿王赞》)赞其功德:

东阿王植公,降生曹魏王宫,云高天籁连竺中,鱼山接长空。

瑞应本起得删治,七步诗八斗雄,和平妙音世界同,梵呗源真宗。曹植之后,有东吴支谦依《无量寿中本起经》制《赞菩萨连句梵呗》三阕,康僧会依《般泥洹经》造“敬谒法王来”一阕,世称“泥洹呗”。从此,结合中印声律读诵汉译经文之法渐渐广为流行。乃至梁《高僧传》列“经师”篇专述转读及梵呗大德帛法桥等十一人事迹。东晋以后,梵呗亦盛行于南方,南齐竟陵王萧子良着有《梵呗偈文》一卷、《梵呗序》一卷、《转读法并释滞》一卷等。到了唐代,梵呗更盛,乃至立为译经道场中的九种职位之一(梵呗师,专司梵呗),并远播于朝鲜和日本。

三、梵呗在佛事活动中的作用

呗,主要用于三个方面。

一、讲经仪式。

二、六时行道(后世朝暮课诵)。

三、道场忏法。古时,梵呗一般分为三节——初呗、中呗、后呗。唐代流行有《如来呗》、《云何呗》和《处世呗》,及《菩萨本行经》的“天上天下无如佛” 等。《如来呗》(出《胜鬘经》)前一偈“如来妙色身”,唱于法事之初,称为初呗。讲经法会则以《云何呗》(出《涅檠经》)第二偈“云何于此经”为初呗,又称《开经梵》或《开经偈》。《如来呗》后偈“如来色无尽”及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乃法事中间所唱,称为中呗。《处世呗》(出《超日明经》)用于法事之后,称为后呗。篇五:梵呗

梵呗摘 要 佛教音乐源于古印度吠陀时代。梵,是印度语“梵览摩”(brahma)的略称,其大意为清静、寂静、离俗之意。本义为不生不灭、无所不在的最高实体,宇宙 的最高主宰。梵也是永恒的宇宙,大自然的代名词。呗,则是印度语“呗匿”的 略称,其意专指赞颂或歌咏;梵呗是佛教徒以短偈形式赞唱佛、菩萨的颂歌,亦 可用乐器伴奏。梵呗音乐是供养佛的形式之一,也是佛教修行的一种重要法门; 其主要目的是娱佛,在娱佛的同时,也有娱人的作用。“梵呗”是声乐类别中最 为重要的一种音乐形式。梵呗梵呗梵呗-简介梵呗所谓的梵呗,是对经偈通过轻幽、柔和、悲悯的心境将它唱诵出来以赞叹三宝、歌颂佛德的一种声调,此种声调即称为梵呗。梵,是印度语“清净”的意思。呗 是印度语“呗匿”的略称,义为赞颂或歌咏。梵呗,亦称赞呗、梵乐、梵音、佛 曲、佛乐等,是佛教徒在进行佛事活动时所歌咏的曲调。它是摹仿古印度的梵腔 曲调创为新声,用汉语来歌唱的。在梵呗的伴奏方面,以法器磬、铛、铪、铃、鼓、鱼等为主,也配以简单的管乐器。如《翠黄花》《挂金锁》《水洛因》《八 句赞》《准提咒》《普庵咒》等。其中《普庵咒》不仅为寺院所用。琴乐、琵琶 曲和管弦合奏都有同名曲。全曲由《释章谈句》 《初起咒》 《香赞》 《莲台 现瑞》 《二起咒》 《钟声》 《鼓声》 《钟鼓同声》 《鸣钟和鼓》 《清江引》 等组成,是一组特别优美的梵曲。梵呗普通分为三节,即初呗、中呗、后呗。《如来呗》前一偈“如来妙色身”偈 文,唱于一般法事之初,称为初呗。若讲经法会,则以《云何呗》第二偈“云何 于此经”偈文为初呗,亦称为《开经梵》。《如来呗》后偈“如来色无尽”偈文 及“天上天下无如佛”赞佛偈,系法事中间所唱,称为中呗。《处世呗》用于法 事之后,称为后呗。圆仁记《赤山院讲经仪式》:“讲师登座讫,一僧作梵。即 ‘云何于此经’等一行偈,至‘愿佛开微密’句,大众同音唱云:戒香、定香、解脱香等颂。讲讫,讲师下座。一僧唱‘处世界、如虚空’偈,音势颇似本国。” 此中《云何梵》与《处世梵》两个赞呗,至元时犹见流行。但近世讲经,已改唱 《钟声偈》、《回向偈》代替《云何梵》和《处世梵》。唱念的内容,除《水陆道场仪轨》及《瑜伽焰口》等属于应赴佛事外,古德赞颂 多于课诵、祝延等举唱。一般最流行者是六句赞及八句赞等。六句赞是南北通行 的赞词,其赞六句二十九字构成,故称六句赞。代表作品为 “炉香乍赞” 《香赞》。其馀佛菩萨、韦

驮、伽蓝等赞词,多用六句形式,故此赞韵调流行最广。《香赞》 还有数种,即“戒定真香”、“宝鼎爇名香”、“戒定慧解脱香”等;北方另有 一种赞谱名《迓古今》,赞词共有十条,亦名十供养赞,即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各系一赞。第一赞“清净妙香”,共四句十字,可用六赞 谱唱念。此等《香赞》多于法事开始时唱之,以启请诸佛故。八句赞系由八句赞词构成,多于诵经之后法事中间唱之,亦称为大赞。如《三宝 赞》(有佛宝、法宝、僧宝三赞)、《弥陀佛赞》、《药师佛赞》等,都以八句 构成。近世禅林流行的赞呗,有“四大祝延”、“八大赞”,即“唵嘛呢叭吽”、“唵捺麻巴葛瓦帝”、“唵阿穆伽”、“佛宝”、“西方”、“十供养”等赞,都是佛寺僧众于佛诞、安居等常唱的名赞。唱念方法的记谱法,只用点板,以铛 铪等敲唱。其音量之大小、音阶之高低及旋律过门等,均依口授。梵呗梵呗-渊源泰山梵呗时刻梵呗源起于大梵天,佛陀初成佛道时,大梵天王用清净梵音赞叹如来功德,不可 思议、不可宣说。故流传至今时有佛弟子做功课时,祝佛圣诞时,开法会时都用 清净梵呗赞叹佛陀,梵呗之所以清净其有二种说法:

一、梵语是最初之语言故清 净。

二、从清净自性所流出。巴利梵呗赋有三种功德:一为佛陀的大悲功德,二为法的真实功德,三为觉悟者 宣说的正语功德。僧俗四众若能虔信三宝,并以巴利语恭诵此经文,将会有正面 的能量充盈于周遭,以驱除一切负面的影响力,远离灾难与苦恼。呗即赞叹、止 断之意。梵呗具有止息喧乱的作用,这会便利法事进行,从而增强修忏的效果。古来佛教认为学习梵呗有许多功德∶(1)能知佛德深远,(2)体制文之次第,(3)令 舌根清净,(4)得胸藏开通,(5)则处众不惶,(6)乃长命无病。梵呗,被认为是佛家的音乐疗法。《十诵律》 卷三十七说,跋提比丘音声极好,向佛要求听许作声呗,佛答以听许,并说呗有五种利益,即身体不疲、不忘所忆、心不疲劳、声音不坏、语言易解。音乐是最易引起心弦共鸣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佛门中有一种供养称之为“乐供 养”,就是指梵呗唱颂,是六供养之一。佛教音乐,古雅、清净、庄严、静穆、曲调优美深沉,有着独特的宗教氛围,使人沉浸于光明祥瑞、清净安宁、庄严肃 穆的感染之中,收摄浮躁涣散的心神,从而引发出潜移默化的宗教体验。佛教认 为,居住的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乃梵语音译,为“堪忍”之义),娑 婆世界的众生,一般人是耳根最为明利。因此,以宣讲佛法音声来

教化娑婆世界 的众生,是很当机合宜的。《金光明经玄义

(二)》云: “此娑婆国土,音声为佛事。” 《维摩诘所说经·佛 道品》云:“歌咏诵法言,以此为音乐。”佛教认为,音乐乃属于佛教五明(内 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声明)中声明(音律、音乐、文字、语言等),用 美妙的音乐歌咏供养三宝,赞叹佛德,宣流佛法,有着很大的功德福报。如《妙 法莲华经·方便品》云: “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饶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皆已成佛道。”以舒缓或快的韵律唱诵经文,既能抚平心灵深处的创伤,亦能深解经义。此嘹亮 的法音将可令闻者身心宁静,体验安祥和快乐。梵呗恍如天乐,能洗荡众生的业尘,能启智明慧,解忧疗心,对听者和唱诵者有 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梵呗梵呗-传入中国山东鱼山梵呗文化节中国山东鱼山梵呗寺是中国佛教梵呗的发源地。佛教发源于古印度,自公元一世 纪传入中国以来已有长达两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佛教逐渐和中国传 统文化相融合而实现了彻底的中国化,建立起一个耀古铄今的中国佛教,并产生 了极其丰富多彩的成果。其影响还扩大到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促进了各国民族 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至今仍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各国的交往中发挥着积极的作 用。由于佛教对中华文化、思想的全面渗透,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已 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释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佛教对中华文化 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哲学、语言、文学及艺术诸方面尤为明显。中国汉传佛教梵呗属于中国佛教文化与中国汉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交叉学科,自 成体系且形式独特、内涵丰富,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完美典范。“歌咏法言”的梵呗是佛教法事仪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虔诚、清净、呗音声具有极强的感化力量,能够在法事仪轨的进行当中培养佛

庄严、悠远的梵 教徒对于佛、菩萨的信心与恭敬,以及对于众生无量的悲心与慈念,并由此而引发 佛教徒内心的至真、至诚心、至善与觉悟,潜移默化地促使他们通过自身不断的 努力修行去追求道德的完美和精神的崇高。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音乐的创始时期。这个时期印度、西域的诸沙门、居 士陆续随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佛教队伍。到中国的主要任务就 是争取中国统治者对佛教的认识、信任与支持,并扩大佛教的影响。为了使佛教 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一些贵族人士,试图用佛教经典讲述儒家的道理,使读者在 研读佛经的同时会通佛、儒两家,使佛、儒、俗都能各得其所。基于这种思想,中国佛教音乐从此也就不断地接受改良,同时不断地创作、补充新的佛曲。而曹 植的《鱼山梵呗》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并由此揭开了中国佛教音乐史上 重要的篇章。月氏人支谦据《无量寿经》、《中本起经》制成《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康僧会 亦曾制此曲,又传《泥洹呗声》。此外,作“胡呗三契、梵响凌云”的帛尸黎密 多罗也是西域人;月氏人支县南 “裁制新声,梵响清美”,传“六言梵呗”于 后世。“原夫经震旦,夹译汉庭。北则些(法)兰,始直声而宣剖;南惟(康)僧会,扬曲韵以讽通。”(宋赞宁《宋高僧传》)则把竺法兰、康僧会奉为北、南两派赞呗的祖师。他们所传梵四,应该是西域风格的佛曲。然而,这些异国风 味的“胡呗”并没有广泛流传开来。相传中国最早创作梵呗的是曹魏时代陈思王曹植,尝游鱼山(一作渔山,今山东 阿县境),闻空中有一种梵响(岩谷水声),清扬哀婉,细听良久,深有所悟,乃 摹其音节,根据《瑞应本起经》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其所制梵呗凡 有六章,即是后世所传《鱼山梵》(亦称《鱼山呗》见《法苑珠林》)。其时支谦、康僧会、觅历等高僧结合当时中国民间音乐以及正统文学开创和初步形成了中国 佛教音乐体系——中国梵呗。六朝的齐梁时代,佛教徒开始吸取民间文艺形式(如 “转读”“唱导”等)。此时是中国梵呗发展的重要时期。《乐府诗集·杂曲歌 辞》(卷七七八年)载有齐王融《法寿乐歌》十二首,每首均五言八句,内容歌 颂释迦一生事迹,从其歌辞体制来看,无疑是用这种华声梵呗来歌唱的。作为王子,曹植可谓空有一身治国安邦的本领,却无施展才华的机遇。但作为一 名通乐理的文人,对佛教梵呗音乐的中国化所做出的贡献为后世铭记。因曹植在 鱼山(今山东东阿境内)“闻天籁,创梵呗”,不少文人墨客,佛教信徒陆续登 临鱼山,不久,鱼山形成了一座佛教寺院,名为梵呗寺。其后,鱼山梵呗寺被佛 教界尊为梵呗祖庭,该道场“以音声做佛事,用梵呗唱和谐”,弘扬佛法,同时 也纪念曹植对佛教梵呗所作的贡献。释迦牟尼在初创佛教时期就提倡用音乐作为修行的辅助工具,因此佛教自天竺 传入中国后,就随着经文和天竺佛曲流传下来。中国佛教音乐按其表演性质可化 分为声乐与乐器两大部分。“梵呗”是声乐类别中最为重要的一种音乐形式。然 而传到中国后由于“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促,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辞长”。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一些佛教

大德,文文 雅士作了各种有益的尝试。其中由曹植总结,创制的鱼山梵呗不得不提。隋唐时代,佛教不仅盛行俗讲音乐(讲唱经文及佛教故事),而且由于西域交通的 发展,西域方面的梵呗也渐渐传入汉地。此外还有从其他佛教国家传入的佛曲梵 呗,有些梵呗还为朝廷乐府所用,所有这些都对中国梵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中国梵呗从此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陈旸《乐书》卷 159 载“胡曲调”,记录唐代乐府所采用的梵呗就有《普光佛曲》,《弥勒佛曲》,《日光明佛曲》,《大威德佛曲》,《如来藏佛曲》,《释迦牟尼佛曲》,《烧香佛曲》,《十地 佛曲》,《观音佛曲》等 26 曲。现存的唐代佛教歌赞资料有善导《转经行道愿 往生净土法事赞》,《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和法照撰的《净土五会 念佛诵经观行仪》,《净土五会念佛咯法事仪赞》。梵呗交响乐所用曲调当仍是梵呗声调,唐代流行的变文也是梵呗的音韵。敦煌经卷所载唐代 佛曲就有《悉昙颂》,《五更转》,《十二时》等多种音调。宋元时期,中国器乐演奏的形式非常盛行,佛教也较多地采用了这一通俗的形式 来供养佛菩萨,并以此来接近民众,以此来接收更多的佛教信徒。同时也大量吸 取了南北民间曲调和曲牌,各地寺院相继产生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梵呗。但主要是 南北之别,佛乐史上颇有影响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一书,就是 采用南北曲的各种曲调填写的,本书 50 卷,明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1417—1420)编。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在一般常用的梵呗中所用的南北曲调近二百曲。除了六 句赞多用《华严会》外,其余如《挂金锁》 《豆叶黄》 《望江南》 《柳含烟》 《金 学经》《金砖落井》《破荷叶》以及《寄生草》《浪淘沙》等都是最常见的。现 北京、江西、天津、厦门等地相继成立了佛教音乐团,已整理、出版、发行中国 梵呗的音响磁带。在传统梵呗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已将电子琴等现代乐器用于 佛门梵呗,中国梵呗这一古老的佛教传统文化也遇到了挑战,但只要有佛界及音 乐界等各界同仁的努力,它会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充实,并会使之流传百世。梵呗梵呗-用途鱼山梵呗寺梵呗在寺院中主要用于三方面: 一,讲经仪式。二,六时行道(即朝暮课诵、斋供)。三,道场忏法。在这些法事活动中举唱焚呗,称为作梵,佛教认为梵音具有止息 喧乱、便利法事进行的作用,所以教徒按照梵呗初梵、中梵、后梵这三节的不同 要求,在法事活动的前边、中间、后边选择作梵。

第三篇:佛教梵呗学习方法

佛教梵呗学习方法

所谓的梵呗,是对经偈通过轻幽、柔和、悲悯的心境将它唱诵出来以赞叹三宝、歌颂佛德的一种声调,此种声调即称为梵呗;梵呗又可称为声呗、赞呗、经呗、梵曲、梵放、声明等。在印度统称歌咏十二部经,不管长行、偈颂都谓之呗。传来中国之后,将歌咏长行别开为读诵,呗乃专指歌咏赞偈而言,故谓之赞呗。

对于学习梵呗、唱诵梵呗,学人自出家起,很是喜欢与好乐,经常向许多法师学习请问;自己于梵呗唱诵的过程中对于微妙音韵的表达,虽然是非常的一般,但向法师学习与自己几年摸索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也了解到唱诵赞呗的一些方法与特点。同时,学人偶而也去过一些小庙和一些丛林,对于大小寺院的赞呗唱腔、音韵等学人还是时有注意的;对于他们之间存在一些唱念差异与节拍的准确与否,我也有一些想法与建议。

在小庙和大寺院之间,他们的唱诵有一个差别;小庙人数较少,法会的气氛不象丛林那么庄严与高涨,法师在唱诵时或许不那么投入,所以在唱诵赞偈过程中会倾向快速;在大寺院或丛林里,因为人数多,场面也有很多庄严设备,再加上丛林有丛林的唱诵规矩,那么,唱腔趋于缓慢而比较规范;虽然如此,一般来说,两者之间都会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

一、由于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寺院的唱腔,都渐渐趋向地方化,和原有赞呗的韵味相去较远;

二、因为传统学习梵呗方法少人问津或缺少现代乐理的给予稍作调整,在打击法器过程中,节拍不很准确,不是铛子„抢板‟,就是大鱼„拖板‟(„拖板‟是指节拍的时间已过才去打击;„抢板‟:是指节拍时间未到提前打击);这种的情况在一些丛林寺院里犹为明显。

打击板眼“不到位”毛病的出现,就有以下二种状况发生:

一、就唱诵者来说:

1、唱诵不能尽兴,因为“有拖有抢”,在唱诵时就会出现“时快时慢”不流畅和“南腔北调”不一致的结果。

2、呼吸不好控制,其实,于唱赞过程中,他是一口气一口气的完成的;

3、老是要等待法器的打击,也就是说,这口气喝完,可法器还没有打击,这是“拖板”;

4、一口气唱诵未完,法器早已打过,这是“抢板”;

5、近处听闻,大众唱腔的“起始”并不一致。

二、就打击法器者本身来说:

1、对于板眼可能不太熟悉,2、在唱诵过程中,可能感觉不到那种节奏,3、耳朵没有听闻大众的声音的,或者,大众于唱诵过程中不能给予配合。

此些情况的出现,都会给维那及诸唱诵者带来许多的烦恼与不悦。同时,更是影响并失去梵呗本身美妙声 韵与唱诵者慈悲心声的流露。

要知道,在佛教梵呗内容中,除了“水陆科仪、瑜伽焰口、华严起止仪”等当中的一些白文须用梵腔或律腔来较大自由的梵唱外,其余的许多赞偈如:四大祝延、八大赞、华严字母及诸小赞,或弥陀偈、观音偈、药师偈等在唱诵过程中的节拍,和乐理中所说的„四四拍‟是完全一样的,即每一小节中有四拍;他们强弱的过程是: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第三拍是次强拍:第四拍是弱拍(强、弱、次强、弱的过程);在打击的过程中,不管有过七星或没过七星,其节拍同样保持如上所说每小节有四拍的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不管铛子或是大鱼,不允许出现少许与节拍不合的情况;若频频出现,则视为某师对节拍的掌握还是逊了点。

有鉴于此,为了使佛教传统文化之一的梵呗,得到少许的发扬光大,为了使佛教梵呗能给佛教的弘法工作带来方便,为了使佛教梵呗更具有欣赏价值、为世人所爱,给大众带来喜悦;要达到这一目标,那么,对梵呗正确唱诵方法的了解与掌握那必定是重要的。下面学人就将平时跟随诸师所学与自身所体会到的唱诵、学习梵呗的方法作一简要说明,以资参考:

(1)、白文梵唱原则(如水陆科仪、瑜伽焰口、华严起止仪等中白文):

1、熟读白文法:熟读或背诵要梵唱的白文,2、理解文意法:以一定的佛学知识,去理解白文的意思;这样在唱诵过程中,才能以音声表达出佛教那种慈悲柔和宽广伟大的心声与性格来。

3、字正腔圆法:所唱的文句,咬字必须清晰,所发的声音应该有腔胡调;不可以含糊其词,起始不分。

4、听从指导法:在学习时,要听从老师的指导,要掌握基础声韵,在没有十分把握与熟悉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变腔;否则,所唱出来的音韵,还是自己以前的老套。如学书法,若不听老师的指导,不随顺字帖的一笔一画,竟管学的时间再长,结果,所写的还是我们以前丑字的翻版。不但没有进步,还锻就一身臭毛病。

5、长时练习法:只有经过长时的听闻、琢磨、练习,才能体会梵唱的停顿、起始、快慢、高低等原则。

(2)、赞偈学习方法:

1、熟背赞偈法:于学习之前将所要唱诵的赞偈词句背熟。

2、摄心听闻法:要认真听闻法师或是音带里的梵呗声韵,记住其唱诵停顿、高低起伏、起承转和等处;于不会唱诵之前,自己尽量不出声或是小声跟唱。

三、节拍点击法(此为传统学习梵呗时准确掌握节拍的重要方法)

(一)、在没过七星时,铛子大部份是两下,大鱼一下(左手当铛子,右手当大鱼);

1、左手打击一下铛子第一板,然后提手向胸前空点一拍;再以手打击一下铛子的第二板,再向胸前空点一拍,此即均匀完成铛子两板两眼的四拍打击过程(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或实击为板,虚点为眼);

2、右手打击一下木鱼的第一拍,然后提手均匀的向胸前(或胸前方)空点三下,此即完成木鱼一板三眼的四拍打击过程。

(二)、若过七星,打击铛子和大鱼的间隔虽然不远而紧挨着,但保持每小节四拍的原则依然不可改变的。

若要准确的掌握节拍,对此法时常的训练应属最为关键。

四、小鼓定板法:即均匀、缓缓地打击小鼓,其用意即使上„节拍点击法‟的手指能依此板眼和速度去点击。此小鼓即充当„节拍器‟的作用。在集体或个人学习时都应用此方法。

五、手指跟打法:在学习梵呗的过程中,最忌的是„动口不动手‟;所以于学习中,不但要口中„念念‟有词,而且手上要敲得„笃笃‟有声;这是快速掌握梵呗进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咬字清晰法:唱诵梵呗时,咬字必须清楚,不可含糊不清。诵经礼忏亦复如是。

七、字韵不变法:于唱诵赞偈词句时,一定要拖原字的尾音,不可以在原字后面的拖音处加上„a o e‟等杂音次音。

八、唱腔自然法:维那于起„南…无‟„卢…香‟„药师佛…‟„戒…定真香‟等腔时,一般来说,要依照传统或有旋律地起腔原则而起腔;于起腔时,不可将某处拖地特别长,或到某处不拖而一带而过;若经常如是,应称此腔为“畸腔”——畸形之腔,这样的腔韵并不好听。于起腔时,不可起腔过高或过低,过高容易走调,同时也唱不出悲悯、沉静的心情;过低声音难出或胸闷憋气;故应起„中音‟之腔,因起中音则:高音可降,低沉可就,又可唱出清净柔和、慈善优雅之妙韵。其它僧众,于唱腔或诵经时,同样要依照传统的唱念法而唱念,不可怪腔怪调,更不可抢板或拖板。

九、打击法器速度:对于悦众来说,其法器的“起落快慢”必须听从维那的暗示与指导:维那起长腔时,悦众于打击法器时,必须缓缓而有序的打击;若时间紧迫时,起快腔时,打击者应轻快的打击;一般来说,不要与维那的心思相违。下面就以„炉香赞‟当中几段赞词为例子,就能更容易的了知上面所说的节拍、板眼与定板等问题。如图所示: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〇 ― ― ◎ ― ― ○ ― ― ……

炉 …… 香 乍 熱 法 界 ……

说明:

1、“1 2 3 4” 此数字是表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为了避免未拖完节拍而提前打击法器,或已拖完节拍还没有及时的打击法器而设定一种方便的“数字口令”;也就是说,通过这样均匀的数“数字口令”,能够抑制“抢板”与“拖板”的出现。

2、“· · · · · ” 此符号中黑点(· · · ·)是表示:用小鼓或引磬定板时的均匀“板点”;“ ”这两坚是表示小节线,即每一小节中就有四拍。

3、“― ― 〇 ”:这是“铛、鱼”的板眼,为什么铛子“― ― ”两下(两拍)后面还各有一个空格?因为他们后面还各有一拍。为什么鱼“〇 ”一下(一拍)后面还有三个空格呢?因为他后面还有三拍。

以上是没有过“七星”时所打板眼与节拍的情况;下面说明过“七星”时所打板眼与节拍的原则: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〇 -○ ― ― ◎ ― ○ ― ― ○ ―○ —○ —○…

诸佛 海会 悉 遥 闻 随…

说明: 三角“ ”是表示压馨,这压馨一下也是一拍;所以压馨不能提前也不能延迟,一定要与拍数相合。此过七星的板数、节奏、定板等都和上面没过七星的完全一样。不要以为,到过七星处其速度就要加快或者就要放慢等。

如上所示,未过七星与过七星之间,虽然板数的多少不同,但他们之间的节拍与速度是完全一样的,没有特殊情况下,不可以抢板或者拖板。一旦出现抢板或托板,就失去赞偈的微妙韵味与旋律了。若能掌握如上之节拍,不管我们唱的多慢,都不会感觉劳累或厌恶,因为拍拍相扣,节节不脱,那么,吸气与呼气也都自然畅通。对于如上所说赞等节拍能够把握的很好的话,至于观音偈、弥陀等偈节拍的掌握,那就易如反掌了,在此就不加多说了。

此即传统学习呗赞方法与稍加点滴现代乐理常识的梵唱学习法,若能了解掌握赞偈的节拍,于唱诵时能够很快就进入均匀的节拍感觉中,所唱出来音韵肯定微妙动听,这种标准的唱诵,不管是僧或俗、信与不信大家都欢喜与好乐的,围观的信众也会久久不愿离去,许多社会人士都是在佛教梵呗微妙音韵的启发下而进入佛门的;

祖师大德都认为唱诵梵呗有许多功德︰(1)能知佛德深远,(2)体制文之次第,(3)令舌根清净,(4)得胸藏开通,(5)则处众不惶,(6)乃长命无病。

大多数人通过对赞呗唱诵,都会发现于赞叹三宝、歌颂佛德时,能够自然的流露出以下几种心境:

1、悲愍代众生心,2、景仰佛陀心。

3、清净柔软心,4、止息散乱心,5、慈善和乐心、,6、威仪端严心,7、好乐修学心,8、发大菩提心。这些心境的流露,我们还必须回归、依止佛陀的言教与对经典的学习实践佛法中来;或者说,也只有通过对佛学的深入学习与实践,才能自然的流露出此等愿心;这种心境的产生才是学习梵呗的目的;不可只留恋于梵呗之美妙音韵中。所以学习梵呗的目的是为升华自己的思想情操而更有愿心去学习、修持、弘扬佛法;通过对三宝的歌颂、赞叹,我们或许能够领悟到人生之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同时必能感得以下几种殊胜果报:

1、相貌端严,2、声音美妙,3、语意易解,4、多人亲附,5、他人爱念,6、往生净土,7、成就菩提。由于梵呗是根源于庄严国土、利乐众生的高尚思想感情出发,于此梵呗声中,就有可能成为和平的呼声,有可能成为民主的呼声,也有可能成为祝祷世界和平,祝福人民安乐的呼声。

有人提议,学习梵呗用乐谱法学习,虽然用此法或可学习,但乐谱本身毕竟是局定的,音韵若用乐谱写出来,其乐谱多而复杂,若依谱而学,我想比传统的学习方法会“失真、呆板”,同时,也唱不出佛法的心声。佛教有佛教“口传心授” 的„特殊简易‟学习方法,所唱出来的的音韵与依乐谱而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适当的参考一些乐理知识那是需要的。

理论与实际绝对有太大的差距,有心想学者,一定要亲自跟随会打节拍的法师实际的去锻练学习;若只是看看这些文字,是绝对的不够的。

第四篇:赞佛偈

赞佛偈

《赞佛偈》,是称赞佛的偈颂。称赞各佛的偈,各各不同的。这下边的偈,是专门称赞阿弥陀佛的。因为现在所念的,是《阿弥陀经》,所以要念称赞阿弥陀佛的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解]第一句说,阿弥陀佛的身体,是同金子一样颜色的。第二句说,阿弥陀佛的形相,是很好的。全身的光,是很明亮的。并且这种形相,这种光明,没有可以比得上的。第三句说,阿弥陀佛两条眉毛中间的一根白的毫毛,向右边宛转卷的(是顺了旋转的意思),有五匝(是周围的意思),好像五座须弥山一样的大。第四句说,阿弥陀佛的眼,青色带些红色,清明的很。并且很大,像四道大海。第五句说,阿弥陀佛的光里头,化现出来的佛,不独是一亿、十亿、百千万亿,竟是没有数目的亿。第六句说,光里头化现出来的菩萨,也是无量无边的多。第七句说,四十八个大愿心,都是度脱众生的。第八句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虽然是分九品,但是都要他们到那边的岸上去,就是到没有生死的那边去。

[释]阿弥陀佛身体的颜色,是极好极好的金色。不但是我们世界上的金,不能够比。就是天上的金,也不能够比。讲到阿弥陀佛的形相,那真好得了不得了。显现给凡夫同了小乘看的丈六金身,已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了。若是显现给菩萨看的,竟然有八万四千种相;每一个相里头,还有八万四千种的好;每一种好里头,又有八万四千种光明。这样的好法,那自然没有同阿弥陀佛一样的了。“等”字同了“伦”字,都是一样的意思。须弥山,在山里头是最大的。阿弥陀佛两条眉毛中间的一根毫毛,直有五座须弥山这样大,还了得么。这根毫毛,是雪白的,所以叫做白毫。并且是八楞的,中间是空的,有很大的光明的。现在塑的佛像额上嵌一颗珠子,就是显明白这根白毫的地位。讲到这根毫毛,向了右边旋转围绕五匝的样子,那就没有法子可以显明白了。“绀”字,是青色带红色的一种颜色。“澄”字,也是清的意思。

阿弥陀佛做法藏比丘的时候,发过四十八个大愿心,都是度脱众生,跳出三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心。因为生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头,有种种的烦恼事情,容易造业,永远跳不出这生死的轮回。那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只有修种种的真实功德,没有造业的;并且寿命很长很长,没有穷尽的日期,所以一世都可以修到候补佛位的大菩萨的地位。东、西两个世界(东方的娑婆世界、西方的极乐世界),譬如两条海岸,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免去了这生生死死,譬如已经离开了这边有生死的岸(就是娑婆世界),到了那边没有生死的岸上去了(就是极乐世界)。

这前四句,是赞阿弥陀佛的相貌庄严。第五、第六两句,是赞阿弥陀佛的神通广大。末两句,是赞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大恩德,无穷无尽。这一个赞,很好很好的,是宋朝时候桐江地方,一位择瑛法师做的。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念了这一遍,就接下去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佛号。

给人家受快乐,叫做慈。拔去人家的苦,叫做悲。阿弥陀佛能够拿成佛的乐处来给人,能够拔去人生死的苦,所以称做大慈大悲。

南无阿弥陀佛。

最少念五百声,或是一千声、二千声。

这种念佛的数目,是做一堂功课的说法。若是全天的念佛,那末能够念一万声、几万声,更加好。不过应该连“南无”两个字一同念。若是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虽然也可以的,不过不加上“南无”两个字,就不能够显明白恭敬的意思,那末功德就差些了。

念的时候,低声念,高声念,坐着念,跪着念,盘着膝念,向了右边绕圈子念,都可以随便的。若是心要散乱,只要念的时候,自己听自己念的声音,一个一个字,都要听的清清楚楚,就可以渐渐的心不乱了。这是收束心思,除去乱念头的第一个好法子。

念完了,再念三声,拜三拜,或是九拜、十二拜、二十四拜、四十八拜,随各人的意思,都可以的。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念三声,拜三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念三声,拜三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念三声,拜三拜。

上边三行,都是佛同了菩萨的名号,没有什么意思可以解释的,所以只说念的方法。观世音、大势至两位大菩萨,也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同了阿弥陀佛,大家称他们做“西方三圣”的。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这两位大菩萨,同了阿弥陀佛,都来接引念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所以念了阿弥陀佛后,这两位大菩萨的名号,也都要念的。

“清净大海众菩萨”,是所有的一切菩萨,都是很清净的。“大海众”,说菩萨的多,譬如大海一样。就是所有一切的菩萨,也要一齐念念,一齐拜拜的意思。

第五篇:如何正确认识梵呗与佛教音乐

法藏法师讲《如何正确认识梵呗与佛教音乐》

2013年01月18日

文/法藏法师

梵呗对于中国的出家人而言,虽然不是一门被刻意强调的出家知能,然而却几乎是所有中国僧伽于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能力。凡是初级佛 学院,几乎无有例外的,一律开有梵呗的课程。寺院道场,每天朝、暮五堂功课固不必说,举凡开讲经大座、打

七、节日法会、信徒应酬等等,无一不用到梵呗。乃 至住茅蓬、公寓的,遇着信施檀越有事,佛法不坏人情,佛事酬唱亦在所难免。再如个人修忏用功、半月诵戒等等,在佛教的传统中,梵呗的运用几乎是无处不在 的。

然而出家这几年来,看到出家人对于梵呗的认知,率多一知半解,甚至认识偏差,因地不正的,亦不在少数。有些人不喜梵呗,坚持“梵呗无用论”或 “非佛本制论”,视一切佛门传统唱诵或仪式等,皆为异端而排斥之。完全无视于经、律之中,佛有开许的明文,以及如法从事梵呗,所产生的功德利益之事实。另 有一些人,为了某些原因,却“特别”喜爱梵呗,因此不免扩大施用。法会、人情、酬对、自行,不但传统梵唱无缺,甚至另作新编,配以乐器„„。大肆与声尘相 染,奇声怪唱,吟弄无已,美其名曰:音声佛事。却又无视于佛制不得歌舞观听,乃至箫、笛、吹呗等戒。更有一类藉此而虚应众生,稗贩佛法者,则更是等而下 之,不足论矣。

另一方面,由梵呗所异化出来的所谓“佛教音乐”,近几年来,正随着佛教的兴盛、与社会消费大众的喜爱,而逐渐地风行了起来。在此潮流下,不少出 家人,也投入了消费,甚至创作、演唱的行列当中,他(她)们的理由不外是:佛教音乐嘛!利益众生嘛!听听又无妨„„。然而,美音乃坏乱禅定之毒箭,佛陀早 有明训,是不是“佛教”音乐就不会有坏乱禅思的危险呢?而且,利益众生的方法很多,是不是所有的方法出家人都适宜投入?听音乐固然不是什么“大戒”,可是 心神荡漾久了,道心、道行会不会腐蚀?„„

数日前南部的友人送来几卷“佛教音乐”带,抽空听些,不禁感触良多。又逢去夏以来,集注《法华忏仪》,内中提及须用梵唱,亦曾为“是不是一定要 梵呗而唱诵?”与道友讨论过,同时也为此而请教过几位老法师。当然,在集注的过程中,自己亦亲自以梵呗之唱诵方式而修习之,这当中也的确累积了不少感触与 想法。此外,在历代的《高僧传》当中,率皆立有“诵经”或“呗唱”一科。可见,梵呗其实在中国不但流传久远,而且在修行、利他与住持佛法上,亦有其特殊的 重要性在。这种事实不但见于中国、日、韩、西藏、南洋、泰国等地,甚至中世纪时的西域诸国,亦有类似的法门存在。凡此种种,再加上其它平日的所见所闻,因 此决定就能力所及,援引经、论的说明,希望就梵呗的产生、利益与如法从事等,以及如何面对所谓的“佛教音乐”等问题,做一番粗浅的考察与分辨。不尽理想 处,愿教中前辈大德慈悲匡正。

梵呗之名义

梵呗,梵语bhasa,具称为“呗匿”或“婆师”、“婆陟”,略称“呗”。《高僧传》卷十三云:“天竺方俗,凡是歌咏法言,皆称为呗”,今言 “梵呗”乃是华梵并举。又作“赞呗”、“经呗”,因依梵土(印度)之曲谱而咏唱,故称梵呗。读前引云:“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呗”。因 此在中国,梵呗乃是专指以曲调赞咏或歌颂佛德、经法等而言,至于以曲调诵经,则中国古来皆习惯称之为“转读”,而不说是梵呗,此种用法与印度有别。《行事 钞》引《出要律仪》云:“如此郁鞞国语,翻为止断也,又云止息。由是外缘已止、已断,尔时寂静,任为法事也。”(见〈说戒正仪第十〉)又《法华玄赞》四云 :“婆陟,此云赞叹。”由此可知,梵呗具有“赞叹”及“止断”二义,乃是透过吟诵、赞叹佛德或讽咏经法之方式,而达到止断外缘、息却妄心,从而可以进行法 事之目的。

梵呗之成立

佛陀原则上是禁止以婆罗门法之声调读诵经文的,如《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九云:“若作吟咏之声,而授法者,得恶作罪。”又云:“若作婆罗门诵书 节段音韵,而读诵者,得越法罪”。但若以清净梵音,赞叹佛德、歌咏说法,则佛陀并皆许可,同前引云:“若说法时,或为赞叹,于隐屏处作吟讽声诵经,非犯” 又云:“若方言,若国法,随时吟咏为唱导者,斯亦不犯。”《法苑珠林》更引《十诵律》云:“为诸天闻呗心喜,故开呗声也”又引《毘尼母经》云:“佛告诸比 丘,听汝等呗。呗者言说之辞„„从修多罗乃至优婆提舍,随意所说十二部经。”又云:“(诸比丘问佛)若欲次第说文,众大文多,恐生疲厌。若略纂集好辞,直 示现义,不知如何?„„佛即听。诸比丘引经中要言妙辞,直显其义。”由此可知,佛陀已明确地听许比丘,就十二部经中,取其“要言妙辞”,以讽诵的方式而 “直显其义”。此外《高僧传》卷二,亦引鸠摩罗什法师对僧叡言:“天竺国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由此更可了解到,在什大师的时代,歌呗佛、法,已是西域僧伽的重要知能之一。以上,皆是梵呗之所以产生,并流传于教中,乃至佛灭后的西 域诸国之根据。

梵呗之利益与用途

梵呗之原义,固然是为了止息内外妄缘,以歌咏经文的方式而达到自行、化他的效果,但其具体的利益,则不止于此。《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云:“五 天(印度)之地,初出家者。„„无问大乘、小乘,咸同遵此。有六意焉:

一、能知佛德之深远。

二、体制文之次第。

三、令舌根清净。

四、得胸藏开通。

五、处众 不惶。

六、长命无病。”又《高僧传》卷十三云:“夫圣人制乐,其德四焉:感天地、通神明、安万民、成性类。如听(准许)呗,亦其利有五:身体不疲、不忘所 忆、心不懈倦、音声不坏,诸天欢喜。”由于梵呗具有以上诸多利益(合摄心息缘与化他导众二利,则以上共有十三种利益),故自我国有梵呗流行以来,历代各宗 各派皆延用不辍,且迭有创发。

论及梵呗之应用,主要分三方面:一者用于日常朝暮课诵及六时行道当中(上供、过堂等亦属之);二者用于讲经前后及授归、授戒、拔荐、度亡等法会 仪式之中;三者用于道场忏法(正是以天台忏法为代表)的专精修持中。梵呗在这三方面的应用,除了具有摄心息缘、化他导众的使用利益之外,针对修忏当中,之 所以要运用梵呗,考其用意,除了尚有赞咏佛德、知法次第等目的外,最重要的,就是要透过清净梵音的讽诵,引发修忏者内在的忏悔、惭愧与体会、觉悟之心。时 下有人认为:修忏法时,可直诵忏文无妨。此议虽亦无不可,但天台大师之所以要令修忏行人,于必要之处,以梵呗行之,实有其深义在!这是今日欲修习忏法者,乃至欲修学中国佛教者,所不可不知的。

如法梵呗之相貌

梵呗虽具有如上种种功德力用,然而必须以梵音声,如法地讽诵,方能成就如上所说,种种自利利他之利益。《法华经》序品云:“梵音微妙,令人乐 闻”。《华严经》亦云:“演出清净微妙梵音,宣畅最上无上正法,闻者欢喜得净妙道”。然而何者才堪称是梵音微妙呢?《长阿含五阇尼沙经》云:“时梵(天)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其音遍周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 音。”对此梵音之五种特质,大明《三藏法数》有解释云:“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又云:“谓诸梵天,禅定持身,无诸欲行,而其音声端正质直而不邪 曲,是名正直音。„„心离欲染,爱乐律仪,而其音声柔和典雅,离诸粗狮,是名和雅音。„„不浊曰清,透明曰彻。谓诸梵天戒行清净,心地圆明,而其音声,清 净明彻,是名清彻音。„„净行圆满,心光湛寂,而其音声,幽深充满,而不浅陋,是名深满音。„„足备曰周,普通曰遍。谓诸梵天心光莹净,普映十方,而其音 声,周遍远闻,而不迫窄,是名周遍远闻音。”

又《法苑珠林》卷三十六,引《梵摩喻经》云:“如来说法声有八种:

一、最好声,二、易了声,三、柔软声,四、和周声,五、尊慧声,六、不误声,七、深妙声,八、不女声。言不漏阙,无得其短者。”此外《大智度论》卷四亦云,佛之梵音具有五种清净的特质:“

一、甚深如雷,二、清彻远播,闻而悦乐,三、入心敬爱,四、谛了易解,五、听者无厌”。以上这些音声特质,乃是佛于因位时,无量世中不恶口、说实言美语、教善语、不谤正法等,所感得之妙相(三十 二相之一)。方能令闻者随其根性而得利益,皆生善心而无杂乱,大小权实皆能谛解,断惑消疑,常爱乐欲闻。

然而,这些毕竟是佛的无上功德,方能圆满致此。至于我等凡夫,当如何以凡夫所能之音声而讽诵经法呢?宋朝赞宁法师有一原则,或可为吾人所把握。谓:“一言蔽之,但有感动龙神,能生物善者,为读诵之正音也”(见《宋高僧传》卷二十六)。然而何谓“正音”呢?既然梵呗于自修的目的,是用来歌赞佛德、吟叹佛法、抒己之诚,以启发悟性;于化他的目的,是用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以导俗入道的,因此其用音自然是为了“集众行香,取其静摄专仰”为目的。在 这样的前题下,梵呗之用音,当然就要以清净、悠远,庄严、肃穆,平雅、和缓,安定心神为高、为尚。尤其不可“淫音婉恋、娇弄颇繁”,如此徒增世俗贪着、推 荡心智,不但达不到梵呗的预期效果,反而有坏乱佛法、令生贪着而与道不应的过失!此外,梵呗之“用音”虽可依以上之原则而行,但是在曲调、旋律与节奏上,又该如何转折引弄,方能达到文显韵幽,清净自他身心,令人天闻皆欢喜的效果呢?梁朝慧皎法师云:“夫音乐感动,自古而然。„„故击石拊石,则百兽率舞;箫 韶九成,则凤凰来仪。鸟献且犹致感,况乃人神者哉?”(见《高僧传》卷十三)这是肯定梵呗足以化导人天,感应天地的道理。然而如何方能致此?法师接着有一 段很精彩的说明:“但转读之为懿,贵在声文两得。若唯声而不文,则道心无以得生;若唯文而不声,则俗情无以得入。故经言:‘以微妙音,歌叹佛德’,斯谓也(以上明根本)。而顷世学者,裁得首尾余声,便言擅名当世,经文起尽曾不措怀。或破句以合声,或分文以足韵,岂唯声之不足,亦乃文不成诠。听者唯增恍惚,闻之但益睡眠,使夫八真明珠未揜而曜,百味淳乳不浇而自薄,哀哉!(以上诫过失)若能精达经旨,泂晓音律,三位七声次而无乱,五言四句契而莫爽。其间起掷 荡举,平折放杀,游飞却转,反迭娇弄;动韵则流靡弗穷,张喉则变态无尽。故能炳发八音,光扬七善;壮而不猛、凝而不滞,弱而不野、刚而不锐,清而不扰、浊 而不蔽。谅足以起畅微言、怡养神性,故听声可以娱耳、聆语可以开襟。若然,可谓梵音深妙,令人乐闻者也”(以上明相貌)。由此可知,梵呗看似与修道无关,实则诚如赞宁法师云:“入道之要,三慧(闻、思、修)为门,若取闻持,勿(无)过读诵者矣。何则?始惟据本,本立则道生。„„须令广览多闻,复次背文高 唱。„„故(法华)经云: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法修行是也。”(见《宋高僧传》卷二十六)事实上,梵呗正是闻慧所依,正与修持有着密切的关系,望有 心行者,不以其通俗而轻视之。

中国梵呗之起源与发展

梵呗虽起源于印度,但由于中国文字以象形为主,音短而促,印度文字则以并音为主,音长而繁,两种语文的差异,以至古来“译文者众,传声盖寡”(《高僧传》卷十三)。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慧皎法师亦曾言:“良田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迫;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辞 长。是故金言(经文)有译,梵响无授。”(见前引)这种情形,尤其是负责翻译经文的古来大德,感触最为深刻。鸠摩罗什大师在对门弟子僧叡,论及西方辞体商 略同异时,即曾感叹:“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见前引卷二)因此,翻译既然无法达到梵呗的效 果,中国佛教欲使用梵呗,除了参考印度佛教之方式外,自行发展适合汉语使用的梵呗,则是必然之道。

关于汉地自行发展梵呗之始,相传起源于曹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山东省东阿县境)时,闻空中有梵天之赞,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而深受感应,遂摹其音律,撰文制音,写为梵呗。然依《法苑珠林》卷三十六记载,约于此同时,亦有康居国人康僧会法师入吴越,从事译经并亦善于梵呗,文云:“传泥洹呗,声制哀雅,擅美当世,音声之学咸取则焉。”故知梵呗之中国化,应有印度音韵之影响在。此后,中国化之梵呗,亦逐渐盛行于南方(植为北方人):齐梁时,南方 佛教兴盛,金陵文宣王萧子良更于永明七年(公元489年)“集京师善声沙门”于一处,专门研讨并创作佛教呗赞音乐,从此确立了以哀婉为主要特征的“南方梵 呗”风格。到了梁武帝时,由于武帝的崇敬佛法,更利用裁定梁朝雅乐的机会,大量地引入佛教梵乐于其中,将佛教音呗与中国商、周以来之传统音乐的融合,做了 最有力的推动,同时也促成了梵呗的“中国化”转型。而这些佛法色彩浓厚的梁朝雅乐,到了隋朝统一天下后,就顺理成章地被继续延用,而成了中国统一政府的 “华夏正声”了。此一事实,给予中国后来历代的清商乐与宫廷音乐,有了很深远的影响!直至唐朝时,随着俗讲风气的大盛,以及梁武帝时所创建,而一直延续下 来的“无遮大会”、“盂兰盆法会”等大型佛教仪式,早已为当时的佛教,提供了许多新的梵呗使用及弘扬的机会。因此,不但在宫廷中,来自西域佛国的佛教梵 乐,成了当时上流社会的“流行音乐”,同时透过“唱导师”(化俗法师)的深入民间布教,更使得民间亦有了佛教呗乐的流传,梵呗也因此渐盛于民间。此外,当 时的政府,甚至更将梵呗,立为译经道场九种职位之一,其受官方之重视可见一斑。

宋、元以后,由于梵呗及佛教音乐已有了明显的分化(此一“分化”始于唐朝唱导师的推动),使得脱离修道内涵的“佛教音乐”,已正式的出现在民间 艺术当中。同时由于此一艺术表现的深入民间,从而也反过来促成佛教音乐本身,有了进一步“通俗化”的倾向(然而纯正的“梵呗”则大体未变,以其纯由寺院法 会所使用及传承故)。甚至亦藉此分化与通俗化之便,佛教音乐在当时,正从各个方面,全面地影响着中国的说唱音乐、乐器演奏及宋词、元曲的词、曲牌之发展。例如词牌中的《菩萨蛮》、曲牌中的《双调五供养》,乃至七弦琴乐中的《普庵咒》等,皆是明显的例子。再者,继唐代“俗讲”而起的,是宋代的“写卷”,并一 直绵延至明、清,这对于近世多种的戏曲及曲艺音乐,也起了很大的影响。至于纯正的“梵呗”,则在元代,由于“瑜伽施食”的再兴(起于唐代),并配合着藏密 的引入,更使得此类正统梵呗(非佛教音乐),又有了另一层新的发展。相对于此的,宋代则是因为天台忏法大兴之故,有关修忏方面的梵呗,亦得到不少的发展和 应用。

到了明朝,佛教音乐已更加明显地分化为佛教乐曲(包括歌曲及音乐、套曲等)及传统梵呗两个部份。而属于化俗导众的佛教乐曲,更是受到了当时政府 的大力推广,例如明成祖便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颁布御制《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五十卷之多,通令全国佛子习唱,而其中亦有大量当时 流行的南北民间曲调在内(这是佛乐通俗化的又一明证)。此后的清朝两、三百年间,则大抵延着:梵呗继续保存;佛教乐曲则走向进一步与民间融合(吸纳民曲入 佛教仪式中,或输出佛曲入民间乐团里)的两个路线发展。大体上此时的梵呗是倾向衰微,而佛乐则进一步地倾向“异质化”。至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千六百多年来,梵呗在中国发展的大概:由三国时期的草创与独创,到南北朝时期有选择性地融合,到唐、宋时期的定型、繁盛与对外发挥影响力,再到元、明、清以来的极度通俗 化,并逐渐地失去创造力、传承力与保护力,而步向受世俗乐曲混入与异质化的衰微阶段。

为了正本清源,同时也为了避免未来佛教梵呗的衰化和流俗,进而失去佛法自利利他的本意,因此对于“梵呗”已在历史的演变中,分化出佛教音乐“傍 支”的事实,今日之佛子实当有所考察与了解。一方面藉此,得以更正确地把握纯正梵呗的精神与传承,另一方面亦能明白地辨别“梵呗”与“佛教音乐”间的确实 分野,从而才能建立起面对梵呗及佛教音乐时应有的态度。这样的工作,应是处在这个“现代佛教音乐”正方兴未艾,而传统佛教梵呗却有失传及滥用现象的今日僧 伽,所当努力承担的。(以上参考《佛光大辞典》梵呗条,及《天宁寺唱诵》音带(一)所附“前言”,上海音象公司出品)

梵呗不如法运用之过失

我门从历代之高僧传当中,皆列有“读诵”一科的事实来看,可以知道梵呗在中国佛教当中,流传的久远与重要性。然而梵呗虽为佛陀所开,且亦为古来 中印大德所延用和开发,但必须如法从事,方能达到梵音深远,歌赞佛德,令人天生善、欢喜的目的。如若不能“声文两得”,讽诵得法,而令闻者清净、增上,则 不如法的梵呗从事,反而是有过失的。例如《毘尼母经》即云:“不得作半呗,(若作)得突吉罗罪!”。然而《法苑珠林》卷三十六云:“汉地流行,好为删略,所以处众作呗,多为半偈。”这是中国梵呗有不如法处的明显例证,今后佛子实当注意避免。此外,由于梵呗已在中国产生并流传一千六、七百年,在这漫长的时空 流传中,不免受到江湖应院门庭的经忏佛事影响。不但使得庄严、深妙之音声佛事,逐渐成为只求声韵富丽、哗众,而不求佛法理解、熏修内涵的表面化仪式。而且 对某些错用心的佛弟子而言,更将此清净的音声佛事,视为应付信徒,换取名闻、财利的工具,徒令有识之士不屑,教内教外增生诽谤,殊为可惜。尤有进者,影响 所及,更使天台一实相之忏法,亦被误解为不过是“接引众生”的通俗经忏法会罢了,至使天台忏法在元代以来,一直未被重视与适当弘扬。梵声微妙之庄严佛法,沦落至此,思之,实有甚深之痛!

另外,《四分行事钞资持记》中,亦引《四分律》云:“诸比丘欲歌咏声说法,佛言听。后有一比丘过差歌咏声说法,佛闻已告曰:汝莫如是说法。乃至 过差歌咏声说法,有五过失:

一、自生贪着音声,二、令闻者贪着音声,三、令闻者习学,四、俗人生慢心、不恭敬,五、静处思惟,但缘音声以乱禅思。故知本宗(指四分律宗)亦不全许。”(见〈说戒正义篇十〉),而《资持记》夹注更言:“今时诵者引弄音声,文句不显,人不乐闻,反生轻悔,何啻五过?”由此可知,若无因缘,乃至过差(过度地)以歌咏声说法,尚且有过,何况心不念道,声文不合,但求绮丽取宠,奇声怪唱,益求利养?则其罪愆弥大矣,望我同道慎之。

梵呗与佛教音乐的分野与把握

然而,上节所说的不如法,乃是针对“梵呗”本身的使用因地与方式等之不当而说的。但是梵呗所存在的如法、不如法问题,事实上并不如此单纯。过差 歌咏,既然有令自、他生贪着及坏乱禅修等,如上节所说的诸种过失,因此,在适当梵呗的施用之外,佛陀对于僧伽的歌唱乃至演奏乐器等,都是有明文禁止的。例 如沙弥戒中,第七条即制:“不歌舞倡妓,不往观听”,乃至《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中的观听作恶戒第三十三亦制:“不得听吹贝、鼓角、琴、瑟、筝、笛、箜 篌、歌叫、妓乐之声”。听尚且犯菩萨戒,何况自作呢?《法华经》方便品中虽有击鼓、吹呗、箫、笛、铜钹等,尽持供养之句,但却是“使人”作乐,而非僧伽自 作。由此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佛陀所准许僧伽的,仅止于以清净、单纯的人声,依于内心的恭敬、肃穆和庄严、景仰之情,发而为咏叹诸佛或歌赞佛法的文句 之声。以声乐的技巧、唱腔尚且不可(此即有“过差”之失),更何况以乐器、乐曲伴奏、演唱?至于有关今日佛事法会中,所用的木鱼、大罊、钟、鼓等,大抵取 其声音清亮、悠远、沈稳、肃穆等特质而使用之,为的是带引大众节拍一致及增上专注和恭敬等,而非为了增加音乐的“效果”,因此若能如法使用(不要花俏如艺 人般),亦算是符合佛意的。基于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梵呗的施行与发展,若能谨守古调、古法(而且用心正当),则大体上不离梵呗原有之精神,是可以确 定的。

但是由于时空长久的递移,使得梵呗的原始精神已逐渐地模糊,再加上道行、道心的一代不如一代,已使得梵呗的认知与使用,渐渐地由单纯、朴素地修 道内涵,而分化、混同乃至异化变质,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虽然古来的一些呗句与偈赞等唱诵,透过僧伽的历代相承,而有不少仍然流传至今(当然失传的亦不 少)。但事实上今日的中国佛教,却又另外地存在一种“类梵呗”的,由梵呗所分化生出来的音声佛事,它的形式相当地多样化,我们大体可以将之定名为所谓的 “佛教音乐”。此类音乐大致上虽可明显地与传统梵呗分出界线来,但不可讳言,它是受了梵呗的启发,但却以化导世俗为目的,而逐渐发展出来的、已失去修行内 涵的音乐形式。面对这样的现实,身为一个出家人,我们所应努力去澄清和了解的是:梵呗与佛教音乐,其主要分野是什么?佛教音乐是如何在历史的演变中产生 的?一个出家人该如何面对梵呗与佛教音乐?

首先我们知道,依于上来诸节所说,梵呗存在与施用的唯一目的和理由,正是为了“修行”的目的而设。虽然梵呗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歌韵形式,但它的内 容、音律与使用心态等,佛法中自有明确的界定,决不可以混同于一般广义的“佛教音乐”之类。因为既然梵呗是修行人为了自他的“修行增上”而使用的,因此梵 呗就使用的因地上说,是为了表达对诸佛菩萨或佛法内容的尊重赞叹,或表达个人的宗教情操与修行心情等等,方能有所施用。若就梵呗的音声特性说,必须具备和 缓、平正、庄严、肃穆、凝神、定心等特质。再就梵呗的修行增上说,则必须达到道心增上、内思反省、扩大悲智、空性相应等效果。更就唱诵之后的心境说,必须 是轻安、清净、专注、无着等等反应。相对于此,则所谓的佛教音乐,论其因地,并非以“修行”为所需,而是以“化导俗情”为所求;论其音质,虽亦出于尊重赞 叹等宗教情操,但总不外以“通俗、易解、易受”为诉求,因此华丽、繁复、起伏娇弄有之,凝神、定心则非其所能;论其增上,则虽有种未来善根之功德,然总不 离以音尘悦耳为诱因,顺于众生贪着美音之本性故,终究是动荡心神而难与道法相应;论其心境,则作者、听者,多以取悦、诱引为事(否则化不到众生,甚至录音 带也可能卖不出去!),作者不免我执徒增,听者不免杂染益重,清净无着如何可求?(当然,纯宗教情操的创作,或亦有例外——如三宝歌即是)

由以上的分判二者,我们可以明显的认识到:身为一个出家人,就修行及住持三宝的立场说,确切的认识梵呗的重要性与特点,依着个人所需,而将正统(具有上来所说诸特质的)梵呗运用在修行上,并随缘随力地传承正统的梵呗(以正确的因心),无论自利或住持,皆是很有帮助的。就随缘化他的立场说,当事先 充份地了解并明确地把握出家人的僧伽形象及戒律用心,既使仍要从事“佛教音乐”的化导工作,亦应把握分寸,以白衣从事为宜。切勿徒泥“化他”之名,而失却 了自他佛法增上,及三宝常住的利益。(在此认知下,以出家人身份上台演奏、指挥、演唱献艺等,实不相宜)

面对梵呗与佛教音乐,两个不同领域与层次的音声佛事,身为出家人自身应有的认识与对待之道,大抵如上所说。接下来的考虑是:正统梵呗如何继续保 持其纯正与传持不辍,并且在佛教音乐可能大为兴盛的未来,不至于受到此一通俗化风潮的混同和异质化?当然,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其最直接的做法可能是 :由今日的僧伽发大心,将历来流传于各地的梵呗给予收集、整理、保存(录成光盘片、大量流通),并进行系统化教学等等。这的确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方法(虽 然在人力、物力上将所费不赀),不无推行之必要。然而除此之外,我们却必须了解到,这种做法无论在观念上及行动上,都是属于“封闭型”的。事实上从中国化 梵呗的产生及演变史实看(参考前二节),如法的梵呗其实并不是自然存在的,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被前人所创造,并经时空、文化的洗礼,而逐渐演化成今日 这般模样的。尤有进者,既使在同一个时代中,不同地区亦流传着不同的梵呗唱腔,它们并皆具备了如法梵呗的特质在。因此,强固地保存既有,并非避免如法梵呗 被混同、异化或失传的唯一有效方法,因为梵呗其实是具有区域性及演化性的。保持如法梵呗的长远之计,依笔者浅见,不如以开放的心灵,努力去把握两项原则: 第一,正确理解并体会梵呗在修行上的意义与应有之特质,依此理解和体会,从而对现存的呗唱加以检别(去劣存优)、改良乃至创新。第二,由历史的演化中,去 了解梵呗的演变与分化因素,并配合对现实的考察,而将所谓的“佛教音乐”加以分类了解,并与梵呗严格区分(此亦是本文所重点要表达的),避免相互混淆,而 失去各自应有的功能,且模糊了彼此的立场。藉此而使得四众弟子,能依于各自的身份与需要等,对梵呗及佛教音乐采取不同的认知与对应之道。这样一来:一方面 佛陀所准许出家人从事的“梵呗”,将在健康而纯正的环境下,被正确地传承甚至再创造。二方面佛陀所制出家人不宜的所谓佛教“音乐”,也能在不混滥于梵呗的 前提下,不坏世间相地,令其自然发展,从而发挥其化导世俗的作用。如此两得相宜,既不坏清净修行及三宝幢相,也不妨世间弘化与方便诱引,这应是吾人今后面 对梵呗及佛教音乐时,最适当的认知与希望吧。

如法梵呗之条件

本节将离开有关“佛教音乐”的讨论,而针对出家众所最当了解的“梵呗”本身,讨论其如法从事的条件。我们从前数节的讨论中知道,梵呗虽是一种非 常利于自行化他的法门(从根本说)及修道应用知能(从方便说),但却必须运用如法、身心投入,方能离过有功。这主要当分三方面说,首先在梵呗从事的发心 上,必须纯正:乃是为求引发自己内心的善念与觉性,以微妙音声赞佛、法,舒发自身的悲情与敬意,乃至引领他人同入法海等目的,而作梵呗之吟诵、唱念。并非 为了沽名、求利等生死边事而为之。

其次,对于所唱,所诵之仪文、仪式的内容与含意,乃至作意、观想之方法与内涵等,皆须事先明了、熟娴,务必做到声合于文,文入于声,音生意至,意起声扬的境地,方能感发内在觉性的显发。从而更以此觉性,从事梵音诵唱,则更能使自他达到忘形于音韵,而又不坏音韵的冥合效果。这正是所谓观声是空,空 不碍有,入流亡所,能所尽尽,乃至觉、空双泯的中道境界。

第三,梵呗最重在音律之表现,与悲智之投入。虽修道不在发音、吟诵之技巧上,但梵呗之如法技巧,却是修忏等法门,观炼熏修之所以。因此,依于古 传之口授,以和缓平正、深沈哀宛、清亮庄严、悠远肃穆之好声,藉由熟练的梵唱技巧,方能将内心对三宝的崇仰、对佛法的体悟、对自身的忏悔、对众生的慈念与 悲心等等,透过声音而表露无遗!如此人与法合,法与声合,声与智合、智与悲合,不但法会圆周、自得大利,甚至感动人天、鬼神与百兽等,亦为自然之事。这也 正是梵呗的大妙与大用,且为历代大德所重视的所在,愿有心、有缘的大比丘僧,发长远心继承并弘扬此一门。

结论

《楞严经》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声闻”,以音声而做佛事,成就自他两利的佛法修持,自从佛陀权开之后,就一直为西域与中土的历代大德所开发 并延用着。至少在中国,随着诵经的盛行与忏法的建立,它已俨然成了一门专修的法门。佛的三十二相中,有梵音一相,故音声在自行化他的运用上,有其决定的重 要性,是无庸置疑的。只是经过时空长久的流传,对于此种音声佛事的运用,无论在观念上(为名利或为修行?)、作法上(是否过差?)乃至实际的内容或技巧 上,都有了不少的异化与分化(如“佛教音乐”)现象。今日,当我们重新来面对这个,已是大部份佛子日常中所不可或缺的修行课题时,我们实在有必要去做一番 厘清、定位与重新再出发的工作。

---法藏法师《梵呗略考》

下载梵呗赞偈--佛教常用仪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梵呗赞偈--佛教常用仪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佛教香赞

    诸赞偈 宝鼎爇名香 普遍十方 虔诚奉献法中王 端为世界祝和平安 地久天长端为世界祝和平安 地久天长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献供赞 虔诚献香花 智慧灯红焰交加 净瓶杨柳洒......

    开光仪规(本站推荐)

    佛像开光仪规 一.洒净: 1.维那举杨枝净水赞: 杨枝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寿广增延,灭罪消愆,火焰化红莲。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称) 2.维那举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三......

    6)虚云和尚法汇—诗歌偈赞

    虚云和尚法汇—诗歌偈赞鼓山门下弟子顺德岑学吕宽贤编辑皮袋歌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难名状。威音过后成挂碍。三百六十筋连体。八万四千毛孔在。分三才。合四大。撑天拄......

    家庭祭祖简便仪规

    家庭祭祖简便仪规一、九碗素菜,九杯开水,九碗白饭。红烛一对,香三柱。二、拜三拜。念:供养堂中历代昭穆宗亲及一切先灵(三遍)。三、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称)南无西方接引导师阿弥......

    名人、科学家、名哲赞佛教5篇

    名家、科学家、名哲赞佛教 佛学及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孙中山 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近代大科学家爱......

    佛教念诵-观音菩萨赞(注音版)(优秀范文五篇)

    南nán无mï施shī无wú畏wâi菩pú萨sà摩mï诃hē萨sà摩mï诃hē般bō若ruî波bō罗luï密mì观ɡuān观音yīn音大dà菩士shì萨悉xī赞号h ào圆yuán通tonɡ十shí二......

    中 学 生 礼 仪 常 规

    中 学 生 礼 仪 常 规 1、参加升旗仪式,衣着整洁,队列整齐,行队礼或注目礼;唱国歌要严肃、准确、声音响亮。 2、穿校服,佩戴校徽,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 3、使用好礼貌用......

    普门品读诵仪规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读诵仪轨 癸巳年四月初八 〖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