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察中亚局势的理论模式
考察中亚局势的理论模式——考量的因素、分析的层面、“博弈”、“大三角”
潘志平
2012-02-17 08:47:04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3期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考察中亚局势的理论模式是: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三大因素的考量,从全球、区域和本土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就中亚地区大、小两种“博弈”分析,影响中亚地区的多重“大三角关系”的分析。
关键词:中亚局势;理论模式
中图分类号:6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标号:1000-2820(2010)03-0098-06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墓金2008年重大招标项目“颇色革命后的中亚与新疆稳定发展”(O8ZB006)。
作者简介:潘志平(1945-)男,江苏南京人,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从奉中亚及新获历史文化研究。
对中亚的地理概念众说纷纭。本文所说的“中亚”指的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并与之毗连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和高加索地区。历史与现实证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决定,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必然受到中亚地区政治经济情势的影响。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自200()年起一直在进行这一方面的系统研究,本文就近10年的研究过程中建构的理论模式,做一归纳总结。
一、考量的三大因素
中亚局势大体上是地区问题,考量的主要因素是,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这三大因素。
(一)地缘政治
提起与中亚联系的地缘政治,就不能忽视麦金德的著名三段论:
谁统治了东欧,谁便控制了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便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便控制了全世[1]。
麦金德的这一名言集中体现了“心脏地带论”的思想,其中的“East Europe“,字面上是“东欧”,又似乎包括了“中亚”,比较多的说法是指称广阔的没有出口的欧亚腹地。其实,本人一再强调:麦金德的“心脏地带”、“世界岛”说实难以概括其地缘政治本质,当年的苏联既控制东欧又统治中亚 的大部分,却并未能主宰世界,这是不争的事实。冷战后,这个“心脏地带”发生裂变,出现了所谓的“权利真空”,地缘政治在此的争夺方兴未艾,“心脏地带论”遂炙手可热。其中犹为引人注目的是,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将这一地区称之为“欧亚大陆的巴尔干”,地缘政治地位十分重要。
(二)地缘经济
不少论者把中亚五国与高加索三国联系起来讨论,甚至主张中亚包括整个高加索地区。这种说法认为,它们位于欧亚大陆的结合部,东西文明和伊斯兰文化与斯拉夫文化的交汇处,是俄罗斯南缘防卫上的“软肋”,同时又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东进的方向之一。2008年格俄“五天”战事,引发了冷战后美俄间最严重的政治对抗,同时也震动了整个中亚地区。事实上,高加索与中亚最重要的联系是里海,确切地说,是环里海地带待开发的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近来不断有人说,里海将是“第二个波斯湾”,21世纪世界能源的供应基地。仅此一点,里海左右的中亚高加索地区的地缘经济地位陡升,世人为之瞩目。其实,格俄战事爆发前夕,已有学者预言:“美国在支持萨卡什维利玩火。因为,从阿塞拜疆的巴库到土耳其港口杰伊汉的美国石油管道要经过格鲁吉亚,所以格鲁吉亚的战略 地位非常重要。整个高加索可以看做是美国和俄罗斯争夺欧亚大陆控制权的全新‘大棋局’中重要一环’,①。“第二个波斯湾”之说似有点夸张,然而,它与波斯湾最大的不同是,这是一个不通海洋的内陆地区,油气开采后的输出线路至关重要。是北引西向,还是东出南下,直接牵动各方的政治经济利益,地缘经济的憧憬与争夺,是不言而喻的。其实,新疆及其毗邻的中亚地区本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可以说是其地缘经济的核心,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启动和发展当代的丝绸之路。
(三)地缘文化
这可能还是个新概念。十多年前,美国学者亨廷 顿提出“文明冲突论”,引起广泛争议,但本报告认为,撇开其固有的偏见和臆测,仅就“文化”因素引人当代国际政治学的考量之中,不无可取。事实上,民族冲突、宗教冲突,总有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双泛”以跨民族、跨国家的传播,这主要因它在信仰伊斯兰教的操突厥语族诸语言的民族中谋取活动空间。再如,如果没有“9.11”,阿富汗可能还是鲜为人知的穷乡僻壤,地缘政治的死角、“盲区”。而“9.11”后,一夜之间,这个“盲区”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从地缘文化的深层次考虑,阿富汗的伊斯兰与其认同于西亚,毋宁认同于中亚和被认为南亚的巴基斯坦 和北印度。远古的贵霜帝国、近古的帖木儿帝国,就以阿富汗为枢纽与中亚地区有着斩为断理还乱的关系。16世初,帖木儿的六世孙费尔干纳王子巴布尔,为南下的乌兹别克人所迫亡命喀布尔,在复国无望的绝境下,转战印度,竟建立了由印度到阿富汗的大莫卧尔帝国。这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阿富汗经常处于中亚南亚地缘文化的的枢纽,在一定条件下,就有可能成为中亚南亚地缘政治的枢纽。明了这一点,就不会对阿富汗战争强烈影响到周边的安全稳定,“三股势力”从克什米尔到北高加索的车臣、从阿富汗到费尔干纳连成一片,而感到困惑迷惘。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一份《预测全球未来》的报告称:“最容易陷人冲突的国家位于一个巨大的不稳定弧形地带,这个地带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北非、中东、巴尔干地区、高加索地区、南亚和中亚一直延伸到东南亚部分地区’,②。中亚地区大体就在这个“不稳定弧形地带”的东西结合地带。二、三个“层面”
中亚地区问题,固然大体上是区域问题,但在不断全球化进程的今天,分析区域问题,既脱离不开全球的国际大背景,也不可忽视本土的具体问题。因此,讨论新疆周边地区问题,应从全球、区域 和本土三个层面展开分析。
(一)全球层面。美国是当今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近年,“颜色革命”袭击中亚。引发2005年的吉尔吉斯斯坦政变和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事件”,华盛顿是脱不开干系的。因此,尽管美国本土远在天边,但必须特别关注美国的欧亚地区大战略。
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染指中亚,一时还无从下手。在布热津斯基看来:“这个地区在地缘战略上对美国的含义十分清楚:美国相距太远而无法在欧亚大陆的这一部分成为主导力量,但美国又太强大而不能不参与这一地区的事务”,问题是“如果中间地带拒绝向西方靠拢,而成为非常自信的单一实体,并控制了南部,或同东部的主要棋手(players)结联盟,那么美国在欧亚大陆的首要地位就将严重受损”。“9.11”后,以阿富汗“反恐战争”为由,美军有史以来第一次落地于吉尔吉斯斯坦,在玛纳斯机场建立了空军基地。小布什政府八年鼓吹,实施“大中东倡议”(2002),“新中东地图”(2004),“大中亚伙伴计划”(2005)和“大南亚理念”(2007)。欧亚战略阶段性的演变,既反映了华盛顿对这一地区的认识的一步步深化,也体现了它对这一地区的重视程度和卷人程度都越来越深。
2008年和2009年,分别是小布什政府的最后时日与奥巴马政府的开局。小布什的风格是“单边主义”,从至今无结果的阿富汗战争、焦头烂额的伊拉克战争,小布什力图将“大中东”与“大中亚”整合起来,平均二年就试图出台一项目战略,最终奢望于“重建阿富汗”,但多战略等于无战略,不得不将阿富汗这一烂摊子遗留给奥巴马。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坦率地承认“我们处于危机之中”,为此强调说:“问题不是我们的政府太大还是太小,而是它是否行之有效”。“有效政府”与奥巴马过去提出的“巧政府”(Smart Government)是一脉相承的,这一的提法源于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等 人提出的“巧实力”(Smart Power)思想。奥巴马还特别对穆斯林世界发出呼吁,“寻求一条新的前进道路,以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为基础”。不向恐怖势力屈服,但也不排除对话,并重申与伊朗对话。此前,希拉里·克林顿在出席参议院就其被提名国务卿举行的听证会上郑重宣布:美国将不再单纯依靠武力,而是谋求建立以经济、文化等软实力共同作用的“灵巧实力”外交。正如评论所说:这是一份与打击邪恶轴心为口号的布什政权外交诀别的宣言书③。奥巴马“新政”可以有条件地放弃小布什的“单边主义”,但面对身陷烂泥的阿富汗战争却欲罢不能。目前,阿富汗、巴基斯坦危机是考验美国欧亚地区战略的试金石,解决不了这场危机,再宏伟的大战略都是空谈。
(二)区域层面。重点是俄罗斯因素。这是因为俄罗斯不仅与中亚国家接壤,而且它的领土一部分就在欧亚腹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原为沙俄的殖民地,苏联的南部边区,现独立虽已18年,但俄罗斯的影响是隔舍不断的,这些国家的民族精英还是苏联时代培养出来的,虽然已确定主体民族的语言为国语,但俄罗斯语仍为最通用的族际交流语。俄罗斯人在中亚,特别是哈萨克斯坦还拥有相当数量。俄罗斯仍将中亚五国视为自己的“后院”,它主要通过独联体、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发挥影响。此外,俄罗斯还是上海合作组织中举足轻重的成员国。
独联体成立于苏联解体之际,18年时间里,开了无数次的元首首脑会议,通过了成千上万份文件,但凝聚力愈发小于离心力,“独联体化”某种程度上成了“无效率”、“空洞化”的代名词。关于独联体的命运,普京曾无奈而委婉地说,苏联解体后进行过一体化的尝试,比如说建立独联体,可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发表宣言上了,但也是有益的。格俄冲突的一年后,格鲁吉亚最终愤愤地退出独联体。但只要独联体还在形式上存在一天,对于俄罗斯也是有意义的,它决不会轻易地放弃任其消失。目前,俄罗斯着力于强化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
2009年2月4日在莫斯科举行了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峰会上,决定建立快速1.5万人反应部队,这意味着它正在成为独联体地区真正的军事联盟。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说:“这支部队的潜力不会比北约部队差。”2009年6月14日举行的峰会上,签署在独联体集体安全组织框架内组建军队集群的协议,莫斯科准备出一个空降师和一个空降突击旅(大约8 000名军人)。哈萨克斯坦出一个空降师件000人),其他盟国各出一个营。但乌兹别克斯坦和白俄罗斯最终没有在协议上签字。2009年8月吉尔吉斯斯坦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伊塞克湖“非正式峰会”,并未有实质性成果。专家评论说:“建立在俄领导下的真正军事政治联盟意味着中亚国家要放弃多方位外交政策。目前不仅俄罗斯,而且其他大的玩家在原苏联空间都逐渐失去影响。迫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条件越来越困难。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所有一体化方案都面临实际挑战,其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不符合新现实”。
欧亚经济共同体成立于2000年,其基础就是 1995年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四国的关税同盟协议。如果说,独联体沉醉于漫无边际的空洞条文,那么这个共同体却从“关税同盟”人手,是走向具体和现实的统一经济空间的建立。2009年12月11日,共同体跨国委员会圣彼得堡会议确定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建立关税联盟的工作已全部完成。普京宣布,2010年1月1日,三国关税联盟开始运作。俄罗斯的意图是,这个共同体将不限于经济一体化,前景是开放内部边界的同时拥有共同的外部边界,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组织,在某种程度上“重建苏联”。目前,吉尔 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都对加人共同体框架内的“关税同盟”颇有兴趣,但对任何形式的“重建苏联”未必认同,现实是:苏联解体已不可逆转,独立虽是中亚国家当初无奈地选择,但若放弃已有的独立,也是不可思议的。
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都是俄罗斯追求后苏联地区诸多一体化的工具,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曾于2007年10月7日召开杜尚别三大峰会,被认为“独联体地区军政和经济一体化大业取得的重要突破”:诸如如“关税同盟是通往统一经济空间之路”、“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是欧亚大陆版的北约”、“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维和部队是独联体和平与稳定的捍卫者”等。然而,客观的评论是:“如果抽离其宣传效果,我们会发现它实在是相当有限。独联体存在已经十多年了,先前签署的许多类似协议最终都沦为一纸空文。”④实际汇率际上,就连一些俄罗斯学者谈起来都信心不足。阿日达尔·库尔托夫将之比作“烂尾楼”,2008年格俄冲突击溃萨卡什维利的“五天战争”后信心和底气都充足多了,普梅都强调,“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俄罗斯也在一些地区拥有特权利益。这些地区都是与我们有着友好关系的国家所处的地区”⑤。“特殊利益区”概念的提出 表明:俄罗斯已明确将包括中亚在内的独联体地区视为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势力范围”,俄罗斯的“帝国情节”还是根深蒂固的。这在中亚国家必然引起不安。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专家马拉申科批评道:“俄罗斯没有盟友也不善于寻找盟友。俄与美国和欧盟没有共同的重大利益,俄罗斯害怕中国,不需要印度,不相信穆斯林,认为欧洲不团结和变幻无常。独联体是一个不正规和不负责任的俱乐部。俄罗斯把能源当作政治武器暂时是成功的,但早晚会是输家。俄要想顺利发展,需要放弃‘后苏联地区’这一概念,停止用天然气价格进行讹诈。”⑥ 伊斯兰问题是这一区域层面上的问题。这一区域的主要的居民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也就是说,它是属于伊斯兰世界的一部分。一部伊斯兰教史就是伊斯兰教向外扩张的历史。波斯及中东地区应是它的第一扩张区,此时伊斯兰教即分裂为什叶与逊尼两大教派。而本报告研究的这一区域应是它的第二扩张区。从现实来看,这一区域的主要民族,如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土库曼人、普什图人等多为逊尼派,而波斯人、塔吉克人等多为什叶派。因此,缘于教派、族群及语言文化相近,塔吉克斯坦与伊朗的关系要比其他中亚国家要走 得更近一些。中亚国家独立伊始对伊朗的“输出伊斯兰革命”十分警惕,但后来事实表明,伊朗的低调基本打消了中亚国家的疑虑。伊朗不仅与中亚国家和睦相处,与邻国土库曼斯坦建立能源合作,并非常积极地要求加人上海合作组织。只是它一根筋地与美国叫板以及不妥协的“核立场”,也让中亚国家疑虑重重。
中亚至西亚,还有一个操突厥语的群体: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土库曼人、阿塞拜疆人、土耳其人。苏联解体后,土耳其召集新出现的五个所谓的“突厥语国家”首脑会晤,自1992年至今已举行九届。在第一届会议期间,土耳其总统厄 扎尔提出建立“突厥联盟”的建议,强调与中亚突厥语国家的文化和种族相似性,与中亚突厥语国家加强一体化的设想,同时试图在地区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中亚国家本身对接受土耳其成为新“大哥”,完全不热衷,莫斯科和德黑兰对土耳其的计划非常怀疑,认为它不过是土耳其再建缩微版奥斯曼帝国的又一次尝试。第九届突厥语国家峰会在阿塞拜疆举行时,与会者商定成立合作理事会。一些专家据此认为:“一个新的一体化集团正在前苏联南部地区形成。不过,距离真正的一体化还很遥远:除语言外,这些国家几乎没有任何共性,反倒是冲突和矛 盾层出不穷。它们最终还不得不考虑:如果参与突厥语国家一体化联盟,就必须牺牲与俄罗斯在欧亚经济共同体和集安组织框架内的关系,并彻底忘记关税同盟。时间将证明,对它们而言,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以及与阿塞拜疆和土耳其的民族关系究竟哪个更重要。⑦
(三)本土层面。即“基层”层面上的更复杂的问题。通常将中亚五国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它们却各不相同,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一个是疆域辽阔的地区大国,一个是人烟密集的地区人口大国;前者更现代些,后者则更传统些。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则是又小又穷。乌兹别克人、塔吉克 人(除山地塔吉克人外)是中亚最传统的绿洲农夫,而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则是从草原和山地走出的牧民;前者深受伊斯兰教的熏陶,宗教情节浓郁,后者接受伊斯兰教还是最近几百年的事,宗教意识相对淡漠。土库曼斯坦不大不小,在中亚通往西亚的沙漠地带,独立以来以“永久中立国”自豪,既少与他国交往,对什么国际组织都不感兴趣,同时又不与他国交恶。它紧邻阿富汗,当年塔利班闹得四邻不安,可土库曼斯坦却与塔利班相安无事。然而,乌兹别克斯坦是这五国中的又一另类,它参与国际事务以反复无常著称,多次加人又退出独联体集体安 全条约组织和具有“反俄”倾向的“古阿姆联盟”。有评论说:“该国领导人缺席突厥语国家峰会,此前又拒绝参与建立集安组织的集体快速反应部队。乌兹别克斯坦不仅不愿构建新的一体化关系,还打算破坏现有的:宣布欲退出中亚统一能源网的工作。”⑧
中亚五国的建立是基于苏联时期的中亚五加盟共和国,而这五加盟共和国则是建立在20世纪20年代“识别”出的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哈萨克、土库曼五大“主体民族”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这五国是在从未有民族国家的历史基础上“人工”制造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现在中亚国家间的“国界”是苏联时期的行政区界,它是力求按“民族原则”划分,而并非考虑到山川水道的自然形态与人们的经济活动,边界问题、跨界民族问题和跨界水资源纠纷,构成中亚国家间“小博弈”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中亚这五大民族也是在90多年前“识别”出来的,实际遗留的问题是,有的民族还存在“部落认同”,哈萨克中有三“玉兹”之分,在一些地方吉尔吉斯人的部落认同还高于民族认同。事实上,这些国家的内部危机的深层问题经常缘于此。比如,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颜色革命”,究其内部因素有南北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深层次的问题是南北吉尔吉斯人固有的部落矛盾。同样,阿富汗的部落、巴基斯坦西北边境地区的部落都有问题。
三、两种“博弈”
“博奕”思想源于西洋的国际象棋游戏,学者将这一思想运用于模拟的对抗和冲突的分析,并由此形成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博奕论”(Game Analysis).就中亚地区而言有两种“博弈”。
(一)大博弈(Great Game)
早在100多年前,这一地区就已纳人大国激烈争夺的战场。当年的“大博弈”最终以英俄在阿姆河一帕米尔一线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而结束。苏 联时期,中亚成为其南部的领地,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这一大片土地成为新一轮“大博弈”的争夺之地。当然,“大博弈”归根结底是大国间的较量,在新疆周边地区,世界大国的较量,主要是俄美,前者要守住自己的“后院”,后者要开辟新的“势力范围”。北约和欧盟,印度和日本等大的势力也不同程度地向往此地。虽然不是19世纪的动刀动枪,但政治的、经济的,特别是能源的争夺还是有声有色。中国的新疆与此地山水相连,中国不追求,也不谋求什么“势力范围”,当然也不谈不上与有关大国或大的势力去“博弈”什么。但中国也有自己的国家 利益:首先是安全利益,不允许这里的“三股势力”危害自己的安全;其次是经济发展利益,通过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达到双赢。如果有的大国或大的势力出于自己的私利排斥、损害中国的利益,中国理要进行坚决抵制,这也是所当然的。
(二)小博弃
人们比较关注大国政治,自然缘于大国政治对地区地缘政治的重大影响。从积极意义上看,大国应充分理解小国的权利和诉求。早在半个世纪前,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就形成发展出一有特色的理论——“小国论”(Small Power),其意义在于分析这种国家的对外行为方式及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2008年夏,萨卡什维利悍然大打出手,直接挑动了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俄罗斯形成后冷战时期的最严重的对抗:一方强硬声明、严厉谴责,但几乎再没有什么好牌可打;另一方高调支持格鲁吉亚两个自治地方分离“独立”,但几乎没有响应者,这可谓是“绑架”,即出现了“小国绑架了大国”的怪异现象。正如俄罗斯学者认为:“小国因素是俄罗斯周边的世界充满了令人不安的发展趋势之一。小国造成的危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几乎出现了一批从事挑衅活动的国家。它们致力于让比较强大的国家互相争斗和利用这些国家的矛盾谋取私利。”⑨至于今天的 中亚国家“或许还是小国,但它们的战略地位因能源价格上涨产生的财富以及不同大国的讨好而得到加强。事实上它们正在不断地学习玩‘游戏’。从而将为它们分散大国对该地区的影响力创造更多机会”⑩。
事实上,今天所谓的新一轮的中亚“大博弈”与当年的“大博弈”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当年是殖民帝国在这里的竞争,本土上的一大堆汗国、土邦、部落是被宰割的对象,而今天中亚的小国却是主权国家。有学者甚至认为,有鉴于中亚国家的作用增大,中亚正进人受各方“求爱”的“黄金时代”,近来最突出的例证是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机场问题。
四、多重“大三角”
新疆周边地区,特别是中亚国家独立以来就面对着多种多样的多边外交,其中多样的“三角”关系,重叠、交叉,丰富多彩。2009年9月28日一29日,“华东师范大学第三届欧亚论坛”中冯绍雷先生称之为影响中亚地区的“多重三边关系”。据冯先生的概括:中亚地区核心三边关系:俄罗斯—中亚国家—中国,其成果表现为上海合作组织;中亚为基轴的欧亚区域三边关系,至少有两组:俄罗斯—印度—中国,俄罗斯—欧盟—中亚国家;聚焦中亚的全球性三边关系,至少有三组:美国—俄罗斯—中国,美国—俄罗斯—欧洲,美国—俄罗斯—中亚。俄罗斯依仗自以为“后院”的优势,对另两方意向都有警惕,近年,对美国咄咄逼人之势更为敏感,对中国的态度比较复杂。一方面,每当感受到美国霸权欺负之时,就要向中国方面靠拢、接近。俄罗斯国际“改革”基金会副主席纳比·济亚杜拉耶夫就认为:“与中国接近就会恶化与西方的关系,把前苏联地区的势力范围分给他人首先会恶化与美国的关系。俄罗斯势单力薄。无法以平等的地位应对压力。因此,不得不与在不远的将来能确实抗衡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的另一个国家寻找接触点。而这就是两国在上合组织框架 内相互协作的条件,这种协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不允许美国插手中亚地区。”⑾“‘莫斯科回声’电台2005年做的一次民意测验显示,74%的听众认为,俄罗斯应该与中国结盟,对抗美国的霸权”[2]。
关于俄罗斯究竟是属于“西方”还是“东方”的问题在俄罗斯一直存在着严重争议。
而站在中亚国家的角度,看法相对超然,如康斯坦丁·瑟罗耶日金所说:“中亚地区已成为俄中美地缘政治博弈的主战场,俄中希望削弱美国在中亚的影响,但中国能牵制俄罗斯的‘帝国野心’,俄罗斯则可以防止‘中国扩张’。三个主要地缘政治玩家在中亚的互不妥协,势必给这一地区造成不少麻 烦”。
“美国—俄罗斯—中国”这个大“三角”中,由于美国强势打压,俄罗斯与中国会走得更近一些,至少目前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可能如此。
五、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三大因素的考量,从三个层面、两种“博弈”和多重“大三角”的分析,使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复杂多变的中亚局势,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麦金德.民主的理想与现实阅.武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34.[2]李静杰.跨入新世纪的中俄关系【1].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2):62.[责任编辑:孟楠]
注释:
①威廉。恩达尔:卜场蓄势待发的战斜,香港《亚洲时报在线》,2008年7月16日。
②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2008年11月报告:(2025年的全球趋势:一个经过改造的世界》。
③《朝日新闻》社社论:《美国新外交由重视力量“转向重视智慧,《朝日新闻》,2009年1月15日。
④[俄]阿列克谢·马拉申科:《中亚面临精英更替恐难建成“普京斯坦”》,[俄]《生意人报》,2007年10月8日。
⑤[俄]米丽娅姆·埃尔德:《寄希望于历史和文化联系》[英]《金融时报》,2008年10月30日。
⑥[俄]阿列克谢·马拉申科:《告别“近处的国外”》,[俄]《独立报》,2008年1月1日。
⑦⑧[俄]安德烈·米洛夫佐罗夫:《中亚可能成为“大土耳其”》,[俄]《晨报》,2009年10月16日。
⑨[俄]阿列克谢·博加图罗夫:《世界政治中的危机周期》, [俄]《独立报》,2008年12月1日。
⑩[英l伊夫琳·戈赫:《上演油气管道政治戏》,[新加坡]《海峡时报》,2007年8月30日。
⑾ 纳比·济亚杜拉耶夫:《中亚:竟争与伙伴关系——对中亚国家投资将确保俄罗斯的政治影响》,[俄]《独立报》.2007年7月2日。A theoretical model on studying the situation in Central Asia——Researching factors, analyzing layers, gaming and Big
Triangle
PAN Zhi-ping(institute of Central Asia Study,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 Uighur A utonomous Region, Urumqi, Xinjiang 830011)
Abstract: The theoretical model on studying the situation in Central Asia can be illustrated as following: Taking geopolitical factor,geo-economic factor and geo-cultural factor into considerations,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gaming of both Small Triangle and Big Triangle and analyzes the multiple “Big Triangle Relation” which influenced the Central Asia region.Key Words: The situation in Central Asia,The theoretical model
第二篇:考察材料模式
XXX同志考察材料
XXX,性别,X岁(XX年X月生),XX族,籍贯XXXX,XX年X月参加工作,XX年X月加入中国共产党,XX学历(毕业院校及专业),现任XXX部门XXX职务。
一、主要德才表现
在近三年的考核中,该同志为XXXX。
二、主要不足
三、民主测评和谈话征求意见情况
2009年X月XX日,在ⅩⅩⅩ名干部职工参加的民主测评中,该同志得优秀票ⅩⅩ票,称职票Ⅹ票,基本称职票Ⅹ票,不称职票Ⅹ票。其中,优秀和称职得票率ⅩⅩ%。
考察谈话共听取ⅩⅩ人意见,ⅩⅩ人认为该同志可以提拔使用,Ⅹ人反对提拔使用。
迪庆州中级人民法院干部考察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2013年5月3日
第三篇:考察材料(模式)
XX同志考察材料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地提高了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坚定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党在农村中的方针政策及业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内部管理。为加强对农业服务中心的管理,建立健全了农业服务中心内部量化考核制度,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分工,实行月评、季比、年定等评比活动,增强了干部职工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规范了干部行为。定期召开中心民主生活会,开展交心谈心,认真听取副主任的意见和建议等方式,增强了干部职工之间的团结和了解,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一步提高干部对工作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切实搞好示范基地建设。立足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本乡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利用坝芒乡特殊的冷凉气候,加强夏秋破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和试验。自2001年全乡的第一批反季节蔬菜(胡萝卜)种植喜获成功以后,每年反季节蔬菜的种植面积都在不断的加大,群众的种植模型、种植技术都得到了不断提高。为群众解决卖菜难的问题,创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型,到2006年,全乡种植蔬菜已有8120亩,其中反季节蔬菜就有3780亩,实现蔬菜订单2035亩,仅是反季节蔬菜,就为群众创收了85万元。
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认真搞好农资及良种的供应工作。配合乡领导争取省农机局资助本乡农机具10套,成立了全县唯一的一支 “民兵农机服务队”,队员15人,使坝芒的传统农 1
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大力推广杂交水稻优良品种,配套推广旱育秧,规范化栽培、配方施肥等综合增产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加快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公条件。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共筹资3.6万元,完成了农业中心办公楼二楼140平方米的建设,建成了门面、办公室、档案室、电脑室,并安装好水电,解决了四户干部职工住房难的问题,同时到上级各部门争取办公桌椅五套,完善和解决了农业中心办公设备老化的问题。
团结同志,关心职工,工作积极肯干,扎实认真,思路清晰,作风正派,处事民主,敢于创新,求实进取,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有一定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能力。
主要不足:有时处理问题的经验稍有欠缺。
XX年XX月XX日,在XX乡42人参加的民主推荐会上,获提拔推荐票22票,名列第一;18人参加个别谈话推荐,获提拔推荐票12票,名列第一。在XX年XX月XX日XX乡48人参加的重点考察征求意见会上,获优秀票44票,获称职票1票,基本称职票2票,不称职票1票,获同意提拔票42票,不同意提拔票3票,在15人参加的个别谈话征求意见中,获同意提拔票15票。
中共委组织部
XX年XX月XX日
第四篇:考察材料模式
***同志考察材料
***,男,汉族,*年*月出生,内黄县*人,*年*月毕业于*学校*,*年*月毕业于*(最高学历)。*年*月参加工作,*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身体健康。
(简历)
政治坚定,思想觉悟高。注重加强政治、理论、思想学习,争当学习型干部。能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模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该同志思路清晰,创新意识强,工作经验丰富,方法多。
勤政为民、群众基础好。该同志工作积极,勤于调查研究,始终关心百姓疾苦,常怀为民之心,为老百姓干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坚持在一线创业,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作风在一线转变,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紧紧抓在手上,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廉洁奉公,个人形象较好。工作中坚持原则,敢于碰硬,能严格按照公务员廉洁自律有关要求办事。
不足:
此材料是在民主推荐和个别座谈的基础上形成的,参加民主推荐人,该同志得推荐票票;参加座谈人,该同志得谈话推荐票票。
近三考核等次:
考察组长:
成员:
年月日
第五篇:关于德育模式的理论探讨
关于德育模式的理论探讨
在我国至今还没有真正被德育理论界和教育界公认的有一定代表性的德育模式确立起来,因此,探讨德育 模式的文章还不多见。本文试图从模式考察起,对德育模式予以新的界定,并对西方国家有代表性的德育模式 和我国的一些德育范型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对各种德育模式的探索,实现科学的创造和发展,形成我们自己特 色的德育模式,使德育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一、关于德育模式的含义
研究德育模式,应该先弄清“模式”一词的含义。“模式”一词源于拉丁文(modus)意思是与手有关的定 型化的操作样式,它最初只是指对操作过程的经验性的概括,以后这一词上升到更抽
象的意义,一般通用为“ 方式”。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20世纪后社会活动的多样化,又从“方式”中分离出来,意指某种方式中 的具体的定型化的活动形式或活动结构。《现代汉语词典》定义:“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 着做的标准样式”。美国两位比较政治学者比尔和哈德格雷夫认为:“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 的形式。”英国人丹尼斯·麦奎尔和瑞典人斯文·温德尔从传播学角度将模式看作是:“用图像形式对某一事 项或实体进行的一种有意简化的描述。一个模式试图表明任何结构或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 相互关系。”从以上所述“模式”定义的发展状况看,“模式”既有抽象性,简约性特征,但它又不等于具体 的事实经验,它是一般原理与具体条件相结合,原理的共性与具体的个性相结合而形成的活动结构的活动形式。“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人们进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我们研究德
育模式的目的也在于此。
关于德育模式,在理查德·哈什等著、傅维利等译的《道德教育模式》中讲到:“德育模式是一种考虑教 育机构中关心、判断和行动过程的方式。它包括关于人们如何发展道德的理论观点以及促进道德发展的一些原 则和方法。”在国内,由于德育的改革实验及国外德育模式理论的引进,德育模式问题也受到关注,其定义也 得到一些探讨。有的把德育模式归入方法范畴;有的强调它与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表现出特定的结构与活 动序列;还有的认为,德育模式是德育理论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究竟如何把握这一概念。首先,德育模式 不是德育方法,它与讲授、谈话等德育方法显然不属同一层次;其次,德育模式不是德育计划,计划是它的外 在轮廓,仅此不足以揭示其内含的德育思想和意向;如前所述,德育模式也不是理论,至少不仅仅是理论,它 还内涵着程序、结构、原则、策略等,远比纯理论
丰富的多。所以,德育的方法、计划、理论、结构、程序等 都是构成模式的某个要素或侧面,对其中任何一项来定义德育模式显然不太全面,在未能确切定义之前,笔者 认为不妨这样描述:
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这个定义包含着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
二、关于德育模式的比较
学校德育应实施开放型德育,要开展比较研究,横向比,纵向比,才能较全面的研究和把握德育模式。
1、我国学校的德育模式。我国建国以来学校德育受政治运动干扰,摇摆较大。曾出现过德育途径单一化、片面性的倾向。一时强调政治运动,就以运动替代德育;强调劳动重要,就以劳动压倒一切;强调业务,就以 智代德。这些片面的作法,都是不利于充分发挥各种
途径的作用,实现德育目标任务的。人的品德是多种多样 的,品德结构又十分复杂,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单靠一种 德育模式、途径是完不成的,必须采用多种方式实施德育,才能产生最佳德育效果。这些年来,不少学校采用 的主要德育模式有:各科教学德育模式,主要通过挖掘各科教学内容的内在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德育;社会实践 德育模式,强调德育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成高尚的品德;组织活动德育模 式,通过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组织开展的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进行德育;从环境角度讲,还有班级德育模 式,强调班级德育的基础和主体;社会德育模式强调通过社会教育机构、社会舆论、社会交往施加德育影响; 家庭德育模式,强调家庭是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基础,是塑造人们灵魂的第一个环节。这些德育模式,都不 同程度从某一方面发挥了德育作
用。
2、西方学校的德育模式。
(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等,认为道德教育的关键是发展儿童认知 判断的能力,他们把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道德教育只有遵循阶段发展的规律,才 能获得成功。
(2)社会学习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班杜拉、米切尔等人。认为品德发展是社会实际影响作用的结 果,因而十分注重社会榜样、观察学习等在激发动机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
(3)人本主义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罗杰斯、马斯洛等,认为人生来具有自我实现的内在趋向,只有尊重人的发展,施以合理的教育,人就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成为健全有效能的人。
(4)价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为美国拉斯、哈明、西蒙等人,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着的,不能仅传授某种 固定的
价值观点,而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善于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作出明智的抉择。
(5)体谅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麦克菲尔等,认为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发展、关心、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人的观点和立场出来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
(6)理论基础建构模式,代表人物是詹姆斯·谢弗,谢弗对教师如何作出道德决定的关注超过考察学生是 如何进行同样的决定,它的模式可以为那些愿意开始实施道德教育计划教师提供指导和鼓舞。
(7)价值分析模式,代表人物是罗尔德·库姆斯、米而顿·穆克斯、詹姆斯·查德威克等人,该模式在于 帮助学生学习社会,学会以一种高度系统循序渐进的方法来作出道德决定,准确估计道德价值。他们提出价值 分析更注重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处理解决价值问题,安排
了分步程序。
(8)品德教育教程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威尔逊等,针对学生不具备一般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问题,强 调发展正规教程的品德教育。
(9)社会行动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纽暑,他提出了为了公民的行动而改变课程的主要注 意中心,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发现、探索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建议学生既要学习有关课程也要参加社会活动。
(10)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认为人的道德行为是由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行动三大要素构成的,只 有个体同时具备这三种内在一致的要素,融为一体,他的行为才能是道德的。为此,德育要根据这三个要素设 计完整的教育规划,研究防止各种不利影响,使道德知识教学与个体的道德行动相一致。
(11)四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提出,必须从知、情、意、行道德的完整本质出发,强调德育工作的整体性,把学校德
育放在学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即既注重道德知识教学,也重视通过各科教学进行;既注重知识 的领会,情感的培养,更应注重具体的行为表现。
上面列举的是西方主要的德育模式。
三、关于德育模式的启示
(1)各种德育模式虽有差别,然而它们都是当代道德实践的产物,都是对当代学校道德实践的某一方面进 行了探讨,因而都有其存在的时代背景和研究的价值。上述不同的德育范型,实际上都应当看成是不同道德理 论家和实践者根据自己对道德的理解而派生的一种道德策略,一种理论分析和实施的系统。当代西方和我国学 校道德理论界尚未形成一种主宰全局的范型,而是同时存在各种范型,正是这种道德理论范型的多样化,反映 了这一领域的广泛复杂和尚待深入探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