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幸福科学问题探索意义及展望(最终版)
幸福科学:问题、探索、意义及展望
彭凯平窦东徽 刘肖岑
2012-7-11 15:20:58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京)2011年6期
英文标题: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Exploration and Contribution 作者简介:彭凯平,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终身教授(CA 94702),北京 100084;窦东徽,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系讲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北京 100081;刘肖岑,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北京 100048 内容提要:幸福科学是一门有关人类幸福的综合性新兴学科,其研究领域横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这门科学研究如何帮助人们有效支配自身及外部的资源、协调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实现幸福,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与幸福有关的知觉和情绪体验、影响幸福的因素以及获得幸福的技能等。幸福科学的实证研究已经在幸福的神经机制、测量、幸福与情绪、金钱、亲密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此外,幸福对于个体健康、创造性和生产力以及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促进作用都彰显出当前研究幸福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幸福科学/问题/探索/意义/展望
追求幸福是全人类的共同渴望和永恒主题。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至上目标。在经历了一系列将精神从蒙昧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和对物质财富无止境的追逐之后,不同国籍、种族、信仰和文化的人们又开始不约而同地回归对于“幸福”这一人性的内在需要的关注。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一政治主张和当前世界的思想文化潮流是契合和同步的。
实现幸福需要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正如美国学者Sonia Lyubomirsky所说,对幸福的追求“是一项严肃的、理性的、有价值的工程”。①因此,幸福理应成为一门科学。对人类幸福开展科学的实证研究始于近十二三年之前,在这期间,积极心理学运动孕育了这门新科学的萌芽。积极心理学的贡献在于修正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将研究对象看作是有心理疾患的病人并将研究目的简化为心理治疗的倾向,指出心理学应当回归其本初的任务,那就是“找到并培育人们的天赋及才华,使得平凡的生活更具意义和使命感”,而且其创始人Seligman曾明确指出,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就是“理解和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②但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心理学家有了更高的目标,那就是要将有关幸福的研究整合为一门新的科学。首先,在积极心理学运动的感召下,有关如何缔造幸福、保持幸福、幸福的要素以及如何享受幸福带来的生命欢娱的通俗文章和实证研究层出不穷,但始终没有以一门完整的科学的形象面向公众,也未能让所有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者在同一学科框架下展开对话和合作;第二,我们秉承创新和完善人类社会的动机,希望我们的工作不仅能帮助不幸福者获得幸福,还能帮助更多幸福处在一般水平的人们获致更好的幸福;第三,积极心理学家Ed Diener打造了“积极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其局限性在于,它似乎是在暗示其他心理学门类都是“消极的”心理学。因此,我们更倾向使用幸福心理学,或曰“幸福科学”(science of Happiness)这一具有广泛意义的称谓来为这一有关人类幸福的全新科学领域建立标识。
一、什么是幸福科学
我们将幸福科学定义为研究如何使得人们有效支配自身及外部的资源、协调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实现幸福的科学。相比作为心理学分支的积极心理学,幸福科学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象、任务、方法和应用范围上均有所扩展,是一门研究对象覆盖个体和群体,研究领域横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新兴学科,更是一股关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思潮。
幸福科学也是对其他科学有关幸福问题的讨论和思辨的总结与超越。作为一门科学,幸福科学的研究有两个方法论方面的重要主张。第一,幸福科学是一门综合科学,采用的是各学科领域间相互借鉴和相互促进的模式。因此,人类其他学科有关幸福问题的探讨都能成为幸福科学研究问题的来源。幸福科学研究关注的怜悯和同情这类积极情感与先秦儒家“能近取譬”、“实施仁爱”的幸福理念相联系;幸福科学对关系、工作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人类境遇、导致人们脱离群体和享受工作的原因的关注一脉相承;在医学和治疗领域,幸福科学将情绪和躯体及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恢复联系在一起;幸福科学还与经济行为学相呼应,对传统经济学中“理性人”和“效用最大化”的基本假设提出了挑战;不同文化、宗教和信仰关于幸福的各类理念和实践活动也是幸福科学关注的内容。第二,幸福科学是一门系统的实证的科学。这门新的科学必须实证地、定量和系统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探索和发现有关人类幸福的机制、方法和规律。达尔文主义和进化论以及灵长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为幸福科学奠定了实证基础;心理学一直致力于探索影响幸福的具体变量、能力、过程和机制,关于乐观、积极情绪、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工作满意度的研究都证明了人的潜力及自信是实现个体幸福的必要和充分条件;近10年来风起云涌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则对“主观幸福感”(well-being)、“自我效能感”(efficacy)、“习得性乐观”(learned optimism)、“拓展和建构”(broaden-and-build)、“沉浸”(flow)和“灵性”(spirituality)等等一系列使个体和群体达到兴盛的力量和美德进行界定和研究,让幸福能够通过实证的方法检验和测量;而近年来兴起的认知神经科学又为揭示幸福的生理机制提供了诸多方法和手段。
二、幸福科学关注的问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Daniel Kahneman在《重新定义幸福》这篇如今闻名遐迩的文章中指出,针对幸福的科学研究应当关注以下四个方面:(1)整体的幸福感(overall well being),即个体审视自己的生活,并思考其正运行良好还是问题重重;(2)积极的人格特质(traits),受基因和环境影响的个体人格特质以及让人们对某人是否幸福做出大体判断的技能;(3)积极情绪(emotion),即在情绪状态下感知积极情绪,如快乐、感激、同情或处在沉浸(flow)状态中等等,这种情绪状态的感知是幸福体验的一部分;(4)愉快的感觉(sensations),味觉、嗅觉、皮肤触觉或其他感官感受,虽然不具有情绪色彩,但能知觉是否适宜。它们不属于即时的描述、目标或意志努力,不包含情绪,但能感觉出好坏。
我们认为幸福科学应当研究:(1)什么是幸福?如何定义幸福?如何幸福?幸福的体验和生活有何意义?(2)幸福是种情绪吗?情绪又是如何影响幸福的?同情、感恩、爱戴、崇敬是幸福情绪的反应吗?(3)人类的认知如何影响到幸福?幸福是一种判断吗?幸福判断又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4)社会关系如何影响到人类的幸福?制度、文化、价值观及宗教如何影响人类的幸福?(5)如何应对不幸福——娱乐、幽默、欢笑是我们应对不幸福的最佳武器吗?(6)我们的生理状态是如何影响到幸福的?荷尔蒙、激素、药物如何影响我们的幸福感?
三、幸福科学的实证探索
(一)幸福的神经机制
目前研究发现,幸福至少与迷走神经系统、杏仁核、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及两种神经递质密切相关。迷走神经在同情和怜悯的情绪体验中扮演关键角色,对于幸福感知非常重要。Fischer发现,热恋中男女凝视对方时,伏隔核被激活,而杏仁核(危险预警中心)则被“关闭”了。③伏隔核作为大脑的“奖赏中心”,富含多巴胺和阿片受体两种神经递质,能对香味、美景、金钱、漂亮的面孔、音乐、海洛因、安非他命、可卡因等等做出响应。但这两种神经递质具备各自的功能。神经学家Kent Berridge对于啮齿类动物的研究证明,多巴胺系统和在环境中寻求快乐源有关,而阿片系统则对所获得的快乐进行“品味和咂摸”。这意味着幸福知觉包含两个阶段——追求和喜欢。④低水平的阿片物质还能促使人们积极寻求社会联系,提高水平以降低个体面对压力和分离产生的焦虑反应。Depue对于幸福和友谊关系的分析也验证了两种神经递质的功能差别:当人远远地看到一个熟悉的或微笑的面孔时,多巴胺开始分泌,当其接近对方,微笑并体验和品味友谊时,阿片系统开始运作。⑤另外,积极和消极的情绪体验也与左右脑的功能分区有关。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Richie Davidson发现,人看到一些有趣的或愉悦的事物时,大脑左半球被激活,而看到一些可怕的或令人反感的东西时,右脑被激活。通过对比较快乐的人与焦虑、紧张和不快乐的人半球激活水平,他发现右脑的激活更多与消极情绪、沮丧和焦虑有关,而左脑的激活则更多与积极情绪、乐观和幸福相关。⑥(二)幸福与亲密关系
关系是幸福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东亚文化重视幸福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中国人自古就将个人幸福置于家族和社会的联系之中,“光宗耀祖”、“六代含饴”、“妻贤子孝”都可作为个人幸福的体现。⑦研究表明,友谊质量、社会网络的丰富程度、婚姻质量和初始关系对于幸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拥有几个亲密的知心朋友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很高。⑧Diener和Seligman的研究发现,最幸福的大学生和其他大学生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花更多的时间与朋友聚会、结识新人并善于维护友谊。⑨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如果每天花一些时间和他人进行深入的交谈,能有效提高幸福感。⑩婚姻关系方面,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已婚者都比其他婚姻状态的人要更幸福,最不幸福的是处在分居状态但尚未离婚的夫妇。(11)还有研究发现,家庭成员间亲密的支持关系可以增进每个成员所能获得的社会支持资源总量。(12)(三)幸福与情绪
以往关于人类情绪的研究大多关注负面情绪,因为人们总倾向于认为消极情绪比积极情绪更有力量,并认定这源自进化的生理适应机制——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否认,某些负性情绪在躲避伤害(害怕)和维持基本生存(对缺乏食物的焦虑、用于激发斗志和恐吓对手的愤怒)需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仅满足生存、安全和温饱的需要对于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类来说还远远不够。首先,处于需求层次更高水平的尊重、归属和自我实现都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其次,许多进化形成的适应机制都有积极情绪的参与,如人们的互惠和合作行为其实包含着人类祖先群居和共同狩猎的心理遗迹;出生3周—4周的婴儿就能产生无选择的社会性的微笑,五六个月大的婴儿用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增进与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关系;第三,积极情绪与幸福的关联更强。《积极性》一书的作者Barbara Fredrickson就曾说过,个体要真正幸福,其积极和消极情绪的比例应为3:1。正因为如此,幸福科学需要更多地关注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在增强幸福感的同时能够促进个体发展。Fredrickson的积极情绪的扩展和建构理论认为,当遭遇让我们不快的人、事情或气味时,负性情绪会缩小我们的注意范围;而积极情绪则能拓宽我们的视界,鼓励创新和更为综合的思维,使我们不至于失控。这种思维—行动范畴的扩展提供了建设可持续的个人资源的机会,帮助我们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获得知识以及实现在环境中更好的定位,思维得以拓展的同时,又反过来产生积极情绪—认知—行为的螺旋,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13)积极情绪还具有其他一些积极的功能。关于心境一致性(mood congruency)研究证明,先前的积极情绪启动(无论阈上还是阈下)能对为原本中性的事物的看法蒙上积极的感情色彩;(14)处在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人更容易采择他人的观点;积极情绪还有助于人们了解不同群体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从而拉近与其他群体的距离;积极情绪使我们看到更多自己和浪漫伙伴的相似之处;积极的情绪状态还能让人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获得满足,例如Csikszentmihalyi提出,在完成具有挑战性、能够掌控的任务时,个体受内部动机驱使能够获得沉浸体验(flow)中,(15)此时的个体感觉到全神贯注和高度的忘我,甚至时间知觉都会被拉长,而且往往伴随着高峰体验。(四)幸福与文化
Triandis认为,文化和社会—政治因素对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具有重要作用。(16)许多研究将东亚文化——如韩国、日本和中国——和西欧文化——包括美国进行对比,发现文化对幸福具有塑造作用。个体主义文化背景下人民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比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更强。(17)消极情绪体验与生活满意度在集体主义文化国度呈现更显著的负相关,反之,积极情绪体验与生活满意度在个体主义文化国度拥有更高的正相关。(18)Kitayama等人研究认为,在体验积极情绪时,西方文化成员更多感受到“骄傲”这类脱离型情绪(disengage emotion),而东亚文化成员则体验“友爱”这类卷入型情绪(engage emotion)。(19)Mark Suh认为,在东亚,幸福更依赖于职责和履行自己的角色,在西方幸福则与情绪的爆发捆绑在一起。(20)因此,在对幸福的感知方面,东亚人更多去知觉自己与他人的联系,而美国人更多选择离群索居。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东亚人能够在感到幸福的同时体验矛盾的情绪,例如可能会在体验幸福的同时感知到带有蔑视的同情,而这对美国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彭凯平和Nisbett认为,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秉承一种朴素辩证的观点,认为事物是变化的、矛盾的和整体性的。(21)在此基础上,彭凯平等人提出,正是由渗透了朴素辩证观点的文化所塑造的“辩证自我”观,使东方人更倾向于认同和接受心理上的矛盾,在对幸福的判断上表现出正负情绪并存。(22)另外,幸福还与政策制度、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等因素有关。民主和幸福之间的存在正相关,公平的社会文化能够带来更强的主观幸福感;在高福利和公共机构运转高效、官民关系和谐的国家,人们的幸福感比较强。(23)(五)幸福经济学
幸福科学所倡导的幸福经济学(Economics of Happiness)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这门新的经济学不再单纯追求利用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是将国民的快乐和幸福感受视为经济社会发展所应追求的终极价值。我们从对传统经济学中有关效用的概念进行重构入手,提出了幸福经济学的一系列主张。
第一,心理幸福应当作为效用的主要意义。对经济理性的假定主要是关于人的物质利益的最大满足,但幸福科学的基本假定认为,人的经济利益实质上是心理意义。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讲,我们的需求包括生理的、安全的、社会的、精神的等方面。物质利益的满足往往与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有关,而社会和精神利益的满足往往由心理因素决定。幸福更多是来自心理和精神的满足。经济学的效用往往与资源利用呈一种正比的关系,增加一定的资源,效用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则证明,这种正比关系是一种错误的假定,相对的心理判断可能更接近人类的真实生活。这一规律在心理学上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对快乐的习惯化和适应:在一项著名研究中,Brickman对彩票中奖者、对照组和截瘫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奖者并不比对照组更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并不比截瘫患者更快乐。(24)另外一种是过度理由效应,对人们做自己有兴趣做的事情进行过度的金钱奖励,反而会损害其内部动机,让原本感兴趣的工作变得索然无味。第二,人类的心理效用具有多样性。经济学的有关人类幸福的假设是建立在效用和期望的理论关系之上。经济学认为,幸福是效用和希望的比值,效用最大化、期望最小化是幸福的基本保障。但人类的效用是多元的,不能完全根据经济学的物质利益最大化原则来确定。例如“体验效用”会让我们非常快乐地体验一些成本很高的个人经历,如太空旅游、国际观光或慈善捐赠等等,这些都不是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但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却往往很大;还有一些效用对于我们的回忆有积极的意义。比如亲身体验一些大规模的活动,虽然不会给我们带来经济利益,但对我们未来的回忆会有积极的心理效益;更重要的是,很多效用人们是知觉不到的,只有在体验到幸福效果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效用的存在,因此我们不能从经济理性的基础出发追求意外的幸福效用。幸福经济学的这一主张能够解开许多关于“为什么人有钱却不幸福”的困惑。例如,幸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亲密而牢固的关系的建立,而当人们为赚取更多金钱而长时间工作时,亲密关系的建立很难实现;有一个研究发现,被指派将钱随机花在他人身上的人,其幸福体验要高于被指派把钱花在自己身上的人。(25)因此,幸福经济学主张,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过多的金钱不能带来更多的幸福,除非这些钱能用于丰富我们的体验或增进与他人的联系。
第三,幸福感应当成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Richard Easterlin在1974年提出了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paradox),他发现个人收入与幸福存在相关,但国家的财富与国民幸福之间几乎没有相关,经济发展并不能有效提升国民幸福感。(26)Diener和Kahneman依据世界幸福数据库(World Database of Happiness)和最近的盖洛普世界调查的数据发现,收入增长与生活满意度增长的相关为0.25,而收入增长与幸福增长的相关却是-0.13。(27)幸福经济学关于效用心理意义和效用多样性的理论不仅有助于解释这些现象,还能衍生出一些提升国民幸福感方法,例如:在现有的诸如国民生产总值(GDP)及各种健康、社会及环境指标之外,有必要增设大众的生活感受及幸福感作为客观度量指标;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时,应考虑民众心理需求的多层次性,为民众创设更多心理体验的场所和机会等等。(六)幸福的测量
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必须能够被测量和定义。人们一直在寻求对于幸福的准确测量。古希腊人认为,人只能在其生命的终点,站在一生功过的立场上对幸福进行盘点。但这种“临终之床”(death bed perspective)的幸福判断不是现代科学研究所需要的。目前对幸福的科学测量有以下几种方式:
1.自陈式幸福感问卷。早期研究人员往往采用单一的、笼统的关于“近几天的幸福感”或总体满意度的问题来测量幸福感,但这种单一项目测量的信效度受到了诸多置疑。后来研究者如Diener提出了更为复杂的主观幸福感的定义:生活满意度高、积极情绪多、消极情绪少,并发展出一套5个项目的主观幸福感问卷;(28)Ryff编制的幸福量表则测查自主性、动机主体、个人的满足感与他人关系、生活目的及其他一些项目。(29)当前研究中多采用的信效度更高的多题问卷,如29个项目的牛津幸福感问卷等。(30)2.自陈式情绪问卷。由于情绪和幸福感关联密切,许多研究者将情绪作为幸福感的指标加以测查。比较常用的有Watson等人编制的积极—消极情绪量表(PANAs)。(31)还有一类问卷要求人对9种正负性情绪在近一个月内出现的频率做出判断,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得分的差值作为幸福的指标。此外,还有适用于针对幸福感较低、但是不属于医学抑郁症和精神病的大众人群的CES-D抑郁量表。
3.生活领域评估。这种方法要求被试对生活的一些领域做出满意度评估,包括社会、教育、休闲、物质等领域,如涉及16个生活领域的生活质量问卷(QOLI)。(32)这类评估侧重对可能影响幸福感的客观指标的测查。
4.幸福感的记忆测量。这种方法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列出近期(一般为1年以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然后比较这两类事件的数量。(33)这种方式是对幸福感的间接测量,其基本假设是,幸福的人应当能够更多地回忆起积极事件。
5.生活事件取样。研究者让被试在研究期间佩带BP机,然后像往常一样生活作息。主试会在一些随机的时间点上呼叫被试,让其报告当时的情绪状态。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数据的生态效度。
6.认知神经技术。这种方法一般采用情境刺激让被试处于某种幸福状态下,然后借助EEG、ERP、fMRI等技术手段对其脑部唤醒区域、强度、持续时间等指标进行测查。主要用于对与幸福感有关的积极或消极情绪的脑区定位及功能的研究。
从以上可以看出,对幸福的科学测量的手段正日益多样化和精细化,但工具的选择和标准的制定尚未统一,原因是不同学者在什么是幸福、幸福感受的结构和成分、某些变量是幸福感本身还是影响因素等方面仍存在分歧。幸福科学正致力于让更多的学者在此方面展开更多的研究和讨论。
四、幸福科学的研究意义
相关的实证研究都表明,幸福能够增进个体健康、提高生产力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因此研究幸福科学具有重要意义且势在必行。(一)幸福对于个体健康的意义
首先,当前有许多研究表明,个体越幸福,其免疫系统工作越良好,使得个体的肌体更为健康。(34)如前所述,幸福与神经系统——尤其是迷走神经的正常功能有关。我们已经知道,幸福的人得过敏性疾病、中风、胃溃疡的概率要小。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有效降低突发性心脏病发生的概率。(35)幸福甚至还能使人长寿,平均来说,幸福能够增加人的寿命7.5岁。(36)一项关于修女寿命的回溯研究显示,20岁—29岁这个阶段最幸福的修女比那些不幸福的修女活得更长。(37)其次,幸福同样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Cohn和Fredrickson等人发现,当下的积极情绪联结着幸福与所希望的生活结果,说明幸福的人对生活更加的满意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感觉更好,而是因为他们发展出了使生活变得更好的资源。(38)Diener和Seligman从222名本科生中选出最幸福的10%的人同平均水平及最不幸福的10%的人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非常幸福的人更善于与人交往,拥有更为牢靠的爱情和其他人际关系,更加外向和宜人,神经质的情况也较少,心理疾病量表的得分也更低。(39)Peterson,Park和Seligman通过网络测量845名成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发现欢愉、投入和意义感三种幸福的取向都能分别预测生活满意度。三个取向都很低的人生活满意度也很低。(40)这充分说明幸福科学的手段能够帮助人们从无意义的虚空进入丰盈的人生。这些实证研究的结果都表明,幸福关乎个体健康及其机能,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必需品而非额外的奢侈品。
(二)幸福对于生产力的意义
幸福能够通过促进机能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性。我们有一种文化直觉,认为成就伟大业绩的天才人物工作勤勉而多产,但都焦虑不安、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且疲惫不堪。这一直觉其实是完全错误的。许多研究都显示,感觉幸福对于工作有诸多益处,比如越幸福的大学生越容易找到工作;幸福的工人工作效率更高,收到的评价和报酬也更高。(41)还有研究发现,让人处在幸福状态下时,人会更具创造性,思考更有效率;幸福的医生能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幸福的人在谈判时表现得更好等等。(42)这些证据都表明幸福有助于通过提高个体的创造性和工作效率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三)幸福的社会意义
第一,当前的中国需要幸福科学。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伴随着GDP的持续高增长,我国人民的幸福感却没有相应地大幅提高。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城乡居民的幸福感比上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08年与腾讯新闻中心联合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你对人生缺乏热情吗”,结果显示,55%的人对人生缺乏热情,71%的人认为现实生活中充满了焦虑。(43)零点调查公司发布的数据表明,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中先升后降,与经济发展的曲线并不同步。(44)事实上,GDP只是衡量一个国家成就的数据之一,在一些发达国家,GDP在国家发展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已逐渐下降。例如,法国目前已将“幸福指数”加入到衡量国家发展的指标体系中来,而且权重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当。(45)研究幸福科学,将人民的幸福感提升到国家考量的层面,是追求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的必然选择。
第二,是否能为人民带来更大的幸福应当成为衡量政治和文化优越性的重要标准。有证据显示,社会层级有其幸福和健康方面的成本,一种文化越平等,人们越幸福。当我们讨论如何证明一个社会系统的公正性的时候,幸福是一个关键的标准,当我们评价一个政治或经济体系的时候,无论它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还是共产主义,评价的标准都应该是看它为人民带来了多少幸福。
五、幸福科学的未来展望
第一,幸福科学开启的是一片神秘而充满魅力的学术领域。虽然有积极心理学的努力,但总的来说,我们仍然在消极心理方面了解颇多,而对人类的幸福则知之甚少。我们对离婚的关注远多于持久婚姻关系;我们对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如何导致癌症和心脑血管问题知之甚多,但对积极健康及如何使人更强健充沛方面却不甚了然;在人类的情绪领域,我们对积极情绪的了解也还远远不够。幸福科学在幸福的脑机制、疾病康复和预防中的作用机制、促进积极情绪体验、提升优点和美德等方面还大有可为。第二,幸福科学将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升人们的幸福。在帮助受严重心理疾病困扰的人们方面,心理科学已经投入了巨大努力并且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功。抑郁被认为是损害个体工作效率的第二大健康问题,如今,利用药物及心理治疗已经能使抑郁患者在抑郁量表上的得分从-5上升到1,他们由此得以回归正常水平。但对于那些本来就处在正常状态、希望变得更好、从+7上升到+8的人呢?幸福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拥有更好的健康、成为更优秀的工作者或更好的父母和公民。
第三,幸福科学主张对幸福进行科学、客观及系统的测量,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对于幸福指标的认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在制定有效、可靠的测量标准和开发适用、实用的测量工具之前,需要各方在一些基本概念上达成一定的共识。只有对幸福进行准确的测量和科学的定量分析,人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幸福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更有效地调配内外部的资源来满足自身对于幸福的渴求。
第四,心理学及其倡导的幸福科学在中国有着广阔的未来。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需要心理学和幸福科学以应对人均GDP 3 000美元的挑战,并改变国民幸福感和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的局面。值得欣慰的是,对于中国来说,心理学还是新生事物,我们能够避免美国心理学者所犯过的错误;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人正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接受和推崇心理学这门将人类幸福作为核心价值和目标的科学。本文宣告着中国心理学迎来了新的时代。对幸福的追求、对他人的怜悯和关爱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价值核心,通过幸福科学,中华民族无疑能够为世界和人类做出更为卓绝的文化贡献。
注释: ①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幸福多了40%》,闻萃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页。
②Seligman, M.Authentic Happiness: 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s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ment, New York: Free Press, 2002。
③参见Fisher, H., Aron, A.& Brown, L.L.Romantic Love: An fMRI Study of a Neural Mechanism for Mate Choice, Th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 2005, 493, pp.58~62。
④参见Berridge, K.C.The Debate over Dopamine's Role in Reward: The Case for Incentive Salience, Psychopharmacology, 2007, 191, pp.391~431。
⑤参见Depue, R.& Morrone J.A Neurobehavioral Model of Affiliative Bonding: Implications for Conceptualizing,A Human Trait of Affiliation,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005, 28, pp.313~395。
⑥参见Davidson, R.J.Affective Style and Affective Disorders: Perspectives from Affective Neuroscience, Cognition and Emotion, 1998a, 12, pp.307~320。
⑦参见孙春晨:《中国人幸福观的演变》,《政工研究动态》2008年第23期,第7~9页。
⑧参见Argyle, M.Psychology and Religion: An Introduction, London: Routledge, 2000。
⑨参见Diener, E., & Seligman, M.E.P.Very Happy Peopl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2, 13(1), pp.81~84。
⑩参见Mehl, M.R., Vazire, S., Holleran, S.E.& Clark, S.C.Eavesdropping on Happiness: Well-being Is Related to Having Less Small Talk and More Substantive,Conversations, 2010, 2, pp.1~3。(11)参见Myers, D.The Funds, Friends and Faith of Happy People,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 pp.56~57。
(12)参见Argyle, M.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London: Routledge, 2001。
(13)参见Fredrickson, B.Positive Emotions, In C.R.Snyder and S.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120~34,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14)参见Forgas, J.P., & Bower, G.H.Mood Effects on Person Perception Judgm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7, 53, pp.53~60。
(15)参见Csiksentmihalyi, M.& Csikszentmihaly, I.Optimal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Studies of Flow in Consciousnes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16)参见Triandis, H.Cultural Syndrome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0, pp.13~16。
(17)参见Diener, E, Suh, E.M., Smith, H.& Shao, L.National Differences in Reported Subjective Well-being: Why Do They Occur?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0, 34, pp.7~32。
(18)参见Kuppens, P., Realo, A.& Diener.E.The Rol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s in Life Satisfaction Judgment Across N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8, 95,(1), pp.66~75。(19)参见Kitayama, S., Markus, R.H.& Kurokawa, M.Cognition and Emotion, 2000, 14(1), pp.93~124。
(20)参见Suh, E., Diener, E., Oishi, S.& Triandis H.The Shifting Basis of Life Satisfaction Judgements across Cultures: Emotions Versus Norm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7, 74(4), pp.82~93。
(21)参见Peng, K., Nisbett, R.E.Culture, Dialectics, and Reasoning about Contradi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9, 54,(9), pp.741~754。(22)参见Spencer-Rodgers, J., Peng, K., Wang, L.& Hou, Y.Dialectical Self-esteem and East-west Differences i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4, 30(11), pp.1416~1432。
(23)参见Alan Carr:《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郑雪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年,第18页。
(24)参见Brickman, P.& Campbell, D.Hedonic Relativism and Planning the Good Society, In M.Appley Ed., Adaptation Level Theor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1, pp.287~307。
(25)参见Dunn, W.E., Aknin, B.L.Norton, I.M.Spending Money on Others Promotes Happiness, Science, 2008, 319, p.1687。
(26)参见Easterlin, R.A.Does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the Human Lot?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In P.A.David & M.W.Reder Eds., Nations and Households in Economic Growth,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4。(27)参见Diener, E., & Kahneman, D.The Easterlin Paradox Revisited, Revised, and Perhaps Resolved, Social Indicators Network News, 2009, 100, pp.1~3。
(28)参见Diener, E, Suh, E., Lucas, R., & Smith, H.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9, 125, pp.276~302。(29)参见 Ryff, C.D., & Keyes, C.L.M.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evisite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5, 69, pp.719~727。
(30)参见Argyle, M.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London: Routledge, 2001。
(31)参见Watson, D., Clark, L.& Tllegen, A.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rief Measu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The PANAS Sca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8, 54(10), pp.63~70。
(32)参见Frisch, M.B., Cornell, J., Villanueva, M., & Retzlaff, P.J.Clinical Validation of the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A Measure of Life Satisfaction for Use in Treatment Planning and Outcome Assessment,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992, 4, pp.92~101。
(33)参见Seidlitz, L.and E.Diener, Memory for Positive Versus Negative Life Events: Theories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appy and Unhappy Pers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3, 64, pp.654~664。
(34)参见Seerstrom, S., Taylor, S., Kemeny, M.& Fahey, J.Optimism Is Associated with Mood, Coping, and Immune Change in Response to Str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8, 74, pp.1646~1655。(35)参见Davidson, K.W., Mostofsky, E., Whang, W.Don't Worry, Be Happy: Positive Affect and Reduced 10-year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Canadian Nova Scotia Health Survey,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0, Feb 17.[Epub ahead of print]。(36)参见Levy, B.R., Slade, M.D., Kunkel, S.R.& Kasl, S.V.Longevity Increased by Positive Self-perceptions of Ag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2, Aug 83(2), pp.261~270。(37)参见Danner, D., Snowdon, D.& Friesen, W.Positive Emotions Early in Life and the Longevity: Findings from the Nun Stud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1, 80, pp.804~813。
(38)参见Cohn, M., Fredrickson, B., Brown, S., Mikels, J., & Conway, A.Happiness Unpacked: Positive Emotions Increase Life Satisfaction by Building Resilience, Emotion, 2009, 9(3), pp.361~368。
(39)参见Diener, E., & Seligman, M.E.P.Very Happy Peopl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2, 13(1), pp.81~84。
(40)参见Peterson, C., Park, N., & Seligman, M.E.P.Orientations to Happiness and Life Satisfation: The Full Life versus the Empty Life,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06,(6), pp.25~41。
(41)参见Staw, B., Sutton, R.& Pelled, L.Employee, Positive Emotion and Favourable Outcomes and the Workplace,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4, 5, pp.51~71。
(42)参见Isen, A.Positive Affect and Decision Making, In M.Lewis and J.Haviland Jones(Eds), Handbook of Emotions, New York: Guilford, 2000, pp.417~436;Westermann, R., Spies, K., Stahl, G.& Hesse, F.Relative Effectiveness and Validity of Mood Induction Procedures: A Meta-analysis,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6, 26, pp.557~580。(43)参见林蔚:《逃避压力都市青年纷纷往下出溜》,《中国青年报》2006年11月27日。(44)参见任俊:《积极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21~122页。
(45)参见邱林:《提升国民幸福指数比GDP超日重要》,光明网,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1/08/content_10348 32.htm。
第二篇:2014年科学展望(精选)
2014年科学展望:从转基因猴子到抗癌新药 来源:新浪网作者:2014年01月13日 11:23
[导读]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我们已经迎来崭新的2014年,在新年之际,作为国际顶尖的科学类综合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对新一年内科学各个领域可能将会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我们已经迎来崭新的2014年,在新年之际,作为国际顶尖的科学类综合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对新一年内科学各个领域可能将会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转基因猴子
目前国际上有几个研究组,其中包括由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遗传学家佐佐木恵里教授以及干细胞生物学家冈野荣之教授领衔的一个研究组,这些科学家们希望通过转基因方式得到具有先天性免疫系统缺陷或大脑异常病变的灵长类动物。但这样做势必将引发伦理道德问题,但仅从医学研究上来看这样做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它将让我们有望更好的寻找适用于人体的疾病疗法,传统采用的小白鼠毕竟难以真实模拟人体特征。这项研究将有可能应用到所谓的CRISPR方法,这一方法在2013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空间探测器
在2014年,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探测器将有望成为人类首个在彗星表面释放着陆器的探测计划。如果一切顺利,这颗探测器将在今年的11月份发射着陆器登陆“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表面。今年火星也将非常忙碌,美国宇航局的MAVEN探测器以及印度发射的火星飞船都将今年9月份前后抵达这颗红色行星。而与此同时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则将继续在火星地表开展它的考察工作,在今年这辆火星车将有望抵达其任务目标区域,即5500米高的艾里斯火山(Aeolis Mons)的斜坡,在那里它将开展寻找水的工作。回到地球,美国宇航局将会发射一颗专门的探测器,用于监视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神经系统研究
美国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家米格尔·尼古勒里斯(Miguel Nicolelis)开发了一种可以由大脑控制的外骨骼系统,他希望借助这一技术,能让脊椎损伤而导致瘫痪的患者能开出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第一个球。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正在致力于尝试将瘫痪患者的大脑神经与瘫痪区域直接连接,而不是与机械臂或外骨骼相连。在基础研究领域,今年美国和欧洲的大型研究计划将给予这方面的研究大量资助,如欧洲的“人类大脑计划”等等,这些消息都让科学家们感到兴奋。
抗癌新药
在制药领域,2014年大家的目光都聚焦于两种相互竞争的新药的实验结果。这
两种药物都旨在利用调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达成抗击癌症的目的。这两种药物分别是“nivolumab”和“lambrolizumab”,它们的作用机理是阻断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的存在阻止了人类自身免疫系统的T细胞攻击肿瘤。在早期试验中,一些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显示的治疗效果要优于“ipilimumab”,后者是2011年研发推出的一款作用机理相似的抗癌药物。
艾滋病患者的希望
2013年,两个研究组发现一种光谱抗体能迅速清除猴子体内的一系列艾滋病病毒。今年,这项疗法将被首次在人类艾滋病患者身上进行实验,最快将在今年秋天得到结果。与此同时,去年有一例新生儿携带艾滋病病毒的案例被成功治愈,因此今年或许将尝试推广当时采用的治疗方案,即在婴儿出生时为期注射大剂量的抗逆转录酶病毒药物。
干细胞研究
一个日本研究组将在今年开始使用“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PS)开展首次临床试验,但得到初步的实验结果尚需时日。与此同时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莫妮卡的生物技术公司“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称他们将公布利用人体胚胎干细胞进行的两项实验的科学数据,这是美国监管机构唯一核准的利用人体胚胎干细胞进行的有关实验。这两项研究涉及注射剥离干细胞的视网膜细胞到大约30人的眼中,这些人患有一到两种无法治愈的退行性失明疾病。
第三篇:探索人生的意义
1要探索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就必须去追求,生与死,安与危,乐与苦,常常是检验人生价值观的尽度
2我生来是为斗争的。
3人不应该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4有力量摈弃一切个人欲望从而为一种理想献身的人,他就是自由的。
5生活中最大的满足就是意识到应尽的义务。
6人生是伟大的宝藏,我晓得从这个宝藏里选取最珍贵的珠宝。
7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生命想象不到地短暂。
8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9生命的价值,正是在跑好自己承担的这一里程中体现出来的。人的生命虽然有限,但人用生命所创造的价值,却可以与世长存。
1把每一个黎明看作是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是你生命的小结。
11斗争是甜蜜的。
12人的青春时期一过,就会出现名象秋天一样的优美成熟时期,这时,生命的果实象
13只要有勇气,生活就会变得美好。
14喜爱人生的人绝不是失败者。
15如果容许我再过一次人生,我愿意重复我的生活。因为,我向来就不后悔过去,不
16生命是单程路,不论你怎样转变抹用,都不会走回头,你一旦明白和接受这一点。人生就简单得多了。
17在我们所具有的一切缺点中,最为粗鲁的乃是轻视我们的存在。了,越爱人生,就越不能服膺生活者的条件。如果只为了凝视人生,要意识做什么呢?
18生命是真实的,生命是诚挚的,坟墓并不是他的终结点。
19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
20亲爱的朋友,所有的理论都是灰色的,而宝贵的生命之树常青
文:陈鲁民
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名作《热爱生命》发表后,引起全国巨大轰动,在接受华盛顿邮政记者采访时,他意味深长的说:“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不容易,无论如何不能对不起生命。”的确,生命只有一次,珍贵无比,一辈子光阴弹指一挥间,没有了生命任何东西都无用,所以人一生一世活着就要珍爱生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生命。
对得起自己就不能虚度年华,无所事事。上天赐予我们生命就要我们到这个世上来干事的,无论大事小事难事易事,只要对社会,对人民有益都的干。
对得起生命,就要学会享受社会的一切快乐。上天恩赐我们生命,同时也要我们体现社会酸、甜、苦、辣,享受人生,过好每一天,享受勤劳的成就感,享受胜利的欢呼,享受爱情的美好,享受父爱母爱,享受天伦之乐,享受清风明月任你取,享受春雨、冬雪,享受鸟语花香,细细物物品味其乐无穷,回味悠长„„
要对得起生命,就要极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量,能活多精彩就活多精彩。牛年春晚小品“不差钱”有一句台词绝了:“人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完。”在我看来,人生最痛苦的事是莫过于该做的事不敢做,没做。不管你是伟人还是俗子,人哭着来到这个世上,一定要把自己的生命之歌唱好,不管有无观众喝彩,一定要唱的嘹亮高亢、响彻云霄。
要对得起生命,就别委屈自己,枉来世上,一生遇见情投意合心仪的姑娘,该出手就出手,不要错过一生好姻缘,痛苦一生。碰到升职好机会要尽力争取,公平竞争,智者上,智者得天下。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贵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要为一点蝇头小利而仰人鼻息,听人驱使如同犬马。男子汉要堂堂正正顶天立地,学学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
要对的起生命,就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有一个好身体。有人整天沉醉于酒色之中,放纵自己,有的人为了钱不惜身体,有的人为了名利、权利捆缚如牛负重,这些是对生命的践踏,对不起生命,对生命不负责任,不珍惜活着,是活着的死人,多数人英年早逝,活得累。人活着要活出气质,活出质量,淡泊名利,顺其自然,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健康看成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人要离开健康,什么金钱、名利地位还有什么用?
要对得起生命,我们会活的有价值、有意义、有活力,更有幸福,越活越年轻。生命里的长河里是那样宽广浩荡„
生命是什么?一个很深奥很富有哲理的问题。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都有美丽,每一处风景都值得我们好好欣赏。
欣赏生命,需要一份平和的心态,需要淡雅的清丽,需要一份轻松的愉悦,需要快乐的心情。欣赏生命,需要一种坦荡,需要一种从容,一种不为外物的打扰。欣赏生命,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一种尊重,真正领悟到生命真谛的人,会怀着一颗单纯而睿智的心,抚慰心灵,欣赏生命。
生命本身就是奇迹,大自然的奇迹,宇宙间存在的奇迹。每一个人从诞生到成长,整个过程,生命的本身就值得我们去欣赏。也许,每一个人个体,就是一处风景,不同的风景。
夏天,去沙滩看看,来海边坐坐。平静的海水,那么辽阔,那么宽广。沙滩平整而柔软;春天,看绿芽冒出的惊喜,听春风的音符;秋天,硕果枝头,丰收景象;冬天,白雪的大地,深沉的土地。
欣赏生命,欣赏大自然,树林、草地、山川、湖水,一草一木、一花一草、每一株小草都是一个生命,每一朵小花都是一道风景。沁人心脾的芳香,没有娇艳的美丽,像是生命中的朋友,真实而温暖。
生命是宇宙中最值得赞赏的组成元素之一,生命本身代表了希望,生命中的成功或失败、快乐与苦恼、忙乱与纯真,所有的感情,所有的感动,都是一个不同的故事,都是一本不同的书,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生命的美丽与物质无关,与名利无关。所有的人都热爱生命,生命就是诗歌,生命就是歌曲,生命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生命就是一杯清茶,生命就是一处风景。学会欣赏生命中的每一处风景,无论是雨季、还是艳阳天。
有人说,生命是一个过程,我们要珍惜过程。也有人说,生命就是一个结果,奔着目标一往直前。有人看重过程,有人想着结果。无论如何,生命的每一处都是风景。带着安静,带着好奇,用眼看,用耳朵听,用心去感悟。生命过程中,有人得到了这个,有人得到了那个,谁都不可能全部拥有,谁也不可能什么都没有。每一个人的生命都不同,但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风景。
正如四季,春天有春天的美丽,夏天有夏天的热情,秋天有秋天的收获,冬天有冬天的深沉。生命需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生命需要我们静静聆听,生命需要我们有一颗安静纯净的心情,去欣赏。学会欣赏生命吧,学会欣赏生命,也就是学会了欣赏周围每一个人,学会欣赏了自己。
生命值得我们欣赏,热爱生命的人才会欣赏,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欣赏天空下的生命,学会欣赏大地上的生命,学会欣赏人类,学会欣赏生命中的每一处风景。
第四篇:科学探索读后感
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了,科学探索读后感。但你知道有哪些高科技产品吗?我来说几样。
比如我知道了飞行器,有:“大耳朵”他是依靠巨型风扇来飞行的,还有“野兽”,它飞得很快。还有一些机密武器,有:“捕食者”什么东西都逃不过它的法眼,并且并且它是无人机哦!“首席卫士”可是个好东西,任何危险物和爆炸物都逃不过它这关。“神奇猫眼”不论敌人敌人在那个小角落里,它都能知道,读后感《科学探索读后感》。下面这个可厉害了,是“手机中的战斗机”有了这个可以随时了解一些情况敌人多纳都没用。飞艇大家都知道,他可以运送货物,而且如果有太阳能板提供能量,飞艇可以做到零污染飞行。
啊!它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的高科技产品,让我知道了这些产品的好处和坏处。
姜楠
第五篇:创建幸福社区、建设公民社会的开创意义的探索
为创造幸福社区而努力
我在深圳工作了23年,当过体改委主任,那时天天忙改革,搞股份制。经过这么多年努力后,我有一个感悟:国家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生活改善了,我们口袋里的钱比过去多了,但是人活得并不愉快、并不幸福。
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深圳每年有两千人自杀。报纸上经常看到大学生和不同年龄的人自杀。中国有1600万严重精神障碍者,深圳10年间精神障碍率翻了100倍。这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要开放,为什么要发展,以及我们每个人为什么而活着?我想终极的目的都是为了活得愉快、活得快乐、活得幸福。
改革开放30年,是追求财富最大化。政府是发展第一、民众是挣钱第一,实践证明,并没有带来应有的幸福。所以,我们的理念要改变,就是追求幸福最大化。这并不是不要发展、不要挣钱,而是怎么发展、怎么挣钱才幸福?不顾一切的发展、不择手段的挣钱,肯定不幸福。发展的成果怎么分配、挣来的钱怎么花才幸福?分配不公,贫富悬殊不幸福,吃喝嫖赌、奢侈腐化也不幸福。
所以,我一直呼吁创建“幸福中国”、“幸福深圳”,也就是政府要为民众幸福创造条件。但光由政府努力是不够的,我们要创造幸福社区、幸福企业、幸福学校、幸福家庭、幸福人生。作为社区居民就要组织起来,为创造幸福社区而努力。
居民幸福感问卷调查
怎么创造幸福社区呢?这就要大家共同来探讨、摸索。今年8月份,由深圳市市民幸福生活促进中心与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在宝珠花园做了居民幸福感问卷调查。建设幸福社区,首先要问一问我们居民哪里幸福啊,哪里满意啊,哪里不幸福,哪里不满意。可是,我们的政府认为把GDP搞上去就好了,不问我们哪里幸福、哪里不满意?而我们对家人,比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孩子、子女对老人也往往不关注对方,把我们认为的幸福强加于人。既然为了人家幸福,首先得尊重人家的意愿。这是我们的新的理念与做法。
小区大约有1000家住户,5000多人,我们发放了260份问卷,回收了163份,有效问卷139份。问卷分为与自我关系、与他人关系、与环境关系、与社会关系一共69个问题,5分最满意、4分比较满意、3分为满意、2分为不太满意、1分为很不满意。调查结果是,评分最低的是对与社会关系的评价2.67分,其次是对与环境关系的评价3.4,再次是对与他人关系的评价3.42,最高评分是对与自我关系的评价3.26。幸福感总平均分为3.1分,刚刚及格。
分项来看,在对与社会关系的评价中最不满的是“对食品卫生安全”、“对社会的道德风气”、“对社会分配的公平性”、“对社会法治水平”;在对与环境关系的评价中最不满的是“对社区的噪音管理”、“社区医疗机构服务”、“社区的清洁卫生”、“ 社区乱张贴乱晾晒”;在对与他人关系的评价中最不满的是“社区组织文体活动”、“社区组织社团活动”、“和邻居来往”;对与自我关系的评价中最不满的是“在郁闷时有否倾诉的渠道”、“是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是否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睡眠状况”等。
归纳起来,对社会环境最不满意,这可以向政府反映。对社区管理不太满意、对邻里关系不够满意、对家庭关系与自我关系也有不满意的地方,这就应该我们自己作出努力。
幸福驿站
调查完了以后怎么办,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这就是今天成立幸福驿站和情感护理站的目的。这两个站是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由社区热心公益的人组成。比如杨槐友先生特别热心,做了很多工作。但他要去美国探亲了,只能当名誉站长,由陶惠琴担任站长。社区里有不少有爱心、有能力的人,他们退休了,希望为社区做点事,幸福驿站就要发现、动员这样一些人来参加。
幸福驿站的宗旨就是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那么,如何开展工作呢?就围绕这份调查报告,从居民最不满的,又是最容易改的做起。比如小区管理方面,居民意见最大的一项是噪音问题,评为2.48分。幸福驿站就要研究居民为什么对噪音问题反映这么大。大家清楚吗?(居民:是狗叫。)原来是这样。比如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居民有意见怎么办?向管理处反映,管理处说我没办法,然后去居委会、社区工作站、派出所,他们也不会管。这样推来推去就永远解决不了。(居民:这不是我们小区的问题,建议由幸福驿站向政协、人大提案。)我想,政协、人大也解决不了。怎么办呢?幸福驿站可以讨论一下。我提一个办法,哪家小狗狗叫,引起居民投诉3次以上,养狗者必须作出处理。幸福驿站是自治组织,不是权力机构,可以与管理处和业主委员会联系,向他们提出建议,然后由管理处和业主委员会发出通知。
所以,幸福驿站应有一个联络组,负责联系管理处、业主委员会、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等,反映小区居民的意见,改善生活环境。还有小区车辆乱停放、社区医疗等问题,一项项来解决。对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评分也比较低,居民之间缺少来往,社区的文体活动较少等。我看过你们的演出,尤其是歌咏队很不错。是否可以按兴趣多组织几个活动队,也可以安排增加居民之间交流的活动。这可以由宣传文艺组来负责。幸福驿站由深圳市市民幸福生活促进中心派出辅导员田瑞敏负责联系。
情感护理站
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的改善,这就是情感护理站的任务。主要是接听居民电话(26752561)和接待来访,对发生情感困惑或冲突的居民进行疏导,也可以让他们打市民情感护理中心免费咨询电话88851085,意思是“帮帮我一定帮我”,尤其要了解居民情感存在的突出问题,由市民情感护理中心派专家来社区举办专题讲座。情感护理站站长由关惠芬担任,市民情感护理中心派出李颜浓咨询师作为辅导员负责联系。
情感护理站要向居民传播关注人的情感的理念。现在我们往往不重视人的情感。比如丈夫对待妻子就是忙于挣钱,不关心妻子的情感需要,应酬交际多,与妻子情感交流少。比如对孩子,就是要他好好学习,好好考试,不重视孩子的情绪。也不懂得与孩子沟通的方式,造成与孩子的情绪对立,这时讲什么道理,他都听不进。对待老人比较重视赡养,但不重视他们的情感需求,很少与老人交流,更没有给老人讲话的机会。其实,我们人与人之间,最快、最优先获得的是人的情绪信号。他板着脸,还是很高兴,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但我们对情绪信号往往不重视、不在乎。老婆耷拉着脸,孩子不高兴,为什么?我们要了解他情绪背
后的原因,再来沟通、解决。不关注情绪,会带来严重后果,轻者感情慢慢疏远、冷漠,重者就会发生意料不到的事情。一个人一旦情绪恶化,就会不计后果,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北京发生灭门惨案,将老婆、两个孩子、父母、妹妹全杀了。什么原因呢,就是这个人从小和父母关系紧张,情绪压抑,与老婆在一起,关系也紧张。情绪长期积压,长期压抑,来一个总爆发,就发生了这起惨案。他不是没有钱,是情感出了问题。
人与人的情感是快乐、幸福的源泉。夫妻很恩爱,婆媳很和谐,与孩子沟通很顺畅,邻里之间很友好,还有一批知心的朋友,谈得来的同事,这个人一定很幸福。现在我们很多人,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挣钱上,不重视改善人与人关系,尤其不重视对方的情感,最后并不愉快、幸福。大家都知道挣钱不容易,要竞争,要算计,很疲惫,有风险,还要靠运气。但获得情感的快乐与幸福,是很简单、很快捷、很方便的,不用竞争与算计,你对人家好,人家就对你好。情感护理站的主要工作就是倡导情感关怀的理念、创造情感关怀的氛围。
互助银行
光幸福驿站和情感护理站还不够,我们还要充分调动居民的力量进行互助。小区居民中有各种专业人士,比如律师、教师、医生,有各种专长,比如弹琴、外语、厨艺,他们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向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帮助。小区居民也有各种困难,比如老人、小孩需要临时性的照看等。幸福驿站准备向各家各户发一张表,愿意提供帮助的、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都可填写。然后,由幸福驿站向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帮助。对提供帮助的志愿者进行登记,记录服务的时间、成效。他们若有需求,可优先获得帮助。年终公布志愿者名单,对服务时间长与服务优秀者进行表彰。这样,就可以利用小区居民自身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提高幸福感,称之为互助银行。
居民们各自都有事情,即使退休了,也有一些家务事,或者图一个清闲,凭什么来做这些公益事呢?我觉得一个人的生命存在能为他人带来快乐、幸福,这个人就活得充实,有意义、有价值,这就是幸福。我今年69了,我在做这些事,觉得很有意义,感到很快乐,身体很健康,做公益,受益的首先是自己,给自己带来幸福。
建立幸福驿站和情感护理站,填补了我国社会治理结构的空白。管理处、业主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派出所都不能真正深入到社区、家庭、居民,而社区、家庭、居民的许多问题也是这些机构难以解决的。动员、组织社会居民的力量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从而提高幸福感,这是建设公民社会的一个创举。这是很有开创意义的事,希望宝珠花园创造经验,推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