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来自《论语》中的成语
来自《论语》中的成语
志士仁人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知过能改
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欲速则不达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有教无类 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勇者不惧 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因材施教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以德报怨 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衣马轻肥
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一隅三反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择善而从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一日三省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仍旧贯 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仰之弥高 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字斟句酌 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众星环极
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直道而行 比喻办事公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造次颠沛 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允执其中 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悦近来远 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怨天尤人 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怨天忧人 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欲速不达 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罢不能 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玉毁椟中 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愚不可及 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有头有尾 有开头,有结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有始有终 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有过之无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用行舍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饮水曲肱 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以紫乱朱 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以直报怨 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以文会友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身作则 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一以贯之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一言以蔽之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一息尚存 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言而有信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言必有中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循序渐进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学而不厌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朽木粪墙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朽木不雕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五谷不分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无所用心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无所不至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无可无不可 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无可非议 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无动于中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闻一知十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文武之道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望而生畏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通力合作 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天理昭昭
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岁寒知松柏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岁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岁不我与 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四海之内皆兄弟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死而后已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顺理成章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适可而止 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生荣死哀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慎终追远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舍己为人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杀身成仁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杀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色仁行违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色厉内荏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三思而行 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任重道远 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群起而攻之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犬马之养 供养父母的谦辞。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匏瓜空悬 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年富力强 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讷言敏行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名正言顺 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名不正,言不顺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敏于事,慎于言
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陋巷箪瓢 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六尺之孤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临危致命 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
临危授命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了如指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理屈词穷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乐在其中 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来者可追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空空如也 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克己复礼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侃侃而言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举一反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敬而远之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精益求精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近悦远来 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尽美尽善 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
见义勇为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既往不咎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祸起萧墙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患得患失 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第二篇:《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儒家经典《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由于孔丘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所有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选取了《论语》的部分章节作为课文。《论语》的“成语率”特别高,笔者从《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修订版)中集齐所有来自《论语》的成语,以飨大家。熟练地掌握以下成语有助于学生对《论语》深刻性的了解。
1、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 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 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 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 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 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 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好行小惠 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惠而不费 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家喻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7、见义勇为 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8、举一反三 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9、理屈词穷 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0、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21、内省不疚 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2、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23、年富力强 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论语•子罕》:“后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24、匹夫不可夺志 匹夫: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5、轻裘肥马 裘:皮袄。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骏马。《论语•雍也》:“赤(公西华)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来就用“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26、三复斯言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反复复地体会这句话。语本《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27、杀身成仁 仁: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语本《论语•卫灵公》“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生命。
28、善贾而沽 贾:同“价”。等好的价出卖。《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也用来比喻怀才未遇,等待有赏识他的人才肯效劳出力,或得到高职位才出来做官。
29、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四肢;勤:劳动。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论语•微子》记载:有一次子路跟随孔丘出外,途中子路落在后面找不到孔子了,正好遇上一位锄草的老大爷。子路问他说:“子见夫子乎?”那老大爷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后泛用以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31、驷不及舌 意思是言已出口,驷马也追不及。指说话应当慎重。《论语•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32、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33、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指文和质配合得很好。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4、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在。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5、循序渐进 循:依照,沿着。依照次序逐步地向前。《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自修,循序渐进耳。”
36、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37、言必有中 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得正确。《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那)
38、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这里指正经事情。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39、一言以蔽之 蔽: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0、以直报怨 直:正直。以公道来对待自己怨恨的人。《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1、仁人志士 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论语•卫灵公》:“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现泛指爱国的愿意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第三篇: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国光中学 潘志敏
字斟句酌 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众星环极 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志士仁人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直道而行 比喻办事公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知过能改 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择善而从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造次颠沛 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允执其中 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悦近来远 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怨天尤人 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欲速则不达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欲罢不能 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玉毁椟中 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愚不可及 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有勇知方 有勇气且知道义。
有头有尾 有开头,有结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有始有终 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有教无类 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有过之无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用行舍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勇者不惧 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隐居求志 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饮水曲肱 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因材施教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以紫乱朱 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以直报怨 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以文会友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身作则 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以德报怨 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衣马轻肥 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一隅三反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一以贯之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一言以蔽之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一息尚存 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一日三省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仍旧贯 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仰之弥高 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洋洋盈耳 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言而有信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言必有中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序渐进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学而不厌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秀而不实 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朽木粪土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朽木粪墙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朽木不雕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行不由径 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兴灭继绝 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兴观群怨 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小德出入 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小大由之 指用途可大可小。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贤贤易色 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先难后获 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下愚不移 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下学上达 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五谷不分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无所用心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无所措手足 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无所不至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无可无不可 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无可非议 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无动于中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闻一知十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闻一知二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文质彬彬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文武之道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危言危行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望而生畏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通力合作 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天理昭昭 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岁寒知松柏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岁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岁不我与 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松柏后凋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驷不及舌 一句话说出口,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四体不勤 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四海之内皆兄弟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死而后已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司马牛之叹 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顺理成章 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述而不作 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适可而止 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是可忍,孰不可忍 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诗礼之训 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生荣死哀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升堂入室 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慎终追远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舍己为人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杀身成仁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杀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色仁行违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色厉内荏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三思而行 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任重道远 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群起而攻之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犬马之养 供养父母的谦辞。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轻裘肥马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千方百计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杞宋无征 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片言折狱 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披发左衽 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匏瓜空悬 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涅而不缁 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年富力强 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能近取譬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讷言敏行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鸣鼓而攻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明鼓而攻之 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名正言顺 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名不正,言不顺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敏于事,慎于言 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苗而不秀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门墙桃李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陋巷箪瓢 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六尺之孤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临危致命 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临危授命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临事而惧 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
了如指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立人达人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理屈词穷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乐在其中 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乐而不淫 快乐而不放荡
来者可追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空空如也 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克己复礼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侃侃而言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侃侃谔谔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谔谔:说话正直。说话正直,理直气壮。开柙出虎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举直措枉 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举一反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举枉措直 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鞠躬屏气 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居下讪上 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敬而远之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精益求精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浸润之谮 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近悦远来 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尽美尽善 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节用爱民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降志辱身 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指与世俗同流合污。见义勇为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见危授命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见利思义 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简在帝心 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既往不咎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既来之,则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季孟之间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计过自讼 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祸起萧墙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惠而不费 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患得患失 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怀宝迷邦 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后生可畏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红紫乱朱 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和颜悦色 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和而不同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好色之徒 喜欢女色、玩弄女性之人。
过犹不及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龟玉毁椟 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观过知仁 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怪力乱神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故旧不弃 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第四篇:论语中的成语整理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汇编
一、为政以德
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极星。
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
后比喻放纵坏人。
④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来”、“安”都是使动用法。“之”指代上文的“远人”。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之”虚化,起补充音节作用。
⑤分崩离析: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分崩,破裂。离析,散开。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⑥大动干戈: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
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⑦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⑧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攻,声讨。
⑨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风行,风吹过。偃,倒伏。
⑩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
偃草,草被风吹倒。二、三、克己复礼
待贾而沽
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反义词“名正言顺”
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待贾而沽:等待好的买主卖出去。旧比喻等待合适的机会出仕做官,现多比喻等待有好的待遇、条件才肯答应出来任职或做事。
磨而不磷:坚硬之物,磨而不能使之薄。比喻不因外力而有所改变。
涅而不缁:用黑色染料也染不黑。比喻内质秀美的人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匏瓜空悬:比喻有才能的人不能为世所用。
愚不可及:本指国君无道时假装愚笨的本领常人不能及,现多指极其愚蠢。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做事。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顽固。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
五、仁者爱人
能近取譬:能够就近拿自己比方别人。意思是要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披发左衽: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出自论语 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六、君子之风
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杀身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患得患失: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太重。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坏事都做绝了。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已,停止。
七、求诸己
后生可畏:年轻人是可敬可畏的。形容年轻人能超过前辈。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八、周而不比
周而不比:周:团结、亲密。比:互相勾结。关系密切、团结但不互相勾结。言不及义:义:义理,指事情的道理。谓所说的话没有一句说到正经的道理。好行小惠 :惠:同“慧”,聪明。喜欢卖弄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直谅多闻:直:正直,谅:终信。谓正直诚信,博学广识。语出《论语·季氏》:“益者三友。” 以德报怨:用恩惠去报答怨恨。
以德报德:德:恩惠。拿恩惠酬答恩惠。
以直报怨:直:正直、公平。用公平正直来回报怨恨。
以人废言:因发言人的地位低下等原因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
观过知仁:谓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瞭解他的爲人。语出《论语·里仁》:“人
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九、出辞气远鄙倍
求仁得仁:追求仁德就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令色,讨好的表情。
十、学以致其道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文武之道: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结合。
十一、诲人不倦
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有教无类:类,种类。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对哪类人都一视同仁。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诗礼之训:《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后以“诗礼之训”谓子承父教。
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一隅三反:《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与“举一反三”意同,谓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
切磋琢磨:古代把加工兽骨、象牙、玉石分别称为切、磋、琢、磨。后比喻道德学问上的互相研讨、砥砺。
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推知很多。形容人聪慧,善于类推。爱素好古:《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后以“爱素好古”谓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述而不作:述:陈述。作:创作。泛指只阐述前人成说,自己并不创新。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十二、高山仰止
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品德的人的敬仰。
斐然成章:斐然:有文采的样子。章:有条理的花纹。形容文采可观。亦形容才干或声名显耀。《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刘宝楠正义:“言弟子居鲁,所学已就,能成文章可观也。”一说,谓妄作穿凿以成文章。见何晏《论语集解》。
侃侃訚訚: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语出《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暴虎冯河:《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原谓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顾一切。
用行舍藏:亦作“用舍行藏”。《论语·述而》:“子谓顔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谓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
升堂入室:①《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原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的差别。升堂喻已有所成就,入室喻已得其奥秘。后用以称赞在学问或技艺上的由浅入深,渐入佳境。
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循循善诱:谓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亦泛指教导有方。语本《论语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文约礼:广求学问,恪守礼法。约,约束。语本《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 3 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欲罢不能:要停止也不能停止。罢:停。赐墙及肩:语出《论语·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因以“赐墙及肩”喻才学浅露。
门墙桃李:《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又《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后遂以“门墙桃李”比喻他人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
十三、沂水春风
沂水春风:孔学的教益,师长的熏陶。
一日之长:谓年龄比别人稍大。语出《论语·先进》:“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
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沂水弦歌: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扞曾点呴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沂水舞雩: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 有勇知方:有勇气且知道义。语本《论语·先进》:“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由也 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何晏集解:“方,义方。”
十四、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过犹不及:事情做的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无适无莫:谓待人处事不分厚薄,没有偏向。语本《论语·里仁》:“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朱熹集注:“适,专主也。《春秋传》曰‘吾谁适从’是也。莫,不肯也。比,从也。谢氏曰:‘适,可也。莫,不可也。无可无不可,苟无道以主之,不几于倡狂自恣乎?此佛老之学„„圣人之学不然。于无可无不可之间,有义存焉。’”
和而不同:和睦的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十五、敬鬼神而远之
敬而远之: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意接近。也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语。
第五篇: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1、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示例: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
2、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示例:徐迟《牡丹》:她果然成为一个——的教师了。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近义词:谆谆教导、诲人不倦。
3、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示例: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听其翻阅,则书非书也,不怒不威而引人——之明师也。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称颂人近义词:登峰造极、当行出色、炉火纯青反义词:浅尝辄止、一窍不通、一无所知、初出茅庐。
4、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出处:《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示例: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共产党——,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以直报怨、以礼相待、以德报德反义词:忘恩负义、无情无义。
6、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示例:哎,那骂得可真也是——。(郭沫若《屈原》第五幕)
7、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出处:《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示例: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8、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示例:大批——,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9、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10、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1、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示例:——,以后再办起事来,审慎点就是了。(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
12、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示例:在封建社会的教条之下束缚久了的人,最怕的是——,不忠不义的罪名。(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14、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5、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示例:既这样——起来,也好,就由你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近义词:废寝忘食用法:偏正式;作补语、定语。
16、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示例:一二小友以为此虽不足以饷名家,或尚非无稗于初学,助之编定,——。(鲁迅《小说旧闻钞序言》)近义词:情文并茂、奇文瑰句反义词:废话连篇、词不达意、平铺直叙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17、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示例: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故事〗《论语述而》记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隐藏起来。能做到这样的,只有我和你。好胜心强的子路连忙问:老师,您统率三军将和谁在一起?孔子说:赤手空拳打虎,蹚水过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谨慎,善于谋划而又能办成事的人在一起。)
18、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出处:《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示例:不照这么办法,恐——,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民国演义》第八十回)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比喻兄弟不和。〖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引民间歌: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容。〕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19、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0、言过其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示例: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21、恶衣恶食: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示例: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者,未足与议。(章炳麟《论读经有利而无弊》)
22、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示例:正忧疑不定,忽报宋兵到了,惊得——。(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23、惠而不费: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出处:《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示例:谁知庄大老爷这笔款项情愿报效,只代子弟们求几个保举,更是——的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
24、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示例:《魏书杨固传》:臣位卑识昧,言不及义,属圣明广访,敢献瞽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四回:两个年轻小子,天天在一起,没有一个老成人在旁边,他两个便无话不谈,真所谓‘言不及义’,那里有好事情串出来。梁实秋《雅舍小品职业》:至于弈棋,虽曰小道,亦有可观,比饱食终日言不及义要好一些。刘心武《钟鼓楼不是结尾》:该讨论要抓紧讨论,不要言不及义、推托扯皮!既然是该办的事就不要等!就不能慢!
25、用行舍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26、欲速不达: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27、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示例:知足下追踵古人,见贤思齐。(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
28、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29、司马牛之叹: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30、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示例:人如果——,无所用心,那是最没有出息的。反义词:废寝忘食。
31、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示例:朱自清《诵读教学》: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强调言行恰如其分近义词:不为已甚反义词: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32、简在帝心: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33、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4回: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的效验。近义词: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34、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行动要坚决。出处:《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35、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示例:圣人说:——,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近义词: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
36、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示例:苏曼殊《惨世界》第十回:你们青春年少,正是——之时,还望努力自重才好。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称赞年轻人近义词:少年老成反义词:少不更事、乳臭未干。
37、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示例: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成天泡在个人情绪里头,唉声叹气,——。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38、循序渐进: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