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

时间:2019-05-14 17:5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

第一篇:《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

附件5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办法规定了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及运行管理的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及评价考核方法。本办法基于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综合地考核评价学校在建设节约型校园过程中的工作成果,进一步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更加深入的开展和长久机制的形成。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国高等学校,用于综合考核评价我国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是依据《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的实施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建科[2007]245号)、《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建科[2008]90号)等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参照《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建科[2008]89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高等学校校园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高等学校校园节能监管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导则》、《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运行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校园能耗水耗统计、审计和公示办法》等导则而制定。

第二章 考核评价内容 第四条 全面评价学校在贯彻执行《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方面的工作,重点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规划设计、节能环保技术应用、节能节水管理、节约育人等多方面进行考核。

(一)组织及制度建设的考核指标

校园建设应按《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与技术导则(试行)》制定实施细则并实施。

重点考核学校在建设节约型校园方面的组织、机制、制度的落实情况。

(二)校园规划设计的考核指标

针对新校园建设及既有校园改造,参照我国已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结合校园特点考核校园规划中的能源及环境规划专篇内容。其他项目不作为本办法考核内容。

(三)节能环保技术应用

考核评价在校园基本建设项目中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成果,范围覆盖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项目,重点考核评价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节能照明技术、暖通空调设备系统的节能技术、热回收技术、水资源节约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舒适环境控制技术等。

(四)校园建筑设施节能监管

本办法规定校园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进程是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着力推进我国高等学校按照《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导则》、《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导则》实施校园 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

(五)节约校园文化建设

对贯彻执行《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要求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核。包含节能减排相关教育课程设置、学生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社区节能主体活动及社会贡献等。

第三章 量化考核评价指标

第五条 校园建筑设施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碳排放指标是本办法的重点量化考核项目,在初期阶段以同期对比为主要考核指标, 在同类地区统计数据完善后逐步建立标杆建筑进行标杆对比评价考核。

第六条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指标

以单栋建筑、同类建筑(复数)、校区建筑全体、全校建筑物全体为考核对象,将其能耗折算为一次能源消耗分摊到所对应的建筑面积上得出的能源消耗量指标 [MJ/m.年]。一次能源换算表见附录1。

根据消费的能源种类可进一步细分为单位面积电耗指标[kWh/m.年]、单位面积热(冷)耗指标[MJ/m.年]。单位面积能耗指标一般按年度进行统计和计算。

第七条 生均能耗指标

以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折算规模)人数为统计对象,将全校年度能耗按人均统计和计算。[MJ/生.年]。

其中、学生人数的折算方法如下(不包括职业技术暨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人数)。

22本科生 1.0(基准)

学位研究生折算系数:硕士生 2.0 博士生折算系数: 3.0 留学生折算系数 3.0(例如1名硕士研究生折算为2名本科生)第八条 生均水耗指标

以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折算规模)人数为统计对象,将全校年度市政自来水耗量按人均统计和计算。[t/生.年] 第九条 校园碳排放指标

将能耗指标按国家统一的碳排放系数换算成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但须留意不同能源种类的碳排放换算系数(碳强度系数),参见附录2 第十条 校园能耗、资源消耗及碳排放是评价考核的目标指标。总体目标是在“十一五”

期间校园生均能耗及水耗、校园能耗总量及水耗总量均累计节约15%。

第四章 考核评价方法

第十一条 本办法规定了节约型校园建设考核评价评分表,将评分表按以下分项规定了各分项分值。考核分值的设定原则为: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个环节的实施程度为评价基础,以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为重点评价内容,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设定总分值为105分。节约型校园建设组织及制度建设:15分 Ⅰ 节约型校园建设组织及制度建设 Ⅰ-A 组织机构建设

(1)、建立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机构(校级=2分,部门级=1分):分

(2)、设置常设的能源专门管理部门和人员:1分(3)、设置节约型校园建设专家顾问机构或机制:1分(4)、学校能源管理机构中设置具备专业技术资质的人员:Ⅰ-B节能管理制度建设

(1)、建立建设项目审查制度(已实施=2分,在建=1分):(2)、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已实施=2分,在建=1分):(3)、统计审计制度(已实施=2分,在建=1分):2分(4)、数据公示制度:1分

(5)、需求预测及中长期能源利用规划:1分(6)、绿色采购制度:1分

(7)、环境管理制度(ISO14000认证):1分 Ⅱ 节约型校园规划设计:8分 Ⅱ-A节约型校园规划

(1)、中长期能源资源利用规划编制:1分(2)、环境评估报告:1分(3)、可再生能源利用计划:1分(4)、低碳化空间布局及交通规划:1分(5)、景观和绿化灌溉用水来自非传统水源:1分

分 分 分 2122(6)、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1分 Ⅱ-B节能建筑设计

(1)、新建建筑设计满足国家节能设计标准:1分(2)、既有建筑改造满足国家节能设计标准:1分 Ⅲ 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17分 Ⅲ-A 建设运行体制

(1)、具备建设计划及技术方案:1分(2)、建立运行管理机制:1分(3)、设立专项资金:1分 Ⅲ-B系统硬件配置

(1)、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已建=2分,在建=1分):(2)、全校建筑计量计装覆盖率超过50% :1分(3)、建筑分项计量计装率超过20%: 1分

(4)、满足校园建筑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要求:1分(5)、硬件产品满足国家行业认证:1分 Ⅲ-C节能运行管理

(1)、设置具备专门的运行管理部门:1分(2)、具备专人管理岗位:1分

(3)、具备全校统一的数据管理中心:1分(4)、具备系统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1分(5)、专业培训实施:1分

(6)、实施建筑能耗数据公示:1分

分2(7)、实施建筑能源审计:1分(8)、定额管理实施:1分

Ⅳ 校园能耗指标评价:24分

Ⅳ-A能源消耗

(1)、年度校园建筑单位面积节能率(同比降低11%以上=6分,6-10%=4分,1-5%以下=2分):6分

(2)、年度校园节能率(同比降低11%以上=6分,6-10%=4分,1-5%以下=2分): 6分

(3)、年度科研实验设施节能率(同比降低11%以上=6分,6-10%=4分,1-5%以下=2分):6分

(4)、年度生均能耗降低率(同比降低11%以上=6分,6-10%=4分,1-5%以下=2分):6分

Ⅴ 校园资源消耗指标评价:12分

Ⅴ-A资源消耗:

(1)、非传统水源利用率(30%以上=3分,10-29%=2分,1-9%=1分):3分

(2)、年度校园节水率(同比降低30%以上=3分,10-29%=2分,9%以下=1分):3分

(3)、纸张节约30%以上:2分(4)、垃圾分类处理措施:1分(5)、危险物回收处理:2分(6)、既有建筑再利用改造:1分 Ⅵ 校园节能技术应用:17分

Ⅵ-A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技术应用

(1)、在全校能源中可再生能源利用(15%以上=8分,10-14%=5分,1-9%=3分): 8分

(2)、能源梯级利用、热回收、低位能利用在系统总能耗占比20%以上:3分

(3)、节能照明技术(全面实施=2分,局部示范=1分):2分(4)、节水器具采用(全面实施=2分,局部示范=1分):2分(5)、寒暑假节能运行策略实施:2分 Ⅶ 节能型校园文化建设:12分 Ⅶ-A节约教育课程

(1)、设置节能节资源公共课程:2分(2)、建立节约型校园示范基地:2分(3)、建立学生参与节约型校园互动机制:2分(4)、节约型校园建设相关学生社团活动:2分 Ⅶ-B行为节能

(1)、行为节能奖惩机制:2分(2)、校园节能宣传小贴士:2分

第十二条 学校应按《高等学校校园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建立校园节能监管系统,并按照《高等学校校园节能监管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导则》实施对校园建筑的全面能耗数据监测及管理。

校园建筑现状能耗指标的整理需要通过一个完整年度的数据的采 集、统计实施。并将数据按统一格式要求上报,上报实施办法参照《高等学校校园能耗统计审计公示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在本校园类别相同、使用条件相近的建筑中选择标杆建筑,以该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指标作为标杆能耗指标。促进校园内其他同类建筑节能工作。标杆能耗指标是动态指标,每年更新一次。

第十四条 本地区教育、建设主管部门在汇总各学校上报能耗数据基础上,制定本地区同类建筑标杆能耗指标,作为各校园同类建筑的节能评价基准。该标杆能耗指标是动态指标,每年更新一次。

第十五条 基于前一年度能耗指标为基准,评价各能耗、碳排放指标逐年降低率。

第十六条 校园能源、资源消费指标按能源种类分为耗电量、供热(冷)量、蒸汽量、燃煤消耗量、燃气消费量、耗水量指标。

按计量方法分为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指标、生均能耗、生均水耗指标及单位科研产值的年度能耗和耗水指标。

第十七条 按不同类建筑分别建立建筑总电耗及按系统分类建立分项电耗指标。即为建筑单位面积总电耗指标与各建筑设备系统分项单位面积电耗指标。应用该指标考核校园各类建筑设施的电耗、建筑内各用能设备系统的电耗状况。

分项电耗考核的对象为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设置有空调采暖系统的大型校园建筑、以及大型特殊用电的科研设施及建筑。

第十八条 对于由城市热力网集中供热(冷)的校园,按单位建筑面积统计供热(冷)量考核热能消耗状况。第十九条 按生均交通燃料消耗量考核用于校园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状况。

第二十条 根据校园资源使用特点,重点考核评价校园设施的水资源消耗、纸张消耗指标。

第二十一条 按用水总量、市政自来水耗量、非传统水源(雨水、中水)利用量分别统计。耗水量指标按生均指标统计和考核评价。

第二十二条 纸张消耗指标

按生均纸张消耗量考核用于校园纸质资源消耗状况。第二十三条 废弃物回收利用率指标

考核校园垃圾分类收集实施率、废纸回用率、再生纸利用率指标。第二十四 考核校园危险物安全管理率。

第二十五条 将能耗指标按国家统一的碳排放系数换算成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如果校园存在或开发碳汇,可纳入考核指标计算。考核对象为校园各类建筑设施、校区、全校园的年度碳排放指标。

第五章 激励制度

第二十六条 考核学校对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激励机制。包括节能专项基金的设立、专项基金在能源经费中的比率及实施率。

第二十七条 考核评价结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汇总、适时公示,并作为实施相关政府鼓励扶持政策的参考。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从公布之日起实施。附录1:一次能源换算

为对不同的种类的能源消耗进行对比分析,需要统一比较的标准。我国采用标准煤计算能耗,将消耗的能源按热值单位除以标准煤含热值(29.308MJ/kg标准煤)得到标准煤的耗量。附录2:碳强度系数

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为2.5[吨二氧化碳/吨标煤] 耗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为0.95 [kg二氧化碳/kWh] 附录3:节约型校园建设考核评分表

节约型校园节建设及运行考核评分表总分:105分I节约型校园建设组织及制度建设二级分项考核项目A可评分分值2111222111115得分组织机构建设考核内容(1)建立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机构(校级=2分,部门级=得1分)(2)设置常设的能源专门管理部门和人员(3)设置节约型校园建设专家顾问机构或机制(4)学校能源管理机构中设置具备专业技术资质的人员(1)建设项目审查制度(已实施=2分,在建=1分)(2)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已实施=2分,在建=1分)(3)统计审计制度(已实施=2分,在建=1分)(4)数据公示制度(5)需求预测及中长期能源利用规划(6)绿色采购制度(7)环境管理制度(ISO14000认证)B节能管理制度建设分项目评分小计15Ⅱ校园规划设计二级分项考核项目可评分考核内容分值111111118得分(1)中长期能源资源利用规划编制节约型校园规划(2)环境评估报告(3)景观和绿化灌溉用水来自非传统水源:1分(4)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1分(5)可再生能源利用计划(6)低碳化空间布局及交通规划(7)新建建筑设计满足国家节能设计标准(8)既有建筑改造满足国家节能设计标准A节能建筑设计B分项目评分小计8ⅢA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1)具备建设计划及技术方案可评分***117建设及运行体制(2)建立运行管理机制(3)设立专项资金(1)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已建=2分,在建=1分)(2)全校建筑计量计装覆盖率超过50%(加分项)(3)建筑分项计量计装率超过20%(加分项)系统规模及配置(4)满足校园建筑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要求(5)硬件产品满足国家行业认证(1)设置具备专门的运行管理部门(2)具备专人管理岗位B(3)具备全校统一的数据管理中心C节能运行管理(4)具备系统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5)专业培训实施(6)实施建筑能耗数据公示(7)实施建筑能源审计(8)定额管理实施分项目评分小计17ⅣA校园能耗指标评价 能源消耗可评分666624(1)年度校园建筑单位面积节能率(同比降低11%以上=6分,6-10%=4分,1-5%以下=2分)(2)年度校园节能率(同比降低11%以上=6分,6-10%=4分,1-5%以下=2分)(3)年度科研实验设施节能率(同比降低11%以上=6分,6-10%=4分,1-5%以下=2分)(4)年度生均能耗降低率(同比降低11%以上=6分,6-10%=4分,1-5%以下=2分)分项目评分小计24 Ⅴ校园资源消耗指标评价(1)非传统水源利用(30%以上=3分,10-29%=2分,1-9%=1分)(2)年度校园节水率(同比降低30%以上=3分,10-29%=2分,9%以下=1分):3分(3)纸张节约30%以上(4)垃圾分类处理措施(4)危险物回收处理(5)既有建筑再利用改造分项目评分小计可评分33212112A 资源消耗12ⅥA校园节能技术应用(1)在全校能源中可再生能源利用(15%以上=8分,10-14%=5分,1-9%=3分)(2)能源梯级利用、热回收、低位能利用在系统总能耗占比20%以上可再生能源利用(3)节能照明技术(全面实施=2分,局部示范=1分)节能技术应用(4)节水器具采用(全面实施=2分,局部示范=1分)(5)寒暑假节能运行策略实施分项目评分小计可评分832221717ⅦA节能型校园文化建设 节约教育课程(1)设置节能节资源公共课程(2)建立节约型校园示范基地(3)建立学生参与节约型校园互动机制(4)节约型校园建设相关学生社团活动(1)行为节能奖惩机制(2)校园节能宣传小贴士可评分22222212B 行为节能分项目评分小计12项目总得分可评总分105

第二篇: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

论文摘 要: 课堂教学评价是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客观地用量化的标准进行定量分析,必须建立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指标体系的设立和权重分配,以客观有效地反映课堂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 高等学校 课堂教学 评价指标体系

高等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我国历来重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部多次要求高等学校重视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尤其是抓好本科生的教学。而评价教学的好坏,最基础的又是日常的课堂教学。对此,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也提出了一些量化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1-4]。但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综合评价,具有多种不确定因素,要想准确建立评价方法,关键是建立一个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参考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不同学科之间、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量化比较,为教学管理提供一个客观依据。

1.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原则是规律的反映。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要符合高等学校的教育特点,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

1.1导向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产生的效果要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教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指标体系中涉及全局性的重要指标,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方向、办学投入和学科发展。

1.2客观、可考核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在设定过程中要尽量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应当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各个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从本质上反映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全部基本特征。另外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具有合理性,能够在公平、公正、合理的条件下对课堂教学水平进行考核。

1.3简洁、完备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要具备准确性和全面性,能全面反映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情况,但是指标的设立应尽可能的少,便于操作,各指标间不应该有强相关性,避免指标内容的重复。

1.4可操作性原则

在保证能够正确、公正的前提下,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力求简单实用,可操作性较强,突出重点,抓住各学科的共性,容易得到评价数据。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些硬件指标可由统计数据给出,其它的指标可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2.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综合评价采用二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自顶向下分层设置的3层模式确立。首先确定总体评价目标,建立目标层(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综合评价);把总体目标分解成一级指标体系,按其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权重;再考虑各个一级指标所包含的方面,分解为二级指标体系,并在该一级指标之下为二级指标分配不同的权重。

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分析,并借鉴专家意见,本文建立的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并分配了各指标的相应权重。

2.1教学态度

教学态度是指教师的专业精神,它体现在教师的备课、授课和课后辅导等一系列活动之中,是能否做好课堂教学的保证。教师要想搞好日常的课堂教学,首先需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教师只有做到爱岗敬业,一心为学生服务,才能真正上好课,教好书。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为一级指标教学态度分配权重为0.25,以下再细分为4个二级指标。

2.1.1治学的严谨性。高校教师不能只满足当一个照本宣科者,还要成为一个治学严谨的研究者,系统掌握要讲授的课程内容和体系,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1.2对待学生和教学的态度。教师在面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仅是应付工作,而要做到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的教学,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1.3讲课的精神面貌。教师在讲课时要富于感染力,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被动的受学者变成一个主动的求道者,培养学生的自学、研究能力,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1.4备课与教案的准备情况。为了上好课,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提前备好课,准备好教案,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实施,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内容的落实,只有教师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真正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知识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密度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为一级指标教学内容分配权重为0.3,以下细分为四个二级指标。

2.2.1教师对讲授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明白,首先自己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在认真备好课的前提下,课堂讲授时应尽量做到脱离讲稿,或只参考重点提纲,尤其不应该每计算推导一步,连答案都要照书、照教案抄,而不敢自己在讲台上现场解题,教师对讲授内容的掌握情况分配权重为0.3。

2.2.2基本知识的讲授。教师在实际课堂讲授环节,要加强基本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2.3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要善于把握知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讲授时应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让学生切实掌握所学内容,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2.4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将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基础,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指教师教学的手段,是贯彻教与学的媒介,教学方法的选择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反映给学生,要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外的另一个重要一级指标,我们为它分配权重为0.3,以下细分为4个二级指标。

2.3.1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择的适当性。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呆板地只顾自己在上面讲,不考虑效果地对学生满堂灌,而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地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以给学生造成新鲜感,但是又不能为选择而选择、为灵活而灵活,而是要注意方法的适当性,我们为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3.2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教师在可能和需要的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合理运用实验、教具、幻灯片、视频影像等教学辅助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教学辅助手段用得好的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也不能只顾花哨,整堂课只见课件、幻灯片,而是要注意合理和必要性,否则就是以辅代主了,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3.3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情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师生互动,尽量促进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3.4时间分配的合理性。教师应合理安排学期进度和每节课的讲授时间,做到松驰有度,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检验课堂教学好与坏的标准。教师的课堂教学要落到实处,要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而不是相互应付,就要注意最基本的环节,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为一级指标教学效果分配权重为0.15,以下细分为4个二级指标。

2.4.1能否按时上下课。教师要保证一堂课的效果,最起码的首先要保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教师必须要做到按时上、下课。我们给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出勤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上课的出勤率也直接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保证学生的上课出勤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是学生对课程内容没有学习兴趣,经常不去听讲,那就根本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学校既要从制度上规定学生的上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要督促检查,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3师生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搞好师生关系,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否则如果学生对学习、对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教师就无法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无法完成课堂教学,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4教师的仪容仪表。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还应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带给学生愉悦感和亲切感,使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顺利进行,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1。

3.结论

3.1通过建立高等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量化的方法直观地进行不同学科间的课堂教学比较,为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3.2本文设计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可以是对具体某一堂课的合格考察,又可以用来对不同教师间的赛教评估,还可以是一段时间,比如一学期结束对教学效果的管理。

3.3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既可采取向学生发放调查表或由专家打分的形式,又可由学生打分和专家打分相结合,再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来综合评定。

参考文献:

[1]黄迪民,孙佳燕.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校实践教学效果评价[J].广西社会科学,2008,(5):194-197.[2]郝占刚,刘菡,宋少伟.基于GA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J].科技信息,2008,(22):43-44.[3]高征杰.模糊综合评价用于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05,20,(2):78-80.[4]刘贤江.运用模糊集理论综合评价教学效果[J].今日科苑,2006,(12):113-114.

第三篇: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和有关法规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高校领导班子换届考察、领导干部个别提拔任职考察。其中,领导干部个别提拔任职考察在有关方法上可以适当简化。

第三条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领导和推动高校发展的实际成效作为基本依据,以职责管理为中心,综合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绩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核评价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第二章 民主推荐

第四条 选拔任用高校领导干部,必须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程序和要求,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

第五条 高校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参加会议投票推荐的人员范围为:

(一)学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

(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

(三)学校中层干部;

(四)教授代表,工会、教代会、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负责人;

(五)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部分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六)部分担任过校级领导职务的老同志,离退休老同志代表。

(七)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

领导干部个别提拔任职考察,参加会议投票推荐人员参照上述范围执行。

第六条 高校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参加个别谈话推荐的人员范围为:

(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

(二)学校中层正职干部;

(三)教授代表,工会、教代会、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负责人;

(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部分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五)担任过正校级领导职务的老同志,离退休老同志代表。

(六)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

领导干部个别提拔任职考察,参加个别谈话投票推荐人员参照上述范围执行。

第七条 个别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根据岗位的性质、任务和要求,制定职位说明书,拟提拔人选的提名应首先听取职位空缺高校领导班子成员意见。民主推荐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会同高校党委组织。

第八条 若民主推荐票数分散,根据实际情况和班子结构需要,经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与高校党委沟通,可以差额提出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初步名单,进行二次会议投票推荐。二次会议投票推荐可适当缩小参加人员范围。

根据需要,可以组织考察对象初步人选进行自述。

第九条 拟选拔人选校内产生时,根据民主推荐结果和有关意见,经与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沟通,由高校党委提出考察对象建议人选,按有关程序酝酿后,确定考察对象。拟选拔人选非校内产生时,根据民主推荐结果和有关意见,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研究提出建议人选。

对考察对象建议人选中非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应听取统战部门意见。

考察对象应在民主推荐中得票数位居前列、干部群众口碑好、平时考核和考核评价高,符合人岗相宜和改善领导班子结构要求。在考察中经查实有拉票行为的,不列为考察对象。

第十条 实行差额推荐、考察、酝酿和考察公示,考察对象一般应当比拟任职务至少多一人。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等额考察的,应当经市委组织部同意。

第十一条 考察对象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时间一般为三至七个工作日。

第三章 民主测评

第十二条 民主测评主要了解领导班子工作情况和领导干部现实表现,重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

第十三条 高校实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备案制度。任期目标报告书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备案,同时在本单位公开。

第十四条 高校领导班子民主测评一般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按照思想政治建设、领导水平、工作实绩、反腐倡廉、完成重点任务五个类别设置测评内容和评价要点(见附表1)。其中,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根据学校领导班子任期目标提出。

第十五条 高校领导干部民主测评一般在述职述廉的基础上进行,按照德、能、勤、绩、廉五个类别设置测评内容和评价要求(见附表2、3)。

对正职侧重评价领导科学发展、驾驭全局、抓班子带队伍、政策水平、学习能力、民主作风、清正廉洁等情况。对副职侧重评价工作思路、学习能力、工作基础、工作作风、精力投入、执行能力、效能提升、分管工作制度完善、廉洁自律等情况。

第十六条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民主测评票按照测评内容设置测评项目,并进行总体评价。

领导班子测评项目、总体评价意见分为好、较好、一般、差;领导干部测评项目评价意见分为好、较好、一般、差、不了解,总体评价意见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民主测评项目评价意见,根据定性考核评价情况按百分制转化。

对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应当设置“是否同意其被提拔使用”等征求意见栏目。

第十七条 参加民主测评的人员范围,一般与第五条的规定相同。

第十八条 领导班子工作总结、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民主测评评价要点应当在测评前发放,保证参加测评人员能够充分准备意见。其中,执行任期制的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在任职届满前3个月要向市委教育工委提交任期目标完成情况报告书。

第十九条 领导干部在个人述职述廉的基础上,按照民主测评评价要点,填写自我评价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审阅所在班子其他成员的述职述廉报告,结合其任期内的综合表现,分别对副职作出评价,填写主要负责人评价表。

第四章 民意调查

第二十条 民意调查主要通过工作服务对象和有关方面评价,了解领导班子的群众满意度。

民意调查一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校园网络评议等方式进行。

第二十一条 领导班子民意调查,主要包括在学校事业发展情况、和谐校园建设、党风政风等方面群众直接感受到的工作状态和成效(见附表4)。

民意调查内容可以根据高校具体情况和不同考核评价任务,以及不同时期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具体内容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与高校党委商定。

第二十二条 民意调查项目评价意见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够满意、不满意、不了解。

民意调查项目评价意见,根据定性考评情况按百分制转化。

第二十三条 民意调查参加的人员范围,一般为不参加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的师生代表,必要时也可以扩大到学校所在地相关部门、学生家长、毕业生用人单位等。

第五章 个别谈话

第二十四条 个别谈话包括结合民主推荐进行的个别谈话、到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个别谈话,以及与考察对象本人谈话,主要深入了解领导班子建设状况和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及现实表现。

第二十五条 个别谈话评价内容、评价要点与民主测评相同(见附表1、2、3)。

根据个别谈话的不同情况,参考评价要点,分别确定谈话重点,拟定谈话提纲。

应当提前向谈话人员发出谈话预告。

第二十六条 高校领导班子任期考察,参加个别谈话人员范围一般与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相同。领导干部个别提拔任职考察,参加个别谈话人员范围可以适当缩小。

应当将与考察对象关联度大、知情度深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纳入考察谈话范围。

第二十七条 同拟选拔人选考察对象谈话,一般采取考察组集团面谈的方式进行,借鉴结构化面试方法,提高面试内容针对性,进一步了解其思想政治水平、适应职位能力、发展潜力、自我认知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比较对照不同考察环节的评价意见,核实反映的有关问题,深化对考察对象的了解。

第二十八条 认真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实行拟选拔人选考察对象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和延伸考察。

对促进或者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事例、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深入调查了解,可以到考察对象现工作单位,采取个别访谈、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实地调查。

对在现工作单位任职不满三年的拟选拔人选考察对象,应当到其原工作单位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方式进行延伸考察。

第六章 实绩分析

第二十九章 实绩分析是依据学校事业发展统计数据、任期目标报告书、任期工作总结或述职述廉报告等内容,分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投入、工作成效,重点评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

第三十条 实绩分析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一)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和民意调查情况,结合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任期目标报告书,分析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状况与成效(见附表5);

(二)以分析领导班子整体的工作实绩为基础,结合工作分工和民意调查及有关审计情况,分析评价领导干部个人的工作实绩;

(三)通过对学校事业发展情况的总体了解,在进行不同高校横向比较的同时,突出对任期内的纵向比较分析。

第七章 综合评价

第三十一章 综合评价主要是在全面掌握考核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考察组集体研究,客观公正地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做出评价。

注意把通过跟踪了解完成重点任务、列席高校重要会议、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谈心谈话和专题访谈、深入干部培训班、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和巡视组沟通了解等多种形式积累的平时考核情况,特别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的表现作为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二条 综合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类型分析。按照材料来源、发生时间、表现内容和考察对象所起的作用等情况,将各类材料分门别类进行分析整理,使之条例化、系统化。

(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环节形成的有关数据,评价考察对象的工作成效和群众公认度。

(三)比较分析。将不同考察环节反映的同类与不同类情况、考察对象与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现实表现进行分析比较,评价考察对象的领导干部的主要优缺点及特长。

(四)环境分析。对考察对象工作表现的客观环境因素,重点是工作基础和工作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其主观努力程度。

(五)历史分析。将考察对象的历史情况与现实表现联系分析,评价其一贯表现和基本素质。

第三十三条 根据任期考察、个别提拔任职考察的不同要求,综合考核评价应当突出重点。任期考察重点评价履行职责情况和工作成效。个别提拔任职考察重点评价基本素质和能力水平,应根据班子职责、结构和岗位对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要求,以及领导干部自身履职情况,对岗位匹配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第三十四条 对反映考察对象的有关问题,特别是涉及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办事和廉洁、团结、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应当认真核实和分析,凡是线索清楚、情节具体的,考察组应当了解清楚。情况比较复杂、一时难以了解清楚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委托有关部门等进行专项调查,形成结论,作为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五条 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由考察组集体研究,对领导班子提出评价意见,对领导干部提出使用意见,负责形成考察报告和考察材料。

考察报告和考察材料必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反映考察结果。考察材料应当全面评价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现实表现、个性特点和不足之处,同时反映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方面的量化结果。根据需要,还可以把有关实地调查报告作为附件材料。

第八章 结果运用

第三十六条 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应当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对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好,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要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对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好,坚持原则、勇于负责,敢抓善管、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要表扬奖励,注意提拔重用。

对综合考核评价中发现的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要早提醒,早

纠正。对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差、经组织考核认定确实存在问题的领导班子,应当督促整改,必要时也可以进行组织调整;主要负责人确有责任的,应当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差,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胜任现职岗位的,应当进行诫勉谈话或者组织调整。对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处理。

第三十七条 高校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有关情况,应当向领导班子成员反馈,同时向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通报。

党政正职的综合考核评价结果,由市委组织部或市委教育工委向本人反馈;其他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结果一般由党政正职向本人反馈。其中干部群众反映意见比较大的领导干部,由市委组织部或市委教育工委向本人反馈。

提拔担任领导干部的民主推荐结果、谈话同意提拔的得票情况和考察情况,应向干部所在高校党委反馈,同时向中层以上干部通报。

第三十八条 根据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要合同高校党委,认真分析领导班子的运行状况,提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三十九条 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考评结果有异议的,可按干部管理权限向市委组织部或市委教育工委提出申诉。市委组织部或市委教育工委应当及时调查核实,作出明确答复。

第九章 组织实施

第四十条 本办法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市委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实施。

第四十一条 实施本办法,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繁琐,力戒形式主义。加强组织协调,避免多头考核或者重复考核。坚持换届考察、个别提拔任职考察与平时考核、考核相结合,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档案,推进配套制度建设,加强基础工作。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和有关法规文件,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高校领导班子换届考察、领导干部个别提拔任职考察。其中,领导干部个别提拔任职考察在有关方法上可以适当简化。第三条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领导和推动高校发展的实际成效作为基本依据,以职责管理为中心,综合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绩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核评价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第二章 民主推荐第四条 选拔任用高校领导干部,必须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程序和要求,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第五条 高校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参加会议投票推荐的人员范围为:

(一)学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

(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

(三)学校中层干部;

(四)教授代表,工会、教代会、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负责人;

(五)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部分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六)部分担任过校级领导职务的老同志,离退休老同志代表。

(七)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领导干部个别提拔任职考察,参加会议投票推荐人员参照上述范围执行。第六条 高校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参加个别谈话推荐的人员范围为:

(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

(二)学校中层正职干部;

(三)教授代表,工会、教代会、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负责人;

(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部分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五)担任过正校级领导职务的老同志,离退休老同志代表。

(六)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领导干部个别提拔任职考察,参加个别谈话投票推荐人员参照上述范围执行。第七条 个别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根据岗位的性质、任务和要求,制定职位说明书,拟提拔人选的提名应首先听取职位空缺高校领导班子成员意见。民主推荐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会同高校党委组织。第八条 若民主推荐票数分散,根据实际情况和班子结构需要,经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与高校党委沟通,可以差额提出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初步名单,进行二次会议投票推荐。二次会议投票推荐可适当缩小参加人员范围。根据需要,可以组织考察对象初步人选进行自述。第九条 拟选拔人选校内产生时,根据民主推荐结果和有关意见,经与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沟通,由高校党委提出考察对象建议人选,按有关程序酝酿后,确定考察对象。拟选拔人选非校内产生时,根据民主推荐结果和有关意见,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研究提出建议人选。对考察对象建议人选中非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应听取统战部门意见。考察对象应在民主推荐中得票数位居前列、干部群众口碑好、平时考核和考核评价高,符合人岗相宜和改善领导班子结构要求。在考察中经查实有拉票行为的,不列为考察对象。第十条 实行差额推荐、考察、酝酿和考察公示,考察对象一般应当比拟任职务至少多一人。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等额考察的,应当经市委组织部同意。第十一条 考察对象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时间一般为三至七个工作日。第三章 民主测评第十二条 民主测评主要了解领导班子工作情况和领导干部现实表现,重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第十三条 高校实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备案制度。任期目标报告书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备案,同时在本单位公开。第十四条 高校领导班子民主测评一般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按照思想政治建设、领导水平、工作实绩、反腐倡廉、完成重点任务五个类别设置测评内容和评价要点(见附表1)。其中,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根据学校领导班子任期目标提出。第十五条 高校领导干部民主测评一般在述职述廉的基础上进行,按照德、能、勤、绩、廉五个类别设置测评内容和评价要求(见附表2、3)。对正职侧重评价领导科学发展、驾驭全局、抓班子带队伍、政策水平、学习能力、民主作风、清正廉洁等情况。对副职侧重评价工作思路、学习能力、工作基础、工作作风、精力投入、执行能力、效能提升、分管工作制度完善、廉洁自律等情况。第十六条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民主测评票按照测评内容设置测评项目,并进行总体评价。领导班子测评项目、总体评价意见分为好、较好、一般、差;领导干部测评项目评价意见分为好、较好、一般、差、不了解,总体评价意见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民主测评项目评价意见,根据定性考核评价情况按百分制转化。对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应当设置“是否同意其被提拔使用”等征求意见栏目。第十七条 参加民主测评的人员范围,一般与第五条的规定相同。第十八条 领导班子工作总结、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民主测评评价要点应当在测评前发放,保证参加测评人员能够充分准备意见。其中,执行任期制的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在任职届满前3个月要向市委教育工委提交任期目标完成情况报告书。第十九条 领导干部在个人述职述廉的基础上,按照民主测评评价要点,填写自我评价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审阅所在班子其他成员的述职述廉报告,结合其任期内的综合表现,分别对副职作出评价,填写主要负责人评价表。第四章 民意调查第二十条 民意调查主要通过工作服务对象和有关方面评价,了解领导班子的群众满意度。

第五篇:数字化校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数字化校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服务型数字化校园是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流趋势并取得了丰富的建设成果。设计科学合理、便于实施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服务型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质量进行评价的前提。文章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入手,详细阐述了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并对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质量评价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服务;数字化校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丰富的建设成果。如何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质量进行评价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相比于技术沉浸理念下数字化校园建设而言,基于服务视角的数字化校园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家长和社会服务的思想,更加符合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发展的均势。对建设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是要有一套科学合理、便于实施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如何构建一套基于服务视角的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实施评价的前提和关键。

1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步骤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涉及面广、服务对象类型多、服务对象对于信息化的需求各自不同,这就决定了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质量的评价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是多维度、分层次、多指标的。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可以按照“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合理设计一级评价指标→设计各一级指标的具体构件(二级指标)”的步骤进行。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价应该从什么维度去开展。从服务视角出发,结合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对数字化校园的评价不仅要看其建设水平还要看其投入情况,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看数字化校园建设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的实际效果,即数字化校园的服务效果。因此,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质量的评价可以从数字化校园服务水平、数字化校园建设投入、数字化校园服务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2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指标体系的三个维度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念是要体现以人为本,始终为学校教学教学管理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家长和社会服务,因此,对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评价,不仅要看其建设水平,还要看其投入情况,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看数字化校园建设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的实际效果,即数字化校园的服务效果。课题组在做了大量文献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从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认为对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质量的评价可以从数字化校园服务水平、数字化校园建设投入、数字化校园服务效果等三个维度展开。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服务水平主要是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角度开展评价,可采集的数据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业务系统建设情况、数字资源建设情况、组织保障制度及执行情况等。数字化校园建设投入水平是指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便于计算、统计和对比,在收集数据时,需要统一转换为资金投入。其评价数据可以从硬件设备投入、软件系统投入、人员培训投入等几个方面进行采集。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服务效果是指学校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可以带来的收益,主要通过高职院校的广大师生从数字化校园的各项服务中获得的服务效果来衡量。根据数字化校园服务对象的类型层次,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服务效果主要可以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水平、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2.2一级指标的设计

在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服务为本的理念支撑下,在综合考虑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借鉴目前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案或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遴选形成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指标权重的分配着重体现了对于应用服务效果的评价,这也是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服务理念的突出体现。需要说明的是,一级指标的权重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战略规划与建设重点的调整而立马做出调整,以更加符合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理念。

2.3二级指标的设计

3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质量评价实施的建议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质量评价的实施可以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可以与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展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结合起来。可以把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设立为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的专项工作,列出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范畴。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工作,按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级指标设置诊断点,分析当前情况下各诊断点的现状,设计开展工作方案,实施一段时间后,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设计的各个诊断点进行数据的收集,并进行评价。另外,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是一项建设周期长、建设内容广的长期工作,建设的内容、技术、重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对于建设质量进行评价的指标也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建设的重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而进行动态的调整,同时各指标之间的权重比例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数字化校园建设为高职院校事业发展服务的建设初衷。

参考文献:

[1]童琳.教育信息化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2]张沛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数字化校园应用绩效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7(8):119-122.[3]黎路,薛先贵.高校数字化校园评价模型探讨[J].福建电脑,2015(10):46-47.[4]王丰,林瑜.基于多级可拓优度的军队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成熟度评估模型[J].兵工自动化,2019年(5):62-66

[5]党建宁,等.教育信息化2.0下的高校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年(7):45-52

作者:蒋勇

张萍

朱建伟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化校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下载《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主任考核评价办法153

    钱庄小学班主任考核评价办法 2014—2015学年度 (讨论稿)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排头兵。班主任工作成效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常规管理的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社会和家庭,乃至学......

    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常规考核;学生评价;同事评价;自我评价 原因;为全面、科学、公正地考核和评价我部教师的教学工作,充分激发、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推进对接大城区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我们对绩效管理与考评指标体系作出了科学、系统和规范的设置。 1、......

    漳州市计量所领导班子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漳州市计量所领导班子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类别项目考核评价内容评分标准执行人班子自身建设情况75分理论学习(20分)1、所领导班子学习制度健全,人员、时间、内容落实;2、领导干......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督促检查指标体系

    附件: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督促检查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类型责任部门组织管理领导体制学校党委直接领导,校长负责实施,主管校领导具体负责,并成立......

    节约型校园

    节约型校园 节约型生态校园,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建立的,将资源节约贯穿于生态景观美好、生态技术优良、生态文化健康、生态管理完善、生态舒适度高的新......

    节约型校园范文大全

    创建节约型校园倡议书就在不久前,我们一起度过了“2012世界末日”。或许是因为人人都知道那是一个错误的预言,所以没有人会担心什么。我们还是一样,如往常的生活方式,在家和学校......

    节约型校园

    四年一班“节约型”校园创建细则 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履行学校社会责任的需要。为贯彻落实我校关于厉行节约、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