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言语沟通的功能作用(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17:0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非言语沟通的功能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非言语沟通的功能作用》。

第一篇:论非言语沟通的功能作用

《传播与沟通》课程论文

论非言语沟通的作用

关键词: 非言语

沟通

作用

人们的社会交流离不开语言和行为,人体直接的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语言,所以又称为行为语言、人体语言,简称体语。人们通过目光、表情、手势、上下肢体行动过程等这些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交流得到辅助和增进。这些常见的沟通方式按照课本上的定义叫做非言语沟通:即是指通过非语言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其重要性在于它被人们经常应用,比语言交流更为常见,更富有表达力。非言语沟通在人际信息沟通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传播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面的谈话中,65%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言语沟通传播的。可见非言语沟通在面对面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巴克从行为角度研究出发,提出将非言语沟通的信息传递渠道归为非言语符号。具体的非语言符号是指人类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包含特定意义的信息载体。静态非语言符号包括:人的外貌、空间距离、情绪控制、环境布置和服装饰物等。动态非语言符号包括:人的动作、音响、气味、色彩等。除了这两类之外,有声的非语言如喊叫、哭笑、呻吟等。非语言传播的极致就是舞蹈艺术,无声地传递着丰富深刻的艺术信息。在日常的人类交流传播中,非语言传播随时随地都在进行。

以下这些就是属于动态无声的沟通,即通过无声的动姿来沟通思想和感情的过程。这主要包括5个主要方面:

1.手势。比如去食堂打饭,一般打饭的师傅都会问每个同学要几两米饭,隔着窗口玻璃,可能有的同学说的声音小了,或是普通话不标准听不清楚,往往师傅要问好几次,当轮到我时,我一般伸出三根手指,师傅就明白了我要的是三两米饭。因此手势在人类的非言语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人们相互沟通的有效手段之一,一方面,手势是语言交流的辅助手段,比如两个人交流时,在用语言夸奖别人的同时,还向对方竖起大拇指,借以强调这层赞誉的意思。另一方面是沟通的主要手段,比如我与食堂师傅的交流就是通过手势,手指的个数表明自己的意义,而在此情景下,师傅也能明白我的意义,确保了交流的畅通和正确。

2.运动体态。运动体态是指身体的动态,在人与人的沟通中,身体是个重要媒介,运动体态很明显地传递了相关的比赛信息。比如足球比赛,当将球攻进对方球门时,便顿时兴高采烈龙腾虎跃地跑向队友,热烈拥抱一个,或振臂高呼,或在地上翻滚,以示成功和高兴,不过也经常错失良机,将球一脚踢飞了,就有些垂头丧气呆坐在地,连连摇头,用拳头砸地,以示惋惜和失败。看台上的观众就可以依据双方运动员的运动体态判断谁是胜利者,谁是失败者。运动体态往往传递了一种信息,帮助观众接受并加以理解。

3.面部表情。面部是最为常用的有效的交往区域。一次课堂中,老师和颜悦色地向我提问,循循善诱的样子让我不再紧张,让我对一个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当看到他听到我的回答满面带笑的模样,我也特别的高兴。一般来说,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状态和他们的待人态度都是首先通过面部表露出来的,因此人们交往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判断一个人的情绪状态,而且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待人态度。这对更好地进行人际沟通有一定帮助。老师的和颜悦色是一种肯定,他的面部表情的变化传递给我的一种反馈,增进了我们的沟通。

4.触摸。比如有一个老同学许久没见,当年大家感情很好,后来他家搬到南方的城市就再也没见面了,终于今年过春节的时候大家竟然在相聚在初中学校的门口。当她出现在我的面前时看到那种格外亲切的脸后大家忍不住拥抱在一起,然后分开,我在她胸口捶了一拳,说你小子,还是那么健壮,她也回了我一拳,笑着说,彼此彼此。因此触摸又是人际相互沟通的手段之一。人们相互沟通的触摸行为主要包括握手、拍肩、亲吻、拥抱、以及拳打、脚踢等不同方式,触摸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既能反映人们的思想和感情,又受社会文化条件的制约。例如西方社会中熟人相见亲吻拥抱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在东方社会中这种行为方式常被视为不端或有伤风化。

5.眼神。眼神是人们在相互沟通中用途最广,也是最微妙的表情。上自习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不注意影响吃零食的声音影响到了身边的人,这个时候恰好班主任老师走进来,老师往往会很严肃的盯住他,瞪他一眼,直到这个同学改后眼光才离开,眼神回复平和,巡视别处。在一定的交往情境下,眼神往往告诉别人他是否想说话或者想说什么。这时候眼神就是一种认知手段;眼神也可以是“无声的命令”,是提示、告诫以及监视的手段;眼神还可以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如暗送秋波的眼神蕴藏着友谊和爱慕,横眉冷对的眼神则充满着愤怒和恼恨,目不转睛的眼神说明重视和喜欢,而不屑一顾的眼神表示蔑视或厌恶等。

以下这些属于静态无声的沟通,即通过无声的静态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和感情,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交往者的静止体态;

和运动体态一样,静止体态也是一种沟通手段,也能沟通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无论是站或坐,无论是正襟危坐还是斜依外靠都传递着一定的信息。当一个人在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底下其他人的举止可以反映出他们的态度来,有些人翘着二郎腿,摆出一副自信的样子;有的人双手抱胸、叉腿而立,大有不甘退让之势;有的人则一副袖手旁观的样子,不管不问。和女友走在路上一般都会并肩携手共行,和普通女性朋友一起走在路上,始终保持一定距离。这场景反映了不同态度的人的静止体态传递的出来的信息,支持、反对或中立,在这样的情境下,如果有人突然改变了自己的姿势,他很可能与讲话人持有异议或正要改变自己的立场。2.交往中的人际距离。

人们交往沟通中的人际距离虽然是无意中形成的,但却反映了人们之间已经建立或者希望建立的关系。场景1,同学在谈论某一问题,有时会平缓地问对方,“你懂吗?”有时会较激昂地问对方“你懂吗!”场景2,去年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一个朋友查到自己的成绩又一次没到60时,忍不住叹息了一声。这场景中表现异性之间的距离的远近与人际关系的亲疏密切相关,反映的是有声的非语言符号的使用,这里主要包括辅助语言和类语言。辅助语言主要指声音的音调、音量、节奏、变音转换、停顿、沉默等。类语言是指那些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声音,如呻吟、叹息、叫喊等。它们都属于辅助语言沟通的巧妙手段。比如场景1中,你语气平缓地来问时,这意味着你可能不懂,他可能懂,你这是在向别人请教的意思,而换用了激昂的语气时则意味着你懂,对方可能不懂,这实际上是你向对方挑战置疑的意思。场景2中的那声叹息就更是意义丰富多彩,或许是懊恼,或许是悔恨,或许是失望。

综上所有的场景分析和作用描述,对非言语沟通的种类和作用进行了一些具体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非言语沟通的功能作用就是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归纳起来是:

一、使用非言语沟通符号来重复言语所表达的意思或来加深印象的作用;具体如人们使用自己的言语沟通时,附带有相应的表情和其他非言语符号。

二、替代语言,有时候某一方即使没有说话,也可以从其非言语符号上比如面部表情上看出他的意思,这时候,非言语符号起到代替言语符号表达意思的作用。

三、非言语符号作为言语沟通的辅助工具,又作为“伴随语言”,使语言表达的更准确、有力、生动、具体。

四、调整和控制语言,借助非言语符号来表示交流沟通中不同阶段的意向,传递自己的意向变化的信息。

[1]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M],第74页.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

[2]科林伍德.艺术原理.[M].第250、240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3]引自丰子恺著.缘缘堂随笔.[M]第40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052批次

经济管理

黄彩芬

第二篇:论非言语沟通的作用

摘 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但语言并非是人类唯一的交流沟通方法,其实非言语沟通也是人们经常在应用的, 它往往比言语交流更为常见,也更具有表达力。我国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空城计”,讲的是:“武侯弹琴退仲迟”。诸葛亮守着空城,在城楼上镇定自若,笑容可掬,焚香弹琴。司马懿的15万大军不战自退。这就是非言语艺术运用的成功案例。尤其在当今这个发展迅猛的信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早已远远超越语言和文字这种单一的沟通方式,而是更多的利用大量非言语的表现形式来进行信息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传播。

本文从非言语沟通的概念出发,结合其特点和实际案例,着重解释解释了什么是非言语沟通以及非言语沟通在人际之间交流和沟通中的作用。

关键词:非言语沟通 特点 作用

论文提纲:

一、非言语沟通的概念

二、非言语沟通的特点

1、普遍性

2、民族性

3、社会性

4、审美性

5、规范性

6、情境性

三、非言语沟通的分类及表现形式

四、非言语沟通的作用

一、非言语沟通的概念:

所谓的非言语沟通是指通过非语言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换句话说是人们利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实物标志、色彩、绘画、音乐、舞蹈、图像和装饰等非自然语言为载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

美国口语学者雷蒙德.罗斯曾经分析,在人际沟通之中,人类所获得的信息总量,只有35%是通过语言符号传播的,而剩余的60%则是非语言符号传达的。其中仅面部表情可传递65%中的55%的信息。为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公式:信心传递/接受的全部效果=词语(7%)+表情(5%)+声音(38%)。

二、非言语沟通的特点:

非言语沟通具有六个特点,分别为:普遍性、民族性、社会性、审美性、规范性、情境性。

1、普遍性

在人类沟通过程中,几乎每个人从小就自觉不自觉地学会了非言语沟通的能力。据考证,这种沟通能力的获得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本能。人类产生以后,就开始了人与自然界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活动,这种非言语沟通是人们在语言符号产生之前就已是最重要的沟通形式了。随着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们的非言语沟通能力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种非言语沟通能力不仅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不过,由于各国文化的不同,这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就一般意义上来讲,与各国各民族所用的语言比较起来,非言语沟通的信息共享更强一些。国际音乐节和舞蹈节邀请了许多国家的歌唱家一起同台演出,有时并不需要说同样的语言。音乐和舞蹈可以跨越言语障碍进行人与人之间的非言语流。

2、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决定了其特有的非言语沟通符号。例如,在我国的侗族,如果不会唱侗族大歌就几乎被人视为残废;比较典型的人际沟通例子是人们通过握手、拥抱和亲吻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欢迎和爱抚。在欧洲一些国家,亲吻、亲鼻是一种礼节,是一种友好热情的表示,尤其是对女性而言。但中国人往往不太习惯,而更习惯以握手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感情。

3、社会性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人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都对非言语沟通产生影响。社会中的不同职业角色,不同阶层都对非言语沟通有着较细微的规定性,如有些年轻人喜欢以相互用手拍肩膀以示友好或表示“哥们儿”。然而,如果用同等方式去向父母亲或年龄较大的长辈使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达友好就显得缺乏礼貌了。

4、审美性

非言语沟通所表现的行为举止是一种美的体现。对此类行为的认同的基础是人们的审美观念。人们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年龄、经历有着很大关系,例如人的仪表美就是一个有争论的题目。对女人梳妆打扮、抹胭脂、搽口红、戴首饰等是一种美的表达,但也有可能给别人传达一种过分轻浮的信息。如果沟通的参与者意见不一致,对外在美所体现的心灵美看法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际沟通。

5、规范性

这种规范性是指一个社会群体或一个民族受着特定文化传统的影响,长期以来对非言语沟通所产生的社会认同。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着被大家承认的行为举止准则,在运用非语言符号时,要考虑沟通对象的文化因素、民族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心理因素、社会道德因素等等。一旦忽略了某种非语言符号所特有的规范性,便会造成误解和障碍。

6、情境性

非言语沟通一般不能够单独使用,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条件、环境背景、包括与相应语言情境的配合。只有那些善于将非语言符号与真实环境背景联系起来的人,才能使非语言符号运用得准确、适当。

在信息传播和表达情意的过程中,语言沟通一直是不可取代的方式,然而,许多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告诉我们,非语言沟通同样不可缺少,而且极为重要!

三、非言语沟通的分类及表现形式:

非言语沟通的一般分为动态语、静态语、类语言、和辅语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动态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头语:

1、点头:可以表示多种含义。

2、摇头:一般表示拒绝、否定的意思。

3、仰头:表示思考和犹豫的意思。

4、低头:低头一般表示两种含义:一是陷入沉思时,表示精神很集中;一种是受到批评、指责或训斥时,表示认错、羞愧和无地自容。

(2)手势语:

手势语一般分为指示手势、情意手势、象形手势、象征手势。许多书中记载了伟人演讲时具有特色的手势,例如列宁演讲时喜欢挥动右手用力一斩。孙中山先生演讲时时常拄着手杖。林肯演讲时为了表现欢乐情绪,两只手臂形成50度的角,手掌向上好像已经抓住了喜悦。讲到痛心的时候,他便紧握双拳,在空中用力挥动。这些例子说明接触的政治家在公众场合很注意使用手势语,以吸引民众。

(3)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主要是指身体姿势显示出的气质。优美的身姿能反映岀一个人良好的思想意境和情感世界,并能成为调动他人情绪的有力手段,也最能表现出不凡的风度。例如:当一个人突然起身,整个身体背向你或者紧缩双肩,身体向后倾斜,显示出的就是“拒人以千里之外”或者“心不在焉”的态度。一些顾客也会利用清嗓子,擦手或用力地一捏耳朵或者换股左右等方式来传达明显的抵触情绪。相反,当一个人身体前倾,双手摊开,握手有力,双臂放松,双腿交叉叠起并朝向你则会传递可行性的信号。

(4)面部表情:

表情是最能直接反应出一个人内在情绪的方式,如一个人开心时会大笑,而伤心则会哭泣。此外眼神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途径。例如,直视表示平等,仰视表示崇敬、期待,俯视表示权威、支配。长时间注视则是一种失礼行为,也可以认为是挑衅,刚看一眼就闪开则会被认为是做贼心虚,诚心不足。长久不注视则是冷落对方、不重视对方或者对谈话不感兴趣的表现。中国古人对某人喜欢,则用青眼注视对方,即青睐,讨厌某人则用白眼。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里提到的阮籍就是这样待人的。鲁迅说“白眼大概是全然看不见谋子的,恐怕要练习很久才能够的。青眼我会装,白眼我却装不好。”

(5)人体接触:

人体接触主要包括职业性接触,如医生给病人检查时与病人的身体接触。礼貌性接触,如握手,礼节性的拥抱。有爱性接触,如朋友间的深度的拥抱等。情爱性接触,如恋人之间互相挽着手臂。

2、静态语:

(1)空间效应:

空间效应主要包括个人空间和人际距离两个方面。和运动体态一样,静止体态也是一种沟通手段,也能沟通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无论是站或坐,无论是正襟危坐还是斜依外靠都传递着一定的信息。在人们交往沟通中的人际距离虽然是无意中形成的,但却反映了人们之间已经建立或者希望建立的关系。例如和女友走在路上一般都会并肩携手共行,和普通女性朋友一起走在路上,始终保持一定距离。(2)时间控制:

掌握时间能传递相关的信心和态度,控制时间还包含着行为是否礼貌的信息。

(3)环境布置:

在整洁、优雅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不仅让人感到舒适愉悦,还会让人精神放松,有益于身心健康。(4)衣着仪表。

3、类语言:

类语言交际符号是指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语言外符号系统,它是功能性发音,不分音节,而发出的声音。诸如哭声、笑声、哼声、叹息、咳嗽、掌声以及各种叫声。在人际交往中,熟练掌握类音节语言的成分,将有助于通过声音来判断对方的情绪,了解人们的需求,以便能及时做出反应,实施有效的沟通。

4、辅助语言:

辅助语言指的是语言的非言语部分,包括语速、音量、音质、银色等声音要素。

四、非言语沟通的作用:

非言语沟通的作用从空城计这个著名的故事里就可以看出了,诸葛亮妙用非言语沟通的技巧传给司马懿一个信息,吓退了司马懿的15万大军,而转危为安。由此可见,在非言语信息的传播领域里,可以说是“眉来眼去传情意,举手投足皆语言”。非言语沟通作用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使用非言语沟通符号来重复言语所表达的意思或来加深印象的作用。

具体我们使用自己的言语沟通时,附带有相应的表情和其他非言语符号。例如,当你对一件事表示同意时,你会一边说“可以”或“很好”,一边点头。相反当你对于某件事情不认同时,往往会一边说不一边摇头,这就表现出非言语的符号起到了重复发言或加深印象的作用。

2、替代语言。

有时候某一方即使没有说话,也可以从其非言语符号上比如面部表情上看出他的意思,这时候,非言语符号起到代替言语符号表达意思的作用。例如在噪声较大的工地上,人们根本无法听见对方的讲话,便可以用手势来指挥吊车工作和其他车辆停车。但是这种替代是有条件的,就是必须是处于同样的文化氛围或者普遍被人们认同才能应用,否则就会产生误解,例如哑剧演员 在表演时,一句话也不说,完全凭借手、脚、姿势等非言语符号来表达特定的剧情。而对于那些有较少舞蹈语汇的人来说,由于不能完全理解剧情也会觉得乏味。

3、非言语符号作为言语沟通的辅助工具,又作为“伴随语言”。

使语言表达的更准确、有力、生动、具体。如一个人下定决心时,会拍案而起,将手一挥,这个动作很可能伴随“就这样决定吧”这类语言。

4、调整和控制语言,借助非言语符号来表示交流沟通中不同阶段的意向,传递自己的意向变化的信息。

在和年龄大的农民交谈时,当他不想讲话时,或者对你的观点不太赞同时,往往表现为不断地抽烟袋。有时在讲话之前需要考虑时也有这种情况,即是烟袋锅已经灭了。

参考文献:

[1] 梁斌,胡京林.非言语沟通及其作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4)[2] 蔡杰.非言语沟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02)[3] 雷有华.常见非语言沟通的形式及意义[J].家庭护士,2007,(08)

第三篇:论非言语沟通的作用

摘要

从介绍非言语沟通的概念及其特征入手,详细阐述非言语沟通在实际交流中的作用。告诉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经常运用自己的仪表、动作、面部表情等来表达思想感情。单就传递信息而言,有时非语言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要比有声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适时准确地运用非言语沟通技巧,对于协调双方关系、提高交流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非言语沟通 交流 非语言符号 功能作用

-0

前言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在沟通中,信息的内容部分往往通过语言来表达,而非语言则作为提供解释内容的框架,来表达信息的相关部分。因此非语言沟通常被错误地认为是辅助性或支持性角色。其实根据Kramer的估计,在沟通中非语言信息占了94%(Seinfeld,January 29,1998),而人类学家Ray Birdwhistell的估计也有65%(Knapp,1972)。显然,如果我们单纯重视语言沟通,将无法保证沟通的全面性和正确性。McNeill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发现如果只是对话语倾听会丢失75%的意义。这充分验证了在沟通和传播中,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1.3 社会性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人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都对非言语沟通产生影响。社会中的不同职业角色,不同阶层都对非言语沟通有着较细微的规定性,如有些年轻人喜欢以相互用手拍肩膀以示友好或表示“哥们儿”。然而,如果用同等方式去向父母亲或年龄较大的长辈使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达友好就显得缺乏礼貌了。

1.4 审美性

非言语沟通所表现的行为举止是一种美的体现。对此类行为的认同的基础是人们的审美观念。人们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年龄、经历有着很大关系,例如人的仪表美就是一个有争论的题目。对女人梳妆打扮、抹胭脂、搽口红、戴首饰等是一种美的表达,但也有可能给别人传达一种过分轻浮的信息。如果沟通的参与者意见不一致,对外在美所体现的心灵美看法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际沟通。

1.5 规范性

这种规范性是指一个社会群体或一个民族受着特定文化传统的影响,长期以来对非言语沟通所产生的社会认同。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着被大家承认的行为举止准则,在运用非语言符号时,要考虑沟通对象的文化因素、民族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心理因素、社会道德因素等等。一旦忽略了某种非语言符号所特有的规范性,便会造成误解和障碍。

1.6 情境性

非言语沟通一般不能够单独使用,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条件、环境背景、包括与相应语言情境的配合。只有那些善于将非语言符号与真实环境背景联系起来的人,才能使非语言符号运用得准确、适当。非言语沟通的作用

长期以来,非语言符号可用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这些已被人们所熟悉。有人估计,人的脸部能表现出约25万种不同的信息,教室内可以有7000多种课堂手势,这些非语言符号都有着丰富的含义。[2]在特定的场合,非语言符号都可起到特有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种:

试的应聘者莫大地鼓励,从而有助于面试的顺利进行。

面部表情是有效沟通的世界通用的语言,不同国家或不同文化对面部表情的解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如日本人在任何时候对客人总是笑脸相迎和相送,哪怕是家人去世,而国人就明显不同)。人类的各种情感都可非常灵敏地通过面部表情反映出来,面部表情的变化是十分迅速、敏捷和细致的,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感情,传递信息。

2.3 逼真的替代

在非言语沟通中有一种有声沟通在日常生活、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广泛,它是通过发音器官或身体的某部分所发出的非言语性声音而进行的沟通方式,主要表现在人们说话时的声调高低、强弱和抑扬顿挫的掌握上或说话的停顿和沉默会产生言外之意的效果。在噪声较大的工地或停车场,人们无法听见对方的讲话,便可以用手势来指挥吊车的工作、停车的位置和距离;在实弹射击场要求要有紧张、严肃的氛围,老师在学生射击过程中,除在射击前和射击结束时下达正常的口令外,在射击过程中不针对单个或部分学生下达口令,只是简短提示,以免惊吓其他学生而发生意外事故。

在一定的场景下,我们会发现,即使对方没有说一句话,但我们从对方的表情上已经了解到对方的意思。当一个人不能听或者说时,非言语符号常常代替言语来表达意思。这种替代是有条件的,即一定是同样文化氛围或者是普遍被人们认同的规则下才能应用,否则便容易引起误解。

2.4 相互了解,增进感情

在沟通过程中,倾听和讲话一样具有说服力[6]。因为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则表示倾听者对讲话人的看法很重视,能使对方对你产生信赖和好感,使讲话者形成愉悦、宽容的心理。在大多情况下,听一番思想活跃、观点新颖、信息量大、情感波动较大的谈话,倾听者甚至比谈话者还要疲功,这就需要积极的倾听。要求倾听者聚精会神,积极调动知识、经验储备及感情等,使大脑处于紧张状态,接受信号后,立即加以识别、归类、解码,做出相应的反应,表示出理解或疑惑、支持或反对、愉快或难受等。适当的倾听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和可获得对方的信任。

在复杂的商场上,倾听使你更真实的了解对方的立场、观点、态度,了解对方的沟通方式、内部关系,甚至是小组内成员意见的分歧,从而使你掌握谈判的主动权。不能否认,谈话者也会利用讲话的机会,向你传递错误的信息或是对他有利的情报。这就需要倾听者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不断进行分、过渡,确定

第四篇:论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论非言语沟通的作用

摘要:

从介绍非言语沟通的概念及其特征入手,详细阐述非言语沟通在实际交流中的作用。告诉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经常运用自己的仪表、动作、面部表情等来表达思想感情。单就传递信息而言,有时非语言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要比有声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适时准确地运用非言语沟通技巧,对于协调双方关系、提高交流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非言语沟通 交流

非言语沟通是人们经常应用并且不被人们注意的沟通表达方式,它比言语交流更常见,也更富有表达力。关于非言语沟通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有人总结过这样一个公式[1]: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语调(占38%)+表情(55%)+语言(7%)。因此,研究非言语沟通的作用很有必要。

1、非言语沟通及其特点

非言语沟通是指通过非语言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人们利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实物标志、色彩、绘画、音乐、舞蹈、图像和装饰等来表达思想、情感、态度和意向。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往往会发现,有时非语言沟通可以起到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一个人的手势、表情、眼神、笑声等都可以说话或传情。所以,非言语沟通不仅是利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补充,而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人的情绪和情感、态度和兴趣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感应。

非言语沟通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1.1.普遍性。在人类沟通过程中,几乎每个人从小就自觉不自觉地学会了非言语沟通的能力。据考证,这种沟通能力的获得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本能。人类产生以后,就开始了人与自然界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活动,这种非言语沟通是人们在语言符号产生之前就已是最重要的沟通形式了。随着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们的非言语沟通能力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种非言语沟通能力不仅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不过,由于各国文化的不同,这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就一般意义上来讲,与各国各民族所用的语言比较起来,非言语沟通的信息共享更强一些。国际音乐节和舞蹈节邀请了许多国家的歌唱家一起同台演出,有时并不需要说同样的语言。音乐和舞蹈可以跨越言语障碍进行人与人之间的非言语沟通与交流。

1.2.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

习惯决定了其特有的非言语沟通符号。例如,在我国的侗族,如果不会唱侗族大歌就几乎被人视为残废;比较典型的人际沟通例子是人们通过握手、拥抱和亲吻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欢迎和爱抚。在欧洲一些国家,亲吻、亲鼻是一种礼节,是一种友好热情的表示,尤其是对女性而言。但中国人往往不太习惯,而更习惯以握手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感情。

1.3.社会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人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都对非言语沟通产生影响。社会中的不同职业角色,不同阶层都对非言语沟通有着较细微的规定性,如有些年轻人喜欢以相互用手拍肩膀以示友好或表示“哥们儿”。然而,如果用同等方式去向父母亲或年龄较大的长辈使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达友好就显得缺乏礼貌了。

1.4.审美性。非言语沟通所表现的行为举止是一种美的体现。对此类行为的认同的基础是人们的审美观念。人们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年龄、经历有着很大关系,例如人的仪表美就是一个有争论的题目。对女人梳妆打扮、抹胭脂、搽口红、戴首饰等是一种美的表达,但也有可能给别人传达一种过分轻浮的信息。如果沟通的参与者意见不一致,对外在美所体现的心灵美看法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际沟通。

1.5.规范性。这种规范性是指一个社会群体或一个民族受着特定文化传统的影响,长期以来对非言语沟通所产生的社会认同。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着被大家承认的行为举止准则,在运用非语言符号时,要考虑沟通对象的文化因素、民族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心理因素、社会道德因素等等。一旦忽略了某种非语言符号所特有的规范性,便会造成误解和障碍。

1.6.情境性。非言语沟通一般不能够单独使用,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条件、环境背景、包括与相应语言情境的配合。只有那些善于将非语言符号与真实环境背景联系起来的人,才能使非语言符号运用得准确、适当。

2、非言语沟通的作用

长期以来,非语言符号可用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这些已被人们所熟悉。有人估计,人的脸部能表现出约25万种不同的信息,教室内可以有7000多种课堂手势,这些非语言符号都有着丰富的含义。[2]在特定的场合,非语言符号都可起到特有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种:

2.1表情答意作用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普遍运用较多的非言语工具是目光语和手势语,目光语和手势语等非言语在许多情况下具有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表情答意作用。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能明显、自然、准确地展示自身的心理活动。眼神是传递信息十分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不同的眼神可起到不同的作用。在人际沟通中,目光语可以表现多种感情,根据情境不同,即可表示情意绵绵,暗送秋波;也可以表示横眉冷对,寒气逼人等。目光语通常有以下几种作用:提供信息;调节互动;启发引导;告诫批评;表达关系。[3]如护士在为服务对象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手术后病人投以询问的目光,对年老体弱者投以关爱的目光,对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的病人投以鼓励 的目光,而对神志清醒的不合作的病人投以责备、批评的目光。此时虽没有语言行为,但却更能使病人感到愉快,得到鼓励,或产生内疚。同样,病人一个赞许的目光,可使护理人员消除身体疲劳,感受到自身工作的价值。

手势是有声语言的延伸,是非言语中重要的表达方式,富有极强的表情达意的功能,表达的信息丰富多彩。[4]如病人刚入院时,护士手掌心朝上,引导病人到床边,表示礼貌;病人出院时,挥动单手表示辞别、再见;儿童接受注射治疗后,竖大拇指表示好样的、棒极了;术后病人示意下床活动时,OK手势表示支持和允许;如病情不允许离床活动,则摆手表示不同意;当学生在犯错误后及时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老师拍拍学生的肩予以肯定;或者学生在回答出自己提出的问题后能竖起大拇指,得到的效果胜过口头表示。但手势语可因民族、国家、地区的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不同。因此,如医院有外宾时应谨慎使用。

2.2表达友善与鼓励

一个和蔼亲切的表情向他人传递了相互友好的关系,而一副生硬的面孔则向他人传递着冷漠和疏远的关系信号。[5]在现实生活中,微笑是礼貌待人的基本要求,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微笑是一种知心会意、表示友好的笑,是在社交场合中最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既悦己又悦人。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找100人作为受试者,让他们根据陌生人的照片进行判断,说出对哪些人的印象最好,哪些人的品德和能力更强。结果90%的受试者指出面带微笑的人的能力、品行最好,给人留下最好的印象。由此可见,微笑对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面试中,应聘者应把微笑贯穿于面试的全过程,以真诚的微笑向面试官传递出友善、关注、尊重、理解等信息,建立在面试官心中的良好形象,进而增加面试成功的概率。对面试官来说,适时的微笑也有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适度的微笑往往给予初次面试的应聘者莫大地鼓励,从而有助于面试的顺利进行。

面部表情是有效沟通的世界通用的语言,不同国家或不同文化对面部表情的解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如日本人在任何时候对客人总是笑脸相迎和相送,哪怕是家人去世,而国人就明显不同)。人类的各种情感都可非常灵敏地通过面部表情反映出来,面部表情的变化是十分迅速、敏捷和细致的,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感情,传递信息。

2.3逼真的替代

在非言语沟通中有一种有声沟通在日常生活、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广泛,它是通过发音器官或身体的某部分所发出的非言语性声音而进行的沟通方式,主要表现在人们说话时的声调高低、强弱和抑扬顿挫的掌握上或说话的停顿和沉默会产生言外之意的效果。在噪声较大的工地或停车场,人们无法听见对方的讲话,便可以用手势来指挥吊车的工作、停车的位置和距离;在实弹射击场要求要有紧张、严肃的氛围,老师在学生射击过程中,除在射击前和射击结束时下达正常的口令外,在射击过程中不针对单个或部分学生下达口令,只是简短提示,以免惊吓其他学生而发生意外事故。

在一定的场景下,我们会发现,即使对方没有说一句话,但我们从对方的表情上已经了解到对方的意思。当一个人不能听或者说时,非言语符号常常代替言语来表达意思。这种替代是有条件的,即一定是同样文化氛围或者是普遍被人们认同的规则下才能应用,否则便容易引起误解。[1]

2.4相互了解,增进感情

在沟通过程中,倾听和讲话一样具有说服力[6]。因为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则表示倾听者对讲话人的看法很重视,能使对方对你产生信赖和好感,使讲话者形成愉悦、宽容的心理。在大多情况下,听一番思想活跃、观点新颖、信息量大、情感波动较大的谈话,倾听者甚至比谈话者还要疲功,这就需要积极的倾听。要求倾听者聚精会神,积极调动知识、经验储备及感情等,使大脑处于紧张状态,接受信号后,立即加以识别、归类、解码,做出相应的反应,表示出理解或疑惑、支持或反对、愉快或难受等。适当的倾听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和可获得对方的信任。

在复杂的商场上,倾听使你更真实的了解对方的立场、观点、态度,了解对方的沟通方式、内部关系,甚至是小组内成员意见的分歧,从而使你掌握谈判的主动权。不能否认,谈话者也会利用讲话的机会,向你传递错误的信息或是对他有利的情报。这就需要倾听者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不断进行分、过渡,确定哪些是正确的信息,哪些是错误的信息,哪些是对方的烟幕,进而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使对方变得不那么固执己见,更有利于达成一个双方都妥协的协议。监狱警察在与服刑人员初次建立了良好印象后,监狱警察便成了部分服刑人员在临时环境中的倾诉对象。而作为听者不是简单的“听”,其中的技巧若能掌握适度,不仅仅是得到服刑人员的信任,对方也认为获得了尊重,双方之间的距离必然会拉近,倾听者更能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部分家庭情况及其思想动态,在沟通过程中还可以发掘重要线索,有利于公安机关及时给予他(她)们所需的疏导和帮教。

3、结语

总之,非言语行为是伴随语言行为发生的,是深动的、持续的,它可更直观形象地表达语言行为所表达的意思,比语言行为更接近事实。特定环境下的非语言行为具有特定的意义,它能够稳定对方的情绪,改善对方不良的心理状态,增强对方的信心,使交流的氛围更和谐,使对方得到关爱、体贴,更多一份理解和同情。交流双方可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手势等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满足对方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由此可见,交流双方恰到好处的应用非言语行为,能弥补某些状态下语言交流的不足,促进双方沟通,提高交流质量。

参考文献:

[1]人际传播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熊源伟.

[2]传播与沟通[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王德海,周圣坤.[3]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郭庆光.[4]浅谈护士非言语沟通技巧[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6):5455.王扣英,张玉玲.[5].护理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李晓松

[6]护理礼仪[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刘利英.

第五篇:人际交往艺术之非言语沟通

人际交往艺术之非言语沟通

学号:1302041021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姓名:刘玲星

【摘要】从介绍非言语沟通的概念及其特点与身势语的定义及文化内涵入手,详细阐述非言语沟通在实际交流中的作用。告诉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经常运用自己的仪表、动作、面部表情等来表达思想感情。单就传递信息而言,有时非语言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要比有声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适时准确地运用非言语沟通技巧,对于协调双方关系、提高交流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非言语沟通 身势语

一、非言语沟通的概念

所谓非言语沟通,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非言语沟通的形式很多,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他装饰等,甚至没有表情的表情、没有动作的动作,都是非语言沟通的有效途径。

美国口语学者雷门德罗斯曾经分析,在人际沟通之中,人类所获得的信息总量,只有35%是通过语言符号传播的,而剩余的60%是非语言符号传达的。其中仅面部表情可传递65%中的55%的信息,为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公式:信心传递/接受的全部效果=词语(7%)+表情(5%)+声音(38%)。

二、非言语沟通的特点

1.普遍性。

在人类沟通过程中,几乎每个人从小就自觉不自觉地学会了非言语沟通的能力。据考证,这种沟通能力的获得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本能。人类产生以后,就开始了人与自然界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活动,这种非言语沟通是人们在语言符号产生之前就已是最重要的沟通形式了。随着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们的非言语沟通能力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种非言语沟通能力不仅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不过,由于各国文化的不同,这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就一般意义上来讲,与各国各民族所用的语言比较起来,非言语沟通的信息共享更强一些。国际音乐节和舞蹈节邀请了许多国家的歌唱家一起同台演出,有时并不需要说同样的语言。音乐和舞蹈可以跨越言语障碍进行人与人之间的非言语沟通与交流。 2.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决定了其特有的非言语沟通符号。例如,在我国的侗族,如果不会唱侗族大歌就几乎被人视为残废;比较典型的人际沟通例子是人们通过握手、拥抱和亲吻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欢迎和爱抚。在欧洲一些国家,亲吻、亲鼻是一种礼节,是一种友好热情的表示,尤其是对女性而言。但中国人往往不太习惯,而更习惯以握手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感情。 3.社会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人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都对非言语沟通产生影响。社会中的不同职业角色,不同阶层都对非言语沟通有着较细微的规定性,如有些年轻人喜欢以相互用手拍肩膀以示友好或表示“哥们儿”。然而,如果用同等方式去向父母亲或年龄较大的长辈使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达友好就显得缺乏礼貌了。 4.审美性。

非言语沟通所表现的行为举止是一种美的体现。对此类行为的认同的基础是人们的审美观念。人们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年龄、经历有着很大关系,例如人的仪表美就是一个有争论的题目。对女人梳妆打扮、抹胭脂、搽口红、戴首饰等是一种美的表达,但也有可能给别人传达一种过分轻浮的信息。如果沟通的参与者意见不一致,对外在美所体现的心灵美看法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际沟通。5.规范性。

这种规范性是指一个社会群体或一个民族受着特定文化传统的影响,长期以来对非言语沟通所产生的社会认同。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着被大家承认的行为举止准则,在运用非语言符号时,要考虑沟通对象的文化因素、民族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心理因素、社会道德因素等等。一旦忽略了某种非语言符号所特有的规范性,便会造成误解和障碍。 6.情境性。

非言语沟通一般不能够单独使用,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条件、环境背景、包括与相应语言情境的配合。只有那些善于将非语言符号与真实环境背景联系起来的人,才能使非语言符号运用得准确、适当。

三、非言语沟通中的身势语

(一)、身势语的定义

身势语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身势语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是辅助性的交通工具,它以表达感情信息为主,也表达一定的理性信息。所谓身势语是指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身体位置的变化。

(二)、身势语的文化内涵

1.目光接触

目光接触是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国家的人比亚洲国家的人目光交流的时间长而且更为频繁。他们认为缺乏目光交流就是缺乏诚意。亚洲国家的人却为了表示礼貌、尊敬或服从而避免一直直视对方。在交往中,英语国家的人会为亚洲国家的人回看时间过短而反感;亚洲国家的人却因英语国家的人在交流过程中总死盯着人而感觉不舒服。

2.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形体动作中最能表现人的情绪的非语言行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人们内心的各种情绪不可避免地会从面部反映出来。人们可以用语言来编谎话骗人,但内心的情感是难以用面部表情来掩饰的。心理学家们指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表情展示规则”,这些规则限定人们在某时某地应如何表现自己的情绪。这一点在不同文化中有比较大的差异。

3.手势表达

手势也是常用的非言语表达方式,打手势的动作稍有不同就可能会与原来的意图不同。在日常交往中,人们也有两种基本手势,手掌心朝上,表示真诚或顺从:手掌心向下,表示压制。利用手和手指可以组成各种简单的形状,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英美人习惯伸出食指并用食指弯曲这一手势表示“请过来”,但在日本等一些亚洲国家这个手势万万使不得,因为他们常以此来召唤一条狗或别的动物,而在大部分中东和远东国家,用—个手指召唤人是对人的极大侮辱。

4.身体姿势

人的姿势、态度等身势语传递了更多被掩饰的信息。由于后天习得的许多形体语言具有可控性,因此,一个人可能成功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从而显得平静和克制,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紧张和急切的迹象正从他的身体姿势中泄露出来。不同国度的姿势是有差异的。英国人将两臂交叉放在胸前表示旁观或不准介入,恰似中国的“袖手旁观”;美国人着重随意与潇洒的个性,常常大大咧咧地坐下来或是站着时一幅松松散散的样子,而在中国,人们讲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人际交往中举止得当才会显出对别人的尊重。

5.身体接触

在交际中,人们应当注意体触的方式以及体触行为与人际关系的文化差异。例如,在社交场合,文化不同,体触行为就有许多区别。在交际中,最常见的体触行为当然是握手、拥抱和亲吻。在英语国家,一般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要避免身体的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即使是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除了轻轻触摸外,再就是当众拥抱的问题。在许多国家,两个妇女见面时拥抱亲热是很普遍的现象,夫妻之间或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也常常互相拥抱。除此而外还有其他许多体触行为。而作为交际者应谨慎对待,认真了解每一体触行为的含义及其文化差异。

四、非言语沟通的作用

(一)表情答意作用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普遍运用较多的非言语工具是目光语和手势语,目光语和手势语等非言语在许多情况下具有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表情答意作用。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能明显、自然、准确地展示自身的心理活动。眼神是传递信息十分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不同的眼神可起到不同的作用。在人际沟通中,目光语可以表现多种感情,根据情境不同,即可表示情意绵绵,暗送秋波;也可以表示横眉冷对,寒气逼人等。目光语通常有以下几种作用:提供信息;调节互动;启发引导;告诫批评;表达关系。[3]如护士在为服务对象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手术后病人投以询问的目光,对年老体弱者投以关爱的目光,对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的病人投以鼓励的目光,而对神志清醒的不合作的病人投以责备、批评的目光。此时虽没有语言行为,但却更能使病人感到愉快,得到鼓励,或产生内疚。同样,病人一个赞许的目光,可使护理人员消除身体疲劳,感受到自身工作的价值。

手势是有声语言的延伸,是非言语中重要的表达方式,富有极强的表情达意的功能,表达的信息丰富多彩。[4]如病人刚入院时,护士手掌心朝上,引导病人到床边,表示礼貌;病人出院时,挥动单手表示辞别、再见;儿童接受注射治疗后,竖大拇指表示好样的、棒极了;术后病人示意下床活动时,OK手势表示支持和允许;如病情不允许离床活动,则摆手表示不同意;当学生在犯错误后及时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老师拍拍学生的肩予以肯定;或者学生在回答出自己提出的问题后能竖起大拇指,得到的效果胜过口头表示。但手势语可因民族、国家、地区的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不同。因此,如医院有外宾时应谨慎使用。

(二)表达友善与鼓励

一个和蔼亲切的表情向他人传递了相互友好的关系,而一副生硬的面孔则向他人传递着冷漠和疏远的关系信号。[5]在现实生活中,微笑是礼貌待人的基本要求,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微笑是一种知心会意、表示友好的笑,是在社交场合中最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既悦己又悦人。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找100人作为受试者,让他们根据陌生人的照片进行判断,说出对哪些人的印象最好,哪些人的品德和能力更强。结果90%的受试者指出面带微笑的人的能力、品行最好,给人留下最好的印象。由此可见,微笑对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面试中,应聘者应把微笑贯穿于面试的全过程,以真诚的微笑向面试官传递出友善、关注、尊重、理解等信息,建立在面试官心中的良好形象,进而增加面试成功的概率。对面试官来说,适时的微笑也有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适度的微笑往往给予初次面试的应聘者莫大地鼓励,从而有助于面试的顺利进行。

面部表情是有效沟通的世界通用的语言,不同国家或不同文化对面部表情的解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如日本人在任何时候对客人总是笑脸相迎和相送,哪怕是家人去世,而国人就明显不同)。人类的各种情感都可非常灵敏地通过面部表情反映出来,面部表情的变化是十分迅速、敏捷和细致的,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感情,传递信息。

(三)逼真的替代

在非言语沟通中有一种有声沟通在日常生活、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广泛,它是通过发音器官或身体的某部分所发出的非言语性声音而进行的沟通方式,主要表现在人们说话时的声调高低、强弱和抑扬顿挫的掌握上或说话的停顿和沉默会产生言外之意的效果。在噪声较大的工地或停车场,人们无法听见对方的讲话,便可以用手势来指挥吊车的工作、停车的位置和距离;在实弹射击场要求要有紧张、严肃的氛围,老师在学生射击过程中,除在射击前和射击结束时下达正常的口令外,在射击过程中不针对单个或部分学生下达口令,只是简短提示,以免惊吓其他学生而发生意外事故。

在一定的场景下,我们会发现,即使对方没有说一句话,但我们从对方的表情上已经了解到对方的意思。当一个人不能听或者说时,非言语符号常常代替言语来表达意思。这种替代是有条件的,即一定是同样文化氛围或者是普遍被人们认同的规则下才能应用,否则便容易引起误解。[1]

(四)相互了解,增进感情

在沟通过程中,倾听和讲话一样具有说服力[6]。因为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则表示倾听者对讲话人的看法很重视,能使对方对你产生信赖和好感,使讲话者形成愉悦、宽容的心理。在大多情况下,听一番思想活跃、观点新颖、信息量大、情感波动较大的谈话,倾听者甚至比谈话者还要疲功,这就需要积极的倾听。要求倾听者聚精会神,积极调动知识、经验储备及感情等,使大脑处于紧张状态,接受信号后,立即加以识别、归类、解码,做出相应的反应,表示出理解或疑惑、支持或反对、愉快或难受等。适当的倾听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和可获得对方的信任。 在复杂的商场上,倾听使你更真实的了解对方的立场、观点、态度,了解对方的沟通方式、内部关系,甚至是小组内成员意见的分歧,从而使你掌握谈判的主动权。不能否认,谈话者也会利用讲话的机会,向你传递错误的信息或是对他有利的情报。这就需要倾听者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不断进行分、过渡,确定哪些是正确的信息,哪些是错误的信息,哪些是对方的烟幕,进而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使对方变得不那么固执己见,更有利于达成一个双方都妥协的协议。监狱警察在与服刑人员初次建立了良好印象后,监狱警察便成了部分服刑人员在临时环境中的倾诉对象。而作为听者不是简单的“听”,其中的技巧若能掌握适度,不仅仅是得到服刑人员的信任,对方也认为获得了尊重,双方之间的距离必然会拉近,倾听者更能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部分家庭情况及其思想动态,在沟通过程中还可以发掘重要线索,有利于公安机关及时给予他(她)们所需的疏导和帮教。

五、结语

总之,非言语行为是伴随语言行为发生的,是深动的、持续的,它可更直观形象地表达语言行为所表达的意思,比语言行为更接近事实。特定环境下的非语言行为具有特定的意义,它能够稳定对方的情绪,改善对方不良的心理状态,增强对方的信心,使交流的氛围更和谐,使对方得到关爱、体贴,更多一份理解和同情。交流双方可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手势等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满足对方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由此可见,交流双方恰到好处的应用非言语行为,能弥补某些状态下语言交流的不足,促进双方沟通,提高交流质量。

【参考文献】

[1]熊源伟.人际传播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王扣英,张玉玲.浅谈护士非言语沟通技巧[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6)[4]刘利英.护理礼仪[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下载论非言语沟通的功能作用(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非言语沟通的功能作用(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言语 语言功能评定

    言语—语言功能评定 导学 掌握言语、语言、失语症、构音障碍的概念,失语症的主要语言症状、分类及各类失语症的临床特点; 熟悉言语-语言功能评定的注意事项,汉语失语症成套测......

    论商务沟通的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论商务沟通的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非语言沟通又称肢体语言,指的是人们在沟通过程中,不采用语言作为表达意见的工具,而运用其他非语言的方式传递信息。 一、非语言沟通一般可以区......

    浅谈非言语性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范文)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等于7%的语调+38%的声音+55%的脸色。这就是说,在一般交往中我们的非言语行为很少独立担负起沟通信息功能,它往往起着配合、辅......

    浅谈非言语信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定稿)

    浅谈非言语信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一、非言语信息 非言语信息主要是指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包含的信息,以及各种事物的形态、颜色、空间位置及其所处的时间、地......

    论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论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提升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经营、生产环境,实施有效的管理,......

    论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论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班级:会计3班姓名:汪秀峰学号:1007111021 摘要:无论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企业的管理中,沟通无处不在,无时不起作用。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感到它的重......

    一例基于中美非言语沟通差异的价格谈判及启示

    一例基于中美非言语沟通差异的价格谈判及启示 摘 要:价格谈判是国际商务谈判的核心,除了供求关系和产品本身因素外,文化差异中的非言语沟通差异常常直接影响价格谈判是否成功。......

    毕业论文(论司法所的功能作用及未来发展)

    论司法所的功能作用及未来发展 姓名:江龙龙系:法律二系专业:司法助理 内容摘要 当今提到司法所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司法所到底是干什么的,只知道和法律有关系,却不知道司法所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