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基本过程

时间:2019-05-14 17:2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记忆的基本过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记忆的基本过程》。

第一篇: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每一过程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一、识记

(一)什么是识记

识记是人脑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识别并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是记忆的起始环节,是获得事物映象和经验的首要过程。识记效果直接影响着以后的保持、再认和回忆。因此,了解识记规律,有助于改善记忆效果。(二)识记的种类

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及意志努力的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无意识记。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虽然没有给自己提出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也没有付出特殊的意志努力和采取专门的措施来识记某些事物,但这些事物都自然而然地保留在大脑中,成为一个人知识经验的组成部分,这就是无意识记。所谓“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等都是无意识记的结果。无意识记在人的实际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人的相当一部分知识经验是通过无意识记获得的。在教学中正确组织学生的无意识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正确地组织和适当地运用无意识记是必要的。

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选择性。一般情况下,进入无意识记的内容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符合人的需要、兴趣以及能产生较强烈情绪体验的内容。具备这些条件的信息才能进入无意识记,所以,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片面性,单凭无意识记不能迅速获得系统的知识经验。

(2)有意识记。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事先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识记的目的性决定了识记过程是对识记内容的一个积极主动的编码过程。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出识记某些定理、公式、历史事件或外语单词的任务,这时学生不仅有了明确的识记目的,而且会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经过一定的努力进行识记,这种识记就是有意识记。人们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主要靠有意识记,所以,有意识记在学习和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的知识经验都是通过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获得的。就识记效果而言,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作为教师,了解识记的这一规律,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合理地给学生布置任务,使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根据理解的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1)机械识记。机械识记是在识记材料本身无内在联系或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按照材料的顺序,通过机械重复的方式而进行的识记。机械识记的基本条件是多次重复或复习。如对无意义的音节、人名、地名、历史年代、数字、不理解的词语等的识记。这种识记具有被动性,但能够防止对记忆材料的歪曲。对学生而言,这种识记是必要的,因为有些学习内容,如历史名称、专有名词等需要以机械重复的方式才能记住。也有些内容,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局限性,暂时不能完全理解,也必须进行机械识记。机械识记在学生学习中有着突出的意义。(2)意义识记。意义

识记也称理解识记,是在对识记内容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理解。理解是对材料的一种加工,根据人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来反映识记材料的内涵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理解了的识记材料,记得快、记得牢,也容易提取。

实验研究证明,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尽量进行意义识记。但最好布置一些机械识记的内容作为必要补充,使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结合起来。

(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任务。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对识记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因为有了明确的识记任务,人们就会把全部的识记活动集中在所要识记的对象上,而且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实现它,所以识记的目的越明确识记的效果越好。实验证明,长久的记忆任务比短暂的记忆任务巩固性要好得多。依据这一规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应当使学生知道要记什么,记到什么程度,保持多长时间,而且应当使他们知道长久记忆学习材料的必要性。或者实行一种定期检查的制度,使学生主动地设定长期记忆的任务。否则,学生会平均使用力气去识记一切东西,影响学习效果。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材料的数量对识记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识记需要的时间常常随着材料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要达到一定目标的识记水平,材料愈多,所用的平均时间和次数也就愈多。

材料的性质对识记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识记直观形象材料优于抽象材料,视觉优于听觉。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适当地安排学生识记材料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要求识记材料的数量不宜过多。如果过分加大数量,会降低识记效果,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3.识记的方式和方法。首先,无论是无意识记还是有意识记,凡是识记材料是直接操作或活动对象时,识记的效果就大为提高。有人做过编写识记提纲和不编写识记提纲的对比实验。识记同一段文章,九天后检查,不编写识记提纲组遗忘43.2%,编写提纲组只遗忘24.8%。因此,教师应设法把要求学生识记的材料组织成学生活动的对象,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其次,多种感官协同参加识记活动能提高识记效果。每种分析器都有专门的神经通道。识记中有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把眼、耳、口、手、脑等的活动结合起来,可以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建立多个通道联系,从而大大提高识记效果。例如,在学习地理时,如果学生仅看现成的地图,往往难于记住山脉、河流、城市等的名称。如果让学生在独立绘制地图的活动中来记,那就容易多了。最后,识记方法直接影响识记效果。不论是在全面性和深刻性上,还是在精确性和长久性上,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效果为好。因为只有理解了的材料才能在头脑中长期保持,才能在以后运用它们时很快地被提取出来。这是因为理解了的东西与过去巩固了的知识经验建立了内在的联系。相反,不理解的东西即使暂时记住了,很快也会遗忘的。根据这些规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差异以及学习科目和记忆材料的不同,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识记方法,增强识记效果。

二、保持和遗忘

(一)保持及其变化规律

保持是识记过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积累、储存和巩固的动态过程,是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从信息论讲是信息的编码、储存过程。识记的内容被储存后,并非一成不变,其变化有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1.保持内容在质的方面的变化。记忆内容质的变化主要指由于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材料的认识、加工能力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表现为:(1)内容更加简洁、概括,不重要的细节被省略。如让一位同学复述所看过的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一般只能讲个大概。(2)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具体、合理和有意义。如有人在续成故事实验中发现,被试在复述时增加了识记时没有的细节,使故事内容更绘声绘色,更接近具体事物。(3)内容变得更为夸张和突出。如巴特莱特曾用图画复绘方法测验保持情形,结果发现,经过十位被试者的轮流复绘,枭鸟竟变成了猫的形状。

2.保持内容在量的方面的变化。记忆内容的量变包括记忆回涨和遗忘两个方面。记忆回涨也称记忆恢复,指识记某种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立即测得保持量的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儿童比成人明显;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明显;完全不熟悉的材料比不够熟悉的材料明显。

记忆的恢复现象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1)学习者理解水平低。识记时不能立即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知识经验的逐渐积累新旧知识间才建立了内在联系;(2)材料的相互干扰。识记后的即时测验由于受前后材料的相互干扰,各部分之间不易建立有机联系,形不成对材料的整体认识。过一段时间后,干扰消失以及材料间联系增多,整体性加强,识记的材料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3)识记时的累积抑制。连续学习产生了神经疲劳,出现了累积抑制,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疲劳解除,抑制消失,引起回忆量的回升。保持内容量变的另一种情况就是遗忘。

(二)遗忘及其规律的应用

1.遗忘的含义。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地再认和回忆。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是记忆内容的消失。

遗忘是一种自然的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因为感知过的事物没有必要全部记忆,任何识记的材料都有时效性,同时遗忘也是人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所必需的。2.遗忘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把遗忘分为不同的种类:(1)根据遗忘时间的长短,可把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指遗忘的发生是暂时的,在适当的条件下还能重新回忆起来。如提笔忘字,一时想不起熟人的名字等;永久性遗忘指不经过重新学习,识记的内容就不能恢复的遗忘现象。(2)根据遗忘的内容,可把遗忘分为部分遗忘和整体遗忘。部分遗忘是指对识记材料部分内容的遗忘,如对材料细节的遗忘;整体遗忘是指识记材料整个内容的全部遗忘。

3.遗忘的原因。遗忘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如因疾病、疲劳等因素造成的遗忘;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四种学说。(1)消退说。这种理论认为,记忆痕迹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消退。遗忘就是记忆痕迹消退到不能再激活的程度下发生的。这种理论一般用以解释永久性遗忘。(2)干扰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所识记的先后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暂时性遗忘多属于材料或情绪的干扰所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都是支持干扰说的有力例证。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例如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当他们学习英语时,经常用汉语拼音的发音来代替英文字母的发音,这就是前摄抑制。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例如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数学公式时,最近学习的新公式总是不断地出现,从而影响了对前者的回忆,这就是倒摄抑制的表现。由于这两种抑制是引起遗忘的重要原因,因此受到许多心理学家的注意。大量研究不仅证明了这两种抑制的存在,而且对造成这两种抑制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材料的相似性。即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在意义上、组成上或排列的顺序上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的成分,会产生较大的抑制效果。②学习的巩固程度。先后两种学习材料的巩固程度也是影响抑制的重要因素。如果其它条件相同,插入材料所产生的抑制作用,将随着原材料学习的巩固程度的提高而减少。③先后两种学习的时间安排。实验证明,先后两种学习之间的时间间隔越大,倒摄抑制的作用则越小。

(3)压抑说,也叫动机性遗忘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的压抑作用造成的。如人总是想法忘记那些给人带来不愉快、痛苦、忧愁的往事,往往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有人认为,人对愉快事的回忆明显高于对不愉快事的回忆就是压抑的结果。

(4)同化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人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之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记忆。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则是对前面学习的加深和补充。

4.遗忘的规律。遗忘是有其规律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先快后慢的遗忘进程。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了研究。他用无意义音节作实验材料,自己作被试。在识记材料后,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学习,以重学时所节省的时间和次数为指标,测量遗忘的进程。他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一条曲线,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见图5—2)。该曲线反映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的关系,揭示了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图5—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

(2)识记材料的特点对遗忘有显著影响。熟练的技能遗忘得最慢,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容易长久地保持;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慢些;理解了的内容遗忘慢,不理解的内容遗忘快;识记材料很多时遗忘快,较少时遗忘慢。对于系列材料,首尾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遗忘。这是因为开头部分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结尾部分也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所以首尾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同时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所以保持的效果最差。

(3)学习程度对遗忘的影响。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得越慢。对材料记得越牢固,遗忘的自然就慢。研究证明,过度学习能提高保持的效果,减少遗忘。所谓过度

学习是指在学习进行到刚刚能回忆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学习。一般来说,过度学习所用时间以150%为效果最佳。这样既不浪费学习时间,也能取得好的保持效果。

5.科学复习,避免遗忘。复习是巩固知识,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而且可以理解以前所没有理解的内容,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但复习并不是对已学习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根据记忆规律,采取如下有效措施:

(1)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结合。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及时复习能够阻止识记后立即会出现的快速遗忘。原因是及时复习能及时强化暂时神经联系。如果复习不及时,识记的材料遗忘后再去恢复,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见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及时复习后并不能万事大吉,还应有计划地经常复习,这样才能使暂时神经联系易于复活,更好地巩固知识。(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研究表明,在时间和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当然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要视复习材料的特点而定。数量少、难度小的材料应当集中复习;数量多,难度大的材料可以分散复习;属于思考式的材料,宜集中复习。

(3)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在对复习材料没有完全熟记之前不宜采用一遍又一遍地单纯诵读,而是要积极地试图回忆,即读几遍后合起书来回忆其中的内容或尝试背诵,遇到回忆不起来的部分再阅读,这就是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的方法。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比一遍一遍地阅读,省时省力,效果更好。因为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复习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哪些记住了,哪些没有记住,使复习更有目的性。可以看到成绩,增强信心。

(4)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单调的复习方法,会使学生产生疲劳和消极的情绪。多样化的复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感到新颖,激发学生积极地从事智力活动,从而提高复习的效果。在复习时也要尽可能利用多种分析器参加活动。如复习英文单词时,要仔细看字母组合,留心听发音,认真读单词,反复书写练习,专心记词义等,通过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大大改善复习的效果。

(5)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学习时间长了,就会引起大脑神经疲劳,从而降低记忆的效率。这时如果让大脑积极休息一下,就会迅速提高大脑活动的机能,从而防止遗忘。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在课间有十分种的积极休息,便可以使脑力活动的效率提高30%。另外适当睡眠也是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措施。

三、再认和回忆

(一)再认及其规律

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过程。再认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心理过程,不同的人对不同材料的再认速度和正确程度有一定的差异,这与影响再认的因素有关。一般认为影响再认的因素有三:一是对事物识记和保持的程度。识记得越清楚,保持得就越牢固,再认也就越容易。识记模糊,当然保持也不稳定,再认时必然会发生困难。二是当前出现的事物和经历过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如果当前出现的事物和过去的印象完全相同,便可以立即再认出来;如果当前的事物和过去的印象不完全相同,就不易把它再认出来。三是当前呈现事物的环境与过去被识记时环境的相似程度。一般来说,当前出现的事物与过去感知它时的环境差别越小,越容易再认,否则,就会给再认带来一定的困难。事过境迁,对往事难于识别就是这个道理。

线索是再认的支点,当再认出现困难时,人们往往需要寻找再认的线索,通过线索达到对事物的再认。如对久别重逢的朋友的再认,一般要以身体的某些特征作为再认的线索。

(二)回忆及科学回忆方法的应用 回忆也叫再现,是指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独立地再现出来的过程。如学生根据考题回忆起过去学过的内容。根据回忆时是否需要中介物,回忆可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直接回忆指不需要中介物直接回忆起过去感知过的某一事物,如学生对十分熟悉的公式、单词、课文,通常都可以直接地回忆起来。间接回忆指需要中介物,才能想起过去感知过的某一事物。

根据有无明确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把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有意回忆指有明确的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回忆。如学生课堂上对教师提问的回答。无意回忆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回忆。如“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有意回忆有时不需要太大的意志努力就可以实现,有时则需要较大的努力,进行复杂的思索,才能在头脑中呈现过去感知过的事物,这种回忆叫追忆。要顺利地进行追忆,一要保持平静的情绪状态,二要根据中介线索进行正确的联想。由一个事物想起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叫联想,联想是事物普遍联系规律在头脑中的反映。追忆时常用的联想有:①接近联想:由一个对象联想到在时间、空间上与之接近的另一个对象,如由河想到桥,由笔想到墨,由春想到夏等。②类似联想:由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进行的联想,如由李白想到杜甫;由严冬想到冷酷。文学中常用的比喻就是类似联想。③对比联想:由一个对象联想到与之对立或相反的另一个对象,如从上想到下、从好想到坏、从错误想到正确等。④因果联想:由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展开的联想,如由下雪想到寒冷,由勤奋想到成就,由生病想到吃药等。

(三)再认与回忆的关系

再认和回忆都是过去经验的恢复,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在保持的巩固程度方面还是有差别的。一般情况下,能回忆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因此,再认容易,回忆困难。

第二篇:心理咨询基本过程

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心理咨询师首先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同时介绍保密原则和收费标准。

心理咨询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 保密

心理咨询在我国刚刚兴起,人们对其接收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来讲,主要是高学历的人比较容易接受心理咨询。因为他们更了解西方发达国家心理咨询的情况,在发达国家谁去做心理咨询是一件值得向人炫耀的事,因为有钱人才能看心里医生。

在我国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认为看心理医生 “ 没有安全感,把我的事全都告诉一个陌生人,万一传出去了怎么办? ” 这也是很多心理咨询者顾虑的问题,他们不敢把自己的实情和想法、经历说给咨询师听。

心理咨询师的首要道德标准就是不能泄露来访者隐私,而且根据国家法律规定要承担相应责任。

即使专家写论文,也必须隐去来访者真名,还要经过加工,使咨询者本人都不会觉得这是写他的经历。

为了对来访者有详细深入的了解,来访者要把心灵的大门向心理咨询师敞开,包括一些隐私和秘密,这是心理咨询工作的需要,而心理咨询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必须对所有内容保密。包括来访者姓名、单位、事件等内容;对于来访者家庭成员、甚至夫妻、父母子女都要保密,除非咨询需要或者患者本人同意,比如解决夫妻矛盾等。、来访者简单(5 分钟)

介绍咨询的主要目的,及主要问题,咨询师判断是否提供咨询,或者转介其他匹配的咨询师咨询。、心理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主要是收集来访者资料,进行初步诊断。第二次咨询确定咨询目标,以及方案。以后要根据来访者实际情况,咨询师和来访者协商制定咨询方案,确定方案执行步骤及方案调整等。最后,咨询结束后,来访者反馈整体咨询效果,咨询师通过反馈进行本案例的整体评估。、关于心理咨询的次数说明:

一般来讲初期每周咨询一次,3-6 次为一个疗程。具体咨询方案要根据来访者情况,由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来访者有充分的自主权;咨询师有建议权。

来访者阿娟在完成第一次心理咨询后问: “ 我需要多少次能够完全摆脱你说的这种躁狂症? ” 咨询师告诉她,可能要 6 次。她说: “ 干什么要那么多次?你一次都告诉我该怎么办,我照做就是了,这么多次是不是为了多收钱? ”

像阿娟这样个别来访者,担心咨询师争取咨询次数越多越好,因为次数越多赚钱越多啊!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不必要的。

首先:心理咨询一个疗程一般为六次,这是国际惯例,也就是发达国家心理咨询行业多年经验的总结。如果情况严重,甚至要长期治疗。

第二:心理咨询师是靠咨询水平来 “ 吃饭的 ”,所以他们往往希望越快解决问题越能体现他的水平比较高。如果很多次都 “ 搞不定 ” 一位来访者,他在业内的地位就会越来越差,也就没有哪个机构敢聘用这样的心理咨询师,他当然就会灰溜溜的......目前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很多,从业人员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有些根本就不懂心理咨询常识,更不要说国家职业资格证了。不排除有些人是以赚钱为目的,作为新兴行业,国家尚需进行严格整顿。所以,在看心里医生的时候,也要多留神,防止外行的 “ 心里医生 ” 会让心里问题雪上加霜。

第三篇: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过程

如何更好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一.目前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现状:

1)领导认识不到位。

2)企业自身文化建设的理论不成熟

3)具体的实际工作不知道怎么抓,抓什么,该怎么抓,缺少真正的内行和称职的骨干。第三项也是最普遍,急需解决的。二

应有的正确观点:

1.要高度重视员工的因素

2.把员工思想建设放在各项工作首位

3.坚持思想领先原则,用主要精力做员工的思想工作。4.用先进理念育人,改造人,培养人。三.如何落地

1.理论学习

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员工的共识,首先给员工初步概念,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个,企业所畅导的是什么。

2.对员工集中进行思想教育:

1)教育开始前,各级领导要正确领会上级意图,摸清本单位思想情况,制订教育计划。2)开始后,搞好思想动员,讲清意义和内容安排,提出相应要求。3)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防止走过场。

4)教育后,及时总结,肯定收获,找出不足,总结经验,落实整改措施。3.进行经常性的思想工作

对发生的问题,既要从管理上找漏洞,又要从思想上找原因。对以下几种人,必须主动找他们谈话:

1)思想有偏向的,受处罚的,因公受伤的,生病的,新入职的,对工作不安心,离职又复职的,思想有波动的。2)如何确保谈话的效果:

3)谈话前:调查谈话对象的心理及环境。4)谈话时:站在对方的角度,用诚恳的态度 5)谈话后:要记录谈话的要点及其影响。

4.思想教育方法:

1)平时要抓好一事一议的随机教育,对倾向性的问题,抓正反典型,发动群众深入剖析,明确责任找原因,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讨论和评议,举一反三。

2)平时要开展社会,家庭,单位三结合教育:通过书信,走访,与家庭建立关系等,共同做好思想工作。5.建立思想教育制度:

1)思想汇报制度:建立由基层向小组、小组汇总向上的系统汇报体系。2)思想形势分析:对思想和管理情况专门的分析,逐级上报。3)逐级谈心:

A.班组长每季度,中层管理每半年要和员工谈心一次。

B.基层管理人员,对员工在受奖,处分,家庭受灾,病故,婚恋,受伤,执行任务,重大编制调整等时,要与其及时面谈。

C.安排重点帮教:对思想差,缺点多的员工,要指定干部、骨干对其包教育,包管理,包转化,一帮到底,确保不发生过失。

D.对思想骨干进行培训:建立一支以骨干为主,懂得如何布置任务,传授方法的队伍。E.进行教育整顿:有重大组织问题时,由上级派员,集中时间、人员,学制度,指示,发动全体员工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必须真抓实干,长期坚持,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四.思想教育的方针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

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不能关起门来搞修养,空谈思想提高;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加强教育针对性,切实解决问题,不能图热闹,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引导员工理论联系实际,按照公司倡导的价值观去行动,是最有效的思想教育手段,只有在实践价值观的过程中,员工才能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精髓,产生积极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变化。2.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思想,只有抓好思想建设单位,其他层次的文化才能落到实处。3.贯彻疏导方针

既要广开言路,又要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适当的行政手段和纪行约束,对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可或缺。

对于思想认识,一定要采取说服救生衣方法,通过讨论,争论,达到统一思想,端正态度的目的,对一些不端正行为,不良风气,则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该禁的就要禁,该堵的就要堵,千万不要怕别人说三道四

4.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不能把人的需求简单化,出现好事没办好。5.结合业务一道去做。

切忌脱离中心工作,搞“两张皮”

如每周一上午的例会上,由中层干部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轮流介绍自己实践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体会,这样从上到下,人人开口讲企业文化,效果就会较明显。6.与错误思想作斗争

许多员工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思想教育一次以表扬为主,但不能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要大力提倡好人好事,而且要敢于批评坏人坏事。作为领导,只表扬不批评,先进思想文化就不可得到发扬,歪风邪气得不到有效抑制。

7.员工思想互助教育

有些道理如奉献精神,由员工自己讲就比由老板来讲更有说服力,对一些是非争议和不良倾向,由德高望重的老员工站出来主持公道,展开批评,效果就会好得多。要尽可能发动所有员工,利用一切场合开展思想教育。

8.言传身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管理者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把自己管好,正如古代带兵者“冬不服裘,雨不张盖”一样,要和员工有同甘共苦精神。9.培养、宣传典型

典型是理念的人格化,要倡导“标杆管理”,逐条对比,寻找差距,分析原因,缩小差距,提升水平。

10.寓教于乐,开展员工文化活动

人的需求是互补的,物质的东西越少,精神的东西就要越多。正如部队“队列集合有歌声,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晚会,每月体育有比赛”一样。

杜绝主要问题

1.只讲培训,不讲教育

如果只抓培训,不抓教育,很可能人才培养出来以后,或者漫天要价,或者一走了之,企业白忙一场。

2.只讲沟通,不讲灌输

自身对大道理就不深信,小道理失去基础。3.只讲心理,不讲思想

4.只讲价值观,不讲世界观,人生观

不要由于社会的原因和个人的原因,被社会所绑架,企业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和坚定目标才行。

第四篇:面试的基本过程

面试的基本过程

面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没有预先计划、“自然发展”的;一是有周详程序的。

应付“自然发展”式的面试时,应试者只能尽量保持镇定及随机应变。

有周详计划的面试通常分为五个阶段,而我们大家要参加的公务员招考面试恰恰就是有周详计划的面试。

第一阶段是热身:回答问题要简洁有礼。

第二阶段是查明背景资料:应该利用这个机会突出自己的个性、兴趣、志向、工作经验等。

第三阶段是进入正题:要尽量表示对申请职位的兴趣和诚意,这个阶段的表现对成败非常重要。

第四阶段是评论应试者是否合适:所碰到的问题会最难应付,这是决定性的时刻,要靠事前准备和临场的谈吐技巧。

第五阶段是讨论聘用条件:要有技巧,并预先了解行情。对公务员招考而言,这一阶段可以忽略。

面试的时间通常是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一般较低职位的都在半小时间以下。应试者预先了解面试的过程,不但信心倍增,还可以避免因不知下一步对方会问哪一类问题而惶恐焦虑。没有预先计划的面试即是“自然发展”的,主试者看应试者的反映和表现来发问,如果是由多位主式者主持,则谁都有可能询问任何事项。这种事情通常是主试者比较有经验,或该机构习惯如此;有时由人事经理或领导亲自主持面试,也会选择这种方式。碰到这种情况应试者只能随机应变。

一、热身

面试可能是主式者与应试者初次见面,所以面试的开始通常围绕一般性社交话题,问题多为友善、客套、比较随便的,目的在于打破隔膜,使应试者消除紧张等。此部分通常只有主席发言,介绍其他主试者姓名身份,然后开始发问,最普通的话题可能是:

我们单位所在的地方难不难找?(如果此处地址在较偏远处)

你从事××行业已经多年,必定很有经验吧?(如属转工者)

你是否不打算继续升学,开始工作?

你父亲从事什么行业?(如属刚毕业离校者)

应付这类礼貌性的问题应简洁有礼,要了解这只是主试者在正题前的应酬语,他们不可能对你乘何种交通工具来到这里面试感兴趣,故此,没有必要长篇大论回答这些问题。同时,要注意切忌因主试者态度友善客气而过分随便。面试的最终目的是让主试评估你是否适合担

任申请工作,不管怎样,总不是社交集会,态度不要过分轻松,给人一种轻易夸大的感觉。要谨记:这虽然是开场白,但亦是你给主试者的第一印象。

二、查明背景资料

这阶段的问题主要围绕应试者所填报的各项资料。本书在以前章节中已详细解释简历的重要性及如何利用简历资料引导主试者提到对自己有利的问题,本节不再赘述。

明显的,如果对此阶段的问题应对得很好的话,就需要面试前充分准备。首先要清楚记得自己提供了什么样的资料,如果面试时所提供的资料与简历上截然不同的话,后果非常严重,对没有虚构资料的应试者来说,这情况应该不会出现。但准备一份简历的副本,面试前重温一遍是必要的工夫。这样,当问及到简历里提到的资料时,便可以随时解释或补充。

这节的问题往往是短而直接的,但倘若事前未有好好准备,便可能变成枯燥的资料提供,使交谈无法进行下去。而且有不少问题看上去似乎简单,但实际上不容易应付。那些踏出校门的求职人尤其特别留意这方面的问题。以下常见的问题便不容易应付:

请用三分钟时间做一自我介绍。

可否略略介绍你的家庭人员。

为什么你的数学(或语文)成绩不够理想?

你曾经经历过的地方,哪些最令你难忘?

你为什么时常换职业?

你有什么工余/课余活动?

在简历表中,你提到喜欢阅读,可否介绍一两本你欣赏的书籍/杂志?

如果对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的话,可能会不知所措,可能会做出较为幼稚的回答。比方自我介绍一条,若事前没有准备,很可能再叙述一遍已列于履历表中的一些基本资料,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利于突出自己的机会,如应对得体,可尽量突出自己的个性、兴趣、志气、工余活动及工作经验等。

一段短短的自我介绍,其实是为了揭开更深入的面谈而设的。在此专门讲一讲三分钟的自我介绍,犹如商品广告,在短短三分钟内,针对“客户”的需要,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不但要令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即时引发起“购买欲”。

自我认识。以到单位应聘为例,想一矢中的,首先必须知道你能带给单位什么好处。当然不能空口讲白话,必须有事实加以证明。

最理想就是能够“展示”过去的成就。例如你曾为以往的单位设计网页,并得过奖项或赞扬。但当然,这些例子都必须与现在单位的业务性质有关。

投其所好。清楚自己的强项后,便可以开始预备自我介绍的内容,包括工作模式、优点、技能、突出成就、专业知识、学术背景等。

好处众多,但只有短短一分钟,所以一切还是与该单位有关的好。如果是一间电脑软件单位,应说此电脑软件的话题,如是一间金融财务单位,便可跟他说钱的事,总之投其所好。

但有一点必须谨记:话题所到之处,必须突出自己对该单位做出的贡献,如增加营业额、减低成本、发掘新市场等。

铺排次序。内容的次序亦极重要,是否能紧握听众的注意力,全在于事件的编排方式。所以排在头位的,应是你最想让他人记得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一般都是你最得意之作。与此同时,可呈上一些有关作品或记录以增强印象。

身体语言。不管内容如何精彩绝伦,若没有美丽的包装,还是不成的。所以在自我介绍当中,必须留意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现,尤其是声音。切忌以背诵朗读的口吻介绍自己。最好事前找些朋友做练习对象,尽量令声音听来流畅自然,充满自信。

身体语言也是重要的一环,尤其是眼神接触。这不但令听众专心,也可表现自信。

曾有一项报告指出,日常的沟通,非语言性的占了70%。所以,若想面试成功,便应谨记注意一下你的身体语言。

三、进入正题

这节问题主要表现在应试者机构的业务范围、岗位结构、工作方针、发展方向、政策,以及对所申请职位的认识(如工作性质、内容及职业范围)等。目的在于判断这个人对该职业的兴趣及诚意。这个阶段里出现的问题,通常预先都猜得到,可以及早准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你有没有看过我们单位出版的年报?对我们去年的业绩有什么意见?

你对这行业的看法如何?

照你看,我们单位最大的劲敌是谁?

你能否简略说明我们单位的业务范围?

你认为我们应该致力于发展什么系列产品?你是否认为这些产品在市场上仍有竞争能力?

你为什么对我们这家机构有特别兴趣?(或)你为什么希望加入我们的机构做事?

你对我们现在空缺的职位了解有多少深?

你认为什么人才适合担任这工作,他应具备那些资历及条件?

依你的看法,这职位最主要的责任是什么?

如果我们决定聘用你,你会对我们的机构有什么贡献?

这些问题如果想答好,更需要多做准备工夫,比如,预先翻阅有关申请行业、机构及职

位的资料是不可少的工夫。试想想,如果被问及“你为什么加入我们单位”时,答案只是“因为你们的机构有规模、名气大……”等等之言,却未能提供进一步有关机构有关资料,一定更难令雇主相信你对他们机构有兴趣和诚意。确定应试者对机构及职位的兴趣是大多数的雇主关心的问题,如果谁在面试时这部分问题应付不当,被考官考虑录用的可能性便会大打折扣。

四、评审应试者是否适合这个阶段是整个面试过程中的最高潮,并具决定性的影响力。考官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评判应试者是否适合:

应试者的学历/资历

应试者是否具备所需的技巧/知识等

应试者是否有同一行业的工作经验

应试者的个性能否配合工作需要

应试者以往的工作表现及推荐者的评语

这个阶段问题所涉范围广、不容易预料,而不同考官亦因其阅历、背景不同自有一套评选的方法,挑选适合自己心意的申请人。当然,“合心意”也包括双方交谈时投契,对事情的看法有没有共鸣。求职人仍需注意所谓的“有共鸣”不等于要对考官“唯唯诺诺”。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立场,将弄巧成拙,被主试者认为无主见或看风使舵。

这部分的问题虽然不容易猜测,但仍可将之大致归入以下几方面:

应试者说明为何自己适合某职位

假设性的问题

一般时事性的问题

兴趣与活动的问题

五、讨论聘用条件

这个问题常在初次面试时不会出现,但也有考官喜欢预先了解应试者对这方面的期望。所以你要见貌变色,评估自己被录用的机会究竟有多大。倘若主试者根本没有录用你的意图,而你由斤斤计较起薪点,抓住福利的问题争辩下去,是不理智的做法,但如果已经到了最后面试,考官亦颇明显地表现很有兴趣,而你却故做清高状,口口声声说薪水多少没关系,会令人感到你缺乏诚意,或者过分天真,都会弄巧成拙。应预先了解本行的薪水状况,被问及时,最好按市场同类职位薪金提一个范围,这样比较灵活;如果对工作颇感兴趣,待遇稍低也可以接受。或者你可以将现在职位的薪金提供给考官作为参考,这样他便对你的期望有心理准备。

至于附加利益及福利问题,大机构已有明文规定,并无争论余地。如果你斤斤计较,只

会给人一个坏印象。至于规模较小的机构,便应在应聘前多了解情况,研究一下聘约所提的福利是否合理,或者说是否与同类工作现职人员相符。

第五篇: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董丽玮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基本环节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和矛盾转化过程中一些基本的环节。这些环节应该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包括获取和分析思想信息、说服教育、缓解冲突和后进转化等四个方面。

一、获取和分析思想信息(一)获取思想信息

思想信息是一种精神信息,是人们思想活动的表现,也是人们对客观环境的反映,它借助语言、文字和人们的行为而存在。思想信息是进行决策的必备资料。通过恰当的途径,运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准确地获取思想信息,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首要环节。

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产生,离不开实践活动和客观条件。寻求获取思想信息的根本途径,也只能从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具体言行入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方面:一是从分析社会环境入手。人们无法摆脱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无时无处不受环境的影响,像重大经济政策出台,物价涨落,社会治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行全员合同制等,都不同程序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像苏联解体、中央重大会议的召开等,都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二是从人们生活、工作的客观条件入手。生活上,人们要吃、穿、住、行,还要休息、娱乐;工作上,要有工具、设备、资料和工作环境。这些因素和人的思想情绪紧密相关。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变化,能够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人们的需求和现实条件发生关系的时候,就会产生一定的思想情绪。对话沟通和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都是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今天仍然十分有效,是获取思想信息的经典方法,三是从人们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入手本职工作是人们的的主要实践活动。人们在本职工作中是否顺利,有没有兴趣,成功与否,以及在社会中起什么样的作用,都会引起思想变化。四是从人们之间的关系入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总要受到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家庭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不论是哪种社会关系,一旦发生变化,必然引起人们的思想波动,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思想流露。

总之,人的活动改变着以上各种因素,同时又受其影响,只要我们善于把握人们现实活动的过程,考察人们的实际行为、研究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就能够获得丰富的思想信息。

(二)分析思想信息

思想信息分析是思想信息由收集到处理的必经阶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组成部分对所获得的各种思想信息进行的本面剖析。其目的是为了准确掌握工作对象思想活动的情况、特点和变化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制定出有效的工作方案,指导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因此,思想信息分析的尝试、广度和准确度,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质量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思想信息分析的一般程序是:第一步,对所获取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使之条理清楚,便于查找使用;第二步,确定分析目标,这要根据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结合思想信息资料的其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来决定;第三步,围绕确定的目标取舍信息资料,对思想信息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第四步,选择合适的分析文法 第五步,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分析成果。

为了增强思想信息分析的科学性,在分析过程中必须遵循四点要求:一是人的思想的内在性,要求思想信息分析必须透过人们的言行的差异性,要求思想信息分析必须从这种差异性中把握思想与言行的统一性,这是因为相同的思想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而相同的言行也不一定是相同思想的反映。三是人的思想的离散性,要求思想信息分析必须从特殊中认识一般,从偶然中看到必然。思想的离散性是指由于每个人的重量和心理状态、传统习惯、环境条件和认知水平等的不同,因而人的思想也各具特性,要求思想信息分析必须从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和它的主要方面,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个别特殊的 1 问题和现象上。

二、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这里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开导工作对象,以理服人的工作方法。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针对工作对象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其他科学知识,用事实说话,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耐心启发,来帮助工作对象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觉悟,并自觉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说服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中最基本、运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之所以要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对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 “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对思想性质的问题,用“上纲、”“上线”,动辄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的做法,只能伤害同志,挫伤群众的积极性,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利益面临较大的调整,新旧观念时常发生冲突,如果处理得不好,就有可能危及社会稳定。只有坚持说服教育,做好释疑解惑、活血化瘀、理顺情绪的工作,才能化解矛盾,克服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二)解决思想问题必须遵循思想发展规律

思想问题的产生,通常与人们所处的环境条件、认识角度及能力等诸多因素有关,是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解决思想问题也需要有相应的过程。如“我们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不能强制人们放弃唯心主义,也不能强制人们想念马克思主义”。要纠正人们的脑子里的错误思想,要做很多切切实实的工作。这就决定了解决思想性质的问题,只能依据其发展规律,采取循序渐进、耐心说服教育的方法。

(三)说服教育有利于促使人的思想行为朝着正确方向转化

凡事都有个道理,我们进行思想教育时,如果不讲出一定的道理,人们就不会按照要求去做,或从思想上接受某种看法、主张。所以,我们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或是动员人们完成某项任务、从事某项具体工作,都要讲清道理,做到以理服人,才能逐步获得大家的认同,进而做到行动上的正确。人民群众总是乐于相信事实、坚持真理的。比如深化改革,只要我们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交给群众,把改革的目标意义、任务、措施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向他们讲清楚,把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和已取得的成效告诉他们,就会逐步使群众理解改革、关心改革、投身改革。这也就为深化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思想环境。

(四)坚持说服还是压服反映出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

“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就认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只能依靠人民群众,共产党在劳动人民中进行工作的时候必须采取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决不允许采取命令主义态度和强制手段”。我们党一贯主张对人民“不是用强迫的方法,而是用民主的方法,„„不是强迫他们做这样做那样,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向他们进行教育和说服工作”。这在改革开往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也一定要坚持。

三、缓解冲突

冲突具有破坏性、分裂性、缓解冲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必要的方法。缓解冲突可分为缓解矛盾和处理冲突两个方面。

缓解冲突,防止矛盾激化。矛盾是冲突的前兆,不管是个人之间还是群体之间,当冲突尚未发生之际,问题会比较集中地围绕着某一问题积累矛盾,成为双方关注、争执、互不相让的焦点。政治方面的某个观点或某一事件,切身利益方面的某一具体项目,如房子、工资、职称等,道德方面的某一行为倾向,情感方面的某一隔阂等等,都可能成为双方关注的热点和争执的焦点。如果双方继续在某个焦点上集聚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序,就会围绕这一焦点形成冲突。为此,要真正有效地缓解冲突,必须根据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积极缓解矛盾,防止矛盾聚焦、激化。

(一)进行正面引导

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简单地充当矛盾仲裁者的角色,而应及时准确地摸清人们共同关注和议论的问题,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引导人们以崇高的精神境界去化解各种矛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与道德,曾为我们的社会解决矛盾提供过强大的精神力量,今后还将继续发挥作用。有人认为,现在实行市场经济了,讲的是物质利益、等价交换,就应当有利必争,精神力量已经没有多大作用了。这是一种误解。合理的物质利益毫无疑问是应当保护的,在受到侵犯时也应据理力争。但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更高一点的精神境界,特别是在矛盾发生时更应如此。我国民间有句俗语:争着吃不够,让着吃有余。每一个人都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谦让,多一点奉献,有利于各种矛盾的解决。同时,引导人们认清形势与方向,讲清问题的关键和要塞,还可以达到识大体、顾大局、协调关系、增进团结的目的。

(二)疏通宣泄渠道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创造条件让人们畅所欲言,把各种不同的看法、意见和心里话都讲出来,通过正常的宣泄达到缓和矛盾的目的。古人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塞言路,有过于堵塞奔流的江水。河水宣泄不畅,必然决堤,言路堵塞不畅,社会矛盾和冲突也会尖锐起来。因此古人又说:“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广开言路难免良莠不齐,但许多事实表明,有的问题看起来矛盾很尖锐,群情激昂,但一旦让各种看法充分加以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最终问题并不难解决。

(三)调整利益关系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冲突中,利益冲突的比重最大。而人们的利益关系往往是按照一定的群体类型而分布的,各个群体的利益既不可能完全一致,也不能悬殊过大。矛盾总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利益群体往往从自己的利益角度观察外部世界,总是期望改革能给自己群体带来利益。而每一群体又都觉得改革给别的群体带来了利益。在同一利益群体中又可能有干部与职工的利益矛盾,各班组之间的或科室之间的利益矛盾等。这种种矛盾,有时缓和一些,有时激烈一些。我们要根据有关政策,遵循按劳分配和平等互助的原则,不断调整利益关系,防止出现严重的分配不公现象。这样,即使出现一些矛盾,也不至于酿成危害较大的冲突。

(四)加强人际沟通

很多情况表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许多冲突,很大程序上是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引起的。在人们缺乏正常的交流与沟通的情况下,由于相互之间不了解、不理解,就容易产生误解和偏见;由于某些单位风气不正,关系复杂,因而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的这样或那样的意见分歧长期得不到化解,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冲突。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创造人与人之间交往沟通的机会,协商对话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方式能体现参与者在对话中相互平等的地位,保证信息交流的直接与高效,沟通双方的意见和情感。总之,改善人际交往,协调人际关系,增进人际沟通,有利于缓解冲突。

(五)改善生活环境

人们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物质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活环境。如果这些环境得到改善,就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要经常观察和分析生活环境的变化,及时改变不利条件,不断优化文化环境,稳定生活秩序,尽可能消除引起冲突的客观因素。

(六)强化积极因素

任何集体或个人,无论是先进还是后进,其内部都包含有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个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是此消彼长,不断变动的。这种变动的趋势,一般说来有两种情况:不是沿着前进的趋向好的方面转化,就是沿着倒退的趋势向坏的方面转化。而且这两种转化都具有现实可能性,究竟哪一种可能性能得以实现,既取决于内在根据,又取决于一定的外在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当人们较多地受到积极因素影响时,就会再现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冲突就会大大减少;反之,当消极因素占主导地位,或一个单位不正之风盛行、消极情绪弥漫、人心浮动、纪律涣散时,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也容易产生冲突。为此,我们必须注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积极因素的影响,减少人们接受社会不良影响的盲目性,增强接受社会正面教育的自觉性。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正面教育和引导,3 帮助人们增强免疫能力,提高自身修养,使之能够自觉地调动和运用内在的积极因素,扶正袪邪,以正压邪。

总而言之,处于发展中的社会,矛盾纷繁复杂,许多矛盾难以一下子解决,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疏导矛盾、理顺情绪的方式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如实际问题的解决,思想问题的疏导,情感问题的化解,政治倾向问题的引领,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只要工作及时到位,矛盾就能够超前缓解,冲突也就少有发生。

四、后进转化

所谓后进转化,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纠正受教育者已经存在的某些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思想、态度、观念或行为,把他们引导、转变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促使后进向先进转化。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诸如人们认识能力的不完善或思想意识的不纯洁,受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的侵蚀和影响,我们工作中的失误等,难免使人们产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偏差,甚至犯严重的错误。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正如列宁指出的:聪明人并不是不犯错误的人,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聪明人是不犯重大错误同时又能容易而迅速地纠正错误的人。毛泽东同志则把犯错误与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认为人大概是没有不犯错误的,多多少少要犯错误,犯了错误就要帮助。要创造各种条件,帮助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可见,创造各种条件帮助犯了错误的人改正错误,敦促后进人员,落后集体向先进的方向转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检验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一个标准。做后进转化工作的基本要求有三个方面。

(一)坚定信心

就是相信后进终究是能够转化的,错误思想终究是能够纠正的,而不能用片面的、静止的思维模式去消极地看待后进者及有错误观点的。人是矛盾的统一体,其思想中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先进者可能是积极因素多一些或积极因素处于主导地位,后进者可能消极因素突出一些。事实上,即使是后进者,也只不过是积极因素暂时处于劣势,处于矛盾的次要地位,而决不是不存在积极因素,这正是能够实现后进转化的根据所在。只要我们抓住后进者的积极因素,点燃其内心的闪光点,久而久之,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能够转化的。

(二)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就是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实施帮助。它实际上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面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倾听多方面的意见,切忌偏听偏信、片面对待。二是要分清思想问题的性质,是政治立场问题还是思想认识问题,是偶然失误还是明知故犯,是屡教不改还是思想反复。三是要查明产生错误思想观点和行为的主要原因,历史的、现实的、主观的、客观的等诸多因素。四是要分析思想的影响范围和程序,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还是暂时存在的问题。五是要掌握每个人的特点。作为社会的人,每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及其地位、职业、经历、家庭、年龄等不尽相同;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也是千差万别的。六是要注意教育分寸,做到教育程度,既不要过重,加剧矛盾,形成树立;也不要过轻,隔靴搔痒是很难收到成效的。

(三)持之以恒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既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人们的思想转化,特别是后进者的思想转化,也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有时后进者接受了教育,转变了,进步了,但有时又可能出现反复,甚至重犯错误。因此,对后进者一定要反复做工作,持之以恒,以满腔热情鼓励他们,以充分的信任感化他们,千万不要翻旧账、揭伤疤。

下载记忆的基本过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忆的基本过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告调研的基本过程

    主要有计划阶段、资料采集阶段、分析报告阶段。 一、 计划阶段 1、 计划阶段的基本任务  现实需要(为什么要做调研?)  明确问题:了解广告主的目的、意图及信息需求,并进行探测性......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首先,要分析主体因素,包括对学生的分析和对教师的分析。 对象: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 分析:三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他们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

    浅谈解答数学试题的基本过程

    浅谈解答数学试题的基本过程 数学试题的解答过程,是一个分析探究,归纳总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集中体现我们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和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创新思......

    教学过程包含哪些基本步骤

    教学过程包含哪些基本步骤?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和职能,把握好基本的教学过程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备课。那么在一堂40-50分钟的课堂里,应该包括哪些基本......

    危机公关处理基本过程

    危机公关已成为21世纪网络媒体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假定服装品牌危机已经出现了,如何有效地利用公关手段解决危机呢?金点传媒小编给您分析危机公关处理的基本过程:......

    入党基本过程(共五篇)

    入党基本过程1、入党申请书(本人向支部提出书面申请) 2、支部列为入党积极分子(造花名册) 3、参加镇或支部“七月”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资料留存:培训心得体会、试卷) 4、领《申请入......

    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是一个在占有关于特定教育现象的感性、理性材料基础上,运用概念范畴体系,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 HYPERLINK l _Toc4320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1840年以前的中国文化) 民族性、国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 TOC o "1-3" h u HYPERLINK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