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作文如何修改
小学生作文如何修改
我们都知道好文章离不开修改这句箴言,但由于多种原因,从我们接触小学作文教学以来,就没有真正的落实过。目前,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训练,依然陷在老师留题我来写,写完了往老师那一交的误区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写完甚至连多一眼都懒得看,便交差了事。久而久之,学生自己就不想修改作文了,就不会修改作文了,写出好文章就增加了人为的难度。老师还为此付出了许多不讨好的蛮力。这,都是学生的活老师干产生的恶果。因此,我们必须要教给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的本领,这样的作文教学才能完整。其实,修改作文不是难事,只要掌握了基本方法,反复实践就可以学会。在确保构思合理的情况下,修改应从主题开始。
围绕着主题修改
什么是主题?一篇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叫主题。也有说的中心思想的、主要内容的等等。但都不如主题来得明晰确切。修改时,我们首先就要看文章中所选择的内容——材料,是否跑题、偏题。这里的题,不仅仅是指文章的题目,而是指你文章的主题。检查材料是不是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心中的喜怒哀乐,忧怨爱憎,或者你想阐明的道理。
比如,文章的题目是《一个甜桔子》,如果我们只是对一个桔子的来历描写得清清楚楚,而没有写出其中的甜——桔子里蕴含的友情或亲情,这应该叫跑题,至少是偏题了。这就是说,我们在修改作文的时候,不能满足于人事景物表面上的完整清晰,而要紧紧抓住,并突出文章的灵魂——主题。如果材料做不到这一点,就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调换叙述的角度,口气,描写的方法,调换关联词等,问题比较大的就应选择新的材料替换掉原来的材料。有时还可以通过修改开头、结尾来实现主题突出、鲜明、生动、新颖、深刻的目的。
围绕着材料修改
主题不是空的,修改时应着重掂量文中的材料是不是紧紧围绕主题来选择的,它们是不是从不同的方面有力地支撑了主题。如果没有或不够给力,就应该增删或调换,予以加强。例如,写一个淘气的《我》,仅仅选择了在学校里是怎么淘气的几个故事的话,材料的选择就太单一了,莫如增补在家的,在校外的材料,删减校内的材料。
这样材料既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也会随之丰满了,文章的生活气息更浓郁了,趣味儿也就增加了许多。除了注意材料的丰富性,还要考虑到材料的趣味性、典型性、特殊性,尽力避免一般的材料,人人用过的材料。比如,一说母爱,就写我深夜病了,妈妈送我上医院,我的病好了,妈妈眼里布满了血丝,人也瘦了一圈。修改时,就应该将文中类似的老调重弹的东东吐出去,把头脑中保鲜的东东吸纳到文中来。遇到这样的情况了,可以适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解决材料陈旧的问题。
围绕着语言修改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作文可是大事。在修改的时候,引领他们尽量将那些人云亦云的词,人人笔下有的句子删掉,换上能有效表达自己独立观察,独特感受,特殊发现而形成的字词句。例如,写《春天》,就可以删掉类似“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天来了,小草钻出来了,伸个懒腰说,真舒服啊!”而这样写:“不知不觉中,春风给街边的柳树姑娘梳好了满头嫩绿色的小辫子,她可美坏了,一个劲儿地晃来晃去。”“校园里的迎春花第一个举起黄灿灿的旗帜,向我们报告:‘春天来了!’”这样坚持下来,学生就不会闹出作文开头就是“今天”,日记正文也是“今天”做首句的笑谈了。一写高兴,就一蹦三尺高;一写着急,就热锅上的蚂蚁;一写比赛,就不甘示弱;一写眼睛,就炯炯有神„„修改时应该尽力删除、调换简单重复,没有趣味儿的词语。当然,充分使用各种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活泼起来,也是不可忽视的。
修改的其他问题
当然,修改自己的习作还包括错别字啊、标点啊、格式啊要作者自己来做,不过上面说的三条是最要紧的。光知道这些还不够,还要掌握修改的符号,尤其要反复练习,做到每篇作文至少要通读两遍,详细修改三遍。如果时间允许,还要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在起步阶段,还应该把修改过的习作主动给老师、同学看和家长看看,征求他们的意见。如果身边有写作经验的人就更好了,应经常去请教修改的方法和接受他的指导。这样,我们就可以逐渐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了。
小学生学习修改应从一开始学习作文就接触才好。基本方法是:
1、老师在学生每次习作完成后,都要示范修改一篇中等水平的作文给同学们看。一边修改,一边讲解修改的原因和方法。修改后再师生互动欣析修改效果。其余学生课后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做,主要是教给修改思路、方法与符号。
2、学生课后独立修改后的作文应在班里展示,可全部,可小组,可点兵点将„„并评出最佳修改范例,给与不同形式的鼓励,并要介绍经验和心得。
3、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应该要求他们用专用的本子抄清保存好,留待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品读,看看自己习作的进步。既可增强学好作文的信心,也可以提高修改的能力。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打字存盘。这也是他们的成长记录。
修改实例
下面,举一个我示范修改的例文,再谈谈修改的具体操作过程。(括弧中的部分为删掉的或添加的。)
(妈妈的童年)师:这样的题目对读者很难有吸引力了。莫如直接用故事里的核心事物为题更直接,更有魅力。类似一件+++事,一个令我+++人„„都可以采用这个办法修改,使文章的题目直截了当,个性突出,简洁醒目。
(小黄瓜)
师:这个题目既揭示了文章的核心故事,又和故事中主人公的身份相匹配,很有儿童的韵味儿。
(我和妈妈是好朋友,没事的时候总是和她聊天,妈妈也常讲她小时候的故事。没想到,)
师:这样没有特点的交待,读者可以想到的内容可以删掉,开门见山更好。所谓特色有两种:
1、人物外部的。比如,长相、穿着、姿势等等。
2、人物内部。比如,性格。
妈妈小时候也是个淘气包。
那年夏天,她才6岁,姥姥和姥爷都没在家,家里只剩下了大姨和妈妈。妈妈就对大姨说:“咱俩到园子里摘黄瓜吃吧!”大姨说:“行。”
她俩到了园子里,第一眼就看到满园子的黄瓜绿油油的,黄瓜上还带着小黄花。妈妈一看就摘了起来,大姨就跟着妈妈摘。可她们犯了个大错特错的错误,大的一个没摘,全摘小的,更可气的是,她们不吃,都放在垄台上晒干儿。最后,还是大姨阻止了妈妈。(师:这一段的描写虽然朴实无华,但生动具体,语言准确,可以很好的感动读者。)
中午时分,姥姥和姥爷回来了,妈妈感到事情不妙,就跑到大街上去玩儿,其实是躲了。姥姥怎么叫她也装作听不见,反正是不回来,一直到天快黑了的时候妈妈才回家。(师:看看,淘气孩子的聪明,随机应变,保全自己,写得真实灵动有趣。)这时候姥姥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妈妈只是挨了几句骂,可大姨就惨喽,挨了骂,又挨了顿打。(师:这个对比描写对写出妈妈的聪明十分重要,比直接说出来要高明得多。)
(我觉得)妈妈(,你)小时候是既顽皮又聪明(啊)。
(现在我的妈妈也顽皮,那是和爸爸,有时候和我也一样。我更服气她的聪明,因为别人都说我的聪明像妈妈呢!)师:这样的结尾显得罗嗦无力,没有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就不如自然结尾了。
师总评:这是用一件具体翔实的故事写人物的好习作,虽然是按照故事发展顺序作为文章的结构,但没有平铺直叙的感觉。这里的秘密就是通过具体的故事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自己对妈妈的爱,而不是停留在事情的表面,单纯的叙述故事。其中运用的对比描写方法值得借来攻玉。改后例文
小黄瓜
妈妈小时候也是个淘气包。那年夏天,她才6岁,姥姥和姥爷都没在家,家里只剩下了大姨和妈妈。妈妈就对大姨说:“咱俩到园子里摘黄瓜吃吧!”大姨说:“行。”
她俩到了园子里,第一眼就看到满园子的黄瓜绿油油的,黄瓜上还带着小黄花。妈妈一看就摘了起来,大姨就跟着妈妈摘。可她们犯了个大错特错的错误,大的一个没摘,全摘小的,更可气的是,她们不吃,都放在垄台上晒干儿。最后,还是大姨阻止了妈妈。
中午时分,姥姥和姥爷回来了,妈妈感到事情不妙,就跑到大街上去玩儿,其实是躲了。姥姥怎么叫她也装作听不见,反正是不回来,一直到天快黑了的时候妈妈才回家。这时候姥姥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妈妈只是挨了几句骂,可大姨就惨喽,挨了骂,又挨了顿打。
妈妈小时候是既顽皮又聪明。
修改作文是学生自己的事,别人无法替代,即使眼下我们代他完成了,改得满纸通红,实际效果怎么样?我们都清楚——那是过眼烟云,一会就无影无踪了;那是雨过地皮,一转眼就干掉了;那是劳而无功,一个字都没有看,只是关心优、良、差。为什么?因为那是别人思考的结果,他人的肉怎么会贴在自己的皮上呢!让我们把修改习作这个活装到学生的心里,做在他们的巧手上吧!
第二篇:小学生病句修改
小学生病句修改
一、考点链接
学会辨析和修改病句,有利于正确运用句子来表情达意,这也是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之一,因此,这一类题型一直受到各省市命题者的青睐,2010年也不例外。命题仍然以选择题为主,判断加改错类的主观题型有上升趋势,一些省市在语段中进行修改,甚至加入了错别字、标点符号等,综合性较强。熟练地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
二、常见的语病类型有:
①搭配不当(如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等);
主谓搭配不当。
例句1 我市各单位首批赴北京参观的代表,均由先进生产者组成。
例句2 那些爱听小道消息,而且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的同志,乃是自由主义的作风。
动宾搭配不当。
例句1 去冬以来,各校开展学习雷锋的新高潮,广大学生思想面貌焕然一新。
例句2 她止不住鼻子一酸,伤心地哭了起来,泪水湿润了她的前襟。
③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句1 在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规划中,我国各族人民夜以继日地战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例句2 好不容易才把她苏醒过来,你又来怄她,气她,还叫大家安静不?
②成分残缺(如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等);
(1)缺少主语
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③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使”的主语应是“学习”,由于有“通过”这个介词,使主语丧失了。)(2)缺少谓语
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3)缺少宾语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4)缺少修饰成分 ① 要想作出杰出的成就,就必须付出劳动。
(“劳动”前应加“艰苦”“辛勤”之类的修饰语,同时,前一分句又是“动宾不 当”。)
③词语误用(主要指词语褒贬色彩不当);
1、名词误用。例如:
每次查房、会诊之后,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怎样自理特殊病人。我们永远记忆周总理谆谆教诲。
2、动词误用。例如: 那是一个多么感动的情景啊!
思维这个词,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使用”改为“用法”或“使用方法”。)
3、形容词误用。例如:
只有迅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我们才能相称大好形势的要求。
他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们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改“沉重”为“沉重感”。)
④语序有误(如因果颠倒、不符合认识事物规律或事物发展规律等);
1、语序不当 a、成分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词 d、形容词或形容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年多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练。
多项关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常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B.分句次序不当。例如: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在勇的革命烈士,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正确次序: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复句中分句之间有先后轻重、缓急、大小、因果等关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排列分句。C.词序不当。例如:
王亲切地走到我跟前。向我说“要当心!”(“亲切地”应移到“说”前。)思想和语言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改为“内容和形式”)
⑤不合逻辑(主要指语意违背常理)。
1、更替概念。例如:
在会上,大家都谈了自己对学校的看法,看来,大家的希望不一致。
(句子前边用了“看法”后边换成了“希望”包含在“看法”当中,那就应当把“看来”改为“不过”。)
2、前后矛盾。例如: 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大学。
夜,寂静无声,只有雨滴在嘀嘀嗒嗒地响着。
3、判断不成立。判断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断定,如果断定不了,判断就不成立,这个判断就不起作用。例如:
a.青年从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b.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植物的主要产区。
(a的“青年人”不是“时期”,二者不能组成一个判断。“青年人”可改为“青年”,最好改为“青年时期”b的“红壤”是一种土壤,不是“产区”、“红壤”要改为“红壤区”。)
4、多次否定引起混乱。例如:
难道能否定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成功吗? 尘土太厚,这又怎能不让卫生检查团的人不皱眉头呢?
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鼓舞着画家和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文艺工作者”为大概念不能与小概念“画家”并列。)
他的书籍里装满了书。有文艺书、历史书、政治书、画片、杂志等。(“文艺书”为大概念,不能与下面小概念并列。)
6、包含正反两方面意义的词语配搭不当。
“好坏”、“高低”、“是否”、“多少”这一类词兼有正反两方面的意思,这类词语只能和含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其它词语搭配,如果只顾一方面,而忽视了加一方面,就会造成判断不当的错误。例如:
能否做好教学工作,决定于老师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前面“能否”为两个方面,后面“有”只一个方面,不配搭。)
对科技人员强调专,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 还要不要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呢?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是不是”“要不要”包含着两个方面,“是肯定的”只是一个方面,前后不配搭。)
7、条件关系用错,条件结果关系颠倒。
在复合判断中,有充分条件判断、必要条件判断、充要必要条件判断、相容的和不相容的判断。在使用这些判断中,要恰当运用,否则就会产生错误。例如: 只要刻苦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取得好成绩,“刻苦努力学习”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条件关系用错。)
陈小宇同学今天没来上课,一定是病了。(没来上课的原因较多,不一定是病了判断条件不充足。)
只有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能提高群众的觉悟,实行责任制。(条件和结果颠倒)
8、强加因果关系
一件事的产生,总是有它的前因后果。如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那就是强加的。例如:
我厂今年重视了产品数量,所以产品质量下降了。(产品质量下降的原因并不一定是“重视了产品质量”,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前一阶段外语学习中,由于我重视了读、写练习,因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病句修改以改通顺、改正确为原则,不作语言润色,不改变句子原意,修改的方法可采用成分检验法(提取句子主干)、寻找关联词语法、同类型句子比较法、语感把握法等方法进行。对句子成分残缺的,增;搭配不当或不能搭配的,调;成分多余累赘的,删;用词不当的,换。
三、中考中常见易混易错病句类型
⑴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2、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⑵并列结构所出现的搭配不当
这里所说的并列结构,主要是指动词的并列、名词的并列以及形容词的并列等。动词的并列结构中,往往出现动词与宾语不能搭配的现象;而名词的并列结构中,往往有一个或多个名词与后面的谓语(并列的名词结构作主语时)或前面的谓语(并列结构作宾语时)不能搭配。如:
1、这位高能机械工程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国内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专家的赞赏。
2、大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并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眼前,沙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图画。
⑶句式杂糅
它是结构混乱的一种,即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半截转向的现象。
1、这起明显的错案之所以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2、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秸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3、这次老人节茶话会的地点是在老年活动中心举行的。
⑷关联词位置不当所引发的语病
配套使用,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两个关联词,如果第一个关联词放在前一个分句主语的前面,那么意味着两个关联词所连接的是句子结构,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必须保留并且不同;如果第一个关联词放在前一个分句主语的后面,那么意味着前后两个分句都是以该主语作为陈述对象,两个关联词所连接的是谓宾语成分,后一分句不得再保留主语。
1、最近,巴以局势尽管出现缓和的迹象,但有关各方表示要真正实现美国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仍将十分艰难。
2、与其说抄版现象是一个企业同另一个企业间的行为,不如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行为。
3、一块块砖石、一根根钢筋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参天的高楼大厦却是用它们建成的
⑸缺主语或宾语中心词
1、凭借NBA的一部宣传片,姚明完成了从单纯的“体育明星”到“体育、娱乐明星”,昨天,小巨人再一次成了娱乐界的焦点人物。
2、目前,虽然每年大学毕业生不少,但是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3、目前,城市交通干道车辆拥挤的状况日益严重,有关部门准备采取车辆分流,限制货车在上下班高峰时间进入市区,以缓解矛盾。
⑹介词短语固定结构的缺损或不配套
1、我们青年志愿者出发前,老师就已作了明确的分工,安排男同学和力气大的干重活,负责把垃圾运到垃圾掩埋场。
2、刘涌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七项罪名被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判处死刑。据悉,对刑事案件启动再审程序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的首次。
3、日常生活中是少不了烦恼的,而像缺电、涨价、堵车这样的烦恼都是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中而产生的,是“成长的烦恼”。
4、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对城市的要求,为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5、我国卫生部接到广东省卫生厅发现非典疑似病例的报告后,立即派出专家协助和指导当地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⑺其它特殊语病
(一)主客体颠倒
1、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于谦为人正直,不畏强暴。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正是他那首自勉诗的真实写照。
2、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荟萃了江南园林的精华,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3、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4、这种“壮心不已”的精神对于我们这个走向中兴的民族自然也是备感亲切的。
(二)不合事理
1、经过高中三年的勤奋学习,你一定能昂首走进久违的大学城。
2、一声令下,运动员们冲出了起跑线,像脱缰的野马一样。3、1999年,刘永行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第二首富。
(三)语义重复
1、毕竟,经过近百年的努力,中国终于在国际间扬眉吐气了,所有大国应享有的地位,中国现在全有了。
2、本次联赛大爆冷门的八一队,凭借场上的整体配合和积极拼抢,终于以1:1逼平了志在卫冕桂冠的申花队。
(四)状语位置不当
1、因特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贵昂的网上消费又使人们难以接受。
2、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生产,以平均每年递增20%的速度大步向前发展。
3、每一个立志成才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贡献的人。
四、考点追踪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附近的居民都在他的带动下,认真搞好环境卫生。
B、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一根拐杖,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丢掉拐杖自己走路。C、我不禁怀疑他是不是开玩笑。
D、我们如果前一时期已经克服了学习上不少因难,那么今后的困难也一定能克服。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十五”期间,泰州市将建立质量技术保证体系,力创国家级名牌产品30个。B、源于新疆的沙土在西风环流带的吹送下,影响到太平洋地区、东亚和中国。C、我们热烈欢迎教委领导到我校莅临指导。
D、三年来,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20%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专家呼吁尽快淘汰二冲程燃油助力车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B、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
C、春风一阵阵地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D、21世纪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她那一湾秋水闪耀着诗一般的深情,显然被这清幽的夜晚深深地吸引住了。
B、凡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C、用尺规作三角形,在许多书中是作为基本作图的。D、对学生会提出的建议,我们举双手赞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议的加强和改进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是战略工程。B、几个农民工来到经理部索要工钱,经理派副经理和他的助手接待了这些农民工。C、近年来,多种制作精美的公益广告,不断纷纷出现在泰州主干道上。
D从牡蛎中可以提取抗癌物质,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被推广和发现,前途不可估量。
6、下列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理论学习,全体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水平。B、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C、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这所学校当英语教师。
D、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先进。
7、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看到白衣天使们为了抗击“非典”而忘我工作,使我很受教育。B、有没有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是衡量一个优秀球队的标准之一。C、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现已进入蓄水阶段。D、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阶段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8、下列有语病的一项是()
A、高峻的山岭,形成横亘山间谷地的天然屏障。
B、在轻轻的薄雾里,使这座山城显得格外温柔、可亲。C、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D、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昨天参观了这个画展是很有特色的。
B、我们坚信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C、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刘校长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报告。D、两天来,艺术家们悦耳动听的歌声和婀娜多姿的身影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10、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C、小明的学习成绩是班级中最好的同学。
D、参加家务劳动,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
第三篇:小学生如何修改病句
小学语文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所谓病句,是指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如何判别句子的正误呢?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再看句子主干的修饰成分使用是否合理,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一、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语病。1.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如(此类语病又称句子杂糅、“使”病句):
①、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没有主语,去掉“使”。)②、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缺少主语。应去掉“使”。)③、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去掉“通过”,让“学习”作主语;去掉“使”,让“水平”作主语。)
又如: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指句子不完整,缺少“谁”,“怎么样”“做什么”(也就是缺少主语,谓语或宾语等必要成份)。
如“前几天,送给小玲五本课外书。”这句话,缺少“谁”(主语),应该在“送给”的前面加上“我”或“老师”等,句子才完整;
又如“我最尊敬的人是”,缺少“谁”“什么人”(谓语),可在“是”的后面补充“我的爸爸”或“我的老师等”。
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宾语残缺,句末补上“的做法”才通顺。)(1)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6)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7)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8)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9)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2.重复啰嗦。
如: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发不在头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啰嗦。)
又如: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验。(“多次”和“反复”是一个意思,不必要重复使用,应删去其中一个。)
如“王老师多次反复教育小明要遵守纪律。”
这句话中“多次”和“反复”重复了,要删去其中一个就对了。3.用词不当:
指句子中某个词语运用得不恰当。
如“看到这风景如画的田野,我们的心情非常幸福。”这句话中“幸福”一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愉快”。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今年的产量减少了一倍。(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应改为“一半”或“百分之五十”)
指句子中的关联词误用,或搭配不当。
如“不但黄山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而且我很想去游览一下。”
这句话构不成递进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因此,要把关联词“不但„„而且„„”改为“因为„„所以„„”;又如“你只有认真刻苦地学习,就能取得良好成绩。”句子中“只有„„就„„”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只有„„才„„”。
4.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把“眼睛”改为“目光”。)
如: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出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把“揭露”改为“表现。”)
如:我的家乡是宁波人。缩句变成“家乡是人”(主谓搭配不当)
如:对他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应该提出批评。(改成“„„不但不应该袒护,而且还应该„„。”)
如“王丽十分爱护时间。”
这句话中“爱护”与“时间”搭配不当,应改为“爱惜”。
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季节。(主宾不搭配,可把“季节”改为“地方”。
1、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5.词序颠倒,如: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烧毁并洗劫”这样表达不合事理,应对调。)
如:我们看见火车、轮船在水上、陆地上行驶着。(语序的排列不仅要符合事理,而且还要在行文上前后照应,连贯一致。这句话应把“水上”和“陆地上”对调一下。)
又如:“李老师认真修改阅读了张华同学的作文。”
这句话中“修改”“阅读”的词序混乱,颠倒,应该把“修改”和“阅读”调换一下位置,改为“李教师认真阅读修改了张华同学的作文。”
再如:历史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应将“两千多年前”和“新出土”调换顺序。)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6.前后表达不一致或矛盾。
如: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又如:王芳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断定”和“大概”矛盾,去掉“大概”或去掉“大家断定”。)
例如1: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例2: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例3: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如“昨天傍晚刮起了一夜大风。”
这句话中“傍晚”和“一夜”有矛盾,应改为“昨天傍晚刮起了大风。”
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既然世界上都没有,那中国怎么又有呢?应把“没有”改为“仅有”)
7.指代不明:
例1: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例2: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如“黄虹和赵燕一起去登仙楼山,她比她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
句子中的“她”有两个,到底是黄虹爬得快,还是赵燕爬得快呢?指代不明。应改为“„„她比赵燕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或“„„黄虹比她爬得快,黄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
小明和小华的同学来了。
8.不符合事实:即描述内容与事实不符。如:盲姑娘看见有人进来,连忙站起来让坐。
如“秋天,校园里盛开着桃花、梨花、一串红、菊花和芙蓉花。”
句子中的“桃花”、“梨花”不是秋天开的,是春天开的。不符合季节的事实,应该删去。9.概念含混,分类不当: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新华字典》不属于文学书,应去掉。)
如: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应该是其中“之一”。)
如: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葡萄不属于蔬菜)
这个商店出售饮料、汽水和啤酒。(饮料包含汽水,并列不当)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10.滥用副词,介词以及否定词的混乱使用。
如:这将保证了粮食的大面积丰收。(“将”和“了”的时态不同,去掉副词“将”。)再如: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去掉,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又如: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又如:对于这篇作文,我写了整整一小时。(介词“对于”是多余的,应删去。)11.有歧义。
如:我校举办的数学、物理两个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农业机电课程。(这句话有两种理解:(1)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各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这两门课,物理短训班也开设了这两门课。(2)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分别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课程,物理短训班开设了农业机电课程。看来应该是第(2)种理解,应该在“开设”前加上“分别”。)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12.否定不当:
例1:这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我不感动得流泪呢?(反问句中的否定词要注意,这句话最终表达了否定的意思,与本意正好相反。应把其中一个“不”字去掉。)
例2:春运期间,为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与督查力度。13.一面与两面前后不对应:
例1: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前后不呼应,前面的主语是正反两面的意思,后面的宾语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前后不呼应。)
例2: 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总之,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二、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
A、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B、尽量少改。
三、修改符号。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应使用下列符号加以修改。
济川小学五(4)班
整理
第四篇:培养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学会修改文章
习作内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学会修改文章。请你把感兴趣的作文认真读几遍,参照老师的意见,运用修改符号加以修改。
也可以将自己的一片作文草稿读给老师、同学听,征求他们的意见;再参照他们的意见,认真修改自己的草稿,然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习作指导:
“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初学写作的人,很难一下子就写出好文章,要一遍一遍地修改,这样才能使文章完善。“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提高作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它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更明确,层次更清楚,语句更生动流畅。
一篇作文写好以后,过上几天,自己再读读,往往会感到不满意,甚至还能找出一些毛病来。因此,文章写完之后,要反复看,反复修改,这样,原来不完善的地方就会逐渐完善,原来错误的地方就会得到改正。反复地修改文章,可以培养评改作文的能力,还可以较快的提高作文水平。
修改作文不光是理顺句子和改正错别字,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文章的内容。因此,文章的修改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从内容上,要检查习作的中心是否明确,要说明的意思是否说清楚了;材料用的是不是恰当,是不是围绕中心选取的材料;材料的安排是否有条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
从形式上,要检查所选择的体裁是否能有效的表达文章的内容,1
体现写作意图;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贴切,标点有没有错误,书写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此外,修改时要有一定的顺序,我将修改作文的一般程序罗列了一下几点:
1、看卷面是否整洁。
这一条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应注意卷面了。
2、看错别字有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
3、看作文共有几处病句。
挑出作文中的病句,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在眉批处或原句处给予纠正。
4、看标点符号使用。
特别是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5、圈出精彩词语和优美语句。
根据自己的鉴赏水准勾画出自己认为精彩优美的字词句,并体会到优美词句的妙处。并在文章边缘空白处写上眉批,点明精彩之处。
7、看文章的中心。
重点注意文章的内容是否与文题相符合,中心是否明确,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
8、在文尾写上自己的评语。
学生根据相应的标准写上自己的评语,比如:文章的题目与既定的主题范围是否相符;文章的主体内容是否紧扣中心;开头结尾的处理、结构安排是否合理;文章的过渡语段设计以及优美精彩词句描写等。
9、明确评定等级。
评分标准如下分为四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定从良好入手,以此为分界线,确定等级。
最后,请自己的老师或朋友进行批改,评分,并根据学生的原文和评改情况一并提出写作或修改意见。
佳作赏析:
难忘的第一次
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有许多第一次例如:第一动手做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养小动物,第一次去野营,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得奖„„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印在我们成长道理路上。
而我的第一次是由于老师布置的作业。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不寻常的作业:给妈妈洗一次脚。老师的话音刚落,班里就像开了锅:干咳声、嘘声、大笑声连成一片,有的同学还连连做呕吐状。
晚饭过后,我正为给妈妈洗脚的事犹豫不决,但当看到妈妈疲惫的样子时,我终于下定了决心。为妈妈洗脚。我端来热水,小声对妈妈说:“妈妈,我给您洗洗脚好吗?”妈妈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
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笑着说:“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我连忙解释说:“您工作这样劳累,女儿帮您洗洗脚也是天经地义的嘛!”经我再三要求,妈妈终于答应了。
我先让妈妈把脚放在热水里泡了一会儿,然后用手给妈妈搓起脚来。摸着妈妈长满老茧的脚,不禁思绪万千:妈妈为了我们,辛苦工作了多少年,这双脚不知走了多少路,但她从不叫苦叫累。而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妈妈的辛苦,第一次摸到了妈妈长满老茧的脚。我把手指伸进妈妈的脚趾与脚趾之间的缝隙里,不停地轻轻地慢慢地搓着。不久,那里的污垢都被我一一搓了出来。水渐渐地凉了,我让妈妈把双脚搁在盆沿上,拿起热水瓶,又向盆里倒了一些热水,让妈妈泡脚。看着妈妈兴奋的笑容,我也打心眼儿里高兴。
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就像清冽的河水,我就像幸福的种子,享受着河水的滋润。母亲又像那从那个天而降的雨露,我便是那幸福的禾苗。我现在长大了,应该多关心一下她,我在心底里做了个决心:以后,我要经常帮妈妈洗脚。
总评:小作者的作文很感人,通过写第一次给妈妈洗脚的事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理解妈妈的辛劳,可见小作者是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值得大家学习。事情的过程写得清楚细致,突出了难忘这一主题。文章的精彩之处在于真实的细致的人物描写,尤其是把给妈妈洗脚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描写的很到位,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也让文章更加真实生动,行文流畅真实,又不失幽默词语的使用!
如果能把作文的开头写的更简洁些,注意个别词句、标点的运用,4
定是一篇佳作!老师相信你!
第五篇:怎样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
怎样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定要改变“老师改,学生看”的传统观念,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能力,提高作文素质。
一、交流法
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将作文打好草稿后,我要求他们先认真阅读三遍,边读边想边修改,然后与同学交流阅读再修改。这样虽然速度慢,但经过相互间的商讨、争辩,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修改作文的妙处和乐趣。这种方法既给学生提供了相互间思想交流的机会,又有利于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讲评法
先根据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选择典型作文,再进行集体讲评,评时要求学生各抒已见,并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改的理由。教师的指点加上学生的评讲,有利于纠正普通存在的问题,锻炼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三、鼓励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作文之前或之后,形式有个别鼓励、表扬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作文等等鼓励法。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运用鼓励法,能激起学生上进的积极心理,也能促进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自信心,每次鼓励之后,学生的作文中定会出现一些
精彩的片断。此法运用在作文差生身上时,尤其有效。
四、引导法
在作文课,多为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不断修改自已文章的故事。据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巨著,就曾先后修改过多遍。由此可见,修改不仅作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写好作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一旦形成,便会在“落笔”之前勤于思考,“成文”之后反复推敲,长此以往,写作水平必将大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