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测定地震的人张衡

时间:2019-05-14 18:2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七课测定地震的人张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七课测定地震的人张衡》。

第一篇:第七课测定地震的人张衡

授课时间累计课时

第一课时测定地震第一人--张衡

课时内容:检查课文一《测定地震第一人--张衡》的词语学习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辰、悬、浮、缓”4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测验、坚实、接济、大型、缓慢、精通、完备、接近等词用法,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中“哪„„哪„„”、“被称为„„”等句式造句。

能力目标: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

德育目标:

3、理解课文内容,张衡的科学发明及其对人类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课时重点:学习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能答出课后的问题。课时难点:课文中“哪„„哪„„”、“被称为„„”等一些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仿照课文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练习法,【教学工具】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涌现出许多科学家,张衡是其中之一。阅读课文,了解张衡的科学发明及其对人类的贡献。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提示”内容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组一组,观察学生组词或组短语的能力。,却:坚(强实)、悬(浮挂)、缓(解慢)、精(确。通)、完(整备)、相(当近)。理解词意并会用“坚实、接济、悬浮、缓慢、精通、完备、相近”组成短语。

2.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

3.词语解释方面:坚实、接济、大型、悬浮、缓慢等,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和发现这几个词的构词特点。

注意:教师在检查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宜讲解得过多。

4.重点字、词语例释。

(1)坚实:形容词,牢固结实。如:要想将来有所作为,上学时一定要打下牢固的基础。

(2)大型:形容词,形状或规模大的。如:今天晚上,广场要举行大型文艺汇演。

(3)接济:动词,从物质上帮助。如:六十年代,我国遇到了特大自然灾害,我们家里人口多,粮食接济不上,只好挖野菜充饥。

(4)悬浮:动词,在天空或液体中飘浮。如:天空悬浮着一个不明飞行物。

(5)缓慢:形容词,不迅速;慢。如:爷爷上了年纪,行动缓慢,他不大愿意和年轻人一起出去。

5.课文中出现的句式解析(1)“哪„„哪„„”

该句型有前后两部分组成,后一部分中的哪指的就是前一份句中的“哪”,但不能写“那” 作文哪段没写好就修改哪段

书中哪些是重要你就把哪些划出来吧。(2)“被称为„„”(3)“把。。。。看做是。。” 在这个句型中,“把”后引出一个事物,“看做是”后引出另一个相关事物。“看做”可以用“当做,以为”替换,“是”有时可以省略。

例如:1)学生应该把学习看做是最重要的事儿。2)我一直把他看做自己的朋友。抽选学生造句。

四、全班交流解决疑难词语

(1)各小组汇报词语学习情况,提出未解决的疑难词语。(2)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一起解决疑难词语。

五、检查步骤

1、听写词语或朗读词语。

2、做练习一至五。

3、用提示中二,三,四的词语造句。

六、作业

1.熟读词语,加深理解。2.抄写词语。3.认真预习课文。板书设计

第七课测定地震第一人--张衡 惩罚标志精通从事 维持缓慢准确观测完备

授课时间累计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学会新的句型。

过程与方法: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衡的科学发明及其对人类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课时难点:初步感受作者对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憧憬,从阅读中得到感悟。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提前测评:提问学生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地震的认识不断加深,有效地预报,是为了将地震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可是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研究地震的呢?通过学习课文,你就会明白。

1.教师用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这时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先听一昕;看看能听懂多少。

二、请学生在小组内采取分段阅读(小声读或默读)、分别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要边读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出或摘抄下来。

1.采取组问竞争提问的方式,请同学读后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方法叙述这个故事的?

2、、边听、边板书关键词,如:介绍地动仪一简介张衡一介绍浑天说一介绍相风铜鸟一张衡在天文学上的成就。

以此可达到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的目的,为完整复述故事情节打好基础。

(1)学生在组内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故事发展前因后果线索的关键词。

(2)教师出示设计的练习,帮助学生理出文章叙述的主要线索。

三、填空练习。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写——介绍地动仪; 第二部分(2~3自然段),写——简介张衡;

1)张衡家境贫寒,这使他养成顽强好学的品格。

2)张衡在文学,绘画和自然科学反方面有很大成就。

第部分(4---6自然段)介绍张衡在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 第三段(第4自然段),写——介绍浑天说; 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介绍相风铜鸟;

第五段(第6自然段),写——张衡在天文学上的成就。

1)体会张衡的成就所反映出的我国古代科技的发达程度 2)想想张衡是怎么样取得这些成就的。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

3.要求学生在组内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思考课后问题六:

1、“候风地动仪”是怎样测定地震的?

2、“浑天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张衡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

4、张衡在天文学上、数学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四、作业

1.检查学生随堂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的情况。

2.安排学生进一步读熟读懂课文的任务,要求学生要联系我们的创新课程,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科技创新。

五、板书

测定地震第一人--张衡

第一段(第l自然段),写——介绍地动仪; 第二段(2~3自然段),写——简介张衡; 第三段(第4自然段),写——介绍浑天说; 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介绍相风铜鸟;

第五段(第6自然段),写——张衡在天文学上的成就。

授课时间累计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学会新的句型。

过程与方法: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

4、初步感受作者对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憧憬,从阅读中得到感悟。课时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课时难点:张衡的科学发明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提前测评:提问学生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教学过程:

提前测评:口头提问学生阅读课文情况

一、复习旧课。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用什么方法才能把它预测出来呢?可能有许多人认为:现代人都难以预测,何况古代人呢?那么就请看东汉时期的张衡是怎样预测地震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追求科学的精神。

二、第一部分:

1.学生默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下列问题。1)文章的第一段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2)张衡是谁?是哪里人? 3)关于张衡你知道哪些?

2、小结课文内容

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张衡的简介

3、朗读课文。小组自读;全班朗读课文比赛。

三、自读课文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

1、学生默读此部分,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2、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哪些学派?张衡属于哪一派?

3、张衡发明的天文仪器能起什么作用?

4、张衡在天文学上、数学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5、分析文章结构

举例说明张衡的发明并作用。

6、朗读课文。自读课文;抽读课文。

四、作业

1.检查学生随堂完成课后练习四、五、六题的情况。

2.请学生搜集有关“张衡”的文章,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课文2预习任务的布置。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2《水渠》,自己查找生字和词语并能理解。

五、板书设计

测定地震第一人--张衡

张衡人类第一台测地震“候风地动仪”

生平简介:家贫、坚强朴素、好学不倦、博览群书 早年文学艺术活动六大书画家之一

34岁时爱好自然科学精通天文、数学、历法,许多第一 发明浑天说水运浑天仪世界第一台 相风铜鸟观测气象早1000多年 数学计算圆周率 3.16

约早500年 天文破解月食成因、解释冬天短夏天长道理

写《灵宪》

2500颗恒星、第一张完备的星图、地球绕太阳周年数值

课后反思:

课文二水渠

授课时间:总计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自主学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语障碍,积累和扩展词汇量。能较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表达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2、阅读课文,归纳文中出现的疑难词语或句式,初步掌握比喻句的意义和用法。

情感与价值观:

3、了解历史故事类写作的基本手法,喜爱读这一类作品并能进行模仿写作。教学重点:

1、认识课文生字。积累若干个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3、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手法,并能进行模仿写作。教法:诵读、讨论,配以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文2学习的导入。

这是一篇介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文章。无论是作为民族脊梁也好,作为当时政府的犯人也好,还是一介贫民布衣也罢,他都能“先天下之忧而忧”,牢记“天 下兴旺,匹夫有责”,真正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民族大义为本。这正像文章标题 的那条水渠,也正如文章中细细描写的那条水渠,无论是经过怎样的坎坷磨难,水渠终究是要汇聚流向大海。

二、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自读,边读边画出生字和词语及较难理解的句式。

1、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每一段中的关键词句,初步掌握归纳概括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以组间竞争的方式相互提出和回答问题,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

最具有挑战性,看哪个小组回答问题准确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表现出较广的知识面。

3、重点字、词语例释。

(1)传奇:形容词、名词,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如:马本斋是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

(2)牵扯:动词,牵连。如:这事牵扯到了很多人。

(3).监控:动词,监督控制。如:小区门口都装了监控录像。(4)擅长:动词,在某方面有特长。如:球类运动他都挺擅长的。

(5)派生:动词,由某一根本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化出来。如:一般来说,经营权晷从所有权艰生出来的。

(6)披星戴月:成语,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如:经过二十多天披星戴、月、的奔溅他们赶到了喀什。

(7)效仿:动词,仿效;效法。如:课问十分钟,几个同学在一起效仿电影里的武打动作,玩得十分开心。

(8)开垦:动词,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如:这块地是刚开垦出来的。

(9)处事:动词,办事。如:他为人处事比较温和、乐观,生活比较有节奏,能正确对待所遇到的困难。

(10)在所不辞:成语,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如:只要能够为国家效力,我就是付出再多,也在所不辞。

三、听一遍录音、理清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2):我们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第二部分(3--12):看见林则徐主持修筑的“皇渠”,回忆所了解的故事,深深地敬佩林则徐的风格。

四、研读课文

(一)、读课文,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和他的同事为什么来到了新疆伊宁?

明确:为了寻找盖文学馆新馆舍所用国产装饰石材,我和我的同事来到了新疆,一直走到最西边,到了伊宁,到了边境。我知道,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曾被充军新疆,一直发配到伊犁,是真正的受罚。多少年过去了,当地的政府和人民,为了纪念他,特地给他在老的伊犁将军府附近盖了一座纪念馆。我决定抽空去看看。

2、为什么说小小的皇渠给了作者一个巨大的感动?

明确:往大里说,牵扯到人该怎么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甚至,整个儿的,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都可以由这个故事中派生出一些认真的思考来;往具体里说呢,想想看,那是怎样的逆境啊:硝烟弥漫之后,戴罪受罚,充军万里,背井离乡,凄凉之至,却依然是一幅大将风度,在别人的监控之下,指挥黎民百姓和部队官兵屯垦,披星戴月,风尘仆仆,终日挖渠引水不止。何等坦荡,何等乐观,何等大度,何等潇洒!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样板,一个树在你我面前的,伟大的,不说教的,默默的,摸得着看得见的,平凡的,可以效仿的楷模。

3、林则徐给人做事的风格是什么?

明确:在最倒霉的时候,在最倒霉的地点,在最倒霉的情况下,顶着最倒霉的屈辱,干着最普通、最费力、最不容易露脸的事。但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后代,便在所不辞,管他是沉是浮。这就是林则徐的风格。

4、林则徐在新疆做了哪些有利于人们的事?

明确:到了新疆,伊犁将军立刻奏请皇帝,让林则徐勘办开垦事宜,三年之内开田达 37000 多顷。

指挥黎民百姓和部队官兵屯垦,披星戴月,风尘仆仆,终日挖渠引水不止。

5、作者为什么说林则徐是一个榜样?

明确:他是一个真正的榜样。让人能懂得,在逆境中该怎样保持人的尊严和本色。

6、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这条渠虽然是官修的,但更是林则徐为百姓修的,而且是林则徐在受罚的处境中修的,足以彰显他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的人性光辉。

小结:文章讲叙了林则徐待罪受罚,充军万里,背井离乡,带领伊犁人民挖渠引水的故事。

五、评价与反思

1、检查学生完成“练习一、二”的情况。

注意:课文二是泛读课文,以积累词汇量和培养阅读兴趣为目的。教师对学

生遇到的生字、生词和疑难句式不作讲解,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查字、词典及在阅读中通过联系上下文意思来理解课文内容。

六、随堂练习:

1、复习全课的内容。

2、预习第八课的词语。

七、板书: 课文二水渠 舒乙

路过伊犁观看皇渠

听说修渠故事真正的榜样逆境保持尊严、本色 回忆历史修渠、垦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地道的人渠、大大的人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总计课时:

第五课时五课时(本课学习内容的强化、巩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过程与方法:

2、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情感与价值观:

3、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用掌握的词语和句型谈谈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自由交际的目的。

教学难点:能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表达。教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编课本剧表演——听说训练。

任务1:学生在小组成员组合或班内自由组合的基础上,把课文改编成两个人的对话,介绍张衡及其科学成就。

活动提示:一般推选两到三组表演即可,要求观众对表演小组在对话语气和语体、态度和情绪、对话内容是否完整等方面进行观察,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参加表演的学生均应记人成绩。

学生可以自编课本剧,表演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开展组间打擂台。

任务2:要求各小组合作完成课文2《水渠》的复述提纲,理出关键性词,讲述林则徐不惧劳苦,兴修水利的故事。

二、评价与反思。

1、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合作表演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由学生自主评选本课学习活动中最佳“演员”、‘‘最佳发言人”、“最佳模仿者”、“最佳辩手”和“最新发现者’’等,鼓励学生有创新思维。

3、总结本课指导学生练习中题型设置、活动组织形式和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不足,以利于改进。注意:练习要围绕学生所学课文话题的基本内容进行,要求学生尽可能用到本课中新学会词语和句式来表达。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来进行拓展性的表达。

三、拓展阅读。阅读课文后的短文《希望之光——激光》。

读短文,提炼有用信息,说说短文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原理?

四、布置作业:做练习册,准备第70、75页的真实交际、写作训练。

授课时间:总计课时:

第六课时真实交际、作文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敢说、想说到说好的愿望。扎扎实实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过程与方法: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3、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自由 交际的目的。

4、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情感与价值观:

5、启迪学习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理想和报负。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学会表白心态

2、作文开头和结尾 教学方法:谈话法、激情导入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讨论交流法、合作探究法。

活动准备:进行第70、75页话题交际、75页——写作训练。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际话题。

1、以结合自己在学校学习和家庭生活中的实际,每个小组讲述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家的故事。

注意:讲述的故事一定是要与“科学”话题有关的。

二、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一话题,写出故事提纲。

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基础上完成。故事提纲经小组集体讨论修改后,推选代表大班发言。

活动提示:为增强竞争性,提高参加活动积极性,教师可提议建立临时评委委会,结合大班意见,给各朗读小组评分,登记成绩。

三、真实交际。

情景一:向大家介绍一位你最崇拜的科学家。

情景二:近几年,先后发生了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等大地震,造成了家毁人亡的悲剧。谈谈你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四、当堂完成习作叫《我最崇拜的科学家——》。要求:

1、必须是中国的科学家的故事。

2、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

1.先根据实际说出自己崇拜的科学家,回答原因时可以从这位科学家的贡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进行分析。

2.深入地谈一谈科学家对当今青少年的影响。该科学家能够帮助青少年从小就树立起爱科学的理想志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方坚实的精神基石。这样会让考生的答案更有说服力。【讨论问题】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出示:古代的太多,最杰出的有沈括(仅仅发现地球磁偏角和发明标准指南针、数学垛积法三项就可以比列牛顿、爱因斯坦而成为人类三大科学伟人)、墨翟(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祖冲之、秦九韶、朱世杰、赵友钦、伏羲(爻卦易学创立者和一、二、五、九、十进位制的创立者和网、烹调术等的发明者)、神农(东方医学奠基人,种植业的改进者)、隶首(东方计算数学理论创立者,著有《九九术》文本失传)、秦越人(被誉为神医扁鹊,《皇帝内经》的原作者、《难经》等医学经典的作者,发明针灸术、推拿术等)、张苍(《九章算术》的重编者)、孙思邈(炼制丹药而发明了火药)、王文素(东方古典数学的集大成者)、刘徽、商高(《周髀算经》原作者)、苏颂、贾宪、姬旦(《九章算术》的原作者)、赵爽、甘德、石申、张衡、葛洪、张机、蔡伦、毕升、陈规(11世纪华人,原始火枪的发明者)、赵与(约在1270年发明铁火炮)、唐福(约公元999发明爆炸武器炸弹、地雷、手榴弹等的原型火蒺藜)、冯继升(约公元969年发明火箭)、程大位(东方最后的数学大师,与西方近代数学的开端人维达同时)、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后三位是东方古典科学的总结者)等等。

现代的科学家,按照杰出程度排名,有赵忠尧(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正电子和反物质、反能量的科学家,中国核物理学的奠基人,钱三强、王淦昌大师等人的老师)、袁隆平、钱学森(对神华大陆航天事业贡献最大,但科学发现不如赵忠尧、袁隆平、丁肇中)、丁肇中、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陈省生、苏步青、熊庆来、李政道、杨振宁、吴文俊、朱棣文、崔琦、高锟、李远哲、丘成桐、钱永健、陈景润、陈建功、邓稼先(主要是组织两弹实验)等。

五、根据大家的口述,写出科学家的故事及其给你的启示。

第二篇:第七课测定地震的第一个人

第七课测定地震的第一个人-----张衡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词语,要求会读,会写,理解词意,掌握重点词语并会使用

2.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课文内容和结构;能用自己的话来叙述课文内容

3.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祖国的科技发展

内容安排

1.第一,第二课时讲解词语并检查学生学词语情况

2.第三,第四课时讲解并讨论课文一,同时做相关的练习题

3.第五,第六课时讲解并讨论课文二,同时做相关的练习题

4.词语和课文以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侧重于检查学习情况,解答疑难,交流体会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鼓励法,提问法

学习方法:以老师引导,生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

第七课测定地震的第一个人-----张衡(词语)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词语,要求会读并理解意思

2.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3.学习较难的汉字。如:辰,悬,浮,缓等

重点:掌握本课中的词语并理解意思

难点: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鼓励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1.前提测评:叫四名学生根据第六课的两篇课文回答问题

2.导入新课:你知道张衡吗?

3.要求学生看声调读词语,老师范读,领着学生读,齐读,抽几名学生读词语同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4.逐字逐词的讲解并让学生模仿造句。

5.布置作业

词语 1.测验:cèyàn

1).(动)基本义:用仪器或其他办法检验。

2).(动)考查学习成绩。

今天要进行语文~。(作宾语)~的成绩不够理想。

3.坚实:jiān shí(1)(形)坚固结实(基本义)。~的基本功。(作定语)身体~。(作谓

语)(2)(形)健壮。

【同义】坚固、牢固、牢靠

4.接济:jiē jì(动)在物质上援助。

~物资。(作谓语)

5.大型: dàxíng规模或外型很大的大型企业,大型客机,形状或规模大的。

如:大型钢材;大型机床。

6.悬浮:xuán fú(动)浮在运动着的流体上的固体微粒。

【例句】灰尘~在空中。(作谓语)

7.缓慢:huǎn màn

(形)不迅速,慢。行动~。(作谓语)【反义】急促、飞快

8.制造:zhì zào

1).(动)用人工使原材料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机器。

2).(动)人为地造成某种气氛或局面。~纠纷

9.精通:jīng tōng

(动)对一种学问、技术或业务有深刻的研究和透彻的了解。~医理。

10.完备:wán bèi(形)应该有的全都有了。工具~。

【同义】齐备、齐全

11.相近:差不多,接近。

板书设计:第七课测定地震的第一个人-----张衡

(词语)

把重点词语的解释写在黑板上

作业:抄写并学会本课词语,预习课文

组长签名:

课后反思:

第七课测定地震的第一个人-----张衡

(课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

3.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祖国的科技发展

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和结构

难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提问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前提测评:叫三名学生上黑板听写重点词语

2.导入新课:地震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3.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老师范读,领着学生读,抽几名学生读课文,同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4.逐词逐句的讲解课文,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课文内容

5.讲解重点句型并让学生模仿造句

6.做课后练习

7.布置作业

课文一测定地震的第一个人-----张衡

一要求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1800年前,欧洲人怎么样理解地震的?

2.候风地动仪是怎么样一种仪器?

3.张衡是怎么样一个人?

4.张衡有哪些反方面有突出成就?

5.《浑天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浑天仪》是怎么样一种和仪器?

7.《想风筒鸟》是什么仪器?

8.张衡在天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二串讲课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介绍张衡制造的候风地动仪。

1)对比欧洲和我国对地震的不同看法,说明我国科技的发达程度。

2)介绍张衡制造的候风地动仪测定地震的过程

3)学习句型

《把。。。。看做是。。》

在这个句型中,《把》后引出一个事物,《看做是》后引出另一个相关事物。《看做》可以用《当做,以为》替换,《是》有时可以省略。

例如:1)学生应该把学习看做是最重要的事儿。

2)我一直把他看做自己的朋友。

《哪。。哪》

该句型有前后两部分组成,后一部分中的哪指的就是前一份句中的《哪》,但不能写《那》作文哪段没写好就修改哪段

书中哪些是重要你就把哪些划出来吧。

2.第二段(2—3自然段)

介绍张衡的简历

1)张衡家境贫寒,这使他养成顽强好学的品格。

2)张衡在文学,绘画和自然科学反方面有很大成就。

3.第三段(4---6自然段)

介绍张衡在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

1)

2)

板书设计: 体会张衡的成就所反映出的我国古代科技的发达程度 想想张衡是怎么样取得这些成就的。

第七课测定地震的第一个人-----张衡(课文一)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写在黑板上

作业:复习课文一,做课后练习,预习课文二

组长签名:、课后反思:

第七课测定地震的第一个人-----张衡

(课文二)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祖国的科技发展

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和结构

难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提问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前提测评:叫两名学生根据课文一回答问题

2.导入新课:你知道水渠是什么吗?

3.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老师范读,领着学生读,抽几名学生读课文,同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4.逐词逐句的讲解课文,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课文内容

5.讲解重点词语并让学生模仿造句

6.做课后练习

7.布置作业

课文二水渠

一词语解释 1.边境:biān jìng(名)靠近边界的地方。

【例句】~线。(作定语)在~巡逻。

2.派生:pài shēng

1).江河的源头发展成众多支流。比喻从主要事物的演变、延伸中分化、产生出来。

2).派生词:主要指在词根上加前缀或后缀构成的词。3.一件优秀的艺术品在被社会欣

赏的过程中能激发出、派生出不少思想。

3.擅长:shàn cháng(动)在某方面有特长。他~书法。(作谓语

4.处罚:chǔ fá(动)使犯错误或犯罪的人受政治或经济上的损失而有所警戒。

~犯错的人。(作谓语)【同义】处分【反义】 奖励

5.地道:dì dɑo

1).(形)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的韩国货。(作定语)

2).(形)基本义:真正的;纯粹。菜味很~。(作谓语)

3).(形)(工作或材料的质量)实在;够标准。这样裁衣服很~。)【同义】纯粹、纯正

6.牵扯:qiān chě

(动)牵连,多用于口语,有联系。你自己的事;不要~别人。(作谓语)

【同义】牵涉

8.披星戴月:pī xīng dài yuè

形容早出晚归,或昼夜奔波劳碌。最近总是~地奔波;非常辛苦

9.相仿:xiāng fǎng(形)大致相同,相差不多。两人年纪~。(作谓语)

【同义】相近、相像【反义】 迥异

9.开垦:kāi kěn

(动)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荒地。(作谓语)

10.出世: chū shì1).(动)基本义:出生。孙悟空~了。(作谓语)

2).(动)产生。开完这次会;新宪法要~了。3).(动)指唯心主义者所谓超脱人世。

4).(动)指高出人世。

11.在所不辞:zàisuǒbùcí推辞。表示全部接受;决不推辞。

【用法】多用在冒险;不怕困难方面。一般作谓语、宾语。

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作者和他的同事为什么来到了新疆伊宁?

2.为什么说小小的皇渠给了作者一个巨大的感动?

3.林则徐给人做事的风格是什么?

4.林则徐在新疆做了哪些有利于人们的事?

板书设计:

第七课测定地震的第一个人-----张衡(课文二)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写在黑板上

作业:复习课文二,做课后练习,组长签名:、课后反思:

【近义】义不容辞。

第三篇:《张衡传》说课稿(鲁人版必修)

尊敬的评委、老师:

文言文教学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按照认知规律,阅读大体都要经历一个由表(文字)及里(内容)、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学生对对文章的理解必然要经过一个由“模糊性阅读”向“精确性阅读”的深入。要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的经验。在第一课时中,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通读全文,基本弄通文意,此为“表”。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定位于“里”,也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模糊性阅读”。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体验,理解文意,了解张衡一生的杰出贡献,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感受张衡的人格魅力,激发爱国情感,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生生对话、生师对话,学会分析、归纳和概括等思维方法,同时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其中,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并会运用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更是文章学习的难点。难点的解决打算通过借助工具书,进行自读预习——课上贯穿于内容讲解——课后归纳整理资料卡片的方式进行。

根据职教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将本着“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以体验教学为主,中心问题发散教学为辅,适当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

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体验的过程。不论是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人文情操的熏陶,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参与,离不开学生自主的体验。它使语文学习不仅属于知识理性范畴,更扩展到情感、心理和人格的领域。在这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个性独特的阅读中,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中心问题发散教学强调在一节课中通过围绕提出的中心问题进行发散式研究和讨论,找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在最大程度上获得锻炼。该教学法的操作原则是“提出问题——诱发兴致;解决问题——激发探点;发散问题——开发智能”。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归纳为两个字——“对话”。即生、文对话、生、生对话和生、师对话。用对话来完成教学目标,以对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第四篇:《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

教学目标:

1、了解文本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把握重要文言词句的含义。

2.学习张衡才高而不骄尚,不慕权贵,孜孜不卷,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题目解说:

传,又叫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除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外,还要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本文记叙了张衡高尚的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他在文学、科学方面的成就和政治上的作为。其中,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是本文记叙的重点。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内容充实,文笔简练生动,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并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后世称赞其文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认识张衡: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方面,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代表作《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的合称)。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地震学方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天文学方面,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相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地理学方面,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等。数学方面,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到3•1622之间,比欧洲早了1300多年;气象学方面,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木飞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出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张衡在科学文艺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为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与文艺的双子星。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课外拓展: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六艺(儒家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比五经多一本《乐》)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重点文言词句:

1.属文:写作,属,表连缀;

2.三辅:辅,国都附近的地区。三辅,这里指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3.太学: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书; 5.六艺:(学问、技能)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6.辟:征召;

7.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其才为奇; 8.雅:平素、向来 9.公府:三公的官府; 10.公车:官署名称 11.拜:授予官职。“迁”、“转”、“徙”都指调动官职。12.郎中: 13.都:大 14.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第五篇: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七课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教学重点]

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方法]

这节课采用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等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

学法:

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运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

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探究新知识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学生活动:可自由回答问题

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老师总结: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针对现实艺术,艺术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针对艺术问题,艺术家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艺术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也是普通的劳动者,只不过他们的产品是艺术,他们使用的手段是视觉语言。

以毕加索的《牛头》为例分析艺术家的意图来自哪里。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几幅作品。

(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在这一部分中,要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时代背景与地域来分析鉴赏。影响因素有:

1.现实

2.艺术

3.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情景

因为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景下,艺术家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也就会大相径庭。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成长过程、成长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也是造成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的原因。

老师以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与《丛竹图》分析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其中运用讲解与展示图片结合,提问与学生主动探究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三大类中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要多化时间与精力分析部分作品,让学生思路清晰。同时复习部分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内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老师结合大量的相关作品来加深讲解,并让学生也主动参与中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1、具象艺术: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通过收集形象(国家领导人),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毛泽东),然后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国大典),并营造出故事的典型环境(喜庆的民族特色),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要表达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表现了中国人民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从此翻身解放的豪迈精神风貌。

色彩上借鉴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强调色彩的单纯与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

2、意象艺术:可以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来传达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如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并没有刻画人物形象,而是通过荆轲的“追”、秦王的“逃”,并辅以刺进柱子的匕首,打翻的盒子和侍卫等形象,使画面传达出一种紧张、危险的氛围。意象艺术也可以通过对艺术家感觉的表现来传达创作意图。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卢昂大教堂》,主要营造不同时刻太阳照射在教堂上独特美丽的光色氛围。

3、抽象艺术:是通过形式语言本身及构成关系来传递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分析《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用直线和曲线两种语言元素构成作品,以螺旋上升的曲线将直线连接起来,从而把人的视线引向无限的天空,表现升腾飞翔的空间效果。

(四)学生自己分析作品的创作意图

《千年土地翻了身》(董希文)。《印象日出》莫奈。《怒吼吧,中国》李桦

三、归纳总结本课三个知识点。

四、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三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幅作品时,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重点

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关系,二是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

(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二、教学方法采用的有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

学法:

三、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教学内容一: 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①首先通过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文革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

②名词解释 :时代性 地域性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与同一时期中国的文人画相比较,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受地域的限制。

通过部分作品赏析,让学生自己探讨、分析、鉴赏作品,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内容二: 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造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教师活动:作品展示:多纳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大卫》

多纳太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少年大卫杀死巨人哥利雅后用脚踩在巨人的头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塑造的是临战前镇静的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视着敌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的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贝尼尼的《大卫》塑造的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中的大卫,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通过鉴赏三幅作品,了解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

实践练习:

学生作品赏析:《吹笛少年》 《艰苦岁月》 《吹笛女》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赏析作品,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探究讨论。

教学内容三: 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这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教学内容四: 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

(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

(2)形式主义批评

(3)历史批评

(4)社会学批评

(5)心理学批评

四、知识总结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四个分支环节,讲解与探究结合,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下载第七课测定地震的人张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七课测定地震的人张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张衡传》教案鲁人版讲义

    《张衡传》 教学目标: 1、了解《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并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四书五经六艺,文中各官职) 3、了解人物传记的......

    征文 地震无情,人有情(范文模版)

    地震无情,人有情 ——记“5·12”汶川地震诚信之约 第一专业科 07纺织1盛飞飞参天大树挺拔耸立,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的默默支撑;凌云高楼气势撼人,来自厚重坚硬的基石无语的支撑;......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七课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七课 《甜甜的秘密》教学设计 学校:高埗镇东联小学 班级:三年级 课型:综合课 授课教师:张明勇 设计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

    人音版 五上 第七课 冬雪

    第七课 《冬雪》 单元教学内容: 演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堆雪人》聆听《乘雪橇》《迎来春色换人间》 单元教材分析: 《雪花带来冬的梦》是一首带有生物科普知识的儿童歌曲,......

    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七课《吊饰》

    第七课《吊饰》教学内容:本课属于“设计.运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生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吊饰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初步了解设计的方法;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第七课 校园里(范文)

    小学音乐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校园里》教学设计 宁阳临邑小学 刘丽华 教学目标: 1.本单元汇编了一组校园音乐文化的故事:有师生情的《冬夜静悄悄》;有教室里的《打字......

    三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七课《威武的盾牌》人美版

    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7课《威武的盾牌》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下册、第七课《威武的盾牌》的授课内容,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语文:4.13《张衡传》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必修4)(五篇材料)

    张 衡 传 [文本扫描]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