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 高一上(第一册)重点文言文知识点(DOC)

时间:2019-05-14 18:4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版 高一上(第一册)重点文言文知识点(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版 高一上(第一册)重点文言文知识点(DOC)》。

第一篇:语文版 高一上(第一册)重点文言文知识点(DOC)

高一(上)重点文言文知识点

赤壁赋

通假字

1、举酒属客(“属”通“嘱” 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 盘绕,环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注:人教版中为“樽” 6.扣舷而歌之(扣通“叩”,敲打)

古今异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越过。

今义:欺辱,欺侮。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辽阔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5、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体育竞技活动。

6、知不可乎骤得

古义:屡次,数次

今义:急速,突然。词类活用

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咏)

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3、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4、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5、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6、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7、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8、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9、东:顺流而东也(名作动,往东)

10、渔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 ②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

11、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12、.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

13、白:不知东方之既白(形作动,天色发白,天亮)

14、歌:扣舷而歌之(名作动,唱歌)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漂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客人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像啜泣也像低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改变,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于是同伴喜笑颜开,更换杯盏重新饮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陈情表

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表示整数后面还有零数)

4.常在床蓐。(蓐,通“褥”,垫子、草席。)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像犬马一样。)3.则刘病日笃。(日:一天天地。)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在家外。)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在家里。)6.躬亲抚养。(躬:亲自。)

(二)使动用法

1.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闻:使……闻,使……知道。)2.保卒余年。(保:使……保全。)

3、谨拜表以闻(使……知道。)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闵凶:忧患不幸的事。)2.猥以微贱。(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3.凡在故老。(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4、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

(四)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远离。)2.则刘病日笃。(笃:病重。)

(五)名词作动词

1.臣少多疾病。(病:生病。)2.且臣少仕伪朝。(仕:做官。)3.历职郎署。(职:任职。)

(六)动词作名词

1、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指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重点虚词

以:

(1)臣以险衅(以:因为)

(2)臣以供养无主(以:介词,因为)(3)臣具以表闻(以:用)

(4)猥以微贱(以:和地位搭配时,译为“凭借”)(5)无以至今日(无以:没有......的办法)(6)但以刘日薄西山(以:因为)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因此 以:因为)(8)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以:用)(9)谨拜表以闻(以:连词,而)

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不行

古义: 不能走路,这里指柔弱。今义:不可以。

2、举臣秀才 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今义:读书人的通称

3、除臣洗马

古义:授予官职。今义:不包括在内。

洗马

古义:授予官职 太子随从。今义:给马洗身子。

4、臣欲奉召奔驰

奔驰

古义: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今义:迅速的跑。

5、臣之辛苦

辛苦

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表身心劳苦,比喻艰难困苦,很疲倦的感觉。现多指工作和劳作的感受。

6、则告诉不许

告诉

古义:申诉。今义:向别人陈述;通知某事,使人知道。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

古义:拳拳,形容感情恳切。今义: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8、至于成立

至于

古义:一直到.......。今义:副词。表示事情达到某种程度;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到达。

9、至于成立

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开始存在;理论意见,站得住脚。创立、建立。

10、急于星火

星火

古义:流星的光,比喻急迫;今义:微小的光。一词多义

1、行:

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动词,施行)

2、矜:

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夸)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

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见:

①慈父见背(见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自己)②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

5、亲:

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6、日:

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③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7、当:

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8、薄:

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③薄微细古(微小)

9、拜:

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0、于: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1、夙:

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12、区区: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②何乃太区区(形容词,短浅的)③区区小事(形容词,形容分量少)④区区在下(谦称自己)

13、卒:

①保卒余年(副词,终)②卒成帝业(副词,终究)

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名词,士兵)④卒然边境有急(副词,突然)

成语

1.孤苦伶仃(原文:零丁孤苦):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2.茕茕孑立: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3.形影相吊: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4.: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5.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6.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7.人命危浅: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8.朝不虑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9.结草衔环: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10.乌鸟私情: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11.皇天后土: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特殊句式

(一)介宾短语后置 1.急于星火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二)宾语前置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慈父见背

(三)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 2.则告诉不许

(四)省略句

1.拜臣(为)郎中

2.且臣少仕(于)伪朝 3.但以刘日薄西山

(五)判断句 1.今臣亡国贱俘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4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六)固定句式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译文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孤独困苦,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伏地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

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愿停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很短。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项脊轩志

原文翻译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仅仅一丈见方,只可容纳一个人居住。这是已有上百年的老屋子,(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常常移动书桌,环顾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天一过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书架摆满了借来的书籍,我安居室内,吟诵诗文,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花影摇动,很是可爱。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向西吠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 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回忆起旧日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我说:“蜀国的寡妇清继承并守住了朱砂矿,利润天下第一。后来秦朝皇帝为她建造了怀青台。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从隆中起家,当诸葛亮和清在角落不被人知道的时候,世人怎么能够知道他们两?我渺小地在项脊轩,正扬起眉毛眼睛一睁一闭,以为会有奇特的景象,知道这种情况的人认为我和浅井的青蛙有什么区别。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

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高高挺立,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室仅方丈(方丈,古:一丈见方 今:庙宇里的住持)

2、雨泽下注(下注,古:向下流 今:赌博术语)

3、墙往往而是(往往,古:到处 今:经常)

4、余自束发(束发,古:表示成童 今:扎头发)

5、或凭几学书(学书,古:学习写字 今:学习读书)

一词多义

1、始

室始洞然(才,方才,副词)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起初、先,副词)

2、过

日过午已昏(偏过,动词)

大母过余曰(访,探望,动词)从轩前过(经过,动词)

3、置

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动词)内外多置小门(设置,动词)

4、而

余扃牖而居(助词,表修饰,无义)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并且,表并列,连词)

墙往往而是(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地”,也可不译,连词,表修饰)某所,而母立于兹(通“尔”,你,你的,代词)

5、为

始为篱,已为墙(是,动词)轩东故尝为厨(是,动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是,成为,动词)吾从板外相为应答(替,介词)余稍为修萁(替,介词。)

6、以

以当南日(用来,介词,表目的)能以足音辨人(凭借、根据,介词)执此以朝(用如“而”,连词)

7、谓

且何谓阁子也(叫做,动词)

妪每谓余曰(告诉,对......说,动词)

8、一

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名词)先妣尝一至(时而,副词)

9、日

不能得日(阳光,名词)日过午已昏(太阳,名词)

一日,大母过余曰(天,一昼夜,名词)

10、先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以前,起先,名词)先大母婢也(去世的,已故的,形容词)

11、前

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前方,行为方向)从轩前过(前面,形容词)

12、之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的)他日汝当用之(代象笏,代词)儿之成(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顷之(时间副词后调节音节,不解释。)

13、西

东犬西吠(向西边,副词)

室西连于中闺(……的西边,形容词)

14、得

不能得日(得到,获得,照到,动词)得不焚(能,能够,助动词)

15、已

日过午已昏(已经,副词)已为墙(随后不久,副词)

16、当

以当南日(挡住,动词)

他日汝当用之(应当,应该,助动词)

17、然

室始洞然(……的样子,词尾)然余居于此(然而,但是,连词)

18、书

借书满架(书,书籍,名词)或凭几学书(写字,动词)

19、食

小鸟时来啄食(食物,名词)欲食乎(吃,动词)20、大

先大母婢也(大母,指祖母)大类女郎也(很,非常,副词)

21、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地方,处所,名词)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在此指代枇杷树,特殊的指示代词)

22、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由,自,介词)从余问古事(向……学习,动词)

23、自

余自束发(从,由,介词)

自语曰:“……”(自己,代词)

24、归

吾妻来归(女子出嫁,动词)

吾妻归宁(归,返回,动词。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

25、每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每逢)

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常常)每字有二十余印(每个)(三)一词多义 1.顾

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回头看,动词)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勒草庐之中(拜访,动词)③时夜将半,四顾寂寥(看,动词)④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看,动词)⑤顾安所得酒乎?(可是、但是,副词)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反而,副词)2.置

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安放,动词)②内外多置小门(设置,动词)③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动词)3.归

①后五年,吾妻来归(旧时女子出嫁称为“归”)②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回来,动词)③田园将芜胡不归(回去、归隐,动词), 4.先: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先前,副词)②先*抚之甚厚(去世的,形容词)5.为:

①轩东故尝为厨(做过,动词)②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动词)6.过:

①日过午已昏(偏过,动词)②大母过余(看望,动词)③从轩前过(经过,动词)④故山殊可过(过访、游览,动词)⑤求,无乃尔是过与(责备,动词)7.当:

①他日汝当用之(应当,动词)②以当南日(挡住,动词)

三、虚词 1.而

①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连词,表转折关系,却)②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③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连词,表承接关系)④某所,而母立于兹。(代词,你的)⑤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连词,表修饰关系)⑥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连词,表修饰关系)2.之

①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结构助词)②先妣抚之甚厚。(她,代词)③儿之成,则可待乎?(取独,助词)④顷之,持一象笏至。(补充音节,助词)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问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它,代词)⑥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补充音节,助词)⑦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那,代词)3.于:

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介词)②其制稍异于前(比,介词)③室西连于中闺(和,介词)通假字

1、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

2、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珊珊,通“姗姗”,形容衣裾玉佩的声音,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3、以手阖门: 阖,通“合”,关闭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1)乳二世(乳,用乳汁喂养)(2)客逾庖而宴(宴,吃饭)(3)执此以朝(朝,上朝)

(4)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取得效果,此指考取功名)(5)或凭几学书(书,写字)

(6)垣墙周庭(垣墙:砌上围墙。)

2、名词用作状语

(1)雨泽下注。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2)前辟四窗(前,指阁子北面,因阁子是向北的)(3)东犬西吠(西,朝着西家)(4)室西连于中闺(西,在西面)

(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

(6)内外多置小门(在内外)

(7)时至轩中(不时)

3、形容词用作名词

多可喜,亦多可悲(喜,高兴的事;悲,悲伤的事。)

4、数词用作名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一,一体,整体)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此吾祖太常公宣德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3)妪,先大母婢也

(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省略句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如: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主语“余”)

(2)()借书满架(省主语“余”)

(3)吾儿,()久不见若影(省主语“吾”)

(4)使()不上漏(省兼语“之”)

(5)明月()半墙(省谓语“照”)

(6)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介词“于”)

(7)垣墙()周庭(省介词“于”)

3、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下列各句状语(下划线)放在动词、形容词(粗体)之后。翻译时,一般将状语前 移。如:

(1)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庭院里种兰桂竹木)

(2)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在这里居住)

(3)室西连于中闺(与中闺相连)

(4)鸡栖于厅(在厅里栖息)

(5)其制稍异于前(跟以前不同)

4、被动句

得不焚 意念被动句

5、宾语前置句

(1)令人长号不自禁

(2)墙往往而是

第二篇:小学语文第一册知识点

小学语文第一册相关的语文知识

拼音

1、正确认读汉语拼音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

2、准确地拼读简单的音节。

识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左右。

2、掌握28种左右汉字的基本笔画,认识9个常用的偏旁部首。

3、了解汉字的7条笔顺规则;了解左右、上下、左中右、上中下、半包围、全.............包围、等6种汉字的结构。

4、按照正确的笔顺规则用铅笔在田字格里描和写120个左右的汉字(其中大部分是独体字);

词句

1、会用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积累生字组成的词语。(书后词语表)

2、认识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3、了解简单的主谓句;了解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不出现名词概念)阅读

1、能用普通话比较正确(基本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地朗读所学的....

课文。

2、能读出逗号、句号的停顿;

3、能读出问句、感叹句的语气。

4、会数小节中的句子。

5、会数文中的小节数。

听话说话

1、听故事、看音像制品,能大致说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上课能用普通话发言、与同学交流。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人教版九上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出师表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重点实词。

3、翻译重点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

一、翻译句子: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4、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7、此教我先威众耳(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8、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9、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10、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11、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12、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一、句子翻译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意意始终守住它,不局限性拿它来交换。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

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6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7、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

《隆中对》

文学常识

《隆中对》选择《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字承祚,晋朝人,史学家。

重点句子翻译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他)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没有谁同意这件事。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3.将军宜枉驾顾之。”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4.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我没有估计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衡量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我的智谋有限,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5.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7.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意图? 8.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谁敢不用篮子盛着饭,用壶装着酒来迎接将呢!9.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

4、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之争强争胜。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第四篇:语文版八年级下重点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8X25《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1.全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描写了从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到离开桃花源、然后再寻桃花源而不得的经过,描写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作者虚构了这么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是他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

2.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三部分(4—5自然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太守等人再寻桃花源未果的经过。

3.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5.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6.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答: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7.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8X26《岳阳楼记》复习要点

1.语句翻译。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⑵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⑶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⑷去国怀乡,忧谗畏讥⑸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⑽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2.段意。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第四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3.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4.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什么?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什么?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8.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

9.“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8X27《醉翁亭记》复习要点

1.节奏。⑴佳木/秀而繁阴⑵山行/六七里⑶故 / 自号曰醉翁也 ⑷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语句翻译。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⑵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⑶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⑷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⑸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⑹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⑺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⑻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段意。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第三段:太守与滁人、众宾游山同乐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4.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其余三幅全是陪衬,为了突出“太守醉”,“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6.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7.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8.依据文章内容,对出下联。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下联:醉翁亭下欧阳修借景抒情(或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

9.《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8X28《湖心亭看雪》复习要点

1.一词多义 一:①上下一白 全 ②长堤一痕 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 更:①更定 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②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③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4.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①拿、拥、往、看 ②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 ③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5.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②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第五篇:高一上文言文翻译

《静女》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闲坐。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你们就不说了)。你们日常起居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急地回答说:“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有别国的军队来犯,接着又遇饥荒,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国人勇敢善战,而且懂得是非正道。”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那修明礼乐,只好另请君子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或者诸侯宗庙祭祀的事务,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官。”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点留在后面。曾点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点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可是他说话却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官,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采薇》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时为赵国将军的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晋升为上卿,从此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赵国人,他是赵国的宦官首领缪贤家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同大将军廉颇以及诸大臣们商量: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骗;如果不给他,又恐怕秦国来攻打。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未能找到。宦官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是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的?”缪贤回答说:“微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相如劝阻我不要去,问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情愿跟您交个朋友”。因此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燕王。’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燕国惧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为臣。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于是赵王立即召见,问蔺相如:“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1 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赵王说:“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衡量一下两种对策,宁可答应它,使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说:“谁可以前往?”相如说:“大王如果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宝璧前往出使。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相如捧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璧传着给妻妾和左右侍从看,左右都高呼万岁。相如看出秦王没有用城邑抵偿赵国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斑点,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说给我们城邑恐怕不可能。’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宝璧给秦国。但是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互相不欺骗,更何况是大国之间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上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取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王怕他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如此,并召来有司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给赵国。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根本不可能得到,于是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秦王估量,毕竟不可能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的大典礼,宴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君主,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况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会把璧送来。如今凭着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哪里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是应该被诛杀的,我愿意接受汤镬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从长计议此事!”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苦笑之声。侍从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秦王趁机说:“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2 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大礼完后让他回了国。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一位有德行、有才能的贤大夫,出使诸侯国,能做到不辱使命,于是封相如为上大夫。此后秦国并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不给秦国宝璧。

此后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杀死两万人。

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进行一次友好会见。赵王害怕秦国,打算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王于是前去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和会谈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的妄想。”赵王答应了,便去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奏瑟一曲!”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王捧上盆,来相互为乐。”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蔺相如向前进献瓦缻,并跪下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缻,蔺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如果我自杀,脖颈里的血可以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圆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吓得倒退。因此秦王很不高兴,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国的大臣们说:“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池向秦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王献礼。”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也未能压倒赵王。赵国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会结束以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作为赵国的将军,我有攻战城池作战旷野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就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无法容忍在他的下面。”并且扬言说:“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话后,不愿意和廉颇相会。每到上朝时,蔺相如常常声称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向蔺相如抗议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害怕躲避着他,胆怯得也太过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有出息,请让我们辞去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3 众人都说:“廉将军比不上秦王。”蔺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我们俩相斗,就如同两猛虎争斗一般,势必不能同时生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鞭,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

《劝学》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下载语文版 高一上(第一册)重点文言文知识点(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版 高一上(第一册)重点文言文知识点(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言文知识点

    文言实词  实词的概念 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在一定的环境里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有的语法学者认为,尽管有些副词......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

    文言文知识点

    《陋室铭》知识梳理 (九下179-180) 一、文学常识:刘禹锡和“铭”文体特点。 二、重点字词:(九下179-180) 三、理解性默写: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__ __,________)2.共其乏困 (通__ __,________) ..3.秦伯说 (通__ __,_......

    语文_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大全_82页[定稿]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

    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推荐5篇)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高中(5篇材料)

    知识不需要对成功负责,需要对成功负责的东西,叫技能。然而现在很多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

    初中第一册文言文复习题范文合集

    初中第一册文言文复习题 一、 文学常识填空(加*号的为重中之重。) *1、《十则》的作者是 ,他的字是 ,名是 , 时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2、《论语》是 的书。 *3、韩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