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后进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
实践课题 对后进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个案研究
姓 名 种一帆 教育层次 本科
学 号 20081370040324 省级电大 山东电大
专 业 教育管理 分 校 枣庄电大
指导教师 陈树春 教 学 点 枣庄电大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它能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很多家庭素质及环境的因素导致部分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所以我们老师更有义务纠正与指导他们的习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在整个小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意识的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案描述
姓名:崔鑫耀 性别:男 出生年月:2001年6月
他脑子灵活,但学习散漫,上课不专心,注意力不能集中,答非所问,要么偷玩玩具,要么打扰同学。老师的问题偶尔激发了他的兴趣,便不时插嘴,并伴有离开座位。作业多次不能按时完成,即使完成了也是勉强应付,有时干脆把作业本忘在家里,甚至“弄丢了”。甚至回到家中撒谎,告诉家长没有作业,逃脱完成作业的责任。经批评教育后仍我行我素。但是这个孩子的本质不坏,不论在什么地方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对待同学也很热情。对于他的表现真是爱恨交加!
二、个案分析
(一)个案生活背景
1、家庭环境复杂,父母在外开门诊,无暇管教自己的孩子,由奶奶抚养教育,还有一个姐姐。
2、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富裕,经常那拿零花钱出去买零食和玩具
3、家长教育态度:从小就由奶奶抚养,又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对其有些溺爱,尽力满足其各种需求。
(二)问题行为分析
崔鑫耀从小由其奶奶抚养,因为娇生惯养,奶奶的迁就,一切随性,没有养成良好的一般生活习惯。再加上奶奶的文化程度过低,他也从小没有上过正规幼儿园,所以入学后学习习惯也难形成,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就轻言放弃,甚至逃避。首先是上课要动脑,认为老师的问题有难度,便懒动脑,把注意力转移到吃和玩上;进而到完成作业上,由于作业要写要理解,便完不成作业,有时即使完成了,还是红叉叉多,怕老师批评,于是产生了一种为了摆脱作业烦恼而自我保护的方法,把作业本落在家里,或“处理”了。上课情况,总是很糟糕!每节课都要因为各式各样的理由受到批评,但是屡教不改。有时他也想改善自已目前的状况,得到老师的表扬,但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缺乏恒心毅力,于是坚持了一两天,到了第三天又回到老样子。
因此,想要解决他目前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个案指导策略及实施过程
(一)家校配合,共同关注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养成好习惯的教育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下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的。
认识到这一点,我特地邀请他的奶奶到校沟通,并进行多方面的调查与家访,诚恳地与其外祖母进行了多次交流,消除家长听告状的顾虑,与家长达成一致,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将扭转这个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习惯定为首要任务。每隔几天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纠正孩子擅自减作业,作业敷衍的情况。同时我与班级的学生,担任起他的监督员,将他在学校的情况用笔记本记录下来,并及时发现进步与不足。然后把他在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做得好时让家长给予表扬奖励,做得不好时让家长配合批评矫正,让他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善诱激励,体验成功
我国现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培养人的良好习惯。”学校应该成为培养好习惯的场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生学习的需要,影响学生一生,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努力和自我控制。
崔鑫耀的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上课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多次批评教育效果不大。于是我彻底改变过去的师生交往方式,注意与他情感交流,循循善诱,了解他内心真实的想法。由简单易行的开始,从要求他完成少量的作业到他自己选择作业,利用小星星奖励的原则,克服作业上的困难,增强他完成作业的信心,并在作业本上批注“有进步,继续努力”“你真棒”等语言激励他。上课时,观察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要求由几分钟慢慢向十几分钟推移,适时提出较简单的问题,让他解答,并给予表扬。如果他有一点点的进步,我就会奖励他一个小星星,并且在班级里表扬他,让他感受到动脑的乐趣,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他逐渐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内部的动力。
(三)持之以恒,加以强化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坚持不懈的结果。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经历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所以遇到反复时不能操之过急。
崔鑫耀同学在两周后出现故态萌苏的趋势,上课虽然没偷玩玩具、没打扰同学,但有些心不在焉,作业潦草。我发现后及时寻找原因,明白他缺乏主动控制自己的意志,便耐心引导他如何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甚至在班级中会让他担任小组长的工作,用同学和自己的力量来规范行为习惯,树立小干部的责任意识。使孩子在反复中
学会辨别,在反复中形成和巩固良好的习惯。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条件反射系统才逐渐定型和自动化,学习习惯才日趋稳定。
四、实施效果
通过对崔鑫耀同学近一个月的个案辅导,成效如下:(1)课堂行为的转变。在课堂上,已经改掉了偷玩玩具的不良习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基本能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举手发言。
(2)作业态度的变化。作业能坚持每次做,并按时交,且书面认真、干净,遇到难题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主动动脑思考,实在不能自己解决的能虚心向老师请教。
(3)学习成绩的提高。在改正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后,崔鑫耀同学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明显增强,积极主动性有了提高。
五、结论与思考
(1)从以上研究可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有训练中来形成,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
(2)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教师除了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之外,还应掌握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与必要的心理规律。
(3)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的特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每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真正做到教为学所用,育为生所导,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学习习惯培养应成为课内外教育教学指导工作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
【1】李贤荣 《教育家论养成好习惯》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5 【2】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新世纪出版社 2004 【3】马卡连柯《家庭和儿童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8
第二篇: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一、前言
后进生由于思想感情上的创伤,一般都有自卑、逆反、缺乏意志等心理缺陷,加上开放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其内心世界就更为复杂了,做他们的转化工作,确实不易,但是如果我们能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坚持不懈地做好转化工作,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在我们手中成才。
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而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位老师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一位老师工作中的一个永远探索不尽的课题。
二、个案的基本状况
王浩,男,14岁 我校初二一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差,考试成绩经常排在后几名,性格上,胆小、多疑、自卑、内向、固执。在学习方面有问题从不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地经商,母亲改嫁,照顾和抚养教育的任务都落在爷爷和奶奶的身上。两位老人对孙子百依百顺,宠爱过度,对其学习放任自流,从不关心。父亲偶尔回家一次,也很少与其交流学习方面的情况。总之,这是一个缺乏父爱与母爱、缺乏沟通的不完整的家庭。
三、后进生成因分析 对该生升入初二几个月来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王浩与多数同学不交往,存有遇事无所谓、压抑固执自卑。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我主要归纳以下几种:
(一)隔代亲情的溺爱
通过家访了解到在家里,他是个“小皇帝”,所有的事情都让着他,如在家他是电视迷,看起电视来连饭都不吃,奶奶心疼他,怕他饿坏了肚子,都是在他不吃饭时把饭端到他的跟前让他吃。另外,在家里任何事情都不要他做(包括他能独立完成的事),这种“关爱”导致享乐主义的思想从小就在他心里生根发芽。这种性格的养成使他遇到困难时,就会退缩不前,一厥不挀。在学习上爷爷和奶奶根本不关心,他们的思想就是只要能长大成人就可以了,农村不识字的人多着呢,对农村老年人来说体会不到读书的重要。这一切使得王浩长期处于溺爱之中,缺乏良好的沟通,缺乏自信心,造成其性格的缺陷,形成不坚强无所谓的心理和固执心理。
(二)父爱与母爱的缺乏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王浩家庭父母离异,父亲在外经商无时间在家,母亲改嫁,因此父爱和母爱完全被他的爷爷与奶奶代替,当然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和祖父母有很大的不同的,这种爱是无法直接代替的,在学校学习期间,与同学交往时,他们都有父母的关怀和照顾,这是王浩非常羡慕的事情,但自己这方面确实又存在着缺陷,导致王浩产生自卑心理,因此不喜欢与同学交流关于父母的话题,有些想法原本可以与父母交流的,却不想与祖父母交流,导致这些想法无法交流,只好放在内心里,压抑心理逐渐产生。
(三)学生集体的排斥
王浩所在班级,大部分同学尤其是男同学都很活泼,性格外向。庄雨在班上总是很“显眼”,经常考试挂“红灯”,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抄袭„„甚至老师说今天有一同学作业做的不好错误很多,全班同学会异口同声地说是王浩,这种歧视导致王浩,失去了自尊,因此自闭,内向脱离群体之外,他没有信心和同学交流,孩子时期是个争强好胜的时期,若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内心该是多么的痛苦„„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原因,该生一直对学习没有真正产生兴趣。虽头脑较为灵活但学习成绩较差,而且不遵守学校纪律,偶有打架、上网吧、抽烟等不良行为。时常和同班同学产生小矛盾,有时甚至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打架。因此,我就开始注意这位一到新环境就表现有些不同的学生。因为是走读生,有时放学后,他就跑到网吧去玩游戏,还边玩游戏边抽烟。
因此,作为老师,只有给予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他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才能得到提高。
四、个案指导的策略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挽救这些孩子,给予他相应的疏导和帮助,促使他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流,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逐步提高。主要有以下策略:
1、(与前面的二级标题序号一致起来)家校相通共同教育 深入到家庭与他的爷爷奶奶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但与老人交流中发现他们对王浩的教育思想很难转变,后来了解到他还有个姑姑,王浩经常去在姑姑家住,于是我亲自去找他姑姑谈家庭教育对王浩的影响,得到他姑姑的大力支持。我建议他们在家对王浩不能百依百顺,应该让他做到自己应该做的事。例如对人要有礼貌,吃饭时不要看电视,要认真读书„„他都知道应该做到这些事,做到了表扬,坚持做了要好好夸奖。要求他做好自己承诺的事。孩子很会保证,我们做大人的一定要孩子保证前仔细想想,自己的承诺能不能做到,不要轻易承诺。一旦做了承诺,就必须做好。决不迁就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现在的孩子见识多,常常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我们一定不能答应。不论孩子怎么闹,都不要退让。回家时要与他进行学习上的沟通,使他从内心里会感觉到“家庭在期望着我学习的进步”。我每学期都坚持做到有计划地对庄雨进行家访了解情况。
2、搭建平台激励成功(1)课堂上有意识地提问
在我的课堂上,我每节课都会设计难度较低的问题让他来回答。第一次的回答他没有感觉,多次的课堂上成功表现,使他对自己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我能行”。后来我又联系其他老师一起对王浩进行课堂上的有意帮助,做类似的实验,收到较好的效果。(2)课外让他做到“每日一问”
课外要求他每天问老师一个问题,开始时,很难做到。第一天做了,第二天就忘记做了。我想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何况他是后进生,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主动去问他,“今天的问题准备好了吗?”这样不断的强化“每日一问”已坚持了一个学期,他的出色表现羸得多次表扬。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同学们渐渐地对他的看法也有新的转机,他对自己开始有信心了。
(3)担任班干部
体育是他的特长,把握这一点,在我引导下,学期初他被认命为班级体育委员。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上,他取得800米和1500米两项第一名。出色的表现让大家刮目相看。
3、携手合作互帮互助
被同学排斥在外的打击是很大的,我想“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被同学排斥在外还需要同学的帮助。我首先注意到王浩没有知心朋友,就在班上开展“手拉手”活动,活动一开始,暗示班内好同学和后进生交朋友,互相帮助。同时,通过这一形式促进王浩大胆地与优等生交往,逐步领悟到交往的方法,领略到交往的乐趣。他的特长是体育,班长也是体育健将,因此他们结成好朋友。其次开展主题班会:“撒播友谊的种子”,“团结就是力量”,等等引导同学明白像王浩这样的学生,自卑、压抑、怕交往的心理形成是长期的结果,不会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要允许他有反复。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他的缺点,他的变化,他的进步,帮助他从封闭走向交往,从自我走向群体。
4、及时沟通、定时交流
我经常定时每周一次到二次与他交流看法,主动与他交朋友,这样做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不时地解开他心中的“结”,二是对他进行学法指导,三是巩固已取得的成果。
五、个案指导成效及启示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与以往不同的是和同学交流多起来了,课堂上敢于举手了,大家不笑他了,现在还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他在班级同学心目中的威信大大提高了。这一切的变化极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信心,语文、科学、数学都有明显的进步,但英语还是比较差。这还需对他进一步的关心和引导。通过这次个案的研究,给我了很大的启示:①“后进生”,经过转化教育,也要成为我国四化建设者的接班人,这一点是坚定不移的;②“后进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世界观尚未定型,因此,具有极大的可塑性;③学生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极易受各种思想的影响,有些“后进生”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形成某些缺点错误是难于避免的。
后经生的研究改变了我的育人观,对后进生的转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由过去的从后进生身上找原因到现在从教师自身找原因,由过去的时间加汗水到现在注重改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树立成功理念,形成对学生全面评价观,教师由教书型变为教育科研型
六、结论
1、后进生不是天生的,只要我们老师有信心转变,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
2、对班级内的后进生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放任自流,应根据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辅导,激发起他们内在学习自信心。
3、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林龙峰.浅谈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 2007(把后面的软回车改为硬回车,其它类似地方要求相同)[2] 傅先进.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 2007
[3] 杨美坤.《如何转化班级后进生》[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论坛论文集[C], 2008
[4] 周潮阳.“后进生”转化 教师是关键[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 2007
[5] 麦筱林.“师爱”是教育好后进生的前提[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 2007
[6] 李玉芹, 李康乾.点燃希望之火,激发创造潜能[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 2007
第三篇:后进生教育的个案研究
浅谈后进生的转化
内容摘要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但是,在学校中总有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后进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有助于优化班级学风、班风,易于教学、便于管理,可以提高班级整体教学成绩,可以挽救和改变一部分学生的命运,因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只要我们努力追求,选好促其进步的方式,因势利导,持之以恒,赏识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学生,学生一旦意识被重视,被赏识,就会点燃希望之火,对自己充满自信,最终会看到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的转变。
关键词
后进生
转变
策略
说到后进生,自然会想到那些学习不认真、作业经常没有及时完成,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甚至故意破坏课堂秩序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学习、表现较为落后,而且在性格、生活习惯都与众不同。虽然同是后进生,但形成后进的原因各异。要仔细观察后进生的言行,认真分析后进的原因,才能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去医治后进生的心理创伤,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学生,要与家庭社会多方协商,齐抓共管。对家庭教育缺陷,失去家庭温暖的后进生,学校老师和同学应主动献爱心,给他温暖。对成绩低下,自暴自弃缺乏信心的后进生,要正面引导,适当鼓励。这类学生在班上虽然人数极少,但其影响力巨大。因而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抓优秀生,而且还要重视抓好后进生,这不仅有利于班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培养每一个学生成长,实现教育目的。因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难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后进生的特征
后进生指思想行为、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的学生。教师或家长往往称他们为暂时表现差的学生,或暂时后进生。包括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存在厌学思想,或智力迟钝、身体不好等原因造成的“成绩不良”学生;思想觉悟低、存在不良品德习惯,或经常有过失行为的“表现不良”学生;以及学业成绩不好、思想表现亦差的“双差”学生。
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一)、学生本身的因素
学生身心发展处于质的转变期,各项生理、心理机能日趋成熟和完善,智力发展迅速,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转变时期,许多新的东西突然涌现,未成年学生来不及消化和适应这些变化,因而在心理上产生诸多的不良情绪体验。外显在行为上的表现就是情绪化倾向明显,他们常常因一件小事而欢欣鼓舞,也因一件小事一点小挫折就一厥不振,自暴自弃。急剧发展的身心不成熟、不稳定,使他们好冲动、自控能力容易受情绪控制、意志薄弱、缺乏强烈求知欲、依赖性较大,受控能力较低,因此,容易产生行为偏差,久而久就会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或产生思想偏差。
(二)、家庭的因素
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职能,父母是子女的首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思想品质、性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有的家长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方法不正确。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有些家长忙着赚钱,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有的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宽严失度;还有一部分家长只养不教或重养轻教,忽视对子女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进行关心、教育和指导,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与不学都无所谓,久而久之就使孩子思想认识产生偏差,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性,论为后进生。有的 1 父母不和,甚至离异或者由于突然遭遇家庭变故,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变成单亲家庭,造成生活上的强烈反差,使孩子的心灵受创,无法适应外部环境,产生心理障碍而沦为后进生。
(三)、学校的因素
学校在“应试指针”的指挥下,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智育,忽视德育,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过程,再加上班级环境中不良因素的作用并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使学生的品行发展滞后,思想观念偏差,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沦为后进生。另外个别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理论修养不够,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没能较好地把握教育时机,违反“一致和真诚”的教育原则,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不尊重体谅;甚至动辄训斥、挖苦、嘲讽、体罚,久而久之使一部分学生因受胁迫、恐吓导致师生关系恶化,产生逆反心理或心理障碍,从而无法正确对待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最后沦为后进生。
三、转化后进生的具体措施
师爱是人类最美好、最圣洁的情感之一,是架设在师生心灵间的一座桥梁。师爱可以创造积极向上气氛,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创造力,促使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把爱心洒向后进生,以心换心,真诚对待每一位后进生。通过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如把学生的饥寒冷暖都挂在心上,就像他们的亲生父母一样用真心真情,再辅之以言传身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等教育措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班级的德育工作可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教师的爱通过怎样的传播途径,才能使学生受到“爱”的“感应”,产生爱的动力呢?
(一)、了解学生,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教育学生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如:小华学习不好,调皮捣蛋,连父母对他也无计可施。我接班后,一发现他经常旷课,几次找他个别谈话,他却一言不发,我便深入班级调查了解小华各方面的表现,并与原班主任联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经过深入调查了解,一天晚上我又一次来到小华家里,一不讲大道理,二不谈学习而只谈他爬高放风筝的本领。问他在屋顶上走路怕不怕,这时小华的眼睛忽地转动起来,我又说,我小时候喜欢放风筝,但从来不敢爬高,这时小华饶有兴趣地介绍起经验来。此时,师生的情感接近了。我说:“你如果不旷课、遵守纪律不就成为更好的孩子了吗?老师对孩子的缺点批评不重,但却使小华难为情,立即向老师表态,今后一定改正错误。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往往是通向他们心灵的”捷径”,老师“投其所好”也是施爱的一种方法。教师要教育学生必须深入了解学生,要经常深入班级,走访家庭,从大量的“接触点”了解学生的心灵。如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子”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尊重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
在“施爱”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的对待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进步的外因,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实践中的许多实力使我们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有一个这样的事例:我班有三位 2 同学到商店偷学习用具。老板找到学校,学生不承认。这件事又惊动了家长,家长护短,与老板吵闹。这时,我没有立即处理,也没有重评这三位小朋友。课外活动时,我将三人带到花园里去玩,并和他们把花园里的草拔掉。他们不怕脏,不怕累的干了一个多小时。我和他们海阔天空的聊了起来。最后我表扬了他们:关心集体,爱劳动。还让他们各自说了还有什么优点。他们也谈了很多。我把话题一转,说:如果你们有缺点,把它改了更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一个同学忍不住了:“老师,我们犯了错误说出来,你还会喜欢我们吗?”我立即说:会,有错误改了就是好孩子。“这时三个孩子把偷学习用具的经过说出来并认了错。这件事教育了学生,也启发了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人格;既要看到学生的缺点,又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善于用学生的优点去克服学生的缺点,耐心说服疏导,以表扬为主,要把有声的表扬和无声的批评结合起来。
(三)、宽容学生,让他们学会反思
声色俱厉,不留情面、对学生的教育批评方法越简单,与学生的对立情绪越强烈,班级工作、课堂教学就越难以开展。“训斥、罚站”往往剥夺了学生的自尊,这样树起的威信,往往是暂时的。在班级里经常会有一些特殊的学生,他们对自尊有着强烈的需要。教师要有耐心,尽量避免伤害那脆弱的心灵。但凡是后进生的转化,都要经历:“违反——教育——再违反——再教育”这样一个特殊的过程,这是一个较长时间的教育过程。我们知道,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靠教师一次两次的说教就能形成的,当后进生重犯同样的错误时,要给予理解,要反思自己的批评教育方法。有的同学不良习惯在其身上已深深地扎下根,一次次提醒、批评,往往收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学会等待,不要操之过急。当多次批评不起作用时,除反思自觉的批评方法外,还要反思批评场合和自己对学生自身特点的认识,要对学生的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把学生的具体要求进行分解,分解成阶段性的目标,当学生完成某一阶段的目标时,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例如:我班学生小叶,成绩比较差又经常犯错误,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坏孩子。根据他的情况,作为班主任的我多次找他谈心,很耐心地对他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讲解。如上课时他在搞小动作,不用语言而是用严厉的目光看他,让他知道自己犯了错误。课后我找他到办公室一进门他就说:“老师,对不起!我错了.”我微笑地对他说:“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犯错误以后要知道改正过来。”从此,小叶同学不再像以前那样而是在班里表现非常好,班里一致推选他为纪律委员。因此后进生有上进的愿望,但往往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在进步过程当中受不了外界的影响而出现反复,而班主任对后进生出现反复,要以最大的耐心去帮助他们,要有“允许别人犯错误,又允许别人改正错误”的宽大胸怀,认真与其总结成绩,了解反复的原因,给他们注入新的活力。
(四)、赏识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
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充满自信的学生就会勇于探索,勇于进取,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有效的进行学习。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在被多数教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另一个教师从他的“笨拙”中找到了他的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赏识,让瓦拉赫学化学,终于使他成了“前程远大的高才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就是“瓦拉赫效应”。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就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的大金矿。我尤其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且不吝啬用最美的语言来给予赏识。就这样学生的心灵像洒进了一缕缕明媚的阳光,获得一点点甘露的滋润。或许还会使他们荒芜的心田从此洐生出一片片蓬勃的绿意,会让他们从此乐观、自信,焕发出百倍的热情,产生不懈的战斗力,满怀信心的走向成功。因为给他们自信他们更会取的成功。
(五)、表扬学生,培养他们的信心
著名特级教师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加聪明。”而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成绩好、能力好的学生,他们的锻炼机会无疑就比一般学生多,这样就会对后进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作为班主任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在他们取得进步时,都必须及时肯定、表扬。以此增强自尊心,确定其自信心,强化其正确的行为,促其将这种优势或进步转移到其他方面。例如:我班学生小文,学习成绩比较差,但每次劳动课都非常认真负责,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进行表扬,并希望能把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用到学习上来。对后进生的转化,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一步步的提高更高的要求,使其每前进一步都能产生成功后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使他们更加满怀信心的去实现老师实现的更高要求。如此不断深化,将逐步使学生有后进变为先进。
(六)、与家长沟通,达到共同的教育
在工作中,我发现后进生家庭教育职能普遍存在弱化、缺位的现象。很多家长虽然都抱有望子成才之心,但却没有育子成才之法,孩子一出现问题,要么粗暴打骂,要么溺爱袒护,又或放任自流,这三种教育方式都不妥当,不仅没有达到转化后进生的效果,反而使孩子越向不好的方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同分析原因,共同商量对策,共同负起教育的责任。和家长交流,我总是微笑的,首要的是真诚、平等、尊重。我们可以改变与家长的沟通角度,变“告状”为“报喜”,不要等发现孩子有问题时,再心急火燎找家长一起教训孩子。更多的时候,可以是发现孩子有进步时,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及时给家长传递信息,一起分享孩子的快乐,同时对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的沟通方式家长是欢迎的。相互之间的理解也就在一次次的对话中融化。
再者以一颗宽容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就能换来家长的信赖,因为家长十分在意教师看待自己孩子的态度。所以,我们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应该都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并与之积极配合。
总之,后进生的转变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他需要用老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去关注他们。一旦从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中意识到被重视、被赏识就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如同受折而焦渴的小苗吮吸甘甜的晨露,进而点燃希望之火。只要我们努力追求,选好促其进步的方式,因势利导,后进生的转化定会取得成效,最终能把他们培养成祖国需要的“四有”人才。
参考文献:
1、《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5月第1版
2、《梅州教育》 梅州市教育局主办
2007年第1期
3、《梅州教育》 梅州市教育局主办
2009年第9期
4、《梅州教育》 梅州市教育局主办
2009年第11期
5、《广东教育》
广东教育杂志社
2009年第5期
第四篇:个案研究
对父母溺爱孩子的个案研究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加之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庭四个老人,一对父母共爱一个孩子,父母都将其视为宝贝,宠爱备至,致使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自己却浑然不知,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溺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家长分不清教育爱和溺爱的界线,掌握不了方法和分寸。现列几种普遍存在的溺爱表现,让父母对照一下,以便具体地防止和纠正溺爱。
第一种溺爱表现是一切包办代替
不少家长将子女视为“小皇帝”,宠爱有加,娇惯无比,甘做保姆、奴隶,生活上包揽一切,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学习用品。其结果导致孩子缺乏爱心,丧失自信,形成依赖、懒散和懦弱的不良个性。
事例一:女孩王芳,父母对她百般宠爱,过分照顾,年幼时一切如愿以偿。等到上学后,在学习上,稍遇到一点困难,就受不住,回家哭丧着脸,乱发脾气,令父母心痛,为此,代劳一切。每天的家庭作业不会做的,父母代笔完成;在学校受到一点委屈,父母出面交涉,遇到考试不及格时,父母找关系说情。渐渐地,女孩不仅情感上脆弱,而且学习缺乏毅力。上小学留一级,初中升不上,母亲通过“后门”把她移到一所乡镇中学,混了个毕业证书。然继父母再托人安排进公交公司当一名售票员。
父母应鼓励和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极的事。让他自己穿鞋子、穿衣服,整理玩具、学习用品。这样既培养了他的劳动习惯和自立能力,又增强了责任感和自信心。
第二种溺爱表现是不让孩子劳动
在谈到孩子劳动问题时,有的家长竟说:“叫他做事还不值麻烦钱呢,还不如我替他做了。”所以四、五岁的孩子自己还不会穿鞋、穿衣服,上小学、甚至读中学的孩子还不做一点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事例二:独生女欣欣,家中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十分宠爱她。平时,她只吃牛奶、面包、鸡蛋,一般的饭菜嚼在嘴里迟迟不肯下咽。穿衣服从小要挑花色品种,要比别人漂亮。在家里对父母说话就象下命令似的,稍不如意就哭闹、发脾气。在幼儿园连滑滑梯都不敢玩,出门上街走几步路就嚷着要抱。到了5岁时,还不会穿衣服,街坊邻居都说她象个无赖的“小公主”。照这样发展下去,适应社会都很困难,成才就更不用说了。
预防和矫正的办法就是教育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后家长应及时肯定和表扬,创造劳动的愉快气氛,并常与孩子一起快乐做事。
第三种溺爱表现是轻易满足孩子物质要求
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总是习惯用物质来表达或弥补对孩子的爱。这样会使孩子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事例三:小波生活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中。祖母特别大方,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用多少钱都可以。父亲以自己经商的经验开导儿子,没有知识在外做事,是要吃亏的。母亲对小波说,只要好好读书,什么都不要你干,笔者累死也心甘情愿。家长的愿望是良好的,可方法上,一味顺从,不惜重金投资学习,但是不顾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结果使小波产生了特殊的优越感,在家如小皇帝一般,口袋中装满零用钱,学会了吸烟、赌博、打架。学习没心思,考试不及格,留级还没人收。他干脆不进校门,和一帮哥儿门玩乐,最后成了小偷,一家人的希望成泡影。
事例四:金晶晶出生在一个令同龄人羡慕的富裕农民家庭。父母前些年开金矿,积攒下万贯家产,成为村里的首富。父亲开的是奥迪A6轿车,母亲开的是捷达王,出门到村里哪家打麻将都要开车去。家庭的富有,使金晶晶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好逸恶劳、任性不羁的非智力因素。她学会了抽烟、喝酒,大把大把花钱,在农村,她每月的开销是、2千元,让别的孩子望尘莫及。没有钱,就向父母要,少则千2千,多则上万。有一次,她撒谎要买东西,向父亲要万元,父亲一甩手给了他一叠百元钞票,数了数是2万2千元,不到两个月就花光了。母亲多次训斥她,金晶晶怀恨在心。后来要不到钱了,竟然伙同男友残忍地用铁锤把母亲砸死。
对孩子的物质要求不应当满足的决不给予满足;应当满足的一般也不要马上满足,让孩子有所等待和忍耐。要告诉孩子,人生的追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目标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积极的人生中,需要等待、忍耐、克服困难和努力争取才能得到的事太多了。过多的物质给予只会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甚而会因为得不到物质需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三种溺爱表现是生活懒散
家长允许孩子饮食起居无秩序,睡懒觉,不吃饭,喝酒抽烟,看电视或上网到深夜等,却对孩子不管不问。这样长大的孩子缺乏上进心、好奇心,不能安静专注,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事例五:一位6岁的少年犯是一个独生子,父母是工人,没有什么文化,但家庭生活比较富裕。他从小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是什么。父亲爱喝酒,几乎天天喝,儿子则常常同桌吃菜,有时也试着偿两口酒,父亲也不加干涉,反而夸儿子“真行”。慢慢地,他7、8岁时就学会了喝酒、花钱,父亲有时甚至大方到让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于是,小小年纪,学会了进饭馆,逛商店。父母不但不阻止,竟说什么:“笔者们家有钱,不让他花让谁花呢?”。由于他出手大方,那些行为不良的同学就围着他转。他又学会了吸烟、赌博。他学坏后,学习成绩下降。开始,因老师督促,父母还批评几句,见管不住孩子,也就索性不管了。反而
说什么:“将来当个工人,没文化一样开机器。”致使儿子常常逃学,考试吃“零蛋”,后来发展到偷盗、抢劫。最终进了监狱。
家长应该经常关注孩子,督促孩子学习,不能因为家境富裕就任孩子为所欲为,应该严格要求孩子。
第四种溺爱是平常太溺爱,短暂失去溺爱后的不习惯
事例六:“喂,110吗,我要跳楼自杀了……”3月18日晚8时许,温州新桥派出所值班室接到一个特殊的报警电话。一个想要自杀的人,会报警求救?迅速出警的同时,民警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警情现场位于新桥翠微大道边的一大型建筑工地上,到达现场时,由于该工地较大,楼幢较多,又无路灯,民警一时找不到报警人的位置。这时,听见有人在不远处一幢11层楼的楼顶上大喊:“喂,警察,你们不要过来,我要跳楼了!”顺着声音,民警终于看到报警人在那幢楼顶上。这时,工地宿舍里的建筑工人们也纷纷从宿舍出来,建筑工老黄一下就认出了楼顶上的人,就是他25岁的儿子黄某(男,未婚,福建林元县人)。原来,老黄来自农村,有一子一女,当年重男轻女的思想较严重,因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传宗接代全指望他,所以老黄从小就对黄某百依百顺。正因如此,也养成了儿子娇生惯养、好吃懒做的毛病。儿子现在25岁了,还和未成年时差不多,去打工嫌累,嫌挣钱太少,自己又无一技之长,脾气又不好,现在老黄在工地上做粗活养家糊口,儿子又不愿帮忙。儿子从小就大手大脚花钱,至今还是这个样子,由于黄某无固定收入,常向老黄要钱,但不管老黄给多少钱,黄某总是转眼就花光,回头又向老黄要钱,弄得老黄实在承受不起,也渐渐对儿子失去信心。前段时间,黄某因在家借不到钱,就打电话向妹夫要钱,妹夫也被借怕了,就说自己没钱。黄某怀恨在心,常打电话恐吓妹夫。这天上午,黄某扬言要杀妹夫,结果老黄找到黄某狠狠地批了一顿,哪知黄某竟发起脾气来,当场就把家中的锅给砸了。老黄无奈报警求助,在民警劝说下,总算稳住了他。不料到晚上,又出现了这起跳楼事件。。。现场群众越围越多,但任凭民警怎么劝说,黄某就是不下楼,还不让民警接近。见其情绪激动,为防止意外发生,民警也没贸然接近他。双方僵持了约一个小时。知子莫若父,最后老黄恳求民警撤退,不要理他儿子。民警采纳了老黄的建议,佯装撤离现场,埋伏在暗处观察动静。一个半小时后,围观的群众也渐渐减少,黄某见没人理他,就自己下了楼,回房睡觉。
黄某的举动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是极度渴望被关爱的一种表现。由于黄某从小被溺爱惯了,现在失去了那种感觉,心里极度渴望被关爱,便作出了这样的举动。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要科学,切莫过于溺爱,否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解决措施
以上就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百般疼爱,处处迁就的结果。“爱子之情,人皆有之。”爱孩子是普天下的父母心。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宠爱,会使孩子觉得父母是疼我的,采取得逞政策,只要我要什么,父母总会答应的。这样日久天长,使孩子滋生一种“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心目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而形成任性、自私的性格。由于父母常用溺爱代替了理智教育,处处庇护孩子,把缺点视为优点,把胡闹视为聪明,使孩子称王称霸,盛气凌人,缺乏同情心。此外,过分溺爱会造成小孩生活上的无能。因此,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做错事的时候,要启发诱导他懂得什么是对,什么不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道理。要严
格要求,绝不能迁就。对一些任性、大吵大闹的孩子,最好别理睬他;这样,孩子在无人理睬时会感到没趣而安静下来,事后再指出他的错误。所以,爱孩子一定要做到爱得深,教得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量的做到不要溺爱孩子,做到采用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请各位家长谨言慎行,不要因为爱孩子,实际上却伤害了孩子。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一只小蝴蝶正艰难地将自己柔弱的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他便好奇地观察着。几个小时过去了,小蝴蝶仍未成功……接下来,小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看样子它已经竭尽全力,很难再前进一步了。这个人实在看得心疼,决定帮小蝴蝶一把: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小蝴蝶便很轻松地脱茧而出了。但是它的身体萎缩着,翅膀紧紧地贴着身子,蠕蠕而动。他屏住呼吸,期待着小蝴蝶展翅飞翔,就像他美妙记忆中的那些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终于,这只可怜的小蝴蝶只是拖着萎缩的身躯和干瘪的翅膀在地上爬行了一阵子,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它还没来得及看上一眼的世界和这个好心帮助它的人。这个好心人并不知道,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出来,是大自然的造化,蝴蝶要通过这一挣扎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够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其实,人也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更需要自身的奋斗乃至挣扎。过分的呵护,只会使生命萎缩,甚至无异于扼杀生命。
第五篇:后进生个案研究与分析
后进生个案研究与分析
学生的基本情况 姓名:黄嘉浩 性别:男 年龄:8岁 年级:二年(6)班
一、引言
所谓后进生,就是指那些在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或者考试中达不到学校的质量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美国柯克提出“学习困难”,也称“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对于学习困难的定义较多,目前我国所意指的后进生,普遍指智力正常,但学习中有严重困难,而又没有生理上和智力上的原发性缺陷。这些学生不但学习差,而且常常带有一些问题行为。后进生根据心理的特征课分为:智力迟缓型、学力欠缺型、行为——情绪型、动力障碍型和心高手低型。
二、研究背景
后进生转化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中日益突出,这当中受到除了受到复杂社会的干扰之外,更关键还有家庭教育影响的问题。许多后进生都是智力正常没有智力和生理上的原发性缺陷的,但学习怎么指教似乎都不见进展。这令执教的老师都很头疼,更关键是这些学习远远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学生都常常有许多问题行为。当中有许多后进生虽然有良好的学习愿望,但效果不好,常常顾此失彼。例如行为——情绪型的由于行为或情绪造成学业不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品行问题。由于成绩较差,经常受到教师、家长指责、训斥,同学们的嘲笑、歧视,因而产生与班集体、教师对抗的情绪,常常表现出敌意、挑衅和破坏性行为,有较强的攻击性行为。2.不适应或者不成熟行为。如学习懒散、不爱动脑筋,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自觉性;贪玩,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怕困难;受教育过后虽然改过自新,但不用多久,一旦受到诱惑,又容易动摇,依然故我。本次实习中,我就碰到了属于行为情绪中的品行问题造成学业不良的后进生——黄嘉浩,于是进行近距离的了解这个特别群体。
三、个体情况分析
2015年10月8日,我来到均安中心小学实习,也开始了接管二(6)班之旅。第一天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我负责带队我们班的人集队做乒乓球早操,在看管孩子们做操的过程中,一位调皮捣蛋鬼引入了我的眼帘。他频频做出搞怪的表情与动作,不时还在前后骚扰同学做操,无论我软硬兼施地对他,他还是丝毫没有半点改变,反而还助长了他为非作歹的气势。我轻轻地问了一下带队的班长,为什么不管理他。班长给我的回话竟是:“班任都拿他没办法,何况是我,我讲什么他都不会听得”。从那一刻起,这个学生便走进了我的研究视野和特别关注的对象,并且从班任里得知,他也确实不仅习惯不好,经常打架,而且每科成绩也很糟糕。同样一个班级,为什么有那么多优秀的学生,也总存在少部分问题行为学生呢?这些学生让老师打动肝火,劳心劳力。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现状呢?我觉得除了“学校教育”本身以外,归根到底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于是我针对家庭教育开始了本次后进生的个案研究。
四、存在问题
(一)缺乏和谐的家庭环境。
学生嘉浩的父母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一段争吵,家里经常鸡犬不宁。父母亲每天不是为了工作的事情吵架,就是因为一点生活琐事处理方式不一而闹出矛盾。在这样吵闹的家庭环境里面,又怎么可能让学生有一个宁静致远的心去学习呢?
由于父母亲的不和睦,嘉浩对身边的人也缺少一种安全感,由于经常遭受父母不耐心的暴力教育,嘉浩对身边的人也处于一种敌对的现象,他在班里面也老爱打架,并且上课精神难以集中。对于父母亲言行不一的现象,他也非常排斥父母的种种教育。
(二)缺少平等和谐的亲子沟通。
嘉浩的父母都很忙,他们也没有太多时间管教孩子,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把一切任务交给老师就可以了,教育是老师的事情。只要自己能够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了。他们对孩子所谓的负责,也顶多就是在饭桌前询问孩子完成了作业没有。孩子说完成了就不理会了,孩子追电视剧、玩网络游戏,他们也不会管教,他们觉得只要孩子完成作业就可以了。并且孩子的作业,他们也没有时间去理会和翻阅。一旦孩子汇报低分的考试成绩时,他们一人一句地持着一种消极的态度:“这孩子太笨了”,“没救了,老师,我们不会管他,你来管吧。”当接受到教师对孩子的批评时,嘉浩的父母没有太多的耐心去管教,嘉浩的爸爸更是喜欢动用武力来解决问题,“老师,我昨天用棒子打了他一顿,今天他应该会听话一点了,我这孩子很难管的,影响你课堂,你直接打他一顿就行了。” 至于嘉浩呢?由于父母对自己不理解,他也经常不说实话。比如作业没有按时完成,他汇报给父母时是,“我已经做完了”。比如今天他跟班上某个孩子打架了受伤了,他也没有跟父母说清楚原因。反正,既然讲出真话会被父母打骂,讲假话至少可以少挨打,他也宁可选择后者,另外,由于缺少父母的耐心教育与陪伴,嘉浩逐渐喜欢从网络小游戏中寻找虚拟世界的欢乐,那里似乎充满胜利感。当然网络游戏有着许多暴力的行为,加上父母的暴力草草了率他的教育问题,嘉浩打架出了名气也有据可依了。
五、策略与措施
面对这样一个问题突出的后进生,我觉得他的品行还是可塑的,毕竟还是二年级的小朋友,我不想像他的父母一样早早地放弃他。我认为加强家校合作,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还是很关键的,另外,对个体进行心理辅导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及时捕捉优点,进行赏识教育,成为知心朋友
虽说嘉浩是班上最不听话的孩子,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又接近倒数,开始每次我走近他的时候他总会采取一种回避的状态,他似乎觉得我肯定想其他老师一样对他破口大骂又或者像他的父母一样动用武力了。也许但凡接触他的教师对他无能为力了,给多的时候采取一种责备和冷处理的方式,反正他对于周边的人更多的时候处于一种敌对的现象。
“亲其师,信其道”,我改变了头一天教育他的方式,决定使用一种赞赏式的教育。这天我轻轻地再次走到他的座位上,轻轻在他的头上一按,“嘉浩,今天你表现得真棒,我看见你准时到达学校值日,我希望以后都能看见你这样乐于为班集体服务。”他把刚刚准备缩回去的头,轻轻一放,悄悄地说:“老师,其实今天是我值日的,按道理我应该提早10分钟值日才对,可是我的时间都用在早读了。”我再次笑眯眯地说:“看来,你不仅对值日认真负责,还有很强的反思能力,我真喜欢这样的学生,你愿意成为我的朋友吗?只要你有什么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等等都可以来找我。”这会嘉浩也终于笑眯眯地点点头,他还跟我勾了勾手指表示愿意。
这样的赏识教育,我还运用到诸多方面,比如,嘉浩是我们出了名的不爱做作业也不爱交作业的孩子,每次都令我头痛。有一次,课代表向我汇报作业情况收齐,我内心一阵惊喜之余,立即当众表扬了嘉浩的的良好表现:“同学们,你们看,嘉浩今天按时完成作业了,真让我开心。来我们送他掌声。”嘉浩在一阵热情的掌声中得意地笑了。那天家长来接他回家时,平常见到老师就掉头就走的他今天反而笑眯眯地向我打招呼并且问我有什么话要跟家长说的,于是,我便再次表扬他今天在学校的进步表现。嘉浩得到了双重的表扬,心里更是乐滋滋的。
(二)耐心解答疑难,关心爱护孩子,建立学习信心,感受集体温暖 上课时,我经常走在嘉浩身边提醒他专心听讲,并且让他回答课堂上简单的数学问题以引起他的注意力和提高他进步的信心。每逢上完数学课后,我还专门询问嘉浩有什么听不懂的数学知识,并且对他进行数学辅导。中午和放学后,我还专门引导他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并且与他进行谈心。为了帮助他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还请班上成绩优秀的、乐于助人的同学轮流做他的同桌并且当他的作业指导小老师,以便嘉浩可以“近朱者赤”。除了让班里的组成“一帮一”的学习小组形式辅助他进步,让他感受到同学们对他的关爱,除此之外,我还与科任老师、家长一同协助辅导他学习,督促他友爱同学,遵纪守法,还和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双管齐下,以便嘉浩尽早促进他的进步。
渐渐地,嘉浩和我越来越亲近了,他喜欢我,也爱上我的课,他也越来越善于与我分享学科学习上的困难以便我指导,并且也会经常跟我提及他今天所发生的事情,我成为了他真正的良师益友了。由于,我让热心肠的优生指导他学习,他感受到集体带来的温暖,渐渐地也降低了与同学发生矛盾的次数,并且向我投诉他打架闹事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了。
(三)建立奖罚制度,激励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争取保持优秀表现 为了有效地调动嘉浩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小聪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优秀表现,我送给小葱一张“积分卡片”,和他设立了“我最棒”的积分换取奖励制度和“我退步了”的扣分制度,以便激发他文明行为。这些制度从“遵纪守法”、“成绩进步”、“文明有礼”、“勤奋好学”、“劳动积极”、“关心同学”等方面进行评比。每个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例如,“勤奋好学”就是不能沉迷网络游戏,上课积极发言,课后认真作业和复习、预习;“关心同学”就是不能打架,不能嘲笑他人等等。由于这样的奖罚激励,小葱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对网络游戏的着迷也逐渐减少了,我还鼓励他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让他感受生活中的胜利感,并且每逢他学习进步除了加分以外,还另外多多赞扬他,以便他保持这样的优秀表现。
(四)明确目标,以兴趣促学。
人有了明确目标后,潜意识会自动地发挥它的无限力量,产生足够大的推动力,并且能够不断瞄准和修正,朝着目标前进。嘉浩也不是什么优点也没有的,他虽然学习不怎么样,调皮捣蛋,爱欺负同学,但是他很爱体育运动,尤其是喜欢打乒乓球。由于父母经常工作,缺少对孩子进行管教,他做事情没劲,也爱磨磨蹭蹭。因此除了使用积分卡奖励制度以外,我还专门利用他的兴趣激励他认真学习。于是,我决定拿学校的“双才杯”之乒乓球赛作为他的目标。
第二天,我把嘉浩叫到我身边并询问“我们班打算推荐几名同学参加乒乓球赛,乒乓球赛拿奖的会被学校选去当校队训练,你愿意成为当中一员吗?”
嘉浩听了非常高兴,他连忙点头答应。
“那好,如果你每天按时交作业,认真听课,团结同学,我就让你参加。” 他听了也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之后,每逢他按时交作业,没有再次出现打架事件,成绩进步等等,我都赞扬一番。当然,在乒乓球赛中他也顺利拿了名次,最后还进入了校队训练。真是双喜临门,可喜可贺的一大进步啊。
(五)家校合作,指导家庭教育。1.学校教育归根到底离不开家庭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这两个“教育者”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本身就是一名教育者,把孩子的管教问题一切交与教师,自己却置之不理,孩子犯错动辄打骂,嘉浩的父母也是这样。孩子的眼睛是一架照相机,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家校合作显得至关重要。
2.共筑家校桥梁,指导家庭教育。
(1)消除家校隔阂,达成共同目的,形成家校合力。
教育家马卡连科在《家庭和儿童教育》提到:“爱是伟大的情感,它是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珍贵的东西”。只要老师能用公正公平、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孩子,为孩子的一点小进步而高兴,严爱统一,真心实意,家长也会乐于配合的。他们会认为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孩子好。赢得家长的信任,形成家校合力就轻而易举了。
许多家长很排斥家访,尤其是后进生的父母,他们觉得既然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好,家访肯定都是关于告状的事情。为了防止嘉浩父母对我的排斥,我决定采用“多报喜少报忧”的家访方式或者电话聊天。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像等腰三角形一样的,学生是最顶角,我们谈话的内容都得围绕着学生详谈,并且分析要入情入理,这样家长才会愿意敞开心扉地跟你聊起孩子在家中的一举一动,并且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最新情况,以便更好地辅助孩子。
为了让嘉浩的父母更好地配合我的工作,我很注重与他们交谈的时候,首先将嘉浩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甚至还将成绩加以夸大赞扬,让家长觉得孩子还是“可救”的,接着再以平等诚恳的态度指导嘉浩的不足,并且阐明纠正问题的重要性,另外还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真正达成了“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共识。
(2)指导家庭教育,传授科学教育。1.开展家教培训会。
我定期每周一执行家教培训会。每周捉住某一话题进行家教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培训,诸如:如何培养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多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换机,多抽时间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多点陪孩子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多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多培养孩子爱好和兴趣以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推荐家庭教育书籍,多抽点时间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需要,如何配合学校搞好教育等等。嘉浩的父母更是获益良多,他们也意识到自己的家庭教育问题亟需解决。
2.进行个别辅导。
我会通过家访、写便条、校信通、网络聊天工具、通电话、请家长来校谈话等多种方式进行个别辅导。我指导嘉浩的父母谈话的内容主要有:
(1)孩子,不能打!
如果你教育孩子只会使用暴力的形式草草了事,孩子以后在学校和生活中遇到问题也会很容易使用暴力。
(2)多点陪陪孩子,多点与他谈心!
嘉浩有沉迷网络游戏的嗜好,除了容易使他对学习无趣以外,还很容易从网络游戏中学得暴力。因此,多陪他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培养他良好的兴趣爱好很关键。他喜欢乒乓球,不妨陪他打打球,或者利用乒乓球训练作为奖励促进他学习。多点跟他谈心,询问他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及时了解孩子动态。孩子不会把不愉快说出来,但他们会直接从行为中表露出来自己的不快,只要平等地沟通,细心留意才能得知孩子真正的需求。
(3)多点给予拥抱关爱,多点积极语言,加强积极暗示!教育家孙云晓说过:“一个孩子一天需要4次拥抱,才能存活;8次拥抱才能维持;16次拥抱才能成长。”虽说这看起来很夸张,但也一点不为过。
孩子的情感表达方式最简单,也最直接,对他来说,最好的表达爱他的方式就是去拥抱他了。经常受到父母拥抱和爱护的孩子不容易经常发脾气和哭,这样的孩子心理素质才会高,并且才会更加健康和懂得关心身边的人。
除了行动上面直接表达爱以外,父母还必须正确认识积极语言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目前状态的肯定,更多的会表达一种态度和盼望,也包含着对孩子的理解、信任与爱。经常说对孩子说好话的家长情绪通常比较稳定,心态也比较积极,对孩子比较耐心,容易相信孩子使可以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的。由于孩子看见家长对自己充满希望,自然也会越做越好。而消极言语更多的是发泄成人的不满情绪,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和帮助孩子,更没有激励和引导作用,还严重破坏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
“对孩子不满意,就是对自己的不满意。”消极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暴露着家长情绪不稳定、草草了事和随意论断的无知行为,结果孩子只会越来越糟糕。
因此,积极语言使用非常关键,为孩子营造安静的环境,最后孩子很难不进步。
(4)讲究积极语言的艺术,需要持续以恒。
积极语言的使用很讲究技巧,尽量少说“不”或者不说。当我们对孩子说“不要打架”,“不要吵架”,“不要追逐”,“不要沉迷网络”,“不要拖拉”……其实,孩子只会听到“吵架”、“追逐”、“沉迷网络”、“拖拉”这些字眼,应该改为“安静”、“团结友爱”,“快点”等等这些正面词语。并且每逢孩子表现良好时,父母要多多表扬:你这次做得太棒了;真是我的骄傲;爸妈相信你……
我们知道培养一中良好的习惯至少需要21天,之后就是不断地深化和巩固,因此,家长需要坚持鼓励孩子,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看见表扬没有成效,认为孩子没有学好,就立刻又雷霆大发了。
(5)建立夫妻和谐关系,营造温馨家庭。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基础,只有家庭和睦相处,能够给予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优良的学习氛围,比如不要让孩子在理发店里面写作业,这样很容易分心,二年级的小朋友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集中精神学习的能力。(6)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小从生活日常小事的文明有礼、遵纪守法等入手,大到孩子的学习作息时间安排,培养孩子做事爽快的能力。并且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以免孩子受到负面习惯的潜移默化。例如在孩子安静学习的时候,家长就不能开着电视机观看,并且议论纷纷了。
六、效果及存在问题
由于嘉浩的父母重视家庭教育了,加之我和科任老师的协助,我们一同家校合作,耐心教导。嘉浩也在这双管齐下的环境中实现了飞跃的转化,现在他感受到父母的疼爱、老师的赞扬、同学们的友善,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嘉浩违纪的现象逐渐也少了,他的成绩也逐渐提高,比方他的数学试卷由原来的二十分提高到七八十分了。他还兴高采烈地拿着从父母那里换来的学习用品、玩具等礼物给我看,拿着他喜欢吃的零食送给我。看到嘉浩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进步换来的奖品,我的心里更是乐滋滋的。现在的嘉浩不再是以前那个倔强的、每天闹出打架血流事件的、人见人厌的、成绩糟糕的捣蛋鬼了。后进生的转化算是成功了一大半了。当然嘉浩偶尔也会老病旧发,需要家长和我们老师多多提醒与欣赏式教育才能得以改正。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因此,无论是奉行克拉克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还是崇拜“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庭”都是行不通的。曾有专家指出成功教育孩子有30%靠学校,而有70%靠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发展,家校协力才能达成一致。为此,我们不仅要与科任建立亲密关系,还应当与家长时刻反映孩子在学校、在家里的情况,更有甚时还需要社会周边环境的营造。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对于教育工作者,面对每位学生,应当品行冰心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的,爱是人间四月风,师爱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化解难以调解。除了师爱以外,耐心也尤为关键,我很欣赏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这句话“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与狂热”,这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没有足够的耐心,你就很容易断定孩子的无药可救了。对于父母,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出类拔萃,但操之过急往往适得其反,建立友好的亲子关系吧,这样你才能理解孩子们的内心需求。另外,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不妨听听“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人生”这句话,又或者培根的“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广大父母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了。作为教师,应当力争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指导家庭教育,为家校共建桥梁,因为每一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具有无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