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通信企业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对企业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我参加了公司举办的“后备领导人员培训班”。本次培训师资力量雄厚,授课内容丰富、新颖,我作为一名技术人员通过这次对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等知识的学习,使我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有了很大提高,为今后进一步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这次学习也激发了我对我们企业今后发展的很多思路和想法。
从1994年中国联通有限公司成立起,经历邮电分营、移动分离、南北拆分等一系列的变革,电信行业从完全垄断逐步走向多家经营,电信企业的垄断地位已经彻底打破。在国内,目前电信行业已形成了网通、移动、联通、铁通、电信以及卫通六足鼎立的竞争格局。从国际来看,随着中国加入WTO,从2003年10月起港资及外资也将逐步加入到这场竞争当中,我们国内通信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也面临新的机遇。现实要求我们企业要不断发展创新,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并逐步适应国际电信运营商的市场运作规则,使我们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目前,在当地的电信行业,也已经形成网通、移动、联通、铁通、电信、卫通六家竞争的格局。在当地虽然目前我们还可算作是主体运营商,从公司规模、网络资源、人员等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家运营企业在不断壮大,与我们的差距在缩小,如果我们固步自封,我们的优势会逐渐转为劣势。严峻的形势提醒我们企业以及我们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我们每一个员工都要行动起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通过培训班学习及日常工作中的积累,从一名网络维护管理人员的角度,对我们企业发展一些 问题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认为,我们企业要在国际国内电信行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并发展壮大,应重点对以下几个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和行动。下面就是我对这几个问题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先进的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正如小平所讲的“科技进步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已进入信息大爆炸、以知识产业为核心的21世纪,谁先获取信息,谁先获取领先知识,谁就先获得了竞争的优势。尤其在我们这个技术更新迅速,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的电信行业,“技术领先就是利益”、“时间就是金钱”,我们只有比其他同行更快一步的拥有先进的技术,更完善的网络,提供比对手更优质的服务,更快地找到更新的、更好的业务增长点,我们才会获得最优越的利益,也才能更长久的占领市场。
作为目前区内电信行业中的“老”企业,我们拥有庞大的网络资源、完善的各类专业管理网络、丰富的业务提供平台,这些是我们的优势,但同时庞大的网络资源不能充分合理地整合和利用,也是制约我们网络发展改造的瓶颈。当前用户各类业务需求不断增长,PSTN网、DDN、分组交换、帧中继、IP数据网络等多网叠加也难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还使得网络管理和维护更复杂,运营成本提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网络融合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今后的网络发展中应本着以客户为中心,以应用带动网络建设为宗旨,多方位进行联合,使我们的网络既具有电路网络的所有功能又能够处理宽带分组业务,朝着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这里所指的先进的技术,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指技术的先进性和超前性,能够满足不断发展各种业务的需要;第二是经济的 2 合理性,即实用性既要考虑它的一次性投入的多少,还要考虑它的运行和维护费用,要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区的特性及我公司的实际。因此,评价每一项技术的先进性,都要从先进性和实用性两个方面考虑,这样才算是符合我们企业发展的先进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提升,能够提供集话音、图像、数据为一体的多媒体综合业务的、开放的下一代网络NGN体系结构逐步显现,成为电信网络发展的热点。NGN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在于它能够充分融入现有的网络,为下一代网络的建设提供全新的策略。NGN网络的业务融合特性将使其能承载现有通信网络中的一切业务,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多媒体信息等等,同时,它的透明的体系结构以及支持多协议的功能使其不用担心接入网的类型——PSTN/ISDN、ADSL、以太网、HFC+CabelModem甚至是移动通信网络等,这种融合特性不仅为将来企业的多业务运营节省了建网及网络运维成本,而且将更为在通信领域引入竞争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同时NGN体系采用开放的网络构架,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独立的网络构件,各个构件可按相应的功能划分,各自独立发展。构件间的协议接口基于相应的标准,使得原有的电信网络逐步走向开放,运营商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自由组合各部分的功能构件来组建网络,实现各种异构网的互通。构件化的结构更具有弹性,便于各个构件的独立发展、扩容和升级。
总之,下一代网络具有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快速提供新业务涉足新领域、适应新技术发展趋势、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等特点,从技术发展角度这些正符合我们今后发展的要求,不失为企业技术发展的一项最佳策略。以我们目前的网络状况实现多网融合,资金必定是最大 3 的障碍,但我们不必要一步完成,只要我们在今后的网路发展、网络建设中,把网络融合的技术要求考虑进去,在完成建设任务同时为下一步网络融合,向下一代网络过渡准备好基本条件,今后逐步将我们的网络平滑、渐进地向下一代网络过渡,逐渐完成多网融合,以优质、高效的网络应对未来的竞争。
二、高效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综观国外一流的企业和国内知名的企业,他们的成功的道路可能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基本的经验:出色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讲,管理无处不在,在我们企业中,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是我们当前应重点加强或改进的。
1、网络维护管理,对于我们通信企业来讲,网络是一切业务的基础,只有稳定可靠的网络才能提供各类业务,才能谈效益谈发展,网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网络维护管理则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我们企业庞大的网络规模及全面的网络业务,使得我们的维护管理点多面广,维护人员队伍庞大、技术单
一、衔接性较差,造成维护管理效率低且维护成本巨大。
所以我们要尽快从维护管理点的集中和维护专业整合、维护人员整合几方面入手,维护管理集中化,在网络融合的同时实现维护管理的综合高效。维护点从支局点逐级向上集中,从长远发展来讲集中程度越高维护管理效率也越高,在保证维护质量的前提下,集中进程越快越能节约大量的企业运营成本,从而使企业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其他迫切需要发展的领域,为企业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在网络向多网融合的同时,维护管理也逐步实现集中综合维护管理,这样一方面实现管理的高效和 4 衔接,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出全面综合的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积累人才资本,同时也可将多余的维护人员充实到营销服务队伍,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资源管理,我们企业历经各种多次分离,再加上网络庞大,资源烦杂,资源家底不清和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一直是困扰我们企业发展和效益提高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公司网络资源分地区、分专业、分部门分割使用,缺乏全网有效的监管、全区资源家底不明、利用情况不祥、资源统计不准、资料混乱,是造成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资产闲置、投资效益不能及时发挥,甚至由于监管不利出现资产流失现象;另一方面,现有资源不清造成投资决策产生偏差,发生重复购置、盲目投资,而且使企业不能及时对通信能力不足和即将过期的设备进行预警,影响业务发展,威胁网络安全。
通信网经营的决定因素就是网络资源,任何一个独立的网络元素是无法体现其市场价值的,只有集中管理,才能改善资源管理分散及维护管理的不利局面,只有进行综合平衡分析,才能挖掘现有设备的效能,提高效益;只有摸清家底,才能对用户及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提高内外部服务水平。尽快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系统、落实管理机构,改进管理办法、理顺资源管理流程,实现全网资源集中管理,使现有的网络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是我们公司减少运营成本,加快企业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3、机制、流程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运作效率,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是当前很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企业的运作依赖各种各样的流程,企业流程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决策、信息流和物 5 流的结合。流程在每个工作步骤和工作环节都要有完成标准任务的时间,节约流程的时间可以提高企业内部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好处和实惠,同时快速地给企业带来效益,从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流程决定了企业各项活动的进行方式,所以,流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1990年由哈默博士提出的流程再造已成为企业吐故纳新、保持活力、维持与提升竞争地位的有力武器。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动,企业为了保住原有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并提升企业能力和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必须全面改变原有的运营方式,优化内部管理,整合公司资源,通过再造其面向市场的业务流程与面向企业目标的管理机制,提高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提升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降低费用和成本、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我们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中建立了各项完善的管理流程,但面对技术的飞速发展、业务的不断创新、市场的竞争加剧,应当分析,原有的流程哪些能适应市场和业务需求,需要保留;哪些流程不适应市场和业务需求,应当废止,并制定出新的流程。因此,流程再造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当前最根本性的问题是通过企业流程再造来一次心理上的革命,重塑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面对当前的市场形势,垄断已经完全打破,电信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首要的是客户地位的变化,客户是上帝,市场决定一切,在电信行业供过于求的今天,客户有选择权,客户有发言权,客户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这迫使我们企业经营时不能再只考虑自己,而是首先应当考虑市场,考虑客户,然后才能根据市场和 6 客户的需求考虑企业的经济策略。“客户就是上帝”、“市场决定一切”,应当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出发点,在每一个员工的头脑中生根。重整企业流程就意味着重新设计流程,重新实施流程,使它最好地为客户服务。
随着竞争的加剧,电信企业不仅面临着来自国内同行之间的竞争,而且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和中国已经加入WTO,整个电信业还面临着外国电信公司的挑战。现在国内电信企业之间的竞争只是国内兄弟之间练兵,对国家整体利益来讲不会有太大的损害,而与国外电信企业竞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它关系到国家利益,所以我们企业必须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更加激烈的内外部竞争。
当今市场谁能快速进行市场信息收集和整合,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而流程再造恰恰能加快信息收集和整合的速度。我们企业必须坚持“五项机制”改革,真正从业务创新方面寻找到突破口,大胆实践,独立思考、沟通合作,使我们企业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务实地向前发展。在企业工作中,还应当体会到: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动力,动力决定效果,为了我们企业的百年大计,必须在中国新世纪中开好头,起好步,积极创建适合企业发展的新体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坚持一切“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和以效益为目标”的企业运作模式,搞好业务流程再造。
4、效益为各项管理的首要目标,在网络、资源及流程的管理和决策中,应当同时进行成本分析,引入管理的盈亏平衡分析,综合考虑网络的运行成本和效益,通过点效率、面效率及系统效率的分析为企业投资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项目管理分析、成本控制管理,使企业各项目达到技术先进、管理上高效、成本最优、效益最高,全面实现效 7 益最大化,企业利益最大化。
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现代企业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竞争,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知识型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我们作为现代电信企业,本身就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聚集的地方,必须要创造一种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崇尚科学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在当前人才激烈的竞争的环境下,我们企业应坚持“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原则,不盲目追求高学历,关键看能力,不仅看中其技术能力,而且更看中其道德操守、职业素养、团队意识,让合适的人才干合适的岗位,真正发挥每一个人才的聪明才智。
当前我们企业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人才的正常流动是必要的,它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企业的人力资源机制,只要我们坚持“20/80”原则,认真地研究20%的关键人才的市场行情和需求欲望,加大20%人才的转换成本,使他们真正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
企业要想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应该做到“五个方面”留人,即: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和环境留人。在待遇上不能低于社会同等人才的最低工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企业时刻关注社会同等劳动力的价格;在事业上为各种人才创造公平的发展舞台,让他们能够看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前景;在感情上为人才创建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工作氛围,并以情沟通和交流;在制度上创建人格平等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制定人才职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在环境上企业要创建“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土壤,让人才通过创造个人财富的同时,达到为社会和企业积累财富。
同时,我们企业还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给员工以激励和压力,在用人上实现能者上,平者低、劣者淘汰的制度。我们要努力改善各级各类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努力创造实现他们价值的成长空间,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员工真正服务于企业,依存于企业,与企业共同成长。
结合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应当实行各类人员的分类管理制度,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做到人尽其才。比如对于技术型人才,这类人员相对比较年轻,具有接受新技术、新事物比较快,思想比较活跃的特点,除了在工资待遇、技术职称、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在感情上和事业上留人,各级领导不仅是在口头上而是从行动上真正和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理解他们一些可能不切合实际想法,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更要的是在事业上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空间,为他们创造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条件,并把他们的自我奋斗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这样即为人才提供了实现其自我价值的机会,用事业留住了人才,同时也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
当然公司发展不仅仅只从以上几个方面努力,面对当前及今后的竞争形势,我们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和做优。我们应当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条件,机制创新是本质,管理创新是核心,业务创新是关键,服务创新是保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一切从企业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全新的观念去看待客观事实,看待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使我们的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篇:对校园爱情的思考认识
对校园爱情的思考认识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大学生谈恋爱 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他们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他们能理智地对待爱情,能较好的处理爱情与其它各个方面的关系。当前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恋爱现象呈上升趋势且具有新的特点,传统的恋爱观教育面临严峻挑战。认真研究当前 大学生恋爱问题并加强教育引导,既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利于高校进一步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恋爱现状的分析,剖析其恋爱特点、心理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了对当前大学生恋爱进行管理教育、引导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 思考
上大学以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环境,不可避免地要找朋友,找一个可以听自己倾诉的朋友。大部分同学认为异性交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为特殊关系,这也是最初的想法。同时,当拥有了爱情,自然周末里便会有人陪你逛街,平日里也会有人陪你一起上自习、吃饭,于是,你的大学生活便远离了寂寞,大学生活也会因他(她)而丰富起来,两个人的世界远远比一个人的世界更精彩。所以造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他们虽然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由于涉世不深,加之对爱情、婚姻缺乏了解,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常因不能正确处理恋爱等关系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甚至整个人生。因此,了解大学生恋爱特点、心理特征以及存在问题,减少、消除其心理上的困惑,避免、纠正其行为上的盲目性,加强大学生恋爱的教育和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恋爱现状的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恋爱的问题
有句话叫:恋爱都是会使人盲目。大学生们的恋爱也不过如此,一些过热的校园现象更是令人寒颤。例如情侣在教室过于亲密,搂搂抱抱在众人的眼下,还有更疯狂的是许多大学情侣既然开始“同居”,导致我国医院“打胎”的人数不断增加,这些行为我想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这些行为的产生应该学生也应有判断力才对吧。同时社会对这些行为给出的看法是:真正的纯洁高尚的爱情要以高尚的理想和道德为基础的。所以,当前大学生恋爱的主要特点就是传统道德淡化。第二就是恋爱理想化。大学生处在青春期,追求浪漫,个性冲动,在恋爱上也有很明显的表现。一是对自己的感情缺乏审慎思考,凭感觉做出草率决定。一般只交流对学习、人生和社会的看法,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追逐浪漫的爱情色彩,而很少或根本不涉及结婚、建立家庭等实质性问题而使恋爱理想化、浪漫化。二是情感强度大,不易控制,理智分析能力容易受到限制,有时候还有可能冲破理智的防线。三是情绪波动大,自控力差。感情一旦开始就久久不能平静,即热恋中的人常常处于激动、兴奋的状态,然而一旦失恋就长久地沉浸在痛苦中,难以自拔。认为生活没有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二)当代大学生不当恋爱观的形成原因分析
大学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发育,必然导致性意识的萌发和觉醒,导致对异性向往、爱慕的情感产生。这是人类的自然属性,是爱情萌生的原始契机,也是大学生恋爱的内驱动力。加之我国在性教育方面的落后和社会对性教育的偏见,使许多大学生对性知识缺乏了解,对因生理成熟而带来的性意识,呈现出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好奇心理不断累积最终触发了恋爱体验动机,而恋爱与求学都是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的,部分学生对此有深刻的认识,虽在主观上不想早恋,但个性软弱,不善于拒绝,有的甚至出于同情、感激、照顾情绪而被动地恋爱,内心矛盾。“积极”探究、盲目接受是当前大学生恋爱的一个显著特征。还有经济上的自主权,也为恋爱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大学的集体生活和较多的群体活动,增加了男女同学之间的接触,为相互了解和培养感情提供了机会和方便;随着视野的开阔,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主人公的缠绵之情、影视剧中刺激性镜头,促使部分大学生的爱情意识迅速膨胀。另外当前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他们心理素质普遍较低,出门求学,远离父母,对新环境容易产生不适应感,特别是新生,容易产生寂寞、孤独感,加上高年级恋爱学生的影响。于是,部分同学便很快投入恋人的怀抱。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在带给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西方的一些思想也随之涌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有部分大学生受资产阶级“性解放、性自由”的影响,认为恋爱应重过程而不必过多考虑结果,很少考虑家庭、外界等因素,崇尚自己做主,对恋爱极不负责任,把爱情视为游戏。特别是近几年来,网络文化中的垃圾信息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作用,大众传媒对恋爱、性的夸张描写和渲染,也刺激着大学生,对他们的恋爱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大众审美文化的倾斜和人文精神的失落,深深震撼着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恋爱观的偏离创造了“适宜的生存土壤”。自新《婚姻法》调整结婚年龄以后,社会上早恋、早婚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加之近年来,媒体对大龄女青年,特别是高文化层次的大龄女青年择偶难的报导,对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对当前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对策(一)应当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
规范大学生的恋爱行为,首先从法律的角度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的要求。其次,要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恋爱行为。要求大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遵守关于恋爱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公共道德,提倡中华民族传统的自尊、自爱、含蓄的恋爱美德。避免和减少大学生恋爱中出现问题,还要加强管理,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把精力用到学习上来。对于已经谈恋爱的大学生要有针对性
地定期找其谈话,交流思想,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强化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我们要改变以往校园文化单纯满足学生的娱乐等低层次的功能,要使大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
(三)加强青春期有关知识教育。
加强大学生青春期有关知识的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高校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可以通过宣传、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保健,让学生了解有关的性知识,正确看待有关性问题。开设指导大学生们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恋爱与身心健康、恋爱与人格塑造等方面的辅导课,以及性生理、性心理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这种教育既是健康教育,也是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摆正心态,树立健康、健全的性心理,正确处理爱情、学习、生活、同学之间的关系。
总之,对大学生恋爱问题引导教育的好坏,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重要方面。作为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重视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所以,大学生要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恋爱上的难题和宣传正确的恋爱观,杜绝和批评不良的恋爱观,尤其要学生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倪秀娟.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探析及思考,2007.[2] 盛礼添.如何正确看待大学期间的恋爱问题.[3] 大学生爱情观
http:// [4] 应当怎么样认识爱情与人生的关系.http://wenku.baidu.com/link?url=41YRU9ExheWFEC9eoI1ItxmvBNN8xeApHqjFbkP9vT5RHUq3U0cuztMoME8yL48Xp8TayxbJQAbnidTapGfS2onx7xESZnZd_u3yulvky0u [5] 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分析及教育思考http://
第三篇:对文字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对综合文字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组织部研究室的主要工作就是综合文字的写作,主要是把组织部方方面面的工作情况、存在问题、政策措施加以汇总、提炼和加工后,形成全面、翔实、系统、操作性强的综合文字材料,供领导参阅和部门、单位遵照执行,是组织工作的司令部和总枢纽。
从借调研究室工作到现在虽然只有两个多月,但感觉收获颇丰。通过学习、观察和思考,对综合文字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如何做好综合文字工作进行了深入地思考。
一、对综合文字工作的认识
综合文字工作是一项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的工作,但同时也是有助于锻炼思维、掌握政策、把握全局的工作。
1.综合文字工作是一件清苦的差事。起草资料之前,需要精心构思、认真思考,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一旦投入写作,往往要心无旁骛,废寝忘食,艰辛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有时经常是几个会议、活动需要的材料,领导的讲话同时安排下来,有时头一天晚上接到任务,第二天早上就要交稿。为了又好又快地完成工作,前辈们把“打通宵”“连轴转”当成家常便饭。每当别人休息娱乐、进入梦乡的时候,他们还在伏案工作、挑灯夜战。
2.二、对综合文字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用踏实苦干夯实基础。文字功夫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有结合实际工作,多学、多记、多思、多看、多写、多练,做到“一不怕难、二不怕苦、三不怕改”,文字水平才能稳步提高。首先,最基本的是遣词造句能力。包括字词要准确,句子要通顺,说话要明白,标点要适当(不能出错别字。出了错别字,往往不是水平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起码是不认真)。其次是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要清楚,层次要分明,语言要简捷明快,文字如行云流水,文章读起来让人知其所云。第三是知识积累能力。要写清楚首先得把事搞清楚。把事搞清楚,就要时时注意学习。只有平时多学习,领导交待事时才能一点通,只有平时多积累,写材料时才能思如泉涌。
二是要用求实创新谋篇布局。
三是要用精益求精深耕品质。
四是要用甘于奉献的意识。
第四篇:关于对安乐死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对安乐死的认识和思考
摘要:安乐死的本质不是授人以死,而是授死者以安乐。不是解决生还是死的问题,而是要保证死的质量。不是从生向死的转化,而是从痛苦向安乐的转化。是在患者自愿前提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人的死亡过程进行优化调节,使人在死亡过程中避免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优化死亡状态,使死亡安乐化。现代文明社会应尊重患者的生命权与个人选择自由,对患者以临终关怀。安乐死有其法理上的立法依据,安乐死的实施从刑法角度分析也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法律不应回避安乐死,安乐死应该有自己合法的地位。
关键词:安乐死 合法化
被动无意愿安乐死
生命权
立法
死亡问题,是每一个活着的人所不可回避的问题,人之死亡,作为一个重要法律事件,必将会引起与之相关的许多法律后果。人之死亡,体现了新陈代谢的普遍规律,但死亡的方式各有不同。安乐死的本质不是授人以死,而是授死者以安乐。不是解决生还是死的问题,而是要保证死的质量,基于死亡问题的不可避免性和法律意义的重要性,本文试图探讨安乐死这一死亡方式的相关法律问题,以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秩序。
一、安乐死在中国
(一)安乐死在中国的起源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是“快乐的死亡”“尊严的死亡”之意,我国最早提及安乐死一词是孟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而这里的“安乐”是安逸之意,并非“好死”“善终”之意。含有“好死”“善终”之意的安乐死的一词源于佛教净土宗的思想。净土宗创立者为唐代善导,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中国净土宗早期一本重要著作名为《安乐集》其中安乐一词即为善终之意。近代,据说早在1925年,当孙中山先生陷入肝癌晚期的极大痛苦时,他的亲属就接受了医生的建议,让孙中山先生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后与世长辞,这实际上就是实施“安乐死”的典型实例之一。邓颖超同志也在电台讨论中提出 “安乐死是一个唯物主义观念”。她还再次强调对安乐死的赞成态度,并且建议有关部门立法。1987年4月,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有王群等三十二名代表提出101号提案,建议制定《安乐死条例》,这标志着安乐死的立法问题从那时起就被提到立法机关的议事范围之内。
(二)安乐死在中国的民众意愿调查
1992年我国首列安乐死划上了句号,也是从1992年起,在每年的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上,提案组每年都会收到有关安乐死的提案。要求我国立法(注释①)。上海曾以问卷的形式对200位老人进行了安乐死的意愿调查,赞成者占72.56%,在北京的一次同样调查中支持率高达79.8%。西安某大学小范围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人赞成安乐死。在对某医学院172名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赞成对伴有难忍痛苦的绝症患者实施安乐死的达77%,因法律无明文规定而表示说不清的占16%。可见无论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无论是医务工作者还是非医务工作者大都赞成安乐死,希望有相应的法律予调整。安乐死的合法化是大多数公民的愿望,而我国法律正是以代表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为宗旨的,安乐死立法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而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然而遗憾的是安乐死一直处于一个理论的讨论前沿的位置而从未真正进入法律世界的立法领域。
二、安乐死的定义
源于希腊的“安乐死”一词是快乐的尊严的死亡,然而,安乐死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许多不同意义,出现了相关概念,如“尊严死”“协助死亡”“受嘱咐杀人”“帮助性自杀”等,被赋予现代意义的相关概念都有其各自的立足点和侧重点。在安乐死的争论中,由于存在不同择重点的相关概念,如“受嘱咐杀人”和“帮助性自杀”其实谈的都是一个意思,医生在本人自愿安乐死的前提下,为其实施安乐术。由于择重点不同,一个成了“他杀”一个成了“自杀”。正是因为法律没有给安乐死一个权威而明确的界定,才使人们对安乐死实施带来疑惑和一定的恐惧,也造成了现实中司法的混乱。
我国《法学词典》对安乐死的解释是:外国的一个新的法律制度,其大意是当一个面临死亡而挣扎在难以忍受的肉体痛苦中的人要求“安乐的去死”,他人出于人道考虑,用致死手段剥夺其生命被认为是合法行为(注释②)。《法学词典》对安乐死作的只是一种解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剥夺他人生命不认为是违法的行为并没有揭示安乐死的本质属性。安乐死的本质不是授人以死而是授死者以安乐。不是解决生还是死的问题而是要保证死的质量。因此将安乐死的定义表示为:对于自愿要求解除死亡痛苦者的死亡过程进行科学调节,以减轻和解除死亡痛苦,使其死亡状态安乐化,这样的表述显得更为全面科学些(注释③)。
三、安乐死的类型
现实中安乐死认识的混乱与疑惑很大部分原因源于实践中出现的不同种类的安乐死的类型。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类型划分主要是以下两种:
(一)按“作为”或“不作为”的不同。安乐死区分为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主动安乐死是指采取一定的行动者,蓄意将临终病人致死,让他脱离生的极端痛苦。所谓被动安乐死是指籍着不作为,如中断医疗甚至中断基本照顾让之自然死亡。一般认为不为末期患者提供无效用的治疗视为让患者自然死亡。而非刻意延长他们的性命,因此并非采用安乐死,因此尽量避免使用“被动安乐死”一词。在主动安乐死中由于对患者采取一定的积极行为,死亡的原因与行为就产生了某种联系,行为和病因与死亡原因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在被动安乐死中死亡的原因就只能是不可挽救的病痛了。
(二)按当事人对安乐死之接受与否,可以将安乐死区分为自愿安乐死与非自愿安乐死。自愿即安乐死意愿之表达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病危时为之,这必须以病人意识清楚能作出决定为前提;另一则是事前表明。“非自愿安乐死”包含两种情形,一是当事人没有表示或无法表示意愿的“无意愿安乐死”;一是违反当事人意愿安乐死。无意愿安乐死不一定是违反病人意愿(例如昏迷,痴呆,无脑儿童)。
安乐死的主动与被动之分,涉及到安乐死的权利归属问题,从法律角度上讲,这种权利只能属于要求安乐死的公民本人,而不能属于医生、亲属及其他人。医生具有的不过是病种病情的判断权利和提供病种病情判断结论以及有关资料的义务。决定是否选择安乐死的权利只能属于公民本人。任何其他人无权代理同意或擅自作出决定,否则就是对公民人身权的侵害(注释④)。建立在医生,家属或其他第三人同意基础上的主动与被动是不符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和要求的。另外,关于划分主动与被动的依据,一般认为是“作为”与“不作为”,显然作为指的是主动采取措施,而不作为是指“中止维持,不再采取挽救措施”。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让其自然死亡,其实“作为”与“不作为”是难以截然分开的,采取措施是一种作为,中止维持实际上也是一种作为,最后必然又涉及权利问题,涉及本人意愿。比较容易出问题的是无意愿。然而无意愿安乐死中也存在主动和被动之分。这就是行为因素和意识因素在安乐死问题上的交叉混合导致的。因此给安乐死一个明确定义,严格界定安乐死对象范围非常必要,也是解决问题的最有利措施。
四、安乐死法律分析
(一)立法依据
首先在于有无自主选择安乐死的权利。我国宪法尚未明确规定生命权,未明确规定公民本身生命的权利,但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我国公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权利。每个人在享受自由权的时候都有义务尊重其他每个人的自由。马克思则把自由理解为:自由就是从事一切对别人没害处的活动的权利。死亡的权利本身体现的是一种人格利益。而这种死亡方式也是一种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反对安乐死论者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社会,这种死亡方式是有害于社会的。诚然生命的价值在于社会,因为价值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概念,价值只能在社会中才能得以体现。而生命的价值并不是指生命本身,价值属于社会而生命是个人的。病危患者要求安乐死,基于法律的空白而被拒绝,被迫痛苦的生存下来是自由吗?自杀被认为是于他人有害的行为,那么法律是不是应该给自杀而又未果的行为给予法律的制裁让其承担法律上的责任呢。既然法律没有,就承认了生命属于个人,自杀行为于他人的危害,不足以要求法律的禁止(注释⑤)。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的内容包括“生命安全维护权”,即维护生命安全,禁止别人非法剥夺人的生命的权利;“生命利益支配权”,即意味着生命权的主体是不是可以随意处分自己生命的问题。传统的民法理论对生命利益支配权持否定态度。例如一些国家都曾规定自杀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我国未作出此类规定则是一种默许的方式承认了生命利益支配权。也就承认了生命属于个人,个人有权处分自己的生命。
人权作为法律与道德最高价值取向的契合我国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与足够的重视。我国政府已分别于1997年和1998年先后签署了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及《公民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谓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人权的本质特征和要求是自由平等。自由平等的目的是使人摆脱一切压迫和歧视获得有尊严的生存和全面自由的发展(注释⑥)。其实人权就是人人基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自由和平等。
世界人权宣言宣称人人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如果仅仅宣称拥有某项权利而不使这项权利变得实际可行那么所谓的权利只是口号式的权利而不是实实在在的权利。安乐死需要法律给患者这种尊严和自由的保障。安乐死也需要法律明确界定安乐死本身是基于完全自愿,以便与一些相近似的行为如无意愿安乐死等区分开来,以维护法治的秩序。
(二)安乐死的刑法分析
一般都认为我国刑法仍将安乐死视为谋杀。事实并不是如此。其实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法律没有给安乐死一个明确的法律定义,导致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乐死的非自愿安乐死中的无意愿安乐死与真正意义上的安乐死混淆了。基于前面安乐死的定义,无意原安乐死不在安乐死的对象范围之内,但并不是说无意愿安乐死就不在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内。由于无意愿安乐死行为不是权利主体处分自身权利的行为。从某种角度而言,在客体上是侵犯了他人(安乐死对象)的生命权。因此对于此类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安乐死的无意愿安乐死我国刑法倾向于以故意杀人罪定罪。但是又作了区别,对于无意愿安乐死中的被动无意愿安乐死以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为由避免了定罪。
事实上我国刑法不是将安乐死视为谋杀而是将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安乐死而又酷似安乐死的无意愿安乐死视为谋杀。正是因为这种混淆,人们对安乐死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疑惑与恐惧。
然而对于自愿要求解除死亡痛苦而进行科学调节的安乐死与刑法中的犯罪又存在着怎样的不同呢?
我国刑法规定表明,犯罪的本质是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而社会危害性的内容是对法益的侵犯。社会危害性是主观恶性和客观危害的统一,犯罪不仅要有质的规定,也要有量的限制。安乐死不仅不具备犯罪所要求的社会危害性,反而对社会有利,行为人不仅没有主观恶性,反而是出于人道和善意。
1.死亡的权利是安乐死非犯罪化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在承认人享有生命权利的同时,也应承认人享有选择死的权利。在特殊的情况下有处置自己生命的权利。允许安乐死既体现了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也不会有损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死亡的权利是“优死”观念的强化和追求生命质量的价值目标的必然和结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有无条件地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人有了死亡的权利,就可以对安乐死作出要求或承诺,对自己的死亡方式作出选择。可以说,生命权和死亡权是一对相对的权利。尽管安乐死不是针对人的生命,但其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人的生命。因此,选择安乐死的病人实际上是对生命权和死亡权的衡量下作出的价值判断和法益均衡的选择。究竟如何作出选择,显然不能由其权利主体以外的人来决定。也只是在作出选择的情况下,两种权利才会发生冲突。安乐死其目的就是消除或减轻死亡时的痛苦,其要以缩短自己的寿命为代价;而在选择继续生存的情况下是以忍受剧烈的肉体疼痛为代价。所以说,安乐死实际上对病患者来说是对安乐地死去还是痛苦地活着的一种判断和选择。既然,病患者作出了安乐死的选择,我们就应该尊重他的价值选择和意志自由。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法律没有理由强制人痛苦地活着。
2.病人要求或同意安乐死是其非犯罪化的根本
实施安乐死要以病人的要求或在不违背其意志自由的条件下表示同意为要件。要讨论安乐死非犯罪化就必须对病人的要求或同意作出评价。笔者以为,病人的承诺可以成为阻却行为人违法的理由,而且是安乐死非犯罪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首先,病患者承诺安乐死是其意志自由的表现。自由权和生命权是人身权的两个基本内容。法律没有必要强制维持自己已放弃了的生命而犯着另一个错误即侵犯病人“免于忧惧”的自由。
第二,病患者的承诺从侧面否定了行为人的主观恶性。通常情况下,行为人(医务人员等)不忍看到病人痛苦地忍受病魔的折磨,在善良和慈悲的驱使下实施的。在这种情况下,将行为人予以刑事处罚不仅达不到刑罚的目的,反而是对刑法威严的自损。主观恶性是犯罪构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件。“同犯罪作斗争,实际上是同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作斗争。追究刑事责任的目的,在于改造犯罪人,改变犯罪人业已形成的主观恶性。” 因此,将一个富有良知的人予以定罪量刑是不应该的。
第三,实施“得到承诺的行为不违法”。被害人的承诺历来作为阻却事由、违法阻却事由而影响犯罪成立。笔者以为,就安乐死而言需要区别对待,其并不是对个人生命的随意处置,毕竟安乐死同单纯的承诺杀人有本质的区别。前文已论述,在一定的条件,人享有死亡的权利和意志的自由。在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当中,刑法应当在兼顾社会秩序的同时,优先选择个人自由。否则,在自由与秩序的对立发展为严重的对抗,结果是两败俱伤。
3.从犯罪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角度分析安乐死之非犯罪化 社会危害性是已然之罪的本质特征,是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性的统一。据马克思主义的犯罪观,犯罪是反抗统治关系的行为。但是我们不能据此认为一切反抗统治关系的行为都是犯罪,其存在反抗程度上即量上的差别。正如恩格斯所指出,“蔑视社会的最明显、最极端的表现就是犯罪”,显然,犯罪不仅具有一定的质而且具有一定的量,这里所说的“最明显、最极端”就是对社会危害性量的特征描述。我国刑法第13条中但书也指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关系总是会发生变化,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某一行为过去认为是犯罪,现在其社会危害性。
总之,通过对以上几点安乐死的认识和思考,我觉得现实中安乐死认识的混乱与疑惑很大部分原因源于实践中出现的不同种类的安乐死的类型。具有实质性安乐死区分为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主动安乐死是指采取一定的行动者,蓄意将临终病人致死,让他脱离生的极端痛苦。一般认为不为末期患者提供无效用的治疗视为让患者自然死亡。在主动安乐死中由于对患者采取一定的积极行为,死亡的原因与行为就产生了某种联系,行为和病因与死亡原因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在被动安乐死中死亡的原因就只能是不可挽救的病痛了。按当事人对安乐死之接受与否,可以将安乐死区分为自愿安乐死与非自愿安乐死。因此对于安乐死我们要正确的对待安乐死,对于受病魔折磨而不可治愈的病人如其愿意,安乐死未尝不可;这就是本人对安乐死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刑事法学》2002年第8期,《安乐死论争与第三条路线的法律评价》,张毅
[2]检查日报:《安乐死:离合法还有多远》,夏敏
[3]法律教育网,《论安乐死在中国的合法化》,四川大学,李强
[4] 新华网,2002-05-17《安乐死在一些国家的发展情况》
[5] 南方网:《‘安乐死’是否违宪起争议》《安乐死是更高层次的人性关怀》
[6]《立法学》主编:朱力宇,张曙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刑事法学》2003年第9期《事实上的非法犯罪化与期待可能性——对安乐死出罪处理的路径及其法律解读》,梁根林
生命伦理学论文
题目:关于对安乐死的认识和思考
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姓名:杨金刚 学号:******** 指导老师:******
第五篇:对西湖区侨资企业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
对西湖区侨资企业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
作者:来源:西湖区侨联日期:2008-11-1
2经过实地考察、座谈与问卷调查、走访相关部门,我们总结了西湖区侨资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对策意见。
一、西湖区侨资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西湖区现有侨资企业70多家,全部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注册成立的合资或独资企业,其中以合资居多。境外在西湖投资的华侨华人,大多来自美国、韩国、日本、香港及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产业涉及行业门类较多,既有生产性领域,也有高科技和服务型领域。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来说,广大侨资企业立足实际,着眼发展,服务社会,既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取得了丰硕的社会效益,为我区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发展增添了生机活力,作出了积极贡献。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区的侨资企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西湖较好的区位优势,为侨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西湖区资源丰富,环境良好,人气、财气、秀气、灵气“四气兼备”;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四宜相容”;西湖、西溪、运河、钱塘江“四水共导”;西湖养眼、西溪养肾、西山养肺、西冷养心“四养同区”。近年来西湖区委、区政府又提出了“打造全国最美丽城区”的目标任务,努力实现“生态一流、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人民富裕,城乡统筹、全面协调,管理民主、文明礼义,生活安宁、社会和谐”的奋斗目标。同时,西湖区高等院校、高新企业和科研院所众多,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早推进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机制灵活;民营经济十分活跃,生态型农业发展良好。优质的投资环境为侨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得到广大侨资企业的广泛认同。
(二)西湖优质良好的服务环境,使侨企生产规模逐步扩大。
近年来,西湖区各级党委和职能部门,认真覆行职责,积极为侨资企业提供了优良周到的高效服务。各级政府机关建立了“绿色通道”,在办理侨资企业项目确认、申报、审批、办证、领照、签证等各个环节流程中,限时办理或上门服务,同时规范办理手续,提供流程样本,注解所需报备材料及相关事宜,搞好跟踪服务,采取了 “一条龙服务”、“一门式”审批的做法。区侨联、区外经贸局、区招商局,注意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在引资引智、政策宣讲、为侨服务等重点工作上常抓不懈,积极为侨资企业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积极营造亲侨护侨为侨的社会氛围。所有这些都使多数侨资企业着眼于长远发展,在实现销售收入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增加投资,新上生产线和生产项目,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企业。如杭州友旺电子有限公司、杭州杭德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其发展状况都很不错。
(三)西湖区大部分侨企外向度高,出口创汇的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从调查情况看,由于侨资企业的营运资本中部分或全部来自海外华人华侨投资,与海外市场存有天然的联系渠道,这为侨资企业产品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侨资企业已成为我区出口创汇收入的主体之一。如澳籍华人姜辉先生独资创建哼哈口腔医院后,今年又在我市下沙买地80亩,与西班牙合作建造国内最大的心脏起博器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市场潜力大,科技水平高,无污染,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产品一经投入生产,出口创汇的竞争能力将十分明显。
(四)侨企诚信经营,社会信誉度高。据调查,侨商在海外一般都有自己发展很成功的企业,他们市场意识和法制观念强,经营管理理念先进,有成熟的市场网络。在西湖侨资企业中,自觉遵守国内法律,诚信经营,依法纳税,注重环保,赢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五)侨企实现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近年来,侨企参与公益事业的事迹在西湖区不胜枚举,他们关心困难人员,资助失学儿童、捐助灾区人民、义务办班授课,大力倡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香港企业家查济民、刘璧如夫妇热爱祖国、热爱故乡,多次资助文教、科技、文化艺术等单位,一次出资2000万美元,赞助母校浙江大学创设“科技教育基金会”,被浙大授予查先生为荣誉博士学位。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西湖区广大侨资企业纷纷捐款达50多万元,并通过各种途径,扶贫帮困,弘扬美德,为营造文明之风、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二、侨资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使侨资企业的利润下降甚至亏损。据调查,受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多数侨资企业产品成本上升,产量和出口量减少,企业效益下滑,部分侨资企业出现亏损,有的甚至破产倒闭。
(二)银行融资难制约了中小侨资企业的发展。受世界金融风暴影响,许多急需流动资金的侨资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比较困难。有的在办理了所有相关手续交到银行后,贷款审批仍然不过关,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只得停产。
(三)较小规模的侨资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从统计资料来看,批准设立的侨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涉及行业门类总体说都是传统的第二、三产领域,很少涉及高科技领域。由于投资规模较小,且以个人投资为主,因此抗风险能力就相对较弱。一些加工型的侨资企业,规模不大,生产设备简单,厂房简陋,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低,虽然生产的产品有市场,但缺乏竞争力,企业很难做大做强。
三、思考与对策
(一)投资环境的优化仍是侨商关心的热点之一。从侨资企业反映的情况看,投资环境仍存有一定问题:一是政府某些部门工作缺位,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够强。二是融资困难。规模较小的侨资企业很难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影响企业的发展。三是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因此,政府应加强公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诚心诚意为侨商服务的意识;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道路、供水供电、社会治安环境等软硬件建设,为侨商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让侨商在西湖投资甘心、兴业放心、生活舒心。
(二)引导产品结构调整,加大高新技术的开发力度。总体上看,西湖区侨资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少,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加工企业多。因此,可以考虑设立财政科技发展基金和政府创新基金,大力扶植科技创新型企业,以鼓励更多的侨资企业开发能耗低、技术含
量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侨资企业自身也应增加对生产设备和工艺不断进行技术改造的投入,提升产品档次,创出自己的名牌。只有这样,侨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围绕中心,扩大交流,吸引更多的侨商参与西湖的经济建设。综合分析全国沿海省市经济发展状况,不难发现,利用地域优势发展经济十分重要。广东经济发展得益于港澳,福建得益于台湾,辽宁、山东得益于韩国、日本,江苏则依托上海抓住了新加坡。西湖区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作为区侨联应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招商思路,突出高科技和综合服务业、现代旅游等重点产业,突出对经济转型有重大意义的大项目,扩大对外联谊,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的华人华侨来西湖投资兴业,实现侨资企业在服务经济发展上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