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告:再不幽默就out了
广告:再不幽默就out了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广告人网 发布时间:2013-9-22 14:00:28 共阅:次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行驶,我们来到了这样一个时代:为了房子车子票子拼尽全力,白天马不停蹄,晚上觥筹交错,午夜梦回伤感。于是乎,一声叹息:为了生计,心力交瘁,已经很久没笑过了。
但是,在它面前,你还是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夸张的表情、搞笑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实在太逗了。也许不过匆匆一瞥,但你收获了快乐的刺激,深刻的记忆。是的,你在笑声中记住了那个桥段背后的品牌。它,就是幽默广告,先取悦你,再勾走你的魂儿,你被它出其不意,天马行空的创意诱惑,也被它化繁为简,洋洋洒洒的风格俘虏。
“幽默“本是舶来品,是西方国家与生俱来的特质,以傲娇的美利坚人民为甚,看看奥巴马的各种”无节操“表现便可得知。幽默广告在西方屡见不鲜,英国36%的电视广告,美国24%的电视广告、31%的广播广告及15%的杂志广告都使用了幽默元素。随着企业全球化迅速蔓延,欧美公司在中国迈开了大步,在广告中充分展现幽默本色,让传统内敛的中国人眼前一亮,兴趣盎然。他们也懂得本土化运作,在广告中融入中国气息,以吸引更多的本土消费者关注。这从以下几个广告案例可以得到体现。
首先是士力架巧克力广告,将幽默运用得淋漓尽致。广为人知的有守门员篇、登山篇、饿货唐僧篇。士力架产品定位是补充能量的巧克力,再直白一点,就是充饥食品,因此在广告画面里,通过生动诠释主角的“饿”,再对比食用士力架后的充沛活力,产品的卓越功能自然展现。问题是,这种对比手法,在广告中十分常见,单凭这点,士力架没什么特色。那士力架的亮点在哪里呢?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词来讲,便是“神比喻”,当守门员饿的时候变成了娇弱无力的林黛玉,当登山员饿的时候变成直呼欧巴的软妹子,当龙舟队鼓手饿的时候,变成了敲木鱼的唐僧,他们吃了士力架后便满血复活,恢复原来样貌,迸发强大能量。且对话中还穿插着诸如“欧巴,思密达,only you”等令人捧腹的词汇,这样新颖的神来一笔,独特而精准,区隔于千篇一律的宣传式广告,用幽默博观众一笑,拉近距离,消除戒备,而且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的记忆点:传统知名人物形象(林黛玉,唐僧),国经典口头禅(欧巴,思密达),搞笑+熟知记忆,想不记住都不行,产品在不经意间植入人心。
紧接着,三星手机新产品S4广告也加入了幽默阵营。新广告以“阮经天的奇幻漂流”为主题,直接借势去年获得奥斯卡4大奖项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阮经天在广告中有着派一样的打扮,而和他同一条船上的那只老虎却不认识他,所以步步逼近,威胁着这个陌生人。这时候,阮经天就开始耍宝了,射水枪反击、扮老人求饶、踢老虎重要部位,可惜都不奏效,情急之下,拿出三星S4,对着手机喊话,随即语音翻译成英文“Do not eat me, I ’m AngLee's(李安的)friend”(展示S4的智慧翻译功能)老虎终于卸下防备,和阮经天一起嬉闹,S4的悬浮手势,双镜头拍摄,智慧暂停等功能都嵌入搞笑的剧情中,很快被沉浸在欢乐氛围中的受众获知。整个广告片中没有任何旁白在介绍S4,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传达,然后来一个字幕标注产品几大功能。看似顾此失彼,实则非常英明,手机的功能若是硬邦邦一一介绍,非专业观众会头晕,显得枯燥难理解,但换成生动形象的演绎,就很清晰直接了,巴不得即刻去买一部亲自体验一下。
以上两个案例只是缩影,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幽默广告无处不在,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清新活力,更赢得了大众的喜爱。为什么被喜爱?广告是一种商业行为,意味着利益占有,如果过于直白和赤裸裸,会令人产生抗拒心理。现在电视上很多五花八门的广告都面目狰狞地向消费者示威“我就是很好,你看,我好在这三点,„„”生硬无趣,霸道野蛮,换来消费者一句“切!烦死人,又来广告,换台!”归根到底,消费者很清醒认识到广告的目的,但不甘心被毫无诚意地洗脑,“既然你是讨我欢心的,麻烦能不能走点心,让我笑着接受你”是他们最简单不过的内心自白。
如果能让消费者笑了,广告就发挥威力了。生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笑或微笑时,压缩的血管使更多的血液被挤入大脑,从而使大脑分泌内啡太,产生良好情绪,使受众心情舒畅,从而让人们从一个更积极的角度来看待产品。研究同时显示,喜剧情节对大脑的效果与催眠很相似,在这种状态中,受众的注意力变得相当精准、热烈。因此幽默的广告最容易给人们灌输品牌意识。
那么,有没有更直接的证据?麦克哥伦•施皮曼研究机构曾做过一个调查,对500则电视广告进行调研比对,研究结果显示幽默的广告说服力更强,有助于提升广告与消费者的接触率。而前面提到的士力架,在投放广告后,百度搜索指数一路攀升,产品得到广泛关注,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要证明幽默广告的奇妙功能,那么我们在创作幽默广告时,如何掌握火候,打造出满意的作品呢?首先要遵循基本原则,以下3点可作为参考:
一、对象适合,才能用
一般来说,快消、家居、服饰等消费型产品更适合幽默风格的广告,大型器械、设备等生产型产品则不适用,后者理性严谨的正统式宣传,方能让受众感受到过硬品质和出众性能。“该端着就得端着”,有些固有的原则不能动摇。同样地,幽默广告较少运用在奢侈品牌上,因为奢侈品牌要保持“冷艳高贵,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气质,这样的神秘感和珍稀感,才会让人为之向往和追求。
二、一切以产品为中心
广告大师奥格威曾说过:“广告的最终目的是销售。”广告不管怎么创作,其目的是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兴趣和认知,到最终购买。“所以幽默广告不能只顾幽默,淡化产品,让消费者空笑一场。如笔者记得很久以前有个广告,一个妙龄女子优雅地在街上走过,一个男子被深深吸引,转过头边看边走,结果最后一回头就撞电线杆上了,那个尴尬诙谐的场面一直记得,但广告里的产品没有丝毫印象。但像士力架,广告语(横扫饥饿,做回自己)和高潮部分(林黛玉等满血复活)都围绕产品发力,达到目的。如何将产品卖点和广告内容相互交融,并在最恰当的地方重彩提亮卖点,是个技术活。
三、情节出人意料,语言精练易记
一个著名的广告人曾说过:“一看就懂的点子都不是好创意。”惊喜往往在最后,这一点,麦当劳最新推出的“真有饭”广告片是很好的例子,最开始是房间里阴森恐怖的气氛,然后视线一直在混乱的房间摆设中移动,吊人胃口,一探究竟,最后是女孩们的尖叫,原来是外卖到了,而且送外卖的还是一个帅哥,于是女孩们先是惊喜的大喊“真有饭!”,然后是仰慕地看着外卖帅哥,甜蜜地嗲了一句“真有范儿。”前后反差很大的剧情,朗朗上口的“真有范儿”,谐音 “饭、范”的冲击,将麦当劳顺势推出中餐的消息广为人知。
幽默广告的精妙已经说得够多了,创作要点也罗列出来了,归结到最简单的地方,广告应该具备人文情怀,这年头,大家都挺辛苦的,来个乐子笑一笑,谁不稀罕呢?幽默广告,送产品更送温暖。那么,眉头紧蹙的广告主们,还等什么呢?
第二篇:《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在我的生命中,我曾有很多梦想。有时,我会觉得这些想法太奇特,而不敢跟人分享。就这样,一个个不大不小的愿望在心中慢慢睡去,而我似乎已没有勇气再去叫醒它们。
2012年8月的某一天,一个阳光的大男孩空降在了这个繁忙的城市——北京。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有着“世界上最疯狂的人”之称的塞巴斯蒂安·特里。
他来到这里,也是为了完成他最疯狂的计划之一——往地图上掷飞镖,命中哪个国家就去哪儿。飞镖引领他去的国家是蒙古,而北京是他此行的中转站。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要在北京逗留两天。他在这里并没有熟人,唯一的联络人就是他这本书的出版商。
眼前的塞巴斯蒂安是个养眼的帅小伙,含蓄,有礼貌,让人很难把他和那个做了很多疯狂事的哥们联系起来。作为东道主,我们提议请他吃四川火锅,从未听过“火锅”这一吃法的塞巴斯蒂安表示很乐意尝试。
我们一边吃火锅,一边询问他旅行中的种种见闻,不禁佩服这个年轻人的闯劲和不愿被平庸生活束缚的勇气。塞巴斯蒂安很高兴地说,他现在已经有了几百位追随者,他们纷纷制作了专属于自己的疯狂清单,开始完成各自心中埋藏已久的夙愿。说到这里,塞巴斯蒂安问道:“那你们呢?你们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吗?如果生命只剩下100天的时间,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旅行。”坐在旁边的编辑回答道。
那我呢?那些被我埋藏多年的梦想,我还依稀记得它们的模样。也许,我可以换一个活法。眼前的塞巴斯蒂安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就在生活里,只要勇敢地打开自己,我们就能找到它。
.cn
第三篇:《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演讲稿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大家晚上好
步入大学,带着几分憧憬和尚未完全散尽的高考的余热,在亲人的注目下,踏上一段新的征程,离乡背井。我们说,我们会坚强到战胜一切困难;我们说,我们要在大学里完成人生的蜕变;我们说,我要读多少多少书,做多少多少事。我们说了很多,无论是笑着的还是哭着的,只是当我们真正踏上了我们梦寐以求的这片净土,当终于可以无拘无束到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却突然一下子找不到了方向,我们头一次感觉到离梦想如此的近却又如此的遥远,原来,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咫尺天堑。
当昏暗的路灯再也衬不出某个人的脸,当就算把校园走遍也不会再与谁擦肩,当五点半的闹钟再也叫不醒一颗疲惫的心,当嘘寒问暖不在连点头招呼都成敷衍。
自己才终于意识到,原来有一种东西在我们的世界里悄滋暗长,它渐渐蚕食掉了我们的骨子里的执着叛逆和轻狂,而我们只能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中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变得妥协和温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再也听不到有人喊我们“疯孩子”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再也没有勇气去一个人在马路上淋雨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在频繁使用着“当年”这个词汇。我们开始用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和成人世界的规则来纠正着自己,于是我们成了一批批合格的成品,打上了本科生的标签,最后投放市场,只是我们却失去了我们自己的个性。我们都曾是孩子,现在却集体遗失了倔强,我们都有过叛逆,现在却懒得再去疯狂。
我们曾经都是一群疯孩子,我们中有人用弹弓不小心打碎了邻居的玻璃,我们中也有人用刻刀划伤了家门口停着的轿车,我们中有人穿着球衣在雨里反复练习着投篮,我们中也有人为了捉鱼弄得满身泥泞惹得妈妈一顿臭骂,我们中有人为了和某某约会瞒着父母第一次偷偷去了公园,我们中也有人为了明天要上交的假期作业而通宵不眠。
只是,现在的我们呢?我们的那股疯劲哪去了?
我们埋怨人心不古,金钱至上,却只能在LOL里寻找疯狂的热血,我们害怕被看作另类,于是在人云亦云里迷失了自己。于是我们变得越来越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于是我们越来越在意自己的格格不入,我们一点点的把自己的疯狂从自己身体里活生生的剥离,然后面对着一滩血迹开始迷茫,开始无助,开始孤独,我们不想成为别人眼里的“疯子”,却一步步成了上帝眼里的“傻子”。
我们迷茫,是因为不知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迎接什么样的未来;我们无助,是因为不知该用什么样语气去求助于什么样的朋友;我们孤独,是因为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自己去遇见什么样的知己。所以我们终于开始经历终将逝去的青春,终于有了我们自己的匆匆那年,渴望理解又害怕被人理解,渴望去爱又害怕去爱,是因为经历的太多才失去了孩童本有的无畏,还是因为经历的太少才没有成人该有的果断?
同学们,再不疯狂,我们就真的老了!是谁曾告诉自己要把图书馆的书一一读尽,博古通今?是谁曾告诉自己要每天上自习到很晚,天道酬勤?是谁曾告诉自己要每天坚持跑步一千米,减肥达人?又是谁曾告诉自己要鼓足勇气对那个心仪的女孩子说我喜欢你,念念在心?
如果你曾对自己说过,那么就去做吧,趁着你还有可以疯狂的年龄和资本,不要等到大学毕业,才想起借的书只看了几页,不要等到考试挂科,才想起说好的自习呢?不要等到自己喜欢的人牵了别人的手,搭上别人的肩,你才发现自己的世界居然会在那一刹那崩塌,然后一首悲歌可以循环一夜,无眠。
不疯魔,不成活。
我们本是上午出生的太阳,又何苦去追求夕阳无限,红霞满天的苍凉,我们本是仗剑的少侠,又何苦去装作世事明洞,波澜不惊的老僧。我们应该用烈日如火般的热情去演绎我们青春如歌般的疯狂,我们应该用青春如歌般的疯狂去书写自己独特的坚强!
再不疯狂,我们就真的老了,再不疯狂,我们转眼就成了爹娘,再不疯狂,我们要拿什么对我们的孩子说他爹妈当年故事情节的跌宕。每个人,都该有一段故事,而每段故事都该埋着一段疯狂的心事,我们的大学四年应该有也必须要有这样一个故事,哪怕结局或悲或喜,哪怕主人公或分或离。我疯狂所以我无悔,我疯狂所以我无畏!
谢谢大家
第四篇:2018,再不珍惜,我们就老了
朋友圈里的18岁,意味着最后一批90后也成年了,意味着年轻不再是我们这一代的权利了。
2018,再不珍惜我们就老了!
这世间最珍贵的东西,不是已经失去的,而是你现在所拥有的,你一定要明白,有时候失去的,未必就是好的,而能把握住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一定要珍惜所拥有的现在,因为,再不珍惜,我们就真的老了!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
自己在乎的人刚好也在乎自己。
相伴着我们,慢慢变老,对的也好,错的也好,下雨也罢,天晴也罢,即不生气,也不吵架,互相包容,互相照顾,互相珍惜、懂得理解!
我们每个人希望自己遇见的每个人,都能拿真心来对我们。
可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对我们好,有的人,虚情假意欺骗我们,有的人,不怀好意利用我们。
请不必惊慌,不必伤怀,更不必遗憾。
因为真朋友不会走,好感情不会丢,时间定能证明一切,证明留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最珍贵的。
真朋友是什么样的?
不分富穷,只要心诚;
不分美丑,只要善良;
不分距离,只要联系;
不分身份,只要帮衬。
有难时不会袖手旁观,遇事后不会拂袖而去,这样的人,就是真朋友,才是真正对你好的人。
从今天起,记住了:
对你好的人,你要铭记于心;
陪着你的人,你要好好珍惜。
离开的都是过客,擦肩的都是路人,只有那些对你好,陪着你的人,才是你这辈子最该珍惜的人!
一辈子很短,我们的时间不知道去了哪里?
本以为过了今天有明天,过了明天还有后天,熟不知,有时候,错过了,便是一生,再不珍惜,我们就老啦!
2018年来了,我们又老了一岁!
所以趁有空、趁年轻,趁现在,请努力过好余下的每一天!
好好珍惜吧!
风雨路上的朋友,你要感恩!
懂得感恩,才能懂得生活;
经得起平淡的爱人,你要珍惜;
懂得珍惜,才会幸福。
因为再不珍惜,我们就要老啦!
第五篇:传统书目,你out了
传统书目,你out了
薛少华
经过多年出书品种的积累,很多出版社,把书目由薄薄的几页做成厚厚的一本,再做成按品种分类的好几本;由黑白印刷改为彩色印刷;由普通的胶版纸、书写纸改为价格较为昂贵的铜版纸、轻型纸……总之,书目是越来越厚,越来越漂亮,出版社在这一块的投入也是越来越大。
但是,君不见,图书订货会、博览会上,本是向经销商推荐图书的书目,却被很多编辑拿回去作为研究图书的素材;君不见,图书订货会、博览会现场的某个小角落,我们费尽心血设计、印刷的书目竟然被垃圾清理工整理着,是啊,一公斤废纸一块五毛钱,这如山般的书目能买不少钱啊;君不见,撤展后,很多出版社因为带不走而留在会场的书目也是一包又一包啊……我无从得知书店卖场的采购业务人员,有多少会简单地通过书目就向出版社下订单,但我想,书目的宣传、推荐、订货功能,未必能实现。
第一,作为类似于传统平面媒体的书目,必须通过采购业务人员的主动性才能实现其宣传等功能。特别是出版社为各种订货会、博览会设计的书目,更加不具备主动宣传、推荐的功能,它得通过采购业务一系列有延续性的动作才能被关注。
第二,书目仅能概览式地向经销商呈现本社出版图书的品种和数据,囿于篇幅、版式等的限制,很难精确地向经销商传达图书的卖点信息。
第三,海量的图书信息、同质化严重的图书品种,造成了采购业务人员的阅读疲劳,采购业务没有精力去分析研究各家出版社书目,究竟哪些是精品图书,哪些是重点推荐,而哪些又是最新出版。第四,为订货会、博览会而生的书目有效受众较低,造成了各种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因此,我认为,越来越漂亮的书目,除了提供出版社品牌形象的支撑作用外,其向经销商推荐图书使产生订货数字的功能已经微乎其微了。
那么,作为出版商,我们该怎样向经销商推荐图书呢?是否可以借鉴其他商品的推销方式,结合图书这个特殊商品的行业特性,在被动中求主动,变被动为主动。以下是我的几个思路,欢迎批评指正。
1.建立新书发布机制,与经销商实现紧密对接
新书的预报、发布机制,是经销商的要求,也是市场的要求。在众多经销商向出版社关闭主发权以后,对大多数出版社来说,书店卖场成了“老大”。“老大”说要就要,说不要就不要,出版社要是没有经过老大的同意,就随随便便发来图书,很可能会被不拆包退货。
一些新华书店建立的供应商平台系统,要求出版社先上传一些必要的图书信息,在经过采购业务人员确认后,给出版社一个订单回执,出版社再按照回执显示的数字发货,并需要在发货包上注明订单号码。这样一个流程,增加了出版社市场营销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向出版社提供了一个向经销商宣传图书的机会,也向出版社提供了一个与经销商增进交流的机会。基于此,出版商在向经销商推荐新书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新书发布机制,要有提前量,强调“预报”。在图书下厂印刷前后,就应当向经销商发布图书信息,以求图书上市之前就能获取经销商的订货数字。
第二,新书发布机制,要双管齐下,强调“推荐”。除在经销商数据库系统客户端提供图书基本信息外,还应当向经销商方面具体的采购业务提供更为详细的图书信息,包括封面、卖点、宣传语,甚至一些活动方案。全方位宣传和推荐你的图书,使经销商采购业务人员在你的推销作用下,了解图书卖点,增加订货可能性。
第三,新书发布机制,要采购和楼层兼顾,强调“有效”。一些图书卖场,实行采购业务和楼层业务分别管理的办法,同时向采购业务和楼层经理推荐图书,实现了采购业务和楼层业务信息的对等,实现有效的订货与上架可能。
第四,新书发布机制,要重交流,强调“沟通”。作为出版社营销业务人员,保持与经销商方面的联络,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新书的发布,为相互联络提供了机会。每次联系,嘘寒问暖,其乐融融。
2.重点图书信息直投,点对点宣传推荐
为获取重点图书品种的有效发布,我们不妨借鉴传统商品的广告直投模式,对经销商进行点对点的宣传资料邮寄直投。这种方式,能将相关图书的第一手资料信息,完整地呈现于经销商方面,同时也就使得经销商方面能通过这种强加式的阅读,了解图书产品,获悉图书的卖点。
而且,就某家出版社个体来讲,经销商有其确定范围和明确受众,即对应图书品种卖场采购业务和楼层经理,所以,广告资料直投的成本也不大。
如果在这种直投广告资料中,能附加一些小礼品等,使得经销商业务负责人员能通过小礼品,时常想起这是哪家出版社谁谁送我的,相信这种推荐作用会更加明显。
我所供职的出版社,从2008年以来,陆陆续续出版了很多《意林》典藏励志系列图书16本,每一本的销量都不错。但是,经过我对卖场的调查,很多经销商只是逐个品种获取了图书信息,没有对该系列图书形成整体认识。营销中心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意林》杂志的广告宣传作用,设计了针对该系列图书品种的直投资料,以期让经销商方面获取足够的产品信息,增强经销商方面的销售信心,在获得更多的图书上架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实现图书销量的增加。
3.收集销售数据,增强经销商销售信心
各大新华书店,在经过改革之后,也将企业经营的利润作为考核的标准。有限的甚至有所萎缩的卖场面积,怎样才能求的利润的最大化呢?
这就要求经销商在畅销书上下功夫,设计一些比如显要位置摆放、专柜专架促销手段等等。但是,畅销书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品种还是有可能带来销售数量稳步提高的常销书。
所以,销售较好的卖场的销售数据,包括摆放的位置、形式,将会给其他卖场一个参考。让经销商产生最基本的概念,这本书是有可能上量的。
比如,《猫武士》系列图书,我社出版了第二、三部曲,那么,在向经销商推荐该品种时,我们会向经销商传达该系列图书的一些销售数据,包括:原版书在全球范围内销售超过3000万册;中少社出版的一部曲销售数量超过10万套;当当网月销售超过20000册;浙江省新华系统销售排名300以内……
经销商看到这些数据,有可能产生:哦,原来这本书,还有畅销潜质。经销商信心的提升,将会带动图书陈列位置的优化,上架时间和空间的提高。
4.收集媒体信息,给经销商再打强心针
媒体对产品的宣传作用,我们相当及时地向经销商传达,这也会给经销商带来销售信心。
畅销书的媒体推动作用自不用说,媒体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将信息铺天盖地的告诉了读者,已经包含了图书的经销商方面。而对于大多数常销图书品种来说,它们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
那么,我们就必须把面向广大读者的宣传信息,也传达给你的经销商。让你的经销商看到,原来你的图书已经在读者层面进行了宣传和推广,出版社广告的受众,将会成为图书潜在的购买者。
比如,我社出版的《意林》励志系列图书,每期的《意林》杂志都会向他的读者推荐最新出版的图书;《猫武士》系列图书,在全国范围内做了文字、图片和照片的征集活动,以及召开分区域的森林大会等等。这些广告和活动的开展,都会潜在地提高图书的销售量。将这些信息及时地传达给经销商,无疑又给经销商打了一剂增强销售信心的强心针。
很多出版界前辈预言,未来,出版商对图书销售卖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图书的上架陈列,是实现销售的必要条件。怎样才能让你的产品打动经销商,获取图书销售的必要条件,值得我们思索和探讨。笔者通过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还请业界的朋友们“拍砖”。(我的新浪博客:薛少华的出版责任田http://blog.sina.com.cn/xueshao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