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路漫漫-东欧列国志之捷克斯洛伐克[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18:1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由路漫漫-东欧列国志之捷克斯洛伐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由路漫漫-东欧列国志之捷克斯洛伐克》。

第一篇:自由路漫漫-东欧列国志之捷克斯洛伐克

自由路漫漫-东欧列国志之捷克斯洛伐克

提到捷克,很多人会想起动画片《鼹鼠的故事》,当然更多的人可能会想到卡夫卡,米兰昆德拉,哈谢克,斯美塔娜和德沃夏克,这些艺术大师以及他们作品《变形记》,《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好兵帅克》,以及交响乐《伏尔塔瓦河》和《自新大陆》,都是列入世界艺术殿堂的名作。一个一千万人口的小民族竟然拥有这么高的成就,让人十分惊奇。

捷克人是西斯拉夫人的一支,在公元5~6世纪,斯拉夫人西迁到今天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先后成立了萨摩公国和大摩拉维亚帝国,是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成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共同的辉煌历史。大摩拉维亚帝国解体后,捷克人成立了自己的王国,曾经在神圣罗马帝国混的风生水起,兼并过奥地利、匈牙利和波兰部分地区,领土一度扩展到亚得里亚海。不幸的是他们迁居的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地区紧紧毗邻日耳曼人的核心地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公元十四世纪后,捷克人就受制于日耳曼人诸王朝,渐渐丧失了他们的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力,此后几百年的日耳曼化进程使得捷克人基本上日耳曼化了,不但是文化意义上的日耳曼化,捷克人的生活习惯、社会组织、经济形态也向日耳曼人靠拢。捷克的啤酒人均消费量很高,超过德国,有名的pils啤酒,就是在波希米亚的皮尔森诞生的。

十九世纪后的捷克已经基本上西欧化了,拥有发达的工商经济,成熟的城镇文化,大批城市中产阶级,他的独立之路相应也是由本土知识分子菁英来领导。1848年,革命风暴席卷欧洲,捷克人民不可避免也被卷入了风潮中。只是捷克人所走的道路和其它中东欧民族大大不同,在波兰、匈牙利人浴血沃野的时候,捷克人在走议会斗争和街头抗议路子。最终,捷克人成功争取到高度自治的待遇,此后享有六十年的黄金时代,渐渐成为中东欧的工业心脏。

进入二十世纪,欧陆战云密布,捷克人当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他们面临选边站的困难抉择,国内议会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加入德奥同盟国集团,谋求将奥匈二元制帝国扩大为奥匈捷三元制帝国,另一派打算和俄国人合流,加入泛斯拉夫主义的大合唱。当然身为奥匈帝国的自治领,捷克还是身不由己地卷入了一战,捷克普通士兵们当然不会给哈布斯堡皇帝卖命,于是或消极怠工,或干脆投奔到协约国一方加入志愿军团以谋求独立。民族独立运动的主战场后来转移到海外,毕竟国内的政治压制太严厉。海外捷克民族独立组织的领袖人物是号称“复兴三杰”的三位知识菁英,分别是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托马斯·马萨里克,法学博士爱德华·贝纳斯和天文学家米兰·什特凡尼克。三人主要在协约国英国和法国活动,活动得力,顺势而为,终于获得了英、法上层对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独立的背书。英、法的目地很明显,就是要在战后肢解奥匈帝国这个战争策略地,同时削弱德国,在中东欧制造均势。斯洛伐克人什特凡尼克这个人很有传奇性,他在法国获得天文学和哲学博士后一直留在法国,后来获得法国国籍,一战爆发后加入了法国空军,累功升至少将。战争中负伤后投奔马萨里克的民族独立委员会,负责招抚法、意境内的捷克流亡者,组建未来捷克国家的国防力量。一战后,奥匈帝国瓦解,一大批中东欧中小国家在民族自决原则下获得独立,捷克斯洛伐克顺利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独立地位,三驾马车中马萨里克就任新国家的首任总统,贝纳斯担任外交部长,什特凡尼克就职国防部长。

捷克人在一战中干过一件令人拍案惊奇的事情就是干涉苏俄革命,在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向苏俄进攻,差点将这个大小略等于中国土地面积的地区成功割裂出去,当然俄国人也是自作自受。武装的捷克人能够出现在俄国境内那是在一战激战正酣的1917年4~6月,沙皇俄国决定组建捷克军团跟德国汉斯死磕,兵员是战争中被俄国俘虏的原奥匈帝国军中捷克斯洛伐克籍士兵和原侨民,军团总人数达五万人。十月革命后,俄罗斯大地变了天,列宁签订卖国条约,跟德国人单独媾和,退出了一战。捷克军团自然不能在赤色分子眼色下混饭吃,于是取道西伯利亚从远东返回欧洲。1918年5月,军团在路上,他们接受捷克民族独立委员会的命令,向苏维埃发动了进攻,将伏尔加河、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苏维埃都肃清了,后来因为武器粮草不足以及与高尔察克将军的军队配合不力等原因,捷克军团最终失败,失去了将赤色分子扼杀在萌芽状态的大好机会,不过整个军团最后还是顺利撤回到了欧洲。

这个时候我们合理想象一下,如果当时混战一团的北洋军阀政府能够以护侨为名从外蒙方向出兵,拉捷克军团和白卫军一把,说不定就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战后分肥,不说拿到整个西伯利亚吧,贝加尔湖和海参崴拿回来是不成问题的。引发的后续一系列变化那更是福荫后人,第一就是十月革命最终失败了,好处大家都懂得;第二嘛,中国人在日本海有了出海口;第三点,西伯利亚到了中国人手里,那自然是森林砍光,全球变暖,年年南下冰冻长江的西伯利亚寒流肯定也没了,我个人比较喜欢。

言归正传,捷克斯洛伐克建国后,一是体制得当,她的民主机制在中东欧是最完善的,内部整合最好;二是工商业基础好,人民上进。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二十年捷克迅速成为当时的世界十强之一,军火工业尤其发达,当然它小国寡民的,活的再好,在世界上也掀不起什么波澜。

到了二战风云再起,这回捷克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考验,对手是希特勒德国,三十年代的欧洲政治中,英、法主流国家因为一次大战流血太多,丧失了整整一代青壮,再也不愿轻启战端,妥协退让的心态占据了主流,这给了几个恶棍国家浑水摸鱼、敲诈勒索的机会。捷克自己和周边几个国家如匈牙利、波兰、德国都有领土纠纷,德国对苏台德地区提出领土要求的时候,几个邻国要么袖手旁观、要么趁火打劫,完全没有火势即将烧到自家门口的觉悟,看来短视确实是人类的通病。英、法这个时候也没有履行对捷克的同盟条约,结果贝纳斯政府审时度势,不能力敌者唯有避之而已,于是贝纳斯远走伦敦继续抗战。希特勒指望捷克工人给他生产军火,也没怎么亏待他们,他的大马仔金发美男海德里希甚至还很是优待工人,老百姓觉悟低,稍微吃好喝好一点对金发帅哥就感恩不尽,军火一批批生产出来送上前线对付英、美、苏、法。捷克流亡政府怕捷克人就此消亡了斗志,于是派遣伞兵将海德里希刺杀,代价是希特勒事后屠了捷克一个村子。

很快苏联红军的滚滚铁流淹没东欧大地,二战结束了,斯大林式共产主义岁月却不可避免地开始了。捷克斯洛伐克解放伊始,贝纳斯领衔的自由派和阿共仔哥特瓦尔德领导的捷共组织了联合政府,贝兄任总统,哥兄当总理,一开始两者尚能和平共处。在斯老爹的加持下,捷共开始搞风搞雨,警察势力落入捷共手中,哥特瓦尔德开始在警务部门安插人员,准备在政治上审讯迫害自由派。到了1947年底,捷克经济状况开始恶化,捷共又拒绝了议会关于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动议,自由派担心共和国有滑向极权体制的危险,于是发动了内阁十二位自由派部长总辞职,按照民主议程,这个时候共产党总理也该鞠躬下台提前大选。可是共产党人岂是按照套路出牌的?不但没有提前大选,反而赤卫队和警察上街关了府院,自由派靠边站,捷共以党代政,大权独揽,从此捷克人民再也没有听说过选举这回事。这算是共产党发动的一场和平政变,没什么人流血,与邻国匈牙利发生暴力革命和社会动荡大不一样,看来捷克人的天性里面还是多一些善于妥协的滑头因子。索罗斯基金会布拉格办事处主任马丁·哈拉后来曾经说过:“捷克民族喜欢‘投降’,因为我们的国家太弱小,在强权面前,我们不会去做无谓的抵抗,所以,布拉格这座古老的城市才得以幸存。”

捷共以党代政的岁月里,老百姓过着灰色的日子,没什么好说的,捷共亲俄派效仿苏联老大哥搞什么肃反、大清洗和老百姓也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早已靠边站的自由派发现自己多了十几万斯洛伐克共产党的国内派难友而已。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运行了十来年,到了六十年代初就遇到了运转不灵的困难,引发了工人罢工,当时捷共的新一代带头大哥是安东尼·诺沃提尼,对经济改革态度消极,加上他抵制平反五十年代的冤假错案,取消斯洛伐克的自治地位,压制党内不同声音,引起党内外强烈不满,67年底党的全代会上,党内改革派抬头,对阿诺的批评声浪大涨。恰在此年10月底,布拉格大学学生宿舍拉闸限电,官僚主义真的害死人,你限谁的电也不能限学生仔的电呀,寒冬腊月的这不是把学生仔从宿舍逼上街头嘛?学生们果然点着蜡烛上了街去烛光围城,警察叔叔毫不含糊挥着警棍把学生揍了回去。这下阿诺名声大臭,担上了镇压学生的骂名。内外交困下阿诺这个时候只能指望苏联老大哥来加持了,可惜勃列日涅夫同志访问捷克时轻描淡写来了句:“Это Ваше Дело”——这是你们内部的问题!老勃估计是惦记阿诺前几年紧跟赫鲁晓夫的旧恨,所以不打算趟捷共内部的浑水,这下阿诺彻底玩完,来年一月就被解除了党的第一书记职务,改革派亚历山大·杜布切克接替了他的职务。

此后,捷克取消了新闻审查制度,这导致了对阿诺执政期批评的升温,阿杜趁热打铁,提出了“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的口号,通过了一个“新型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这个纲领要求降低党对社会的全面控制,比如退出高校、退出企业;取消新闻审查制度;引进市场机制,开始经济改革等。这简直是要了斯大林主义的老命,捷克国内的自由派老右们闻风而动,欣喜若狂,与阿杜们合力演奏了68年那个春天的布拉格音乐会。

勃列日涅夫眼看着布拉格音乐会调门越来越高,调子也快走到姥姥家,再等下去捷克斯洛伐克就姓资不姓社了,于是到了68年8月,苏联空降兵神兵天降,突袭控制了布拉格机场,6小时后就控制了捷克全境,解除了捷军的武装,原来是苏联启动了“尤里的复仇”计划,要推翻杜布切克政权。鉴于56年匈牙利流血事件的教训,杜布切克并没有号召抵抗,整个占领过程只有八十名捷克人被杀,捷克人又一次显示了他们独特的生存智慧。布拉格的春天音乐会戛然而止,苏联实现了他们直接战略目地,却在国际道义上破产,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进一步衰落,所有人都认清了列宁-斯大林专制体系下不允许民主存在的真面目。

布拉格之春失败后,捷克自由派知识精英一部分人出走了,另外一部分人没有被吓倒,他们留在祖国,等待下一个春天,他们公开发表反苏言论,抨击苏联体制。大量反映布拉格之春的作品涌现,其中最有名的当数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书的背景发生在布拉格之春前后,以哲学沉思的笔触写到一个浪荡花心男子最后幡然醒悟回归家庭的故事,不过我更喜欢的还是电影版本《布拉格之恋》,尺度蛮大,讨人喜欢,广大淫民也喜闻乐见。

布拉格的春天走了终有一天还会再回来,时间到了七十年代末,新一代成长起来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发起了七七宪章运动,这回他们的斗争策略更加高明,以建设性的反对派的面目出现,要求政府遵守赫尔辛基宣言中人权条款。当权者也不是傻子,一眼就识破了右派们的“险恶”用心,将其为首的抓起来投入大牢吃牢饭去了,这人就日后做了捷克总统的瓦茨拉夫·哈维尔,现代历史上少有的做成了国家元首的文艺青年,同时也是一个哲人王。

哈维尔出身于一个布拉格贵族企业主家庭,1951年完成义务教育后便因家庭出身问题而无法进入高等学府接受教育,于是哈维尔便一边担任学徒与实验员,一边就读于夜间文化学校,大致上属于自学成才的典范。之后哈维尔申请就读人文学科,但屡次被拒绝,最后就读于捷克工业高等学校经济科,而哈维尔就读戏剧学校的申请也不断被拒绝,一直到1967年才完成戏剧学校的校外课程。哈维尔1960年开始写作剧作,1963年,他的第一个剧作《游园会》在纳扎布兰德剧院首演,他也屡次在公开场合批评政府所控制的作家协会以及言论管制。1967年哈维尔与伊万·克里玛、巴韦尔·科胡特和鲁德维克·瓦楚里克被从作家协会的候补中央委员中除名,之后哈维尔等五十八人筹组独立作家团,哈维尔出任独立作家团主席。这样桀骜不驯屡次跟党和人民叫板的老右派搁天朝,早就肉体消灭、彻底消声了,可是在捷克斯洛伐克这样一个深具西方人文传统的国度竟然还有他生存的空间,可见捷共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政党,它专制主义的罗网网眼太大了嘛!

七七宪章发布后,哈维尔在同年10月以“危害共和国利益”的罪名被判处十四个月有期徒刑,1979年更被以“颠覆共和国”的罪名被判刑四年半,坐到1983年哈维尔因肺病出狱,后来被党以“纪念解放四十周年”为由赦免。由此可见这个党是如何的幼稚,根本就不懂对阶级敌人要像冬天一样的寒冷的斗争精髓,有人性没党性。哈维尔出狱后继续担任七七宪章的发言人,并且不断发表剧作与批判文章,直到1989年底颠覆了党的领导。阶级敌人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向党和社会主义持续发动进攻,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搁天朝不说麻袋装了扔黑屋毒打一顿,驱逐出境那简直是一定的,可见这样松包的政党被推翻有其必然性。

七七宪章运动虽然始终局限在小范围知识精英圈内,但是他的领头人哈维尔等人深具公众影响力,因此造成的后续影响力是十分深远的。到了89年一开年,捷共的闹心事就来了,有人号称要到布拉格的瓦茨拉夫广场自焚,这是要效仿二十一年前布拉格之春时候的一个先贤,届时果然打酱油者云集围观,有心者乘机闹事起哄,酿成警民冲突,哈维尔去凑热闹也被捕。

二、三月间,那边厢波兰工人跟政府坐一张桌上开谈了,这边厢捷克右派和68年捷共党内改革派合流,反对派力量开始整合。四月到六月,东方风景独亮。六月,波兰变天,团结工会赢得选举。七月,匈牙利开始为前总统纳吉平反。八月,党内会议揭发出时任总统胡萨克和第一书记雅什库是68年苏军入侵的带路党。到了十一月,一切条件成熟,群众开始在市中心散步,人数从几万人迅速上升到五十万人,每天逼宫,要求结束党的统治。十一月二十四日,党顶不住了,雅什库鞠躬下台,并举行了第一次多党选举,刚从大牢里出来四十二天的哈维尔当选总统,完成了从自由派异议作家向总统的蜕变,而布拉格之春的囚徒杜布切克就任联邦议会主席,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自由!

哈维尔等人为什么这么热,就是因为他们提供了对付后极权主义政权极佳样板,什么是后极权主义,李慎之总结说:就是极权主义的原始动力已经衰竭的时期,“革命的总发条已经松动”,权力者已经失去他们的前辈所拥有的原创力与残酷性,权力者不得不多讲一点法制,消费主义盛行,腐败也愈益严重,社会冷漠非人性,权力中心仍然是真理的中心,“这个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稳定”。而为了稳定它赖以运转的基本条件仍然是恐惧和谎言。身处这样的后极权社会,用什么与之对抗?哈维尔说,用良心和责任。要摆脱这样的社会,“必须回到政治的原点——有个性的个人,必须唤醒个人的良知”。坚守自己的道德立场和良心底线,讲求原则政治而不是利益政治。好吧,这么说还是太理想主义了,其实坚守道德立场和良心底线的始终只能是少数人,这只能是对少数知识精英的期许。少数人指引方向,大多数老百姓围观打酱油,然后慢慢发酵,等待合适的机遇去爆发,如捷克这里戏剧性、偶然性很强的剧变。

第二篇:《漫漫自由路》读后感

《漫漫自由路》读后感1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本书。

对于南非非洲国民大会在抵抗种族隔离中的战斗,我的了解微乎其微,对于战争和斗争一类的事情,我丝毫提不起任何兴趣。

曼德拉在书中娓娓道来,一个普通的孩子,经历很多艰苦和历练,在历史的环境中,渐渐走向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斗争事业。

他的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随着生活和经历,他在环境的影响下,找到了自己的信仰,虽然也有所怀疑,有所动摇,当母亲去世他不能前去葬礼,儿子车祸,妻子饱受艰苦的时候,他是有过犹豫的,为了自己的信仰,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甚至牵连了家人……但最终他选择了为南非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抗争的事业。27年半的牢狱,都没有能够摧毁他的精神。

在狱中,他见到了自己只在刚出身时抱过一次的女儿,带着丈夫和外孙女来给他抱的时候,人生的戏剧性让这位老人感慨万千。

信仰,是支撑他一切的支柱。

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和国度,我不知道该怎么评论这种强大并且伟大的精神力量。

在曼德拉的推荐下,我决定去买一本《战争与和平》,花点时间慢慢去读。

《漫漫自由路》读后感2

《圣经·雅歌》中唱道:“我虽然黑,却是秀美……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这是“好逑”的所罗门唱给自己心仪女子的情歌。从美学上看,黑的极致是一种浑厚浓重的亮色。黑色是非洲的颜色,沉郁、刚劲、肥沃。黑色又是劳动的颜色,朴实、勤劳、勇敢。所以,在现代文明的熏染与催化下,阅读黑色就是一个追求极致、发现本色、寻找真谛的思想旅程,一如本书的题目,这也是一条“漫漫自由路”。

长期以来,或者确切地说是在新的南非诞生以前,在我的意识中,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乃是一片不毛之地,荒漠、丛林、长矛、毒箭、驼鸟、大象、半裸的妇女、饥饿的儿童,充斥着杀戮、战乱、死亡与血腥……

但是,随着一个史诗般人物的出现及其随之创造的奇迹,这幅完整的画面完全虚化了,继而凝聚为一幅质地厚重、色彩鲜明的油画。

这个人就是纳尔逊·曼德拉。

在20世纪,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和新南非的诞生无疑是现代国际社会最富传奇色彩的政治事件之一,标志着以国家制度的形式实施种族统治的根除。广大的中文读者对于曼德拉近乎传奇的经历也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个凡人特别是一个黑人,曼德拉的童年生活、家庭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传奇经历和政治辉煌的背后,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疲惫的行者,一个顽皮的孩童、追梦的少年、激昂的学生、忧虑的家长和繁忙的领袖。书中的曼德拉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凡人。

从一个黑人孩子成长为一个自由战士,曼德拉经历了一个普通人的所有感情和思想变化。他是平凡的,但正是这种平凡铸造了一种真正的伟大。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就是机遇面前的普通人。对于曼德拉来说,只有到了大城市特别是进了大学之后,竞争的舞台才锻炼了他那种不服输的性格,知识的积累才使他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正义的力量才把他推到了斗争的第一线。对于全世界来说,曼德拉的真正奇特之处在于,他是在监狱的烈火中熔炼出来的真金,新南非的诞生可以说是一部由一系列悲剧情节演化出来的喜剧。曼德拉又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一位坚持和谈、推进和解的非暴力主义者,一位热爱人民、热爱土地的自然主义者。西方把新南非称为“和平的新生”,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改变一个国家的制度,的确是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曼德拉是奇特的,而这本书就更为奇特——它是在监狱里写成的,并且因此而演绎出更为不凡的书写与保护的故事。

一般说来,除非是背叛自己信仰的“自白书”,“政治犯”所写的传记在他被剥夺自由时很少有发表的机会。这一方面是因为传记本身是一种表白,更是一种揭露,同时也因为其内容多数都代表着对立党派的“攻击性”言论,本身就是狱中又一种“文字狱”的口实。也正因为这一点,“秘密”自然成为这种传记的特征。曼德拉的自传当然也是在秘密之中进行的,但写作的环境还是较为正常的。对于曼德拉来说,这是一项组织交给的任务,意在为非洲人国民大会乃至整个南非树立一个自由战士的形象,以鼓舞民主和自由运动的士气。就个人而言,曼德拉却是想总结一下自己走过的道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自己的进步脉络和政治主张作一番全面的审视和阐述。自传写得很顺利,并且在组织内部作了反复的校订,但是,这份“重要文件”如何发表,却经历了意想不到的艰难。书中用大量的文字记述了这自传手稿的奇特经历:

我们的安排是,当书稿被安全转移到国外的时候,麦克会秘密通知我们,只有接到书稿已经被安全转到国外的消息后,我们才能把原稿销毁。同时,我们需要先把这部500页的书稿进行妥善处理。我们认为,能够采取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书稿埋在院子的花园里。

……在大家就要排队去石料场的时候,我们已经及时地把书稿掩埋好了。那天上午我走在路上,一直为书稿的安全藏匿而感到莫大的安慰。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为书稿的事担心了。

当我那天从石料厂回到牢房的时候,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洗澡,而是直接走到院子的南头。我尽量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是,我被我所见到的情景吓了一大跳。那些囚犯已经沿平行着隔离关押区的墙挖好了地基沟,并真的把排水管给挖了出来。毫无疑问,他们已经发现了书稿。

……

麦克于12月份被释放后,他把记录本(书稿)寄到了英格兰。在南非被软禁了6个月后,他逃出了南非,首先去了卢萨卡,到那里去找奥利佛·塔博,然后又去了伦敦。他在伦敦住了6个月,并同一个打字员一起,重新对书稿进行了整理,最后形成了一份打印稿。……尽管我在监狱里的时候,这个书稿并没有出版,但是,却为这本回忆录打下了基础。

这就是这本书在出版之前的历险,几乎“胎死腹中”!

对于一个自由战士来讲,监狱生活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财富。在长期的监狱生活中,曼德拉一直力争过一种相对正常的生活,并为此进行了坚定而又十分策略的斗争。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铸就了一代伟人应具备的全部素质。他坚持锻炼身体,热衷于亲近自然的体力劳动;他坚持学习,在恶劣的环境下阅读了大量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学著作,包括中国领导人的一些论著;他积极思考,注重行动,在监狱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写下了这部不朽的自传。

正是由于这本自传是在艰难的条件和非常的环境下写成的.,这种“非凡”的经历使得它在文学和政治方面均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分量。

“黑,却是秀美”,这就是“黑色”的性格,也是这本书的本色:温和而坚毅,沉静而明亮。正如一位权威的评论家所说,这本书,“每一位生者都是值得一读的”,因为这是“20世纪最震撼人心的人生故事之一”。

《漫漫自由路》读后感3

《圣经·雅歌》中唱道:“我虽然黑,却是秀美。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这是“好逑”的所罗门唱给自己心仪女子的情歌。从美学上看,黑的极致是一种浑厚浓重的亮色。黑色是非洲的颜色,沉郁、刚劲、肥沃。黑色又是劳动的颜色,朴实、勤劳、勇敢。所以,在现代文明的熏染与催化下,阅读黑色就是一个追求极致、发现本色、寻找真谛的思想程,一如本书的题目,这也是一条“漫漫自由路”。

长期以来,或者确切地说是在新的南非诞生以前,在我的意识中,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乃是一片不毛之地,荒漠、丛林、长矛、毒箭、驼鸟、大象、半裸的妇女、饥饿的儿童,充斥着杀戮、战乱、死亡与血腥。但是,随着一个史诗般人物的出现及其随之创造的奇迹,这幅完整的画面完全虚化了,继而凝聚为一幅质地厚重、色彩鲜明的油画。这个人就是纳尔逊·曼德拉。在20世纪,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和新南非的诞生无疑是现代国际社会最富传奇色彩的政治事件之一,标志着以国家制度的形式实施种族统治的根除。广大的中文读者对于曼德拉近乎传奇的经历也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个凡人特别是一个黑人,曼德拉的童年生活、家庭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传奇经历和政治辉煌的背后,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疲惫的行者,一个顽皮的孩童、追梦的少年、激昂的学生、忧虑的家长和繁忙的领袖。书中的曼德拉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凡人。

从一个黑人孩子成长为一个自由战士,曼德拉经历了一个普通人的所有感情和思想变化。他是平凡的,但正是这种平凡铸造了一种真正的伟大。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就是机遇面前的普通人。对于曼德拉来说,只有到了大城市特别是进了大学之后,竞争的舞台才锻炼了他那种不服输的性格,知识的积累才使他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正义的力量才把他推到了斗争的第一线。对于全世界来说,曼德拉的真正奇特之处在于,他是在监狱的烈火中熔炼出来的真金,新南非的诞生可以说是一部由一系列悲剧情节演化出来的喜剧。

曼德拉又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一位坚持和谈、推进和解的非暴力主义者,一位热爱民、热爱土地的自然主义者。西方把新南非称为“和平的新生”,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改变一个国家的制度,的确是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曼德拉是奇特的,而这本书就更为奇特——它是在监狱里写成的,并且因此而演绎出更为不凡的书写与保护的故事。一般说来,除非是背叛自己信仰的“自白书”,“政治犯”所写的传记在他被剥夺自由时很少有发表的机会。这一方面是因为传记本身是一种表白,更是一种揭露,同时也因为其内容多数都代表着反对派的“攻击性”言论,本身就是狱中又一种“文字狱”的口实。也正因为这一点,“秘密”自然成为这种传记的特征。

曼德拉的自传当然也是在秘密之中进行的,但写作的环境还是较为正常的。对于曼德拉来说,这是一项组织交给的任务,意在为非洲人国民大会乃至整个南非树立一个自由战士的形象,以鼓舞民主和自由运动的士气。就个人而言,曼德拉却是想总结一下自己走过的道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自己的进步脉络和政治主张作一番全面的审视和阐述。自传写得很顺利,并且在组织内部作了反复的校订,但是,这份“重要文件”如何发表,却经历了意想不到的艰难。

书中用大量的文字记述了这自传手稿的奇特经历:我们的安排是,当书稿被安全转移到国外的时候,麦克会秘密通知我们,只有接到书稿已经被安全转到国外的消息后,我们才能把原稿销毁。同时,我们需要先把这部500页的书稿进行妥善处理。我们认为,能够采取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书稿埋在院子的花园里。在大家就要排队去石料场的时候,我们已经及时地把书稿掩埋好了。那天上午我走在路上,一直为书稿的安全藏匿而感到莫大的安慰。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为书稿的事担心了当我那天从石料厂回到牢房的时候,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洗澡,而是直接走到院子的南头。我尽量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是,我被我所见到的情景吓了一大跳。那些囚犯已经沿平行着隔离关押区的墙挖好了地基沟,并真的把排水管给挖了出来。毫无疑问,他们已经发现了书稿。麦克于12月份被释放后,他把记录本(书稿)寄到了英格兰。

在南非被软禁了6个月后,他逃出了南非,首先去了卢萨卡,到那里去找奥利佛·塔博,然后又去了伦敦。他在伦敦住了6个月,并同一个打字员一起,重新对书稿进行了整理,最后形成了一份打印稿。尽管我在监狱里的时候,这个书稿并没有出版,但是,却为这本回忆录打下了基础。这就是这本书在出版之前的历险,几乎“胎死腹中”!对于一个自由战士来讲,监狱生活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财富。

在长期的监狱生活中,曼德拉一直力争过一种相对正常的生活,并为此进行了坚定而又十分策略的斗争。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铸就了一代伟人应具备的全部素质。他坚持锻炼身体,热衷于亲近自然的体力劳动;他坚持学习,在恶劣的环境下阅读了大量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学著作,包括中国领导人的一些论著;他积极思考,注重行动,在监狱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写下了这部不朽的自传。正是由于这本自传是在艰难的条件和非常的环境下写成的,这种“非凡”的经历使得它在文学和政治方面均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分量。

“黑,却是秀美”,这就是“黑色”的性格,也是这本书的本色:温和而坚毅,沉静而明亮。正如一位权威的评论家所说,这本书,“每一位生者都是值得一读的”,因为这是“20世纪最震撼人心的人生故事之一”。

《漫漫自由路》读后感4

《圣经·雅歌》中唱道:“我虽然黑,却是秀美……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这是“好逑”的所罗门唱给自己心仪女子的情歌。从美学上看,黑的极致是一种浑厚浓重的亮色。黑色是非洲的颜色,沉郁、刚劲、肥沃。黑色又是劳动的颜色,朴实、勤劳、勇敢。所以,在现代文明的熏染与催化下,阅读黑色就是一个追求极致、发现本色、寻找真谛的思想程,一如本书的题目,这也是一条“漫漫自由路”。

长期以来,或者确切地说是在新的南非诞生以前,在我的意识中,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乃是一片不毛之地,荒漠、丛林、长矛、毒箭、驼鸟、大象、半裸的妇女、饥饿的儿童,充斥着杀戮、战乱、死亡与血腥……

但是,随着一个史诗般人物的出现及其随之创造的奇迹,这幅完整的画面完全虚化了,继而凝聚为一幅质地厚重、色彩鲜明的油画。

这个人就是纳尔逊·曼德拉。

在20世纪,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和新南非的诞生无疑是现代国际社会最富传奇色彩的政治事件之一,标志着以国家制度的形式实施种族统治的根除。广大的中文读者对于曼德拉近乎传奇的经历也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个凡人特别是一个黑人,曼德拉的童年生活、家庭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传奇经历和政治辉煌的背后,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疲惫的行者,一个顽皮的孩童、追梦的少年、激昂的学生、忧虑的家长和繁忙的领袖。书中的曼德拉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凡人。

从一个黑人孩子成长为一个自由战士,曼德拉经历了一个普通人的所有感情和思想变化。他是平凡的,但正是这种平凡铸造了一种真正的伟大。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就是机遇面前的普通人。对于曼德拉来说,只有到了大城市特别是进了大学之后,竞争的舞台才锻炼了他那种不服输的性格,知识的积累才使他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正义的力量才把他推到了斗争的第一线。对于全世界来说,曼德拉的真正奇特之处在于,他是在监狱的烈火中熔炼出来的真金,新南非的诞生可以说是一部由一系列悲剧情节演化出来的喜剧。曼德拉又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一位坚持和谈、推进和解的非暴力主义者,一位热爱民、热爱土地的自然主义者。西方把新南非称为“和平的新生”,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改变一个国家的制度,的确是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曼德拉是奇特的,而这本书就更为奇特——它是在监狱里写成的,并且因此而演绎出更为不凡的书写与保护的故事。

一般说来,除非是背叛自己信仰的“自白书”,“政治犯”所写的传记在他被剥夺自由时很少有发表的机会。这一方面是因为传记本身是一种表白,更是一种揭露,同时也因为其内容多数都代表着“攻击性”言论,本身就是狱中又一种“文字狱”的口实。也正因为这一点,“秘密”自然成为这种传记的特征。曼德拉的自传当然也是在秘密之中进行的,但写作的环境还是较为正常的。对于曼德拉来说,这是一项组织交给的任务,意在为非洲人国民大会乃至整个南非树立一个自由战士的形象,以鼓舞民主和自由运动的士气。就个人而言,曼德拉却是想总结一下自己走过的道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自己的进步脉络和政治主张作一番全面的审视和阐述。自传写得很顺利,并且在组织内部作了反复的校订,但是,这份“重要文件”如何发表,却经历了意想不到的艰难。

《漫漫自由路》读后感5

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看到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的自传《漫漫自由路》,我通常很难读完一本厚达500多页的书,但是这本书我读完了仍旧意犹未尽。

如果向一位可敬的老先生请教曾经影响他青年时代的书,他很可能会向你介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革命小说,保尔曾经是一个时代的人的偶像。但是我从没有读完过那本伟大的自传体小说,我曾经怀疑我是不是不喜欢那些长长的名字。

关于为什么会喜欢这本《漫漫自由路》我想了许多,有几点或许值得记下来。

1. 曼德拉一直是我喜欢的人,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好印象。

2. 曼德拉是我生活的时代的人,我能感觉到他的生活。当看到他与政府谈判时,我能联想到我在那个时代已经开始在同一个星球的另一个角落到处跑了,我们同时生活在这个世界。

3. 曼德拉的斗争不是外国的侵略,而是国内的社会不公平。抵抗侵略的战争离我的距离已经远了,尽管不能忘记历史,但还是感觉很远;但是曼德拉关于社会不平等的斗争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启示,因为我们现在也面临着社会的不公平。

4. 我很敬佩曼德拉,因为他的朴实、真诚、博爱、隐忍、忠诚,他的人格在感染我,不是伟大而是平凡。5. 我能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我能感受到他在地球另一端的心跳。我们的学校经常拿革命遗迹来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那不曾谋面的英雄来对青少年进行德育,但是我们似乎没有看到多好的效果,我想这和两者的差距太远可能有关系吧。每当我看到曼德拉的照片总是被他的儒雅风度所倾服,总会想起周总理的形象,是那么的慈祥、泰然……说实话,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我的感受,大概这种形象就是一个伟人的全部精华毫无虚瑕的表现吧。慈祥的脸庞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棱角,褶皱的皮肤也没有了昔日的光泽,明亮的双眼却更加的突显出睿智和博爱的光芒。我有幸和他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没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叹。

【《漫漫自由路》读后感】相关文章:

1.自由路漫漫美文

2.双语作文漫漫自由路

3.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读后感

4.《漫漫自由路》读后感作文

5.抒情散文《人生漫漫路漫漫》

6.时光漫漫的散文

7.漫漫长夜的美文

8.风雨漫漫中国魂

9.路漫漫的作文600字

第三篇: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读后感

《圣经·雅歌》中唱道:“我虽然黑,却是秀美……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这是“好逑”的所罗门唱给自己心仪女子的情歌。从美学上看,黑的极致是一种浑厚浓重的亮色。黑色是非洲的颜色,沉郁、刚劲、肥沃。黑色又是劳动的颜色,朴实、勤劳、勇敢。所以,在现代文明的熏染与催化下,阅读黑色就是一个追求极致、发现本色、寻找真谛的思想旅程,一如本书的题目,这也是一条“漫漫自由路”。

长期以来,或者确切地说是在新的南非诞生以前,在我的意识中,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乃是一片不毛之地,荒漠、丛林、长矛、毒箭、驼鸟、大象、半裸的妇女、饥饿的儿童,充斥着杀戮、战乱、死亡与血腥……

但是,随着一个史诗般人物的出现及其随之创造的奇迹,这幅完整的画面完全虚化了,继而凝聚为一幅质地厚重、色彩鲜明的油画。

这个人就是纳尔逊·曼德拉。

在20世纪,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和新南非的诞生无疑是现代国际社会最富传奇色彩的政治事件之一,标志着以国家制度的形式实施种族统治的根除。广大的中文读者对于曼德拉近乎传奇的经历也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个凡人特别是一个黑人,曼德拉的童年生活、家庭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传奇经历和政治辉煌的背后,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疲惫的行者,一个顽皮的孩童、追梦的少年、激昂的学生、忧虑的家长和繁忙的领袖。书中的曼德拉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凡人。

从一个黑人孩子成长为一个自由战士,曼德拉经历了一个普通人的所有感情和思想变化。他是平凡的,但正是这种平凡铸造了一种真正的伟大。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就是机遇面前的普通人。对于曼德拉来说,只有到了大城市特别是进了大学之后,竞争的舞台才锻炼了他那种不服输的性格,知识的积累才使他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正义的力量才把他推到了斗争的第一线。对于全世界来说,曼德拉的真正奇特之处在于,他是在监狱的烈火中熔炼出来的真金,新南非的诞生可以说是一部由一系列悲剧情节演化出来的喜剧。曼德拉又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一位坚持和谈、推进和解的非暴力主义者,一位热爱人民、热爱土地的自然主义者。西方把新南非称为“和平的新生”,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改变一个国家的制度,的确是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曼德拉是奇特的,而这本书就更为奇特——它是在监狱里写成的,并且因此而演绎出更为不凡的书写与保护的故事。

一般说来,除非是背叛自己信仰的“自白书”,“政治犯”所写的传记在他被剥夺自由时很少有发表的机会。这一方面是因为传记本身是一种表白,更是一种揭露,同时也因为其内容多数都代表着反对党的“攻击性”言论,本身就是狱中又一种“文字狱”的口实。也正因为这一点,“秘密”自然成为这种传记的特征。曼德拉的自传当然也是在秘密之中进行的,但写作的环境还是较为正常的。对于曼德拉来说,这是一项组织交给的任务,意在为非洲人国民大会乃至整个南非树立一个自由战士的形象,以鼓舞民主和自由运动的士气。就个人而言,曼德拉却是想总结一下自己走过的道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自己的进步脉络和政治主张作一番全面的审视和阐述。自传写得很顺利,并且在组织内部作了反复的校订,但是,这份“重要文件”如何发表,却经历了意想不到的艰难。书中用大量的文字记述了这自传手稿的奇特经历:

我们的安排是,当书稿被安全转移到国外的时候,麦克会秘密通知我们,只有接到书稿已经被安全转到国外的消息后,我们才能把原稿销毁。同时,我们需要先把这部500页的书稿进行妥善处理。我们认为,能够采取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书稿埋在院子的花园里。

……在大家就要排队去石料场的时候,我们已经及时地把书稿掩埋好了。那天上午我走在路上,一直为书稿的安全藏匿而感到莫大的安慰。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为书稿的事担心了。

当我那天从石料厂回到牢房的时候,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洗澡,而是直接走到院子的南头。我尽量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是,我被我所见到的情景吓了一大跳。那些囚犯已经沿平行着隔离关押区的墙挖好了地基沟,并真的把排水管给挖了出来。毫无疑问,他们已经发现了书稿。

……

麦克于12月份被释放后,他把记录本(书稿)寄到了英格兰。在南非被软禁了6个月后,他逃出了南非,首先去了卢萨卡,到那里去找奥利佛·塔博,然后又去了伦敦。他在伦敦住了6个月,并同一个打字员一起,重新对书稿进行了整理,最后形成了一份打印稿。……尽管我在监狱里的时候,这个书稿并没有出版,但是,却为这本回忆录打下了基础。

这就是这本书在出版之前的历险,几乎“胎死腹中”!

对于一个自由战士来讲,监狱生活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财富。在长期的监狱生活中,曼德拉一直力争过一种相对正常的生活,并为此进行了坚定而又十分策略的斗争。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铸就了一代伟人应具备的全部素质。他坚持锻炼身体,热衷于亲近自然的体力劳动;他坚持学习,在恶劣的环境下阅读了大量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学著作,包括中国领导人的一些论著;他积极思考,注重行动,在监狱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写下了这部不朽的自传。

正是由于这本自传是在艰难的条件和非常的环境下写成的,这种“非凡”的经历使得它在文学和政治方面均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分量。

“黑,却是秀美”,这就是“黑色”的性格,也是这本书的本色:温和而坚毅,沉静而明亮。正如一位权威的评论家所说,这本书,“每一位生者都是值得一读的”,因为这是“20世纪最震撼人心的人生故事之一”。

第四篇:曼德拉传漫漫自由路观后感

曼德拉传漫漫自由路观后感

昨天用平板看完了这个电影,最开始我看到曼德拉背叛自己的妻子跟另一个人结婚的时候我感觉挺不好的,不过这个我在中期明白了因为他原来的妻子不支持他所相信的,但是他后来的是支持他的,的确,他是正确的。

然后他在1964年入狱,我记得很清楚,是因为我爸爸也是这年出生的。

其实从我角度来看,我以为,他一开始只是享受那种一呼万应的感觉而已,并不是什么非常的为了未来而战,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而战,在法官宣布他们不是死刑而是终身监禁时候他们透露出来的喜悦都显示出他们也是一个“人”而已,后来的战斗是他被推向了一个地方,那是舆论的顶峰,他下不来的,如果下来他将死于“自己人”之手。我说这个并不是批判他而已,只是从我的角度来看。然而我佩服他的地方是他的决断和做事的方法,如果他没有这种手段的话,那他也不会是一个领导者。

这要说到作为一个喜欢足球的却不是球迷的人,这个人就是我。我总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足球,并没有别人的热爱足球,我很看不上那些自己不踢足球也没有跟哪些队伍有羁绊却谈论着爱哪个球星哪个队的人,我最烦这种人,装什么球迷,我不是球迷,我喜欢看球,我喜欢看球场上球员精彩的表演,无论哪方。反正不能理解那些人,但是确实现实生活中这些人是最主要的推动力,他们盲从,不知道什么却表现的很追随。是的,他们正享受着这个过程,给自己找一个心理寄托,主要是因为他们内心太空虚……

然而我这么说,是不是在说我自己心理折射出来的什么想法呢,我不想去推敲。

一个人越想表现出来的,恰恰是缺少的。这点很重要,也很正确对每个人。

……不是观后感吗,对了,还有我有点理解出来黑人歌曲里面的那些情愫,狂野,激情,正因为他们经历了很多,才有了那样的情感,就像中国流行歌曲全是关于软绵绵的爱情的,因为在中国除了爱情,就没有什么能让人痛苦的东西。不过,也有一些歌曲是关于理想青春活着的,是因为最近就业形势不好,人民压力太大,城市房价太高,是不是想看一个国家最近的状况就可以通过top歌曲单去看?

而且最近事情变得简单,只要去做,就有得到,去做吧。

第五篇:厅读书活动之《漫漫自由路》书评

《漫漫自由路-曼德拉自传》读后感

初读曼德拉,是多年前的一个下午闲暇之余看报刊文摘,偶然之间读到的。讲的是曼德拉当上南非总统发表演说时,把当年负责看管他的监狱狱警也请到了现场,记者问曼德拉为何会请当年的狱警出席,曼德拉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当时,这个故事带给我的震撼太大了,以至于到现在我都经常会用曼德拉的故事来激励我自己。

之后,我又有幸读到了《漫漫自由路-曼德拉自传》这本书是曼德拉在狱中写成的,从曼德拉出生一直写到他当选新南非总统,时间跨度达76年。本书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全面展现了当今世界伟人曼德拉可歌可泣的伟大人生和南非人民在非国大的领导下,为结束种族歧视、争取自由而前仆后继、英勇抗争的斗争过程,阅读它,会带给我们许多的启迪,关于坚持,更关于信仰。

从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曼德拉辉煌的一生,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当过律师。曼德拉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长子而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动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以阴谋颠覆罪而改判为无期徒刑,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铁窗生涯,在狱中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1999年6月的总统竞选。1999年6月正式去职。

从曼德拉的一生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他为了自己的信仰,宁可放弃自己的家庭,放弃本可以让他过上优厚生活的律师工作。虽然,27年的牢狱生活让他饱受迫害和折磨但他却依然坚贞不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27年的牢狱生涯对于一个生命而言,那意味着四分之一的人生,可以想象在当时那样一个对于黑人而言毫无人权可言的国度,27年的牢狱生涯,曼德拉都经历了些什么,但我们在他的自传里看到更多地却是积极地抗争,乐观的生活。在监狱里,曼德拉仍然坚持以前的锻炼模式,从礼拜一到礼拜二,坚持跑步和体能训练,然后,休息三天。礼拜一和礼拜二早晨,在牢房里跑45分钟,然后做1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50个下蹲运动和其他各种体能训练活动。曼德拉在失去人身自由的同时,却依然能坚持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信念,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逆境,真让吾辈汗颜。曼德拉其实如你我一样,也有过年少的青涩、冲动、固执和狭隘,但这灵魂虽被压抑却依然飘逸不逊,且胸怀变得更宽广了。其实,每次看曼德拉的自传都是人生的升华和洗礼,当自己被偏见缠绕不能保持宽容的时候,想想曼德拉;当自己没有信心克服眼前的一点点困难的时候,想想曼德拉;当自己有一点点成绩而得意不能自抑的时候,想想曼德拉;当自己遭遇一些不公而失去信心的时候,想想曼德拉;当自己觉得前方的路很茫然,甚至想放弃的时候,想想曼德拉;其实只要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积极、乐观的去面对,有些事情真的只是浮云罢了。

现如今,曼德拉已然超越了政治家的范围了,更多地是一种精神象征,是一种图腾。就像美洲革命家,切﹒格瓦拉给人的影响一样,不同的是格瓦拉代表的是浪漫理想主义、狂放不羁,而曼德拉代表的是对理想的执着、对现实的不屈、对逆境的乐观、甚至是对“敌人”的宽容。

其实,曼德拉身上的这种,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所急需的嘛?在日益浮躁的社会里,我们应该慢下来、静下来、停下来,摆脱一些尘世困扰、尔虞我诈,让自己回归本质。最后

还是引用曼德拉先生的一句话:“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下载自由路漫漫-东欧列国志之捷克斯洛伐克[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由路漫漫-东欧列国志之捷克斯洛伐克[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漫漫考研路

    一、数学,我138分。课本:同济的高数上下,同济的线代(可用李永乐的线代讲义代替),浙大的概率论。其他: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李永乐的660题,十年真题,李永乐经典400题。关于复习全书,我推荐......

    漫漫读书路

    漫漫读书路 班吴培仰 潮州市枫溪区 枫一小学601人生有很多路。有的人走教书的路,有的人走建筑的路,有的人走成功的路,有的人走失败的路······我走的是一条充满阳光的路......

    创业时代路漫漫

    创业时代路漫漫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电影里,原著里面那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并没有拍得多好,作为90后的小鲜肉一代,并不能从那些灯光昏暗,宿舍简陋的场景中获得多少共鸣。确......

    路漫漫作文500字[5篇范文]

    路漫漫作文500字七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路漫漫作文500字7篇,......

    环保毕业生就业路漫漫

    环保毕业生就业路漫漫 副标题: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27更新时间:2006-09-15. 入学时热门专业风光无限 毕业后走向社会举步维艰 环保毕业生就业路漫漫 金秋时节,各大......

    中国的教育,路漫漫

    中国的教育,路漫漫 ——读《中国的教育为何如此惨败》有感泗洪县太平实验学校 杨洁下班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下载了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江濡山的《中国的教育为何......

    漫漫骆驼路生活随笔

    鸣沙山下。一位戴帽子的老汉领着我们,来到一队骆驼旁。骆驼们一声不吭,一直将上牙与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骆驼们是跪着的,远远看去,他们的驼峰像小山包一样矗立,如波浪一般起伏。......

    教学路漫漫——学习《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免费分享创新 教学路漫漫——学习《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利用两个假期阅读了这本书,由衷地感受到这本书并不像以前的理论书籍一样去强调教学的艺术性,高谈阔论一些在实际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