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幼儿的绘画心理(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18:5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例——幼儿的绘画心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例——幼儿的绘画心理》。

第一篇:案例——幼儿的绘画心理

案例——幼儿的绘画心理

高碑店市第二幼儿园 大三班 赵静

绘画活动后幼儿的自由交谈中,芦笛拿着自己的画高兴地走到何飞扬面前问:“你猜我画的是什么?”“是怪兽!”“不对!”“是变形飞机!”“不对,再猜!”芦笛有些不耐烦了。飞扬又说道:“是太空飞船吧!”刚才还高兴的芦笛听后立刻就不高兴了,说了一声“又不对”,拿着画走了。

分析

5~6岁幼儿想像的有意性相当明显,他们力求使想像的形象符合客观逻辑,所以,就会非常关注作品的“像”与“不像”。芦笛三次让飞扬猜自己画的是什么,当所听到的答案和自己实际的想法不一致时,就用“不高兴”、“拿着画走了”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欣赏,还是对大师作品的欣赏活动,教师都要鼓励幼儿想像和表达。同时,要增加情节画的比例和内容的开放性,给予幼儿自由想像的空间,比如“假如我是小鸟”、“我听到的《野蜂飞舞》”、“蓝色的配合”等主题绘画。作为评价主体之一的教师要改变评价标准,消除评判性的语言,如“你们猜这个小朋友画的什么”、“你猜对了”、“你猜的不对”。要多给予幼儿讲述作品情节的机会,转移幼儿对具体形象“像”与“不像”的关注。

总之,把握幼儿的绘画心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观察、解读幼儿行为的水平。教师要运用实践性、客观性、科学性、教育性与群众性原则实地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并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将观察到的幼儿真实的、情境性的行为进行细腻的叙述。教师把幼儿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和主体,通过语言、行为、作品三种观察途径,了解幼儿情绪情感表现,还特别注重过程性的描述,小到幼儿美术活动中的一瞥一笑、一个眼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同样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

2010年4月

第二篇:心理绘画

团体绘画疗法的形式和实施过程

一、团体绘画疗法的三种形式

凯斯把团体绘画疗法分为(1)工作室公开绘画治疗团体;(2)分析式绘画治疗团体;(3)题目中心式绘画治疗团体。

工作室公开绘画治疗团体在确保患者私人的创作时间和创作空间的基础上,通过绘画和雕塑进行自我表现,并在这样的创造性活动当中寻求治疗的要因。这种方法要求参加者有 自发性。而同一个绘画治疗团体中的个人与个人的交流则被认为是次要的治疗要素。

分析式绘画治疗团体是以T小组等团体精神疗法为原型发展而来的。所以,在这样的团体当中,绘画只是交流方式的一种,是团体发展的媒介。在这种团体当中,强调参与者正面面对自己,正面面对与团友的交流。

题目中心式绘画治疗团体通过共同的绘画题目构建而成。这个团体中的成员通过绘画和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然后通过向其他团队成员介绍自己的作品进行沟通。是介于上述两种治疗团体之间的一种形式。

这些团体的差异是由构成成员的特征而决定的,而这些差异又决定了艺术疗法治疗师的职责和使用的治疗素材。

综上,我们在探讨团体绘画疗法的时候,必须首先明确是面向什么对象,是什么构造的团体。

二、团体绘画疗法的实施过程

我们来介绍一下在我医院的恢复期男女混合闭锁病房中进行的团体绘画疗法(每周1次,每次90分钟)。

准备在治疗活动开始前1 5分钟,要将各种绘画治疗的用具搬到治疗场所。这种团体在病房的食堂进行绘画活动,我们将四人的小桌子拼成一张大桌子。

早会在进行治疗活动之前,要通过病房护士把握病房的整体情况、参加本次活动的患者的状况及出入院信息。

自我介绍治疗总是从自我介绍开始,在开放式的团体当中,治疗师和患者并不十分了解的情况时有发生,需要进行自我介绍来增进了解。即使是熟悉的双方,也可以通过自我介绍来确认彼此的存在。

团体说明参加者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安,担心自己画得不好,或是担心医生会根据自己的画来对自己进行诊断。所以,我们要进行说明:“画得好不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回到童年的心情,自由地表现自己。”

热身活动对于初次参与的患者,或对绘画有抵抗的患者要进行热身活动。我们一般采用用左手(非能动手)在B2纸上任意涂画的方式。

提出课题般根据前一次的实施情况和参加人数来决定本次的课题,但是在实施过程当中也常常根据现场的情况来改变题目。同时为了保证每次都能自由地选择题目进行绘画活动,我们必须准备好绘画材料。

制作针对题目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占每次治疗时间的三分之二左右,是治疗活动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治疗师要像温尼科特所说的,像一个“和蔼的母亲一样”,为参加者提供温暖和谐的环境。另外,这个阶段也最需要技术上的支持和治疗性方案的介入。

分享与共有在治疗的最后,所有人按顺序介绍自己的作品。将自己所画的内容、在整个治疗活动当中体验到的感受、对别人的作品的感受和领悟到的东西进行分享。在这时,其他参与者往往会因同感而鼓掌。不必执著于对作品进行说明,要将重点放在创作过程当中和此时此处的心理和感情的变化。

最后所有人一起鼓掌,结束当日的治疗活动。

收拾场地所有人共同收拾场地,将桌子排列还原。这时,本来只是来参观学习而并没有参加治疗的患者往往也会积极地帮助我们。另外可以趁这个时候和在治疗中没有积极发言的患者打招呼,询问其心情或对其参加活动的行为表示感谢,争取延续治疗活动的效果。

总结会在接受治疗活动后,以治疗师为中心,助手及病房护士一起对治疗活动进行总结。因为治疗活动是一种联合治疗方式,所以总结会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按治疗活动的进程,对每个患者的情况进行整理。然后,根据病房护士提供的病人日常的精神状态和参加情况记录,以及作品中所反映的内容,总结出患者的整体精神状态,并

团体绘画疗法通过绘画等非言语形式的沟通方式,结合参加者互相分享作品和创作中的乐趣的交流活动,为患者提供共同感受、互相接受、互相支持的机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团体绘画疗法十分适合语言表现能力不强的精神科患者。而且在实际的治疗当中,团体绘画疗法要比一对一的个人绘画疗法更为经济有效。可以预见,团体绘画疗法今后必将在各种各样的医疗机构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第三篇:幼儿绘画

内容摘要: 孩子画画,是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如何让孩子从小喜欢画画,我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很关键:第一、利用各种形式,调动起孩子的绘画积极性非常重要。第二、由浅 入深、由简到繁,适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非常关键。第三、多鼓励、多表扬幼儿,不要用成人的标准苛求孩子。第四、从实际出发,让孩子适当掌握一些绘画技能。最后,引导幼儿欣赏各种绘画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幼儿;绘画;兴趣

绘画不但能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眼睛的观察性,同时还能刺激幼儿脑细胞的发育,增强大脑的灵敏性。因此,培养幼儿画画,并让孩子从小喜欢画画,是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生 活中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我常常看到一些家长说孩子“不是画画的料”,或自己不懂儿童画,还指责孩子画的不好、不像。每当这时我就会告诉家长: 孩子的画是世间最生动的画,连毕加索都要像孩子们学习呢!因此,请不要束缚孩子的思想、手和脚,让他们大胆的画,慢慢地就会好起来的,但如果孩子不敢动笔 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多年,因为自己喜欢画画,所以班上的孩子也都喜欢画画。每次,当我上完课问小朋友喜欢干什么时,他们总会异口同声的回答:画——画!所以对儿童画方面也略有一些感悟。

第一、利用各种形式,调动起孩子的绘画积极性非常重要。

孩 子年龄越小,注意力越差,如果不感兴趣就很难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有一次,我教孩子们画母鸡和小鸡宝宝,有的小朋友注意力不够集中,有两个小朋友在一旁低 头说着悄悄话,我灵机一动唱起了歌:“鸡妈妈呀数小鸡,一、二、三、四,五、六、七,少了一只小黑鸡,鸡妈妈呀真着急„„”,孩子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也跟 着唱了起来。随后,我又利用故事的形式,一边讲故事一边带领孩子们进行绘画创作,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很快投入了绘画活动,圆满地完成了绘画任务。还有一次,画春姑娘,孩子们说:“老师我们不会画春姑娘的身体,”我就披上一块纱巾扮演春姑娘,孩子们看着我,一个个兴致勃勃,然后我再适当的引导,很快 孩子们画出了各种姿势的春姑娘,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我真是太高兴了!

所以,我经常在绘画活动中插入如:讲故事、唱儿歌、说歌谣等各种形式的内容,这样,即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又调动了孩子的绘画积极性,从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适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非常关键。

孩 子有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就要进行实际操作。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适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先从简单的入手,如我教中班孩子们画画的时侯:接触的是太 阳、小树、小花、小兔、小猫等简单的景物和动物的造型,而到了大班再让孩子们接触复杂的人物画,孩子们就会感觉比较轻松,学习起来很有兴趣。反之,如果一 开始就给孩子非常难的造型和图案,孩子就会慢慢失去信心,有可能从此再也不喜欢画画了。所以绘画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这样,我们 收获的不仅仅是作品,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自信和对画画的兴趣。

第三、多鼓励、多表扬幼儿,不要用成人的标准苛求孩子。

以 往我们在教幼儿绘画的时候,总是习惯让孩子们跟随我们一起画,并要求孩子画得和我们一样,如果不一样就不是好作品。这样做既束缚了孩子的思想,打击了孩子 绘画的积极性,也让孩子不能按意愿表达感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切不可用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孩子。如:美术班里的丹丹非常喜欢画画,虽然,每次都把画面画的大大的、满满的,可仔细观察还是非常可爱、非常生动的。但有一次丹丹的妈妈来了,她指责孩子画的不像,涂的不匀,画面太乱,并拿其 他小朋友的画和丹丹的画比较,丹丹非常受挫,坐在那儿掉泪,我走过去对丹丹的妈妈说:“孩子进步了,画的有点像抽象派的画,非常生动。”并告诉她以后对孩 子的画要多鼓励,多表扬,同时适当指出不足,这样既爱护了孩子们的童心,也保护了孩子绘画的积极性。所以,我们美术班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画画,见到我就 问:老师,下节课画什么呀? 第四、从实际出发,让孩子适当掌握一些绘画技能。

如 果我们每次在进行绘画活动时,都先研究一下,把重点和难掌握的绘画技能教一教孩子们,这样孩子们学起来就会更容易、更得心应手了。例如:有一次画鲸鱼,孩 子们对鲸鱼的掌握感到并不难,但难的是画不出起伏的海水与身体连接的部分来,总是把他们分开,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先在课前引导孩子们画海水,画各种各 样的海水,并把实际的东西放进水里让孩子们观察,孩子们感受了水的波动,学会了海水的画法,之后再添画鲸鱼、帆船、海豚等就都不成问题了。还有各种各样的 树枝、树叶等等也都是这样完成的。我还适当给孩子们留一些课下的绘画作业,如练习画圆形、三角形、方形、虚线、波浪线等,让孩子们在游戏、闲暇中掌握一些 基本技能。

第五、引导幼儿欣赏各种绘画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幼 儿通过互相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可以发现别人的优点或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和绘画水平。我经常让孩子们看网上的作品、同伴的作品以及各种展览时的绘 画作品,谈谈这幅画好,它为什么好?那幅画不好,它为什么不好?让孩子们互相欣赏、评比、讨论,从而来提高孩子们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以此提高绘画水平。

总 之,要让孩子喜欢绘画,应该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及时告诉孩子作品中的亮点,提起孩子作画的兴趣。本着求意、求趣的原则,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去 画。同时培养幼儿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愿每个孩子都能从无意识的涂鸦变成有意识的创作,真正得到绘画的乐趣,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儿童!

参考文献:《儿童学画基本技巧》

第四篇:从绘画教学关注幼儿心理发展

从幼儿园绘画教学关注幼儿心理发展

幼儿绘画是幼儿美术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是成人了解孩子心理的窗口。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它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裁体,儿童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绘画中蕴含着孩子们的思想与活动。每一次观察他们的绘画过程,解读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我们都会被其深深吸引,他将我们带入孩子画笔下那色彩斑斓的童心世界,幼儿画面的内容可以表现出幼儿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时常关注幼儿心理变化才能培养出幼儿健康的心理,所以,通过幼儿在画面中的表达观察幼儿心理发展状态也是老师应该注意和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幼儿绘画与幼儿心理

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都是不一样的,每个时期的每个画面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心理状态会绘画出不同的画面,我们可以通过幼儿画面去纠正幼儿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利用绘画来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所以绘画和心理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绘画心理解读的学术理论是引自日本末永苍生老师的色彩心理学,该项目的创始人末永苍生先生把四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最终这项研究成果轰动了全世界,以瑞士荣格研究所为首,开始被国际关注。

绘画心理,是通过孩子的绘画作品,结合孩子选择的画材、颜色、象征物、涂抹方式、涂抹位置、空间构成来解读孩子的心理状况、兴趣和特长。这是一种比较专业化的研究,但是也是成人对幼儿心理发展在绘画中的一种解读和对孩子心理的基本了解。幼儿园美术绘画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幼儿绘画基本特点以及对幼儿在绘画作品中心理的表达。

二、幼儿绘画的发展阶段

幼儿绘画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涂鸦期”和“形象期”。

(一)、涂鸦期(2--4岁):突出特点:幼儿没有明确我绘画构思和目的,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活动,画出的线条轻淡、杂乱、不成形。

(二)、形象期(图式前期)(4--7岁):幼儿已经具有初步的绘画构思,能有目的、意识地进行绘画,画的形象也基本成形。同时,对于物体形象和颜色的表现和相互关系的处理也开始有明显发展。

三、幼儿绘画心理解读

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性,他们不像成人那样具有完整的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这时,孩子们情感的困扰就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将其赋予可见的形式。儿童的情感没有秩序,他们的欲求基本上都是无意识的,情感和欲求会因为各种原因变得很极端,或是反复被压抑,潜藏在意识的最深处,一旦超出承受范围,心理就会产生问题。绘画对于儿童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画法、构图、象征物、色彩和画材的选择等都是有含义的,通过老师与家长的解读会更加确定孩子的心理活动,能了解到何时能培养某种潜能,及时对孩子进行引导为幼儿与父母间的沟通和相互交流又开辟了一条道路。

《儿童绘画心理学》中研究结论以及教师研究表明,儿童绘画、构图及其色彩的运用的不同,会出现以下几种基本情况:

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画面生气勃勃、幽默、自然、富于感情,形象高大,线条生动,色彩浓艳。可以说,画中人就是他们自己。

有中度自尊心的孩子,画面有些拘谨,形象不大方,重修饰,不自然。

有低度自尊心的孩子画画呆板,形象拘束渺小,缺乏想象力。

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用色习惯和构图特点,往往能够映射出幼儿的心态特征。例如:有的幼儿喜欢用冷色调,黑色、灰色充斥整个画面;有的幼儿用色很单一,不会换色;这些用色特点通常反映出幼儿的情绪情感波动较大或比较喜欢沉默、独处。还有的幼儿把人画得很小放在一个角落,有的小班小朋友涂色居然能一点都不涂到线外,这类画面往往表现出幼儿的胆小、拘束与不自信。

经过研究,在孩子画形上也有一些规律可循:

喜欢画三角形的孩子: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多比较强,头脑清醒,思路清晰,有很好的判断力和决断力,但缺乏耐性,容易急躁、发脾气,这类孩子通常喜欢数学。喜欢画圆形的孩子:凡事有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善于掌控时间,合理安排,喜欢按照事先的准备行事,他们多有很强的创造力和很丰富的想象力。喜欢画折线的孩子:分析能力比较强,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快。但容易陷入相对紧张的状态之中,情绪不稳定,时好时坏,让父母难以捉摸。

这些都是成人根据幼儿的绘画作品来解读和归类的一些最基本的幼儿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仅为其中的几点基本点,要了解更重要的我们要在了解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引导,走出不良心理,走向阳光生活。

四、从绘画教学引导幼儿心理发展

(1)用鼓励的眼神欣赏孩子的画,培养其自信。

儿童天生就喜欢绘画,色彩能为他们带来情绪的安定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爱画画是因为没有美术天分,其实不然,由于家长和老师干涉、批评和相对评价过多,孩子不喜欢画画那是必然结果。绘画行为实质上是反映儿童认知的过程,如果我对孩子的作品多给予肯定和赞美,孩子的天生创造力就能够发挥到极致。

有些缺乏自信的孩子,常常会听到他们说“我不会画”“我画不好”“你帮我画吧”这样的语言,这就是因为我们平时给予的压制和干涉过多造成的,使孩子他总是毫不犹豫非常自信地说“会”,虽然起初画得不一定很像,但是非常自信,因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赞美。所以成人的评价态度很重要,每一个眼神,每一句鼓励,都会使孩子的心灵更加阳光,信心更加十足。

(2)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儿童的心理成长需要经历两种时期:情绪性发育时期和知识性发育时期。只有得到了情绪的发散,才能够集中精力学习,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总是静不下来的原因。当儿童处于情绪性发育时,以发散为主,他们的画很少有计划性,随意挥毫,不考虑别人是否能看懂,画面是否美观,全凭自己的想象。当儿童处于知性发育的阶段时,精力非常集中,能够描绘出有形态的较细致的图画,还能创作出精细的手工作品,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当儿童处于情绪性发育时,起初没有大小比例、透视构图。渐渐的,通过自由绘画表现的心灵成长,“近实远虚、近大远小”这种美术概念,通过孩子的观察和思考,必定会领会的,绘画技巧也会随之提高。教师将目标锁定在促进幼儿个性、想象力、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价值观上。树立以想象力的发展为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幼儿的绘画技巧了解和引导幼儿心理发展。

(3)用色彩带动幼儿积极健康的心理

作为绘画指导,教师应当很好的了解不同颜色所传递的情感。如:橙色:令人激奋的色彩,具有轻快、热烈、温馨感,喜欢橙色的孩子乐观向上,画面传递我们一种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紫色女孩比较喜欢,给人神秘、压抑感,喜欢紫色的孩子内心世界较丰富。黑色,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肃穆、寂静、悲哀感。当孩子情绪被恐惧和压抑所笼罩,则黑色使用率明显增加。

在教学中,针对孩子喜欢的色彩的不同,先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色彩,在请幼儿放松心情,引导幼儿观看画面或感受故事等等,让孩子释放心灵中不好的感觉,寻找原始的快乐与阳光,再去引导孩子用最美的色彩表达自己的心理。

总之,绘画教学将不再是单纯的绘画教学,它将是成人与幼儿一次又一次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我们要正确解读孩子的绘画,关注和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 从幼儿园绘画教学关注幼儿心理发展》

乌市十三中幼儿园

马 琳 琳

第五篇:小班幼儿心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小班案例分析:老师,我不睡觉

杜昊桐是幼儿园小班的新生。由于妈妈工作繁忙无法照顾的原因,杜昊桐基本上白天都跟着外婆,过分的溺爱、依恋,造成子涯独特的性格。案例描述:

哎,杜昊桐小朋友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每天来到幼儿园,杜昊桐的表现中规中矩没哭也没闹,但一到午睡时,他就紧皱眉头,老师问他原因,他就嚎啕大哭,哭声如雷声,惊天动地,又手舞足蹈、拳打脚踢。搞得老师手足无措,只能带他到教室外散步,他总是马上安然无恙微笑了。我总会提醒他好多次,试图让他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只要不影响其他的幼儿。第二天,我想也许可以照着家长的意思试试,于是,今天我走到杜昊桐小朋友的身边,对她说:“宝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影响别人,可以吗?”他兴奋的告诉我:“可以,老师你真好。”他送给了我灿烂的微笑,我同样也回应了他微笑。

以后的几天,杜昊桐小朋友都会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 案例分析: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盹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多指午睡。无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的这位宝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这样的念头很快被打消了,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幼儿。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杜昊桐存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集体生活。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产生分离焦虑。案例措施:

为使幼儿克服午睡障碍,除了家园结合,消除幼儿生理疾病外,针对儿童的心理,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一、开展快乐的游戏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熟悉老师、小朋友、班集体和幼儿园

(一)“我坐上了小火车”活动。活动目标是激发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感,减轻其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接待幼儿的家长,欢迎小朋友来乘坐班里的一列小火车。当幼儿选择一节喜欢的空车厢并插上车票后(车票是幼儿自选的,贴有小动物的卡片),表示幼儿已经上车了。司机(老师扮演)可以带他去玩,发给他一个有趣的玩具,送他到喜欢的活动区玩。离园时教师告诉幼儿,欢迎他明天再来乘坐小火车。

(二)“我的一块小天地”活动。活动目标是使幼儿感到他是幼儿园的小主人,减轻不安感。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地告诉幼儿,幼儿园和家里一样,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水杯,毛巾和座位。然后,教师发给幼儿一套和车票上图案一样的卡片,贴在幼儿选中的水杯格、毛巾架和桌子旁,贴好后把幼儿的日常用品放在那里。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他的小天地,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标记,不要拿错东西或放错地方。

(三)“认识老师”活动。活动目标是消除幼儿对老师的陌生感和戒备心,使幼儿喜欢、亲近教师。具体做法是:请幼儿看三位老师表演的木偶戏,然后,玩游戏“猜猜我是谁”,猜戴××面具和是×老师。猜对后,老师和小朋友握握手,摸摸头或拍拍肩。

(四)“生日快乐”活动。活动目标是促使幼儿相互认识,培养幼儿共同游戏、友好相处的情感。具体做法是:请幼儿欣赏布置好的生日快乐的墙面,介绍代表×月份的花和图片,然后做“过生日”游戏。老师出示代表某月份的花,那个月出生的小朋友便扮演寿星吹蜡烛,其他小朋友为他唱《祝你生日快乐》歌。最后,寿星向每个小朋友道谢,小朋友们依次说:"祝××生日快乐。

二、为幼儿创设和谐、愉快的午睡环境,克服幼儿睡前的焦虑心理

(一)为幼儿解决睡前准备工作的困难。两岁半左右的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有限,我便及时地给予帮助,提醒或帮助幼儿睡前小便,解决脱衣、铺被等困难。

(二)用愉快的情感来感染幼儿。放优美、平和的音乐,用音乐舒缓和旋律来感染幼儿,潜移默化地稳定幼儿的情绪。

(三)满足幼儿有的需要。幼儿渴望大人搂抱,即使长大了,也喜欢靠着成人。幼儿午睡时我常常扮演幼儿家长的角色,轻轻拍着爱哭的幼儿入睡,使他们深深地感到,老师喜欢我,老师和妈妈一样好,从而信任、喜欢和亲近老师,产生愉快和情感,哭闹也就随即停止。

(四)用移情的方法来消除幼儿午睡的焦虑。幼儿的情感纯洁而真挚,对可爱的小狗、小猫和小兔等动物很喜爱而且乐于模仿。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在幼儿的床上贴上他们喜爱的小动物图片,告诉他们这是××小动物的家,请他们扮演小动物在家中睡觉。孩子们觉得有趣、好玩,便学着乖巧的小动物睡着了。案例反思:

通过近一个多星期努力,我终于使幼儿克服了午睡障碍,哭闹现象没有了,午睡室成了幼儿健康成长的温馨摇篮。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我想我应该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于是我得到了孩子灿烂的微笑与信任。虽然幼儿每天生理睡眠的时间较长,我们也提倡午睡,这样对幼儿的发育成长是很有益的。但是幼儿的健康状态应该从个体的生理角度来评判,不能一概而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睡不睡午觉没有什么利益关系,应该顺其自然。强迫午睡反而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问题,对其成长不利。

下载案例——幼儿的绘画心理(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例——幼儿的绘画心理(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一、个案情况介绍 陈珂宇,是一个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学知识很快。他是个中班的插班生,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内向,少言寡语,不合群,不愿和老师同......

    幼儿绘画[推荐五篇]

    10种美术技法介绍 1. 蜡笔 ─ 180度(平推)、90度(点、线、圈)、45度、60度、30度握笔画法。 笔触、色彩、方向、合笔画… 2. 擦印画(凹版) ─ 利用纸模搂空使用海棉上用蜡笔......

    幼儿绘画启蒙

    1、 鼓励孩子“涂鸦”培养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应当从“涂鸦”开始。幼儿到一岁半左右便开始尝试拿着笔乱涂乱画,这是孩子画画的起步。当然,此时他并不懂得怎样去表现什么,只是把随......

    幼儿绘画教案

    一、导入 T:小朋友们,大家早上好!看到各位小朋友能准时出现在徐老师的绘画课堂上老师很高兴,每个小朋友都值得表扬!那么,看到黑板上,有一棵神奇的水果树对不对?果树上有长了苹果、橘......

    关于幼儿绘画教学方法浅谈范文合集

    关于幼儿绘画教学方法浅谈 关于幼儿绘画教学方法浅谈 编者按: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有效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 教学......

    幼儿文明礼仪绘画

    篇一:举办“文明礼仪在我心中”主题绘画展 赣榆县实验幼儿园举办“文明礼仪在我心中”主题绘画展 在这草熏风暖,万物萌动的阳春三月,为营造“学文明、讲文明、用文明”的浓......

    绘画日记案例

    《绘画日记》案例 天洋希望小学杨艳宾 教学方案 [课 型]绘画创作课 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日记的结构特点,并能应用到生活当中。 通过听声音引发......

    小班幼儿绘画总结

    小班幼儿绘画总结 根据《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现状及措施》专题计划中的要求,我们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现小结如下: 一、改革“临摹式”,扬长避短,培养儿童实践操作能力。 1、基本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