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幼儿绘画的指导(本站推荐)
浅谈幼儿绘画的指导
黄岩区中心幼儿园章冰冰
[摘要]如何让幼儿自由绘画,自主表现,在绘画活动中,我们教师又该如何指导幼儿呢? 本文以较多实例从范画的提供、如何因材施教和作品的评价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地阐述,具有一定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绘画范画指导评价
绘画是美术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幼儿表达认知世界与内心情感的主要形式之
一。由于孩子期手腕的大小肌肉发育速度不一样,大小肌肉群不能很好地协调活动,握笔作画时时常“身不由己”,也经常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常常使幼儿产生焦虑感。进而使幼儿对绘画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幼儿在学画时陷入了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中,阻碍了他们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教学效果当然也不理想。
如何让幼儿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自由绘画,自主表现,在绘画活动中,我们教师又该如何指导幼儿呢?若干年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我在以下三方面有所体会:
一、灵活提供范画
幼儿的特殊思维方式决定了范画临摹作为有效的学画方法是不可取的,幼儿不能从中悟出美术的基本技法。因此,在选择范画时需讲究范画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范画起到帮助幼儿开阔思路,加深直觉体验,诱发创作动机作用。
1、多幅范画同时出现
在同一内容中,教师可以设计多幅不同风格及类型的范画供幼儿参考。选择的内容要易于引发幼儿讨论、比较,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如大班故事绘画《狮王进行曲》,教师提供的范画可以是A、在大森林里,狮王出现的画面;B、小动物围着狮王跳舞的画面;C、狮王要抓狐狸的画面。教师提供的范画有多个动物的,也有单个动物的; 让处在各种水平的幼儿都能找到合适自己水平的范画,也让幼儿知道,同一故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画,可以画各种的画面,孩子作画的兴趣自然会提高了。
2、即兴示范
A、教师的即兴示范
幼儿画画离不开提问,在开放式提问和讨论中,可以生成各种各样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动态,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机智灵活的随机应变能力,恰到好处地进行示范。有些示范是可供参考的,有些示范是增强直觉体验的,有些示范只是增添气氛。如,故事《七色花》,教师请幼儿讨论:假如你有七色花,你会做什么,请你把它画出来。当有些幼儿说我要请七色花帮忙,把我的破娃娃变成新的,教师就可以即兴示范,该怎样表现娃娃的“旧”。
B、幼儿的即兴示范
互动是教师与孩子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理解的过程,互动中教师能更可能的知道孩子作画存在的困难,可以及时的为孩子提供帮助。
如,画“我的妈妈”,可以请幼儿示范,教师可以和全班幼儿一起检查画妈妈的基本步骤,帮助大家回忆画人物的步骤。
3、幼儿自找印刷范本
教给幼儿自主学画的方法和途径比教师千辛万苦画一大堆范画引发创作有效得多。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请你们画自己想画的,你们可以画你们喜欢看的图书里的东西”。孩子们很快从阅读区找来喜欢的读物,开心的照着画。选择权利交给孩子,让他们自主地选择需要地样本,自由地发挥“艺术”本能,自觉地克服困难作画。孩子得到宽松自由的同时,教师也得到解放。
总之,在绘画教学中,能调动孩子想画敢画得积极性的范画才是恰到好处的范画。
二、对幼儿因材施教
在指导幼儿作画时,教师应对不同状态及绘画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指导策略:
1、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消极的幼儿大胆作画,激发其绘画的兴趣
出现幼儿不愿画或不会画,或不知如何表现时,首先教师要想了解其成因,其次要想方设法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孩子动手作画,并用适当的指导策略或分解难度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必要技能,或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大胆作画。
如美术活动《大象》,幼儿开始作画了,天天面对画纸迟迟不落笔,还不时东张西望,这时我走过去“天天,可以开始画了”,“老师,我不会”,“谁说你不会,老师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好的。我们先来看看大象的身体像什么……”于是我便和他一起回忆大象的外形、习性,画大象的步骤,同时先用手指在纸上“画”,当她“画”好后,我立刻说:“我看到了,这是只高高的胖胖的大象,你再用笔把它画在纸上,让小朋友也来看看,好吗?”在我的鼓励下,天天开始用笔作画了,尽管大象的身体歪了,四条腿有粗有细……我故做惊奇的说:“呀,你看你多能干,画的大象这么漂亮,这么漂亮的大象想做什么呢?”“她想吸水浇花”,“那你把她想做的事也画上吧”。天天又埋头接着画了。
“老师,我画好了”,一看蕾蕾画的大象非常小,我随机说“哦,这是只刚出生不久的小象吧”,蕾蕾点点头,“小象离不开妈妈的,请你把大象妈妈请来照顾小象好吗?”我边说边用手势告之某某可以在这画只大象。“好的,大象要妈妈来了”,蕾蕾立即回到座位又画开了。
2、启发思维局限的幼儿跳出思维定势的框框,深化主题
幼儿作画时出现思维定势,教师要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拓展思路,帮助其深化主题。
如,美术活动《好朋友》,宁宁的画面上只有好朋友,于是我和他一起欣赏他的作品,然后再问他:你的好朋友是谁啊?他最喜欢做什么啊呢?孩子一边回答,一边便把它画在自己的图画纸上了。又如画《房子》时,有些幼儿每次画的房子都是方方正正的,然后加上长长的小门,方方的小窗户。看见他们这样,我就悄悄地走到他的边上,和他边上的小朋友说说:呀,你的小房子是什么形状啊?这个小窗户的形状好漂亮,这个小门又是什么形状啊?听我说着,边上的小朋友们自然会转头过来看看、说说:我的房子是怎么样的,小门小窗是什么形状的。大伙一讨论,每个人的思维也都有了扩展,画纸上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房子了。
3、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参与作画,使幼儿摆脱表现单一状态,画出丰富多样的世界
幼儿绘画作品中画面表现单一现象较常见,因此教师不仅要丰富幼儿的相关经
验,同时还要适时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参与作画。
美术活动《元宵节》,跳跳在纸上画了满满的小朋友,就是没画花灯,看见他这样的认真,我上前和他一起看作品,并且很开心的和他讨论:小朋友这么开心,是什么节日呢?跳跳很认真的回答:元宵节啊。我又问:元宵节小朋友都干什么呢?看花灯啊。跳跳边回答边看着自己的图画,似乎明白我的提示……等我转一圈再回来时,他的画面上多了很多的元宵节花灯了。
4、解读幼儿的作品,在质疑和挑战中让幼儿进一步把握表现的技巧
在幼儿作画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孩子们对某事物的不同看法,从中发现他们对事物的情感,随着这份情感,引导幼儿进一步创作,有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契机。在教师的教学和指导中,理解幼儿自己的“理论”是重要的,也就是说,教师不能以成人的“对”与“错”的标准去知道幼儿的作品,因为幼儿有其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因此,教师要努力尝试着“读懂”幼儿的作品,在此基础上,对幼儿的作品提出质疑和挑战,这样既尊重幼儿自己的看法和表现,又把符合美学特征的绘画技巧“教”给幼儿,促进幼儿的发展。
5、建立时间观念,指导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画,改变幼儿不良习惯
美术活动中,常常是老师想收场了,但幼儿却还在慢吞吞的继续作画,活动时间一味拉长,一拖再拖的现象经常发生。如果经常纵容幼儿,让幼儿没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幼儿就不会专注地绘画,有的孩子甚至一边画画一边聊天吵闹。对此,我每次在画画前都请幼儿先看看时钟,如告诉幼儿:现在长长的分针指着数字2,等分针到了数字8是一定要结束的。在幼儿作画时,我经常提醒幼儿看时钟,快到数字8了就要赶紧收掉,几次后,孩子就知道了,在绘画时应该认真专注。孩子还知道时间是过的很快的,由此更学会了珍惜时间,真是一举两得。
三、多形式评价幼儿作品
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要让幼儿去发现自己的绘画成果,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对自己的画产生信心。评价时可以是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也可以是幼儿进行互评。
1、教师的评价
在评价时,教师应多一些赞许,少一些指责,让幼儿在我们亲切的言语中逐渐自信。如: 画“菊花”,我们发现由于幼儿受空间感受能力地限制,大多数孩子的花都是正面的。教师在评价时就要针对幼儿作品,重点将画出不同姿态的菊花和只画出正面菊花进行比较,再让幼儿进一步观察几种实物盆花。不用多说,幼儿就会知道该怎样画,画出来的菊花也会更生动,富于变化。
2、幼儿的评价
幼儿评价可以采用不同形式,比如给每位幼儿2朵红花,请他找出最漂亮的2张图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幼儿马上就萌发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自觉、认真地和同伴比较。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自评和互评,使幼儿在成为被评价者同时也是评价者,激发孩子参与评价的兴趣,享受参与评价的乐趣,促使幼儿主动观察,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宁蓉.如何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浙江教育报刊总社,2006,47-48.2.侯燕.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内蒙古教育 , 1996,(08).3.林雪玉.幼儿园的绘画教学改革[J].教育评论 , 1996,(05).
第二篇:指导幼儿绘画的几点体会
绘画是幼儿的视觉语言,幼儿早期的绘画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因此,绘画已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应怎样去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美术教育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提供多种形式的刺激,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使幼儿感到好奇和亲切,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用美好的心情去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去表现、创造生活中的美。如在教幼儿画泡泡时,我请他们一起吹泡泡,并一起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等,让孩子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泡泡还会飞到哪里呢?”“家里、窗户上”“飞到天上了。”他们饶有兴趣地在自己的纸上画满了泡泡,还涂上了各种漂亮的颜色,在想像中,他们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教幼儿画蜗牛时,我特意从朋友那里拿来两只蜗牛让孩子观察。孩子们发现蜗牛有两个长触角,还有两个短的触角,背上的壳是一圈一圈的。于是引起了一场观察热,他们对周围的事情越来越感兴趣,而绘画中的动物也越来越丰富。他们热衷于用自己的画笔去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他们的绘画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没有被迫的模仿,一切都是那样自然,水到渠成。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绘画内容。
教师在选择绘画内容时,一定要选择幼儿熟悉并且感兴趣的事物,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和机会,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例如我们中班的孩子在画人物时,我让他们从妈妈开始画,妈妈是孩子最亲的人,妈妈给孩子留的印象是最深的。孩子们为了把妈妈画得漂亮一些,他们仔细观察了妈妈的样子,为妈妈选择了他们认为最美丽的服饰。通过这样真实的体验,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人物的画法,还为自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孩子们最爱看的是动画片,而各种动画人物也是孩子们的最爱。于是我就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创作的机会,让他们大胆表现,于是各种动画人物在孩子们的笔下栩栩如生。孩子们也熟练地掌握了人物的画法技巧,虽然水平各异,但没有丝毫的模仿痕迹,作品各不相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空间,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来表现、展示,使其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从而发散他们的创造思维,促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最大发挥。
三、根据幼儿特点启发幼儿自主学习。
每个幼儿的能力各有差别,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作画技能、创新能力等等都是不同的。所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起辅垫导向的辅助作用。同时教师应该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地加以引导。我发现孩子虽然都渴望成功,但在绘画时,只要发现自己有一笔画错,就换地方画,要不就是坐着发呆或是赶紧把纸翻过来画,不敢让别人看。对这些缺乏自信心的幼儿,鼓励和赞赏会使他们充满信心,大胆想象绘画、创作。
我们班的郭研伶小朋友非常聪明,性格开朗,但在绘画时常常不按要求,总以自己所想去做。她画得花和小鸟都非常好,常常被我挂出去展览。因此在她的每幅画中都有花和小鸟。我在赞赏她良好的作画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她联系生活经验,拓宽思路,向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小鸟一个人在天上好孤独,谁会去找它玩呢?”启发她画出蜻蜒、蝴蝶等小动物,慢慢地她的思路开阔了许多,添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正面评价,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信心。
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我在评价时先让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对每一幅作品都有具体评价,如:“你的画让我闻到了花香、你的颜色用的真漂亮、你今天画得真快。”总之,富于弹性的评价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更保护了他们学习艺术的兴趣。
总之,教育不仅仅要训练孩子的技能,更应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艺术感觉上。正如教育家石原慎太郎说得:“艺术最本质的价值是它的表现,表现没有一定的规则,唯有表现才是真正的自由。”
第三篇:怎样指导幼儿的绘画
编导语:一般在3岁以后的幼儿已能有目的、有意识的画,并通过绘画反映自身内在的心理、情感、认识和经验,那么,如何指导幼儿的绘画呢?
绘画是一种感受、思考与幻想相结合的活动,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喜欢画画,可以说是他们的天性。”幼儿通过绘画活动认识周围的世界,表达内心感受。有位教育家说:“儿童的绘画,是认识反映感情的抒发,生活的再现。”因此,幼儿的绘画无论是对其智力的发展,还是个性、情感的健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幼儿从很小便开始了画画活动,早期的画画经历了涂鸭期和形象期,一岁多的幼儿喜欢涂涂画画,画不成形,也没有什么预想的目的,随着幼儿的脑、眼、手的日益协调,脑和眼对手的控制目益加强后,幼儿可以画出近似某物的形象。一般在3岁以后的幼儿已能有目的、有意识的画,并通过绘画反映自身内在的心理、情感、认识和经验,那么,如何指导幼儿的绘画呢?
1、发现并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
幼儿阶段绘画的兴趣比绘画本身更重要,因为兴趣是幼儿绘画的内在驱动力,许多孩子从小就爱拿着笔乱画,这种表现恰恰体现出孩子对绘画萌发了最初的兴趣,这时我们应对孩子的兴趣予以支持和鼓励,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幼儿的浓厚兴趣。2、让幼儿自由地画
我们要给孩子自由画画的机会,幼儿是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在这种绘画的游戏中,幼儿才能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这样,才能培养其对绘画的浓厚兴趣,也才能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幻想尽情发挥。我们在培养幼儿兴趣的同时,不要让孩子模仿成人的范画,要培养幼儿自主作画的能力,儿童画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是他的思想表现,反映着他的经验和感受,体现着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春天到了,许多小朋友画了嫩嫩的绿绿的树叶,可芮芮小朋友把树叶画成了金黄色,刚开始我以为他画的是秋天的树叶,又一想,他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吧,他解释说是太阳光照射下的树叶是金黄色的,原来他想画太阳底下闪着金光的叶子。于是我便让他按照自己的想像画春天,果然他交出了一份于众不同的画卷。3、不要以成人画的标准评价儿童画,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儿童画
儿童画是幼儿内在心理、情感、认识和经验的体现,画出来的东西往往在大小比例上把握不准,也不懂得物体的深度,如果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认为孩子的画这也不行那也不像的话,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教师应将幼儿的画与他自身的生活经验、认识与情感联系起来,多持肯定和赞成的态度,多加表扬,以激发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
教师在评价幼儿绘画时,不能一味注重结果,而应注重绘画过程,幼儿的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关键在于幼儿的绘画过程,教师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幼儿画得好不好上,而因把重点放在他们如何表现内心活动,怎样反映他的周围环境上;注重幼儿绘画的热情、兴趣和努力的程度,特别是他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幼儿绘画的基础,幼儿绘画有其独特性,他们往往不按事物的本来面貌画画,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寄托在所画物体上,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达到成人所不具有的独特境界。著名的画家毕加索说过:“要我摹仿大画家的画难不倒我,我却穷尽于生动去尽量试画孩子的画。”我国6岁幼儿胡晓舟所画的“荡秋千”获得1979年世界儿童画一等奖,她画的是一个小女孩在月亮上荡秒千的情景,而这种“上天揽月”的构思正是她独特想象力的表现。
因此,我们在注重培养幼儿兴趣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第四篇:小班幼儿绘画初期指导
小班幼儿绘画初期指导
绘画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借助画笔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他们表现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特殊形式,小班幼儿注意力不稳定,缺乏自控能力,手的动作不够协调,还停留在涂鸦末期,但是这个时期的幼儿开始产生想画点什么的意愿,可画出的东西总是不像,表现不出他们内心希望的东西来。在绘画作业时,总有些幼儿乱涂乱画,有的还说“我画不来”,表现出对绘画缺乏兴趣,甚至有一些幼儿因为画的不像,达不到预期绘画效果而产生胆怯、自卑心理。为了克服幼儿对绘画的胆怯心理,树立幼儿对绘画的自信心,我从培养兴趣入手,促进幼儿技能发展。
首先激发幼儿绘画兴趣,诱发幼儿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美术活动的重要动力,小班幼儿作为绘画教学的初始对象,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会影响幼儿绘画技能的提高速度。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对一切都很陌生,辩别方位的能力很差,手眼不协调,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如果立刻要求他们画出什么图象,只会增加幼儿紧张情绪,因此不必强求幼儿画出什么东西,而应开展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逐步培养他们绘画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呢?
一是画自己喜欢的。对于小班初期的幼儿,不要急于教他们画些什么,这样容易使幼儿失去画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诱发,爱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同时要为幼儿提供各种绘画材料,还应时刻鼓励幼儿“画自己喜欢的”让幼儿兴致勃勃的自由涂画,从中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是随时表扬幼儿“不错,画的真有趣”。这种话来肯定幼儿的创作成果,让幼儿知道他们的作品是被接受和尊重的。在这样的鼓励下,幼儿会体验到成功感,并对绘画充满信心。
三是和幼儿一起来“游戏 ”。对他们来说,绘画是表现,宣泄自己情绪感的一种游戏。这个年龄的幼儿,他们的小肌肉群还不够发达,注意及兴趣也很容易转移,若试图灌输绘画知识和技能,不仅会使幼儿失去绘画兴趣且易使幼儿画出同一模式的概念画来。
小二班
2008年8月
第五篇:《托班幼儿绘画行为指导》
放飞想象
快乐涂鸦
————
托班幼儿绘画行为指导
【内容摘要】:
托班幼儿的绘画行为以涂鸦形式呈现,他们对绘画有着天然的兴趣,有着独特的观察角度,有着天真的想象空间。教师要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对幼儿的绘画行为进行恰到好处的肯定与引导,本文从对幼儿涂鸦行为的关注开始阐述,进而罗列了教学中的部分做法,谈及幼儿绘画行为过程中,幼儿自己说画和教师指导活动对幼儿绘画行为的强化作用。期望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能关注幼儿的涂鸦行为,肯定幼儿的涂鸦行为,让幼儿在涂鸦行为中好好成长。【关键词】:托班幼儿
绘画行为
说画
指导
美术活动是幼儿通过操作美术材料表达自我认知与情绪情感的一种活动,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对于托班幼儿来讲,他们有着独特的观察角度,他们有着天真的想象空间,但是他们的笔触非常稚嫩。如何稳固托班幼儿的绘画行为,并让幼儿的绘画行为逐步完善,是幼儿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关注涂鸦,接纳幼儿绘画行为
幼儿对绘画有着天然的兴趣,几乎所有小班孩子都喜欢涂鸦,他们尽情地通过涂鸦表达自己的喜好与愿望,在这个时候他们眼里只有画,只有自己的快乐。当他们完成一幅涂鸦作品细致勃勃地拿给你看的时候,你该怎么做?如果这个时候大人觉得幼儿是在乱涂乱画、糟蹋纸张、弄脏环境,因而加以训斥和制止,孩子的绘画行为就可能被抑制在萌芽状态。
关注的目光——幼儿喜欢表现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这个时候教师真切关注的目光对于他们是很重要的,能大大地鼓舞他们的绘画热情,激发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注视观赏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画面中的情感,用孩子的眼光看懂孩子的画,用热情的目光对幼儿的涂鸦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认真的倾听——对于正处在敏感期的孩子来说,绘画是他们的内在需求,但托班幼儿的绘画技能差,表现手法也非常随意,在成人眼中似乎也没有什么观赏性。这时,我们给予孩子成长最大的帮助就是倾听他们的心灵之语,倾听他们从涂鸦作品中所要的表达的意思,只要是幼儿能够解释的作品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使幼儿肯定自己的创作意图,获得心灵感悟。
热情的赞赏——对于幼儿的涂鸦作品,教师要表示认可,并予以热情的赞扬。这时,宽松的氛
围、关切的目光、饶有兴致的观赏和赞扬,使幼儿很容易地从成人那里获得正面的反馈而增强绘画的动机,促成绘画行为的形成。当然,教师还应随时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生活、大自然以及艺术作品中的美,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艺术之美,在情感熏陶中提升审美情趣,鼓励幼儿自由创造美。
二、说说画画,增强绘画行为乐趣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常常把自己的喜悦、快乐、悲哀、烦恼都倾注出来,使之成为他们自己天真的语言,他们时而自言自语,时而互相对话,表述欲望非常强烈。因此,把握好幼儿的“说”,对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据此,我把美术活动与训练幼儿说话有机地揉合到一起,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1、画前说
托班幼儿的观察力有着年龄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忽视细节。让幼儿开放地说、充分地说,有利于帮助他们细心观察、加深感受;也有利于幼儿对所画内容的喜爱,提高他们绘画的兴趣。比如涂色活动“桔子”时,先让幼儿说一说吃过桔子没有?味道如何?你吃的桔子是什么颜色的呀?幼儿有的说:“我吃的桔子是黄黄的。”也有的说是“绿绿的”„„幼儿越说越兴奋,自然地激发了幼儿绘画的兴趣。
再如:在“秋天”主题活动中给叶子涂色时,小朋友都用红、黄、绿色来画叶子,但也有个别小朋友把树叶画成黑色的、灰色的„„他们说“这些叶子枯了”,想涂画凋谢的叶子。试问这种想法虽然与教材中有差池,但又有何不可呢,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值得肯定。鼓励孩子的想象是非常有好处的,这样孩子会对美工活动更有兴趣,能为其今后形成良好的作画兴趣与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2、画时说
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坐不住,喜欢伴随着自言自语,这时让幼儿放心的边画边小声说,那就能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感受。例如:用简单词汇边画边说,让幼儿从娃娃脸上去观察娃娃的心情是这样的,边说“哭吧、哭吧”边画眼泪,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画出了长长短短的竖线;在涂色时,让幼儿边说“来来回回”或“上下上下”朝一个方向涂色;练习画直线可以说“开火车”让幼儿在“呜„„”声中提起画笔画起来。孩子们边念边画,很快在不知不觉中一副漂亮的图画就画好了。
再如:用小儿歌辅助边念边画,教幼儿用泥塑苹果时,我就编了一首儿歌:“搓搓搓,搓成一个小圆球,上下轻轻压个坑,中间再插一根柄”;在教幼儿画小猫时,我边画边念:“有间小房子(头),开着两扇窗子(耳),挂有一个帘子(额),住着
两个孩子(眼),合用一口锅子(嘴),每人一双筷子(胡子),房下有个土墩子(身体),旁边有个钩子(尾巴)。”这样幼儿在操作时兴趣很高,既掌握了操作要领,也练习了说话。
3、画后说
“画后说画”有助于我们了解幼儿涂鸦作品的意图,而且通过幼儿与老师的对话更好地了解幼儿想法。如在涂色好桔子后,老师明明要求涂黄色,幼儿却要涂红色,还说:“我吃过这样的桔子!”还有一次在粘贴动物的过程中,有几个幼儿就是把动物倒着粘,一问才知道,幼儿送小动物回家后,想让它睡觉了,可见幼儿的每一个绘画行为背后都有自己的理由。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把自己的画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一般是先让幼儿自言自语说,然后分成小组交流,最后挑几幅特殊的作品让幼儿自己上台拿着说画的内容。在幼儿说自己的画的时候,一些在画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的东西,通过说,进一步完善了画的内容,为进一步创作奠定了基础。说别人的画是指观看别人的作品,根据幼儿自己的理解,用故事的形式进行“说画”,不同的幼儿来说同一幅作品,会有多种的理解,多种的观点。说画的过程,既是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加深理解,又是对别人作品的一种全新的诠释,能帮助幼儿发现全新的创作角度。
三、开放渠道,指导幼儿绘画行为
1、材料多样化
美术活动涉及的材料是丰富多彩的,有趣的材料可以让孩子形成游戏化的绘画行为,这是因为对幼儿来说,尝试、使用这些材料本身就是一种好奇心所致的探索行为。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可以用来作画的东西各种各样的工具,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大量的辅助工具,如:海绵、蔬菜头、小汽车、抹布等。
例如:在教孩子们用蔬菜头印画美丽的花朵时,幼儿围坐在我的身旁,看着、听着、模仿着老师讲述和示范,了解蔬菜头印花的技巧。开始印画了,孩子们搬着小椅来到了自己喜欢的颜料旁坐了下来,个个都像小画家一样埋头苦干,非常认真,小脸上挂满了喜悦的笑容。完后,他们互相欣赏着作品,还忍不住地说着:“这是玫瑰花,好漂亮啊!”作为教师的我也非常有成就感,一次美术活动就这样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着,孩子们意犹未尽,在自己的画前留恋忘返。
在这个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丰富的材料对托班的孩子有多大的吸引力,它们刺
激着幼儿的参与热情,刺激着幼儿的创作灵感,因而体验到绘画行为的乐趣,这正是美术教学的目标。
2、题材兴趣化
幼儿由于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关注日常社会中接触的熟悉事物,也对这些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幼儿感兴趣的题材,激化绘画行为的形成。
如: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为幼儿设计了“给小兔喂草”“小猴摘桃子”等添画内容;还可以根据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设计“画气球”“贴车轮”“画糖葫芦”“手掌印画”“纸团压印”“车轮滚画”„„使幼儿在感兴趣的材料中学习。
再如:孩子们很喜欢玩橡皮泥,在不断地尝试、学习了揉圆球、搓长条、压扁、捏边后,又把它放在区角游戏中,在游戏中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探索、创作自己想要的作品,不仅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对玩泥更有了兴趣。
3、主题生活化
新《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幼儿美术创作与每个孩子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孩子接触的环境越广泛,他所获得的经验也越丰富,他所得到的知识也就越多、能力当然也越高。所以,在对幼儿绘画行为指导方面,要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注重生活与美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让幼儿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于生活。
要找出生活中的主题,可以通过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它注重让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回归幼儿生活,回归真实世界,回归幼儿自我。孩子们有他们的世界,有他们自己的感知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散步、观察等一日生活,善于观察孩子、引导孩子观察,加深孩子已有的日常生活中的直接经验,从中挖掘出孩子们喜爱的内容作为美术活动的教材,从而让美术走进他们特有的、色彩斑斓的生活世界。比如:春天来了,我们可以带领孩子学小蝴蝶、小蜜蜂飞舞,从中感受到各种姿态花的形状与色彩美,而后扮演这些角色来引导孩子们在“找花、种花、插花”的活动中掌握印画技巧,感受到作品的美感。
总而言之,幼儿涂鸦是件快乐有趣的事情,教师要肯定幼儿的绘画行为,并引导幼儿绘画行为结果逐步完美。孩子犹如一株幼苗,如果每一位老师们都依据自然法则精心培育,孩子们一定会创作出富有童真童趣的涂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你会看见幼儿世界的五彩斑斓,你会看见幼儿内心的纯真自然。所以,让孩子放飞想象的翅膀,进行快乐的涂鸦绘画,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莉娅主编,《幼儿教育活动指导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幼儿绘画教育活动设计》李蔚宜著
4、《幼儿创造性美术教育》张福芝著
5、学前教育《幼儿园托班教养工作指导手册》增刊2002年
6、《在绘画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候燕著、内蒙古教育199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