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成都一诊作文题解析
2017年成都一诊作文题解析
一、【原题回放】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2012年8月13日,在北京,3岁男孩明明在京旺建材城门口踢球时,不幸坠入一口深95米、直径42厘米的空调井中。明明最终没有救上来,因打捞难度巨大,孩子只能就地掩埋,长眠井下。
②2016年11月6日,保定6岁男童聪聪跟着父亲在地里收白菜时,不慎跌落40米深的枯井中。消息传出后,当地各方力量一直不间断实施救援,热心人士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并送来物资、现金等物品,形成强大的后勤保障,试图联手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2016年11月10日夜间,坠井男童被发现,奇迹却没有发生,孩子不幸已无生命体征。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专家解读材料内涵
【唐焱——石室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
成都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作文试题,以两则新闻为作文材料,要求学生就材料谈谈自己的思考。其作文材料的选用充分体现了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关心社会、思考现实的命题思想,作文题型则保持了全国高考作文意在突出学生分析问题,理性思辨能力考查的命题形式。
对于本届高三学生来讲,“一诊”作文的难度应该不大。
“一诊”作文提供了两则材料,分别简述了2012年8月、2016年11月2个幼小的孩子不幸坠入深井,虽经大力营救但最终遇难的事件,要求学生就“材料引发的思考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
从立意来讲,本作文属于多材料作文,要求学生不能只从一则材料而必须综合两则材料进行审题和立意,所提炼的作文观点,不仅要体现正确的“三观”,还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两则材料的整体理解和概括。从写法来讲,本作文应当是以“任务驱动型”的“时评文”为优选。学生采用“时评文”的写法,更能够使文章紧扣具体的事件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传达自己的真实思考和情感,更能够使文章展现认识深刻、言之有物,逻辑周全、有条有理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就本次作文试题来看,一下的立意的角度可做参考:
1.奇迹不一定会发生,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
2.不要再让深井吞噬更多的生命。
3.成功救援的奇迹远比不上不再发生灾难的奇迹。
4.痛定思痛,防患未然。
5.因为年幼,所以必须给予更多的关切和保护。
【孙继良——成都外国语学校语文特级教师、高三年级主任】
这次的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注意认识问题的深度性、与社会生活结合的紧密性,要求考生关注时事,关注生命。题目中给出了两个材料,其实与如今中、高考强调的立德树人核心是一致的,选材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如果要立意的话,大概有4个立意角度:
一、是枯井吞噬生命,温情(善良)感动人心。这两个材料都体现了人们的温情和善良,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二、探问坠井事件的背后,拷问成人的责任和良心。通过坠井事件来探究他背后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这一事件的发生,是成人责任心的缺失,以及部分人良心的泯灭,在修建完之后不收尾不善后,留下许多的安全隐患,这是当下社会的一种通病。
三、掩埋隐蔽的“枯井”,诊视宝贵的生命。从事件之中吸取教训,“枯井”不仅是枯井,更是指导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四、竭力拯救危难固然让人欣喜,不让危难发生更加难能可贵。这一立意主要是从让人们防患于未然着手。
立意之后,学生在写作中还要注意,作文题目明确写到“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既然是引发的思考,就不能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因此在写作时就不能完全不谈这个材料,要有对材料的适当分析,也要有所延伸拓展。
这次一诊的命题方向与全国卷契合,作文的命题思路也是一致的,在以后应对二、三诊、高考的作文训练过程中,学生要更多地注意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不能丢。在积累材料、写作中,务必注意关注社会、关注时事,要求材料尽量新一点,写作的话题尽量靠近社会现实。不是仅从文章的框架结构和语言上去打造,一定要高度重视内容和情感,所以尽量多积累与社会生活时事结合的紧密的素材,多看新闻、多思考新闻。
【邵培德——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语文特级教师】
高考自前两年使用任务驱动型作文以来,社会反响很好,此次成都一诊,也采用了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为两则材料,两小孩都因不慎而落井死亡,对此不幸事件,请写出自己的思考和理由。对作文材料的理解并不难,而对问题的思考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则需要真本领。这个本领,绝不可像以前写材料作文那样,谈古论今,套古今中外名人典故来夸饰缀文;驱动型作文就是要切切实实就事论事,谈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谁能据理论事,找出问题发生之因并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谁才算有真本领,获得作文高分。
成都一诊的作文出得好,好在材料出自现实生活,好在学生都能写而不易产生偏题跑题的现象。但是真要写好作文也难,难在平时学生埋头读书而很少关注社会生活。如此,当他们面对这些材料时,往往会谈不出多少理由,找不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当然如有学生能据理而论,解决方法得人认可,那就是一篇可喜可贺的好作文了。
根据高考作文和一诊作文的导向,今后的高三复习,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因为这是今后作文出题内容的趋势;作文复习,要针对性练好任务驱动型作文,找一些公务员申论考试中的优秀论文给学生以指导。
二、【立意分析】
本次作文属于材料型作文,而且属于材料叠加型。对于这种作文,在审题时,要采取先求交集再找差异的方法。即两则材料共同的核心材料是什么,两则材料核心差异又是什么。
按这种思路,我们可以得出两则材料共同的核心材料面对孩子坠井这个事实,政府都在第一时间采取营救。材料的差异在于,材料一政府营救不彻底,也没民间力量的参与,材料二不仅政府积极营救,而且汇聚了民间力量。
审题的误区,考生只抓一个材料,要么着力于材料一,要么着力于材料二。得出《井盖到哪里去了》《团结就是力量》《爱心汇聚力量》《谁偷走了井盖》等立意,这些立意都存在问题,有的算合题,不是最佳立意。
实际上,两则材料都在讲营救孩子,但材料一隐含着政府在施救过程中的价值判断,因代价太大,就地掩埋孩子,施救不彻底,着眼于代价,将物的价值置于首位。而材料二,政府和民间力量一道彻底施救,将人的价值置于首位。
所以,本次作文的比较好的立意为《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人的生命利益至上》《人的生命大于天》等。
至于网络上,有人分析本次作文立意为《你尽可以消灭他,但却打不倒他》,完全是不责任的分析,我不知道这个立意是从哪里掉下来的。关键是这种作文立意分析在朋友的微信圈里流传,以讹传讹,贻害无穷。
还有,本次作文在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我猜想,能正确立意的学生不多。“一诊”考试作文考材料作文,而是材料叠加型,这是出乎我们一线教师意料的。这个作文材料新鲜,很有时代性,引导考生关注时代,而且关注人本身,在这一点上是值得称道的。
考场作文:
大批挖掘机救男童,行动远胜于说风凉话
11月6日上午,河北保定蠡县中孟尝村一名6岁男童不慎掉落到约40米深的枯井。11月9日凌晨,蠡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吴素杰在救援现场称,有500名救援人员及140余台车辆在现场。其中一些人员和车辆来自邻县。救援行动接受社会捐款超过10万元人民币,社会各界捐赠食物、生活用品、药品等物资2400多件,捐助柴油13吨。
类似的“全民救援”行动确实不多见,因为一起男童不慎落井的意外,当地部门动用大批挖掘机救人,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是噱头。热议可以,但请带着善意。人命关天,不计代价的救援才能彰显大爱。
少数围观者持有的“值不值”的论调,是缺乏人道关怀的。不管是不是噱头,救人是最基本的人道考量。挖掘机昼夜不停地工作,正是基于最原始的善心。在此次救援行动中,众多社会资源的同时联动——媒体、消防部门、宣传部门、普通民众……都在全力付出,缺少其中任何一环,救援行动都不会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旁观者没有必要深究是否有炒作之嫌,救援行动能否成功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舆论场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但凡有爱心范本或者文明事例出现,总有质疑者站出来。不可否认,剖析真相确实需要质疑。不过,相比质疑,更重要的是善意的解读。解读某个事件,首先需要以严密的逻辑理性评价,避免陷入习惯性批判。
基于个人主观的认知经验,很多人容易将“80多台挖掘机救人”视为小题大作。可若放在实际情境中,人的生命是无法用价值论衡量的。相比于看热闹说风凉话,实际行动才更具价值。在意外和灾难中,个人所体验到的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才让救援显得如此重要。灾难无情人有情,绝非简单的煽情。
深井救人 是对生命的庄严承诺
11月10日深夜11点多,长达107小时的生死救援,走到了终点,奇迹并没有发生。深井之下的小聪聪被救上来的时候,已经没有生命体征。
但是,这场规模浩大的救援是“失败”,乃至是“没有意义”的吗?当然不是。
救上来的是冰冷的遗体,却给了无数生者希望——相信今后我们的生命也将如此被严肃对待,我们对社会的期待和信任在潜滋暗长。
这四五天来,100台重型机械奋力施工,在现场挖开了纵横一公里的巨型深坑,宛如一座露天煤矿;当地官员、消防战士以及各地赶来的志愿者,近千人挥汗如雨,甚至冒着塌方的危险,进行人工挖掘;当地村民、企业家各尽其力,慷慨解囊,救援过程中仅接受的鸡蛋就多达2200斤,方便面多达2100箱……更不必说,数以亿计的网友在屏幕前为孩子祈祷。
救援历程是漫长和曲折的,在救援进入最后阶段,却仍没有在井底发现孩子时,曾经有人疑问:整个事件是不是一次乌龙事件,乃至恶作剧?进而开始怀疑,花费这么大精力、财力去救一个“普通孩子”,是否值得?
要说明的是,孩子失踪之后,在生命探测仪等仪器对井里进行探测,“仅发现孩子玩具,没有探测到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在明知道40米深井的开挖工程量极大的情况下,蠡县当地政府还是本着“生命至上”的理念,不惜一切代价展开营救。河北蠡县,这座县城,是值得致敬的。何谓生命无价?这就是!
我们始终相信每一条生命都该被严肃对待,哪怕平时看起来是如此卑微。这次救援事件无疑树立了一个生命的标杆: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就不该放弃。这是对危难中的公民的承诺,也是对每个公民的承诺;因为有了这种庄严承诺,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安全,我们对未来才会更有美好的预期。
“吃人”的机井到底谁负责
这些天,河北保定那个坠井的6岁男孩的命运牵动了很多善良的心。这个孩子是那么无辜,却是如此不幸,不过是和自己的父亲去菜地摘几棵白菜,就和死神发生了交集。没有天灾,也没有什么不可救治的疾病,仅仅是因为那个早就令人诟病的小小机井。
尽管从政府到民间,围绕着这个幼小的生命展开了一场爱心大救援,动用了上百辆车辆,500多人参与进了救援的队伍,其过程闪现了很多人性的光辉,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可惜,死神没有因此退却,这个无辜而幼小的生命,依然是静静的走了,留下他曾经的玩具,诉说着他在人间曾有的快乐。
还有什么样的事情能比面对如此无辜的生命猝然而去,更加令人悲痛的事情吗?更何况,这样的悲剧本有一千个理由可以避免,比如,当天留在家里,或者脚下的步点稍微偏那么一点,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就会变得完全不同,现在或许还能依偎在父母的怀里,欢快的撒娇。
但命运不能假设,尽管这不是机井第一次杀人,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悲剧在一个最不经意的瞬间,突然降临。
井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它的使命绝不该是用来吃人的,他本是人类探索地下资源的最有效的窗口。让更多的人获得地下的水源,现在的很多公共设施,因为穿梭于地下,也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操作井,方便人们维修。如今遍布于很多农村的机井,也是传统水井的换代,只是因为用水泵抽水,所以井口就主要围绕水泵而定,多为30公分左右,但就是这样一个很随意的数字,成为吞噬孩子无解的陷阱。
因为这样的一个井口,恰好可以陷落一个孩子,却让成人无法进入,这就意味着,孩子一旦跌入,就基本没有获救的机会,因为具有救援能力的成年人要么根本进不去,要么勉强塞进去后也没有任何实施救援的活动空间,唯一可行的救援方法就是在旁边再打一个井,从侧面穿进去,但脆弱的生命经不起这样的时间成本。
这就带来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些废弃的机井,其结构本来是如此不利于救援,在其废弃以后为什么不能就地掩埋呢,既然它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为什么不能归于其原来的样子呢,在自己的身后留下如此危险的一个尾巴,仅从做人的角度是不是就非常不道德呢?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近年来机井吃人的事屡屡上演,舆论一再看到救援的感天动地,但是在救援失败之后,反思和问责却总是看不到。对于机井的管理,很多地方政府有规定,要求“一人一井”,每个井都要有人员管理。但如果管理人员没有做好安全防范,该承担什么责任?或者机井废弃之后,到底由谁来善后?这些本该责任到人的管理,现实却总是太过含糊。
一再上演的悲剧,说明基层的社会治理太过粗放。不能总是以孩子的生命为代价敲响警钟,地方政府不能陶醉于积极救援所收获的赞美,而是要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对于机井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把废弃的机井统一填满处理,对有安全隐患的机井补上安全措施。这是对那个不幸孩子的最好告慰。
第二篇:作文题解析及优秀2017年高考成都一诊
作文题解析及优秀范文3篇2017年高考成都一诊
新考纲(样书节选图戳这里>>>)
新考纲2017年高考语文分类练习专辑征订:语文月刊2016年12期,只是1本书,96页,8元,12月1日出版。包括: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四、古诗文阅读
五、语言知识与运用
六、作文
七、模拟试题
八、参考答案及解释说明 咨询电话:02085213337,微信*** 2017年成都一诊作文题解析
四、写作(6 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 00字的文章。(6 0分)
①2012年8月13日,在北京,3岁男孩明明在京旺建材城门口踢球时,不幸坠入一口深95米、直径4 2厘米的空调井中。明明最终没有救上来,因打捞难度巨大,孩子只能就地掩埋,长眠井下。
②2016年1 1月6日,保定6岁男童聪聪跟着父亲在地里收白菜时,不慎跌落4 0米深的枯井中。消息传出后,当地各方力量一直不间断实施救援,热心人士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并送来物资、现金等物品,形成强大的后勤保障,试图联手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2016年11月10日夜间,坠井男童被发现,奇迹却没有发生,孩子不幸已无生命体征。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唐焱——石室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
成都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作文试题,以两则新闻为作文材料,要求学生就材料谈谈自己的思考。其作文材料的选用充分体现了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关心社会、思考现实的命题思想,作文题型则保持了全国高考作文意在突出学生分析问题,理性思辨能力考查的命题形式。
对于本届高三学生来讲,“一诊”作文的难度应该不大。
“一诊”作文提供了两则材料,分别简述了2012年8月、2016年11月2个幼小的孩子不幸坠入深井,虽经大力营救但最终遇难的事件,要求学生就“材料引发的思考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
从立意来讲,本作文属于多材料作文,要求学生不能只从一则材料而必须综合两则材料进行审题和立意,所提炼的作文观点,不仅要体现正确的“三观”,还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两则材料的整体理解和概括。从写法来讲,本作文应当是以“任务驱动型”的“时评文”为优选。学生采用“时评文”的写法,更能够使文章紧扣具体的事件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传达自己的真实思考和情感,更能够使文章展现认识深刻、言之有物,逻辑周全、有条有理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就本次作文试题来看,一下的立意的角度可做参考:
1.奇迹不一定会发生,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
2.不要再让深井吞噬更多的生命。
3.成功救援的奇迹远比不上不再发生灾难的奇迹。
4.痛定思痛,防患未然。
5.因为年幼,所以必须给予更多的关切和保护。【孙继良——成都外国语学校语文特级教师、高三年级主任】
这次的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注意认识问题的深度性、与社会生活结合的紧密性,要求考生关注时事,关注生命。题目中给出了两个材料,其实与如今中、高考强调的立德树人核心是一致的,选材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如果要立意的话,大概有4个立意角度:
一、是枯井吞噬生命,温情(善良)感动人心。这两个材料都体现了人们的温情和善良,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二、探问坠井事件的背后,拷问成人的责任和良心。通过坠井事件来探究他背后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这一事件的发生,是成人责任心的缺失,以及部分人良心的泯灭,在修建完之后不收尾不善后,留下许多的安全隐患,这是当下社会的一种通病。
三、掩埋隐蔽的“枯井”,诊视宝贵的生命。从事件之中吸取教训,“枯井”不仅是枯井,更是指导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四、竭力拯救危难固然让人欣喜,不让危难发生更加难能可贵。这一立意主要是从让人们防患于未然着手。
立意之后,学生在写作中还要注意,作文题目明确写到“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既然是引发的思考,就不能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因此在写作时就不能完全不谈这个材料,要有对材料的适当分析,也要有所延伸拓展。这次一诊的命题方向与全国卷契合,作文的命题思路也是一致的,在以后应对二、三诊、高考的作文训练过程中,学生要更多地注意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不能丢。在积累材料、写作中,务必注意关注社会、关注时事,要求材料尽量新一点,写作的话题尽量靠近社会现实。不是仅从文章的框架结构和语言上去打造,一定要高度重视内容和情感,所以尽量多积累与社会生活时事结合的紧密的素材,多看新闻、多思考新闻。
【邵培德——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语文特级教师】
高考自前两年使用任务驱动型作文以来,社会反响很好,此次成都一诊,也采用了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为两则材料,两小孩都因不慎而落井死亡,对此不幸事件,请写出自己的思考和理由。对作文材料的理解并不难,而对问题的思考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则需要真本领。这个本领,绝不可像以前写材料作文那样,谈古论今,套古今中外名人典故来夸饰缀文;驱动型作文就是要切切实实就事论事,谈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谁能据理论事,找出问题发生之因并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谁才算有真本领,获得作文高分。
成都一诊的作文出得好,好在材料出自现实生活,好在学生都能写而不易产生偏题跑题的现象。但是真要写好作文也难,难在平时学生埋头读书而很少关注社会生活。如此,当他们面对这些材料时,往往会谈不出多少理由,找不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当然如有学生能据理而论,解决方法得人认可,那就是一篇可喜可贺的好作文了。根据高考作文和一诊作文的导向,今后的高三复习,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因为这是今后作文出题内容的趋势;作文复习,要针对性练好任务驱动型作文,找一些公务员申论考试中的优秀论文给学生以指导。成都市“一诊”作文阅卷反映出来的问题
一、审题问题:不少学生没有读懂材料,对材料没有比较分析;胡乱构思,所写内容与材料无一点关系。
二、表达问题:(此问题严重)
1、虽然能够从材料中找到话题,但主题表现困难,总在材料和话题上绕来绕去,甚至大段抄写材料。不能够紧扣材料,联系生活现象进行拓展。
2、缺乏实证材料,缺乏有思辨性,没有比较,没有升华,更不说哲理了。
3、宿构作文不少,点击材料后,就背抄一大段。
4、语言贫乏,缺乏文采。相当多的考生无论是卷面,还是书写都非常糟糕(这也可能与时间紧有关)。
三、鉴于以上情况,希望在作文教学中多注意时评作文的写作,规范训练。附本次阅卷点作文的补充要求:一.材料分析及立意:(一)两则材料相同点:都是枯井没有做好防护,造成儿童坠井,虽经救援,但都未能挽回生命。1.从枯井变成死亡陷阱,小孩的看管角度思考,可以理解为可为而不为是最大的悲剧——社会责任(防患于未然、儿童坠井谁之过、义务责任)。2.从救援的角度思考,扶危济困是每一个社会和人的应尽之责——社会良知(珍爱生命,人间温情、平安与感动)。3.从救援的意义角度思考,无论花费多大代价,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尊重生命
(二)两则材料的差异:前则材料“因打捞难度巨大,孩子只能就地掩埋,长眠井下”;后则材料“当地各方力量一直不间断实施救援,„„形成强大的后勤保障,试图联手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奇迹却没有发生,孩子不幸已无生命体征。”都为爱付出了努力,孩子的生命没有都没有挽回,前者最后理性放弃,后者竭尽全力坚持到底。从此角度思考,只有付出了最大的努力,结果不好,也没有必要埋怨后悔——尽力而为无遗憾。二.赋分标准:中平分44分,注意档次分值,40--50应该占大多数;满800字的不及格的慎打;优秀(标准是紧扣材料,思现象;有社会责任感,有人文情怀;有思辨意识;有文采。)的尽量高分,甚至满分。学生考场作文:
大批挖掘机救男童,行动远胜于说风凉话11月6日上午,河北保定蠡县中孟尝村一名6岁男童不慎掉落到约40米深的枯井。11月9日凌晨,蠡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吴素杰在救援现场称,有500名救援人员及140余台车辆在现场。其中一些人员和车辆来自邻县。救援行动接受社会捐款超过10万元人民币,社会各界捐赠食物、生活用品、药品等物资2400多件,捐助柴油13吨。类似的“全民救援”行动确实不多见,因为一起男童不慎落井的意外,当地部门动用大批挖掘机救人,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是噱头。热议可以,但请带着善意。人命关天,不计代价的救援才能彰显大爱。少数围观者持有的“值不值”的论调,是缺乏人道关怀的。不管是不是噱头,救人是最基本的人道考量。挖掘机昼夜不停地工作,正是基于最原始的善心。在此次救援行动中,众多社会资源的同时联动——媒体、消防部门、宣传部门、普通民众„„都在全力付出,缺少其中任何一环,救援行动都不会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旁观者没有必要深究是否有炒作之嫌,救援行动能否成功才是最重要的。目前,舆论场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但凡有爱心范本或者文明事例出现,总有质疑者站出来。不可否认,剖析真相确实需要质疑。不过,相比质疑,更重要的是善意的解读。解读某个事件,首先需要以严密的逻辑理性评价,避免陷入习惯性批判。基于个人主观的认知经验,很多人容易将“80多台挖掘机救人”视为小题大作。可若放在实际情境中,人的生命是无法用价值论衡量的。相比于看热闹说风凉话,实际行动才更具价值。在意外和灾难中,个人所体验到的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才让救援显得如此重要。灾难无情人有情,绝非简单的煽情。深井救人 是对生命的庄严承诺11月10日深夜11点多,长达107小时的生死救援,走到了终点,奇迹并没有发生。深井之下的小聪聪被救上来的时候,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但是,这场规模浩大的救援是“失败”,乃至是“没有意义”的吗?当然不是。救上来的是冰冷的遗体,却给了无数生者希望——相信今后我们的生命也将如此被严肃对待,我们对社会的期待和信任在潜滋暗长。这四五天来,100台重型机械奋力施工,在现场挖开了纵横一公里的巨型深坑,宛如一座露天煤矿;当地官员、消防战士以及各地赶来的志愿者,近千人挥汗如雨,甚至冒着塌方的危险,进行人工挖掘;当地村民、企业家各尽其力,慷慨解囊,救援过程中仅接受的鸡蛋就多达2200斤,方便面多达2100箱„„更不必说,数以亿计的网友在屏幕前为孩子祈祷。救援历程是漫长和曲折的,在救援进入最后阶段,却仍没有在井底发现孩子时,曾经有人疑问:整个事件是不是一次乌龙事件,乃至恶作剧?进而开始怀疑,花费这么大精力、财力去救一个“普通孩子”,是否值得?要说明的是,孩子失踪之后,在生命探测仪等仪器对井里进行探测,“仅发现孩子玩具,没有探测到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在明知道40米深井的开挖工程量极大的情况下,蠡县当地政府还是本着“生命至上”的理念,不惜一切代价展开营救。河北蠡县,这座县城,是值得致敬的。何谓生命无价?这就是!我们始终相信每一条生命都该被严肃对待,哪怕平时看起来是如此卑微。这次救援事件无疑树立了一个生命的标杆: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就不该放弃。这是对危难中的公民的承诺,也是对每个公民的承诺;因为有了这种庄严承诺,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安全,我们对未来才会更有美好的预期。“吃人”的机井到底谁负责这些天,河北保定那个坠井的6岁男孩的命运牵动了很多善良的心。这个孩子是那么无辜,却是如此不幸,不过是和自己的父亲去菜地摘几棵白菜,就和死神发生了交集。没有天灾,也没有什么不可救治的疾病,仅仅是因为那个早就令人诟病的小小机井。尽管从政府到民间,围绕着这个幼小的生命展开了一场爱心大救援,动用了上百辆车辆,500多人参与进了救援的队伍,其过程闪现了很多人性的光辉,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可惜,死神没有因此退却,这个无辜而幼小的生命,依然是静静的走了,留下他曾经的玩具,诉说着他在人间曾有的快乐。还有什么样的事情能比面对如此无辜的生命猝然而去,更加令人悲痛的事情吗?更何况,这样的悲剧本有一千个理由可以避免,比如,当天留在家里,或者脚下的步点稍微偏那么一点,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就会变得完全不同,现在或许还能依偎在父母的怀里,欢快的撒娇。但命运不能假设,尽管这不是机井第一次杀人,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悲剧在一个最不经意的瞬间,突然降临。井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它的使命绝不该是用来吃人的,他本是人类探索地下资源的最有效的窗口。让更多的人获得地下的水源,现在的很多公共设施,因为穿梭于地下,也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操作井,方便人们维修。如今遍布于很多农村的机井,也是传统水井的换代,只是因为用水泵抽水,所以井口就主要围绕水泵而定,多为30公分左右,但就是这样一个很随意的数字,成为吞噬孩子无解的陷阱。因为这样的一个井口,恰好可以陷落一个孩子,却让成人无法进入,这就意味着,孩子一旦跌入,就基本没有获救的机会,因为具有救援能力的成年人要么根本进不去,要么勉强塞进去后也没有任何实施救援的活动空间,唯一可行的救援方法就是在旁边再打一个井,从侧面穿进去,但脆弱的生命经不起这样的时间成本。这就带来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些废弃的机井,其结构本来是如此不利于救援,在其废弃以后为什么不能就地掩埋呢,既然它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为什么不能归于其原来的样子呢,在自己的身后留下如此危险的一个尾巴,仅从做人的角度是不是就非常不道德呢?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近年来机井吃人的事屡屡上演,舆论一再看到救援的感天动地,但是在救援失败之后,反思和问责却总是看不到。对于机井的管理,很多地方政府有规定,要求“一人一井”,每个井都要有人员管理。但如果管理人员没有做好安全防范,该承担什么责任?或者机井废弃之后,到底由谁来善后?这些本该责任到人的管理,现实却总是太过含糊。一再上演的悲剧,说明基层的社会治理太过粗放。不能总是以孩子的生命为代价敲响警钟,地方政府不能陶醉于积极救援所收获的赞美,而是要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对于机井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把废弃的机井统一填满处理,对有安全隐患的机井补上安全措施。这是对那个不幸孩子的最好告慰。本文来自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转载保留)
第三篇:2017年成都一诊“坠井事件”作文题
500人108小时的生命救援:河北蠡县营救坠井儿童纪实
中新网保定11月11日电 题:500余人108小时的生命救援:河北蠡县营救坠井儿童纪实 中新网记者 吕子豪
11月10日23时10分,经过连续108个小时的艰苦救援,河北蠡县落井儿童被成功救出,经医疗专家鉴定,确认儿童已死亡。
现场,挖掘车、运土车、警车,汽笛长鸣,为小聪聪送行;围观群众、救援队员、媒体记者,神情凝重,目送救护车离去。
蓝天救援队队长庞治遗憾地说,这是一个多年废弃的枯井,井下杂物非常多,此前虽多次探测,但均未发现孩子。直到挖到井底后,才在泥面底下找到了孩子。
儿童坠井多方救援
11月6日上午,蠡县鲍墟乡中孟尝村村民赵向阳带领女儿和儿子聪聪到地里挖白菜,将要返回时,发现三轮车不能发动,后叫来村民赵子康帮忙。在三轮车发动过程中,孩子无人看管,不慎坠落40余米的废弃机井中。家长当即向110报警,并向村中求救。
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的南丙辰是保定市唐县人。6日上午,他正带领两台挖掘机在距事发地附近和聪聪的爷爷一起挖麻山药,即将吃中午饭的时候,聪聪爷爷突然接到电话称“孩子掉进了井里”。“我带领挖掘机到了现场,我们第一个开始进行挖掘。公安、消防很快赶到了现场,开始向井下输送氧气。”
南丙辰说,现在的中国,国家强大,人民生活富足,遇到困难都能出一份力,这充分体现和诠释了人间有大爱。“5天来已影响收入2万多元,但只要能找到孩子,自己损失再大都值。”
事发时,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曲港高速蠡县段项目经理刘郑与工友们正在约10公里远的工地施工,接到求援消息后,立刻派出两台挖掘机赶到事发现场。发现救援任务比较艰巨后,随即将全部35台大型机械全部调往现场进行救援。“我们的施工现场暂时停工了”。
现场救援副指挥长、蠡县副县长吴素杰称,事件发生后,该县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现场指挥机构,展开有序救援。期间,蓝天救援队、直隶救援队、保定及时雨救援队、保定春雨爱心公益团、博野新夕阳爱心协会、高阳爱心协会、安国市青年志愿者、蠡县爱心群等20多个社会志愿团体也陆续加入到救援中。
救援作业险情不断
7日,挖掘土质出现沙层,作业面极易塌方,技术组采取扩大作业面积,通过5层梯次挖掘逐层推进,克服了沙层阻碍。
8日上午,施工环境越来越困难,井壁水泥管道越来越窄,并发现水泥管道有破损,井外围的土质越来越坚硬。出现洪淤土层,机械无法作业且容易塌方,经研究改为套管沉降法,进行人工挖掘。
8日18时,由于作业面出现裂痕,存在大面积塌方危险,救援工作暂停。
9日凌晨3时,在移除可能坍塌的土方后,救援工作恢复正常,直至救援结束。
10日10时,一名三次下井挖掘的志愿者在换班升井后因缺氧突然晕倒,经现场医护人员实施抢救后,被送往医院进一步观察治疗。
舆论压力巨大
事发第二天,网上已经出现“也许是孩子被拐跑了,家长已报警,无奈撒谎了”的帖子。官方态度是,“家长坚称孩子落井事实存在,并经调查在场群众,从生命高于一切的立场出发,技术组决定采取向下掘进措施。同时,持续向井下输送氧气。”
有网帖质疑“救援方案不科学”。官方通报称:救援工作展开后,该县迅速从各方救援队伍中,抽调专业人员与公安局及公安消防大队一起组成技术保障组,负责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和指挥救援。救援过程中,通过生命探测仪、专业红外线视频、专业打捞机械手臂等设备对井底进行扫描、营救。
有媒体突然报道“孩子家长被警方带走了”。官方紧急辟谣,“是调查了解情况,不是被控制”。10日21时30分,救援工作进行了105个小时。迫于“接近枯井地布、始终不见孩子踪影”等救援压力,官方公开对媒体表态:若确认孩子不在井内,将转刑事案件处理。
爱心澎湃的大救援
10日23时30分,蠡县副县长吴素杰直面几十家媒体采访时宣布:通过不懈努力,落井儿童被找到,但不幸的是,经医疗专家确诊,孩子已无生命体征,非常遗憾。
吴素杰透露,此次救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支持,来自消防、公安、机关团体、救援团队及临近的博野、清苑、肃宁、高阳、饶阳、曲阳、任丘、唐县等地的社会救援力量达500余人。截至救援结束,参与救援的挖掘机、铲车、运土车、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车辆有165辆,挖掘土方近30万方,共接收社会捐款17万元人民币,鸡蛋2200斤,方便面、水、奶、面包、饮料及其他食品11000多件,柴油28吨,护壁管8个,棉大衣600件、棉鞋300双。(完)
2017年成都一诊作文题解析
一、【原题回放】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2012年8月13日,在北京,3岁男孩明明在京旺建材城门口踢球时,不幸坠入一口深95米、直径42厘米的空调井中。明明最终没有救上来,因打捞难度巨大,孩子只能就地掩埋,长眠井下。
②2016年11月6日,保定6岁男童聪聪跟着父亲在地里收白菜时,不慎跌落40米深的枯井中。消息传出后,当地各方力量一直不间断实施救援,热心人士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并送来物资、现金等物品,形成强大的后勤保障,试图联手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2016年11月10日夜间,坠井男童被发现,奇迹却没有发生,孩子不幸已无生命体征。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专家解读材料内涵
【唐焱——石室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
成都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作文试题,以两则新闻为作文材料,要求学生就材料谈谈自己的思考。其作文材料的选用充分体现了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关心社会、思考现实的命题思想,作文题型则保持了全国高考作文意在突出学生分析问题,理性思辨能力考查的命题形式。
对于本届高三学生来讲,“一诊”作文的难度应该不大。
“一诊”作文提供了两则材料,分别简述了2012年8月、2016年11月2个幼小的孩子不幸坠入深井,虽经大力营救但最终遇难的事件,要求学生就“材料引发的思考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
从立意来讲,本作文属于多材料作文,要求学生不能只从一则材料而必须综合两则材料进行审题和立意,所提炼的作文观点,不仅要体现正确的“三观”,还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两则材料的整体理解和概括。从写法来讲,本作文应当是以“任务驱动型”的“时评文”为优选。学生采用“时评文”的写法,更能够使文章紧扣具体的事件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传达自己的真实思考和情感,更能够使文章展现认识深刻、言之有物,逻辑周全、有条有理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就本次作文试题来看,一下的立意的角度可做参考:
1.奇迹不一定会发生,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
2.不要再让深井吞噬更多的生命。
3.成功救援的奇迹远比不上不再发生灾难的奇迹。
4.痛定思痛,防患未然。
5.因为年幼,所以必须给予更多的关切和保护。
【孙继良——成都外国语学校语文特级教师、高三年级主任】
这次的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注意认识问题的深度性、与社会生活结合的紧密性,要求考生关注时事,关注生命。题目中给出了两个材料,其实与如今中、高考强调的立德树人核心是一致的,选材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如果要立意的话,大概有4个立意角度:
一、是枯井吞噬生命,温情(善良)感动人心。这两个材料都体现了人们的温情和善良,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二、探问坠井事件的背后,拷问成人的责任和良心。通过坠井事件来探究他背后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这一事件的发生,是成人责任心的缺失,以及部分人良心的泯灭,在修建完之后不收尾不善后,留下许多的安全隐患,这是当下社会的一种通病。
三、掩埋隐蔽的“枯井”,诊视宝贵的生命。从事件之中吸取教训,“枯井”不仅是枯井,更是指导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四、竭力拯救危难固然让人欣喜,不让危难发生更加难能可贵。这一立意主要是从让人们防患于未然着手。
立意之后,学生在写作中还要注意,作文题目明确写到“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既然是引发的思考,就不能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因此在写作时就不能完全不谈这个材料,要有对材料的适当分析,也要有所延伸拓展。
这次一诊的命题方向与全国卷契合,作文的命题思路也是一致的,在以后应对二、三诊、高考的作文训练过程中,学生要更多地注意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不能丢。在积累材料、写作中,务必注意关注社会、关注时事,要求材料尽量新一点,写作的话题尽量靠近社会现实。不是仅从文章的框架结构和语言上去打造,一定要高度重视内容和情感,所以尽量多积累与社会生活时事结合的紧密的素材,多看新闻、多思考新闻。
【邵培德——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语文特级教师】
高考自前两年使用任务驱动型作文以来,社会反响很好,此次成都一诊,也采用了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为两则材料,两小孩都因不慎而落井死亡,对此不幸事件,请写出自己的思考和理由。对作文材料的理解并不难,而对问题的思考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则需要真本领。这个本领,绝不可像以前写材料作文那样,谈古论今,套古今中外名人典故来夸饰缀文;驱动型作文就是要切切实实就事论事,谈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谁能据理论事,找出问题发生之因并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谁才算有真本领,获得作文高分。
成都一诊的作文出得好,好在材料出自现实生活,好在学生都能写而不易产生偏题跑题的现象。但是真要写好作文也难,难在平时学生埋头读书而很少关注社会生活。如此,当他们面对这些材料时,往往会谈不出多少理由,找不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当然如有学生能据理而论,解决方法得人认可,那就是一篇可喜可贺的好作文了。
根据高考作文和一诊作文的导向,今后的高三复习,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因为这是今后作文出题内容的趋势;作文复习,要针对性练好任务驱动型作文,找一些公务员申论考试中的优秀论文给学生以指导。
二、【立意分析】 【思维点拨】
1、这是一个多材料作文。命题者要求考生以两则消息为作文材料,谈谈自己的思考。材料紧扣时事热点,充分体现了全国高考作文试题联系现实、关注社会的基本命题思想,突出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
2、对于多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主要采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分析方法。本次作文的两则材料,主要相同点是:“深井吞噬了小孩生命,政府都在第一时间采取营救”;主要不同点是:政府营救不彻底,也没民间力量的参与,一个小孩被“就地掩埋”,一个小孩被“联手救援”。
3、考生可以从两则材料的“同”和“不同”处发问:①为什么“深井悲剧”还在频频上演?谁该为此“买单”?②为什么同为“坠井”,“待遇”却不同(一个就地掩埋,一个联手救援)?③我们该如何来呵护孩子的生命,让悲剧不再发生?④当被救孩子已无生命体征时,这场救援是否算是“失败”,甚至“没有意义”?⑤拿什么来抚慰这两个“不幸”的家庭?„„
审题的误区,考生只抓一个材料,要么着力于材料一,要么着力于材料二。得出《井盖到哪里去了》《团结就是力量》《爱心汇聚力量》《谁偷走了井盖》等立意,这些立意都存在问题,有的算合题,不是最佳立意。
实际上,两则材料都在讲营救孩子,但材料一隐含着政府在施救过程中的价值判断,因代价太大,就地掩埋孩子,施救不彻底,着眼于代价,将物的价值置于首位。而材料二,政府和民间力量一道彻底施救,将人的价值置于首位。
所以,本次作文的比较好的立意为《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人的生命利益至上》《人的生命大于天》等。
这个作文材料新鲜,很有时代性,引导考生关注时代,而且关注人本身,在这一点上是值得称道的。考场作文:
大批挖掘机救男童,行动远胜于说风凉话
11月6日上午,河北保定蠡县中孟尝村一名6岁男童不慎掉落到约40米深的枯井。11月9日凌晨,蠡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吴素杰在救援现场称,有500名救援人员及140余台车辆在现场。其中一些人员和车辆来自邻县。救援行动接受社会捐款超过10万元人民币,社会各界捐赠食物、生活用品、药品等物资2400多件,捐助柴油13吨。
类似的“全民救援”行动确实不多见,因为一起男童不慎落井的意外,当地部门动用大批挖掘机救人,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是噱头。热议可以,但请带着善意。人命关天,不计代价的救援才能彰显大爱。
少数围观者持有的“值不值”的论调,是缺乏人道关怀的。不管是不是噱头,救人是最基本的人道考量。挖掘机昼夜不停地工作,正是基于最原始的善心。在此次救援行动中,众多社会资源的同时联动——媒体、消防部门、宣传部门、普通民众„„都在全力付出,缺少其中任何一环,救援行动都不会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旁观者没有必要深究是否有炒作之嫌,救援行动能否成功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舆论场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但凡有爱心范本或者文明事例出现,总有质疑者站出来。不可否认,剖析真相确实需要质疑。不过,相比质疑,更重要的是善意的解读。解读某个事件,首先需要以严密的逻辑理性评价,避免陷入习惯性批判。
基于个人主观的认知经验,很多人容易将“80多台挖掘机救人”视为小题大作。可若放在实际情境中,人的生命是无法用价值论衡量的。相比于看热闹说风凉话,实际行动才更具价值。在意外和灾难中,个人所体验到的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才让救援显得如此重要。灾难无情人有情,绝非简单的煽情。
深井救人 是对生命的庄严承诺
11月10日深夜11点多,长达107小时的生死救援,走到了终点,奇迹并没有发生。深井之下的小聪聪被救上来的时候,已经没有生命体征。
但是,这场规模浩大的救援是“失败”,乃至是“没有意义”的吗?当然不是。
救上来的是冰冷的遗体,却给了无数生者希望——相信今后我们的生命也将如此被严肃对待,我们对社会的期待和信任在潜滋暗长。
这四五天来,100台重型机械奋力施工,在现场挖开了纵横一公里的巨型深坑,宛如一座露天煤矿;当地官员、消防战士以及各地赶来的志愿者,近千人挥汗如雨,甚至冒着塌方的危险,进行人工挖掘;当地村民、企业家各尽其力,慷慨解囊,救援过程中仅接受的鸡蛋就多达2200斤,方便面多达2100箱„„更不必说,数以亿计的网友在屏幕前为孩子祈祷。
救援历程是漫长和曲折的,在救援进入最后阶段,却仍没有在井底发现孩子时,曾经有人疑问:整个事件是不是一次乌龙事件,乃至恶作剧?进而开始怀疑,花费这么大精力、财力去救一个“普通孩子”,是否值得?
要说明的是,孩子失踪之后,在生命探测仪等仪器对井里进行探测,“仅发现孩子玩具,没有探测到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在明知道40米深井的开挖工程量极大的情况下,蠡县当地政府还是本着“生命至上”的理念,不惜一切代价展开营救。河北蠡县,这座县城,是值得致敬的。何谓生命无价?这就是!
我们始终相信每一条生命都该被严肃对待,哪怕平时看起来是如此卑微。这次救援事件无疑树立了一个生命的标杆: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就不该放弃。这是对危难中的公民的承诺,也是对每个公民的承诺;因为有了这种庄严承诺,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安全,我们对未来才会更有美好的预期。
“吃人”的机井到底谁负责
这些天,河北保定那个坠井的6岁男孩的命运牵动了很多善良的心。这个孩子是那么无辜,却是如此不幸,不过是和自己的父亲去菜地摘几棵白菜,就和死神发生了交集。没有天灾,也没有什么不可救治的疾病,仅仅是因为那个早就令人诟病的小小机井。
尽管从政府到民间,围绕着这个幼小的生命展开了一场爱心大救援,动用了上百辆车辆,500多人参与进了救援的队伍,其过程闪现了很多人性的光辉,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可惜,死神没有因此退却,这个无辜而幼小的生命,依然是静静的走了,留下他曾经的玩具,诉说着他在人间曾有的快乐。
还有什么样的事情能比面对如此无辜的生命猝然而去,更加令人悲痛的事情吗?更何况,这样的悲剧本有一千个理由可以避免,比如,当天留在家里,或者脚下的步点稍微偏那么一点,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就会变得完全不同,现在或许还能依偎在父母的怀里,欢快的撒娇。
但命运不能假设,尽管这不是机井第一次杀人,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悲剧在一个最不经意的瞬间,突然降临。
井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它的使命绝不该是用来吃人的,他本是人类探索地下资源的最有效的窗口。让更多的人获得地下的水源,现在的很多公共设施,因为穿梭于地下,也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操作井,方便人们维修。如今遍布于很多农村的机井,也是传统水井的换代,只是因为用水泵抽水,所以井口就主要围绕水泵而定,多为30公分左右,但就是这样一个很随意的数字,成为吞噬孩子无解的陷阱。
因为这样的一个井口,恰好可以陷落一个孩子,却让成人无法进入,这就意味着,孩子一旦跌入,就基本没有获救的机会,因为具有救援能力的成年人要么根本进不去,要么勉强塞进去后也没有任何实施救援的活动空间,唯一可行的救援方法就是在旁边再打一个井,从侧面穿进去,但脆弱的生命经不起这样的时间成本。
这就带来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些废弃的机井,其结构本来是如此不利于救援,在其废弃以后为什么不能就地掩埋呢,既然它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为什么不能归于其原来的样子呢,在自己的身后留下如此危险的一个尾巴,仅从做人的角度是不是就非常不道德呢?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近年来机井吃人的事屡屡上演,舆论一再看到救援的感天动地,但是在救援失败之后,反思和问责却总是看不到。对于机井的管理,很多地方政府有规定,要求“一人一井”,每个井都要有人员管理。但如果管理人员没有做好安全防范,该承担什么责任?或者机井废弃之后,到底由谁来善后?这些本该责任到人的管理,现实却总是太过含糊。
一再上演的悲剧,说明基层的社会治理太过粗放。不能总是以孩子的生命为代价敲响警钟,地方政府不能陶醉于积极救援所收获的赞美,而是要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对于机井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把废弃的机井统一填满处理,对有安全隐患的机井补上安全措施。这是对那个不幸孩子的最好告慰。
我们该怎么拯救坠井的孩子
人们不惜一切代价救援一个坠井男童的时候,我们更需要追问的是,如何让孩子免于坠井的危险。孩子坠入井中,恰恰是因为成人世界责任的缺失。
初冬时节,北方已然凛冽,但河北保定蠡县却吸引了无数温暖的关切。6岁孩童聪聪于11月6日11时,不幸坠入40余米深的枯井,生命危在旦夕。
消息传出后,当地各方力量一直不间断实施救援,调集了60台挖掘机不停救援,航拍的照片令人感到视觉震撼。热心人士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并送来物资、现金等物品,形成强大的后勤保障,试图联手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
正如有舆论所言,这是这些年以来中国少见的针对个人的大规模救援。
不仅仅是现场救援的参与者,很多陌生人都揪心于聪聪的命运,都希望这个如花一般灿烂的孩子,能够平安度过这场劫难。所以,当救援顺利推进时,人们难抑激动;当救援遭遇困难时,人们便紧张无比——公众或明或暗的情绪,就这样汇聚成满满的祈祷与祝福。
为了一个幼小的生命,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无法用物质来衡量。而且,这次参加救援的很多人都是自发参加的。
昨天,落井男童的父亲在镜头面前下跪,向救援者表示感谢。这一切都非常令人感动。于所有人而言,悲悯是一种高度,道德是永恒的珍宝,对生命的珍视与尊重,是永不泯灭的宝贵财富。尽管这个世界中,充盈着各种悲剧与苦难。可是,什么也抵挡不住人们心底的那缕人性的柔软与温情,什么也不能阻挡朴素的善良与温暖。
但是,如果说,这场生死救援彰显了生命的价值,那么,我们也要反思,男童坠井背后又存在怎样的对生命价值的漠视。
这口机井已经废弃多年,却并没有任何遮盖、提醒等措施。由此,年幼的聪聪才会跌入井中。在我们珍视生命,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援的时候,不要忘了这个大地上还有一口口深井在张大嘴巴,在等待吞噬孩子们的生命。
去年5月22日,西安2岁孩童乐乐就不慎跌入30米深的枯井,事发后,很多人连夜冒雨赶到现场救援,当20多个小时奋战后乐乐成功升井的那一刻,收获了喝彩与雷鸣般的掌声。
事实上,近年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儿童坠井事故频频发生。或者是坠入机井、或者是坠入各种管道井。
而且,也并不是每一个坠井的孩子都有被成功获救的幸运。
2012年8月13日,在北京,3岁男孩明明在京旺建材城门口踢球时,不幸坠入一口深95米、直径42厘米的空调井中。明明最终没有救上来,因打捞难度巨大,孩子只能就地掩埋,长眠井下。
所以,在这次,人们不惜一切代价救援一个坠井男童的时候,我们更需要追问的是,如何让孩子免于坠井的危险。孩子坠入井中,恰恰是因为成人世界责任的缺失。在我们很多基础设施的建筑、维护和后期管理过程当中,没有把孩子考虑进去。一个社会重视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危难之际竭力救援,更在于处处着想、细致入微的呵护。
衷心祝愿聪聪平安无事,也希望,各地由此引起重视,排查隐患,让孩子们不要再被隐蔽的井口吞噬。
第四篇:备考成都一诊动员大会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知道你们,来到这一诊动员大会,是不想听老师同学们的动员演讲,认为与其站在这里,还不如回教室上自习。其实,在不想来的人中还包括我,因为我语文不算好,文彩更是一般,我的普通话也不标准。但是我们还是来了,因为我们就要打仗了,一场大仗,这是一场战争,它需要一个施号员,需要一个施号员为勇敢的战士吹响冲锋的号角,所以我来了,而你们正是这场战争中最勇敢的战士,所以你们也来了。
高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为这的确是人生一场至关重要的大仗。而现在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中你将经历几大战役——一诊,二诊,三诊,直至最后的决胜大战,每一次都将是对你的考验。现在我们即将面临第一仗----一诊
你们战斗,是为了自己,而高三是一道坎,只有迈过了这道坎,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接近你的梦想。此刻,在你们手里,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将来。你们年轻,你们应该充满信心。你们战斗,你们应该毫不畏惧。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趁你还能抓住命运,千万不要犹豫。”而我想说“趁你还拥有梦想的勇气,抓紧时间把它转化为战斗力。”你们是不愿意输的,就意味着历尽千辛万苦依然执著,意味着满身伤痕也决不放弃,意味着身体到了极限时,也要咬紧牙关,继续迈着双腿向前。只要你熬过黎明前的黑暗,太阳一定会带着满天的朝霞欢接朝着太阳奔跑的你!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在你身后有一群人,就是老师。你是一个士兵,冲锋陷阵的是你,在枪林弹雨间穿梭的是你,战斗在最前线的是你,但在你的身后,有一群后方补给,有一群参谋。如果你受伤倒下,还有一群人等着为你包扎疗伤。还有我们和你们一道,站在最前线。你们要相信,我们是最好的指挥员,能指挥你们打好这一场没有硝烟的仗。所以我们不敢懈怠,不会懈怠。而你们更不应该懈怠,为了解放你们的老师,为了让他们因为教过你感到骄傲。我们一起奋斗吧。
同学们,或许你们觉得高三很累。你们累吗?莫道君很累,更有累中人。那些生在农村,想跳出农门的大山里的孩子比你累多了;不敢在家里大声放电视的父母也比你累。还有那么多的老师陪着你累。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为了以后不累,让我们选择现在累。
或许有同学会说:在过去的两年里,我玩手机的时间比做作业时间多,上课睡觉的时间比听讲的时间多,上网打游戏的时间比看书的时间多,我已经落下很多,没戏了„„但我要对你说的是:你隐藏实力这么久了,是时候一鸣惊人了。(你很聪明,你知道高三的冲刺需要巨大的能量,你已经积蓄两年的能量,就等高三的薄发)现在,只要你潜心下来,你可能比谁的进步都大,只要你从此努力,一定会让你的父母会心一笑。虽然付出未必就有回报,努力和成功不能划等号,但是,不付出就绝不会有回报!不努力就绝不会成功!同学们,不要担心努力后的结果如何,得不得到回报,请你记住一句话:
尽心就是优秀,尽力就是成功!
今天,又是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起点,在这里,我谨代表高三全体老师向学校领导和同学们郑重承诺:
我们一定潜心钻研,精心备课,提高效率。
我们一定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我们一定矢志不渝,永不放弃。
同学们,让我们鼓起必胜的信心去迎接一诊,我坚信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够打赢这场阶段性的一仗,去收获成功的喜悦。
第五篇:2014成都高考一诊文言 翻译
何琦,字王伦,司空何充的堂兄,祖父何龛,是后将军,父亲何阜,是淮南内史。何琦,十四岁丧父,悲伤哀痛,超过了应有的礼节。性情沉稳敏捷,有见识,好古而博学,居住在宣城阳谷县,侍奉母亲孜孜不倦,早晚都是和颜悦色地伺候。常常担心甘鲜的食物匮乏,于是出任州郡主簿,举荐孝廉,授予郎中,后来选补为宣城泾县县令。司徒王导举荐他作参军,不就任。等到遭遇母亲去世,居丧期间无声流泪,拄着拐杖才能起身,棺材停放在灵堂里,邻居遭遇火灾,烟火蔓延过来,家中无人可使,实在没有办法,就只有爬到棺材前嚎啕大哭。一会儿,风停火息,只有一间堂屋免于火灾,她他的精诚所至就是这样。
服丧期间,感慨叹息说:我出去做官的原因,不是我之所以去做官,不是说我有一点微末的才能来逞献智谋力量,其实是图微薄的俸禄,来供养(母亲)。一旦(我)孑然一身,没有了父母,怎么还可用愚钝之身来玷污清明的朝代呢?于是在简陋的屋子里修养心志,不与外人交往,玩弄典籍,用弹琴读书的方式来愉悦自己。不经营产业,节俭寡欲,与乡邻共享丰俭。乡里遭遇**,姐姐沦落他家,何琦只有一个婢女,就以她赎取其姊。然而不做小的谦让,凡是有人赠送东西,也不随便推让,只要对于自己来说有剩余,又随即把他们散发出去。随心做事,任意举动,不占卜,也不从事什么职业。
司空陆玩、太尉桓温都争招聘命,都不就任。诏书征召他做博士,又不出任。简文帝时担任抚军,敬佩他的名望德行,又召任参军,以病为由,坚决推辞。公车再征召他做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肯动身。由此,君子都仰慕他的德行,没有人能使他屈从。桓温曾经登上何琦县界是的山,叹息道:此山南面有人啊,何公真可谓知足知足的人。
何琦善于养生,到老不衰,穿粗布衣服,吃粗糙杂粮,一直以著述立说为事,著有《三国评论》,一共撰写收录了一百多篇文章,都流传于世。死年八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