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 19.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时间:2019-05-14 19:0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语文 19.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语文 19.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 19.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19.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⒋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1)为什么称为“寒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2.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理解“白云生处”。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⒊读第三行诗。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⒋读第四行诗。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 25、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模版)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通过反复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工具书和插图,通过讨论,能说出诗句意思,体会诗中的真 情实感。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难点:说出诗句意思,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导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预习提纲:

1、借助工具书,熟读古诗。

2、圈出生字,想办法记一记它的字音、偏旁结构。

导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

2、介绍背景。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二、检测预习:

1、指名读古诗,其他人纠正字音。

2、指名说说你圈出的生字有哪些。

三、明确学习目标:(全班齐读,并记在心里。)

四、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

(一)初读古诗,读准生字词。

1、出示自学指导一:

(1)自由地大声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划出生字大声读给同桌听,看看这些字词读准了没有?”(3)和同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2、学生自主学习。

3、以学定教,精讲点拨

(1)指名读古诗,其他人正音评一评。

(2)师出示字卡:“同学们看看这些字词读准了没有?”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3)指名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二)再读古诗,品词析句

1、出示自学指导二

自由读古诗,借助工具书、插图或是小组内讨论,思考一下问题:(1)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2)你读懂了什么?说给同伴听听;哪里不懂做上记号。(3)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2、学生自主学习。

3、以学定教,精讲点拨(1)归纳学古诗的方法:

1〕看课文插图,用心思考; 2〕查学习古诗的工具书;

3〕求助学习古诗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师。(2)指名交流讨论的问题,其他人补充。(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的意思。(4)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5)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自读感悟,体会情感

1、出示自学指导三

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遇到询问自己从哪里来的儿童,请你想象一下,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然后带着这样的心情有感情的读一读古诗。

2、学生自主学习。

3、以学定教,精讲点拨

(1)指名生说感受。

(2)指名读,师适时指导语气和节奏。

五、类比训练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把《回乡偶书》编成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六、课堂反思,归纳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

七、布置下节课预习《赠汪伦》

1、借助工具书,熟读古诗。

2、圈出生字,想办法记一记它的字音、偏旁结构。

八、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唐代诗人: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 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 19.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山行》2.《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1.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2)指名读题。(3)解题。(4)介绍作者。2.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2)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3)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2)指名读课文。(3)质疑。4.理解每句话。(1)理解第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2)学习第三、四句。指名读三、四句。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②到是什么意思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5.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6.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7.指导书写。

三、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⒉背诵课文。⒊抄写词语。

第四篇: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主备教师:李永庄

备课时间: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教具准备:

图片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009

《寻隐者不遇》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附: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第五篇:《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六月西湖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点: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知道诗的大意。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教学方法:

整体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教学进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

二、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板书设计:

下载三年级语文 19.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语文 19.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主备教师: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绿线4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古诗两首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 :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

    古诗两首《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2、古诗两首 神灵寺小学 严建峰 教学目标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教案(合集5篇)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安排两首古诗。《江雪》,即“江上雪景”,为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诗歌描绘了一幅广阔而空寂的雪景图,并勾画出“独钓寒江”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3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

    小学语文第七册《20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松烟小学帮扶教师示范课教案 执教人:毛亚丽 执教班级:四(1)班 听课人:何丽 教学时间:2009年11月18日 第十二周 星期三 教学内容:第七册20《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第一、二课时学案范文合集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第一、二课时学案 教学目标: 、会认个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