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教育的作用
创新教育的作用 引 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要创新才能进步,人有创新精神才会发奋进取,没有创新就会失去生存的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开发。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即将到来,我们古老的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所以要实施素质教育,而创新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要进行创新教育,根本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那么创新教育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一、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都有影响。有些专家把人的主要智力分为七种:语言智力,即读、写和用词语进行交流的能力;逻辑或数学智力,即推理和计算能力;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智力;(又称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在智力(又称内省智力,即洞察力)。社会对人的七种主要智力都有需求,但在传统教育中,大多数学生只是在前两种智力上得到了较好的培养,致使传统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在毕业后不能立即适应社会的需要。创新教育强调的是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强调的是人的综合智力的发展。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在七大智力上都有所发展。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的是意志、情绪、兴趣、性格、动机、理想等对人的智力因素的成长有影响的因素。要想创新,首先要有理想,还要有兴趣,要有顶得住失败(甚至上百、上千次的连续失败)与挫折的坚强意志,有不屈不挠、坚毅不拔的顽强心理品质。创新教育的过程,正是磨炼大学生上述各种非智力因素的过程。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大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改善,从而收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效果。2.有利于大学生大脑的综合发展。
人的大脑主要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在正常情况下,两个半球是协同活动的。但在特定的活动中,总有一侧半球占优势,称为优势半球,由此形成了左、右脑的不同重点功能:左脑主要用于语言的发展、逻辑分析、抽象思维和数学运算,大学生在学校学习语文、外语、数学等,实际上是重点开发了左脑;右脑在音乐、韵律、节奏、情感、绘画、空间感、想象力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创造力、创新力、实践能力主要取决于右脑。但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由于脑科学的落后和不普及,致使右脑的潜能远远没有得到发挥。通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右脑的开发,使左、右脑协调发展,使人脑的潜能得到更充分的挖掘。3.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独特性的体现。创新的本质是新,是独特,是别人没有而我有,是与众不同。因此,创新是与个性的发展相辅相成的。实际上,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其个性发展的过程。一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愈浓,创新思维能力愈强,该生的个性也就愈鲜明。
二、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1.有利于我们树立新的人才观。
创新教育所倡导的全新人才观主要包含下列内容: 第一,人才的非标准化。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经济时代前、中期的很大的不同之处是: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百人一面、个个雷同的“标准件型”,不再是生产线上生产的“通用品”。因此,我们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就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第二,几乎人人都有创新潜力和创造能力。除了残疾人中的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的创造、创新潜力(或称能力),而且会随着科学、有效的教育训练活动使这种潜力发挥出来,浮出水面,得到发展,有的人甚至成长为创新型高级人才。第三,人才评价的个性化。评价人才的标准要“非标准化、非固定化”,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不要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人。
第四,人才成长时间与速度的非同步化。承认人的成长有快慢、成才有先后,允许一个班、一个年级的大学生们在一定的范围内有不同的成长速率。同时,要特别注意创造条件,甚至是打破陈规戒律,让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更快成长。2.有利于我们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应试教育'不是对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的概括,而是对其中存在的单纯以应试升学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弊端的概括。„„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以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应试教育主要面向少数优秀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偏重于所考科目的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死记硬背和机械性的重复训练为主要方法,妨碍了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地学习;以应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的标准,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极不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变成了“应试机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许多方面是相克的。大力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
3.有利于校长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4.有利于学校教育条件及各种硬件设施的改善。
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会更受高一级学校或社会各界的欢迎,因而学校更易得到高一级学校或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财和物方面的支持,使教学条件得到改善,使学校的发展更有后劲儿。
5.有利于学校改善与所在社区的关系。
6.有利于学校形成自己的良好的风格、特点,构筑良好的校园文化。
三、有利于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江泽民总书记在六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中华民族曾经在世界历史上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力地显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智慧和卓越的创新才能。但是,到了近现代以后,中国的创新能力却明显地逊色于其它一些国家,以当今世界科学界的最同奖项诺贝尔将为例,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实力和创新实力。从诺贝尔奖的设立到当今已经进行了96次评选,然而在这96次1000余人的获奖名单中,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中国籍公民却没有一人获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6位美籍华却在别国的土上获此殊荣。为什么聪明的中国人只有在外国的环境中才显示出他们更高的创新才能?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和深思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国在创新培养体制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还缺乏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人类的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一倍,20世纪中是每10年增一倍,现在是每3~5年增一倍。如果把微软比成一个国家,用GDP来衡量,它在世界的排名竟然达到11位,拥有20%股份的比尔•盖茨拥有的财富竟然超过新加坡!,比尔•盖茨有一句话:“微软离倒闭永远只有18个月”。日本企业家说:“我们不担心资源的贫乏,只怕缺少智慧和创新力”。从全球范围来看,全世界的发明者,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日本人。物理学家劳厄所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经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笛卡尔曾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尔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试验,便好奇地问:“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试验。”卢瑟福不仅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早上呢?”“也在做实验”,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恼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的在做试验,什么时间来思考呢?”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中,却极不情愿拿出时间进行思考,以至于思维总是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最终一无收获。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学生应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老师,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只有这样,学生的水平才能真正提上去。勤奋的学生却遭到斥责,看似委屈,实际上大师在传授真经啊。
创新对一个国家和发展的意义当然不仅仅在于获得诺贝尔奖,其真正意义在于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如一直以“模仿”为主要的日本,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已开始大力调整教育和科研政策及体制,决定告别“模仿时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立国”,近几年,日本对科研创新投入的经费呈明显上升趋势。“加拿大的明天”对策研究会也曾提出呼呈,为确保在“新工
业革命”中取得主动,必须改变教育制度,去培养“富有创新的一代人”。世界其它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都十分重视创新,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发展战略目标。
以上这些国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所作出的提议与举措应对我国有所启迪。我国由于多方面原因,如投入不足以及我国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尽合理等因素,使创新能力与国家需要以及国际先进水平还相差很大。因此,只有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全面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所以祖国的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更具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加适合未来社会乃至世界的激烈竞争。由此创新教育就必须发挥其作用,让我们的学校为祖国各项事业源源不断地、适时地输送具备上述创新三要素的合格人才,各项事业自然会健康发展。
创造性思维的具体应用
上面我们重点介绍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创造性人才的个性特征。下面我们结合事例重点介绍几个常用的创造思维。
1.扩散思维
我们已经知道,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是发明创造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思维形式。
扩散思维过程是让思维从某一点出发,任意发散,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张开思维的翅膀,冲破一切禁锢,提出更多的创造性新设想。扩散思维之所以能够产生众多的创造性新设想,是因为它除了应用已有的知识和记忆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入了想象因子,使人们的思路显得更加开阔,产生许多不同的,甚至是“荒诞离奇”的答案。这些答案经常以不合逻辑和反常规的形式出现。
以砖为例。在讲到砖的用途时,一般职工只能提到砖可以造房子、砌墙、铺路等,总离不开“建筑材料”这一功能范围。而一个扩散思维好的人,则可以讲出更多用途,如可以当榔头敲东西,作武器自卫,叠起来当凳子,吊线当直尺,在水泥地上当笔用,当枕头,压毛毡等等。为便于初学创造学的职工尽快地掌握和运用扩散思维,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去运作:即,形态、方法、材料、结构、组合、功能。关系和因果扩散。
下面,我们介绍一位山东农民兄弟进京加工香肠发家的一段真实故事:几年前,这位农民在北京大钟寺附近开设了一个食品加工厂,专门经营香肠。由于市场经济的出现,这个食品加工厂无论从产品质量还是数量上都竞争不过国有相关企业,最后只剩下三口大锅、四个职工,手中还有6000元钱,这个企业已经濒临倒闭了!这位农民兄弟见此情景,整天愁眉苦脸,回老家又怕无脸见父老乡亲。正在他一愁莫展之时,他的朋友——一位创造学工作者去看他,见他一副哭丧的脸,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位农民兄弟讲述了自己企业的艰难困境。创造学工作者(他的朋友)给他出了主意,请他先从制作香肠材料上进行扩散,这个创意是按下列图示(见图8)程序进行的。
首先进行一级扩散:即从香肠的用料上考虑,除传统的用肉做原料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求不仅吃得好,还要讲究营养),加人高蛋白的豆类、鱼类、蛋类、蔬菜、动物血及含有丰富钙质的骨粉等。然后进行二级扩散:如以肉类为主的香肠,有哪些肉可供广大市民选用呢,过去多半是用猪肉,由于猪肉胆固醇比较高,人们逐渐对牛、羊和鸡、鸭等肉类有了偏爱,同时也照顾了一些少数民族的需要;我们再以蔬菜为二级扩散源进行扩散,考虑众多市民的不同口味,我们可以在香肠中加入一定量的蔬菜,如大蒜(即市场上出现的蒜肠!)、西红柿(维生素C含量高),萝卜(有助消化),等等,不仅降低了香肠成本,而且赢得了市场。邓颖超同志在世时,听说大钟寺附近一家食品加工厂生产菜肠,派秘书去买,一次就买了10斤。于是,这位农民兄弟抓住契机做了一条广告:“我公司生产邓大姐最爱吃的香肠!”当这条广告一面世,很快吸引了大批顾客,争先抢购买这位农民生产的菜肠。为此,这位农民兄弟赚了一笔大钱。他按照扩散思维的思路先后又开发了其他一系列香肠新品种。当年年底,这家食品公司就得以复苏。除了材料扩散外,我们还可从制做方法上扩散,如煮、蒸、炸、烤、熏等等,我们还可以从结构上扩散,如长、短、方、圆,等等,还可从形态上扩散,如成的、辣的、酸的、怪味的等等„„。由此可以看到:过去传统生产品种单一的香肠,在生产规模,工艺,方法以及成本核算等方面与国有企业相比较,肯定是竞争不过的。而现在这位农民兄弟利用创造性思维,从香肠的用料、加工方式方法及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开发,过去品种单一,现在五花八门,很快又重新占领了市场,赢得了顾客,这家由农民开办的食品厂在上档次、上规模的同时,也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我国广大农村普遍有饲养猪的习惯,因为过年过节,农民可以杀猪吃肉,改善生活,而且批量喂养还可增加收入。但是,有谁去想过,怎样能增加效益呢?我们不妨用扩散思维对猪的用途进行一次和二次扩散,这样有利于增加养猪的技术含量,有利于农民早日走上小康之路。如,我们先从肉、骨、皮、毛、蹄及粪等几大方面扩散,然后再从猪肉的用途、食用方法、骨的用途(用来作补钙食品、制作工业用胶等)、皮的用途(工业用革,胶片、皮鞋等)、毛的用途(火药,工业和民用)、蹄的用途(工业用胶、胶片、食品等)、粪的用途(肥料、饲料、生产沼气等)。经过创造性思维的扩散,我们就会发现,养猪的受益面比过去不知扩大了多少倍。
2.立体思维
思维的定向性,能使人顺利地思考解决一般的问题,但也会使人跳不出老框框,离不开老路线,妨碍一些创造性问题的解决。
立体思维要求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要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要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思考问题。某心理学家曾要求一些人用6根火柴搭出4个正三角形。结果很多人都搭不出来。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这些人的思维方法受到“平面”的束缚,在平面上摆来摆去,无论如何也没有结果。经过启发,跳出平面的限制,扩展到“空间”,想到了立体,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广义的说,立体思维应该认为是在时间和空间四维体系中的思维方式。立体思维方法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管理等方面非常有用的一种方法。如:
其一,城市立体交通。近年来,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世界各国几乎都在发展立体交通上下功夫。我们国家也不例外,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率先修建立交桥,北京市90年代仅在二环路上就修建10多座立交桥和过街天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紧张状态。在地面上修建立交桥的同时,一些城市又向地下发展,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先后建成地下铁道,就是在地下,也发展立体交叉,如北京地铁在复兴门、西直门、建国门等站也都修建或预留了双层交叉地铁。利用立体思维,发展城市的立体交通,不仅给广大市民提供了快捷、方便的交通,同时也为国家赢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其二,立体农业。它是在继承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间作套种的基础上,按照创造性思维进行组装的新型农业技术。它不仅指在空间、时间和土地利用上的多层次的农业种植,而且也包括水产养殖、地域空间和自然资源的多层次利用。近年来,我国立体农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由零星的小面积套种向集中连片的大规模种养方向发展。立体农业由于效益显著,普遍被农民所接受。如南方有的省区在水稻田里养鱼,田埂上种桑,树上又养蚕,这样造成一个循环种养环境,农民吃、穿、用都得到很大实惠。还有的地区根据山地和丘陵的气候、土壤特点,在山顶种植树木,山腰开辟茶园,而在山脚栽植果树,这样立体多方位的种植使当地农民很快走上了富裕之路。利用塑料大棚进行立体种养近年来在一些省市也逐步推开。原来只用于育苗的塑料大棚,现在已经大规模地用于立体种养了,如辽宁一位青年把塑料大棚的空间分成三个层次,最下层修了养鱼池,用来养鱼,中间(搭架)养花(尤其是市场上十分抢手的花卉),最上一层种植蔬菜(或无土栽培),这样,一座大棚,立体利用,充分满足了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从而赢得了丰厚的效益。吉林省部分地区利用创造性思维发展立体种植和养殖1.2万多公顷,解决了冬季和早春蔬菜奇缺和副产品不足的问题。
立体农业从小而全的家庭种养向商品化、市场化发展,大大丰富了农产品的品种、数量,由此也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山东寿光县由于立体农业的普遍推广,产品日益丰富,他们大力组织培育市场机制,在县城和乡镇驻地建立了蔬菜、粮食、水产、畜产品等22处专业批发市场,大大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商品率,也为全国的农产品流通起了积极的作用。
根据我国国情,进一步在林区、山区和丘陵地带大力推广普及创造性思维,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的农业发展必然会出现一个崭新的景象。
其三,立体经营。它是指利用立体思维,进行综合发展,使经营来源更加丰富,经营成本不断降低,从而赢得更大利润。几年前,海南省一位农民利用在公路旁的自家池,实现了立体经营。他在池塘的一部分水面上建起了双层小楼,下层分为两部分,前面为酒作坊,后面为猪场,中间有一可开启的小窗(用来运送酒糟,给猪提供饲料),上层为餐馆,而池塘里养着鱼。这样鱼、肉、酒不仅可投放市场,而且还可供自家餐馆为来往旅客加工饭菜,至于粮。菜,在海南可说是一年四季源源不断。这位农民就是利用了立体思维,经过周密策划,全靠个人的聪明才智和诚实劳动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由此,这位农民还动员两个儿子,在立体经营的基础上,又计划创立两个工厂。一个编织厂,一个建材厂。
其四,军事立体。在现代社会,一场战争的胜负,除有正确的指挥外,还要靠诸兵种(海陆空)的联合作战。1991年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就是采用立体军事攻势,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结束了这场战争。当时,不仅使用了海陆空部队,而且还利用了军事卫星,实现了卫星与计算机的联合指挥,致使美国的“爱国者”导弹的准确率远远高于原苏联的“飞毛腿”导弹。
世界各国为了不断加强本国的国防力量,不断地发射军事(或气象、通信等)卫星,按传统思维,卫星发射场必然建在地面上(如,我国西昌、太原和酒泉等地),然而,近年来美国利用立体思维,先后于1990年、1993年多次从空中(飞机或飞船)发射卫星,挪威更有奇特方案,从海上舰艇上发射卫星。从空中和海上发射卫星,说明这些国家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逆向思维
从逆向去探求,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人们通常只从正面去探求的习惯。从反面去认识事物,易引起新的思索,往往会产生超常的构思和不同凡俗的新观念。在发明创造或思考问题时,如果从正面不易突破,就改从相反方向去探求,常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举几个实例加以说明。
其一,逆向思维管理企业。有一次,我国企业家代表团访问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向丰田公司经理咨询企业迅速发展的秘诀,丰田公司经理说:很简单,我就是反过来考虑问题。接着,他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我国企业家有些奇怪,这句话不是我们中国人说的吗?丰田公司经理说:是的,这句话前半句是中国人说的,可是后半句是我们丰田人说的。试问,世界各国凡是有公路的,哪个国家、哪个地区没有丰田车呢?我国企业家们觉得这的确是个事实。丰田公司经理说:丰田是在比美国落后30年的情况下,经过艰苦创业,实干巧干赶上美国,并被世界许多国家当成追赶目标的,这时,我们丰田公司开始调转航向,丰田公司反过来考虑,不再继续生产老丰田了,开始生产新型汽车,并在世界各地建立起6600多个销售网点。在中国建立起67个销售服务网点。而把老丰田的技术转让给别的国家。“丰田人”的逆向思维,“反过来考虑问题”使事业成功的宝贵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涌动的春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首先要有一个适销对路的好产品。深知其理的“春兰人”,双眼紧盯着市场的需求变化,尽力预测,超前决策,积极开发一流产品。
春兰公司的前身是江苏省泰州冷气设备厂。当时,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固定资产只有280万元,年产值1000万元。1985年,年仅32岁的陶建幸出任厂长。他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之后,感觉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将是继彩电、冰箱之后的消费热点。于是他当机立断,一举砍掉30多个产品,克服“小而全”,集中优势兵力,发展现代化的“大而精”。当时国内许多厂家都瞄准3000大卡的空调,面对万人争过独木桥的竞争形势,春兰公司经理陶建幸毅然决然,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了“让开大道,占领两厢”的正确策略,专门生产7000大卡以上的柜式空调和3000大卡以下的小型家用空调。企业顿时扭亏为盈,呈现出勃勃生机。消息传开,众说纷坛。有人怀疑,有人劝告。此时,又遇空调市场疲软,许多空调厂家下马或转产。但春兰公司陶建幸胸有成竹,他认为,萧条过后必是繁荣。因此,他坚持逆向思维,不但不下马,反而继续带领大家大干快上。他亲自指挥,参与设计、施工,推出柜式空调立式装配的新工艺,生产出立柜式新品,自动流水线提高工效20倍,年产量由2000台猛增到20万台。当其他厂家醒悟过来,开始大上空调时,春兰公司“轻舟已过万重山”,又登上一个新的高峰,提前两年实现了第二个四年规划,1992年完成工业产值10亿元!1992年1月23日,江泽民总书记到春兰公司视察,看到办公楼墙上贴着一张统计表“松下100万元,三菱80万元,春兰70万元”。陶建幸经理向江总书记介绍说:“这是我们在人均劳动生产率方面与世界最好公司的差距,我们正迎头赶上。”总书记兴奋地伸出大拇指说:“春兰人了不起,有志气,从你们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希望,你们要把企业办得更好,发展更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采用逆向思维,超前决策的同时,春兰人在企业管理上又制定了一系列铁的纪律,在营销上又采取了巧妙措施。经过三年的努力,1995年春天,“春兰人”欣慰地向总书记汇报:1994年人均劳动生产率已经超过100万元,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现在,春兰空调不仅畅销国内,而且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春兰空调已经销往美国、意大利、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海外用户的青睐。
1996年初,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经贸委、冶金部(关于邯郸钢铁总厂经验的调查报告》,要求全国推广学习邯钢经验。邯钢是河北省于1958年建成的老厂,1990年,邯钢与其他钢铁企业一样,面临内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当时生产的28个品种有26个品种亏损,总厂已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在困境中,邯钢从1991年开始,大胆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确定了把以计划价格为依据的“正算法”改变为依靠市场价格为依据的“逆算法”来核算成本。这种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把原来计划经济时代的产、供、销颠倒成销、供、产的经营策略,加大了企业改造力度,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坚持走集约化经营路子,使一个原来亏损的企业,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的效益和钢产量都超过了前30多年的总和,邯钢已由过去一般的地方中型钢铁企业跃居全国11家大型钢铁企业行列。“邯钢人”利用逆向思维成功改变企业面貌的经验应该引起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
其二,史丰收与他的速算法。
史丰收的名字和速算法是不可分割的。人类几千年来,四则运算都是从低位算起,当年11岁的史丰收,却总琢磨从高位算起,并终于想出了名堂,被当地人视为神童。后来又经过10年的摸索总结,研究出一套简短易记的口诀,同时配合指算,无论几位数的四则运算或开方、乘方、三角函数都可以在瞬间算出答案,这就是史丰收的速算法。(史丰收快速计算法)一书在1979年出版,发行了2000万册,中央电视台同年举办了(快速计算法讲座)之后,史丰收在全国再次引起轰动。1984年,史丰收成为北京财贸学院教授,他更加忙碌,致力于培养速算人才、发表速算论文。1987年,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史丰收在巴黎第24届大会上,面对158个国家的代表潇洒自如、侃侃而谈,使与会者赞叹不已。几年里,他先后应邀到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深受海内外人士推崇。1989年,史丰收荣登世界名人榜。1991年“史丰收速算法国际研究与培训中心’正式在深圳成立。世界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为之题词祝贺。1990年,(史丰收速算法)在北京举行命名仪式,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国务委员王丙乾为(史丰收速算法)命名题词。
国内有的新闻媒体说史丰收是亿万富翁,可他说:我没钱,如果算固定资产的话,连大楼都算上,那还不止亿万了,不过那是国家的,不是我史丰收的。如今,国家在深圳又批给他们中心1万多平方米的地皮,用于兴建一座20层的大楼,作为“中心”的写字楼,名字叫“丰收大厦”,看来,史丰收的事业真该丰收了。
其三,解决技术难题。
这里先以圆珠笔为例。圆珠笔是20世纪30年代欧洲人比罗兄弟发明的。50年代传入我国。然而圆珠笔风行几年就让一些消费者嫌弃了。因为当初的圆珠笔写到2万字左右,笔珠就偏了,由此漏油玷污衣物和纸张。后来许多人针对圆珠笔尖(珠)进行研究,采用不同材料,结果依然解决不了漏油的问题。50年代,日本的中田腾三郎先生反过来考虑,不从笔的下部(珠),而从笔的上端考虑,他用圆珠笔写到约2万字时,记下了这时圆珠笔用去多少油墨,然后重新注入油墨,使油墨量只够写到1.5万字时为止。这样,控制油墨量(即还没有写到2万字时,笔中油墨就用光了),也就保证笔珠不会磨偏,从而解决了圆珠笔漏油的技术难题。
利用逆向思维不仅可以解决技术难题,而且还会促进发明创造的成功。如,除尘器,原设计是吹气的办法,把灰尘吹到一旁。这种设计方案失败了。反过来想,不用吹,改为吸的方法又怎样呢。经过试验证明,改为吸的方法成功了。电风扇,是电通过电动机带动扇叶发出风。逆向思考后,能否由风吹动扇叶带动“马达”,输出电呢?结果,风力发电机发明出来了。
火箭是向天上打的,能否反过来向地下发射呢?原苏联工程师米海依尔于1968年研制成功钻井火箭。在此基础上他与他的伙伴又获100多项发明专利。钻井火箭能穿透土壤、冰层、冻土和岩石,每分钟钻进10米,重量只有钻机的1/17,耗能少2/3,提高效率5—8倍,带来了穿地手段的革命。
爱迪生修电话时发现计能传递震动,并能在某种物体上留下痕迹,他反过来想,震动留下的痕迹能否带动针震动,恢复声音呢?结果,发明了留声机。
为了推进企业里的技术创新和提高合理化建议水平,我们将企业里常用的逆向思维的几种表现方式小结如下:①原理逆向:如,原苏联的破冰船,原是用压冰办法破冰,动力和机械损耗都很大,后来改为潜入水下向上顶的办法破冰,提高效率,减少损耗。又如,对金属一般都采用高温热处理金属?经过研究发明了深冷处理技术。工具经过零下320℃的低温处理,再缓慢升温,工具寿命可提高2—3倍。②属性逆向:属性是事物具有的性质和特点,这里是指创造对象的构造、材质和制造工艺等属性。如:软与硬,滑与涩,干与温,实心与空心,固体与液体,曲与直,有声与无声,对称与非对称,运动与静止,冷与热等。研究这一类的变换有可能引起创造对象(或解决某一技术难题)功能、性能、状态和成本的变化。③方向逆向:对构成顺序、排列位置、安装方向、输送方向、操作方向、旋转方向、上下高低等作逆向变换。④尺寸逆向:扩大直径,缩短高度,大小头变换,高与矮,长与短互变等。
其四,赛场上的逆向思维。本世纪70年代,欧洲举行一届篮球锦标赛。比赛进行到小组出线阶段时,出现了最紧张、最激动人心的场面:交战双方是保加利亚队和原捷克斯洛伐克队,两队水平不相上下,场上你得一球,我得两分,成绩交替上升,比分始终拉不开。按当时比赛规则要想出线,一方必须超过另一方8分。然而,比寒距终场还有10秒钟时,原捷克斯洛伐克队才领先保加利亚队2分球。此时,场上观众无心观看下去,纷纷离场,而原捷克斯洛伐克队队员也显示出缺乏出线的信心,保加利亚队却暗自欢喜:“我出不了线,你也出不了线!”在这关键时刻,捷克队得球后,教练请求暂停,他把队员招集到场边,面授机宜。待再开赛后,哨声一响,捷克队立即将球投向自己篮筐内,结果造成场上比分平局,按比赛规则要进行加时赛。在加时赛过程中,捷克队越打越勇,最后很快超过保加利亚队8分球,获得了出线权。我们看到,捷克队教练叫暂停,是利用逆向思维。平时赛场上是随时间增加,比赛成绩不断上升,用时间赢得成绩,而此时捷克队教练反其道而行之,他用成绩去换时间,用(不违背篮球比赛规则)保加利亚队和场上观众想不到的办法,赢得了时间,为胜利出线奠定了基础。
4.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人们通过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联想物,可以是当前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当前的一些事物与回忆的另一事物,亦可以是头脑中想到了一事物又想到的另一事物。头脑中想到了一事物又想到的另一事物。
联想以记忆为前提条件,是把“记忆库”中的两个记忆元素(如事物)提取出来,再通过想象活动把它们“联”在一起,形成联想。所以,联想不是单纯的回忆,而是通过想象力,在两个不同的表象之间建立起联系,由此及彼,形成的意象运动,为进一步地创造性想象奠定基础。联想能够克服两个概念意义上的差距,并在另一种定义上把它们联接起来,由此可以产生一些新颖的思想。
联想是大脑跳跃式的信息检索。联想是人皆有之,人均用之,只是不同的人,其联想思维的广度、深度、速度与层次不同而已。前面说过,发明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又离不开联想。
按联想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仿生联想和仿形联想等多种联想思维。
第一,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事物相似点而形成的联想。即联想物与刺激物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性质或特征。比如:
从仪器内放防潮剂,想到改进变压器大油罐的进气口加防潮柜,防止水气进入,保证了变压器油的质量。
沈阳某工厂一位老工人,洗油污的工作服,尽管放了很多肥皂还是不见泡沫,由此现象,他猛然联想到泡沫怕油,于是,这位老工人提出用油来处理该厂带酚污水池的泡沫问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面粉发酵后能烤成蜂窝状的面包。由此联想到:橡皮加发泡剂能变成什么?发明了橡皮海绵。塑料加发泡剂又能产生什么?产生了泡沫塑料。水泥加泡沫剂又能出现什么变化?出现了泡沫水泥。而冰棍加泡沫剂又能产生什么变化呢?泡沫冰棒出现了。
大连重机厂一位工人,在处理变质发臭的冷却液过程中,想到牛奶制成奶粉,冷却液是否可以制成冷却粉,在试验的过程中又联想到洗衣粉是如何制成的。通过联想对照终于发明了切削液粉。
乙炔能切割钢板,能不能切割水泥?通过研究,创造了乙炔切割水泥新工艺。
奶牛场给奶牛听音乐,能多产奶。那么,养鸡场给鸡听音乐(同样通过音乐刺激!)能否多产蛋呢?我国杭州浮山蛋鸡场作试验,在5000平方米大鸡舍内,对2万多只母鸡播放优美的轻音乐,结果平均蛋重增加。饲料消耗下降,两年产蛋共增产1.7万公斤。
世界上有些国家,近年来本着相似联想的原则,从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联想到奶牛生活环境的改善,从而多为人类增产牛奶的技巧。如:日本科技工作者为让奶牛在露天放牧时免遭日晒、雨淋和蚊、虹的侵袭,设计了一种让奶牛穿的牛衣,这种牛衣是用涂有铝箔的聚乙烯酸纤维做成的。把它穿在牛背、两肋和头部,即可反射过强的阳光,还有驱散蚊、虹等功效。穿上这种牛衣的奶牛,情绪稳定,食欲增强,疾病减少,产奶量提高30%。在美国,一些奶牛专家联想人们枕枕头舒服入睡而给奶牛设计出一种牛枕。试验表明,奶牛倚上这种枕头睡眠会有舒适感。享受这种“待遇”的奶牛,也可增加产奶量。在西班牙,兽医联想人们患牙病镶牙后可提高胃的消化功能、增进食欲,而给奶牛镶假牙。事实表明,镶了牙的奶牛比不镶牙的奶牛,产奶量明显上升。在瑞士,近年给奶牛设计了一种牛帽。这种牛帽是用塑料圆盘制成,浸上杀虫剂,戴在牛头上,这样可以遮阳,又可防止蚊绳叮咬,从而提高奶产量。
第二,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由事物空间和时间特性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这里,联想物之间只是有关联,并没有什么共同特征。如提到公共汽车,你就会想到司机、售票员、乘客、马路。十字路口、信号灯„„等等,从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或得出什么结论。
日本某地流传一句话叫作“大风起,桶匠喜”,就是由大风与其他事物联想得出的一个“结论”。日本这个地区经常刮大风,大风能引起什么后果呢?继而联想起沙尘,有了沙尘就会迷人眼睛,常迷人眼睛就会使盲人增加,而日本的盲人喜欢弹猫皮制的琴,这种琴多,则猫皮的需要量就要增多,这样就要杀掉更多的猫,猫剩得少了则老鼠增多,老鼠多则农家中的木桶被老鼠咬破的机会增多,这样找木匠修木桶的人也就多起来,因此,这个地区的木匠活计就多了起来,也就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又如钢笔与星星之间的联想。乍看起来,钢笔和星星没有直接的联系,要想把它们联系起来,需要靠接近联想。钢笔往往放在桌子上,桌子摆在窗户附近,晴朗的夜晚拉开窗帘可以看到天空中的星星。这就是“钢笔——桌子——人间赢得成绩,而此时捷克队教练反其道而行之,他用成绩去换时间,用(不违背篮球比赛规则)保加利亚队和场上观众想不到的办法,赢得了时间,为胜利出线奠定了基础。
4.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人们通过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联想物,可以是当前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当前的一些事物与回忆的另
第二篇:论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
74101227.doc 论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
本文从创新的定义出发,着重论述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如何利用创新教育的思想培养人才,提出在现代社会里学校教育融入创新教育的新模式,为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提供一方面的借鉴。【关键词】
创新 创新型人才 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 创新教育模式
【引入背景】
曾经在新东方学校的网站上看到一则征集论文的信息,要求的主题范围是有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由此想到创新在当今飞速变革命的社会中的重要性是日渐突现,那么我们当今的教育是否能担负起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巩怕当今的中国教育界,还未对创新在教育中能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有所定位。笔者想借用此文对创新在学校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作一点探索。【正
文】
既然要谈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就不得不先谈一下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新型的人才。
创新一词早有专家研究过,起源于英文词汇Innovation翻译而来。在20世纪初的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德在他的著作中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组合的生产函数。
从熊彼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只要有新的内容和新的组合即为创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创新其实可以分为两种方面。第一种方面即为一种原始的创新,这种创新就是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这是一种难度很大的创新,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第二种方面的是对世界上已有的东西进行再加工,把已有的东西重新组合也就是创新。
从以上创新定义的分析,其实做到创新未必要创造出这个世界上没有的东西,只要对已有的东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见解加以改造都可以视为创新。其实微软公司的很多软件也是在借用其它软件技术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那么我们必然应该思考什么才是创新型的人才,是否必须要象爱迪生那样有自己的原始创造才是创新型的人才。根据现代创新理论的研究,其实不是这样。
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包括的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博精深的知识
74101227.doc 这是具备创新能力的一个基础条件。这里所谓的知识不只是指学校教授的学科知识,社会间接信息也是知识。没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很难有给创新的逻辑联系条件。
(二)以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智能。
这一个人具备创新能力的一个核心条件。包括这几个方面1.创新的求异思维2.敏锐的观察力3.创新的想象力。这是一个人有创新思维过程的几个必要的环节。
(三)创新的个性品质
一个创新型的人才必然有创新相关的品质。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自信与乐观2.善于独立思索的习惯,而不盲目从众。3.善于向合作者学习,增加自己的思维面。4.有强烈的好奇心。5.有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
分析了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结构,为我们该去培养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可以找到努力的方向。创新培养须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以造就一个富有创新活力的教育环境体系,使我们的育人环境能真正地培养为社会发展起到推到作用的人力资源。那么创新在教育中能起到什么的作用呢?这是我们重点要分析的问题。
总的说来,创新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是推动人类教育向前发展和人类自身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创新在教育中产生的作用分别加以论述:
(一)创新是推动人类教育自身发展的原动力。
凡是教育工作者皆知道,自人类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便出现了有组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这可以看作社会教育的雏形。但那时的教育手法显然很单调,因为社会生产力水平有限。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已经非常发达,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满足不同的人群学习。若没有创新作为动力,人类的教育始终就停留在原始社会的水平上,无法进一步发展,满足人类社会文明的传承。
(二)创新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社会的造就者。既然是未来社会的造就者,若没有创新的精神,就无法开拓未来社会。当前教育界提到的素质教育口号已多年,但真正有多少学校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行动上,恐怕很少。究其原因当然很多,但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为了所谓吸引生源,满足家长的功利思想,就一味地按照中考,高考的出题方式进行教育,制约了人才的真正素质培养。学校教育成了考试辅导教育,而非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
为了能培养出具有未来社会造就能力的人才,我们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的教育工作是一种很博大精深的活动,须要不断地根据需要创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只有教师具有创新的品质,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同样,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是只会依葫芦画瓢的操练工具。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敢于质疑思索,并勇于实践解决问题的
74101227.doc 精神。
(三)创新是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
当前的社会无不充满革新的需求,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当前教育体制下,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老是守着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经验,就无法解决教育在新的社会时期所遇到的众多矛盾。教育中的评价机制问题,课程内容设置问题,教学手法问题,教育理念问题对我国教育已经困扰已久。若不加快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加以创新,若干年后我们的国家的接班人可能就不能适应当时的世界民族的竞争。所以用创新的手段改革以往的陈规,是一条不可绕开的路。
(四)创新是人才不断成长发展的不竭动力。
人的发展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人自我教育不断完善的过程。那么人如何才能不断成长起来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人才,其实就是要具有创新的意识不断地打造一个变化的自我。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努力。第一,须向前人的先进理念学习,增加自己的见识面,为自己的创新奠定基础。第二,要善于独立思索,发现前人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也符合熊彼德关于创新的定义。举例来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提出惯性定律之间,就已有其它的科学家,如伽例略等对物体的惯性运动作出了研究。牛顿在考察其它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之后,完善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提出了著名的惯性定律。
(五)创新是学校的教育工作做出特色的前提条件。
基础教育改革,口号提出已多年,然而应试教育的统一性,使几乎使所有的学校都走的是追求升学率的教育之路。其原因根源可能在于中国长期的科举文化使社会对人才的认识观简化为了人所拥有的学校毕业证,而非人所有的社会贡献力。这是一种对人才观的曲解。
然而随着考试升学制度的改革,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的教育之路恐怕还得要从真正培养人的能力入手。这要求学校的办学当中要体现自己办学的优势和特色,从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出发去思考办学思路,而不是盲从学生的升学优率。学校要办出特色,就要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式,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进行全方位的创新,而不能停留在考试辅导教育上不思进取。尤其是学校的人才观要有根本的创新,这样才能教育我们的学生,改变他们的人才观。否则,学校的教育总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总结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创新在教育上的作用之后,我们不勉要问,在学校的教育模式中,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是具有创新教育的模式?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不需要离开我们当前的课堂教育阵地的。
创新教育模式是指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把创新教育作为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加以对待,通过对学校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进行较为深刻的变革,从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
74101227.doc 氛围,并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日渐形成的一套具有固定行为特征的教育表达方式。[1] 下面笔者对当前主要的创新教育模式加探讨。
当前主要的创新教育模式有探究教育模式,试错教育模式,问题教育模式,案例教育模式。
(一)探究教育模式中体现的创新。
探究教育模式在新课程提出以来就开始提出,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现在已成为一种教育思想。其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的其核心思想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到新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去,并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手段,对未知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新的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最终形成新的结论。
从这一种教育模式来看,具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的优点,这对于形成人的创新思维力,并形成本人对知识的建构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当然在课堂教学的操作中要有相应的步骤。首先是引导,教师要根据本堂课达到的目标引入相关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的对新问题的发现。然后创造适合的条件组织学生参与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这个过程是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过程。教师要鼓劢学生想象各种可以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于验证问题的结论。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自我思考总结,归纳,发表学生的看法。这是对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形成创新升华的一个必要步骤。
当然,课堂的探究教育模式并非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内容适当地采用。
(二)试错教育模式中体现的创新。
试错教育模式起源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该教育模式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分析各种学习中的误解,再由教师点拔,对比正确的解答,使学生深刻思索,从而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
学习过程中,发生了理解上的错误并等于是坏事,桑代克的思想是学习就是形成一定的“刺激—返应联结”。而这种联结主要又是通过试误建立的,即在重复的尝试中,错主的反应逐步被解除,正确的反应则不断得到加强。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大胆尝自己的想法,然后组织学生集体分析,辩论,抢答等手段,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敢于发表自己看法,实际是引导学生创表思维的开展,而不据于权威。
(三)问题教育模式中的创新
问题教育模式的提出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马赫穆托夫。其方法是由教师和学生的提问与回答形成问题情境,以对话为直接交流的有效手段,使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下进行积极的思维探索活动。其核心是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师要提出合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案。须要说明的是,问题的设置上教师要做到问题精炼,能够激起学习的思考兴趣,特别是要适合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因此设计问题时,须要明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提出的问题,学生才能乐于思索,学生的创
74101227.doc 新才能成为可能。操作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想问题的解决方案,尽力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四)案例教育模式中的创新
案例教育模式首先起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它的方法是教学中采用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使学生接触现有的案例,让学生把自己处在此案例的背景中,作为一个当事人的来思考对待事物的方法。操作步骤是课前要将一个案例发给学生阅读,并准备好自己的思考。课学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案例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案例的见解。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记录,并加以评价,学生将自己对案例的思考和课堂上其它人的观点进行比较,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案例教学法不需要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而主要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其实这一切的行动都是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展开。案例无非是给出一个给学生思考的素材,但核心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通过思考提升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了解他人的先进之处,扩大自己的见识面。
以上讨论的是几种创新教育模式中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操作过程。我们在懂得了这一些教育模式中的创新原理之后,对学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课堂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方向。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无止境的过程。教育的改革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基础教育的涉及面广而复杂,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我们要想培养好人才须要有长期不断的努力和大胆的创新魄力,才能让我们的教育事业成为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事业。
参
考
文
献
[1]周鸿主编:《创新教育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第三篇:浅谈发挥手机短信平台教育作用 创新党员教育模式
浅谈发挥手机短信平台教育作用 创新党员教育模式
论文关键词:手机短信 短信平台 党员教育
论文摘要: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为创新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了新的平台。手机短信具有普及性、针对性、时效性等特点,在党员教育中,我们应改变传统观念,充分认清手机短信平台在党员教育中所具有的优越性;遵循教育本质,把握手机短信在党员教育中的运用原则;强化具体措施,提高手机短信在党员教育中的实际效果。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探求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的新平台、新模式。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如何更好的利用好这一平台加强党员教育,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改变传统观念,认清手机短信平台在党员教育中所具有的优越性
1.手机短信延伸面广,能有效解决党员教育“人员分散难集中”的问题。传统的党员教育培训经常采取党员集中现场培训的形式进行,但受党员工作地、居住地分散等因素制约,教育培训覆盖率往往不高,尤其是老弱病残党员及流动党员,更是难于集中、难于覆盖。短信教育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利用手机短信覆盖面广的优势,突破时空的限制,不需集中也能对党员进行教育,形成党员无论是在家外出、城里乡下、工作休闲都能了解政策、接受教育、获取信息、的良好局面。
2.手机短信针对性强,能有效解决党员教育“枯燥乏味难接受”的问题。传统的党员教育培训常常以专人讲授或书本学习为主,这种单向传输枯燥乏味、效果差。短信教育中,可以将党员分成党员干部、机关党员、农村党员、流动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等不同类别,根据不同类别党员的思想特点和工作需求,分类发送学习培训内容。比如对于党员干部重点选择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廉洁奉公等类别的信息;对于农村党员重点选择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市场动态等类别的信息;对于流动党员重点选择党建动态、就业创业、维权服务等类别的信息。党员接收信息后,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平台进行反馈,变单向灌输模式为双向互动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党员的学习积极性。
3.手机短信时效性快,能有效解决党员教育“信息滞后难凑效”的问题。传统的党员教育培训往往内容单一固定、时效性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培训的质量。短信课堂紧密联系当前时事政治热点、群众需求重点、业务工作难点发送短信,能极大地提高学习培训内容的时效性。短信教育可以利用手机短信时效性快的特点,在党的重大政治活动或做出重要决策之际,及时向党员编发相关内容的手机短信,使党员第一时间了解党组织的重大决策;在面对重大事件和急难险重任务时,通过短信向广大党员及时发出号召、做出部署,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
二、遵循教育本质,把握手机短信在党员教育中的运用原则
1.坚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党员的岗位不同,素质能力有高有低,他们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比如老党员与新党员,对党性的感悟就不一样;干部
党员与普通党员的思想觉悟不相同。为此,短信课堂在内容设置上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认知规律,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目标,确定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搞好分类指导。一般来说,在内容设置上,要同中求异,各有侧重。如就干部党员和普通党员层次不同,就应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干部应作表率,普通党员应唱主角。教育应该是针对什么层次的党员开展什么教育,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把上级的指示精神与教育对象有机结合起来。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员教育活动的一种崭新理念,在党员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中要做到尊重党员、理解党员、关心党员、帮助党员。首先要畅通民意渠道。利用手机短信的优势,为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活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参与党的事务与决策、行使党员的民主权利创造现实条件。广大党员处在基层建设的第一线,对基层最知情,也最有发言权。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迅速收集民意,最大限度的听取党员的意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其次要真心关心爱护党员。要强化服务意识,把关心和服务党员作为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第一职责。要经常关心党员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关心党员的休假、婚恋、住房等实际问题,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解决,消除其后顾之忧,从而进一步强化党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3.坚持针对性实效性原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党员教育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是党员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短信教育更要遵循这一原则,力求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好教育效果。在短信教育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要注重“实际”。党员教育要做到“三个贴近”:贴近党员思想脉搏,贴近党员工作实际,贴近时代发展步伐。另一个方面要注重“效益”。党员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活动,其中也存在着投入与产出的效益问题。由于短信教育在人力、资金和时间上投入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投入少、效益高的路子。
4.坚持平等互动原则。平等互动原则的基础是信息沟通、资源共享。手机媒体的应用,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短信教育者不再是面对面的交流,完全脱离了配合以眼神、体态、手势和语调的手段开展思想教育的工作方式,代之以短信内容开展党员教育工作,这就要求在教育中必须坚持平等的教育理念,为互动教育打下基础。互动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思想上的充分交流、情感上的充分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受教育者能敞开心扉,向党组织汇报真实的的想法,党组织也能根据党员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教育的效果。因此,在短信教育中,教育主体要改变居高临下式的教育方法,以平等的态度促进教育中的互动,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强化具体措施,提高手机短信在党员教育中的实际效果
1.打造完备的服务平台,开创党员教育的特色阵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手机的党员越来越多,为服务平台的开通创造了条件。在服务平台建设上,由通讯公司提供技术支撑,依托移动通讯短信服务技术,在组织部门建立手机短信发送接收平台,充分利用手机短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和覆盖面广的优势,对党员开展短信教育,全力打造短信教育服务平台。同时,为确保服务平台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发送到广大党员手机上,还要建立“党员信息库”。将有移动手机党员的姓名、职务、手机号码等基本情况造册登记,最后统一输入到“党员信息库”中,便于调查和信息采集。
为保障短信教育正常运行,充分发挥短信教育的实际效果,应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由移动通信公司提供技术保障,远教中心具体负责对短信平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在系统操作上要指定政治上可靠,技术上过硬的专人负责,形成严格的管理体系,确保短信平台的顺畅运行。另一方面,要建立领导审核责任制。在短信发送之前,都要对短信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经过主管领导签字备案,方能通过短信平台发送。严格落实短信发送的各项制度,对于出现的纰漏,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通过完善短信教育的各种保障措施,确保短信教育平台的顺畅运行,提高党员教育的实际效果。
2.精心设计短信内容,提高党员教育的实效性。短信内容要根据《党章》、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中心任务、以及党员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来确定。在内容设计上要注重突出重点、覆盖全面的原则。一是突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创新理论的教育,强化党员的理想信念。二是突出党的基本知识和优良传统教育,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三是突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四是突出科技和专业知识教育,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
利用手机短信平台进行党员教育,内容设置一定要科学合理,既要保障短信平台的顺畅运行,又要满足党员教育的需要。其一,要建立短信数据库。短信数据库是保障短信平台顺畅运行的基础,组织部门要及时组织人员编写出精练简短、通俗易懂的文字短信,丰富短信教育内容。将短信内容按照不同层次、不同时期要求分门别类输入数据库。其二,搞好短信征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聪明才智,面向党员征集红色短信,收集整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国内外时政要闻,党建知识等各类信息,并严格把好短信质量关,选出内容健康向上、形式新颖活泼的短信,纳入信息库,确保短信教育内容的宣传效果。
3.重视短信教育的反馈环节,完善党员教育的服务功能。反馈环节是短信教育过程中沟通与传递信息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党组织了解党员教育状况的必要环节,它在教育中起着沟通与传递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短信教育的反馈环节,及时收集和处理各种反馈信息,增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畅通党员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党员反馈信息。短信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可以实现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沟通,为了获取直接有效的反馈信息,党组织可以建立专门的信息收集平台,指定专人负责,针对党员的反馈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根据反馈内容进行归档,针对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党员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生活中遇到实际困难,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问题,都可以通过短信的形式及时反馈给组织,让党组织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状态和心理需求,以便于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其次,提高办事效率,及时处理反馈信息。在收集好反馈信息后,党组织要根据党员反馈的内容,以及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及时处理。在信息的处理上,一是回复要及时,要急党员之所急,想党员之所想,真正为党员考虑,及时为他们解决遇到的难题;二是处理要恰当,对问题的处理要有理有度,有章有法,恰到好处,既解决了党员的问题,又不违背组织原则;三是态度要端正,对党员反映的问题,要从事实出发,客观公正,以理服人,力求问题的圆满解决,让党员满意。
第四篇:关于发挥科技创新作用
关于发挥科技创新作用
助力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市、县(市、区)科技局(委),有关单位:
特色小镇建设是我省加强供给侧改革持续增强增长动力的重要举措。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好服务和助力特色小镇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结合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布局建设众创空间或星创天地。市县科技部门要加强与特色小镇建设单位的沟通和联系,立足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主动谋划并建设众创空间(星创天地),鼓励打造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特色小镇,通过提供工作和社交空间,搭建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吸引科技人员入驻特色小镇创新创业,将特色小镇打造成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对布局特色小镇建设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符合条件的优先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并报国家众创空间备案,纳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管理。
(二)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根据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定位,支持有条件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专业科技
企业孵化器。已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并有条件整体搬迁入驻特色小镇的,设法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补偿支持整体迁入特色小镇。鼓励国家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结合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和技术需求,在特色小镇设立分孵化器,充分发挥和利用已有的资源和管理经验为特色小镇创新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
(三)在特色小镇布局建设技术市场。市县科技部门要结合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定位,谋划建设专业网上技术市场或分市场,充分利用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实现网上信息发布、成果展示、对接洽谈、签约交易等功能,形成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创新服务链,打通特色小镇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加强有效科技成果供给。鼓励有条件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实体技术市场。
(四)围绕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和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根据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创新研发、创意设计等需求,支持地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牵头或若干家企业联合在特色小镇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或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符合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的,优先纳入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计划,并给予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相应政策的支持。
(五)谋划设计并启动实施一批特色小镇科技项目。市县科技部门要结合特色小镇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要求和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在产
业技术创新、科技与文化融合、智慧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和创意生态农业等方面主动谋划设计并启动实施一批科技项目,符合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要求的,优先给予立项支持。
(六)启动实施特色小镇专题研发计划。倾斜支持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科技攻关,结合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需求,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影响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建立特色小镇科技示范工程。
(七)支持特色小镇嫁接现代科学技术。市县科技部门要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广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智慧制造、机器换人、农业农村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和产品,构建适合新业态发展的运行环境,探索和创新一批适应市场机制的新模式,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小镇主导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一批互联网特色小镇。
(八)对接特色小镇加强科技服务。要积极引导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加强特色小镇的科技合作。公共财政支持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向特色小镇开放共享科研仪器设备等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为特色小镇提供技术咨询、检验检测、合作研发、创意设计、知识产权等服务,全力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发挥“创新券”作用,支持特色小镇的科技型企业充分利用创新载体的科技资源,降低企业和创业者的研发成本。
(九)建立特色小镇精准服务制度。市县科技部门要将特色小镇建设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当好科技“店小二”,做到“精准对接、精准服务”。加强与特色小镇建设单位的合作,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倾斜支持特色小镇建设。要做好入驻特色小镇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落实好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等政策,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的认定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辅导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专业特长,围绕地方特色小镇建设技术需求,主动做好对接和服务。要主动跟踪并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调研,征集技术难题、项目合作和人才引进等需求,解决特色小镇和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十)建立特色小镇重点联系制度。已规划启动建设特色小镇的市县科技部门要尽快建立科技部门重点联系制度,主要负责人为服务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联络人,牵头做好调研,协调并解决科技方面存在的问题,全力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
(十一)本意见至2016年 月 日实行。
各级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科技部门的重点服务对象,整合创新资源,为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助推我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16年4月13日
第五篇: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其作用
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其作用
授课老师:阎红卫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作用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而在新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变成了时代向教育事业提出的课题。只有不断的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并且保证我们在竞争中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一,认识创新思维
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先准确的定位“创新思维”。只有选正确了方向,才可能有事业的成功。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我们每个人平时提到他都念念有词。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vation,它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 invation”的拉丁词根“ 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创新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打破思想禁锢,打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就是要学会辩证的继承,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的去喊出自己的声音!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二,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社会发展中 ,任何新的制度的确立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古城,创新思维在大学生思想中确立亦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就我国当前的历史阶段而言,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是:多年来传统教育倚重于知识的传承,把传承性教学置于中心位置,忽视对学生的资助学习,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欠缺批判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我国当前教育的致命弱点.这种状况与二十一世纪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的强烈需求形成尖锐矛盾,正是这种矛盾的存在,才是的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突显其紧迫性.现在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约500万篇;登记注册的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人类知识总量的倍增周期和知识物化的周期大大缩短,这是一个从”知识大爆炸”到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现实任何不进行知识创新 ,创造力开发的民族或国家都要落伍,都要被淘汰,都要”挨打”!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开发和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非常有必要!
而我们大学生创新思维的现状是怎样呢?当然我们首先应该看到建国以来创新思维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诸如,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卫星上天,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等等.但是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的短处: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成长,应试教育实行的是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答案的模式.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培养出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大致相同,缺乏个性和创建.尤其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及考分定高低的情况下,学生思维局限于教材和老师的标准答案而不敢有任何突破.因为只有与标准答案,老师,教材保持一致才能的高分,而对于统一问题的求异思维及另类表达则会惨遭扣分厄运.这种统一化标准化的应试教育无情的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维,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与此同时,怎样来克服种种困难,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心理素质更显得迫在眉睫,需要广大师生共同来探索。
三,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又是青少年自我成才的内在需要。但是,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随便的盲目的,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概括起来有四条基本原则。即:1,遵循实践性原则,也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坚持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坚持以实践作为衡量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唯一标准。2,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化就是创造性的代名词。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不同于其他人的现实存在,培养其自主的意识,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精神。确立教育的个性化原则。3,协作性,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只是跟他们的智力因素有关,非智力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创造性地发挥。而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让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在一生中涉足科学的每一方面。因此,只有科学信息共享,相互协作,才能有效地发挥个人潜能,促进文明的进步。4,系统性,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某个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体系,包括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
只有在实践中遵循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才有可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思维能力取得一个质的飞跃,并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分析,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突破思维模式的旧框框,克服隐性自我评价。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大学生专业设置过细,知识面窄,技能方面训练不够,不注重思维方法训练的等诸多因素,使许多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强。而
隐性自我评价则是指人们在潜意识里用理性标准和逻辑规范去判断他们所遇到的事物的一种思维习惯。隐性自我评价就入一个隐形杀手,随时准备扼杀每一个创新的念头。所以,要真正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须要突破思维模式的旧框框,善于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开放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既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同时,必须在主观上对创新有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充满信心,不要轻易对自己的新观点作出负面的评价。在一个新的想法产生时,应当任其滋长,发展,壮大,而不要过早干涉。或许,你思维的一小步会使人类的文明向前迈进一大步。
2,陶冶学生的情操,加强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
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这是在当前全民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大学生成才的一个要求。当然,我们强调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显然不是期望每个人都成为发明者,创造着为目的。而主要是激发每个大学生具有那种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使之成为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创新的喜悦与乐趣,使之升华为人的基本素养。这是我们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旋律。同时,我们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航程一种创新的态度和自觉。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床戏意识,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探索精神。大学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条件,环境和手段,都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直接相关。而课堂教学使大学教育的主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的是老师的教,以老师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从而淡化了知识的再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4,创新思维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一个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
唯物辩证法认为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我们不能忽视外因在发展中的作用。自组织理论认为:一个系统只有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才能维持自身的有序性,增加“负熵流”,使系统向有序的方向发展 „„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江泽民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挚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能够引导大学生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激励学生的创新激情,锻炼学生独立创新能力,并且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创造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创新人格。
总之,时代呼唤创新精神,民族需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新人。而高等院校则富有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我们只有彻底转变观念,注重教与学的方法,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才能批漾出良好的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四,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国家间的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发展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社会的竞争也不再是知识经济的竞争,而是走值得竞争,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利益。
1,利于个人才智的发挥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创新思维的开发,可以激发人的潜能,而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拥有高素质的建设者。当代大学生也将拥有一个发挥自己才华的平台,同时我们的建设者可以自如的应对未来社会的竞争,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进一步可以使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
2,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进一步发展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源远流长且从未中止过的文明。当代大学生作为我们文明的重要的继承者,具有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心理素质,则必将使我们的文明得到更高质量的创成名可以使我们的文明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使我们的中华文明能够有能力,有条件在不愿的将来银玲人类文明的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3,有利于我国政治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经济改革也使可不停地进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开发和培养其创新思维是非常有意义的。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把握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政治体制改革更加有效,政府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纵观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分钟都充满着竞争与挑战,所以,我们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与培养是我国政治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论文部分:
1《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发挥》曾国平
2《加强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杨玲
3《论创新思维的特征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杨宏郝。广西民族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 4《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谢秉志(大连理工大学)
5《当代青年创新能力培养》苏颂兴
6《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基本社会因素分析》刘庆发
7《试论我国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基本原则》刘莲玉
(注:第5,6,7论文源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板)
书目部分:
1《创新思维训练》梁良良.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2《创造卓越﹒创新思维训练方法》水木编著.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8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