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资料读历史的三个境界(大全)

时间:2019-05-14 19:5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业资料读历史的三个境界(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商业资料读历史的三个境界(大全)》。

第一篇:商业资料读历史的三个境界(大全)

A thesis submitted to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读史的三个境界 同人于野

绝大多数人对于历史的爱好仅限于听故事图个热闹好看,拿评书和历史剧当历史,热衷于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之类的演义八卦,这不叫读史。高级一点的认为真实历史比小说有意思,比如说喜欢看二战史,对德军高级将领如数家珍,这也仅仅能算对历史的入门而已。就好比喝酒不是为了解渴一样,”读”不是”

看”,要想谈论读史的境界,光了解人物事件不行,关键是自己要能从中得到思想。

本文研究读历史的三个境界。

读史的第一个境界是权术。很多人可能看不起试图从历史中学习权术,其实懂得权术的人才是成熟的人。

真正读懂历史,最起码的一个认识就是人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拿《封神演义》当历史的人可能会认为周文王好的不得了,而商纣王坏得不得了;可是如果你去读正经书《淮南子》,《孟子》,可能会发现商纣王也不像小说里描写的那么变态;如果你去读专业史书《史记》,可能会发现周文王也许不像小说里描写的那么神圣;如果进一步去读更早的《左传》,《尚书》,你的最终结论甚至可能是周文王和商纣王,这两个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还真不好说。

中国人一向喜欢用道德标准去衡量历史人物,然后非得整出一个忠奸善恶来,然而真实历史完全不是这样的。用善恶标准看待历史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最大的受害者可能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当他发现自己原本无比尊敬的张居正先生居然也有奢侈腐败行为,美好形象破灭以后对社会彻底失望,干脆来个几十年不上朝。现在的家长只让孩子看PG-13的电影,培养出来的都是朱翊钧,殊不知R级片才能训练真人才。

第一次把政治斗争中很难区分好人坏人这个思想在老百姓中普及的可能是当初一部叫做《雍正王朝》的电视剧,其实这个片对雍正还是有点故意美化。等到《走向共和》出来以后,大家思想彻底崩溃,发现怎么李鸿章慈禧也做有道理的事啊,一直到最近开始有人呼吁给秦桧平凡甚至批评岳飞,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既然现实如此残酷,不如多学点权术吧。整天看《雍正王朝》的人跟看《还珠格格》的人玩办公室政治,那还不是视之若掌上观文么?

《百家讲坛》的《王立群读史记》走的就是这个路数,帮你分析权力斗争中的成败得失。很多政治人物,比如张学良,非常喜欢读《明史》,大约也是出于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意思。当今在权术史学方面的大家当属吴思先生,他的《潜规则》早已深入人心成为现代汉语新词汇,其跟后来的《血酬定律》的合订本,叫做《隐蔽的秩序》,副标题”拆解历史弈局”,权术味道十足。我记得记者问他你是否担心有人把你的书当官场指南看,吴思笑说那也没办法,简直是做广告。

其实权术也有高级的,比如说《战国策》就比《厚黑学》高级得多,兵者诡道也,一点都不丢人。

达到读史的第一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经进入不知道善恶的状态。

读史的第二个境界是天下大势。如果说达到第一境界的已经是人中之俊杰,达到第二境界可谓凤毛麟角,因为只有把历史读通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是人改变事情还是事情改变人?只有把握了天下大势才能真正理解那些历史人物:他们想的不光是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他们也有关于中国应该往何处去的理想。达到这一境界,不但不会去划分好坏人,而且会发现用道德标准去评价历史人物其实没什么意义。比如说武则天。大多数人可能对武则天的”面首”问题最感兴趣,并以此来批判她;第一境界的”历史学人”会从宫廷斗争角度去评论,总结一个女人怎样称为女皇,怎样屠杀异己。但是如果你看的是天下大势,就会更加注意尽管当时朝廷上腥风血雨,老百姓的日子其实过的还不错。

看天下大势首先要看大局。中国史书特别爱写宫廷斗争,而对经济和社会的大局描写不够。如果100年后有人找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报纸,很可能得出结论说最近几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是失败的,因为搞得学费那么贵,大家怨声载道。但大局是什么呢?是2006年高校招生540万,是1998年的五倍!那些今天抱怨学费贵的大学生,如果不改革的话可能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现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3%(链接出处),这就叫大局。

其次要把大局放在前后历史中去看。三国的天下大势不是什么”分久必和合久比分”,而是中国统治集团从贵族阶级到士族阶级过渡的大局中的一个插曲。如果把握了这个大势,就会更加注意袁绍和荀彧这样的人,而不是吕布和貂蝉。易中天最近的《品三国》最后几集讲述了这个天下大势,其境界显然远高于王立群的宫廷斗争。

研究天下大势的人根本不会在意朱元璋杀戮功臣,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和推动八股文才是更重要的事情。雍正用不用血滴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摊丁入亩土地政策。

研究天下大势,看政治主要看制度的演变,看经济主要看政策和数字。明朝为什么灭亡?从崇祯的性格去解释,其实不如从整个明朝的税收政策,税率偏低导致国家没有力量干大事这样的角度去分析有道理。

但是把握天下大势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历史学界根本没有定论,只能靠个人自己体会。中学历史课本其实一直都在强调天下大势,但郭沫若的那一套把中国分成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理论到底对不对?郭沫若从个人品质入手去分析李自成兵败,《甲申三百年祭》到底有多少道理?很难说。

就算知道了政策比道德品质重要,那么一项具体的政策到底是对是错,其实也不知道。比如说雍正的摊丁入亩,把以前的按人头征税改为按土地面积征税,显然对老百姓大大的有好处,是好政策没错吧?也不一定。正是这个政策导致人口暴增,而在没有先进灌溉技术的情况下,人口暴增可能是乾隆以后中国积贫积弱的最重要原因。

再比如说八股文考试,现在主流意见当然是它限制了人的思想。但八股也有积极的一面,就是确保了公平。如果文章样式内容随便,可以想象身在京城大户人家的孩子肯定见多识广写出来文章比山区孩子好看。比如几年以前全国统一高考试题的时候,北京分数低录取率高,北京教委的辩护就是我们北京孩子虽然分数低,但是有见识啊!听到这种说法边区孩子肯定反问你会背几句《大话西游》台词就叫有见识?八股的优点就是根本不可能考《大话西游》。八股就好比GRE考试,是一种尽量确保公平的”能力”测验,这就确保了来自海南的人也能在官场有一席之地,就好比说中国大陆学生GRE成绩普遍超过美国学生一样。

兴一利必生一弊,真正选择政策真是如履薄冰。

达到读史第二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经进入了不知道对错的状态。

读史的第三个境界是纯粹为了历史。大多数人学物理是为了通过考试,有些人学物理是为了使用物理定律为人服务,只有极少数的人学物理纯粹是为了好奇,他们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能统一感到坐立不安。前面说的两个读史境界其实都有点以史为鉴的用意,而真正的

主流历史学家,比如我最近读的这本《Are We Rome?》新书所介绍的西方绝大多数历史学家,实际上认为古为今用毫无意义,历史没什么用处。易中天在接受崔永元采访的时候也说过,他不提倡古为今用,这一点显然比吴思专业。

政治家特别喜欢引用历史来说明今天的行动。因为以前古人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们是这么做的,这件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但历史学家会告诉你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古人遇到的情况根本不是你说的那个情况,他们采取的行动也不是你说的那个行动。搞不好历史学家还会告诉你,这位古人是否存在,我们有争议。

一个最新例子是9/18东北军不抵抗。以前的主流看法一直是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抵抗,板上钉钉一般。金一南2004年讲话介绍了一个版本的说法是张学良跟东北军将领讨论之后认为根本打不过日本人,因为害怕而主动不抵抗,跟蒋介石没关系。(我以为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低估了当时东北军的实力,张作霖家底雄厚,比如空军飞机数量超过日本全国战机总数的一半。)最近看到张学良自述,他自己的说法是当时他判断只是小股日军闹事,不想把事情搞大所以不抵抗,也就是说大意失东北。(你信么?)那么东北军到底为什么不抵抗?注意从三个版本我们可以学到三个不同的人生道理,那么哪个才是对的道理呢?

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如果你想古为今用,其实历史上是否发生了这个事件根本不重要。满清入关不需要读真实历史,读的是《三国演义》,而且把”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用来陷害袁崇焕还取得了成功,尽管”蒋干中计”其实是罗贯中虚构的故事。从小说,寓言,神话中都可以学到道理古为今用,而且真能用上。学术界对南怀瑾的最重要批评是他使用典故不分真实还是虚构历史,其实南怀瑾说的明白,大意是报纸上的东西可能除了名字是真的,事情都是假的;而小说里的东西除了名字是假的,可能都是真的。所以所用水浒传分析江湖斗争一点问题没有。

真正的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不带有功利目的,他们只是想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史书也是人写的,司马迁也有主观情绪,拨开历史迷雾去分析真实情况,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达到读史第三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经进入了不知道真假的状态。

不知道善恶,不知道对错,不知道真假,一问三不知才是真正的历史专家啊!

第二篇:学习历史的三个境界和四个方法

学习历史的三个境界和四个方法

要达到历史学习的较高境界,就必须注重研究历史学习的方法。下面,笔者介绍四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一,宏观切入、微观突破法。历史学习要大出着眼、小出着手,把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拿中国古代史来说,对于每一个朝代的学习,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一个朝代的历史阶段特征,把握相关章节的课题,然后具体到这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学文化等方面,并一一进行突破。如唐朝,首先要掌握它的最大特征是 “封建社会的繁荣”,然后再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学文化等方面去认识唐朝的繁荣。

其二,纵横归纳法。历史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善于把相关的历史知识从纵向、横向角度进行归纳和整理,从而使我们所学的历史知识不是零乱的、杂乱无章的。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个封建朝代都讲到,就有必要对它进行纵向归纳;还如,1941—1942年间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状况如何,就有必要对各个战场战况进行横向归纳。

其三,中心问题研讨法。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一些有争议的主干问题进行研讨,如:弱国有无外交、洋务运动成败论、辛亥革命成败论等。还可以针对某一专题进行研讨,如:建国以来党在农村的政策演变过程、民族资本主义兴衰过程及原因、儒家思想兴衰过程及原因等。这样的研讨可以培养“史才”。

其四,史论结合法。要在历史学习方面达到较高境界,必须在治学方法上做到论从史出,史中有论、论中有史。首先要加强对基本历史理论的学习,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其次要善于从浩若烟海的史料中发现史实、得出史论。我们从“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不难看出唐朝时的扬州是何等繁华;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中感悟出安史之乱后的萧条;从“老大嫁做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中不难发现封建时代商人地位之低下。这样的史论结合法可以培养 “史识”。

学无止境,治史有法,但无定法。区区拙文,只不过抛砖引玉罢了,不当之出,敬请学者斧正。

第三篇:管理的三个境界

管理的三个境界

本人管理专业毕业,工作三年,现在在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做文案,结合我自己的学习、工作经验,谈一下我对管理的看法和认知。第一次发帖,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一境界:草莽英雄——管理即做人

当我还未进入大学,学习专业的管理学知识时,我对管理学可以基层的说一无所知。在中国,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较晚,真正的职业经理人为数不多,中国多数的企业创业者以及各个层级管理者未接受过正统的管理学专业训练,他们是如何来管理的呢?这些人的管理往往取决于个人的行事、处世风格,凭着自己的本能反应来管人。

但是,这也不是说,这些人都不会管理。有些人天生就具有领袖的德才。

第二境界:科班毕业——管理即考核

当我大学毕业之后,我学习到了系统的管理学理论,这时,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制度、考核、规范化、激励”等专业管理术语。但是,在还没有经过管理实践的锻炼之前,我往往将管理简单化、机械化,甚至天真的以为,管理有什么困难的,只要制定好各项管理规范、制度,然后设置配套绩效考核体系,优则奖励,劣者惩戒,被管理者岂不是会乖乖的听命于我?现在想来这种想法实在天真。

事实上,中国很多的职业经理人以及企业管理者都有这样的错误认知,过于注重“经济人”的假设,管理上多依赖于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以及考核的正、负向激励作用。在激励上,也是以薪资、福利等物质激励为主。在这种机制下,被管理者与管理者之前的博弈、冲突、对抗严重,被管理者只有在外在利益的刺激下才会有所行动,对于职责之外的事情不管不问,消极被动。这也是当今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员工缺乏积极主动性,规章制度难以执行到位,员工缺乏价值实现感而频频跳槽等等。

第三境界:人本大师——管理即哲学

管理大师江广营老师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管理背后是哲学,执行深处是人性”,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必须了解人性,管理实际上是管“人心”。简单的说,这也可以说是非常流行的“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已经是流行很久的话题,但是真正理解人本管理,并将人本管理真正落实到位的企业微乎其微。江广营老师领导的八九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2007年,我有幸加入了八九点公司。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学习到了很多在大学课程、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工具。尤其是刚进入公司的半年里,公司的管理思维、理念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以前持有的简单的、机械的管理思维也得到了纠正。

八九点的管理思维和方法独具特色,甚至与一般的管理理论相悖。在八九点公司,没有严苛的规章制度,没有严格的个人绩效考核制度,这在当今时代似乎不太现实,甚至难以置信,但是其管理的效果却让人惊讶。八九点员工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敬业精神多次打动了客户。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篇幅有限,无法详细展开,简单的列举一两个

例子。

激励即时化:人是精神的动物,人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而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经济人”假设。八九点强调的是“用精神的以人为本,取代物质的以人为本”。这在日常管理中集中体现的一点是就是即时激励的文化氛围。每天公司晚会上,各部门轮值部长按照五级分布对员工进行评价,对于当天表现优异者给予即时的激励,对于当天表现较差者,给予改进的意见。此外,每月底,员工选举产生“执行星星”、“协作之星”等“星星”,并给予荣誉和一定的物质激励。在八九点,只要你有任何改进和进步,只要你对团队成员给予任何帮助和协助,只要你取得出任何绩效,你都会获得来自同事的嘉许和肯定,每个人都会感受到来自团队的尊重和认同,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比薪酬更有效的激励措施,因此团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涨,同时,同事之间相互协助的氛围也非常浓厚。

制度公约化:江广营老师说:“人拒绝被管理,就像拒绝被征服”,对于约束自己行为的规章制度,本能的会与之博弈、甚至对抗,即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也是制度执行不力的最大障碍之一。八九点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

管理全员化:

第四篇:《三个境界》的教案

三个境界

白寿彝

教学目的:1.了解文章所阐述的有关治学的见解,领悟读书“三个境界”的内涵。

2.领会本文以论述为主,语言朴素严谨的特色。

3.学习读书心得的写作要领,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个境界”的内涵。

2.难点,掌握读书心得的写作要领,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1.把原词的含义与王国维和作者的理解加以比较,深入理解。

2.讨论探究法,通过讨论加深认识。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由王国维及其治学三境界,导入新课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末著名学者,新史学的开山

鼻祖。出身贫穷,靠刻苦自学成才,是我国近代学术研究论著最多,成就很高的学者之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三首宋词中的名句来形象概括治学之路,其实是治学经验之谈 也是他一生研究学问的真实写照。

本文是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札记后所写的读书心得。

简介作者:白寿彝(1909—2000),河南开封人,回族,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

早年就读于开封市后安德烈学校、上海文治大学,1929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攻读中国哲学史。毕业后做过多年的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对我国史学研究、伊斯兰教史、回族史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重大贡献。主要著作有:《中国交通史》、《中国伊斯兰史存稿》、《回民起义》等(其他见教材P27注释)。白老先生治学严谨,精心育人,为我国史学界和教育界培养了大批人才。

二.点几个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三.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领悟读书“三个境界”的内涵,学习读书心得的写法。

2.读时思考:(1)本文主要是联系“三个境界”谈治学的体会,作者认为治学有秘诀吗?如果有,作者认为秘诀是什么?(2)本文议论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1)作者认为治学的秘诀是认真去体会,认真去做。

(2)本文议论的中心:治学要认真地去体会,认真地去做。

四.读后,请同学们归纳本文结构与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提出论点:治学要认真地去体会,认真地去做。这是作者读书的“自得”,是文章议论的中心。

第二部分(3段):按照自己的领悟解释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

第三部分(4—6段):在领悟的基础上,对三个境界逐一阐述,表达自己的见解。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课文,深刻领会“三个境界”的内涵

第1段:用设问开头,提出论题“怎样治学”→接着,指出治学的关键(即所谓秘诀):认真体会,认真去做→再引出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

第2段:摘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三境界说,为下文铺垫。

第一境界引自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天(山)长水知何处?”这首词是写离别相思之情。

第二境界引自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首词写怀念远方的恋人。

第三境界引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写元宵之夜在长街中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第3段:第一境界,王国维借引晏殊词的意思,是说不管怎样的客观条件(“昨夜西风凋碧树”),都要能甘居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毫不动摇地去学习(一个”独”字,形象地点出这个意思)。“上高楼”,是为了看得更远;也只有“上高楼”,才能“望尽天涯路”。作者用“目光远大,意志坚定”来解释第一境界,抓住了它的根本。第二境界,作者解释是“ 能够吃苦耐劳,经得起考验”。这正是王国维的本意,他借柳永的词,加以形象、生动的表述。第三境界,作者解释为什么?(“在热闹的场合是不能有所发现,你寻他千百度也不行,但偏偏是在灯火阑珊没有什么人的地方,找到他了)。为什么在热闹的场合里不能有所发现呢?(让学生思考讨论)。明确:治学贵在独创,随大流,凑热闹,人云亦云,是不能有所发现的,哪怕千百次的寻找,也是不能有所发明、创造的。

思考:“灯火阑珊没有什么人的地方”借喻什么?

明确:借指能不为现成的观念所束缚,不为旧的学说所局限,敢于冲破传统的控制,经过刻苦的钻研、探索,有真知灼见,能独辟蹊径。

第4段:作者首先把第一境界进一步归结为“立志”→明确“立志”的含义:对于我们国家民族有所贡献,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接着指出最重要的是一个“立”字。作者的这些论述,既来源于王国维的原文,又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阐发。

第5段:作者先阐述“第二境界实际上也说的是立志的具体表现,紧承第一境界,揭示如何“立”。第二句指出“必须思想感情到了第二境界才可到达”,也就是要心甘情愿地、不惜一切地像热恋中的情人那样去追求。第三句揭示精神实质,就是荀子所说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下文分两层阐述,第一层引用《劝学》中的名句,指出学习知识要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要持之以恒。第二层引用《礼记·中庸》中的“人一己百”的名言,说明“锲而不舍”的重要作用。最后用一个比喻来归纳上文,形象揭示“锲而不舍”的必然结果,并开启下文,过渡到第三境界。

第6段:作者指出第三境界的核心就是“自得”(自得,就是自己有所体会,形成自己的见解)。引用孟子的话说明:深造就是为了自得,真正掌握了知识,融会贯通,才能运用自如。然后,针对人们在治学中的倾向,从多方面来阐述如何正确理解自得。最后指出自得对个人学业、对学术界的进步都大有好处,并附带指出当前的一种“不好的风气”。说明这种风气不能带来创新。

二.归纳本文的写法(从中学习读书心得的写法)

本文通过对“三个境界”的领悟来阐述有关治学的见解,体现了读书心得的特点:一个是“读”,即读什么,一个是“得”,从中得到什么,两者紧密相连;先写所读文章(书)的内容和领悟,再写心得见解,后者是重点。读书心得以论述为主,论点来自读书受到的启发;以所读书的内容为阐述的依据,把原书的内容和自己的认识融合起来论述。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五.板书设计:

治学的关键:认真体会,认真去做。→引出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第一境界为“立志”→明确“立志”的含义→最重要是“立”

第二境界是立志的具体表现

第三境界的核心就是“自得”→“自得”的好处

教学反思:

第五篇:教师的三个境界

教师的三个境界

评论发布者:闫克富 发布时间:2014-07-31 09:09:05 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如果教师只是把它当做一种职业,那么,这样的教师就是不称职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那么,我认为教师也应该有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大受追捧时不发烧,也就是做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就是实干加巧干,既要踏踏实实地工作,为学生倾尽心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又要做一个有心人,时刻动脑子,探索规律,发现真理,追求成功。这是做教师的第二境界,这个境界显然比第一境界要高。

第三境界,把教师当作一种艺术。把教师当作一种艺术,就是要博古通今,博采众长,信手拈来最恰当的事例,将其融入课堂,天衣无缝,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汲取知识的芬芳,不再有学习之苦,不再觉背书之累。这种境界,是做教师的最高境界,但这个层次是很难做到的,这就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和坚持,才有可能体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

下载商业资料读历史的三个境界(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业资料读历史的三个境界(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而化之”新境界—读《中国大历史》有感

    “大而化之”新境界 ——《中国大历史》读后有感 初闻黄仁宇实属偶然——曾经为《明朝那些事》着迷,一日聊天忽有同事发感慨:“当年明月的写作灵感必定来源于黄仁宇的《万历十......

    店长管理的三个境界

    店长管理的三个境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思是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受惩罚而减少犯罪,却......

    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个境界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三种境界: 境界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 这一境界说的是教师遵守规范道德境界。能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旅行教师的职......

    学习的三个境界-体会学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就经常挂在了我们的耳边,伴随着我们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直到毕业、工作、成家立业、终老一生。可以说学习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学子......

    期中复习的三个境界

    期中复习的三个境界 期中考试是一种综合测试,与平时的单元测试,单项训练有本质的不同。著名学者王国维有过“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的说法,我认为期中复习也有......

    三个历史故事范文合集

    三个历史故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三个历史故事》的内容,具体内容:历史是故事的集合,这些故事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体现。那你知道历史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我......

    历史资料(范文模版)

    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

    历史资料

    高一历史暑假作业 一、预习历史必修三(要求:用作业本把课本主要知识点作一详细整理归纳)。 二、以下三个题目任意选一个做,不少于1500字。 1、看一本历史类书籍,写读书笔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