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赏析论文 迪拜塔

时间:2019-05-14 19:1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筑赏析论文 迪拜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筑赏析论文 迪拜塔》。

第一篇:建筑赏析论文 迪拜塔

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是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已竣工投入使用的摩天大楼,有160层,总高828米。迪拜塔由韩国三星公司负责营造,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同时正式更名哈利法塔。

哈利法塔的建筑理念是“沙漠之花——Desert Flower”,平面是三瓣对称盛开的花朵;立面通过21个逐渐升高的退台形成螺旋线,整个建筑物像含苞待放的鲜花。这朵鲜花在沙漠耀眼的阳光下,幕墙与蓝天一色,发出熠熠光辉。

三瓣盛开的沙漠之花—哈利法塔的建筑幕墙总面积为13。5万m2,其中塔楼部分为12万m。幕墙总造价约为人民币8亿元。约为6000元/m2。哈利法塔很高,风力作用下,上部楼层水平位移较大,将酒店和公寓安排在下部楼层,办公楼层放在上层,可获得更好的舒适性。按现在的布局,公寓最高层为108层,最大位移为450mm,办公最高层为162层,最大位移为1250mm。

SOM创新了一种结构体系,使用支撑核心让塔楼稳固而且经济。塔楼由围绕核心的三个“翼”元素,随着塔楼高度增加,“翼”的终端都是向上旋转递减的造型,减小塔的体型,楼面为不断上升的“Y”字形,这种设计有助于减少风的影响。利用塔的高度优势,设计师发明高空气体冷却系统,从楼顶吸入冷空气(比底层空气低10度),再输入楼体下层以降低塔楼温度,而塔楼高性能外立面系统可以抵御迪拜夏季数月极端高温的考验。

混凝土结构设计按美国规范ACI318—02进行。混凝土强度等级:127层以下为C80;127层以上为C60。C 80混凝土90d弹性模量为43800N/mm2,采用硅酸盐水泥,加粉煤灰。进行了构件截面尺寸的仔细调整以减少各构件收缩和徐变变形差。原则上使端柱和剪力墙在自重作用下的应力相近。由于柱和薄的剪力墙收缩较大,所以端柱的厚度与内墙相同,取600mm。设计时尽量考虑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接近,使各构件的收缩速度接近,减少收缩变形差。在立面内收处,钢筋混凝土连梁要传递竖向荷载(包括徐变和收缩的效应),并联系剪力墙肢以承受侧向荷载。连梁按ACI318—02附录A设计,计算图形为交叉斜杆。这个设计方法可使连梁高度降低。楼层数量多,压低层高有很大的意义。标准层层高为3.2m,采用无梁楼板,板厚为300mm。

“迪拜塔”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以支持重量可能超过50万t的地面以上建筑。“迪拜塔”建造在一个3.7m厚的三角形结构的底板上,这个三角形底板由192根直径为1.5m的钢管桩或支柱缸体支持。这些钢管桩或支柱缸体深入地下50m。

为了保持这幢超高层建筑物的稳定性,“迪拜塔”的设计标准是能够经受里氏6级地震(当地属于地球上少地震的地区)。能在55m/s的大风中保持稳定(在高楼中办公的人完全感觉不到大风的影响)。

601 m 以上是带交叉斜撑的钢框架,它承受重力、风力和地震作用。钢框架逐步退台,从第l8级的核心筒六边形到第29级的小三角形。最后只剩直径为1200mm的桅杆。这根桅杆是为保持世界第一建筑高度而专门设计的,它可从下面接长,不断顶升(类似塔吊的原理),预留了200m的上升高度。

结构竖向压缩每层平均为4mm,整座建筑的顶点为650mm。这个缩段通过每层标高的调整来补偿。由于收缩和徐变,钢筋混凝土竖向构件的内力会在钢筋和混凝土之间重新分配。由于要求两者应变相同,混凝土分担的内力会逐渐减少,而钢筋的内力会相应增加。哈利法塔第135层的墙、柱中钢筋与混凝土的内力比会从15%,85%变为30%,70%。

迪拜塔建成后将采用世界最快电梯,速度达17.5米/秒。从首层升至120层景观层只用了50秒。在景观层,整个迪拜市容尽收眼底,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棕榈岛”和建设中的“世界岛”都能一览无余。

然而,要在这么快的速度下迅速使电梯减速停止,是极其困难的。早期的电梯有个致命的缺陷,一旦电梯的绳索断裂,电梯就会飞速下坠。工程师为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一种可任意立刻阻止电梯下降的安全刹车装置,使电梯与锯齿相扣,动弹不得。

“迪拜塔”设计了4个避难层,每30层一个,用于对付火灾和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另外,除了54部高速电梯,还安装有专门的应急电梯,可以从高处迅速而安全地疏散人员。

第二篇:迪拜塔观后感

关于超高层建筑的一些思考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处的的产业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兴起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来,造成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范围逐步扩大仍感局促,为了在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建筑面积,建筑物不得不向高层发展——这是高层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其次,由于高层建筑技术的进步,使许多不可能的高层建筑形体得以实现,这也是高层建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天,我们将来讨论一下后者在当今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根据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可知,我国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称为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绝对不是简单地把建筑物的高度往上升就可以了,当高层建筑的层数和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它与多层建筑相比,在设计上、技术上都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加以考虑和解决,下面就一一分别叙述。

技术突破一:机动性

当我们站在一栋高楼大厦前,我们应该思考的第一件事是:我们的目的地在几楼?我们该如何上去?这是人们在使用高层建筑时应面对的一个首要障碍,因为人们不愿意爬太多层楼梯,一般走超过5层就已经会感到厌烦。传统大楼的楼梯在高层建筑中很难取得人们的青睐。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电梯就应运而生了。1854年,在纽约水晶宫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发明。他站在装满货物的升降梯平台上,命令助手将平台拉升到观众都能看得到的高度,然后发出信号,令助手用利斧砍断了升降梯的提拉缆绳。令人惊讶的是,升降梯并没有坠毁,而是牢牢地固定在半空中——奥的斯先生发明的升降梯安全装置发挥了作用。“一切安全,先生们。”站在升降梯平台上的奥的斯先生向周围观看的人们挥手致意,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安全升降梯。奥的斯先生的发明揭开了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从那以后,升降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1889年12月,美国奥的斯电梯公司制造出了名副其实的电梯,它采用直流电动机为动力,通过蜗轮减速器带动卷筒上缠绕的绳索,悬挂并升降轿厢。1892年,美国奥的斯公司开始采用按钮操纵装置,取代传统的轿厢内拉动绳索的操纵方式,为操纵方式现代化开了先河。一部性能优越且安全性高的电梯在一个高层建筑中是十分重要的,电梯能使人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到达大楼里的任意一层,且最重要的是不需耗费人们的体力,这使得人们有兴趣在一栋大楼里工作、学习、居住,使人们对高层建筑不会感到畏惧,使得高层建筑的使用变得便利起来。电梯彻底地改变了都市景观,大城市里的建筑物拔地而起,且一栋比一栋高,这全得感谢与电梯的使用,没有电梯就不可能建造摩天大楼,电梯的加入完全改变了高层建筑的全盘概念。世界上第一座使用电梯的大楼是位于美国纽约的公平保险公司的总部大楼,直至今日,世界上有使用电梯的建筑物多达1.5亿座。其中,现今世界第一高楼,超高层建筑“迪拜塔”更是将电梯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迪拜塔内共设有53座电梯同时运作,最大的可同时容纳46人,最快的时速可达53公里/小时,不到50秒便可到达120层.。如此快的速度以及如此大容量的人数,使得整座电梯在运行过程中拥有极高的动能,如果此时电梯下坠,要想煞住它,就如同把一辆18轮的大卡车冲出悬崖后凌空停住,这是一项莫大的挑战,但迪拜塔的电梯设计师们也想到了这点。迪拜塔的电梯一旦超出了时速限制,就会立即自动触发紧急刹车系统,强大的制动系统能产生足够大的摩擦力使得高速的电梯在几秒内停下。正是由于有了这种高效、安全的电梯,让人们打破了对建筑物5层楼的限制,使得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在高层建筑里工作、居住,众多建造高层建筑拔地而起。

技术突破二:建材

但是,当建筑物的高度接近25米时,传统的建筑材料石块已经不能承受建筑物如此高

度的重量了,因此,建筑师们如果想继续往上建造他们的作品,就不得不另辟蹊径。1939年,纽约傅勒大厦的建筑师丹尼尔·伯恩罕想到了一个新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他用钢柱和钢梁固定成一个钢骨架,钢材比石块轻薄且坚固,又能承受整个结构的重量,最后只需将外层薄薄的砖石墙套在钢骨架上。这样一来,高层建筑的高度就从原来的25米成功提升到87米以上。而丹尼尔·伯恩罕所开创的这种建筑史上最重要的技术,正是当今所广泛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的始祖,因为这是一种新形态的建筑技术,这种钢结构的形体一旦稳定下来,理论上你的大楼要盖多高就盖多高。除此之外,大楼外观所用的材料也非常讲究,玻璃幕墙是一般高层建筑的首选,因为玻璃既有良好的采光功能,又能遮风挡雨,还能呈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外观,加上现今的许多高层建筑大都结合了最好的钢材和石材,建筑师们利用这些材料以及钢筋混凝土技术,打造了一栋又一栋坚固、轻巧和美观的摩天大楼。

技术突破三:散热

但大量运用玻璃幕墙技术来装饰高层建筑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在炎热的夏天时,美丽的玻璃高层建筑物有可能成为一座烤炉。因为在夏天,玻璃能然让建筑物光线充足,但同时热气也会侵入,人们在获得光线的同时也受到大量太阳辐射的影响,辐射会被室内的物体吸收散热,然后再辐射到周围的空气中,造成温度上升,并且,密封的玻璃窗使热气无法外泄,室内很快就热得让人受不了了。因此,散热就成为了高层建筑的建筑师们又一大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建筑物才能顺利运营,而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建筑物降温。一位名为威里斯卡瑞尔的美国工程师解决了冷却的问题,他发明了一种机器,可藉由湿度的增加,使潮湿的热空气冷却、干燥。机器首先把细微的冷水雾注入一个密闭空间,接着把炎热、潮湿的空气吸入这股冷水雾里,这样一来,热空气就变得凉爽、干燥,很明显,这就是如今我们所使用的空调。空调的出现,使得高层建筑不仅仅向着高的方向发展,而且还使得体积庞大的高层建筑成为可能。但是仅仅依靠空调的使用,有些时候仍不足以抵消外界辐射的热量。于是乎建筑师们必须一些新型的技术。如迪拜塔的玻璃幕墙所使用的玻璃,分成外部表面和内部表面,各涂有特殊的涂层。外部涂有一层薄薄的金属,其作用是反射每天太阳直接照射到建筑物表面的太阳热能,如同防晒乳液,金属涂层转移会使室内增温的紫外线辐射,但这层防晒乳液档不住火热沙漠的沙粒辐射的红外线,因此就需在玻璃内侧涂上一层薄银以阻挡热射线。这样一来,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便可堪称完美,使得高层建筑的发展又上升了一层。

技术突破四:施工速度

空调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大楼里舒适地工作,于是乎大楼便被盖得越来越高。可是,若想盖更高的建筑物,意味着所耗费的时间就需要更长,所花费的金钱也会更多,这绝对是开发商最不想见到的局面。要想留住投资商,就必须加快施工速度。大楼一旦开工,几乎每分每秒都在花钱,建筑师必须想办法把施工期缩短,而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就是预制大楼组件,然后再像巨型模型一样把各组件组装起来。建筑师们先在别处打造大楼组件,等一切准备就绪,再把组件运抵工地,进行快速组装。然而,又有问题出现了。高层建筑的各个组件重量几乎都超过了十顿以上,要想把如此巨大沉重的家伙快速地运吊组装起来,是个不小的难题。建筑师的施工团队在澳洲找到了一种称为跳升式袋鼠起重机,这种起重机可以吊起超过50顿的重物,每当组装完3层楼后,起重机的底部松开,向上滑行3层楼再锁紧,这使得整个起重机往上跳了一层。有了这两种关键技术的帮助,整个大楼的施工速度大大加快,这正是整个施工团队以及开发商所渴望的。

技术突破五:防风

随着大楼的高度不断上升,新的问题也就不断出现。因为高层建筑越盖越高,且多采用钢结构框架,设计重量越来越轻,在高处,对高层风的作用力越来越敏感。尽管建筑师能保证结构承受风荷载是安全可靠的,但强大高层风所导致的震动,使大楼产生摇摆,造成室内

物体移动,且这种摇摆类似于坐船的感觉,容易使人产生晕眩不适。不过,建筑师们自有防风的应对策略。他们把大楼内部的钢结构架转移到外部,这所谓的外露骨架很难把大楼吹弯,这种外露骨架是史上防风技术最杰出的发明。但如果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不能光靠刚性的外露骨架防风,为了防止高楼层用户发生晕船现象,其解决方法是与风进行互动。建筑师在建造是不断进行风动测试,把风洞纳入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主要在建筑物的外型上下功夫,他们把大楼的每一段设计都以不同的方式偏移风向,扰乱强风在建筑物周围所形成的漩涡,消除了风对建筑物的影响力,达到了与风进行互动的目的。

技术突破六:抗震

大自然对人类建筑的考验还不只这些,其中,最具破坏力的要数地震了。地震永远是高层建筑的头号杀手,地震比风的破坏力高出许多,因为风很少能把建筑物吹倒,但地震要想摧毁一栋建筑物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建筑师们运用物理知识来应对地震,那就是给建筑物增加弹性,因此建筑师在设计刚性的大楼同时,在容许范围内增加弹性。如台北101大楼,为了度过快而剧烈的地震,建筑师在大楼中央竖起了36根刚性的钢管,其中注入混凝土赋予大楼强度,当巨柱在地震时屹立不摇,结构其它部分弹性相连,可随着外力作用而伸缩。并且,实践也证明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因为在台北101建造途中,地震就袭击了它。周围的小建筑物几乎不堪一击,但台北101依然挺立。这样,建筑师们就克服了地震对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影响。

技术突破七:疏散

克服了种种大自然对建筑物的考验后,建筑师们还得思考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为引起的火灾以及恐怖袭击,而最重要的是如何疏散大楼内的人。要疏散一栋高层建筑里的人可不简单,大楼越高越大,就有更多的人要走更多的路才能到达安全地点,千万不要以为下楼梯比爬楼梯简单得多,其实不然,每个人的速度各有不同有些人走得很快,有些人身体比较好,但也有些人受了伤,也可能没穿鞋子,沿路落东落西的,这对任何人都是个严峻的考验。因此,高层建筑内必须设有消防设施及安全通道。在全球第一高楼迪拜塔里,有内建的消防设备,因为混凝土骨干原本就防火,可是逃生呢?对于迪拜塔,答案是人们根本就不需要逃出去,迪拜塔内设有9个很特殊的房间,避难室。这是用一层层强化混凝土和防火护墙板打造而成的,避难室的墙壁能在火灾的高温中支撑两个小时,每间避难室有独特的空气供应,从防火的管线注入,密封的防火们阻止浓烟内泄,人们能在避难室里躲避火宅,等到消防人员控制火势以及救援人员的到来,且每隔30层楼就有一间避难室,应该能让全体住户安全轻松抵达。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几个要素,高层建筑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电磁波的问题,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造成了对电磁环境的破坏,引起电视收看效果的变差和通信质量的降低,这一问题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尤为突出。解决这种因建筑物自身产生电磁波反射而破坏电磁环境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研究应用一种新型的、能吸收电磁波能量,从而减少乃至消除对电磁波反射的建筑材料。铁氧体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吸收电磁波能量的材料,曾广泛应用于军事上,并达到了实用化。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开发出各种类型的铁氧体吸波材料,并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应用于许多高层建筑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层建筑的发展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磨砺,至今基本成型。将来的发展趋势也许高度不会是主要目标,人们也许更注重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构成,强调底部空间的重要性,普及一体化设计,如智能建筑。并且,未来建筑应该会偏向环保节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促进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相互融合。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类的建筑史定会翻开新的篇章。

(关键字:机动性、建材、散热、施工速度、风、地震、疏散)(注:部分数据案例

摘抄自一下资料,《超大建筑狂想曲:迪拜塔》、《新建筑与新技术》、《建筑、环境与土木工程》、《高层建筑技术难题攻关》、《高层建筑发展史》

第三篇:演讲稿-迪拜塔讲解类目

演讲稿

迪拜哈利法塔工程案例分析

一、概况

1、建筑背景

建造哈利法塔的决策者为政府,目的是打造世界第一高楼,吸引更多游客,增加迪拜的知名度。2004年九月至2010年一月。总工期1325天,用工2200万工时,总造价15亿美元。

2、建筑基本信息

参考PPT

3、经济地位

2014经济增长3.8%,GDP总量927亿美元。非石油经济产值914亿美元,占GDP总量的98.7%。旅游发展:自2003起迪拜旅游业收入已经超越石油收入占GDP10%且旅游业解决迪拜25%就业率。

4、楼层用途 参考PPT

5、设计理念

沙漠之花蜘蛛兰,支翼与中心核心筒之间的组织原则,平面Y型,伊斯兰教建筑风格,螺旋尖塔,21个呈螺旋状向中央核心筒的退台设计,尖端技术的融入。

二、结构设计

1、结构体系

下部混凝土结构,上部钢结构的全新结构体系。

2、结构特点

a、Y型平面,良好的对称性和刚度。较大的侧向刚度,降低风荷载。六边形的核心筒居中:每一翼的纵向走廊墙 形成核心筒的扶壁,共6道 ; 横向分户墙作为纵墙的加劲肋;此外,每翼的端部还有4根独立的端柱。这样一来,抗侧力结构形成空间整体受力,具有良好的侧向刚度和抗扭刚度中心筒的抗扭作用可模拟为一个封闭的空心轴,由3个翼上的6道纵墙扶壁而大大加强;而走廊纵墙又被分户横墙加强。

b、端部鼻尖型有利于抗风,竖向形状按建筑设计逐步退台,剪 力墙在退台楼层处切断,端部柱向 内移。分段步步切断可使墙、柱的荷载平顺地逐渐变化,同时也避免 了墙、柱截面突然变化给施工带来 的困难。全高21个退台要形成优美的塔身宽度变化曲线,且要与风 力的变化相适应。

3、基础结构布置

高度为828米的迪拜塔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以支持重量可能超过五十万吨的地面以上建筑。迪拜塔将建造在一个3.7米厚的三角形结构的支座上,这个三角形基座的厚度为3.7米,这个三角形基座由192根直径为1.5米的深入地下50米的钢管桩或支柱缸体支撑。

4、混凝土结构设计

混凝土强度等级: 127层以下为C80 ; 127层以上为C60。

5、钢结构设计

其中601--760m采用带斜撑的钢框架,它承受重力、风力和地震作用。钢框架逐步退台,从第l8级的核心筒六边形到第29级的小三角形。最后只剩直径为1200mm的桅杆。为了使迪拜塔保持世界最高建筑物的称号,从700米的高度开始,它设计了一种螺旋管钢结构体,从建筑物内部一直延伸到顶端,这个螺旋管可以用液压千斤顶提升,作为增加建筑物高度的支柱。

三、迪拜塔评析

1、主要设计亮点

a、基础:这个超级结构是由一个巨大的钢筋混凝土垫子支撑着的,而这个垫子是由很多钢筋混凝土桩组成的,整个设计是基于广泛的岩土和地震研究结果。垫子厚3.7m,由四块独立浇筑总计12,500立方米的混凝土组成。直径1.5m长43m柱子的使用,这些钢管桩或支柱缸体深入地下50米。

b、建筑过程的监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跟踪。在建设期间,建筑物的重力变化情况,由设置在建筑物中的700多个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

c、抗震设计: 迪拜塔主体结构是巨大的钢筋混凝土骨架,赋予了大楼超高的强度,而钢梁的加入则给整体结构加入了柔性,柔性的加入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地震时,主体钢筋混凝土骨架屹立不动,结构其他部分柔性颇佳,可随着外力的袭击而收缩变形,消耗了地震能量,保证了大楼的安全。

d、抗风设计:

当这个建筑随高度螺旋上升,每一翼会逐渐收缩,塔楼每一段的设计都以不同方式偏向风,使整个塔的形状诡异多变。塔的收缩使每一楼层具有不同的宽度,塔的这种变化和形状有“扰乱风”的作用:风漩涡难以在塔的背风面形成,因为在每一个新的楼层风又会遭遇到一个不同的建筑形状,破坏了强风对对大楼的影响力。

2、不足之处

a、因楼体沉重,哈利法塔楼体下沉已大约6厘米; b、维持哈利法塔运作的耗电量相当于一座城市; c、住在高层的用户每次使用抽水马桶,都需要把水抽吸到500米高的高空; d、整座大楼的面积是45万平方米,但其实际可使用的建筑面积只有28万平方米,接近一半的空间因为过于狭小而被浪费;

e、哈利法塔每天使用的空调所消耗的能量相当于融化1.25万吨的冰。

第四篇:迪拜帆船酒店论文

最伟大的不是设计

李奉仪

1202109100 迪拜帆船酒店无疑是迪拜最伟大的建筑,全球能与之相媲美的建筑也屈指可数。这漂浮在海面上的大帆船,是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设计师汤姆·赖特 Tom Wright做出了最好的设计,然而这其中最伟大的却不是设计。

梦想家绘出的航线

迪拜王储阿勒马克图姆是个成功的梦想家,他过人的胆识和挑剔的目光成就了如今岿然屹立的迪拜帆船酒店,也承诺了阿拉伯一个美好的未来。

迪拜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依靠石油成为钱口袋,石油枯竭对阿拉伯来说就像是一个迷失在沙漠中的人捡到一瓶水,捡起来才知道瓶子漏了洞。他亲近的顾问苏尔坦对这一点了然于胸,他知道我们没有石油了,他知道石油迟早会枯竭。到时他们有两个选择,设法为迪拜人民找到替代的维生之道,或是等待别人伸出援手。据地质学家预测,石油最多只能持续到2016年,随着油井枯竭,好日子来得快也去得快。

成功的人从不在困难面前垂头,也不会坐等别人的求救。1994年11月全球最高也最奢华的酒店动工,从开工当天起就压力沉重,全球的人都在眼睁睁看着,参与工程的人谁也不想得罪这一位业主,迪拜的王储——穆罕默德马可通酋长,是这座伟大建筑背后的梦想家。他用这个建筑来因应该国所面临的经济定时炸弹。在设计帆船酒店项目的时候,梦想家选择的设计师“平均年龄是32岁,没有一根白头发”。没有相关的高层建筑经验,还没有设计过超过15层的建筑。而在设计师海上建造高楼的方案遭受非议时,也是这位梦想家说,“我来承担这个风险!”梦想家的魄力和胆识由此可见一斑。

阿拉伯该感谢这位伟大的梦想家,他的梦想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阿拉伯人民。这个梦想解决了阿拉伯面临的财政危机,让阿拉伯以全新的面貌面向世界,并在新的航线上拉起航帆。

设计师拉起的航帆

虽然我说,最伟大的不是设计,但设计师确实是伟大的存在。汤姆-赖特的观点:建筑要成为地标必须依赖简单而独特的形状。判断一个地标我们只需要用几笔就能描述出来他的位置,这就是地标。

汤姆·赖特 Tom Wright曾拿7个方案去找迪拜王储阿勒马克图姆,面对这位梦想家仅有的“NO,NO,NO,NO GOOD,NO GOOD,NO GOOD”,莱特没有因此受到打击,而是用自己的智慧,重新开始,并在和朋友出去吃饭的时候依然不忘设计这位梦想家的梦想。设计源于生活,这话果真不假。这艘承载梦想的帆船终于让梦想家心动。设计师不只是动动手指画画那么简单,他的大脑时时刻刻都在寻找灵感。

帆船酒店在建设的当时,需要找一位能打造出和酋长匹配的室内设计,而曾经为文莱苏丹效劳的周娟很清楚如何满足皇室的要求。她只有24个月的时间就得让宾客在千禧年登记入住。设计案的主旨要求他们交出一个空前绝后的设计,酋长给她的设计案宗旨是要震撼世界,用一座现代阿拉伯皇宫让宾客惊叹,而她幸不辱命。铺上24000平方多公尺意大利和巴西的大理石,几乎相当于三座足球场,8000多平方公尺22K的金箔,塑造了酋长想要的奢华印象。她用水晶吊灯银织品和丝绒完成了纸醉金迷的表象。周娟利用沙漠的四大元素:水、火、土、风,创造出了人间天堂,动用了四十位室内设计师,花了十个月、画了超过八百张设计图,共六十七家的家具公司、二十八家灯光设计公司合作,才诞生出有今天的帆船饭店。在梦想家莅临现场对纯白色朴素中庭表示不满之后,仅用了5个月就重新装修了比埃菲尔铁塔还高的建筑中庭,并且得到梦想家的肯定,从纯白的朴素到灯光琉璃的绚烂夺目,这是她的跨越,也是帆船的跨越,是阿拉伯的跨越。

工程师撑起的帆船

工程师是帆船建设中最关键的部分,建筑的安全性是他们的首要考虑因素。

从建造人工岛开始,他们就一直在面对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栋321米高的建筑重达25万吨,必须耐得住地震和海湾暴风雨。

1995年初,施工团队进行第一阶段的工程,打造一座低矮的人工岛。但缺乏经验的建筑师将面对迪拜恶劣天气的考验。4月27日,被成为夏马风的强烈暴风雨吹袭阿拉伯湾。在暴风路径上有一系列施工平底船,各自载有1万吨的岩石。建筑师考虑各种天气状况,但暴风雨的强度还是让赛门克里斯大吃一惊。

3、4米的海浪打到海滩上,一艘巨大的平底船松脱整个撞到大陆上,建筑师看出这种暴风雨会 给岛上的酒店带来许多损害。建筑师决定让建筑物承受自然力的摧残。工程师必须拼命打造出 一座低矮的岛屿,才能抵抗大自然的怒火。为全球最高的酒店所打造的人工岛,施工才5个月 已经进入关键期。建筑师汤姆莱特希望岛屿低矮,制造帆船从水中升起的印象。建筑师采用的巧妙的空心砌块就像海绵一样,浪打过来的时候,海水流进空间里自行回转,力量大致被分散。建筑师莱特在工程师协助下成功打造出一座安全的岛屿。

高大而沉重的建筑在海上没有找到稳定的地基,建筑师巧妙构思,运用表面摩擦力使用钢管支撑起这个巨大的帆船。高大的建筑在海上还要足以面对更大的风暴以确保它的寿命和旅客的安全,设计师设计了框架来削弱风暴的力量,而阿拉伯地处地震带,为了减少地震对建筑的威胁,建筑师在建筑框架内部安装了阻尼以防止建筑的摇晃。

整个建造过程中,他们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但是,他们也创造了建筑史上的极限。大胆的创新和构思就是这座建筑最好的建材。

总结

所以我说,最伟大的不是设计。

最好的梦想是得以实施的梦想,最好的设计是简单易记的设计,最好的工程是智慧堆砌的工程。

最伟大的,应该是那位胆识过人的梦想家,想法大胆的设计师,迎难而上的工程师,还有夜以继日工作的工人们。这就像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梦想家是唐僧,他有最简单纯粹的梦想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设计师和工程师是悟空和八戒,他们把唐僧的梦想当成自己的梦想,并在这条路上克服千难,而工人们就是沙僧了,老实憨厚,没有最厉害的头脑和降魔本领,也没有伶俐的嘴,只是任劳任怨地做最多的工作说最少的话。也许,这就是最优秀的团队吧。

第五篇:中外建筑赏析论文(最后修订版)

建筑欣赏论文

在建筑欣赏课上老师带领我们一起欣赏各国建筑,一起领略建筑的美丽及在建筑背后的历史和意义下面是对中国馆的建筑赏析。

中国馆的总占地面积6.52公顷。世博会举办期间,中国馆与同区的世博轴、公共活动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等建筑构成“一轴四馆”,是世博会园区的核心。世博会后,中国国家馆将作为世博会永久性的专题博物馆保留。

中国馆由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的中国国家馆、30000平方米的中国地区馆以及3000平方米的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将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下,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现出一幅伟大中国城市文明图;地区馆将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不同风采,以及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成就。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国家馆的建筑设计,我认为对主题的总体把握是比较准确到位的。建筑高度控制在50米,明显高出周围其它场馆,体量相当突出。这毫无疑问将会成为这一区域的标志性建筑,但其建筑体量是否能够与周围建筑相协调,这也许是一个问题。建筑立面采取了传统的三段式做法,即上部、中部架空部分和底部。上部层层出挑,中部四个粗实的“柱子”撑起上部,下部舒展开的地区馆建筑,总体是稳重的正三角,但上部又用倒三角的方式进行了破解。

建筑主体的红色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细部红色构建的造型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建筑的标志物——斗栱,但是并没有出现实体的斗栱造型。国家馆的整体造型能让人联想到中国古建筑的大屋顶,却又没有显现大屋顶的形态。横向长线条的穿插,让人联想起梁、枋等等中国古建筑的构建,但又表达得简洁现代。这些着实是建筑设计的高超之处。

底部地区馆舒展开去,在功能上能够满足31个地方展馆的需要,形态上与主体建筑也形成了很好的对比效果,色彩更趋稳重、形态平实,但是仍然注重细部,立面开窗处理和墙面上具有强烈民族特征性的“纹饰”,很好的表达了建筑特征。地区馆顶部成了国家馆部分的广场空间,大台阶直接引导人们走向建筑主体——国家馆。从鸟瞰图上看,结构是非常清晰的。

“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历史。”法国大文豪雨果的这句名言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建筑所具有的独特而重要的历史价值,而就世界博览会150年历史来说,各种形态和设计的展览建筑就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伦敦水晶宫到巴黎埃菲尔铁塔,从布鲁塞尔原子塔到西雅图太空针。在国家馆出现之后,各个国家的文化特征首先呈现在作为展示平台的展馆本身,正如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所说的那样:“世博会也是世界建筑博览会,某种意义上,我们将国家馆建筑视作中国推出的„第一件展品‟。”

正是深刻认识到中国馆所承担的使命,何镜堂院士感到任务的光荣和艰巨。

他回忆其设计创意的由来时说,在考察中国参与往届世博所设计的国家馆的基础上,他和他的设计团队觉得国家馆的设计必须在表现“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两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或许出于一个农耕民族对自己历史的眷恋,或许出于对中国出土文物的情有独钟,他们对古代的“斗”、和“鼎”等文化符号充满了兴趣,并从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当然,促使他们做出这种设计选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刻认识和思考。被称作“土木工程”的中国传统建筑将数千年的智慧倾注在对木结构的探索上,并逐渐形成“斗拱”这一经典代表。于是,以四大支柱为依托,层叠出挑的斗拱式“中国器”方案跃然纸上,而它最终征服了设计方案评审委员会,从344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并在吸收了清华大学设计方案的部分精华,形成了中国馆的最终设计方案“东方之冠”。

作为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对该方案的解读当然是最权威的,他在接受我采访时说,中国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庄严华美,形成“东方之冠”的主体造型。地区馆水平展开,形成华冠庇护之下层次丰富的立体公共活动空间,以基座平台的舒展形态映衬国家馆。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际、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东方奥运传奇之后,“鸟巢”和“水立方”依然在展示着“奥运之城”的无穷魅力,无论是晴日里蓝天、白云下,还是阴天里冷冷的北风中,总有无数游人穿梭其间,领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所带来的雄伟和震撼。的确,它们是2008年奥运留给北京、留给中国遗产的核心内容之一。带着对奥运辉煌的美好记忆,人们不禁遐想,本世纪初,中国另一件举世瞩目的盛事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在黄浦江畔,给上海、给中国留下什么样的珍贵馈赠呢?

当然,上海不会让每一个中国人、让每一个关心中国的人失望。这座富有无限生机和活力的远东都市,这座长江文明的核心之地,这座近代以来就一直为向现代社会转型而不停探索的中国经济中心,在悄然间铸造着巍峨、瑰丽的“东方之冠”,它就是作为永久性建筑的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这座名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享有东道国的先天优势——紧邻黄浦江,处于南北、东西轴线交汇的视觉中心。它由国家馆、地区馆、港澳台馆组成,其中,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地区馆平卧于国家馆之下,为人们活动提供坚实的平台。

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它的设计者是一群中国本土设计师,而其中的领衔者就是中国最优秀的建筑学家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先生。

何镜堂院士强调,这个设计融合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师法自然”等中国哲学思想,中国红的外表和独特造型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当然,对其造型,不同的人还会有不同想象空间,有人说像传统建筑上的斗拱,有人说像一顶古代的冠,或者像一个装粮食的斗。

作为黄浦江边的一抹“中国红”,“中国之冠”从着色到外形都含有深厚的传统中国文化基因。但是,在何镜堂院士和他的设计团队看来,如果只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向世界呈现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现代中国是他们的作品必须完成的使命。

实际上,仔细观察中国馆的设计方案,人们会发现它已经充分地融入现代性:“东方之冠”运用立体构成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开创性现代转译,创造出流动的

现代空间效果。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具体来说,中国馆为人们提供四大交流平台:南侧的“城市广场”、9米高的国家馆架空平台、13米高地区馆的屋顶平台即“城市花园”、63米高的国家馆观景平台。可以想象,世博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将可以无拘无束地走进这里,既可以欣赏美丽的景色,又可以进行各种自由洒脱的对话交流。

“建筑本身很„硬‟,很雄伟,有时会给人一种压抑感,通过设计交流平台将其„软‟化。达到人与建筑的和谐,这四大平台的设计正体现了现代国际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即开放性和公共性。”何镜堂院士强调说。

不仅如此,在建筑材料特别是国家馆外墙立面材料的选择上,何镜堂院士和他的团队追求完美、煞费苦心。“用什么材料做外墙对表现„中国红‟的色彩特别关键,近几个月来,我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并且于今年8月专门成立一个由光学专家、材料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在11月3日举行的咨询委员会第五次专题会议上,终于决定选择带纹理的金属材料作为外墙立面,至于纹理大小、纹理深浅等问题还要进一步实验来确定。”何镜堂院士透露说

中国馆施工进展非常顺利,到11月初,国家馆已经施工到40多米高了,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实现国家馆和地区馆的结构“双封顶”。2009年9月份之前完成内外装修,之后开始进行布展,到2010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当然在实际施工中会有一些调整,据何镜堂院士介绍,到目前面临比较大的调整有两项,其一:施工时中国馆的方向调整为正南正北,与世博轴平行,由于所在建筑区域是个倾斜的地块,近旁又有地铁线通过,这给施工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不过,目前这个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其二:为满足展览的需要,地区馆面积比设计面积增大。设计施工人员通过拓展地下室的面积使这个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

既然称作“中国馆”,其建筑设计就要代表中国建筑应有的水平,而作为2010年世博会东道主,中国将在这个舞台上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朋友对话,作为中国馆的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坦言压力很大,但是,他同时表示,有中国南北建筑界的精诚合作,有全国朋友的关心支持,他们将克服苦难,铸造精品。

下载建筑赏析论文 迪拜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筑赏析论文 迪拜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论文

    我的德州我的家 创业之城创业忙 美丽的德州,迎来年年的喜庆, 奋进的德州,迸发天天的欢腾。 创业的豪情,激荡着今天的德州哟,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追求。 和谐德州气象新, 政通人和百......

    中国寺庙建筑赏析

    中国寺庙建筑赏析 摘要:中国寺庙建筑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给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寺庙建筑不仅分布广泛,样式各异,而且洋溢着深邃的文化意蕴与厚重的宗教氛围,因......

    岭南建筑赏析(推荐5篇)

    建筑设计——岭南建筑探析岭南建筑设计的基本特色是既保留古制,又融汇中西;既有地域共性,又各呈异彩;讲究风水,突出亲水。以独特的技术、工艺特点独树一帜。 一、岭南建筑历史 岭......

    酒类赏析论文(本站推荐)

    酒类知识与鉴赏论文 2015—2016第二学期 结课论文 学院: 文法学院专业: 环艺L141 姓名: 鲍鹏 学号: 14L1251036 论文题目:谈中国白酒未来发展之路 谈中国白酒未来发展之路......

    电影赏析论文

    电影赏析课结课论文 学院 :理工学院 专业:机械 学号:12L0551012 姓名:李元阳 警匪电影与都市江湖 1986一2003年香港警匪电影中“义”的承继探询及“都市江湖”的镜像空间勘察 “......

    电影赏析论文[大全]

    自由的天堂 ——电影《楚门的世界》赏析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舞台的主角,在这个舞台上,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尽情的表演,展现最真实一面的我们。《楚门......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

    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 摘要:《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

    《影视音乐赏析》论文

    《影视音乐赏析》 学 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 级:14农林经济管理 学 号: 姓 名: 一、音乐简介 《my heart will go on》中文名《我心永恒》,著名爱情电影Titanic《泰坦尼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