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语名句52则
论语名句52则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释义: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释义: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释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
释义: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释义: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释义: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释义: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释义: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释义: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释义: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释义: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释义: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
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
释义: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释义: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释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释义: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
释义: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释义: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释义: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释义: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释义: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
释义: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释义: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释义: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释义: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释义: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释义: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释义: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释义: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释义: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释义: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释义: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释义: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释义: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释义: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释义: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释义: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释义: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释义: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释义: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释义: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释义: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释义: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释义: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释义: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
释义: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释义: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释义:凡事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开怨恨了。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释义:过去的事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来得及改正。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释义:不求速成,不要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第二篇:常见常用论语名句
常见常用《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
素 王 南怀瑾
孔子了不起的地方,除了他的学问、道德、修养以外,我以前说过,他在当时的确可以推翻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取而代之,但他绝不这样做。
为什么呢?他认为这样影响并不久,不是千秋万代的事业。要影响得悠久而博大,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这是真正的王。所谓“素王”,是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人类历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的权势就永远存在。不需要人民,不需要权力,而他的声望、权威和宇宙并存。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学而》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里仁》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又说:“原先我对一个人,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动;现在我对人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对待宰予这件事情上,我改变了看人的方法。”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公冶长》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雍也》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述而》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文】 孔子说:“自己身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不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42、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译文】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睦相处。”
44、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4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谈也好,言谈好的人不一定品德好。高尚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高尚。”《论语.宪问》
4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4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有眼前的忧愁。”
48、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君子担心至死也没好名声。”
4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听从花言巧语就会丧失自己的美德,小事不忍耐就会搅乱大事情。”
5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51、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议谋划。”
52、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5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54、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环境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55、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阳贷》
【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从道德方面来说,是应唾弃的。”
5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为何道德这么衰弱?过去的事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从政者危险呀!”
57、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子张说:“士遇见国家危难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临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论语.子张》
5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译文】子夏说:“广博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60、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使百姓得到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论语》名句40例
1、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述而》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追念远代祖先,这就会使得老百姓归于忠厚老实了。”
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述而》
子贡说:“贫穷却不去巴结逢迎,富有却不骄傲自大,这样的人怎么样呢?”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贫穷而仍然快乐,富有而爱好礼节的人。”
3、子夏问孝。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伺候父母时经常有和悦的脸色最难。有事情,做子女的出力效劳;有酒菜,做父母的去吃喝。仅仅这样,就算得是孝子吗?”
4、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鲁哀公问道:“怎样做才能让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提拔正直的人,放在奸邪的人之上,百姓就服从;提拔奸邪的人,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服从。”(错:通“措”,诸:之于合音,枉:不正)
5、定公问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君以衷。”《论语、八佾》
鲁定公问:“国君使用臣下,臣下事奉国君,应该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国君使用臣下应该按照礼数,臣下事奉国君应该凭着忠心。”
6、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里仁》 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误,是很少的。”
7、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君子说话要谨慎,行动敏捷。
8、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仰慕的人来做伴。”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孔子说:“多好啊,颜回这个人!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别人受不了这种穷苦的忧愁,颜回呀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多好呀,颜回这个人!”
10、求仁得仁又何怨《论语、述而》 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又有何怨恨。
1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开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就在里面了。用不正当手段而得来的富贵,对我像浮云一样。”(水:古代冷水为水,热水为汤。肱:胳膊。枕:动词)
12、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 孔子说:“奢华就显得不谦逊,省简就显得俭陋,与其不谦逊,宁可简陋。”
1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
颜渊叹息着说:“老师的道德学问,仰望着它更觉得高大,钻研它更觉得深奥,看看好像在眼前,忽然又觉得在后面。老师关于一步一步诱导人,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制来约束我的行为,我想停止也办不到,我已经用尽了才力,好像有一个高大的东西立在前面,虽然跟不上,却没有适当的捷径。”
1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孔子在河边上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啊,日夜不停地流着。”
15、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爱才德像喜爱美色那样的人啊。”
16、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孔子说:“好比用土堆山,还差一筐,如果停下来,我就把他看死了(堆不成山)。好比用土平地,即使刚刚倒了一筐,如果不停止,我就说他是有希望的(能平好地)”
1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掉叶子的。”
1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
19、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吃饭时不谈话,睡觉时不说话。
20、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季路问事侍鬼神的事,孔子说:“没能好好事奉人,哪能事奉鬼神?”又问:“我大胆地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没能知道生,怎能知道死呢?”
21、子贡问:“师与商也孰与?”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 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子贡说:“颛师孙跟卜商哪个好?”孔子说:“颛师孙做事过了头,卜商做事不到家。”子贡说:“那么颛师孙好一些吗?”孔子说:“做过头跟不到家是一样的。”
2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
司马牛忧愁地说:“人家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子夏说:“我听到这样的话:一个人的生和死是由命运决定的,他的富和贵是由上天安排的。作为君子,谨慎而没有过失,待人恭敬而有礼貌,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啊。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商:子夏的字)
2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会集朋友,用朋友来帮助培养仁德。”
2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孙言。”《论语、宪问》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时,说话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正直,说话娓婉谨慎。”
2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考虑那方面的政务。”曾子说:“君子的思考不超出他的职位。”
26、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仇,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思德呢?应该用正直无私回报别人的怨恨,用恩德回报别人的恩德。”
27、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怨天,也不责备人,学习普通的知识而懂得深奥的道理,了解我的大概是天吧!”
2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有志之士和仁爱之人,没有为了贪求生存而损害仁,只有牺牲自身而成全仁。”
29、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好使。住在这个国家,应该事奉大夫当中贤明的人,跟士人中仁爱的人做朋友。”
30、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整天聚集在一起,说话不在道理,喜欢耍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言不及义: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道理。)
31、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3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责求自己,小人责求别人。”
3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不根据言论来提拔人,不因为人不好而废弃他的话。”
3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一句话而可以一辈子奉行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加给别人。”
3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花言巧语败坏道德,小事情不忍耐会败坏大计谋。”
3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即使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37、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跟正直的人交朋友,跟诚实的人交朋友,跟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跟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跟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交朋友,跟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38、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阳贷》
孔子说:“整天吃饭了饭,不用一点心思,这样的人很难有作为啊!不是有下棋的游戏吗?干那个,也比闲着也啊。”
39、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论语、阳贷》
孔子说:“外表严厉而内心软弱的人,若用小人用比喻,恐怕像个挖洞翻墻的小偷吧!”(窬:从墻上爬过去。)
40、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孔子说:“只有最上等的聪明和最下等的愚笨不会改变。”《论语、阳贷》
第三篇:论语经典名句解析
《论语》名句解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侍奉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孔子教育人们,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以便守在父母身边,尽孝子之道。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也一定要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女只有对父母孝敬有加,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要让年事已高的父母无人照顾,还要牵挂远在他乡的子女。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 1 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
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第四篇:《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00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00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003
敬鬼神而远之
004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005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006
未知生,焉知死
007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008
不患人之不己知 00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010
鸟兽不可与同群 011
无可无不可
01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01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014
吾日三省吾身
0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016
不迁怒,不贰过
01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018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019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02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021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022
小不忍则乱大谋
023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024
巧言令色,鲜矣仁 02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026
朽木不可雕也
027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028
子不语:怪、力、乱、神 029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030
仁者,其言也切
031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032
邦无道,危行言孙 033
知其不可而为之
034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03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036
君子有三戒 037
乡原,德之贼也 038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039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040
不学诗,无以言
041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042
有事弟子服其劳 043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044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045
礼,与其奢也,宁俭 046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047
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048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049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050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05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052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053
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054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05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05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05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05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05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06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061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062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063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064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065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066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06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068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069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07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07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07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073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074
当仁,不让于师
075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076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077
三月不知肉味 078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079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080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081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082
过犹不及
083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084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08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086
道不同,不相为谋 087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08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089
虽蛮貊之邦行矣 090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091
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092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093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094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095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096
近者说,远者来 097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098
名不正,则言不顺
099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论语名句填空集锦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论语》简介
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4、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论语》十则课文译评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0、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2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2、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26、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2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2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3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33、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
3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3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3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3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4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4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4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4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4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4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4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4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50、当仁,不让于师。(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5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
第五篇:《论语》名句详解
《论语》经典名句详解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为政篇)
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从小就有志于学。学的内容一般认为是古代典籍,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的探究,因为若为糊口,乃生活所逼,不必“志”于学。三十而立。在《论语》中“立”的含义是“立于礼”的意思。即在社会道德、礼制允许的范围内有所建树。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与三十而立在逻辑上应该是一个转承,指他在道德、学问上有所成就,学有所得而且能学以致用。四十不惑。不惑是不为外境所惑,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主张和人生价值观。五十知天命。这是一个关键。各注解对天命的理解有所不同。知天命即是知“大我”了。在佛家看来,知天命就是“明心见性”,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孔子在没有心性修行先师指导的情况下,能“五十而知天命”,是相当不容易的。六十而耳顺。耳顺不是说耳朵没毛病,而是说能平等听取顺逆之言,平等心发起了。孔子五十岁通达天命是个分水岭,之后孔子“我”的执着的习气渐渐就减损,而能平等对待他人的顺逆之言。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表明孔子的修为已经相当纯熟,达到“思无邪”的境界,连坏的念头都没有了。
孔子提出自己的修学报告,其实想是借他本人的修学经验,来表达与为政以德相关的几层含义: 其一,人人皆可成圣贤。通过学习,每个人都可以通达天命,而建立完善的人格。事实上人们遵守社会礼法,能更好地通达天命,彻悟道体,成就道德学问。
其二,借以表明以德导民的效果,并不会限制人的自由。孔子三十而立——能融于社会礼法作一番事业,可见德政非但不影响人们建功立业,而且能帮助人们成就。到七十岁更是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表明德治的极致效果正是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其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政以德仍需要时间来完成,人心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参考《傅佩荣解读论语》)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看见德行卓越的人,就要想怎么努力像他一样;看见德行有亏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也犯同样的毛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其过人之处,善于汲取他人的优点,努力完善自己,在行为与思想上希望能够与之持平甚至有超越,这是人不断进步,不断向上的内在动力。很多人不愿意向优于自己的人学习也不屑于向某些方面劣于自己的请教,总是闭门造车,不追随先哲的脚步,不追求一个更高的层次,这不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同样,他人的失误与过错对自己而言同样需要反思和内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样是一种进步,不能讳疾忌医。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只担心我不了解别人。”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愠”,值不得忧虑,更没有怨天尤人。相反。“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不了解别人,则不知道别人的是非邪正,不能亲近好人,远离坏人,这倒是值得忧虑的。别人不了解我,不但不会减损我的才学与品德,反而促使我更努力进德修业。当然,我也可以循正当途径让别人认识我。我不了解别人,这才是大问题。年轻时,要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年长时,要提拔正直有为的后辈;若不知人,难免造成许多错误,悔之莫及。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孔子积极鼓励弟子从政,而从政的一个基本门路在于使别人了解自己。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它的位置上,其他星辰环绕着它而展布。”德:古代有德治、礼治、法治的分别。德治的基础,主要在于帝王本身的高尚品德,因此帝王责任重大,而效果据说也十分理想,几乎像是无为而治了。事实上,德治与无为而治不同,但是为何天下自然而然归于太平?这是因为孔子对人性有一个基本信念,就是人性向善,所以百姓会自动回应德治的帝王。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人们的客观行为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治理国家时,暴力和强制手段只是治标却不是治本之道。为政者的德行是一种榜样的力量,使人们见贤思齐,从价值观和人生观上受到良好的引导和感化,使每个人都知礼义廉耻,行为有格,这才是治世根本之道。同样,希望获得别国的尊重与青睐,仅仅靠武力和硬实力是不可以的,人的归顺必然是心的归顺,仅仅依靠行为上的归顺而不得人心,这种所谓的局面必然不能长久。相反,用自己良好的德行昭然于世,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邻为善,用平等的地位和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国家,既不颐指气使也不奴颜婢膝,不卑不亢,和而不同,这样才能赢得人心,赢得真正的尊重。
5、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
孔子说:“早晨听懂了人生理想,就算当晚要死也不妨。”理想是人存于世上的一精神寄托,没有理想,人多一切活动可以说的都是盲目的,都是毫无计划的。古今中外,对于理想可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的话“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 ”,正是有希望在指引,安迪才能在经过20年冤屈囚禁生活后安然从肖申克监狱成功逃脱,开始崭新的人生。希望和人生价值是理想是明确人之所以为人,何以为人的重要导师。孔子的这句话就是旨在强调理想的重要性。每个人都要了解人生应该如何的理想。了解人生的价值何在,可以依此而行,死而无憾。这也是“守死善道”的意思。同时这句话也深刻反映着孔子的生死观,显示孔子知生也知死,而这种贯穿生死的道,无异于他一再强调的仁。孔子将人生的理想、对真理的追求都置于生死之上,可以说他的生命因为他的灵魂而闪光。相对于周围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孔子的这种态度是难能可贵的,更是值得学习和反思的。不少人认为只有获取知识拥有好的人生才是个人应该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也将之作为人生的理想,拥有这些只是为了活着,而孔子认为生命不是最终的归宿,而是一种媒介,人拥有生命就是为了明确自已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为了汲取更多的真理和学问,是为了传到授业解惑,是为了将仁爱之道普度众生。这就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根本。这让我反思,作为大学生我的学习和探索的根本动因何在,是为了拥有一个好的人生还是为了汲取更多有用的东西来回报社会,创造生产力。
6、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关心的是德行,小人在乎的是产业。君子关心的是规范,小人在乎的是利润。”君子与小人对举,可以看出小人是为了产业而忽略德行,并且为了利润而不惜破坏规范。反之,君子则以德行与规范为重。换言之,小人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君子则进到“人我互动”阶段,还须努力朝向“超越自我”阶段提升。德行与产业,规范和利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冲突的,如何取舍就是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了。是见利忘义还是恪守规范,是合法经营还是投机倒把,不仅仅实在古代,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是十分敏感的问题。众多资本家企业家在创业初期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时候可以说,很多都是在违法经营、投机取巧的,可以说,这会使财富迅速膨胀和积累,但是却有违社会功德,更是违背自己良心的。
7、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作为君子,就要努力在言语上谨慎迟钝,而在行动上敏捷有效。”俗话说祸从口出,言多必有失,人在言语上应该严谨,不应图一时口舌之快,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可以说,只有充分闪耀着智慧和思考的言论才是真正值得一说的,空洞的毫无价值和营养的话语只能谓之泛泛之谈,不经过深思熟虑贸然开口的人不是真正明智的人,是轻浮的,稳重有内涵的的人必然是字字珠玑,谨慎严谨,掷地有声。但是,在行为上,和发表言论是相反的。空洞的发表言论而观点,在付诸实践的时候却拖泥带水,这不是君子之道。真正的大哲行动总是和思想、言论是同步的,甚至要优先与思想。言必行行必果,行动敏捷有效,善于把握时机,注重实效这才是正确的行为之道。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懂而懂不了,我不去开导;不到他努力想说而说不出,我 不去引发。告诉他一个角落是如此,他不能随之联想到另外三个角落也是如此,我就不再多说了。”这是孔子的教学态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直接向学生讲授真理不如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探索真理,掌握学的方法和兴趣,这样,学生掌握的就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方法,进而来获得更多的真理。当然,学生个人的理解和领悟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只会接受结果而不去思考,不能联系和发挥,不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就是孔子所谓的朽木不可雕也,不是真心想要学习的,老师的教导也只能是对牛弹琴,徒劳无功,因此,对于这样的学生,孔子也不愿再继续启发。做学问、学知识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普遍真理来探索更多未知的科学,通过自己的挖掘和探索,辅之以老师的教导和启发,而不是机械的等待老师的灌输,在接受知识的态度上,要把盲目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这才是作为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学习观。
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光明开朗,小人经常愁眉苦脸。”修养有成者,不论穷达顺逆,都因为走在人生正途上而充满自信与喜悦。无志之人,即使富贵,也会“患得患失”,何况处于困境时?
10、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是担任某一职位,就不去设想那个职位的业务。”这句话的哲理更适用于管理学的实际操作中。人们总是喜欢引用拿破仑的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是不恰当的。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每个人应该踏踏实实的把现实的工作做好,做出成就,而不是好高骛远,空想一些过高的目标。新进职员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中,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如果每天只是在想企业宏观政策的制定,战略规划的发展,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这是很不切实际的。每个人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分工,各司其事,各尽其职,才能使组织结构高效正常运转,高层领导者、中层领导者、低层领导者如果职权混乱,交叉管理,组织机构必然是一团糟。巨人集团的败落就验证了孔子这句话的真理。身处软件开发的位置上却谋其他各种领域之政,盲目的搞多元性发展,结果必然是失败。古话说“隔行如隔山”,实际上也是在阐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孔子的这个观点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也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大学生,作为进入社会的过渡性角色,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学生,学生的本职就是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周围有不少同学在盲目的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兼职和社会活动,基本没有时间学习,表面上来看是在积累社会经验,但是实际上却是失去了进行知识储备和积累的机会,再多的实践经验没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为依托必然是空中楼阁。因此,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机会学习还是重中之重。【结束】:这是句话并不是最脍炙人口的,却都是对我有感悟的。这些感悟很多可能都是不成熟的,甚至可能是不准确的,但也是我读完论语,学习了孔孟与儒家文化选修课的心得和体会,不妥之处还望老师雅正。
参考资料:《于丹论语心得》
《傅佩荣解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