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7下知识点.

时间:2019-05-14 19:2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与社会7下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与社会7下知识点.》。

第一篇:历史与社会7下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探寻身边的历史

研究某一事物的历史,先尽可能地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文献资料、口头传说和 实物资料等,然后对收集到得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这些资料提供给我 们的信息。

第二篇:八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补充

第四单元知识点补充:

1、根据下面的诗歌材料,回答

开元盛世歌:开元盛世真繁荣,粟稻为主茶盛行。水利筒车曲辕犁,浇地垦荒粮食丰。丝织行业技艺高,清白三彩最有名。唐都长安百万家,四方交往乐盈盈。

(1)、《开元盛世歌》体现了唐朝哪些方面的盛世景象? 农业的发展(粮食的增加、新农具的广泛使用)、手工业的发展(丝织技术、制瓷业)、商业的繁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2)、分析唐朝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唐朝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努力,出现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

2、西汉前期和唐朝前期呈现出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试分析其产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调整政策,减轻农民负担;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提倡节约;人民辛勤劳动等。

3、比较中国封建社会与中世纪欧洲的封建政治制度的不同。

中国封建制度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皇权至上,以大一统为特色;西欧则是层层分封,中央权力微弱,教会拥有极大的权势。

4、宋元时期的三大发明是什么?由谁传到欧洲的?对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它们的出现怎样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三大发明分别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火药、火器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重要作用。罗盘针传入欧洲,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条件。印刷术传入欧洲,便利了西欧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这些最终都促使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降低了书籍的成本,大大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火药广泛应用与生产、生活中,增添了人们生活的趣味,火药武器将人类战争由冷兵器时代推进到热兵器时代,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指南针的方面,提高了人类航海能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也受惠于指南针的导航。

5、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主要原因是?

①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②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③重用管仲这样的贤才

6、战争与和平交融这两种文明的传播方式你更赞同哪种,为什么? 答:和平交往对文明发展更有利.因为和平是人们在自身生存实践中所发出的一种基于本能的精神向往,是人们在历史实践活动中逐渐建立起来并为大多数人所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血腥的暴力冲突所导致的伤亡.痛苦.仇恨及物资上的巨大的损失,在一般情况下是人们所不愿看到和不能接受的,而和平往来的直接效果却是比废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更新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无论从时间的维度上看,人类的和平交往活动都占绝大部分比重.

7、商鞅在变法前的取信于民的故事的意义和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答:取信于民的作用: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所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8、大运河的三点四段五水以及评价:

答:三点四段五水:指的是涿郡、余杭和洛阳三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的五大水系,钱塘江,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

一方面肯定大运河在客观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解决了南北的交通,加强了政治统治,使沿线的城镇迅速繁华起来;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他开凿大运河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满足自己乘龙舟巡游江南的愿望。此举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9、列举三个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清明统治时期。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10、列举中国封建社会实现大一统的时代。秦、汉、隋、唐、元、明、清

11、列举四位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

张骞 玄奘 鉴真 马可·波罗

12、长期以来,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哪几种方式进行的?

边境贸易 迁徙杂居 官府和亲 冲突战争

13、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在当时政治、思想方面有何反映?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这些土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地主阶级,租种土地的人,变成农民。战国时,这种封建生产关系已居社会主导地位。这种社会变革在政治上、思想上也有突出的反映。

在政治上:新的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最典型的。在思想上:战国时期,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一些思想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对社会变革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4、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四次大统一是指:

①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社会激烈变动的局面; ② 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吴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③ 589年,隋文帝杨坚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④ 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消灭南宋,结束了唐朝以后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

15、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孟子提出了“春秋无义战”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所说的“春秋无义战”,就是指的这些诸侯争霸的战争。说它“无义战”,是因为春秋争霸战争,迫使交战地区人民逃离家乡。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破坏,社会动荡不安。整个战争时期,都是奴隶主为自身利益,争夺土地、人民而战,牺牲了广大人民利益。所以不管对哪一方,都是不正义的战争。

从另一角度上讲,诸侯争霸,各国竞相改革,发展生产,而且战争本身使大国兼并小国诸侯数目减少,而战争使华夏族与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结束并立局面的进程。从这点讲,它有促进社会进步的“义战”作用。

16、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

第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这是根本原因,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第二,这一时期,私人讲学和著述盛行,为个人发表观点和意见提供了便利,第三,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7、唐朝出现了三个清明时期,请分析其共同原因?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共同原因是任用贤才

18、在过春节中感悟到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重视亲情,向往团圆。

19、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带有哪些唐宋遗风?

重教育、重学历、重考试,这颇有唐宋科举制的遗风。

20、推恩令的作用:进一步削弱了诸侯国割据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巩固中央集权,加

强政治上的统一。

21、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了人才。

22、玄奘和鉴真共同的功绩在于他们都传播了佛教教义;不同之处在于玄奘是将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且让唐人了解天竺的历史、地理等情况,鉴真则是将佛教传播到日本,并把唐朝先进的文化传播到日本,造福了日本人民。

23、春秋主要争夺霸主,战国时期主要意在灭掉各国,统一天下。

24、中华文明的特点:在多民族的交融中,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的胸怀吸纳各民族的优秀成果,多元一体,兼

容并蓄。到宋元时期,中华文化已经处于世界文明的巅峰。

25、东周也称春秋战国(了解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时期,开始普遍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

26、宋元时期的重要标志:农牧文化逐渐融合,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极盛的传统科技、频繁的中外交流。

27、宋代的文人,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原因:科举进一步完善,统治者重视文人

28、下列属于民族大融合的史实有:

①春秋时期在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和中原霸主的“攘夷”斗争中,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②西汉时期张骞几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使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③西汉政府对南方的经营加强了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④自东汉三国以来,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少数民族不断地向内地迁徒,同时,由于战乱、灾害等各种因素,北方人民也纷纷迁徒到江南各地。⑤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⑥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加速了与少数民族的频繁交流,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出现了胡汉交融的特点。⑦宋元时期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与和议中碰撞、融合。⑧ 汉唐朝时的和亲政策及汉朝互市的开通都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及经济文化的交流。

(换一题目:从西周到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与交往主要有哪几个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周边民族的战争和融合; 两汉时期汉族和匈奴等民族的交往; 东汉末期开始少数民族内迁及与汉族融合,隋唐时期,汉族和周边各族往来密切;

元代是民族融合高峰期,产生了新的民族“回族

29、过中国春节(传统节日)的原因(意义):因为他们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加强中华民族联系,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0、元代的开放和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

海外贸易繁荣(瓷器、茶叶)中外科技交流达到高峰 中外人员和民族融合达到高峰伊斯兰教, 基督教传入中国并传播开来

第一、二、三单元内容补充:

1、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面貌则同现代人基本一样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生产工具有了明显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2、推动了社会手工业的发展,如制陶、纺织等

3、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3、19世纪末,在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壁上发现许多动物的形象,反映了当时这里人们的狩猎生活。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制作了项链,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也有了宗教意识。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半坡遗址出土了小口尖底瓶,证明形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4、为什么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 ?(为什么炎帝与黄帝被称为华夏族人文初祖)(P17-18)

1. 炎帝与黄帝的部落联盟形成了日后华夏族的主体;2。他们的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5、我们为什么要拜谒黄帝陵 ?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对同根同源的祖先的拜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内在凝聚力

6、如何保护我们身边的文物古迹

1、政府要加大保护力度和资金投入

2、加强文保宣传,增强人们文物保护意识

7、四大文明古国建立统一国家的时间、建立者和古文明发祥的流域(P26)自我测评第一题

8、文明产生于大河的原因:邻近大河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地势平坦,气候比较湿润温和,土地肥沃,利

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定居和生活,从而产生了文明。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9、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如,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可见,法典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P34-35)

10、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大方鼎,最大的精品是四羊方尊

在古代埃及阿蒙神成为王国的保护神。

古埃及科学上成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源于这种历法)。

11、四大古文明中哪些成果对现在还有直接影响(P43 自我测评第一题)

1. 古埃及的历法2. 西亚的星期制度3. 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4. 西亚的60进位法5. 古埃及的几何学,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等面积,推算圆周率为3.16;

古埃及的解剖学;中国的文字等;真正的文字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

12、雅典民主制(P51-52)

产生原因: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雅典的民主制具体内容(表现): ① 公民大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 “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物

③ 陪审法庭 ——最高司法机关

雅典人发明了陶片放逐法

评价:具有两重性:积极方面,它可以使公民得以享受更多的权利,积极的参政议政;从消极的方面看(局

限性),这一民主制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民主统治 阿拉伯文化的突出特点:(P61-63)

阿拉伯文化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它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阿拉伯文化在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比较世界三大宗教(P64)自我测评第三题

第三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对现在的事情能够起到参考的作用。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含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比例尺 1:10000000或1/10000000或一千分之一

文字式比例尺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比例尺 100千米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在相同图幅情况小,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方向 方向的三种表示 指向标定方向

N 经纬网定方向(地理坐标)

300N

00(赤道)

300S

300W 00 300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N

W E

S

图例和注记

2、社 区

社区的概念 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 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

社区的功能 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社区的类型 功能社区 自然社区 行政社区

社区类型 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 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 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

举例 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 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 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 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社区间的相互联系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3.聚 落

① 定义 :聚落是人类生活和聚居的场所。乡村和城市是聚落两大类型。

1)乡村聚落即村落,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林场和渔村。

2)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聚落规模宏大,建筑林立,街道交通便捷,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教育等等条件优越。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城市的特色和功能各异,如华盛顿:政治中心;上海:金融中心;巴黎:文化艺术之都。城市的功能都不是单一,如北京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王府井:商业区、方庄小区:生活区等。

② 造成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③ 村落分布、形态与自然景观:平原上的村落(密集、团状分布);山谷中的村落(条带状分布)

④ 房屋建筑与自然环境:坡度往往与降水有关;墙壁厚度和窗子大小与气温(有时还会涉及风或风沙)有关;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如竹楼等)。

⑤区域间的联系: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不同,为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同区域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⑥ 社区间联系的重要性/意义:总的——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具体可以联系材料。)

⑦ 常见地图:政区图、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旅游图、交通图

4.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① 常见地图:a 政区图:按制图区域的大小,可分世界政区图、大洲政区图、国家政区图和地区政区图等。b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判断见课堂笔记)和分层设色地形图。c 旅游图:向人们提供旅游项目、旅游景点数量和特征、交通线路、旅游服务设施等信息。d交通图

② 等高线地形图上,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相邻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差相等。

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比较大;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比较小。线密坡陡,线疏坡缓

a、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b、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c、等高线: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海拔高度相等;

d、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等)

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悬崖

③ 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

盆地洼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四周高中间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

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脊之间低洼部分,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鞍部,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线处,山脊线最低处峭壁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或陡崖。

④ 分层设色通用的颜色顺序是: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的世界

1、大洲和大洋

海陆分布 地球总面积陆地占29℅,海洋占71℅

陆地 陆地分为大陆和岛屿

大洲 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四大洋面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1)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

(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P21图2-4)

大洲位置分布特点 除南极洲外,两两南北对称分布。

大洲间的分界线 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亚非分界线 南北美洲分界线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

运河、海峡、山脉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沟通的海洋 地中海和红海 太平洋和大西洋 北冰洋和太平洋

重要的海峡

重要海峡 地理位置 沟通的海洋

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 太平洋和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 欧、非之间 地中海和大西洋

麦哲伦海峡 南美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大西洋

好望角 非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印度洋

岛屿之最 的岛 的半岛 的群岛

格陵兰岛 阿拉伯半岛 马来群岛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1.淡水资源 2.鱼盐之利 3.能量之源 4.旅游业的开发资源 5.空间资源 6.物资交流资源

2、大洲的命名

亚洲 欧洲 非洲 美洲 大洋洲 南极洲

简称 亚西亚洲 欧罗巴洲 阿非利加州 亚美利加州

语意 日出之地 西方日落之地 阳光灼热的大陆 大洋中的陆地 位于南极之地

3、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

地形类型 海拔

高度 主要地形特征 世界主要地形区

中国主要地形区

山地 一般500米以上 高大,排列有序,脉络分明 阿特拉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乌拉尔山脉、大分水岭、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

平原 一般200米以下 宽广低平;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是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区印度平原、恒河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波德平原、大平原、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原 1000米以上 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处比较陡峭 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伊朗高原、巴西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圭亚那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丘陵 多5000米以下 坡度和缓,连绵起伏 东南丘陵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刚果盆地 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气温带 气候类型 主要特征 分布主要地区 典型动植物 注意

热带

(大致在南北纬30ο之间)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很潮湿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 大象、猩猩 不同类型气候的差异主要表表现在气温和降水的不同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 热带雨林两侧 长颈鹿、斑马

热带季风气候 高温多雨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 甘蔗、橡胶、油棕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很少下雨,十分干燥 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骆驼、鸵鸟

亚热带(大致南北纬30-40度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温暖,夏季经常下雨,冬季比较干燥 我国南方、南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夏天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

温 带(南北纬40-60度之间)温带海洋气候 夏天比较凉爽,冬天不冷,全年降雨较多,比较潮湿 西欧、北美和南美洲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温暖,冬天较冷 我国东北、华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及朝鲜半岛 梅花鹿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很冷,夏天较热,全年降水较少 我国西北地区、蒙古、西伯利亚

寒带

(南北极圈、极地附近)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全年都很寒冷,积雪不会融化 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内陆地区 驯鹿、北极熊、南极企鹅

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之上 高原高山气候 气候寒冷,很多地方终年冰雪覆盖 我国青藏高寒地区 牦牛

5、季风气候

类型 方向 中国季风源地 季风方向 性质(特点)主要分布地区

夏季风 海洋→大陆 太平洋和印度洋 偏南风 温暖湿润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

冬季风 大陆→海洋 蒙古和西伯利亚 偏北风 寒冷干燥

季风气候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

功劳(利)气候湿润,适应人类生存;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的生长;丰沛的雨水补充了河流、湖泊的水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危害(弊)造成了洪水或干旱(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所以当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易造成洪水;而当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造成干旱。)

6、众多的河湖

定义: 河流 被称为 大地的动脉。湖泊 被称为 大地的明珠。

①世界上主要的河流

河流 流向 大洲 其它

尼罗河 自南向北 非洲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多瑙河 自西向东 欧洲 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9国)

刚果河 自东向西 非洲 世界流量第二,世界上水能蕴藏量的河流

亚马孙河 自西向东 南美洲 世界流量、流域的、长度第二,支流最多的河流。

黄河 自西向东 亚洲 世界上含沙量的河流

② 世界上主要的湖泊

湖泊 特征

面积的淡水湖 苏必利尔湖

面积的咸水湖 里海

最深的湖泊 贝加尔湖

海拔的湖泊 纳木错(4718米)

海拔最低的湖泊 死海(-415米)

③ 湿润地区河湖众多;干旱地区河湖稀少,而且河流水源不足,沿途多沙漠、戈壁,很多河流为季节性河流(时令河)。

④ 河湖的作用: 便利:1)灌溉、航运、发电、防洪、养殖和旅游等方面的便利;2)提供了水资源 灾害: 洪涝灾害

8、风光迥异

9、①形成原因:

② a 北极寒带气候,终年严寒(北极熊)b 西伯利亚平原 :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 c 内蒙古草原 :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d 撒哈拉沙漠 :横贯非洲北部,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 e 亚马孙平原 :的热带雨林分布区,野生动物的天堂 f非洲热带草原 :

g 南极地区(企鹅):寒带气候,冰雪高原

9、世界人种的分布

人种 外貌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

(欧罗巴人种)肤色白,头发弯曲而金黄鼻梁高,嘴唇薄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印度人),亚洲的西部(阿拉伯人)

黄色人种

(蒙古利亚人种)黄色皮肤,乌黑通直的头发,脸庞扁平。东亚和东南亚人,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黑色人种

(尼格罗人种)皮肤黝黑,头发乌黑卷曲,脸庞平,嘴唇厚 非洲、大洋洲以及美洲部分地区

10.语言和宗教

汉语: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中国)

英语:主要分布在英国、北美、大洋洲、南非、东非、南亚等地区

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非洲西部、南美洲西部和北部、北美洲南部等地;

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中部和西部及北部;

阿拉伯语 :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非洲北部和东部

俄语 :主要分布在东欧和北亚

1.___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2..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对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视、反对,应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护宗教。

11.国家和地区

国家的象征 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领土面积排列前六位国家

名次 1 2 3 4 5 6

国家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领土面积 1700平方千米 997万平方千米 960万平方千米 937平方千米 854平方千米 769平方千米

所属大洲 欧洲 北美洲 亚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首都 莫斯科 渥太华 北京 华盛顿 巴西利亚 堪培拉

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

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洲、大洋州、亚洲的日本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国家列举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中国、印度、巴西、埃及、墨西哥、尼日利亚

国界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疆域界线。三种划分类型:山脉、河流和经纬线

领土 国界线范围内的领陆、领水、领海和领空,总称领土。

国际组织 联合国(U-N)、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欧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成员国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12、经线和纬线

比较点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都相等 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等,赤道最长,到两极逐渐缩短成点;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线,长度相等。

圆弧状况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一个经线圈均可以平分地球。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相互关系 所有经线都能相交于南北两极 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区分 经度 纬度

13、经度和纬度

比较点 经度 纬度

定义 两面角,即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角间的夹角。线面角,即该点的法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度数起点线 00经线(本初子午线)00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 以0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划分1800 以00纬线为界,向南向北各划分900

0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 00纬线以北为北纬度,00纬线以南为南纬度

代号 东经(E)、西经(W)南纬(S)、北纬(N)

分布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

半球的划分 以200W、160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 以赤道为界划分

200W以东,1600E以西为东半球,200W以西,1600E以东为西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00—300

中纬度 300—600

高纬度 600—900

五带的划分 北极圈以北地区 北寒带 900N—66.50N

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 北温带 23.50N—66.50N

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 23.50N—23.50S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南温带 23.50S—66.50S

南极圈以南地区 南寒带 66.50S—900S14、中国的地理位置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纬度带 五带 时差(经度每隔150,时间相差1小时。)

北半球 东半球 中纬度 北温带 中国东西大约跨越600,大约相差4小时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1、我国辽阔疆域(P40图3-1)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最北端 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南端 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 在x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最东端 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5个陆上相邻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望国家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的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濒临的海洋 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 台湾岛(中国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

疆域优势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东部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从海陆疆域方面来看,中、英、美、蒙古的不同之处 中美:海陆兼备(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中国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英国:岛国 蒙古:内陆国家

2、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划 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23个省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x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即省会或首府)P43、P42图3-3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图册P22)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图册P23)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图册P24)

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6、三级阶梯(图册P24)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单元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00—2000米 高原和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平原和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7、比较黄河、长江(P53、P54)

比较点 黄河P53 长江P54

发源地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长 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注入海洋 渤海(山东省)东海(上海市)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高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9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青海省、x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贵州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12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内蒙古自治区),中下游分界点:孟津(河南省)上、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省)

中、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省)

主要支流 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雅砻江、岷江、乌江、湘江(洞庭湖)、汉江、赣江(鄱阳湖)

主要景观 “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峡谷——虎跳峡、三峡工程

作用 灌溉、发电 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

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的一条河流;黄河下游断流、干旱、“地上悬河”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原因 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自然,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

如何治理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中下游禁止砍伐树木、裁弯取直、分洪蓄洪、开挖入海新河等措施。

历史地位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世界的古代文明发祥地。

8、我国南北差异

区 域

内 容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岭—淮河以北)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生活习惯差异 民居特色 注重防寒保暖 注重通风、散热、防雨

饮食习惯 喜吃面食 喜吃米饭

交通工具 陆路交通 公路、铁路和水运

气候差异 气温差异 气温带 温带气候,比较干燥 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

1月均温 低于00 c(<00c)高于00 c(>00c)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差异 年降水量 少于800毫米(<800mm)多于800毫米(>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农业生产差异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 花生、大豆、甜菜 油菜、甘蔗、橡胶、油棕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 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地形 南方地区多丘陵 北方地区多平原

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 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 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

10、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图册P30-31)

华北地区 北京八达岭长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华东地区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安徽黄山、浙江杭州西湖、福建武夷山、台湾日月潭、江苏苏州园林、山东泰山

华南地区 广西桂林山水、海南天涯海角

西南地区 四川乐山大佛、四川九寨沟、x藏拉萨布达拉宫、云南丽江古城

西北地区 x疆天山天池、甘肃敦煌莫高窟、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华中地区 长江山峡、湖南武陵源

11、如何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

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12、中国主要铁路线

主要铁路线 线路走向

京九线 北京—九江—南昌—深圳—香港九龙

京广线 北京—郑州—武汉—株州—广州

京沪线 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

京哈线 北京—沈阳—哈尔滨

陇海线 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

兰新线 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9、我国东西部差异(P62图3-28)

东部 西部

自然条件 地形 东部地区平原广阔 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气候 较为湿润 气候干旱

资源环境 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短缺,且工业污染严重 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但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 发展历史 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治基础 灿烂的历史文化

人口 东部人口多,且分布十分稠密 西部人口数量较少,且分布比较稀少

民族 主要是汉族人 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

特大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沈阳 重庆、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呼和浩特

农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 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

工业 工业发展条件优越,比较发达 比较缓慢、不发达,但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大

交通通信 交通通信发达、方便 交通通讯设施落后

教育 发达 教育水平、思想观念较滞后

人才资金技术 较为丰富 短缺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较快、较为发达 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相比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的优势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的劣势 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严重的工业污染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

南北方交流与互补 南水北调工程

东西部交流与互补 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1、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图册P32-33或填充图册P15图4-1)

欧洲 东欧平原、波德平原

亚洲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西北部)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亚)

美洲 北美洲的大平原 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农业生产 由于平原地区形势低平,方便机械化作业,而且一般土壤比较肥沃,所有平原地区农业生产多以种植业为主。

2、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的比较(P70图4-1、P71图4-4)

比较点 稻作文化的印记 用机器种庄稼

地理位置 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泰国境内的美南河平原 北美洲的美国中部大平原

气候特点 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地处中纬度地区,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气候温和。

流经河流 湄公河(水网密布)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泊(水源比较充足)

种植的农作物 水稻(水田农业)小麦、大豆、玉米(旱作农业)

生产方式 人工劳作,精耕细作 机械化耕作

人口密度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口稀少(劳动人手不多)

农业生产特点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生产经营;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大批粮食外运;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商品性农业

文化生活特色 吊脚屋;精神生活:崇尚神灵、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人们生活水平较高

农业生产的优势 土壤深厚、肥沃,高温多雨,水网密布 土地面积很广,地势平坦

农业生产的劣势平原地块较小,易发生水旱灾害 劳动力不足

如何把劣势变为有利条件 修筑水渠,兴修水利,便利灌溉和排涝,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 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发展商品性农业

3、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图册P34-35、填充图册P16图4-2)

亚洲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

欧洲 阿尔卑斯山脉、乌拉尔山脉(欧亚分界线)

非洲 阿特拉斯山脉

大洋州 大分水岭

美洲 科迪勒拉山系、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生产活动每个山区都有各自特点,有的山区风景优美,可以发展旅游业;有的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采矿业;有的山区牧草丰美,可以发展畜牧业;有的山区适宜林木生长,可以发展林业。总之,山区的发展应注意因地制宜。

4、与山为邻

三个典型案例 自然环境 生产活动 生活状况

垂直的牧场 x疆中部的天山山脉。在山体的不同部位,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导致水热状况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哈萨克斯坦牧民充分利用天山的草场资源安排牧业生产,形成了“四季放牧”的山地畜牧业特色 “转场”文化

如画的梯田 云南省的元阳县位于哀牢山区。这里山高水深,一年四季是云雨天气。而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哈尼族人修筑梯田,在高山上修建庞大的水渠网络把水引向梯田,种植水稻。“梯田”文化

热闹的山谷 卢卡索位于法国阿尔卑斯山脉山区西侧,坐落在群山怀抱的山谷中 滑雪胜地,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给当地人们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作用 方面 旅游业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有利作用 务工 人们能在家乡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劳

人们的生活水平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地区经济 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消极影响 生态环境 破坏了山区的生态环境

5、世界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册P36-37、填充图册P17图4-3)

非洲 尼罗河

欧洲 多瑙河、伏尔加河

亚洲 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湄公河、鄂毕河、勒拿河

大洋州 墨累河

美洲 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

农业生产 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水,他们出门以船为交通工具,从事的农业生产也多以与水有关的渔业为主。

6、傍水而居

比较点 水乡孕育的城镇(城镇)耕海牧鱼(渔村)水上都市(城市)

地理位置 太湖流域。太湖位于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交界处。山东半岛东端的石岛镇大鱼岛村 意大利的东北部、地中海的北岸——水上古城威尼斯

经济发展情况 鱼米之乡、商品粮基地、城市群、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海洋养殖业 商业贸易中心——旅游城市

水的作用 水对太湖流域城镇的“孕育”作用 大海对人类的养育之恩,人类应该与海洋和谐相处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危

生活在湖畔、河边、海洋周围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水”的联系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生产也离不开水

如何理解“水对人们生产生活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人类如果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利用并保护水资源,就会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7、比较澳大利亚牧场与内蒙古牧区

比较点 现代化的大牧场 草原风情

地理位置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大洋州,是世界上惟一占据整个大陆及边缘岛屿的国家。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

首都或首府 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大城市)呼和浩特

气候 比较干热,近70℅的土地上干旱地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地形 大自然盆地、大分水岭、墨累河 内蒙古高原

草原生产和草原文化生活的主要特点 澳大利亚现代化畜牧业的特点 内蒙古草原传统文化生活的特点

机械化程度非常高(最突出的特点);牧场规模很大;采取定居居住方式;羊比人多;畜群放牧嗜食肉奶;穿蒙古袍;住蒙古包;骑蒙古马;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那达慕大会(娱乐文化活动)

雅称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骑在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8、世界主要沙漠的分布(填充图册P19、图册P39)

亚洲 西亚的鲁卜哈利沙漠、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中国x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非洲 世界上的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大洋州 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

9、比较我国x疆地区和波斯湾地区

比较点 丝路明珠(x疆地区)石油宝库(波斯湾地区)

地理位置 中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阿拉伯半岛(鲁卜哈利沙漠)

主要特点 绿洲农业带来财富、丝绸之路 石油资源带来财富

解决水问题的措施 坎儿井 节水灌溉设备、海水淡化厂

绿洲农产品 葡萄、哈密瓜、小麦 椰枣、小麦、水稻

相同点 气候干旱,沙漠多,缺水;积极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成为宝地。

石油资源的地位 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始终位居世界前列

主要产油国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

石油输出路线(P89图4-37)(1)从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日本、中国

(2)从波斯湾→苏伊士运河→西欧和美国

(3)从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和美国

12、描绘自己家乡,调查自己的家乡,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基本自然地理特点 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自然景观、资源等特点

经济特点 如:主要的物产及分布

人文特点 如: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教育科技、人物

家乡的变化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0、世界1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美洲

欧洲 英格兰城市群、鲁尔城市群

亚洲 中国 辽中南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日本 京滨城市群、阪神城市群

北美洲 波华城市群、芝匹城市群、圣圣城市群

南美洲 贝里圣城市群

11、文明中心——城市

比较点 上海 筑波 巴黎

地理位置 位于长江入海口 位于日本本州岛,毗邻东京 法国首都,跨塞纳河两岸

主要景观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凯旋门、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等

作用近代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上海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世界的重要门户,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日本的科学城。

(借鉴筑波现代城市建设经验。)世界文化艺术之都,国际的旅游城市

问题 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安全问题、城市建设问题

城市生活特点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交通便利,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完善齐全的基础设施,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深厚广博的文化底蕴,从而吸引并适合总多人居住。

城市 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核心,在物资、人口、资金、技术等方面,它与外界进行着大量而频繁的交流

国际大都市 主要是指那些经济文化影响超出了本国,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

公认的国际大都市 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德国的柏林、意大利的罗马、澳大利亚的悉尼、中国的上海和香港等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四篇:历史7下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江津中考)新中国建立后,人 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人民解放军包括以下哪四个军种()①陆军 ②通信兵 ③空军 ④海军 ⑤装甲兵 ⑥第二炮兵 A.①②④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2010??武汉学业考试)现在,我国已同100多个国家建 立了外交关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在中国政府制定 的外交原则、政策和战略中,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 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永远不称霸的政策 C.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战略 3.(2010??广州中考)2010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12周年,下列属于周恩来参与的重大活动是 ①黄埔军校 ②南昌起义 ③秋收起义 ④重庆谈判 ⑤万隆会议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4.(2010??梧州中考)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北京机场握手时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交往了啊!”这句话表明了 A.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开始“融化” B.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中美两国领导人亲密无间 D.中美两国消除了矛盾 5.(2010??贵阳学业考试)上海,自近代以来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见证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以下史实与这座城市相关的有 ①中共一大的召开 ②《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③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0??无锡中考)1970年4月24日,在神州大地无数地方的人们,怀着无 比激动的心情,目睹了我国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伴随着《东方红》的悦耳 曲调划过夜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是()A.神舟1号 B.神舟5号 C.东方红1号 D.神舟7号 7.(2010??泉州中考)他“感动中国”,也“感动世界”,“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是 8.(2010??南宁中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实施了一项着眼于未来、造福于后代的伟大工程,这就是 A.阳光工程 B.希望工程 C.211工程 D.幸福工程 9.(2010??宁夏中考)有关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成就展内容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基本完成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积极筹办上海世博会 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 10.(2010??龙岩学业考试)下列最能说明我国目前城乡居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是 A.以大米为主食 B.肉禽蛋奶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C.牛奶面包代替了稀饭馒头 D.食品在总消费中的支出比例下降

二、非选择题 11.(2010??青岛学业考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也动情地说:“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材料二 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如下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中美之间“25年没有交往”,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美两国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2)除中美关系外,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事业还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请列举两例。(3)材料二中的三幅照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对其中反映的信息,最恰当的理解是 A.中美友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畏惧美国而与之交往 C.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美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D.中美友好源远流长,近现代史上从没有过摩擦和对抗(4)中美之间的关系,从几十年的敌对恢复到邦交正常化,由此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1)主要原因:美国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长期实行敌视政策。文件:《中美联合公报》。(2)成就: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等。(3)A(4)认识:外交政策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必须符合国情;外交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等。(言之有理即可)目录 框图巧构建 中考零距离 单元评价检测 框图巧构建 中考零距离 单元评价检测 目录 目录 框图巧构建 中考零距离 单元评价检测 目录 框图巧构建 中考零距离 单元评价检测 目录 框图巧构建 中考零距离 单元评价检测 框图巧构建 中考零距离 单元评价检测 目录 目录 框图巧构建 中考零距离 单元评价检测 目录 框图巧构建 中考零距离 单元评价检测

第五篇:《历史与社会》学习心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面对一些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中产生挫败感甚至出现厌学的学生。尤其作为新教师的我,在实践教学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历史与社会》上一个男生十分的调皮,经常故意破坏课堂纪律,而且问些乱七八糟的问题为难我。起初,我认为他是成绩差的学生,后来经历了解,才发现他成绩不错。于是,我决定找他私下谈话。面对我的坦诚,男生说出了实话,原来我上课太无聊,他为了不睡觉,才故意违法课堂纪律。这深深地伤害了我的自尊心,但也成为我提升自己的动力。

此次网络培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学习这门通识课的原因也在于此。教师掌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更加享受学习。

通过学习,我知道学习动机的理论主要的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归因理论、成功与失败的三维归因。通过这些理论对学习动机的研究,我们可以对激发学习动机有了大致的认识。基本上,影响学习动机的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正面强化,如优秀的成绩,他人的表扬和肯定,那么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反之,则较弱。

2、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在充满安全、信任和支持的环境下,才会被激发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家长需要给予学生安全和平的学习环境、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学生得到了作为人

最基本的需要后,才能激发出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

3、人都有寻求事情发生的结果的动机。学生如果对于学习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则会产生自豪和满意,;如果归于自身的努力,则会保持继续努力;归于稳定因素如,则会产生对未来期望和结果一样的想法。

明白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我们就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激发动机的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吸引

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现代教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课堂上多媒体的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课外参观实践学习等等。尤其是《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更需要借助这些工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教学,电影、电视剧,时事政治,社会新闻等,让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现代的问题

3、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二)、兴趣的激发 利用教师期望效应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我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对他们肯定鼓励为主,给予高期望,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反馈和评定平时一定要认真的批改每次作业,最好注上评语,增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

(四)、奖励与惩罚 每个单元进行一次简单的小测试,如果取得进步或好成绩,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合作与竞争 合作型目标结构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要使学习长久有效,必须将小组奖励和个人责任结合起来,即在合作中培养竞争的意识。否则将出现责任扩散和“搭便车”现象。

下载历史与社会7下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与社会7下知识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历史与社会》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从有利于教学相长的目的出发,在促进学生的生活经验,整体、历史......

    品德与社会知识点_复习题_

    雨蒙在线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复习题第一单元 让诚信伴随我们 1、做人要讲(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真话,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2、做到......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答案

    八年级第一次教学评估·历史与社会答案 (2011.10) 一、选择题(1-20每题1分,21-30每题2分,共40分) 1-5ABBCC6-10CBBBC10-15BCAAA16-20CBADB 21-25BBDBB26-30ADCAB二、非选择题(共4......

    历史与社会培训总结

    培训总结 在90学时的培训期间,我经历了一场教学的采撷之旅,我很幸运,因为我收获了很多。 15年的教学生涯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职业的倦怠时不时地扰乱我的心绪,教学工作的繁琐我实感......

    历史与社会(5篇模版)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 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明天——新中国60华诞 材料一:新中国60华诞国庆阅兵彩车系列: 图一:“毛泽东思想标语”方阵图二:宪法单行本模型主题彩车 图......

    历史与社会科组工作计划

    锦华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历史科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在教导处的领导下,以提高科组教师教学水平和中考历史成绩为工作重心。通过有计划的安排,切实做到提高七、......

    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初二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坚持看书学......

    历史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历史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在忙碌与充实中度过了。回顾学期工作,教研组在学校和各部门的领导下,大家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团结协作,加强学习,以极大的热情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