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1课时苏教版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产生进一步阅读《水浒传》原著的兴趣和热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随文学习“棒、押、睬”等8个生字,联系课文及前后故事学习“发配、流配、依草附木、羞惭”等生词。
3.了解故事梗概,概括出三个场景。
4.抓住具体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在对比中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通过朗读表现人物性格、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随文学习“棒、押、睬”等8个生字,联系课文及前后故事学习“发配、流配、依草附木、羞惭”等生词。
2.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在对比中感受人物个性特点。教学过程:
一、简聊 《水浒》,激发兴趣
1.出示《水浒传》的封面,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浒传》吗?谁来简单介绍一下。2.出示名著便览——《水浒传》
名著便览:让我们大概了解了这本名著,还教我们怎么读这本书。(板书:文字 人物 场景)
3.今天我们就来抓住这三方面学习其中的第八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改编的23课,板书课题《林冲棒打洪教头》,生齐读题。二、一读解词,扫清障碍
1.师:这篇课文选自古典小说,虽然经过改编,但仍然会有许多文字的表达是带有古典味的,我们比较陌生的,这些词语给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障碍,我们先来会会它们。
2.你读的时候发现没有这样的词语没有?弄懂没有,提出来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 发配 差人 押解
(1)发配:宋时在犯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押送到边远的地方做苦工。
文中有个词语意思和它差不多,找一找——流配。(出示语段,齐读。)(2)差人:读音。官府衙门当差的人。(3)押解:押送。解释多音字。(4)男女生分读两段话。第三自然段:躬身施礼
全不理睬
上首
何故
非比他人
乃是(1)学生说,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2)找一找其中的文言词。
(3)你能说说它们现在的意思吗,也可以用现代文字代进去来读读这句话。(学生说意思)(4)让我们在把这些词放到文中去读一读。(齐读)
3.过渡:文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意思。)第四自然段:白昼——白天
第六自然段:权且——姑且、暂且
彩头——古时优胜的奖品。第七自然段:把火烧天
拨草寻蛇
(武术招式)【指名读全段,全体同学读带文言词的句子。】
4.师:这些文字在表达上很有古代白话文的特点,简洁凝练。我们要理解它们,只需要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就可以了,读读也很有趣吧。(读词语)三、二读课文,概括场景
1.让我们再次把这些带有古典味的文字放到文中去读一读,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思考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哪几个场景?
2.交流汇报 【主要人物:林冲 洪教头】
【哪些场景:进庄 相遇 比武】
3.指导概括场面。
(1)本文主要人物是谁?(板书:林冲 洪教头)那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个人物来概括内容:林冲干什么。
(2)最精彩的场面是哪个?(4-8自然段)
A、写林冲干什么?(林冲和洪教头比武,打败了洪教头。)B、再简短点呢?(板书:比武)
(3)比武前呢?(第一自然段:一起读。写了什么?概括成2个字——进庄。)
4.学语文就是和文字玩游戏,刚刚我们把一篇课文读着读着读成了3句话,读着读着读成6个字、3个场面,是不是很有趣!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相遇”的场景——读读描写林冲和洪教头的文字,感受作者的妙笔生花。
四、看读课文,感知人物
1.自由读课文,感知人物。2.这时的林冲给你留下什么印象?(1)林冲的性格特点。A.读了这一段,让学生说说林冲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有礼貌……)
B.相信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能看出林冲是一位有礼貌的人,但是作为一个英雄好汉,林冲就是林冲,他有别的英雄好汉所没有的一种性格特点。你看出来了吗?
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这一自然段,读书要思考,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林冲的这个性格特点用一个字就能概括,而且就在文中,说说看。C.让我们恭恭敬敬地把这个字写下来。(板书:让)
“让”是一种美德,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的前六行吧。
这是什么“让”?(板书:礼让)洪教头进来了,林冲让个座,这是出于礼貌,是礼让。
D.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这是什么让?
试想一下林冲现在是李逵,听了洪教头的话,会怎么样呢?
早就一斧头劈来,“我劈了你这鸟人。”林冲听了这么伤人的话,却说“不敢,不敢。”什么让?
忍让。(板书:忍让)
“忍”字是怎么写的?心上插了把刀刃,一般的人是忍受不了的,但是林冲忍了,忍让。这需要多么大的胸怀,修炼到多么高的境界,才能做得到的。
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再一次的朗读这一段。(2)洪教头的为人。
洪教头又是个怎样的人呢?(板书:傲慢无礼……)
让我们来读读洪教头所说的话。(出示课件:“洪教头的三段话”)
洪教头为何如此苦苦相逼,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根本不把获罪充军的林冲放在眼里,更是为了在柴进面前显示自己的能耐,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他是怎样的人?(自高自大)
(3)除了写两个主要人物外,文中还写到了谁?(柴进)柴进的言行有什么作用?(柴进的话和行为,反衬出林冲非同一般的社会影响力)(5)指导朗读.过渡:更精彩的比武就要开始了,施耐庵如何用他的生花之笔刻画出这个比武场景的?比武过程中,我们又可以从中感受两个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让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地品味!
五、布置作业,巩固课堂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讲述的是林冲路过柴进庄上棒打洪教头故事。由于是经《水浒传》片段改编的,语句与一般白话文有不同,加之课文较长,不少词、句孩子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而读准确文章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于是我就布置了预习,学生读的质量也明显提高,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谈话导入,引导质疑
由四大名著,引出《水浒传》,通过资料补充和语言描述,帮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同时检查并指导学生课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疑激趣,形成阅读期待。
2.关注“便览”,理清脉络。
借助文章后边的“名著便览”,引导学生读《水浒传》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本堂课的学习也将围绕“文字、人物、场景”展开学习。先是从文字入手,理解白话文语言的词语,在读通句子以及相关的段落,然后抓三个场景,对课文的脉络和内容进行概括,全面了解课文。
3.品读“相遇”,初识人物。
品读“相遇”场景时,在学生自主汇报的基础上,重点品读洪教头说的三句话。先让学生体会到洪教头当着林冲的面,对柴进说这样的话,是用旁敲侧击的办法,贬低林冲;接着把这三句话连起来,体会洪教头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的个性特点,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品味,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洪教头挑衅他人、趾高气扬的为人。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发现、读中理解、读中积累,受到情感熏陶。
一节课下来,在与学生对话中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进行鼓励,以增加学生积极性;在学的过程中扶得太多,学生自主空间不够。
第二篇:《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根据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改写的,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联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解、禁、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构想
通过本文学习向学生打开一扇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窗户,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感悟,在对比中感受人物个性特点,欣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魅力。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揭题。
1、说《水浒》。
2、什么叫好汉。
3、猜林冲。
4、读题目。
5、分段。
1、播放好汉歌。什么歌?是哪部电视的主题歌?说说《水浒传》的资料,并补充。
2、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好汉是东京汴梁人士,生的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官至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人送外号豹子头,他姓甚名谁?(课件林冲图片)【板书:林冲】
3、《水浒传》六至十二回都写到了他。(课件)--【补课题板书】--读题。
4、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有自身的一些特点,首先是虚构,然后是抓住人物,环境,情节来
展开故事。其中故事情节的展开一般都是按照 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打开课文,来说一说
你是怎么按照这个顺序来划分的?
一、检查预习。
1、说生字写法。
2、读轻声词。
3、读词语。
1、无论是读什么文章,首先要扫除拦路虎,首先来看一下同学们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展示}
2、要读这篇课文,就要注意读好里面的轻声词,有些字的音节,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变成短而轻,这种现象叫轻声。(课件)
3、为了保留小说原文的味道,课文改编时,仍旧保留了一些文言文。特别要注意这类词的意思。在预习中,课文中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提出来,让其他人来说说。
二、质疑。
1、扫除了字词障碍这些拦路虎,就为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在阅读中,要学会质疑问难。
古人云:“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好的问题,有助于阅读理解,有助于感悟文本背后的本质。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提出了各种问题。比如。。。。
2、@林冲、洪教头是个怎么样的人?林冲为何要打洪教头?
带着这些问题,快速地默读课文,读的时候,用上圈注的办法,把重要有助于解决你的问题的句子、词语圈出来,在空白处进行注解。
四、1、外貌。
2、语言。
3、动作。
“不动笔墨不读书”圈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读小说,要关注小说有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我们一起来进入小说。
1、庄客来报,洪教头来了。林冲转身一看----(课件,外貌)-------外貌:突出“歪”、“挺”
2、语言。
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可是洪教头与林冲萍水相逢,素未谋面,却全然不顾柴进的介绍,便自顾自说了一段话。(课件,第一次对话)千古美文,要走进去,逐字逐句读,先来读第一句。洪:”何故”?,犯人。(疑问)洪:“冷笑” 流配、犯人、依草附木、冒称武师、骗吃骗喝。“怎么能”?(反问)
洪:“跳” 偏不信”(问都不问)
好的小说,能以极少的文字,反映出复杂的心态。朗读至此,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洪教头?
(课件,第二次对话)再看第二次对话。月亮已经上来了,照得厅堂外面如同白昼。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瞧----------洪教头: “掂量”“喝”“来!来!来!”林冲:请教了。
从林冲的回答,你又听出来什么? 忍让,谦让。
4、动作。话到这个份上,不打不行了。在打斗中,我们再来看看林冲的武德。(课件,打斗描写)
第一回合:把火烧天------一横,拨草寻蛇(忍让)第二回合:劈头打来------一退(退让)第三回合:踉跄,又提起棒------一扫(谦让)
林冲在一横,一退,一扫三个动作,洪教头败了,林冲不但赢了武艺,还赢了人气。
最后拿起书本,读一读最后一小节。我们发现和开头写洪教头有一个鲜明的对比。这叫对比衬托。
小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外貌,朗读语言,朗读动作,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可以说,朗读就是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看的远,就得站的高。要想真正领略《水浒》风采,建议你去看全文,最好是看原文。
读到这里,是不是把小说读明白了呢?其实没有,了解人物性格,了解故事情节,还只是浅尝辄止。读小说,更多的是要关注小说内容里面的社会,小说内容里面的人生。而人物也不一定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比如,红教头为何非得比武,林冲为何一而再忍辱负重。它们背后都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第三篇: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再读课文,理解金圣叹的话,充分了解林冲的性格特征。2.再读课文,结合原著,充分了解柴进性格特征。教学重点: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充分了解人物性格特征。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课题告诉了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故事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板书:柴进)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前后经过(划箭头)。2.这三个人,你们喜欢谁?为什么?
3.林冲是什么身份?(东京 禁军 教头)板书: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4.这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呢?
5.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
二、研究人物性格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了解人物性格特征。我们看大屏幕。2.出示: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1)齐读。这是林冲和洪教头的第一次见面。(2)洪教头是什么样子? 读句子(3)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面对这样一个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枪棒教师,你喜欢他吗?你认为林冲喜欢他吗?
(5)可林冲却(引读)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他是怎么想的?(6)对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躬身施礼,你觉得林冲还仅仅是谦逊有礼吗?有没有一些别的东西? 板书:老于世故
(7)林冲躬身施礼,洪教头根本就不理他,他居然又(出示、引读)这是不是让人觉得此人有点可怕呀!真是老于事故到了极点。3.接着,林冲又做了些什么呢?同学们继续往下读。(出示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2)柴进和洪教头有3次对话,请男同学读洪教头的话,女同学读柴进的话。叙述的话老师读。大家要一边读一边想象他们的样子,也可以做做动作。
(3)老师把他们的对话单独列出来了,这次老师读柴进的话,你们读洪教头的话,看能从他的话中读出些什么?
(4)如果你是林冲,洪教头讽刺你,侮辱你,挑战你,你的本事还比他大,你会怎么做?
(5)可林冲却连说“不敢不敢”,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再读读第三自然段。(6)有人做了粗略统计,《水浒传》中写到林冲与不敢相关的有14次之多,其中“岂敢”1次,“怎敢”1次,“敢到怎地”1次,“哪里敢”2次,“如何敢”3次,“不敢”6次。这么多“不敢”中包含了多少忍耐啊!我们来看看小说评论家金圣叹是怎么说的?
4.出示:金圣叹的话。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1)指名读,齐读。
(2)金圣叹说林冲熬得住,我们刚才也感受到了林冲极强的忍耐性,课文中还有写他能忍的地方,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
5.出示: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柴进问:“还没见二位较量呢,怎么便输了?”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1)齐读。看林冲先认输,这又是一忍。(2)我们一起来读读林冲的话。(3)你们听出这话的弦外之音了吗?
(4)一语多意。林冲是何等的聪明,何等的厉害呀!
6.刚才,我们从课文中找出了林冲熬得住的例子。我们再来读金圣叹的话,看看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其他特点的地方? 7.出示:第七自然段
(1)齐读,一边读一边想象他们的动作。(2)洪教头的招式有什么特点?
(3)林冲呢?其实林冲只攻洪教头的下三路,这也是一种忍让啊!(4)林冲虽然只是“一横、一退、一扫”,看似轻描淡写,却让洪教头颜面扫地,输了个彻彻底底。这正如金圣叹据说。再读金圣叹的话。8.这篇课文还有一位重要人物——柴进。你们了解他吗?(教师介绍)柴进是沧州的一名贵族,精通武艺,有皇家的血统,身份尊贵,富可敌国,仗义疏财,喜爱结交天下英雄。我们来看看在他仗义疏财的背后还有些什么?我们看大屏幕。
(1)出示:柴进说:“慢!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谁就将这银子拿去。”说着将一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2)齐读。
(3)他们刚比武时,柴进没有拿出银子作为彩头,现在却拿出25两重的大银作为彩头,这是为什么呀?
(4)我们不着急回答先来齐读柴进说的话。出示:请二位教头使出本事,再试一棒。
(5)他这话是说给谁听的?你怎么知道的?
(6)柴进不但递话让林冲使出真本事,还拿出25两重的大银刺激林冲使出真本事,他是什么目的呀?再读第3自然段,好好想想。(7)看了原著的同学就知道了,洪教头其实到柴进府上时间也不长。因为他的武艺高强,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他便越发骄傲了起来,变得目中无人,傲慢无礼,甚至连柴进的话也听不进去,难怪柴进要让林冲教训教训他。
(8)同学们,你们看,柴进这话说的,这彩头作为,不露一点儿痕 迹,他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上上人物呀!其实,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方面是因为洪教头的一再相逼,另一方面就是柴进暗中怂恿。
三、总结
1.这小说是不是越读越有趣,越读越有味,我们再来看看不同国藉的人对他们的评价吧!齐读。
我不喜欢林冲,他太谦虚,太谨慎,不够豪爽,不像好汉。我觉得洪教头虽然鲁莽,但心直口快,敢于挑战,倒像是好汉。
——美国籍老师
在三个人物中,我觉得柴进是好汉,他热情好客,仗义疏财,颇有绅士风度。
——英国籍老师
其实三个人都是好汉,只不过性格不同罢了。
——中国籍老师 2.今天这节课,我们仅仅通过《林冲棒打洪教头》一个章回去品味,就有这么多发现,如果我们这样品味整本的《水浒传》,一定会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见解,难怪许多人都这样说(齐读)“别一部书,读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百读不厌!”像林冲这样的英雄好汉,武艺高强,有极强的忍耐性格,最后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到底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去读《水浒传》,深入了解林冲的性格特征。3.最后,让我们在《水浒传》的主题歌歌声中将金圣叹的话抄在语文书的空白处。
第四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总第65课时
主备人:曾先进 课 题:23林冲棒打洪教头
教学内容:23林冲棒打洪教头(第2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林冲和洪教头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通过品读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林冲棒打洪教头,__________________。自己练说、指名练说。(两三生)
二、综观全文,整体把握
1.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洪教头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物的特点,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自己读读课文,在人物的语言、动作下面圈圈、划划,同桌可以商量、讨论,呆会儿交流。
你可以选择一个人物来谈谈,你觉得洪教头、林冲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也可以两个人对比着来谈。
2.出示: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傅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
出示: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你从中读出什么?看出什么? 板书:谦虚有礼傲慢无礼
哪个同学把这几句句子读好?读出洪教头的特点。3.哪个同学从洪教头说的话中看出他的特点的来交流。出示:“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出示:“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你从洪教头的话中体会到什么?怎么读好它?态度傲慢,出言伤人。出示:“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洪教头气势汹汹,逼人太甚。
4.你还从洪教头哪些动作中体会到他的特点? 出示:脱、拿、耍、喝、敲、冲
从洪教头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怎样?狂妄自大、傲气十足、急躁。5.林冲是怎样的人?
“躬身施礼、起身让座”看出林冲谦虚有礼。林冲连说“不敢,不敢”。看出他十分忍让。出示:“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他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戴着木枷不好使出真本领。
6.林冲获胜是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指名读第七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两人比试的场面。
7.你从林冲的“一横”“一退”“一扫”打败洪教头中,体会到林冲的什么特点?
板书:深藏不露武艺高强 8.师生接读第7小节:
洪教头使了个什么招式?林冲还了个什么招式?洪教头怎样进攻?林冲怎样应对?结果怎样?林冲怎么进攻?结果怎样?
9.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自言自语道:“_____________。” 他灰溜溜地走开了。
假如你是众人中的一个看客,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洪教头,你会自言自语说什么?(四人小组说一说。选两组上台演一演)
10.分角色朗读全文。讲一讲这个故事。附板书: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谦虚忍让
傲慢无礼
沉稳
急躁
武艺高强
狂妄自大 作 业: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学反思:
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可忽视,至关重要的,即对学生要关键处点拨,疑难处引导,知识空白处讲解。
因此,在这堂课上,我用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洪教头是一个怎样的人”统领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推敲、揣摩、感悟、理解直至内化吸收,促使他们在学语文的同时,提高品味、积累的能力。因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为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提供很好的平台,答案和理由只要合情合理就应当肯定和鼓励。与此同时,我也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的引领、指导作用,以及对课堂的组织和调控度。
第五篇:最新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一课时)教案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简介名著。
1、播放《好汉歌》,同学们喜欢这首歌曲吗?会唱的一起唱„„
2、师生交流:在你的心目中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好汉呢?(学生交流:武艺高强、见义勇为、乐于助人„„)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108位英雄好汉的其中一位好汉——【多媒体出示图片字幕】师:此人„„此人就是(林冲——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篇文章——《林冲棒打洪教头》。(板书:林冲棒打洪教头)提示:棒字书空左窄右宽(学生齐读课题,要读出气势来。)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过渡语:相信课前同学们都作了充分的预习,下面就来展示一下我们的读书成果吧。【多媒体一】 词语
枪棒 押解 衣裳 理睬推辞 较量 白昼 羞惭
踉跄 还了一招 依草附木 气势汹汹 拨草寻蛇 措手不及 指名读。齐读。师生正音。
【多媒体二】多音字(再用另一个读音组词)押解 还了一招 【多媒体三】 老师还带来了三组词语,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非比他人 躬身行礼(林 冲)全不理睬 满面羞惭(洪教头)
好习枪棒 厚礼相待(柴 进)细心的同学,你们发现这三组词语有什么规律或者是特点?师生交流
2、师生交流课文对课文人物的初步印象。
三、展示朗读,走近人物。
过渡语:名著就是名著,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精炼的四字词语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好文在手须琅琅上口!让我们来细读课文进一步走近他们!
1、指名读课文出示要求。师生共同正音。
2、过渡:大家读得真好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再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大声读一读。那么你们认为文中的哪个场面最精彩?(比武)是几到几节?(4-7)节
3、你能用最简练的词语为这几节加一个小标题吗?(比武)
4、同学们小说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小说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4-7)比武 结局
5、请学生再次快速的默读课文,根据提示的提纲找出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部分,并用最简练的词语来概况小标题。(师生交流小标题)
开端(1)进庄 发展(2-3)挑衅 高潮(4-7)比武 结局(8)败走
6、根据小标题引导学生概况文章主要内容。
同学们你们能结合老师的板书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吗?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师生交流。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个小窍门可以快速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你们想知道吗?出示:小窍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用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
四、教师指导写字。
过渡:同学们记住这些小窍门很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字如其人,写好字同样重要!我们来看看文中的哪个字最难写。
1、重点指导书写:羞、裳(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端一寸,胸离桌子一拳。
2、学生认真写字。
五、教师总结谈话。
同学们:《水浒传》这本名著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多媒体出示)因为它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义的史料为主要依据,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如宋江、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金圣叹:“水浒所叙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下面我们就来一睹为快„„(出示108人图片)
六、作业布置: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自于细腻的刻画,这就是名著的魅力所在,请同学们课后用心读一读《水浒传》这本书,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味这些精彩的文字,感受作者施耐庵的生花妙笔,感受英雄好汉们的忠肝义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