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能手机对小学生心理危害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智能手机对小学生心理危害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必备品。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越发普遍,部分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为保证孩子的安全性,更是给子女独自配备一台智能手机。在相关的调查中,则发现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后对学生心理带来的更多是负面的影响。故本文对智能手机对小学生心理危害的基本现状及应对措施做主要阐述。
【关键词】智能手机;小学生心理;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智能手机对小学心理危害的基本现状
根据对城川镇红旗小学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较为普遍,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使用智能手机玩游戏、QQ聊天等并无太大干预,约有一半的学生在家能得到家长的同意使用智能手机,部分学生节假日等QQ在线长达12小时。在家长不重视孩子使用手机的影响下,小学生心理健康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危害。
(一)对小学生思维及逻辑的危害
现阶段的智能手机,聊天软件等均具有发送图片、接收图片、保存动图、语音聊天、视频聊天及电话接听等功能,小学生在使用手机进行QQ聊天或微信聊天的过程中,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与思考,只需通过简单的发送图片或符号的方式进行聊天沟通。小学生使用图片或符号聊天的时间越长,其思维方式及逻辑思维转变方式就会受到影响,在降低自身知识度的同时,心理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二)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
智能手机具有强大的辐射力,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可影响小学生的视神经及记忆力。而智能手机内存在的不良信息可对小学生身心带来严重的危害。小学生认知力与判断力不强,而智能手机在使用时极易出现不适合小学生观看的视频、图片信息等,加之不良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小学生心理抵御能力不强,容易出现早恋、孤僻、免疫功能失调、睡眠降低等身心问题。
(三)对小学生日常学习的危害
现阶段的小学生对于智能手机具有极大的依赖性,有许多同学喜欢在课堂上携带手机,并将其设置为震动或静音,当出现新信息或短信时,学生都会查看或回复,不仅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还会影响自身的学习态度,课上极易出现不认真听讲、沉迷于游戏或聊天等情况,第二天上课时精神沉迷、难以集中注意力。并且智能手机还对小学生考试作弊提供了便捷,导致小学生出现散漫的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成绩。
二、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对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规范管理
大多学校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并没有落实到位,采用口头式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的方式并不能有效降低小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的概率。故学校在制定手机使用管理规范时,应让部分学生参与探讨中,可让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阐述,在听取学生的意见与想法时,将相应的计划纳入手机管理规范体系中。同时,鼓励教师在班上进行主题班会的演讲,讲解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及功能,让学生准确判定手机的危害,增强意识。并在考试开始前,对学生进行手机搜查,避免学生使用手机作弊。
(二)重视与学生家长的共同教育
家庭教育在小学生个人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故校方应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通过家长讲座等方式,增强学生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的危害性意识。并告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树立良好的榜样,突出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让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重视网络信息及新媒体技术的了解,并增加与孩子的沟通,引导孩子正确地使用手机;并在日常生活中充当手机使用的监督人,可让孩子使用有益的学习软件,如作业帮、英语流利说、作业盒子等,当孩子在学习后可让孩子使用手机玩游戏,但要限制一定的时间,避免孩子过于沉迷游戏。对于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校方应给予一定的重视,通过电话访谈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家长进行共同教育。
(三)加强对学生心理上的疏导工作
学校应注重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让小学生远离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教师可在课后或课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正确引导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及学习进行合理安排,告知小学生不要产生手机依赖感,并通过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秋游、友谊联盟大会等团体活动提高小学生对社会交际、沟通的意识。对于少部分手机依?程度较为严重的小学生,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关爱,在学习或生活上加强与小学生的沟通,让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并鼓励学生尝试不带手机进入校园,适应没有手机在身边的感觉,增加自身对学习上的投入,并时刻注意学生的情况,给予一定的疏导与教育,帮助学生远离手机依赖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思维能力及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小学生心智、社会判别能力尚未成熟,故学校应制定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引导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与家庭环境下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建英.手机对学生的危害分析[J].文学教育:中,2017(8).[2]游小红.手机使用对小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9).[3]张学洪.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措施之我见[J].亚太教育,2015(22).附 注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 “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智能手机对小学生的心理危害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031)研究成果。
(编辑:龙贤东)
第二篇:小学生学习心理现状调查及其对策
小学生学习心理现状调查及其对策
李小英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通过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活动,他们当中有的厌学情绪严重;有的学习习惯很差;有的学习方式不当;有的学习动力不足,等等情况,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进步,还严重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了更好的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及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醒教师、家长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从小就有一个健全的学习心态。为此,我就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此为突破口,将有力地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方法与步骤
我在2015年3月1日-2015年4月5日对我校一至六年级10个教学班46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调查卷465份,回收460份,回收率98.9%),调查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意志等5个方面的内容。
三、结果分析
1、厌学情绪严重
率高达58%。作文因粗心而审题偏差率高达27.6%。这些学生,粗心过后仍然粗心,一点不吸取教训,一点也没有自省精神和自责心理。如果不及时帮助学生改正粗心毛病,势必影响他们的学习。
3、学习习惯较差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惯可能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美国作家约·凯恩斯说过:“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在对460名学生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不会科学支配时间。他们放学回家,先做作业再玩的学生仅占46%;每次学习前,能够认真预习或复习功课的仅有48%,不需要家长的辅导,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只有21.3%。其中一,二年级学生是30%,三年级学生是25.3%,四年级学生是19.6%,五年级是13.8%,六年级学生是12.6%,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学生不良的习惯中,要数做作业的习惯最差:要家长陪做作业的占55.3%,向同学抄作业的占15.8%,边做作业边听音乐或边吃东西的占32.5%。另外,在做作业时,经常和别人讲话或做其它事的占43%;还有6.9%的同学经常或有时把学习时间花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了。
以上数据提醒我们,很多孩子不仅不懂得如何利用学习时间,不善于自主学习,还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由此可知学习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且是一个重要的、长期的过程,可见教师和家长在对待学生学习习惯上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足够的耐心。
4、情绪影响较大
情绪是对孩子学习影响较大的因素。如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常常会有些奇思妙想;而在烦躁的情绪下,再简单的内容听得也是也云里雾里,甚至不想听。另外,孩子在学习中和教师、同学的情感交流状况、孩子对学习环节的体验、反应等情绪因素都会左右孩子的学习。为此,我做了一份相关的调查:30.9%的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即使知道答案,也常常因为害怕而不敢举手回答;49.7%的同学有偏科现象,只认真学习自己喜欢的学科;41.9%的同学在自己情绪不稳定时,最简单的事也会出错;还有52.1%的同学不喜欢和比自己好的同学交朋友。这些孩子在学习中受到较多的负面情绪影响,他们或自卑、或胆怯、或冲动、或嫉妒等等。对于这些孩子,教师和家长应特别关心,多鼓励,多表扬,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优化孩子的心境。
5、缺乏学习毅力
学习是向未知领域进军的过程。对于孩子而言,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遭到许多挫折,如果迎难而上,就能进入新的境界;如果知难而退,就会失去信心,甚至丧失意志。据调查了解,全校约87.9%的学生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但12.1%的学生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能按时、按量、按质、独立完成。他们稍有困难,就打退堂鼓,缺乏必要的毅力和意志。当看到别人在开心地玩耍时,31%的学生不能集中注意,认真学习;当学习上遇到因难时,52.4%的学生常常希望别人帮助他解决问题,只有47.6%的学生很少这样做。这些数据初步说明我们有不少学生在学习意志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作为教师和家长需帮助他们树
立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一些挫折教育。
6、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教师在教学时,强调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后,他们的视野就会更加开阔,学习潜能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发。那么,当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怎么样呢?据调查,40.3%的同学通过自主学习,能够了解书上的重点,解决其难点,其中三年级学生达54.6%,百分比最高,而低年级基本上都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相比低年级而言,高年级的学生则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只有9.7%学生经常会提出来跟教师进行讨论,其他的同学要么放置不管,要么等待老师的解答。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猜想:可能是教师太严肃了,学生不敢接近;也可能是学生不好意思;亦或者是学生根本就不想问。有一组数据显示:12.4%的同学在自己学习时常常会觉得不知道该学什么好,他们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33%的同学很少利用某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其他学科的东西,他们缺少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数据表明,孩子的自学能力不容乐观,存在很大缺陷,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
四、对策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学习使其智慧,使其高尚,使其成熟。然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同样是
63、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业目标的一种内部动力。
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会不会学;二是愿不愿学。前者属于学习方法与策略,后者便是学习动机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占居首位的是厌学,厌学主要也是学习动机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情绪反应。可见,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不仅可以防止厌学情绪,提高其学业,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
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有多种途径,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种。外部动机激发着眼于创设各种外部条件(如获得奖赏、父母称赞、老师表扬或取得成功等)激发学习动机。内部动机着眼于内部各种心理因素(如需要、好奇心、求知欲、兴趣、自尊和自信等)激发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产生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它依赖于情境刺激。一旦情境消失,人的心理感应也随之消退。而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最长,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时,就会为学习付出努力,坚持的代价。
4、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
由归因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可知,个体对自己成就情境的不同的归因,会引起不同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合理的归因可以提高自信与坚持性,而错误的归因会增加自卑与自弃。韦纳认为稳定性方面的原因(能力、任务难度)与未来成功有直接关联。一个人如果将成
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长与潜能,教师要善于发现它,并且让学生的特长充分展示,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其二,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予学生布置一定能完成的任务,比如一些力所能及的是:帮助老师做些小事,帮同学解决问题,帮父母做些家务事等等,在学生做好这些小事时教师家长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树立自信。需知自信心和独立性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优缺点,正确把握,创设良好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和发现,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在学生取得成绩时给予赞赏和表扬,充分肯定进步,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其三,从学生个人的成功中获得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条件就是要学生不断的的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感会使幼儿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要增强自信心、胜任感,学生就必须确立自我参照目标,只有自己进步了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
对于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还很小,还没有制定目标的概念,还不知道要怎么学习,如何学习,完全是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下进行读书与学习,而自己真正懂得要读书的学生却不多。还有少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不主动,连最基本的做作业有时都不能很好的完成,有些还害怕上学。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定一个适当的小目标,使其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让他们通过自己学会的事情来获得成就感,获得自信。另外,对于缺乏自信、胆小、单亲家庭的学
011-
第三篇: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
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
塘溪镇上城小学
胡永菊
“人之初,本爱学。” 人从呱呱坠地后,他就不断模仿大人的表情、声音、动作,因此他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吃饭„„学会了许许多多他日后生活必需的技能。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竟然有如此强烈的模仿欲和求知动力,那么是什么让他们一改初衷,变得不再爱学习了呢?
是他们的先天学习能力太差?还是家庭环境的原因?也许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然而,负载着神圣的教育使命的教师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应该积极探索这个问题,为“厌学”的孩子在茫茫学海中点亮一盏航灯。
我们都知道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找到孩子“厌学”的原因和对策,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认为,厌学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识的传授,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而且起决定作用。
1.父母感情不和
孩子都希望有一个温暖而安宁的家,但不少家庭中夫妻感情不够和睦,冷战、吵架、打架、摔东西等过激行为无形中会刺激孩子,让他们感到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已不再,因此倍受孤独、焦虑、伤心等情绪的困扰。自然在学习上的表现也就不再那么积极,在他看来,他表现的好坏父母已经无暇关注,那么好坏有什么分别呢? 2.家庭文化氛围缺乏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去那种靠读书谋出路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得也就不那么多了。他们中有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甚至干脆把他们丢在家里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的人认为自己有钱好办事,现在孩子学得怎样不重要,反正家里的钱很多,孩子只要平平安安地长大就行,学习成绩好不好无所谓,以后可以用钱为他们安排出路„„来自这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3.家长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二、学校因素
在导致学生厌学的几种因素中,学校教育是关键的因素,因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厌学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学校生活。在学校因素中,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等等。
1、教育观念落后。我们的课程改革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年,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考试改革上还是相对滞后。很多学校仍然以分数为主要衡量标准来招生。
还有一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转变观念,教学思想观念仍旧比较落后。部分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得高分,才会得到领导和家长的认可。可是,教师没有去思考怎样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是把解问题得办法放在了作业上。于是,几个学科的作业向幼小的学生铺天盖地而来,学生经常被老师们“追债”。
新课程改革倡导多元评价体系,可是我们部分学校和教师仍然把考试成绩视为唯一标准。许多学生在其他方面都很有造诣,或者可以说有些天赋,但是学校和教师的兴奋点总是停留在考试成绩上。学生的长处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自己的弱项经常又成为老师的“靶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厌学心理也就随之产生了。
2、教育教学方法不当。现在不仅是学习困难生厌学,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亦不感兴趣,不少学生期盼双休日和寒暑假早日来临,想摆脱在校学习沉重的负担。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那些学生对学习生活趣味索然呢?枯燥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不可排除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僵化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漠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习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
3、师生关系。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干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我们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和管理中形成一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学会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学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他们。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可见,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找出厌学心理的对策。我根据自己的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争取家长配合
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 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二、减轻学业负担,缓解学生压力
要使学生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只能从减轻学生负担入手,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社会、学校及家庭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理论要求、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和考试频度,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不断获取新事物的享受。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总之,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第四篇:赌博的现状、危害及对策
新中国诞生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兴利除弊,革除陋习,大力禁赌,使赌博陋习一度在中华大地上绝迹。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赌博罪”,《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了对一般赌博行为予以处罚,江苏、上海、深圳、广西、河南、辽宁、山东等地颁布了地方性禁赌条例,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专门下发了《关于严肃查处党员和干部参与赌博的通知》,今年颁布涉及禁赌的部门规章竟达十几个,《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今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赌博行为也有明确的处理规定,许多基层村组、社区把禁赌写进了村规民约,许多单位、地方把禁赌作为评先选优的必备条件。
一、赌博现状
近年来,赌博歪风又见抬头,愈演愈烈,并呈现若干新特点:(1)赌博的花样越来越多。诸如打麻将、赌扑克(梭哈、21点、扎金花、关牌等)、掷骰子、赌赛马、赌赛狗、轮盘赌、六合彩、打老虎机、跑马机、赌运气等等,近年还出现了网上赌博的新花样。(2)赌博的地点越来越广。国内国外,城市乡村,家庭单位,娱乐场所,均有赌案发生,甚至内地出现专门的赌场。(3)参赌的人员越来越众。赌博具有传染性,有一般群众,也有党员干部,有男有女,有老有小,有个人有团伙。(4)赌博活动公开化。赌博行为从偷偷摸摸到公开无忌;赌博时间从“八小时外”到“八小时内”,有的干部甚至下基层检查工作时也赌。(5)赌博常与违法犯罪相联系。青少年赌博不但时常引起打架和偷窃事件,而且严重的会酿成伤害、抢劫、杀人等犯罪;党员干部赌博常常引发受贿、索贿、贪污、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6)赌博与黑恶势力相联系。有的赌场利用高科技骗赌;有的发放“高利贷”以牟取暴利,从而为不法之徒提供了“豪赌”的机会。(7)参赌资金越来越大,涉赌大案越来越多。(8)一些地区少数干部充当保护伞,干预有关部门对赌博的查处。(9)赌博的案件占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党员干部违纪案件比重最大,呈上升趋势。(10)抓赌的难度较大。涉赌人员相对比较狡猾,一般不直接用赌资,而是使用各种筹码、牌片,各种变相赌博层出不穷,给公安人员辨认和抓获带来很大的难度,赌徒受查处的只是冰山一角。
二、赌博危害
对于赌博的危害,一些人认识不足。有的人认为,“赌博只是一种娱乐而已,大多数人都可以享受赌博的乐趣而不会导致什么问题”。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大量事实表明,群众特别是党政干部赌博,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甚至会使党员、干部丧失共产主义信念,使群众丧失对党的信心,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安全、富强。对赌博案例的研究表明,赌博有以下危害:
第一、坏党风。赌博损害党的威信,贻误党的事业,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容易引发贪污、挪用公款、行贿受贿等各种腐败和违法犯罪现象。
第二、失民心。赌博败坏党的形象,赌民不思创业,参赌党员、干部不谋发展,失去先进性,群众对会党失去信心,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第三、伤性命。赢钱的人乘兴而往,不分昼夜;输钱的人拼命再来,不顾饥寒;不断消耗,疲惫精神。长此以往,控制不住而呈病态赌博,必定会损害健康,甚至自杀、杀人。有的老人赌博时受到刺激,当场死在赌桌上。[!--empirenews.page--] 第四、生贪欲。赌博助长不劳而获的习气,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第五、离骨肉。赌博忘记了勤奋工作;忘记了父母妻子互相疼爱,失去了天伦之乐,变成了苦海;只顾自己的豪爽,不顾家人的怨气,至使骨肉分离,妻离子散。
第六、生事变。赌博经常是通宵达旦,盗贼每每乘机偷盗;煤气忘关,常常因此而发生了火灾、毒死人。甚至歹徒乘机而使计,坏蛋窥伺以为奸。有的因赌博反目成仇,使用暴力。有的造成企业破产。有的因缺赌资而参与偷抢等犯罪活动被锒铛入狱。
第七、坏心术。一旦赌博,心中千方百计地在想要赢对方的钱财,虽然是至亲至朋对局赌博,也必定暗下戈矛,如同仇敌,只顾自己赢钱,哪管他人破产。
第八、丧品行。在赌场之中,只是问钱少钱多,易产生好逸恶劳、尔虞我诈、投机侥幸等不良的心理品质。
第九、失家教。赌博最易诱发父子赌,哥弟赌,亲戚赌,没有长幼、尊卑的之分,彼此任意嘲笑,随便称呼。
第十、费资财。开始时,气势豪壮,挥金如土,面不改色;到后来输多了因而情急,就把家庭财产甚至集体财产、国家财产做为赌注。
第十一、耗时间。大量浪费时间,有的通宵达旦,以至于严重影响学习、工作、生活,玩物丧志。
第十二、毁前程。法律禁止赌博,赌博违反《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党的纪律处分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违法会受处罚,也将毁掉前程。
三、对策
赌博的危害极大,必须刹住赌博歪风。法律法规对查处赌博行为有明确的规定,而赌博活动近年来却越来越猖獗。不可否认,赌风的蔓延与党员干部参与赌博有关,与有关部门执法、执纪不严有关,与部分党政领导的态度有关。刹住赌博歪风,关键的是狠刹党员干部赌博的歪风。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不但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在各项党政工作及各项建设事业中要发挥好的表率作用,而且在社会生活领域,在遵规守法等各个方面,都要起到好的表率作用,而参与赌博则与此背道而驰。除了党员干部自身要严于自律外,关键是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坚决克服赌博是带刺激的娱乐,无伤大雅,无碍大局的错误认识,切实根治见赌不奇、参赌不怪的不良现象。一些党员、干部从“小赌怡情”开始,逐渐堕落成赌徒而不能自拔。当自己无力偿还赌债时,便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或贪污受贿,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些深刻教训,我们必须牢牢记取。各级党组织应在加强有关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组织内外各种监督力量,强化监控效力。只有把干部参赌与实践“三个代表”,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执政能力联系起来,居安思危,才能充分认识赌博的危害性和禁赌的重要意义,才能加大对党员干部赌博的惩处力度,从而让党员干部远离赌博。把党员和干部参与赌博的歪风刹住了,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刹住赌博歪风,才能形成全民创业的氛围,使群众过上幸福、健康的好生活。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以人为本,广泛发动全民参与,发挥“妇女禁赌协会”、“老年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建立禁赌举报、查处机制,努力形成纵横交错、群防群控的禁赌网络,形成全民禁赌风气,使赌博活动无处藏身。[!--empirenews.page--]
(二)、将预防赌博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治理目标考核范畴,认真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对本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参与赌博放任不管,知情不报和查禁不力的,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的责任,建立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三)、坚决遏止赌博文化的传播,取缔赌具制造工厂和涉赌网站、场所,收缴涉赌影像、书籍、电子产品,删除、屏蔽涉赌互联网有害信息,学校、单位和媒体加大对赌博危害性的宣传,(四)、政法、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认真履行职能,开展专项行动,加大对参赌人员的治安处罚、刑事和纪律惩处力度,把严厉打击作为一种特殊的预防手段,抓住重点案件、重点对象开展调查,整治一批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的重点骨干分子,端掉一批聚赌窝点,查处一批涉及赌博问题的腐败案件,打击赌博人员的嚣张气焰;从严执纪,设置“高压线”,领导干部参与赌博而受到公安机关治安处罚的,一律免职或责令其辞职;尤其是对监管不力造成本单位发案的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一定要依法追究责任,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杜绝纵容和包庇现象发生。
(五)、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影响开设赌场或为开设赌场提供庇护、充当保护伞的,要坚决依法查办、从严惩处。
(六)、发展社区、村镇文化场所,吸引、鼓励干群参加积极、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倡公民参与高雅的休闲娱乐活动,并为此提供方便条件,把围着赌桌转的人吸引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中来,从而使赌博之风失去群众基础。
(七)、制定政策,长抓不懈。对过去曾参赌现主动投案自首、愿意具结悔过的和一般参赌人员,以教育为主,从轻处理,给予悔过改正的机会;对那些不听劝阻、拒不悔过、顶风作案的,报复检举人、查禁人员的,要依法、依纪从严处理,决不手软,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严惩。
(八)、发案单位或有倾向性、苗头性单位要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组织上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教育活动,帮助有关人员戒赌。
第五篇:中职生脆弱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职生脆弱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关于中职生脆弱心理现状的调查
郑州市新郑电子工业学校姜增文
中职生作为21世纪一代的特殊群体,正处在一个多彩多姿而又变幻万端的世界,他们在学习生活及所从事的有目的的活动中,难免会因为其周边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脆弱心理不自觉的表现出来,当这种心理得不到正确的引导,给他们的 学习生活和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正确的客观的分析其原因,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以理解方式调整心理状态,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进行研究的新课题。
从今年的八月份开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5名成员,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先后对我市4所职业学校的16个班级的814名同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814份,收回有效问卷807份,并结合14次座谈会(学生座谈会8次、班主任座谈会4次、学生家长座谈会2次)的座谈结果,进行科学的统计,试图分析其脆弱心理现状,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探索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中职生的脆弱心理现状
从这次调查情况来看,给我们影响最深的一点是: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中职生脆弱心理产生原因复杂多变,让人很难捉摸,甚至有时还能酿成难以预测的后果。
(一)、脆弱心理的普遍性和经常性
中职生所处的时代是人生多梦的季节,其行为动机的广泛性和追求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脆弱心理的普遍性和经常性。在这次调查中,100%的中职生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脆弱心理,并且这种脆弱心理时有发生。
(二)、脆弱心理的典型性
中职生同样正处于那种半幼稚半成熟的心理过度时期,既半王自己能健康成长而又担心其他因素的影响的复杂心理,这就决定了其脆弱心理的典型性。98%的中职生都盼望自己茁壮成长,成为一名“有用人才”,但前怕狼后怕虎的占32%。
(三)、脆弱心理的两重性
中职生同样处于成年于未成年的过度期,其心理脆弱的程度也因人而异,千姿百态。因此,其对待态度有理智的一面,也有不理智的一面,这就决定了脆弱心理存在的两重性。72%的中职生都能正视自己,并愿意采取相应的措施,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有24%的学生不敢正视和面对现状,稍不如意,就更颓废,不思进取;另有3%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主观臆断,凭自己意志办事。更有1%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而把一些怨气泼向别人,产生一定的报复性行为,造成不良影响而被迫退学,甚至违法。
(四)、脆弱心理表现的多样性
中职生的来源地不同,原来受教的环境也各具特点,导致他们的心理素质也千差万别。因袭,其脆弱心理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主要表现在:
1、厌学
有20%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一点刺激,就产生厌学情绪,课堂提问似答非答,课堂练习似是而非,技能训练似动非动,对学校的人和事概不过问,久而
久之,导致退学。
2、消沉
有10%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暗淡,似乎捕捉不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在自身的生活空间中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和寄托,对学校组织的有关活动意识淡薄,思想怠惰。于是,整日提起精神,情绪萎靡,意志消沉。
3、顶牛
性格倔强的学生都承认自以为是,对于一些善意的批评,好意的安慰,他们总是非得顶牛一番,碰不着,摸不得。
4、发泄
有15%的学生,听到一些不爱听的话,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就借故发泄,撕书甩本,毁坏用具,破坏公物,甚至无故吵闹、骂人。个别男生动辄就“拳脚功夫”,部分女生甚至出现哭鼻子、厌食和不理人等现象。
5、出走
有12%的学生由于承受不了学习的压力及教师和家长的过度关心,就想以出走的方式报复来自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不适。
6、烦躁
烦躁是脆弱心理的主要表现。有90%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运动场上的失利,生活方式的攀比,技能竞赛的失误,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异性之间的不快,常常使他们烦躁不安。作业嫌烦,听课嫌烦,说话嫌烦,回答嫌烦,吃饭也烦,他们似乎需要宁静,可处在安静环境中仍是嫌烦。这种心理的表露,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疏导,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比较任性的性格,势必会使自己的适应能力处于劣势。
中职生的脆弱心理还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交织性等特点,这是因为其人格较为独立,内心较为隐蔽,自控力较差之缘故,他们一旦陷入这个怪圈,学习成绩就会更差品行更坏,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二、中职生脆弱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笔者认为,中职生的脆弱心理形成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我们的教育不得法,这里的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度期望,违背客观规律
许多学生家长由于“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传统理念作祟,往往对于子女的能力状况缺乏细致的分析和思考,对子女目标的拟订不尊重客观事实,希望值过大,使他们在父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意识潜移下,容不得丝毫事物,一旦有个闪失,则情绪失落,一蹶不振。
(二)、宽容呵护,缺乏严格要求
一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其子女一味地宽容呵护,使其过早的走上了父母为他铺好的“红地毯”,常常使他们往往表现浮躁,习惯于以自己的意志去凌驾别人,失衡现象比较明显,当自己的意志左右不了别人的行动的时候,就失落和消沉,或者借故发泄,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别人。
(三)、生长规律,不能正确引导
中专阶段正处于比较旺盛的青春期时期,人体的各个部分发育迅速,一些器官和系统(人的大脑和心脏)的发育超出了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准于心理承受能力,由此便会产生一系列的脆弱性心理反应,从心理角度来说,一旦疏导不力,将会由正常的生理心理转折期滋变味一种“危险期”,从而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严即为爱”,陈旧教育理念
中专时代是自主意识逐步增强的关键时期,对于客观事物,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思维方式,所以教育引导极为重要,但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一味奉行“严即为爱”的传统观念,对学生谈心不足,疏导不够,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顾学生心理上产生的诸多脆弱性心理感应,只是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孰不知“物极必反”。因此,我们应走出“严即是爱”的误区,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综合素质,逐步完善自己,从而诱导学生得以健康发展。
(五)、心理创伤,没有释放环境
中职生往往总是缺少宣泄和心理释放的环境条件,他们渴望理解,渴望和老师说说悄悄话,谈谈心理感受,但我们教育工作者恰恰忽视了者一点,常常是凭自己的意愿来左右学生的行动,对学生的教育成人化、成熟化,缺乏调节和疏导,没有为他们创造一个心理释放的环境。他们有气、有话、有意见只能憋在心里,当超过一定限度时,“怨气”就自然地爆发出来,出现不可预测的后果,最终导致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创伤。
三、中职生脆弱心理应采取的对策
中职生脆弱心理现实状况的严峻形势,警示我们教育工作者,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学生心理疾病的防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结合自己的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广泛论证,尝试采取以下对策:
(一)强化自主教育,培养心理的独立性
中职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家庭娇生惯养,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因袭,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通过个别交流、思想教育、干部轮岗等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极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巧妙地激发学生积极表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并积极采纳学生提出的建设性建议,付诸于管理,让学生看到成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内部潜力,坚定“我能行”信念,独立的从事工作。
(二)强化志向教育,培养心理的进取心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年代,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分利用课堂提问、操作实践、文体活动、技能训练等途径,从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内心奋发进取的火花,争做学习和集体生活中的拔尖人物,以倍受同学们和老师们的青睐,使其领略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强化乐观教育,培养心理的开放性
学校、班级、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是开放的大系统,集体是众多人员的组成,‘我“作为学生集体中的一个成员,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交往,加强交流和沟通,并以此吸取一切有益的知识、信息、精神营养,使自己健康的成长,这样的心理才是健康的。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通过个别教育,使学生本人走出心理封闭的误区,以自己平衡的心态,积极的投入到集体的怀抱,共同感受集体的温暖。
(四)强化协作教育,培养心理的和谐性
俗话说的好“人多力量大”,一个自然人,作为整个生物界的一小分子,只有与自己的外部世界协调统一,积极合作,才会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自己所处的环境更加优美。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的创造一优美、和谐、文明的的合作话拧,让他们在步自觉中提高合作意识,培养其心理的和谐性。
(五)强化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心理的抗压性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现实生活中,万事并非如意,心想不一定事成。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从心理上和生活上加以引导,让他们认识到挫折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基础上,通过故事会、报告会、学习名人、伟人对待挫折的态度,来提高他们对挫折的认识,敢于正视挫折,同时结合“磨难教育”,让他们在一次次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增强抗挫信心,坦然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失败与坎坷,从而实现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总之,中职生的脆弱心理的出现是难免的,其形成是客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只要对其有了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并善于分析总结,在日常教育中坚持“人人平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付之以爱、持之以恒”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定能使具有脆弱心理的中职生逐步完善自我,成为一个具有完美品格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