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考试关于社会公平的名句
社会公平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2、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3、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吴兢)
4、公正是施政的目的。(笛福)
5、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6、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7、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8、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9、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清·康有为)
10、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莎士比亚)
11、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12、一切背离了公平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
13、缺乏公正,则无道义可言。(西塞罗)民生问题(就业、社保、教育)
1、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
2、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魏子)
3、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
4、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宋·程颐《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
5、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
6、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
8、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9、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10、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11、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12、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13、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李世民)
14、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15、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
16、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1、只有不合格的干部,没有不合格的群众。(毛泽东)
2、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周恩来)
3、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
4、实干,党民心连心;空谈,干群背靠背。(杨茂平)
5、做人民的牛,做护堤的石,做炉中的炭,做铺路的砖。(陈赛国)
6、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
7、人聚则强,人散则弱。同心同德,庶几有成。(清•魏源)
8、为政,通下情为急。(明•薛渲)
9、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宋•胡宏)
10、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汉•荀悦)
11、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明•谢榛)
12、君舟民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荀子)
1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14、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情则乱(墨子)
15、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傅子•正心篇》)
16、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
17、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
18、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
19、树叶离开枝头是腐烂的开始,干部脱离群众是腐化的开端。(当代)20、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当代)
21、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22、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23、力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金龙升)
24、责任就像水、空气、食物一样重要。(洪能翔)
1、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邓小平)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
4、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
5、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既坚决、又审慎的方针。决策一定要慎重,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以后再下决心,但改革总要有一个期限,不能太迟。(邓小平)
6、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相适应,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拖经济发展的后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邓小平)
7、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鲁迅)
8、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9、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清·谭嗣同)
10、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清·魏源)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1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
13、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清·梁启超)
1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15、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汉·杨雄)创新
1、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经)
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3、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6、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汉·刘安)
7、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8、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9、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1、不日新者必日退。(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12、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13、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歌德)
14、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1、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邓小平)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
4、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
5、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既坚决、又审慎的方针。决策一定要慎重,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以后再下决心,但改革总要有一个期限,不能太迟。(邓小平)
6、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相适应,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拖经济发展的后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邓小平)
7、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鲁迅)
8、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9、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清·谭嗣同)
10、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清·魏源)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1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
13、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清·梁启超)
1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15、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汉·杨雄)创新
1、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经)
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3、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6、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汉·刘安)
7、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8、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9、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1、不日新者必日退。(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12、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13、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歌德)
14、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17、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释:领导者自己持身公正,就能使下属自觉去行动;自己身不正,虽然下令人们也不认真服从。
18、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朱舜水)
释:公正了就能明白事理,廉洁了就能产生威信。
19、宁为宇宙闲吟客,莫作乾坤窃禄人。(唐•杜荀鹤)
释:就是做一个在世上闲着吟诗的人,也不要做窃取功名利禄的人。20、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宋•林逋)释:心里不清白就是没有道德,志向不坚定就不能立功。
21、以听官府之大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孔子)
释:考察官吏政府有六条原则,并以此来裁判其政绩好坏;六条中以廉洁为根本,只有做到廉洁、善、能、敬、正、法、辨才有意义。一是廉善,即善于治理,享有辞誉。二是廉能,不仅要有辞誉,而且政令能行。三是廉政,即恪守职位,忠于职守。四是廉正,即作风正派,公正无私。五是廉法,依法行事,没有过失。六是廉辨,辨别能力强,没有疑惑。
22、廉者憎贪,信者疾伪。(唐•陈子昂)释:廉洁的人憎恨贪婪,讲信用的人反对虚伪。
23、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不可以图利。治产业则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从。(汉•陆贾)
释:据有一定的领土管理着成群百姓,从事治理国家和民众的人,千万不可以图谋私利。如果借助手中的权力置办个人产业,那么就不能教化百姓,国家的法令政策他们也就不会服从。
24、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末•黄宗羲)
释:不以个人得到利益为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以个人受到伤害为害,而是使天下人解除祸害。
25、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线薄,赠尔春风几笔兰。(清•郑燮)
释:官被罢免后我没攒下钱财,是两袖清风,只是凭着卖画来糊口,最惭愧的是女儿出嫁我没给置办嫁妆,只能赠给你我画的几笔兰花。
26、贪爱沉溺即若海,利欲炽然是火坑。(《重订增广》)
释:沉溺到贪占和爱欲中就是进了苦海,利欲太重了就等于跳进火坑。
27、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拙而忌人之能。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重订增广》)
释:不要私下给人小恩小惠而影响大局,不要借助公论而解决私情,不要以个人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不要因自己拙笨而嫉妒别人才能。不要仗势凌辱和逼迫孤儿寡母,不要为了满足口腹而随意杀害牲畜和飞禽。
17、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释:领导者自己持身公正,就能使下属自觉去行动;自己身不正,虽然下令人们也不认真服从。
18、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朱舜水)
释:公正了就能明白事理,廉洁了就能产生威信。
19、宁为宇宙闲吟客,莫作乾坤窃禄人。(唐•杜荀鹤)
释:就是做一个在世上闲着吟诗的人,也不要做窃取功名利禄的人。20、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宋•林逋)释:心里不清白就是没有道德,志向不坚定就不能立功。
21、以听官府之大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孔子)
释:考察官吏政府有六条原则,并以此来裁判其政绩好坏;六条中以廉洁为根本,只有做到廉洁、善、能、敬、正、法、辨才有意义。一是廉善,即善于治理,享有辞誉。二是廉能,不仅要有辞誉,而且政令能行。三是廉政,即恪守职位,忠于职守。四是廉正,即作风正派,公正无私。五是廉法,依法行事,没有过失。六是廉辨,辨别能力强,没有疑惑。
22、廉者憎贪,信者疾伪。(唐•陈子昂)释:廉洁的人憎恨贪婪,讲信用的人反对虚伪。
23、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不可以图利。治产业则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从。(汉•陆贾)
释:据有一定的领土管理着成群百姓,从事治理国家和民众的人,千万不可以图谋私利。如果借助手中的权力置办个人产业,那么就不能教化百姓,国家的法令政策他们也就不会服从。
24、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末•黄宗羲)
释:不以个人得到利益为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以个人受到伤害为害,而是使天下人解除祸害。
25、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线薄,赠尔春风几笔兰。(清•郑燮)
释:官被罢免后我没攒下钱财,是两袖清风,只是凭着卖画来糊口,最惭愧的是女儿出嫁我没给置办嫁妆,只能赠给你我画的几笔兰花。
26、贪爱沉溺即若海,利欲炽然是火坑。(《重订增广》)
释:沉溺到贪占和爱欲中就是进了苦海,利欲太重了就等于跳进火坑。
27、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拙而忌人之能。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重订增广》)
释:不要私下给人小恩小惠而影响大局,不要借助公论而解决私情,不要以个人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不要因自己拙笨而嫉妒别人才能。不要仗势凌辱和逼迫孤儿寡母,不要为了满足口腹而随意杀害牲畜和飞禽。韩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先生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春秋 晏婴《晏子春秋》)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对好症,摸好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诗人李商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经序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路谣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运乎之妙,存于一心——抗倭名将戚继光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林则徐 凡是尽心,成败不必由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言必行,行必果” 解读:说话必定要有信用;做事必定要踏实、果断。引申为:提倡做人一定要说道做到,言行一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代龚自珍对清末死气沉沉社会风气发出的感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南宋诗人戴复古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载。再高明的人都有他的短处,再平庸的人也有他的长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不足之处,再聪明的人也有他不明白的时候。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名句[最终版]
公务员面试经典名言语录
荐:免费2011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实战测评
一、百句经典名言
民本篇:
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2.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3.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 4.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司马迁
5.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也。——王安石 6.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朱熹
7.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末黄宗羲《原君》
8.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 9.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贞观政要·务农》 10.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
11.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孟子 12.人以德为本,官以民为基。
1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14.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15.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原君》
学习篇:
16.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孔子
18.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程子 1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20.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矣。——荀子《劝学》 22.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孔子
2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自省篇:
25.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毛泽东
26.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
27.智者受赞扬时,常常反思;愚者受批评时,句句反驳。
28.听不到奉承的人是一种幸运;听不到批评的人却是一种危险。——牛根生 2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30.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
31.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32.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理想篇:
33.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34.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35.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宣永光 36.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林逋
挫折篇:
37.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歌德【德】 38.如果无风鼓帆,就奋力划桨。
39.困难是一块石头,对于强者,它是铺路石。对于弱者,它是绊脚石。
40.“错”的一半是“金”,“败”的一半是“贝”。错误或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错里淘金”、“败中拾贝”。——选自易南《人在矮檐》 41.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板桥 42.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43.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团队篇:
4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45.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 4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47.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48.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49.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毛泽东
50.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51.万人万双手,拖着泰山走。——俗语
52.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 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金钱篇:
53.做人不失德,从政不失勤,为官不失廉,为首不失严。5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
55.人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但金钱可以把人带进坟墓。——牛根生 56.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古训增广贤文》
57.领导者的角色:在人民面前是公仆,在工作面前是表率,在腐败面前是利剑。58.把钱用在对自己对别人都有益的事情上,不要错花一分钱。——(美)本杰明.富兰克林 59.财宝如火,你认为它是有用的仆人,但转瞬之间它就摇身变为可怕的主人。——(英)卡莱尔
60.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鲁迅 61.人生是海,金钱是船夫。如无船夫,度世惟艰。——威克林
文臣不爱财,武将不惧死,则国必昌,民必富。——岳武穆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黄埔军校孙文撰对联
权力篇:
62.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
63.权力意味着责任,职位意味着奉献。64.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65.权力失去监督,必然会导致腐败。
地位篇:
66.人并非为了地位做事,而是做了事才有地位。
67.地位是脚下的台阶,并非你的真正高度;官衔是脸上的脂粉,并非你的真正肤色。68.荣誉应该是结果,而不是行为的动机。——普利尼 69.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70.荣誉不能寻找,任何追求荣誉的做法都是徒劳的。——歌德 7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奉献篇:
7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73.当你服务他人的时候,人生不再是毫无意义的。——葛登纳
74.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 75.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李素丽
7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勤俭篇:
77.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
78.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
79.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80.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
8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82.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毛泽东 83.静以养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8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8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朱柏庐《治家格言》 86.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耻服其服而不知其事。——宋·苏洵《彭州圆觉禅院记》
践行篇:
8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88.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 8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90.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之患。——《孔子家语·困誓》
其他:
9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9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93.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菜根谭》 94.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淮南子·主术训》
95.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唐太宗语
96.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97.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98.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有所未正也。——宋·苏轼《私试策问七首之七》
9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二、经典语录
2003-2005年温家宝总理引用的诗文名言: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德新社记者关于工作风格的提问时,引述中国晚清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诗句。2.寸寸山河寸寸金,侉kuǎ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总理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发表演讲,并引用晚清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的诗祝愿香港。
3.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2003年10月1日,陕西省13万民众受灾于洪水。在看望了灾民后,温家宝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告诫当地官员,要时时惦记着百姓的疾苦。
4.知屋漏者再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2004年3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看望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委员时,引用汉代政论家王充著作《论衡》中的这句话,阐述其政治思想。
5.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shān]。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丘逢甲一生以台湾回归祖国为志,渴望祖国“山河终一统”。6.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台湾当代乡土文学家钟理和《原乡人》中的诗句。
7.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管子·形势解》中这两句古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形象注解。
8.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毛主席1935年2月长征途中创作的诗词《忆秦娥·娄山关》。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战国时代诗人屈原的名作《离骚》。
10.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2005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舒尔茨的名言。11.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2005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12.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文化辉煌。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2005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印度经典《奥义书》。
2006年3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回答记者提问时引用的古语、诗文和典籍:
13.形势稍好,尤须兢慎。——招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14.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这句话出自《新唐书·魏征传》,原句为“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我们不仅要具有忧患意识,而且要“思忧患与故”。就是说,问题可能出在哪里?06年4月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和柬埔寨四国时,看望华侨,针对中国要继续发展可能面临的粮食、金融、能源安全问题。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回答两岸关系的问题时温家宝说。这句古语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
16.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在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的提问时温家宝说。其中“知难不难”出自《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受业难,知难不难。”
17.我想先引用两句话,一句是萧伯纳说的,“自由意味着责任”,一句是你们美国的老报人斯特朗斯基说的,“要讲民主的话,不要关在屋子里读亚里士多德,要多坐地铁和公共汽车”。——在回答美国广播公司记者关于因特网的问题时温家宝说。“自由意味着责任”出自萧伯纳的剧作《人与超人》。
18.今年是中印友好年,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梵典与华章”,中印文化的交流。——在回答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关于中印关系的问题时,温家宝说。2005年4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印度,将中印关系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访问期间,双方宣布将2006年定为“中印友好年”。这是中印两国在两千年的交往史上第一次举行这样的活动。“梵典与华章”出自我国一本学术著作《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
19.多么小的问题,如果乘上13亿的话都会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只要除以13亿都会成为很小很小的数字。(温家宝乘除法)
2007年3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的诗文:
20.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有一句古话:“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温家宝总理在谈到中日两国关系时说。其中,“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出自《管子·版法》。召远,招纳远方的人。大意是:要招纳远方的人们,就要先整治好国内;要避免祸乱的发生,在于消除人怨。
21.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温家宝在谈到民生问题时,借用了诗人艾青的一句诗。这句诗出自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诗作《窗外的争吵》。大意是:开花的大地快乐,因为它充满了希望和活力;解冻的河流快乐,因为它冲破禁锢、化解磨难、奔流不息。2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谈到海峡两岸关系时,温家宝引用唐诗。这句诗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间赠》。大意是:沉船事件发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腐败了,那边的树木还十分茂盛。后人用它来形容在腐朽事务即将消亡的同时,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起来。
23.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语出自《贞观政要·政体》,魏征在与唐太宗关于历代兴衰的对话中引用古语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早的类似表述出自《荀子》中的《王制》和《衰公》,原文是:“君者,舟也;庶[shù]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孔子家语·五仪解》中也有相似的说法。
24.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温家宝在谈到中国经济存在的机构性问题时说。这一古语出自宋代苏轼的《晁错论》,原文是:“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大意是: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在天下看起来太平和谐,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的时候。如果任其发展不能有所作为,那么恐怕事态会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2008年3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的古语和诗文:
25.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出自《明太祖宝训》朱元璋语。原文为“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2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的名句。
27.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语出《宋史·王安石列传》,大意是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言论也不用担心。以上三句均是在回答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的诗句。
28.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在谈到抑制物价上涨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说。语出《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29.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在回答台湾记者有关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引用的,是宋代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中的两句。原作全文是:“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南宋灭亡后,郑思肖隐居吴下,坐卧不肯向北。这首诗表达的就是对国家统一的愿望。„下泉‟典出《诗经·曹风》。
30.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语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
31.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自《诗经·大雅》,大意是“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使命”。
32.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出自唐司空图《诗品》,原文说的是文艺创作中的体会,说大自然美景难以穷尽,只要深入体察,就能不断创新诗境。以上两句均是在谈到有关思想解放的问题时温家宝所引用的。
2008年温家宝访美语录:
33.我希望留给后人两点精神遗产:第一,当遇到灾难时不要退缩,要勇于面对,并且带领人民去克服,这需要坚定、勇气和信心;第二,一个政府,除了对人民的负责、服务、献身和廉洁以外,不应该有任何特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都要为了人民。
34.我们即将迎来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中美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美关系也实现了巨大发展。这一切与其说是历史的巧合,不如说是历史的必然。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曾经说过,“时代要求我们大胆地相信,人类经过努力可以改变世界,可以达到新的、更美好的境界。”
2008年汶川地震后温家宝语录:
35.“就是走也要走到汶川” ——到达灾区伊始,温总理部署工作,要求救援要抓紧时间。36.“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 ——桥梁倒塌,彭州10万群众被堵山中,总理在电话中对救灾人员发怒。
37.“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总理向前往汶川的登机部队领导发出指示。
38.“早到一秒钟,就可能多拯救一名群众的生命” ——总理多次对救援人员讲这句话。39.“我给遗体三鞠躬” ——看到都江堰聚源镇中学广场摆放的遇难者遗体,总理心情沉重。40.“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在都江堰,看见救援人员在废墟里抢救一名被困小学生,总理蹲坐在废墟上对着孩子说。
41.“我应该把你们照顾好” ——总理哽咽着对绵阳地震孤儿刘小桦说。
42.“你们的幸福生活就是对死者的最好安慰。” ——总理在川北县看望震灾幸存者。近几年温家宝其他经典语录:
43.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44.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45.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书写的。
46.一个领导者应该把眼睛盯住前方,把握现在,思考未来。
47.解放思想需要勇气、决心和献身精神。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如果说前者是因的话,后者就是果。
48.如果说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那么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49.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50.如果我们的国家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有比大海还要宽广的包容、有比高山还要崇高的道德、有比爱自己还要宽广的博爱,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国家。
51.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让人们幸福快乐地过得更好,为了让孩子们上好学,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赢得应有的尊严,我愿献出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52.如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抑制通货膨胀,不仅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的重要任务。
53.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还必须保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来解决就业的压力,通过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54.要在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有新的突破,重点抓好两个环节:就是扩大内需和自主创新。
55.我相信13亿人民微笑着面对世界,全世界人民也会微笑着对待中国。
56.政府及其所有的机构都是属于人民的,遵守宪法及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则,政府的任务就是保护人的自由、财产和安全。
57.要使政府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这就需要公开、透明。
58.只有政府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情况,它才能够进步;也只有人民了解政府行为的真实情况,人民才能给政府以有力的支持和合理的批评。59.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60.有人可能会问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还要进行多久,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将永不停止,一直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到了那时也还需要解放思想。
61.新时期的解放思想应该突出哪些方面呢?我想有三点:第一就是要继续破除迷信,反对本本主义。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永远保持生机和活力;第二,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鼓励大胆的探索、实验和创新;第三,要使每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得到解放,也就是说要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造能。
62.无论大学生还是农民工的就业,不仅关系他们的生计,还关系他们的尊严。
63.应对金融危机不仅不能减缓改革,而且要加快改革,因为只有解决机制和体制上的问题,才能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
64.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温家宝4月5日至6日在河北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时指出。65.“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温家宝总理称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困难群体
66.一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二是屈原《离骚》的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三是郑板桥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四是宋朝张载的座右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五是艾青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六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名言、后来刻在他的墓碑上:“有两种东西,我对它愈是深入思考、它在我心底的敬畏就愈是神奇强烈,那就是我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规范。”—— 同年11月13日温家宝应邀向出席全国文代会和作代会的代表做报告时,又复述了这六句话。
胡锦涛: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
67.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007年1月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八个优良作风)
68.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就是工作,就是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经验表明,只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才能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工作。
69.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时代在不断变化,但一些原则却始终不能变: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使我们的领导干部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70.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时代在前进,情况在变化,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深入调研、把握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新情况,拿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
71.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
72.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命严方可以肃兵威,令重始足于整纲纪。
73.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民主凝聚党心,团结成就伟业。
74.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秉公用权,可以造福人民;以权谋私,就会祸害人民。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两袖清风,执政才能执得好。
75.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
胡锦涛同志语重心长的告诫,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
2007年10月十七大:
7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2007年12月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
77.一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观点,二是“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的精彩论述。培养人才需要时间,需要投入,需要政策,最主要的则是需要各级领导一颗真正的爱才之心,育才之智,用才之胆。
2008年3月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四个坚持)
78.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强国富民,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成就伟业。
79.我们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肩负着人民赋予的重任,一定要响应时代的召唤、顺应人民的意愿,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切实做到:坚持民主法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清政廉洁。
80.坚持民主法治。我们要始终遵循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81.坚持以人为本。我们要始终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当好人民公仆,诚心诚意为人民造福。
82.坚持求真务实。我们要始终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83.坚持清正廉洁。我们要始终保持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申论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主题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议论文写作专题(三)
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主题
(一)给定材料
1.农业部2009年3月12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目前约有两千万农民工存在就业问题。2008年,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首次超过一万元人民币。
据悉,由于金融危机对中国外向型中小企业造成明显冲击,导致返乡农民工增多,目前约有两千万农民工存在就业问题。据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去年农民工规模比上一年增加四百七十八万人,增速为百分之三点六,这一增速比上年下降了二点四个百分点。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四千七百六十一元,比上一年实际增长百分之八,这也是农民收入连续五年增速超过百分之六。但是,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持续拉大,并在去年首次突破一万元。
2.近年来,富而奢之风在中国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被称为“奢侈节”的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2005年首次登陆中国,3天便成交2.5亿元,2006年更是翻了一番,短短4天成交5亿元。不少外国参展商对中国富豪的惊人购买力印象深刻,纷纷慨叹:“没想到中国富豪那么慷慨。”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富豪们在公益事业方面却鲜有慷慨之举。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显示,他们所获捐赠的70%都是来自国外和港台地区,国内富豪的捐赠仅占15%还不到。不仅如此,富人欠税、偷逃税的报道时有耳闻。
一个人怎么花钱是自己的私事,但对占有大量社会资本和资源的富豪而言,财富更多意味着社会责任更重。遗憾的是,在中国一些富人的社会意识却并未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增长。一边是富裕后一掷千金的奢侈挥霍,一边是坐拥百亿元却逃避纳税义务。两相对比,暴露出当前一些富豪异化的财富观和社会责任的缺失!
当国内富豪对奢侈品趋之若鹜时,国外的不少富豪却为我们树立了财富观和社会责任的榜样。富可敌国的比尔·盖茨,个人生活节俭,但却立下遗嘱:将自己98%的财产全部留给以他和妻子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据报道,自1998年以来,盖茨已经捐赠或承诺捐赠的现金达256亿美元,占其所有财富的60%。
恃富而奢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目前我们国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当富豪们花费巨资追逐珠宝、香车时,全国尚有数千万人挣扎在贫困线上需要帮扶,还有数以万计的孩子因缴不起学费而难圆上学梦。这种贫富悬殊无疑是最不和谐的现象。
3.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登署名为宋福范的文章,分析了邓小平晚年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反思。邓小平曾指出,收入差距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文章提出,要着眼于避免出现邓小平担心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
文章指出,1993年9月,邓小平与其弟邓垦的谈话,是一篇研究邓小平晚年关于中国发展思路问题的重要文献。理解和把握这篇谈话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对进一步理解邓小平理论,在新世纪新阶段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章指出,收入差距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这是邓小平在深刻分析1992年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以后,对未来中国发展之路的深刻提醒,对我们新世纪新阶段确立新的发展思路有重要启示。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实践表明,分配问题搞得好不好,确实是一个与发展经济问题一样关乎国家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其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能否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而实现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而且就其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来讲,如果搞得不好,最终会从根本上影响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多数社会成员因收入偏低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直接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后劲乏力,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强调:“这个问题要解决。”虽然“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但是一定“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
文章强调,着眼于避免出现邓小平担心的问题,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必须根据中国社会已经走出温饱阶段的实际,在继续发展经济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政治和文化,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政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最终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但从2000年开始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6年已升至0.496。这一情况表明,我国的贫富差距正在不断恶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收入差距的测量指标,其数值在0~1之间。数值越高,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越高。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危险状态。我国基尼系数2006年已经达到0.496,这两年达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但超过0.5大概不算高估。统计显示,我国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
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所存在的诸多不公平现象,直接导致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这种差距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都有明显的表现。
2006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组(4567.1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组(1182.5元)的7.2倍。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有专家认为我国实际收入差距还要更高。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6》提供的127个国家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指标表明,基尼系数低于中国的国家有94个,高于中国的国家只有29个,其中27个是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亚洲只有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两个国家高于中国。这种状况说明,中国的基尼系数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高于中国的历史高点。
按行业大类计算,2005年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之比为4.88:1。另据北京市朝阳区统计局2007年4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朝阳区工资水平最高的行业,如金融业,职工年均工资213391元;工资水平最低的行业,如服务业和其他行业,职工年均工资仅为20194元,工资水平最高与最低的行业之间差距为10.6倍,而2004年同期这一比例是8.4倍,行业间差距同比进一步扩大。垄断行业占有的是国家资源,享有的是国家所授予的特许经营权,他们所获得的垄断利润和特许经营所得本该通过税收上缴给国家,但由于目前的市场和分配双重机制的不健全而造成行业差距扩大。据有关部门测算,在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中,有20%是由垄断行业带来的。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呈扩大趋势。但近些年来,由于西部地区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依然很大。2006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最高(上海20 667.9元)和最低(新疆8 871.3元)的省份(包括直辖市和自治区)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是2.33倍。同一时期农村人均纯收入最高(上海9 138.7元)和最低(贵州1 984.6元)的省份之间差距已扩大到4.6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6年(11 759.5元)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 587元)的3.28倍。从国际比较看,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城乡水平。据统计,我国城乡居民高低各20%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21.5倍,而城乡居民高低各10%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已达55倍。
6.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李迎生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确实比较大,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
李迎生称,基尼系数超高后,低收入阶层会产生“相对剥夺感”,心理失衡严重将导致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将使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不能实现公平竞争和资源有效配置,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
李迎生教授称,要做调整的话,就要考虑不能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制度上国家可用所得税、遗产税等调控高收入阶层,出台政策引导高收入阶层更多投入于慈善和公益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阶层生活,促进低收入阶层就业、提高收入,加大公益事业发展。这样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7.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表示,正是由于收入差距的过于悬殊,造成多数财富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大多数人需要消费,想消费但无能力消费,这才是国内市场消费比例甚低,内需难以启动的根本原因。
由于我国金融的独立性,这次危机本不应对中国有较大影响,但是因为我国产品市场对国外的过度依赖,房地产泡沫比较严重和收入差距过于悬殊,造成了危机影响的放大。因此,应对经济危机,一定要关注和重视这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要重视对外贸易占GDP比重过大问题。我国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1978年为9.7%,2000年发展到30.6%,2005年猛增到63.8%,2007年进一步增长到66.9%,中国外贸依存度已超过8个工业发达国家和两个发展中大国。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过大,当经济危机严重影响到国外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时,产品的出口必然萎缩,危机必然来临。根据对沿海地区一些企业的调研,出口订单减少,利润明显降低,生产越多越赔钱已经广为发生,浙江、广东一些企业关门、停产无不与此有关。
其次,是要重视房地产泡沫问题。由于房价的快速飚升,使住房价格远远脱离了广大百姓的收入水平,造成“刚性需求”者对住房购置的可望而不可及。另一方面,由于房价升值快速,住房成了最好的投资品,在海外热钱、山西煤老板和温州炒房团的推动以及开发商的炒作下,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越积越多,房价极度高企。金融危机到来后,炒家停止了购房,居民需房又买不起,于是造成2008年下半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城市住房市场明显滑落。房地产是社会消费的龙头产品,当房地产销量迅速下滑后,同国民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钢铁、水泥、建材和诸多家居产品等60多个产业必然市场萎缩。
第三,是要重视收入差距过于悬殊问题。我国城市人口中的20%富人拥有金融资金的66.4%,而20%的穷人仅拥有金融资产的1.3%,从消费零售额看,2007年县和县以下10亿人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仅占GDP总量11.7%,而县以上城市3亿人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占GDP总量的25.5%,按人均计算,相差10倍左右。正是由于收入差距的过于悬殊,造成多数财富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大多数人需要消费,想消费但无能力消费,这才是国内市场消费比例甚低,内需难以启动的根本原因。
8.加拿大中国研究学会会长耿庆武在其著作《中国不平衡经济发展》出版座谈会上表示,中国大陆经济分配不均问题的症结,在于区域发展程度的快慢不一。当前中国大陆人口中百分之六十七的贫富不均由地区差异造成。
在耿庆武看来,被外界视为极为严重的中国大陆人口间的贫富不均现象,应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可接受”程度。
这位经济专家进一步表示,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现今中国大陆的分配不均现象尚不足以威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各阶层的和谐共存。
他认为,解决贫富差距问题需两个层次:即中央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中国大陆本土的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间的经济差异问题,而应将各省区间的贫富不均、城乡差异与扶贫等问题,视为地方性问题,责成各级地方政府负责调查、处理。
谈及大陆富人太富的因应之道,耿庆武认为,应尽快建立健全全国性的个人与公司所得税征收制度,并加强优秀税务缉征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据其介绍,中国大陆最富的百分之十人口的收入所得占全国比重三成多,竟高于世界首富——美国。9.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我们总是在提倡提高收入,但却没有重视降低支出。国家统计局定期发布的CPI中,也没有将教育和医疗等支出列入监测范围,这样,尽管CPI上升幅度不大,老百姓却因教育和医疗等支出而感到贫困。”
零点的调查是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大中城市,浙江绍兴诸暨、福建福州长乐等7个小城镇及其周边农村进行的。根据调查数据,袁岳将城乡贫困人群的现状概括为“教育费、医疗费,支出没底;缺技术、缺机会,脱贫无路”。
在调查中,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有孩子要读书”。从2004年10月到2005年10月,拥有就学阶段孩子的农村家庭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32.6%,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这个比重也分别达到了25.9%和23.3%。
同时,医疗费用成为贫困居民的第二大负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一旦得了大病,平均花销在7000多元钱,而全国农民的纯收入每年也就2000元左右,可以说一场大病就会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
10.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看着自己手中不到3000元的工资条,小王还是忍不住看了一个朋友放在桌上的工资条。这一看不打紧,差点把她自己吓了一大跳:23187元!
小王是广州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尽管事先已对同事之间的收入差距做好了充分准备,她也早就听说公司里的业务员以及高层主管的工资会比她们这些普通职员高很多,但摆在眼前的事实还是令她震惊不已。这还只是在一个公司里的差别,如果和广州最低收入作对比,数字恐怕会更加惊人。
其实小王这样的例子,在城市里几乎俯拾皆是。北京有媒体报道说,一位刚参加税务稽查工作不久的职员,在完成对一家电力集团财务公司的稽查后着实被刺激了一把。“以前只听说电力行业收入高,但这家公司普通员工每月光个人所得税就扣3000元,对应的月收入至少有2万元,要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他感慨地说。
“报纸、杂志上每天都在叫嚷着,城乡收入差距太大了。”家住番禺的陈先生说,其实相对城乡差距,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的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样应该受到关注,“我们这些低收入群体,现在几乎都快成了城市贫民!”
他告诉记者,每月拿着不到2000元的工资,却得付出与中高收入群体同样多的城市生活成本。“租房、交通、医疗,没有一样是便宜的,如果住在农村,能省就省,可是在城里,很多东西是没办法节约的!真不敢想象,将来买房的话,日子该怎么过。”
11.在政协第十一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期间,赖明常委指出,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致使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赖明做大会发言时指出,现在贫富悬殊的距离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12.66:1。城乡居民收入从1998年的2.52:1扩大到2008年的3.31:1。中西部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电力、石油、金融等行业收入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高达10倍。
赖明常委分析了导致差距扩大的原因,国有垄断企业地位的增强,压缩了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政府实际收入较高,企业负担重;税收逆向调节,工薪阶层个人所得税比重由10年前的49%增加到60%;一些宏观政策也有待调整,东西部价格“剪刀差”使中西部获得公共设施投资少。
为此,赖明常委提出,要调整初次分配,制定反垄断法配套法规,清除企业进入市场壁垒。解决商业贿赂问题,建立可行的劳资利益谈判机制。
要强化政府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要大力压缩行政开支,尤其缩减是占财政的30%以上“三公”支出。要加大税收调节力度,调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少企业负担。此外,还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赖明常委认为,还应推进社会三次分配,积极发展100多万家慈善机构的发展。加快统筹城乡改革,实现在城市就业农民工的稳定转移,加快宏观产业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12.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林德山说:“公平正义是一个客观的社会问题,国外一些执政党也会从社会政策上、公众利益上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方面没有什么政治禁忌。”
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已接近2000美元。分析家们把人均GDP1000美元至3000美元阶段视为“矛盾凸显期”,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社会矛盾和问题呈现多发多样状况,如果调处不好,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
国外执政党里很重要的就是社会民主党,它是西方政治派别里代表广大民众的一个主要政治力量。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执政的西欧社民党在逆境中加大反思力度,总结成败经验教训,兴起了新一轮改革浪潮。
在基本价值体系方面,西欧社民党革新传统的“福利国家制度”,认为在分配方面过分强调追求“结果平等”已经过时,“新公正观”应首先强调“过程的平等”和“起步条件的平等”。
林德山说,执政党立足于各自的社会现实作出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的制度安排,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共产党不会照搬照抄西欧社民党的做法和措施。
他说,中国共产党是要研究借鉴西欧社民党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整个制度价值趋向和政策安排,这里既有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水平的差异,也有许多相似性。
林德山说,中共关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世界经验,近些年,中共每年都要与包括国外共产党、西方国家政党、发展中国家民族民主主义政党在内的众多执政党保持频繁接触,以丰富自己的执政思想和解决公共利益的经验。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今年早些时候执笔的一项课题研究成果指出,包括“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在内的“机会不公平”,是造成贫富差距过大这个“结果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研究结果指出,受教育机会、健康机会、迁徙机会、进入市场机会等等机会不公平,主要是社会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存在缺陷以及一些腐败现象造成的。
13.谈到收入,许多人讳莫如深,特别是深处垄断行业。
记者颇费周章找到小云,她在某直辖市一家国有有线网络公司任部门经理,这家企业经营着整个城市的有线电视业务。她透露,目前自己的年薪在10万元左右。所在公司基础员工的年薪约为5万多元。
唐先生在一家大型电力公司工作14年,是一名中层干部。他不愿意说具体的年薪,只是承认在10万元以上。而电力公司的其他补贴似乎更有吸引力。比如说,公司不分房,但是有房补,这些年累积的房补已超过40万元。
垄断行业高收入早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之前,中国各级政府曾在大约30个产业分别设置了程度不等的进入限制,部分企业由此获得了大量垄断性暴利。虽然近十年来,中央政府一再重申大部分产业和市场领域要对私有企业开放,但实际进展并不顺利。与此同时,某些企业拥有很大的市场权力,而当局的反垄断执法不力,甚至没有采取任何应对措施。以上种种,都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在这样明显的事实面前,把我国收入差别的严重扩大归因于市场化改革,显然是做错了诊断。至于不是把缩小收入差别的文章做在铲除腐败、消除垄断上,而是做在限制合法收入上;不是把矛头对准贪官污吏、“红顶商人”等腐败分子,而是对准企业家、经理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员,则完全是开错了药方。
14.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重要作用。国外已有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国内也有不少研究。其实税收的主要功能就在于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初次分配中难免出现的社会矛盾。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缩小居民差距能够起到显著成效。加拿大1974年纳税人的税前基尼系数为0.38,税后基尼系数降低为0.34;到1993年,纳税人的税前基尼系数为0.37,税后基尼系数降为0.33;英国家庭原始收入基尼系数为0.53,税后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7。
当前,政府“二次分配”作用的弱化,主要体现在对高收入者税收调节机制不健全;“偷、漏、逃、抗税”严重,对非法收入处罚乏力;在税收收入连年大增的良好环境下,我国税收流失额也在趋于扩大。据专家保守估计,2004年我国税收流失额至少4500亿元,税收流失率在15%左右,这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更为严重的是,由政府主导的“二次分配”本来的作用是要弥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在公平方面的不足,但在我国却在一定程度存在着“逆向调节”的现象。通常情况下,少数高收入者缴纳税收应占个人所得税的主要部分,如美国1991年10%的最高收入者缴纳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税比重在80%以上。但在我国,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高收入阶层的个人所得税收难以有效征收到位,而个人所得税起点偏低使得大多数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最后导致一个现象就是,按照国际惯例不该交税甚至应该成为政府补贴对象的中低收入阶层成为了交税主力,而本该成为交税主力的高收入阶层却往往成为漏税逃税大户。
针对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应该适时开征遗产税:
遗产税作为个人所得税的补充,征收起点较高,征收对象主要是高收入者,是抑制“富人”代际转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有利于减小社会成员间贫富差距,不仅有经济意义,而且有政治意义。正因为如此,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此税。目前,我国初步具备了开征遗产税的一些有利条件。我国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对个人死后的财产继承,给出过相应的法律规定;经过二十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富豪;我国已经培养了一大批资产评估人员,积累了一定的财产评估经验。尽管如此,许多人认为现在开征收遗产税没有意义,因为中国的富豪还很年轻,将征收不到多少税金。然而,从政策学角度出发,一个政策出台的最好时机通常是对当时的社会与经济活动不带来明显冲击的时候。现在出台遗产税不会引起社会的震动,所以它反而是一个较好的出台机会。(二)申论要求
一、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2.总字数1000—1200字。
(三)参考答案与思路点拨
一、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参考范文一(1054字)
保障社会公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是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这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都有明显的表现。基尼系数从2000年开始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6年已升至0.496,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公平的实现,缩小收入差距刻不容缓。
思路点拨:
本文开头采用转折递进的写作策略,先肯定成绩,再点明问题的表现——收入差距问题严重,指出解决该问题的紧迫性。
收入差距过大与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是相背离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发展的成果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分享,收入差距问题如果搞得不好,最终会从根本上影响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多数社会成员因收入偏低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直接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后劲乏力,而且因为收入差距过大,低收入阶层会产生“相对剥夺感”,心理失衡严重将导致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是复杂的,腐败现象和垄断行业的大量存在,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和税收调节的力度不足等等都是导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
思路点拨:
本段承接上文,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影响内需和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三个角度详细阐述了缩小收入差距的必要性,然后简要分析了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为下文提出对策提出“标的”,使对策的针对性更强。
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首先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把蛋糕做大,必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这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宏观保证。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许多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还是要靠发展才能解决。
其次,要调整初次分配格局,制定反垄断法配套法规,清除企业进入市场壁垒,打破垄断行业的地位,严厉打击腐败和商业贿赂行为,在初次分配上合理合法,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
再次,要强化政府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大力压缩行政开支,尤其缩减“三公”支出。要加大税收调节力度,调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少企业负担;推进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开征遗产税,以此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此外,还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最后,积极发展慈善机构。在很多国家,除了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之外,慈善公益事业也较为发达,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的捐助活动,许多富人的财产被直接或间接地转移到了穷人手中,客观上起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因而,被学者称为第三次分配。由于第三次分配是人们自觉自愿的一种捐赠,它带来的影响不仅是经济的,而且还有社会与政治的,因而发挥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无法替代的作用。
思路点拨:
本文对策部分采用的是总分形式,第一条比较宏观,从发展经济、提升收入水平上提出对策,作为总体上原则上的对策思路。其余三条对策分别从三次分配调节上入手,与上文分析的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相联系,措施具体,针对性强,同时强化了政府在收入分配调节上的责任。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断完善,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一定能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公正和谐的程度也一定会加强。
思路点拨:
文章结尾展望未来,将观点升华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收尾干净利索,功成圆满。
整体点评:
文章立意从“调整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和谐”入手。开篇概括存在问题,用数字警示了问题的严重程度和解决的紧迫性,分析部分从反面进行,论证了解决收入差距的必要性,然后简要分析了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使得文章主体部分呼之欲出,有的放矢。对策部分以材料13作为基础进行归纳分类,对策层次安排合理,符合逻辑,最后升华主题,简单明了。整篇文章结构完整,衔接自然,语言规范流畅,符合语体要求,是一篇较好的申论文章。参考范文二(1078字)
兼顾效率和公平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对于收入差距的问题,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的指出,这个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我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巨大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收入差距的鸿沟在扩大,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低收入阶层会产生“相对剥夺感”,心理失衡严重将导致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将使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不能实现公平竞争和资源有效配置,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缩小收入之间的差距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
思路点拨:
“引”,即引用文章材料。本段主要是说明了收入差距拉大的历史背景、现象、危害,进而引出缩小收入差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然破题。
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所存在的诸多不公平现象,直接导致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在内的“机会不公平”,是造成贫富差距过大这个“结果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受教育机会、健康机会、迁徙机会、进入市场机会等等机会不公平,主要是社会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存在缺陷以及一些腐败现象造成的。
思路点拨:
“申”,即申而论之。此段是“承题”。在谈了收入差距的现象后,进而提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选取材料中的某一部分,是机会不公平导致的。自然就引出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由此可见,必须兼顾发展的效率和公平,才能够逐步的缩小收入差距。
思路点拨:
本小段是“起讲”。开始讲解决差距的方法:兼顾效率和公平。
公平与效率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评价社会经济制度优劣的两大基本尺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如何处理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进行了认真探索,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意公平。”并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经验时提出:“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要准确把握十七大这一重要精神,全面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思路点拨:
本段是“入手”,即文章的突破口。本文就是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入手,引用十七大报告中的经典论断,作为文章的“文眼”,既大气又有时代气息。
要调整初次分配,制定反垄断法配套法规,清除企业进入市场壁垒。解决商业贿赂问题,建立可行的劳资利益谈判机制。
思路点拨:
“起股”,即方法一。结合材料,初次分配是解决分配中公平问题的首要环节。
要强化政府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要大力压缩行政开支,尤其缩减是占财政的30%以上“三公”支出。要加大税收调节力度,调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少企业负担。此外,还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还应推进社会三次分配,积极发展100多万家慈善机构的发展。加快统筹城乡改革,实现在城市就业农民工的稳定转移,加快宏观产业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思路点拨:
“中股”,即方法二。结合材料,再次分配和多次分配都是解决分配公平的第二步骤。
健全税收征收制度。尽快建立健全全国性的个人与公司所得税征收制度,并加强优秀税务缉征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加快对遗产税征收的论证,适时征收遗产税。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思路点拨:
“后股”,即更多的方法。结合材料,税收是解决分配公平的良方。
由此可见,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兼顾效率和公平,是逐步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方法。只要我们本着为人民的利益考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收入的鸿沟就一定能够缩小,共同富裕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思路点拨:
“束股”,即文章的结束。本文采取的是首尾呼应、展望未来,深化论点的总结方法。
整体点评:
本题选择从效率与公平角度来论证怎么化解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立意比较新颖,角度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采用“新八股文”样式,做了一番演绎。考生可以借鉴这种写法。文无定法,考试时也可以不按照上述写法,适当调节。
关于公平和效率问题,是个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随着发展的深化,国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但总体来看,是走向更加理性的。怎样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发展,就要讲效率,效率就是一切;同时,发展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发展过程中的分配问题,发展下去会是个大问题(邓小平语)。当前解决公平问题,主要的方法是在初次、二次、多次分配中进行调节。同时,提出了“抑高、扩中、提低、保温”的分配格局模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参考范文三(1202字)
调节收入分配 缩小贫富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利益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但是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邓小平曾指出,收入差距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因此必须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
收入分配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一样是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能否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而实现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思路点拨:
申论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对问题的总体认识,可以是全文观点的概括,全篇精华的浓缩,也可以是问题的概述和简要分析。这一段的作用是提纲挈领,为全文订立基调,从总体上说明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认识这一问题,针对此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法或思路对策。随后与下一段的具体分析衔接,自然地引出下文。
本文采用的是“转折递进”模式,先交代问题的背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利益得到了较好的实现”,肯定主流;随即话锋一转,指出总体上存在的问题“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说明这一问题的危害,解决的必要性、紧迫性。
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升至0.496,表明我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基尼系数过高,会使低收入阶层会产生“相对剥夺感”,心理失衡严重将导致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不能实现公平竞争和资源有效配置,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正是由于收入差距的过于悬殊,造成多数财富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大多数人需要消费、想消费但无能力消费,这也是国内市场消费比例甚低,内需难以启动的根本原因。
思路点拨:
申论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全篇文章的过渡部分,基本内容是深入分析问题,对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解决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直接意义和深远意义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主要作用是承上启下,进一步阐释首段表述的文章的主要观点,通过铺垫,引出对策。
本文采用的是分析问题的危害,剖析成因的方法。首先列出贫富分化的危害“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内需难以启动”,并详细剖析原因,可以为下文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思路做铺垫。
中央政府应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工农之间收入差距的缩小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具体任务,要通过深化改革,通过国家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地区发展政策,公共服务政策等的完善和配套实施,在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缩小收入差距,保证社会公平。
国家要调整初次分配政策,制定反垄断法配套法规,清除企业进入市场的壁垒。解决商业贿赂问题,建立可行的劳资利益谈判机制。强化政府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大力压缩行政开支。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税收调节力度,调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少企业负担。税收的主要功能就在于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初次分配中难免出现的社会矛盾。应该适时开征遗产税,因其征收对象主要是高收入者,是抑制“富人”代际转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有利于减小社会成员间贫富差距。此外,还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会三次分配,积极推进我国慈善机构的发展。
加快统筹城乡改革,实现城市农民工的稳定转移,加快宏观产业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努力扩大中收入者比重,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为广大人民创造财富、增加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要将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突出位置,增加农民收入。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政府要努力为多数人提供获得较高收入的均等机会。努力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权利,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公平的去参与经济发展,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思路点拨:
按照“申论立足点是解决问题,对策为申论文章主题”的规律,以较多的篇幅来具体阐释如何解决问题。
本文是以总——分模式进行对策阐释的,即首先提出总体上的原则性、方向性对策,往往是一种大战略、大思路、大布局,本文以“缩小收入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具体任务”这一大方向来论述,依据这一总的原则来解决一切问题,这是总体层次的对策,随后要进行具体对策的分述“国家要进行三次分配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两方面的对策属并列关系。
调节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是关乎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对收入差距过大给予警惕,坚定落实中央政府相关的政策措施,地方政府予以协调配合,必定能使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共同建设和谐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思路点拨:
结尾是对全文的总结,申论文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解决问题,而问题的解决与否,体现在文章的收笔处,无论采取正文中阐述的对策是否能解决问题,收笔处都要归结到问题的解决,要以斩钉截铁的肯定语气,说明问题一定能都圆满解决,并可对问题解决的趋势、前景做出预测、展望,分析有问题解决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深远意义。
本文的结尾采取的是首尾呼应,严密扣题的方法,再次强调缩小收入差距的意义,国家应采取的措施,最终落脚到“收入差距过大”这一问题能得到圆满解决这一论点上,进行收笔。
整体点评:
本文的立意是通过正面论证,即平铺直叙、正面建立论点地方法,一般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展开的。首先提出“收入分配问题是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然后分析“收入差距过大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问题,以及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缩小收入分配问题要采取的对策有哪些”。本文的标题“调节收入分配制度 缩小贫富差距”,反映出本文的主旨,是主题的概括,可以准确体现标题所含的精神主旨、思想内涵。本文的语言清楚、准确、规范、典雅,符合文体特征、服从论证任务要求。
第四篇: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社会公平可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社会公平可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多年来关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昨天举行的中国改革论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分论坛上,他认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加大公共财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等诸多领域都大有改革的空间。
“消费拉动内需、结构性减税存在困难,社会矛盾加剧,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关。”迟福林说。他首先分析了近年来收入分配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他说,一方面,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收入分配不公本身,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不和谐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本身成为牵动改革发展全局的一个关键问题。
“过去我们努力做大蛋糕,但是现在依靠经济增长这样‘一白遮百丑’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了。”迟福林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要坚持民富优先导向,经济增长现在依然是基础,但是总量的增长并不能解决日益突出的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各类矛盾和问题。
在迟福林看来,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并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迟福林说,这主要是因为消费投资结构存在突出矛盾,中低收入群体尤其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严重不足,“这些矛盾和问题恐怕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基础性问题”。
“公平和效率始终是一个矛盾,现在看情况发生了变化,公平与效率正相关的系数大大加大了。”迟福林认为,社会公平不仅能够直接提高潜在增长,还能带来现实的效率提高。比如说,户籍制度改革,可以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个方面的作用就是稳定劳动力队伍,能带来经济的增长;另一个方面,能够逐步增大释放消费主体。
迟福林说:“现在很多制度上的不公平问题肯定对效率有影响,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公平和效率,不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平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释放效率、提高效率、放大效率。”
迟福林在演讲中还讲到了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分配问题,讲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他特别从基础制度建设方面谈了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观点和意见。
迟福林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建立在公开透明的基础制度之上。“现在由于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有些行业收入过高,但是有人不承认,这就要求以公开透明为重点建立基础制度。”
如何推进公开透明的收入分配基础制度建设?迟福林认为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其中包括全面推进政府预算公开,以官员财产公开为重点逐步形成覆盖全民的财产公开制度等。
“收入分配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宋晓梧在点评时说,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教育公平
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教育公平
中公教育申论名师团队
【背景链接】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放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将教育列在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现教育公平。
【标准表述】
[内涵]是指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意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只有公平的教育,才能造就公平的社会;只有受到公平教育的一代,才能自信地创造未来。在教育上体现公平、正义,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关注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利,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措施]最大的公平是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推进社会公平。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调整地区、城乡、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为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第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与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调节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作用。尽可能从资金、信息、生源等方面,给条件较差的学校以必要的重点扶持。教育的增量部分应向薄弱地区倾斜,增加其教育机会。
第三,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以促进教育公平。教育结构单
一、学制僵硬等制度化教育的自身缺陷,是造成教育机会、尤其是学业成功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原因。通过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也是增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第四,加强教育立法,建立社会救济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坚决打击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犯罪行为,坚决纠正各种教育收费不规范或乱收费现象,以法治精神确保教育公平。公考选中公,高分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