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关系[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02:1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关系》。

第一篇: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关系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的关系

10汉语言文学(1)班王丹丹 10205042 摘要:民俗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体为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而民歌是反映人们生活,社会,自然等各种事物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从中可以看出,民歌的起源、演变、发展都与民俗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民歌与民俗就是一对孪生姐妹。本文以东北民歌为中心,从民俗的视角来探讨民歌与民俗之间血脉联系。

关键词:

东北

民歌

民俗

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我们民族不朽的民俗文化,一直以来劳动人民就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创造了极其丰富和具有民间特色的民间歌谣。东北民歌是居住在东北的劳动人民用智慧与汗水记录的他们的风俗习惯,反映他们的民俗特色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无法否认民俗与民歌之间如孪生姐妹间的亲密联系,只能从民俗的角度,去更加深入的挖掘民歌在起源、发展过程中民俗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东北民歌在内容上与民俗的联系

东北地域辽阔,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以狩猎、游牧,打渔为主要生活方式。在明清以后,大量中原地区的人们带着自己的风俗习惯涌入东北,为东北民俗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都使东北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俗风格。民歌的起源、发展都与这些各具特色的民俗的关系极为密切。从东北早期主要的生活方式可知民歌的主要内容。如以狩猎为主的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猎歌”就是他们民歌的主要题材。而生活在三江流域的赫哲族,“捕鱼”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因此,像《乌苏里江》、《捕鱼歌》、《四季》等反映打渔生活内容的民歌就源于此。

随着农业发展、进步,农耕生活便代替了狩猎、游牧的生活方式,民歌内容也由与狩猎,打渔有关变为与农业生产有关,东北的劳动号子产生与此。劳动号子的种类很多,有直接反映劳动场面、劳动情景的,如《哈要挂》、《拨粮包号子》、《打路基歌》等,也有表现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心态的,如《姐妹上场院》、《生产忙》、《打桩歌》。还可以按林区劳动号子、“码头工人号子”、“渔民号子”来分类。除了这些本地居民创造的民歌外,一些外来民族,如17世纪朝鲜族迁入东北,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习俗,创造了有着民族特色的民歌,最典型的要属《道拉基》:“道拉基,道拉基,雪白的桔梗哟长在山里,只要我能挖上一两根,就可以装满我的小菜篮子„„”

地方戏二人转也是反映东北地区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民歌的一个代表,如《东北风》、《月牙五更》、《小拜年》,还有传统曲目《蓝桥》,演唱的内容是蓝瑞莲向魏公子介绍自己家住哪里,不仅介绍了东北房屋建设的结构特色,也充分展示了东北农家的生活面貌。

二、东北民俗赋予东北民歌的独特性

东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东北地区的各个民族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都使东北民歌在创作打上了独特印记。众所周知,满族的规矩多是出了名的,满足妇女不准“缠足”,与汉族的思想截然相反,而以自然的“天足”为美,这与她们参与耕作有关。在当时,这种健康清新的风尚也有一首与之相应的民歌——《做绣鞋》“:找个鞋匠锛鞋底,找个木匠做鞋帮,绒线用了一板半,细布用了八皮箱„„姑娘伸脚试绣鞋,鞋小脚大箍得慌„„”这些歌词将满族姑娘的大脚描写的夸张有趣,也反映了满族妇女的生活面貌。不仅如此,她们在饮食上也有自己的特色,粘食是满族最喜爱的食品,什么峰糕、五花糕,金丝糕、盆糕各式各样,逐渐也形成了风俗习惯,饮食风俗反映在民歌里,也被赋予了特殊感情,如“黄米糕,粘又粘,红芸豆,撒上面,格格做的定情饭,双手捧在我跟前,吃下红豆定心丸,再吃米糕更觉粘„„”这是一首通过粘食来表达男女间爱情的民歌,“粘”也有暗示两人感情越来越好之意。

朝鲜族在世代的生活中也逐渐与汉民族融合,但也保留其自身的一些特色。跳板舞是朝鲜妇女由于旧社会封建礼教而不得出庭院半步,为了观赏庭院外的风光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舞蹈“„„跳跳板,跳跳板,„„踢球做了,我们结伴来跳跳板„„”就展现了该种舞蹈的内容。以前,朝鲜族有一风俗习惯,就在每到正月十五,村里的小伙子就会用木架子搭一个台子,他们叫“望月台”,请数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到台子上,当明月升起时,哪位老人先看到,就说明这位老人将来全家会幸福,望月之后,就用树枝、木杆等燃起一个火堆,人们就会围起火堆唱歌,这种歌曲就叫“轮舞歌”,它的历史久远,早在朝鲜卫国战争时期就已流传,像《强羌水越来》、《快吉那庆庆那捏》就是轮舞歌。

除了少数民族,汉族也有自己的民俗民风,如在黑龙江农村大部分地区都有秧歌队,每到过年初二开始,就有秧歌队到各家各户去拜年、演出,一进院就开始演唱,扭秧歌,演唱的歌词大多都是即兴编的,有《拜年喜歌》、《贺年调》等。

三、民俗也对一些民歌的形成具有约束性

我们知道民歌的起源、形成都与民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民俗对一些民歌的起源、发展也具有限制、约束性。一是在民歌演唱形式上的约束,从上面举出的民歌的例子中能够感觉到,东北民歌中对歌形式很少,很多都是单独演唱,如现在新疆的锡伯族,他的发源地本是东北,后迁至新疆的,早期就有这样的婚俗,在女方举办婚礼的时候,男方要带来几个擅长即兴对歌的小伙子去赴宴,席间,他们要向女方亲朋好友对歌并胜过他们,才被视为有能力娶女方。因此,在这里,对歌作为一种婚俗就显的必不可少。另一方面,东北一些民俗在民歌演唱的时间也有限制,如朝鲜族在拔秧和插秧时在不同时间唱什么歌也有限制,早晨的歌是:“太阳升起,太阳升起„„梅花正月正复返,为何还不下地去?”上午劳动时唱的歌就是:“三响水田要插完,只剩半边月亮大,„„”中午时就这样唱:“太晚了,太晚了,中午时间已过去。„„芹菜水灵菠菜绿,为尝新菜来得迟。”等等,几乎不同时间就有不同的歌曲演唱,这些歌都与劳动内容本身联系不大,大多是休闲、娱乐性质的。

再如,在辽宁地区的蒙古族,婚礼在程序上也有相应的仪式歌,定亲的时候、娶亲的时候、在宴会上,都有不同的歌曲。如果有女儿要嫁人,在将要离别娘家时,父母、兄长就要唱《送亲歌》:“„„不要以为炕沿矮就跳上炕,不要以为丈夫厉害就顶撞,妹妹哟!哥哥嘱咐的话可就记心上。”以表示眷恋之情。

四、总结 东北地区悠久、深厚的民俗文化不仅给民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同的内容,也赋予了属于东北独特的文化内涵,使这些色彩斑斓民歌深深地打上了东北乡土的烙印,是东北民俗文化最好的展示。作为东北人民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块艺术瑰宝更好地保护传承下去,在保持它的原始形态的同时注入时代精神,使之更具生命力与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张宏.东北民歌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辽宁师专学报,2010-04。

【2】赵德山.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研究,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12。

第二篇:东北民俗

东北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这里不但土地广阔而且风景优美,很多人选择到这里旅游,来东北旅游当然不要错过长春了。长春有哪些民俗文化?长春有哪些风俗习惯?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长春传统民俗文化,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

火炕生出豆芽菜,火炕孵出小鸡崽

火炕,是东北农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室内的大部分平面空间都被炕占据,所以人们的室内生活主要是在炕上。家里来客人要请到炕上坐;平日吃饭、读书写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们抓“嘎拉哈”、弹杏核、翻绳等游戏也是在炕上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现在东北地区的楼房内大多已经采用水暖式集中供热了,只有在农村还可以见到火炕。

在东北农村,家家会把火炕利用起来,用一个盆,装上黄豆或者绿豆,放上少量水,放在炕上。由于火炕的温度,盆水升温,豆儿生芽,两晚的时间,一盆鲜豆芽儿就诞生了。火炕上,诞生的还不只是豆芽儿菜。黄黄的草筐,一窝鸡蛋,几个星期之后,鸡蛋壳里走出了小鸡崽。原来,农民把鸡蛋放在草囤里,放在火炕上,使蛋受热,几个星期之内,一个个新的小生命在温暖的火炕上慢慢孕育成熟。

苞米挂在墙上晒,苞米住进木楼里

长春地处中国黄金玉米带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东北农村晒苞米也就自然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风景。一入秋,家家户户就把苞米串在一起,挂在房山墙上„„

在东北的农家院里,您还常常可以看到一种“空中楼阁”,下以木桩支撑,上似一间木房,俗称“苞米楼子”。里面装满金黄色的苞米棒,再衬以皑皑白雪覆盖的屋顶和庭院,颇具东北农家的自然风貌。在靠近东北和北部山区的地方“苞米楼子”几乎家家都有。其建造式样非常实用,仓底距离地面较高,既可以防止老鼠偷吃粮食,又可以防止粮食受潮发霉。“苞米楼子”满满当当,说明农民的日子过的吃穿不愁。

房前屋后柴草垛,园子种满蘸酱菜

在北方平原上,村落星罗棋布的散落在原野上,一村一屯,一家一户突出的特点就是柴草垛。柴草垛是北方人家重要的生活标志,谁家的柴垛高、大、整齐,谁家的日子过的就富裕殷实。北方的柴草垛是以自家栽种的苞米、高粱等庄稼秸秆为主,也有杂树枝等。各家的柴草垛大小不

一、高矮不同,成为北方平原景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东北人爱吃蘸酱菜,真正的蘸酱菜讲究的是“新鲜”。东北人的房前屋后都有自家的菜园子,现吃现摘,再蘸着农家大酱一并入胃,那是星级酒店无法体会的乐事。黄瓜、辣椒、西红柿、茄子、豆角、白菜、大葱、香菜„„和越来越多的新鲜品种的蔬菜日益丰富着农家的餐桌,也让远道而来的城里人一边体验着采摘的乐趣,一遍享受着来自大自然的给予。

反穿皮袄毛朝外,狗皮帽子头上戴

东北是中国典型的寒冬地区,在漫长的冬季,东北局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三四十度。因此,在影视节目中还是可以经常看到彪悍威武的东北人穿着反毛皮袄驰骋在林海雪原的画面。反毛皮袄是指用动物的整张皮毛朝外制成的一种御寒服饰,这种衣服既保暖又不“烧身”,还可以保护毛不被磨掉。同时因为毛的颜色与雪地和树木的颜色相近,又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如今,隆冬时节来到东北,你依然会看到威武的车老板带着有长长的毛的大帽子过冬,那就是北方人喜爱的狗皮帽子。在东北上了年纪的老农民依然能够自己亲自动手做出一顶这样的狗皮帽子。不过,这样的帽子现在已经不是很常见了。像反毛皮袄、狗皮帽子这样既能御寒,又能彰显东北人个性的特色服饰,是聪明的劳动人民在艰苦的生产、生活中摸索出的独特的衣着方式。

满族剪纸手艺精,扎盏灯笼高高挂

剪纸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从前,满族祭祀祖先时在祖匣子上贴的图案和文字等需要用纸剪成,随着这样的祭祀活动继承下来,古老的剪纸手艺也传承了下来。剪纸的题材既蕴含祝愿幸福吉祥的寓意,也具有反映自然和社会状况的现实意义,表现了东北人民群众丰富的内心世界。它们的艺术风格或洗练大方,或绚丽华美,或精工细致,或千姿百态„„散落在东北民间的满族剪纸艺术如山花一般,坚韧顽强,不骄不躁,如今已经香飘海内外。

在东北,在长春,过大年扎灯笼、挂红灯是人们最为喜庆生动的民俗活动。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忙过年,不等除夕,大街小巷,每一扇窗户里面都被红彤彤的灯笼妆点得格外喜庆。灯笼是一种亲情,是北方人民对岁月的美好歌颂,也是老少皆宜,大家可以一同参与的年俗活动。传说挂红灯有三种说法:一是喜庆,二是吉祥,三是迎接,迎接的是故去的老人。他们走得太久了可能找不到家门,挂一盏红灯,让他们能看清家门回家团聚。这是淳朴的东北人对祖先的感恩和思念。

杀头年猪全家乐,冬包豆包讲鬼怪

杀年猪,是东北人迎接新年的一种重要方式。杀年猪一般在农历的腊月,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也是“年”的到来的序幕。一到腊月初八,家家开始筹备过年,赶年集、办年货、杀年猪、非常热闹红火。如今杀年猪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活动了,烀肉、灌血肠、吃杀猪菜等等活动,体会浓浓的东北年味。

进入腊月,除了杀年猪,家家还要包粘豆包,这是北方人最喜欢吃的主食之一。黑土地盛产黄米,将黄米淘好,碾压成粉,过筛后调成面,在热炕头温发适度,然后包进烀熟的红小豆豆馅,一个豆包就包成了。无论蒸食或者油煎,都香极了。旧时包豆包都要老奶奶领着大姑娘小媳妇们一起干,为防止困倦,老人就一边包一边讲“瞎话”,就有了“冬包豆包讲鬼怪”这句俗语。

捕鱼先把冰来镩,采来冰块制冰灯

东北的冬季,寒冷的冰雪覆盖着厚厚的冰层,人们使用一种叫做冰镩的工具,把厚厚的冰层凿开,然后下网,去捕捞冰层下的鲜鱼,称为“冬捕”。“冬捕”历史悠久,目前世界上这样完整保存下来的原始捕捞活动已经不多了。长春石头口门水库是人工的湖泊,这里每年冬季举行盛大的捕鱼节活动。人们在冰上可以参加篝火晚会、祭鱼祭湖等仪式,亲身体验冬捕活动。

长春也是冰灯制作的理想之地。长春的冰来自于南湖,人们用割冰机在南湖冰面上取冰,再用大绳将冰块拖出水面,转车运走。到了冰灯制作工地,老艺人和年轻的雕塑家着手设计雕琢。入夜,当万盏冰灯闪闪发亮,人们畅游其中,仿若仙境。

猪肉炖粉吃不够,乱炖炖出一锅菜

猪肉炖粉条是东北的一道名菜。因为北方盛产土豆,秋末冬初,农村的家家户户都开设“粉房”自制东北粉条,粉条洁白筋道,特别是和猪肉炖在一起时,肉汁汤水充分被粉条吸收,粉条就变成了透明的金黄色,同时散发着浓浓的肉香,令人百吃不厌。

在长春,还有一道名菜叫“乱炖”,是指把各种菜放在一起大锅炖。关于这道菜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渔民给皇帝打鳇鱼,但只能打,不准吃。一天,渔夫的母亲病了想吃鳇鱼,好心的厨师就捡了一条小鳇鱼炖上了,怕官府追查,里面又加了其他的杂鱼和菜。不一会儿,香味引来了衙门的官差,官差喝问:“是炖鱼吗?”厨师说:“不是,是乱炖。”官差揭开锅盖,发现里面除了鳇鱼还有其他的菜。又听说渔夫娘亲生病的事,想到谁无爹娘,就饶过了厨师和渔夫。“乱炖”因此得名。

大缸小缸渍酸菜,白肉血肠杀猪菜

东北人有吃酸菜的习惯,入秋之后,白菜成熟,把采下来的白菜放在缸里用清水泡上,一个冬天,白菜不仅不会腐烂还变得又脆又酸,无论是炒是炖,都是东北老百姓冬季绝不能少的一道传统菜。

用酸菜做主要原料的满族传统菜肴有很多,首屈一指的就是白肉血肠杀猪菜。这道菜的历史要追溯到清顺治年间,此菜是皇家用作祭祀神山祖地长白山的一道菜。这道菜以猪肉、血肠为主要原料,再用农家酸菜一起炖煮,就成为“吉菜”中的名菜——白肉血肠杀猪菜。白肉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血肠明亮鲜美,脆嫩绵软,热汤鲜香味醇,再配以韭菜花、腐乳、辣椒油、蒜泥等佐料,更加醇香四溢。

第三篇:东北民歌《茉莉花》教案

第四单元 茉莉芬芳 东北民歌《茉莉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演唱东北民歌《茉莉花》,明确歌曲的速度,风格特征。讨论学习不同地方的《茉莉花》的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歌曲演唱时的情绪及表现音乐情感的能力。(3)情感目标:在课堂活动中,使学生感受集体协作的力量,并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使之能唱出东北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比较不同地方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

钢琴、音响、图片、手绢花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教授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东北二人转的旋律来吸引学生,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个是什么地方的音乐,以此导入新课东北民歌《茉莉花》。

2.板书课题:东北民歌《茉莉花》

(二)合作学习

1.学习与体验 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教师范唱。并要求学生用节奏帮老师伴奏。(老师先教学生打二拍子,一拍拍手,一拍拍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相互合作的的能力,也有助于对乐曲节奏的熟悉。

(2)教师用钢琴弹奏《茉莉花》,同学们再次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3)请同学们跟着钢琴哼唱歌曲的旋律。(4)填唱歌词,并引导学生运用下滑音来处理表现歌曲情感,使歌曲的演唱更完美。让学生在歌唱中体验,体验中感悟,更好的理解《茉莉花》,产生美好的艺术形象,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解决本课的重点。2.感受与比较:

播放学习过的第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乐曲,让学生感受并比较与东北民歌《茉莉花》的异同。并说说理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比较中感受歌曲旋律,感知民族音乐的地方特色,以此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3.展示、质疑、点拨

请学生讨论选择何种形式来表现歌曲《茉莉花》。

根据学生现有演唱知识的积累在老师指导下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独唱、对唱、边跳边唱等。(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教师将全面关注学生,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恰当的鼓励,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拓展欣赏

(1)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说说乐曲的特点。(旋律流畅、委婉抒情)(2)欣赏萨克斯独奏曲《茉莉花》。

教师随着音乐讲解:这是一首由美国作曲家肯尼·基改编和吹奏的萨克斯曲。改编体现了西方人对中国民歌的热爱和理解。也充分说明了音乐是无国界的。

(3)钢琴独奏《茉莉花》由江苏民歌改编的。主要增添了左手的弹奏部分,跟歌曲的伴奏不同,弹奏模拟了民歌中的常见的对歌形式,此起彼伏,好似一对姐妹有音乐的语言促膝长谈,娓娓动听。

(四)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补充。

第四篇:母爱 东北民歌《摇篮曲》

母爱 ★东北民歌《摇篮曲》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

歌颂母爱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让学生聆听歌曲《摇篮曲》 然后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再次聆听歌曲

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

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6、歌曲难点处理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7、创作与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音乐剧要怎样表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表演。

8、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 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二)器乐:

1、莫扎特《摇篮曲》

2、聆听两首《摇篮曲》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C、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三、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本课在音乐中结束。

第五篇:浅谈东北方言与满语的关系

浅谈东北方言与满语的关系

刘英子

(江西理工大学 外语外贸学院 江西赣州)

摘要:东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东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世代生活着满、蒙、鄂伦春、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满族的语言,文化等方面对东北方言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使东北方言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载体。

关键词:东北方言;满语;词汇;文化。

满族是东北的土著民族,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有文字可考的商周时代的肃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不断地涵容着周边诸多部族,最终形成为东北地区人口数量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的民族共同体。由于与汉族频繁密切的交往,两个民族之间长期杂居共处,特别是公元1644 年,清王朝入关,大批满人“随龙入关”,使满族固有文化受到汉文化的强烈冲击。满族文化、语言在几近消亡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满语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日趋消损而退居次要地位,使用地域与日俱减;另一方面,在两种语言的斗争过程中,满语对北方汉语方言乃至对汉语普通话之影响也不断加大,满族人在向汉族人学习汉语的同时,把自己从东北带来的方言土语和一些满文词句融合在汉语中。

而东北汉语方言的最后形成,当是在明清之际。当时东北汉人因移民激增,留下的汉人相当一部分已融入当地的诸民族中,这些自古代一直延续下来的“土著汉人”最先受到满语影响,对后来汉人语言上的影响是不可轻视的。正是在他们与满族人的双重作用下,才最终塑造出东北地方话的独特形象。

一、东北方言中满语的地名

满族是中国东北部的土著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产生了数量浩繁的满语地名伴随着满语的逐渐消失这些地名中相当多的一部分未能流传下来而湮没消逝了虽然如此至今仍存在数量可观的满语地名群仍以其迥异别种文化的独特面貌在我国的地名宝库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比如,哈尔滨为满语“晒网场”之意又有一说其满语发音为 halfinn 直译为“扁状的岛屿”,齐齐哈尔旧称“卜奎”bukui 是“摔跤手”之意,是满语“哲陈嘎拉”的音译为“边疆”的意思,佳木斯giyamusi 按满语解释佳木斯为驿丞,噶珊为村,所以佳木斯为“驿丞村”

或“站官屯”;1888年由依兰旗署设“东兴镇”后因重名恢复沿用佳木斯至今。嫩江原称“墨尔根”为满语“精于打猎的人”之意,后在1913年设嫩江县其满文发音为 non ula。伊春1967年设伊春市满语为“皮毛之乡”的意思,是由河得名,伊春境内主要河流为汤旺河,在伊春市市区的一段称为伊春河。同江市,1913年设临江县后于1914 年改为同江,1987年设市同江旧名叫“拉哈苏苏”苏苏一词满语中为高梁,拉哈一词语义未明现正在查找中牡丹江满语中称“牡丹乌拉”为弯曲的江的意思汉人取谐音为牡丹江满文发音mudanula。“吉林”又叫“吉林乌拉”是满语江沿的意思

地名文化是一个代代相传连续不断的传承过程是民族精神与物质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能体现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审美特征反映文明的进化过程满语地名的命名体现于生产劳动的过程形象地反映了其命名者生活生产方式变迁及意识形态的演变展示了独特的民族智慧希望和信念同时渗透了民族主体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感并带有独特的创造性是思维意识的一种物化形态东北地区在地名命名上的满族特点是其地域生态环境经济和文化的客观反映。

二、东北方言中满语的体现

哈拉巴在东北是人人皆知的。它本指猪、牛羊的前胛骨,后也代指相应部位的肉,甚至人的肩胛骨。其来源于满语“哈勒巴”。

拉合辫是满族筑屋墙的独特发明。它是在房。架立起后,下部以垒坯或夯土版筑法起基础,然后在木架上以泥草辫密编成墙,为防寒可编两重,中间实以泥土,里外抹大草泥而成。这种泥草辫满语称“拉哈”,敢以之而成之墙称“拉哈辫墙”,元音央高化成“拉合”。清人方成济云“‘核’犹言‘骨’也,木为骨而拉泥以成,故名”把满语当作汉语,大为谬误。

哈什、哈哧房皆是“仓房”之意,来源于满语“哈沙”。

瓦昏味儿《东北方言词典》谓;“象葱蒜、肉类腐烂的气味”,又说成“ě哄味儿”。按,“瓦昏”是规范满语,满文作wahnn,汉义为“臭”。“瓦昏味儿”即“臭味儿”。

旧时大人在哄小儿时,常用“马虎”“马猴子”“马耗儿”来吓唬小孩使不哭听话。其来源于满语“马虎”,义为“鬼脸”。

东北话中最具特征的词语是“嗯哪”。是“东北汉人最常用的应允声”。考

察起来,“嗯哪’.来源于女真语“—那”,汉义为“是”糟代满语口语音“依”如、“音喏”,规范语音“依努”,满文作inu。在现在满语口语中,音“逆啊”“义讷’“义能”。元音高化是语言发展史中的普遍特征。由低元音[a]高化成央中元音[e],再进一步高化成高元音[u]。东北话中之“嗯哪”,可以认为是口语中首音节重读元音[i]受其后的辅音[n]之影响而发生逆同化增音的结果。在此基础上,首音节元音央高化或失落,即成为东北话中之“嗯哪”。作为表示肯定、赞同、允诺的词语·基广泛出现在13常生活用语中,如:“你说的是这个?⋯‘嗯哪,就是它。⋯‘你早去早回,别在路七耽误哇!⋯‘嗯哪!⋯‘你看这样中不中?”“嗯哪,中。”意即“是,是的”。

网户搭。旧时出租船、网以收利的人被称为“网户搭”其中“网户”为汉语,“搭”为满语,满文作[da]汉义为“头领”。“网户搭”即“网户头”或“网户主”。还有一些满语词,不仅在东北地区广泛流传,而邑进入北京话乃至普通话中去了。

蒙古包。其现在已成为对蒙古族圆穹顶帐蓬的规范称呼。但它却不是蒙古语,由“蒙古”而知系他称,非自称,此其一。其二,蒙古语“家”、“帐房’祢‘格乐”的。据西清《黑龙江外记》“呼伦贝尔、布特哈居就水草,转徙不时,故以穹庐为室,最便拆。穹庐,国语日‘蒙古博’,俗读‘博’为‘包”,可知这是满语,满文写作monggo boo义为“圆毡房”(直译为“蒙古房)

乌拉。这是旧时东北人冬季普遍穿的用皮做的鞋 子。清代文献多记之,如张缙彦《宁古塔山水记》“鞠牛豕皮为履,名日渥腊”;西清《黑龙江外记>“冬日行役,率着乌拉,⋯⋯软底而藉以草,温暖异常”;徐宗亮《黑龙江述略》“土人著履,曰乌拉,制与靴同,而底软,连帮而成,或牛皮月漉皮,缝纫极密,走荆棘泥淖中,不损不湿,且亦耐冻耐久”等。鞋中所垫之草,即素有“关东三件宝”美称之·的乌拉草(另二件为人参、貂皮)。

飞龙。从字面上看“飞龙”颇似汉语,却与之无涉。这是一种生长在关外的飞鸟,本名榛鸡,又称树鸡。体长一般20厘米许。羽灰褐色有斑,头顶有一束盔毛,嘴短小,爪细,腿多毛,为东北著名山珍野味,清人多记之:“鸟有飞龙。大如鸽,自朔至望,其飞渐高;自望至晦,其飞渐低。二十八、九,乘骑可逐得之,今以祭。⋯‘岁贡鸟名飞笼者,斐耶楞古之转音也。形似雌雉,脚小有毛,肉味与雉同,汤尤鲜美,然较雉难得,多在深林密薮,故汉名树鸡。”可知:其非汉语,而是满语音的变读,其规范语日“斐耶楞古”口语曰“费叶棱乌”(旧清语作“非牙郎阿”乃其阳性谐音)。后人穿凿附会,显然是望文生义。

大麻哈。大麻哈鱼是东北地区的特产,主要产于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亦见于绥芬河、图门江。“大麻哈”系满语“大发哈” “方口胖头’’)之口语变读,民国杨木墀纂《依兰县志>谓“达巴哈鱼,满名‘刀依嘛哈”。

哈什蚂。“哈什蚂”乃规范满语“哈锡蚂”(“水蛄”)之口语发音。今天所称之“哈什蚂”,已转指中国林蛙,民间俗称红肚蛤蟆。

堪达犴。“堪达犴”简称“犴”,即驼鹿。这是—个满语词,满文作k’andahan口语作“罕达犴”乃辅音[k’][x]之交替。

档子。清初,以五六寸之薄板书写满文记事,以为簿籍,积数片,则用牛皮条蒯。即为档子。此后,分类立卷归档保存的文件遂沿称档案。“档子”满语音“档色”,满文书作dangse。

磨即。东北话的“磨即”、“磨蹭”,是来自满语的“mojii或muoduo”

胳肢窝。东北人管腋下叫做“gezhiwo”,开玩笑时挠人家腋下叫“(gezhi)”或“(geji)”,这也是满语腋下和挠腋下的音译。

勒勒。东北人在指责别人胡说的时候一般说“你别跟我瞎勒勒”,满语里“勒勒”是说的意思

挨尅。东北话的“挨剋”(aike)受到指责、训斥。如“那家伙挨剋多少次了,也没脸。”再不听话我可要剋你了”,“剋”就是满语“打”的意思.三、满语化东北方言在小品中体现

小品《拜年》中有这样的话:“不是我说你三胖子呀,像你这样领导干部哇,把你‘撸’下来算对了。”“你找范县长,你往乡长家都不干了,你跟我‘扯’那没用的。”前一句的“撸”与本文中的满语及物动词的“捋”是同义词,此词源于满语。后一句的“扯”与本文不及物动词“扯皮”是同义词,亦源于满语无疑。小品《就差钱》中有这样的话:“现在还有饥荒呢!刚拉的。”“还跟我俩扯呢!”“还差点儿没扯走我一万块钱。”第一句的“饥荒”,与本文中的满语名词“饥馑”为同一词,转引为“饥荒”。

小品《老根断案》中有这样的话:“如今嘴歪斜楞眼。”其中的“斜楞”与

本文及物动词“斜视”为同义词,亦可称为“斜楞”。

小品《小崔说事》中有:“几个‘嗝儿’就把你打蒙了。”“你这招太‘阴’了。”

第一句中的“嗝儿”,即为“打嗝儿”,与本文中的满语不及物动词“打嗝儿,打饱嗝儿”乃同义词。第二句中的“阴”,与本文中的形容词“阴险”为同义词。

小品《同学聚会》中有这样的话:“我压根儿就没走。”“你装啥呀!你说你到我这你装啥呀!”“你跟我俩装呢呀!”“这个玩意儿(韭菜)好摘,撸巴撸巴就完事儿了。”第一句中的“压根儿”,与本文中的满语形容词“压根儿”为同一词。第二、三句中的“装”,与本文满语中的不及物动词“装样子”、“装模作样”,形容词“装大模大样、装大样,”为同义词。第四句中的“撸巴撸巴”,与小品《拜年》中的“撸”亦为同义词。

赵本山小品之所以能够闻名全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言的魅力,而小品语言则多为东北方言,其中又包含大量的满语因素,从中可见满语所具有的语言魅力。类似例句在小品中还可以举出很多,本文只是为了说明问题,故不赘述,文中的数例已能说明满语在东北方言中的作用。

满语融入汉语后,在东北大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使用,其结果是东北地区的汉语得到了丰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东北方言。东北方言当然还包含其他语言,如蒙古语、朝鲜语等,可以说东北方言是东北民族共同创造的。满族是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又是一个较大民族,加之这个民族曾在历史上建立过长达近300年的清王朝,无疑增加了其语言的影响力。满语特征也能够反映出其语言的独到之处,它具有淳朴、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等特点,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语义,充分表现出其语言所独具的魅力,颇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汉力.乌拉街的方言土语[J].江城论坛,2010,1:28.

刘国石:浅谈满语与东北文化的形成 2010

东北汉语中的满语因素[J].东北史地,2009,3:49.

包婷婷:浅谈东北方言中的满语成分 2008

《普通话水平培训与测试》作业

浅谈东北方言与满语的关系

学院:外语外贸

专业:对外汉语

班级:081班

学号:05号

姓名:刘英子

联系方式:***

121544443(QQ)

下载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关系[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关系[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东北方言

    浅谈东北方言 摘要: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其简洁、生动、形象、昂扬、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吻合。它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

    东北名言

    东北名言 1.青春献给小酒桌,醉生梦死就是喝。 2.说到人心那叫话,唠到发骚才叫磕。 3.各种困难各种招,各种澎湃各种飘。 4.各种小磕各种唠,各种小妹各种泡。 5.谁也别说谁不骚,都......

    家乡东北

    我希望如果你爱东北,请你分享它给更多的人看到。如果你看了心里不爽,请把你难堪的词语咽近肚子里。没有完整的看过这篇文章请你不要妄加评论。你可以抨击我或许有些过激的言辞......

    东北习俗

    雅致难及江浙,精细不如闽广,味浓逊色川湘,东北菜在全国各地美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里,倒像是最“另类”的一支。用东北黑木耳炒一盘本地品种的矮棵大白菜,少油寡盐,菜味......

    东北段子[推荐]

    东北小狠嗑——软中华,硬玉溪,头发越短越牛逼, 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 来源: 郑磊的日志 1.青春献给小酒桌 醉生梦死就是喝。 3 狐狸未成精,纯属骚的轻, 4.女人混......

    东北林业大学[范文大全]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教育部与黑龙江省......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主题:学习党的十八大,喜看家乡新变化 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五班 报 告 人:梁辰 学号:20123043 2013年1月22日 这是我大学......

    东北华联(范文模版)

    “东北华联”投资失控案例 吉林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东北华联”上市之初盲目扩张投资,惨败后又不断施展“骗术”,偏离了规范发展的轨道。目前公司经营基本已经停止,员工放假4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