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北旅游区试题
一、填空题
1、东北旅游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 三个省。
2、东北旅游区的民族以_____为主。
3、大兴安岭由____岩构成。
4、东北旅游区的面积答曰为____万平方千米。
5、东北旅游区中部为_____。
6、东北平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7、_________的西南侧有五大连池等火山群。
8、长白山主峰白头山由__________形成。
9、辽东半岛的脊柱是________。
10.松嫩平原是一_______的冲击,湖积平原,地势低平。
11辽河平原是由_______的冲击形成的,地势低平,易内涝积水。.12.东部河流属于_______性河流。13东北旅游区为__________气候。.14.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该地区冬季是世界上同纬度陆地气温最___的地方。16.本区气温年较差属同纬度陆地气候之_____。17.本区是我国最早发展____运输的区域。18.全区有_____余条铁路。
19.全区铁路的总长度约为______万千米。
20.东北地区的航空运输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21.东北旅游区有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国际机场。22.东北旅游区的水运主要以_______、________航运为主。23.黑龙江与_________接壤。
24.吉林与__________、_______接壤。25.东北常出现的天气现象是__________。26.漠河的________可以观赏白夜现象。
27.本区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_地貌类型最丰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区域。28.东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国最大的林区。29.东北旅游区名胜古迹中以_______(朝代)遗迹保存最完整。30.___________是清兵入关前祖先和帝王的陵寝。
31.本区有一出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古城---___________。32.__________是我国靠打渔为生的民族。
33.沈阳故宫的建筑风格是___________的风格。34.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是__________。35.黑龙江省西部与_______________相邻。36.黑龙江省南部与_______________接壤。37.黑龙江属_______________气候。38.黑龙江__________资源丰富。
39.黑龙江大部分区域属于_________带。
40.滑雪资源主要集中于______市、_____市、__________市、_______________地区。41.以农耕为主的少数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__。42.以狩猎为主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__。
43.以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____。44.黑龙江省会城市是___________。45.哈尔滨市有__________之称。
46.哈尔滨异国风情浓郁,又有______________之称。
47.太阳岛是著名的疗养、旅游胜地,有_______________之称。48.、哈尔滨的冰雪节是___月___日。
49.哈尔滨市的_______________被公布为首批国家5A级景区。50.世界上最大的东北虎饲养研究基地是____________。51.圣索菲亚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________教堂。52.圣索菲亚教堂是________的建筑风格。
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滑雪旅游的首选地。
54.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唯一一处金代都称遗址是______________。55.在达斡尔语里是“边境之地”的城市是_________。56.被称为鹤城的城市是__________。57.五大连池属于___________。
58.五大连池有__________________之称。59.我国最北点在_______________。
60._________市是我国著名的林区城市,素有“红松故乡”和“林都”之称。61._________市被誉为小兴安岭上的一颗“祖母绿”。62.伊春的标志是__________。63.伊春市被称为“____________”。
64.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原始红松林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林业生物圈保护区。
65.被世界鸟类协会称为“百鸟之乡”的是________________,有“小红松故乡之称”。66.牡丹江市被称为“______________”。
67.镜泊湖是由火山爆发、熔岩流堵塞牡丹江河道而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68.兴凯湖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浴场,被称为“______________” 69.赫哲族民风民俗是__________的特色。
70.三江口的_________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71.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是_______省,接近亚寒带。
7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公布为国家首批5A级景区(吉林省)73.吉林的省会是________。
74.长春有“_____________”的美称。75.___________有亚洲最大的人造森林。
76.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是________________。77.第一汽车制造厂素有“_______________”的美誉。78.吉林市素有“__________”之称。
79.吉林_______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
80.松花江上最大的人工湖泊是___________________。
81.冰雪节的三灯一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雾凇形成的三个阶段的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3.集安将军坟是一座高句丽王陵,号称“____________” 84.东北第一峰是_________。
85.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素有“___________”之称 86.东北三宝是______、_______、______。87.向海湿地保护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88.吉林西部之肾是__________________,是科尔沁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89._________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 90.有“自然盆景”美誉的地方是_________。
91.凤凰山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被称为“中国的东方门户”的地区是_______。93.丹东有“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94.关外三陵中________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95.千山又名“千朵莲花山”,自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96.千山的四大著名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7.笔架山是一个与大陆时分时合的奇特小岛,有“_____________”之称。98.兴城旧时称为_____________。
99.兴城“五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有“第二北戴河”之称的是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松嫩平原是一盆地式的冲积、湖积平原。
()
2、辽河平原由辽河冲积而成。
()
3、东北旅游区为寒带气候。
()
4、东北旅游区是世界上同纬度气温最低的地区。()
5、全区有铁路60余条。
()
6、营口港港阔水深,冬季不冻。
()
7、雾凇是华北常出现的天气现象。
()
8、长白山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林区。
()
9、本区名胜古迹以金代遗存居多。
()
10、沈阳故宫规模仅次于北京故宫。
()
11、辽宁省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
()
12、圣索菲亚教堂的建筑风格是哥特式。
()
13、哈尔滨有“东方莫斯科”之称。
()
14、齐齐哈尔被称为“鹤乡”。
()
15、五大连池有“火山地貌博物馆”之称。
()
16、伊春市有“塞北小江南”之称。
()
17、漠河北极村是日出最早的地方。
()
18、向海湿地保护区是远近闻名的“鹤乡”。
()
19、吉林西部之肾是向海湿地保护区。
()20、大连被誉为“东北 小苏杭”。
()
三、简答题
1、东北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
2.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特征是什么?
3、长春市的主要旅游胜地
4.沈阳市的主要旅游胜地
答案:
一、填空题
1、黑龙江、吉林、辽宁
2、汉族
3、火山 4、80
5、高地
6、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7、小兴安岭
8、火山喷发
9、千山山脉
10、盆地式
11、辽河
12、季节性
13、温带季风气候
14、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湿而短促
15、低
16、冠
17、铁路 18、70 19、1.4 20、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
21、沈阳、大连、哈尔滨
22、黑龙江、松花江
23、.俄罗斯
24、俄罗斯、朝鲜
25、雾凇
26、北极村
27、火山熔岩地貌
28、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
29、清代
30、关外三陵
31、宁远卫城
32、赫哲族
33、满汉
34、黑龙江
35、内蒙古自治区
36、吉林省
37、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38、旅游
39、中温带
40、哈尔滨市、伊春市、牡丹江市、大兴安岭地区
41、满族、朝鲜族
42、鄂伦春族
43、蒙古族、达斡族
44、哈尔滨市
45、冰城
46、东方莫斯科
47、哈尔滨明珠 48、1月5日
49、太阳岛公园 50、东北虎林园
51、东正教
52、拜占庭
53、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
54、金源文化旅游区
55、齐齐哈尔市
56、齐齐哈尔市
57、火山堰塞湖
58、火山地貌博物馆
59、漠河北极村 60、伊春市 61、伊春市 62、啄木鸟 63、天然氧吧
64、五营国家森林公园 65、凉水国家森林公园 66、塞北小江南 67、火山堰塞湖 68、北国绿宝石 69、街津口 70、抚远 71、吉林
72、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长白山景区 73、长春
74、森林之城 75、净月潭
76、长春电影制片厂 77、十里车城 78、北国江城 79、雾凇
80、松花湖风景名胜区
81、冰灯。河灯、彩灯、烟火
82、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 83、东方金字塔 84、白云峰 85、长白林海
86、人参、貂皮、鹿茸 87、东有长白,西有向海 88、莫莫格国家自然保护区 89、辽宁省 90、凤凰山
91、无峰不奇、无树不怪、无石不灵 92、丹东
93、东北小苏杭 94、昭陵
95、无峰不奇、无寺不古、无石不怪 96、奇峰、岩松、古庙、梨花 97、海上仙境 98、宁远卫城
99、古城、温泉、山、海、岛 100、兴城海滨 判断题:
1、本命题正确
松嫩平原是一盆地式的冲积、湖积平原,地势低平。2.本命题正确
辽河平原是由辽河冲积而成,地势低平,易内涝积水。
3、本命题错误
本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4、本命题正确
本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最低温度均在20℃。
5、本命题错误
全区有铁路70余条,总长度约1.4万千米
6、本命题错误
大连港港阔水深,冬季不冻,是我国东北地区条件最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大港
7、本命题错误
雾凇是东北吉林省常出现的天气现象
8、本命题正确
长白山林区拥有原始森林面积和森林总面积在全国各旅游区皆占首位
9、本命题错误
本区名胜古迹以清代遗迹保存最完整最多
10、本命题正确
沈阳故宫是我国第二个大型皇家宫殿
11、本命题错误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
12、本命题错误
圣索菲亚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是典型的拜占庭风格。
13、本命题正确
哈尔滨异国情韵浓厚,充满异国情调
14、本命题错误
齐齐哈尔被称为“鹤城”
15、本命题正确
五大连池既是一个天然的风景旅游地,又是一个研究火山地貌的科研基地,还是一个温泉疗养地
16、本命题错误
伊春市有“红松故乡”和“林都”之称,牡丹江市被称为“塞北小江南”
17、本命题错误
三江口附近的抚远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18、本命题正确
向海湿地保护区内占全世界显眼鹤的40%
19、本命题错误
莫莫格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吉林省最大的湿地保留地,在国际湿地上占有重要位置,被誉为“吉林西部之肾” 20、本命题错误
丹东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东北小苏杭之称”。大连被称为“北方明珠” 简答题:
1.(1)山环水绕,平原辽阔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中部为山地,东、南、北被被江河湖海环绕。
(2)温带季风气候
黑龙江北部大兴安岭的一部分属寒温带,大部分属中温带,辽东半岛附近为暖温带。
(3)便捷的交通运输
本区是我国最早发展铁路运输的区域,现已形成了以铁路为骨干,包括公路、航空、内河及海运在内的交通运输网。2.(1)气候旅游资源得天独厚(2)火山熔岩地貌奇特(3)生态旅游地域广阔(4)温带海滨风光(5)名胜古迹一清代遗存居多(6)复合型的民族风情
(7)受多种文化影响的建筑艺术 3.长春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
(1)净月潭有亚洲最大的人造森林
(2)长春电影制片厂——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
(3)第一汽车制造厂——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有“十里车城”的美誉。(4)南湖公园——长春市最大的城市公园(5)伊通火山群
(6)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7)长春世界雕塑公园
4.(1)沈阳故宫坐落于旧城中心,分东、中、西三个主要部分。东路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所建,中路是清太宗皇太极续建,西路为清高宗乾隆扩建。(2)东陵,又称福陵,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3)北陵,又称昭陵,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
第二篇:东北旅游区概述
东北旅游区概述
一、基本概况:
1、位置:我国东北边疆,与朝鲜、俄罗斯相邻。
2、范围:黑、吉、辽三省,面积约80 万平方千米。
3、人口和民族:人口约1.07 亿。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蒙古、朝鲜、达斡尔、鄂伦春、赫哲族等少数民族。
二、旅游地理环境
1、山环水绕,平原辽阔
(1)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黄海、渤海(2)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千山山脉(3)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
2、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湿而短促,降水在七、八月份较集中。春秋两季较短,春天多大风,少雨,秋季天高气爽。
3、便捷的交通运输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本区是我国最早发展铁路运输的区域,现已形成了以铁路为骨干,包括公路、航空、内河及海上航运在内的交通网络。(1)铁路:由滨州、滨绥及哈大线构成“丁”字形铁路骨架
(2)高速公路:京哈、沈大、哈同、绥大、佳鹤、长春—珲春、长春——伊通,沈丹等。
(3)航空运输: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为中心
(4)水运:河运主要有黑龙江、松花江,海运港口:大连、营口
4、边境观光位置优越
黑龙江与俄罗斯有着漫长的国界线;吉林与俄罗斯、朝鲜都有接壤;辽宁也与朝鲜相邻。
三、旅游资源特征
1、气候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1)寒冷漫长的冬季使东北拥有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
(2)冰雕、冰灯景观;滑冰、冰球、冰帆、冰橇、冰螺、狗拉爬犁等运动;以及吉林的雾凇。
(3)夏季东北是避暑的好去处,特别是在漠河的“北极村”,不但凉爽,还可欣赏“白夜”奇景。
2、火山熔岩地貌奇特
(1)五大连池火山群、长白山火山群、龙岗火山群、伊通火山群以及镜泊湖等。其中以五大连池素有“火山地貌博物馆”之称。
(2)火山活动区地热资源丰富,温泉相伴分布,主要有五大连池地热洞、长白山温泉、鞍山汤岗子温泉、本溪温泉、兴城温泉等。
3、生态旅游地域广阔
(1)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林区:
兴安落叶松、红松、冷杉、白桦树 东北虎、紫貂、熊、梅花鹿、猞猁、狐等,(2)黑龙江的扎龙自然保护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保护区等。
4、温带海滨风光
东北海滨旅游胜地:大连、兴城海滨风景区、长海县庄河冰峪沟风景区。
5、名胜古迹以清代遗存居多(1)清朝关外三陵和沈阳故宫(2)佛、道教寺庙
(3)明代古城———宁远卫城
6、复合型的民族风情
(1)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满、蒙、朝鲜、回、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等多个少数民族,(2)各民族风情(饮食、服饰、礼仪等)。
7、受多种文化影响的建筑艺术(1)有满、汉建筑风格的沈阳故宫;
(2)哈尔滨的欧式建筑,如圣索菲亚教堂、东正教堂、基督教堂,这些欧式建筑与中国古典式、日本式及现代大厦交织,构成了哈尔滨城市风貌的一大特色。
四、风物特产
1、黑龙江特产
乌苏里江特产大马哈鱼,兴安岭蘑菇、松子、珍贵毛皮兽皮张等;哈尔滨太阳岛啤酒,五大连池矿泉水;民族风味有赫哲族风味杀生鱼,鄂伦春族风味手把肉,烤肉串等。
2、黑龙江美食
(1)哈尔滨红肠,俄语译音为“里道斯”,原产于东欧的立陶宛。1898年中东铁路修建后,外国人大量进入哈尔滨,也将肉灌制品带到了哈尔滨。哈红肠可谓是哈尔滨美食之一,如果去了哈尔滨一定要品尝此美味。
(2)马迭尔,堪称“新艺术”的代表作,意为摩登的、时髦的,到哈尔滨不尝马迭尔冰棍,就相当于到了北京没去长城和故宫,都会被人说白去一回。“甜而不腻,冰中带香”是马迭尔冰棍的主要特点。(3)初次见“大列巴”,你会被这硕大无比的面包所惊叹,作家秦牧当年来哈尔滨有句“面包像锅盖”的比喻,说的就是具有百年余韵的秋林大列巴。它的体积比半个篮球还大一圈,标准直径在23-26厘米之间,厚度也在16厘米以上,面包净重有2公斤,它的膨松程度比一般的面包要厚重些,拎在手里沉甸甸的,所以一般从哈尔滨带这特产(15元)礼物送人可是礼重情义更重的。
(4)锅包肉,原名“锅爆肉”,是正宗冰城(哈尔滨)美食,要想吃到正宗锅包肉,只能在哈尔滨“滨江膳祖”吃得到。
3、吉林特产:特产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抚松人参,辉南鹿茸最为有名)及长春,吉林,通化等地的参茸制品;珲春,安图木耳,梨树的白磨,蕨菜,延边圆蘑,白蜜,苹果梨,长白山区蛤什蟆油,山葡萄;轻工名产吉林桦皮画,三宝酒,通化人参蜜饯,人参葡萄酒,长春人参烟;延边朝鲜族风味朝鲜冷面,打糕,朝鲜族传统泡菜等。
4、吉林美食:
(1)人参鸡:用吉林人参与当年老母鸡经加工做的菜为人参鸡。常吃人参鸡可提神健脑,大补元气,延缓衰老
(2)三套碗席:是最具代表性的满族传统名宴,举世闻名的“满汉全席”就是在三套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三套碗席所选用的原料多为长白山的山珍野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的价值。如强身健体的鹿肉、滋补气血的蛤什蚂油、珍贵的飞龙、人参、猴头蘑等均在席中有重要的位置。整个席面由十款凉菜、三款大件、十二款熘炒、汤烩菜、六款面点,共计三十一种菜点组成。因席中主要菜点是用“杯碗”、“中碗”、“座碗”三套碗盛装而名为“三套碗”席(3)熏肉大饼:熏肉用10余种中药煮肉,大饼用煮肉的汤油加面粉、加调料调成软酥,抹在饼内起层,便于夹肉而食。再配以葱丝、面酱、大米绿豆粥同食,更是别有风味。
5、辽宁特产:辽东苹果(大连 “苹果之乡”,苹果品种有120多种。)、辽西鸭梨(北镇)、大连海产品;传统手工艺品大连贝雕、抚顺煤精雕刻、丹东柞蚕丝绸。
6、辽宁美食:东北火锅、沈阳老边饺子、沈阳伊斯兰教糕点、辽阳塔糖,大连红虾酥心糖等。
包儿饭:将白菜、酸菜等叶子放在手掌上,再把已煮熟的米饭、炒菜和小葱、大酱放在上面,用双手将菜叶合上,或包成长卷形,以手握而食之。
黑龙江省
一、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位于祖国东北部,面积45×10 4km2,人口约3690万。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山地平原交错,森林、湿地广布;气候冬寒夏凉,冰雪和森林旅游资源最具优势;边境线和沿边口岸是得天独厚的边境旅游资源;五大连池、镜泊湖、大庆石油城、漠河北极村,以及东北虎、丹顶鹤等野生生物资源富有特色;地域民族和农牧业旅游资源丰厚。从国内横向对比看,冬季冰雪资源、夏季避暑资源、边境旅游资源、工农产业资源、特殊生态景观资源、二战遗址资源等特色旅游资源,具有优势地位;林区所产人参、鹿茸、貂皮、木耳、松子,以及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等特产,闻名中外。
二、旅游开发与规划
黑龙江省已形成了冰雪、森林、湿地、草原、江河湖泊、现代农业、火山地貌为主打的生态旅游产品和以北方都市风光、少数民族风情、边境旅游为辅助的产品。今后将完善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继续开发以生态旅游、工业旅游和观光休闲农业、以二战遗迹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温泉疗养度假产品等。在季节上,夏季主要推出以避暑为主的森林度假、江河湖泊度假和湿地度假产品;秋季重点推出森林休闲观光和生态农业观光产品;冬季重点推出冰雪游乐产品和滑雪度假产品。并利用自然环境的原生性、冷爽性和资源的多样性、多层次性,突出旅游产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三、旅游区建设与发展 1.哈尔滨—伊春旅游区
本区包括哈尔滨市和伊春市及其临近地区,旅游资源品位高,地域组合好。将依托省会都市和特色资源优势,建成面向国内外的综合性、国际化旅游区(1)哈尔滨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因近代受外来文化影响深刻,故有“东方莫斯科”誉称。冬季满城银装素裹,有“冰城”美誉。五常凤凰山、尚志县亚布力、海林“中国雪乡”、宾县二龙山和玉泉山等,都是著名冰雪旅游活动基地,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国际艺术冰雪节”,更是令人神往。夏季气候凉爽宜人,又成为全国著名会议旅游和避暑度假的胜地。圣索非亚大教堂 中央大街步行街
太阳岛
北方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
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中心
(2)伊春市。
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铁力日月峡滑雪场
桃山国家森林公园 2.大庆—齐齐哈尔旅游区
扎龙自然保护区、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草原赛马场
3.黑河—大兴安岭旅游区
(1)黑河市。瑷珲古城
五大连池
(2)以漠河为中心的大兴安岭北部地区
北极村
4.佳木斯—牡丹江旅游区
(1)佳木斯市。位于省境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素有“东方第一城”之称。旅游景区景点有三江口、同江口岸等。三江口
同江口岸
(2)牡丹江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省境东南部,处于绥芬河、东宁、密山、虎林和吉林珲春扇形开放口岸群的扇轴上,已形成以湖、林、雪、边为特色的综合性旅游城市。东宁要塞与虎头要塞
镜泊湖
牡丹峰
上京龙泉府故城遗址
吉林省
一、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位于东北中部,国土面积约18×104 km2,人口约2370万。地形自东到西分别为山地、丘陵和平原;气候以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为特色;河流多,但以松花江水系最重要;湖泊以松花湖最大。电力、化工、汽车制造、水稻和玉米生产,以及人参、鹿茸、貂皮等土特产在全国具有地位。长白山、松花江、朝鲜族乡土情,独具魅力。凉爽宜人的夏季,不失为避暑胜地;银装素裹的冬季北国风光,宜于发展冰雪旅游。从国内横向比较,具有明显的生态旅游资源、冰雪旅游资源、边境旅游资源、史迹旅游资源和民族旅游资源等资源优势。
二、旅游开发与规划
在空间布局上,以长春、吉林、长白山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三大核心,并将三地联结整合形成全省旅游业发展的中心三角;延吉、通化、白城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外围三角,并以中心三角和外围三角带动全省旅游业的发展。还将构建以长春、吉林为中心,延边、通化为两翼的重点发展旅游区,形成三大旅游带,7个旅游功能区,将吉林建成东北亚具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三、旅游区建设与发展 1.长春——吉林旅游区
(1)长春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吉林省省会,曾为伪满州国的首都“新京”。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及其中国第一台载重汽车“解放”和第一台“东风”轿车及第一台“红旗”轿车都诞生于此,有中国“电影城”和“汽车城”美誉。
(2)吉林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满族发祥和聚居地之一。满语“吉林”,意为沿江的城市,素有“北国江城”之称。自然风光以山水雾凇景观为特色。
松花湖
北大湖滑雪场
2.长白山旅游区
(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1980年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网,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保留地。这里保存了完整的野生植物区系和特有动物区系,还有著名的火山风光游览区,融山、水、林、泉、洞、瀑于一体。天池
(2)通化市。地处长白山旅游区和鸭绿江开发汇集点,著名的“关东三宝”重要集散地。市区的玉皇山公园自然人文景观竞秀,靖宇陵园展现了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壮烈的事迹;市郊江南高山滑雪场雪质优良;辖区内有集安古城、玉女峰、三仙夹、龙湾等国家森林公园。
龙岗山火山群
集安古城及其高句丽王城、王陵与贵族墓葬
(3)延吉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区首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周边有古东夏国都城城山子山城、古渤海国都城熬东城、六顶山渤海墓群,以及防川景区、图们江等风景名胜。3.西部湿地草原旅游区
吉林西部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区,沼泽泡塘星罗棋布,草原较广,形成富有特色的草原风光。本区旅游开发的重点是湿地草原风光游览和蒙古族民俗旅游,白城和松源为两大旅游核心。
(1)白城市。位于嫩江平原西部,是吉林西部湿地草原旅游区的最大中心城市和铁路交通枢纽,在其周边湖泊湿地、草原广布,蒙古族民俗风情浓郁。(2)松源市。为亲水性新型石油城市,位于松嫩平原南端。境内地势平坦,江河纵横,湖泡众多,尤以松花江、查干泡、月亮泡最著名,蒙古民族风情也具魅力。境内吉林油田为全国第六大油田。辽宁省
一、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国土总面积14.59×104 km2,人口约4240万,省会沈阳。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中部为平原。为温带—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以温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为主的自然景观为主,为我国柞蚕和温带水果主要产区,并有人参、鹿茸、貂皮、辽五味、甘草等特产。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并有发达的城市群和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和前清史迹为主要特色,全省有世界遗产地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9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林业部选定的示范森林公园2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
二、旅游开发与规划
按照辽宁省旅游业发展规划要求,其旅游产品开发:一是要建设以沈阳为轴心的三条黄金旅游热线,即南线沈阳—鞍山—大连;东线沈阳—本溪—丹东;西线沈阳—锦州—葫芦岛;二是要建设七个系列,培育若干国家级世界级旅游精品。
三、旅游区建设与发展
1.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辽中南旅游区
本区包括沈阳、大连及其临近地区,为全省的旅游中心轴带区。旅游资源以自然山水风光、历史名胜古迹和现代化都市为特色。
(1)沈阳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的最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后金努尔哈赤曾建都于此。旅游产品以清代文化、冰雪文化和奇特景观及工农业旅游为特色。
一宫二陵、张氏帅府、9.18事变博物馆、棋盘山、沈阳怪坡、沈阳航空博览园、沈阳奥体中心、沈阳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2)鞍山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举世闻名的我国“钢都”
(3)本溪市。著名煤炭、钢铁工业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本溪水洞(4)抚顺市。(5)辽阳市(6)大连市
2.丹东为中心的辽东游览区(1)丹东市
(2)凤城市 3.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游览区(1)锦州市(2)葫芦岛市。
第三篇:浅谈“东北红色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及存在问题
浅谈“东北红色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
优势及存在问题
摘 要
红色旅游主要就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辽宁省在各历史时期的遗迹、遗址十分丰富,建国后又是共和国工业建设的长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因此辽宁省在开展红色旅游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开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促进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通过对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就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希望通过调查能够进一步带动和促进辽宁省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 键 词
红色旅游 资源 开发优势 存在问题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专项旅游活动形式和产品类型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因而红色旅游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在广大干群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又有利于把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这既是一项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一项关系发展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又是一项关系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经济工程。将红色和旅游结合起来,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产业的创新,它不仅在旅游行业上实现了创新,而且对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有着深刻的意义,尤其对于生长在改革开放后的青少年一代而言,红色旅游堪称特殊的课堂和鲜活的教材。红色和旅游的结合将为旅游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把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探索一条良性循环之路。辽宁省在各历史时期的遗迹、遗址十分丰富,建国后又是共和国工业建设的长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因此辽宁省在开展红色旅游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1辽宁省红色旅游开发现状 1.1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首先体现为数量多。省内共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等四大历史时期的红色旅游景点50余处。其中,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处,占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10。其次体现为分布广。我省红色旅游资源呈现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态势。全省各地级市都有红色旅游资源,其中沈阳、大连、抚顺、丹东、锦州等地是旅游功能比较完善、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旅游城市。再次体现为类型全。在我省的红色旅游资源中,有反映建党建军等重点事件的“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有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重点战役的“锦州战役”纪念馆;有反映在我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同仇敌忾的团结奋斗精神的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有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里程、崇高精神和革命事迹的沈阳市周恩来少年时读书旧址;有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烈士的主要事迹,彰显他们崇高理想和信念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最后体现为品位高。在全国的国家级红色旅游资源中,辽宁省占其中的10%。其中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10个经典景区,被国家列入重点发展规划。还有雷锋纪念馆等10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拥有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东北红色旅游区”。1.2红色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强
省内六个机场与国内外100多个城市通航。京沈线、哈大线等铁路干线连接了省内各大城市。以沈阳为中心辐射全省的沈大高速、沈丹高速、沈山高速等高速公路网络格局已经形成。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提供了可进入的方便条件。同时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的建设规划,极大地改善了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红色旅游景区的通达条件。
1.3红色旅游景区收入不断增多,带动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以锦州为例,在“五一”黄金周期间,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使得锦州旅游火暴,共接待旅游者56.6万人次,同比增长77.4%,旅游总收入达1.45亿元,同比增长96.2%。2005年辽宁省主要红色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同比增长40%以上,红色旅游已成为辽宁省旅游业一大亮点。1.4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初成体系
2005年沈阳市与周边城市签署了《城际红色旅游合同书》,共同建立起红色旅游发展的协作体。同时以城际红色旅游为依托,以精品景点为主体,辅之以部分生态旅游景点,围绕“抗战之旅”、“缅怀之旅”、“励志之旅”、“寻根之旅”和“振兴之旅”等五个主题内容构建了辽宁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有利条件 2.1红色旅游景观类型多样,特色鲜明
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特点鲜明,全省现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0个,省级35个,市级179个。其中,已经开发利用的约50多处。这些红色旅游资源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四个时期的内容。其中“沈阳——锦州——葫芦岛——秦皇岛”线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中,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大连关向应纪念馆、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锦州黑山阻击战景区、葫芦岛塔山阻击战纪念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鸭绿江断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10个景区列入国家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中,而且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处在旅游功能比较完善的旅游城市中,已构成辽宁省红色旅游骨干体系,年接待游人规模在50万至100万人次之间,发展红色旅游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2.2区位交通优势
辽宁位于东北的南部,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邻,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浩瀚的渤海与黄海,是东北唯一一个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辽宁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
辽宁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铁路、四通八达的公路、通达世界的沿海港口和航空等各种运输网。全省交通以铁路为主,以省会沈阳为交通枢纽,呈放射状向东西南北延伸,是沟通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及关内的纽带和桥梁。铁路干线有京哈线、沈大线、沈吉线、锦承线、沈丹线等,还有不少铁路支线网络分布全省。公路交通在全国率先实现高速公路覆盖所有地市级城市,高速公路营运里程达1700多公里。高速公路以沈阳为中心建成了京沈、沈大、沈本、沈哈、沈抚等高速公路和沈阳过境高速公路。沈阳市成为我国拥有高速公路最长、环城高速公路标准最高的城市之一,4小时内已能达到省内所有城市。海上交通方面,大连、丹东、营口等港口与中国沿海主要港口通航。大连港是东北第一大港,有客轮发往天津、秦皇岛、蓬莱、烟台、威海、上海等地,鸭绿江口的丹东和辽河口的营口也是黄海、渤海上的重要港口。航空方面,辽宁省现有沈阳、大连、丹东、锦州、辽阳和朝阳等民用机场6处,开通了联接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新加坡、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地区)和国内80多个城市的定期航线以及到马来西亚吉隆坡、泰国曼谷和中国澳门地区等地的不定期包机航线。
2.3与各类旅游资源融合较好
辽宁除了拥有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资源外,古文化遗址众多,自然风光秀美,山海景观壮丽、奇特,旅游项目丰富。山岳风景区有千山、凤凰山、医巫闾山、龙首山、辉山、大孤山、冰峪沟等七大名山;湖泊风景区有萨尔浒、汤河、清河等;海岸风光有大连滨海、金州东海岸、大黑山风景区、兴城滨海、大笔架山风光、葫芦岛风光、鸭绿江风光等;岩洞风景有本溪水洞、庄河仙人洞;泉水名胜区有驰名的汤岗子温泉、五龙背温泉、兴城温泉等;特异景观有金石滩海滨喀斯特地貌景观、蛇岛、鸟岛、怪坡、响山等;著名的古文物遗迹(陵、庙、寺、城)50余处;古遗址和古墓葬已发现37处。由于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组合优势,从而有利于红色旅游与原有的山海风光游、宗教文化游、历史文化游等旅游类型相互衔接,满足游客的多种心理需求,有利于各地区之间进行区域合作,资源整合,从而产生聚集效应。2.4丰富的客源
从国内市场来看,辽宁距北京、天津近,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具有相对较高素质群体的中心城市,北京和天津在全国的人均收入中属于高收入城市,人均消费高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消费群体成熟。同时,辽宁省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现在有10个城市获得中国旅游城市的称号,辽宁平均文化程度仅仅低于京、津、沪三市,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素质的居民普遍出现了国内旅游的行为需求。从国际市场来看,辽宁与目前中国三大客源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之间的距离非常近,而且由于历史原因,辽宁及部分中小城市与这些国家有着长期的联系,客源地对辽宁的情况更了解,更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辽宁省的旅游客源市场日益扩大,接待国内外游客的人次,以及旅游收入均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具备了发展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条件。2.5政策扶持优势
国家旅游局于2004年启动“红色旅游”工程。2004年11月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正式出台《“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划》。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年底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明确规定。2005年2月,国家旅游局将2005年旅游主题确定为“红色旅游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第一次联合推介旅游产品,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其中包括资金扶持,为红色旅游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辽宁省根据中央精神已成立了一个“红色旅游领导小组”,省发改委、旅游局已制定“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及活动方案。根据省发改委的思路,辽宁将围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主题,打造辽宁中部、辽宁西部、辽宁东部、辽宁南部四大红色旅游区,将开发建设相对成熟的红色旅游区点在本区域或跨区域连点成线,将红色旅游线路与省内绿色生态、金色清文化、蓝色海洋、白色冰雪等资源进行科学组合,使其产生叠加吸引力,实现优势互补。已策划出勿忘国耻、抗日救国主题系列游,辽沈战役主题系列游,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主题系列游,伟人风范主题系列游,浩气长存主题系列游和爱国将领张学良专题系列游六大红色旅游系列活动。全省将着力打造“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和“雷锋精神”等具有强烈震撼力的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精品,并确定了辽宁红色旅游的发展目标: 2007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要达到1500万人次,收入达到120亿元,约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15%;到2010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要达到2500万人次,收入达到200亿元,约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20%。3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景区方面
首先,有些景区游客稀少,门可罗雀,红色景区并不红火的现象很多。有些景区缺营销意识,宣传力度不够,又不能和旅行社很好地协调,造成旅行社在组织线路时并不把这样的景点包括在内,从而使其失去大部分外地游客。其次,红色景区趋同化严重,这就使得一部分散客产生了“游一当十”的心理,有些游客不禁发出了“红色景区咋都一个样”的感叹,这样的趋同化无疑给游客心理造成了误解,从而影响整个红色旅游市场的发展。3.2宣传力度不够
很多景区的知名度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极不相称的,宣传投入较少,宣传力度不到。部分景区缺乏对自己景区的整体形象设计,缺少自我宣传。即便是在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宣传依然不足,仅仅通过常规的营销手段是不利于红色旅游资源快速持续发展的。3.3手段落后
目前辽宁省的很多红色景区景点是以革命遗址、故人故居为主,很容易出现形式单调,内容雷同的情况,造成吸引力不强,缺乏震撼力和感染力,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刻,表现手法比较陈旧,不能对参观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等情况。同时缺少多媒体展示设备和仿真实物。这些橱窗展示和静态观光的内容,使得文物的陈列和展示与游客的距离变远了。3.4票价偏高,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
通过调查和走访我们发现很多景点的票价较高。与其他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特色的旅游资源相比,作为以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来说票价不宜定得过高,而且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应该要有适当的优惠政策。同时部分红色景区缺乏符合行业规范的接待设施和专门的服务中心,服务项目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到位。3.5红色旅游产品
(1)缺少特色,开发简单,发展趋同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开发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旅游产品单一,在经营上停留在遗址参观、图片展示的阶段,并且未能与当地自然资源、民族风情相结合,降低了经济的利用价值。这些都是景区项目建设水平不高,开发深度不够的体现。同时对于那些单一性比较强的小景点,因为小的缘故,无法配备固定的管理人员,因此很容易受到一些人为的破坏。(2)景点管理运行机制与市场结合不紧。全国红色旅游景点大多隶属民政、文化部门管理,引入旅游和市场意识严重不足。(3)景点可说的多,可看的少。对革命遗址的合理包装不足,不能充分满足旅游者的游览需要,看后总感到不够味、不解渴。(4)文字介绍和讲解内容忽视观众需求。目前各地红色旅游景点的解说词大都是由不熟悉旅游的党史、军史专业的研究人员撰写的,大多就事论事,严肃说教有余,生动有趣不足,一般游客听起来不免感到枯燥乏味,不符合旅游业所要求的老少咸宜,雅俗共赏。(5)展示方式落后、制作粗劣。不能运用时尚现代的科技手段充分诠释红色内容,难以真正有效吸引旅游者,从而达到感染效果。4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的建议
4.1创新红色旅游内涵的展示方式,提高产品吸引力
首先,可以实行陈列馆解说方式与高科技演示方式相结合,静态展览与动态演示相结合,通过图片、文字材料、实物和声光电等形式和手段,让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提高游客的游览兴趣。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辽沈战役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的陈列馆展出历史照片500余幅,文物1000余件,辅以复原陈列、电动沙盘、电动图表、影视设备等现代化陈列设施,利用全封闭玻璃通柜式展线,以及自然光、灯光结合的采光方式,生动地展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全景画馆陈列有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画面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为背景,以清川江畔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等阻击战为重点,形象地反映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英雄气概。画面高16米,周长132.6米,配置地面塑型、灯光和音响效果,艺术地再现了壮观的战争场面和恢宏的战争气氛。其次,可以创作特色性强、旋律优美的红色歌曲、编排经典的红色旅游文艺节目,在重点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定时文艺表演,用舞台艺术、肢体语言、现场向游客展现辽宁革命斗争史的经典场景。再次,可以开设一些体验式、参与式的旅游项目,加大体验性的分量。比如说,在展览以后可设置游戏馆,以色彩鲜明的动画、绘画、拼图、电脑游戏等方式,吸引众多的青少年和旅游者动手动脑。正确完成者可获得纪念品,让其在轻松、娱悦的过程中获得军事体验和红色传统教育。4.2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水平
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旅游产业,同样需要解决旅游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各行业的密切配合。目前应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加大执行监督力度,使饭店的卫生标准达到要求,各饭店还应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在特色上做文章,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在餐饮方面,要增加具有辽宁特色的食品菜系,例如锦州的烧烤、沈阳的老边饺子等都应被大力推广,做出特色,与此同时还要加快自助餐馆的建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者的需求。4.3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增强竞争力
首先,要搞好媒体宣传。把宣传重点放在主流媒体上,如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人民日报、辽宁日报等影响大、效果好的宣传媒体。其次,搞好网上宣传。组建辽宁省红色旅游信息专业网络,建好“辽宁省红色旅游网站”,利用网络的宣传效应,宣传辽宁红色旅游的特色产品,推介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再次,搞好旅游宣传品的制作。组织有关力量编制精美的《辽宁红色旅游》画册、光盘、导游词、纪念品等宣传品,并组织旅游企业走出去参加旅游交易会和展览会,逐步拓展客源市场。最后,搞好重大节日、节庆营销活动。例如结合建党、建军、建国及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抗日战争胜利、辽沈战役胜利、抗美援朝胜利等周年纪念日,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系列活动。
4.4开发旅游人力资源,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目前,旅游人才已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红色旅游一定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红色旅游景点的讲解不能像自然景观和一般的人文景点那样人为地尽情演绎发挥,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导游员和讲解员的讲解至关重要,他们是旅游文化的直接传递者,肩负着传递红色文化的使命,因此,要使他们熟悉革命历史,了解革命人物的生平事迹,必须请专家撰写标准的导游词,规范从业人员的言行举止,做到在不偏离历史的情况下,深情并茂,把游客带入到那段特殊的岁月中去,从而保证红色旅游的教育效果。此外,旅游景区管理者的素质也有待提高。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实施导游、景点管理人员、规划、策划、市场开发和管理等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4.5理顺管理体制,提供制度保障。
辽宁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要清除制度障碍,理顺体制,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界限。在这方面政府应发挥其协调职能,加强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其次,要制定好红色旅游景点的规划、管理和服务标准,在发挥政府指导作用的同时还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纽带,实行景点、企业统一管理,处理好“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之间的关系,使红色旅游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5总结
要将有辽宁特色的东西与红色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改变红色旅游产品类型单一的情况,将能够映衬红色旅游资源的有辽宁特色的民族风情、季节风情、自然风情、人文风情与红色旅游资源进一步的融合起来。通过联合开发,改变单一的旅游产品结构,实现红色旅游资源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升辽宁省旅游资源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是对红色旅游的补充,同时也可以来提升其他旅游资源的实力,完善旅游产品的布局,最终建立起一个以红色旅游为主导,其他旅游产品占有较大比重的旅游产品体系,全面促进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等年轻群体的宣传力度。利用好网络资源,建设红色旅游资源网站,形成图文并茂的网上宣传态势。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介,通过专版、专栏、专题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红色旅游资源。对青少年参观游览要提供便利条件,在参观门票和讲解服务上给予倾斜。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红色旅游作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结合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把红色旅游资源建设成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使学生愿意来,有能力来,参观后还想再来。在保护和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坚持做到四个转变。第一,努力把红色旅游由静态展览转变为动态演示,综合运用现代多媒体和高科技手段再现革命历史场景。第二,努力把“只看只听”的单向信息接受方式转变为参观者可以参与互动、体验性强的活动,彻底改变红色旅游的枯燥与单调。第三,努力把一般展览、遗迹“见物不见人、重事不重人”的旧形式转变为着重表现历史过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活动的故事性强、趣味性浓、人性化深的形式。第四,努力把一些传统产品进行升级改造,转化为设计水平高、观赏性强、参与性广的新资源。红色旅游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正气,促进辽宁人民斗志昂扬的建设和谐辽宁,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 考 文 献
[1]吴霞,付帮道.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1):29-31.[2]刘红芳,梁留科.河南发展红色旅游的分析与对策[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5-68.[3]邓卓鹏,路紫.河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08-112.[4]盛正发.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6,(1):51-53.[5]熊继红.湖北省红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3):196-197.[6]王东峰.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4):210-211.[7]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8]胡翠柏.发展红色旅游之我见[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9]吴翔.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1).[10]红色旅游掀起热[EB/OL].http://
第四篇:旅游区规划
旅游片区开发规划
概述
旅游经济园区是指以园区的管理和发展特点来建设旅游景区的一种模式,既保持了旅游景区的性质,又具备园区的辐射、带动、示范功能。根据产业驱动作用大小不同,可把旅游经济园区建设途径分为旅游产业主导型和生态产业主导型两种。
◆旅游产业主导型
以当地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开发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为手段,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加工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使旅游景区向旅游经济区转变。
◆生态产业主导型
以当地生态资源为基础,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加工业,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景区向旅游经济园区转变。
旅游片区规划面临的问题
无论是现有旅游片区的进一步发展,还是新的旅游片区的开发建设,旅游片区经营管理者都可能面临一些共性的发展问题。
◆如何进行旅游片区定位?
◆如何塑造旅游片区的主题形象?
◆如何构建有效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
◆如何针对目标客群进行精准营销?
◆如何获取持续的旅游吸引力?
◆如何构建旅游片区的专业服务系统?
◆如何确立旅游片区的规划结构?
旅游片区发展咨询服务
针对旅游片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供定位-规划-开发-招商-运营-营销策划的全流程服务,如下:
我们提供的咨询内容主要包括:
◆旅游片区开发定位和战略咨询
为旅游片区开发提供战略性谋划,系统探讨“总体定位、市场定位、产品定位、项目设计、开发模式、营销策略、运营策略”等关键问题,明确旅游片区的方向特色,谋求一二级联动开发效益,为旅游片区规划设计和开发运营提供指导。
◆旅游片区规划设计服务
绘制旅游片区的发展蓝图,提出“发展定位、功能结构、项目建设、产品组织、品牌策划、系统配套、行动计划”等内容在内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发展规划、建设规划、专项设计等旅游规划设计服务,保障开发建设顺利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产项目开发策划
针对旅游景点地产、旅游商业地产、旅游度假地产、旅游住宅地产等项目,创新性研究“开发定位、主题品牌、客群定位、功能布局、产品组合、商业模式、营销策略”等内容,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建议书等,提供商业化操作战术与行动计划,提供旅游房地产项目策划、规划、设计服务。
◆旅游招商引资项目策划
根据旅游片区规划设计方案和项目开发模式,结合地区经济特色、行业分布现状及产业链条,挖掘园区核心招商诉求,并找出最佳招商点,选择优质招商企业,并提供招商推介方案。
项目研究的理论模型
图 钻石定位模型
图 定位过程图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
第五篇:农业旅游区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农业旅游近年来成为旅游的热门选择,本文结合世界农业旅游的发展,依据我国具体国情浅谈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做了相应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农业旅游 规划 管理
一、农业旅游的概念
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旅游主要是为那些不了解农业、不熟悉农村,或者回农村寻根,渴望在节假日到郊外观光、旅游、度假的城市居民服务的,其目标市场主要在城市居民。农业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优化投资环境等,而且达到了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国外农业旅游发展概况
农业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项目,已成为世界潮流。它源于欧洲的西班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有些西班牙农场把自家房屋改造装修为旅馆,接待来自城市的旅游者前往观光度假,被认为是农业旅游的起源。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1988年,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收入为120亿美元,发达国家的收入更要高出几倍,美国约300亿美元、德国约80亿美元。近年来,国外农业旅游又向深层次发展,旅游者不仅“看”而且“干”,由过去欣赏结果,变为参与过程。真正体验农活的“原汁原味”。如一些旅行社,利用假期,组织城市游客到农村和农民共同生活、学习插秧和采茶,体验耕种和收获,分享农家乐的“插秧割稻旅行”或“采茶旅行”。在收获的季节,旅行社会选出一小包稻米或茶叶给游客寄去,让大家亲口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如今,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如日本、瑞士、台湾等出现了更高级的农业旅游形式:租地自种。城里人在乡下租一块“自由地”,假日里,偕妻带子,呼朋唤友,到乡下的“自家地里”翻土耕种,施肥浇水,平时则由农场主负责照看农园。这种浅尝辄止的劳作和藕断丝连的乡村情怀,为忙碌和烦躁的城市生活平添了许多雅趣。下面介绍几个国家农业旅游的研究与实践情况:
1、法国
七十年代法国兴起了城市居民兴建“第二住宅”,开辟人工菜园的活动,各地农民适应这一需求,纷纷推出农庄旅游,并组建了全国性的联合经营组织。近年,法国人推出新兴的“农庄旅游”业,全国有1.6万户农家建立起了家庭旅馆。3000多家农民还组成了一个联合经营组织,取名为“欢迎您到农庄来”,吸引了众多的游客。这种新兴的“绿色度假”旅游活动方兴未艾,每年可以给法国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
2、美国
每年参加农业旅游的人数达到二千万人次,政府还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农业旅游的健康发展。“瓜果塑造”、“庄稼人艺术画”等乡间艺术也颇受游客青睐。最著名的作品是依梵高的名画《向日葵》创作的20英亩的“庄稼画” —向日葵。10多英亩盛开的向日葵组成画中的葵花,蒺麻组成花瓶,大豆为台布,游人可以在飞机或附近高山上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3、日本
日本的农业旅游是开展较早的。日本各地观光农业经营者们成立了协会,各地农场结合生产独辟蹊径,用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各种具有特色的服务设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旅行社开发了丰富多彩的农业旅游产品,组织旅游者春天插秧,秋天收割,捕鱼捞虾,草原放牧,牛棚挤奶。参加者有农牧学研究人员、学生、银行职员、公司白领等,人均消费2.5至4万日元。日本岩水县小井农场是一个具有百余年悠久历史的民间综合性大农场。自1962年起,农场主结合生产经营项目,先后开辟了600余亩观光农园,设有动物农场,可以观赏到各种家畜在自然怀抱中的憨态,又能增加动物学的知识;牧场馆,每天定时挤牛奶表演和定时看奶油的加工过程,观赏之余,可以购买到各种包装精美而新鲜的奶制品;别具一格的农具展览馆,陈设有各式各样新奇古怪的农用机械,有的是现在使用的,有的是已被淘汰的,人们可以藉此了解农业发展历史和农机具知识,农场旁边,是由废机车改装成的列车旅馆,深受怀古思旧和青年人的欢迎。
三、农业旅游的特点
开发农业旅游,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兴办休闲旅游事业,然后逐步过渡到旅、农、工、贸综合发展,从而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地域上寻找并创造出城市旅游点无法与之媲美的农业旅游景观特色。根据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为了在农业旅游系统中建立不同门类的子系统,从而建设各具特色、内容多样、轻松愉快的不同农业旅游模式,我们就要研究农业旅游的基本特点。一般认为农业旅游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农业特性
旅游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发其旅游功能的,旅游农业的引人入胜主要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在开发旅游功能的过程中,可能局部地改变原来的农业生产结构,但农业生产仍是旅游农业的主要方面,所以要防止旅游农业的过度开发,避免破坏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2、生态特性
旅游农业的发展的目标之一是调整人和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旅游农业的兴旺也要得益于宁静优美的生态环境、天然的自然景观以及纯朴的乡村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因此,在开发建设旅游农业过程中,尽可能不破坏原来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人工作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3、娱乐特性
旅游农业除了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外,还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娱乐性,否则也不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娱乐性主要体现在观光、农业体验、民俗活动和自然探险等富有农村农业和自然风光特色的游乐活动中,而人工游乐设施则适可而止。
四、我国发展农业旅游的现状及问题
农业旅游是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开展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尝试,是农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相交叉而形成的新兴产业,这种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国内总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其发展必然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1.观光的季节性是农业旅游发展的瓶颈。由于农业具有季节性的特点,观光农业也具有非常鲜明的季节性。这是农业旅游与其它景区景点,尤其是与其它人文景点相比最明显的区别。一般来说春季和秋季是观光农园的黄金旺季,每天可以接待几千人;但是,夏、冬淡季的时候只及旺季的1/3。像采摘节、赏花节前后仅持续十几天甚至几天的时间,这就造成了旅游旺季特别短。游客的数量比较少,旅游收入也就相应减少。因此,如何延长观光时间、随着季节的变换进行项目的变换是观光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2.缺乏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有效地宏观管理。目前,大多数地方市级及区县级都没有制定农业旅游的总体规划,也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农业旅游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以乡村和企业自主开发为主,布局不尽合理。虽然有些地区的建设、农林、水利和旅游部门都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标准来评定景区景点的等级,实施着各自相应的管理办法,但这样又往往形成了多头管理,几个部门都各自做规划,缺乏宏观控制和指。
3.项目论证不完善,区位选择存在失误。考虑到观光农业园的客源、经营、旅游项目等的特点,观光农业应该选择以下四种区位:(1)大中城市的郊区:具备观光农业发展最基本的客源市场——城市游客。(2)特色农业基地:农业基础比较好,有丰富的生产经验,特色鲜明,容易吸引游人。(3)著名旅游景区附近:可以利用景区的客源市场,吸引一部分游客,或者直接将观光农业园纳入旅游景区内,纳入旅游线路中,作为一个景点向游人开放。(4)度假区周围或度假区内,作为度假区的一部分,开展农业度假形式。目前的一些观光农业在区位选择上,没有充分考虑到本地区的情况,做出的区位选择不恰当,使得游客在路上消耗的时间太多,难以在短暂的周末或一天的时间内及时返回。直接导致了项目的失败。
4.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功能雷同。投资者自身缺乏发展规划能力,导致投资决策的明显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很多投资者缺乏制定周密的发展规划和市场调研,设置旅游景点往往不相协调,多数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和吸引力,活动内容相似,创新很少,因此。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比如北京市郊区县区位条件优越。有巨大的客源市场,发展观光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由于各区县缺乏协调。没有从全市整体上进行总体规划,造成各区县问的盲目竞争,门头沟、房山、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平谷、顺义、大兴等郊区区县都争着上观光农业项目,每个区县都有数十个项目,致使许多园区门前冷落,很少有游客光顾,造成很大损失。
5.单纯模仿、缺乏系统的经营管理。有的地区没有把观光农业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业,特另9是很多景点的投资者为当地居民,当他们认识到身边的环境资源能作为“摇钱树”的时候,便按照自己的理解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仓促上马。有不少观光农业区过于依赖非自然农业技术手段,大搞城市化、大兴人工化,使本来应独具特色的这一旅游项目成丁走了样的“四不像”,或搞成非自然的纯外国景观,不重视可持续农业效益,省略了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资源评估,以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有的甚至破坏了地域的生态农业环境。管理缺乏系统性,管理手段跟不上。
五、我国农业旅游的应对之策
(一)增强政府作用, 完善规制保障
政府作用的充分发挥,是观光农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政府应积极协调农业旅游开发经营者,共同开发观光农业资源,传播农业旅游主题品牌和主题文化,提升农业旅游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打造观光农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政府还应加大对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所需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强化招商引资和社会资本的引导,着力克服农业旅游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化解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如交通、环保等制约因素,实现地区农业观光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旅游的运作管理上,积极创新形式,可采取国有国营、国有民营、、民有民营或不同形式的联合经营,遵循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做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规则,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维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利用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健全产业扶持激励政策,加大政府及社会的支持力度,并注重在实际运行中将其真正落到实处。如出台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和培育观光农业龙头企业,提升观光农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等改革,促进观光农业用地的规模流转,以此吸引财力雄厚的大公司、大企业、大开发商的投资建设,打造高品位、多功能、高效益的观光农业精品,进一步提升观光农业的综合效益。
(二)凝炼特色, 打造精品
要因地制宜,讲究特色。农业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要立足于各地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要尽量照顾到自身农业资源环境优势,使特色农业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观光农业产品、产业,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如果观光农业产品缺乏特色与创新,不能很好地体现地方农业特色和文化内涵,就无法对消费市场形成持久吸引力。一村一品模式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支柱产业的一种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值得借鉴与推广;要搞好主题定位,提升产品形象,打造观光农业精品。观光农业定位应体现民族历史性和地域性,体现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有机结合。要根据竞争状况和充分考虑各地自身的文化和农业资源优势,从资源禀赋、资源空间分布、辐射能力等方面进行把脉,结合考虑客源、当地居民和周边旅游城镇对自身形象的认同来确定自身的发展定位,确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来创造主题产品形象,并不断地强化品牌形象,形成鲜明的品牌个性,以强化的竞争优势来提升农业旅游产业竞争力,最终赢得客源市场; 要不断加强对消费者消费需求、消费行为、消费心理、消费能力等的跟踪研究,注重产品的改造升级,在宣传、接待、饮食、导游及各种设施的设置上,都要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全方位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要根据区位特点与观光农业的特殊性,努力使观光农业向休闲体验、度假阶段发展,加强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观光农业精品建设,努力实现小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大的综合化、多功能、品牌化发展,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区域观光农业产品体系。
(三)健全服务设施, 提升服务水平
服务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服务设施硬件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水平软竞争力两个方面。要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硬件竞争力,增强农业旅游的物质条件。既要扩大投入,完善道路、交通、通信等基础服务设施,提升观光农业的外部环境,增强可进入性,也要加强观光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功能设施建设,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深化制度建设,优化观光农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会影响观光农业的创新和发展动力,会影响消费者对观光农业所在地的形象评价。要注重健全观光农业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培育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观光农业经营主体和外部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着力提升观光农业经营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农业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市场行为,其同样具有生命周期。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型企业建设,提升农业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才能持续培养和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业旅游所在地居民的服务意识,增强观光农业的文化辐射功能。观光农业所在地的人文地理、民风民俗、居民态度等会影响消费者对该观光农业地的印象和评价,消费者满意度与所在地居民的好客度呈正相关。要想方设法提高观光农业所在地居民的服务意识,挖掘并不断深化观光农业的文化内涵,为消费者提供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和文化享受,增强观光农业的文化辐射功能。
参考文献
【1】 丁忠明,孙敬水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研究.中国农村经济 2000 【2】 白净夫 核心竞争力:理论与战略问题.学习与探索 2006 【3】 王云才 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 旅游学刊 2002(04)【4】 王继全 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生态经济 2001(06)【5】 李君茹 浅析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经济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