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参合农民受益公平性研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参合农民受益公平性研究
刘盈利
(华北煤炭医学院2006级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河北 唐山 063000)
工作单位:煤医外语系
联系方式:手机—***;204978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为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而实施的一项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农合制度能否从真正意义上使参合农民享受公平合理的医疗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参合农民受益公平性状况出发,分析影响参合农民平等受益的因素并总结出促进广大参合农民平等受益的对策建议。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参合农民受益公平性
许多研究者从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医疗费用补偿情况等角度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参合农民的受益情况进行研究。其结果主要形成了二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参合农民受益具有公平性,医疗补助有利于穷人。胡金伟等(2008)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公平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居民受益角度看,20%最贫困人群获得政府医疗总补助的45.85%,门诊补助总额的23.44%,住院补助的46.26%。20%的最富裕人群得到15.37%的政府医疗补助,18.06%的门诊补助,15.32%的住院补助。贫困人群获得补助的比重高于其人群比重,而富裕人群获得补助的比重低于其人口比重。反映在集中指数上,总补助的集中指数是负值,医疗补助有利于穷人[1]。封进等(2007)认为,目前实行的“人头税”式的缴费方式,主要的受益者并不是富人,而是收入较低且健康状况也较差的个体[2]。第二种观点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参合农民受益并不公平。汪宏等(2005)利用入户调查资料,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四部模型”研究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概率、合作医疗参加者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以及农民从合作医疗获得的净收益,其结果表明合作医疗受益存在着不公平性:高收入参保者从中受益相对较大,特别是高收入者中健康状况较好的参保者[3]。金凤(2007)将贫困测量方法和集中曲线法应用于新农合受益公平性研究,发现高收入人群从中受益最大,新农合受益存在着垂直不公平;在贫困人口内部也存在着受益的垂直不公平[4]。田庆丰等(2006)从卫生服务需要量、卫生服务利用率、医疗费用以及从新农合得到的费用 1 补偿等方面分析不同收入水平的参合农民的受益情况发现:河南省新农合试点县,贫困农民住院者年平均住院费为2833.34 元,非贫困农民为4460.97 元,贫困农民低于非贫困农民;每一住院农民从新农合基金中获得的补偿,贫困农民为787.22 元,非贫困户农民为1095.69 元,贫困农民低于非贫困农民[5]。任苒等(2007)的研究结果显示:新农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费用负担的不公平,但新农合在改善医疗费用不公平的作用是有限的,低收入人群从新农合医疗费用补偿中受益相对低[6]。
二、影响参合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平等受益的因素
(一)、制度因素:赵晓强(2006)通过对贵州省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受益面和合作方案的分析讨论得出:统一的参合费用不利于贫困群体,同时统一补偿标准对参合群体中的贫困人口也显失公平[7]。徐立柱(2007)比较了山东曲阜市和嘉祥县低收入农户的受益状况,认为两地的合作医疗补偿方案是造成两地低收入农户受益差异的原因。曲阜市经济状况较好, 没有设置起付线, 势必有利于低收入农民更多地进入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偿范围获得报销, 嘉祥县出于基金安全的考虑, 在乡镇、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分别设置了起付线, 虽然不高但对于当地收入较低的贫困农民来说, 形成一种门槛,阻碍了经济状况较差农民获得补偿的机率[8]。胡金伟等(2008)研究后也认为现有补偿模式引发了受益公平性问题, 首先,家庭门诊帐户的开设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因为家庭门诊帐户只在家庭成员内部共济使用,对于整区域内的新农合资金的风险共担的功能几乎丧失,并不能体现区域内的公平性。其次, 补偿比例不高引发起了受益分配失衡, 最后, 覆盖大病医疗支出已经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目标, 但是由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地区间、个体间的消费能力和获得补偿能力的差异,使其公平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9]。
(二)、社会经济因素:陈璐等(2007)认为门诊的利用更多地受到个体经济水平、文化程度、职业及医疗保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10]。李晓梅等(2006)通过对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会泽县农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公平性的研究,发现地理位置和经济收入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在经济发展较好的,距离县城较近的乡镇, 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明显大于经济发展差的偏远乡镇, 卫生服务的利用也会大于经济发展差的偏远乡镇。在不同经济收入的人群中, 对住院服务的利用有明显的不同, 低收入人群的利用率低, 并且随收入的增加,住院率也呈现增加的趋势[11]。沃红梅等(2007)的研究证明:受益情况存在区域的差别[12]。
(三)、卫生服务机构因素:孟庆跃等(2008)从卫生服务利用分布及新农和住院服 务资金补偿分布出发研究新农和不同收入人群受益情况, 结果显示: 卫生服务机构的层次越高,不同收入组利用的比例差异越大。各收入组居民利用不同层次卫生机构的比例总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8.205,P<0.01)[13]。车刚等(2007)在云南省三个试点县调查后发现,医疗机构的费用上涨直接降低了农民的受益水平,使参合农民的利益受损,公平性难以体现[14]。
三、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受益公平性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新农合政策:金凤(2007)建议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立以新农合为主体、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为延伸、医疗救助制度为托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适当提高筹资水平,扩大筹资渠道;降低低收入人群共付率,适当调整现有的新农合补偿模式;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增强对低收入人群的筹资保护作用[15]。徐立柱(2007)建议加强基线调查,合理确定起付线和补偿[16]。胡金伟等(2008)建议限定更大的参加单位,提高补偿水平;不断完善家庭门诊账户; 扩大“基本医疗安全服务包”覆盖范围; 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进程,巩固新型合作医疗,把它列入社会保障体系范围,通过立法,强制参保[17]。任苒等(2007)认为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和构建过程中, 应拓宽和开辟新的筹资渠道, 提高筹资水平;建立合理的新农合补偿模式, 降低住院补偿共付率, 减少家庭自付比例, 减少农村居民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18]。
(二)、重视低收入,弱势群体
荏苒等(2007)同时提出:在制定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和卫生筹资政策时, 政府卫生筹资应按照医疗需要和家庭的支付能力进行分配, 优先向贫困者倾斜, 提高低收入和贫困人口基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确保高医疗需要和高疾病风险、低支付能力的贫困者先受益、多受益。要在发展和建设健康保障制度的同时, 同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进度, 加大对低收入人群医疗救助的力度和救助范围, 改善受益公平性[19]。金凤(2007)建议关注贫困人口,促进贫困人口间的受益公平性;重点关注处于贫困边缘的低收入人群。此外,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帮助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缩小人群间的收入差距,是从根本上改善新农合受益公平性的前提条件[20]。陈璐等(2007)建议在追求健康公平的目标指导下, 对低收入人群和老年群体的筹资和补偿政策应有所倾斜, 保障其基本医疗需求, 从而提高健康水平[21]。卜让吉等(2006)也认为政府补助目标应将低收入人群或其他弱势人群作为政府公共卫生补助的重点目标[22]。郑振佺等(2004)建议启动贫困农民医疗救助体系,对那些花费高额医疗费用的贫困家庭给予适当的救助[23]。
(三)、合理控制医药费用
车刚等(2007)认为医疗机构的费用上涨直接降低了农民的受益水平,尽管在第三方支付存在的情况下医疗机构费用上涨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费用上涨都是合理的,相反,现阶段医疗机构费用上涨是因为对供方行为的监管措施缺失,而放任医疗卫生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控制和监管,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良性发展[24]。
(四)、有效利用资金
左延莉等(2006)认为新农合要有效的利用资金,应该做好小病的防治工作,防止小病熬成大病的概率,这不仅仅提高新农合的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能减少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概率[25]。
参考文献:
[1][9][17]胡金伟,谢显训,庄国宁.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意愿及受益公平性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8,22(2)99-102 [2]封进, 宋铮.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一项基于异质性个体决策行为的理论研究[J].经济学(季刊), 总第25期.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3]汪宏, Vinnie Yip, 张里程, 王禄生, 萧庆伦.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公平性[J].中国卫生经济, 2005,(2): 16-20.[4][15][20]金凤.某省新农合受益公平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5]田庆丰,李小芳,李中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公平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8):8-9.[6][18][19]任苒,金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医疗负担的公平性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27-31.[7]赵晓强.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和受益现状分析研究—贵州省X 县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8][16]徐立柱.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下参合农民受益公平性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7.[10][21]陈璐,陈兴宝,夏妤.上海郊区居民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11):23-26.[11]李晓梅,何利平, 罗家洪, 孟琼, 王国辉, 毛勇, 王金凤.会泽县卫生服务利用的 公平性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20(10):36-38.[12]沃红梅,潘睿,李洪兵,钱颖秋,易洪刚.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机制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18(69-89).[13]孟庆跃,焦岩,于保荣,严非,汤胜蓝.山东、宁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同收入人群受益分布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11): 41-43 [14] [24]车刚,赵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影响研究[J].卫生软科学, 2007, 21(1): 1-4.[22]卜让吉,徐秀英,杨银学,等.对解决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问题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31-33.[23]郑振佺, 潘宝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与补偿结果分析[J].Chinese Health Resources, 2004,9:226-227.[25]左延莉, 胡善联, 刘宝, 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 2006, 9(5): 223-225.
第二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工作报告
某镇人民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工作报告
根据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的通知》(x府办函〔2010〕186号文件精神,为确保我镇2011新农合筹资工作按期按目标完成,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狠抓落实,现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成情况
我镇现有13个村,总户数2282户,2010年应参合人数为7397人,其中“五保户”50人,“优抚对象”18人,“三孤”人员1人,低保户56户150人。截止2009年12月31日17时,我镇实际完成参合人数7250人(含"五保户、优抚对象、三孤及低保户),筹资210930.00元,完成比例为98%。
二、存在问题
1、基数偏差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农业人口年报历年死亡、迁出、出生人口数的统计和对婚嫁搬入搬出等其它人口变动情况未作详细的统计。所以我镇农业人口统计口径与户籍管理机关统计口径有很大差距。
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死亡未下户人数为13人,户口迁出9人。
2、空挂户人员多,影响完成进度
因全家长年举家外出务工者多,且务工地点不明,难以联系,导致工作难度加大,影响完成进度,共涉及221人。
2011缴纳人数相较于2009的缴纳人数相差过大的主要原因是2009年农房重建,长年外出务工人员均回到户口所在地领取灾后抚恤金并缴纳了新农合医疗保险资金。
3、观念有待转变
由于自身素质问题,认为已购买医疗保险就没有必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下一步打算和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张贴标语、印发宣传资料、召开群众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的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对象、资金筹集和管理、报销标准和方式,切实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购买医疗保险区分开来,有效引导农民不断增强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
二是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参合面。加大对全家外出务工,且务工地点不明的农户的联系力度,积极动员其亲属、朋友进行多方联系,使他们积极参合。
三是加大调查力度,进一步核实实际人数。对于历年的统计基数和现有实际人口数进一步进行核实,使参合人数准确无误,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真正让每个农民得实惠。
二0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第三篇:2014年杨陵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须(定稿)
2014年杨陵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须知
一、提高筹资标准
2014年,新农合筹资标准由2013年的每人年365元 提高到 430 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为人年均 350 元,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年80元。
二、提高报销比例
(一)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二级医院起付线2000元,报销比例为符合规定费用的65%;三级医院起付线为3000元,报销比例为符合规定费用的55%。(以上省级补助比例均包含提高中药补助比例在内)
(二)示范区医院住院,起付线为400元,报销比例为符合规定费用的70%。
(三)一级医院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在400元(含400元)以下者,不设起付线,补助比例为65%;400元以上者,起付线为150元。在区内由政府主办的镇办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报销比例为符合规定费用的90%,在区内民营一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为符合规定费用的80%。
三、提高新农合补偿封顶线
新农合补助封顶线为每人年 15万元。新农合封顶线是指参合患者个人获得新农合各类补偿的总和,包括住院补偿、门诊补偿、门诊特殊慢性病补偿。
四、门诊特殊慢性病的报销
门诊特殊慢性病继续享受定额补助,享受特殊门诊慢性病的患者,当年9月1日-12月31日凭杨陵区新农合特殊门诊专用病历和正式门诊发票在所属镇办卫生院办理报销手续,逾期不予报销。
五、提高门诊统筹标准
门诊统筹基金个人可报销标准为每人每年150元。门诊统筹基金使用实行60+90分段管理的办法。每人年60元门诊统筹基金由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单人定标、整户封顶、现场直补、年底归零”办法,由参合患者在区内二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自主择医就诊,在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按照医药费用75%予以现场直补,在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按照65%予以现场直补,用完为止;其余人均90元实行“单人定标,年底归零”、参合患者只能在区内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就诊费用患者先行垫付,本分二次报销,7月1日—31日,报销上半年就诊费用;12月1日—31日,报销下半年就诊费用,凭一级医疗机构就诊发票(机打正式票据)和处方,在所属镇办卫生院按照医疗费用总额,扣除100元起付线,剩余部分按照65%的比例办理报销手续。
六、外地就医
凡转往区外就医者须办理示范区医院技术转诊单,三日内报区合疗办备案,否则不予报销。
七、区合疗经办中心
地址:杨陵区小康路2号,区卫生局二楼电话:87012310
杨陵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印制
第四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受益情况汇报071128
关于我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民受益情况的分析报告
亳州市卫生局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的是减轻农民就医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如何让广大参合农民从这一制度中切实受益,是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现将我市两县一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农民受益情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分析报告如下: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情况
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业人口363.76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72.75%;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315万人(其中:谯城区104.4万,利辛县116.2万,蒙城县94.4万),占全市农业人口的63.38%,参合率为86.6%,高于2007年全省和全国平均参合率(分别为85.74%和85.96%)。
2007年两县一区已筹资15397万元,其中,农民个人缴费3144万元,民政部门代贫困人口缴纳参合费用94.08万元。中央财政补助6180.2万元、省财政补助4547.3万元、县(区)财政补助1576万元。
1~10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6166.18万元,其中:用于住院补偿支出5985.29万元,分娩补偿支出177.74万元,门诊补偿支出3.15万元。基金总使用率40.05%。(2006年全国新试点县基金全年使用率63%,老试点县80%)
谯城区筹资5157.07万元,全部用于统筹基金。1~10月基金支出2409.76万元,基金总使用率46.73%。
蒙城县筹资4729.65万元,用于家庭账户472.1万元,统筹基金4257.55万元。1~10月基金支出1961.4万元,基金使用率41.5%。
利辛县筹资5602.52万元,用于家庭账户560.67万元,统筹基金5041.85万元。1~10月基金支出1795万元,基金使用率32%。
二、参合农民受益情况
(一)受益面(主要指农民获得补偿的人数)。
1~10月全市新农合累计受益69617人次,其中:住院补偿62997人次,住院分娩补偿4984人次、门诊补偿1636人次。参合农民前10个月总受益率2.21%。参合农民前10个月住院受益率2.16%
谯城区1~10月已有29285人获得住院补偿,1562人获得分娩补偿,参合农民受益率达2.96%。蒙城县1-10月已有17450人获得住院补偿,有1967人获得住院分娩补偿。参合农民受益率达2.1%。利辛县1-10月已有16262人获得住院补偿,有1455人获得住院分娩补偿,有1636人获得门诊补偿。参合农民受益率目前达1.67%。
(2004年全国试点住院补偿受益率3.17%,2005年
3.27%,2006年3.89%。2007年1~9月全省住院补偿受益率1.95%、门诊统筹受益率0.69%、家庭账户受益3.27%、体检受益1.05%、住院分娩受益0.24%、慢性病受益0.04%。)
(二)受益度(主要指农民获得补偿的数额)。
据省农合办统计分析,2007年前3季度我市两县一区住院补偿的平均实际补偿比例32.45%,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补偿水平(全省31.07%,全国平均住院补偿比:2004年24.67%,2005年23.41%,2006年27.85%,2007年29.94%)。其中蒙城县住院实际补偿比例36.1%,居全省前列。谯城区住
院实际补偿比例31.17%。利辛县住院实际补偿比例30.08%。
按医院级别统计实际住院补偿比例,乡镇级、县级、县以上医院为41.53%、35.56%、27.85%(全省平均分别为43.26%、33.8%、25.7%)
两县一区平均住院补偿费用950.09元。谯城区平均住院补偿费用805.51元。蒙城县平均住院补偿费用1101.23元。利辛县平均住院补偿费用1048.29元。
分娩补偿为定额补偿(蒙城县县平产150元/人,剖宫产300元/人;利辛县平产每人补偿200元,剖宫产按住院补偿;谯城区平产150元/人,剖宫产按住院补偿)。
三、影响参合农民受益水平的原因分析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处于探索完善阶段,由于筹资有限,还不能彻底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专家分析新农合只有防止10%的因病致贫作用)。在筹资水平较低(农民人均50元)的情况下,兼顾提高受益度和扩大受益面有一定困难。目前在补偿方案设计上,有3种模式:一是“住院统筹+门诊家庭账户+慢性病补偿”;二是“住院统筹+门诊统筹+慢性病补偿”;三是“住院统筹+慢性病补偿”。各种模式都有正面和负面作用,其中第二种模式在兼顾“补大”(受益度)和“补小”(受益面)方面相对处理较好,但实施条件要求较高(新农合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卫生院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乡镇有专业管理人员)。
从总体上看,我市参合农民受益度较高,在实施第一年住院补偿比例就达到30%以上,应该予以肯定,但总体受益面有待扩展,特别是除住院补偿外的其他补偿方式受益人数很少,导致基金支出进度较慢。其影响因素简要分析如下:
(一)主要因素分析
1.在补偿方案模式选择上,利辛县、蒙城县选择第一种模式,谯城区选择第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设立的家庭账户(人均5元),用于支付家庭成员门诊医疗费用及起付线以下的医疗费用,由于数额有限和宣传不到位,农民没用利用积极性,容易产生资金沉淀,影响受益;而第三种模式由于因病需要住院的人数有限,受益面必然较窄。
2.实践证明两县一区的实施方案都偏于保守,住院补偿门槛费偏高(起付标准为乡镇卫生院151元,县级医院301元,县外医院501元),报销比例偏低(3级医院分3种费用段3种报销比例),目的是保“大病”,但客观上限制了受益人数。
3.两县一区慢性病门诊补偿虽然已经完成鉴定工作,但补偿尚未开展。
4.从省内外先期试点县情况看,一般都是试点第一年基金使用率低,以后逐年提高。加上两县区试点启动较晚,第一季度费用虽然给予补报,但人数必然受影响。
(二)次要因素分析
1.我市外出打工农民较多,在外地就医产生的费用尚未回来报销,或者在外地不知如何利用新农合就医;2.由于筹资时间仓促,可能有一些农民缴纳费用(或他人代缴),但未拿到《就诊证》而不能利用;3.由于在县(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都是“医院垫资,出院即报”方式结算,一部分费用正在审核过程中,基金尚未正式支出;4.部分医疗机构医疗行为不规范,次均住院费用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住院医疗;5.药品流通体制等改革效果尚未显现,医院与药店诊所之间药价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农民不到定点医院就医,不能获得补偿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的主要原则是“以大病统筹为主”,注重提高受益度,才能有效缓解农民因病致贫问题;但也应看到,只有不断扩大受益面,才能有效调动农民参合的积极性,保证新农合制度的持续运行。因此,要从“受益度”和“受益面”二者兼顾的角度出发,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
目前两县一区正在按照省农合办的统一部署,制定二次补偿或健康检查方案,报省农合办批准后实施,加快基金使用进度,扩大受益面,提高受益度。
我们打算:一是建议并指导三县(区)采取健康检查方式扩大受益面。对全年没有享受过医疗住院补偿的参保家庭,对其家庭成员提供一人一次免费健康体验,但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办公厅转发河南省淅川县2006年违规开展新农合健康体检有关情况的通报》要求,强化管理,严格核查,保证体检质量,规范资金支出、拨付流程,确保农民受益。
二是指导开展二次补偿的县(区),严格按照省农合办《关于进一步规范新农合二次补偿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合理可行的二次补偿方案,报省农合办批准后执行,同时做好宣传解释和公示工作,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对有条件的县(区),建议并指导其借鉴南陵县经验开展门诊补偿,在精心测算的基础上,对参合农民2007年所有门诊费用,进行一次限额补偿,扩大受益面。
四是加强宣传,加快进度,限定时限,尽快将符合慢性病补偿条件农民的大额门诊费用补偿到位。
五是深入、准确地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知晓率,提高参合农民利用合作医疗的意识。
六是加强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加快电算化步伐,提高工作效率,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基金支出进度。
七是抓住民生工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机遇,建设规范化的村卫生室,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逐步实行新农合门诊统筹,使农民在村卫生室看病也可以报销。
八是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成立新农合管理办公室,组织新农合督查专家组,开展定点医院分级督查,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九是在省农合办统一方案指导下,认真研究调整2008年实施方案,在精心测算确保基金无超支风险情况下,适当降低起付线,提高补偿比例及封顶线,乡镇医院门槛费调整为100元,县级医院门槛费调整为300元,县外医院门槛费调整为500元;乡镇医院调整为60%一个比例,县级医院报销比例调整为50%一个比例,县外医院报销比例调整为40%一个比例,并实行20%的保底补偿,让参合患者实实在在受益。
第五篇:道外区20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缴费工作实施方案
索 引 号:002293046/2010-07009 分类: 其他;通知公告公示;道外区人民政府
发布机构: 道外区人民政府发文日期: 2010年12月09日
名称: 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道外区20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缴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号: 哈外政办综〔2010〕16号主 题 词:
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道外区20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缴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政府,区政府各相关办、局: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道外区卫生局制定的《道外区20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缴费工作实施方案》予以转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道外区20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缴费工作实施方案
为巩固2010年全区新农合工作成果,按照国家和省医改任务指标有关新农合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大动员农村居民参合缴费力度,确保全面完成2011我区农村居民参合缴费工作任务,依据《哈尔滨市2011农村居民参合缴费工作实施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宣传和动员广大农村居民参合,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参合率和保障水平,努力使全区新农合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一)筹资标准。
2011年,哈尔滨市辖五区新农合筹资标准保持人均15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每个参合农民60元/年,省级财政补助补助每个参合农民51元/年,区级财政补助补助每个参合农民9元/年,每个参合农民缴费30元/年。
(二)工作目标。
1.参合率应保持和超过上年参合水平。积极动员和引导全区农村居民参加新农合,农村居民应以户为单位参合。农村居民中的中小学生要严格按照户籍的划分,确定参合对象,要与其家庭成员一并参加新农合。各乡(镇)农村居民参合率均应达到100%,参合人数不得低于2010年,农村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和贫困残疾人参合率应达到100%。
2.及时足额缴存参合资金。全面完成参合缴费工作任务,农村民居个人缴费、民政、残联部门资助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和贫困残疾人个人参合缴费,以及区财政补助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并及时足额存入市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
(三)责任分工。
全区农村居民参合缴费工作新农合参合农民个人缴费工作已开展4年,各有关部门应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能,恪尽职守,密切协作,全面完成2011年的参合缴费工作。
1.各乡(镇)政府职责。乡(镇)政府仍然是农民参合缴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按照有关要求,制定本地《2011年农民参合缴费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落实责任到村、到人;以村为单位开展农民参合缴费工作;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农民参合的缴费、登记和填写相关表格等工作。同时要认真核对民政、残联部门提供的资助参合人员名单,不再向其收取个人缴费资金,保证不再出现重复收费的现象。
2.卫生部门职责。区卫生局负责新农合的业务主管部门,在动员和引导农民参合缴费工作中,与乡(镇)政府的积极沟通配合,保证缴费工作的顺利实施。并负责组织乡(镇)新农合管理人员、乡(镇)和村医务人员开展新农合政策宣传和讲解工作;负责打印《合作医疗证》和发放各种宣传材料;负责与财政部门核对参合人数和缴费金额;负责参合农民信息录入和统计上报工作。
3.财政部门职责。按照省财政厅、省卫生厅《黑龙江省农合基金财务管理实施办法(试行)》(黑财社〔2008〕57号)等有关文件规定要求,财政部门负责按参合农民人数匹配本级财政承担补助资金及时存入市新农合财政专户。乡(镇)财政所负责在国有或国有控股银行设立收入账户,暂存由村委会代财政所收缴的农民参合资金。缴费工作结束后,乡(镇)财政所应一次将农民参合资金全部汇缴到市财政专户,并为村委会收取农民参合缴费资金提供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新农合基金缴费专用收据》。
4.民政部门职责。按照省民政局、省卫生厅和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医疗救助
工作意见〉的通知》(黑民办〔2008〕52号)等文件规定要求,区民政部门负责安排一定数量的医疗救助资金,资助本地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等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代其缴纳全部个人缴费资金,并在乡(镇)政府组织参合农民缴费之前,将资助名单提供给各村委会。在参合缴费工作结束后,区民政部门将资助资金一次性划入到市财政新农合基金专户。
5.残联部门职责。负责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本区重度残疾人参合,代其缴纳全额个人缴费资金,应在乡(镇)政府组织农村居民参合缴费之前,将资助人员名单提供给其住地村委会,并在参合缴费工作结束后一次性将资金划入市财政新农合基金专户。
6.农业部门职责。负责协助乡(镇)政府做好动员农民参合缴费的组织和宣传工作。
7.审计部门职责。负责全程监督农民参合缴费工作,杜绝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8.宣传部门职责。负责在缴费工作开展期间充分利用不同宣传媒介,多方宣传、报道新农合政策和参合农民受益典型事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方法步骤
(一)准备和动员阶段(2010年11月25日—11月30日)。工作内容:按照新农合工作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2011年农民参合缴费工作《实施方案》;印制《农民缴费登记册》、《合作医疗证》和宣传材料;从省财政部门购买新农合基金缴费专用收据;召开2011年农民参合缴费工作会议,明确责任、任务和要求。
(二)宣传和缴费阶段(2010年12月1日—12月15日)。
主要任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大字块和宣传单等形式向农村居民宣传新农合有关政策和典型事例;采取定时间、定地点的办法办理农村居民参合缴费事宜,并及时将参合农村居民缴费资金存入市新农合财政专户。同时,要与农村居民签订“参合协议”和“弃参协议”。对外出打工人员参合缴费时间可延至2011年2月19日。各地要积极探索符合当地情况、农村居民易于接受、简便易行的新农合个人缴费方式。
(三)信息录入和汇总阶段(2010年12月16日-12月31日)主要任务:区和乡(镇)新农合办公室核对农民参合以及民政和残联部门资助人员名单,录入参合人员信息及汇总农村居民参合人数,并及时将参合人员情况上报市新农合办。
四、保证措施
(一)切实提高认识。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关注“三农”、改善“民生”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各相关部门和各级领导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农合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上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2011农村居民参合缴费工作及医改任务指标全面完成。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政府成立农民参合缴费推进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靠前指挥。及时筹备和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2011参合缴费工作。采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新农合工作任务将列入乡(镇)工作责任目标。各乡(镇)政府、卫生、财政、民政、农业和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在区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抓好部门工作任务的落实。同时,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齐心协力推进工作。
(三)广泛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切实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突出宣传参合农村居民受益的典型事例。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深入村屯,逐家逐户进行宣传和动员,让广大农村居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新农合的有关政策,切身感受到新农合制度的优越性,增加农村居民互助共济意识,积极主动参加新农合。
(四)加强监督管理。相关单位将加强对农民参合缴费的监督管理,坚持自愿原则,未经本人同意不能代缴。各乡(镇)不得虚报参合数字,套取国家补助资金。对弄虚作假、套取、挤占、挪用和贪污新农合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将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领导的责任。
(五)加强信息反馈。各乡(镇)要建立农民参合缴费进度定期报告制度,自下而上逐级、及时上报农民参合缴费信息,同时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反馈,以便于各级领导掌握工作进度,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