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下《第一次包母亲》5、6课时
《第一次抱母亲》方法实践课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竟然、翻山越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抓住三次“没想到”,体会“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的含义,感悟母爱的伟大。
3.赏读有关母爱的诗歌,古诗。在你的心中,母爱是什么?说一说自己对母爱的感悟。
4.学习运用抓住人物对话表现人物心情的写法,续写“一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关键字词,通过朗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的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有感情朗读、默读、圈点勾画、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感受母爱伟大和“我”对母亲的崇敬爱戴之情。
3、借助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
四、教与学的准备:
1、教师:教学课件、搜集能体现母爱的乐曲。
2、学生:
⑴预习好字词。
⑵搜集一些关于母爱名言、故事、歌曲。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导入:
(播放音乐《妈妈的吻》,创设氛围,激发情感)“妈妈”二字虽然简单,但音节中装满了对儿女的无限温柔,“妈妈”二字虽然平凡,但每一个笔画里却藏满了对儿女的深情,舐犊情深是普天下“妈妈”的共性,她与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最亲密的人,但你对她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第一次抱母亲》,看看作者和母亲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自主预学扫除障碍
1、自由朗读,读顺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字音: 脖子 仰面 摔倒 闭上 轮流 .....愧疚 翻山越岭 突发奇想 .....
2、读给同桌听,互相纠正字音。
(二)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我第一次抱母亲却发现母亲很轻。第二部分(2-3)回忆母亲,我感到难过和愧疚。第三部分(4-5)我抱母亲入睡,母亲眼里流出泪水。2.用连接段意的方法简要说一说故事内容。
预设: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课文,感悟母爱:
1、文中的这位母亲虽然瘦小,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大家品读课文2-3自然段,说一说哪些地方深深感动了你,并谈谈原因(可根据下列提 示思考,多媒体展示)
①这几十年来,作者为什么没有发现母亲这么轻呢?
②母亲一直以来承受着怎样重的担子?你能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担子重?画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③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重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
④母亲一直承受重担感人至深,但她对此又如何看待的呢?
2、生独立思考,圈点勾画关键词语和句子。
3、小组内交流讨论。(师巡回指导)
4、小组代表发言。(师点评,并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①“在我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段话阐释了作者没有发现母亲这么轻的原因。
②课件出示:“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从“拉”、“背”、“挑”、“翻山越岭”等一系列动词可以感受到母亲的艰辛和坚强,“年复一年”说明时间之长,更能体现母亲为了儿女甘愿承担一切的崇高情怀。就是在“我们长大后”,母亲也不让我们挑重担,可见母亲对我们的疼爱之深。
③(三句诗诠释)“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悉心地照料。“儿行千里母担忧。”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在儿女从小长大的过程中,以及长大以后,母亲对子女一直是牵肠挂肚!所以,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④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母亲为了儿女一直用她那瘦小的身体承受着那么重的生活的担子,他却付诸一笑,轻描淡写的话语,不仅表现了他朴实的一面,更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5、有感情朗读2-3段,再悟伟大母爱。
吴林中心小学
边常青
《第一次抱母亲》方法实践课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竟然、翻山越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抓住三次“没想到”,体会“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的含义,感悟母爱的伟大。
3.赏读有关母爱的诗歌,古诗。在你的心中,母爱是什么?说一说自己对母爱的感悟。
4.学习运用抓住人物对话表现人物心情的写法,续写“一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关键字词,通过朗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的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有感情朗读、默读、圈点勾画、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感受母爱伟大和“我”对母亲的崇敬爱戴之情。
3、借助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
四、教与学的准备:
1、教师:教学课件、搜集能体现母爱的乐曲。
2、学生:
⑴预习好字词。
⑵搜集一些关于母爱名言、故事、歌曲。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课文,体会心情
1、母爱深沉而伟大,始终如一,但作者的心情却是不断变化的,下面我们潜心默读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看看它有哪些变化,用文中的词语理清作者的心情。
预设:没想到”——“难过愧疚”——“突发奇想”;(也可概括为惊讶——难过愧疚——感恩)
2、合作探究:
(1)我是怎样抱母亲的?找出具体词语,体会作者 “没想到”的心理。(2)“母亲竟然这么轻”,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作者为什么难过?(3)我是如何抱母亲入睡的,找找动人的句子品一品作者的心情。
3、小组交流,互学互促,师巡视指导。
4、小组代表发言。(师点评,并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1)“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差点仰面摔倒。”两个“托住”、“使劲”“差点仰面摔倒”等描写写出了作者觉得母亲很重,并不了解母亲的状况。
(2)难过的原因:“我”太粗心,太不关心母亲;“我”一直不懂事,竟没帮母亲挑重担来减轻她的负担;母亲几十年用瘦弱的身躯承受重担却毫无怨言,而现在却病成这样。
(3)“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我将她轻轻地摇动。”作者此刻以这种方式来报答母亲,表达他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
5、文中不仅作者的心情在变化,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护士的态度也有变化,她有怎样的变化?在文中有何作用?
预设:护士先是对“我”不知情的责怪,后来对母亲的赞扬敬佩。她在文中起陪衬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四、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拓展升华
1、展示课前已经收集的关于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
2、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朗读《游子吟》
六、课堂检测:
1、我会读:
脖子 仰面 摔倒 闭上 轮流 愧疚 翻山越岭 ........
2、我会用:
请运用“轮流”“翻山越岭”两个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七、小练笔:课件出示生活图片,学完本文我们深有感触,我们心里肯定有许多话对妈妈讲,请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篇小作文。
附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没想到” 对“我”不知情的责怪
“我” “难过愧疚” 护士 “突发奇想” 对母亲的赞扬敬佩
吴林中心小学
边常青
第二篇:6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
怀念母亲
第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3、感情朗读。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四、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五、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对祖**亲:我的祖**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五)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祖**亲
生身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教后反思:
在理解作者对祖**亲的怀念时,我结合课文内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明白,在教学中 “解读”课文,更应该引导学生“创读”,以读促讲,以读悟情,以读激情。
第三篇:第一次抱母亲 第二课时
第一次抱母亲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揭题。
1、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生概括课文内容)
2、出示句子: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请生读,齐读这句话。
二、出示学案,自学探究。
1、自学步骤:
(1)思:“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2)画:画一画有关语句。
(3)读:试着将画出的语句读出感情。
2、学生自学并在组内讨论交流。
三、汇报交流学习所得。
1、“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1)没想到母亲这么轻,为自己的粗心而难过。
(2)没想到母亲就是用自己小小的身躯挑起了家庭这副重担,为没能为母亲减轻她身上的担子而难过。
(3)瘦弱的母亲生病了,心里很难过。
2、围绕上述三点进行品读语句,感受母亲的伟大。(1)课文哪里写到母亲很轻?请生读第一自然段,并说一说。
(2)我一开始知不知道母亲很轻?(不知道)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3)为什么我不知道母亲这样轻?记忆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
①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③师述:一天又一天,母亲就这样手里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一年又一年,母亲就这样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把我们养大。(请生读前两句,引导学生读好,感受母亲的辛劳)④师述:现在,我们长大了。夏天玉米丰收时,回家度假的我要帮母亲挑那担担都是一百多斤重的玉米,母亲说:“儿啊,不用,你歇着,妈来挑。”深秋季节,把田里堆积成山红薯朝家搬运时,回家度周末的妹妹要帮母亲一起挑,母亲说:“闺女,不用,妈一人就行了。”
同学们,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齐读这段话)(4)所以,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读了刚才这一段话,相信你再读这句话时,能更深刻地理解我此时的心情了。谁来读?(请生读,齐读)(5)此时此刻,难过的我的心里充满了愧疚之情,护士也被勤劳的母亲打动了,她动情地说:“(生齐说:大妈,你真了不起!)”可母亲却说:出示: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读这两句话,你会怎么去读这句话?(母爱伟大、无私)齐读。
(6)此时,难过、愧疚的我突然萌生出一个想法,用文中的词叫什么呢?(突发奇想),谁来读第四自然段?(请生读第四自然段)(6)母亲不出声也就是默许了。于是,师读第五自然段。哪里打动了你?
母亲流泪了,这是什么样的泪?(幸福、喜悦、开心„„)(7)我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竟幸福地流下泪水,而母亲,在我小时候,却无数次地抱我(板书:无数次),这“第一次”和“无数次”放在一起,让你感受到什么?(母亲太伟大了,太容易满足了)。(8)齐读第五自然段。
3、小结: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比天空还要大的胸怀是母亲的胸怀,只有母亲的这份胸怀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三、深化感悟。
1、听歌曲<<母亲>>,再次感受母亲的伟大。
2、说说自己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可以配音乐)
四、作业。
选择一两件你印象最深刻的母亲关心你的事写在日记本上。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伟大
无数次
第四篇:一、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谁来读读课题。(指名读)能带着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再读读吗?指名读,齐读。2.复习引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而事实上,母亲这一生最重的时候也只有——(89斤)。作为儿子,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却在母亲生病住院时,才突然发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心里难过,仅仅是不知道母亲的体重吗?还因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作者一直以为母亲怎么样啊?(力大无穷)他怎么会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的呢?请找出文中的句子告诉大家。出示第一句:“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指名读)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3、(1)100多斤的担子 :100多斤的担子有多重呢?拿出一桶净水,让体重最重的学生上台搬净水,谈感受。感觉怎样?(重,搬不动)100多斤差不多有4到5桶?这位同学,冒昧地问一句,你的体重是多少?母亲的体重还不及你(和你差不多),只有——(80多斤),这么一个瘦弱的女子却要挑100多斤的担子,所以,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指读第一句)。评读:担子重不重啊?那应该怎么读呢?/听了他的朗读,有没觉得担子很重?谁再来读读。
(2)这句话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作者感受到母亲力大无穷呢?(点红“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是啊,肩上本来就有100多斤的担子,又要多背个妹妹,少说也有个三、四十斤,分量就更重了,真是举步维坚啊。(指名读)(评读:你背着妹妹,怎么把肩上那100多斤担子丢了呢?)(3)还有吗? 翻山越岭(点红该词)(指名读)什么意思?(翻一座座山,跨一道道岭。你爬过山吗?干什么去?(游玩时)感觉怎么样?(累,气喘吁吁,脚上像灌了铅一样„„)(指读该词)。(评读:真累啊!/真不容易啊!/你似乎爬得很轻松吗?)
同学们游山玩水只爬一座山就那么累,而文中的母亲翻的是——一座又一座的山。而且她手里——拉着我„„100多斤重的担子,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次点红该词)(翻山越岭)。注意,这是一位只有80多斤的女子。让我们包含敬佩之情,再次走进母亲的生活,齐读该句(齐读该句)。(4)所以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从没想到她是——(引读)“用80多斤的身体„„担子。”此时作者还以为母亲是力大无穷吗?(不)此时我很难过,是因为母亲——(引说)很辛劳 [副板书:辛劳]。
(5)像这样辛苦的生活仅仅是一天两天吗?(不是)是—— 年复一年。创设情景:
①在烈日炎炎的酷暑中,80多斤的母亲总是——“手里„„翻山越岭。”
②在北风凛冽、大雪纷飞的寒冬里,80多斤的母亲总是——“手里„„翻山越岭。” ③一年、两年、十年、年复一年,80多斤的母亲总是“手里„„翻山越岭。”
引导感受: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我却从来没有想过母亲这么辛劳,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心里——难过。体会到作者的这种心情了吗? 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齐读)。
5、这一段还有哪看出母亲很辛劳?出示句子:(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⑴你认为重担应该由谁来挑?(我们)为什么?(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可是——(引读)“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但逢”什么意思?(只要)只要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⑵母亲心里是怎么想的?(怕把我们压坏了,怕我们受累„„)是啊,就算我们长大了,在母亲的眼里还是——孩子。她觉得挑重担是她的责任。
6、而母亲承受的仅仅是这肩上的100多斤担子吗?(不是)母亲还要怎么样?(如学生说养儿育女,师接着引——不仅养儿育女,还有什么?扫地、烧饭、洗衣,这里里外外/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活哪样不要母亲操心——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啊;外出挣钱养家,赡养老人。。。)是啊,这就是“重担”的真正含义。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装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母亲挑的不仅仅是100多斤的重担,她挑起的实际上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的重担,是家庭的重担,是生活的重担!
7、小结:可是(出示句子)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因此,(再次出示句子)——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齐读)
三、学习第三——五自然段
1、过渡:作者明白了这一切后,心里很愧疚,可是,这一切的一切,在母亲看来又是怎么样的?
2、(指名读)出示句子: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的?” 哪个母亲不是这样的?意思就是什么?(每个母亲都是这样的)同学们再轻声读读原句,你体会到什么?(母亲觉得这事不足挂齿、理所当然、不值一提、微不足道)小结:是啊,这就是母亲,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尽到了作为一位母亲的责任,她平凡而伟大。
3、作者真正理解了母亲后,突发奇想,说——(引读)“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让我抱你入睡吧。”可母亲说——(引读)“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这才答应。
4、请同学们感受这温馨的一幕,用心体验这浓浓的亲情。(出示图片,师配音范读最后一节。)
5、母亲睡着了吗?(没有)她此刻百感交集,儿子的一抱让她热泪涔涔,你们说,母亲此刻在想什么?(儿子长大了,知道自己的责任了,懂得回报母亲了——师:是啊,而儿子的举动让母亲很感动/母亲付出的一切得到了儿子的回报,母亲很欣慰„„)
6、母亲有千言万语想对儿子说,可是她什么都没说,只是化作了两行热泪[板书:两行热泪]。你们说,这是怎样的泪水?(板书:高兴、幸福、激动、欣慰、甜蜜)让我们用朗读向大家展示这人间的真情。(齐读该段)。
7、此时,病房里静悄悄的,其实我心中也有许多话想对母亲说呀!作者会对母亲说什么呢?(妈妈,你辛苦了!——是啊,为了家庭,为了子女,为了生活,母亲经历了多少苦难啊!/ 妈妈,我一定要好好孝敬你,让你过上好日子回报母亲——你的话让我想起孟郊诗中的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妈妈我要让你过好日子,住洋房——感受到了你的孝心,但母亲要的不是金钱,不是物质,你说是吗?)
8、可是我也什么都没说,我的千言万语化作了这温情的一抱[板书:温情一抱],在这轻柔的音乐声中,让我们再来感受这温馨的一幕。(齐读该段)。(如第一遍读的较响:读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读的时候轻一点,柔一点,别打扰这对母子。)总结:同学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就从现在开始,你们要用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让母亲感受到你最真的心吧!(《母亲》音乐再次响起)!
五、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美文推荐: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慈母情深》(梁晓声)
板书:
第一次抱母亲
温情一抱 两行热泪(感动 欣慰 幸福 高兴 甜蜜„„)
第五篇:13、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课时
13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悟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从而产生报答母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自主阅读探究文章大意。
2、理解母亲肩上的“重担”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第一次抱母亲。师:告诉老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相机板书:原因 感受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读读课文,检查一下昨晚的预习情况,看看通过预习,咱们同学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了。
检查的时候,我想这样,先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捧好书做好准备,我随机抽查。听的同学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听读课文,并且划出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有关语句。
评价朗读,汇报交流。
师:请几位同学评价一下刚才的朗读情况。
师:听得挺认真的,小评委的任务完成得不错。不知道另外一个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先看第一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
师:从文中哪个句子知道的?划出来。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①“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
②“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而我是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赶紧。
引导: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两个原因,(板书:换床单,报母恩。)按先后来分,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请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换床单而抱母亲的?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想报答母亲的恩情而抱母亲的?
师:现在看第二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 板书:难过,愧疚
师: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引导: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指名汇报。
引导:瘦弱的母亲一手拉着年幼的我,背上还背着比我更小的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那是怎样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引导: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师:是呀,“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还包含养育儿女的艰辛,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农活和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母爱)
师: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还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母爱)
师:我想,当她这样要求的时候,孩子们肯定会心安理得地把担子交给母亲去挑,因为他们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而其实?
师:是呀,直到今天,作者才知道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事他为什么一直都不知道呢?(母亲从不抱怨、诉苦,从不叫苦叫累)
师:现在,当你了解了母亲肩上的重担,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来,捧起书,一起读一读2、3自然段。(配乐齐读)
四、指导写字:越、瘦
五、布置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换床单
难过 愧疚
报母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