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研论文: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
科研论文: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
科研论文: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
摘要:孩子的品德培养应从“摇篮”里开始。德国斯托尔茨教授在《如何培养道德行为》一书中指出,“如果一个儿童在学前阶段或低年级时,没有学会轻声说话,没有学会替别人考虑,没有学会抑制好动的欲望,那么等长大后,要让他们做到这些要求,则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可以看出从小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是很重要的。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卓有成效的品德教育呢?那就先从孝敬教育说起吧。
关键词:孝敬父母 教育 培养 言传身教
学做人从孝敬父母开始。.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之说。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已经把孩子是否拥有善心、良心、爱心、孝心作为“大是大非”问题来对待。整体教育也在呼唤,赶快为孩子补上亲情教育,孝敬教育这一课,让孩子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就应该学习以“孝”回报。
一、幼儿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姆林斯基的实验学校里,一进校门学生就读到一行大字:“要爱你的妈妈!”可见国外的学校已经把家庭伦理亲情教育摆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我们这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礼仪之都更应重视亲情教育和孝敬教育。
有识之士早就明言:一个连父母也不爱的人,怎么会真正去爱祖国、爱人民?一个连父母都不关心、不体贴,不孝顺的人又怎么会在社会上为祖国和人民承担起责任和义务?可见,要培养未来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就要让幼儿从小就对父母、对家庭怀有感激之情、感恩之心,懂得孝敬父母。
二、形成幼儿没有“孝敬父母”的直接原因。
我们常常听不少家长抱怨,平时自己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病了,心急火燎地为其四处求医。而自己病了,孩子竞连倒上一杯水都想不到,实在令人伤心。是我们的父母不可敬、不可爱、不可孝吗?显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以下两点:
1、在整体上,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已涉及许多大是大非的问题,但孩子的“座基”部分——伦理教育和家庭德育却一直处于薄弱环节。
2、如今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三代人的“四二一”倒金字塔结构,孩子处于最底端,承受着几代长辈顺势倾泻,享之不尽的服侍和呵护。在这种“太无私”的爱中,封闭了幼儿的回报意识,束缚了幼儿的回报手脚,剥夺了幼儿的回报权利,从而使他们习惯地、理所当然地尽情享受爱,而不懂回报爱。
三、培养幼儿“孝敬父母”,我们怎么做?
雨果曾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我们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撒播爱和孝的种子,不仅要引导他们正确地接受爱,更要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回报爱。为此,我们努力创造一个又一个“接受爱,回报爱”的环境。
环境一:怎样让妈妈知道我的爱。
1、劳动中长大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首先是要让幼儿从事日常生活练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务劳动,如果孩子们没有亲身体验过如何扫地,如何擦桌子,如何使用工具,他就不会获得真正的能力。很多家长总认为孩子太小,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有的家长还怕孩子越帮越忙,不如自己干省事,甚至还会责备孩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体力劳动于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都是不可能的。”我常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有一次,子开妈妈跟我说孩子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收拾弄乱了的雪花片和其他积木,还会帮老师扫地、擦桌子。觉得很惊讶,孩子这么会做这么多的事,孩子在家从来都不让他干家务,哪怕是拿碗筷这么简单的事。那些让我们成人视为简单、平常的(扫地、擦桌、倒水、浇花等)日常小事,也会成为孩子们很乐于参与的活动,因为他们会从中实现自我、享受快乐。
馨馨是一个有爱心,情感丰富的孩子。每周五幼儿园给小朋友准备的午餐是面食,有一次是面条加包子,她把包子用纸巾纸小心地包起来,说是带回家给妈妈吃。这令我们感到为难,如果非叫她吃,会忽视孩子对他*的爱心和孝心。如果同意她不吃,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怎么处理呢?
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的良机:让孩子意识到爱,也让孩子用可行的方式表达爱。下午,就在班上开展了以“怎样让妈妈知道我的爱”为谈话活动。馨馨第一个说“妈妈上班辛苦,我要将点心留给她吃。”反应敏捷的诚诚立刻反驳“妈妈工作辛苦,可以给妈妈捶捶背,不一定非要给点心。”诚诚的回答得到了大多数小朋友的响应:“还可以给妈妈拿鞋。”“给妈妈唱歌。”“我不淘气了。”“我要给妈妈画画。”“帮妈妈一起洗菜。”“和妈妈一起整理房间”“我天天把饭吃完,天天把牛奶喝完,也是爱妈妈”„„
通过这次谈话活动,孩子懂得了爱妈妈、孝妈妈,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物质上,还可以从精神上给以关心。最后,我布置给小朋友一个作业:每人做一件表达孝心的事,第二天把自己的“孝心故事”讲给老师和小朋友,以达到进一步强化孩子“孝的意识”。
环境二:我给爸妈洗袜子。“帮爸爸妈妈洗袜子”是我班的一个主题活动,孩子们对此活动很感兴趣,有的问:“袜子怎么洗呀?”有的说:“洗袜子就是在袜子上抹点肥皂,再使劲搓呗。” 一个声音大声说:“我不洗,太臭了。”我愣了一下,然后问:“爸爸妈妈给你们洗袜子时臭吗?”颖颖说:“我的袜子挺臭的,可妈妈还是天天给我洗。”我笑着问:“那她们为什么不怕臭呢。”晟宇说:“我是他*的心肝宝贝,袜子臭她也不怕。”我问孩子们:“那你们爱你们的爸爸妈妈吗?”“爱”孩子们齐声回答。“那你们该不该给爸爸妈妈洗袜子。”“我爱爸爸妈妈,不怕臭,我要洗袜子。”“我也要洗!”“我也要洗!”孩子们大声喊着。
洗袜子和给不给妈妈吃点心,这些都算是小事件,但理解了它内在的含义,你会觉得意义深远,它包含着孩子对父母的爱和孝。我们要的就是让幼儿在这样一些氛围中,慢慢溶化对“孝”字的理解,学着去爱,去孝。
同时,我们重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教育其自觉孝敬父母,珍惜父母之爱并付诸行动,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故事中明理(通过晨谈、午间活动、离园活动进行思想教育)。几乎没有小朋友是不喜欢听故事的。抓住孩子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经常向孩子讲一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故事,我们经常会选择一些孝敬教育故事讲给幼儿听,《孔融让梨》、《亲尝汤药》、《子路背米救双亲》、《黄香扇枕温席》、《毛泽东缅怀母亲》等。我们还自编故事,讲完之后再让他们说说小动物的行为对不对,这样在故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反省了自己,明白了道理,比自己单纯对他说教好多了。
(二)、观看录像、课堂教学等,教育孩子全面、客观地评价父母和自己,懂得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来减轻父母的负担。教育孩子了解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的期望,激发孝敬父母的情感。教育孩子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信息、情况和愿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重视对孩子进行亲情教育。比如:知道父母的生日并表示祝贺;知道母亲节、父亲节;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好吃的东西与父母共享等等。
(四)、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引起家长对孝心培养的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家长联系本和家长座谈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孝心的有效方法和恰当方式:
1、言传身教,发挥“润物细无声”作用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与孩子的交往是一对一的关系,对家长的言行,孩子看得很清楚。因此,父母在言行方面应为孩子做出孝敬长辈的表率。有则公益广告做得好:一位年轻的妈妈亲自打水给老母亲洗脚,她的儿子也学着他*的样子端了半盆水请妈妈洗脚。这就是言传身教的魅力。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够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当家中有老人生病时,父母应主动为老人捶背、穿衣、做饭、喂药;当老人愁眉不展时,父母应热心地向老人问长问短„„天长日久,父母的一言一行会深深打动孩子的心,在孩子幼儿的心灵深处埋下 “孝”的种子。上行下效。要是每个家庭均能致力于孝敬教育,那么我们的“幸福父母”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就会充满阳光,越来越好。
2、丰富孩子有关孝敬父母的知识。
孩子的情感是与认知相结合的,情感的产生受知识经验的影响。因此,家长要积极丰富孩子有关孝敬父母的知识,应多给孩子讲述一些孝敬教育的实例或典故,同孩子一道进行分析,使他们懂得孝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去表现。
3、随时利用身边的小事对孩子进行教育
日常生活中,身边的许多小事随时发生,而这时正是对幼儿进行孝敬教育的良好时机。如:上下楼梯时,看见爷爷、奶奶拿着许多东西吃力地走,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帮助拿东西;在公共汽车上,看见有抱小孩的阿姨或老人,家长应示意孩子让座;下班回家时,看见孩子自顾自己玩得开心,父母要主动请孩子帮忙拿包、递鞋等。身边的这些小事虽小,但对孩子的孝敬教育培养意义不小。
4、经常与孩子沟通,让其体验父母的艰辛。
做父母的要经常平等地与幼儿谈话,并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例如:当妈妈疲劳地回到家里时,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今天完成了很多工作,很累,你能给妈妈倒点水吗?”“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回家又要洗衣服、做饭、整理房间,如果你能帮助爸爸妈妈做点什么,那就太好了„„。”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萌发爱父母、要回报父母的情感。更会使孩子体验到孝敬教育的实际意义,并强化他们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意识。
5、重视“亲情教育”,让孩子懂得讲文明,懂礼貌,没有贪图享受的恶习。
亲情看似平凡,实则孕育着伟大。有亲情的孩子既能爱父母,又能爱他人。家教中,父母应先重视包括亲情在内的德育教育,当父亲的要教育孩子爱母亲,做母亲的也要教育孩子爱父亲,孩子重视了亲情,自然也就会产生孝心。平时,也要让孩子讲文明、懂礼貌。一个举止文雅、礼貌待人的孩子,也会尊重父母,对父母有孝心。在家中,父母要禁止孩子经常独食好吃的东西。要做到父母与孩子一道分享好吃的饭菜、食物。记得有人写过“半个荷包蛋”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烧了一个荷包蛋,为使孩子今后有好品行,她不让孩子独吃,而与孩子各吃半个,这位母亲培养孩子有独到之处,一个不爱独食的孩子,势必懂得爱父母。当今的孩子,他们不缺丰厚的物质生活,不缺优越的学习条件,他们缺的是良好的品德教育;现在的家长,他们更关心的是孩子吃得饱不饱,以自家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多背了几首古诗,多认了几个汉字,多数了几个数字而骄傲,他们认为这些优点足可以掩盖孩子的自私、任性、无礼、霸道等以自我为中心的恶习,更有家长容不得自己的孩子吃半点亏,受半点罪。家长朋友们请记住:温室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关注孩子的品行,也就是关注孩子的未来。
6、对孩子的承诺要守信
家长对孩子必须言而有信,以诚相待,不轻易向孩子许诺言,不说空话,不说大话。这样,孩子才会信任家长,有什么事,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对家长说。我国古代有“曾子杀猪”的故事,古人曾子为我们家长作出了榜样,我们家长更应该成为自己孩子学习的榜样。
现在的孩子都不缺少爱,但是他们往往体会不到别人的爱,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因此,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会孝敬的人,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成功,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的“碰钉子”。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让孩子受点挫折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罪、流点泪,而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吃一堑,长一智,让孩子在挫折中更茁壮地成长起来。
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和幼儿父母,应该承担起对幼儿进行孝敬教育这一历史履于我们的任务。培养幼儿从小就对父母、对家庭怀有感激之情、感恩之心,懂得孝敬父母。这些不仅能使孩子受益,而且有助于家庭生活幸福,有助于形成 良好的社会风气。因为,孝敬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整体教育的呼唤!
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1998年10期
[2]《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概论》----〔2003年第4期〕
[3]《如何培养道德行为》
第二篇:科研论文:农村小班幼儿普通话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科研论文:农村小班幼儿普通话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科研论文:农村小班幼儿普通话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内容提要: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化进程相当快,人口的知识化和开放化程度也非常高。但是,上海市区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在语言发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许多市区的孩子一出生便接受了父母的语言教育,他们始终处于普通话的熏陶之中,很自然便学会了普通话。可是在农村,人们普通话的意识较淡,在生活中常常以自己的方言进行交谈,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学会的自然是方言。此外,还有很多的外来人员。当这些孩子上幼儿园时则很难适应幼儿园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的责任之一便是教幼儿从进幼儿园开始便学会听普通话,学会讲普通话。本文笔者将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农村小班幼儿的普通话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班幼儿、普通话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结束四年的大学生活后,我带着梦想和憧憬来到了上海的这个角落,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幼儿园的大部分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的,所以孩子们都习惯了讲方言,虽然我能听懂这里的方言,但我和孩子之间依然存在着语言交流的障碍——孩子们听不懂老师的普通话。面对小班哭哭啼啼、满口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我着实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可是,慢慢地,这种障碍竟然成为了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催化剂。我不得不感叹幼儿学习语言真是一个微妙而复杂的过程,我现将自己对学前小班幼儿进行的普通话教学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为幼儿创造全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说普通话的兴趣。
因为我园很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的,所以他们习惯说方言,可我的普通话深深地吸引了他们,他们很喜欢,总有孩子对我说:“老师,你说话真好听。”每当这时,我总感到无比高兴,同时告诉他们:“老师说得是普通话,你们也要学说普通话,你们说普通话就更好听了!”小班的孩子非常天真,师幼及幼幼间的影响显得特别明显,在这样的鼓励下孩子们会更乐意学说普通话。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一首《中国娃》道出了普通话的重要性。小班幼儿还处在直觉形象思维,他们通过模仿学习语言,因此教师要为他们提供全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教师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跟幼儿说话,做到语音正确,语汇丰富,用词确切,语句符合语法规则。我们要着重训练他们听普通话的能力,从最基本的礼貌用语 “早上好”、“老师再见”等开始听、开始学,当教学中接触一些较难的词汇或幼儿听不懂老师的指令时则用肢体动作或者接触实践加以解释。如,教师说:“请你过来坐坐好。”如果幼儿听不懂,教师就可以利用动作、手势、表情等示范,让幼儿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知道该怎么做。又如,小金鱼“游来游去”这个词时,就可以让幼儿观察小金鱼的游动情况,然后再进行解释。此外,教师在环境布置上也要下功夫,让环境跟幼儿对话。可布置一些故事图片,生活图片等,让幼儿有看看说说的兴趣,增加幼儿说普通话的机会,让普通话生活化。
二、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发音。
从日常生活入手,时时注意发现和捕捉幼儿口语表达中闪光点和不足,对于敢运用普通话表达的幼儿及时鼓励;对于发音错误的幼儿及时加以纠正。一旦发现幼儿发音不正确,教师要立即纠正,这样就不会引起错误的模仿。如果发现幼儿说话不符合语法规则时,不能因“有趣”而重复他们的话,这样会使幼儿分不清正确和错误,而一再重复自己的说话。平时多鼓励幼儿大胆地用普通话说话,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幼儿的信心,这样幼儿才能进步得快。
一次户外活动的时候,晓珏把“玩”说成了“蛮”(方言),淼淼马上说:“你说的不对,是玩,老师就是这么说的。”我听到了他们的对话,高兴的说:“淼淼,你真棒!说的真好!”淼淼甜甜地笑着,非常得意。晓珏毫不示弱地说:“老师,我也会说的——‘玩’!”“恩,晓珏也说对了,那我们一起去玩吧!”
午餐时间到了,孩子们在盥洗的时候都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许多孩子不约而同地感叹着:“哇,这个‘密道’(味道)好香啊!”“我也来‘腾腾看’(闻一闻)。”听到孩子们的这些话,我也在那跟着一起感叹:“让我也来闻一闻。哇!饭菜的味道好香呀!”孩子们也开始学说我的说,然后,我跟孩子们重点说了“味道”和“闻一闻”的发音及意思。如此及时的纠正和解释,孩子们就很好地掌握了这两个词。
三、多途径培养幼儿的普通话表达能力。
1、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在多样化的语言教育活动中积极地学说普通话。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以幼儿为主体,语言为客体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幼儿在与周围语言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可以获得语言的发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将学习普通话渗透到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普通话学习,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记得一次小班谈话活动:我请幼儿讲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幼儿表现得不积极,部分幼儿在讨论时能讲出自己平时喜欢吃的东西,可在集体幼儿面前却喜欢跟着前面幼儿来讲,完全忘记了自己真正喜欢吃的东西。当我为幼儿创设了“娃娃家”的情境后,他们纷纷举手了,而且讲述的范围也广了。在讲述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对幼儿进行了引导,当一个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吃蛋糕时,我马上问:“还有谁也喜欢吃蛋糕?”并让那些喜欢吃蛋糕的幼儿也来说一说,在说完的基础上接着问:“谁不喜欢吃蛋糕?”在幼儿举手的情况下,我又问:“那你喜欢吃什么?”既避免了幼儿重复回答,又让幼儿把自己的喜好告诉大家。当然,同样的问题,对语言能力稍强的孩子,教师可提示“谁有不一样的想法?”就可以了。我们要了解小班幼儿的语言规律与特点,让幼儿循序渐进的掌握一些语言,从而训练他们思维,让幼儿讲完整的普通话语句。
2、引导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运用普通话。
对于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前提是培养幼儿的语言兴趣,要使幼儿对普通话产生兴趣,必须将普通话的学习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相结合,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游戏作为幼儿独特的自发活动,是发展幼儿自动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也是培养幼儿兴趣的重要基地。著名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儿童来说,游戏常常是最实际的学习。”引导幼儿在象征其生命的游戏活动中练习普通话,更能激发他们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从而促进其语言的发展。
如,角色游戏能为幼儿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普通话练习氛围,为幼儿提供交流的机会。小班幼儿的角色意识还比较薄弱,交往也少,往往需要老师做“助推剂”,帮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积极主动地练习用普通话与小伙伴进行交流。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我就经常扮演客人去“娃娃家”做客,问问孩子他们扮演的角色及要做的事情。孩子们会很乐意地来介绍自己,有时候,还会引发他们的争议,我觉得这对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很有帮助。
以上就是我教小班幼儿学习、运用普通话的点滴,培养小班幼儿的普通话能力必须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外,家园合作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为幼儿创建一个自由、宽松的普通话学习氛围,家长也要坚持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多表扬孩子,鼓励孩子敞开胸怀,大胆主动地用普通话进行表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说好普通话,用好普通话也越来越重要。推广普通话,人人有责。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将为一代代孩子们能说好普通话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朱海琳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科学出版社 2009年
2、司玉英 普通话儿童语音习得的个案研究 当代语言学 2006年01期
3、苏丹 自我效能感对普通话测试影响的因素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2004年
4、张珂 语言游戏与学前儿童音能词能发展关联性研究 广州大学 2007年
5、关彦庆 普通话教学琐谈 迈向新世纪 1999年
第三篇:科研论文: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科研论文: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科研论文: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摘 要】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容易出现事故和危险的时期。关心幼儿安全的不仅是成人,还有幼儿自己。我们要让幼儿知道危险的存在,培养起较强的安全意识才是长久之计。一:集中教育,正面引导,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二:随机教育,及时提醒,增强幼儿的防范能力。
【关键词】安全教育
人的身体是人的发展之本,幼儿期的健康发展是孩子今后发展的根本基础,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自我保护能力有限,缺乏防范的基本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弱,因此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容易出现事故和危险的时期。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在实际的工作中感知到了许多的安全小事其实孩子是可以自己避免的。所以我认为关心幼儿安全的不仅是成人,还有幼儿自己。我们要让幼儿知道危险的存在,培养起较强的安全意识才是长久之计。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呢?根据我的教育经验,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集中教育,正面引导,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常常听到家长抱怨:“这孩子一点记性也没有,不让他爬高,会摔的,就是记不住,这不,摔了吧。”其实,这不能完全怪孩子。幼儿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对他们仅仅进行说教是不行的,孩子听后很快就忘,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将安全知识作为活动主题对幼儿进行集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鉴于幼儿时期的认知具有直观行动和具体形象的特点,集中教育活动可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渠道进行。如在户外活动前如果先和幼儿一起看别人是怎样玩游戏的,一起分析可能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玩才不会出现危险,从而了解游戏规则。这样孩子玩起来的时候就会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了。又如在教幼儿消防知识的时候,可先向幼儿展示有关安全知识的图片、音像资料;请消防员给幼儿讲解火的危害和防火救火知识;玩玩体育游戏:“小小消防员”;再和孩子们分析什么东西是容易着火的~~~孩子在多种感官作用下吸取的安全知识,自然能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应采取正面引导。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一名小朋友太兴奋了不小心一屁股坐在地上时,就会有更多的小朋友跟着也做到了地上。他们也许并不觉得这样好玩,也不是故意捣乱,而只是模仿别人以引起老师的注意。如果这时老师对其中一位坐的好的孩子进行表扬,其他孩子就会向受表扬的小朋友学习,坐得更好,而不会再去模仿别人坐在地上了。安全教育也如此。如果我们只是反复强调危险的不良后果(如:“有个孩子不听话到河里玩耍被淹;另一个孩子在课室奔跑撞到头等),孩子虽知道不对,却有可能好奇的去模仿。但如果我们多举一些小朋友注意安全的例子,这些正面材料会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安全知识,避免盲目模仿。如在教幼儿走失的应对方法时,如果只是教孩子不要和大人走失,走失了会很危险是不够的。应让幼儿学会走失的具体的应对方法。
二、随机教育,及时提醒,增强幼儿的防范能力。
安全教育不仅要在集体活动中集体进行,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针对幼儿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合理的安全教育。随时教育,随时提醒。如小朋友在上下楼梯时,我提醒小朋友要一个一个走,不推不拉不挤也不抢。喝水时,分成若干组,一组一组来,避免了拥挤现象的发生。
春天到来,各种各样的昆虫也纷纷出来了。在一次散步时,孩子们对新发现的毛毛虫特别感兴趣,围在它的周围唧唧喳喳的讨论,有的幼儿还想伸手去摸虫子。我知道这种颜色鲜艳的虫子是有毒的,我便随机对幼儿进行了有关预防虫子有毒,不能随便触摸的安全教育。几天后,朱朱在我班的花坛中又发现了毛毛虫。他对我说:“老师,快用棍子把它挑走吧。记住不能用手拿的哦。”瞧,这小家伙反倒提醒起我来了。但这也正好说明孩子已把上次随机教育的安全知识记在心里了。
三、运用有效的“危险后果”教育法。
曾经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旅游者租了一辆马车,行至盘山路时,旅游着对马车夫说:“你让马往路里边走走,马车要跌到山谷里去了。”马车夫说:“你不用担心。马是很聪明的,它也知道跌下去的后果。”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作为成人,我们常常认为孩子年龄小,阅历浅,什么也不懂。在教育他们时避开一切反面事物,生怕造成反面影响。特别是家长,生怕孩子受到伤害。每次送孩子只是反复叮嘱: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狠不得将孩子装进一个铜墙铁壁的堡垒中,使之不受任何伤害。有的老师也是如此。孩子一有出格的行为就非常担心。但是,简单说教并不能引起孩子的足够重视,而且反复叮嘱还会引起幼儿的厌恶。此外,孩子整天关在教室或者家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一旦放出他们就象久困的鸟儿出笼一般,什么都想去尝试,这样一来谁能保证不出危险呢?
以上这些都是很消极的做法。作为老师,我们应适时适当地将“危险后果”告诉幼儿,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教育幼儿,让幼儿从不同侧面了解事物的本质。当然,让幼儿了解的危险后果应有选择,注意适可而止,更不能造成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真正学会如何去思考和分析事物,如何去面对这个大千世界。
四、幼儿学会自我保护
如今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大人看这一个宝贝,将孩子裹在层层的爱的保护层里。却不知这种溺爱,这种保护要么使幼儿变的胆小,不感探索;要么更加好奇,从而盲目模仿。父母和老师保护孩子,不能保护一生一世,所以按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应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世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1、适当的磨砺
在现代社会中,孩子因不慎摔倒而骨折,受伤;因不会将鱼刺吐出而呛着的事例随处可见。其实,这些孩子在摔倒时,只要懂得用手撑一下地;吞下鱼肉前知道要先细细的咀嚼,这样他们受伤的机会就少很多。孩子受保护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因为他们丧失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应该给孩子留一些小小的磨砺机会,让孩子在磨砺中长大,在经受磨砺中积累必要的生活经验,这样在遇到必须去独立面对的问题时,他们才能避免受到伤害。
2、合理的引导
知和行是有一定距离的。孩子有时知道要注意安全,但是不一定会去处理这些带有危险性的事情。所以我们除了让幼儿了解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外,还应训练他们的自救的本领。如:“房子着火了该怎么办?”“手被割破了怎么办?”“迷路了、走失了该怎么办?”引导孩子设想并进行演习,这种活动既是游戏,又是模拟练习,孩子喜欢,还能培养他们临危不惧、坚强勇敢的品质。
3、学会去交往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幼儿因为争抢、打架而受伤的事情发生。这也是因为现代的孩子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谦让、不会交往造成的结果。所以我们也要注重对孩子的交往教育。孩子懂得谦让、互相帮助,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就会少很多。
我们班孩子很喜欢玩滑滑梯,一次在玩滑梯时,我发现宇宇为了快些从滑梯上滑下来,就用手去推站在他前面排队的陈泳,让陈泳差点从滑梯上掉下来。我看到后连忙阻止他,并告诉小朋友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在下午的教育活动中,我又找来了看图说话:“滑梯大家玩”,和幼儿一起讨论了玩滑梯的方法。从此以后,孩子们再也没有发生在滑梯推人的事情了。玩滑梯的安全意识孩子们记住了,在滑梯上可能发生安全的事故也就减少了很多。
安全教育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所以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老师在幼儿原有的认识基础上,因适时、及时地提醒幼儿,让幼儿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让防范意识逐渐在幼儿心里扎根。
【参考文献】 《让孩子学会远离危险》 作者:吴振波 出处:《儿童安全小课本》
第四篇:科研论文:浅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科研论文:浅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科研论文:浅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摘要:现在的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他们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好东西一个人吃,玩具一个人玩。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家长容易忽视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性,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明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当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幼儿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往往只会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帮助解决。如果在可塑性很强的幼儿期不注意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初步的合作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 合作意识 培养
合作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其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一个懂得合作的孩子成人后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困难并且无所适从。幼儿期正是人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对幼儿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但是目前,在孩子们中间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唯我独尊”,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不能分享等等作为老师应如何帮助改善这种现象呢?首先分析一下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合作意识现状分析
现在的家长普遍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心理,他们愿意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必要的时间、精力和投资,孩子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他们的合作交往发展状况却另人忧虑: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当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幼儿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往往求助于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家人对孩子关爱有加溺爱过渡但缺少行为要求。
他们只一味地给孩子爱,却很少教孩子与同伴合作、很少去主动的爱人、关心人,事无巨细为孩子包办代替生怕孩子累着,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担心孩子与别人合作交往时会受欺负或学坏,不让孩子与同伴交往等等,多种因素使得孩子在家中“唯我独尊”,他们不需与他人合作玩玩具,分享食物,更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因此在幼儿园孩子们常会因为争抢玩具而打人、哭闹等等。
(二)不同的家庭教育导致幼儿的个体差异。
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受家庭教育的程度是有很大区别的,有些家长会教育孩子,碰到问题的时候,用商量的口吻请求别人,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观点,而有些家长却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也打他一下,甚至会对孩子说:不要和×××一块玩等等,这样势必导致孩子不能学会与他人友好合作。
(三)教师对幼儿的合作技能的培养不够。
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性,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利用日常生活中各个环节的点点滴滴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那做为一名幼儿教师,到底该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来提高合作能力呢?
二、如何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一)发挥各种榜样的作用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其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工作中两位教师要很好地做到保教配合,充分地让幼儿感受到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如在布置活动室时,两位教师共同贴花等,在合作过程中用语言提示幼儿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让幼儿感受合作的氛围,加深他们的印象。又如,主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副班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如我班晨间劳动时,我用抹布擦柜子、桌子,而张老师就整理活动区的物品的摆放,这在无形中为幼儿提供了积极行为,因此教师在这里成为幼儿榜样的重要角色。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二)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在玩开锁的科学游戏中,可以让幼儿在开锁前观察锁的特征,找一找大、中、小号锁各有几把,再把大、中、小号钥匙分开,可以根据幼儿的人数进行合理分工,安排大、中、小号锁由不同的幼儿负责开,也可以告诉幼儿试过的钥匙要单独放置等,当孩子掌握了这些合作的方法后,他们会感到合作的愉快。
我还教给幼儿一些十分必要的交往技巧,如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的说话,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观点,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请求,如何统一当前的意见等。教会幼儿解决好合作中遇到的小纠纷,只要没有危险,就应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处理矛盾与冲突,适当的争吵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并最终达到协调的目的。
教师应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减少限制性的要求,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促进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分享玩具、图书,使大家玩得更愉快。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三)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1.利用游戏活动,增加幼儿之间的合作交往意识。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只有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过:“儿童对于游戏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强烈。”游戏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内在需要,无疑,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合作交往的最重要途径。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因此,我们在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外,还为幼儿提供了合作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合作性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技能,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2.通过教学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技能。
为了进一步激发起幼儿学习合作的兴趣,我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开展了各类主题活动,让幼儿直接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愉悦感。如开展“小手拉小手”的系列活动,要幼儿“发现一件同伴互相合作的好人好事”,“做一次与同伴互相合作的事情”,“做一次与同伴互相合作的游戏活动”等。在美术活动“动物世界”中,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同,绘画水平不一,有喜爱折纸、剪纸的,有擅长捏橡皮泥的,有的喜画人物,有的好画动物、植物,让孩子合作组画,就能取长补短,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我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剪、贴、折、画、商量分工,共同创设一幅美丽的“动物世界”,幼儿不仅学会了美术活动中所要求的基本技能,而且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分享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又如:角色表演“猫医生过河”,我请幼儿自由商量组合,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即发展了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教育幼儿与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特别是在体育游戏“摘运秋天的水果”活动中,我班幼儿互相穿围裙,戴套袖,商量着推小车过树林,当取得了胜利后拥抱在一起欢庆的情景深深地留在我的印象里。更重要的是我还设立了“合作区”,为幼儿提高丰富多彩的材料,创造多种合作机会,引导幼儿与同伴两人合作走大鞋,拼图板,做数字接龙,他们一起说、一起想、一起学,学习合作,分享合作的成果。
3.在日常生活中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体验合作分享的快乐。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不一样,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让幼儿模仿合作行为,而且让他们在合作活动中体验分享的快乐。我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碰到幼儿换衣服脱不下来只会找老师或者干脆大哭时,我让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忙”;经常让幼儿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等交往活动,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尝试合作;而在玩沙活动中,幼儿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礼貌用语,当要用别人的铲子时说“请”,而不是去抢,别人借了工具时要说“谢谢”,从而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让每个孩子从自己家里带一个动物玩具来,孩子们自由结伴,说说自己玩具的名称、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并互换玩具玩,体验分享玩具的快乐;在自由活动中,二人结伴玩“翻绳”“划龙舟”,三人玩“套圈”的游戏等,这种幼儿自由结合的“合作组”活动比教师安排的“合作组”玩的时间更长,效果更好,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合作质量,活动过程中幼儿也能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共享合作的成果。
4.尝试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提高合作能力
为了扩大幼儿的合作交往范围,教师要创造条件,开辟空间,充分开发和利用父母和社区里的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使幼儿能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中与父母、教师、同伴以外的人交往,把在幼儿园所学的交往知识和方法,到社区活动中加以运用和强化,如:请父母来园参加我们的区角活动、亲子活动,请爷爷奶奶来园和幼儿一起合作制作环保布袋子,带幼儿到邻近的菜场、公园、工厂参观,去社区与爷爷奶奶一起表演文艺节目,去超市购物等,每次外出都能学到许多在幼儿园里无法学到的东西。其次在家长的支持下,幼儿园要鼓励幼儿间适当地互相交往、适当串门、共同游戏,努力促使幼儿在不断的交往中产生合作行为,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这样他们的社会合作交往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5.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教师必须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家长会、亲子活动、博客、电话、面谈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请家长们与幼儿园密切配合,为家长们提供家教经验交流平台。如在家长会上,让家长们互相交流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交流借鉴成功的经验,在“家园联系栏”中粘贴家长们所写的“家教经验”等,家长们互相学习,相互分享孩子们进步的喜悦。请家长多让孩子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学会一些交往语言,懂得与别人合作。如:教会孩子使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好”、“请帮我”等等,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合作交往习惯。家长还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睦、宽松的精神环境。家长买来孩子喜欢的东西时,不能让孩子独享,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买来新玩具,可带到幼儿园与伙伴分享,孩子们之间有了矛盾冲突时,家长之间不应该发生冲突,更不能去教训别的孩子,家长应本着协调、商量的原则进行劝诫,在不会发生危险的情况下,最好让孩子们学会自己来解决矛盾,不能因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就不准他和别的孩子交往等。
另外,教师还要掌握幼儿思维方式的特点,注重个别差异性,观察在先,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达成教师、家园间的一致性。我班的王准小朋友,平时在家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任性,自私,在幼儿园常常为一点小事就哭,在班上没有好朋友,在这种情况下,我便先从家庭教育入手,与他爷爷奶奶联系,介绍他的不良个性行为,与他们一起商量,解决的方法,他爷爷也表示赞同愿意配合幼儿园做好他的教育工作。一方面我鼓励他带好玩的玩具来和大家一起玩;一方面表扬他的分享行为,让小朋友看到王准的进步,改变了小朋友对他的不良印象,接着我进一步鼓励王准与小朋友一起搭积木,玩活动区游戏,并耐心地鼓励他主动交往,然后尝试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商量、讨论学习合作的方法来解决困难,在这样循序渐进的培养下,王准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四)让幼儿体会合作的快乐
如果幼儿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他就会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就会产生继续合作的需要,从而持有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师在看到幼儿与同伴一起友好的玩耍和协调时要充分肯定孩子们的每一次合作,哪怕是一点点成果,也要展示给孩子们,让他们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激发孩子们还想合作的愿望,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充分肯定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另外,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呢。”“你们都想当船长,没人当水手,玩不成了,怎么办?”“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如有一次,两个小朋友为争夺一盒拼图而争吵起来,结果拼图撒了一地,看到这一情景,我马上上前去捡,在我的带动下他俩也捡了起来,这时我就跟他们说:“两人都想玩同一盒玩具,可以想个什么办法来解决呢?”其中一个孩子说:“我们一块儿拼吧!”我马上表示赞同,对孩子亲切地点点头,向他们翘起了大拇指,同时对他们说:“你们一起合作,一会比一个人拼得更好!”在老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下,他们合作得很愉快。学期结束时我开展了学习叠被子的活动,当有的小朋友不会叠时,有幼儿主动找小朋友协助,当我问那位帮助别人的小朋友,“教XX小朋友叠被子,心里感到怎么样?”“我很高兴!”“为什么?”“因为我帮助了别人。”“因为我和好朋友一起学会了叠被子!”通过这些措施强化合作性行为,使幼儿产生了强烈愉快体验。
三、结语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时和立足社会补课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做为老师,在各种活动中都应该注重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邓乙凤。对“蚂蚁王国”的教学反思和认识[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04)
[2]杨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魅力中国。2010(。09)。
[3]沈佳萍。应注重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J]。给幼儿教师的建议。2010(。03)。
[4]赵传玲。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3)。
[5]田连娟。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第五篇:[论文]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研究与实践
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研究与实践
一、引言
幼儿的安全意识是指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的认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必须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实施教育。
在国外,不少国家十分重视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加拿大政府规定,每个学校的教师必须懂得足够的安全知识,比如消防知识。从幼儿园到小学,每个孩子都要上消防知识课。一般五六岁的孩子都知道:在烟雾的时候,要贴着地面爬行;在衣服着火时,要就地翻滚把火焰扑灭;稍大一点的孩子懂得报警和扑灭初起的火源。日本等国不仅很注重孩子的生存和安全教育,而且还很注意对青少年进行磨难教育。
相比之下,我国对孩子进行这种自救的教育就很不够。前几年,我国一些集体场合发生的几次重大火灾中,死伤惨重,而且大多是儿童。尤其是我园地处于珠三角经济发展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处于发展阶级,受到一些消极因素影响。幼儿的年龄小,缺乏独立行为能力,对突发的事件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能预见行为后果,面临危险时不会保护自己,而正值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安全防范工作,提出要彻底查治危及安全的隐患,安全意识的薄弱恰是最根本的隐患。因此,当务之急,就要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这也是我们课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1、幼儿安全意识与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
2、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内容。
3、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途径。
(二)、研究的目标:
1、贯彻新《纲要》一切有利于幼儿生命健康发展的教育宗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确认幼儿积极生存教育的理论地位,充分尊重满足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要。
2、以生命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为理论指导,通过研究形成该课题系统的实验方案、教育途径和内容。
3、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激励幼儿主动参与积极与生存安全自护教育活动,力求让幼儿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积极生存与自护能力,在实验教育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为幼儿终身成长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
三、研究的措施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
幼儿园成立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和课题组,由园领导担任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课题主持人。由教研组成员和各级组长组成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并负责子课题的研究和组织工作。
(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任务
我们将总课题分解出3个子课题,指导者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和能力,分级研究,全员参与,将任务落到实处。
(三)、建立科研激励机制。
制定了《霄边幼儿园科研工作条例》,把科研工作列入教师每一学期的综合考核评比中,与奖金挂钩;并每召开一次优秀科研成果奖励暨成果交流大会。对获奖的论文进行嘉奖及优秀的的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应用。
四、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我园经过几年的艰辛探索研究和实验,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课程。在这期间,2
我们不断地总结、提高,创办高质量、有特色、零安全事故的现代化幼儿园的重要里程碑。
(一)、制定完善的安全工作制度
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幼儿园实行依法制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幼儿园管理的基本依据。
针对以前安全工作的不足之处,我们不断制定和完善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幼儿园安全保卫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建筑设施检查维护制度、火源、电源、易燃物品管理制度、事故报告处理制度、食品卫生制度、厨房安全制度、卫生消毒隔离制度、幼儿接送卡制度、发生安全隐患报告制度等等。如严格执行接送卡制度,即上午家长来送幼儿时,必须从班上老师处拿到该幼儿接送卡,下午来接送幼儿必须把卡交到本班老师处,方可领走幼儿,同时为了防止家长不慎遗失接送卡,幼儿被冒领的情况发生,孩子最好由专人接送,如果有特殊情况叫同事代接幼儿,必须事前通知老师,并凭该幼儿接送卡来接送幼儿等。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使安全工作纳入幼儿园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教职工的行为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起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的作用。
(二)、加强检查监督工作,认真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1)检查监督是推动制度、计划落实的重要措施,也是执行制度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经常性督促指导,发现违规行为,按安全工作责任要求,对照考核指标,兑现奖惩,从而确保人的行为符合规章制度标准的要求,使安全工作真正处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的监督之中。从而防微杜渐,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使职工做到“六不”,即:规则使其不能、教育使其不违、监督使其不易、严惩使其不敢、明赏使其不怠、信息使其不误。
(2)认真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我们对幼儿园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外界条件、内部因素、常见事故类型以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事先采取强有力 的防范措施,本着“宁可有备无患,不可无备有患”的原则,做好预案。同时开展群防群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针对可能或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把“预防为主”的原则从严从细落实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使防范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提高教职工、家长的安全意识
我们每星期三下午4:45分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安全知识业务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以级部为小组互相讨论在平时工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互相交流开展安全工作的心得和体会。每周的活动由老师轮流主持,并举行两周一次的工作汇报会,由各班的班主任详细汇报本班开展安全工作的情况。通过多种形式促进相互交流,可以及早发现事故隐患,认真分析查找原因,采取对策及时处理。我园还先后邀请了东莞市长安镇消防员来我园为全体教职工和家长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在《家长园地》上每月更换相关的安全教育知识,向家长详细介绍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计划、及要求家长配合的事项,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召开家长会、发放“家长安全意识”问卷表等形式提高教职工和家长的安全意识实现家园共育目标、双向沟通渠道,从而为幼儿安全意识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四、)、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1、我们将幼儿园大堂前面的水泥运动场修建成橡胶地板运动场,又将跑道改变成橡胶跑道,为幼儿提供了安全的活动场所。在幼儿园的楼梯口、转弯角、显而易见的地方都贴上安全标志,我们还在各个可能存在危险隐患的环境中设置了警示标志。
2、幼儿园的宣传栏坚持每周一期图文并茂的幼儿安全知识宣传,它是孩子们展示体能锻炼和安全自护主题活动的形象窗口,也是培训提高孩子、教职工、家长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3、各班定期创设主题墙饰及活动区域,并要求每班专设一个“难事角”区,引导幼儿自然现象及周围事件感到好奇,爱尝试,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并能机智地对付周围世界挑战的能力。
4、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和幼儿做好朋友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五)、把培养幼儿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与幼儿一日的生活进行有机地渗透。
把培养幼儿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与幼儿一日的生活进行有机地渗透是我们研究本课题的一大特色。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课程。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园本课程,这就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包括内容选择本土化,教学形式本土化,教师语言表达本土化。我们根据本园的条件、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求老师自已创编有关安全教育的活动设计,同时,我们把优秀的教案和优秀的教学论文汇编成优秀教案集和优秀论文集,为日后各年龄班开展安全教育提供更好的参考。并要求老师把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1、常规教育中安全意识的渗透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首先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吸进异物等这些常规训练是培养幼儿安全意识不可缺少的内容。利用每日的课间谈话和饭前休息时间,以“小小新闻台”的形式及时报道一些关于“××地区发生火灾”、“××地区食物中毒”、“××地区发生煤气泄漏”等危害人身安全的新闻。引导幼儿讲讲发生火灾的原因,了解食物中毒和煤气泄漏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产生适度忧虑感,同时通过讨论使幼儿了解如何避免事故发生,遇到意外事故发生应如何逃离现场。利用远足活动,有意识地教育幼儿乘车时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同时,告诉幼儿在野外不乱采食花草、种子,强化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对孩子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当个“小小安全检查员”。我们成立了“小小安全检查队”,每周由幼儿轮流担任“小小安全检查员”。“检查员”负责检查幼儿园的操场、活动室、楼梯等地方,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报告老师或是插上一面小红旗提醒大家注意,对个别小朋友 5
不安全的行为也可以指出、纠正。在活动中孩子既要检查别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孩子的安全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主题活动中安全意识的教育
要求各级部老师根据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设计有关的主题活动。例如:为了帮助小班幼儿掌握报警电话、盗警电话和急救电话。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制作大量生动、操作性强的教学课件和道具,通过情境表演,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掌握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拨打什么类型的电话。并知道这些电话平时是不能乱打的,如果乱打会给别人造成很多的麻烦。并注意挖掘一日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因素,将主题活动不断的拓展、延伸、深入。例如:开展特色情模拟活动:“阳台上的故事”、“陌生人的故事”、“走失了怎么办”等等。让孩子们去体验、了解初步的安全知识,懂得求救方法。我们还重视对幼儿进行实地教育。多次带幼儿到长安消防队参观,听消防员叔叔讲灭火救人的故事,体验坐云梯、消防车的感觉,观看了用水和灭火器两种不同灭火的方法.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学习消防、救火灾的安全知识,将消防知识从娃娃抓起落到了实处。并邀请长安消防员到我园来进行逃生演示,向幼儿传授发生火灾时匍匐前进的正确方法。小朋友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3、游戏活动中安全意识的培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经常进行教育,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游戏《不听话的小鸡》、《我家住在哪里》等活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了,要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物特征。利用角色游戏《经绿灯》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不能在马路上玩耍,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幼儿体能锻炼。
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反应速度以及手、腿肌肉的力量,是影响幼儿自护能力、从而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迅速脱险的幼儿通常是那些手疾眼快的“机灵鬼”,原因在于他们反应速度快,动作协调能力强。目前我国尤其是城市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在身高、体重方面较过去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其心,肺等内脏的功能却落后于身体的发育水平,这是由于缺乏锻炼造成的。由于身体肌肉长期缺乏应有的活动,肌肉组织内储氧量降低,肌肉弹性张力下降,因此幼儿动作的平衡能力、灵活性都达不到自我保护的要求。为此,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从提高儿童自护能力的新角度去重视幼儿体能锻炼,经常组织他们参加一些如:跑步、打球、体育游戏、户外活动及远足运动等等,在增强幼儿体质的同时,提高动儿自护能力。为了保证幼儿一日有一日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我们充分利用本园的有利的条件。购置了大量的体育器材,要求各班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晨间体育活动,保证幼儿每日的活动量,增强幼儿的体质,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
五、研究的成效。
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只有把安全的金钥匙交给孩子才是比较可靠的。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从家园一致的教育中来。几年来,我园通过开展以培养幼儿安全意识教育为主旋律,用自已的实践效果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家长的安全意识和全园教职工的安全意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教育效应。
1、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
三年来,我们的孩子从不知道哪些东西能玩,哪些东西不能玩,到现在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会伤害身体,不能碰;从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从不知道哪些事 7
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到现在懂得不跟陌生人走,外出要得到大人的同意,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特别是通过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增强了,还对家长的行为起到了督促的效果。有的家长告诉反映:家长为了赶时间准备闯红灯,幼儿连忙拉住家长的手说“老师说红灯亮了要停下,见到绿灯才能行,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的。”
幼儿通过各种活动和体能煅炼,体质有了明显提高,抗病能力明显增强,懂得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有了积极生存、安全自护的意识和一定的自护能力,学会了正确认识和使用各种安全、卫生标识,能正确使用许多电话号码“110”、“120”“119”、等。特别是在突如其来的“非典”这一大自然灾害面前,我园的师生们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面对危险,我们临危不惧,有较强心理承受能力,没有一个离开岗位,全部孩子没有逃避,仍然坚持上幼儿园。同时,我们抓住契机对幼儿进行安全应对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抗“非典”的重大成功。
2、我园教职工和家长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通过开展安全意识教育,使每个教职工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以身作则,做好幼儿的表率。并懂得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道理,从而形成组织上层层有人管、级级有落实,事事有人负责的良好局面,实现了江泽民书记的指示:“安全工作责任制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了近几年来零安全事故的突破,促进了本园的教育发展。1
通过培训、宣传、家长助教等形式,本园家长的安全意识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家长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社会道德法规,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据霄边城管部门反映,现在学校路段的交通秩序比以前良好,家长闯红灯的次数大幅下降。霄边村委连续几年荣获“安全文明小区”的称号。
3、我们成功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在整个社区、镇区乃至在东莞市内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2004年5月8日,东莞市电视台儿童乐园节目组专门到我园来拍摄以安全意识教育为主题的幼儿节目,经播出后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大家对我园开展幼儿安全意识教育给予极高的评价。
总之,我们通过开展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研究,全园上下紧密团结形成一股凝聚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教师的教学论文刊登于长安镇文教办主编的“以创新教育,育创新人才“一书中。并获连续得长安镇保教质量“一等奖”;荣获东莞市少儿花会文艺汇演“一等奖”和全国幼儿基本体操比赛“一等奖”。2002年和2003年我园分别通过“东莞市一级幼儿园”和“东莞市绿色幼儿园”的评估工作,挤身于“东莞市一级幼儿园”和“东莞市绿色幼儿园”行列之中。培养幼儿安全意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努力,把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拓展、延伸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