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学案 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4 02:3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学案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学案 新人教版

14《植树的牧羊人》 学案

教学目标:

1、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2、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3、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重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难点: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知识链接:

描写人物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⑦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

一、音形识记。戳()tān()塌 山毛榉()废xū()Chóu()劳 水qú()缝隙()干涸()Kāngkǎi()

二、词语解释。

1、坍塌:

2、废墟:

3、干涸:

4、刨根问底:

5、不毛之地:

三、作者作品。《植树的牧羊人》作者(),()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初读课文】

1、标段序,画词句。

2、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研读课文】

一、文题解说: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好处?

二、读课文,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把握朗读情感。

(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在组内展示,推举优秀组员班内展读。)

1、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2、对比的写法

在文中找出描写种树前后普罗旺斯地区变化的句子,并体会对比的好处。

3、人物描写

在文中找出描写种树人动作的典型细节,看看表现了种树人什么性格? 【质疑探究】

你觉得牧羊人身上的哪些品质令你感动,值得你学习? 温馨提示:结合文中关键词语 【阅读训练】2015 大同中考

15.根据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句段,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16.(1)“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2)选文中作者用哪些话赞美牧羊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7.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2分)18.(1)选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 么作用?(2)第九段中说“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句中“这”指什么?“奇迹”指什么?(3分)

19.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任选一个)。(2分)

(1)“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2)“这些白桦树棵棵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蔚然成林。”

14《植树的牧羊人》

【初读课文】

通过“我”的回忆,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地种树的故事。

一、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 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同时又让人产生一系列的联想:牧羊人为何要植树呢?他的成果如何呢? 题目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作者运用以时间先后为序的顺叙方法。

作者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再次见面所看到的巨大变化,最后一次见面的感受写得详细。1920年后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寥寥两句写得简略之极。2通过对比,说明牧羊人将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与蜜的田园。【质疑探究】

你觉得牧羊人身上的哪些品质令你感动,值得你学习?

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地种树,无私的为地球创造绿荫,他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深深感动了我的心灵。为了种树,他放弃了赖以生存的羊群,用坚韧和毅力,让一片茫茫荒漠变成了生机盎然的森林,成了鸟语花香的人间天堂。他觉得有了树,就有了生机,就有了生命。面对困难,他没有气馁,没有沮丧,依然坚持不懈的种树。他为人类创造了绿荫,是一个“难得的好人”。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阅读训练答案15.选文的四至七段从正面直接的刻画牧羊人的性格,如他一点一点把破旧房子收拾整齐,餐具很干净,地板没灰尘,猎枪上过油,炉子上煮着汤,刚刮过胡子,衣服扣子缝得很结实,补丁针脚很细,他不抽烟,认认真真挑选橡子……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极其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

16.示例:(1)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寓意了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丰饶。

(2)“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等。这些话表现了作者无比敬佩之情。

17.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动。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

18.示例:(1)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2)“这”指在曾经干旱的地方看到了溪水,“奇迹”指牧羊人长年累月地植树,改变了这里原来很差的生态环境,使干旱荒凉的地方变成了郁郁葱葱、富饶丰美、充满生机的地方。

19.示例:(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个曾经被废弃的荒凉的村庄现在已经是满目绿色像地毯一样覆盖着的景象了。(2)这个句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喻为“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牧羊人在谷底种的白桦树充满生机的壮观景象。

第二篇:《植树的牧羊人》学案

《植树的牧羊人》学案

一.课前自读:

1.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当过步兵,在目睹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屏,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获得摩洛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很难归类,大多数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2.牧羊人在基督教义里指心灵导师的意思。主耶稣说自己是好牧人,好牧人是比喻的说法,羊意味信靠主的人,也就是基督徒,乃至包括全人类。因为耶稣爱世人,如同牧人爱自己的羊群,耶稣为了拯救全人类,担当世人的罪,以无罪之身被犹太人钉死在十字架上,为 “羊”(基督教徒)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三天后耶稣复活,直到如今仍然坐在全能上帝的右边,为世人祈祷,看护地上属于他的子民。

二.重点词语正音正形,释义

dòng jiǎn chuō zhàngpeng()chuó

一()楼 挑()()()坍 塌()劳

páo zuó mo

()根问底()

酬劳:

刨根问底:

硬朗:

三.理清思路,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第三篇: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班组号: 姓名: 主备:邓正兰 审核: 编号:

第四单元 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

2、刻画人物所采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3、体会牧羊人通达从容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宁静淡泊,不追名逐利的人生境界,坚强的毅力,无私奉献的精神。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他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遭受了严重的精神创伤,由此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代表作有《屋顶上的骑兵》《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2.背景链接:

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片荒芜、破落、毫无生气的荒原。只有很少的人在这儿过着冷漠、孤独的生活。有一个牧羊人,他一边牧羊,一边每天都种100棵橡树。由于气候不好,种十万棵树,最终只有一万棵长成大树。尽管如此,牧羊人没有气馁,没有沮丧,依然坚持每天种树。森林的规模不断扩大,渐渐地,这个地区有了雾气、水分、溪水、村庄、泉水、笑声,整个地区都活了起来。作者为老人的见识、胸怀、坚持而感动,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以做纪念。

【预习检测】

1.给下列词语注音

慷慨()干涸()坍塌() 缝隙()酬劳()废墟() 薰衣草()滚烫()光秃秃()流淌()

硬朗() 沉默寡言()

刨根问底()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建筑物或堆积物的东西倒下来。

()(2)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比喻人性格内向。

()(3)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4)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入:

二、独学:

自由朗读课文:(3’)

1、大声带着情感去朗读,并标上序号;圈出不认识的词语

2、圈出时间词,思考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故事。

3、勾画出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句子

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8’)1.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故事?

2.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4.第一次遇见牧羊人的时候“我”看到了怎样的环境?(定位第2段)

5.牧羊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定位第4-10段)

5.作者怎样来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

四、学生展示交流、教师归纳讲解。(10’)

五、思考:

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靠自己的努力将荒山变成绿洲,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

【达标反馈】(2’)

1.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国籍)作家、电影编剧(人名)。2.本文向读者刻画了一位 的牧羊人形象。

第四篇: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班组号: 姓名: 主备:邓正兰 审核: 编号:

第四单元 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

2、刻画人物所采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3、体会牧羊人通达从容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宁静淡泊,不追名逐利的人生境界,坚强的毅力,无私奉献的精神。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他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遭受了严重的精神创伤,由此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代表作有《屋顶上的骑兵》《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2.背景链接:

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片荒芜、破落、毫无生气的荒原。只有很少的人在这儿过着冷漠、孤独的生活。有一个牧羊人,他一边牧羊,一边每天都种100棵橡树。由于气候不好,种十万棵树,最终只有一万棵长成大树。尽管如此,牧羊人没有气馁,没有沮丧,依然坚持每天种树。森林的规模不断扩大,渐渐地,这个地区有了雾气、水分、溪水、村庄、泉水、笑声,整个地区都活了起来。作者为老人的见识、胸怀、坚持而感动,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以做纪念。

【预习检测】

1.给下列词语注音

慷慨()干涸()坍塌() 缝隙()酬劳()废墟() 薰衣草()滚烫()光秃秃()流淌()

硬朗() 沉默寡言()

刨根问底()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建筑物或堆积物的东西倒下来。

()(2)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比喻人性格内向。

()(3)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4)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入:

二、独学:

默读课文:(3’)

1、快速浏览全文,并标上序号;圈出不认识的词语。

2、圈出时间词,思考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故事。

3、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勾画出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句子。

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8’)1.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故事?

2.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4.第一次遇见牧羊人的时候“我”看到了怎样的环境?(定位第2段)

5.牧羊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定位第4-10段)

6.作者怎样来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

四、学生展示交流、教师归纳讲解。(10’)

五、思考:

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靠自己的努力将荒山变成绿洲,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

【达标反馈】(2’)

1.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国籍)作家、电影编剧(人名)。2.本文向读者刻画了一位 的牧羊人形象。

第五篇:2016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植树的牧羊人》原文

2016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植树的牧羊人》原文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人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三十来只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屋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和牧羊人待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里再住一天,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更多牧羊人的事情,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棒。

我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羊吃草的地方在一个山窝里。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的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学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学案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2《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城关一中七年级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执笔:陈红波审核:龚利新授课人:授课时间:2017.11 学案编号: 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全文的结构安排......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13 植树的牧羊人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对比来突出主题的写法。(重点) 2.体会运用第一人称,增加故事的真实性的好处。 3.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4 植树的牧羊人

    14植树的牧羊人精彩开篇词画家,用他的画笔,在一卷长长的宣纸上,在大片的空白中,绘出青山的苍翠。而他却远离浮躁,回归自然,孤独地行走在茫茫荒漠中,挥起锄头,把一片荒漠变成绿洲,一个......

    七年级上册地图教学案

    第一章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总 课时 主备人: 学习目标:1、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2、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学会在地图上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1

    14、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牧羊人的品格。 3.理解牧羊人奇迹的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5篇

    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学会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人物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3.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

    七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案大全

    七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案 一、训练内容:一人一事记叙文 二、方法指导 记事,离不开写人;写人,离不开叙事。如何在不同的文章中,将人和事的关系处理得最好,是一人一事的记叙文能否出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教学案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教学案 [编辑本段]一,什么是学案 "学案". 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