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作业习题.

时间:2019-05-13 10:3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作业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作业习题.》。

第一篇:2017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作业习题.

植树的牧羊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废墟(xū)干涸(gù)坍塌(tān)缝隙(xì)....B.忠厚(zhōng)山窝(wō)橡子(xiàng)毛榉(jǔ)....C.琢磨(zhuó)应征(yīng)滚烫(tàng)扰乱(rǎo)....D.硬朗(yìng)毁灭(huǐ)薄雾(bó)白桦(huá)....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B.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戮了一个坑。C.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簿的酬劳。

D.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菏。3.(2015·四川南充)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嘉陵江畔,南充渡口,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对弈,或垂钓,或舞蹈,怡然自得,其乐融融。....B.就像建筑师要精心设计才能打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一样,我们的人生也需要用心经营....才能有所成就。

C.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D.在柔和舒缓的乐曲声中,老人们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扇舞表演引来阵阵喝彩。....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B.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C.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D.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B.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6下列与本文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按照空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牧羊人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叙事清晰。B.本文主要写了“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选种、种树的工作,使荒山变成了绿洲的故事。

C.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是本文最明显的特点。“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继续读下去。

D.本文主要赞扬了老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二、阅读拓展 课内阅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A(琢磨揣摩)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B(酬劳报酬)。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7.在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A________B________ 8.“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为什么又踏上了那条去往高原的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的牧羊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他为何总让我潸然泪下

——我所认识的好校长莫振高 周仕兴

10多天过去了。我刻意不要去想他。一想起他我就禁不住潸然泪下。

让我流泪的人,叫莫振高。

起初,他只是我的采访对象。那是9年前,因为他资助贫困生的事迹,我作为一名记者,初次走进“石山王国”都安,走进他的苦乐世界。

我本贫寒家庭出身,也曾在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怀下走出大山。对于贫穷,我有深刻的体会,自认为已“免疫”了。

但在都安高中几天的采访,校长莫振高一次次给我的心灵带来全新的震撼。为了一个又一个无亲无故的贫困孩子,他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走进学生的家里,来到孩子们身边。

有的家庭,因为实在穷得揭不开锅,没征得学校同意,便“擅自”让孩子辍学回家。山里通讯不便,莫振高只好朝着学生家的方向,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挨家挨户去问,往往要辗转多次,才寻找到学生的家。

在一个学生家里,走了一天山路的莫振高满身疲惫地“责骂”学生和家长:“不是告诉过你们吗!有困难,找我莫振高!”

不容辩解,他“强行”把学生带走了。

一个学生家长,攥着一沓皱巴巴的毛票,在学校门口徘徊良久,终于鼓起勇气,找到莫振高,颤巍巍地说:“能不能先让娃„„”话没说完,莫振高掏出100元,连毛票一起塞回家长怀里:“孩子留下!这是路费,天晚了,你赶紧回家。”

此情此景,让我早有准备的心,突地为之震颤!

A.这,就是那个用几十年呵护两万名贫困孩子圆大学梦的校长吗?就是那个一下雨就广播让孩子们收衣被的校长吗?就是那个每逢过节给学生免费加菜的校长吗?就是那个四处奔波拉赞助帮助贫困学生的校长吗„„ 望着他,我想起了自己。想起我那一个个鸡蛋凑来的学费,想起我和母亲徒步4小时去借钱而无果,想起母亲长满老茧的手和同样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毛票„„彼时的我,一定是多么渴望有一个莫振高能来到我身边。

不觉间,我已热泪盈眶„„

初识莫振高——B.这个如父如兄如友的好老师、好校长,着实令人钦佩。

在都安的每一天,我都被莫振高的事迹熏陶着、感动着、震撼着。在他精神和品格的洗礼中,我经历了一名年轻记者做人与作文的成长。

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莫振高和都安孩子励志感人的故事被外界广为知晓、传扬,八桂大地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圆梦行动”,进而推向全国。

后来,自治区有关部门组织了“圆梦号”列车,护送当年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一路北上。我有幸和莫振高一路同行,在火车上度过了难忘的三天两夜。

一路上,我看到他给上千个孩子一一写下临别赠言,看到他和孩子们一起畅想、规划美好的大学生活,看到他们一起欢歌起舞玩游戏„„我体会了他那句“我感受着孩子们的痛苦,更体会着他们的快乐”。

抵京前夜,我由衷地对他说:“遇到你,这些孩子真幸运!”他连连摆手:“认识你们才是我的幸运!有了媒体的关注,力量大多了。以我一己之力,太微小,太艰难了„„”

他转过身去,眼含泪花。

是啊!过去几十年,为了一拨又一拨的贫困孩子,莫振高就这样默默地奔走着、努力着、坚守着。若没有他那不懈的坚持,哪来今天这浩浩荡荡的“千里送行”?

我想,这位为大石山区孩子穷尽青春年华的好校长,毕生梦想已成真,可以枕着中国教书育人楷模的殊荣,安心退休,安享晚年了吧„„

(有删改)

概括文中与莫振高校长相关的主要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从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处,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通读全文,分析“他为何总让我潸然泪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探究

14.(2015·四川资阳)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广告的新纪元。我国毕升最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最早的工商业印刷是北 宋时期(公元960年—1127年)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版,现存于上海博物馆。这是至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印刷广告物。印刷术从中国传到西方后,使西方广告进入了新的阶段。

1473年英国第一个出版人威廉,坎克斯印刷了许多宣传宗教内容的印刷广告,张贴在伦敦街头,这是西方最早的印刷广告,比我国北宋刘家针铺印刷广告晚三四百年。

1622年英国尼古拉斯·布朗和托马斯·珂切尔创办的第一份英文报纸《每周新闻》在伦敦出版。在这一年中,有一则书籍广告。1650年在有关“国会的几则诉讼程序”一栏里,登出某家12匹马被盗的寻马悬赏启事。以后,1710年阿迪逊和斯提尔又在《观察家》杂志中刊登了有关推销茶叶、咖啡、巧克力、书刊、房产、成药、拍卖物品以及转让物品的广告。到1830年,美国已有1200种报纸,其中65种是日报。许多报纸第一版大部或整版都是广告。从1830年至1850年间是便士报时代,因为每份售价一便士,价格低廉,销路增加,对广告的效力也相应提高。在报纸广告盛行的同时,杂志广告也不断增加,并出现了广告代理商和广告公司。

【话广告】

(1)阅读这则材料后,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广告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商家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夸大产品效应,甚至作虚假广告,坑害消费者。请你以消费者的名义,写几句话规劝那些作虚假广告的商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广告】

(3)下面这条广告收到了很好的公益效果。说说它具有怎样的妙处。水龙头在哭泣,请擦干他们的眼泪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广告】

(4)请以“推广普通话”为主题拟写一则广告。(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限20字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训练

15.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有人说:“生命正是在最团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你又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呢?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A项,“涸”应读“hé”;C项,“应”应读“yìng”。D项,“桦”应读“huà”。2.A B项,“戮”应写作“戳”。C项,“簿”应写作“薄”。D项,“菏”应写作“荷”。3.C解析:“雨后春笋”,指春天下大雨后发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多做褒义用,所以用在这里不合适。

4.A解析:B项“是公家的”后面的问号应为逗号;C项第二个逗号应为分号;D项两个问号应为逗号。5.D解析:虽有“好像”一词,但并不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不是比喻修辞。6 .A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不是空间顺序行文的。7.琢磨酬劳

8.这地方荒凉,树木稀少,没有生机。树能给人带来生机与活力,给人带来希望。有了树,就有了希望,就有了生命的活力。

9.因为“我”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并且想看看那个勤劳的牧羊人和他种的树。10.牧羊人是一个勤劳、善良、敢于付出、勇于奉献、富有毅力的人。

11.【答案示例】①挽回辍学的孩子;②拒收贫困生家长送来的学费,并赞助其路费;③乘“圆梦号”列车“千里送行”。

【解题思路】细读文章内容,找出文中细致刻画的几个情节,然后加以归纳概述。

12.【答案示例】示例一:A处用了一组问句构成排比,慷慨激昂地列举了莫校长的动人事迹,由衷地表达了作者对莫校长的敬仰之情。

示例二:B处连用了三个“如”和两个“好”,极力地赞美了莫校长的优秀品质。

【解题思路】认真揣摩画线句,并联系全文,挖掘出蕴藏在文句中的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读全文,会发现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的感动和由衷的赞美、敬仰之情。

13.【答案示例】因为莫振高一心为了学生,一心为了教育,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因为他为了圆一拨又一拨贫困学生的梦,一直默默地奔走着、努力着、坚守着。

【解题思路】通读文章可知,是莫振高的事迹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让“我”感动。根据文章概括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即可。

14.(1)示例:①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广告的新纪元;②我国印刷广告比西方印刷广告早三四百年;③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业越来越发达。

(2)示例:尊敬的各位商家,广告是宣传你们产品的好途径,请你们在策划、宣传的时候讲法规、守诚信,不要误导消费者。

(3)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简洁、形象、生动地告诉人们要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4)示例一:普通话是沟通你我他的桥梁。示例二:推广普通话,靠你靠我靠大家。示例三: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天下。示例四:你想方便交流吗?请讲普通话。

15.提示:对生命的探索是永恒的话题。要想写好本话题作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1)拓展话题。生命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我们可以借助发散思维进行拓展,“感悟生命”“感谢生命”“珍爱生命”都可作为子话题纳入思维中,“生命在于奉献”“生命在于追求”“生命在于创 造”“生命的价值在于精神的不朽”等都可以用作主题或中心。

(2)寻找切口。能否找准一个切入点,将是作文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生命”过于宏大,所以切口一定要小,切不可滥发感慨,对“生命”泛泛而谈。比如可以由一条小鱼为了实现梦想,以生命为代价,在空中留下一个美丽的圆弧,点出主题:“生命”因追求而精彩。以小见大,滴水藏海,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形式创新。单纯的记叙文、议论文已无法满足阅卷老师的阅读欲望,好的形式将会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阅卷老师流连忘返。学生可以用小小说的形式来反映社会中某一群人的价值取向或对生命的看法,也可以用童话的形式来讲一株幼苗的奋斗史,还可以用剧本的形式上演一出曲折的故事来展现生命的精彩„„

第二篇:2017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植树的牧羊人随堂检测习题.(范文)

植树的牧羊人

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B.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C.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

D.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2)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3)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3[2016·曲靖实验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茂密的树林凝结了八位老人无数的血汗

材料二有这样八位老人,他们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喀斯特山区,植树护林30余年,建成7400亩林场,累计承包荒山植树造林13.6万亩;又用20年时间守护着这片繁茂的森林。他们种下的13.6万亩树林已全部无偿捐献给当地政府。

他们,就是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龙海乡8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他们“陆良八老”。在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的“渣子山”“石头山”上,“八老”坚持了30余年。如今,当年的壮汉已全部白发苍苍。

材料三2012年3月29日,曲靖市委、市政府决定奖励“陆良八老”每人6万元;并决定授予“八老”带头人王小苗“当代愚公”荣誉称号。

2012年4月6日,云南省时任省委书记秦光荣专程看望慰问并重奖8位坚持造林护林30余年 的老人,秦光荣代表云南省委向“陆良八老”每人颁发8万元现金奖励,并盛赞:陆良八老,当代愚公,高原情怀,大山品质。

(1)请从上面的图文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及上联,补出下联。

上联:陆良八老,当代愚公,三十余载矢志坚守 下联:高原情怀,大山品质,________________(3)记者将去采访“陆良八老”,请你为记者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A项,比喻。B项,夸张。D项,比喻。2.(1)外貌描写(2)动作描写(3)语言描写

3、(1)【答案示例】“陆良八老”坚守深山30余年,植树造林13万余亩,全部无偿捐献给政府。云南省、曲靖市党委、政府重奖并盛赞“陆良八老”。

【解题思路】主要从材料二、三中提取信息。材料二讲的是“陆良八老”的事迹,材料三讲的是政府等对他们的奖励、肯定。

(2)【答案示例】十三万亩无偿奉献

【解题思路】能概括八位老人的品质和事迹,与上联的后半句对仗工整即可。

(3)【答案示例】示例一:大爷,请问是什么信念支撑你们坚守荒山植树造林三十余年?示例二:大爷,当初你们怎么会想到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呢? 【解题思路】语言要得体,问题要明确,要有针对性。

第三篇:河南省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植树的牧羊人习题 新人教版

植树的牧羊人

0

1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B)A.微薄/薄情寡义

倒水/东倒西歪 ....B.戳破/截然不同 一栋/挑肥拣瘦 ....C.结实/开花结果 反应/应接不暇 ....D.慷慨/一概而论 废墟/虚情假意 ....(解析:A.bó/bó,dào/dǎo;B.chuō/jié,dònɡ/jiǎn;C.jiē/jiē,yìnɡ/yìnɡ;D.kǎi/ɡài,xū/xū。)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A.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每次回老家,他总要到田间遛达一圈儿。B.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做人不能太张扬,谦虚总是好的。

C.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父亲虽年过花甲,但身体很硬朗。

D.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溪水缓缓流淌,清澈见底。

(解析:A.“遛”应写作“溜”;B.“暴”应写作“爆”;C.“躁”应写作“燥”。)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毛之地...B.研究生不服气,“故意”刁难季永强,刨根问底追究某型装备中存在的问题。....C.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让我们....受益匪浅。

D.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令观众折服。....(解析:C.“说长道短”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不符合句意。)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奉献的精神需要奉献的能力来体现。在海拔4 000多米的高原上,李素芝同志成功地实施了第一例开颅手术,成功地实施了第一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①他主持并参与的科研项目,有10多项达到国际医学领域先进水平,20多项国内首创,30多项填补西藏高原医学空白。他主刀和参与的9 000余例手术无一失误,挽救了数以万计的边防官兵和藏族同胞的生命,被誉为“雪域神医”“高原一把刀”。李素芝的事迹告诉我们,②有奉献之心,还要有奉献之力。

5.我们的美好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点点绿色的衬托,离不开葱郁大树的荫护。为此,七年级某班组织了以“关注绿化,珍爱绿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1)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图片的正中间是一个人双手捧着一抔土,土里种着一棵形状像爱心的树,图片上面是大写的英文字母“GREEN”。

(2)3月12日是植树节,班级决定以植树节为契机,号召每位同学关注绿化,珍爱绿色。下面是班长向全班同学发出的倡议书,有几处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亲爱的同学们: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阳春三月,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在此,我向全班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1.不破坏绿化,不采摘花朵,不践踏小草,不穿越开放式草坪。2.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每一张纸,用实际行动保护每一棵树。3.积极向周围的人宣传环保,倡导绿色文明,及时劝阻破坏环境的行为。4.积极参与社区、校园的绿化行动,每人种植一棵树,让树苗伴你成长。

班长:xxx

2018年3月12日

①该倡议书格式有一处不妥,应在第一行正中间写上“倡议书”几个字。②画线句成分残缺,应在“环保”之后加上“理念”。0

2课内精读

阅读“这样过了一年……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完成后面的题目。

6.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句话的理解。

选文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是由人挑起的,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还有像这位默默植树的牧羊人一样的人,像拯救世界的上帝一样在改变世界,为世界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7.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具体指什么。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指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种的长得很茂盛的一大片橡树。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不仅写出了新生的白桦树的外形,而且写出了其勃勃生机和青葱之感,写出了风景的神韵。

9.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直抒胸臆,直接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在内容上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同开头段照应,使得结构严谨。

0

3拓展阅读

等你,在桥头 王黎冰

①老人真的老了,背一背篼蔬菜到乡场上去卖,十几里路要歇上好几回。

②听院子里最年迈的王老汉说,老人年轻时身板可壮实呢,两手像《少林寺》里练功的和尚那样平举着一挑水走上一公里,气也不会喘一口。王老汉还说,他还看见过老人一枚二等功的军功章呢。村支书常对后生们说,老人是老党员,党龄比你们的年龄还长呢,他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多,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多。

③在春天如蜜糖一样的阳光里,老人静静地坐在自家的院坝边,看着远处那座断桥出神,苍老之态毕现。

④村里人远远地看着老人,就知道老人又想自己的儿子了。老人的儿子并非亲生,原本是村东头朱长子(长子:川语中的高个子)的儿子朱树林。树林两岁那年,爹妈双双病逝,老人就毫不犹豫地收养了他。老人像园丁,精心浇灌树林,儿子在老人的守望中拔节成长。

⑤高考前一个月,儿子最后一次回家复习。那天,雨下得真大啊,是老人记忆中最大的一回。一个8岁的孩子放学回家过河,刚到桥头,桥就被猛兽般的洪水冲断了。

⑥孩子拼命地喊“救命”,声嘶力竭,手忙脚乱。当孩子父母闻声赶去时,见自己的儿子已平安地躺在岸边,孩子却指着水中喊了一声“树林哥哥”就哭开了。

⑦桥断了,断桥边的小山坡上,多了一座新坟。人们知道,那坟里长眠着一个曾经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和一堆他爱看的书。

⑧五年来,老人的屋子里就再也没有过笑声。那以后,人们就常看见老人大半天大半天地坐在院坝边,望着断桥出神。细心的人看得出来,老人眼里总是包着一汪浑浊的泪。也有人听见了老人还在念叨着:“儿子,在桥头,我等你回来啊!”

⑨乡里穷啊,村民更穷。桥断了五年,一直没钱再修。

⑩村里人就将就着几个像练武术中“梅花桩”一般的石头桩子过河,战战兢兢,危机四伏。孩子们上学放学,全靠家长接送过河。老人还是种他的地,只是比以前更辛苦。

B11为了多卖几角钱、几块钱,老人常常赶几十里山路到另一个乡场。村里人见了,都会同情地说:瞧瞧,老人在给自个儿攒养老钱了。还有人慨叹:没孩子传递香火的人,苦哇!当然还有人一直劝说老人,再过继一个儿子吧。老人总是一言不发地摇摇头,佝偻着身腰继续忙自己的活儿,眼神里镌刻着一缕深深的沧桑。

B12又一个春天如期而临,鲜艳的映山红开满山坡。老人在一个夜里去世了,坐在桌子边的凉椅上,旁边还放着没理完的蔬菜。

B13老人的箱子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摞摞的钱,大多是角票和一元钞票,有些破烂的纸币角,都被他细细地粘贴好了。钱的旁边是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用这钱修桥,就算是我的党费。纸条下方还有一行小字:万一我死了,请把我与儿子树林安葬到一块,娃娃还小,我要陪陪他。

B14纸条下面写下的日期,竟是五年前的9月1日。压着这张纸条的,是那枚被村里人传为神物的军功章和一个五十年前的党员证……

B15夏天的第一场暴雨倾盆而至。此时,桥已经修好了。这座桥是水泥的,造型别致,很牢固,很显眼。

B16据说,这桥是城里一个小伙子设计的,由于他知道了老人捐资建桥的诺言,便没有要一分钱的设计费。

B17这以后,河边的小山坡上,并排着两座坟,一新一旧,远远地望着上学放学的孩子们。

B18这一天,是清明节。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座新桥的桥头,望着那两座坟异口同声地说道:“爷爷,您在天国还好吧,我们等你,永远在桥头!”

10.请概括文中关于老人和儿子的两个感人故事。(2分)①老人卖菜攒钱修断桥;②儿子因勇救桥断落水的孩子而牺牲。(一点1分)11.结合选文说说老人为何要捐资建桥。(3分)①桥断丧子的悲痛;②村民出行、孩子们上学放学的不便;③党员的责任感。(一点1分)12.结合全文,说说第B13段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4分)解开前文的悬念(1分),揭示老人为多卖几角钱、几块钱而走十几里山路卖菜的真相(1分),突出老人不辞劳苦、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2分)。

1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标题“等你,在桥头”的理解。(4分)①“等你,在桥头”是老人在儿子离开后常念叨的话,流露出老人对孩子无尽的思念;②“等你,在桥头”是学生们在桥头说的话,流露出对老人崇高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第四篇:2016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植树的牧羊人》原文

2016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植树的牧羊人》原文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人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三十来只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屋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和牧羊人待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里再住一天,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更多牧羊人的事情,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棒。

我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羊吃草的地方在一个山窝里。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的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第五篇: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植树的牧羊人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对比来突出主题的写法。(重点)2.体会运用第一人称,增加故事的真实性的好处。

3.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难点)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他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为背景。家乡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二、自主预习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或给注音写出汉字。

戳()tān()塌 山毛榉()废xū()chóu()劳 水qú()缝隙()干涸()hǒu()叫 白桦()树 薄荷()()2.词语解释。(1)坍塌:

(2)干涸:

(3)废墟:

(4)不毛之地:

3.请以“通过……,看出他是一个……的人”的句式,说说牧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理由批注在课本上)

三、合作探究

4.“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牧羊人所做的事儿是什么呢?坚持了多少年?

5.本文用第几人称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遇上牧羊人之前,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荒原的毫无生气?这样有什么作用?

7.作者最后为什么还要写来到这里的居民的精神境界?

四、拓展延伸

8.这样的一个人有没有带给你一些感悟呢?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吗?

9.牧羊人用坚持和善良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如果他感动了你,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五、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扬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同时告诉我们心存善念必有善报,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也会被改变。

参考答案

二、自主预习

略。

三、合作探究

4.使荒原变成绿洲的事,坚持了35年。

5.运用第一人称叙事;采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使种树人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6.与后文荒漠变成了绿洲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牧羊人的贡献之巨大。

7.通过写居民的精神境界的变化,从侧面衬托牧羊人的贡献之巨大,他不仅改变了荒漠,还改变了人。

四、拓展延伸 略。

下载2017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作业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作业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再塑生命的人课后作业习题

    再塑生命的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搓捻(cuō niǎn);恍然(huǎng);争执(zhí);感慨(kǎi) B. 绽开(zàn);譬如(pì);模仿(mï);企盼(qǐ) C. 截然(jié);激荡(dāng);喷水......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大全]

    一、选择题(14分)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有误的是( )A 寥寥可数(非常少) 精神恍惚(精神不集中)B 妄行出入(随便进出) 笑容可掬(捧水喝)C 旁若无人(好像) 喜不自胜(承受控制)D力倦神疲(劳累、疲乏......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导语:初中语文学习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而运用语言才是高级阶段。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也就是学会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下面和小编来看看七年级语文上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整理

    第四单元 品行善恶 农夫与蛇(两则): 1. 在这则寓言里,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成了“恶人”?为什么? 没有误写。作者借蛇写人,实际上就是借毒蛇的恶毒、六亲不认、......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比较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比较•探究”课文 东郭先生与狼(1课时) 预习积累: 1.分角色朗读寓言故事。 2.了解《中山狼传》,积累字词。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教师用卷)一.字迹清晰,卷面整洁(共2分) 二 、积累与运用(共33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3分) A.隐秘(mì)嶙峋(lín)啜泣 (chuî)憩息(qì).... B.凝......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1专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一.字迹清晰,卷面整洁(共2分) 二 、积累与运用(共33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隐秘(mì)嶙峋(lín)啜泣 (chuî)憩息(qì).... B.凝望(nǐng) 迸溅(bìng)......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单元分析与提示】 本单元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