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农村学生从乡村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20:5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引导农村学生从乡村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引导农村学生从乡村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第一篇:如何引导农村学生从乡村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如何引导农村学生从乡村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自然生活篇

作为农村普通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常常被作文教学所困扰。一提作文,老师心凉,学生头疼,花了时间,出了大力,费了心神,却收效甚微。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也的的确确存在诸多问题。几年的读书生涯让出身农村家庭的教师们远离了农村生活,有的甚至被城市生活同化,评价学生作文优秀的标准是在立意、选材和语言上带有浓厚的“城市味”,用华丽的词藻,写喧闹的生活,表达出人生的感悟。因此,教师们硬逼着学生去写他们所不熟悉的事物,蛮横地把学生的作文同他们的实际生活割裂开来。农村学生的作文正沿着一条畸形的道路蜿延,却不知道路的尽头在哪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家创作离不开生活,学生写作也离不开生活。新课标十分强调作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要求在作文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生活,加强阅读积累,培养联想、感悟能力。农村中学生生活在农村,他们的生活也在农村,农村社会的生活是他们作文的根本和源泉。

农村学生的家庭生活较之城里的学生,多了几分自由和快乐,天地也更加广阔。他们春天可以到野外挖野菜、放风筝;夏天可以到树林里捉知了,到河里捕小鱼;秋天可以到田地里拔花生,到山里摘野果;冬天可以满村子追赶着打雪仗,可以到田野里逮野兔。农村还有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风霜雨雪气象的变换;有脱贫致富的新人新事,千姿百态的风俗民情,艰辛快乐的农耕劳作;更有农村面貌的日新月异,农村人淳朴厚道的感情等。这些在作文写作中,都是很好的素材。那么,教师在学生写作时,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从乡村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让学生写起作文来文思泉涌,笔下生辉呢?

一、教农村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们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农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写日记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认真观察,写出农村特色

提醒农村中学生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1)观察农村自然景物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田野、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用记录手册的形式、最经济的笔墨勾勒出所见的景色,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2)体验农村田园生活

体验就是积累农村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实际农村生活经验或经验不丰富,写出来的东西常常不切实际,干巴巴的,甚至言之无物。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摘果、下河摸鱼、上山放牛、砍柴割草,这些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锄草间苗、插秧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稻谷,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锄草,施肥,收获,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又如很多同学都亲身参加过锄草、割稻的劳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

(3)收集农村经典谚语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这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又如“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讲的是动物的各种行为可以预报天气。学生通过收集这些丰富的农村谚语,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4)观察农村飞速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提倡构建新农村,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科技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厂矿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

(5)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农村生活美的能力

农村的美可以说是没有污染的,是全天然的,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农村生活美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农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认识到“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欣赏农村自然美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审美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又要在方法上给学生以切实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如何发现,如何欣赏,如何积累,如何表达。作文教学要紧密地结合农村生活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这是解决农村学生作文无从下手的根本所在。(6)写农村特色日记

日记是一种写作基本练习,有人把日记叫做“生活素描”,或“实地写生”。它是一种写作准备,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细节,细节是作文的命脉。没有细节,作文就干巴无味。但细节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而是来自生活。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十分地感兴趣,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语文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另外,农村生活中的人物谈吐、风俗、家常、串门、风景等都是日记的内容。这样,一篇篇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日记便跃然纸上。

附:学生自然生活类练笔两篇

作品一:校园里的那棵柳树(八三班

杨启珍)

秋风起,雨点落,校园里的那棵老柳树静静矗立。在我们校园的操场边有一颗老柳树,看上去比三层楼房还要高。它长的枝繁叶茂的,远远望去,好似一个绿色的大蘑菇立在校园。我不由自主的来到它的身边,一片树叶随风而落。弯下腰身捡起那片柳叶,淡青色,滑滑的,还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咬下叶尖,苦苦的,涩涩的,那味道久久不能逝去。

站在树下,陶醉的张望着,那随风起舞的枝条似乎在向我炫耀它婀娜的姿影。它粗壮的枝干让我很是好奇,不由伸出手慢慢触摸它满身“伤痕”的枝干,我的手条件反射般收回:好粗糙啊!

当看到落叶归根,大雁南飞时,抬头看一眼这棵老柳树,我的思绪漫过了四季。

春天,当一切都在沉睡时,柳树却按抐不住急迫的心情,用它那如绿色云雾的身影点缀春天。

夏天,当一切都因炎热而无精打采时,它却摇摆着柔嫩的枝条招呼我们这些上体育课的孩子躲到它的浓荫下凉爽。

秋天,当一切树叶飘落时,它却依旧保持绿意满树,为萧瑟的校园增添生机。冬天,当一切都被大雪压弯了腰身,它却顶风冒雪更显粉妆玉砌之美。饱经风霜,历经风雨,老柳树总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它那宝贵的精神不正和老师相似吗?失败时,是老师积极鼓励;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时,是老师敲响警钟;迷失前进的方向时,是老师指点迷津„„可老师何曾向我们索取过什么呢?他们只是默默地奉献着,辛勤的培育我们这些含苞待放的花蕾。

当秋风又起,雨点又落,老柳树依然矗立在校园。

作品二:走在秋天的田野(九一班

彭玉红)

沐浴着清爽的秋风,漫步于那片金黄色的田野之中,微风夹杂着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极目远望,一片金色的世界映入眼帘。漫步于秋天的田野之中,细细品味那秋天的韵味。

沿着弯曲的小路径直前去,一片大豆就在眼前。尖尖的外壳鼓鼓的在阳光下尽情的成长,那弯弯的豆荚紧紧地包裹着里面的果实,像母亲守护自己的孩子。剥开一个豆荚,里面滚出几粒金黄的豆籽儿在阳光下泛着亮光。拿起一粒放置掌心,轻轻的触摸,它光滑的身体是那么的饱满。情不自禁的放入口中,一股淡淡的豆香在口中漫开,仿佛又喝到了那甜美的豆浆。

再来到一片玉米地中,一棵棵玉米像一个个将士守立在那片田野中。剥开一个金黄的玉米棒,一排排玉米粒映入眼帘,每一粒都那么饱满。抠下一粒放入口中,一股清香滑过舌尖。风轻轻地吹,吹得玉米跟风儿一起不停地舞蹈。抬头仰望,深蓝的天空中几朵白云悠然飘荡,偶尔有一群小鸟向南飞去,金灿灿的阳光普照着大地,散发出温暖的光芒。

漫步在这田野之中,看到这秋天的硕果,眼前仿佛展开一幅深意的图画: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一粒粒种子被播撒在这片肥沃的土地,时而阳光明媚,时而大雨倾盆,有多少次暴风雨无情的摧打,它们仍然在这片土地之上生长,坚强的走到了今天,一粒粒饱满的果实不就是它们一路走来的完美的见证吗?

我还在这田野之上,看着这来之不易的果实,思绪在我自己身上定格:一次次批评,一次次磨难,一次次失败,让我几乎放弃了学习。今天我所看到的一切时时震撼着我的心灵,我遇到的磨难远不及这荒郊野外暴风雨的袭击。未来的路就像这田间的小路一样弯曲,未来的磨难也将比这暴风雨更加凶猛。然而现在的我要坚强的走下去,我坚信,总有一天,我必将收获属于我自己的果实。

秋天的柔风扑面而来,我静静地漫步于这片田野之中,那金色的果实静静地挂在枝头,这来之不易的果实必将是我勇往直前的动力。今天,走在这秋天的田野中,我静静地思索,默默地凝望„„

第二篇:走进生活,挖掘写作素材

走进生活,挖掘写作素材

——《放风筝》教学启迪

永胜县永北镇小和集宏

作文不仅是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而且是学生观察、组织、思维、想象能力的体现和创新意识的体现。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都比较肤浅,对写作素材的选择和确定有局限性。特别对刚步入写作行列的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写作素材贫乏,提到写作文,抓耳挠腮无从下笔。而作为一名走进新课程的语文教师,“应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为此我在写作指导上尝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从实际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的方法。

阳春三月,阳光明媚,和风习习,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借此我在教学三年级六册《放风筝》一文时,首先安排学生邀上好友,拿着自己喜爱的风筝,到广场去体验放风筝,尽情享受放风筝的乐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放风筝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做。当我提出:“你们到广场时看到了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有的说:“到广场放风筝的人很多。”有的说:“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有的把风筝放上了天,有的举着风筝正要放。”有的说:“天上的风筝花花绿绿,格式各样。”有的还说:“天上的风筝有老鹰、蜈蚣、仙鹤„„”

众说纷纭。再提出:“你们是怎样把风筝放上天去的?”时,同学们又争着回答,有的说:“我端端正正地举着风筝,我的伙伴拿着线轴,飞快地向前跑去边跑边放线„„”,有的说:“我们的风筝最后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紧接着讨论:“把自己的风筝放上天空后又看到什么呢?”同学们又滔滔不绝地阐述了各自看到天空中风筝的样子、颜色、动态等,他们阐述得栩栩如生。最后我趁同学们还沉浸在放风筝的情境中之机,才让学生朗读课文,朗朗的书声中流露出同学喜悦的心情,又好像回到了自己放风筝的场景当中。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所写的就是自己放风筝的过程,跟自己讨论时所说的大相径庭。从而树立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弄清了作文就是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写清楚,也就是把自己所见到的听到的和所做的写清楚。

经过《放风筝》一文的学习之后,同学们深深的认识到作文就是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作文素材来自于生活。只要融入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写作素材也就丰富多彩了。通过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的方法能体现出“授之予渔”的教育观点。

2004年4月

第三篇: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的素材

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的素材

百色市右江区龙川镇平乐小学

教师

陆惠红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古代教育家朱熙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道出了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说明作文的源头是生活。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求的发展,笔者人为,要学生写好作文,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从生活的内容入手,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从中提取写作的素材。以下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的一写感受。

一.从家庭生活中提取

家庭生活是学生第一个接触的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是习作不可缺少的素材。为了培养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帮助父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启发学生认真留心,体会家庭生活,日常生活的丰富多彩。然后以此为写作素材。如:《今天我当家》,《我学会了炒菜〉》,《第一次洗衣》等等一篇篇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出现在学生的笔下。二.从学校生活中提取

学习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是学生感受最深的生活。因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应该是小学生丰富的写作源泉,所以,在教中,我们应巧妙新颖地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动机,挖掘潜力,探求新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经常开展一些语文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协写作比赛,成语接龙比赛,办手炒报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如〈〈一堂有趣的课〉〉为题的作文,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亲身体验过。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大都生动具体,内容充实。这样一来,学生写起作文起来就容易做到“言之有物”了。三.从社会中提取

很多学生对习作都感到很惧怕,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要写什么,没有内容可写。这原因主要是小学生的生活不够充实丰富,对周围的事物不仔细留心观察,不动脑筋去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多接触千姿百态的大自然,多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儿朵去感触,用自己的脑去思考。让学生去发现一些新鲜的事物。教师因势利导,创设生活化的作文情境,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的热情。

总之,生活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写作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领悟。使学生越写越想写,越写越得意。不再感到内有内容可写,没有话可说。从而感受写作带来的乐趣!

第四篇: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的素材

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的素材百色市右江区龙川镇平乐小学教师陆惠红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古代教育家朱熙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道出了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说明作文的源头是生活。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求的发展,笔者人为,要学生写好作文,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从生活的内容入手,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从中提取写作的素材。以下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的一写感受。

一.从家庭生活中提取

家庭生活是学生第一个接触的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是习作不可缺少的素材。为了培养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帮助父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启发学生认真留心,体会家庭生活,日常生活的丰富多彩。然后以此为写作素材。如:《今天我当家》,《我学会了炒菜〉》,《第一次洗衣》等等一篇篇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出现在学生的笔下。

二.从学校生活中提取

学习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是学生感受最深的生活。因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应该是小学生丰富的写作源泉,所以,在教中,我们应巧妙新颖地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动机,挖掘潜力,探求新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经常开展一些语文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协写作比赛,成语接龙比赛,办手炒报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如〈〈一堂有趣的课〉〉为题的作文,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亲身体验过。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大都生动具体,内容充实。这样一来,学生写起作文起来就容易做到“言之有物”了。

三.从社会中提取

很多学生对习作都感到很惧怕,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要写什么,没有内容可写。这原因主要是小学生的生活不够充实丰富,对周围的事物不仔细留心观察,不动脑筋去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多接触千姿百态的大自然,多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儿朵去感触,用自己的脑去思考。让学生去发现一些新鲜的事物。教师因势利导,创设生活化的作文情境,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的热情。

总之,生活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写作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领悟。使学生越写越想写,越写越得意。不再感到内有内容可写,没有话可说。从而感受写作带来的乐趣!

第五篇:阅读教学中如何挖掘写作素材

阅读教学中如何挖掘写作素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虽然执教十余年,但在教学中仍然感觉到学生的写作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二是写作内容空洞乏味,言之无物,言之无情,笔是心非;三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究其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平时没留心观察或观察不细致,没注意积累素材;阅读量太小,积累词汇太少,不知道如何去表达。针对以上状况,我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挖掘写作素材。

一、从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入手积累和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就是要让学生把句子读通读透。然后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不断丰富、积累词汇量及掌握各种修辞方法。积累训练让学生通过熟读、抄写等手段当堂就完成了对课文好词佳句的积累,训练了学生的识记能力,促进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为写作提供了最基本的语言材料。为了更加深入地进行训练,可让学生运用其中的重点词语造句或运用句中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等,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抓住文章中的典型的段落进行分析和训练。

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段落,这些段落往往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在学习这些段时,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这些典型段落的结构,写作方法,写作的顺序,领悟作者融入的感情,并认识的到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清楚的,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抓住文章中的空白点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从而也让它成为写作的一个训练素材。

许多课文都会有可以给读者思考空间的地方,我们应该抓住这些句子,给学生充分想象的活动空间,进行说话和写话的训练。

四、从学文感悟入手进行习作训练。

学生读懂全文后,可以随机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人或什么事?你能不能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抓住了文章情感点,接着又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内容,趁热打铁,一气呵成。老师抓住了这一训练的内容,既让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又在训练中锻炼了写作的能力。

五、从故事的结局入手让学生续写课文。

有许多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恰到好处的课堂练笔同样可以进行内容的延伸,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感悟,思想还不成熟,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只有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挖掘资源,开辟练笔天地,读写结合,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下载如何引导农村学生从乡村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引导农村学生从乡村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导入 怕写作文么?举手表示。 喜欢写作文的呢?将自己对写作文的感觉用ppt所显示的表情表示出来。请两位同学上台将自己对写作文的感觉用表情表......

    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5篇范例)

    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自身的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又一重要途径。这种途径,就是以自己为对象、核心,积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及感受。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特别提......

    如何引导学生收集写作素材

    如何引导学生收集写作素材 【摘要】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初中学生对任何事物充满着新鲜和好奇,独立追求与感......

    英语教学中挖掘生活素材,(精选5篇)

    挖掘生活素材,彰显英语魅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教学的不竭之源。在英语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各种生活素材,巧妙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才能彰显英语学科魅力,使......

    写作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课题:第一单元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活动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训练,要学会怎样捕捉灵感,找写作素材。 2、抓住素材,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3.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分......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一、导入 同学们请拿出一张纸来,你们猜猜老师要让你们拿纸做什 么?预设( 听写、默写、写作文、做手工等)同学们的回答都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这也正好和我......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3.再现亲人令自己......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学生例文: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