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引领学生阅读名1 - 副本
《如何引领学生阅读名著》
唐河县上屯镇一初中
2014年5月
如何引领学生阅读名著
内容摘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死抱课文以对付考试为目的的阅读是狭隘的,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阅读必须向课外拓展,阅读名著对提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无疑是一个有利的举措。引领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给学生们讲一些中外许多名人的成长都与青少年时期爱读名著有密切关系的例子。引领学生有序阅读名著,名著营养丰富,读一遍往往吸收不来或吸收得很少,因而我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受益。引领学生学名著去写作,让学生对名著有渴望。经过较长时间的引导、阅读之后,有部分喜欢语文、精力充沛的学生往往不满足教师指定的作品,再引领学生自主阅读名著,让他们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尝到了争论的甜头,而这类现象的出现,可以在班内或校内逐步形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风气。
关键词:
引领 学生 阅读 名著
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学生课外阅读少,思想囿于一片狭小的天地,视野狭小,知识贫乏,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起码的人文素养。学生在原生态的阅读中明显存在三大倾向: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的大量零散的语段阅读;为了获取信息,而阅读一些短、平、快的“文化快餐”;为了消遣,阅读娱乐性强但缺少历史厚重和人文品性的书刊。由此可见,名著阅读已经走入低迷的狭谷,必须引起语文
教师的深切关注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懈探索“名著阅读”这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死抱课文以对付考试为目的的阅读是狭隘的,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阅读必须向课外拓展。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实施建议里明确指出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这对提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无疑是一个有利的举措。可是如何让学生喜欢名著,如何让名著成为学生语文的“本钱”,为今后的学习“垫底”,是广大语文老师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几年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实践,力图让名著真正成为学生的名师。
一、引领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
我们学校是农村中学,刚刚升入初中的孩子们所熟悉的课外书也就是卡通画册和几本作文选之类,至于什么是名著,什么样的书是名著,他们一概不知。面对厚厚的《西游记》《水浒传》,他们更是老虎吃天——无处下手。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对名著有兴趣。
首先,让学生懂得,名著经过了时代的考验,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很有价值的,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对自己的一生起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年级的增高,不能只局限于读低层次的、娱乐性的、消遣性的卡通漫画、《故事会》等等,更不能迷
恋于那些武打言情小说,而要阅读高层次的书,文学名著就是其中的一类。
其次,给学生们讲一些中外许多名人的成长都与青少年时期爱读名著有密切关系的例子。比如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冰心奶奶的文章和诗,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冰心在七岁时就开始苦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等等;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黑塞,其阅读生涯则是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的。他经常一坐就是几个钟头,一摞摞的书都被他啃了下来„„
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学生对名著开始有了兴趣。这时再把课程标准规定的名著,根据不同年龄特征一一推荐给学生。初一:《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初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繁星·春水》,初三:《骆驼祥子》、《名人传》、《西游记》。
二、引领学生有序阅读名著。
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阅读同样的阅读材料,也会由于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对材料产生不同的理解,有的贴近原文,有的对原文加以了升华,有的却与原文风马牛不相及。这时,如果没有教师有效指导,没有合作与交流,就可能会使学生缺乏发展的平台,影响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质量,而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更会一
筹莫展、“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而我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受益。
第一步,教师向学生提供导读材料,材料主要包括作者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简析、艺术特点简析等等,让学生在读之前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
第二步,整体感知阅读,这一遍阅读一般在假期里。由于假期时间集中,学生身心放松,他们完全处于自主的地位,便于从整体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特点。同时对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记在阅读笔记上,开学后交流、检查。
第三步,咀嚼阅读,主要在每周的阅读课上进行。这一遍阅读是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交流对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的赏析,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对公认的好句子、段落朗诵甚至背诵。
我们每周两节阅读课,连排,共100分钟。一般用60分钟阅读、批注本周规定的内容,30分钟师生交流,10分钟整理阅读笔记。
以《骆驼祥子》为例,小说共24章,每周阅读5章,大约5周就可以完成。在阅读课上,学生甩掉了“标准”答案的束缚,思维敏捷,各抒己见,在一次次交流与争论中,逐步体会出了名著的魅力。这儿举几例说明。
祥子娶了虎妞,但他仍然想去拉自己的车,而且态度坚决。虎妞想,“她不能太逼紧了,找这么个大东西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平实的“大东西”透露出了虎妞根本看不起祥子,压根就没把他当成人来
看,进而写出了祥子这段畸形的婚姻和命运的悲惨。从对这句话的赏析可以看出,学生已品味出了艺术大师的语言魅力。
当虎妞难产而祥子无钱送她到医院时,作者写到:“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学生分析到“愚蠢”是迷信,“残忍”是等死,而这一切的原因却是因为祥子的贫穷、落后。作者用精辟的议论,代祥子诉说了血泪凝成的痛苦心声。
小说第23章开头写了小马的死,老人的悲惨命运,其他章节还有对狂风的描写、烈日的描写、暴雨的描写等,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都能分析出这是衬托祥子的悲惨的命运。而这些分析也应验了老舍的话:“我的眼一时一刻也不离开祥子,写别的人正所以烘托。”
第四步,评析阅读,一般在作文课上完成。在大体了解——初步阅读——咀嚼阅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设计题目,或从内容方面或从形式方面对小说进行评析。如在阅读《骆驼祥子》后,可设计如下题目:①祥子是如何一步步堕落的。②如何理解老舍的“我的眼一时一刻也不离祥子”。③分析环境描写的几个作用。评析阅读使学生对作品由局部赏析变为整体赏析,在写作中锻炼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比较分析能力、概括归纳能力等等。
在学生有序的阅读中,教师要和学生一样,一遍一遍地阅读,并在书中作评点,随时和学生交流心得。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自己也会在反复阅读中不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
三、引领学生学名著去写作。
在每读完一部作品后,可就写作方面最突出的方面让学生模仿写作。以《骆驼祥子》为例,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尤为突出,作文课上,可选择一方面或两方面兼顾来练习。如学生的作文《风雨中,那片绿叶》就是模仿祥子在狂风中拉车一节而写的:“„„一阵风吹过,绿叶急速地打着转,然后摇摇头又伸直了。雨点落下来打在它的身上,将它用力往下按,而它在一阵急雨过后却又挺起了腰„„终于又是一阵风夹着雨扫过来,树枝被摇得猛烈颤抖,而那绿叶却死死地抓住树枝奋力向上挣扎着,似乎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跳跃在呐喊,在争取自己最后的生存机会„„”文章描写细腻,赞颂了虽然没有见到彩虹,但却经历了风雨的绿叶。这样的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而每一次练习的成功,更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引领学生自主阅读名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经过较长时间的引导、阅读之后,教师不应操纵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1、引领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册。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由的阅读,教师不能越俎代庖,随意指定,硬性摊派,强求统一,而应尊重和珍视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个性,在给学生做好课外阅读材料推荐和指导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阅读书册。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的材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去享受无拘无束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喜欢想象、幻想,他们可以选择想象瑰丽的科幻读物;有的学生多愁善感,囿于内心,他们可以选择感伤婉约的诗词散文小说;有的学生性格外向,他们可以选择豪放的诗词或紧张激烈的传奇武侠;有的学生抱负远大,脚踏实地,他们可以关注那些能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和引路作用的名人传记„„在自主选择阅读的书册中,学生会时时体验到发现自我的乐趣。
2、引领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积累方式。
积累是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在课外阅读的积累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好的文章或段落背诵下来;可以引导学生做摘抄,如在阅读过程中把优美的词句、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写上点评或心得;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圈点批注„„教师不应强求学生统一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积累方法,而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积累方法或几种积累方法结合,让学生在自主积累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收获。
我相信经过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断探索、实践,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生会变成一个个的“读书”人,他们的人格修养和审美情趣将大大提高,知识储量将大大增加,领悟鉴赏力将不断增强;学生写
作水平将整体提高,我们的社会也将变成一个“书香”社会,名著必将会成为学生真正的名师。
第二篇:用心引领学生成长
用心引领学生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教师-----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不仅肩负着在学生的心田上播下知识种子,引导学生攀登书山学海的重任,还务必以崇高的职业精神,让学生生活在肯定和关爱中,用我们的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之“四心”,做学生成长的守护神,引领学生茁壮成长。一 爱心——学生成长的动力
最近,我在批阅学生的作文过程中,我班上一个学生的一篇作文,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
学完第三单元的人间真情“这组课文后,单元习作,要求是让学生写自己身边的真情故事。班上的学生学以致用,写出了一篇篇凝聚人间真情的文章。而班袁波同学的这次习作,竟取材于我对他的一声问候。他在习作中细致地记叙了那次全校集会时,他因感冒不胜病痛的折磨,趴在凳子上睡觉,我走过去问侯他的经过。当我从他的文字间,读到他对我深深的感激和爱戴之情时,我心里一时可谓五味杂陈。我不曾想到,一句普通的问候,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引起如此的波澜。这么一丁点儿关爱之举,却抚慰了一个病痛孩子的心灵,让其感受到师爱的温馨。记得那次少先队活动,全校学生在众多领导和老师的注目下,个个正襟危坐,会场的秩序异常良好。会议过程中,我突然看见我班原本坐成一条直线的队伍,出现了一个缺口,周围的同学纷纷向缺口处探头观望。我立马过去,心想:是谁坐不住,公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哗众取宠呢?走近一看,只见袁波同学蹲在地上,把头靠在凳子上,闭着眼......我想起上午语文课结束时,他向我请假买感冒药,眼下这情景,一定是喝了感冒药,药力发作催他睡眠吧。我不由得心生怜爱,关切地询问他要不要回寝室休息,并安排坐在他前面的同学,让袁波躺在他背部小憩一会儿。就是这样一点不足挂齿的善举,袁波同学把它记在心间,并用饱蘸真情的笔墨写进作文。此后,袁波表现优异,倍受任课师的好评,成了同学们心中的榜样人物。
由此,我感受到师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是学生茁壮成长的不竭动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教育根植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老师对学生的爱,恰似滴滴甘露能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宛如缕缕和风,可拂去学生心中的烦忧。我们的学生需要乘着爱的翅膀飞翔。罗曼罗兰说:”要散步阳光到别人心里去,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身为教育工作者,让我们用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来面对这些稚嫩的孩童,让每个学生在我们的爱心呵护下,快乐地成长,拥有幸福童年。
二 细心——细节显现真情
一个班集体的学生性格迥异,千差万别:优等生,贫困生,学困生,留守儿童,单亲或者身患残疾的同学汇聚成一个集体。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他们只是其中的几十分之一;对其家庭来说,他们承载着一个家庭抑或几代人的全部希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些教育箴言,如雷贯耳。要落实到现实琐碎的工作中,我体会到教师必须具备“细心”。
课堂,是老师与学生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细心察看学生的情绪状态。我的课堂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情绪是非常饱满的,偶尔在课堂上出现出听课走神,无精打采或者故意不听老师要求的学生,每逢此时,我除了在课堂上及时提醒该同学认真学习外,课下,我会找其谈话,弄清背后的原因,及时疏导他们心里上的问题,帮他们校正航向。
另外,我建立了班级留守生,学困生,贫困生档案,并定期找他们谈话,细心做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排解他们心中的怨忧,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教育之于心灵,犹如雕刻之于大理石。我们教师惟有细心呵护教育对象的心灵,注目全体学生,才会促其进步,使其茁壮。
三 耐心——关注特殊学生
今年接手六(1)班之初,我听原任教的老师说,我班的向某某,特别调皮,说得严重一点是朽木不可雕也。
第一天,我在班上分配劳动任务,向某某十分踊跃,积极主动地要求去打扫任务艰巨的餐厅,我不由窃喜起来:说是这同学调皮得不得了,还不错嘛,长得壮实,挺爱劳动!于是,我顺应其意,把他安排在扫餐厅的小组里。劳动任务分配完,学生带着劳动最光荣的教诲,纷纷拿着工具奔向餐厅,个个一副大显身手的势头。须臾,我到餐厅巡视时,看见绝大部分同学争相恐后地忙碌着,只有他——向某,站在一边,一手拿着扫帚像练臂力一样在奋力一圈又一圈地旋转扫帚,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我一时气不打一处来:老师的话全当耳旁的风,小小年纪,竟和老师当面一套,背地一套,如此糊弄老师。但考虑是开学之初,我强压心中的怒火,心平气和地给他换掉劳动任务——让他打扫我每天能监管的教室前的走廊。刚开始,我每天早上去检查时,他总是不是忘记了打扫,就是没扫干净。鉴于他在我的指导下,还是能达到我的清扫要求,于是我不厌其烦地提醒他,屡屡强调打扫要求。一个星期过后,他终于把这项劳动任务,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不用我督促指导,能够完成得很好了。而此前,他身上懒惰散漫的陋习逐渐消失,渐渐有了热爱劳动的意识和行为。
劳动习惯也好,学习习惯也罢,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老师耐心地指导,持久地关注。好习惯,是孩子们成长的阶梯!让我们用耐心做后盾,全面塑造我们的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四 恒心——成就梦想
亚里士多德说: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美的。是的,教师日复一日的劳动,却没有显而易见的劳动成果,学生的成长也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显现,正可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有谁不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构成巨大的财富,幸福的根源在知识!桃李满天下,是一个教师最美的人生境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我的梦想,为此,我凭借恒心坚毅起来,哪怕将将酸甜苦辣尝遍。我也将引领我的学生,用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恒心,去成就乘风破浪的壮举。
让我们用爱心,细心,耐心,恒心丰富自己的心灵,在工作中为“四心”做好注解,平凡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我们,必将把普通的工作做得熠熠生辉,莘莘学子必将在老师无私的奉献和精心的呵护下日益茁壮。
第三篇:引领一年级学生读书
引领一年级学生读书 ——“徐老师讲故事”
今年新接一年级三班,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是为了激励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我在班里开辟“徐老师讲故事”栏目。为此,我从几位老师那里借来了部分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图书,准备在上课开始和下午课前读给我的学生听。
今天开学第一天第一节入学教育结束后,我就给学生阅读《找回太阳》的故事。别看这批学生刚入学,听故事很入迷,神情跟随故事的情节变化而变化,还会结合自己的想像和理解猜测故事情节,很是专注。在下课前我留有悬念,吊足学生胃口,让学生期待下次阅读。中午课前练字时间,由于学生还不会写字,而且在未来学习拼音的日子里,也一般不会写字。所以我便决定利用这个时间给学生朗诵故事。中午,我来到教室,还有几个小朋友在外边玩耍,只听几个小朋友一边喊“徐老师讲故事了!”一边跑进教室,等待着我的阅读————这种感觉真好!
我现在是给学生阅读,过一段时间后,我便引导学生给学生阅读!
希望看到此博的家长们,也能天天拿出一定时间陪孩子读书!毕竟,读书是培养孩子良好语文素养的捷径之一。
由于我因为开会没有参加一年级家长会,希望看到此博的家长,能找一找昨天的《齐鲁晚报》,里面专门有一版“如何引导读书”的篇章和“如何做个好妈妈”篇章,里面都谈到了如何引领孩子读书的内容。但愿家长能和老师一道共同努力,培养孩子的读书热情和习惯。
第四篇:引领学生遨游书海
引领学生遨游书海
叶圣陶先生曾说:“课内教材有定量,虽足使儿童感兴趣,尚不能厌足。唯有取兴味相类的书籍供给儿童,使他们有取之不尽的乐趣。”善于做一个书海的导航人,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职责。该引领学生读些什么书呢 对于中段的学生来说,就是要帮助他们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能激发阅读兴趣的书籍。
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童话、散文、小说及科普读物,以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在自修课中,介绍适合三四年级阅读的数目,其中必读书目有:《夏洛的网》(美 怀特著)、《时代广场的蟋蟀》(美 乔治·塞尔登)、《长袜子皮皮》(瑞典 林格伦)和《爱的教育》(意大利 亚米契斯著)等。选读书目有:《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法 蒂皮·德格雷)、《笨狼的故事》(汤素兰)、《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 罗尔德·达尔)、《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杨鹏)、《大林和小林》(张天翼)、中国童话(黄蓓佳)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美国 马克·吐温)等。利用早自修、课间和午休活动等时间,让学生读这些好书。在班队课中进行好书推荐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读的好书等。每学期让每位同学带来两本图书(里面最好有一本必读或选读书目中的书籍)充实班级的图书角,这样一来,学生的读书收效大。一学期中,包括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书籍,学生读到的书籍数量和质量将大大超越自己带来的那两本,达到预期的效果。
仅仅鼓励学生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是不够的,还必须逐步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课堂所学的阅读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往往会使课外阅读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按照本学期教研组安排的阅读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西游记》,学生兴趣盎然。因为几百年来,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许多经典故事人人口耳相传。《西游记》其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是一部鼓舞人励志,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学生每天读上一两回故事,有的已经欲罢不能,爱不释手。并以读后感,写读书笔记的形式
反馈学生阅读《西游记》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近一个多的阅读时间里,普遍了解到《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告诉学生没读完《西游记》的继续读下去,读完的同学不妨再多读几遍,或许每一次读,你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
让学生写读书心得或者摘录精彩片段,名言佳句等,都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措施。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引领学生在书海中遨游,使学生运用学到的有关通读整本原著,细读经典片断的方法,走进更多的名著,收获更多的知识。既开拓了视野,又丰富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写作能力,收效是显而易见的。
第五篇:社团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社团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师范路小学Style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今天站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社团活动,感到非常荣幸。下面,就我校社团发展情况给各位领导作一简单汇报,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社团的建立
2009年10月,原东大街小学和东关街小学合并成立了师范路小学。建校后,我们以“全面发展、快乐成长”为办学理念,以“创建特色、打造全市一流学校”为奋斗目标。开设了舞蹈、堂鼓等第二课堂,开始了社团建设。2011年春季开学,为了让学校活起来、动起来,我校立足实际,调整课时,开始大面积铺开社团活动。以传统音乐强项为突破口,安排音体美教师各带一个特色班,语数英、科学、计算机等老师根据自己的学科带班。秋季开学,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充分整合各种资源,邀请社会上有特长、愿奉献的人士积极参与,开始组建空竹、京剧等特色社团,社团开始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今年,我校在原有特色社团的基础上,拓展社团内容,把社团作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课程的理念作指导,在成效上做文章,社团开始向多元化、校本化发展。
目前,我校成立了合唱、京剧、葫芦丝、功夫扇、广场舞、国标舞、架子鼓、电声乐队、武术、空竹、跳绳、乒乓球、健美操、素描、线描、卡通画、创意画、剪纸、彩泥、针织、十字绣、手工制作、科技制作、象棋、跳棋、军棋、五子棋、作文、诵读、诗朗诵、童话剧、课本剧、小记者、文学社、播音主持、奥数、礼仪、书法、硬笔书法、趣味英语、科技探究、信息技术等40多种68个社团,最大的社团100多人,最小的10余人。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我校的部分社团进行了展演,如:10人架子鼓齐奏;20多人葫芦丝齐奏;61人的戏曲节目《亲个蛋蛋唱大戏》,同时这个节目被选为2013年市春晚;60多人的溜溜球表演;200多人的空竹表演等等,吸引了2000多位家长到校观看,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好评。
二、社团的特点
社团活动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基础。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我校充分利用社团这一平台,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发展,社团活动呈现出以下特点。
1、全员性
我校的社团从参与角度看,具有全员性的特点,就是学生全部参与,一个不少。大家都知道,组织几个社团,让部分学生参与,场地、器材、管理等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可是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让全体学生全程参与社团活动。现在全校2400多名学生全部参加社团活动,每人一项,这在全市范围内是唯一的,在全省也不多见。
2、课程性
我校社团从整体活动安排来看,具有课程性特点。社团活动在新课改中,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范畴。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实施”的要求,我校结合校本课程开发,把社团活动安排进课程表,占用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课时,作为多样化校本课程进行实施,每周两节,固定教师,星期
二、星期四第6节社团进行活动,保证了时间。
3、选择性
我校的社团组建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特色发展,实行了双选和单选制。每学期开学时,教师将自己拟带的社团提前公布给学生,学校根据学生报名,兼顾社团均衡,让学生自主选择。音体美及外聘教师成立的特色社团实行双向选择,限定名额,如每个班空竹10人、功夫扇2人、京剧1人、古筝1人等等。学生报名后,经过专业老师筛选,择优录取;没有选上的学生则回年级参加任课教师带领的兴趣类社团。其他教师成立的社团实行单选制,按学生报名进行组团。这样我校通过自主选择、合理引导,既解决了个别社团人数太多带不过来的问题,又保证了学校特色项目的有效发展;既坚持了学生选择机会均等,又注重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
4、整合性
我校社团从管理组织角度看,打乱了原有班级安排,按社团活动项目进行组合,进行走班活动。社团活动时,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年级班级,听从带团教师安排。带团教师是社团的组织管理者,负责学生的出勤、安全,负责社团一切事务。按照社团活动实际需要,分配固定社团场所,制作社团标牌,贴在房间门旁,这样既便于学生找到,又便于管理检查。目前,校级特色社团成员来自各年级,年级社团成员来自同年级,活动内容基本不同。
5、免费性
社团活动需要聘请专业教师,需要购买器材设备,需要花钱。有些学校的做法是通过社团活动,收取一些费用,这样学生参与的面较小,最后成为了个别学生特长发展的辅导班。为提高全校学生的素质,我校社团活动坚持免费原则,不向学生收取相关费用,所需经费由学校想办法解决。
三、社团的发展
社团建设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社团发展到现在,我校克服了许多困难,如师资、器材、场地等等,每个学期都在大胆尝试、调整调度;每个学期都在解决问题、认真总结;每个学期都在深刻反思、进行改革。
1、破瓶颈推动社团发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团建设需要解决硬件和软件问题。一是器材。社团活动需要各种各样的器材,我校通过统一购置、接受捐赠、自己购买三种方式进行解决。在县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先后购置了300多个空竹、200个堂鼓、100个葫芦丝、25架古筝、10套架子鼓、8架电子琴和其他部分专业设备,解决了学校特色社团的需要。动员社会力量,捐赠了乒乓球台、多媒体音响设备,保证了个别兴趣社团活动。动员家长支持,学生自己购买活动器材,保证了多数社团活动所需。可是,我们的个别社团器材数量仍然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实施分层教学。例如架子鼓,社团共有20多人,学生全上不了手,我们就让初学者先在小军鼓上操作,等鼓点记熟以后,开始上架子鼓训练,既缓解了器材紧张,也实现了有效教学。二是师资。我校社团通过四种方式解决带团教师问题。挖潜力,找特长,发挥学校教师的主力军作用。目前,我校在岗教师每人根据自己的特长必须带一个社团,没有特长的要学习,逐步成为双师型教师。聘请、邀请社会上有专长的人士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张北“夕阳红”艺术团的老师开设了京剧班,空竹协会的老爷爷们在学校分年级开设了空竹班,一些街头艺人也纷纷成为了学生社团指导教师。与兄弟学校共享教师资源,通过走课方式解决古筝等部分社团的专业教师。动员家长参与社团指导,拓宽社团教师来源渠道,增强社团的趣味性和特色化,是我们今后解决师资问题的方向。三是场地。开放所有教室、专用教室,想尽办法满足社团活动。目前,除了办公室、仪器室、器材室没有占用,其余的全部安排为社团活动场所,个别人数少的社团,两个项目在同一个教室上,例如剪纸和十字绣,可以说,凡是有桌凳的地方就有社团活动的学生,这样场地就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为应对特殊天气,室外活动的社团,都安排了临时应急场所,如备用教室、门厅等可利用的空间。
2、强管理促进社团发展
社团活动是课程。我校用课程的标准管理教师,安排活动。学校从带团教师的安排、团队成员的选定、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规章制度等方面加强管理与指导,要求每个社团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效果。一是加强课时管理。今年,我校由原来的每周一节增加到了每周两节,一个学期30多节。为上好每一次活动课,学校领导、主管科室加强了监督管理,防止社团活动形式化。二是加强科目管理。根据平时对教师的了解,引导教师带趣味性浓、动手能力强的科目,坚决摒弃乏味单一的科目,把好社团组建关。中青年教师有激情,多侧重播音主持、文学社、棋类、韵律操等项目,老一点的教师选择剪纸、十字绣等,力求每个社团都有看点,都有新意,让各年级科目对学生都有吸引力,学生就会真正结合自己爱好进行选择,避免了有的社团人满为患,有的冷冷清清。三是加强教材开发。为了长远发展,我校按照三级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树立每位教师都是教材开发编写者的意识,制定教材开发计划,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我们根据社团实际,要求教师整理自己的计划、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记录活动过程,形成文字资料;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购买相关书籍,寻找、丰富活动内容,并按教材思路进行补充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校本化的教材蓝本,以便自己或他人借鉴使用。
3、定制度保证社团发展
社团活动要有效果,否则就容易走过场、摆花架子。全校学生同时活动,离开了原有班级,如果管理跟不上,容易出问题。个别项目吸引力、趣味性不强,学生容易开小差;教师没有特长,积极性不高,出工不出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们用制度保证了社团发展。一是把社团活动的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与绩效工资、年终考核挂钩。二是把社团活动纳入班级量化管理,与班主任津贴和评选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相联系。三是制定社团活动考核办法,引入家长评价机制,让家长委员会评价社团活动、评价教师。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共同组成考核小组,给每一位教师的社团活动打分,考核项目作为个人年终考核项目的一部分,权重分占5%。这样与切身利益挂钩的做法,目的就是为了建立社团活动的长效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社团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同时也让社团活动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引擎。
一路走来,可以说是历经坎坷,一直在摸索,一直在改进。经过4个学期的实践与努力,我们的社团由原来的音乐一枝独秀,发展到现在的各类社团并存;由原来的个别学生参加,发展到今天的学生个个有项目、人人都参与。现在社团活动成为了每个孩子张扬个性的绚丽舞台,成为了每位教师挥洒才艺的智慧空间,社团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学生们在社团活动中找到了阳光、自信、快乐,实现了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各位领导,我校的社团建设虽然初显成效,但还有很多不足,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面对,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解决。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社团活动就一定会成为师范路小学的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