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成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20:2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成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成因及对策》。

第一篇: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成因及对策

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成因及对策

中国44%的河流重金属超标;

中国主要工业城市地下水都不同程度发生了污染; 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

仅今年就发生了多起工业污染事件,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自然环境的恶化,污染物质的排放,地下水体的普遍污染,中国自来水的安全标准不仅没有赶上可以直接饮用的国外标准,就连最基本的水源也受到了不容小觑的污染。

一起起惊心动魄污染事件,每一个都给政府敲起了警钟,再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人民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污染了的环境威胁,这种危险是无法避免、回避和潜在的。我们在积极解决已经发生污染的同时,还要理性的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从中找出解决办法。一.污水来源

面对工业废水越来越严重地污染环境,人们突然感到怎么以前也没有感觉到这么多工业废水和废料,废料处置不当遇水也就产水了有害水。其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工业生产总量增加多少,同样,工业生产废水就会相应增加多少,产生工业废水的途径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反应不完全产生的废料和废水。工业生产过程中,一般的反应转化率只能达到70%~80%,未反应完的原料一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但最终有一部分因回收不完全或不可回收而在不同环节转入废水、废气或废渣中。比如生产多晶硅的副产品四氯化硅,就是工艺水平低造成多晶硅还原效率低,产生的副产品及废水数量也就增加。

2.副反应所产生的废料。工业生产在进行工艺主反应的同时,往往还伴随着一些副反应。副反应的产物数量一般较少,有些可以回收,但有些成分复杂,回收困难或回收费用很大,因此,只能将其作为废料排弃。这种情况主要在化工行业、酿造行业同时也伴有废水排放。

3.工业物料的跑冒滴漏。共用物料再储存、运输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也可能造成严重的污染。这是大多数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尤其是工业物料长途转移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生。

4.冷却循环水。许多生产工艺中都需要大量的冷却用水,如炼钢、炼油、发电等。冷却的方式一般有直接冷却和间接两种。直接冷却是使冷却水直接与被冷却的物料接触,很容易成为工业废水;间接冷却的冷却水虽然不与物料直接接触,但因为其中往往需要加入防腐剂、杀藻剂等化学物质,故也受到一定的污染需要定期处理或部分排放。但间接冷却水相比其他工业废水较为清洁,可通过一定的处理后循环使用。5.以水作为生产过程介质的工业废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都要全部排放;而且,成分复杂、不易净化处理。如造纸、印染、清洗、电镀等行业。二.对排污认识的误区

人们对于污水和废水的差别没有太清楚的认识,可以把两者统称为脏水,不能饮用,可以倒掉或排到河里去,这些习惯做法看起来是正确的,其实隐含着很多观念上的误区,而这些误区就是很多污染产生的潜在原因。

误区

一、水质分类不清。国标对地下水实行五级水质分类,水质优劣都是静态指标。水质好坏应以人体能否长期接受作为参照系进行总体划分,长期饮用对人体不构成危害的水叫安全水或叫净水;即便是长期饮用才能表现出来,对人体造成损害的水叫有害水;后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类,经加热沸腾成为安全水的称为无毒水,经加热沸腾不能成为安全水的称为有毒水或叫毒水。这样分类人们就很清楚自己饮用什么水安全,而对于排放有害水,尤其是毒水,排放企业就不应该只承担排污费,还要另外承担消毒净化费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误区

二、工业废水是脏水还是毒水。我国河流贯通东西南北,千百年来养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都没有出现水毒害人健康问题,是因为水体的自洁能力大于排入河中的污水量。而现代很多工业废水不是脏水而是毒水,河流本身对这些废水不具有自洁能力,而下游作为饮用水时就要消毒净化。但一直以来,制度上都把工业废水当成河流可以净化的污水来对待,就造成了现在河水污染,尤其是大量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被直接排放到河水中,对河体的污染就更加严重。

误区

三、污染治理方法不科学。政府可以一声令下:未达标废水不能排放,高污染行业零排放。这样的规定发布下去,河水立刻就能变得清洁很多。但是,企业的废水没有了吗?显然是不可能地,除非生产工艺也同时改为无废水产生。废水不让排放也就只能往自家地底下排,结果造成地下水污染。治理成本难以计量,危害范围也会不断扩大,无异于向自己家的水缸里投毒。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政府既要提出减排指标,又要提供减排措施和条件。

误区

四、废水、净水那个价格高?工业排污费从八十年代才开始收取,现在排污费只是净水价的一半不到。从前面我们分析的误区中了解到,废水已经不能再靠水体本身来净化,而要净化到水体能够接受的排放水平,其吨水净化成本已经达到十几元到几十元,而排放废水的企业只承担很低的排污费,显然是不合理的。污水处理成本远高于净水获取成本。所以,排污费应该大大高于净水价,现行两者价格都很低应该提价。净水作为资源,不应按获得成本定价,而应该全国统一定价。一些流域为避免上游过度取水,上游用水价格定得高于下游用水价,也是控制上游用水的有效方法。

误区

五、废水集中治理。工业废水集中处理曾经作为工业污水处理的重要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工业区进行推广,但很多地方都由于污水处理厂的水水质复杂难以净化,成为一汪可怕的毒水。工业废水尤其是不同类型企业排出废水成分不同,应该强调源头治理,比较容易净化,处理费用也比较低。误区

六、废水资源化。一直以来人们只专注于污水净化和回收,没有把污水当做资源来看待,也就自然没有专门用于排污的管网。其实,有些企业排出的废水可以被另外的企业所利用,也有的可以进行串级使用,这就需要一定的前期规划,才能够更好的利用废水。如制碱厂的废水可以用于清洗行业废水的净化,这样双方都会大大降低净化成本。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工业废水不仅不可怕,处理得当还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国家今年先后出台了多个重要政策,决心一定要把环境问题彻底解决。三.国家环保政策

1.《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时期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提出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2.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就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提出16意见。《意见》指出,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继续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深化重点领域污染综合防治等多项举措。并明确提出将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

3.7月8日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指出:兴水利,除水害,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大力倡导、全面强化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强化保护,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12月20日李克强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要按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努力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推动解决好突出环境问题。要严格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确保群众喝上干净水、安全水。为人民群众提供水清天蓝地干净的宜居安康环境。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度,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完善环保法规体系和激励约束并举的经济政策体系,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排污权交易。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解决“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5.12月20日受国务院委托,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与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部分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了“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责任书。6.《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环境保护7大主要目标,提出优先实施8项重点工程。《规划》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质大幅提高;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体系得到健全。四.工业污水治理企业运营模式创新

尽管全国已经有很多从事水务服务的公司,但大部分是生活用水和民用污水处理方面,对于工业废水处理服务还处在初期阶段。虽然也有几个采用BOT的项目,但运行中用户与运营方矛盾较多,效益不明显,给运营方的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困难。以下提出一个新模式,对运营方和用户都比较有利。

运营商服务模式IOO(investment,own and operation),即由运营商出资采购设备安装在用户企业内,运营商拥有设备的所有权,并由运营商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营和维护。用户负责把节省下来的水费和排污费支付给运营商,由运营商负责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这种经营模式对于用户的好处是:用户不用出资就可以实现工业污水处理,完成企业工业企业废水减排指标,不需要专门设岗、培养专门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

对于运营公司的好处是:可以实现稳定的现金流,可以把维修人员当地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管理,大大节约了运行成本和设备维护费用,随着同一地区运行设备的增加,设备运维成本会不断降低,方便售后服务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我国工业污水来源和污染产生成因的分析,揭示人们平时很少注意到的废水认识问题,对于废水排放价格的定价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提出了独特的解决方案,为工业城市废水合理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针对国家大力提倡的环境服务行业,本文提出了由运营商对污水处理设备采用“投资拥有运行”的新模式,这个模式不仅使工业企业省去了非主营业务投资,实现了运营公司的专业化经营,也完成了当地政府和生产企业的节水减排任务,这种模式被广泛采用必将形成一种多赢局面。

本文作者根据环保工作的实际体验和对国家产业政策的研究学习,提出以上的一些观点、措施和方法,如有不妥当之处敬请读者指出。可将您的看法或意见发到作者邮箱:henryhuang78@126.com 作者:北京京润公司 黄伟民

第二篇:关于邵水污染污染成因及治理对策

对“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活动专报3月23日

王长忠常委批示的答复

邵阳市环境保护局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日)

3月23日,我局收到“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活动专报第43期,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王长忠同志对市政协委员陈海洋同志关于“邵水污染严重,已危及到全市人们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建议作出了批示,要求我局提出实施意见。我局对此高度重视,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对邵水污染成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对治理邵水污染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邵水发源于邵东,河途径我市大祥、双清区流入资江,是资江的一级支流。邵水水质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资江水质,关系到市区群众的饮水安全,是广大百姓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市环保局做为全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邵水的污染及其治理工作是十分重视的,历年来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邵水。最近两年,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邵水水质并没有进一步恶化,但要从根本上改善邵水水质,使水质恢复到地表水Ⅲ类水以上,工作还任重道远。

一、邵水污染形成的历史及现实原因

作为千年古城的纳污水体,邵水河长期受到沿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致使邵水水体发黑发臭和河底底泥污

染。根据历年来的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情进行综合分析,造成邵水污染严重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1、生活污水还没有完全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在市洋溪桥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后,邵水戴家南坪等几处排污口排放的生活污水仍未引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对邵水的污染还在继续。

2、邵水沿岸非法洗锰,造成水体泥砂浓度增大,同时也导致水体中锰和重金属污染物增加,使邵水水质色度增高。

3、上世纪邵水上游邵东县造纸、洗染、五金行业一度快速发展,由于当时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邵水沿岸的部分企业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的处理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偷排污染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同时还有个别企业没有处理设施,直接排放生产废水,邵水成为工业废水的纳污水体,致使水质逐步恶化。

4、邵水2000多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内的农村使用化肥农药,规模化和分散畜禽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经地标径流进入邵水,是造成邵水水质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偏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水草疯长、水葫芦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5、沿岸居民在河两边的空地施肥,沿岸住户向河岸倾倒垃圾和部分企业倾倒废渣现象相当普遍,是河中漂浮物的主要来源,也是导致水体粪大肠菌群指标严重超标的主要原因。

6、晒谷滩电站库区蓄水发电,邵水水流速度变缓慢,也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并使河床底泥淤积速度加快,底泥厚积导致厌氧发酵加剧,这是邵水发黑、发臭的主要原因。

二、前段对邵水流域污染整治所做的工作

我局一直将邵水污染整治做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按照“严格控制新污染,全面治理老污染”的总体思路,相继开展了“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造纸企业污染整治”、“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等专项行动,严查违法排污行为对,减轻邵水污染起到了较好效果。一是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关停了大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造纸、小化工。2008年至2011年,先后取缔关闭了位于邵水流域的30多家造纸企业和32条电镀生产线。二是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督促排污企业建立完善污染防治设施。目前邵水沿岸企业基本建有污染治理设施,能实现达标排放。三是全面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减轻邵水污染负荷。市洋溪桥生活污水处理厂和邵东县生活污水处理厂先后建成投运,将邵水城区段沿岸的生活污水大部分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减轻了城市生活污水对邵水的污染。四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畜禽养殖业专项整治,规模养殖业污染基本得到控制,进一步减轻对邵水的污染。此外,我们通过加强经常性的环境监管与环境执法工作,对保障母亲河,防止邵水水质继续恶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下一步整治邵水污染的主要工作措施

针对邵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改善邵水水质,我局从以下几个方强化工作措施。

1、严格控制新污染。认真执行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和国

家产业政策,科学测算区域、流域环境容量,制订各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在建设项目审批中,严格做到“四个一律”和“八个不得”。同时强化环境管理,不断克服“重审批、轻验收”的现象,力争不新增污染源。

2、加强老污染的治理。一是对长期超标排污的企业,依法实施限期治理和停产整治,确保其污染物达标排放;二是借鉴造纸企业污染整治的经验,有计划地稳步开展化工、畜禽养殖等污染行业的专项整治,逐步治理一批老污染源。

3、强化环境监管、防止污染反弹。一是继续巩固造纸企业污染整治的成果,增加现场监管频次,完善在线监控平台系统,严肃查处擅自停运治理设施,偷排污染物等环境违法行为;二是对重点污染源进行重点监管,随时掌握其排污状况;三是认真执行市政办[2009]168号文件的规定,按照整改要求,强化督查力度,该关闭的坚决关闭,该整改的限期整改,尽快落实到位,防止污染反弹;四是在枯水期间,为确保饮用水源不受污染,威胁供水安全,将依法对有关企事业单位采取停产、限产措施。

4、建立长效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相关职能部门建立长效联合执法机制,以上下联动的方式有力、有效地打击非法开矿、非法洗锰、洗砂,“十八小”、“新五小”等非法企业,同时进一步落实乡镇一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和监管责任。

四、对邵水实施综合治理的建议

邵水污染成因复杂,治理邵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统一部署,环保、水利、公用事业、城管等多个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全面改善邵水水质。

1、加强垃圾管理与处臵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和卫生意识;二是完善垃圾收集、转运、处臵等基础设施,从而有效控制在河岸倾倒垃圾的现象发生,同时将江湖大堤垃圾场的渗滤液引入城市污水管网,纳入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城管部门即将成立水上执法支队,资江、邵水垃圾污染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2、彻底清理邵水河床底泥。邵水水质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的主要原因是底泥的内源性污染。大量污染物长期淤积在河底底泥中,从来没有进行过清理,从而导致邵水淤泥在夏季高温的气候条件下发酵,沼气和硫化氢等恶臭气体外冒,造成水体发黑发臭。同时,嗮谷滩电站建成运行后,资江水位抬高,邵水流动更加变缓,自净能力变更差,加剧了邵水的进一步恶化。如果能对邵水(从栏河坝至沿江桥段共计2100米)进行一次全面淤泥清理,将有力减轻邵水水质污染,恢复河床的自净能力,邵水就有可能恢复到Ⅲ类水质。河道清淤属水利部门负责,要还邵水彻底“清白”,需水利部门牵头实施清淤工程。

3、加快污水处理建设步伐,完善截污管网。邵水的红旗河出口,戴家坪等几处污水排放口没有引入截污管,生活污水继续污染邵水。建议公用事业部门完善邵水沿岸截污管网,同时加快红旗河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实现生活污水完全处理达标排放。

4、晒谷滩电站定期泄洪。资江市区段成为电站库区后,水

体自净能力减弱,当资江水质出现异常,主要污染物浓度逐渐上升时,如果定期泄洪,将有力缓解库区水质状况。请政府责成电站视情况实施定期泄洪制度,并进行公示。

第三篇:浅论中国山洪灾害成因及对策

浅论中国山洪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摘要:本文结合山洪灾害特点,分析了山洪灾害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防治山洪灾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山洪灾害;成因;防治对策 1引言

我国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且以山地高原为主,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3,山丘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由于地处东亚季风区, 暴雨频发, 地质地貌环境复杂,加之人类活动剧烈, 导致我国山洪灾害发生频繁, 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1950—2000年全国共发育山洪沟 18901 条, 发生灾害 81360 次;诱发泥石流沟 11109条, 发生灾害 13409 次;诱发滑坡灾害 16556 处[1]。

2山洪灾害的特点

山丘区洪水来势猛、涨水快、流速大、破坏力强,洪水可造成房屋、道路、桥梁和农田的毁灭性灾害。近年来,山洪灾害越发频繁,损失越来越大,有显著加剧的趋势,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山洪灾害主要有以下特点: 2.1山洪突发性强、预报预防难度大,山洪灾害多由暴雨所致,由于暴雨强度大,加上特定的地质、地貌等下垫面条件,导致山洪来势凶猛。由于山区河流众多,比降大,因此,汇流迅速,洪水涨势猛,极易产生山洪灾害。从降雨到山洪形成一般只几个小时,甚至在lh以内,较难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防治。

2.2山洪来势猛、成灾快,破坏性强、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由于山洪流程短,流速快,冲击力强,破坏性大,对厂矿、交通及居民生命财产的危害都十分严重。2.3山洪灾害发生的季节性强、频率高、具有周期性特点降水是诱发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在降雨较多的年份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也明显偏高;在同一年中,多雨期是地质灾害尤其是泥石流的多发期,山洪灾害发生时间大多和降雨同步或短期滞后。

2.4山洪灾区数量多、危害大、灾后恢复困难

山洪的突发性,致使其危害性、破坏性极强。山洪成灾很快,顷刻之间就造成房屋倒塌、耕地被毁、交通中断、溪河改道,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其破坏性强的突出表现是造成人

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恢复难度大,有的甚至具有毁灭性。山洪灾害往往对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农田等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使几十年的建设成果毁于一旦。3 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3.1降雨

降雨是诱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因素和激发条件。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与山洪灾害的形成关系密切。降雨量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雨强高、激发力强,在一定的下垫面条件下,易产生溪河洪水灾害、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降雨强度大,降雨迅速汇聚成地表径流引发溪河洪水,而泥石流的发生与前10分钟和1小时的降雨强度关系十分密切。降雨历时长,产生的径流量就大,雨水对土体、岩体的侵蚀作用就强,山洪、泥石流、滑坡就比较严重 3.2地形地质因素

地形地质是影响山洪灾害形成和发生的下垫面因素, 在降雨因素一致的条件下, 地形地质因素影响着山洪灾害的特性和规模。我国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自西向东呈现出三级阶梯,在各级阶梯过渡的斜坡地带和大山系及其边缘地带,岭谷高差达2000米以上,山地坡度30°到50°,河床比降陡,多跌水和瀑布,有利于山洪灾害的形成。我国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以纵向构造和歹字型构造最为突出,对泥石流的形成和活动起着控制作用。软硬相间岩石分布区更容易风化,侵蚀也更强烈,特别有利于泥石流和滑坡的发育,是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高发区 3.3人类活动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逐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不合理的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加速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植被能够减缓降水入渗和流水对地面的冲蚀,良好的地面植被可以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对于山洪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人类陡坡开荒、建设山区道路、开矿弃渣和村镇建设挤占河道等无序活动,使自然植被损毁,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环境的持续恶化。山地、丘陵、旱地以及被人类活动损毁后的裸露地面,为降暴雨转换成山洪灾害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山洪灾害形成与发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4 山洪灾害防治对策

4.1 加强宣传,增强防灾避灾意识

应做到主动避灾,科学防灾,由于一些地方干部群众对山洪灾害缺乏足够的认识,防灾避灾意识淡薄,出现在河道边、滑坡体下建住房、搞开发建设,致使河道淤塞,泄洪能力萎缩,往往造成大洪水、大泛滥,小洪水、大灾难的严重后果。因此,采取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山洪灾害的危害,普及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发生常识,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抗灾的自救意识和能力。4.2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的政策法规保障措施 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2]。因此,只有充分依靠政策、法规手段进行山洪灾害的风险控制与管理,规范和约束人类各种无序活动造成山洪灾害加剧的行为,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减轻山洪灾害的危害。

4.3 科学制订防灾预案

山洪灾害的防治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此,针对山洪灾害的暴发特点,科学制订和编制山洪灾害防治预案,做好防、救、抗等事前各项准备工作,建立山洪灾害预防的领导、指挥和组织机构,查明山洪灾害的危害范围和影响程度,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与地点等,有利于将山洪灾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4.4 加强山洪灾害的监测预报系统建设

由于山洪灾害突发性强,成灾速度快,灾区又多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分散、交通不便、通信不畅的山区,救护难度大。因此,必须加强通信报警系统、雨情、水情测报监测预警系统和险情、灾情监测反馈系统等建设,及时准确地预报山洪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4.5 搞好水土保持,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搞好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是减轻山洪灾害的有效途径。其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优化配置,对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建立多功能的水土保持工程防护体系,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程的整体防护效能,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参考文献: [1] 任洪玉, 邹 翔, 张平仓.我国山洪灾害成因分析.对策研究.2007.[2]河南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写组.河南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Z].2005.

第四篇:浅析中国城乡差距成因及对策

浅析中国城乡差距成因及对策

姓名:付铠 学号:2120140522 专业:环境管理与经济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以增长为导向的一系列城市偏向政策,中国经济总量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可是结构调整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多项研究表明中国的贫富差距存在继续扩大的趋势[1, 2]。本文在分析中国城乡差距成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和自身经历,提出缩小城乡差距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建议及应对措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乡差距;二元结构;应对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我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令世界瞩目。城镇和农村居民是构成中国社会的两大基本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中国城乡差距,尤其是居民收入差距也日趋扩大,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城乡差距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又有政策的原因[3]。有研究表明,中国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对整体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最大,达到50%以上[4]。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影响社会公正与稳定,不利于经济发展,更不利于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针对此种情况,国家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试图遏制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要想真正缩小甚至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差距,任重而道远。

1中国城乡差距成因

城乡差距问题在解放前就存在。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提出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奋斗目标。但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在西方国家的封锁下,实现工业化的途径和手段,似乎只能是从农业中取得资本的原始积累。于是,政府通过政策和制度手段,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

有专家学者认为“剪刀差”的长期存在,是造成我国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最直接的原因。但是,对于导致中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专家学者们的解释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剪刀差”之外,可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种理论[4]:(1)二元经济结构论(2)比较生产力差别论(3)传统发展战略论(4)对外开放论(5)改革不平衡论(6)政策倾向论

虽然目前理论较多,但可以发现,城乡差距的产生不是某一因素独立造成的,而是在历史和政策的大背景下,各种因素相互叠加经过近百年的沉淀形成的。而始于1958年的以城乡分割为特点的户籍制度,不仅在身份上强化了城乡的先天差别,更进一步成为加大城乡差距的重要因素。20多年的改革在消除城乡差别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城乡二元体制尚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造成我国城乡差距的许多因素,至今仍然在深深地刺痛着我们,并拖累着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全面进步的步伐。可以说,这是一个几乎困扰了中国人一个世纪的难题。

2中国城乡差距现状 2.1居民收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着收入的提高呈波浪式反复扩大的趋势,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正逐步强化。正如下面漫画中所描述的一样,农村依靠农业的微薄收入远远比不上城市工业高速增长的收入,农村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1978年以来城镇居民收入每提高1千元平均大约需要3年,而农村居民收入则需要10年。从下图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居民收入,中间虽有几次下降,但是总的差距呈明显扩大之势。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下同)由1978年2.57∶1扩大到2010年的3.23∶1。

2002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波动较以往其他时期较小,基本维持在3.1:1之上,但是2010年以后,有迹象表明,城乡收入比有下降趋势,说明我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见下图)。

据有关资料反映: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城乡收入比为1.5∶1左右,超过2∶1的极少;在韩国、中国台湾等经济起飞时期,城镇居民收入一般是农民的1.4到1.6倍,即使在一些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的发展中国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不像我国这样大,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在世界列居前茅,形式严峻。

2.2生活消费

恩格尔系数是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开支所占的比重,是用来衡量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指标。国际标准规定: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小于30%为高度富裕。1978年以来,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有了较大的下降,但农村明显慢于城镇(见下图)。我国在生活消费水平上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其它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11年我国恩格尔系为37.9%,也就是达到了富裕的水平[5]。

2.3公共服务

2.3.1教育

教育资源在城乡的分配上呈失衡状况,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差异明显,这也是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失衡主要源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投资体系,城市的教育主要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而农村教育基本是农民自己投资为主,虽然这种体系目前正逐步打破,但是在很多偏远地区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农村的办学条件差,部分经济落后地区农村中小学危房情况普遍存在,校园面积狭小,一些必要的教学和实验设施缺乏,优质师资严重不足,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农村初中毕业学生无法升入高中。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个别家庭无力提供子女上学的费用,初中生辍学状况堪忧,致使农村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远落后于城镇。

2.3.2医疗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相比较,明显滞后;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差距明显,现状堪忧。

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分布现状是,全国每年的卫生经费支出大约85%给城市,只有15%给农村。农村卫生投资比重不高,卫生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跟不上,公共卫生更是不如人意。

一方面,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贫乏,医疗设施落后,一些地区的农村缺医少药,农民看病就医难;另一方面,农民因收入低、医药费用昂贵看不起病,部分农民的健康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目前,全国范围内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农村医疗整体上还处于欠发展状态。

2.4社会保障

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各项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城乡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在城镇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覆盖城镇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失业保障覆盖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工伤保障和生育保障覆盖城镇单位职工。在农村则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实行与城镇有别的社会保障办法,农村养老保障以家庭为主,同时正在逐步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这种有区别有差异的社会保障制度造成了城乡之间的极度不平衡,诱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2.5家庭财富

储蓄存款、耐用消费品、住房是居民财富的主要组成部分,分析这三大指标的差距可以基本反映出城乡居民在财富方面的差距。

经过分析后发现,城乡家庭财富的差距较大,差异有目共睹,农村家庭财富甚至不及城镇家庭财富的1/3。但是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一趋势正在逐步缩小。

3缩小城乡差距的对策

面对城乡差距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刻不容缓。下面我将结合我国实际和自身经历,着重从以下几点论述,希望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3.1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实现户籍制度改革

缩小城乡差距,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要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把农村和城市、农业和工业统筹起来共同发展;要进一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不合理限制,逐步用居住地登记制度和身份管理制度以及积分制度取代户籍管理制度[6]。

在改革户籍制度的同时,还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出台更多的“支农、扶农、惠农”措施,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通过税收调控经济的职能,限制财富的过度集中,合理运用财政收入,将征收的财产惠及广大农民。通过对收入的再次分配,力图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7]。

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8]。意见指出,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

《意见》的颁布,对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意味着实行了近60年的城乡户籍制度的终结。

3.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

应当适时在农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实名登记贫困人口,成立社会保障专项资金,实现专款专办;应逐步建立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配套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来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应当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9];应当降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依据财政支持力度将更多的人纳入到该制度中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依靠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明确全国农民医疗保障权,为制度的完善提供坚强的法律后盾;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10];应逐步消除地区差异给农民就医带来的困难;应逐步提高报销比例,向重病、大病患者倾斜;应逐步实现全国合作医疗制度统一,保障农民工就地就医;应重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增加农村基础医疗设施投入;应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需要,努力实现医保落实到户,让广大农民群众能看病,敢看病,放心看病。

2014年12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联组审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接受询问时透露,养老金并轨改革方案将于近期印发。

这标志着我国在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上实现了一大飞跃,对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3.3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就在于使更多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通过拥有财产性收入进入中等收入者的行列。由于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为自己的土地,因此要对现行的土地制度进行完善和改革。

可通过产业化、政策化等扶持手段,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可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进一步放宽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流转权,促进土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可对己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的宅基地发放土地证、房产证,切实保证农民己有的财产性资产。

另外在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征地制度改革方面,除了加大一次性补偿力度之外,还应把农民的生活保障考虑进来,探索一种能使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有机结合的机制,以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土地流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从而有效提高农民的总收入,以达到缩小贫富差距的目的。

2014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11],《意见》指出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重点支持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支持基层先行先试,靠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3.8亿亩耕地进入流转的大势下,政策再次强化风险管控。《意见》中对“加强土地流转用途管制”、“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重点扶持适度规模经营等环节均做出了明确规定。

这是继农村土地集体经营制度之后,我国农村土地集体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

3.4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岗前培训,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优化人才政策环境,从政策上保证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健康、协调、有序的发展;建立农村人才开发资金充分调动农村人才的积极性,使之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要抓好农村人才市场建设,加强对农村人才市场软硬件投资,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国家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去、到基层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资源的支持,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建立就业培训投入机制,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支持范围。建立健全维权服务体系,加快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性、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3.5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按照城乡平等的原则,废除专门针对农业和农民征收的各种税赋,建立城乡统一的税制;落实和完善种植、养殖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出口退税政策,优先安排为农业龙头企业及时足额退税;调整预算编制对农村支出的比重,预算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加大中央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实现纵向和横向转移支付并重。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6号主席令,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12]。

《农业税条例》在我国实行了近半个世纪,这意为这其终于走进了历史,退出了舞台。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

从近几年看,《农业税条例》条例的废除,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的农民的财富收入,从某种程度上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结语:

城乡差距过大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无论是从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遏止和扭转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都是十分必要的。党中央、国务院对城乡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三农”问题被放在了突出位置。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将“三农”的发展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并要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是对解决“三农”问题路径的顶层设计,也是我们党关于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科学思考。

我国仍然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农民实际仍占大多数、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解决好“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必须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贯彻于现代化建设的始终中来。为此,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才能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未来几年,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农业也到了高投入、高成本、高价格的阶段。全力以赴把现代农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千方百计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就一定能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致谢:

时间如梭,转眼间已到期末,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中学到的东西,受益匪浅。尹老师不辞辛苦深入浅出的从理论到实践,结合自身生活和科研经历,为我们讲授了相关内容,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洗涤了心灵、增强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也深刻认识到我国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及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和挑战。老师可谓尽心尽力、事无巨细。在未来的学习、科研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理论知识,以老师为榜样,为标杆,力争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多创佳绩,努力提升自己,为国家的发展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艺.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社会科学战线.2010(09):68-72.[2]熊光清.中国贫富悬殊的成因与对策:制度层面的考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75-9.[3]郑素芳,张岳恒.中国农业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16):454-8.[4]梁军.城乡差距:影响中国整体收入差距的最大因素[J].社会观察.2005(06):3-5.[5]刘丽.通过用税权的调控逐步缩小“城乡差距”[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01):118-22.[6]安贞元.我国城乡差距扩大问题的政治考量[J].求索.2010(07):58-60.[7]林光彬.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管理世界.2004(04):30-40+50.[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摘要)[J].新农村.2014(09):3-4.[9]陈亚威.对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探讨[J].钦州学院学报.2013(07):82-5.[10]解建立.国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安排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28-34.[11]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2014-11-21.[12]刘积斌.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议案的说明——2005年12月24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6(01):20-2.Abstract: After founding of the new China,especiall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because of heavy industry prior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growth oriented in a series of city-biased policy,China's economy rapid growth in a short period,but the slowly adjustment of the structure,urban-rural gap is widening,and solidified the urban-rur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expand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in particular,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in China is continuing to expand trend[1,2].The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China's urban-rural disparity,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and myself experience,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nd crack the urban and rural dual structure then come tur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第五篇:城市河道污染成因分析

城市河道污染成因

(一)直接污染物

1.截污不彻底

截污不彻底是影响城市河道水环境的主要原因。截污纳管工程受到市政设施和地理因素的制约,不能充分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造成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垃圾及初期雨水等各种点源、面源污染源侵入后,破坏了河道系统的平衡性,造成河水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外源污染是导致河道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

再者,目前一些城市截污基本以雨污分流为主,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污染程度正在进一步加剧,截污难度也逐步加大,致使城市截污不够完善。这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是对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

同时,部分雨污分流比较完善的地区,部分管材老化、破损、渗漏进一步造成污水外溢,排入河道。此外,目前有些地区的居民阳台落水以及沿街商铺排水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由于居民生活习惯,阳台落水多为洗涤污水,其中含磷物质,此类污水直接通过雨水管网排入河道内;商铺排水中含有大量油污及含酸、碱废水,通过道路雨水管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污染。

2.垃圾堆放和倾倒

目前,在很多城郊结合部,由于没有完善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系统,农村地区的大量生活垃圾和部分工业垃圾无序堆放在河边,甚至直接向河中倾倒.一到雨天,垃圾渗滤液或垃圾就直接进入了河道,这些垃圾对河道水体的污染非常严重。

3.农业、畜牧业以及渔业污染 在城市外围地区,农业施肥和农村地区家禽、畜牧业;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各种氮磷肥的施用,很大一部分通过地面径流进入河道,造成河道水体富营养化。家禽、畜牧业的排放物无组织现象也比较突出。在一些地区由于渔业的发展,这也严重影响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渔业对水体的过度开发。

(二)河流自身

1.河网流动性小

河网流动性小,河道水系不贯通,尤其是河床的提高,阻水瓶颈的出现,河道淤积严重,造成水体的自净能力偏弱。

2.内源性污染物的释放

内源性污染物主要是指来自河底淤积的底泥,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在温度升高时,底泥释放大量的氮磷物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此外,底泥中的重金属及病原性物质将对河道动植物群落及微生物群落产生负面影响,破坏整个河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从而影响其功能,不利于河道水体自净能力的发挥。

3.补充水源

由于大部分城市内河水系基本为平原河网水系,流量小,流速慢,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抗污染冲击能力小,水质容易恶化。以前的内河水系主要依靠降水补给,因汇水面积小,且带有明显的季节性,河道补给不足。

当然,也有些城市保障水循环方面主要依靠引配水工程,而作为引配水水源受到外面的因素很多,特别是气象因素。它也存在些问题,市区河道配水缺乏持久性、连续性。配水期间河道水位普遍偏低,不少河道水量不足、水流滞缓,有的河道因水源不足面临枯竭。

4.支流河道

支流更易受到污染。支流的整治跟不上。

(三)河道养护缺陷

1.资金问题突出,保障难度大

资金保障是保证河道管理成果的生命线,对于污水和淤泥的清除更是如此。人工费,养护费用。

2.防洪意识与综合规划不足

在城区段的很多河道都是年久失修、淤积严重、河堤残缺,导致在靠近城市的河道边缘不同程度出现涝灾,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河道的防洪问题就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城市河道是在农业灌溉供水系统上形成的河道,几乎都存在上游宽、下游窄的畸形现象。加上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综合治理,河道被随意覆盖、行洪断面萎缩,造成河道行洪能力严重不足,同时,给今后河道的整治增加了难度。

下载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成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大水系污染成因和现状

    七大水系污染成因和现状 水是生命之源,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河流污染严重,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

    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范文大全

    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 作者:杜攀 刘静指导老师:高翠欣摘要: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和存在,是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注意经济告诉发展过程中所必然 要面临的重大问题。处......

    人口结构变化下的中国招工难的成因及对策

    人口结构变化下的中国“招工难”的成因及对策 张翼 刘影翔(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2012-7-25 15:24:50 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6期 为什么中国会发生“......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柳政榕(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008)摘要: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有超过80%的中小企业由于各......

    浅析家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给予......

    个人信息泄露成因及其对策

    个人信息泄露成因及其对策 1、现象描述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被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民众的担忧。买了新车的朋友经常接到电话推销保险;孕妇也经......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 伴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教育,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个......

    浅议信贷违规行为成因及对策

    浅议信贷违规行为成因及对策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业务迅猛发展,特别是信贷业务领域不断拓宽,信贷规模不断扩大,信贷风险日益凸显,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健康稳定发展......